日记一则范文

2023-04-23

日记一则范文第1篇

(一)班邹淳玙

今天,是表妹的生日,她邀请我去她家里玩。表妹家里有一只可爱的小狗,非常可爱。后来我知道了它叫“小迪”,于是我观察了它一天。

爱玩“玩具”的小迪

我观察了小迪几分钟后,发现它有一个特点——喜欢玩星星状的装饰物。我看见了它闲着的时候,喜欢抓着它的“玩具”咬来咬去,一会儿又把装饰物当球玩,把装饰物弄得不成样子了。

爱撒娇的小迪

我又发现了小迪的爱好——爱撒娇。它撒娇的时候,把身子翻过来,硬是要你给它按摩。你如果不停手的话,它就会让你一直摩下去不起来直到按到我手发麻累得够呛。

胆小的“小迪”

我还发现小迪非常的胆小,如果它看见没见过的车子,保准吓坏它。有一次,我把一辆玩具车拿给它看,它立刻吓跑了,头也不回。

这就是表妹的好伙伴——“小迪”,可爱吗?

日记一则范文第2篇

(一)班邹淳玙

今天,是表妹的生日,她邀请我去她家里玩。表妹家里有一只可爱的小狗,非常可爱。后来我知道了它叫“小迪”,于是我观察了它一天。

爱玩“玩具”的小迪

我观察了小迪几分钟后,发现它有一个特点——喜欢玩星星状的装饰物。我看见了它闲着的时候,喜欢抓着它的“玩具”咬来咬去,一会儿又把装饰物当球玩,把装饰物弄得不成样子了。

爱撒娇的小迪

我又发现了小迪的爱好——爱撒娇。它撒娇的时候,把身子翻过来,硬是要你给它按摩。你如果不停手的话,它就会让你一直摩下去不起来直到按到我手发麻累得够呛。

胆小的“小迪”

我还发现小迪非常的胆小,如果它看见没见过的车子,保准吓坏它。有一次,我把一辆玩具车拿给它看,它立刻吓跑了,头也不回。

这就是表妹的好伙伴——“小迪”,可爱吗?

日记一则范文第3篇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峡两岸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亲情。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新闻报刊。

教学步骤:

一、 基础性诊断

1、 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 交流。本文报道了一件什么事?

二、 发展性诊断练习

1、 学生读课文,找出自己最感动或体会最深的句子。

2、 交流,集体分析讨论。

三、 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师生共议课文文体主要特点。

2、学生拿出自备的报纸新闻作进一步认识。

四、 自主性学习诊断

1、 学生再读课文,体会文章要表达的主题。

2、 交流。

日记一则范文第4篇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5.1---5.14教学设计

设计单位:四会市龙甫学校

教材分析:

《论语·公冶长》是《论语》中的一篇,本篇共28章,内容以谈论仁德为主.在本篇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此外,本篇著名的语句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这些思想对后世文人学士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今天,我们教育学生认识孔子这些思想颇有裨益。《论语》语言精练、文雅,是语录体散文之典范。 教学内容:《论语·公冶长篇第五》5.1---5.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孔子的生平及其思想,掌握《论语》的文学常识,品味《论语》语言精练、文雅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了解孔子重视培养学生仁德的道德情操。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常用的文言虚词,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背诵课文,默写文中的佳句。

2.能力目标:掌握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能熟读课文,理解大意,并能熟记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积累富有哲理的格言名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情。

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讨论、听讲述,逐步疏通课文大意,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

教学难点:解释各章大意,理解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学原则。《论语》中的孔子思想,中心是讲做人的道理。

《论语》的思想融政治、道德、教育为一体,而中心是做人的道理,其中包括许多有普遍意义的原则。孔子提出了不少重要的修养方法,要求人们仁礼兼备,文质彬彬。在教育方面,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启发式教学等有价值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教育和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论语》中的许多话,都可成为格言流传后世,《论语》共20篇,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篇:公冶长。

二、新课教学

1.板书课题:公冶长。(冶yě,不能读zhì) 2.教师范读课文(1~14章) 3.学生诵读课文(1~14章) 4.明确文中表示人名的词语。投影:公冶长、南容、子贱、子贡、雍(冉雍)、漆雕开、子路、孟武伯、求(冉求)、赤(公西赤)、回(颜回)、予(宰予)、由(仲由)、枨(申枨)、夫子(老师:孔子)。

5.讲读课文(1~14章) (1)学生齐声朗读(1~4章) 师:“可妻也”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可能说:可以做妻子。 师:说得不准确。先理解:“妻”是什么意思。古人把女儿嫁人叫“妻”,读音qì。理解了“妻”,全句就容易理解了。全句大意是:可以把女儿嫁给他。

师:第2章中,“邦有道,不废。”是什么意思?(提问学生)学生一般说不准。

师:这句话很精练,用单音字表述,这是《论语》语言的一个特点。“邦”—国家,“道”—正道(孔子说的正道是国家的政治达到最高最好的要求。)“废”——废除。全句大意是:国家政治开明时他就有官做。

(2)第3章中,“君子哉若人”是什么意思?学生对这句话不太理解,说不准。 师:先理解这句话是倒装句,文言文中常用这种句式表达,以加强语气。句子大意是:这个人是君子啊!

(3)第4章中,“赐也何如?”此句怎么理解呢?(提问学生,一般说不准大意。)

师:“赐”是子贡的名,是自称。应理解为“我”。“何如”:怎么。全句话大意是:我怎么样呢?

师:同学们:看看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投影):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师:每句字很少,这就是“精练”的特点。因为句中省略了主语,用单音字表述。这样的语句在《论语》中随处可见。

(4)学生阅读第5~6章。

师:在第5章中,孔子认为做人有仁德足够了,根本不需要能言善辩。要以德服人,不以嘴服人。孔子“以德服人”的思想,今天,我们还是提倡的。

(5)小组朗读7~9章。找个别学生说说7~9章内容大意。 师:有些句子大意说得不准确,是因为有些句子较难理解。 例如:“冉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这句话是说:仲由好勇超过我,但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了。 又如:“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这句话是说: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去管理军中事务。 再如:“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

这句话是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宾客。 (6)全体同学朗读10~14章。提问学生:“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是什么意思?学生只说对了一半,有一个字不太清楚:“圬”。

师:“圬”:粉刷墙壁。这句话是批评宰予这个懒学弟子的。他白天睡觉,无心向学。孔子指出他是无法可教了。孔子提出判断一个人的正确方法是“听其言而观其行”,他给今天我们教师教育评价学生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7)第12章中,孔子批评了申枨欲望太多,违背了周礼,孔子认为要想成为君子,就要放弃各种欲望,一心向道。

(8)第13章中,孔子认为礼、乐、诗、书的知识,依靠耳闻就能学到,人性和天道之理论,要从内心去领悟才能把握它。

三、课堂小结:

《论语》的语言特点。 1.精练。

(1)常用单音字表述。例如:邦有道,不废。 女,器也。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女与回也孰愈?

(2)句中常常省略某种成分。例如:枨也欲,(他)焉得刚?(省略主语“他”。) 赤也,可使(之)与宾客言也。(省略宾语“之”) 2.文雅。

常常在句中夹“也”字以舒缓语气。例如:雍也仁而不佞。求也何如?赐也非尔所及也。

投影:《论语》语言特点:精练,文雅。

四、课堂活动:

1.背诵佳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观看录像《孔子办学》

五、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1~14章) 2.背诵、默写佳句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10)课时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5.15---5.28教学设计

设计单位:四会市龙甫学校

教材分析:

《论语·公冶长》是《论语》中的一篇,此篇共28章,以谈论仁德为主线。文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此外,还有著名的语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论语》语言精练、文雅,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教学内容:《论语·公冶长篇第五》5.15---5.2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品味《论语》语言精练、文雅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认识孔子重视培养学生仁德的道德情操。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常用的文言虚词,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背诵文中的佳句。

2.能力目标:掌握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能熟读课文并做到熟记背诵。 3.情感目标:积累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学经典的热情。

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探讨、听讲述,逐步理解文意。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

教学难点:解释各章语录的大意,理解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公冶长》的上部分(1~14章)内容,理解了许多常用的文言实词,接触了一些常用的文言虚词,基本了解它们的一般用法。了解到《论语》语言精练、文雅的特点,还了解到课文内容以谈仁德为主线,了解到孔子对其弟子的一些评论和孔子重视以德服人,不需能言善辩的观点。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公冶长》下部分(15~28章)内容。

二、新课教学

1.板书课题:公冶长。

2.教师范读课文(15~28章)。 3.学生齐读朗读课文(15~28章)。

4.明确文中表示人名的词语,以便学生理解文意。

投影:子贡、孔子、子产、晏平仲、子张、子文、崔子、陈文子、宁武子、伯夷、叔齐、微生高、左丘明、丘(孔丘)、颜渊、季路。

5.讲读课文(15~28)章内容。 (1)找学生朗读15~17章。 师:“不耻下问”是什么意思?提问学生。

师:此句子,先明确“耻”的意思:认为„„耻辱。 后理解全句大意:不认为向地位卑下的人请教耻辱。孔子提倡的“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对后世文人学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也要采纳这种学习态度,虚心请教他人,只要这样,学习成绩才能不断提高,你的知识才能不断丰富。

(2)小组讨论:“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的含义。 抽查小组代表回答,说说这几句话的大意。(老师讲评纠正。) 投影:这是孔子提倡的为政之道。子产为官期间,“自己行为庄重,事奉君主恭敬,养护百姓有恩惠,役使百姓有法度。”孔子高度评价子产,认为治国安邦应当具有子产这四种道德。

(3)找学生说说16~17章内容大意。

师:这两章语录,你们基本理解大意,很好。

师:孔子在第17章里称赞齐国大夫晏婴,认为他与人为善,能获得别人对他的尊敬。孔子一方面对晏婴称赞;另一方面希望他的弟子向晏婴学习,做到“善与人交”,互敬友爱。同学们,今天我们同样需要“善与人交。”

(4)抽查小组分别朗读18~20章。 师:“居蔡”是不是居住在蔡国的意思? 学生可能会说:对。 师:不对。我们先理解“蔡”。“蔡”这个地方产龟,当时人们把大龟叫“蔡”。“居蔡”是说:收藏了一只大龟。

师:“山节藻棁”是什么意思?学生不知道怎么解释。 师:“节”是柱上的斗拱。“棁”是房梁上的短柱。 全句大意是:把斗拱雕成山形,在棁上绘水草花纹。 (5)第19章中,孔子认为做官仅有忠心和清高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有仁德。 (6)第20章中,孔子指出季文子做事过于谨慎,顾虑太多,所以,会发生各种弊病。孔子认为“考虑两次足够矣。”

(7)第21~22章中,“吾党之小子狂简”是什么意思?

师:要理解此话含义,先明确“党”是什么意思。古代以500户人家为一党,“吾党”就是:我的家乡。狂简:志向远大而行为粗率简单。

(8)找学生朗读23~28章。抽查个别优生说说23—26章的大意。(师评讲、纠正)

师:23章中,孔子主要称赞伯夷、叔齐“不念旧恶”,用这个故事讲述了为人处世的应有态度。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也要像伯夷、叔齐一样,做到不念旧恶,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9)第25章中,“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先理解“足恭”是过分恭敬的意思。

全句大意是: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摆出逢迎的姿式,低三下四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

师:“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又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不太准确。 师:先理解“匿”:隐藏。后联系上下词语理解。

全句大意是:把怨恨放在心里、表面上装出友好的样子,这种人,左丘明认为可耻。

师:孔子提倡为人要正直、坦率、真诚,不要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这是孔子培养健康人格的基本要求。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同样需要真诚、坦率、正直的人格。做人不能口是心非,表里不一。

(10)第26~28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真诚、正直的人。他坦言自己好学,表明他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不是“生而知之。”

师:这就是孔子可贵的求实精神。我们也要向孔子学习。

三、课堂小结:

投影:1.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

2.忠君爱民的为政之道。 3.与人为善的处世态度。

4.正直、真诚、坦率的为人之道。

四、课堂活动:

1.背诵佳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三思而后行。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2.品味语言精练、文雅的特点。(检查学生,用例句说说这两个特点)

五、作业布置:

1.朗诵课文(14~28章) 2.收集课文佳句、背诵。

六、板书设计:

日记一则范文第5篇

庄子“逍遥游”第一段写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南冥者,天赐也。

对于这段的翻译,大同无异。其实这段话应该翻译如下:

男性体内,有一雄性细胞,名曰:精子。单精子其小肉眼不可见。精子会卵子与女性卵巢中后开始分裂。时隔十月,化而为人,生于世间。顺时而长;而大;而老,而变。其终点,死亡也。

故人生好比鲲鱼变鹏鸟,没有理由的变化;再好比鹏鸟飞向南冥,没有理由的走向死亡;更好比大鹏鸟的飞翔,飞就要飞到九万里的高空。

专家们用了一堆历史资料证明了庄子是这么想的,再用另一堆历史资料证明了前一堆历史资料是正确的。之余,总结道家的人生观是:人生重要的是过程,不是结果,人生的结果都是一样,就是死亡。笔者没有专家这样的觉悟能把死亡抛在一边,只考虑当下怎么活着。所以我只好把人生总结为:人生是死亡的过程,所以要让这个过程舒服一些。

我每天都在靠近着死亡,就像大鹏鸟每天都在靠近南冥一样。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这样下面聚集的风的有足够的力量去乘负它巨大的翅膀,背负着青天没有阻碍,飞往南冥的旅途就很轻松了。好比水不深得话,就没有足够的力量能负载大船,风积的不厚负载大翼也就没有力量,所以鹏鸟要飞到九万里的高空。

我在读完大鹏鸟飞翔的故事之后第一个想法就是:去美国,把飞机的发明权从莱特兄弟那里抢过来。没想到攒够机票钱之后,燃油附加费和机场建设费又不够了。

第二个想法是:飞到九万里的高空?我看老鹰这么大的鸟还飞不到云上面去呢,庄子也太夸张了吧。没想到读到最后被庄子骂了一痛。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去郊野去的人,只需要带三餐的粮食;去百里远路的人,要准备一宿的粮食;去准备千里远路的人,要准备三月的粮食。这俩虫子会怎么知道呢?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由此可见,专家们要比我高明的多。因为当专家们有和我同样的想法之后读到这里是他们的解释是:庄子的意思是:小虫有小虫的快乐;鹏鸟有鹏鸟的快乐;并不是嘲笑。我可以用项上人头做担保赌专家都是近视,不然怎么可能把“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给露分析?

小麻雀对大鹏鸟说的话用现代人类的语言翻译过来好比在中国考上了民办大学的人对考上

清华北大的人说:随便考个学校念大学就行了么,考清华北大干嘛?岂不知清华有一个流行语叫:清华毛毛虫,出来一条龙。

试问:捡了一块钱,物归原主的人和捡了一百万物归原主的人可以相提并论吗?小偷和杀人犯可以判同样罪行吗?

这叫大小之辩。那么小麻雀是小麻雀,为什么要和大鹏鸟比呢?

道家思想的眼光不同就在于这里。道家的比较不以人的角度去出发,而是用自然的角度。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庄子并没有用同类和同类做比较。因为站在某一个角度中无法完全的欣赏和了解对方。

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之后向下看,发现天气苍茫,和未飞之前从下像上看是一样的。小麻雀不会发现这些,所以它不知道美是因为距离而产生的。有句话叫老婆是别人的好看,充分证明了距离产生美的道理。复杂点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的老婆,你看着没感觉的时候,如果她是被人的老婆你看她就漂亮。其中被欣赏者永远是不变的那个人,而因为欣赏者的变化产生了变化,足以说明用某一个角度是无法完全欣赏和了解对方的。

翻开《庄子》一书,第一篇是《逍遥游》,而映入眼帘的第一个故事,则是“鲲化为鹏”的奇谈怪论。不过庄子好像非常在意这样的故事情节,居然在《逍遥游》中反复说了三次。若想了解庄子,似乎不能错过这个寓言。首先,庄子说:“北海有一条鱼,名字叫鲲。鲲的体型庞大,不知有几千里。它变化为鸟,名字叫鹏。鹏的背部宽阔,不知有几千里。它奋起高飞时,双翅张开有如天边的云朵。这只巨鸟,在海风大作时,就会迁徙到南海去。南海,是一个天然大池。” 这样的描述让人过目难忘,“不知其几千里也”根本是夸张到胡言乱语的程度。庄子的目的是要迷惑我们的想象力,逼我们摆脱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使我们无法意识清醒地询问:真有这样的鲲与鹏吗?它们又在何处?鱼真的可以变成鸟吗 商汤询问棘,得到这样的说法:“在北方草木不生的更北方,有一片广漠无涯的大海,是个天然大池。那里出现一条鱼,鱼身宽达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那里出现一只鸟,名字叫鹏,它的背像泰山那么高,双翅有如天边的云朵。它拍翅盘旋上升,直到九万里的高空,凌越云气,背靠青天,然后飞向南方,准备前往南海。”这里的描写比较详细,但是并未提及鱼化为鸟。不过,在同一个地方怎能同时存在两个巨大无比的东西呢?并且,鸟一出现就不再谈鱼,可见这依然是鱼化为鸟的同一个故事。棘的话还有一小段后续结语,录之于下: “水泽边的麻雀讥笑大鹏说:‘他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跃就飞起来,不到几丈高就落下,在蓬蒿草丛中翱翔,这也是飞行的绝技啊!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 麻雀代表一般百姓,他们不明白人生的道理。” 庄子的意思是:鱼需要水,限制较大;鸟需要空气,拘束少多了;鸟若飞到高空,就可以不费力气而自由飞翔。把这个寓言说实了,就是:人若经由适当的修炼,可以启动内在的能量,逐步减少外物的干扰,有如“鲲化为鹏”。当然,这里所强调的“大”字是个关键,意思是要敞开心胸,容纳万物。

所以庄子思想的三步骤是:第一步化解各种外在有形的限制,第二步回到内心弄清楚各种灾难从何而来,第三步往上提升看能不能像大鹏鸟一样。大鹏鸟所比喻的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都可以从一条鱼转变成一只鸟,然后再往上飞,飞到无穷高的地方,这是庄子思想的一个基本立场。

谈老庄思想没必要局限于他们的文章里面,庄子自己都说自己的文章是糟粕。这好比佛家修行没必要太在意那些佛祖像。你没发现得道的高生都不只恨在意这些的么?

还有大鹏鸟是存在的,就像鬼存在一样。你问任何一个人世界上有鬼吗?他的回答或有,或没有,或你相信就有不相信就没有。这些回答都意味着鬼存在。因为如果真的美有鬼你的回答应该是: 鬼是什么。

庄子夸大鹏鸟的目的在于让读者们放开想想,如果你的思维放不开,理解不了鲲鱼的大,那么你就理解不了道家是怎么想的。

上一篇:死亡日记下一篇:国庆中秋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