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察范文

2023-10-25

工程地质勘察范文第1篇

摘要:在现代的工程建设中,地质勘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方法,准确了解、评估地质情况,为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依据。而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又是一项主要的勘察内容,因为水文地质可能潜在各种的问题,进而引发工程危害,后果难以预料,因此重视并切实做好对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防治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常见水文地质问题,然后主要就如何防治水文地质问题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的工作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问题;防治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应当将水文地质问题作为一项关键课题,积极做好相关研究与应对工作,一方面既要客观认识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常见水文地质问题,另一方面更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避免水文地质问题可能对工程带来的危害。

一、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常见水文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勘察指的是为掌握影响工程的地质因素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包括对地貌、地质构造以及地下水、岩石等的了解。其中,水文地质是工程地质勘察的一项主要内容,因为其可能潜在各种问题,对工程的建设以及后期使用、管理、维护等,带来严重危害。

(一)地下水升降

从积累到的勘察数据信息和相关工作经验来讲,工程地质勘察中最常见的水文地质问题之一,便是地下水升降。地下水上升或是下降,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机制和过程较为复杂,如人为活动因素、地质活动因素以及水文气象因素等等[1]。如果地下水水位发生上升的话,会使得岩土的内部结构改变,不能保持稳定,容易造成崩塌,进而给工程建筑带来危害。如其会导致土质附加应力减小,使得地基的承载力减弱,并致使地下水污染、土壤盐碱化。相反,如果地下水水位发生下降的话,其又会致使地面开裂、地面塌陷以及地面沉降等危害出现,均不利于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二)地下水波动

除了地下水的升降之外,其不断的发生升降波动,也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常见水文地质问题。地下水波动多数原因是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如大量的降雨、融雪,或是长期的干旱等,就会使得地下水水位时升、时降,这会导致膨胀性岩土不均匀收缩、膨胀,最终使得地面发生变形、开裂,危害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三)地下水压

在没有发生地质变动的情况下,地下水压会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但是在人为活动的介入和干预之下,其水压则可能会发生变化,事实上包括工程建设本身,也可能会致使地下水压改变,进而使得地质环境、岩土条件也随时改变,这种改变既会影响到工程的建设施工,更会对工程的后期使用造成质量、安全隐患。

二、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防治策略

针对存在的水文地质问题,应当在工程地质勘察中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以规避其可能带来的危害和隐患。

(一)科学制定水文地质勘察计划、合理分配勘察任务责任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为了有效的防治水文地质问题,首先是应当根据客观条件、工作要求,科学制定水文地质勘察计划,如要明确重点的勘察内容、勘察信息、勘察周期。在初步掌握了水文地质情况之后,还需要结合既往的工作经验、学科专业研究成果,预测可能发生的水文地质问题,并加强专项勘察,制定应急预案[2]。再者,是需要合理分配勘察任务责任,简单来说就是要根据勘察任务合理分工,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人,防止出现疏漏后相互推诿,使各项勘察工作能够有序推进。

(二)切实做好对静水位的测量

在前文中已经进行了分析,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对工程带来危害和隐患,因此为了向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信息依据,规避地下水位变化可能引起的危害,就需要在勘察工作当中,做好对地下水位的测量,预估地下水对建筑的影响程度,制定预防方案、采取预防措施。尤其是对静水位的测量,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在实际的静水位测量中,应当按照分层测定原则,制作好测定时间表,按计划科学、规范的进行测量。另外在工程前期勘测结束前,还应该再次对静水位进行测量,在测量过程中一定保证将测水管下放至含水层20cm,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获取有效的数据,另外还要严格根据勘测顺序,做到科学、系统勘测预防。

(三)准确分析水理性质

水理性质对岩土、岩石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可能造成地质结构的改变,如使岩土的透水性、给水性、崩解性以及胀缩性发生变化,进而给工程带来危害和隐患。为此,在工程地质勘察的前期,就应当准确分析地下水水理性质,如需要进行大范围、高频率、长周期的抽样检测,来全面掌握和了解地下水的实际水理性质情况,为工程的设计、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依据,防止后期可能出现的危害。

(四)制定针对性的水文地质问题处理措施

在地质勘察中,要注意全面、详细的收集相关水文地质信息,如地下水潜水层、含水层分布及水位留存情况等,并基于这些数据预测可能引发的危害和隐患,制定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尤其是需要注意从工程设计、建设、施工、维护等整个周期出发,全方位掌握可能影响工程结构稳定性的水文信息,必要时采用人工干预的方式,来保持地下水水位、压力的稳定,预防水文地质问题危害。在工程设计中,应详细考虑到实际的承压含水层的情况,为此应当在基坑开挖施工完成之后,准确的测量、分析承压水动水压力数据,根据所获得的详细数据,合理的进行地基设计、布置,从而防止地下水动水压力在后期侵蚀工程的基底板[3]。最后,还需要准确检测地下水是否存在腐蚀因子,根据检测结果针对性的选用腐蚀材料,增强基底的抗腐蚀性能,防止危害与隐患。

三、结语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对于水文地质问题必须要引起高度的关注与重视,因为其可能会对工程带来各种危害、隐患。应采取科学、规范的勘察,全面掌握、了解详细的水文地质情况,并采取针对性的預防措施,防治水文地质问题,从而保障工程建设及使用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曾滔.工程地质勘察中应加强对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应用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20(23):190-191.

[2]刘振山,姬彦雷,许颜.关于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相关探析[J].四川水泥,2020(03):263-264.

[3]江忠彦,吴修嵘.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勘察关键要素探究[J].中国标准化,2019(06):100-101.

工程地质勘察范文第2篇

摘要:在岩土工程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需要制订科学完善的施工方案。由于岩土工程受到各类地质因素的影响,在制订岩土工程施工方案之前应当展开地质勘察工作,了解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水文情况,依据勘察数据制订施工方案,确保施工措施的科学合理,提升岩土工程的建设质量与效率。为此,地质勘察工作人员需要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认识到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对整个工程带来的影响,使其能够为岩土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可靠保障。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程重要性;分析

1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控制的意义

1.1保障工程项目安全

地质勘察工作能够为岩土工程的实施提供重要的保障。做好地质勘察工作可以了解施工区域周边的环境。利用地质勘查技术掌握地形地貌、水文情况、气候环境等数据,分析各项数据来掌握岩土工程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而制订科学有效地应对措施,确保岩土工程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在开展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时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与工程特点选择适合的技术手段,确保地质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分析存在的风险隐患,制订相应的对策,保证岩土工程项目的安全有序。

1.2推进工程建设速度

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过程中,勘察工作的整体质量与效果对岩土工程建设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因为岩土工程项目复杂,各类施工项目的推进受到地层条件及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施工之前若未进行地质勘察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而造成工程变更,严重影响了施工进程的有序推进。为了保证岩土工程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需要对施工区域和周边环境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掌握全面详细的勘察数据,为施工方案的设计提供数据参考,保证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的科学合理,降低工程风险及工程变更出现的可能性,实现施工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施工设计方案能够满足岩土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

1.3保证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岩土工程设计内容较多,要确保施工规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需要借助地质勘察工作获得详细的地质数据。若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水平较低或者勘察数据不充足,会造成施工规划与实际施工情况不符,导致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滞后。对施工规划不合理之处若未进行更正修改,极易引起工程变更。由于岩土工程规模较大,涉及的资金量较大,在施工建设中途变更,会增大施工建设成本,影响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做好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能够有效维护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做好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也能促进社会效益的提升。

2.岩土工程中常用的地质勘查技术

2.1做好地质勘察测绘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测绘主要是针对岩土地形地貌、变化特点进行科学测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岩土工程勘察区域划分界限,测试滑坡、坍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分析岩石、软弱层地质体的整体分布情况,将勘察工作得到的信息汇总于图纸上。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需要深入调查气候环境、水文情况、周边建(构)筑物,查明对岩土工程施工项目造成的影响。划分地貌单元,了解岩土位置、地下水分布情况等,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来绘制测绘图纸。

2.2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在岩土工程勘探工作中为查明复杂的地质情况,出现了多种勘探方法。如:高密电阻率法、地质雷达等等。因地制宜的选择方法,会有不错的效果。如:高密度点法基于地层的岩性差异导致的电性及电阻率差异,研究人工施加稳定直流电场时地下相应传导电流的分布规律,以此来探测地底构造以及地下电性分布不均匀体。利用二维电阻率反演软件RES2DINV对数据进行反演,并处理成图,为岩土工程施工提供参考,使岩土工程施工可以高效率地进行。

我们在“深圳市典型岩溶区地下空间环境地质评价研究”项目中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深圳市龙岗区大运中心工区查明发育NW及NE两组断裂构造,及其可能岩溶发育的位置,提供了工程施工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的区域。

2.3钻探技术

为了保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需要充分掌握各项资料,需要对勘探区域进行岩土钻探作业。在钻探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第一,在选择钻探技术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勘察区域的地质环境。若是勘察区域处于地下水上方区域,则可以运用勺型钻锤击干法或者掏土钻进法。这两种方法复杂性较低,操作较为简单,对土层的稳定性造成的影响较小,其工艺一般不会用于深度钻探区域。若在地质勘察过程中需要勘探多种岩土工程深度,则可以运用岩芯回转泥浆护壁钻进法,有效满足深度钻探作业的需求。但该钻探方法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影响到土层的稳定性。第二,在地质勘察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钻机钻进的深度,确保岩土层分层深度的精准度,将误差維持在5cm以内。若是采用岩芯回转泥浆护壁钻进法进行勘探,则应当运用非连续取芯钻进的回次进尺控制分层的精准度,确保误差不超出2cm。第三,合理控制取芯率。在控制取芯率的时候需要结合不同性质的岩土。一般情况下,上层取芯率为100%,岩石风化残积土的取芯率为85%,普通的土层取芯率为90%,完整岩取芯率则是80%。

2.4取样、试验技术

在运用取样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工程地基的具体情况。由于中风化岩与微风化岩,在风化带处具有过渡的特点。呈现出一定的典型性与代表性,因此在针对该部分进行取样时,应当选在中风化岩或者微风化岩的上端部分。在完成采样工作之后,需要对样本进行密封保存,同时运用蜡封或者胶带包裹岩样,避免样本水分流失。明确划分不同样本,贴上标签。标签上需要填写采取岩样的深度,随后将样本送至试验点进行分析与试验。在进行原位试验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样本没有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以免造成检测结果的误差。常用的方法为荷载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法等。在选择试验方法的时候,应当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

3提高岩土工程地质勘查技术质量的措施

3.1做好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全面部署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涉及到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要确保地质勘察工作得到理想的效果,应当提前制订勘察工作计划。首先,明确岩土地质勘察目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是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工作,促进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可以维护建设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根据勘察项目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管理措施,促进勘察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为勘察企业节约成本费用,提升勘察工作的综合水平。最后,制订完善的勘察工作计划。为了确保勘察工作具有较高的质量,满足工程项目具体要求,应当根据勘察区域的综合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充分掌握这部分区域的实际情况。结合事前调查结果制订相应的勘察计划,保证勘察方案可行。

3.2建立完善的勘察规范

相关建设单位要保证地质勘察工作有序进行,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需要积极制订完善的勘察规范,使各项工作能够按照相关规定逐步推进。在制订勘察规范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岩土工程特点和勘察区域实际环境,确保勘察规范的合理性。

3.3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地质勘察工作也会采用信息技术,有效提升地质勘察工作的效率。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单位应当积极吸取先进的技术理念,不断优化地质勘查技术,促进地质勘察数据的精准度。利用信息技术分析地质勘察数据,促进勘察工作的高效准确。精确可靠的勘察结果,为岩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4结语

为了保证岩土工程建设质量,需要在设计、施工之前做好地质勘察工作,正确认识到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性。相关人员需要对各种勘察技术拥有正确的了解,结合勘察区域的具体情况制订勘察计划,保障勘察结果的精准度,提升岩土工程建设速度和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清丽.浅析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对工程重要性[J].珠江水运,2020,(07):111-112.

[2]王润伦,周建.关于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对工程重要性的探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01):208.

[3]熊松霖.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质量控制因素探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9,(23):129+131.

工程地质勘察范文第3篇

不断提高工程地质勘察数据的准确性, 对水文地质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 采取最为合适的施工方法, 从而能够在工程建设中减少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并且可以有效保证工程建设的总质量。但由于在实际勘察中, 水文地质勘察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导致数据的准确性偏低, 进而对工程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甚至威胁建筑物的安全。因此, 工程地质勘察中对水文地质工作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1 水文地质勘察的意义

水文地质勘察是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 工程的实际施工中, 人们通常会忽视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意义, 从而导致岩土工程在施工中出现众多的安全隐患。目前, 我国工程建设中, 地下水是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内容, 不仅要勘察其腐蚀性的强度, 还需要勘察地下水水位变化情况, 尽量减少因水位变化对工程造成的影响。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 工作人员对其认识度不够, 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 影响勘察数据的精确度, 导致工程设计参考依据失去准确性, 而设计以及施工流程安排都会存在安全隐患[1]。可见, 工程建设设计以及施工流程、工艺等都需要以水文地质勘察数据为依据。基于此, 工程建设单位以及水文地质勘察人员, 都应重视此项工作, 运用科学的方法查明水文地质情况, 并将真实的数据提交给设计部门和施工部门, 保证对工程进行合理的设计, 并进行施工安排, 增加工程建设的合理性, 减少或避免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造成的不良影响。

水文地质勘察中, 为保证其在工程中的作用和价值, 需要结合工程建设要求以及施工地质环境等因素, 实施有针对性的勘察工作。其中, 地下水的真实数据资料是工程建设最需要的水文地质数据。因此, 应在勘察过程中, 掌握地下水腐蚀及水位变化的有关数据, 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判断工程建设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进而做好预防措施, 及时研究解决水文地质问题, 从而提高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 可以有效控制工程施工质量。工程地质勘察中, 水文地质问题不容忽视, 需要专业的勘察人员, 使用专业的、先进的勘察设备探测和监控水文地质环境, 从而为工程建设提供准确的水文地质数据。

2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及其危害性

2.1 地下水腐蚀

不同环境下的地下水有不同的特点, 而水位的变化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同时, 受到季节的影响, 同一气候环境不同区段降水量存在差异, 同样对地下水位变化存在影响。地下水与地表水一样, 即可能具有腐蚀性, 主要由于地下水中应有很多的矿物成分, 若是受到污染, 水中的矿物成分将会发生改变, 且还会出现继续增加的情况[2]。因此,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 工作人员需要对地下水的腐蚀情况进行取样实验。主要检测地下水中含有的矿物质, 并对其进行分析, 进而确定地下水的腐蚀程度;若是地下水中的某些化学成分过高, 会腐蚀工程建设材料。

2.2 水位上升以及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

岩土工程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 与地下水存在密切的关联, 地下水位变化若是超出正常范围, 则会影响岩土工程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施工中为减少地下水位变化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需要对地下水位变化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 针对水位变化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地下水位上升会对岩土工程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威胁, 而地下水位上升的原因众多, 如:含水层结构变化、温度变化、降水量加大、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等原因, 都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此外, 地下水位上升存在几种特殊原因, 即岩土施工中其结构强度、湿度等与施工要求不相符, 导致工程出现粉土管涌、淤泥质土流土破坏等现象, 从而危害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稳定性。

2.3 水位下降以及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

地下水位下降与上升一样, 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通常情况下, 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 表现较为明显的人为因素有:采矿、地下水被大量抽取、以及水库的维修改建等, 都会导致地下水位出现严重下降, 极容易造成地面开裂、沉陷或是塌陷等问题。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对地表造成的破坏, 严重影响建筑物本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进而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3]。因此, 为保证工程以及周围建筑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应对人为因素加以控制, 建立减少使用工程周围地下水, 并控制各项工程的维修改建, 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现象。

2.4 水位频繁出现升降变化以及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

面对地下水位的下降现象, 我国地质勘察工作人员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 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尝试, 已经取得比较显著的成绩。但是, 与实际工程需求、工程地质勘察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4]。膨胀性岩石会受到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 出现一定的膨胀变形, 故而, 若地下水位反复出现变化, 则会导致膨胀岩石出现更大幅度的变形, 而在这种变形的影响下, 地面则会出现开裂, 最终破坏建筑物结构, 且在轻型的建筑物上结构破坏现象更为明显。此外, 地下水频繁出现变化的地点, 会受到地下水的侵入, 并将土层中含有的铝铁等成分带走, 导致土层失去有效的胶结物, 土层出现松动、含水孔隙加大, 而土层的强度以及承载能力则严重降低, 影响岩土工程基础施工的处理, 不利于岩土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

3.1 野外水文地质工作

工程地质勘察中, 水文地质野外工作是其中比较常见的勘察形式。野外勘察可以获取全面的水文地质相关数据, 且数据的准确性相对较高, 对于工程的整体设计、施工以及测评等工作都有重要意义, 可以为其提供全面且具有科学性的水文地质环境数据[5]。工程地质勘察人员, 需要结合实际工作需要, 不断学习先进的勘察技术, 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进而提升勘察结果的精度;同时, 在工作中应重视水文地质勘察, 结合自身的实践工作需要, 不断创新水文地质勘察方法, 保证做到按照实际情况分析水文地质问题, 并结合恰当、科学的检测方法, 争取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地质勘察数据的精确度。

3.2 水文地质钻探工作

工程建设中, 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工作包括钻探环节。钻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取杨鉴定及水文地质试验, 这一环节需要水文地质专业人员利用专业设备以及相关工具实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 钻探可以在多种复杂并存的环境下展开工作, 通过岩芯水文地质鉴定和水文地质试验, 获取水质化学成分报告以及水文地质参数, 为解决工程措施如地下水疏干排水、降水及其腐蚀性提供设计依据。

3.3 水文地质物探工作

水文地质物探使用最为频繁的两种方法为电法勘探和磁法勘探。其中电法使用较为普遍, 地形条件对电法勘探有很大的影响, 需要以岩石具有的电学性质作为基础条件, 对岩石的缝隙、含水性等电性条件进行分析, 需要专业人员使用勘测设备, 检测并确定岩层的物理数据, 进而对地下深层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判断并综合分析, 大致了解深层水文地质条件, 主要为水文地质勘探提供依据。

结束语

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的基本建设程序, 而水文地质勘察又是工程地质勘察中重点, 地下水位的变化、压力以及地质结构等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对工程建设质量有直接影响。因此, 需要全面而认真的落实水文地质勘察工作, 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进而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为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提供前提条件, 有利于保证工程以及周围建筑物的稳定性。

摘要:我国工程地质勘察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 其勘察数据精确度越来越高, 为工程建设质量提供基础保障。但是, 水文地质勘察还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弥补水文地质工作的不足, 减少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本文主要从水文地质勘察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勘察的主要内容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建国.工程地质勘测中水文地质的影响与应对[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7, (01) :40-41.

[2] 肖湘.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探讨[A].《智能城市》杂志社、美中期刊学术交流协会.2016智能城市与信息化建设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II[C].《智能城市》杂志社、美中期刊学术交流协会:旭日华夏 (北京) 国际科学技术研究院, 2016:1.

[3] 孙杰, 崔英华.关于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J].山西农经, 2015, (10) :83.

[4] 龚放.工程地质勘测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探讨[J].四川水泥, 2015, (11) :50.

工程地质勘察范文第4篇

一、现阶段地质勘探工作的两种类型

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 普遍涵盖各类因素, 因此对工程质量进行衡量, 往往会从经济等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地质勘察工作也是如此, 由于勘察方向及目标等的差异性, 使得勘察工作也被区分为公益性及非公益性的, 其中不作为商业用途的地质勘察涵盖局部地质勘察及海洋地质勘察等不同的细化内容, 其作用主要是为我国开展矿产资源调查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这类地质勘察工作往往具有较强的发展性特点, 在提供勘察数据的基础上能够丰富国土地质资料, 并加快推动社会发展及现代化建设, 可以说公益性地质勘察工作的能效作用能够贯穿并体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中。

一般情况下, 公益性的地质勘察工作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 为其提供更加精准到位的地质调查评价报告, 无论是规划中的还是正在进行中的资源调查工作, 都需要依托地质调查评价, 这是因为在经济及城市发展中, 资源作为较为重要的一部分, 都需要依照科学合理的战略部署进行开发利用, 这就不能缺少相对可靠的地质勘察及调查评价工作;而具有商业性质的地质勘察工作主要服务于非公益的地质活动中, 其中水文地质勘察及环境地质勘察的应用频率普遍较高, 在实际勘察阶段其服务主体通常具有特定性特点, 因此, 与公益性地质勘察不同的是, 商业性地质勘察所服务的是某一工程, 而勘察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获取更多经济效益;该类地质工作一般依托企业, 为满足其实际需求而运行, 这同时也是商业地质工作的要点。

二、地质勘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缺少对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认识

在地质勘察过程中其获得的参数信息主要集中反映地质结构及土体的力学指标, 首先对地质情况进行充分了解, 就能根据地质结构选择与之对应的地基处理方案, 从而进一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为后续工程施工奠定基础;其次, 力学指标控制不当, 会直接影响工程造价, 而提高工程效率既需要兼顾经济效益, 更需要考量高层建筑的使用寿命。但是, 地质勘察往往存在一定的隐蔽性特点, 这就需要借助钻探勘察技术对地下情况进行充分了解, 但是施工现场是较为封闭并且是独立的, 这就难以对勘察结果的精准性进行判断。而现阶段部分高层建筑的施工主体并不重视地质勘察工作, 这就导致勘察技术的应用与实际需求难以相符, 再加之技术操作缺少规范性, 地质勘察的重要性就会不断弱化, 这同时也会为后续工程施工埋下安全隐患。

2. 勘探方法缺少合理性

现阶段高层建筑规模不断扩大, 这就对地质勘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部分勘察部门在确定荷载力时, 仍旧应用静载荷试验压裂探坑两侧土层的方法, 该做法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这是因为由于土在不同的环境区域中, 所能承受的压力值也存在差异, 在压裂土层的过程中, 两侧所体现出的压力值也就大不相同, 而对地基承载力进行判断以哪一值量为基准却无从判断。除此之外, 在对两侧土层进行压裂测试时, 并不能确定其作用力是来自竖直方向的, 将其作为地基承载力明显不够科学。

三、强化高层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能效的优化策略

1. 以加强监督及管理为主导, 提升勘察的规范性

首先, 在高层建筑地质勘察技术应用阶段, 应当以勘察合同为主体, 了解勘察的要求及细化内容, 明确勘察要素, 同时加强对勘察细则的审查, 促使管理能效能够渗透到勘察流程中, 避免出现勘察方向失误等问题;其次, 结合地质勘察要求, 对勘察现场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管理, 在强化监督能效的基础上, 提高勘察结果的精准度及有效性;最后, 对勘察报告进行严格审查, 无论是工作量还是勘察质量, 都需要进行重点分析及评价, 确保报告内容与工程地质情况高度相符。因此不难发现, 在高层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应用阶段, 最为关键的就是精准把控基础选型论证, 以提升地基稳定性为主导, 确保技术能效能够贯穿于地质勘察中, 提升勘察质量, 相对的政府及社会的监督机构也应当对勘察市场进行监督, 促使体制建设更加完善, 从而进一步提升勘察的规范性及有效性。

2. 加强人员培训及新技术的融入性应用

首先, 为了促使工程勘察体制更加完善, 就需要重点强化技术应用及管理能效, 因此, 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十分必要, 尤其是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人员, 施工主体应当适当引导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技术培训中, 相对的勘察技术人员也应当在岗位上不断更新专业认知结构, 促使其专业知识始终处于发展环境下进行高效运用;其次, 经济发展直接带动了技术创新, 在计算机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的背景下, 应用先进的专业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各个行业现代化发展的主流趋势,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能效作用的强化也应当以融入、引进新技术为主体, 并以弹性波等原理为核心, 发明出更多高精度的探测设备, 从而不断提高地质勘察质量。

结语:

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与建筑物的安全和工程造价有着紧密的关联。作为从事地勘工作的技术人员,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精通业务, 精心做好工程地质勘探工作, 不断提高地勘水平。

摘要:在当今社会, 市场对建筑的需求指标不断上升, 为了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高层建筑应运而生, 但是该类建筑的规模较大, 层数较多, 这就需要打好地基基础, 为建筑的后续使用提供安全性及稳定性保障, 因此, 在施工前期开展积极有效的地质勘察工作也就显得至关重要, 这不仅能够促使工程整体规划更加协调, 更能为施工技术的选择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 因此, 工程施工主体及勘察人员都需要进一步明确地质勘察的重要性, 并应用与之协调的勘察技术, 提高高层建筑工程整体质量。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质勘察技术,技术探究

参考文献

[1] 贾胜梁.地质勘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要点研究[J].引文版:工程技术, 2015 (19) :264-264.

工程地质勘察范文第5篇

人物名片:石东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目前就职于南宁地矿地质工程勘察院,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工作。

仰观气象,俯瞰流水,细数节理,深究岩性——看似高山流水,浪漫无限,实则必须细致严谨、不畏艰苦,这是一名岩土工程师所应具备的品质。

岩土作为地质的一个分支,是地质与建筑的交叉领域,现已逐渐发展为一个行业。随着岩土行业的奋进,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各大高校纷纷从地质工程专业中剥离出或延伸至岩土方向,形成一门理论知识——工程地质,并悄然成为一个独立专业,最具代表性的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作为一名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从求职至步入职场给我的感觉是就业茫、专业强、工作苦。

十年寒窗两茫茫,就业仍需多思量

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主要学习的是建筑地基基础部分,即建筑物地下部分的地质情况,不似资源勘查那么纯粹地质类,亦不如建筑工程这般纯粹建筑类,而是处在尴尬的交叉地带,这也使得毕业生在就业抉择时显得迷茫。我在求职之初,也曾因目标不明确而摇摆不定,徘徊于是去中建、中铁等建筑单位,还是去地矿局、煤田地质局等地质单位,对自己的就业方向不甚明了,不明确自己到底属于哪一块领域。因此,在校期间就要好好思量自己的喜好和意愿,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从而系统地学习需要具备的知识,作好能力储备,只有这样,在就业时才不至于两眼茫茫不知去处。

术业有专攻,岩土需专业

岩土人作为地质工作者,整天与岩石、土层、水位打交道,每到一个地质点,都要调查岩性、产状、土质情况、地下水位、地质作用状况,专业性相当强。

身为岩土人,必须具备丰富的地质知识和建筑知识,掌握工程地质理论。在校期间既学习与地质息息相关的钻探,又学习与建筑相连的地基处理、基础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还学习地质与建筑交叉的工程地质、地质灾害勘察治理,学习内容博杂,不消化梳理清楚则难以形成知识体系。在工作中还需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如具体的识别岩性、土质,判断地质作用,编录地层,调查地下水,处理工程事故等,均要不断学习规程规范,多请教前辈,多看多记多积累,把繁杂的知识融会贯通成一个体系,方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在成为岩土工程师的道路上,需要不断积累学习,温习旧的知识,学习新的技术。

吃得苦中苦,方为岩土人

毕业之际,经过各方面的考虑,我选择了地质队,主要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方面的工作。在工作之初,就深切体会到了岩土人之苦。初到单位,就远赴山间荒野的一个生态园区勘察项目,场地尽是两米多高的草丛和甘蔗地,中间穿梭着几条两米宽的水沟。下雨天,雨水淋湿衣裤,鞋子沾泥重如灌铅,水珠总是模糊眼睛;烈日时,汗湿透迷彩服,地质包中装满水还是不够喝,总有一种要中暑的感觉。网上流传打油诗:“我是一个地质郎,背井离乡在外闯,白天累得腿发软,晚上仍为资料忙;铁鞋踏破路还长,锤子罗盘包中装,晴天烈日照身上,雨天泥地脚印忙;思乡痛苦心里藏,四海漂泊习为常……”我们就像特种兵一样,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得在野外生存、工作。诚然,地质工作是辛苦的,但也是丰收的,当你用学习的心态和广阔的心胸去欣赏这片大地,走过这段艰苦的历程,你会发现再大的困难也不过如此。在外人看来,我们的野外考察就像免费“野营”,逃离喧嚣的城市人花费苦心追求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就是我们每天的工作,天为被,地为席,地质工作的浪漫之处在于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造物主的伟大,以及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感受到的孤独和对意志的磨炼。我国古代地理学家、探险家徐霞客曾说:“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我想,只有地质人才能体会其间吃苦的快乐。

地质人的工作环境固然恶劣,但我们可以在艰难困苦中锤炼意志,提高生存技能和工作技术,在异域他乡感受不同的人文风情,在高山峻岭、细水长河中享受别样的浪漫。

上一篇:西部矿产下一篇:个人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