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2024-03-03

多媒体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从文献形态和读者服务工作变迁引入主题,提出组建全国统一的多媒体信息网络大系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而论述组建这一大系统的模式及其组建步骤,最后指出这种新的组合是图书馆文化生产关系适应当今文化生产力新发展的战略决策。

【关键词】 多媒体;信息网络;统一系统

图书馆的转型,是读者需求变化推动的结果,而读者需求的更新,又与文献形态和传播息息相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已由纸质文献转变为电子文献,并且在存储和传播技术上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款式。在此基础上,读者服务工作出现了电脑检索、互联网,为读者获取文献信息资源带来了极大方便。在网络条件下,图书情报界又提出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图书馆联盟等方案,并且付诸实行。目前,全国已有51%的图书馆参与了资源共建活动,并且扩大了这一活动范围至全国和区域,增至72%。

不论共建共享还是联盟,其旨意是好的,就是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图书馆运作全过程的协作统一,达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满足读者需求的目的。但这些组合形成,还有其缺陷:自由参加,缺乏固有的稳定性;布局上仍是分散板块式,各个联合体之间仍然没有摆脱分割的格局,缺乏整体性、全局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特提出组建全国统一的联合体,初拟名称为“国家多媒体信息网络统一系统”(以下简称“统一系统”)。这种主张,亦非笔者独有,全国有69%的图书馆认为应采取全国性或区域性,跨系统共建的模式。虽然目前一下子组建完毕有许多困难,但它毕竟是高科技发展的全球态势下和文献形态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图书情报部门和社会媒体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由之路。

1.统一系统定义

统一系统是国家统一建立,容纳所有信息媒体,并进行地区分级管理,运作统一协调,文献资源共享的社会文化服务联合组织。它既有共建共享联合体和图书馆联盟的功能,又具备诸多优越性:组织统一性、机构层次性、管理强制性、保障稳固性、地位权威性、操作标准性、业务规范性、资源丰厚性、联网广远性、服务高效性。

2.组建统一系统的必要性

2.1 打破和改变媒体运作的分割局面

图书馆、科技情报馆、档案馆和社会各种媒体分散布局,运转独立,条块分割,严重影响了文献资源共享,如上所举的共建共享联合体和图书馆联盟亦是如此。重新把这诸多的媒体组合为一体,就可为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奠定组织基础。

文献形态更新不迭,产量猛增,读者需求跃变,迫使社会多媒体改变自身形态,以求生存和发展。当今全球三项高科技项目正在研发或已初步取得成功,它既为媒体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手段,又向媒体发起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公益服务的图书馆需要很好面对。这三项高新技术就是超材料、纳米光天线和对等网络。前两种结合成的新材料,其组份小于10——20纳米,能使光线传输更加集中在很小的焦点上,使生产出来的CD或DVD存储的信息量增加数倍(与各自单一生成的电子文献存储量提高的倍数之乘积相当)。目前,文献生产日达700万篇,非“汗牛充栋”可以形容。今后获取文献的个人份额必然大大提升。读者只要护有一个这种新载体文献,就等于护有一个小型图书馆。而对等网络又可使不同的电脑用户之间直接互联网,毋需通过媒体中介。这种即将到来的现实,媒体尤其是图书馆的媒介中心地位大打折扣,将来读者稀疏,门可罗雀的颓势是难免的。分散条割的格局,面对这种情势,图书馆等媒体必须全部联合起来,共同拥有宏量的高新电子文献和技术手段,扩大和加深读者服务工作,才能以其强势凝集用户,立足于信息社会,保持其中心的地位,谋取发展。所以组建统一系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2 为了不断提高满足读者日益高涨的需求的能力

新时期读者不同群体、不同层次和不同地域有不同的需求,其总的特点是:用户层次多样化,信息需求多样化、高效化、精品化和个性化。应对这种复杂的需求,传统的服务方式固然落后,就是现代的新型服务方式,若寓身在分割条块媒体中,也难面面俱到。而统一系统拥有各种数据库和现代技术,可以通过协作、调度、联网互为解难。

2.3 各媒体自身发展规律之必然

生物发展规律从单体综向看,由生长、状大、旺盛到哀亡,而从整体横向看,又由组合至分散,再由分散到重新组合,如此重复不断。蜜蜂这一生物社会最具组织性的昆虫群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一巢峰发展到挤不下时,要分房,分房出去的蜂聚拢为新的一巢,如此不断变动着,地区行政区域也不例外,总是根据历史发展某一时段的需要,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变化或分或合,今此明彼等现象屡见不鲜。图书馆的发展也有一纵向兴亡过程,私人藏书楼、公共图书馆皆如此。传统型图书馆逐步衰亡,而现代型图书馆在原母体中重新生长和壮大,现阶段正处在新生期。新时期的图书、情报、档案部门和大众媒体以及各种营商性网站,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而改变组织形式,实际是文化生产力提高而改革文化生产关系,以求得到新的平衡和适应的一种事物矛盾运动的结果。图书馆的转型改革,就是这种矛盾运动规律使然。

2.4 少花钱,办大事,为图书馆多媒体现代化建设困境解围和缩短发展进程距离

公共图书馆、科技情报和档案馆是社会公益服务机构,资金来源来自政府,自身并无生财之道,社会帮助也是很少的。所以这些公益服务单位长期处于贫困窘境,要寻求发展步履维艰。据林向东、沈玲的《对贫困地区县级图书馆的调查与思考》一文所提供的数字看,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数2709个,其中国家级仅1个,省、市(自治)、自治区级37个,县市级2240个(其中50%属贫困馆、多在贫困地区、发展缓慢,出现停滞、倒退现象),购书经费严重不足,文献资源严重流失,文献资源建设不尽人意,人员素质偏低,设备设施陈旧老化,效益差。这种尴尬局面,必须有一个超群体的力量给予支援,只要使其设置起几台电脑,并给以技术支持,通过互联网,是可以提升他们的功能的。这比靠其一馆从文献采集、设备添置、人才培养等一整套更新换代所花的钱要小得多。这样一个超群体,只有统一系统胜任。另外,统一系统内,通过分工协作,有计划地、合理地使用资金,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亦可节省大量资金,用以解决其他待解的项目开支。

此外,统一系统中有强大的中坚馆,汇总他们雄厚的文献资源和现代化技术,通过互联网,可使各个成员馆提高文献资源传递速度和广度,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社会化程度,实现真正意义的资源共享。

2.5 便于多媒体的统一管理,杜绝信息传播中各种弊端

分散经营的媒体,尤其是网站和通讯公司,在传播信息过程中,容易引生知识侵权和黄、赌、毒等各种危害社会和谐和安全以及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轨现象。统一系统建成后,通过整体网络监控系统的检查监督和法律法规的宣传贯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甚至杜绝不法行为的产生。

3.统一系统的组构模式和步骤

3.1 公益型多媒体一体化

3.1.1 一体化的内涵

所谓一体化,与图书馆联盟在运行,机理和效应上有共同性,是图书馆等公益媒体整个业务流程从文献采集、分编、存储、传输、参考咨询等全方位实行现代化整合,按现行法律法规和共同一致执行的业务规范运作,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五惠。一体化就是组建这样的一种大联合体,可以是同属性系统内的,也可是不同属性横跨区域的,也可以是上述两种形式共同组合的。当前,就有建议组建图书、情报、档案三大系统的一体化方案。当然,一体化不同合并,只是在运行机理和工作目标上的一致性,各个参与馆还是原来的独立实体。

3.1.2 公共图书馆、科技情报馆和档案馆三大系统各自一体化和三位一体化

公共图书馆从国家级到省、直辖市、自治区级至地、市、自治州级再至县、区、市(县级)乃至下属的社区、乡镇,五级图书馆室属文化部门领导。各层次馆之间业务上存在互动关系,系统组织比较严密,而且不少馆已建立了网络互联关系。不过联系关系还只是纵向为主,横向较为脆弱。公共系统图书馆可以在系统内先行一体化。有了一体化,纵向联系会进一步加强,横向通过联网会补织起来。但是县级及其以下图书馆室,多数沉疴较多,状况不佳,有待完善和补上。

情报、档案两大系统资金比公共馆多些,现代化程度也高些,实行系统内一体化几乎可以一拍即合。

以上三大系统一体化完成后再整合为三位一体的一体化,将成为统一系统的核心力量。

3.1.3 教育系统图书馆资料室一体化

高校图书馆规模较大,现代化程度较高,在校内可与各系资料室进行纵向一体化,各校之间则实行横向一体化。这种一体化也要按公共馆、情报和档案馆一体化的内涵进行整合,为跨系统的大联合做好准备。

中学及其以下的图书馆室,有条件的也可以纵横联网,而以横向为主。从目前情况看,市地级中学图书馆条件尚好,容易联网,而县级中学图书馆多数较差,发展明有时日。当然,具备条件的,可以设置电脑联网。

以上四大系统各自纵横一体化完成后,再实行四大系统的纵横一体化,它将成为统一系统的主要成员、中坚力量,是组织基础。

3.2 大众媒体建立横向互联网络系统

大众媒体包括报社、杂志社、文献出版社、广播、电视等部门,此前属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现即将完全向企业体制转轨。转轨后,这些部门完全转向营商型,与社会信息网站同一属性。大众媒体现代化水平高,资金丰盛,技术雄厚,进行横向大网络互联信手可得。

3.3 营商性信息网站共同组建网络互联系统

营商型系统包括大众媒体和信息网站,与以上公益型四大系统在文献信息存储传输等全运作过程上,要按公益型馆室遵循的运作规则行事,但其机体生机是服务,带有市场商业性,在统一系统实行资源共享方面,要遵守法规条例规定,并且要签订协约进行规范。

3.4 组建统一系统

各系统初步完成联合后,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现大联合,建立统一系统,这就是“国家多媒体信息网络统一系统”。

3.4.1 成立统一系统的领导管理机构

可由国家信息、文化等部门提出议案,交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核通过,成立统一系统中央级领导机构,进而组建各省、市、自治区级的分支机构,再逐渐设至地市和县区,负责全系统的管理工作,并划分总系统内各子系统的行政归属。领导管理机构在组成各系统联合体前先行建立。

3.4.2 组建统一系统筹建委员会

筹委会在各级统一体的领导管理机构成立后,各系统联合体组建成立前,由领导管理机构邀集各信息系统若干代表开会商议筹办,并提出建立统一系统筹委会议案。一俟各系统联合体分别组建完成,筹委会便完成了历史使命,自行解散。

3.4.3 设立统一系统委员会

作为学术性、业务性机构,协助各级领导管理机构工作,由筹委会提出议案经中央统一领导机构批准成立,主要任务是起草系统管理法规、业务规范及指导各项业务技术工作开展等。委员会是常设机构,但委员是客席,由各系统的代表组成。

3.4.4 制定统一系统政策、法规和业务规范等

这项工作由中央级领导机构召集各级委员会成员面商,起草议案后交各个系统媒体讨论,在广泛收集意见,再由委员会汇总为第二稿,再次交付各媒体讨论。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委员会最后拟成正文,交搞中级领导机构审议,再呈报国务院批准、颁布执行。

目前,关于知识产权、网络信息传播的法律法规已有许多。对于国际性的,我们只好遵守执行,而对国内的相关政策法律,建议国家作适当调整。这里提出三个焦点问题:一是统一系统各个子系统的经费来源,现在是由地方财政划拨(公共系统实行包干制),这种体制会因地区发展差异而异致各馆发展不平衡,影响总系统的运作,建议国家改由地方划拨为中央按各子系统直拨,并规定各级馆的经费自处数额。但各馆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仍然按公务员待遇由地方财政负责。以上限于公益型各子系统,营商性媒体自负盈亏。二是界定公益性服务和商业性服务范围,规定有偿服务项目及报酬金额等,并建设监测技术系统压制漫天要价和乱收费的反市场行为,特别一些垄断性的网络服务实体更应强制管理。三是公益服务实体的服务行为问题,公益性媒体,是国家建、国家供养的单位,故其所有财产包括硬、软件(含人的智力资源)都应是全民性的,其文献资源数据库(包括地方文献、特藏等自建数据库的资源)都是国家的、全民的,不应向用户收取任何服务费(当然复印等其他需另花成本的服务项收费不在此限)。

3.4.5 成立“国家多媒体信息网络统一系统”

各级领导管理机构和委员会成立,完成政策法规和规范制订并经国家批准执行后,即可组建统一系统,开展其正常工作。统一系统的组建挂牌,可不受若干地区、若干条件未具备的馆室影响。

3.5 与国际信息网络接轨

统一系统成立后,与各国的信息网络系统尤其是图书馆联盟系统接轨,实现全国全球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互惠。

高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上升之势永无止境,不断地推动着文献形态和生产技术、存储技术、传输技术等突飞猛进,高格调地改变着社会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方式。这些变化,说明文化生产力正处在发展高峰时期,由此推动着图书馆等信息部门的改革转型,除引进新的生产技术外,图书馆等本身的体制也在逐渐改革,如互联网机制的建立、一体化和图书馆同盟以及共建共享联体的建立,就是对这种变化态势的应对。这是文化生产关系适应文化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驱使的结果。组建国家多媒体信息网络统一系统是文化生产关系变革的大举措,是一个适合社会发展方向的战略决策思考。

参考文献:

[1]胡丽坤,朱锰钢.近十年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刊,2007(6).

[2]张忠秋.十年来我国图书馆资源共享理论与发展趋势热点述评[J].图书馆学刊,2006(5).

[3]郭巍.图书馆盟与文献资源共享[J].图书馆学刊,2007(2).

[4]梁曦.图书馆知识资源共建共享的若干思考[J].图书馆学刊,2005(1).

多媒体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根据生物学科的教学特点,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目前,由于我市中考生物分值较低,所以部分学生和家长对生物课的重视不够,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度不够高,对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厌倦,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把大量的图片、动画、电影等材料整合在教学课件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的思维。

同时,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对教育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基本,想要迎合这一必然趋势,就必须仔细研究多媒体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对教育和学习的影响机。而正是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多样性,也使教师在选择上面临许多问题,比如:应用软件的选取问题、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问题等;应该如何做到资源教学统一化、如何应用网络资源便成为了最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老师们在教学中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1.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演示工具

教师可以使用计算机上的教学软件或网络上的多媒体素材库,也可以综合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使用多媒体制作工具,例如:Powerpoint、会声会影等,编写课堂上要使用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形象地演示在教学过程中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如细胞的结构、排泄的过程,或用图表、动画等更加形象客观地展示理论知识等。

2.多媒体软件作为个别辅助工具

网络资源作为个别辅助工具是指使用计算机上的辅助教学软件(包括模拟对话、模拟试题、模拟教学)等手段,再将网络资源整合于这些软件上去,让学生在实际练习、测验过程中强化所学的知识,实现个别辅导式教学。在该方式中网络资源取代了个别教师职能,个别化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如:细胞的结构、排泄的过程,或用图表、动画等更加形象客观地展示理论知识等。

3.网络资源提供资源环境

网络资源以这种方式提供资源环境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将资源整理、分类,存储在特定文件夹下中的内部网站,允许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或网站来提取有用的信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由学生自己去中收集这些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进行二次处理,以自己的观点以及话语方式在多媒体演示工具或网络发布工具中表达信息。在这种方式中,最常用的模式是“情境--研究”模式或任务驱动学习模式。

4.多媒体作为交流和协作工具

网络资源的交流主体可是是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为达成交流协作式学习提供网络基础设施和协作学习的良好环境。这样,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或兴趣教学设置一些论坛话题或聊天室,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机会对想要解决的问题或学习任务与学习伙伴进行充分的交流,也可以通过E-mail、博客、维基等方式进行交流协作学习,甚至教学视频会议系统,不仅可以传输语音、数据,而且还可以提供实时的动态图像,通常用于教师与学生这一层关系上。

5.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网络资源

在生物教学课程中,并不是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网络资源或者多媒体课件,有的内容其实没有使用多媒体的必要。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如果直接通过使用直观教具的教学方法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就不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是不可被多媒体模拟实验代替的,生物实验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实验仪器的了解和使用、实验现象的观察、具体的实验操作等,都需要学生亲身经历,才能使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有亲身体验感受,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所以,课本上所规定的学生实验、示范实验,一般不使用多媒体仿真实验,即使要使用也应该考虑实验自身。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牢记,实际体验肯定比看着强;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身体会。除了一些真的不易观察的经典实验,或正常情况下不能完成的实验,和生物的一些微观生理变化过程等,可用多媒体模拟实验来实现,其他都尽量不推荐用多媒体教学来代替。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有哪些

1.“良好的课堂结构是成功的关键”

多媒体的有效运用会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对生物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板书效率。

2.提供大量的直觀材料

人类的认识是从无到有,从感性到理性,从直观到抽象的。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必须建立在大量具体的直观感性材料上。通过视频的播放,我们可以把现已灭绝了的动物,如恐龙、阿特拉斯棕熊、新疆虎等的形态、生活习性及由生存到灭绝的过程重现;可以把大熊猫、扬子鳄、玉龙蕨、中华水韭等这些珍贵的动植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觉生物是最贴近生活、最亲近大自然的学科,学生也就自然会产生学习、探索的渴望,从而激起出学生对生物的学习激情。

3.将静态转化为动态、将复杂转化为简单,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理解阶段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最重要的阶段。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动态,对抽象知识的更好的理解,为掌握知识,尤其是为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多媒体的使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在新课标中,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因此作为教师,更应该利用好多媒体,加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在实验课时,往往老师会先进行示范操作,再由学生自己操作,但坐在后面的学生往往不能看得很清楚。现在咱们将这一个实验在实物展示台上操作并投影到大屏幕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操作步骤、方法。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较难在实际中操作的实验,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完成一些实际实验中难以进行的实验,模拟实验不仅可以降低费用,并且可以减短实验时间,同时可以消除实验中可能带来的危险。经过在教学实践中证明:运用网络资源后,学生的实验时间大大缩短且准确性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所进行的有效运用,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高效美妙的境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在课堂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層教育。通过考试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老师上课也变得轻松和有趣。

多媒体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现代体育教学是一个结构复杂、项目繁多的教育活动,它不仅涉及的因素多,而且随机性大。怎样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上既得到体育教育又培养能力,并通过课堂教学的积极锻炼来增进体质的不断健康发展,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技巧,实现对体育教学最佳方案?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合为一体,把复杂的东西变为简单,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在体育课上促使教学内容现代化,促进教学改革。

下面就中学体育教学,谈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体会和感悟。

一、现代信息技术将有效地优化体育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以往体育课教学由教师边讲边示范,学生已经对这种教学模式感觉枯燥无味,某些动作由于年龄原因或本身的能力所限无法示范,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截然不同。体育教学软件中教学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和动画效果的处理,远远超出了体育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授课时学生会劲头十足、兴致盎然,课堂气氛异常地活跃,以此激发学生浓厚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锻炼兴致。体育课教学中重要的一点是如何把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理解,让学生掌握动作。以往的体育课教学中动作的重点与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讲解,一堂体育课中重复多次,遇到复杂迅速的动作,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每一个动作细节。例如:在山羊分腿腾越的教学中,学生初学时,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不一定能完全听懂、看清楚,对动作的了解多数依赖于观察,但是此项动作迅速连惯,不一定让学生看清楚,分解教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形成分解做动作的习惯,忽视了迅速连惯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授课,就会避免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学中体育教师的动作讲解与示范直接播放给学生听与看,对于重点与难点进行反复慢放,并用特定的声音、图象显示,突出重点与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的掌握动作,提高教学实效。加深了对所学动作的理解、记忆和掌握,而且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思维,观察学习的能力,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效率。

教师掌握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不仅拓宽学生的求知领域,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求知视野,学生学习不仅有广度也有深度,既发展形象思维,也发展抽象思维,学习也变得更轻松,更有兴趣。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师生互动的空间

转变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提高体育教师对教育的深刻认识,信息时代的突出特点是开放性、丰富性和多样性。信息时代教育对所有地区、所有学校和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努力学习,充实自己,才能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成为实现现代化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生力军。学生锻炼兴趣的培养,关键于体育教师,教师教育学观念的改变,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象征,而且对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正确、合理、高效的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不仅可以培养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与网络的强大功能探索新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从而确保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以便于“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更新的发展趋势相适应。使“以人为本”的作用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资源的潜能,构建学习的良性循环,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景

讲解和示范是体育教学两大要素。讲解,就是对动作技术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解释、分析和论证,它是体育教学中最主要、最经常的一种方式。因此,对于讲解的要求很高。

讲解不仅要做到言简意赅、恰到好处,从而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讲解还要生动,要吃透教材内容、掌握语言技巧、运用贴切有趣的比喻进行教学,才能使讲解生动、形象、具体。讲解还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运用多种器官协同活动,使看、听、想紧密结合起来,仅凭“一张嘴巴”是不容易做到的,而若充分利用多媒体形式配合动作技术的分析进行讲解,就显得更简单得多,而且更直观、形象、有效。比如跨栏,栏上动作是跨栏跑技术的重难点,讲解时有一定难度,若结合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分解多媒体图象,运用术语和口诀进行讲解,确切地表达动作的技术结构和要领,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动作的印象,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就可以让学生明确技术细节,逐步改正技术陋习。又如跳远也是如此,配合类似的直观形象的图像进行讲解,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利用现代技术辅助、完成教学任务是现在及未来教育发展所必须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与体育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多媒体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选择课堂教学媒体时要把握好选择原则,合理应用教学媒体,改变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研究探索,勇于创新为目标,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媒体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媒体 教学模式

一、教学媒体

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um”,音译为媒介,是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

教学媒体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将教学内容表现出来,在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教学媒体就是在教师语言的基础上加入标本、模型、实体、图表、图像、动画等。教学媒体的实现手段有教科书、板书、投影仪、计算机等。

按照发展的先后,教学媒体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种。传统教学媒体指教学中为使传递信息更加丰富,而在口头语言基础之上,加入一些例如模型、实物等的媒体材料。相对于传统教学媒体的现代教学媒体,是随着近代科技发展而产生的新型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包含计算机、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媒体应用

教学媒体服务于教学目标,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要素在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中都不可或缺。

现代教学媒体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信息源,是存储、发布教学信息的主要方式。现代教学媒体品种繁多、形式多样,为信息传递增添乐趣,能够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现代化教学媒体将教学内容生动展现出来,可以加深学生的认知、感知程度,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开拓学生的思维。

与现代教学媒体相比,传统教学媒体缺乏形象性。受技术、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统教学媒体不能营造形象生动的情境教学,信息传播量也较少。

虽然现代化教学媒体具有种种优势,但是在教学中并不是多多益善,如何正确选择、合理应用现代教学媒体,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效果,才是教师必须注意的。下面笔者就教学媒体选择时要遵循的原则进行分析。

(一)目标性原则

教学媒体选用时,首先,要从教学的总目标出发,保证实现总目标;其次,要考虑到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知识点目标,使用不同的媒体来实现教学传递,保证各个知识点目标的实现。

(二)有效性原则

教学媒体要能有效体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因此,选择教学媒体也因学科的性质不同而有所区别。即使是同一学科不同章节由于内容不一样,对教学媒体的选择也不同。例如,语文鉴赏课程,较为注重感性,则可以采用展现力强的媒体形式,例如,声音、视频等;而像数学这类学科注重逻辑和空间思维,则可以采用多媒体软件制作相应的课件有利于学生建立思维联系。由上述可知,要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

(三)适用性原则

就是要应用不同的学生,学生的认知结构是逐步形成的,与学生年龄直接相关。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接受事物的能力不同,低年级学生以激发感性认知为主,可以采用活泼生动、形象直观的媒体形式;中高年级学生,需要培养理性、逻辑性思维能力,教学中可以借助各种不同性质的媒体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呈现。同一年龄段的学生,接受能力也不相同,所以要重视学生群体的平均水平和接收能力,使教学媒体适用于更多的学生。

(四)经济性原则

教学媒体的选用要考虑教学媒体的投资与预期效益,尽量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大的收益。由于各地经济条件、资源状况、教书水平等不尽相同,在选择教学媒体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五)最优化原则

教学媒体的选择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教学媒体要与教学的其他方面相互协调,使教学的各个方面达到最优效果。

三、媒体变化与教学模式创新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负责传授知识,学生的任务是接受知识,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教学媒体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这种绝对教与学的师生关系下,教学就变成了灌输和命令。长期的这种使学生被迫接受、服从的方式导致了反抗与叛逆,使学生厌倦学习,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模式经过长期的实践,其弊端已经暴露无遗。

多媒体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教学完全扭转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这种师生关系。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来选择适宜的媒体课件,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而评价教师水平的依据不再是学生的成绩,而是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现代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明显提高,这关键是因为多媒体信息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传统模式下知识信息的传授,基本都采用语言描述的形式,这就对教师和学生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要具备丰富的表达能力,学生更需要通过单一的语言信息去想象。这一过程相当困难。但是引入多媒体技术以后,教学知识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促进学生及师生之间的自主、互动学习。

四、小结

现代教学媒体引入课堂教学,目的是发挥多媒体技术具有的灵活、多样、生动、逼真、等特点,创造全方位、立体信息空间,激发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要求。这种多维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是其他教学媒体无法实现的。

在信息技术下的教学模式,教学媒体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生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精彩的呈现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妍红.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选择原则之异同[J].中国农业教育,2010(3).

[2]闫春来等.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应用能力培训教程[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

(责编 田彩霞)

多媒体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一、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多媒体技术”指的是能够同时进行获得、处理、存储等不同操作的技术, 它能够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文件, 包括文字、图像、视频等等。从多媒体技术的定义上看,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以计算机和数字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的技术, 它随着计算机和数字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总而言之, 就是利用计算机和数字信息处理技术来进行交互式地信息处理。多媒体技术具有以下三种主要的特点: (1) 多媒体技术支持呈现各种类型的多媒体信息, 包括图像、声音、视频等等; (2) 多媒体技术可以进行交互工作, 而并不是简单的单项或者双向传输; (3) 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网络连接, 信息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的。

二、多媒体技术运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

中国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是教师讲授, 学生听的过程, 但是这种单一方式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时代对人才综合培养的要求了, 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中, 学生被要求成为一个具备综合信息素养的人才。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交互互动, 使得教学形式更加灵活、有趣, 让学生能对多媒体信息有一个积极、及时的反馈, 还可以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感官, 让学生的感官参与到学习当中, 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同时, 多媒体技术承载着巨大的信息量, 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增加教学的信息量, 拓宽学生的知识和思维。另外, 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网络连接, 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教学, 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和便捷。

三、多媒体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中的运用

(一) 正确看待多媒体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作用

多媒体具有其独一无二的作用和优势, 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中, 教师更让借此机会展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让学生看到信息技术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但是, 教师也千万不能忽视, 即使有了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 师生互动也仍然要成为教学课堂的主体, 学生只有在与教师充分互动的前提下, 才能对知识产生情感连接, 教师才能用自身的影响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

众所周知, 教学课件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 它包含了所有的教学过程, 呈现得好, 方式得当, 将会极大地促进教学。教学课件应当以一种灵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而不应该只是一味地强调教学课件的美观, 而忽视内容的简洁明了, 也不应该盲目地使用大量的多媒体信息, 一味地在课件中增加声效、图片等, 分散学生的注意。例如教师在讲解《图像加工与处理》这一课的时候, 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如何抠图、制作文字、更换图片背景的操作, 所以在课件上, 就应该着重展示这些操作的具体流程, 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展示, 比如图片和视频的形式, 这样学生就能在具体的情境操作下掌握知识内容。

(三) 明确教学目的

现在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通常是教师讲授, 学生听, 而且有许多教师还会认为, 只要自己在课堂上运用了信息技术, 那么就是上好了这门课学生也就能够学习到相应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是缺乏目的性的, 教师应该明确自己对学生的要求, 每节课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是什么, 而不是将大量的信息进行堆砌, 教师应当做的是将这些信息进行简化处理和系统解构, 再进行重加工, 这其中, 就要运用到多媒体技术, 接着, 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这些知识呈现出来, 光光掌握理论也还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还应当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不管是在课堂中, 还是在课后, 多媒体技术都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交互, 从而全面地促进教学。

(四) 集学生的智慧于制作课件

高中生由于已经有长时间接触多媒体的经验, 他们应当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制作课件当中,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课件内容的理解, 还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比如, 在进行课件制作之前, 教师引导学生去利用多媒体技术查找资料, 提前完成一些任务, 利用信息技术来对任务进行传输和上交, 教师再讲学生的成果以多媒体的形势展示出来, 放入自己的课件当中, 并以学生所做的成果作为实例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展示, 从而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也能够帮助学生提前熟悉和了解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促进有效教学。

四、结语

多媒体技术运用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它是一种有效的促进教学的手段, 更是迎合了现代社会对于培养综合质素人才的需求, 因此, 我们要不断地开发多媒体技术在促进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结合学科的具体实际, 让多媒体技术成为一种促进教学的有效工具, 同时, 也促进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 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应用到了教学领域, 成为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主要通过解释多媒体技术的一些主要的特点, 来挖掘多媒体技术在促进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并针对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这一要点来探讨应该如何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希望能够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 进一步地促进教学, 发挥其在教学领域中的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运用

参考文献

[1] 费晓环.多媒体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山海经, 2015 (23) :113-115.

[2] 刘雪.多媒体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启迪与智慧:教育, 2015 (12) :102-103.

[3] 吴宗宝.任务驱动式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为例[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 2012.

[4] 陈建春.例谈高中信息技术复习课教学设计——以“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操作题部分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 (15) :179-181.

上一篇:多媒体课件教学论文下一篇:电教媒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