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调查报告范文

2023-06-16

社区体育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摘 要:以2008—2017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收录的468篇社区体育重要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V绘制该领域的机构及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关键词的共词网络图谱和时区图。研究表明,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一体化发展、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是后奥运时期我国社区体育研究热点;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培育与扶持社会体育组织联动治理社区体育,融合多学科技术提高社区体育设施有效利用,优化社区健身环境,助力全民健身是我国社区体育的研究前沿。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研究内容精细化,研究视角多元化,研究方法科学化是我国现阶段社区体育研究的鲜明特征。

关键词:社区体育;后奥运时期;CiteSpace;研究热点;研究趋势

Key words:community sports;post-Olympic era;CiteSpace;key research issues;development tendency

20世纪80年代末社区体育在中国逐渐兴起,因其组织形式的基层性、活动内容的娱乐性、活动场所的属地化和活动时间的自由化等特点,吸引着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体育特有的增进居民身心健康、丰富居民闲暇生活、增强社区凝聚力等功能魅力体现了它与时代和需求发展的适应性,也决定了社区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独特地位[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2001—2010年体育改革发展纲要》明确规定社区体育是我国城市体育发展的重点。

邻国日本(1964年)和韩国在举办奥运会后,纷纷迎来了大众体育发展热潮。北京奥运会后,我国提出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化的发展战略,而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在实现体育强国目标过程中如同“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与此同时,我国群众体育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社区体育作为群众体育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也同样迎来新的发展。因此,为了探索后奥运时期我国社区体育研究脉络,把握研究动向,了解社区体育研究的热点议题和前沿问题,本研究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收录的相关研究文献,运用国际科学计量学领域中的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探索该领域中的科学合作、研究热点、研究脉络和研究前沿,推动相关研究者系统认识我国后奥运时期的社区体育研究。

1 数据来源

在CNKI中采用主题检索方式,以“社区体育”为检索词,文献类型为期刊,文献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和CSSCI,時间跨度为2008—2017年,检索与导出文献日期为2018年1月6日,共检索得到532篇文献,排除征文、通知及不相关文献后得到有效结果为468篇。

2 研究方法

信息可视化是指利用计算机实现对抽象数据的交互式可视表示, 来增强人们对这些抽象信息的认知[2]。CiteSpace是美国德雷克赛尔(Drexel)大学信息科技与技术学院陈超美博士(Chaomei Chen)博士团队应用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它主要基于共引分析理论(co-ciation)和寻径网络算法(PathFinder)等,对特定领域文献进行计量[3],以探寻出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关键路径”等。CiteSpace在国内体育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既包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4]、公共体育服务[5]研究,同时还包括国外太极拳[6]、体育教育[7]、体育政策[8]等方面的研究,但在社区体育研究方面尚未见文献报道。

本研究借助CiteSpace V知识可视化軟件对我国后奥运时期社区体育研究重要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使用CiteSpace V(版本号为5.1.R6.64-bit)将导出的Refworks格式文本转化为软件所兼容的格式。时间分段(Time Slicing)设置为2008—2017年,时间切片(#Years Per Slice)设置为1年,通过各项参数和阈值的调整,对此10年间我国社区体育研究的高产作者、机构、研究热点、研究脉络及发展趋势进行探索与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年发文量

从图1可见,社区体育研究的文献量10年来共468篇,年发文量虽有波动,但整体上趋于平稳,表明社区体育研究长期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

3.2 合作网络分析

3.2.1 机构合作分析

将Citespace功能与参数设置区的Node Type选为Institution,时间切片阈值设定为ToP50,主要参数设置如下:阈值设置为6,字体大小设置为7,节点大小设置为69,其他保持默认,得到社区体育研究的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图2)。

图谱中节点的大小表示机构发表论文的数量,之间的连线反映合作关系强度。科研机构合作网络图谱显示,我国社区体育研究的主力军是体育专业院校和各高等院校的体育院系。图谱中各机构间连线较多并呈放射型连接,表明各机构间的科研合作较为密切。其中,以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福建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以及上海体育学院为核心形成了社区体育研究最大机构合作网络,各机构彼此通力合作,并且以各自为中心扩大合作范围,使得整个机构合作网络紧密联系。在最大合作机构网络之外,个别相对独立的机构在社区体育领域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如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首大学体育学院等也对社区体育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3.2.2 作者合作分析

将Citespace功能与参数设置区的Node Type勾选为Author,时间切片阈值设定为Top50,主要参数设置如下:阈值、字体和节点大小分别为4,7和72,其他保持默认,得到社区体育研究的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图3)。

图谱中节点的大小表示作者发表论文的数量,之间的连线反映合作关系强度。根据图谱可以看出已经形成4个较大的紧密联系的合作团队。其中,姚绩伟、丁秀诗、许文鑫等合作团队研究方向主要为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及满意度研究;以王凯珍、李骁天为核心的合作团队以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及一体化研究和社区体育组织研究为主;吕万刚、孙立海的研究团队关注点为社区体育组织研究;以周结友、李建国为核心的研究团队主要关注体育公共服务和社区体育组织社会资本研究;王志威主要为英国社区体育研究。

3.3 社区体育研究热点

文献题录中的关键词是对主题的高度概括和集中描述,可以用于确定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9]。词频分析方法则是在文献信息中提取能够表达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频次的高低分布,来研究该领域发展动向和研究热点的方法。

在Citespace功能与参数设置区中将Node Types选择为

3.3.1 社区体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此热点形成时间较早并且持续时间长。我国社区体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已经成为群众体育的主要形式和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主要动力。为了促进社区体育健康发展,了解现状、发现问题是前进路上所必须完成的任务,这也是体育研究人员必须承担的责任。

通过归纳文献,发现我国社区体育的现状调查研究主要是围绕社区体育6大构成要素展开,以地区或城市中的社区为调查对象,围绕社区体育管理者和指导者、社区体育组织、社区体育活动、社区成员、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和社区体育经费展开调查。社区体育管理系统缺乏活性[10],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水平低下[11],社区体育组织发展缓慢、自我生存与发展能力不足[12],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匮乏、政府资助有限,社区体育经费短缺[13]是阻碍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因素。

此阶段虽然有部分研究者提出政府应加大对群众体育的投资力度,构建社区体育社会化管理模式、市场化经营模式等对策,但多数局限于对现状问题的表象解决,对社区体育发展既缺乏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又缺乏操作性强的、可落实的具体措施,迫使社区体育在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阶段举步维艰、停滞不前。

3.3.2 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一体化发展研究

具体表现为学校体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社区与学校体育资源共享等。由于我国社区体育发展严重滞后于学校体育,各项资源配备差异悬殊,二者一体化发展目前尚是一种理想模式。现阶段更多地致力于学校体育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利用资源优势兼顾社区体育发展,这是目前解决社区体育资源不足的最有效途径[14],并且也具有一定条件下的义务性[15]。

通过多数学者的现状调查不难得知,我国目前学校体育资源向社区居民开放情况不容乐观。个中缘由涉及方方面面,“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缺陷,缺乏相关立法和政策文件、指导思想和发展理念上的偏差、组织形式的不适应、经费保障不足等因素都在制约着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走向融合[16-17]。

为此,有关学者提出应充分发挥政府在共享过程中的引导和支持作用[14],既需要通过行政干预,从管理体制上寻找突破口,更需要制定共享规范和制度以及提供财政支持,以解决校方日常管理和场馆维护等问题。除此之外,加强共享理念宣传,建立健全共享工作机制,促进二者组织形式衔接也是推进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互助互促,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

3.3.3 体育公共服务相关研究

由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重竞技,轻大众”,导致在体育公共服务上投入的精力和财力十分有限,整个国家体育发展的全面性和协调性深受影响。加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是目前我国体育发展亟待完成的任务,也是推进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基本覆盖全民发展目标的客观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高度依赖政府,单中心的绝对主体供给模式必然难以满足社会公众迅速增长的、多样化的体育公共服务需求。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薄弱的体育公共服务物质基础及紧缺的体育公共资源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最根本的核心问题[18]。在供需失衡背后映射出的深层原因是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管理与运行机制难以适应现代体育发展要求。

刘玉、龚正伟、马德浩、王占坤等研究者积极深入探索体育发达国家在体育公共服务发展路径上的有益经验,力图为我国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提供宝贵意见。在体育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新西兰,以社区体育为基点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强调社区体育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同时注重与学校体育的融合,是其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机制的共同特点[19]。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体育社会化程度较高,社会体育组织有着高水平的独立性和工作能力,承担了大部分体育公共服务职能[20]。但这并不意味政府在提供体育公共服务中功能缺失,相反,发达国家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是“掌舵”而非“划桨”[21]。做好体育公共服务发展规划顶层设计,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扶持力度和财政投入,支持培育社会体育组织等都是政府应积极履行的职责。

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于2014年12月正式成立,以专业类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的角色同政府合作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相关事务。通过提高服务的精细化与专业性,已经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22]。其成功经历具有独特的代表性和推广性,值得深入挖掘有益经验为我国社区体育发展提供新思路。

3.3.4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研究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构成单元,是城市公共服务有效实现的有力依托和重要载体,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功能即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文化需求。因此,在探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时,以社区为切入点能从根本上把握具体需求,从而实现体育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23]。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是一个涉及公共服务提供主体、服务对象、服务类型、服务方式及程度等诸多内容的复杂系统,现阶段相关研究尚未能够也无需集各方面于一处进行综合研究。因为目前我国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社区居民个性化多样化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需求与实际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不足形成的供需矛盾。

郑卫民等指出,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供给还存在许多缺陷,例如政府供给主体单一、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供给方式简单和供给缺乏管理机制制度保障等[19]。这其中不仅有传统体育管理体制的影响,更反映出政府对待体育的态度偏差。一方面,“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造成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处于多方管理却无人问责的两难境地;另一方面,政府单一单向提供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必然无法迎合不断拓展的需求内涵和外延。服务的供给能否满足使用者的主观需要决定着对其满意度,居民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又决定着其發展的水平和未来的方向。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必然是促进全民健身计划落实和实现体育强国道路上必须力克的难题。

为此,专家学者借鉴融合多学科理论知识,从多种角度出发探讨我国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发展路径。目前,供需关系理论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该理论认为需求是供给的动力和源泉,供给必须以需求为前提,供需二者才能达到一种动态平衡,此时资源配置也达到最优状态。需求的量及结构同时决定着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内容、方式和主体。而我国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存在其与居民体育健身需求严重脱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存在“供非所需”的问题[24],这正是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模式和政绩导向的供给模式下存在的“特殊问题”[25]。反之,供民所需,关注民生的民需取向供给方式才是提高供给效应、满足居民体育需求最有效的途径。

城市社区居民多样性、多层次的体育公共服务需求以及国家和市场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有限性必然要求多主体合作供给,协商管理,高效沟通,致力于形成 “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共同治理”及“寓管理于服务”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模式。还应构建并完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供需偏好耦合机制,积极践行供给服务的供给侧改革,以“供给”反促“需求”[26]。为保障社区体育功能服务的良性运行和持续健康发展,加大公共政策法规保障力度,创新社区体育运行机制,促进社区体育组织独立运行等必要措施也亟待实施[27]。

对社区体育服务公众满意度情况进行科学评价是检验社区体育服务建设实际成果的有效途径之一[28],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相关研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陈旸、姚绩伟等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研制用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问卷和量表,大大丰富了相关研究的内容,也为科学评价服务质量提供了有用工具[29-30]。但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区域差异性较大,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作为一种个体的主观评价,极易受社会经济因素等其他因素的干扰,现有测量工具的外部适用性仍值得检验。

3.4 后奥运时期我国社区体育研究脉络

本研究利用CiteSpace中的突发性探测技术,并结合关键词的时区图,试图清晰地勾勒出后奥运时期我国社区体育研究的发展脉络。在生成关键词共词网络图谱后,选择控制面板中的“Burstness”模块,具体参数保持默认,准许生成16个突发性关键词。如图5所示,各关键词在不同的时期存在一定程度的激增情况,表明该现象或话题在此时期备受关注。返回到关键词的共词网络图谱,在菜单栏上点击“Timezone View”标志,生成社区体育研究的时区图,控制面板中各项参数设置如下:阈值、字体大小、节点大小分别为5,17,14,最终得到后奥运时期我国社区体育研究的时区图(图6)。

结合突发性探测与时区图来看,早期更多地集中于社区体育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和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建设的研究,这一点恰好是符合当时我国社区体育处于萌芽阶段的境况。在全国范围内了解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是发现社区体育现存问题并制定社区体育后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和必要基础。公共体育设施是群众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而我国公共体育设施却存在着“不足”与“浪费”并存的不合理情况,现有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学校中的设施占比最高但开放率低、闲置率高。促进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一体化发展,达成提高学校体育资源利用率和社会公众体育服务满意度的双赢目标。

为了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提高公众满意度,必须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31]。完善的体系不仅包括公共设施的供给与管理,还包括活动组织与指导、体育公共服务管理等一系列相关环节,形成一个多方协作配合的复杂系统。其中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历来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只有合理的供给才能实现需求的 有效满足。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经验表明以社区为切入点进行体育公共服务更加贴合社会的需求,更能有效满足社会公众的体育需求,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开始进入学界和政府的视野。

可以看出,后奥运时期,我国社区体育研究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追溯本质的深化研究过程。从最初的现状调查到体育公共服务研究,再深入到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这其中反映出的是对社区体育本质认识的演变,也是由宏观理论层面逐渐向实践可操作化层面的进步。从以往针对社区体育中某一问题提出表象的解决措施到系统建设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一个“治标”向“治本”的质变转换。

3.5 我国社区体育未来研究趋势

放大后的时区图显示了2015—2017年我国社区体育研究中关注较多的现象和议题。通过图7可以看出,继续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广场舞扰民现象、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打造全人群健身圈、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社会体育组织改革是未来我国社区体育的主要关注点。

广场舞扰民现象从表征上可理解为广场舞参与者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权利冲突,但其深层原因既包括城市社区体育公共空间供需矛盾与治理缺失[32],还包括以广场舞为代表的社区体育运动缺乏必要的组织和管理[33]。 为有效解决此类现象,需要多方联动治理。首先,需要通过政策和法律手段多途径解决设施场地的历史欠债问题,将社区体育空间供给纳入法治化轨道[32],提高现有公共体育设施利用率,积极落实体育公共空间的供给侧改革[33]。其次,需要加快完善社区体育活动和场地设施的组织管理办法,这就需求政府、社区体育组织、个人等多主体建立信任机制,形成协同治理机制[34],在体育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可积极鼓励社区体育组织或社会体育组织进行自治,促进社区体育良性运行。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城市体育空间研究中的一种新兴方法,为国内外合理规划体育空间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35]。陈旸、杜长亮等运用GIS技术对社区体育设施的选址进行研究,开创了我国社区体育设施供给的新视角[36-37]。公共体育设施服务是公益性服务中的重要内容,满足尽可能多的体育需求,让群众均等地享受公益服務是其最终目标。但如何实现公共体育设施的雨露均沾,如何高效惠及社会公众仍是一道难题。国外较早地利用了GIS技术对体育设施的可达性等进行研究,利用缓冲区算法反推健身圈的辐射范围[38-39],诸如此类的新方法、新手段为优化社区建成环境,提高社区健身环境建言献策。近来,金银日等利用GIS 技术对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的可达性和公平性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发现公共体育设施的数量与其可达性并无正向关系,基层公共体育设施的公平性及可达性仍有待大幅提高[40]。新兴技术的介入可有效促进社区体育设施乃至整个公共体育设施供给的合理化,提高供给的实际效益。但GIS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尚属初级阶段,想要为决策制定提供科学指导还有待进一步成熟深化。

4 结语

北京奥运会后,社区体育研究方兴未艾。体育院校和高等院校的体育院系中的研究人员是我国社区体育研究的主力军,并且彼此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协作互助的科研氛围有利于优势互补、开拓视野,提高该领域的研究水平。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一体化发展、体育公共服务、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是此期间社区体育研究的热点话题。社区体育现状研究是发现问题的必要过程,发现现状研究中表象问题的深层原因并提出科学系统的解决办法是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途径。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二者存在时序性的互补关系,一体化发展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体育公共服务和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是我国体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影响着整个社会对体育的感受与态度,切实提高体育公共服务质量需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着手,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居民满意度是体育公共服务的集中表现。政府培育社会体育组织,切实提高其独立工作能力是完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组织基础,更是整个体系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15分钟健身圈”和社区体育设施的供不应求都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社区体育设施,体育设施供给摆脱传统的单纯数量供给,兼顾数量、效率、结构和质量的新理念逐渐引起关注,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体育设施研究打开了供给格局新局面。

十年期间,我国社区体育研究在内容上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成熟完善过程,研究内容更加切合实际;研究方法和手段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科学化过程,研究成果更具指导意义。未来,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加强社区体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学习借鉴体育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引进公共管理等多领域的先进理论和思想,不断提升社区建成环境和健身环境是社区体育研究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凯珍,阮云龙.新世纪中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4-6.

[2]Bederson B B,Shneiderman B.The Craft of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Reading and Reflections[M].San Francisco:Morgan Kaufmann,2003.

[3]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 33(2):242-253.

[4]陈瑶瑶,倪依克.2008年以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 Ⅲ的计量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6,52(2):12-18.

[5]李立峰,王洪彪.中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10年(2007-2016):热点、趋势与展望——基于CiteSpaceⅢ的可视化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36(3):39-47.

[6]王俊杰,王培勇,徐坚,等.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外太极拳运动研究热点与演化分析[J].体育科学,2012,32(10):77-84.

[7]高明,段卉,韩尚洁.基于CiteSpaceIII的国外体育教育研究计量学分析[J].体育科学, 2015(1):4-12.

[8]夏培玲,王璟.国际体育政策研究热点问题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5):27-31.

[9]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计量学研究的发展与创新[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282.

[10]高菲菲.陕南地区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 24(4):49-51.

[11]苟清华,杨军,劉冬冬,等.成都市社区体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34(10):27-29.

[12]范振国,张宏,梁恒.广东省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 26(2):148-151.

[13]鲍巨彬,付丽敏.河北省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制约因素[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 36(6):51-53.

[14]黄健,谢忠萍.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构建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0, 31(5):94-96.

[15]饶平,梁朱贵,蒋德龙,等.学校体育资源的重审与共享[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 26(3):231-233.

[16]赵妤.试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深度融合[J].体育文化导刊,2009(8):29-32.

[17]李骁天,王凯珍,毛振明.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共享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外对比[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6):504-509.

[18]郑卫民,任保国,刘德新.新时期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探索[J].体育与科学,2012, 33(1):87-91.

[19]马德浩,季浏,MADe-hao,等.英国、美国、俄罗斯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方式[J].体育学刊, 2016,23(3):66-72.

[20]刘玉.发达国家体育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实践及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 37(3):1-5.

[21]王占坤.发达国家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体育科学,2017(5):32-47.

[22]祝良,张伟.社会体育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模式、机制及经验研究——以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为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7,33(1).

[23]栾丽霞,张晓洁.基于网络治理理论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9):25-29.

[24]戴健.中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78-102.

[25]胡庆山,王健.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价值审思与现实困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 38(4):20-24.

[26]陈德旭, 郭修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需偏好及耦合机制构建——以上海市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11):41-47.

[27]丁鸿祥.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32(1):19-22.

[28]姚绩伟,何潮,许文鑫,等.论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三维结构要素及其关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2):14-20.

[29]陈旸,左珊.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社区体育服务公众满意度评价实证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8(1):95-101.

[30]姚绩伟,杨涛,丁秀诗.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量表的研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3,28(6):477-482.

[31]李建国.体育强国的基础——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体育科研,2009,30(4):15-18.

[32]梁勤超,李源,石振国.“广场舞扰民”的深层原因及其治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 39(1):26-31.

[33]于秋芬.社区体育运动开展中权利冲突分析——以广场舞纠纷为视角[J].体育与科学, 2014(2):83-87.

[34]梁勤超,李源,石振国.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社区体育公共空间供需矛盾及其化解[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7,32(3):208-212.

[35]潘凤英.广场舞纠纷背后的理性思考和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4):25-27.

[36]杨剑,郭正茂,季浏.中国城市体育空间研究述评与展望[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6, 31(6):461-467.

[37]陈旸.基于GIS的社区体育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8):1254-1258.

[38]杜长亮,顾校飞,李南.社区公共体育设施选址规划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6,52(3):13-20.

[39]Owen N,Cerin E, Leslie E,et al.Neighborhood walkability and the walking behavior of Australian adults[J].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07,33(5):387-395.

[40]Chaix B,Méline J,Duncan S,et al.GPS tracking in neighborhood and health studies: a step forward for environmental exposure assessment, a step backward for causal inference[J].Health & Place,2013,21(5):46-51.

[41]金银日,姚颂平,刘东宁.基于GIS的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可达性与公平性评价[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41(3):42-47.

社区体育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月日下午,保健路街道办事处聘请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副主任xx为办事处120余名社区与机关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文明礼仪常识》专题讲座,深受社区干部的好评。常主任向社区干部介绍了与日常工作生活有关的基本礼仪、着装礼仪、乘车礼仪、形象礼仪、接人待物礼仪等,重点针对基层工作人员的特点从待人接物、文明用语、谈话技巧等礼仪的基本常识和细节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及《文明礼仪常识》测验,加强了大家对文明礼仪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今年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道德建设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口号,自区委召开创城动员会以来,保健街道办以创城为目标,把普及文明礼仪知识,提升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工作重点,开展多方位、多视角、多媒体宣传,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深入驻街单位、深入居民发放创城倡议书,开展“我为创城献一计”座谈讨论,使其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社区干部们纷纷表示在开展“创城活动”的背景下举办这样一场讲座很有意义,收获颇丰,回去以后一定会用学到的文明礼仪知识规范自己的言行,从实践出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自己的文明言行做文明新风的带头人。同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紧密结合,做到创建任务、责任、措施“三落实”,形成条块结合、上下结合、齐抓共创的整体合力。

文明礼仪讲座“送”来文明之风,保健街道办事处今年将申报省级文明单位,今天的讲座仅仅是开始,下步要继续营造氛围,开展“身边好人”感动故事会,讲述身边的典型,掀起学习先进,弘扬先进,立足本岗,创先争优的热潮;开展“书香哈平”读书会,干部带头读文明礼仪书,唤起全辖区的读书意识,让读书成为全辖区的风尚。通过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和书香型社区的创建工作,倡导全民读书学习,营造深厚的文化氛围;在果戈理教堂开展保健文化专场演出活动。提升广大居民的思想素质和文化品位,营造社区文化底蕴。

社区体育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摘 要]新时代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存在发展不充分、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文章提出完善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社区体育人才素质等措施来优化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促进全民健身的实施和健康中国的打造。

[关键词]新时代;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

[

我国要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越来重视身体健康,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与日俱增。社区作为民众最基本的生活单位,其重要工作之一是组织开展群众体育健身活动。这既有助于全民健身活动在基层社区的落实,又凸显了基层服务社区在社会公共体育的价值。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存在一些不足,影响到全民健身的贯彻落实。因此,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时代价值

(一)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大幅改善,人们对美好生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新时代人们的新追求。在社会流动日益加快的今天,社区作为生活的公共空间,具有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功能,社区体育是社区群众活动重要的表现形式,也是增强社区居民体质健康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社区体育作为一个纽带能够将具有相同爱好的社区成员联结起来,有利于形成和谐、融洽的社会关系,对于构建和谐社区意义重大。

(二)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机制,体育领域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果,全民族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社区体育不仅可以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而且为城市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有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活力,助力“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如期实现。

(三)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是推进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需要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4]。这就充分说明了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性。体育强国是新时代我国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体育强国既体现为竞技体育的强大,也体现在国民体质的强健。

建设体育强国要发展竞技体育,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在赛场上弘扬中国精神,为国争光,展现大国风范,逐步实现体育强国梦,使人民直观地感受国家的强大,从而激发奋斗激情,促进中国梦的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建设体育强国,不断增强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厚植人们实现幸福生活的基础。

社区体育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社区居民在闲暇之余,利用社区的体育器材,参与各种各样体育活动,进行体育健身,提高身体素质。同时,组织社区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激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营造和谐的社区体育文化氛围,可以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参与体育锻炼。

二、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一些社区体育配套设施难以满足居民的需要

体育硬件设施不完善会制约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尤其是城市的一些老旧小区,有的只有一些简单的健身器材,一些小区没有预留体育锻炼的场所,难以实现体育设施的多元性,不能满足不同群体体育锻炼的需要。也有若干新建的小区由于城市用地昂贵和建设成本高,导致体育锻炼场所不足,没有大型的体育活动场地,难以满足社区居民体育文化娱乐的需求。在调查中发现,有的社区由于没有体育健身场地,居民只能在居民楼前或一些公共场所进行健身,影响到其他居民的生活。社区体育配套设施难以满足居民的体育健身需要,会影响全民健身的实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推进。

(二)社区体育管理体制需要完善

目前,由于受到体育主管部门和社区对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管理制度和执行制度不健全,主体责任不够明确,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滞后,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不够主动,影响健康城市社区建设。有的相关部门服务意识不强,管理不到位,使社区体育场地器材建设缺乏,有的社区管理机制不健全,即使提供了一些体育健身设备,因为管理维护不足,健身器材处于老化状态。

(三)社区体育资金投入不足

政府拨款、社会捐助和群众自筹是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资金的三种来源,其主要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划拨的体育专项经费。由于城市社区较多,随着城市的发展,社区数量不断增加,政府资金投入是有限的,仅仅靠政府的撥款是不够的,难以满足城市社区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设备的添置。另外,受认识、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支持社区体育发展和开展体育活动的社会捐助和群众自筹资金较少,难以解决社区体育器材和基础设备建设资金问题,直接制约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

(四)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活动需要加强指导

目前,城市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活动很多是自发的,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居民基本上出于自己的兴趣开展体育健身,对于采取什么样的健身方式并不太清楚,对健身活动形式的科学性了解不多。当有些居民遇到如何解决体育锻炼受伤处置等专业问题时,主要求助于体育健身爱好者,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同时,由于体育设施和社区专业体育指导员的不足,参与社区健身活动主要是中老年人,年轻人热情不高,影响社区体育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三、推进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路径

(一)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社区体育公共服务

在新時代背景下,推进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必须完善管理制度。首先,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和各社区管理部门要明确主体责任,充分履行自身的公共服务职能,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符合当地社区情况的政策和制度,制订社区体育活动规划和实施方案,保障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其次,要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加强对体育经费使用管理,让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公开透明,避免经费使用不当。第三,打造社区体育管理专业团队,创新社区治理。政府各级体育部门要牵头协调充分激发社会活力,把企业、社区居民等组织起来,将一些善于管理、富有专业知识的体育人才引入到社区体育服务的建设队伍中来,打造一支高素质社区体育管理的团队,使政府、社区、居民形成合力,促进社区公共体育的协调发展。

(二)创新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

首先,政府从着眼建设体育强国的高度,履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对社区体育发展给予政策支持,并加大对社区体育的投入力度,增加体育活动的经费,用于建设体育活动场地和添置运动设备器材、对体育场地的改造维修和器材设备的维护,以及用于对社区居民健康体质检测。同时,为了激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情,政府需要划拨或筹集经费用于体育活动的开展。第二,创新投入机制,拓展体育资金来源渠道。政府和社区要充分利用有效的社会资源,鼓励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支持社区体育事业发展。筹措资金建设社区体育设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体育活动。

(三)做好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

首先,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对社区居民的健身休闲场地作好统筹规划,对体育活动场地进行合理布局,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结合老年、青年、儿童等不同群体的需要,建设配套的体育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健身休闲的场地。第二,鉴于一些老旧小区体育设施老化与不足,相关管理部门和社区要及时添置体育活动器材,组织人员及时更换陈旧和损坏的体育器材,并采取措施加强对社区体育健身器材的保养和维护,满足居民体育锻炼的需求。第三,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社区体育活动设施,相关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台关于社区体育设施的管理办法和在社区设立居民监督管理员,加强对社区体育活动设施和器材使用的管理与监督。第四,为了解决社区体育资金和资源不足的问题,相关部门应牵头协调相关单位与社区实现体育设施资源的共享,提升体育资源利用率。

(四)强化体育人才培养,提高居民参与热情

专业高素质体育人才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需要一批懂体育、能管理、会组织的综合型人才,鉴于城市社区体育专业人才不足的现状,要加大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首先,高等院校的体育院系要根据当前社区体育发展的需要,开设关于社区体育相关的理论和实训课程,培养社区体育专业人才。其次,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激励政策,吸引体育专业人才投身于城市体育公共服务建设,鼓励中小学和高校体育教师到社区指导社区体育工作,助力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再次,注重社区体育管理人员专业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到高校、体育培训机构等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四是充分利用社区体育专业人员的组织引领作用,激发热爱体育的社区退休人员的热情,让他们组织、带动社区体育活动。五是不断创新社区体育活动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切实提高社区居民体育运动的参与度,营造全民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张晓松,高鹏,张泽伟.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N].光明日报,2017-8-28(01).

[2]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4.

[3]国务院办公厅.体育强国建设纲要[N].人民日报,2019-9-2(02).

[4]鞠鹏摄.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N].中国青年报,2013-9-1(01).

[作者简介]鲁全信,绵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吕平,绵阳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责任编辑 孙世虹]

社区体育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运用SWOT分析法对河南省社区老年体育的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明确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发现机遇和威胁因素。认为老年人口众多、参与意识较强、党和国家的重视等是社区老年体育发展的优势和机遇;公共体育设施薄弱、组织管理不规范、社会体育指导员较少以及体育公共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制约河南省社区老年体育的发展。同时,针对以上分析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河南省社区老年体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推动我国社区老年体育的发展发挥作用。

1 前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全球性问题。人口老龄化必将对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深远影响,对整个社会来讲也是巨大的挑战。老年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之一,不仅关系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与老年人的美好生活及社会和谐的构建息息相关。老年体育的发展有助于推进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进程,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安邦定国的大计。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也已进入老年型社会的行列。因此,对河南省社区老年体育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SWOT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相关的主要内部优势(S,strengths)、劣势(W,weaknesses)和外部机会(O,opportunities)和威胁(T,threats)等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河南省社区老年体育的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河南省社区老年体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推动我国社区老年体育深入开展发挥作用。

2 河南省社区老年体育发展的SWOT分析

2.1 S—优势(Strengths)分析

2.1.1人口优势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老年人口也比较多。截至2018年底,河南省常住人口约9600万余人,老年人口约1600万余人,老龄化率16.7%。截止到2020年,老年人基本达到1700万人以上,老龄化率将达到17.8%。河南省老年人口众多为开展老年体育提供了人力保障,同时,老年人基本已退休在家,有大量的闲暇时间,为其进行体育活动提供了可能。

2.1.2老年人参与意识较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方面的身体机能均有所下降。体育锻炼可提高老年人身体机能,同时,可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为了促进生理和心理健康,延缓衰老,很多老年人选择进行体育活动,主要包括广场舞、太极、慢跑等。由此可见,老年人对体育活动促进健康的认可度比较高,同时时间比较自由,因此参与意识也较强。

2.1.3老年人增加社会交往的需要

社区老年体育,一般是老年人为达到健身和娱乐等目的,以多种形式参加的一种老年群众性体育活动。老年人退休后,相比之前社会交往更少。通过参加社区体育活动,老年人可以接触更多兴趣爱好相同,身份、年龄、性别等不同的人,增加社会交往,消除孤独感,保持心情愉悦,这些将成为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直接动力。

2.2 W—劣势(Weaknesses)分析

2.2.1公共体育设施薄弱

公共体育设施包括健身场地及健身器材、设施等,是社区老年体育发展的前提。目前河南省社区老年体育活动的公共体育设施较为薄弱,明显的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社区老年人大多在小区空地、附近公园、广场和公路旁等进行活动,容易受到天气、体育器材等外界因素的干扰或限制,同时,专门针对于老年人的健身器材较少,阻碍了老年体育的快速发展。

2.2.2组织管理不规范

河南省社区基本没有体育相关组织,更没有体育管理人员,无法对社区老年体育进行组织管理。因此,老年体育活动主要是依赖自发无序进行,少数的是由社区牵头组织开展。综合来看,社区老年体育组织管理不够规范,科学性不强,组织不够有效,影响河南省社区老年体育的发展。

2.2.3社会体育指导员较少

社会体育指导员可以帮助老年人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合理体育锻炼的时间、强度及运动量等,是保证老年人进行科学健身的前提。当前,河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较少,专门指导老年体育的指导员更少,且很多社区没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老年人自身缺乏体育健身知识,老年体育活动不能得到专业指导,影响了老年体育的发展。

2.3 O—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2.3.1党和国家的重视

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稳定来讲是严峻挑战,因此,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国家一项长期发展战略。加强老年人体育工作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便捷、经济、有效方式,体育健身活动也是老年人保持健康、延缓衰老的理想途径。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和关心老年工作,把老年工作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老年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2.3.2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老年人体育工作是我国老龄事业和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老年人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指导与协调,大力发展老年人体育事业。此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继续制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促进重点人群的体育活动,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特别是“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由此可见,国家出台了专门性的政策促进老年体育的发展。

2.3.3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视

2020年1月8日,河南省老年人体育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强调:“各级体育部门要切实提高做好老年人体育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聚焦经费保障、场地建设、活动开展、服务意识、宣传引导等方面,全力支持老年人体育事业发展。”从会议精神可知河南省委省政府对于老年体育的重视,这为河南省社区老年体育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

2.4 T—威胁(Threats)分析

2.4.1竞技体育根深蒂固

长期以来,说到体育,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竞技体育,特别是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会之后,竞技体育在多数人心里根深蒂固。群众体育特别是老年体育更是被大家遗忘,虽然我国已经提出了很多与发展老年体育有关的方针、政策,但短时间内大家很难从关注竞技体育转变为关注老年体育发展,特别是竞技体育比老年体育能更快取得成绩,影响了社区老年体育的快速发展。

2.4.2体育公共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河南社区老年体育的开展主要依赖老年自发组织,社区中虽然有公共事务管理人员,但专门的老年体育管理人员少之又少,他们在社区老年体育活动中组织与管理经验不足,也没有开展老年体育活动的相关理论知识及社会实践的支撑,导致老年体育活动无组织、无策划,整体开展效果较差,影响了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4.3缺少政策支持体系与社会保障制度

老年人进行体育活动除了娱乐之外,更重要的是关心身体健康问题。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逐渐下降,加之缺少专业人员指导,导致老年人体育活动过程中受伤风险增加,使得一部分老年人不愿意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建立健全的政策支持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至关重要。但目前来看,河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均缺少正对老年人体育活动建立的保险保障制度,不能给老年体育活动提供有力保障,成为河南省社区老年体育发展的又一困境。

3 河南省社区老年体育发展的对策

3.1加强老年体育健身知识的宣传

河南省老年人口众多,营造良好的老年体育锻炼氛围对于老年人来讲十分重要。与此同时,科学的体育健身知识是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前提和保障。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空闲时间增多,为了自身娱乐、增加社交和锻炼身体等去参加体育锻炼,由于老年人身体各器官系统以及身体成分等发生改变,因此,掌握科学的健身知识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社区可以定期邀请相关专家讲授老年体育健身知识,同时邀请社会体育指导员到现场进行健身指导与讲解,在社区增设相应的老年体育健身知识版面等,通过多种渠道加强老年体育健身知识的宣传,增加老年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减少健身过程中的意外损伤,提高健身效果。

3.2增加公共体育设施

河南省老年人口的数量与公共体育设施比例严重失调,公共设施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社区老年人大多在小区空地、附近公园、广场和公路旁等进行活动。因此,政府可与教育系统进行沟通,针对老年人增加体育场馆的开放力度以及相关专业人员对老年人健身的指导。同时对老年体育进行宣传,争取更多单位面向老年人开放体育场,或募集社会资金,购买更多的老年体育健身器材。此外,在城市规划时有意识的增加老年体育运动场地的建设。总之,通过增加公共体育设施,提供良好的体育健身环境以促进社区老年体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3.3建立健全社区老年体育组织管理机制

目前,河南省社区老年体育发展不成熟,组织管理机制更为薄弱,根据社区老年体育发展的现实情况,建立健全的社区老年体育组织管理机制十分必要。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社区老年体育的关注,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及社区共同管理的模式,增加对社区老年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与服务能力;另一方面,社区内部应成立老年体育管理部门,如:社区体育办公室、宣传部、策划部和指导部等,明确各部门职责,协助各项老年体育活动。同时,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元和志愿者的作用,帮助科学的组织和指导社区老年体育活动。最终建立“老人自立为主,社区服务为辅”的社区老年体育新格局,促进社区老年体育的发展。

3.4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专业人才

社会体育指导专业人才可以从社区管理以及健身指导等方面促进社区老年体育的发展,但目前相关专业人才较少。社会体育指导专业在我国开设已有一段时间,但至今专门从事老年体育指导与管理的人员较少,因此,体育院校以及综合类院校应当结合社会现实需求,制定相关人才培养方案,在社会体育专业中设置老年体育相关课程,有计划的进行培养,满足老年体育活动指导与管理的需要。同时,政府应加强建设社会老年体育指导员队伍,并定期进行培训,提升其实际工作能力,更好地满足老年体育发展的需求。

4 结语

目前,河南省社区老年体育发展相对缓慢,在公共体育设施、组织管理、社会体育指导以及体育公共管理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各社区应积极响应国家“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政策,加强老年体育健身知识的宣传、增加公共体育设施、建立健全社区老年体育组织管理机制、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专业人才等,切实通过一系列对策促进河南省社区老年体育的健康发展。

项目基金:2020年洛阳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健康中国背景下洛阳市城乡中老年人身体健康促进与和谐社会构建关系研究”(2020B099)。

(作者单位:洛陽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社区体育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一、

六、日的下午1:00—3:00,地点老年活动室;乒乓球队,人数为10多人,每天早9:00—下午3:00,地点为乒乓球室。太平区领导邹丽和其他各社区的体育指导员经常到我东山社区来观看秧歌队以及健身舞队的精品展示。

这次活动得到东山社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居民的支持,展示非常成功,通过这次活动,社区居民明白了“我健身,我快乐,我健康”的意义,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为社区居民服务,做好体育工作。

上一篇:服装品牌调查报告下一篇:传媒行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