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范文

2023-11-20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范文第1篇

一、问卷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一) 问卷调查内容与形式

此次的问卷调查共设计了七道题, 主要涉及问卷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选择对外汉语专业的原因、是否从事与对外汉语专业相关的工作、从事了与专业有关的工作的地点、如果从事了与专业无关的工作是什么工作、对现在的收入满意度、以及选择当前工作的原因。本问卷通过网络问卷形式进行发放与回收, 共计收回有效问卷101份。

(二) 问卷分析

回收的101份问卷中, 其中男性回答的问卷13份, 女性回答的问卷88份。分析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分析, 毕业生择业因素分析, 收入满意度调查分析, 分别见表1, 表2, 表3。

表1数据显示, 有大约不到五分之一被调查者在本科毕业以后从事过或正在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 他们主要是在大学四年级时通过孔子学院层层选拔公派出国任教的。他们在海外任教期间, 享受优厚的薪金同时还能扩大眼界, 这成为不少毕业生选择出国任教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 超过八成的毕业生最后从事了与专业无关的工作, 这说明毕业生并没有把从四年的专业学习获得的能力与素养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其原因有多种, 可能是学生自身的原因, 可能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也可能还是没找准学科定位。

表2数据显示, 约有三成学生在择业时考虑家庭因素, 而家庭因素往往决定了地域因素,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在择业时充分考虑离家近的工作机会。这种局面和毕业生的性别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该专业约有九成的毕业生是女生, 而她们的家长大多愿意孩子留在身边就业。但同时可以看到17.8%的毕业生就业时更看重专业积累, 这一数据可以印证14.9%的海外任教人数。

表3为收入满意度调查, 数据显示19.8%的调查者对现在收入很满意, 这些调查者多为汉语教师 (8人) , 国内大型语言培训机构 (5人) , 国企 (金融、地产) 员工 (3) , 公务员 (2人) 和其他海外就业人员 (2人) 。收入比较满意者占到总数的近六成, 他们大多为中小学语文教师, 企事业单位普通工作人员。不满意者从事行业也主要在教育培训领域。

二、陕西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存在问题

(一) 专业定位不明确

根据调查, 发现陕西部分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科定位尤其是课程体系的设计其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不少高校专业定位主要是考虑现有教师的专业结构而设计的, 这就具有很大随意性。例如, 陕西某师范院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设在文学院下, 师资基本也是中文专业教师, 课程设置基本上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加上几门教育教学类课程。某文科院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设在外语学院, 他们的课程体系中外语类课程占主导;有的则是设在留学生教育学院下, 则教学类课程唱主角。以上种种“乱象”, 显然是没有找准学科定位及培养方向, 那么在课程体系设计时则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二) 专业认可度不高

刘珣 (2004) 认为:动机是指一种内在的动力, 在一件事情的处理中常表现为一种实现目的的强烈愿望[1]。运用这一理论可以帮助分析专业选择与就业的关系, 当学生出于兴趣爱好来选择某个专业时, 在专业学习中更容易取得优异的成绩, 就业优势也会更明显。根据调查发现, 学生选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原因大致有三方面, 一是家庭原因, 主要是在填写志愿时受家长影响。二是填写志愿时学生对该专业做了充分的了解, 出于自身喜爱。剩下则是由于种种因素迫不得已的选择。第一种和第三种情况使得学生对专业缺乏最基本认知, 不具备正确的学习动机, 学习热情不高, 专业能力不强, 势必在就业时处于劣势。最终也会影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整体发展。

(三) 学生就业渠道狭窄

在调查的101位毕业生中, 他们的职业选择主要包括这几类:汉办志愿者 (14.9%) 、中小学教师 (20.8%) 、教育机构或培训机构教师 (11.9%) 、公务员 (6.8%) 、企业工作人员 (29.7%) 。除去公务员与企业单位人员外, 学生们选择的职业, 都基本围绕教师这一职业, 据统计全国近300所高校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如果毕业生都选择上述几种职业, 他们面对的将是无比残酷的竞争。此外, 该专业学生的职业升迁机会较少, 也就是说他们的职业前景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好, 汉语志愿者与孔子学院签订的合同中对教师的升迁, 晋升, 职称评定都没有明确规定, 也就是说这些志愿者在海外任教没有职业升迁上的保障和可能性。在海外任教期限一到, 他们还得考虑未来的职业选择, 是继续通过考核留任海外还是回国重新择业实际上是个很现实的问题。该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是女生, 很多女生在开始择业时就把这个现实问题作为海外就业的一个障碍。而从事其他职业, 如企事业单位员工, 这些人因为在本科学习中没有相关的职业积累, 往往在职业未来发展中优势不大。

三、关于陕西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就业前景的思考与建议

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前景与该专业提供的职位并不成正比。也就是说, 这个专业就业市场看似很大, 但实际上就业渠道很狭窄。现实的情况是:当前的确需要大批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先行者, 但是似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并没有感受到该专业的优势[2]。以上问题既不能忽视, 也不能全盘否定。针对不同的问题找准解决办法, 具体可在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 明确专业标准, 规范专业建设

在2018年之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定位并不明确。为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中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明确指出汉语国际教育 (050103) 为中国语言文学类 (0501) 下设专业。该标准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等几大方面明确了专业标准。其中课程设置中对该专业的专业基础 (必修) 课程做了明确规定。专业 (选修) 课程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层次、教育目标及学科条件自主设置。对该专业课程设置提供了范围和依据。在实践教学环节, 《标准》指出要安排学生进行第二语言教学实践活动, 参与教学的所有环节并撰写实习报告。这一方面一直是本科教学的短板, 由于各种原因, 该专业学生很少有参加第二语言教学实践的机会。

(二) 加大专业宣传力度, 避免专业选择的盲目性

在专业选择上, 应加大专业各方面宣传力度, 包括专业性质, 专业定位, 人才培养方向, 课程设置, 师资, 实习实践, 就业渠道和方向等内容。让家长和学生对以上基本信息明确于心, 避免学生在迷茫的状态下选择该专业。同时, 也建议学生在申报志愿时依据自己的兴趣, 爱好, 职业愿景慎重选择专业[3]。如果在不了解该专业的情况下轻率地选择了该专业, 进校以后发现该专业和想象相距甚远或学习兴趣不大, 则很难在该专业上有所成就。近年来, 也出现了转专业的情况, 实际上都是很大问题。

摘要:当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就业仍存在不少问题。文章通过问卷调查, 准确收集陕西高校该专业第一手就业数据,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学生就业现状和问题, 最后提出解决办法, 期待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建设提供一定指导。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毕业生,从业分析

参考文献

[1]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2] 陆俭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定位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4 (2) .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范文第2篇

拿到分数前辛苦整理纠结情绪写的。。SNS没了,我妈给我保存下来了。想想还是转发过来好了。希望对大家仍然有帮助。。。

各位好。。首先说明的一点是我现在还没看到自己的成绩,在苦等中。。虽然不知道结果如何,但是复习了半年,纠结了三个月,焦躁了两个月以后,我觉得应该在快要知道结果以前静下心来好好总结一下自己这八个月的经历,顺便也为后来的同学提供一点参考吧。

1.关于复习地点的问题

应届生同学就在学校,不要回家,不要专门租房(根据我的自身经历我极力建议大家把寝室作为休息的地方,看书就在学校的图书馆或考研自习室)。有条件的社会考生可以找个学校租房,在学校的图书馆或自习室复习。对于应届生同学而言,保持平日的生活学习状态对于考研是最佳选择,没有必要因为要考研就大动干戈地到处找房子,只要早作准备,按照“早起,按点睡觉,不受干扰,全情投入”的路子走下去,复习得到好的效果是很自然的事。

2.关于复习中的一些问题和自己的三个教训

我6月份决定考研,考国际汉教的研。在此之前的两个星期,一直在网上搜集关于全日制专业硕士和国际汉教的相关信息并找了一些资料和参考书目,关于什么是全日制专硕,在论坛中有一个专门的帖子,同学们可以自己去找找看,在此不作赘述。。。之所以提到这个时间,是为了提醒大家,在有考研的想法时一定要根据个人情况确定一个大概的期限,是复习半年,还是更长时间,并不是复习战线拖得越长越好,但是一定要给自己的复习留足充裕的时间。因此我建议大家,即使自觉自学能力很强, 最好也留出6个月备战。另外准备主要的参考资料的时间大概也就两个星期,抓住最核心的,再适当加上一两本作为补充就好,所以在资料的搜集上不要花太多时间,以免舍本逐末。

正式投入复习是在7月份,这样算下来到考研的那天,我有足足半年的时间,心理上首先觉得很放松,因为我觉得时间是充裕的。

7、8两个月正值暑假,我留在学校看书。这两个月总的来说我看得很悠闲,没有抓的特别紧,每天看一点,主要是看专业课,是看得比较细致,主要为求弄懂知识,完全没有背诵。但是我要提醒大家,实际上这两个月是很关键的,因为到了9月份,随着开学,上课以及其他事务纷至沓来,你会突然发现时间变得很有限,到国庆以后你就会觉得时间无比紧张了。这算我的一个教训。所以在暑假期间,我觉得还是应该抓紧时间,知识力求弄懂,但是不能太悠闲了,不然后面的日子你每天都会觉得很有限。。。

过了暑假,也就是开学后,作息时间应该稳定下来,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时间表。我建议大家在11月中旬前坚持“早起但不晚睡”的方式安排复习,保持充足的精神看书效率比较高,而且能为将来的一个半月作好体力上的准备。这一点很重要,身体健康对于考研的人而言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没了身体,什么都不要想。我在最后阶段,熬夜太多,加之考研期间生理上的一些原因导致考试头天状态一塌糊涂,昏昏然走进考场,然后几乎是跌跌撞撞走出考场。这是我的第二大教训,也是最惨痛的教训!愿后来人引以为戒,考研时期一定注意身体的状况,量力而行。

因为每一个人的自身特点不同,所以具体的学习计划我就不多说了。但是考研这一路走来直到最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定要学会坚持,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抓住重点。建议大家从一开始复习就抓住专

业课的复习,这是根本。但是公共课,据我的观察,一流学校的一流(或者说热门)专业,专业课不是真正拉差距的,现在的同学公共课成绩越来越高,有时候一门英语可能就比别人在总分上高了20分(本人今年在英语上吃亏不小,深感痛心),所以公共课一定根据自己的基础,留足充裕时间,并且自始自终不能松懈。我在复习的最后一个月,把更多时间留给了专业课,因为我觉得英语基础比较好,做真题的平均成绩稳定在70分左右,所以基本上没花什么时间。这是我的第三大教训。不要把眼光局限在一处,像今年的英语,就打破了走“以历年真题为本”的旧路。再复习期间累了困了倦了的时候,多多跟同学交流,听听别人的复习状况和复习思路,从中你会发现自己遗漏的部分。

时间的安排上,我不能给出具体的建议,因为我还是坚持每个人的情况各有不同,但是以上提到的一些问题,是我考研当中感受深切的地方,希望大家有所感悟。

3.样卷分析及参考书目

我想这应该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吧。在具体列出书目前,我还是想啰嗦几句。其实一直都在关注国际汉教的同学应该都知道,我们10年的备考经历了一波三折。因为09年的汉教考研还没有规范,全国所有招生单位都各行其是,自主确定考研科目。因此当年北语的专业课就有“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门,其中考研题目有一门专业课和语用是一模一样的,参考书也基本同语用。在10年样卷公布前,我一直参考复习的是09年的书目。这里不单列,以免混淆大家。

需要说明的是,10年的专业课修改为“汉语基础”“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而且这两个专名在全国所有具有招收国际汉教硕士资格的院校都是统一的 。在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也就是9月下旬,我的专业课已经进入第二轮了。当时我很迷茫,因为大家都知道北语从09年开始不给参考书目了,所以它没有理由为了一个新专业单列书目,尽管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次的变化对考生而言很不利,可用的经验在这里都派不上用场了,论坛里的前辈们一时也很语塞。这是真正的第一次,对于备考的筒子们而言。。这段时间我很着急,看书也无法静下心来,因为不知道此时看的书到考试是否有用。就这样过了一周茫然的生活,我还是决定上网请教前辈。跟一位师兄聊了一些,仍没有找到明确的方向。下线前要了他的课表,因为觉得他们现时所学也许会体现到今年的考题类型中(当时还没出样卷)。仔细看了一遍,突然发现古汉的课程都没有了,但是汉语语言学仍在进行,另外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课程主要也是理论课,此时我仿佛找到了灵感,根据两门考试科目的名字,这不说明了一些问题么?汉语基础,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这是一个专门针对对外汉语教学而设的专业,这是否应该理解为这门学科第一次从语用中独立出来呢?既然这样,它必定有所侧重。于是我在仔细考虑后,从书目中划掉一些,其中包括某些参考书。决定在复习时减少古汉的比例,但是仍然没有放松复习的要求。其间有过一些犹豫,但是内心基本是相信自己的判断的。

这样过了一个月,突然某天收到一位朋友短信,告诉我网上出了汉教考研样卷,立马去看了。然后我又一次茫然了。。。样卷里所涉及的题型,知识点及考题形式又一次颠覆了我的想象力。。。这是全新的内容和要求,这完全不符合我现时的复习思路!!于是又一次开始艰难的探索,又一次开始四处打听消息。在经历了一周的询问思考讨论研究之后,我大胆地决定在原有书目基础上参考两所学校给出的参考书,一个是上外一个是北外。

根据样卷分析,汉语基础部分主要涉及的知识基本都是现代汉语的内容,其中除了修辞(注意样卷题型中有修辞的题,但是考点中没有),考点在语音词汇文字语法各章都有所涉及;古汉比例缩减到了一道标点翻译;另外考点中提到了“语言学基础”(但由于这是汉语基础,所以普通语言学概论的东西绝不会是重点,即使涉及,顶多也就几分的题)。这样看来,其实这门课复习的内容减掉的部分比增加的要多,前期的复习也没有白费功夫。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这门课同09年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比较变化很大,表面看来,这门课加入了中外文化常识和跨文化交际以及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的知识,而且收尾的题由教案设计变为小论文。这看似令人头大,但静下心来看看题就会发现,出题的形式都是填空、选择和判断,而考题中很多文化常识其实是平时积累的东西,除去收尾大题,跨文化交际的基础知识考查比例很小,并且最基础的东西在教学概论参考书里也有涉及,另外在教育学、心理学和语言教学基础这个部分,根据样题你会发现,知识点在刘珣老师的书上都有。因此这个环节看似增加的东西,其实不如理解为将“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的考查内容细化而已。这样一来,整门课真正增加和改变的内容就只有文化常识和最后的小论文。

理清思路后,我再拿出两所外院的书目一比对,心里多少有了数。然后我抽了两个小时,快速做了做样题,大概把能做的都理了一遍后,我用晚饭后半个小时休息的时间理出了一个新的书目,并制定了新的复习重点。下面就介绍给大家。

汉语基础:最根本最基础,必看的教科书----《现代汉语》黄伯荣 廖序东 增订三版(我用的是这个版本,现在有增订四版)

《现代汉语》(重订本)胡裕树PS:这两套教材任选其一即可。但不管是哪一套,一定认真吃透每个知识点(重点复习内容参照大纲和样卷)。

现代汉语部分可以稍作扩充的书:《现代汉语词汇》(增订本)符淮青--同义词的辨析很经典,好好学。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北大--因为有句法分析的内容,我还是看了本书的这个部分,但是考完试后我觉得其实都不用深看,还是吃透基础教材最重要。教材上的句法分析法最好都掌握。在做真题的时候,我的感觉是,知识点考得非常基础,另外基础教材上的病句分析部分讲得很少,但一定要看懂并学会自己分析。

有必要看的书----《古代汉语》一二册 王力 中华书局----前面说到古汉比例已经小到只有10分的题(标点翻译),但是我觉得无论如何这两本有必要看一下,因为现在这个不是重点,所以建议大家把书上所有文选和常用字看懂看熟就可以了,北语从不考书上原文,所以要做的是学会把握文言文的语感和掌握一些常用实词虚词的意义就可以。有的同学古汉基础好,那么需要做的就是熟读文章,不要求背,主要是寻找断句语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把三册的文章拿来读读,注意,一定不要背不要死钻文意。如果看一二册觉得难度大,建议大家买一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的《古代汉语学习与考研辅导》(校订重排本),上面有文段翻译,但有些地方错误明显,有些地方值得商榷,不过作为节约时间的工具书,还是可以用的。如果没有时间,就读一读重点文章,具体篇目我下来找一找会更新。

没有时间可以不看的资料----因为考试时有所涉及,但分值很小,语言学概论部分其实不用作正式复习,但我看了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真题上的语言学部分的真题,且只看了选择填空,这就足够了,没必要专门看教材。真题大家可以去网上下。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最根本最基础,必看的教科书----《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此书内容繁多,不便记忆,但事实说明不管是样卷还是真题上,它所涉及的内容都比较多。建议大家一定要先过两遍,不用背,背了你也记不住。。但是看的时候可以放一个笔记本在旁边,对于自己很不熟悉或觉得

重要的内容作简要记录,不用归纳整理。此书主要就是看,因为无法背,看的时候抱一种猎奇的心态,因为是文化的东西,其实看起来会觉得很有意思,有意思的东西也比较容易记住。在通看两遍过后,我建议在每一章节都整理一些关键信息在笔记本上。最后就看笔记本上的东西了。记住一定要找关键信息,文字要简短,避免浪费时间。用三两言记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代表作品等就可以,人物和事件都是很重要的。除此外建议大家学习之外关注时事趣闻、当年热点资讯,北语今年的真题有涉及这些东西,虽然比例不大,但是留心处处皆学问,你稍加留意可能就不会写不出孔子的英文名,或者把Confucius 写成Confucious....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 2000 北语社出版----太重要了,一定要看,自己好好整理一个笔记。因为“教育学心理学语言教学基础知识”部分所有的知识点都包含在里边了。09年的题,除了教案设计,全部出自本书。10年的题基本如此。另外啰嗦一句,本书是我看过的理论书里讲得最深入浅出的一本,编写的方式很适合入门的同学,基础知识归纳全面,行文逻辑严密。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是一本小书,内容也很简练易懂。此书上的内容几乎不用归纳,因为在每个章节末尾都有一个精炼的小结,本章重点内容全部收纳其中。但是建议大家思考课后题目,因为本书的主要作用是为大家建立跨文化交际的思维方式打下基础,也为大家提供一些案例和文化现象。

最后一个论文40分,很重要。我的经验是下载一些和跨文化交际现象有关的论文,有纯理论的,有案例分析的,都要好好读,分析文章思路,学会融理论于实际现象。最好能仿照范文自己写几篇练练手。这道题看似难,其实是最简单的,因为这就是依葫芦画瓢,模仿别人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关键是在学会套路的前提下要记住一些专业术语及其所反映的现象和含义,融会贯通。大纲中要求的创新不是针对你的,而是针对你组织你所学习的知识的能力的。另外提一下,可以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关注一下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论文,当然也许考这个方向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比较难。

另外提一下,外国文化部分,冰蓝学姐强烈推荐北大,《外国文化史》

我借了一本书《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01文化常识(外国卷)》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学习调剂的时候随意翻翻,因为本书一旦认真看,就会觉得味同嚼蜡,而且这个部分是作为扩充的,时间紧张的同学都可以不看。

以上就是我“苦心”研究的结果,其实从10月份一直到考研前这三个月,我所经历的心理上的纠结远不止写下这一点东西这么简单,我有过很多次的自我怀疑、否定、犹豫,我把北语看得太神圣太高深,我总不相信它会这么轻易地跟随一个大纲走,也许它披着大纲的外衣走自己的路呢?也许它会变相改动大纲呢?就是在这种心情下,我坚持走到考试当天。当我从考场出来时,我知道自己的分析是对的。但同时我感到深深的懊悔,因为我在实际复习中并没有真正坚定自己的想法,而是患得患失,在一些不必要的参考书上浪费了时间。这一点如果也算教训的话,那就是我人生的第一个教训。有的时候,决定命运的时候,只要你经过认真思索,全盘考虑,就一定要相信自己的选择,即使失败了,也是一种没有遗憾的结果。在这里,真心希望每一位即将备战的同志,在考研的路上坚定坚持坚韧,在考研的过程中遇到突发的问题时能冷静理智地进行思考并相信自己的判断!最后,希望大家能保持健康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用健康的身体备战2011考研!!!

考研很辛苦,但是只要你认真走完这一路,你终有所获!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范文第3篇

一、古代汉语教学现状与观念误区

建国以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经历了草创之艰辛与改革之新变,迄今方显星火燎原之势。而相较于传统文科,仍是年轻的学科。汉语国际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增进异质文化的理解与交流,成为沟通思想的桥梁,而现阶段其研究重点仍在语言本体与教法研究。近年来,文化教材的研发虽有进展,但就整体文化教学研究的深度与课程推广的力度而言,皆无法与语言教学研究相提并论。

在国内高校中文系的专业教育中,古代汉语课程实际上起到专业分水岭的作用,学生对此课的兴趣浓度与学习成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未来深造时专业方向的选择。而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中,对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等文化类课程的重视程度却常显不足。究其要因,主要有三:其一,课程无用论,认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疏离,学习古代汉语缺乏实际意义。其二,畏难情绪,认为很多中国人都学不懂古代汉语,何况是外国人。其三,轻视国际学生的汉语接受能力,低估其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求知欲,认为留学生只要能背诵两首诗词就算是学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了。

执此谬见从事教学,呆板、枯燥地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学生昏昏欲睡;不准确地讲解,导致学生理解知识似懂非懂,混沌迷茫;因教师知识储备的欠缺而造成语言要点、文化常识的漏讲,影响日后古代文学课程的授课进程;移植中文系传统试题模式,甚至初学文言就考课外古文语篇翻译……种种做法都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了学习自信心。由是观之,古代汉语素来成为国际学生考试“亮红灯”频率最高的课程,教师对此并非全然无责。

二、古代汉语课程设置深意解读

回顾国际学生的汉语学习历程,从学习拼音到听、说、读、写课程,都属于语言学习范畴。即便是中国历史、文化概况等课程,也都是以现代汉语写成的简介性内容。而古代汉语则不同,是国际学生与“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载体的初次接触。因此,教师应在充分理解古代汉语课程设置意义的基础上,以科学、实用的教法开展教学。

第一,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根源,教师应站在促进学生加强现代汉语理解力与汉语应用得体性的基础上,来完成古代汉语的教学,帮助国际学生提高欣赏汉语的品位与词汇应用的层次。授课之初,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文言在汉语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在以往三千余年的岁月里,文言雅语是士子的必修课,文言文一直居于书面语的垄断地位,作为首要文化载体的地位从未动摇。自20世纪筆起新文化运动开始普及白话文,文言之于现实生活的影响日渐衰退,但其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客观现实则无可取代。无论是应用时间的长度,还是精神内涵的深邃程度,白话文皆无法与文言文相比。文言与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建立、文化性格的养成相伴相生。时至今日,其强大的文化影响力依然渗透于现代生活的诸多细节中,只是人们在“习以为常”中忽略了对文言的认知,比如成语、典故的应用等等,不胜枚举。上述道理,是引导学生端正态度,建立正确学习观念的有效阐发。

第二,各高校选用教材的难易程度与课时安排的进度均已力求适合国际学生的汉语接受程度,师生双方皆不必存在畏难情绪。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两部古代汉语教材,一是徐宗才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一是李禄兴先生主编的《今用古代汉语》,在篇章选择、课文注释、语法讲解、课后习题等环节虽体现出编者不同的教学理念,但都对国际学生的接受能力做过充分考量,教材编写的难度与深度已远远低于国内中文系使用的专业教材,汉语言本科二、三年级的国际学生可以接受。

第三,以古代汉语课程激发国际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持久兴趣。庞大的汉语学习群体水平呈现金字塔结构,即初、中阶学习者人数众多,高阶学习者相对较少。虽说无论汉语水平高低,学习中文本身就是文化交流的体现,但各领域在促进国际信息互通中做出突出贡献,发挥强大助推作用的精英,往往是汉语高阶水平人士。尽可能多地激发初、中阶学习者潜能是教师职责所在。

相对于全部人生而言,国际学生驻华学习时间毕竟短暂。支撑他们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继续学习汉语、研究中华文化,浓厚的兴趣显然是保持学习动力与恒久毅力的最重要精神支柱。国家在汉语国际教育本科阶段设置古代汉语与古代文学课程,用意深远。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应提高对此课的重视程度,以持久发展的眼光,善用此课来调动学生探求中华文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对我国文化推广事业的深度与广度都将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三、师资优选与教法调适

纵观学科发展史,20世纪50年代虽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初创时期,教学规模相对较小,师资队伍却精英荟萃。吕叔湘、朱德熙、邢公畹、童庆炳等名家巨擘都是为事业奠基的功臣元勋。回顾前辈学者的治学共性,无不以精研国学为根本,兼善西学,既躬耕于教学一线,又在学术上独树一帜。这对当代师资选拔与素质培养亦应有所启发。汉语国际教育领域,若优选中国古代文学、古代历史、古典文献学、古代汉语史等相关专业出身的教师担任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或可体现以下优势。

首先,入选教材的语料佳篇嬉笑怒骂无所不包,但文言不同于白话,即便是非骈体对仗的散文,亦或是措辞强硬、语气激昂的辩论文,皆自有其文言雅韵。而此份深蕴于字里行间的雅致,确需长期沉潜于典籍方能领悟。

古文本无标点,同一段文字,句读不同,或文意生变,或情韵有别。广为流传的“雨天留客”事典与对杜牧《清明》七绝诗的宋词版改写即为显例。前者“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是饱含期待的问句,若标点为“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则是生硬的拒绝了。后者将晚唐杜牧的七绝诗28字只字未改,标点停顿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变为宋词风格后,更添一份怅然蕴藉之思。

汉语音、形、义紧密结合,若声调变化,则意随音转,声调教学始终是国际学生语音操练的重点与难点。古代汉语中存在着通假字、古今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等情况,都给国际学生识读、记忆文言带来困难。因此,专业教师的标准范读,不仅可以读准文言字音,更有助于学生体会“文言之韵”。

其次,需要申明,以现代汉语语法生搬硬套古代汉语语法讲解的做法绝不可取。文言语序、词法与现代汉语多有不同。若以现代汉语语法来讲解文言宾语前置句、使动与意动用法,莫说是国际学生,就是中国学生,也必定如坠云雾。专业教师在处理文言语法讲解时,相对富于经验。比如,词句释析更为清楚,补充例证更为得当,词法讲解更为灵活,尤其对古今异义词的源流辨析也更为准确。

最后,专业教师的知识积淀有助于应对学生提问,随机应变穿插文化扩展内容,促进课堂互动。汉语国际教育的课堂充满挑战,教师应以平和的心态正确理解并习惯接受学生的即兴提问。在非语言技能教学的文化课上,答疑与提升学生兴趣正向相关。如何巧妙答疑,恰当扩展文化知识,是教研过程中常需深思的课题。例如,在讲授《多多益善》课文时,学生提问:“这是韩信与皇帝的私人谈话,别人怎么知道的?”千万不要误以为是学生刁难老师,按照国际学生的现代理解,若非秘密监听,君臣二人间的对话如何得以记录而流传千载?教师刚好可以“借题发挥”,向学生介绍“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的史官制度以及“秉笔直书”的史官精神,是中国历史记载不曾中断的重要保障。若课时允许,良史董狐、太史伯兄弟、司马迁故事都令学生兴趣倍增,并对中华文化肃然起敬。

专业教师具有以上三方面学养优势,但要胜任汉语国际教育文化类课程教学,还需用心研习学科特点,进行教法调适。谨举三例以资参考。其一,古代汉语授课尤需“出言谨慎”,用符合学生实际接受水平的汉语讲解,力求简明、易懂。其二,联系现实多做“古语今用”练习,强调实词的古今意义联系,适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其三,改变传统文言教学的严肃课风,秉持严谨而富有亲和力的教学态度,善借课文设计文化讨论环节,营造“有用处、有趣味、有深度”的课堂氛围。综上所述,专业教师将学识素养与汉语国际教育经验相结合,务求在短时期内形成适合国际学生的教风与教法,无疑将对提升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四、师资培训与素养提升之建议

直接吸纳古代汉语相关专业教师加盟汉语国际教育教师队伍,固然是师资建设之捷径,但文化素养的提升非朝夕可就,确需日久年深潜心“修行”,以下三点建议或可参考。

第一,重视传统经典文献的学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坚实的专业基础有赖于每天点滴的积累。研习经典,非止于增长知识,其要义更在于通晓事理,养德修身,“知书达理”正谓于此。透过先贤行藏与灼见,感受其超拔的人格魅力,体悟传统文化的深邃哲思。学生的问题也许很简单,但若想做出精彩的回答,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可堪回味的见解。

第二,研习二语习得与跨文化交际理论,并与每日教学实践相结合,于应用中思考与古代汉语教学的契合点与变通之处。以研究的心态从事教学,在课堂上以恰当、得体的方式传播正确的文化观念,是教师对文化传承尽职尽责的具体表现。

第三,培养与时俱进更新知识的职业习惯。无论是多媒体应用技术,还是教材、教法研发的最新动态,都要及时掌握并跟进学习。作为文化课教师,尤需牢固树立“文化存在于生活中”的理念,对新生事物或文化现象,应有探求之心,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清楚文化演进嬗变的来龙去脉。在与学生交流时,可更好地解释古今关联。

惟愿拙作能够引起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对文化类课程的更多关注,促进师资优选与素养提升。所论所言以资同行研判,亦期方家赐教。

参考文献:

[1]王金娥.论古代汉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7).

[2]朱焱炜.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古汉语教学[J].上海大学学报,2007,(3).

[3]张和生.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培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3).

[4]黄爱华.谈留学生的古代汉语教学[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1).

[5]崔立斌.谈留学生古代汉语教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6).

[6]程伟民.论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

[7]苟承益.谈对外汉语教师的综合修养[J].成都大学学报,1999,(3).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范文第4篇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根据教育部2010年颁布的《留学中国计划》,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生国家[1]。本文主要对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政策的发展进行历时性的梳理,并从语言政策的角度分析影响变化的因素。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语言政策 汉语推广

1.引言

语言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日趋激烈,提升我国语言文化的对外传播实力可以有效地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对于提升“文化自信”具有不可言喻的作用[2]。甚至有学者认为,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上立足,这个国家的语言就一定要走向世界,一个成为强者的国家,其语言必须是“强势语言”。汉语国际教育作为汉语对外传播的主要渠道,研究其语言政策的发展路径对于我国语言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借助语言政策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使用文献综述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汉语国际教育的语言政策做一个历时性综述。笔者认为,研究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政策,可以清晰地认识过往政策所产生的变化,以及引起這些变化原因。

以往的关于汉语国际教育政策的历时性研究不多,大多研究集中在对于汉语推广政策研究与外国语言政策推广研究的对比上,用别国的语言推广政策对比汉语的推广政策,通过汲取其他国家的语言推广政策的有益之处,来提升汉语的推广实力。例如:

(樊荣,彭爽2009)通过新加坡本土的华文教育政策中的“文化融合”的角度,提出新加坡华文教育政策是如何体现“文化融合”的,以及提出汉语国际教育在“文化融合”上的几点策略[3]。

(刘洪东,2014)通过对法国语言推广政策的研究,从语言政策制定的背景及语言推广政策的内容和实施,揭示法语推广的特点,以及对于汉语推广的启示[4]。

(马思梦,宋紫薇,张豫2016)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中日两国在语言推广政策方面的共同之处及差异,提倡学习借鉴日本的语言推广政策,有效推进汉语国际化进程,以便能使汉语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5]。

诸如此类,介绍其他国家的语言推广政策的内容与特点,望借此来启发汉语推广政策的创新与发展。但对于汉语国际教育政策本体研究有所缺失,对其发展路径,演变过程没有详细的研究。

2.语言政策与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政策

2.1语言政策

关于语言政策的界定有很多,最基本的就是指对该国语言问题所持有的根本态度。曾担任国家语委的副主任陈章太先生认为,“语言政策是国家和政府关于语言地位、语言作用、语言权利、语际关系、语言发展、语言文字使用与规范等的重要规定和措施,是政府对语言问题的态度的具体体现[6]。”Bugarski则认为语言政策是一个社会在语言交际领域中的所制定的政策,语言沟通的地位还有原则及决策反映了社区与语言沟通潜力之间的关系[7]。目前学术界较为认可的语言政策的概念为:“语言政策是语言使用者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所抱有的态度从而制定的相关的法规、法律等。”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现状不尽相同,语言政策的定义也必将会受其影响。

2.2汉语国教育语言政策

2.2.1开创期: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教学机构的成立可以追溯到1950年的清华大学的“东欧班”,“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的开学,标志着中国第一所对外汉语教学机构的成立[8]。1962年7月,国务院外事办,拟定了外国留学生和实习生工作的两个试行条例草案。1963年8月,高教部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留学生工作会议。《外国留学生工作试行条例(草案)》的制定和第一次全国留学生工作会议的召开,使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以及有关院校留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任务、方针、政策更加明确,开始步入有章可循的规范化轨道[9]。1965年1月,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更名为北京语言学院,在办学规模、模式,以及办学层次上都把对外汉语教学提到了一个更为突出的位置。1956年,成立了以外国驻华机构为服务对象的专门机构-外交人员服务处,使针对外国驻华使团人员的汉语教学成为了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

2.2.2发展期:党和国家也十分重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多次召开各种会议指导各类工作,为对外汉语教学铺平了道路:(1)成立了“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汉办”),专门负责和协调汉语的国际推广工作。(2)设立了汉语水平考试。1984年开始研制“汉语水平考试”(HSK),1991年中国向海内外推广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该考试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少数民族人员)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3)建立了对外汉语学科。中国教育部把对外汉语教学提升为二级学科,即在汉语言文学项下设一个“国际汉语教学”二级学科。保证了对外汉语在理论研究上和教师供给上的科学发展[10]。1999年12月,第二届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组长,陈至立作了《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增强紧迫感,大力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主题报告。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任务与目标最明确的一次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会议,为新世纪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是这项事业深入发展的全新的、强大的动力[11]。会后,国务院批准了《关于加强对外汉语工作和实施五年工作计划的请示》,这为新世纪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从根本上保证了会议精神的全面落实。由国家语委参与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其中规定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这使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有法可依。

2.2.3深化期:(1)确立了“汉语国际推广”未来发展方向。2006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汉语加快走向世界的指导思想、总体规划和政策措施。同年,“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改名为“国家汉语国际教育领导小组”,其下设的国家汉办将一系列政策统筹与汉语国际教育这一大目标下。制定《对外汉语教学事业2003年至2007年发展计划,及“汉语桥工程”》。(2)孔子学院的建立。中国教育部和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于2002年开始酝酿在海外设立语言推广机构。2004年3月,中国国务委员陈至立将中国设在海外的非营利性汉语推广机构正式定名为“孔子学院”。她指出:孔子学院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为宗旨[12]。2004年6月,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孔子学院举行协议签字仪式。这是第一所签订合作协议的孔子学院。2004年11月,韩国首尔孔子学院挂牌成立,它是全世界首家正式挂牌成立的孔子学院。2005年7月,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在北京召开首届世界汉语大会。首届世界汉语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汉语国际传播作为一项战略性的国家政策开始全面实施。(3)汉语国际教育成为展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工具2011年以来是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提速的时期,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需进一步增强[13]。2012年,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要让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作出了具体要求,文化中心自此加速了建设步伐[14]。

3.用语言政策分析影响汉语国际教育政策的因素

Spolsky在语言政策一文中提出,影响语言政策的因素可以从社会语言状况、国家语言意识形态或语言信仰、语言权利几个方面来分析(Bernard Spolsky 2005)[15]。而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政策的转变也可以由此为基础来分析,并且可以对未来的政策趋势作出合理的预测。

3.1社会语言状况。社会语言状况是最客观最基础影响语言政策的因素。语言政策的制定必须根植于社会最基本的语言状况,一个政策的制定必须首先考虑最现实的语言状况。可以看出,汉语国际教育政策转变也受社会语言状况的改变而改变。首先,随着《汉语拼音方案》的出台,以及我国普通话政策的推广和普及,这就为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语音,词汇,语法制定了规范教学的依据。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恢复和发展,英语作为普遍学校初级教育的第二语言,越来越多的教育人才和双语人才被发掘,这都为汉语国际教育的人才儲备提供了资源。可以看出,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政策的制定正是基于国内一系列语言政策的改变而变化。

而最基本影响社会语言状况的因素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在汉语国际教育起步阶段,正是因为政治上需要,才促成了这一学科的建立,新中国成立的初期,需要通过交换留学生来宣传新中国从而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新中国要谋求生存空间的同时还要缩短与世界的距离,而交换留学生很好的承担起了这个任务。这正是这个时期语言政策的最基本社会环境。而到了“发展期”,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不论是从经济基础还是国际地位有了大幅度提高,这就直接影响了语言政策需要更大发展空间和发展平台,而此时政治因素不在是决定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政策制定的唯一的基本因素,经济和文化的双重作用乃至全球化的进程都是影响政策制定的最基本因素。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攀升,政治基础的不断稳固,国际化的大国形象深入人心,汉语国际教育的语言政策会紧随国家战略的变化而变化。

3.2国家语言意识和语言信仰。Spolsky就指出“语言是一种选择”(Bernard Spolsky),大多数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意识形态,语言意识形态直接决定了对本国语言和使用该语言的信念。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政策的制定其中重要的一点,我们并不是“文化输出”,也不是“文化渗透”。这就涉及到语言信仰,大多数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信仰,进行汉语推广和建议孔子学院的国家大多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其国家意识形态与我国截然不同,所采用的国内语言政策也很不相同,采取分国别的汉语推广政策也是汉语国际教育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应强调受众者对于汉语的态度,这包含了对汉语本身声誉和形象的评价,也包含了对于推广者的方式方法的评价,建立或改善汉语在受众者心中的形象,这就是一种对于汉语的“声誉规划”(Haarmann 1990)[16]。这样的政策多集中于民间,例如,江苏大学与奥地利合作的孔子学院,推出一种“汉语老爷车”的汉语推广方式,即在城中开通一条“汉语专线”,每个上车的市民可以学习几句的简单汉语,并在行程途中介绍中国的文化、经济、历史等方面内容。在下车时候颁发“掌握基础汉语使用”证书,市民凭此证书可到孔子学院免费试听不同种类的课程。这就使得汉语在基层得到很好的推广,这就有助于达到“汉语成为外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的目的。

3.3语言权利。语言作为公民或者说是人类共同的权利,在许多国家已经被写入宪法当中。还有少数国家特别设立了专项语言法。可以说我国语言法的成熟和完善,也为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政策奠定了基础,只有当母语为汉语的公民学习汉语,使用汉语的权利得到保障,才有可能将汉语发展为一门“世界性”的语言。我国关于语言权利的法案集中呈现于《宪法》:1,1954年《宪法》为标志的语言权利初步确立。2,1982《宪法》和2004《宪法修正案》为标志的语言权利的增强和全面保障期。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国家语言政策的一部分,已被纳入我国法律体系当中。其标志性的成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该法是我国原政策和语言规划的重要依据,该法从2001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成文法律。而此时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进入发展期,教授规范化的汉语是我们事业的一贯宗旨,而《语言文字法》的确立,让我们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当然,我国关于语言权利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例如:关于海外华侨语言权利的法律法规就很欠缺,关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海外华人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何得到海外华人的帮助,使得本土教师迅速融入当地生活,这仅凭借海外华人的“民族情怀”是不够的,我们首先要保障他们使用汉语的权利,在交流时使用汉语不会被本土民众藐视,在使用汉语时有获得翻译的权利,当然这不仅仅涉及语言权利,也同样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但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海外华人的使用汉语的语言权利并没有相应的法律后盾作为支持。

4.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语言政策的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长期被忽略的问题。学界大多关注语言本体的研究和语言自身的结构,而我们认为研究的对象不仅仅是语言,而应该兼顾言语,提倡把语言本体之外的社会因素联系起来来研究语言,研究语言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能是如何使用的。而在语言推广过程中,各个国家语言和各个国家的关系同样十分重要。想要处理好汉语和国家本土语言的关系,仅凭借语言学知识是不够的。汉语国家教育语言政策与我国的国家政策是紧密相关的。因此,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政策的研究内容应涉及政治、经济、民族、国家等多方面内容。我们认为在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政策中有几点问题需要解决:

4.1.1有关法律法规缺失,相关政策制定和更新不及时。现阶段我国明文规定的有关语言的法律,除宪法外。只有一部2000年10月31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学法》,其中关于关于汉语推广只有一点:“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先关法律的缺失不仅会影响政策制定的权威性,其约束性也会大大减弱。我国关于汉语海外推广的立法工作,设立汉语海外推广机构的门槛设定,监管福利优惠政策的制定、机制的监督,相关的法律是严重缺失的。且相关机构的规范化运行、人员活动的权限、汉语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等尚没有规范化的政策。同样,面对风雨突变的国际形势,我国和各个国家的关系也会产生微妙的改变,无论是政治上的关联,还是国家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这些都会影响汉语在该国的“热度”,而相关语言政策没有及时跟进,就会导致在该国的语言推广的失败。

4.1.2国内的汉语教育收到“冷遇”,国民汉语能力下降。语言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定语言政策和语言推广政策的重要基础。而在我国语言和教育政策过分强调外语教育,忽略的汉语母语教育。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在外语(主要是英语)的学习上,忽视了对外汉语的学习和中国文化的研究。中国汉语语言教育政策也很不具体,语文的教学方法也缺少突破和创新。这样的现状会直接导致优秀汉语教师资源的稀缺。这也会直接影响对外汉语“教书匠”的人才匮乏,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不利的影响。

4.1.3孔子学院“一枝独秀”,缺少多样性机构以及机构角色单一。在如今迅猛发展的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汉语教师不仅仅是一名“教书匠”,其更承担了传播中华文化的艰巨任务。而汉语推广实施的机构(孔子学院)却显得功能单一,使得汉语推广渠道少,效果不尽如人意。现存的实施机构,如“孔子学院”,缺少模式的创新和范围的扩展,缺少相应的细化机构。教学系统和管理系统仍然不够完善。缺乏不同职能的组织机构协调分担各项工作,只是统筹发展,细化分工的语言推广系统缺失,使得汉语推广的效率低下,落实程度较低。

4.1.4缺少国别和不同地区研究。辩证唯物主义之指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一个平面,应该多层次、全方位、既要符合国家利益、又要满足多方需求,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地开展。“在这个更高的境界里,我们不仅要有汉语的眼光,还要有印欧语的眼光,非洲土著语言的眼光,美洲印第安语的眼光”(沈家煊 2009)。在全球范围内的汉语国际教育推广也需要不同的“眼光”。目前我国对于重点国家重点地区的汉语推广政策研究并不深刻。由于文化、政治、意识形态。民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国家和我国的历史渊源和国家关系不尽相同,对于不同国家缺乏汉语历史和现实政策的考察,这对汉语国际的推广产生巨大阻碍。

4.2汉语对外传播政策构想与建议

4.2.1政府应对汉语对外传播高度重视。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周边国家的接触和往来的机会增多,语言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是我国实现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中国主张“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周边国家提供更多机会,这就要求汉语成为其中关键要素。国家的战略政策应该包含汉语推广。我国主张四个自信,其中做主要的就是“文化自信”、“走出去”战略,这都为汉语对外传播提供了重要契机。对外汉语的传播要成为我国强国战略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应该与国家外交政策紧密相连。我国也提出了“汉语加快走向世界,增强我国文化影响力、提高国家软实力,提高汉语国际地位”的战略,为此我国需要全面调整汉语传播策略,学习其他国家对外语言传播模式。目前汉语的国际传播需要完善政策主要有:成立汉语国际传播的相关职能机构;确定汉语国际传播的总方针;汉语国家考试系统的完善等。

4.2.2注重人才培养,提升汉语教师水平。汉语推广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与之相反的却是汉语教师的稀缺。海外汉语学习者与汉语教师数量完全不成比例,从事汉语教学者的所学专业不同,导致汉语教学质量下降。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但据调查分析,毕业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毕业生少之又少,大都从事了与汉语国际教育不相关的职业,在培养模式上也过于单一,重视汉语基础,即语言本体的研究,对于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的训练缺失,注重理论的介绍和研究,但缺少学生走上课堂的机会,缺少课堂实践注定无法一毕业就能担任传播汉语的任务。因此改变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的培养机制势在必行,首先应改变学科设置,多利用学校本身的留学生资源作为训练的对象,在教授汉语基础、中国文化的时候更应该注重其在汉语教学中是如何应用的。我们需要的是“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学生不仅要有深厚的汉语言功底,并且要有熟练地跨文化交际能力。各高校可以考虑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方式经性改革,丰富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此外,应该借鉴别国关于外语教师的评价政策,不断修订《汉语国际教师标准》。

4.2.3面对有着不同语言意识形态的国家采用不同的语言传播形式。汉语推广要想取得成功,应该因地制宜,不同的国家应该采取不同的传播政策,其中国家语言意识形态应该重点考虑。由于地缘特点和文化具有传承和一致性,亚洲地区的汉语传播明显要优于其他地区和国家,同时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也是促进汉语传播的重要因素。美国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的特点,同时美国华裔人数众多,使得汉语的传播工作在美国能够顺利进行。在一些欧洲国家,由于本国语言政策的保护意识以及国家语言意识形态迥异,使得汉语推广陷入困境。对于其他的国家和地区,要经行详细的调查,了解该国民对汉语和汉文化所持有的态度,研究和分析民众对汉语的需求程度和和对汉文化的包容程度,從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汉语推广政策。应该具有全球视野,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根据当地民俗做好汉语融合工作。目前,这方面的汉语政策研究和实施已经展开,但仍需要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的探索。

4.2.4最大限度的满足和保障海外华人使用汉语的权利语言权利,包括个人和群体两种语言权利,涉及公民的生存与发展的权利。保护人民语言权利的目的是保障权利主体可以自由选择语言,立法可以起到保护语言权利的作用,而政府的发展举措,宣传、培训、教育教学、相关机构的设立都对语言权利的保障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境外同胞的母语掌握程度是影响一个国家语言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国家(例如俄罗斯)语言境外传播政策很大一部分作用是为了满足境外同胞对语言的需求,成为联系境外同胞和国家文化之间的纽带。在我国,海外华侨和华人承担起连接国内和国外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制定对外汉语传播政策和实施时要将海外同胞作为传播的重要对象,我国汉语传播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就是华侨华人的语言权利,致力维护境外同胞的利益,要加强和他们的联系。国家的语言文字信息应保持畅通,保障海外同胞通过汉语获取信息和表达思想的权利,帮助海外同胞方便的学习和使用汉语等等,最大程度满足他们的语言需求,以全面促进汉语国际传播。

参考文献

[1]Bernard Spolsky.语言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87

[2]陈章太.语言规划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5:2

[3]程裕祯.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4]Ranko Bugarski; Celia Hawkesworth. Language Planning in Yugoslavia[M]. Slavica Publishers, Inc, 1992: 15

[5]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和展望[J].载《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第5期:3

[6]许嘉璐.继往开来,迎接汉语国际教育的新阶段[J].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18-19

[7]许琳.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式和任务[J].《世界汉语教学》第二期

[8]唐蕾.越南育才学校(南宁)汉语教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

[9]张治国.关于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学科中四个术语的辨析[J].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2014:25

[10]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334

[11]崔颖.俄罗斯对外语言传播政策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启示[D].2016:2-3;22-24

注 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 原网址: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 iness/htmlfiles/moe/s6811/201209/141518 .html

[2]任君,赵雪爱.外来语在汉语中的使用及对汉语的影响[M].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2

[3]樊荣;彭爽.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文化融合问题”—以新加坡华文教育政策为例[M].东北师大学报,2009

[4]刘洪东.当代法国语言政策推广及启示[M].东岳论丛,2014

[5]马思梦;宋紫薇;张豫.日本对外语言推广政策及对汉语国际推广的启示[M].科教导刊,2016

[6]陈章太.语言规划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5:2

[7]Ranko Bugarski; Celia Hawkesworth. Language Planning in Yugoslavia[M]. Slavica Publishers, Inc, 1992:15

[8]程裕祯.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9]程裕祯.国际汉语教学动态研究[J].2006

[10]曾海云.中国的汉语推广政策[M].金田,2013:13-15

[11]杨秀华.深化时期的对外汉语教育政策与课程设置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2012:6-15

[12]陈觉万;吴端阳,海外孔子學院发展历程、动因及特点评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4-15

[13]《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

[14]王祖嫘;吴应辉汉语国际传播发展报告(2011-2014)[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30

[15]Spolsky. Language Policy (Key Topics in Sociolinguistic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87

[16]赵守辉.语言规划研究新进展—以非主流语言教学为例[M].当代语言学,2008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范文第5篇

摘要

根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教学实习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学生的实习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实习的效果,培养单位需加强管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创造多种渠道的实习机会加强导师指导的针对性,探索多种实习方式,建立实习基地,重视实习经验的交流与总结,不断完善实习这一环节中的各项问题。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实习

引言

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实习情况介绍

二、实习及管理中的问题

三、解决对策

上一篇:中古汉语下一篇: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