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论文范文

2023-03-02

财政税收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我国经济政策中财政税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提高我国经济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加强对财政税收的管理,不断地建立和完善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财政税收管理的协调区域发展、实现宏观调控、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作用。文章从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取得的成就出发,分析了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创新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建议,目的在于不断完善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207

我国财政的主要来源是财政税收,同时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财政收入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我国财税种类较多,给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传统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经济的需求,因此必须对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税收事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1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概述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从1994年的分税制管理体制改革到现在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现阶段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坚持的是“分级管理,统一领导”的原则,也就是说,是由中央统一领导整个税收管理体系,并赋予地方下级一定的税收管理权力,体现的是税权集中、税法统一的特点,这样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有利于中央的统一领导,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变革,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也应该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进行创新,例如要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政府要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方向转变,不断优化预算管理体制,建立起以增值税为主的流转税体系,促进我国社会公共事业的快速发展。

2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21财政税收监管体系不健全

健全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需要健全的监管体系来保证,然而随着我国社会机构深化改革的不断加大,对财政税收工作的管理、监督也逐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地方并没有加大对财政税收的监管力度,大幅度削减了财政税收监管队伍的力量,甚至减少了财政税收的监管费用等,这就直接降低了财政税收监管队伍的力量和工作的积极性,严重影响到了财政税收监管的水平。同时,有的地方的管理者并没有认识到财政税收监管工作的重要性,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强加干涉财政税收的监管工作,给财政税收监管部门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降低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严重影响到了财政税收监管部门的顺利工作。有的地方并没有设立专门的财政税收监管机构,而是简单地交给相关审计部门来进行监管,也就没有配备专门的监管人员和投入大量的监管经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政税收监管的力度。

22缺乏健全的预算管理体制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现阶段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还并不够完善,因此也就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其中预算体制覆盖率较低是其中的主要问题,有的地方政府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财政收支工作并没有覆盖到财政预算当中去,在预算体制的执行过程中也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很多预算的考核和审核大多数都是走形式,这就直接降低了预算管理体制执行的效果,同时也会逐渐降低预算管理机制的公信力。

23缺乏完善的财税法律制度

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顺利运行要依靠完善的财税法律制度,但现阶段我国关于财税管理的规章较多,在实际的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中很多管理人员的自由权较大,直接导致财政税收管理人员工作时的随意性较大,严重影响到财政税收执行部门的权威性和公允性。同时,我国现有的财政税收法律体系还不够系统,这就造成财政税收的相关法律比较松散,加大了财政税收管理的工作难度。

3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的建议

31建立健全财政税收监督管理体系

健全的财政税收监督管理体系是提高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财政税收监督管理体系,一方面地方的管理者要认识到财政税收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要设立专门的财政税收监督管理部门,并配备专业的监督管理人员进行工作,这样才能提高对财政税收工作的监督水平;另一方面地方的管理者要严格遵守相关财政税收监管制度,不能滥用职权对财政税收监管工作进行过多的干涉,保证财政税收监管工作的独立性,这样才能够保证财政税收监管工作结果的客观性,提高监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2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制

首先,要建立起预算委员会,严格落實预算管理责任制,建立起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作用。

其次,选择预算编制方法时应该根据不同经营特点来选择出不同的编制方法,这样才能够达到预算项目之间的相互协调。企业在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方案之后,也要严格按照方案来执行,将预算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最后,为了将预算管理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强化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提高管理层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这样才能够保证内部员工严格地按照预算管理制度认真地完成预算管理工作,领导者要细化预算管理的执行操作流程,严格按照预算管理制度来进行工作。

33不断建立健全财政税收制度

要提高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科学性,要有健全的财政税收制度来进行指导,因此就要建立起比较系统的财政税收制度,这样既能够对财政税收工作进行细化,又可以从整体上掌控全局,这样就可以保障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财政税收管理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同时,也应该科学合理地划分税收与支出管理的范围,对税负比例进行明确,提高对社会服务方面和公共设施方面的税收支出,这样有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34提高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财政税收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因此提高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对财政税收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加强对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培训指导,不断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提升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其次,相关部门要聘请一些专业的财政税收管理人员进行授课,及时地更新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最后,财政税收管理人员要从实际的工作中总结经验,虚心地学习先进的财政税收管理理论,并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去,同时也要注重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要在遵纪守法、恪守工作准则的原则下进行财政税收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提高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水平。

4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在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方面这几年来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实际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我们要及时地发现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地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建立一套完善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乔黎黎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对策探究[J].低碳世界,2014(13).

[2]李占试析完善当前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途径与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4(16).

财政税收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时代的进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尤其是对于现代人逐渐形成了监督意识,进而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和财政税收使用情况更加透明化,那么,作为事业单位,如何对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进行全方面的科学评价,提升财政税收资金的效用,是当前事业单位必须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财政税收

前言:事业单位和其他企业不同,它的运行需要财政支持才能得以实现,财政由主要依赖于税收。纳税人所缴纳的每一份税金都应该透明化、公开化,并让其充分的运用到国家建设项目当中,事业单位不仅要给纳税人提供政策服务,还应该深入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加强财政资金的效用。鉴于此,应该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收支情况进行严格监管,加强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化及真实性,让事业单位每一项财政支出都应该公开化,维护纳税人的利益。另外,还应该不断的探究财政税收工作,优化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和财政税收更加合理。

1 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

通常情况下,会以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发展时间进行阶段性的分类,第一阶段为事前绩效评价,第二阶段为事中绩效评价,第三阶段为事后绩效评价,第一阶段的绩效评价是在财政资金准备正式投入使用前,需要分析和评估项目是否具有实施价值,还需要估算项目中使用的资金具体额度及具体用到哪里,并做好仔细审核。事前绩效评估的实施是为了让财政资金避免投入到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当中,将财政资金主要投入到优秀的投资项目上,所以,日常审核内容中包括事前绩效评价。第二阶段的绩效评价是评价已经立项的项目,和已经投入财政资金的项目,需对审核内容进行追踪,其中内容有项目开展程度、每个周期的项目总结、效益程度和预估效益的区别等。利用事中绩效评价能够对成本进行严格控制,让资金投入控制在预算之内,保证工作效能。第三阶段的绩效评价是对完成的项目进行验收及检查,其中有资金的效用及项目资金投入成果,对项目最终的效益和预期进行比较,检查工作效率等,以不同角度全方位的评价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投入绩效。另外,第三阶段的绩效评价也是为了优化财政资金的效用,让有关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不足,总结问题,在下次项目中进行有效的调整,这样能够提升财政资金效益[1]。

2 目前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2.1 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缺乏完善性

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现状来看,缺乏完整的体系。只有构建完善的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才能让财政资金使用率得到提升,提升财政效益。多个地区的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都是以专项资金使用为主,没有投入产出比、效益、成本比较和考核,这样的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是不完善的,如果使用该类体系去评价和审核财政资金效益,其结果是不准确的[2]。

2.2 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及审核法律环境恶劣

任何行动的执行下,都应该在规则要求下实施才能达到想要的结果,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也是一樣的,如今是法制社会,必须“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财政部门应该严格要求自身的言行举止,主动的加强财政资金法制建设,让财政资金使用符合法律规定,并更加透明。但是实际中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作用下,我国在构建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审核制度方面还不够成熟,还需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在具体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由于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与现代经济建设要求财政资金进行评价的制度化及法制化背道而驰[3]。

2.3 监督管理不足,需推动专人专管

由于我国事业单位财政部门建设还不够完善,所以,不能实现专人专管的局面,监督管理环境也缺乏严肃性。很多地区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都是安排给指定的一个财政管理部门完成任务,导致绩效评价缺乏一致性的要求和方式。另外,由于没有设立专门的绩效评价部门及监管部门,导致监管管理缺乏严谨性,绩效评价及监督管理对象、范围的受限,让绩效评价结果不具有说服力,很大程度的给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影响[4]。

2.4 与新政府会计制度不相符

对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事业单位财政管理效率,利用健全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了解每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及项目活动内容,让部门之间达到协调合作关系。2019年新政府会计制度推行后,要求事业财政财务有关工作必须与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相符合,然而,相关数据调查表明,有些地区的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新政府制度要求背道而驰,两者是互相对立的关系,让事业单位财政财务工作流程不清晰,工作内容散乱,导致事业单位项目不能顺利执行,这给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5]。

3 事业单位财政税收问题分析

3.1 财政税收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

此次研究对事业单位财政税收预算进行了分析,主要从预算编制工作、编制策略、预算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分析发现预算管理体系缺乏健全性。首先,财政税收预算编制工作问题,由于在实施预算工作过程中,需财务部门、事业单位项目部门等多个部门参与,在编制预算方案过程中,必须对项目实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让每个部门达成协作关系,才能让预算编制符合规范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地区事业单位财政税收预算编制工作会分派给特定的部门,如财务部门,并不重视其他部门的参与性,这不具有合理性要求,不利于项目的顺利开展。其次,事业单位财政税收预算编制策略问题。预算编制工作具有严谨性的特点,在实际预算编制时,应该以项目具体状况,部门情况编制科学、合理的策略,如果财务部门只是根据自身经验,不重视具体状况编制策略,这样的方案是具有局限性的,也与实际不相符,这无疑会导致财务风险情况的发生。最后,事业单位财政税收预算方案执行的问题。虽然制定了预算方案,但是财务部门缺乏针对性的预算方案考核机制,更不具备完整的监管体系,这无疑不能对预算方案的可行性、执行严谨性方面进行严格的监管,不能第一时间分析方案的不恰当及问题,在执行预算方案时没有实施整体监管,让预算方案在执行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问题,无疑会助长事业单位财政税收风险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一些不法乱纪行为问题时有发生[6]。

3.2 财政税收监管体系缺乏完善性

由于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内部监管及外部监管没有完善的体系,所以,导致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监管体系不健全。只有具备科学的内外部两方面的监管机制,才能促进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的稳定开展,这也是事业单位财政工作顺利执行的必要条件。然而,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税收工作内部监管部门、第三方外部监管机构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作为第三方外部监管机构,不能对事业单位财政实际状况进行明确,所以无法严格监管税收有关工作的具体实况。其次,事业单位没有建立相应的内部监管部门,导致内部监管体系不健全,进而不具备内部管控权,由于上述原因的形成,给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7]。

4 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建议

4.1 构建完善的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建设科学、合理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在对评价体系进行构建过程中,不能流于形式化,应该以财政资金投入项目的具体使用状况和实际情况,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支出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细化和调整财政科目,让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定量有效进行相结合。另外,在构建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时,应该将财政资金绩效评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融入其中,并将上述两方面作为财政资金效益的重要评价标准。建设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时还应该从多个方面思考:首先,设立经济效益应该以财务管理角度入手。其次,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投入必须从社会效益产出、社会效益产出程度方面进行充分考虑,评定及考核时应以社会就业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为切入点。最后,必须要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投入后形成的社会服务质量优劣、效益多,还是少,效率如何进行充分考核。

4.2 设立有关部门法律法规

建设完善的法律制度,促进部门法律法规建设逐渐健全。必须加强部门法律法规的建设,需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司法解释进行深入探究,让法律法规符合实际要求,更体现其适用性特性,能够明确并规范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相关内容,评价对象,使用途径,工作过程等,让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具有法律效益,更具有制度性,这样才能达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目的,进而提升绩效评价体系的权威性[8]。

4.3 建设专门评定部门,创设规范的监督管理环境

监督管理环境建设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够完成,需要多个层级,多个部门协作下才能构建良好的监督管理环境,因此,可以设立专门的绩效评价部门促进工作的有序开展,与多个部门建立协作实现权利制衡监督管理关系,将财政资金使用具体状况可以主动向社会大众公布,让广大群众进行监督,定期对财政资金使用途径进行透明化、公开化。可以构建反馈平台,利用网络信访、网络留言等形式收集广大群众的建议,要求专业人员一起参与到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中,让多方部门、多方人员的参与,构建良好的监督管理环境。

4.4 建立事业单位财政集中统一核算机制

为了能够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问题进行调整,针对某市实施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革,并开展了事业单位财政集中统一核算机制,设立市会计核算中心,和各地区部门成立的隶属财务部门核算中心有着极大的差异性,该市提出了“三权分离”的管理方式,将资金分配权归为财政,资金使用权归为部门,资金监督权归为核算中心。核算中心公开用人,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及会计档案集中管理。在财政资金集中结算的前提下,对财政资金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方面的绩效评价,不仅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收支行为合理化,也加强了会计信息质量,让财政资金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避免各种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对某市2008年-2012年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统计,见表1。

4.5 事业单位财务稅收问题对策

事业单位在财务税收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首先,在税收标准落实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对自身岗位工作认识不到位,认知不正确,进而影响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事业单位没有对财政税收管理进行严格监督,造成财务税收工作开展较为盲目性。另外,财务管理部门缺乏综合管理能力,造成财政税收监管没有保障性。财务税收也需要每个部门进行互动沟通,就目前我国很多地区事业单位在开展财政税收工作过程中,因为职能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人员工作不能履行工作职责,财政税收管理职能不清晰等问题,就上述内容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建设完善的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的预算编制制度,能够加强财政税收工作效能。完整的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制度也是促进每个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让财政税务每个部门、工作环节做好衔接,实现信息共享,让财政税收工作有序进行。

第二,构建内部监督管理制度。为了让财政税收工作能够顺利推进,事业单位应该高度重视财政税收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的建设工作。事业单位需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将监管职能安置在一个部门,建立基层工作人员信息反馈制度,引导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财政税收工作的监督管理中。

第三,提高事业单位财政税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事业单位财政税务工作人员,主要服务于财政税收和财务管理工作,想要保证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可以将每一项工作都能独立、准确的完成。还应该具有相应的综合素养,可以严格要求自己,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并具有原则性。作为事业单位,应该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开展综合性岗位技能培训和考核,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让工作人员正确的认识新法律法规对当前财政税收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5 结束语

事业单位应该从根本上保证纳税人的根本利益,将纳税人所缴纳的每一项税金都用在社会建设中,让其最终回馈给广大群众,还应该加强广大群众的监督力度,让财政税收公开化、透明化,这样才能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绩效评价及考核,让财政资金及财政税收发挥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 郑继成.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现状与对策[J].财会学习,2021(29):40-41.

[2] 龚雪.改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税收策略[J].纳税,2021,15(25):37-38.

[3] 余宏.论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及评价——以公共卫生事业单位为例[J].投资与创业,2021,32(16):122-124.

[4] 马晓霞.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J].大众投资指南,2021(12):71-72.

[5] 毛静波.事业单位财政资金预算绩效评价管理探讨[J].大众投资指南,2021(12):151-152.

[6] 赵晓飞.有关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探析[J].经济管理文摘,2021(11):29-30.

[7] 段雪梅.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问题分析[J].财经界,2021(06):6-7.

[8] 张文.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的相关性探究[J].商业文化,2020(31):110-111.

财政税收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财政税收体制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要确保各项管理模式能够紧密结合,并且确保监督机制能够符合财政税收管理的基本要求,全面提高财政税收监督管理水平,就要把国际经验和国内经验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完善的财政税收监督,为财政税收的创新型监督管理机制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财政税收;体制;监督

一、引言

财政税收优化管理与监督控制要互动在一起,形成有效的财政税收管理策略,为财政税收模式优化营造良好的条件。在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的过程中,要对不规范行为进行约束,确保各种监督协调机制能够有效结合在一起。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财政监督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实现财务模式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国外财政税收监督管理机制的经验与启示

1.国外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的基本做法

国外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内部职能部门的管理策略出发,推动财政税收的综合性管理,为财政税收职责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的基本做法需要和监督内部体系紧密联系,确保财政税收监督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创新,为财政税收的监督体系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从监督职责角度看,需要对各种监督模式进行系统性分析,按照财政税收的优化模式推进各项策略不断实现。如澳大利亚通过对内部各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进行行政管理模式创新,从多方面提高财政税收的监督效率。通过对财政税收的监督效率分析,保证各个监督管理模式能够融合在一起,形成完善的财政税收监督管理模式,为财政税收监督控制优化营造良好的氛围。财政税收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监督专员、公共会计、财政监督模式等方面出发,确保各个财政监督管理机构能够符合创新管理的要求,推进创新模式建设,为创新指导和监督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财政税收体制监督机制管理的过程中要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行情况出发,进行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确保监督创新与指导模式能够优化,实现财政税收的再监督,通过有效的监督模式优化,推动财政税收的综合性管理,为财政税收的创新型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2.国外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的经验模式

国外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立法程序,通过有效的财政税收监督机制优化,提高财政税收的监督管理水平,为财政税收的监督模式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财政税收监督管理机制优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财政监督模式创新,通过有效的监督管理完善立法程序,通过对财政监督的管理方法优化,实现经验模式创新,提高财政税收的财政监督法律规范化水平。财政税收监督权力要在综合管理的过程中进行创新优化,实现对财政税收的专项监督管理,提高财政税收的综合创新管理水平。财政税收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措施保证财政监督权力的有效平衡,保证财政税收在监督权力实施的过程中形成完善的程序,实现资源的合理配詈,确保财政税收资源配置能够符合综合性财政管理的要求。

三、财政税收监督管理体制的完善

1.将财政税收监督管理提高到立法层次

财政税收监督管理机制优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从立法层次出发,推进财政税收的立法性管理,为财政税收的综合性模式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从当前的情况看,我国财政税收监督管理属于行为范畴,必须要从行为管理的总体战略出发,推进立法机制建设,为财政税收综合性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财政税收的立法管理必须要从内部监督色彩控制出发,确保财政税收资金预算能够符合资源配置管理的要求,推动财政税收的全面性控制管理,为财政税收的创新型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财政税收管理的过程中要从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入手,实现财政税收的有效性监督,保证财政税收的预算管理与执行管理能够符合监督机制的要求,确保财政税收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创新。财政税收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政府的监督管理作用,通过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可以科学合理编制财政税收预算。通过对财政税收立法层次的分析,实现对财政税收的内部有效性监督管理,为财政税收监督模式创新营造良好的条件。财政税收立法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从执行模式出发,对各种制约模式进行综合性分析,确保各种监督平衡机制能够全面实现,通过有效的财政税收控制管理确保各种模式能够得到优化,提高财政税收的优化监督管理水平。财政税收内部控制模式优化的过程中要把各种监督模式结合在一起,形成有效的财政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机制,财政税收管理的过程中要从效率模式建设出发,确保各种监督效率能够顺利实现。财政税收事前监督管理的过程中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修正,通过有效的事后监督管理模式优化,确保各种监督主体和客体能够符合经济活动管理的要求。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的过程中要从多层次控制管理思路出发,确保财政、税收、审计等工作能够符合财政税收控制管理的要求。

2.财政税收监督机制要明确各个主体职责

财政税收监督机制管理的过程中要对各个主体进行分析,保证各职能部门能够有效运行,推动财政税收监督管理模式创新,为财政税收的有效性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财政税收管理的过程中要对各种监督网络活动进行分析,保证各种职能得到有效管理,提高财政税收的综合性管理水平,为财政税收的优化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财政税收主体职责管理的过程中要对各种主体责任进行分析,提高财政税收的监督控制管理效率。财政税收监督管理机制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从不同的预算模式出发,实现对财政税收的的管理模式优化,财政税收管理必须从财政管理的战略思路出发,实现对财政税收多方位管理,为财政税收综合管理问题得到解决创造良好的条件。财政税收预算监督管理必须从政府综合职责出发,推动财政税收创新型管理,为财政税收综合模式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总结

从当前的情况看,我国财政税收监督管理属于行为范畴,必须要从行为管理的总体战略出发,推进立法机制建设,为财政税收综合性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财政税收监督机制管理的过程中要对各个主体进行分析,保证各个职责能够有效运行,推动财政税收监督管理模式创新,为财政税收的有效性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曾晖.“营改增”对物流企业影响浅谈[J].科技创业月刊,2012(11).21-22

财政税收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我国产能过剩自上世纪90年代即产生,二十多来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及国内经济发展中各种的矛盾外化作用,产能过剩不断升级,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整个经济随时面临系统风险。我国政府在整治产能过剩问题过程中曾采用了多项措施,但是产能过剩仍旧是当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突出矛盾。针对愈来愈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不能再以过激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予以解决,因为我国产能过剩涉及的范围、影响程度已经体现出系统性、全面性、严重性等特点。如何建立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机制,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点,本文从战略的角度阐述从深层次解决产能过剩的对策,试图通过内外的合力作用破解我国目前存在的严重产能过剩问题,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产能过剩 产能利用率 一带一路 战略

一、产能过剩内涵揭示

提到产能过剩,有必要了解产生过剩的内在特点和外部表现。一般对产能过剩可理解为: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专业的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劳动力、原材料等投入为前提的最大产出超出了市场需求的量,导致沉没成本产生,从而形成物质形态的投资处于“过剩”状态。通常国际上对产能过剩衡量是针对生产能力而非生产结果的衡量,一般采用的指标以专业性较强的产业所采用的指标,如工业制造业中“设备利用率”指标。如果设备闲置时间长,设备在统计期内的实际使用时间占计划用时的比率低,“设备利用率”就低,若此指标超过一定合理的水平,意味着产能过剩出现。设备利用率也理解为产能利用率。世界发达国家根据设备利用率变化对产能评价给出的参照数据是:

数字显示说明市场经济下的产能闲置是正常的,一定比率的设备闲置具有调节库存的功能,更有利于维持较高程度的竞争。因为设备利用率过高,表明是超负荷运转,产能严重不足。产能过剩衡量标准为只的是设备利用率低于79%。

二、我国现阶段产能过剩情况分析

(一)我国产能过剩情况概括

自上世纪的90年代至今,在全球经济失衡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我国成为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正是经历产能过剩形成并逐渐走向加剧的时期。上世纪的90年代我国的产能过剩主要是因新技术革命而形成的低端的制造业产能过剩。紧接着受全球IT、金融、房地产业大力发展的影响,我国的轻纺、重化和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迅速,同时快速增长的还有新兴战略性产业,后随着IT、房地产等泡沫的破灭,上述相关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再后来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及21世纪全球金融危机再一次加剧了我国相关行业的产能过剩。

(二)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产能过剩的表现特征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内渐进式改革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所体现的产能过剩现象愈来愈严重,近年来部分工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重化行业供过于求矛盾比较突出。2012年和2013上述行业产能利用率的统计数据均在正常值以下,最高的也只有75%。特别是为应对2008年暴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我国中央政府为刺激经济投放的四万亿资金更加重了多个行业的重复建设及过度投资,在资金的充分供给下,各行业采取了粗放型发展模式,产能过剩愈加突出,动态地分析其特征如下:

1.由传统行业的产能过剩向新兴行业扩展。我国最初的产能过剩主要发生在重化工业行业中的个别行业,主要以能源、原材料行业为主,而且体现的是低水平的“无效产能过剩”,但是随着一次重于一次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行业涉及的面越来越广泛,不仅包括传统行业,还包括新兴的一些产业。据工信部的统计,截止2013年,以钢铁、电解铝、船舶等传统行业产能利用率均低于国际合理水平,另外新兴行业中的风电设备、光伏等多个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也十分突出,产能的利用率都在70%以下。数据说明我国的产能过剩已经从局部波及到绝大多数的行业。

2.由结构性的产能过剩向全面扩展。在对产能过剩行业分析中发现,部分行业的产能落后导致的有效产能低下。以钢铁行业为例,其生产的产品的附加值及技术含量低,满足不了社会对技术、质量高的产品需求,产生了低效甚至是无效产能,不足和过剩的产能并存,形成了产能过剩的结构性问题。随着科技进步及行业发展及结构调整,低水平产能过剩没得到明显缓解,高新技术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又暴露出来,产能过剩全面化升级。

3.由阶段性产能过剩向持续性发展。我国产能过剩问题虽然在不同行业表现特点不同,但通过对产能过剩的所有行业综合分析,不难发现产能过剩的阶段性特点。据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关于“产能过剩“课题所统计的资料发现,第二次和第三次大规模的产能过剩较比第一次而言,产需失衡的时间明显延长,某一行业的增长速度与社会对其的需求之间已经不只是偶尔在某个阶段不平衡,而是失衡的频率越来越高,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形成了持续性的产能过剩。

4.产能过剩的政府导向与市场机制作用界限越来越模糊。市场机制决定着行业的发展规模、速度,但是,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下,市场机制是不灵敏的,各行业极有可能发展超速,最终导致供求的失衡。我国市场经济逐渐向纵深发展阶段,产能过剩更加严重,不能否认有部分市场主体逆市场规律发展的现象,但政府意图及政策导向下行业的盲目发展也是近年来过度产能过剩的原因。市场经济初期产能过剩形成的原因比较容易明确,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能过剩原因却难以准确辨析。

三、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及后果分析

(一)产能过剩形成的原因分析

从客观角度分析,我国的产能过剩是市场因素和非市场因素、国内和国外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国内市场因素导致产能过剩。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下,因企业急于加入最初的利润争夺,对进入市场缺乏战略性判断,盲目的从众思想使企业迷失方向,本能的根据市场需求增加设备开工存量,然而对市场没有深入的分析研究和预测,在宽松的市场准入条件下挤进市场,因技术与综合能力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其结果是低品质的产能迅速增加,在短期内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如大上的钢铁、电解铝等行业就充分证明这一点。

2.国内非市场因素导致产能过剩。非市场因素主要指的是体制因素。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渐进式的,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却没能同步,要么政策约束力弱,要么政策运用过度,使产能过剩更多的缘于体制改革的滞后。

第一,政策的约束力差破坏了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在我国,水利、土地、煤电气等资源的价格垄断性强,不仅垄断型企业享有价格方面的优惠,同时配套地获得了监管部门和环保部门的软约束;生产要素价格的失真也使市场价格导向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无法得到完善,政策性的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出来。

第二,政策运用过度制造了市场主体的不公平竞争。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推行市场经济以来,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没有间断,但政治体制改革步子较迟缓。政府的隐型行政垄断力量依然对市场主体产生较大的影响。各级政府出于政绩和税收扩张的考虑,为实现短期的经济增长和税收收入增加,盲目批项目、扩张投资,抢夺资源,造成全国各地普遍的产能过剩。

第三,政府在项目投资中的主导作用干扰了市场主体对于市场的分析判断,使他们从紧跟市场转向盯住政府,市场衡量标准扭曲,市场主体忽视了产品技术的创新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只追求外延扩张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其结果必然加剧产能过剩。

至于国际方面的因素在第一个问题中已经进行了分析,即国际金融危机也制约了输出渠道对过剩产能的消化。

(二)产能过剩的后果分析

一个国家一旦出现产能过剩则意味着经济失衡。长期的经济失衡将会对经济、政治等多方面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产能过剩是多数单个企业盲目投资扩张,追求短期利润的结果。众多市场主体在不计后果的开发资源,再以低质量、低技术并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追求产能增长,结果必然是资源的巨大浪费。第二方面,产能过剩亦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因为产能增长一般要借助于银行的融资支持实现,产能过剩的损失也会转嫁于银行,使前期的银行贷款无法收回而引发金融危机。再一方面,产能过剩是设备的闲置、人员闲置,持续下去就是失业。失业增多易产生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破坏了整个社会的和谐。

除上述影响外,在开放的经济社会中,产能过剩国极易以降低产品价格方式取得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地位,从而引起不必要的国际争端。

四、产能过剩的调控战略

经济体出现的短期产能过剩一般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被经济体消化吸收,既使有政策的约束也不会产生后遗症,但长期的产能过剩则很难完全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根除,所以我国的长期产能过剩问题需要内外战略所产生的合力解决。

(一)对外战略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引导过剩产能对外转移。2013年9月,习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在国内外备受关注。“一带一路”作为我国国际区域合作发展战略,不仅可以应对美国TPP、TTIP对我国对外贸易所构成的威胁,也全方位构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籍此战略,可以以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强大生产供给能力向印度、印尼、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提供相应的制造业及相关产业所需要的资金、技术经验、产品等,轻松实现过剩产能的转移,同时还可以发挥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带动与引领作用。另外还可以与“一带一路”所涉及的非洲国家建立跨国的产业垂直分工合作体系,以我国设备和技术的比较优势提高我国技术、设备和高端耐用消费品在非洲国家的出口地位,通过国际战略合作化解我国的产能过剩。

(二)对内战略

一是实施市场化战略。首先建立我国生产要素市场的定价机制,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效用;其次按照市场优胜劣汰规律优化产能,形成产能落后,产品质量低下、产能消耗大的企业退市的畅通渠道。这需要靠政府制定相关的标准,维护市场公平的竞争环境,并通过有效的监管提高产能的有效性。在产能严重过剩时,也可以通过政府以行政方式强制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过剩产能的淘汰速度。二是实施降温战略。为过热的经济发展降温,政府要制定绿色GDP标准,保证在制度完善、结构平衡、管理科学基础上的经济增长。三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要以科技创新前提升质量,引领产业方向;以重组兼并、产业融合方式化解产能过剩;以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四是实施有效的政绩考核战略。在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基础上重新确定对地方政府考核的指标体系,将节能、环保、安全等指标与地方经济增长联系起来考核政府政绩,消除并化解体制性的产能过剩。

参考文献

[1]苗长兴.化解产能过剩的途径和措施[J].《新金融评论》,2015年(1).

[2]李连济,王云.中国转型期的产能过剩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2012年(12).

[3]陈晓霞.金融危机背景下产能过剩动因、问题及治理对策[J].《经济管理》,2014年(9).

[4]范林凯,李晓萍,应珊珊.渐进式改革背景下产能过剩的现实基础与形成机理[J].《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1).

[5]袁捷敏.产能和产能利用率新测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6).

财政税收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中小微企业财政税收政策是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的基础,既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动力,又保证了中小微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但是现阶段,我国中小微企业在财政税收政策实行情况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给中小微企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基于此,对新经济环境下中小微企业财政税收政策的创新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经济环境 中小微企业 财政税收 政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增加。在复杂多变的新经济环境下,中小微企业财政税收政策变得越来越重要,可以帮助中小微企业自身快速发展,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但是现阶段,面对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微企业财政税收政策还存在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给中小微企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本文对新经济环境下中小微企业财政税收政策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创新措施,以期促进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

一、新经济环境下中小微企业财政税收政策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市场竞争不断增加,部分中小微企业适应不了激烈的市场经济就会出现倒闭情况,从而被淘汰。在此背景下,中小微企业要想保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就需要对财政税收政策进行创新,从而减少中小企业发展压力。但是现阶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财政税收政策这方面,在当前的税收制度下,中小微企业很难得到国家财政的优惠政策,造成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困难,基于此,中小微企業需要在新经济背景下对财政税收政策进行创新,从而增加中小微企业生命力,促进中小微企业快速、稳定发展。

二、中小微企业财政税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中小微企业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善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小微企业也带来的机遇,中小微企业发展迅猛,但是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我国对中小微企业财政税收优惠政策还不完善,造成中小微企业发展跟不上国家进步的步伐,经济效益一直处于最低水平。因此,要想保证中小微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国家就需要对其给予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在制定财政税收政策过程中,需要对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充分考虑,保证所制定的财政税收政策和中小微发展状况相适应,从而促进中小微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二)中小微企业在财政税收政策中缺乏全面认识

中小微企业在制定财政税收政策时,经常会受到传统思维影响,导致中小微企业在制定财政税收政策过程中缺乏创新,不能与时俱进,同时中小微企业中部分员工对财政税收政策缺少全面认识。我国中小微企业由于对财政税收政策缺少全面认识,造成中小微企业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不能对企业财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财政税收专业水平低,进一步造成中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混乱,中小微企业发展速度缓慢。因此,中小微企业需要对财政税收政策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从而保证中小微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实现快速发展。

(三)中小微企业员工财政税收专业水平低

现阶段,我国中小微企业内部员工都是些老员工,对财政税收政策认识不充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部分财政税收人员专业水平比较低,不能适应企业内部财政税收工作,造成工作进度缓慢,还经常出现失误情况。其次,随着我国经济政策的不断推陈出新,而中小微企业还使用的是原有的财政税收政策,不能适应现代的发展要求。再次,中小微企业由于缺少对财政税收的认识,不注重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造成企业员工对财政税收政策了解不透彻,中小微企业发展缓慢。最后,中小微企业员工知识水平有限,对国家颁布的财政税收政策不关注,进一步造成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能抓住发展时机,从而降低中小微企业发展良机。

(四)国家没有对中小微企业发展做到充分扶持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愈发重视科技创新,几乎把所有精力、财力、人力都投入到科技创新中,而缺少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视,造成中小微企业发展资金短缺,企业员工科研创新意识偏低,进一步制约了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中小微企业创新新产品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和人力,但是企业内部却缺少资金,就会造成中小微企业不重视新产品研发,从而降低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速度。

(五)国家对中小微企业营业税的征收政策不合理

现阶段,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营业税征收政策不合理的情况,造成中小微企业发展速度缓慢。一般情况下,国家对中小微企业营业税的征收政策不合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在制定税收政策时都是参照大型企业制定的,造成中小微企业不能适应这些政策,从而也就享受不到额外的一些优惠政策,造成营业税政策不能对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起到激励作用。其次,中小微企业规模小,所以国家给予资金支出少,造成中小微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收国家重视,发展资金短缺,部分资金周转不开的中小微企业就会出现倒闭情况,从而限制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最后,中小企业经营项目少,效益低,但是国家还是按照大型企业的标准对中小微企业进行征税,造成中小微企业盈利更少,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快的中小微企业倒闭的速度。

三、新经济环境下创新中小微企业财政税收政策的对策

(一)中小微企业建立完善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

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中小微企业要想让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中小微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比重,所以国家需要对中小微企业进行统一管理,并同意对中小微企业制定税收优惠政策,从而为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国家需要专门针对中小微企业创新一些政策来对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进行扶持。再次,国家需要对市场经济状况进行整理,为中小微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氛围,让中小微企业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从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最后,国家需要对中小微企业定期给予资金支持,加大中小微企业的资金投入,并适当减少中小微企业营业税,帮助中小微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能够顺利前进,实现快速发展。

(二)提高中小微企业内部人员的财政税收认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微企业在财政税收政策方面需要加强中小微企业内部人员的财政税收认识,让企业内部人员认识到财政税收政策的重要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中小微企业需要对财政税收人才进行选拔,选取专业知识强,工作经验丰富的财政税收人员,从而保证这部分人员能够顺利胜任此项工作。其次,中小微企业需要对选拔出来的人才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反复进行训练,从而保证所选拔出来的人员能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再次,中小微企业需要加强内部人员的财政风险认识,并帮助内部人员树立财政风险意识,从而提高中小微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的财政税收风险意识,为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最后,中小微企业需要对财政税收政策进行完善,并在内部设置企业财政税收章程、建立企业财政税收管理措施,并在机构内部配备专业的财政税收政策人员,从而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建立中小微企业创新的优惠政策

建立中小微企业创新的优惠政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国家需要完善中小微企业财政税收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二是国家需要对中小微企业制定一些针对性的帮扶政策,从而增加中小微企业的生命力。三是国家需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并对中小微企业项目进行考察,项目符合规定后及时进行资金支持,从而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四是现阶段,部门中小微企业都是自主创业,国家对于这部分中小微企业需要降低营业税收,让其享受到部分优惠,从而提高这部分中小微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其快速发展。

(四)建立员工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建立中小微企业员工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国家需要对针对中小微企业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中明确规定税收范围,并广泛纳入各个方面的内容,保证任何一个方面出现财政税收问题都可以有针对性政策进行解决。其次,国家在制定中小微企业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政策时,需要提高对企业员工的优惠力度,并增加员工的工资收入,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企业员工在工作时间内高效率完成工作任务。

(五)建立企业营业税的优惠政策

建立企业营业税的优惠政策需要国家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并降低企业的营业税,以期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与此同时,国家需要对中小微企业落后的技术进行改进,并对其进行保护,从而提高中小微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中小微企业快速、稳定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经济环境的背景下,中小微企业对财政税收政策進行创新是必然要求。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中小微企业财政税收政策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中小微企业财政税收的发展要求,中小微企业建立完善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中小微企业内部人员的财政税收认识、建立中小微企业创新的优惠政策等措施,从而正确创新中小微企业财政税收政策,进一步推动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中小微企业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施鸣枫.新经济环境下中小微企业财政税收政策的创新[J].财经界,2016,(24):13.

[2]李学军.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政税收政策探究[J].现代商业,2016,(18):80-81.

[3]曾艳,王俊祎.关于节约型社会下推进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有效开展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7,(07):124-125.

[4]阎淳.浅析财政税收政策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经济的影响[J].财经界,2016,(33):306+308.

[5]孟秀萍.促进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政税收政策研究[J].中国商论,2017,(02):149-150.

[6]曾艳,朱琳.关于推动城市经济增长转变的相关财政税收政策应用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7,(10):70-71.

[7]单以珍.论财政税收政策对绿色产业的促进作用及完善策略[J].时代金融,2014,(12):197-197+200.

[8]陈巧敏.优化投资结构的财政税收政策探析[J].投资与创业,2016,(12):12-13.

上一篇:档案信息化论文下一篇:公共政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