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专业范文

2023-12-24

焊接专业范文第1篇

摘 要:机械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影响到国民经济许多部门的发展,为此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这给高职院校机械专业的大学生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挑战。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才能更好地立足职场,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文章从高职院校要明确机械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强化职业规划指导,加强机械专业职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加强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和加强自我修炼与完善、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几方面,研究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械专业;职业能力;提升;途径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和普及以及机械加工行业的高度自动化、集成化,使得机械加工行业首当其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无疑也对从事机械加工行业的人才提出了一个新的严峻的课题。未来的中国将进入一个崭新的“职业化时代”,只有具备了社会所需的职业能力,才能在未来的职场中具有竞争力,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目前关于职业能力的定义是十分广泛的,学者们以各自不同视角对职业能力加以定义。而普遍认为职业能力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职业能力主要是通过后天不断学习和努力获得的一种能力。职业能力是高职大学生立足职场的现实需要,是高职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必然。根据机械加工行业和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可以从以下方面提升高职院校机械专业高职大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高职院校要明确机械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强化职业规划指导

1.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机械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的专业型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不是通过课堂教育出来的,而是通过“走出去,渗进去,蹲下来,请进来”等多种途径培养出来的,对于机械专业的高职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更应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抓好教学基本建设。机械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时时根据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机械专业的实践教学,加大实训设备、实训材料、实训场地的改善,加强大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正确引导高职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学校要建立以专业划分为基础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如建立机械专业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室,从入学新生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并进行至少为期3年的定向跟踪服务,加强心理健康的引导,提高高职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并进行自我分析,在此基础上帮助其确立职业生涯目标;要设置专门的职业规划机构,建立和健全机械专业高职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资料,并对高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至少5年的定向跟踪管理和服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规划的有效衔接和促进作用,提倡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建立长期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并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多途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综合提升机械专业高职大学生的技能素养,逐步引导和帮助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 加强高职生就业指导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自主就业、双向选择就业制度的形成,我国现行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已经不适应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模式是当前提高机械专业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最为有效的形式。机械专业的高职大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业培训、择业讲座、创业培训等各种形式,及时提供市场信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大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和求职技巧,逐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二、加强机械专业职业课程体系的構建

1. 树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课程观就是要根据社会对职业的需求,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利用现有的一切教育和手段,坚持工学一体或理实一体,让大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高职院校的机械专业是一种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更应该在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课程观的思想指导下,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再现工作情境,逐步由理论知识的掌握过渡到职业岗位任务的完成,由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过渡到职业能力的构建。只有正确树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才能有效促进机械专业的课程与现实的岗位需求紧密相联,才能切实有效提升机械专业高职大学生的职业能力。

2. 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机械专业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应立足于本校特点和职业需求,构建符合本校大学生实际发展的课程体系,改变正向培养思维,从“出口”处寻求方法。依照从“出口”处的逆向思维设计课程体系,从机械加工行业的发展需求着眼,根据机械专业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制定出相应合适的课程体系。只有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符合本校、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才能真正满足行业需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3. 合理设置机械专业课与基础课

专业课与基础课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基础课功底不好,职业能力就失去了基础,在职业发展道路上走不远;机械专业课容量与课时数量不够,则直接影响职业能力的水平。因此,要统筹兼顾,合理设置课程,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提高机械专业师资队伍的职业能力培养水平

1. 重视机械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一定离不开“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十分重要。要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方面要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在职进修和各类学习培训,开阔视野,大力提升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支持教师进企业实践,丰富实践经验,同时还要积极营造“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环境。只有“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了,才有可能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高职大学生。

2. 多渠道进行机械专业在职教师的培养,提高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大学生在校职业能力的高低。正所谓名师出高徒,这就要求教师队伍的素质一定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技能大赛、企业实践、学习进修、学习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大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职业教育新思潮不断更新,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高职教育要与企业实现零对接。高职教师比普通教育教师更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思想,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体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行业的需求和大学生的发展。

3. 改革教师管理体制,加强机械专业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要建立实习指导教师聘任制度,加强机械专业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大力鼓励和支持机械加工行业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高技能人员到学校任教,建立行之有效的积极政策,使他们愿意到学校任教,愿意将自己先进的技术、工艺和管理理念、岗位需求等带入课堂。在实训的课堂上,要坚持以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指导大学生进行实训,这样不仅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对大学生良好生产习惯的养成以及职业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加强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要完成这一使命,高职院校应实施全方位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机械专业的高职大学生在通过仿真模拟技术对机械加工进行生产模拟的基础上,再通过教师的指导进行真实的生产加工实践,就可以将软件应用与硬件操作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生产相结合,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节约生产成本,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只有加强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才能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实训、课程设计、第二课堂、顶岗实践、毕业实习等全面系统地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同时,还应注意实训教材、机床、量具、刀具、材料的配置,要时时结合行业需求和技能竞赛的发展趋势进行相应的升级,切实把大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职业能力培养放在重要位置,让大学生每一次的实践活动就是一次生产实战,每一次的实践活动就是一次岗位检测。只有这样,培养的大学生才能具备行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才能在以后的职场中具有竞争力。

五、加強自我修炼与完善,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和职业观

1. 不断加强自我学习,进行自我完善

在社会主义道德框架下和现代社会人才竞争条件下,机械专业的高职大学生要紧紧围绕“求真、求实、求善、求美、求特、求强”的原则,充分挖掘个人潜力,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弘扬仁爱精神,倡导求真务实,努力学习专业技能,提高职业能力。还要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以社会主义“四有”接班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进行自我修炼与完善,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职业人才。

2. 终身学习,加强职业教育培训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高职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高职大学生只有终身学习,了解职业发展趋势,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就业形势,不断加强职业教育的学习与培训,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才能在未来职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六、结束语

本文对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有力探索,旨在培养和帮助高职大学生顺利完成“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该研究顺应了现代社会以能力为本位的文化理念,同时在新时期、新常态、新要求下,对促进机械专业高职大学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把握机遇,修炼自身,提升职业能力,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董明亮.高职机械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质量探索,2016 (06).

[2]周嵬,唐敏.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方法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1).

[3]杨启杰.精益教学对高职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影响——以高职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为例[J].轻工科技,2016(08).

[4]黄劲枝,程时甘.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机械专业基础课群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5]来建良,管平,杜红文.高职机械类专业职业能力分析及其培养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6]张小玮.如何提高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的实效性[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1).

[7]屈波.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2(17).

[8]梅洪.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机械制图能力培养的思考[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6(06).

焊接专业范文第2篇

摘要:制冷专业教学既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难度较大。项目教学法隶属于实践教学法,其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就是综合性与实践性。项目教学法可以从专业实际中选择相应的教学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项目教学法非常适合制冷专业的教学需要,然而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要求较高,学生和教师都要进行角色转换,适应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对制冷专业教学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制约因素,以及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项目教学法进入制冷专业教学中起到一些推动作用。

关键词:制冷专业教学;项目教学法;教学设计

引言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实践为导向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作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取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在制冷专业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将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整体项目进行研究,在课程中加入空调、冰箱的安装、维修和调试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本文对制冷专业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概念进行了解读,提出了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项目教学法的简介

(一)概念。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1]。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整个教学内容就是一个典型的、完整的项目,通过让学生完成项目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完成既定学习目标。最后的完成结果要实现物化。教学活动中是由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因此要求学生积极参与项目,成为项目的规划者与执行者以及最后的评价者[2]。

(二)特点。

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项目教学法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重视,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项目的驱动下,让学生接触新知识,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最终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原动力激发出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成的[3]。学生在整个项目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通过选择项目并不断的引导学生来完成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学生通过感知、反馈以及实际操作,自己找到完成项目的方法。通过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强调,使学生不断的在项目中进行充分的参与,最终可以将学生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障碍扫除掉。

2.以项目作为学习载体。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时过程当中,将以往的以课堂为主的知识点的学习方式改变掉了,采用以项目为中心,实现综合运用知识的教学目标。在这种教学方法当中,知识的传递并不是以往的那种静态的过程,而是一种动态的传递。由于学生在被动吸收信息的教学模式当中,很难做到综合运用这些堆砌起来的知识。

在项目教学法中,项目是学习的载体,学生学习的动力就是完成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综合应用。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以记忆为主的学习模式,建立一个通过运用方法来获得知识的新模式。项目教学法的过程就是一个动态的完成项目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综合,理解生产过程[4]。学生能够进一步的丰富自身在项目内容、教学环境以及教师身上获取的知识,从而能够保证自身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教师必须要保证不能够使学生受教育的要求降低,不能让学生对一些孤立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被动的接受和积累。而教师真正要做到的就是让学生对社会化与功能化的依存关系以及生产过程进行很好的理解,最终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以及集体意识的不断加强。

3.获取知识和积累经验的结合。项目教学不是某一门课程的一个教学环节,而是一个独立的实践性课程。项目教学法强调获得知识与积累经验的结合,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某个项目,从而获得相应的知识,并掌握应用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在项目教学法中,知识和经验的获取与积累处于平等的地位,二者共同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二、制冷专业教学的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不少的障碍和问题,这既有项目教学法本身的实施难度造成的,也与客观条件的限制有关系[5]。制冷专业教学本身非常适合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但由于各种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以及现实条件的不足,项目教学法在制冷专业的实施还会出现一些问题。

(一)教学条件与教学设备方面的问题。

教学条件与教学设备是项目教学法实施的硬件。项目教学法强调让学生动手做,这就需要一定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设备进行支持。制冷专业教学相对来说需要的教学设备比较多,涉及到冰箱、空调以及其他安装、维修所需的工具和设备。一些学校由于经费和场地的限制,教学设备不齐全,就很难顺利的推进项目教学法。

(二)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难以主动学习。

制冷专业的学生基本属于中职生,不仅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存在一些欠缺,更为重要的是在以前的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冷专业的学生对于学习没有强烈的求知欲,具有畏难情绪。很多学生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而项目教学法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重视,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教学过程必须有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参与才能够完成。学生的不配合会使项目教学法难以实施,或者严重影响实施的效果。

(三)评价方法不健全。

当前我国的教学评价模式比较单一,主要还是使用卷面考试的方法,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显然不能适应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动态式教学模式,卷面知识的考核远远不能评价项目教学法的成果。而制冷专业的教师又受到当前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限制,对项目教学法的积极性不高。如何建立与项目教学相适应的评价方法,是项目教学法继续推行和完善的过程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项目教学法在制冷专业中的实施过程与应用策略

制冷专业的学习内容与实际的生产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要求制冷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牢固的理论知识,更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相关的操作经验,拥有实际的操作技能。这就要求制冷专业的教学能够找到适合本专业学习要求和特点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强调操作性与动态性,将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培养、经验的积累结合在一起,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6]。并且以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也比较符合制冷专业对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要求。因此,在制冷专业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是非常有必要,也是符合专业发展要求的。

在项目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要选取一个工程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再由教师对其进行分解和示范。本文以制冷专业中的《电冰箱与空调器》作为例子,来进行项目教学法应用方法和策略的探讨。

(一)解读项目。

在选取了一个工程项目作为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就要对该项目进行分析和分解,将该项目分解成适合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够体现教学内容的若干小项目。教师要先对项目进行解读和筛选,做出适当的示范,再将学生分成小组来完成项目,在完成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能够学到知识,完成学习目标。

(二)项目的确定必须符合教学的目标。

如何确定项目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一个关键步骤,项目的确定必须符合教学目标。教师要先将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和分解,细化为项目任务。以《电冰箱与空调器》一课为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对空调和冰箱结构原理的介绍、要求学生能够使用制冷设备、能够独立并且熟练的进行电冰箱与空调器的安装于维修。因此,在进行相应课程的教学时就应该设定符合教学目标的项目,在项目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原理和理论知识,熟练使用工具和仪表设备,能够独立组装和维修空调和冰箱。项目任务必须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具有评价指标,任务明确[7]。

(三)分解项目,细化项目任务。

教师要将整体的项目任务拆分为具体的、操作性强、指向性强的若干小项目,便于学生的学习和操作。在进行每个小项目之间教师都要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讲清楚该项目实施中要求学生学到和做到的知识和技能。仍然以《电冰箱与空调器》为例,将其拆分为几个小项目:

①熟悉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②掌握制冷系统中各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作用。

③了解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的工作原理,在循环中制冷剂的温度、压力以及相态的各种变化。

④能够对设备进行识别和分类,能够熟练使用相关的仪器仪表和工具。

⑤能够对照工作原理图进行正确的焊接,将制冷系统连接起来。

⑥熟练操作系统的捡漏方法。

⑦能够进行制冷剂冲注,能够独立判断制冷剂的注入量。

⑧能够正确连接压缩机电路,并独立启动运行系统。能够对各组成部分的工作情况进行独立、正确的判断。

教学任务既要体现知识的掌握,又要体现技能的培养,二者不可偏废。师在将任务布置下来之后,要留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预习和准备,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课本的相关章节,查阅信息。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途径。

(四)指导学生实施项目。

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处于助手的地位,帮助、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分析和解决。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要立即为学生讲解,甚至越俎代庖。教师要对能够发现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其思考问题,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寻找解决方法。如果学生实在无法将项目进行下去,教师再给予一些适当的帮助。在项目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给予学生现成的知识和解决方案,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些解决途径,例如为学生做示范、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资料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而不是遇到问题就轻言放弃。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要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进度和情况进行随时的监控和掌握[8]。

(五)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

项目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教师可以要求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小组成员根据本组完成项目的情况互相进行评价,最后再由教师对每组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项目教学法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体系,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主要考察学生的项目实施过程和结果、专业能力、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这几个指标。对于出色完成项目任务的小组要进行表扬和鼓励,而对于没有完成项目任务的小组和个人要提出整改要求,要求其分析失败原因,继续完成任务。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小组内的每个成员的完成情况都要进行关注,在对小组进行综合评价之后,还要在小组内部进行评价,最后的评价要落实到每个学生,并及时做好记录,这是为了防止滥竽充数的现象发生。

项目完成后,教师要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整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知识能够提高专业知识的完整性,有利于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提高项目教学的教学质量[9]。

四、结语

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操作经验一直是制冷专业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能够很好的将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积累与技能的掌握,是一种非常适合制冷专业的教学方法,值得推广和研究。学生在整个项目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通过选择项目并不断的引导学生来完成教学,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在项目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找到自己的位置,转变传统的教学和学习观念,保障项目教学法在制冷专业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国欣,李一帆. 项目教学法在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2(06)。

[2]李爱玲. 探讨“项目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22)。

[3]芮春燕. 项目教学法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中的应用[J]. 机械职业教育. 2012(02)。

[4]戴晓燕. 论项目教学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高校教师的挑战[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2(02)。

[5]雷诗梅.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6]王杨睿.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教学的探索[J].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

[7]汪秀清,石建中.《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的教学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16)。

[8]李松,崔巍.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思考[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3(04)。

[9]肖震. 谈项目教学法在《冷库制冷工艺》教学中的应用[J]. 职业教育研究. 2013(11)。

作者简介:张燕、1977年3月出生、女、汉族、安徽阜阳人、本科、安徽省阜阳工业经济学校任教、中级讲师、制冷教研组组长,安徽省省级教坛之星,研究方向:电工、制冷、机械制图教学等方向。

焊接专业范文第3篇

高职教育的主要人才培养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根据社会需求, 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1], 同时, 高职教育还肩负着不断更新、提升一线劳动工作者素质的任务。在新世纪, 高职教育关注的焦点是提高劳动者适应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与技术更新的能力, 满足社会对劳动者学历的更高要求, 为劳动者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2]。针对市场的需求和技术变革的挑战, 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应定位在学生创业有能力、就业有优势、发展有空间、继续教育有基础的位置上。高职焊接专业毕业生应在掌握金属材料、焊接设备和焊接检测等的基础上, 还要掌握焊接专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 并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处理、指导、解决一线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3]。总之, 高职焊接专业应定位于培养高技能的工程师和技师, 而不是焊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目前设置在车辆工程学院, 并设置了汽车焊装方向, 这主要是因为重庆市机械行业主要以汽车为主, 学校周边主要有长安汽车和力帆汽车等汽车行业相关公司,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焊接专业的定位结合实际情况, 本着服务于地区经济需求为目的, 设置了汽车焊装和汽车钣金两个特色方向。

2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2.1 师资力量的提升改革

为了满足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师资力量的提升, 在师资力量提升这方面, 主要通过三方面实现。首先, 学校非常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每年暑假和寒假, 焊接教研室的所有老师均要参与企业生产锻炼, 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可以把一些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结合起来, 在上课时, 才能真正的实现理实一体化;其次, 就是人才的引进, 人才的引进分两种, 一种为完全引进, 主要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高学历人才, 另外一种为柔性引进, 针对一些校企合作企业, 对于一些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高级技师和教授级高工, 学校出面把这些人才请过来给学生上课, 讲解实际生产和生产管理等相关知识;最后, 在编在岗的教师可以和一些企业合作, 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 学生实实在在的参与进来, 增加企业和学生的了解, 对于教师、学生和企业都是一件好事。

2.2 课程的修订

针对目前市场上教材内容跟不上技术发展和教材重复性非常严重的问题, 焊接专业的教师根据学生培养计划的要求, 对选用的教材进行了内容瘦身, 一些教材中已经讲过的内容, 在其它教材中再出现时, 不再赘述。因此, 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 要求焊接教研室的所有教师进行相互观摩和讨论, 将重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针对重点知识进行重点讲解, 针对重复性知识点进行责任归属。另外, 根据教材内容滞后的问题, 要求教师在讲解过程中, 进行知识点外延, 比方说在讲解TIG焊过程中, 教师在讲解了相关知识点后, 还要对TIG焊的最新发展和研究状况进行讲解, 并针对汽车行业中TIG的应用进行介绍。

2.3 教学模式改革

师资力量和课程进行了革新后, 就要面临教学的过程, 以前的教学模式也是成为理实一体化, 但是进行的不彻底, 教理论课的老师将课先进行讲解, 然后由实训教师进行实践教学, 由于中间存在较长周期, 在进行实践教学时, 前面学的很多知识都已忘记, 因此, 导致理实还是分开的。针对这种问题, 我们提出让理论课教师进行实践教学过程, 并且理论教学后, 马上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实践教学。并要求针对重点知识点进行分组讨论和实做 (进行相关焊接操作) , 最后进行教师提问, 学生答疑的过程。另外, 每学期集中时间让学生进行企业实践锻炼, 增强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 熟悉企业的工作状态。

3 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

在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模式和课程修订的改革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 不但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理论水平, 还要具备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另外, 为了满足教学要求, 对实训基地的要求越来越高, 针对教学设备和消耗材料, 主要存在下面的问题:焊机较老, 新设备相对不足, 不利于学生高效地开展训练;实训教学过程多了, 必然要提高教学成本。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 使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相关技术密切相关,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更高, 学生可以第一时间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学生增强了对企业的了解, 明白了自己以后要干什么, 怎么去干,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摘要:本文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为例, 针对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特点, 结合重庆和学校周边企业分布格局, 探讨了焊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思想和具体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焊接,教学改革,探讨

参考文献

[1] 李建求.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 2003, 24 (4) .

[2] 邵文华.高职的定位:职业特色[N].中国教育报, 2001-10-01 (3) .

焊接专业范文第4篇

1 焊接工艺对不锈钢焊接变形的影响因素

1.1 焊接方法因素

目前对不锈钢焊接加工的工艺很多, 例如氩弧焊、电弧焊等焊接方法, 但由于焊接方法不同, 对不锈钢焊接变形造成的影响也就不同。焊接方法不同, 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也就不同, 这些热量将会导致不锈钢形态改变, 从而影响到不锈钢的使用性能[1]。因此, 在进行不锈钢焊接过程中, 要根据不锈钢构件的实际情况选择焊接方法, 避免受到热量影响过大, 造成不锈钢构件失效, 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1.2 焊接顺序因素

焊接顺序对于不锈钢焊接变形的影响较大, 由于焊接顺序不同, 对不锈钢的构件造成的应力不同, 这样一来, 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不锈钢构件的稳定性, 从而导致焊接过程中构件变形, 甚至让不锈钢构件损坏, 无法继续使用。在进行不锈钢焊接过程中, 要注意焊接顺序, 将不锈钢焊接变形问题充分考虑进来, 确保焊接工作顺利进行。

1.3 焊接参数因素

焊接参数主要是焊接过程中, 电压、电流等方面的具体数值对不锈钢焊接变形的影响因素。一般来说, 在进行不锈钢焊接过程中, 电压、电流以及电弧等方面的数值都是有着标准化要求的, 这一要求主要是针对于焊接过程中避免造成不锈钢出现太大变化, 进行的一个参数规定。在进行焊接过程中, 对各个数值的明确规定, 有利于保证焊接工艺的顺利进行, 对于实现焊接结果来说, 具有一定的保证。但在实际工作当中, 对于焊接参数把握的不准确, 反而成了影响不锈钢焊接变形的影响因素之一。

2 焊接工艺对不锈钢焊接变形影响的预防措施

针对于焊接工艺对不锈钢焊接变形的影响, 为了确保焊接工艺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不锈钢焊接工作当中, 必须要对焊接工艺在进行不锈钢焊接工作时的技术要求提出明确规划, 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焊接工艺存在的问题, 使之更好地应用于不锈钢焊接工作当中。

2.1 焊前设计

在进行不锈钢焊接工作时, 要根据不锈钢构件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采取行之有效的焊接方法,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焊接工作之前, 做好焊前的设计准备工作。焊前设计主要是针对于不锈钢焊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提前预估, 找出一种行之有效的焊接方式, 进行不锈钢的焊接工作。焊前设计时, 要注意到焊接方法、焊接顺序以及焊接参数等影响不锈钢焊接变形等因素, 确保焊接方法以及焊接顺序的正确性, 并且就相应的焊接设备进行焊前检测, 确保各项参数数值的准确无误。

2.2 焊接过程控制

焊接过程是造成不锈钢变形的根本原因, 在焊接过程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控制, 对于保证不锈钢的使用性来说, 具有重要意义[2]。虽然在焊前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设计, 就焊接方法以及焊接顺序、焊接参数都进行了考量,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这些数据对于不锈钢焊接的影响, 是否如理论数值一样, 就需要在焊接过程中进行密切监控。若是发现不符合实际焊接情况的因素, 要进行及时补救措施, 确保焊接过程顺利进行。在进行焊接过程控制时, 还应该注意到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技能水平, 查看工作人员是否按照程序办事,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否存在安全隐患, 这些方面因素, 都应该进行有效监控, 以此来促进焊接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 在进行焊接过程控制时, 要密切关注有关焊接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 对焊接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检查, 查处违规操作行为, 这对于促进不锈钢焊接工艺发展来说, 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2.3 注重焊后的矫正工作

不锈钢进行焊接处理过程中, 其本身会受到焊接时的热量影响, 发生变形情况, 这对于不锈钢的使用性来说, 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 在进行焊接工艺加工时, 不锈钢焊接工艺各个环节, 都要注意到焊接工作的合理有效进行, 在焊后更要注意到矫正工作的实行。焊后的矫正, 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矫正不锈钢构件的形状, 让不锈钢构件符合使用要求。注重焊后的矫正工作, 提高了不锈钢构件的资源利用效率, 降低了焊接工艺对不锈钢构件的损毁程度, 对于不锈钢焊接工作发展来说, 具有重要意义。

3 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不难看出焊接工艺对不锈钢焊接变形的重要影响, 如何解决焊接变形问题, 是焊接工艺面临的一个严峻议题。焊接变形影响到了使用性能和审美观, 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促进焊接工艺发展来说, 意义重大。因此, 在接下来的焊接工艺施工过程当中, 要注意焊接方法、焊接顺序、焊接参数等影响焊接变形的因素, 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焊接变形问题。

摘要:本文就焊接工艺对不锈钢焊接变形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 通过采取一定措施和手段, 将这种焊接变形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完成对不锈钢的焊接工作。就当下焊接工艺发展来看, 其对不锈钢进行焊接加工时, 不可避免地引起不锈钢变形, 这对于不锈钢的应用来说具有重要影响。如何将这个变形影响控制一定范围内, 确保不锈钢的使用性, 是当下焊接工艺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不锈钢焊接变形的影响因素, 并就其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解决措施, 旨在为不锈钢焊接变形的工艺问题提出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焊接工艺,不锈钢,影响分析

参考文献

[1] 王飞翔.焊接工艺对SUS444铁素质不锈钢焊接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 2013, 10 (3) :193-195.

焊接专业范文第5篇

1 立式圆筒焊接油罐的罐底检测

立式圆筒形焊接油罐的罐底检测是进行立式圆筒形焊接油罐检修的基础工作, 通过检测, 能够为立式圆筒形焊接油罐的检修提供资料基础。立式圆筒形焊接油罐的罐底状态如何, 只有通过检修才能够更加准确的反应给检修人员。一般来说立式圆筒形焊接油罐的罐底检测包含几何形状检测和腐蚀检测两方面内容, 几何形状检测就是对罐底的几何形状进行具体的测量。立式圆筒形焊接油罐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会受到来自罐内储存液体和罐壁的压力, 而且外表面还需紧贴基础, 形变现象是很容易发生的。一旦发生形变不仅会使罐底损坏的几率增大, 还会影响罐的容积。因而我们在进行形状检测时要确保罐底的几何形状和理论形状相差不大, 如果出现形变问题则需要进行检修。

立式圆筒形焊接油罐在平常担负着储存油品和化工产品的重任, 由于罐底内部油品和化工产品对罐体存在一定的腐蚀作用, 而罐底接触的外部环境也会对罐底带来腐蚀, 因此我们需要对立式圆筒形焊接油罐进行腐蚀检测。一般常用的腐蚀检测方法有超声波厚度检测和漏磁检测法等。超声波检测能够有效的反映罐底局部的腐蚀情况, 但由于罐底面积较大, 因此检测取点的随机性较大, 检测覆盖率较低。漏磁检测虽然能够反映整个罐底的腐蚀情况, 但检测准确率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而且精确度不高。因而我们可以将超声波检测法和漏磁检测法结合使用, 在保证罐底实现整体检测的同时对比较容易发生腐蚀的区域进行重点监测, 保证罐底腐蚀在安全范围内。

2 立式圆筒焊接油罐的检修方案设计

立式圆筒形焊接罐的检修方案设计需要根据罐底的检测结果进行设计, 进行检修方案设计之前, 要综合罐底检测结果和罐的实际应用环境, 分析好导致罐底发生损坏和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形变控制措施, 避免立式圆筒形焊接罐维修后在同一位置再次出现损伤。

一般来说导致立式圆筒形焊接罐罐底出现损伤的原因有罐基础沉陷或者罐底板原始施工问题, 根据罐底损坏的原因我们可以设计合理的整修方案, 对罐底进行维修和处理。在罐底检修方案设计时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点就是尽可能不更换边缘板, 如果必须更换则尽量少换, 这主要是由于边缘板更换技术难度较大, 且二次更换的边缘板施工质量难以得到博阿正。

3 立式圆筒焊接油罐的罐底板变形控制

立式圆筒焊接油罐的罐底变形是我们在进行立式圆筒焊接油罐检测中常遇到的问题, 如何做好立式圆筒形焊接油罐的罐底变形控制对保证立式圆筒油罐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新建罐来说, 导致罐底变形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基础不均匀沉降会导致罐底受力不均匀, 从而发生形变。当遇到这种现象时我们则需要想办法解决基础不均匀沉降给罐底带来的受力不均问题。

由于大修罐多已经使用多年, 基础沉降已经完成, 因此大修罐的底部形变一般是由于检修焊接罐底失稳导致的。立式圆筒形焊接油罐罐壁与底板之间是用双面角焊缝连接, 由于角焊缝的焊角尺寸较大, 因此焊接后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力, 这个收缩力极易使罐底失稳从而导致罐底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为了避免检修焊接使罐底发生形变, 焊接需要在有约束的条件下进行, 并选择恰当的焊接方法和焊接顺序, 避免焊接过程中不均匀应力产生给罐底带来的形变风险, 最终保证罐底受力均匀, 减少形变发生的概率。

4 管线和罐体标高的调整

我们进行立式圆筒形焊接油罐罐底焊接时, 会对罐底基础进行维修和加固。在基础维修和加固过程中必然会使罐体的标高发生变化, 然而由于管线时要与罐体连接的, 为了管线不会对罐体发生应力作用, 我们就需要适当提高罐体或者提高管线的标高, 以使管线和罐体高度能够一致。

综上所述, 立式圆筒形焊接油罐的底板对立式圆筒形焊接油罐的使用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我们在进行立式圆筒形焊接油罐的建设和油罐大修时, 一定要注意对立式圆筒形焊接油罐的检查和检修, 实现提升立式圆筒形焊接油罐使用寿命的目的。为了做好立式圆筒形焊接油罐底板焊接变形的控制, 我们要继续深化和发展焊接油罐底板检查和检修技术, 提升立式圆筒形焊接油罐的工程质量, 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安全生产。

摘要:立式圆筒形焊接油罐是石油化工生产中常见的设备, 一般来说立式圆筒形焊接油罐多用于存储液态石油和其他化工产品。本文针对立式圆筒形焊接油罐的底板焊接变形控制进行分析, 并提出几点做好立式圆筒形焊接油罐底板焊接变形控制的有效方法, 为立式圆筒形焊接油罐底板焊接变形的控制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立式圆筒形焊接油罐,底板焊接变形,控制分析

参考文献

[1] 尹秀峰.浅谈安装焊接变形的处理[J].科技促进发展, 2011 (S1) .

上一篇:双语教学下一篇:电子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