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范文

2023-09-19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范文第1篇

教师 成礼平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电子专业的发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全面育人,打好基础,熟练技能,使学生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高素质的创业型劳动者。培养能够胜任电子技术应用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在总结电工电子专业特点和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专业《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电工、电子线路的基础知识。

2.具有操作和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 3.具有阅读电子整机线路和工艺文件的初步能力。 4.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较复杂的电子设备的能力。 5.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一般电工设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设置和要求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修订与删减,根据需要现制定学习内容如下:

1.认识并会连接简单的实物电路,了解电路组成的基本要素,理解电路模型,会识读简单电路图;

2.理解电流、电压、电动势、电位、电能和电功率的概念及参考方向的含义,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掌握直流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测量,能正确选择和使用电工仪表,掌握测量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方法;

4.理解电阻器及其参数,能识别识别常用、新型电阻器,了解常用电阻传感器的外形及其应用;理解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及超导现象的存在;

5.掌握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了解使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及用电桥对电阻 进行精密测量的方法;

6.了解电阻元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掌握欧姆定律;

7.掌握电阻串联、并联及混联的连接方式,会计算等效电阻、电压、电流和功率

8.了解支路、节点、回路和网孔的概念;能应用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列出两个网孔的电路方程

9.了解运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及叠加原理进行复杂直流电路的简化; 10.能熟练运用戴维南定理进行有源二端网络的简化及复杂电路的简化; 11.理解电容的概念,了解储能元件的概念;能识别常用电容器; 12.能根据要求,正确选择利用串联、并联方式获得合适的电容; 13.可通过仪器仪表观察电容器充放电规律,理解电容器充、放电电路的工作特点,会判断电容器的好坏。

2014.9.1

2013电子《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计划

教师 成礼平

2013电子班都是二年级的学生,班人数为47人,是技能班,所以学生基础不是太好,自制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课堂气氛还有待加强。当然也有好的方面,例如有部分学生勤学,认真思考,上课时能够跟着师的思维老在转,下课后,有什么不懂,还会搞清楚,其二是,有一部分的学生,你布置的作业,还能按时完成,第三是现在进行新的课改,有利于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所以,我有信心完成好他们的学业。 本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完成教材第六至第八章节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概念,熟悉计算公式及应用条件,教会学生能正确解题。要求牢固掌握概念 能正确运用公式解题。

1.知道磁通、磁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和磁导率的概念,会判断载流长直导体与螺线管导体周围磁场的方向;

2.掌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公式,会用左手定则;

3.了解电感的概念,电感器的外形、参数,会判断其好坏,理解其储能特性; 4.理解感应电动势的概念,掌握电磁感应定律以及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公式; 5.理解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概念,会判断和测定互感线圈的同名端;了解自感和互感的应用;

6.了解正弦交流电的产生,理解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频率、初相位及相位差的概念;

7.掌握正弦交流电的解析式、波形图和相量图表示法。会用相量图分析计算由R、L、C组成的简单交流电路;

8.理解交流电路中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概念;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方法

1、 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课;

2、 认真批阅作业;

3、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4、 采用课件进行教学

5、 加强教研工作。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范文第2篇

该习题册题型有填空题、判断题、单项选择题、作图题、简答题、计算题和实践题七类,所有习题附有答案,可供教师选用时参考。其深度和难度的掌握及权重分配按下列原则执行:1基础题:与大纲规定的必学内容配套。 2选做题:与大纲规定的选学内容配套。

3双证考试题: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中级电工与本教材相关内容配套的习题,供参加双证考试的学生练习,在题号前用“*”标明。

4拔尖题:适当选择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内容中与本教材相关的内容及近3年内的高职考试有关本课程的题目提供尖子生练习。

为了适应绝大多数学生,各类题型权重分配原则为:大纲必学内容习题70%;大纲选学内容习题20%;拔尖题10%。

本习题册的特点如下:

1严格按照大纲的要求把握其深难度。

2强调习题的基础性。本习题册面向大多数学生,非常注重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技能基础。

3本习题册涉及的内容广泛,是主教材习题量的扩大和补充。

4突出实用。本习题册选用的题目力求避免公式推导和繁难计算,注重结合生产实际、生活实际。

本习题册由曾祥富编写

1、

2、4单元的练习题、检测题并提供答案;刘晓书编写单元3的练习题、检测题;刘晓书、李虹燃共同编写全书检测题6并提供答案;刘晓书、王毅共同编写全书检测题

七、八并提供答案;曾楠编写

5、6单元并提供答案;黄昌伟编写全书检测题一~五并提供答案;辜小兵负责审查、修改全书检测题一~五及答案。王英复核了

2、4单元练习题、检测题及答案;李蓉负责复核部分计算题答案;全书由曾祥富统稿。在本习题册的编写过程中,得到重庆市渝北职教中心张扬群校长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使编写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本习题册的编写过程中,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 者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技术;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改革

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工科课程特别是电工类课程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中,电工类课程就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在对电工类课程改革深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电工类基础课的结构,才能够为我国的新时代经济建设带来充足的人才储备,对于我国的现代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职业教育中电子技术及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

在机电类专业和信息工程类专业的学习中,电子技术和电工技术是重要的专业课程,并且其学习对于学生之后的核心课程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更是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工程技术类职业就业和工作状况。在电子技术及电工技术基础课程中,其特点主要有:(1)该课程主要是基础课程,在当前的科技快速发展中,机电设备也都不断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利用电是设备能源,并且微电路成为重要的控制核心。在以后学生进行相关职业岗位就业时,不但要能够充分掌握数学和机械的基本知识,同时也需要学习电类知识,这也是他们职业的需要和需要。(2)在该课程中,课程主要包含两门,分别是《电工技术基础》和《电子技术》,前者课程中主要对基础电路知识的学习,后者主要是一些经典模拟电路,并且包含经典数字电路的有效设计,其中,《电工技术基础》是前修课程,之后进行《电子技术》的学习。在这两个基础课程中,包含了大量的知识点学习,并且学时比较紧张,因此需要针对两门课程做出适当的优化和统筹安排,并且保证在内容教学上是由浅入深的过程,不断突出重点。(3)在实际中,电的学习是十分抽象的,其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苦难,因此,需要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效仿企业项目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二、教学做一体化的内涵

教学做一体化指的是在一件事情中,需要自己动手去完成,这个过程是做的过程,在做这件事件事前,我们需要掌握事情的方法和原理,并且在“做”过程中,能够感悟到新的方法和体会,在“做”之后,需要对所学的新知识进行总结,这就是“学”的过程,在进行“学”和“做”时,我们需要从别人的地方得到知识,然后将自己做的体会再告知别人,这个过程是“教”,这三个过程构成事情中的三个方面。该理论最早是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来的。“做”是“教”和“学”基础和前提,并且“教”为“学”、“做”进行了充分的引导,“学”是“做”和“教”过程产生的结果以及收获,之后,“学”给“做”和“教”提供反馈,将整个过程进行升华,并且构成良性循环的过程,将“教”“学”“做”视为一体,并且实现连接和结合,并非三个独立体存在的。

在传统授课方式中,“教”“学”“做”之间是独立存在的,学生所学的知识多数都是书本中的,并不是从实际问题中得出来的,并且学生常常不知为何而学,并且在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和实际的实践脱节严重,学生难以理解,教师难以表达,形成了教学的尴尬局面。在利用知识进行问题处理过程中,学生又常常是不知道如何解决,从而陷入实践的困境。也就是在教学改革中,需要转变“教”“学”“做”三个相互独立的现象,有效结合在一起。让“学”从“做”来,“教”从“学”来,“做”中有“教”,三者相互联系,紧密结合,从而让学生能够不断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这也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三、电子技术及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改革方案

不管是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还是电工技术课程教学,都需要将教学做充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清楚岗位的需求,明白自己要学的内容,知道学什么,然后以“做”为“教”,将学时的知识点进行实践化内容的转化,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例如,在电路制作过程中,可以将制作经典电路作为项目,并且在项目教学中,将各个知识点充分结合起来,这样能够防止学生学习的知识和实践产生脱节,并且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也能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学生在“学”之后能够接着利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在課堂上进行经典电路的制作,并且巩固所学的理论基础。在“做”中“教”,在电路制作中,针对遇到的理论问题,教师可以给予解答,并且在动手操作中,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做”中“学”模式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并且能够巩固已有的理论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做好资料的搜集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等等,这样能够将学生的学习能力代入到下一个过程的学习中去,实现良性循环。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点,这就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担负着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职能,并且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输出了大量的复合型职业人才,在这个教学背景下,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改革的作用更加凸显出来。在当前,我国更是十分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职业院校需要充分把握机会,不断更新和改革课程,转变教学方式,加强学校的基础实践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质量,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更加专业化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厚军.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7):252.

[2]汤莉莉,黄启俊.面向应用技术能力培养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46):124-125+193.

[3]乞英焕.基于“云课堂”的电子技术基础(ME)课程信息化改革探究[J].电子世界,2019(05):87.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范文第4篇

电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测量

【课题名称】 2.1 电路与电路图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理解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及其特点,明确家用电路中预防短路的常用方法与措施。

3.学会简单电路图的识读与绘制。 【教学重点】

重点: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分析 【教学难点】

难点:短路时电路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关键点】

电路三种工作状态的正确分析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理论联系实际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具资源】

手电筒、多媒体课件、直流电源、小灯泡、开关、连接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演示手电筒的开、关过程及其现象,引导学生明白手电筒电路实际上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直流电路。进而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电路的画面,如图2.1所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或实验演示实际电路;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实际电路的例子及各部分的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可根据多媒体展示或实验演示的实际电路,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实际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同时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拓展。

知识点:

1.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负载和传输环节。

2.各部分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负载也称为用电器或用电设备,是把电能

图2.1 实际电路 转换成其他形式能量的装置;传输环节是构成电路通路的部分。

教学环节2: 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及其特点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实验或多媒体演示电路的两种基本工作状态——通路与断路;进而多媒体演示电路的特殊状态——短路,如图2.2所示;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状态下电路的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通路与断路是电路的两种基本工作状态,并自行分析三种工作状态下电路各自的特点,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电路发生短路时的危害及预防短路的方法与措施。

知识点:

电路通常有三种工作状态,即通路、断路和短路。通路是指正常工作状态下的闭合电路,此时电路中有电流;断路也称为开路,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即I=0;短路时,电源提供的电流比正常通路时大许多倍,严重时会烧毁电源和短路内的电气设备,因此,不允许电源短路。

注意:教师特别要强调电路发生短路时的危害,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家用电路中预防短路的常用方法与措施——安装熔断器或自动空气开关。

教学环节3: 电路模型与电路图

教师活动:教师可根据具体实例解释电路模型与电路图的基本概念。 学生活动:学生练习简单电路图的画法。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如下: 1.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及其特点。注意:不允许电源短路。 3.电路模型和电路图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

1、2题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2.1

图2.2 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课题名称】 2.2 电流及其测量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

1.理解电流的基本概念与定义,掌握电流的常用单位。

2.学会区分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

3.明确测量直流电流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重点】

重点:直流电流的测量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

难点:电流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的区分

【关键点】

明确电流的大小及其测量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直流电源、小灯泡、开关、连接导线若干、电流表、万用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演示小灯泡实验电路,如断开开关,电路中无电流,小灯泡不亮;合上开关,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小灯泡亮。从而让学生明白小灯泡的亮暗,是与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大小有关,进而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电流及其测量。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电流的基本概念与定义

教师活动1: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过程。

学生活动1:仔细观察多媒体动画,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电流的形成过程、电流方向的规定。

教师活动2: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或黑板展现一个复杂电路,并设计在不知某支路电流实际方向的情况下,求该支路电流大小的情景,从而引出电流参考方向的概念。

学生活动2:学生可通过教师讲解,理解电流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实例,练习并掌握根据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与计算值,来确定该支路电流的实际方向的方法。

教师活动3:教师讲解电流大小的定义及其常用单位,并通过相关例题对电流大小进行计算。

学生活动3:学生通过听讲与练习,学习电流大小的计算及常用单位之间的转换。 教师活动4: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直流电流、脉动直流电流、交流电流的相关波形图。 学生活动4:学生可根据展示的波形图,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直流与交流的概念。 知识点: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的移动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为计算方便常先假设一个电流方向,称为电流的参考方向。电流大小的定义:电流的大小等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与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时间的比值,用I表示,即I

q

。电流的常用单位:安培(A),t还有毫安(mA)、微安(A)。常用电流的类型:电流通常分为直流电与交流电。直流电又可分为恒稳直流电与脉动直流电。

注意: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闪电电流大小、一般家用电器的工作电流大小、手电筒中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大小以及电子手表工作时的电流大小等相关常识。

教学环节2:电流的测量

教师活动:利用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电流表测量直流电流时的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测量直流电流时的接线示意图,并结合展示的电流表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接线示意图,分别讲解电流表与万用表测量直流电流的方法和步骤。讲解时最好结合万用表和电流表实物。

学生活动:学生可通过仔细观察实物或根据展示的电流表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接线示意图,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测量直流电流的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知识点:

测量直流电流的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测量直流电流一般用直流电流表,也可用万用表的直流电流挡代替电流表进行测量。

电流表使用时应注意:①与被测电路串联;②注意电流的极性。使被测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进,“-”接线柱流出;③选择合适的量程。电流表选用量程一般为被测电流的1.5~2倍,若事先无法确定被测电流的大小,量程的选择一般应从大到小,直到合适为止;④防止短路。

万用表测直流电流时应注意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应选择在直流电流区的合适位置。其他注意事项同电流表。

三、课堂小结

1.电流的形成、方向、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电流大小的定义、常用单位与类型。 2.直流电流的测量方法、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

1、

2、3题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2.2

【课题名称】2.3 电压及其测量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目标】

1.理解电压、电位、电动势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常用单位。

2.掌握电压与电位之间的关系,电源电动势与端电压之间的关系。

3.明确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与步骤。

4.了解常用电池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

1.电压、电位、电动势的基本概念;电压的大小与方向。

2.电压与电位之间的关系;电源端电压与电动势之间的关系。 3.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

难点:电压、电位、电动势的的基本概念;电源端电压与电动势之间的关系 【关键点】

明确电压的大小及其测量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直流电源、小灯泡、开关、连接导线若干、电压表、万用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小灯泡实验电路。如在小灯泡安全使用范围内,分别用完全相同的2节1.5V电池串接后供电和其中的1节1.5V电池供电,让学生观察小灯泡亮度。进而引导学生明白小灯泡的亮度与加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即电源提供的电压)大小有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电压及其测量。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电压与电位

(一)电压

教师活动1: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电场力做功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引出电压的定义式。

学生活动1:学生仔细观察多媒体动画,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电压的定义式。 教师活动2: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电压的方向、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 学生活动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练习掌握电压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电位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类比的方法,借助电压的联系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总结电位的定义及电位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

电压的定义式:A、B两点间的电压UAB在数值上等于电场力把正电荷由A点移到B点所做的功WAB与被移动电荷的电荷量的比值。即UABWAB。电压的方向:规定电压的方向由q高电位指向低电位,即电压降低的方向。电压的单位是V(伏),通常还有kV(千伏)和mV(毫伏)。在电路计算时,若事先无法确定电压的真实方向,常常先假定电压的参考方向。电位:电路中某点的电位就是该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规定参考点的电位为零。电压与电位之间的关系:电压就是两点间的电位差。在电路中,A、B两点间的电压等于A、B两点的电位之差,即UABVAVB。

教学环节2: 电源电动势与端电压

(一)电源电动势

教师活动:教师可通过实物展示常用电池的电动势,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正电荷在电源力、电场力作用下移动过程。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各种电池的电动势,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电源力做功的性质与过程,从中理解电动势大小的定义式。

(二)电源电动势与端电压

教师活动:教师可演示电源端电压测试实验,用电压表或万用表测量电源开路与通路时端电压的值,帮助学生分析电动势与端电压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电源端电压测试演示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电源电动势与端电压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

电源电动势通常标在电池的外表面;电动势的大小:等于电源力把正电荷从低电位(负极)移动到高电位(正极),克服电场力所做的功W,与被移动电荷量q的比值。即EW。q电源两端的电压称为电源的端电压。当电源开路时,电源的端电压U在数值上等于电源的电动势E,即U=E;当电源工作时,电源的端电压U在数值上小于电源的电动势E,即U

教学环节3:电压的测量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电压表测量直流电压时的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时的接线示意图,教师结合展示的电压表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接线示意图,分别讲解电压表与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和步骤。讲解时可结合万用表和电压表实物。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电表实物或根据展示的电压表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接线示意图,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知识点: 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测量直流电压一般用直流电压表,也可用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挡代替电压表进行测量。

电压表使用时应注意:①与被测电路并联;②注意电压的极性。直流电压表的“+”接线柱接电压的正极,“-”接线柱接电压的负极;③选择合适的量程。电压表选用量程一般为被测电压的1.5~2倍,若事先无法确定被测电压的大小,量程的选择一般应从大到小,直到合适为止。

万用表测直流电压时应注意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应选择在直流电压区的合适位置。其他注意事项同电压表。

教学环节4:常用电池及其应用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展示各种常用电池,并介绍其应用。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各种常用电池,了解其应用。

三、课堂小结 1.电压与电位。 2.电源电动势与端电压。 3.电压的测量。 4.常用电池及其应用。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

1、2题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2.3中的部分内容。

【课题名称】实训项目一

万用表的基本操作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目标】

1.熟悉指针式万用表面板各部分组成及其功能。 2.掌握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电流及电阻的方法与步骤。 3.学会万用表测直流电压、电流及电阻时的正确读数。 【教学重点】

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电流及电阻的方法与步骤;正确读数。 【教学难点】

难点:读数 【关键点】

直流电压的测量与读数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实物展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理论联系实际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万用表、电池、电池盒、面包板、小灯泡、导线若干、色环电阻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设置问题情景:如小明玩赛车时把新旧电池混在了一起,请学生们帮小明想办法来区分新旧电池,从中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万用表的基本操作。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认识指针式万用表面板

(一)指针式万用表面板

教师活动:教师可展示指针式万用表实物,利用多媒体讲解万用表各部分组成、作用及其相关操作。

学生活动:学生每人或两人一组准备一个万用表,在教师的引导与讲解下,结合万用表实物学习、认识万用表面板各部分组成及其作用。

(二)操作前的准备

教师活动:教师可边示范边讲解操作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下,模仿、练习操作前的所有准备工作。 知识点:

MF47A型指针式万用表主要分为刻度盘和操作面板两部分。操作面板上主要有机械调零旋钮、电阻调零旋钮、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表笔插孔等。万用表操作前的准备:①将万用表水平放置;②机械调零;③插入表笔;④电气调零;⑤使用完毕后转换开关的放置。

教学环节2: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测量

(一)直流电压的测量

教师活动:教师可用测量电池两端电压为例,结合多媒体课件,边示范边讲解万用表测量电池两端电压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过程,模仿、练习万用表测干电池两端电压的方法与操作步骤。

注意:红表笔接高电位端,黑表笔接低电位端。

(二)直流电流的测量

教师活动:教师可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直流电流测量的方法与操作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总结直流电流测量的方法与步骤。

知识点:

万用表测直流电压的操作步骤:①选择挡位与量程。转换开关应旋至直流电压测量区,量程的选择一般为被测电压的1.5~2倍,若事先无法确定被测值的大小,量程的选择一般应从大到小,直到合适为止。②与被测电压并联。红表笔接高电位端,黑表笔接低电位端。

万用表测量直流电流的操作步骤:①选择挡位与量程。转换开关应旋至直流电流测量区,量程的选择一般为被测电压的1.5~2倍,若事先无法确定被测值的大小,量程的选择一般应从大到小,直到合适为止。②与被测电流串联。电流从红表笔流进,黑表笔流出。

教学环节3:直流电阻的测量

教师活动:教师可用测量10k的色环电阻器为例,结合多媒体课件,边示范边讲解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过程,边总结边练习万用表测色环电阻的操作过程。

知识点:

万用表测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①选择倍率。测量电阻时,转换开关应旋至电阻测量区,倍率的选择应以测量时指针在刻度盘的中间位置为标准。②电阻调零。每次选好或更换倍率后,测量之前必须进行电阻调零。电阻调零操作方法同“电气调零”。③测电阻。用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接被测电阻的两端。

教学环节4:正确读数

(一)测量直流电压与电流时的读数

教师活动:教师可通过1—2个具体实例,讲解测直流电压与电流时正确读数的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正确读数。 知识点:

读数时,一般刻度盘与量程选择开关配合进行。测量直流电压与电流时,应该看刻度盘中从上至下的第二根标尺,其左端为“0”,右端为满量程,标有“250、50、10”三组量程。标尺上共标有50小格、10大格,选择哪一组量程读数方便,具体要看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所选择的位置。正确的读数步骤:①根据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所处位置,明确满量程的值;②计算每小格所代表的值;③明确指针所指的格数;④计算测量值:测量值=指针所占格数×每小格所代表的值。

(二)测量电阻时的读数 教师活动:教师可通过1—2个具体实例,讲解测电阻时正确读数的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正确读数。 知识点:

测电阻,应该看刻度盘中最上方的第一根标尺,其左端为无穷大“”,右端为“0”,并且标尺刻度是不均匀的。电阻的测量值=刻度数×倍率。

三、课堂小结

1.认识指针式万用表面板各部分组成及其作用。 2.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测量。 3.直流电阻的测量。 4.正确读数。

注意:测量电阻时,每次选好或更换倍率后,测量之前必须进行电阻调零。

四、课堂练习

1.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若量程选择开关选择在直流10V,指针所指的位置如图2.3所示,那么被测电压值为多少?若是测量直流电流,量程选择开关选择在直流50mA,指针所指的位置仍为如图2.3所示,那么被测电流值为多少?

2.若图2.3所示为测量某电阻时指针所指的位置,已知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选择在R×10挡,试计算被测电阻的值。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2.3中的部分内容。

图2.3 指针所指位置示意图 【课题名称】实训项目二

万用表测直流电压与电流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原理图在面包板上搭接简单电路。

2.熟练掌握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操作过程与方法,并能正确读数。 【教学重点】

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与电流并正确读数。 【教学难点】

难点:小电路的搭接

【关键点】

明确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测量过程与方法 【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法、多媒体展示法、做中学、个别指导 【教具资源】

万用表、各种直流电源、面包板、小灯泡、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任务一

直流电压的测量练习 1.测干电池两端的电压

教师活动:教师可示范测电池两端电压的操作方法与过程,并组织学生进行测量。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测电池两端电压,并把测量结果填入规定的表格中。

注意: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旋至直流2.5V挡较合适。 2.测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

教师活动:教师可示范测直流电源输出电压(6V)的操作方法与过程,并组织学生进行测量。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测电阻两端电压,并把测量结果填入规定的技训表中。

注意: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旋至直流10 V挡较合适。 任务二

直流电流的测量练习 1.搭接小电路

教师活动:教师可介绍面包板的使用方法;分析小电路原理图,利用多媒体展示搭接的实物图,并布置任务与要求。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要求在面包板上正确搭接电路。 2.测电路中的电流

教师活动:教师可现场示范或利用多媒体展示测电流的正确操作方法与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练习直流电流的测量。 任务三

实训小结

教师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用万用表测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收获与体会,并检查任务完成情况、仪器仪表的使用情况、安全文明操作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总结测量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及收获与体会,并根据要求进行自我评价。

课后拓展

想一想如何用万用表测家用插孔中220V的交流电?请写出其操作步骤。

【课题名称】2.4 电阻及其测量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目标】

1.理解电阻的含义,会利用电阻定律计算导体电阻的大小。

2.学会常用电阻器的识别,掌握色环电阻器标称阻值、允许误差的识读,理解电阻器额定功率的含义。

3.掌握万用表测直流电阻的方法与步骤,了解使用兆欧表测绝缘电阻及用电桥对电阻进行精密测量的方法。

4.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电阻的含义,利用电阻定律计算导体电阻的大小。

2.常用电阻器的识别,色环电阻器标称阻值、允许误差的识读,电阻器额定功率的含义。 【教学难点】

难点:色环电阻器标称阻值的识读;电阻器额定功率的含义。 【关键点】

明确电阻的大小及其测量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实例教学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常用电阻器若干、万用表、兆欧表、单臂电桥、电动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或实物展示“220V 100W”与“220V 40W”的两个普通白炽灯,让学生仔细观察灯泡中灯丝的粗细,“220V 100W”的白炽灯灯丝相对较粗,教师进而分析灯丝电阻与灯丝的粗细有关,从而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电阻及其测量。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电阻与电阻定律

教师活动:教师可运用类比或提问的方式讲解电阻的基本概念、常用单位及其电阻定律,利用电阻定律讲解一定的例题。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电阻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常用单位,学习电阻定律,通过例题学会电阻定律的具体应用。

知识点:

电阻:当自由电子在导体中作定向运动时会受到阻碍,表示这种阻碍作用的物理量称为电阻。电阻的单位是(欧姆),常用的还有k(千欧)、M(兆欧)。电阻定律:实验证明,在温度不变时,一定材料制成的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这个规律称为电阻定律,用公式表示为:RL。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通常情S况下,纯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的合金如康铜和锰铜的电阻与温度变化的关系不大;碳和有些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教学环节2:电阻器

(一)常用电阻器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实物或多媒体展示各种常用的电阻器外形。 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观察展示的各种常用的电阻器外形。

(二)电阻器的主要参数

教师活动:教师可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电阻器主要参数标称阻值、允许误差和额定功率的识读。特别是标称阻值和允许误差的识读,主要以直标法、文字符号法、色标法为例,并给学生一定的练习。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电阻器主要参数的识读方法,特别是直标法、文字符号法和色标法的识读,并根据教师提供的习题进行练习。

知识点:

电阻:当自由电子在导体中作定向运动时会受到阻碍,表示这种阻碍作用的物理量称为电阻,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符号是,常用单位还有k(千欧)和M(兆欧)。电阻定律:在温度不变时,一定材料制成的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RL。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通常情况下,纯金属的

S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的合金如康铜和锰铜的电阻与温度变化的关系不大。而碳和有些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常用电阻器一般可分为固定电阻器、可变电阻器和敏感电阻器等。电阻器的主要参数:标称阻值、允许误差和额定功率。电阻器阻值常用的表示方法有直标法、文字符号法和色标法。

教学环节3:电阻的测量

(一)万用表测电阻

教师活动:教师可以测量10k的色环电阻器为例,结合多媒体课件,边示范边讲解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过程,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边总结边练习万用表测色环电阻的操作过程。

(二)单臂电桥测电阻

教师活动:教师可以测量100精密电阻器为例,结合多媒体课件,边示范边讲解单臂电桥测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过程,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边总结边练习单臂电桥测电阻的操作过程。

(三)兆欧表测绝缘电阻

教师活动:教师可以测电动机接地电阻为例,结合多媒体课件,边示范边讲解兆欧表测绝缘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示范操作过程,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边总结边练习兆欧表测绝缘电阻的操作过程。

知识点:

万用表测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①选择倍率。测量电阻时,转换开关应旋至电阻测量区,倍率的选择应以测量时指针在刻度盘的中间位置为标准。②电阻调零。每次选好或更换倍率后,测量之前必须进行电阻调零。电阻调零操作方法同“电气调零”。③测电阻。用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接被测电阻的两端。单臂电桥测电阻的方法与步骤:①先将检流计的锁扣打开(内→外),调节调零器把指针调到零位。②把被测电阻接在“Rx”的位置上。③估计被测电阻的大小,选择适当的桥臂比率,使比较臂的四档都能被充分利用。④先按电源按钮B(锁定),再按下检流计的按钮G(点接)。⑤调整比较臂电阻使检流计指向零位,电桥平衡。⑥读取数据:被测电阻=比较臂读数之和×比率臂。⑦测量完毕,先断开检流计按钮,再断开电源按钮,然后拆除被测电阻,再将检流计锁扣锁上,以防搬动过程中损坏检流计。兆欧表测绝缘电阻的一般步骤:①将兆欧表放置在平稳的地方。②开路试验。将兆欧表的两接线端分开,摇动手柄。正常时,兆欧表指针应指向“∞”。③短路试验。将兆欧表的两接线端接触,摇动手柄。正常时,兆欧表指针应指向“0”。在摇动手柄时不得让L和E短接时间过长,否则将损坏兆欧表。④用单股导线将“L”端和“E”端分别接在被测电阻两端,摇动手柄,摇动手柄的转速要均匀,一般规定为120/mim,允许有±20%的变化。⑤使用后,将“L”、“E”两导线短接,对兆欧表作放电工作,以免触电事故。

教学环节4: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

教师活动: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或利用多媒体说明正温度系数电阻器和负温度系数电阻的具体应用场合。

学生活动:学生可根据教师提供或讲解的实例了解正温度系数电阻器和负温度系数电阻的具体应用场合。

三、课堂小结 1.电阻与电阻定律。 2.常用电阻器。 3.电阻器的主要参数。 4.电阻的测量。

5.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的思考与练习题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2.4。

【课题名称】实训项目三

万用表测电阻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

1.熟悉万用表测固定电阻器的基本操作,并会正确读数。 2.学会万用表测电位器、光敏电阻器阻值的变化。 【教学重点】

万用表测固定电阻器并正确读数。 【教学难点】

难点:万用表测电位器和光敏电阻器阻值的变化

【关键点】

万用表测电阻的基本操作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多媒体展示法、个别辅导法 【教具资源】

万用表、小灯泡、色环电阻器若干、光敏电阻器、电位器 【教学过程】

任务一

各种电阻器的识别

教师活动:教师可结合多媒体展示各种电阻器实物,并讲解各种电阻器的特点和用法。 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观察多媒体与教师的讲解,了解各种电阻器的特点和用法。 知识点:

小灯泡两端的电阻是固定电阻。电位器有三个端,其中

1、3端之间的值是固定的,

1、2或

2、3端之间的电阻是可变的。光敏电阻器的阻值会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任务二

测小灯泡电阻和色环电阻器

教师活动:教师可提示小灯泡电阻和色环电阻器阻值的大致范围,提醒学生正确选择倍率。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提示和提醒下正确选择倍率,并按要求进行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注意:每次选择倍率后必须进行电阻调零。 任务三

测电位器和光敏电阻器的阻值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说明并讲解电位器和光敏电阻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说明测量要求。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电位器和光敏电阻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按要求进行测量训练。

注意:电位器的三个端点不要搞错。 知识点:

测电位器标称阻值及阻值变化情况操作步骤:①选择合适的挡位与倍率。②测标称阻值。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接电位器的“

1、3”两个管脚进行测量,并正确读数。③测阻值变化情况。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接电位器的“

1、2”或“

2、3”两个管脚,同时旋转电位器的旋钮,观察万用表指针的变化情况。测光敏电阻器阻值变化情况操作步骤:①选择合适的挡位与倍率。②测阻值变化情况。用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接光敏电阻器的两个管脚,然后用黑纸片慢慢靠近光敏电阻器,直到完全挡住光照为止。在这个过程中,仔细观察万用表指针的变化情况。

任务四

实训小结

教师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用万用表测固定电阻器、电位器及光敏电阻器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收获与体会,并检查任务完成情况、仪器仪表的使用情况、安全文明操作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总结测量固定电阻器、电位器及光敏电阻器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及收获与体会,并根据要求进行自我评价。

课后拓展

请问你知道热敏电阻器吗?通过课外学习说一说热敏电阻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课题名称】2.5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欧姆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电阻的伏安特性。

3.会区分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了解其典型应用。 【教学重点】

1.运用欧姆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电阻的伏安特性。 【教学难点】

难点:电阻的伏安特性 【关键点】

用欧姆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电阻器、二极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通过展示1—2个具体实例让学生自主练习,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回忆并复习初中已学过的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教师活动:教师可设计并出示各种类型的例题。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练习相关例题。 知识点: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在电阻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I与电阻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这就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IU。

R注意:欧姆定律的变式RU并不表示电阻的阻值会随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而改变,也

I不会随通过电阻的电流变化而改变,此公式只是说明电阻的阻值可通过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电阻的电流大小来进行计算。

教学环节2:电阻的伏安特性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线性电阻(如固定电阻器)和非线性电阻(二极管)两端电压与通过的电流之间的关系图,并讲解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的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观察教师展示的各种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图,并在教师的讲解下理解电阻的伏安特性。

教学环节3:非线性电阻的典型应用

教师活动: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多媒体展示,讲解各种非线性电阻的典型应用。

学生活动:学生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仔细听讲。 知识点:

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电阻阻值不随电压、电流变化而改变的电阻称为线性电阻。人们平常所说的电阻都是线性电阻,线性电阻的阻值是一个常数,其电压与电流关系符合欧姆定律。反之,电阻阻值随电压或电流变化而改变的电阻称为非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的阻值不是常数,其电压与电流关系不符合欧姆定律。伏安特性:一般把电阻两端电压U和通过电阻的电流I之间的对应变化关系,称为电阻的伏安特性,二者之间的变化关系曲线称为伏安特性曲线。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曲线。

三、课堂小结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2.电阻的伏安特性。 3.非线性电阻的典型应用。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

1、2题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2.5。

【课题名称】2.6 电能与电功率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

1.理解电能与电功率的基本概念,学会电能与电功率的计算。 2.知道额定值(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含义。 3.了解单相电能表的铭牌。 【教学重点】

电能与电功率的计算;额定值的理解 【教学难点】

难点:额定值的理解 【关键点】

电能与电功率的计算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举例法、练习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单相感应式电能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通过创设以下情境:若在标有“220V 、40W”的灯泡、“220V、55W”的电风扇、“220V、1500W”的电吹风、“220V、1000W”的电饭煲两端都加上220V电压,请问连续使用1小时后,你知道哪个用电器消耗电能最多?哪个最少?分别为多少?然后引出电能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电能与电功率

教师活动:教师可讲解电能与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常用单位。 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听教师的讲解。 知识点:

电能: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电荷定向运动形成的电流所做的功称为电能。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将电能转换成其它形式的能的过程。如果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为U,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则电流所做的功即电能W=U q=Uit。电能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在实际使用中,电能常用千瓦·时(俗称度)为单位,符号是kW·h,即1kW·h=3.6×10J。

电功率: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如果在时间t内,电流通过导体所做的功为W,那么电功率为P=W/t。纯电阻电路,电功率的公式还可以写成P=UI=U2/ R=I2R。

教学环节2:额定值 6教师活动:教师可通过例举一些电器中的铭牌数据,说明额定值的意义。然后例举一些含有额定值并需要计算电能与电功率的相关例题。

学生活动:学生可通过边思考边听教师讲解,从而理解额定值所代表的意义。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做一些练习题,以便掌握电能与电功率的计算。

知识点:

额定值:额定值就是保证电气设备能长期安全工作的最大电压、电流和功率,分别称为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和额定功率。电气设备的额定值通常标在一块金属牌(铭牌)上,固定在设备外壳上,因而有时额定值又称为铭牌数据,如灯泡上220V、40W即为额定值。

教学环节3:电能表

教师活动:教师可结合多媒体展示电能表实物,讲解电能表上铭牌数据所代表的意义。 学生活动:学生可边仔细观察实物及多媒体,边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铭牌数据所代表的意义。

知识点:

在电能表的铭牌上都标有一些字母和数字,其中DD228电能表的型号,DD表示单相电能表,数字228为设计序号;一般家庭使用就需选用DD系列的电能表,设计序号可以不同。220V、50Hz是电能表的额定电压和工作频率,它必须与电源的规格相符合。5(10)A是电能表的标定电流值和最大电流值,5(10)A表示标定电流为5A,允许使用的最大电流为20A。1200r/kWh表示电能表的额定转速是每千瓦﹒时1200转。

三、课堂小结 1.电能与电功率。 2.额定值。 3.电能表。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

1、2题

五、课后作业

1.“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2.6。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范文第5篇

10机电班《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的工作已接近尾声。现对工作做一总结,总结成绩,思考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工作。

本学期受学校的安排,担任了10机电两个班《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工作,期间还进行了电工电子的实训任务。10机电班是秋季新入学新生,总体上讲,学生的文化底子较差,综合素质离一个合格高中学生还相差很远,对于学习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倾向性与意志力也较底。相反的方面倒是好动,喜欢有动手机会的实践性课程。而《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理论性要求高,其难度已涉嫌大学一年级课程。于是这样跨越式的教学显得难度较大。(例如学生们高中数学三角函数都没学过,高中物理也没有经历过,有些甚至不懂勾股定理等等),为此,采取的教学策略只能是尽量降低理论难度,以尽量通俗易懂、学生能够接受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并穿插适当、必要的数学、物理知识;力求使学生打下必要的专业理基础。教学以学生学会、够用为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基础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注重实践技能的养成。

上一篇:光电工程下一篇:水电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