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专业论文范文

2023-03-18

通信工程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采矿工程 专业导论 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Design and Thinking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Content

of Introduction Course of Mining Engineering Specialty

LI Huigui, XU Guosheng, ZHAO Mingzhou, SU Deguo

(School of Mining Engineering, Guizhou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Bijie, Guizhou 551700)

0 引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上海大学首先跨出實施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第一步,首创“大国方略”特色课程在全国师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17年发布了实施纲要,并要求将上海在高校“课程思政”方面的取得的经验向全国推广。[3]“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不同,不能把两者概念混淆,但是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过程中,两者缺一不可,属于同向同行。[4]

为了开展“课程思政”,把思政元素全方位融入专业课课程过程中,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将采矿工程专业导论课课程作为本专业的试点课程,组建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团队,积极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专业导论中,实现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5-6]

1 采矿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概况

采矿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为面向大一新生的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采矿工程是艰苦专业,再加上前几年家长对煤矿的印象较差,造成全国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有转专业的想法,尤其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就担负起向学生介绍采矿工程专业是干什么,目前行业发展到什么水平,学了采矿工程专业有什么用,毕业了能去干什么,希望通过这门课让学生对采矿工程专业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也担负起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环境保护意识、爱国情操、社会责任意识、专业自豪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等任务,因此专业导论课开设了以下几部分内容:采矿工程简介及安全现状分析、中国煤炭的开采历史、煤的形成及分类、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采矿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采煤工艺概述和矿用设备概述。

2 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目前存在的问题

笔者所处的高校属于地方型应用本科高校,专业课老师授课的出发点在于授课教的知识在工作岗位上是否能够用到,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认为课程思政就是“思修”“马原”“近现代史”和“毛概”等思政课程,[7]老师们对课程思政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认为课程思政就是思政课程,专业课中应该只讲专业知识,很难融入思政元素,因此大部分老师也没有去挖掘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3 采矿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与思考

3.1 课程价值目标

采矿工程专业导论课课程思政的价值目标是充分发挥专业导论课的专业知识及思想价值的引领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教育的内容利用PPT及课中潜移默化等手段,让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学习这些内容,并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规划融入采矿事业中去,树立起良好的爱国精神、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专业自豪感、资源节约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

3.2 思政元素的融入点

3.2.1 采矿工程简介及安全现状分析

本章主要讲述采矿工程专业的重要性、专业简介和安全现状分析;根据主讲内容可以提炼以下几个思政元素:

(1)通过介绍歼20、运20、航母、原子弹、电力、化工材料等与采矿工程专业的关系,突出采矿工程专业对国防、电力、化工、建筑的作用,让学生产生专业自豪感和认同感,促使学生形成爱国、敬业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通过介绍贵州省煤炭发展史,对比新中国成立前贵州省煤炭开采落后现状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煤炭行业发展历程,提炼从煤炭行业发展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方面的卓越成就;从贵州省煤炭发展史,看我省煤炭行业发展的历程,将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到讲课过程中,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通过介绍采矿专业的开采对象主要有三大类:金属矿床(铁矿、锰矿、铬矿、钛矿、钒矿、铜矿、铅矿等)、非金属矿床(金刚石、石墨、自然硫、硫铁矿、水晶、刚玉、蓝晶石等)和能源性矿产(煤、石油、天然气、页岩气、可燃冰),改变学生对采矿工程专业的片面认识,认为采矿工程专业就是挖煤的,告诉学生看待事物不要片面,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看到事物的本质。

(4)通过介绍近10年来煤矿事故的发生率变化情况,让学生了解我国煤矿的安全系数近10年已经提高了20多倍,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改变学生的第一印象(煤矿不安全),告诉学生无论是世界还是我们自身都是不断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从而取得进步。人生更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困难但又是不断前进的过程。

(5)通过介绍采矿工程专业领域院士的艰苦求学史,从这里可以延伸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只有现在努力了,将来才能收获成功。

3.2.2 煤的形成及分类

本章主要讲述煤的种类、煤的形成过程;根据主讲内容可以提炼以下几个思政元素:

(1)通过讲述煤炭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了解煤炭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促使学生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通过讲解煤炭的形成过程(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让学生知道煤炭的每个过程都需要经历很漫长的一段时间,告诉学生事物的发展是规律(量变引起质变),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将来才能找到好的工作,有美好的生活。生活是由点点滴滴组成的,我们要做到“勿因善小而不为,勿因恶小而为之”。

3.2.3 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章主要介绍煤炭的开采历史、矿产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根据主讲内容可以提炼以下几个思政元素:

(1)在讲述中国煤炭的开采历史时,充分介绍煤炭资源开采发展史的艰辛历程以及先辈们为煤炭事业发展所付出的努力,让学生有历史认同感和专业认同感,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少玩游戏,积极投身到采矿行业中去,报效祖国。

(2)在讲授中国资源开发现状及前景分析时,充分介绍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告诉学生虽然我国有很多种矿产资源在世界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我国人口比较多,人均资源拥有量很少,让学生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3.2.4 采煤工艺概述

在讲述采煤工艺时,介绍三种采煤工艺,充分对比三种采煤工艺,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发展对煤炭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这里可以延伸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学生要充分利用大学四年的时间,努力学习,不要虚度光阴,报效祖国。

3.2.5 言传身教

言传不如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有时一句话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在上课以及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应该向学生传播正能量,引导其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4 结语

本文针对采矿工程专业的特点、授课对象、培养目标及课程思政的要求,设计了5部分内容,在课题组的共同努力下,结合讲授的内容,挖掘出了相应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导论课程内容中,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资助项目:采矿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思政;2020年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2020198号),基于OBE理念的《开采损害与环境保护》课程改革与实践,贵州省教育厅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2018520123),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2018年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项目(2018JG107)

参考文献

[1] 辛国江,丁长松,周燃犀.关于理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的一点思考——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导论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 (105):273-275.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 趙鸣歧.高校专业类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任务与标准[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05):86-90.

[4] 邱仁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阐释[J].思想教育研究,2018(286):109-113.

[5] 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5):60-64.

[6] 杨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2(2):98-104.

[7] 曾造,曾兵芳,赵高禹.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20,38(3):143-149.

通信工程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为大力加强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创新基地的建设,改革电气信息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对导师、实践基地、学生等多方角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建立“互利共赢”合作模式、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基地建设、建立完善补助体系等对策进行探索,推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电气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基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对应用型硕士人才的需求日趋增大。据调查,大部分研究生的就业意向从教学、科研岗位开始向企业转变。根据2013年教育部下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文件,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要产学结合,着重培养实践能力,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文章结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电气信息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础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基地的建设对策进行深入研究。

一、培养目标定位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为国家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不同于一般意义上侧重于理论研究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更侧重于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2018年学位办下发的《关于转发〈关于制定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

指导意见〉及说明的通知(学位办〔2018〕14号)》文件,明确强调了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指出高校要根据学位基本要求制订改革培养方案。

随着电气信息类人才需求逐年增长,企业急需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注入。而且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逐年增加,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改革受到广泛关注[1]。目前,高校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大多还是以理论为主,学生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造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教育部的培养目标背离,人才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此,通过认真分析电气信息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现状,发现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基地的建设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中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大力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强校企合作,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满足国家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二、面临的困难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自2008年开始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目前拥有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学位、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近三年来的招生规模分别为19、22、37人,呈逐年扩招趋势,专业学位招生势头强。在学校及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纵观三年来学生的实习实践过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数量和质量均有较大提高,学生实践不再仅仅是走过场参观的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顶岗实习,效果也较之前有很大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点不容忽视的问题。

1.从实习时间上看,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规定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同时规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2年。在学制为2年制的情况下,如果在实践基地实习半年,去掉理论课程学习的一年时间,学生用于学位论文研究的时间就变得少之又少,时间分配上必然会存在一定的矛盾。

2.从导师角度来看,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目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尽管已经达到了规定的招生计划,但是,仍然存在导师数量大于学生数量的情况。大多数导師不愿意让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在外实践,因为这样会耽误教师课题研究的进展。

3.从实践基地角度来看,实践基地负责人多为学校毕业生,这些毕业生经过多年的创业,企业有一定规模。实践基地负责人碍于师生情谊,勉强接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习。这是一种建立在个人感情上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并不是长久之计。实践企业并不能从中获得任何利益,企业没有专门的负责人指导研究生进行专业训练,学生在实习期间只是完成一些简单的办公文秘工作或是简单的体力劳动。

4.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外出实践期间的费用较高,尤其是去到一些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学生认为付出没有回报(收入),这导致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最主要的是实践内容和学校导师布置的课题相关性不大,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专业基础实践能力训练和专业实践之间的关系,学生认为实习就是浪费时间,产生消极懈怠心理。

5.从制度上看,现各学校对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习实践没有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和可操作的管理方法,无论是研究生学院,还是培养学院,对于研究生实习实践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研究生在实践基地也不会受到严格的监管,这也使得学生完全不重视实习过程,无法达到相应的培养定位目标。

三、对策

(一)建立“互利共赢”合作模式

学校与实践基地应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提高学生与实践基地的积极性,才能长久、高效合作。一方面,学校应与实践基地达成共识,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真正学到技能,发挥积极导向,让实践基地真正变成一个能够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平台,使得学生能够在实习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为日后就业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运用自身的知识储备,为实践基地解决实质问题,带来经济效益,不让学生成为企业的负担。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学生为实践基地位创造成果效益,达成双向效应,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实践基地建设。以“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为基础,大力建设基础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基地,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坚实基础[2]。

(二)建立完善规章制度

现针对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方式有两种——实习日志和成果汇报。这两种方式主要以校方导师考核为主,导致对实践过程的考核方式流于形式,忽略了实习基地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企业恰恰是实施实践培养的主体,是学生实习过程的参与者和践行者。缺乏企业参与和过程考核的实践能力考核方式是片面的,是不科学的。学生是校企联合的纽带,抓好学生在企业的表现,建立完善的实践规章制度,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多元化、过程化考核方法[3],是实践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校应与实践基地共同制定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提高学生对实践的重视程度,而不再流于形式,明确学校、企业双方的责任、权利,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三)加强基地建设

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实践内容和硕士期间所研究的课题关系不大,對此学校应大力扩建多元化的实践基地,供不同研究方向、就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选择。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科研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获得相应领域的前沿知识,这才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实践中的最大收获。学院领导应重视实践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带领学院教师深入基地考察、学习,发现问题时,积极沟通协调,以保证日后学生的实践过程顺利、高效。与实践基地共建科研平台、研究生工作站,选派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参与企业生产研发,深化合作沟通,加强企业和学校之间的紧密联系。强化实践基地实践形式的新颖性,让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能够切切实实拥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增强实践经验。

(四)建立完善补助体系

学生在实践基地的费用会远远高于学校,尤其是学生去到一些位于经济发达城市的实践基地[5],学校、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一部分实习补助,为学生减少经济上的压力。与此同时,学生将自己的科研能力运用到实践单位中,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建立自上而下的奖励机制,以此消除学生的经济顾虑,提高学生实践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实践的质量,也是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基地建设的关键步骤。

大力加强电气信息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基地建设,推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举措。只有与实践基地建立“互利共赢”合作模式、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大力加强基地建设、建立补助体系等,构建长期发展的培养模式,才能提高电气信息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丽雪.学术型研究生自主实习:选择、参与过程及其价值[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0.

[2]尤嘉阳.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9(12):158.

[3]高振国,王丽君,于力.基于教师工作室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2015(24):77.

[4]李献斌,刘晓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2(5):24.

[5]姚仲敏,赵岩,靳展,等.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校企联合培养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4(8):80.

■ 编辑∕丁俊玲

通信工程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铁路交通的发展过程中,传统GSM-R技术不能跟目前列车和乘客的数据需求相吻合。目前在火车上的乘客对移动宽带的需求是比较旺盛的。使用笔记本、手机等移动设备开展商务工作或娱乐休闲活动,这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大趋势。所以,对于LTE-R技术在铁路无线通信工程中的應用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铁路无线通信工程;LTE-R技术

1.铁路无线通信技术向LTE-R演进的必要性

1.1窄带系统无法满足宽带业务需求

当前,铁路通信系统可为GSM-R系统提供很多铁路通信标准功能,可开展的业务有视频监控、信息共享及旅客的无线宽带接入等。从通信制式方面看,GSM-R立足于二代窄带技术,本身数据承载能力有限:电路交换数据业务(CSD)速率低,为kb/s级别,仅能承载流量要求较小的专用列控数据;而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可供使用的带宽也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上层应用需求。通过实践发现,车-地间人员通常只可使用语音相互沟通和交流,地面上的工作人员不能远程掌握现场情况,难以采集到现场的准确信息。这种缺陷在重大事故出现的时候表现非常明显。倘若车厢内有无线宽带通信服务,那么有关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无线通讯设备快速准确地传递现场视频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使车-地工作人员快速协同合作完成救援任务。当遇到乘客产生纠纷时,可使用视频监控控制好事态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可以在事故发生之后,找到事故發生的原因,从而为以后预防事故吸取经验教训。除此之外,为了提供一些常规性的服务,车厢内可配备车载信息系统,可及时向乘客提供列车运行时刻表和天气预报等信息,大大提升乘客的出行便捷性。这些应用是在视频传输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视频交流对与传输速率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1.2LTE系统可为旅客提供无线宽带

在网络的开放性角度看来,GSM-R是一种铁路专网,公众旅客通信服务难以实现。首先,为了顾及到系统的安全性,使用了封闭式的运营管理。其次,考虑到系统容量的限制性,由于业务接入量有上限,所以一般情况下会首先满足铁路运营人员的使用需求。但是,为了运输更加便利化,实现高铁跟旅客之间的通信连接,应实现对公务处理和网络娱乐的远程控制。当前,在途铁路旅客的通信需求通常情况下只可通过公共通信网络实现,在列车速度逐渐增加之后,公网通信的语音质量可能会变差,难以为乘客提供高质量的宽带接入服务。如果能在铁路沿线开通LTE网络,不仅对铁路员工开放,还可对乘客开放,那么就能为乘客提供更加友好的服务体验。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保障铁路运营的安全和高效性。

2.LTE系统的性能介绍

在GSM阵营中,LTE是其中比较前沿的网络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该系统具有移动性和宽带性。灵活信道带宽要求对于LTE网络的数据传输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现在看来,LTE在公网运营中已吸取了很多经验教训,它在移动通信制式里面是比较成熟的。根据LTE的特点,可知该系统比较适合于铁路通信。LTE系统采用的组网的网络结构是扁平化的结构,不仅能使系统延时,还能改善系统的整体性能,提高用户体验度。在控制面,从空闲模式到激活模式,用时小于100ms;从休眠模式到激活模式,用时小于50ms。在用户面,最小时延可达到5ms。在频谱效率方面,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下行20M频谱带宽内,峰值速率为100Mb/s,频谱效率达到5b/s/Hz。上行20M频谱带宽内,峰值速率为50Mb/s,频谱效率达到2.5b/WHz。

3.铁路无线通信中的LTE-R技术的应用

3.1支撑新型铁路业务的传输技术

在铁路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通信业务仍然需要大量开发。其中视频监控与旅客多媒体服务就是两项需要开发的通信业务,他们对LTE-R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LTE-R技术对传输技术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按照相关的验证结果,应当使用QoS指标来确保LTE-R技术的业务承载性能。从细节角度来讲,可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对传输技术进行改进。第一,对铁路场景中的上下行配比进行优化和改善。旧有的公网LTE技术一般情况是使用下行通道对承载业务进行传输。铁路无线通信工程建设中的LTE-R技术对上行通信带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2、上行链路自适应提升技术。LTE-R技术在上行吞吐率上的要求比较高,甚至会远远高出当前LTE中的上行业务,这时就可以使用链路自适应技术来提升上行传输能力。3、组织呼叫和广播语音技术。在HSS网元中增设了组呼信息、广播信息和呼叫控制功能,使之能像GSM-R系统一样实现GLR功能。

3.2改进网络结构

LTE-R技术为了达到铁路无线通信的技术标准,要对网络结构进行一定的研究。铁路无线通信对组呼和电话调度等语音通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其中的原因是LTE技术中的核心网采用复用形式,可实现包交换,其难以实现电路交换下的语音业务。在实验室中进行2G语音回落模块和IMS等支持电路域交换的LTE网元测试

3.3改进型小区切换技术

根据在某LTE项目的实施经验,减小小区切换时延和切换重叠区,以适应铁路应用要求。在铁路应用中,切换重叠区的缩短便于开展频率规划,减小系统内干扰。同时,在重载铁路项目中,切换时间的减小有利于保证重载列车操控和列尾数据的完整、有效传输。

4.小结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中,我国的经济建设也得到了飞速发展,铁路通信信息化需求也更旺盛了。因此,从GSM-R向LTE-R的转变是必然的。在GSM窄带通信到LTE宽带网络过程中,信息传递变得更加便利化和更加安全。在铁路领域中,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持续发展,如果能够对铁路运能实现改善,那么,这毫无疑问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通信工程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电子通信工程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它的系统结构产生电子干扰,其中接地干扰这个因素对电子通信系统的影响最大,所以我们想要解决电子干扰的问题,就必须从接地干扰这方面入手。这篇文章先从原理部分分析电子通信系统的抗接地干扰,再分别从三个方面提出实现抗接地干扰的方法,这三个方面就是:设置合理的电子线路、降低地环路干扰和降低抗干扰接地电阻的阻值。

关键词:电子干扰;接地干扰;电子通信系统;方法

一、电子通信工程中的抗干扰接地的原理

电子干扰的概念就是在对方电子系统的能力降低的时候采用电磁波对对方的设备产生影响,对电子对抗这部分非常重要。我们使用电子干扰就是为了使对方的电子设备和系统的效能降低,比如说是侦查、通信、指挥和兵器控制这些方面的能力降低,簡而言之,电子干扰就是影响对方有用的电磁辐射。电子通信工程指的是信息技术和电子科学技术相结合的通信工程,其中的电子干扰的主要源头还是外界的电子干扰。电子通信是通过电子设备进行通信的,所以想要通信系统正常运转就要避免电子设备不要出现电子干扰,但是电子抗干扰与接地技术是紧密相关的,所以解决了抗干扰接地的问题也就解决了电子干扰的问题。电子通信系统中的安全状态就是地线的电压等于0的时候的状态。但是电子设备运行的时候,所有的信号都会经过地线,那么当信号源回流的时候地线就会产生阻抗,从而会导致电位差产生,想要解决电子干扰,使电子设备正常运行,就要消除地线所产生的电位差。

二、电子通信工程中抗干扰接地的解决方法

(一)布置精准的电子通信系统。前面已经分析过了,只有解决接地干扰才能解决电子通信系统的电子干扰。想要解决接地干扰,就必须精准精细的布置电子通信系统的线路,不能出现一丝差错,其中最佳的抗干扰接地的位置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到的,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不断地调试检测才能找到最佳点,哪怕稍微出现一丝纰漏都会严重损伤电子通信系统,所以电子线路的布置对抗干扰接地非常重要。但是在布置线路的时候,很多布置线路的工作人员认为当电阻很小的时候对电子通信系统的影响很小,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具备抗干扰接地功能的电子设备中的电阻不等于O,简单地消除阻抗并不能达到抗干扰接地的目的。当信号源发生回流的时候,电子设施里的接地电阻会产生很大的阻抗,这样也就会产生很大的电压,这对电子设备的影响很大。所以,想要达到抗接地干扰,必须要合理精准地布置线路。

(二)降低导线电阻。电子干扰简而言之就是电子设备在正常工作的时候,信号源会经过接地回流,从而就会产生很大的阻抗,阻抗所带来的电流会对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影响。在电子通信系统中,信号源回流这种现象会产生的阻抗,而这种阻抗与接地产生的阻抗属于同一种概念,所以我们减少电子通信工程中电子干扰就是降低抗干扰接地阻抗。阻抗的概念就是电路含有阻碍交流电的元器件:电阻、容抗和感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阻抗不是我们所理解的电阻、容抗和感抗的相加,而是由电阻、容抗和感抗组成的,所以阻抗的大小和电感和电阻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考虑降低阻抗的时候就要考虑降低电阻值和电感值。其中,电感值的大小受地线的长度的影响,所以在已知地线长度的前提下,电感值我们可以通过学到的知识算出来,高频电路圆截面导线的电感为:

式子中的代表的是地线电感值,代表的是导线长度,代表的是导线的直径。

片状导线的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的代表电线导体电感值,代表横截面积,代表的是片状导线宽度。

根据计算公式我们不难发现,导线的电感值与导线长度是正比的关系,所以导线的长度越大,导线的电感值也就越大,所以在高频电路中,我们为了降低导线的电感值,我们就要减小导线的长度,其中多点接地的方法可以达到这种作用。而在低频电路中,电路的阻抗是受接地电阻阻值的影响的,想要降低接低阻抗,我们可以直接降低接地电阻的阻值。

一般情况下的接地导线的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的代表的是电阻,代表的是导体的长度,代表的是横截面积。我们不难看出电阻与横截面积是反比的关系,所以增大横截面积就能达到降低导线电阻的作用。

(三)对辐射干扰信号的控制。电子信号干扰一般是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在电子通讯系统中会存在很多的精密的导线,然而这每一根导线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电磁感应天线。这些导线是必须存在的,因此,想要完全抑制电磁波的辐射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采取适当的手段,对线路进行合理的设计,例如我们采取一些屏蔽措施,就可以大大降低电磁波的干扰。

结语

电子通信工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在电子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生信号源接地回流的情况,回流所产生的电压会对电子设备产生电子干扰,所以抗干扰接地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电子干扰,更好地为国家企业社会乃至个人服务。

参考文献

[1]周艳丽,李紫艳.电子通信工程中解决电子干扰问题的措施[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9):27-28.

[2]王磊,电子通信工程中解决电子干扰问题的措施[J].内燃机与配件,2017(2):145-146.

[3]刘伊然,华家树.电子通信工程中解决电子干扰问题的措施[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10).

[4]于浩.试析电子通信工程中解决电子干扰问题的相关策略[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1):284-285.

通信工程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通信工程;土建工程;质量控制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 3198.2016.22.095

通信工程项目质量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施工环节中,往往会增加施工的难度。通信工程项目与普通的建筑施工不一样,对于工作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容易因外界条件的变化而遭受影响,导致均衡生产的难度提高。虽然我国在通信工程的质量上不断加强其管控,也逐渐强化其各项设备设施的使用、人员素质的提高,但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这些因素仍严重阻碍着通信工程的施工建设。在此情形下,如何去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并控制好通信工程施工质量是值得探究的问题,这对于通信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性意义。

1 通信工程中土建工程施工特点

1.1 流动性强

通信工程建设本身具有不可移动性的特点,因此在施工人员在完成一个任务站点之后还需转至另一站点进行施工。在转移的过程中,凸显了通信工程土建施工的较强流动性。

1.2 一次性环节

通信工程在土建工程施工中所生产的产品具有多样性、单件性等特点,而这导致了施工环节的每一个步骤大都是一次性完成生产,而很少会出现按照同个模式来进行产品大批量生产,这也间接地影响到了施工的进行。

1.3 施工难

较之其他建筑工程项目,通信工程具有其特殊性,其施工的难度性也相对较大。通信工程的施工作业条件异常艰辛,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这不仅阻碍工程建设的进度,更为工程项目的均衡生产带来一定难度。

1.4 复杂性

通信工程建设涉及到电力学、建筑学等多领域,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综合多种工种进行作业,更需要直接联系外界多个施工单位。若是在建设过程中出现某个方面协调性不足,那么就会大幅度的提高施工的难度,也会阻碍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

2 影响通信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2.1 材料设备

无论是何种建设工程,施工材料和机器设备都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而通信工程的物质基础自然也是施工材料及其相关机器设备设施。在实际的通信工程建设中,若是施工机器设备或是施工材料的质量存在缺陷,或是质量劣质不合格,必然会对整个通信工程质量水平高低产生影响。比如,在施工过程中,最常用到的材料便是光导纤维,若是选择了质量不合格的光导纤维,通信工程日后的使用年限就会受到影响,且通信工程也不能够达到建设的标准要求。而建设中最经常使用到的机器设备便是仪器仪表,通信工程建设决定着仪器仪表的精度等级和规格等级等,而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对施工设备的需求往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运用,若是将其仪器仪表的使用打乱,或者使用人员操作不当,都会为建设工程质量带来严重危害,使得整体的通信工程建设质量遭受严重的破坏。

2.2 人为因素

在通信工程项目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贯穿到整个工程项目建设当中,管理人员、设计人员、施工团队等都影响着通信工程建设。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是作为建设的主体存在着,所以,施工人员的思想观念、职业素养、理论知识、专业技术技能及其心理素质等各方面都会为工程项目的质量带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

2.3 工艺方法

施工工艺及其方法是施工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一般来讲,在施工前期通信工程的施工工艺及其方法就已确定下来,若无特殊原因不可随意更改。当前,各式各样的新型技术、设备也不断应用于土建工程工作当中,若想更好的协调技艺、材料及其设备间的联系,就必须充分发挥各项技术材料中的优势,且施工工艺具有关键性作用,在其选择上也应谨慎对待。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施工的质量和进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施工工艺和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所决定的。

2.4 环境因素

影响通信工程施工建设进度和质量的主要外部因素是工程施工的现场环境和作业条件。通信工程建设具有较长周期性,其施工范围相对广泛,因此容易遭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恶劣的环境因素不仅导致施工无法满足作业条件的需求,更会降低施工质量。比如在多雨季节,或是台风天气,其施工势必受到影响,施工作业甚至得暂停下来,这就使得竣工周期被延缓,加大工程成本支出。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还必须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3 通信工程中土建工程质量控制对策

3.1 强化管理,完善控制

在通信工程的建设前期,应该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方案备选等方面的准备。此外,还应该加强对架设光缆和管线施工的控制。由于受温度波动及其大风扰动的影响,光缆容易产生移动现象,并造成机械设备损伤。所以,在进行操作时,应该保障管路的弯曲半径符合标准要求,并针对施工现场的地形来做好光缆拉线的准备,以保障光缆和地面间的垂直度符合施工建筑的标准要求。而在管线控制阶段应该控制好暗管弯曲程度及其支架的距离符合标准要求,在光缆过道或是工程转弯位置的防护管理阶段,应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看护,集中防控,避免出现光缆受到不良损害的现象发生。

3.2 维护设备,质量管理

首先,在通信工程建设中,必须加强其质量管理,将其作为整个项目资料监理工作的重点。在投入机器设备及其工程材料后,应该对施工的每个步骤流程都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管,以确保每一道工序都能符合施工质量标准要求。施工建设的质量管理主要受到施工条件、技术、设备材料及其人员的因素影响,所以在质量管理上还可以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来进行。其次,设备设施作为工程施工的重要工具,也应加强对其设备的更新维修。在施工完成后,不仅要做好运营管理工作,施工单位还应加强与维护单位的团结合作,以确保光纤传输系统正常运转。还应该随时关注可能会出现的设备故障问题,及时做好防范措施,避免因机械设备的不良而影响到光缆材料的运用,进一步降低机械故障发生率,并确保通信工程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3.3 加强交付验收控制

在竣工完结后,还应加强通信工程的交付验收控制,并做好相关材料数据验收的准备,以组织形式展开最终的工程检验及其初级验收。而最终的检验过程主要是通过施工单位所上交的整体工程质量来进行全面的评估验收,进一步评估通信工程的综合质量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在进行评估时,应将其竣工材料进行汇总并完整的上交到验收管理人员手中,以便于评估审核。而对于相关的管路布置设计及其线槽安装等环节也有必要进行隐蔽项目验收处理,并及时记录相关验收报告,以便完成后能够继续施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建设。此外,对于管路布置这种隐蔽项目应进行详细的登记,并将其相关的技术资料一并记入在案,以便于管理机构能够更好的保存。

4 结束语

通信工程的整体施工建设不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更会影响到工程的整体投资效益。因此,为了保障通信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安全,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质量管控,并明确其建设工程的责任体系,健全管理机制,按照相关的施工建设规章制度来进行施工,并制定出科学的工程质量管理策略,积极引入现代化科学技术,不断改善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才能真正的提高我国通信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平,并促进建筑工程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汪东银.通信工程中土建工程的质量控制[J].房地产导刊,2014,(32).

[2]黄健.通信工程中质量控制有效方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9).

[3]梁行健.通信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有效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9).

[4]蔡振国.试论通信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有效对策[J].中国新通信,2014,(18).

上一篇:通信工程毕业论文下一篇:移动通信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