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毕业论文范文

2023-03-18

移动通信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2、5G移动通信的承载网技术和组网优化分析

3、浅析5G移动通信技术下的物联网时代

4、5G移动通信应用与无线关键技术研究

5、5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及其发展前景探索

6、5G移动通信传输网络建设策略思考

7、试析5G移动通信技术和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8、5G移动通信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9、5G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10、试论5G移动通信技术和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11、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关键技术初探

12、5G移动通信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13、5G移动通信时代的智慧广电网络建设新思考

14、5G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的相关研究

15、大数据时代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16、新时代下的5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分析

17、5G移动通信技术及项目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18、5G移动通信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

19、浅析5G移动通信技术

20、5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及其发展前景探索

21、5G移动通信在电力通信中的运用与关键技术探究

22、加入终端的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分析

23、5G移动通信技术特征及干扰排查分析

24、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分析

25、5G移动通信网络下高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影响研究

26、通信工程中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探思

27、对5G移动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的应用研究

28、5G移动通信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29、谈5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30、5G移动通信时代的智慧广电网络建设

31、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32、5G移动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的应用研究

33、基于5G移动通信技术的传输网络建设探究

34、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实现探讨

35、5G移动通信支撑下的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36、5G移动通信基站管理思考

37、浅谈5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38、基于5G移动通信网络下绿色通信关键技术的思考

39、5G移动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

40、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特征分析

41、5G移动通信及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分析

42、浅谈5G移动通信基站建设规划

43、基于5G移动通信技术下的物联网时代

44、5G移动通信与物联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45、项目管理在5G移动通信技术工程建设的有效应用

46、大数据时代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探析

47、5G移动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

48、5G移动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

49、浅析我国5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分析

移动通信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统一于金融服务商与电信运营商之下的金融实时信息推送系统,将信息分类管理与深度挖掘信息价值这一理念融入金融服务中并通过网络技术与移动通讯技术将构想得以实现,通过将现有技术进行整合再应用,进一步发挥了已有技术的价值。

关键词:Java开发语言;B/S开发模式;蓝牙

1 项目建模与结构优化

1.1 系统整体目标分析

本项目旨在构建这样一个系统:以用户需求和银行相关业务为导向,将互联网、报纸、相关机构等信息源进行人工采集和整合,以用户的定制和兴趣分析为依据,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类、重组和匹配,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提醒和推介,用户按照自身需要决定是否进一步阅读该信息,系统通过支持手机移动上网和pc机上网的方式将及时精准信息推送给可能需要的用户。在手机移动上网服务和电脑b/s模式网络服务支撑下,用户可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减少信息传递的滞后性,真正实现实时信息推送服务,发挥信息的时效性价值。

1.2 系统模型说明

通过分析和调整,我们将系统模型划分为以下主要模块(如图1):

(1)异构信息源整合部分。

该部分主要通过人工对互联网、报纸、相关可用系统内数据、相关机构信息、银行内部渠道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筛选,结合工作人员的经验和业务知识将其中有用部分输入到系统的及时信息库中。

该部分为系统的基础部分,其核心是对异构信息进行人工整合。整合后数据质量取决于工作人员自身的业务知识和信息分析、鉴别能力,是工作人员经验与知识价值的体现。同时整合后的及时信息数据库是系统提供及时精准信息推送服务的信息来源库,因此其质量又直接决定了用户推送服务的质量和后继信息应用及其价值的实现。

(2)信息组织、增值部分。

本部分是在上述异构信息源整合后获得的及时信息库基础上,结合银行已拥有的客户资料数据和用户提交的相关定制要求,以此为指导对及时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将有价值的信息与需要该类信息的客户进行匹配。通过对信息的重新组织,使信息的潜在价值被激发,为满足用户需求作好准备工作。

(3)信息推送服务部分。

本部分是在上述已匹配好用户与信息的基础上,获取银行已有的客户联系方式,依托移动服务运营商,以手机短信推荐的形式向用户推送可能对其有用的信息。鉴于手机数据传递业务对数据量的局限性,此部分推送的仅仅是有用信息的概要情况,包括标题、时间、访问方式等。给定信息详细内容的访问方式,使对某条信息感兴趣的用户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手机上网访问或pc上网访问相应的内容。

(4)信息显示平台部分。

该部分旨在构建一个可通过手机和pc两种方式访问的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显示平台,该平台在用户信息推送服务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进一步对相关用户提供详细的信息内容服务。平台采用当前流行的b/s网络服务模式,用户在pc上无需安装任何软件,只需要通过网页浏览器即可访问系统平台,获取所需信息。

1.3 系统业务分析

我们采用uml中用例图来表示系统的业务,从工作人员的视角和客户的视角来分析系统的业务功能,其具体表示如图2所示。

2 PC机部分设计

2.1 系统采取的方法

通过收集大量的真实数据,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实际可用的系统,模拟现实情况下为客户提供实时金融信息推送服务的过程和方式。经过试用和改进,最终将系统推广使用,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2.2 采取的技术

系统可采用Java开发语言和基于Jsp的B/s开发模式,构建一个综合的应用系统,系统的组成包括一个信息处理后台、一个配套信息显示网站、一个金融信息检索词典和一系列基于不同渠道的信息推送模块。它们相互协作,完成实时性的金融信息推送服务,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

2.3 可行性说明

开发这样一个系统在当前的技术背景下难度不大,且开发风险较低,特别是Java语言的平台无关性和易维护性可以满足系统的大规模应用。另一方面,系统兼顾到应用中多方的利益,因而商业风险也很小,其推广应用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2.4 操作部分

根据前期系系统分析、设计以及数据采集我们实现了数据库的设计,以MYSQL软件为工具创建关系数据库,设计过程如图3所示。

代码部分采用Java开发语言和基于J印的B/S开发模式。在数据库设计中,将上述六个阶段不断循环反复,达到最优数据库体系。

(1)构建信息处理后台,将从银行获得的实时信息及时发布到后期建设的显示网站,供用户查询相关消息的详细信息。

(2)配套信息显示网站,建立ASP网站,并与数据库实现对接。

(3)金融信息检索词典,利用前期搜索的海量金融词汇和MySQL实现金融词汇查询功能,方便用户查询收到信息当中包含的金融词汇,以便做出正确、快速的投资决策。

(4)基于不同渠道的信息推送模块,主要是实现PC机与手机的对接,构建用户查询信息的双向渠道,完善体系。

3 手机部分设计

3.1 手机平台选择

金融服务商需要将即时信息个性化的传递给注册客户,采用通过3G手机终端向客户发送个性化短信息的方式,其短信息内容即是客户所注册账户相关发生的金融信息。因此需要用到PC端向手机群发短信的功能。由于还没有投入产业化,实验时不一定能得到电信运营商的支持,因此选择使用相当大的一部分手机都已支持的蓝牙无线网络替代。使用Linux操作系统的pc机通过蓝牙适配器可在试验阶段方便的同手机通信。因为手机操作系统平台存在多样性,目前存在Symbian、Palm OS、win ce以及Linux等,考虑到今后软件的跨平台性、易移植性和易布署性,所以选择使用的开发语言为Java。

技术要求:(1)通过c语言或者c++语言,基于蓝牙域的套接字网络编程,开发服务器的无线通信接口。(2)通过J2ME,提供蓝牙API可供调用,开发手机上元线通信模块。

3.2 手机通讯方案

通过手机终端获得信息之后,不在PC机旁的客户可以立即通过手机专用网络进入本系统查看消息详情与分析师的最简单评价。利用现今已很成熟的手机浏览页面的功能。考虑两种功能比较简单的嵌入式浏览器实现方式:(1)利用手机已有的浏览器(需要使用程序调用)。(2)实现一个简单的嵌入式浏览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运行在后台。它负责处理http协议,包括向指定站点发送http请求(re-quest)和接收站点回复(response)的http内容并进行处理;一部分为GUI显示,将收到的http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给用户。

技术要求:(1)tep/udp网络通信;(2)b,http协议。

3.3 操作部分

(1)c和c++语言的应用。

(2)J2ME的初步实验,试做初步的Java程序,并在3G手机上顺利运行。

(3)找到可参考学习的http协议实例并采取针对性研发。

(4)采用蓝牙网络,在pc端使用Linux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提供了BlueZ协议栈和相应的工具,可以基于该协议栈很方便的开发服务器的无线通信模块。使用Linux操作系统的pc机通过蓝牙适配器可以很方便的同蓝牙手机通信。

(5)实现实验时真正将信息通过蓝牙发送到手机端。

3.4 实现部分

(1)将理论知识用技术来实现,完成PC端向手机客户端群发个性短信息功能。

(2)确定所要实现的方式,完成手机浏览系统页面的通道。

(3)手机部分完成后与PC数据库联系起来,相互激励与响应,成为可行的整体。

移动通信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近些年,随着高新技术的出现,矿井移动通信技术也随之诞生,并带动着煤矿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融合。目前由于矿井环境的特殊情况,电子通信技术的应用会收到一定的制约,但随着通信技术迅速发展,接着3G业务的顺利开展,更是给矿井通信技术带来了优越的条件,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对如今矿井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希望为今后矿井通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通信技术;发展;系统

1.矿井通信系统的现状

通常来说,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矿井通信一般包括:由行政通信组成的系统、管理调度中所需要的通信系统、还得要有完善的广播系统以便方便与外面的联系。

而这些相互联系的矿井通信系统也有各自的功能和组成。首先对于矿井行政通信系统,主要设在矿井的地面,为了满足日常的行政管理,采用的是交换机由数字程序控制的,在整个矿井系统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为它负责着系统之间的联系。然后矿井中的调度通信主要负责生产中调度,是通过数字化的程序控制的,接着就是关系着矿井的安全的漏泄无线通信系统,当出现矿井出现意外情况,及时的报警,主要是利用一种特殊的同轴电缆,将信号电波由总的基地向四面的矿井深处传播,在传播途中与巷道中的电台联系,从而实现了将多个信号相联系并及时发送出去,在第一时间内为矿井中的人员提供了安全保障。

最后便是PHs小灵通系统,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主流系统,通过与矿井中的行政总机相连接,从而实现整个矿井的全面通信,并且到现在已经研发出了可以实现人员跟踪定位的功能,为矿井通信提供了更大的方便。

2.漏泄通信系统

漏泄通信是近些年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最先进的通信技术,主要是利用漏泄电缆实现高频信号的传输,煤矿井下漏泄通信是以漏泄光缆为信道进行信息传输的新兴技术,而漏泄电缆可以作为巷道中无线通信的天线,不仅实现了矿井里外人员之间的联系,还可对矿井中车辆安装通信设备,实现车辆之间,人员与车辆之间的无线通信。

在铺设的时候,在巷道之间架设漏泄电缆,并设置相应的设备:基地台、稳压电源、功率分配器、负载盒、有线无线交换器。当进行无线电波传送的同时,周围也会形成一片无线电波的漏场,并覆盖了任何的切面,使得电台设备能够接受到,再通过继电器的放大作用,将远距离传输过程中损失的能量补偿回来。

在安放设备时,基地台得设置在调度室中,方便传输过程对整个过程的控制,将井下的漏泄电缆与基地控制台相联系,在中间的相当距离安放一个双向继电器,如果遇到巷道德分叉处就设置一些功率分配器,这一过程主要用来减少传输过程中能量的损失。

现如今漏泄通信技术发展已经成熟,并且在矿井下被广泛使用,主要是用来改善调度通信系统,而其具有的高质量清晰通话,低噪音,并对基地台传呼十分的便捷。但还是有一定的缺点的,在设置设备时花费的成本过高,而且工程量浩大,系统过于庞大,不仅是搬运时不方便,而且占用了矿井的空间,对巷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实际的应用中虽然实现的语音通话,但具有的仅仅是对讲机的功能,等位间的实时通话还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线无线转换还停留在研发中。总体上漏泄通信技术还是给矿井通信系统的发展带来了便捷,而在此基础上研发出的信息交换、文字通信技术已经要投入使用中。

3.矿井下无线通信小灵通系统

这个系统只要是以商用技术为基础,针对的是语音通信,最终能实现人员之间的相互通信,先如今已经成功,网络运营商提供应有的技术支持,并且为矿井下员工进行定位,提高井下作业的安全性,同时在管理监督体系中也得以应用。

而小灵通技术依靠的是中国联通的CDMA技术,将现有的技术应用到矿井下。

主要装置:无线控制交换机、基地、移动网络终端。矿井的办公区,生活区,以及矿井下作业区都应该覆盖。

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矿井的实际情况,并对井下的环境考察后在作出决定,无线装置的全面覆盖。

3.1 无线通信小灵通系统的铺设

先是在地面搭建一个高度足够的信号塔,并安装具有一定功率的天线接收装置,井下的布置尽可能的采用定向天线,这样节约了成本,起到了经济效应。但遇到一些对天线信号干扰较大的煤矿应采用漏泄电缆。

3.2 无线小灵通系统的特点

1)因为充分考虑了矿井的实际情况,设备可靠性强,而且高性能,较低的建设成本,十分适合大多数的煤矿设备。

2)系统的支持容量大,在进行语音通话时,标准配置下的3个扇区就能105个手机用户实时通话。

3)因为联通的CDMA新技术采用增强型无线频段,具有很强的绕射能力,一般架设一座一定功率的天线,就能满足整个矿井区域的信号需求,而且也有强的独立性,与原先的地面无线网络没有干扰。

4)抗干扰能力强,因为IP地址独立开放,在有多座矿井的也同样适用,所以方便了管理,而且节省了不必要的开支。

4.WiFi无线宽带技术

4.1 WiFi无线宽带技术基本概述

根据当今信息通信的发展,工信部要求PHs小灵通退出信息网络系统。于是引起了很多煤矿业内人士的担心,因为曾经的PHs矿井无线小灵通系统一举占据大部分的矿井无线调度系统,一旦退出市场势必会对煤矿通信造成巨大的影响。但是随之出现的wifi无线宽带技术的打消了人们的顾虑。

Wifi技术使用的标准有两个:IEEE802.11a和IEEE802.11b。凭借着2.4GHz的频段,同样适宜煤矿安全应用特点,而且本身技术等级更高,渐渐的受到了大多数矿井供应商的青眯。

Wifi的系统有着远远优于小灵通的性能,应用的是无限高保真技术。在部署了基站后,设置好了数据,接入IP地址就不受区域的限制,实现高质量的信息通话。

接入方式的选择中,目前普遍应用的是16d的标准,支持固定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接口。而还没有投入到实际应用中的16e移动性的宽带接口标准还正在实验定制的过程。

为了实现wifi无线宽带的战略价值,正在考虑的是将移动通信进入1000M的工业以太网。

在运行中为达到一定的稳定性,可以采用VLAN的技术对现有的移动通信进行划分,使得新出现一个虚拟的专网,并实现其的独立运行。保证与原先的监测管理系统不产生影响,形成一个崭新的新一代系统。

4.2 Wifi无线技术的功能介绍

1)基于系统的功能所能支持:1-1000部,而光缆的传输距离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10KM以内都能接收到信号。

2)基站手机的单向传输距离从原先的260m-820m。

3)一座基站在运行时也支持16部手机同时通话,无缝的实时通话在网络覆盖区域是完全能实现的。

4)处于对通话安全的考虑,无线网络系统支持64位的wep加密通话服务。

5)语音功能也有了全方位的改进,不仅仅支持wifi手机之间的实时通话,还支持固定电话之间以及固话和手机间的互通。

6)另外还实施了便捷的服务功能,简洁的一号通服务、免打扰优先呼出控制,在整个矿井区实行了集团内互通互免得短信计费功能,方便了员工之间的联系,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因为接入了工业的以太网,技术上已经不需要在整个矿井覆盖有线通信漏泄光缆系统,价格上的优势加上可观的效率,一旦接入到矿井下的网络交换机,所有的工作就能有次序的进行。凭借着庞大的网络多媒体业务顺利运行,也为下一代的3g移动网络通信奠定了基础。

矿井上下都部署一定的无线调度终端,便可将无线wifi终端接入网络,用统一的管理平台,对所有的无线有线进行调度,最终实现了对整座矿井无线通信系统的控制。而目前,wifi无线通信系统已经一些煤矿企业成功应用了。

5.小结

在现如今的技术条件下,矿井管理调度系统、行政通信系统的合理应用已经相当成熟,尤其是矿井通信系统的不断的改进,采用新技术向着高新型、高稳定性的方向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回报和便利,渐渐的引起了人们对于矿井通信系统广泛关注,从而吸收到更多的研发资金,使得很多的复杂的功能更全面的新型的矿井无线通信系统得以研发出来。

可是随着出现矿井无线通信系统的逐渐增多,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特点,以适应国家队煤矿企业的管理监控,从而实现真正的一体化管理,将生产、通信、监督、控制、管理相结合。在部署装置时应该分批次、分次序的安放,以便遇到特殊的紧急情况方便疏散人员,同时还得具备一定的移动性,可以相应给一些较大的装备装上轮子,这样不仅方便了开始的部署工作实施还未后期的功能变动,以及换上新型系统时更换的便捷。因为多媒体的发现应用,便积极研发视频、语音、数据三项结合的通信新形势。

总的来看,矿井无线通信技术奖不断的改进提高新技术的研发的速度,以满足煤矿企业对于通信需求。

参考文献

[1]孙继平.矿井移动通信关键科学技术问题[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19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

[2]陈曦.一种井下多媒体无线通信网络的开发[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

[3]张善兵.基于光纤通信的矿井通信应用策略研究[J].硅谷,2011(19).

[4]张延昭,李涛涛.矿井通信的展望[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21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3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1.

[5]王师伟.矿井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展望[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

作者简介:张鹏(1982—),男,江苏常州人,学士,工程师,中煤科工集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检测中心监控所副所长,从事监控产品检测检验工作,发表论文多篇。

移动通信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移动通信市场服务营销一体化理念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是指导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本文阐述了移动通信企业实施服务营销一体化的实施背景,对移动通信市场的服务营销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升客户感知的移动通信市场服务营销一体化的措施。

[关键词] 移动通信市场;服务;营销

面对新时期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树立和落实移动通信市场服务营销一体化理念是企业解决发展中诸多问题和矛盾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对于企业积极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移动通信市场服务营销一体化理念的核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在我们的企业内部,如何实现以人为本,我认为除了服务员工,保障员工利益外,我们更应该以“客户为根、服务为本”,以改善客户感知的角度出发,将移动通信市场服务营销一体化为我们工作的核心。积极稳妥的推进服务营销一体化理念,让服务能够形成企业的价值引擎,从而能够全面提升企业经营及服务的综合价值,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服务在运行过程中是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引导,确保服务能够对企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让企业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服务意识,从而能够全面推动服务理念工作不断前进。

经过认真调研和比对分析,笔者发现客户对我国移动通信市场服务与产品满意度并不高,有些地方存在不满意。通信企业的服务流程有很多是为了我们内部的管理方便而制定的,已经有一些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不适应当前客户的个性化需要,不适应将来全业务经营系统服务的需要。近期应该以服务营销一体化为核心,实现企业的流程再造。

1 移动通信企业实施服务营销一体化实施背景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为中国通信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中国移动、电信、联通等企业提出的扩张战略、渠道战略、品牌战略等正确的营销策略为中国移动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Amdocs公司全球市场营销负责人MichaelCouture表示:“服务提供商必须想办法不断改善营销服务体验,以实现品牌的差异化,并增加收入。”目前,移动通信行业服务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企业应该更加重视使用者体验,把企业服务转化为生产力。据了解,国内的三家企运营商去年一年在通信服务方面都做了大量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

然而,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技术、经济、概念的发展、变化时代,随着3G牌照发放后竞争格局的改变、互联网行业的日趋完善,产业政策的调整、政府管制等一系列问题,为移动通信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市场环境变量逐渐增加。虽然,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移动通信企业目前拥有庞大的营销网络,但由于营销网络长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对市场变格的抗风险能力较弱。服务与营销的增值业务已成为移动通信企业的主要业务增长点,使得服务质量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谁的服务领先,谁将占领市场。

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国的通信企业必须站在战略发展的角度,认真的考虑,建立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与营销体系,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和忠诚度、才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例如:2012年,中国移动积极响应中央\"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号召,秉承\"客户为根、服务为本\"理念,针对客户最关心的问题,分别于1月20日及5月17日分两批次共推出20项为民服务举措,力求为客户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近年来,中国移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从2009年开始的“身边的移动,心中的故事”便捷服务意见征集活动,到2012年“为民服务”客户接待日活动,由“单向通过网站/短信向客户征集意见”到“中国移动省市公司领导与客户面对面,听取客户的意见与建议”,切实保障客户投诉及时有效得以解决,切实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某省移动公司开展七期客户接待日活动,有86位公司和部门领导亲自参与活动,活动共收集各类问题1890个;目前已解决1796个,解决率95%,回访满意度达96%。

2 移动通信市场服务营销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各大移动通信企业在市场服务与营销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焦难点问题解决效率不高、协同性不足。从而致使客户咨询投诉过的热点问题,长期未决或未制定有效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导致一线服务人员对客户解释造成一定难度,客户满意度不高,问题仍然存在。二是服务与营销流程的优化创新不够。服务与营销包括“售前、售中、售后”的全过程。当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瞬息万变,消费者的需求也日益个性化,要想实现客户服务质量的提升,就必须要注重流程的优化及服务创新。在服务与营销的实施过程中,流程不顺畅等、环节过多、客户等待时间过长等问题仍然存在。三是服务失误补救管理不到位。不注重与客户的互动。服务的失误与补救又是客户参与的互动过程。客户在服务的过程中是“主角”,而非被动的服务接受者,客户的感知、行为、偏好时刻影响着移动通信公司的服务决策,让客户满意,缩小感知期望与预测期望之间的差距,是每个移动通信公司的最终目标。而当前我国的许多通信公司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并成为一种“通病”。而一旦处理不好失误的补救,就会产生不良的传播效果。四是不注重品牌的塑造。品牌是消费者对某种产品、售后服务及文化价值的心理认知,是一种无形资产。近年来,随着中国通信市场的不断深化及竞争日益激烈,围绕品牌而产生的各种经营、运作手段也随之产生。从移动通信公司自身的品牌宣传与影响力的打造上看,还存在很多不足,如相关的宣传告知不明确、或宣传与实际不符等问题仍然存在。五是移动通信企业与客户的沟通渠道不畅通。通信企业不注重与客户的沟通,导致其不知道客户想的是什么,客户的需求与期望的重点。在售前环节,客户对企业服务质量的要求与期望主要在于手续办理的是否方便、等待时间是否过长等快捷性问题;在售中环节,客户的主要需求是产品价格的优惠程度、产品质量的展现;在售后环节,主要在于跟踪服务是否到位。而由于移动通信企业缺少与客户的联系与沟通,使得在服务过程中本末倒置,最终使得整体的服务与营销环节出现问题。

3 提升移动通信客户感知的服务营销一体化措施

3.1 以焦难点问题为突破,提升客户感知

首先,为解决使用者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升营销服务满意度,加强投诉协调管理,强化客服中心的内部建设,实施了营销服务越级投诉的集中管理,提高投诉处理质量,提高投诉处理一次解决率和满意率;通过聘请“神秘客户”和社会监督员对服务进行监督,加大服务检查力度,对难点、重点工作进行提示、解决;对一些难以明确的问题,邀请市场、网络、计费、支撑、增值等相关部门的人员进行“专家会诊”,共同解决,全面提升移动通信市场业务服务产品质量。其次,从而提升客户感知着手,努力使产品做到“实用、好用、易用”;从移动通信市场出发,设计全业务的惠民、便民方案,使通信技术的先进性、服务的优越性与全业务服务的便捷性等充分融合,切切实实的将服务营销一体化理念贯穿至企业经营生产的全过程。在售前、售中、售后环节,从时限、功能、回馈三个维度,在服务的快捷、便捷、关怀方面提出更具体明确的标准,不断优化内部业务处理流程,使营销服务享受到更加舒心、贴心、放心的服务。

3.2 加强产品试商用和营销测试环节,建立与客户沟通反馈机制

一方面,通过测试和试商用,发现问题,并将问题苗头、矛盾隐患都解决在这个环节,防患于未然。过去我们在推出新业务、新服务,周期太短,急于推向市场,急于获得效益,以至于推出后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严重影响客户感知,严重影响了一线营销积极性,也更严重的影响了该项业务的推广。建立“客户需求收集-分析-传递-形成解决方案-营销执行推广-客户需求再收集”的闭环服务工作流程,实现基于客户需求的正向回馈和自我完善,并确立服务“价值引擎”,通过对信息收集、分析、回馈,通过建立客户端友好性测试、客户需求快速响应、服务优化保障、固化闭环回馈、主动服务营销、营销服务离网预警等机制,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事后服务为事前服务,实现服务营销一体化,提升营销服务满意度、忠诚度,进而带来企业价值的提升。

另一方面,建立、完善投诉处理的闭环管理体系和“以客户感知为核心”的服务保障机制;建立投诉处理联席会议和联系人制度,重点解决跨部门的难点热点问题,强化服务质量责任意识与服务监督管理力度,细化各环节投诉处理流程;加强营销一线人员服务意识的培训,100%监控投诉处理过程、100%将处理结果回馈营销服务、100%杜绝因投诉处理不当或超时引起的营销服务申诉,确保客户权益得到保障。重点是以营销服务一体化为工作风向标,促进服务流程再造。

3.3 制定跨部门多进程协同的业务流程,实现服务营销整体效率的提升

比如我们公开承诺的新装宽带在线路资源具备的条件下5个工作日完成。过去业务咨询受理后,业务信息单线在各业务节点流动,像流水线一样,资源调查、营业受理、前台数据录入、建立营销服务资料、机房配线、现场线路安装、调试开通、后台录入等等业务节点,客户等待的时间太长,内部运营环节多,服务效率不高,客户满意度低。如果修改流程,加大前台的业务能力,在完成业务咨询,业务正式受理后,信息流同时传达到相关业务节点,各节点同时执行又相互配合,统筹兼顾,各节点既做好执行,完成信息流的传递,又为其他平行节点做好配合,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开通时间,提高效率,缩短客户等待时间,更提高客户感知。我们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拓宽经营思路,积极实施精确管理,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倡导共创价值理念,把业务与服务转型作为企业整体转型的突破口,制定市场、数据、网络、服务、技术支撑等跨部门多进程协同的业务流程,通过提升业务服务质量的同时,提升企业内部整体运营效率,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4 完善服务管控长效机制,实现流程再造与规范管理

“打破鸡蛋才能做蛋卷。”流程再造理论的创立者哈默博士这样形象地阐释流程再造,并将其定义为“重新开始”。建立一套新的管理机制变职能为流程,真正形成了流程再造、结构重组、资源组合,实现了以营销服务贯穿始终的整个流程管理。要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工作流程,将“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感知和业务服务整体质量”视为各项工作的风向标和助推器。从客户感知出发,以满足客户通信服务需求,提升通信客户的满意度、忠诚度和营销服务价值为目标,建立和健全从外部客户端评价向公司内部运营反向倒推制定各项服务流程。从根本上对原来的业务流程做彻底的重新设计,把直线职能型的结构转变成平行的流程网络结构,以首尾相接的、完整连贯的整合性业务流程来取代过去被各种职能部门割裂的、不易看见也难于管理的松散的流程。

一方面,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制定并实施涵盖全业务、彰显差异化特色品牌服务的服务标准和各渠道服务规范体系和达标考核制度。加大服务质量监督工作力度,将置服务质量监督于各个生产环节中,深度参与全业务产品设计和产品测试,预防产品缺陷;构建服务质量管控体系,实现服务工作由业务导向营销服务导向、由应诉管理向服务管理的双转变。畅通投诉渠道,做好营销服务投诉处理工作。营销服务投诉是企业难能可贵的资源,通过挖掘投诉中“诉”的内容,迅速发现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吸取其合理有益建议,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深度分析解决营销服务投诉问题,研究营销服务消费需求,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支撑,促进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根据客户咨询、投诉热点问题,根据客户关注点,梳理公司内部运营各个环节中的问题,进行内部流程优化,优化流程,使流程规范化标准化,最终得到客户满意。

另一方面,要实现流程再造应与规范管理相结合。因地区间经济、社会、消费习惯、客户偏好等各方面的差异性,导致各地移动公司的管理水平不尽一致,管理模式不尽相同,各有所长,因此公司内部持续开展贯穿始终的规范管理活动,规范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统一,也是为了更好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两者的根本目的相同,如果合理的与流程再造相结合,就能更好的推进规范管理,更好的适应发展的需要,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流程再造是为了更好更便捷的服务客户,获得客户的满意的同时提升企业运营质量与效率,实现企业的效益的最大化。在设计流程中应首先从客户感知出发,客户行为找到其相关的关键感知点,定位服务流程中的潜在失误点和经营风险点,优化改善企业内部运营的各个环节流程,杜绝各种管理漏洞,通过流程再造和规范管理,进一步实现移动通信市场服务营销一体化。

3.5 员工培训和员工体验相结合,持续提升服务能力

服务营销一体化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企业发展、营销服务、企业改革、流程再造也应当以人为本。一方面,努力营造全员服务氛围;开展了窗口人员技能大赛、政企营销服务竞赛、有效提升窗口服务水平;大力开展服务技能培训,编写一线人员应知应会手册,制作服务管理人员、一线服务人员培训课件,提高员工优质服务技能。再之,投诉处理方面,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的服务承诺。要通过大力开展员工培训与再教育,全面提高服务与营销的质量,使员工能够把移动通信企业当作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要建立健全“员工职业规划服务中心”,积极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工作人员制定职业规划。并将员工的服务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结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互惠双赢”。另一方面,开展热点业务员工体验的活动,通过业务体验,进一步熟悉业务和产品,同时也通过业务体验,更加了解客户使用过程中的感知,从而提出业务产品流程等优化建议,促进业务产品的良性循环,从而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

总之,移动通信市场服务营销一体化理念要求我们要以科学的方法去判断和决策企业的发展,以科学的态度去推进企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新技术的发展,各通信运营企业面临一系列挑战和困难。市场相对饱和、各通信运营商间产品业务服务的替代作用加剧、同质竞争和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新技术带来的双重挑战也使传统业务逐步低值化,企业寻求新的利润空间迫在眉睫。当前,移动通信市场服务营销普遍存在着:过于注重常规服务,不注重服务流程的优化创新,服务失误补救管理不到位,不注重品牌的塑造,移动通信企业与客户的沟通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只有进一步以焦难点问题为突破,提升客户感知,加强产品试商用和营销测试环节,建立与客户多渠道的沟通反馈机制,制定跨部门多进程协同的业务流程,完善服务管控长效机制,实现流程再造与规范管理,并加强员工培训和员工体验,才能更好的推进服务营销的一体化进程,提升移动通信企业经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从而实现移动通信企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磊,余稀.我国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福建电脑,2011(07):11-12.

[2]杜昊,郑建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J].新世纪图书馆,2011(09):17-18.

[3]王文学,刘营.通信企业管理创新项目评价体系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2(01):21-22.

[4]李海,史丽萍.农业专家系统咨询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23-25.

[5]蔡明举.企业机制创新的四个抓手[J].中国邮政,2011(10):66-67.

[作者简介]叶靖凌(1976-),女,福建福州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经济师,研究方向:移动通信客户满意度提升。

移动通信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文章重点分析了卫星移动通信应用以及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不断迅速发展,使投资成本逐渐降低,通信容量逐渐增大,通信质量逐渐提高,因此,用户对其需求日益增加。在国内与国际通信中,卫星通信处于重要地位,再加上航天飞机的投入使用,提高了星体设备能力,减小了地面站的体积重量。

关键词:卫星移动通信;星体设备;体积重量;地面站

1 卫星移动通信应用介绍

随着卫星移动通信技术迅速发展,卫星移动通信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对特殊行业(森林防火、海滩和抢险救灾等)进行应急通信;利用卫星移动通信技术,使山村偏远地区的通信问题得以解决;对重点行业(防汛抗旱监测、地震监测和气象水文监测等)进行数据通信。以下重点对卫星移动通信在海洋石油的勘探开发和军事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1.1 卫星移动通信在海洋石油的勘探开发

海洋石油的开发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广泛的作业范围和较强的专业性,这些使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对海上移动通信具有很高的要求。利用传统的单边带无线电话等通信设备不能满足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于是,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中,应用卫星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一种相当理想的通信方式,卫星移动通信及过去采用的那些单边带无线电话和甚高频无线电话等通信方式为海洋船舶作业的通讯需求提供了多元化选择。

1.2 卫星移动通信在军事中的应用

由于现代局部战争的参战力量组成不断变化,作战范围规模日益扩大,作战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再加上传统短波军事通信带宽小,传输信道不稳定,传统短波军事通信已经不能应用在现代作战行动中。当卫星移动通信受到地域条件和天气情况的影响时,还可以真正地使信息进行实时的传输,这就是卫星移动通信在军事作战中最大的优势。与传统的通信方式相比较,卫星移动通信在通信容量、覆盖范围和传输质量等方面有更大的优势。

2 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卫星移动通信的技术规范标准还不健全不完善,管理还不严格不合理。健全完善技术规范标准,不仅使通信设备的制造、安装测试和使用更加规范,还使卫星移动通信更加畅通,更加安全。

(2)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管理和经营,就是为了赢取最大的商业利润,其实它本身是国际性商业民用通信系统。铱系统、全球星、ICO、ODYSSEY和APMT等卫星通信系统,依次进入全球卫星移动服务的市场,一场高投入高技术的全面市场竞争随之展开,先后淘汰了ODYSSEY和APMT,铱系统、全球星和ICO三大系统留下,但是铱系统破产失败,全球星系统命运未卜。

(3)抗截获与干扰技术有待于提高。卫星移动通信应用在军事中时,因为通信卫星处于空间位置,敌我双方都能看见卫星,所以卫星通信系统有着一些突出的弱点,通信卫星转发器极易遭受到电子攻击是其主要的弱点。具体表现在极易受到敌方强大的电磁波干扰,使通信受到干扰而中断;有利的条件和机会使敌方极易进行定位截获。于是,由于军事通信的迅速发展,军事专家们一直重视敌我双方的通信侦察与反侦察,对抗与反对抗和截获与反截获技术。在频率域与功率域方面,由于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空间和信号发射作为现用的平台,因此,在地面信息进入信道传输之前,应该大力做好伪信息识别与抗干扰的工作,积极提高硬件和软件的加密技术,应该改造创新移动终端和关口站。

(4)电磁兼容性和接口技术有待于提高,软件的可移植性有待于增强。应该提高系统接口技术(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信息终端、国防数据和关口站、便携式终端间等互联接口技术),以保证信息能够进行无缝传输,使其与另外的军事通信方式一体或者互联。同时,应该改善增强数传软件的纠错功能,以保证在信息化的恶劣战场中,部队能够进行畅通无阻的信息通信。

(5)闭合回路群设置和信道专用设置有待于提高。部队在应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进行通信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关口站网管软件的应用,应该对部队特殊用户进行合理的设置,进而形成一个闭合回路群,还要在该群中进行合理的信道专用设置,大力做好信道管理和密钥管理的工作,以避免内部泄密和外界揭秘的现象

出现。

3 卫星移动通信发展概述

在1976年,世界上的第一个专门提供电报与电话服务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建立,海事卫星移动通信系统(Marist)投入商业运营。在1979年,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成立,从1982年,国际海事卫星组织连续对7颗卫星进行租用,第一代的INMARSAT卫星通信系统随之形成,该系统专门用以船只进行全球卫星移动通信服务。由于通信业务量的增加,在1990年至1994年的过程中,对4颗第二代的INMARSAT卫星进行发射。在1992年,澳大利亚开始运用AUSSAT-B卫星进行国内卫星移动通信的服务。美国与加拿大携手建立北美移动业务卫星通信系统(MAST),用以服务于陆地、海上与空中移动用户,随后在1994年与1995年期间,对2颗MAST卫星进行发射。从1990年开始,许多公司连续提出中轨道和低轨道的多星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方案,铱系统、全球星系统和ICO系统就是其中主要的系统。在1999年,铱系统开始投入商业运营,但是后来由于对该系统进行不合理的经营,导致其破产失败。同时,在2000年,全球星系统也开始投入商业运营。

根据应用环境进行分类,主要分为AMSS(航空卫星移动通信系统)、MMSS(海事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与LMSS(陆地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根据提供的业务类型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数据与话音系统;根据轨道类型进行分类,主要分为GEO(对地静止轨道)与非GEO系统,其中LEO(低轨道)、MEO(中轨道)和HEO(高椭圆轨道)就是非GEO系统。在非GEO系统中,根据业务种类对其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小LEO、宽带LEO与大LEO。把能够运用LEO卫星提供非实时性业务的系统称之为小LEO系统,Orbcomm系统就是小LEO;把能够运用LEO进行宽带业务的系统称之为宽带LEO,Teledesic系统就是宽带LEO;把能够进行全球实时性个人通信业务的MEO与L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全部称为大LEO系统,Iridium、Globalstar和ICO系统就是大LEO系统。把能够利用GEO卫星进行宽带多媒体以及移动业务的系统称作宽带GEO系统,Astrolink、Cyberstar和V2stream系统就是宽带GEO系统。

在航空、陆地与海事移动等领域中,Inmarsat系统已经对其进行了AMSS、LMSS与MMSS多种业务的提供。按照不同的技术发展水平、业务要求和使用环境,Inmarsat已经对多种移动站和系统进行了开发研究,都制定了每一种移动站和系统相应的系统规范标准,同时按照此规范标准,对各种移动站进行制造,以保证其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够运用Inmarsat卫星进行及时通信。截止到1998年1月,在Inmarsat系统中,25000多个标准A站、5000多个标准B站、39000多个标准C站和1500多个航空站已经建立,再加上标准E站、寻呼终端和导航终端类型站,Inmarsat系统的总用户数已经达到115000多个。除能够进行全球卫星移动业务的Inmarsat系统,同时还建立了众多的能够提供卫星移动业务的国内和区域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Optus公司独立经营的MobileSat国内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以及美国AMSC公司和加拿大TMI公司携手共同经营的MSAT北美区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就是其典型的代表。

虽然通信GEO卫星的信道条件比较好,同时星体也比较固定,但是其应用在众多领域中时,还有较多的问题出现。因此,提出并采用了低和中轨道非G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来进行通信,以保证全球无缝覆盖的个人通信系统的实现。

4 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1)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和另外通信系统的结合将越来越紧密。由低和中轨道星座组成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应该与地面网络、地面蜂窝系统和静止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等另外通信系统紧密结合,以使用户费用降低,保证适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2)宽带卫星系统及其发展。在现代的各种业务中,宽带业务处于重要的地位,无线通信中的移动,广播与远程特性都有助于宽带卫星系统的发展。因为卫星系统属于天基系统,同时它的成本很高,与传统卫星系统成本相比较,发展宽带卫星系统投入的成本达到其成本的215倍,这些预示着在缺乏地面宽带系统的市场中,宽带卫星系统和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一样极其发展。

(3)降低信道的误码率技术更高。相关的专家不断对信道的误码率技术进行研究发展,利用更加先进更加高超的调制纠错与调制编码技术降低信道的误码率,以保证卫星信道的传输质量能够增加到光纤传输信道的水平。在卫星移动通信链路中,对TCP/IP协议进行应用时,还存在令人不满意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不说明卫星链路不能应用TCP/IP,通过实验可以证明,在卫星链路中,应用TCP/IP协议不仅能使卫星网和地面网互连,还能使其与因特网进行互连,实现了天和地之间的互通。

(4)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频段向更加高端扩展。对低端频段的应用,呈现过于拥挤的状态,因此,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频段向更加高端扩展是相当必要的,同时,不断地对频率复用技术进行利用和创新,使原有通信频带上的潜力得以更深层的发挥。

(5)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优势不仅表现在现代各种应用对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日益渐增的要求上,还表现在能够支持大量的和大范围的移动用户的数据通信方面。再加上人们对能便携的卫星通信用户机和可搬动的小型卫星通信地面站的状态不完全满足,因此,建立实现拥有实用价值的卫星全球个人移动通信系统便成为了卫星移动通信发展的新目标。

5 结语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不断迅速发展,尤其是卫星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不仅要重视卫星移动通信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要积极发展创新卫星移动通信技术。

参考文献

[1] 徐超忠.全球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竟争[J].卫星通信广播电视,1997,(3).

[2] 李指行.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概述[J].微波与卫星通信.

[3] 郑林华.卫星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黄华山(1983-),男,广东大埔人,中海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卫星通信技术。

上一篇:通信工程专业论文下一篇:无线通信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