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原理学习心得范文

2023-09-16

移动通信原理学习心得范文第1篇

A.感知B.表象C.情感D.理解

16.想象得之在瞬间(D)。

A.与体验和修养无关B.与体验无关但与修养相关

C.与体验有关但与修养无关 D.但与体验和修养都息息相关

17.《庄子·达生》中讲了"佝偻者承蜩"的故事,说佝偻者"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这可以用来说明直觉的(C)。

A.直接性B.突然性C.专注性D.透明性

18.崇高与壮美的内涵在性质上(A)。

A.是一致的B.有一些共同点C.根本不同D.差异很大

19.悲剧性冲突源于(A)。

A.正义与邪恶的矛盾B.人物的过失C.自然的灾难D.日常生活的不幸

20.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主要是(B)。

A.命运悲剧B.性格悲剧C.心理悲剧D.问题悲剧

21.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根本区别在于(C)。

A.艺术品是人工制品B.艺术品是精神产品

C.艺术品用意象思维创造意象世界D.艺术品主要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

22.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了(B)。

A.艺术直觉性B.艺术符号说C.艺术模仿说D.艺术游戏说

23.模仿说对艺术的界定立足于(A)。

A.艺术本质角度B.艺术价值角度C.艺术起源角度D.艺术功能角度

24.艺术品结构的最重要层次是(C)。

A.思想内容层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

25."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古诗十九首》)这诗中意象的类型是(C)。

A.仿象B.喻象C.兴象D.抽象

26.艺术的最高追求是(D)。

A.创造有我之境B.创造无我之境

C.创造有生命力的典型意象 D.创造有意境的意象世界

27.艺术存在的动态流程是(C)。

A.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B.从艺术创造到艺术接受

C.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再到艺术接受 D.从艺术作品到艺术接受

2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C)。

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C.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

2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B)。

A.王国维B.蔡元培C.鲁 迅D.毛泽东

3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D)。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B.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有(ABCDE)。

A.美的本制裁理论

B.艺术本质理论

C.美的规律理论

D.美和美感起源的理论

E.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

32."美是一个开放和系统"这一观念,包括(ABCDE)。

A.美由多方面的原因与契机所形成

B.美在主客体交相作用中

C.美处于永恒的变化和创造中

D.美是诸多规定的综合

E.美是多样性的统一

33.在审美关系中,人之所以为人,主要在于他有(ABE)。

A.社会性 B.精神性 C.自然性D.物质性 E.历史性

34.美感的深层心理特征包括(ABCD)。

A.生理与心理的矛盾统一

B.个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

C.具象性与抽象性的矛盾统一

D.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矛盾统一

E.想象与情感的矛盾统一

35.人生天地之间的美的形态主要有(BCD)。

A.科学美 B.艺术美C.自然美 D.社会美 E.技术美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

36、37每题3分,

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36.心理距离说:(1)心理距离说是由英国的爱德华•布洛本世纪提出的;(2)认为人在审美时应在心理上与对象保持一种适度的、非功利的、非实用的距离。

37.丑:(1)否定性的价值,使人厌恶、鄙弃、反感;(2)违背自身发展规律,有碍人生;

(3)形式凌乱,不能怡人。

38.崇高:(1)崇高的对象通过感性形态体现出粗犷博大的形式,或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或雄伟的气势等;(2)让人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引起敬仰和赞叹的情怀;(3)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39.意象的物态化与物化:(1)意象的物态化:把意象从心理层次引出,赋予其一定的形式符号(即线条、语言、旋等),使之具有感性的物质外观,这是从意象走向艺术实存的第一步;(2)意象的物化:在意象物态化基础上,直接运用物质手段将已具形式符号的意象凝定下来,转化为现实的艺术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

40.怎样理解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答:(1)人的本质力量包括自然的本质力量和精神的本质力量;(2)"对象化"是人"化"到对象中去然后再从对象中表现出来,使对象成为自己的"作品";(3)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关系中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全面地在对象世界中展现出来;(4)美离不开活的形象,美只能是充满了生命力的活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不可能是本质概念的对象化;(5)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按照美的规律,按照对象的性质和特征,在对象中进行自我创造,从而把对象塑造成为美的形象。

41.审美人生观有何基本内容?为什么说在美的问题上要以人生为本?

答:(1)审美人生观的基本内容:a.人生的意识。人的自下而上和生活应当是一种有意识的自由的类的生活。b.人生的反思和反悔。以艺术家的精神气度对人生有所反思和反悔,

创造出更为理想的、带有普遍性的生活。c.人生的价值。美是人生的最高价值之一,最理想的人生,应当是最美的人生。

(2)在美的问题上以人生为本,这是因为:a.美学研究的根本愈来愈在于提高整个人生的境界;b.人的本质力量在审美关系中全面展开的程度,在很大的意义上受制于人的自下而上状况和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c.以人生为本、并融入创造论的做法,有其巨大的理论合理性。

42.美育如何改变人的心理气质与精神面貌?

答:(1)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悦;(2)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3)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性的旷达和赏玩。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分,共26分)

43.试举例说明一般理解与审美活动中的理解的区别。

答:(1)审美中的理解,有助于领悟作品中的深层文化意蕴;(2)审美中的理解,与情感交融在一起;(3)审美中的理解,对对象进行抽象地处理,又作具体地呈现,是抽象与具象的统一。

44.请以李白的《月下独酌》为例分析艺术意象的审美特征。

附:《月下独酌》原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移动通信原理学习心得范文第2篇

实验名称: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数据库的安全性 实验类型:验证型 实验环境:oracle 11g 指导教师:陈 骏 专业班级:信安班 姓

名: 学

号:

联系电话:18281686860 电子邮件: 实验地点:东6E501 实 验 日 期: 2017年5月16日 实验报告日期:2017年 5月 18日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五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一、实验目的

        了解数据库恢复技术的原理

了解oracle各类故障的数据恢复方法 了解oracle的物理备份

掌握oracle数据库逻辑备份方法 掌握oracle数据库恢复的方法

学会使用exp备份数据库、使用imp恢复数据库 了解flashback 的使用

学会使用PLSQL/developer工具完成导入导出

二、实验平台

Oracle 11g

三、实验步骤、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不能解决的将问题列出) (1)实验步骤

1、逻辑备份

(1)导出自己用户中的“预约”表在运行中输入:exp 用户名/密码@orcl 按照提示进行导出

(2)删除自己用户中的“预约”表

1 (3)进行导入数据库操作,在运行中输入:IMP 用户名/密码@orcl按照提示进行导入

(4)查询导入的“预约”表中的信息。

(5)导出数据库(以全库方式导出)。必须是DBA才能执行完整数据库或表空间导出操作。

2、使用Flashback (1)设置行可移动SQL>ALTER TABLE 读者 ENABLE ROW MOVEMENT

(2)在读者表中添加多条记录(或者删除没有借书的读者记录)。

(3)闪回到改变前(TO_ TIMESTAMP函数完成对非时间戳类型数据的转换)SQL>FLASHBACK TABLE 读者 TO TIMESTAMP TO_ TIMESTAMP(„.) 2

3、使用PLSQL/developer 来完成SQL导出

(1)打开PLSQL/developer,选择菜单“工具“导出表 (2)点击你要导出的表,然后选择标签SQL 插入

(3)选中复选框创建表,浏览或者输入输出文件,然后点击导出

(4)在你输入的目录下找到你的导出文件(SQL 文件)

(5)依次导出你账户下所有用户自定义表。

(6)删除自己表空间中的“预约”表

3 (7)通过“工具“导入表,利用SQL插入导入数据库预约表。

(8)查询导入的预约表,检查导出是否正确。

4、使用PLSQL/developer 来完成PLSQL/developer方式导出 (1)打开PLSQL/developer,选择菜单“工具“导出表 (2)点击你要导出的表,然后选择标签PLSQL/developer (3)浏览或者输入输出文件,然后点击导出。

4 (4)在你输入的目录下找到你的导出文件。 (5)依次导出你账户下所有用户自定义表。 (6)删除自己表空间中的“预约”表

(7)通过“工具“导出表,PLSQL/developer方式导入数据库预约表。

(8)查询导入的预约表,检查导出是否正确。

(2)问题及解决方案

-问题①:在命令行内输入登录命令“sqlplus S5120155364/123@orcl by sysdba”时无法正确连接

原因:使用了错误的连接词“by”

解决方案:将其改为“sqlplus S5120155364/123@orcl as sysdba” -问题②:点击“Enter”键,命令不执行 原因:命令语句后遗漏分号或使用了中文分号 解决方案:改为以英文分号结尾的命令语句 -问题③:无法以全库方式导出数据库(未解决)

实验六 数据库的安全性

一、实验目的

       理解数据库的安全性保护

掌握ORACLE中有关用户创建的方法 理解数据库存取控制机制

熟练掌握PL-SQL的数据控制语言,能通过自主存取控制进行权限管理 熟悉用户资源文件的使用 熟悉ORACLE中角色管理

熟悉视图机制在自主存取控制上的应用

四、实验平台

Oracle 11g

五、实验步骤、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不能解决的将问题列出) (1)实验步骤

1、同学之间相互授权访问对方“读者”表并能进行查询。

2、以SYSTEM登录数据库为你的帐号增加系统角色DBA.

3、 重新以自己的帐号登录,创建一个数据库用户:帐号_USER1(注:帐号即学生登录数据库帐号,如:S20101206),该用户拥有所有CONNECT, resource,DBA系统角色权限。

4、 建立角色:帐号_OPER,该角色拥有调用存储过程借书、还书、预约的权限,以及CONNECT系统角色权限。(注:执行存储过程的授权语句Grant execute on procedure_name to user/role)

5、创建一个数据库用户:帐号_USER2(注:帐号如:S20101206)为该用户授权角色:帐号_OPER。以该用户登录,完成借书功能。

6、以自己的帐号登录,如:S20101206,建立视图VIEW_READER, 该视图包含书目(ISBN, 书名,作者,出版单位,图书分类名称)(注:所有属性来自关系书目和图书分类)

7、创建一个数据库用户:帐号_USER3(注:帐号如:S20101206)该用户具有对视图VIEW_READER查询的权限。创建一个概要文件,如果 帐号_USER3连续3次登录失败,则锁定该账户,10天后该账户自动解锁。以该用户登录进行权限测试。

(2)问题及解决方案

-问题①:在命令行内输入登录命令“sqlplus S5120155364/123@orcl by sysdba”时无法正确连接

原因:使用了错误的连接词“by”

移动通信原理学习心得范文第3篇

关键词:通信原理;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对抗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理论课程,也是一般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课程,承担着从一般基础理论到实践应用、从个体功能到整体系统的重要过渡,对培养学生通信理论分析与综合应用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然而,该门课程理论性强,公式和相关数学推导繁多,许多概念和原理非常抽象,这就需要在理论教学中合理而高效地引入实验环节,将枯燥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深入地掌握理论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一、通信原理实验教学现状

1.传统的实验箱教学模式

目前的通信原理实验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箱进行验证性实验。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只需根据实验内容找到相应的电路板模块,然后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简单的连接电路和拨动开关就可以利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和相关数据。实验操作简单,验证效果直观形象,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

然而,这种实验箱模式的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大,主要体现在:第一,学生在做这类实验时往往不考虑实验原理,不做电路分析,只是机械地在实验箱电路板上进行连线测试,在预留的测试点观察波形和数据,甚至波形和数据是否正确都不知道。实验做完后,通过抄写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步骤和公式,简单整理数据便形成了实验报告,导致实验报告几乎是千篇一律。第二,这类验证性实验动手调节部分少,实验过程中也几乎不会遇到操作难点,这样经过两到三次实验后,学生对这种就是“看波形”的实验不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下降,自然影响对通信原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计算机仿真实验教学模式

传统的实验箱教学模式,一台套的实验设备包括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箱、示波器、万用表、函数信号发生器、误码测试仪等,并且一般情况下需要购置20台套才能基本满足实验开课需求,花费非常大。因此,采用计算机进行仿真实验是很好解决实验室建设经费紧张的教学模式。

通常应用于通信原理课程实验的仿真软件主要有两种[2,3]:一是Matlab中的Simulink仿真平台。该平台可以进行交互式的动态仿真,用户可以利用模块框图方便地设计出仿真模型,不需要对模块内部进行任何的硬件和软件设计,仿真过程简单,结果形象。二是System View软件。利用该软件进行系统设计时,只需从配置的图符中调出有关图符,进行各个图符的参数设置和相互间的连线,即可进行仿真操作,给出分析结果。

计算机仿真的实验教学模式开设简单,方式灵活,既可以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演示,也可以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课后练习,能很好地加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感性认识,促进通信原理理论部分的理解和掌握;然而,计算机仿真教学模式同传统实验箱模式类似,只能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波形展示,理解整个通信系统的模块组成,而各模块功能如何具体实现学生仍然未知,限制了学生从认知系统到设计系统的能力提高过程。

二、通信原理三级实验教学模式

针对上述通信原理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根据多年的实验教学探索,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三级实验模式,即验证性实验、仿真实现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逐级提高的实验教学模式。我校的通信原理实验课程通常包含10课时的课程实验和一周左右的课程设计,因此前两级实验安排在课程实验中进行,而综合设计型实验安排在课程设计中进行。具体的实验教学内容如下:

1.验证性实验

该级实验主要让学生掌握各类通信系统的模块构成以及通信信号在经各模块处理后的波形变化,使学生对抽象的通信原理理论有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这部分实验可以通过通信原理实验箱进行或者利用更灵活的计算机仿真实现。在此以Simulink平台并以DSB调制解调系统为例进行说明。首先利用Simulink提供的模块库,找到构建系统所需的信号发生器、DSB AM调制模块、高斯信道模块、DSB AM解调模块以及波形显示模块(如图1所示),然后设置相关模块的仿真参数并连接即可。由于实验课学时有限,该级实验可以分解为课程实验、课堂演示实验以及课后作业式实验,使学生能尽可能多地完成一些典型的通信系统。

2.仿真实现型实验

初级的验证性实验可以简单地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与演示,但学生对模块内的结构原理缺乏细节性认识和掌握,因此也就无法较深刻地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基于此,让学生脱离仿真软件模块,自主实现相应的模块功能既能促进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又能增强算法实现能力,为后续的综合设计型实验打下较好的基础。以图1为例,DSB AM调制模块主要考虑实现调制信号和载波信号的乘积运算;高斯信道模块可以用已调信号和高斯噪声信号的加法运算来实现;而DSB AM解调模块则除了进行待解调信号与载波信号的乘法运算外,还需设计低通滤波器对乘积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处理。从该例可以看出,只有对DSB AM调制解调系统有非常清晰的原理性认知,才能有的放矢地设计相应的仿真性算法;同时,借助前一级的验证性实验所观察到的波形规律,可以很轻松地对仿真性的波形结果进行判定,以方便算法中相关参数和设计性结构的调试。显然,这一过程对通信原理相关知识从理论到实践有了更透彻清晰的理解和掌握。

3.综合设计型实验

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学习通信原理课程前已经学习过有关EDA技术的课程。EDA技术是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的核心,它以EDA软件工具为开发环境,采用硬件描述语言,以可编程器件为实验载体,可实现源代码编程、自动逻辑编译、逻辑分割、逻辑综合、布局布线、逻辑优化和仿真等功能,并以ASIC、SOC芯片为目标器件,是以电子系统设计为应用方向的电子产品自动化的设计技术。[4]因此,将EDA技术引入到综合设计型实验中,学生不仅要进行硬件设计,也需要利用硬件描述语言(如VHDL语言)进行软件编程,是学生硬件和软件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

为方便说明,以简单的振幅键控(ASK)解调系统为例,其相应的建模方框图如图2所示。解调器包括分频器、计数器、寄存器和判决器等。分频器对时钟信号进行分频得到与发端数字载波相同的数字载波信号;寄存器在时钟的上升沿到来时把数字ASK信号存入到寄存器中;计数器利用分频器输出的载波信号作为时钟信号,在其上升沿到来时对寄存器中的ASK载波个数进行计数,当计数值m > 3时输出为“1”,否则输出为“0”;判决器以数字载波作为判决时钟,对计数器输出信号进行抽样判决,并输出解调后的基带信号。根据上述建模思想进行VHDL语言编程,然后进行编译和时序仿真后,下载到FPGA目标器件中,以实现硬件设计功能。

该级实验主要采用课程设计的形式,也可以以科技创新活动的形式开展。时间相对充裕,学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查找资料,论证设计方案,验证实验结果。通过该级实验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进入工作岗位提供很好的动手锻炼机会。

三、三级实验模式教学成效

多年来,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兼顾理论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调整上述各级实验的实验项目和要求,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首先,通信原理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不及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次,学生进行电子通信系统设计的兴趣明显增强,报名参加校级和全国性电子设计大赛的人数逐年增加,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2013年有15组学生分别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湖北赛区一、二、三等奖;再次,考研学生以通信原理作为专业课的人数逐年增加,毕业论文选题为通信系统设计方向的也明显增多。

四、结语

采用三级实验教学模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推进通信系统的认知和设计,能有效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通信原理相关理论和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达新宇,陈校平,邱伟,等.通信原理实验与课程设计[M].第二版.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2]张水英,徐伟强.通信原理及Matlab/Simulink仿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3]罗卫兵,孙桦,张捷.System View动态系统分析及通信系统仿真设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4]段吉海,黄智伟.基于CPLD/FPGA的数字通信系统建模与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王祝萍)

移动通信原理学习心得范文第4篇

时间飞逝而过,不知不觉中又到了期中,在这半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有可取之处也有不足之处,现对半个学期的教学进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便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

结合半个学期的教学及大四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从教学手段、学风建设和师德建设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教学手段

在讲教学手段之前,我首先介绍一下本课程的课程体系及内容和对本教材的处理,因为这些是和教学手段密切相关的。

本课程内容较多,共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第5章)阐述通信基础知识和模拟通信原理。第二部分(第6章~第10章)主要论述数字通信、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和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原理。第三部分(第11章~第14章)讨论数字通信中的编码和同步技术,以及简要介绍通信网的概念。其中第三部分的内容在《信息论与编码》和其他先修课程中都有介绍,再结合其他学校对本教材的处理和考研的需要,第三部分的内容由学生自学。结合实际把重点放在数字通信这一部分。

本课程目前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方式,就是在黑板上进行板书教学。由于课程的内容较多,并且有很多的图形,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使得课程进度比较慢,因为要在黑板上画一些图形,不但耽误时间,有些图形也不是很形象,并且还有很多计算式,这些计算式书上都有,但不写出来又不行,所以说这些浪费了很多课堂上的宝贵时间,致使本课程的进度较慢,比教学进度表滞后。因此如果能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话,效果会比较好。

(二)学风建设

由于我所带的年级现在已经是大四了,有一部分学生要考研,也有一部分学生要考公务员,还有一些学生忙着找工作,所以总的来说他们的学风不太好,上课时的出勤率比较低。在学校及辅导员的强烈要求下,前一段时间的出勤率有所提高。

再加上本门课程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它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还用到很多的数学知识,本来学生们的数学基础知识就不是太好,一看到那么多的数学公式,大家都心里上有所抵触。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讲课的过程中,对一些不重要的计算过程不做多的介绍,直接给出结论,要求学生们只要知道、理解这个结论并且会用就可以了,不做过多的计算过程。

由于课堂时间是宝贵的,我也不可能每节课都点名,这样太浪费时间了,再说大四的学生也已经皮了,不是很在乎这个,所以也只有多给他们讲道理,讲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对于考研的学生,我就告诉他们,本课程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也是比较重要的,甚至研究生阶段还有重新学习该课程。另外就是结合自己读研的实际,给他们讲,如果这些比较重要的专业课学的不好的话,一些导师也不乐意带这样的学生,因为带起来太费劲,甚至毕不了业。对一些忙于找工作的学生,我就跟他们介绍,通信方面是一个很好、很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如果他们要找这方面的工作,以后想往这个方向发展的话,就要好好的学习本课程,因为本课程是通信方面最基础的课。

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提高他们对本课程的兴趣,引起他们对本课程的重视,跟辅导员相互配合,把学风建设提高上去。

(三)师德建设

教师的天职是“热爱学生”,做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热爱学生,打心底里去喜欢他们,这样才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去教学,去上课。

教师还要做到“言传身教”,甚至很多时候言传还不如身教。为人师表,处处要起到表率作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

我们还要做到好好备课,认真的上好每一节课。即使大四的学生很多人都不好好听课(忙于复习考研、考公务员),但在我尽自己最大努力劝解他们好好听课之后,他们实在不好好听的话,我也没有办法,但我仍然甚至更加努力的去备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这是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做到的最基本的工作。

我们还要经常跟学生谈心,以便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以及对本门课程的看法,对老师的看法,或是学生对我们教学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我们都可以及时的掌握,及时的调整,及时的改进,这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师生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移动通信原理学习心得范文第5篇

【摘要】首先分析了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现状,为解决教学难点问题创立了虚拟仪器通信原理教学平台,平台涵盖通信原理课程的全部主要内容,形式新颖,将通信系统如动画般展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课程难教难学的教学难题。

【关键词】通信原理;虚拟仪器;教学平台;LabVIEW;教学改革

一 通信原理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特点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通信技术与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成为21世纪国际社会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通信专业人才成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专业标志性课程,是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路、模拟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随机信号分析等课程为先修课的专业基础课,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起着承上起下的关键作用,占有重要的教学地位。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是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知识结构中必须具备的重要部分,为学生形成通信专业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思想 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专业建设等教学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1]。

课程的教学特点是:(1)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都很抽象,数学公式和理论推导相对较多,数学基础要求高,理论性比较强,是信号理论和系统理论的延伸和推广,教材偏重数学分析,对通信原理的物理过程讲述不够,学生感觉枯燥难懂,难以引起学习兴趣。(2)内容较多,涉及的知识面宽。随机信号的分析是全书的基础,模拟调制、数字调制、信源编码和信道编解码、数字基带系统、数字系统的最佳接收等在课程中都非常重要,需要一系列先修课程的支持,学生知识储备不足。(3)教师在讲课中不仅要使同学扎实掌握各个基本知识点,而且要将通信系统的各部分内容有机串联起来,使学生掌握各个知识点和整个通信系统的关系,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也是一个难题。总之,本课程教与学的难度都很大[2][3]。

二 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难点及对策

在高等院校中,针对通信原理课程的特点,进行了广泛的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多优秀成果,如省级、国家级精品课、优秀教学成果奖。目前本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优秀成果如下:

(1) 采用综合实验箱。将每箱一个实验的传统实验箱改变为可做多个实验的模块化综合实验箱,提高了性价比,增加了实验项目。

(2) 将仿真软件应用于通信原理实验,丰富实验内容。目前通信系统的仿真主要分为软件仿真和硬件仿真。软件仿真是依据通信原理实现通信系统的虚拟仿真; 主要有MATLAB/Simulink、SystemView等;硬件仿真是从系统的硬件实现的角度仿真实际电路,主要有EWB/Multisim、PSpice、Protel、QuartusⅡ、ADS等[4]。

(3) 采用现代教育手段。采用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一些仿真软件等搭建网络通信原理教学平台,共享教学资源,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进行理论学习并可进行网上仿真实验等,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便捷的网络沟通手段和互动的网络平台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扩大了学生的自学空间,提供了交互式、开放式、自主式的新学习模式[5]。

从当前教学改革成果来说,综合实验箱、软件仿真实验、建立网络教学系统等丰富的教学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但也存在下列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

(1) 综合实验箱仍存在一些不足。没能克服硬件验证性实验固有的动手多、动脑少的缺点;实验数目增加了,但由于通信原理课程内容较多以及硬件的制约,综合实验箱不可能全部覆盖理论教学内容,仍然存在盲区。

(2) 基于MATLAB/Simulink、SystemView等平台提供的通信模块都是封装好的,模块的内部结构看不到,通信原理课程讲授的恰恰是内部的具体实现,是要求学生掌握的主要内容,因此只能进行系统级仿真,不能进行波形级仿真,没能从根本上脱离验证性实验的模式。

(3) 以MATLAB/Simulink、SystemView等为代表的软件仿真是虚拟的、原理级仿真,没有相应的硬件支持,不能硬件实现。以EWB/Multisim、PSpice、ADS等为代表的硬件仿真,从系统的硬件实现角度仿真实际电路。这两类仿真各自独立进行,两者之间缺乏联系和衔接,使学生感觉理论和实际之间有距离。没有既能实现原理级的仿真,又可作为硬件实现的通信平台将理论和实际衔接起来。

(4) 网络课堂的电子资源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电子教案中,有些含有Flash制作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原理,但Flash动画也只停留在演示结果的层面上,不是真的通信系统。以 MATLAB/Simulink、SystemView等软件仿真只能进行系统级仿真。

为解决上述教学改革中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多年的教学中不断摸索积累,结合通信系统构成具有模块化的特点,采用虚拟仪器开发工具LabVIEW开 发了通信原理教学平台。

三 虚拟仪器通信原理教学平台的组成和特点

LabVIEW是图形化编程环境,它的最大优点是直观易学,编程效率高,在开发各种仪器及虚拟电路方面有其独到之处。LabVIEW不仅仅是一种编程语言,更是一种高度交互式的开发环境,用来快速设计原型和进行应用程序的渐进式开发,从测量、 自动化到实时嵌入式系统,再到通用场合。LabVIEW具有对FPGA编程下载的能力,具有数据采集卡驱动程序,所以LabVIEW也是一个硬件设计工具。其计算、分析、显示功能,丰富的信号分析和处理方面的库函数以及软、硬兼备特性非常适合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分析[6]。

但LabVIEW的商用通信软件包提供的通信模块都是封装好的,内部结构看不到,这一点与MATLAB/Simulink、System View等仿真语言的语句类似。通信原理课程要学习的恰恰是内部的具体实现,要使LabVIEW应用于通信原理教学中必需花大力气自主开发通信软件包。为解决此难题,在我校实验技术基金的支持下进行了教改立项,项目组成员分工合作,结合通信原理的教学,针对各种基本通信系统的各种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编写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仪器通信原理教学平台。

平台的硬件系统由计算机、连接外部的端口、数据采集卡、射频卡等构成,在LabVIEW软件控制下可完全模拟和替代传统的仪器。射频前端+A/D+计算机=一台接收机,计算机+ D/ A +射频输出=一台发射机。因此,平台不仅是一个用于教学演示的仿真软件,同时也是硬件实现方式的一种,与传统硬件不同的是采用了 较先进的软件无线电理论,在此平台上,只需改变软件程序,就可以构成不同的通信系统。

平台的软件部分包括:模拟通信系统、数字基带系统、数字频带传输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数字信号最佳接收系统、信道编码器、信源编码器、码分复用系统,涵盖了通信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每个通信系统的软件部分都由两部分组成:(1)各种调制方式和编解码方式的可供调用的通信模块,给出了模块的内部实现。(2)调用模块构成了基础通信系统和综合通信系统。平台功能完善、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模块化设计符合通信系统的方框图特点,将通信系统如动画般展示,使通信系统的设计像搭积木一样有趣,枯涩难懂的通信理论变得形象生动,学生爱学、易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解决了理论教学难题。

四 虚拟仪器通信原理教学平台程序举例

图1为虚拟仪器通信原理教学平台进入界面。点击“系统概述”和“系统组成” ,可初步了解该系统。点击“系统选择” 进入图1。再点击各个系统,可进入相应系统。点击“STOP”或“返回” 键,返回上一界面。如点击“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进入图2“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进入界面。在图2中点击“PCM脉冲编码调制” 进入图3“PCM脉冲编码调制” 前面板。在图3中点击“波形选择” 的上下键来选择多种输入信号,可以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振幅等,可观察各种输入信号下的抽样值、映射值、每个映射值对应的PCM编码、信道中的PCM波形、译码输出波形等,会看到译码输出波形随着输入信号的变化而变化,从而验证了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在LabVIEW环境下,可在前面板的标题栏中选“窗口--显示程序框图” 进入后面板,后面板为LabVIEW的框图化程序,前、后面板中的输入、输出控件是一一对应的,在后面板中可以看到前面板的功能是如何具体编程实现的。

图4为“PCM脉冲编码调制” 后面板,可清楚地展示PCM系统的详细工作过程:发送端抽样、映射、编码后送入信道,接收端反映射、PCM译码、恢复原信号。其中“映射”、“PCM编码” 等是作者编写的模块化子程序,双击程序模块,可进入子程序的前、后面板,如“PCM编码” 模块 ,是一个包含若干子程序的逐次比较(类似砝码称重物)编码程序,如图5“PCM编码子程序” 后面板所示,PCM编码中极性码、段落码、段内码的复杂编码过程被清晰地展现。

五 结束语

虚拟仪器通信原理教学平台涵盖了通信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提供了可供调用的通信模块,既给出了模块的内部实现,又调用这些模块构成了各种基础通信系统和综合通信系统,该平台具有的特点如下:

(1) 平台形式新颖,模块化设计符合通信系统的方框图特点,非常适合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将通信系统如动画般展示,使通信系统的设计像搭积木一样有趣,枯涩难懂的理论变得形象生动,学生爱学、易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解决了理论教学难题。

(2) 平台功能完善,内容丰富,平台涵盖通信原理课程的全部主要内容,实现了课程教学内容的无盲区全方位覆盖,弥补实验箱覆盖面有限的不足。

(3) 平台通过系统运行结果及每一步具体实现过程的详尽解析,使学生真正学懂理论,改变了验证性实验中学生动手多,动脑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被动局面,弥补了实验箱等验证性实验的不足。

(4) 平台能实现通信系统的波形级及系统级仿真,而且生动形象、寓教于乐,嵌入到网络课堂上,网络课堂内容更加完善,使交互、开放、自主的网络学习模式发挥更大的作用。

(5) 本通信平台,不仅仅是一个用于教学演示的仿真软件,同时也是软件无线电方式的一种硬件实现,在此

平台上,只需改变软件程序,就可以构成不同的通信系统,实现了原理级的软件仿真与硬件实现的衔接,缩小了理论和实际之间的距离。

(6) 平台中设计了可供调用的模块化通信软件包,为基础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

总之,虚拟仪器通信原理教学平台的创立为高校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为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科研提供支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平台的软件部分在辽宁省第九届教育软件大赛高等教育本科组的壹百多名获奖者中名列第一。配套著作《通信系统仿真设计及应用》详细介绍了平台的全部内容,将由电子工业出版社近期出版发行。平台的演示版可由辽宁教育网优秀教育软件展免费下载,希望能对相关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宋铁成.“通信原理” 课程的教学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3,25(5):95-97.

[2] 张士兵,章国安.“通信原理” 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4):10-13.

[3] 陈文鑫,陈伟东.“通信原理” 课程多方位教学改革与实践[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19(4):88-90.

[4] 朱家富.电子信息课程教学中的虚拟技术[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3):88-90.

[5] 张慧,初婧.通信课程教学中的EDA技术[J].山东电大学报,2006,3(2):16-17.

[6] 武一,杨瑞霞.基于LabVIEW实现数字电路的仿真[J].微计算机信息(测控自动化),2007,23(4-1):259-261.

The Design and Exploitation of Teaching Flat for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s Taking Use of Virtual Instruments

LI Huan1REN Bo2

(1.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 Shenyang,Liaoning,110168,China;2.School of Equipment Engineering,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 Shenyang,Liaoning,110168,China)

移动通信原理学习心得范文第6篇

摘 要:本文阐述了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了扩频通信的几种常用的工作方式,最后对几种扩频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扩频通信 工作方式 比较

扩展频谱通信简称“扩频通信”,最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美军使用的无线保密通信技术。扩频通信技术是一种信息传输方式,采用该方式,传输通信信号所需频带与传输其中的有用信息占用频带相比要宽得多,它具有抗干扰性强、抗多径衰落性好等一系列优点。

1 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1]

扩展频谱通信(Spread Spectrum Communcation,简称扩频通信),是基于信息论和抗干扰理论的信息传输方式,它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同被誉为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技术通信传输方式。扩频通信的可行性,可由信息论中的相关公式中引申而来的。信息论中关于信息容量的香农(Shannon)公式为:

式中,C为信道容量;B为信号频带宽度;S为信号功率;N为白噪声功率。由Shannon公式可以看出: 要增加系统的信息传输速率,则要求增加信道容量。 信道容量C为常数时,带宽B与信噪比S/N可以互换,即可以通过增加带宽B来降低系统对信噪比S/N的要求;也可以通过增加信号功率,降低信号的带宽,这就为那些要求小的信号带宽的系统或对信号功率要求严格的系统找到了一个减小带宽或降低功率的有效途径。当B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信道容量C不可能无限地增加。

2 扩频技术的几种基本工作方式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扩频通信的方式也在不断更新,按照扩展频谱的方式不同,可以将其归结为直接序列扩频(DS)、跳频(FH)、跳时(TH)、脉冲调频(chirp调制)及混合扩频等。

2.1 直接序列扩频

该系统中所用的编码序列通常是伪随机序列或叫伪噪声(PN)码。要传送的信息经数字化后变成二元数字序列,它和伪随机序列模2相加后成复合码去调制载波。在直接序列系统中通常对载波进行相移键控调制。为了节省发射功率和提高发射机工作效率,扩频系统中采用平衡调制器,抑制载波的平衡调制对提高扩频信号的抗侦破能力也有利。[5]扩频信号采用相移键控调制后由天线发射出去。在接收机中也要有一个和发射机中的伪随机码同步的本地码,对接收信号进行解扩,解扩后的信号送到解调器取出传送的信息。

2.2 跳频扩频

用信源产生的信息流去调制频率合成器产生的载频,得到射频信号。频率合成器产生的载频受伪随机码的控制,按一定规律跳变。频率跳变系统的发射机在一个预定的频率集中由码序列控制频率合成器使发射频率随机地由一个跳到另一个。接收机中的频率合成器也按相同的顺序跳变,产生一个和发射频率只差一个中频的本振频率,经混频后得到一个频率固定的中频信号。这一中频信号经放大后送到解调器取出传送的信息。[2]

2.3 跳时扩频

跳时系统是用伪随机码去控制信号发送时刻及发送时间的长短。它和跳频的差别在于一个控制的是频率,而另一个控制的是时间。在时间跳变中,将一个信号分为若干个时隙,由伪随机码控制在哪个时隙发送信码。[3]时隙选择、持续时间的长短也是由伪随机码控制的。

2.4 脉冲调频

脉冲调频又称为Chirp系统,其发射脉冲信号的载频在信息脉冲持续时间T内作线性变化,其瞬时频率随时间线性变化线性调频信号的频率在信息脉冲持续时间T内随时间线性变化,由此可得其瞬时频率与时间的关系为,式中为载波频率,为一常数。

2.5 混合扩频系统

(1)FH/DS系统

跳频和直扩系统都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是用得最多的两种扩频技术。由前面的分析可知,这两种方式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也存在着各自的不足,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大大改善系统性能,提高抗干扰能力。FH/DS和FH、DS一样,是用得最多的扩频方式之一。干扰机要有效地干扰FH/DS混合扩频系统,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a.干扰频率要跟上跳变频率的变化;b.干扰电平必须超过直扩系统的干扰容限。否则,就不能对系统构成威胁。这样,就加大了干扰机的干扰难度,从而达到更有效地抗干扰的目的。[4]

(2)TH/DS系统

这种系统是时分复用加上直接序列扩频,可以增加多址通信的地址数。由于直扩系统中收发两端之间已有准确的时间同步(码元同步),即已经有很好的定时,足以保证时分复用正常工作, 这就为增加跳时技术带来了方便。

(3)TH/FH系统

这种系统是解决“远-近”问题的几种富有生命力的方法之一。对于在同一条射频链路上距离和发射功率有很大变化的双工、无线电话交换网,如果以随机选呼离散地址作为基本的通信方式,则比较适合采用TH/FH系统。

3 各种扩频方式的比较

3.1 特性分析

下面就直扩、跳频和跳时的特性进行比较,结果如表1。

3.2 处理增益

各种扩频体制的处理增益均可表示为

表2给出了各种扩频体制的处理增益。其中Ra为信息码元速率,Rc为伪随机码速率,N为跳频的可用频道数,D为占空比,T为信息脉冲持续时间,B为扩频信号带宽。

3.3 综合比较

对直扩、慢跳频、快跳频、脉冲调频进行综合比较。比较的方法采用打分排名次的方法,在某一指标下,对这几种体制进行排队打分,分值越低性能越好,然后将所有指标下的分值相加,排定名次,以总分少者为优,详细比较见表3。

4 结语

几十年来,扩频通信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已达到了成熟阶段。例如,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扩频技术对敌方实施的电子战,更是发挥了扩频通信电子反对抗、抗强干扰、反窃听的技术威力,成了克敌制胜的最有力的武器。现在扩频通信已成为电子战中通信反对抗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十分重要的手段。除军事通信外,扩频通信技术也广泛应用于跟踪、导航、测距、雷达、遥控等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民用通信中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如应用于无线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微波通信等,并迅速成为引领通信发展的新潮流。

参考文献

[1] 李仲令等.现代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 李树广.数字通信与网络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2.

[3] 吴彦文.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4.

[4] 查光明等.扩频通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0.

[5] 张殿富等.移动通信基础[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6] 吴淼,惠晓威,李超群.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扩频通信系统同步性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7,35:2.

[7] 周洋.多用户线性调频扩频信号特性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11:77.

上一篇:圆的位置关系复习学案范文下一篇: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考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