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设计论文范文

2024-01-19

排水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我国能源危机以及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严重,我国加大了对智能绿色建筑的倡导力度,在建筑物给排水系统中充分体现节能的特点,成为给排水系统设计的特点。本文主要论述了智能住宅小区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节能优化设计措施,以期为智能住宅小区给排水设计人员提供可靠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智能住宅小区 建筑给排水 节能优化 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能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多,我国面临的资源稀缺问题也日益严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经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建筑能耗在能耗中所占比例较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已经明确要求建筑小区设计建设过程中,必须符合能源利用标准,满足节能设计规范要求。因此,对于智能住宅小区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必须采取一定措施,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目前节能给排水设计已经成为我国智能住宅小区建筑节能设计的重点内容。

1 充分利用市政管网压力

城市内部对于建筑物供水的市政管网供水压力一般在0.2-0.4MPa左右,如果对供水压力加以合利用,采取分区供水的供水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二次供水加压的能耗。通常情况下,市政管网内部的供水压力可以满足五层左右的建筑供水压力,因此,如果住宅小区楼层少,高度低可以直接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如果住宅小区较高或者是高层住宅小区,则建议使用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进行二次加压设备,这样既可以有效降低二次加压的能源消耗,也可以避免低楼层的供水压力过高造成的水资源以及能源的浪费。

2 利用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

传统的水池加压泵以及高位水箱等二次加压设备能耗相对较大,而且容易导致二次污染,难以满足建筑节能设计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已经成为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的优选供水设备。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再利用市政供水管网的原有压力的基础上,通过压力调节罐作为供水水泵的进水储水装置,并利用真空消除器消除管网存在的负压力,利用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可以实现在原市政供水管网上的二次增压,既节省了修筑水池水箱的资金投入,又可以实现增压供水,而且可以有效保证水质,节能效果明显,相关数据统计,节能效果可达50%以上,具有较好的实用性,非常适宜于智能住宅小区的建筑给排水系统应用。

3 对清洁能源的的充分利用

在建筑给排水系统中,充利用清洁能源可以有效地减少传统能耗,从而实现节能的目的。清洁能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以及地热能,现阶段技术相对成熟,应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是太阳能的利用。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目前对太阳能的利用形式主要集中在太阳能热水器方面。太阳能热水器主要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提升水的温度,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集热器、储水箱、给水箱以及给水泵等相关附件组成,集热管是实现能源转换的主要设备,根据集热器的不同,可以分为平板型和真空管型两种形式,平板型大多采用谁在集热器内加热后之际进入储水箱的自然循环的方式,构造简单成本低廉。真空管型集热器主要是通过将真空管与非承压水箱接通,以落水的方式取热水。热管型真空管由于管内无水,不仅抗冻耐压,最温差适应能力强,而且可以接承压水箱进行系统的双循环运行,更适用于不同规模的热水系统。

4 给水系统不同功能的单独设置

建筑给排水系统主要包括消防给水系统以及生活给水系统,在智能住宅小区给排水设计中,为了进一步的节约能耗,应将两者单独设置。因为,首先消防给水系统与生活给水系统对于供水压力的要求不同,根据相关规范规定,消防给水系统按照静水压力一般情况下在0.8MPa左右,生活给水系统按照静水压力一般控制在0.3-0.4MPa左右。如果按照消防给水系统的水压要求设置供水压力,则会造成生活给水系统的供水管道超压因而容易造成供水超量的问题,如果采用加压法对其降压节流处理,又会消耗大量的电能。相反,如果按照生活给水系统的压力要求分区,就会造成水泵机组数目的增加。因此,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应该将两系统分开设置,单独设置竖向分区的压力,避免能源及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5 减少用水量降低供水能耗

5.1 进一步完善热水供应循环系统。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住宅小区热水供应循环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热水循环系统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小区内部热水循环供应系统水资源浪费严重,在热水设备启动后,首先要放掉部分冷水才能获得具有使用温度的热水,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因此,对热水供应循环系统加以改造,使用支管循环或者立管循环的热水供应循环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冷水资源的浪费。

5.2 节水型卫生以及配水器具的推广使用。新型的节水龙头以及节水型卫生器具的推广使用,对于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国住宅小区使用的马桶冲水量普遍大于11升,如果使用冲水量小于6升的节水型马桶,耗水量可以有效减少。由此可见,节水型的卫生以及配水器具节水效果明显,对于智能住宅小区,建议全部配装采用节水型器具。

5.3 对供水设施减压节流。对于智能住宅小区,由于建筑智能化程度较高,因此一般情况下供水系统竖向分区的供水压力会出现偏大的情况,如果不采取合理的减压节流措施,就会出现用水设备的实际出水量高于其额定流量,因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造成由于压力过大对供水系统的损坏,因此,应对供水压力过大的供水系统采取设置减压孔板以及减压阀等措施,将供水压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造成水资源及能源的浪费。

6 结语

我国是一个能源及水资源匮乏的国家,充分合理利用各项资源是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对智能住宅小区建筑给排水系统进行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节能节水的需求。设计者在对建筑物给排水系统设计时,应积极利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设备来实现给排水系统的节能环保要求,已达到缓解城市小区能耗过高,用水不足的问题,对于实现只能住宅小区的社会及环境效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海洲,王晓晖,周涛,等.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09(8)

[2] 倪非,罗宏.住宅给排水设计的几点思考[J] .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3):199-200

[3] 李劲松.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环保问题[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

排水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水污染及水资源紧缺是制约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城市的排水系统功能仍然停留在及时排除雨污水, 防止市区雨洪内涝, 集中处理污水, 达标排放, 防止公共水域水质污染的目标上。这样的处理方式往往只保护了局部环境, 而危害了广大流域地区。而实际上, 良好的水环境不是局部地域的, 它的范围是整个流域乃至全球的。

2 排水系统规划

作为现代化城市和工业企业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需要在区域规划以及城市和工业企业的总体规划基础上进行, 有关基础资料、排水系统的设计规模、设计期限等应根据总体规划的设计规模和设计期限而定。

排水工程的规划与设计, 要与临近区域内的污水和污泥的处理和处置相协调, 防止此区域的污水系统对临近区域, 特别是下游区域的环境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3 排水体制

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形式。由于受投资因素及发展模式的影响, 我国的老城区基本为合流制, 许多地方还形成了不完全的分流制。根据国内城市污水设施建设的发展情况, 目前宜采用混合制的排水体制, 即城市新建道路及设施、有条件改造的建成区采用分流制, 并逐步将当前的雨污合流制或不完全分流制系统改造为完全分流制系统。部分老城区宜采用截留合流制排水系统, 即保留现状合流管, 在其下游敷设截留干管, 截留合流管内污水, 并视城市的发展状况, 逐步完善现状管网为分流制。

4 排水管网

由于受自身重力流的限制, 排水管网水流具有不可逆性, 一旦形成则难以改造, 因此在管网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水量大小、标准高低、上下游高程衔接情况, 使排水系统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尽量减少数年后排水系统因过流量不足而需重新修建的情况, 避免经济损失。

我国排水管网建设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通常是以路带水, 以小区建设带动管网的建设, 造成许多现状管网形不成系统, 利用率低。有些污水管道直接就近排入水体, 对水环境造成很大污染。不少城市和地区往往只是重点建设污水处理厂, 常常是污水处理厂按规划建成运用, 而污水管网却只建了部分干管, 一方面造成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多年仍不能满负荷运行, 另一方面, 部分污水仍直接排入河体污染环境。因此, 排水管网的建设应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作为一个整体, 同步实施。

5 优化设计城市排水系统的四个途径

5.1 优化城市排水管网平面布局

排水管网的平面布局包括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和管道定线。已有研究表明, 城市排水系统的最佳布局是将小流量路径减至最小, 并将整个排水系统的总埋深减至最低, 且不增加管线泵站。后来设计研究人员发现城市排水系统平面布置能够抽象为由点和线构成的决策图, 于是试图从图论中寻找平面优化布置的方法。假定系统中的每一管段具有相同的权重, 避开水力因素, 用定权方法来求解。

5.2 优化已定管线的埋深

对于在管线平面布置已定情况下进行管段管径——埋深的优化设计问题, 其最优化方法一般分为两种:间接优化法和直接优化法。间接优化法是在建立最优化数学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最优化计算求得最优解;而直接优化法是根据性能指标的变化确定一个目标函数, 以给各方案提供一个统一标准, 通过直接对各种方案或可调参数的选择、计算和比较, 来求得最优解或满意解。两种方法的共同点是都以设计规范及管径、流速、坡度、充满度间的水力关系为约束条件, 以达到费用最小为目标。

5.3 优化城市降雨径流模型

城市雨水径流一般用推理公式法计算。推理公式法最大优点是简单迅速, 并且能够得到偏于安全的设计。但是, 已有研究表明推理公式法中的假定不尽合理,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没有考虑降雨的空间变化。 (2) 理论假设过于简单。 (3) 只能计算洪峰流量, 无法推求完整的径流过程, 无法进行雨水调节池设计和合流制排水管道溢流流量的计算等。 (4) 将暴雨的设计重现期直接转化成排水管渠的设计重现期。 (5) 不满足对雨水径流水质方面的计算要求。为使计算趋于合理, 除按汇水面积均匀增大的原则合理布置管道外, 还需正确的选用径流系数以及较精确的计算集水时间。此外, 结合本地区的气象条件等因素, 对推理公式进行补充、改进, 使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

5.4 优化城市旧的排水系统改扩建方案

目前, 针对不同的情况, 制定合适的改扩建方案, 以充分利用原有管渠实现保护环境和节约投资为双重目标对城市旧的排水管道系统进行改造通常有以下几种途径: (1) 改合流制为分流制。此法可以完全杜绝溢流混合污水对水体的污染, 改造彻底。但是大规模的改造工程对城市生活影响较大, 并且投资费用很高。 (2) 保留合流制, 修建合流管渠截流管。这是目前管道改造中较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统溢流的混合污水污染程度仍然较高。 (3) 对溢流的混合污水进行适当处理。 (4) 对溢流的混合污水量进行控制。

6 结语

城市排水系统的优化设计在国内外已取得较大进展, 各种技术及模型等日趋完善, 同时仍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在优化设计的基础上, 建立起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管理模型, 确定实时控制系统的运行参数, 保证排水管网系统的正常有效运行, 使得排入自然水体的污染物质最少, 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摘要:城市污水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城市排水系统就是将所产生的城市污水有组织地处理与排放的工程设施, 由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组成。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 排水管网的完善已经成为城市环境改善极其重要的一环, 不同的排水体制将直接影响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运行及维护, 对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也影响深远。因此有必要对如何经济技术地优化设计和改扩建城市的排水系统, 降低管道系统的基建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 使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进行研究。

关键词:城市,排水,设计

参考文献

[1] 张杰, 李捷, 熊必永.城市排水系统新思维[J].给水排水, 2002, 28 (11) .

[2] 汤海.城市排水系统实时控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给水排水, 2009, 25 (24) .

[3] 张华, 石峰, 翁皓琳.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的应用与发展[J].低温建筑技术, 2009, 31 (8) .

排水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抵御城市水害是考验一个城市排水设施水平的重要事项。近日新闻“广州强暴雨致严重内涝, 9亿城改被批效果不明显”, 充分反映了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对城市防水防害的重要性。如果一个城市的排水系统不科学合理的设计, 就会引发很多的危害。

(1) 引发安全隐患。安全道路积水会直接降低行驶车辆的行动能力, 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滑擦, 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对安全造成很大的不利。

(2) 造成道路破坏。道路经积水长期浸泡, 路基强度会大大降低, 破坏路基的整体性。行进车辆在这样的路面上行驶造成下面的混凝土板材不堪重负形成不均匀的陷坑。严重时, 甚至会形成断板、错台、开裂等破坏情况。

(3) 影响城市卫生和居民生活。城市道路排水时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的生活排水任务。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不合理设计会对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形成不良影响, 不利于即时排除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尤其是重点路段的路基排水和绿化带排水, 必须起到及时排除雨雪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作用。

2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的内容

合理设计城市道路排水系统, 一般要达到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第一类排水, 即要解决如何减轻地下水及灌溉水对路基压力的问题, 减少对路基的稳定性造成的不利影响。二是第二类排水, 即要解决地表水对路基的影响, 尤其是减少雨水对路基和路面质量可能造成的破坏。

针对第一类排水的设计, 一般做法是提高路基填土高度或者在路基下添加起隔水作用的垫层。如果施工路段地下水位较高, 可以在道路两旁开挖排水沟, 起到临时排水的作用。

针对第二类排水的设计, 一般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 (1) 排除路面水:利用道路横坡、急流槽、边沟及排水构造物等把路面水收集起来并排除。 (2) 排除下渗水:一是对于中央分隔带排水, 设置纵向盲沟收集后通过集水井和横向排水管排出路基;二是对于路肩下渗水, 通过设计纵向渗沟和横向排水沟排出路基。

3 城市道路排水的具体设计

3.1 路基排水设计

3.1.1 针对地势较低路段的设计

道路立交低洼处容易形成降水汇集, 造成大量的路面积水, 对路面质量和交通形成很大影响。此处可以通过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解决。

地面排水:城市道路立排出地面水经常采用自流排水, 可以利用设计排水管排水。利用排水管不需要在建设其他设施, 减少了资源消耗。

地下排水:主要设计蓄水池, 地下水为高于路面水, 将引入蓄水池, 至到水位回落后再通过自留排水。但在设计中要注意一些问题:一是在立交道路范围内设置蓄水池的位置要和市政管道错开, 二是蓄水量不要太大, 三是尽量减少对水泵站的利用。

3.1.2 针对潮湿型路面的设计

潮湿型路面首先要解决是疏干, 尽量降低湿度。在道路施工时, 可以在路两旁挖排水沟, 将路基水通过排水沟导出, 从而疏干路基。无法疏干的情况下, 可以采用换填的方式, 比如将潮湿的路基换填称为透水性好的材料等。

3.1.3 针对降低地下水位的设计

要使路基处于干燥状态必须减低路基地下水的水位。有些地域由于气候地质原因, 施工的立交处路基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 对路基的要求特别高。长期浸泡在水中, 容易导致路基变软、变形, 遭到破坏。对此, 通常做法是在一定水位处设计按暗沟、渗沟等, 疏导地下水, 降低水位。

暗沟设计:暗沟即盲沟, 主要利用具有渗沟性的材料填充沟内分层, 将地下水引导入沟内, 然后排到固定地点。常用的渗透材料主要有碎石、卵石、中粗沙等。同时暗沟注意设计斜坡, 防止水流倒流。

渗沟设计:渗沟即是用渗透的方式将地下水聚集到沟内, 然后排到固定地点。渗沟主要起到降低地下水水位和拦截地下水的作用。渗沟与暗沟相比, 尺寸要大一些, 位置也要更深。

3.2 路面排水设计

3.2.1 路面表明排水

降落在路面上的雨水, 应通过路面横向坡度向两侧排流, 避免行车道路路面范围内出现积水。在路线纵坡平缓、汇水量不大、路堤较低且边坡坡面不会受到冲刷的情况下, 应采用在路堤。在路堤较高, 边坡坡面在未做防护而易遭受路面表面水流冲刷, 或者坡面虽已采取防护措施但仍有可能受到冲刷时, 应沿路肩外侧边缘设置拦水带, 汇集路面表面水, 然后通过泄水口和急流槽排离路堤。设置拦水带汇集路面表面水时, 拦水带过水断面内的水面, 在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上不得漫过右侧车道外边缘, 在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上不得漫过右侧车道中心线。

3.2.2 路面内部排水

路面内部排水系统中各项排水设施的泄水能力均应大于渗入路面结构内的水量, 且下游排水设施的泄水能力应超过上游排水设施的泄水能力。渗入水在路面结构内的最大渗流时间, 冰冻地区不应超过1h, 其它地区不应超过2h (重交通) ~4h (轻交通) 。渗入水在路面结构内的渗流路径长度不宜超过45m~60m。各项排水设施不应被渗流从路面结构、路基或路肩中带来的细料堵塞, 以保证系统的排水能力不随时间推移而很快丧失。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程, 对于城市道路使用寿命影响很大。城市道路排水设计应考虑, 涉及路基、路面结构内部、路表面的排水以及立交排水, 从而构成了一个综合而系统的排水工程, 从而尽量提高道路的使用性能, 并延长道路是使用寿命。同时,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对于城市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也有重要影响, 工程人员必须严肃认真对待, 提高工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摘要:城市道路排水设施对城市日常生活和安全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优化道路排水设计的角度出发, 根据排水设施设计的内容出发, 具体分析论证路基、路面、分隔带等环节的排水设计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城市道路,排水设施,设计

参考文献

[1] 吴新中.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与施工的动态化探讨[J].山西建筑, 2009, 7, 20.

[2] 王峰, 万芸, 陈金锥.城市道路下穿立交排水优化设计[J].交通科技, 2009, 8, 28.

[3] 杜新宇.路堑式道路立交排水设计探析[J].中国给水排水, 2009, 8, 17.

排水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城镇给排水设计施工与污水处理都是关乎城镇居民日常生活的事情,因此相关负责人员应该提高重视程度,精心设计给排水系统,加大污水处理力度,保证河道清洁干净。本文主要通过对城镇给排水设计施工与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的介绍;进而探讨了相应的对策,希望为城镇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镇;给排水;设计施工;污水处理

城镇的给排水设计施工与污水处理不仅影响着城镇居民的用水质量,同时还影响着城市环境,尤其在汛期使其,如果给排水施工设计没有达到汛期的要求,将会影响城镇居民的日常出行,而因为积水没有及时的排除,非常容易滋生细菌,对城市环境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污水处理工作更是如此,如果没有做好污水处理工作,河道污染严重,将大大影响当地的环境质量。

1 城镇给排水设计施工和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城市给排水工程建设跟不上城市的发展速度

与城镇飞速发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城镇建设中给排水工程相对滞后,缺乏超前意识,没有做好总体规划。在城镇建设过程中重视地上建筑、轻视地下建筑,重视高楼大厦、轻视排水工程,城镇建设地上规划头头是道,堤下排水稀里糊涂,隐蔽工程从规划到施工普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是造成许多城镇一下大雨就泡汤、一到汛期就紧张的根本原因。这种状况不改变,在未来城镇化进程中诸多城镇必将还要吞下排水不畅的苦果。

1.2 部门之间缺乏配合,城镇给排水工程效率低下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与百年前相比,目前城镇给排水工程发生了很大变化。100年前的某市楼房少,砖瓦房多,城市给排水一般情况下只有两条道,一条给水管道一条排水管道,像某市这样的城市也只是多了一条雨污分流系统而已。如今,则至少要增加供热系统,加上电话、互联网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燃气供应系统和供电系统,这些系统许多都要通过地下形成网络,城镇中如果建有工厂,工厂还有自己一套甚至几套管线。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自来水、排污、电信、电力、供热这几个部门基本上是各自设计,各自施工,各自走各自的地下网络,各自为战,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导致建设标准不统一、网络走向不一致。

1.3 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困扰某市的雾霾、横扫大半个中国的沙尘暴,还有我们国家的水污染问题也尤为突出。登陆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网站,查询水污染地图,全国重点监控企业达8311个,密密麻麻地分布在共和国的版图上。2013年,全国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见表1。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2423.7万吨,与上年相比下降3.05% ;氨氮排放总量为2:13.6万吨,与上年相比下降2.62%。

表1 2013年全国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

再浏览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网站,《沪郊部分水体污染事件:系违规销售、运输和装卸危险品酿成的泄漏污染事件》、等新闻令人震惊,因此需要及时的处理污水的问题。

1.4 污水处理设备建设不健全

污水处理需要一定的基础设备做支撑,否则难以完成处理任务,但是市政污水处理中,明显存在着设计建设不健全的情况,经过调查,某些污水处理厂并没有安装建设除装置,严重影响了污水处理效果。污水具有挥发的性质,因此必然会产生抽气,而如果没有安装除臭装置,不仅影响污水处理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对环境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2 城镇给排水设计施工污水处理对策

给排水设计施工直接影响着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而污水处理工作则直接关乎到城市居民用水质量,因此这两项市政工作都需要做好,尽管我国城镇给排水设计施工还待完善,污水处理工作有些问题还需要改进,但是只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即可解决上述面临的问题。

2.1 城镇给排水设计要具有预见性

城镇给排水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因为随着城镇日新月异的发展,城镇对给排水设施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如果只考虑当前的城镇发展情况,势必会影响到给排水设施后期的使用,因此给排水设计人员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这个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设计的预见性并不代表着不符合实际,需要在总结实际城镇给排水设计需求,以及城镇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的设计,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还能够节省大量的市政成本,因此给排水设计人员在符合实际的基础上,进行超前设计很有必要,益处良多。

2.2 设计质量要有所保证

城镇给排水设施大部分都属于隐蔽设施,露天工程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这其中大部分否是地下工程,特别是排水工程几乎都在地下,因此工程中出现的细小问题不容易被发现,所以有些设计人员存有侥幸的心理,即使发现了问题,认为不会被察觉因此没有及时的修正,为工程的后期使用埋下了隐患。再加之,监理单位并没有做好相应的监理工作,监督的缺失使得城镇给排水设计往往存在非常大的漏洞,为了保证设计质量,设计人员首先应该端正设计态度,具有精益求精的精神,而监理单位应该加大监督的力度,不能马虎了事,给排水工程是非常重要的市政工程,而且规模庞大,一旦设计质量不符合要求,将会增加后期的维修次数,加大市政对给排水设施的投入。

2.3 加大污水处理投资力度

不可否认,我国的城镇污水处理工作的确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尤其是河道的水质无法得到保证,严重影响了城镇居民的身心健康,因此各个城镇都应该加大污水处理投资的力度,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禁止居民将生活垃圾倒入河流中,与此同时要逐渐的改善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禁止能源工业企业向河流中排放污水,只有加大污水处理的力度,才能进一步的保证居民的生活质量。

2.4 完善污水处理设备

因为污水处理投资力度不足,所有有些城镇的污水处理厂设备并不完善,比如缺少除臭的装置,因为污水具有挥发的物理性能,而在挥发的过程中,会产生臭气,如果不及时的处理,不仅会影响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会影响居民的生活用水质量,因此需要完善污水处理设备,保证污水处理工序完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对城镇给排水设计施工与污水处理进行探讨非常关键,因为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其进行探讨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而且通过对策的介绍,也能够为相关设计人员以及污水处理人员提供帮助,尽可能的提高给排水设计水平以及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启霞,常显波,刘英霞,赵鸣,韩京龙.某城市污水A~2/O处理过程中重金属去除率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11).

[2]杨军,郭广慧,陈同斌,郑国砥,高定,杨苏才,宋波,杜伟.中国城市污泥的重金属含量及其变化趋势[J].中国给水排水,2009(13).

[3]譚莹.住宅给排水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07).

[4]邵国芳.刍议住宅给排水设计的常见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06).

排水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水技术、热循环系统、中水设备是新时期建筑给排水工程的主流技术与设备,是建筑给排水工程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系统。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传统的热循环系统与给排水系统对热能以及水资源的消耗、浪费严重,我国处于一种资源紧缺的状态下,如何实现节能减排是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因此,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运用最新的节能技术,如节水技术、中水设备、优化的供暖设备等,都能够促进节能减排的发展,促进建筑施工行业朝着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工程;节能减排;设计;要点

1、建筑给排水工程系统的构成

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给排水系统占据着重要部分,只有做好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节能减排措施,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说,给排水工程布置与组成的科学化、合理化是极其重要的。具体而言,给排水系统主要由给排水管道、储水池、高位水箱、水表及加压设备、卫生器具及地漏等排水泄水口、水封装置、管道检查清通设备、检查井、通气管以及抽升设备等组成,当然热水系统、雨水系统也是给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在具体的建筑施工中,给排水工程是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给排水工程与建筑住户的用水以及污水排放息息相关。在建筑给排水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从而确保用水的便捷,以及用水的安全,与此同时,高效的排放污水,也应在考虑的范畴之内。虽然当前很多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初,已经考虑到了这些方面,但却没有真正的意识到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能减排设计的重要性,而这也是目前,我国给排水设计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就近些年来看,我国对于水的需求量正在日益攀升,因此水资源开始变得无比的稀有,甚至出现了短缺的情况,然而,大多数人却不以为然,浪费水的行为还是时有发生,许多人还没有真正体会到水的珍贵,还没有完全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保护我们珍贵的水资源,我们必须将强给排水设计中节能减排设计的重视程度,并提高人们节约用水的意识以及自觉性,让水资源枯竭的悲剧不会在我们身上发生。

3、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节能减排的现状

3.1超压

在进行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许多建筑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缩短工期,在进行给排水工程施工中没有进行管道试压的过程,而且在给排水工程施工及设计环节也会采用超压的方法来进行水压的控制。这样的设计方法不但会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而且还会出现水压不稳定、漏水等现象,给整个给排水系统埋下隐患。

3.2循环不畅

只有保证给排水系统循环的通畅性,才能达到工程建设的目的。但在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与建设中如果消防管道与热水供应循环装置选择不合理的话,就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在做好循环装置的选择与设计时,优先考虑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现象。

3.3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行各业对水资源的大量利用以及不经意中的浪费,导致我国的水资源出现紧缺现象。而且我国虽然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的分布却不均匀,再加上工业的发展也给水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污染,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而且还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4节能系统不完备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虽然人们的思想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于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节能功能的认识度仍旧不够,而且具有节能功能的给水配件都非常昂贵,这就使给排水节能系统的使用效率低,节能系统不完备。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对于给排水工程中的节能宣传力度不够,对节能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也还不完善,再加上人们对于节能减排不屑一顾,给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节能减排的实现带来了很大困难。

3.5漏水

从对当前建筑给排水系统进行评估的现状来看,很多建筑企业的给排水施工技术能力不足,施工经验不够,而且在进行给排水系统材料的选择上也没有经过严格的验证,大多数的建筑商都是以节约为原则,所以给排水管道的材质等根本达不到施工质量的要求,这样的状况最终导致管道以及各个配件漏水现象频频发生,不但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还会影响整个给排水系统的功能发挥。

4、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节能减排要点

4.1有效控制给排水水压,杜绝出流超压现象发生

在我国建筑给排水工程中,在给排水工程规范中,由于水压过高,不仅会导致给水配件造成影响,同时对给水配件、入户支管也会造成很大影响。在这個过程中,水压不仅能确保给水配件使用情况,同时还能有效防止出流超压现象。另外,给排水工程过于过于放松作为建筑给排水系统出流超压的主要原因,在实际施工管理中,必须根据建筑实际情况,对给排水水压进行控制,从根本上避免出流超压现象发生。在实际建筑给排水设计中,通过掌握入户家庭净水压力值以及工作压力限值,将供水压力始终控制在建筑限值内;通过采取合理的减压措施,在给排水工程中安装相应的减压装置,保障水压限值。在减压阀设置中,根据配水点水压情况,在尽量降低单位时间水流量的同时,保障建筑给排水节能减排效益。

4.2选用降耗材料,开发中水系统

从目前我国建筑给排水工程管网问题来看,管路渗漏作为建筑给排水工程最主要的问题,和工程师合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工程方法具有直接联系;由于没有认真考虑建筑工程温度、环境,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由于混凝土应力不足,从而造成管路泄漏。因此,在实际施工中,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在正确选用施工方案的过程中,保障施工材料、工艺;从而在最大限度降低建筑给排水工程渗漏现象的同时,保障水资源利用情况。在工程材质应用情况来看,根据阀门渗水、管道节点问题,通常采用新型材料,在保障连接处控制作用的同时,从根本上降低管道泄漏。

4.3优化建筑工程节水新技术

在传统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由于经常使用镀锌钢管,一旦钢管生锈,不仅会造成水资源被污染;长时间闲置后,大量锈水放出,从而对水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根据实际调查显示,使用新型不锈钢管以及铝塑复合管,不仅能解决浪费问题,对节能减排也有很大的作用,阀门质量以及类型对工程具有重要影响,根据使用情况来看:闸阀没有截止阀关的严,但比蝶阀要关的牢靠。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必须根据施工要求,选用环保、新型的的阀门。在工程施工中,配备良好的配水器具以及卫生器具,除了必须认真考核使用对象、价格因素外,还必须根据节水性能好坏,选用节水型设备以及器具。

5、结束语

水技术、热循环系统、中水设备在建筑给排水系统工程中应用广泛,实现了施工节能减排目的,促进建筑施工朝着节能、绿色的方向发展。为进一步促进给排水工程施工的进步,一方面要在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应用节水技术以及中水设备,另一方面在建筑给排水工程对热循环系统进行优化配置,可以实现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的节能减排。新时期要结合城市建设、给排水工程建设、建筑施工等基础性环节,应用最新的节能减排举措,促进建筑给排水工程朝着节能、绿色、环保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夏永亮.房地产工程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减排措施探讨[J].江西建材,2017,(08).

[2]刘腾飞.探析建筑给排水工程节能减排的设计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7,(21).

上一篇:现代管理论文下一篇:公共体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