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

2023-03-20

大专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2、机电自动化在汽车中的应用研究

3、关于机电自动化在现代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4、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应用研究

5、分析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6、机电自动化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7、机电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掘进工作面中的运用

8、煤矿机电自动化集控的发展及应用价值分析

9、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应用研究

10、机电自动化中传感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初探

11、浅述煤矿机电自动化实用技术及应用

12、关于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13、传感器在机电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14、煤矿机电自动化集控发展及应用

15、探析传感器技术在机电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16、浅谈PLC技术在机电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17、煤矿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优势及运用探讨

18、传感器技术在机电自动化中的应用

19、机电自动化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分析

20、机电自动化控制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探究

21、刍议机电自动化技术及其发展

22、工程机械制造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分析

23、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应用

24、浅谈机电自动化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25、试析机电自动化在现代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26、煤矿机电自动化集控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27、机电自动化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28、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应用措施

29、煤矿机电自动化控制优势和应用

30、机电自动化控制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探究

31、机电自动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实际应用

32、机电自动化控制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分析

33、试析PLC技术在机电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34、煤矿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优势及运用

35、煤矿机电自动化与信息化的关系研究

36、传感器技术在机电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37、浅谈煤矿机电自动化集控的发展与应用

38、传感器技术在机电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39、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40、浅谈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策略

41、机电自动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实际应用

42、PLC技术在机电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探究

43、论煤矿机电自动化集控的应用与发展

44、机电自动化在现代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45、化工行业中机电自动化仪表的控制技术分析

46、PLC技术在机电自动化控制上应用

47、机电自动化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研究

48、传感器技术在机电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

49、煤矿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优势及运用探讨

大专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基层电大;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问题研究

毕业论文旨在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和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笔者多年在基层电大从事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和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对该专业在毕业论文写作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一、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非常关键。它明确写作目标,决定了论文的价值,也关系到论文写作的成败。行政管理专科学生在选题时存在如下常见问题。1.选题偏大,涉及范围过宽。加上学生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写作水平有限,论述很难深入和结合实际,照搬别人结论太多,缺乏个人的创新观点。2.容易偏离行政管理专业要求的选题范围,与其他管理类专业的选题混淆。多有学生以企业为例来进行选题,没有与工商管理专业很好区别开。3.选题过于集中,视野不够开阔。题目扎堆,写出的论文大同小异,缺乏创新。选题多集中于“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基础”等课程,而“公共行政学”、“行政组织学”等学科的研究比较缺乏。

(二)论文本身问题。部分学生对学术论文的认识不到位,少数学生上交的初稿根本不是学术论文,或是工作总结,或是学习体会,质量不高,写作水平低。语病多,格式五花八门,有的甚至逻辑混乱,很少联系自身实际,更缺乏作者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三)抄袭现象较为普遍。信息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抄写论文。如利用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行政管理论文”,查询结果就有一千多万个,复制与粘贴成为写论文的一条“捷径”。学生或东拼西凑,或大段抄袭,雷同的情况时有发生。

(四)迟交或不交现象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未能按时完成,要么工作忙没时间,要么直接表示不会做,或是临到最后期限担心不能按时毕业才开始动笔。

二、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问题的三维因素分析

(一)从学生层面分析。许多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撰写毕业论文的意义,甚至认为是包袱,于是马虎应付。加上平时缺乏论文写作的训练,基本功差,工作压力大,很难静下心来研究写作。

(二)从指导教师层面分析。基层电大的教师身兼数职,即要参与教学,又要从事教学管理,有的教师还要担任辅导员。真正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严谨耐心地指导学生且责任心强的指导教师不多,这也影响了学生论文的完成质量。

(三)从社会环境影响的层面分析。当今社会,学风不正,论文抄袭成风,也是电大学生不重视论文写作和抄袭论文重要原因。

三、多管齐下,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质量的路径选择

(一)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端正态度。首先,帮助学生明确论文写作的意义,是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让学生认识到抄袭是一种严重侵犯他人著作权的不道德行为。再次,教师要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工作、特长、兴趣等,从而进一步提出要求。最后,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题目,可提供一些参考选题,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结合实际撰写论文。总之,要鼓励学生在符合专业要求的基础上因趣、因需要、因事选题,鼓励“小题大做”,选择那些自己综合能力可以驾驭的题目。

(二)重视论文指导教师的培养。1.指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指导教师的素质包括职业素养、理论修养、文字修养等。要放下架子,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树立信心,给以具体指导。指导教师应当是个“通才”和“杂家”,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对当代各种新理论、边缘科学要有广泛的涉猎,还要有丰富的自然知识与社会常识。同时,还应有较强的中文写作水平,能及时纠正学生论文中的语病和错误。2.建立一支稳定的论文指导教师队伍。电大分校师资力量有限,应发展一支工作稳定、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论文指导教师队伍。同时还要重视对指导教师的培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定期反馈进度,研究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将论文指导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论文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毕业论文的教学应贯穿于从入学教育开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从平时入手,从根本上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第一,通过入学教育做好心理准备。使学生了解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引起高度重视。第二,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进行理论准备和材料准备。第三,提前把毕业论文的写作任务和具体要求布置给学生,聘请专家举办讲座,系统讲解如何选题,如何撰写论文,从而有充足的时间确定选题,搜集素材着手写作。

(四)依托网络手段开展论文写作远程指导。将网络手段运用到论文指导环节。可为毕业班学生建立论文指导QQ群,方便师生交流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与问题。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电子档案,以记录学生写作过程和教师的指导过程。

学校应该把毕业论文当成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看成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谢虹光.毕业论文学术定位初探[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4).

[2]张锁通.工商管理本科论文指导和答辩问题探讨[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3).

[3]黄芬香.开放教育文科类毕业论文评价模式的构建[J].中国远程教育,2006,(04).

大专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专法律课 案例教学法 研究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及缺点

(1)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首先,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其次,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学中的互动关系,提高教学效果。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

(2)案例教学法的缺点

这种教学方法目前主要在经济管理、政府管理、教育、法律、医学、环境科学这几个学科应用,并非对所有的课程都有效。理论课还需一定时间的讲授为好。而且比较适合于已掌握了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有一定知识积累的大学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学习,对于低年级的或者理论水平不够的学生,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另外,这一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高超的组织能力和灵敏的应变能力,这需要经过一定时间良好的培训和锻炼。否则,如果教师组织不好,引导不力,这一教学方法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怎样在大专法律课实施案例教学法

1.大专法律课实施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自信和勇气,同时锻炼了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临场应变能力,这些对他们走向社会大有裨益。

第二、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开展,大力提高教学水平。实施案例教学,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方法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观念的变化:教师要从传统那个不容置疑的权威向知识引导者的角色转变;教师不能固步自封,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认识。

2.案例教学法在大专法律课实施的方法与途径

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应当结合《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实际情况,创造出既不同于法律专业教育教学的,又适应《法律基础》公共课教学的独特案例教学法。从教学环节上讲,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精心准备好教案

优秀的将领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学效果生动的课程必须是建立在精心准备之上的。案例教学更加强调教师在课前的准备,甚至这种准备在程度和广度上要超过传统讲授教学法的要求。教案的准备上,应当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突出难点和重点。与传统教学法一样,案例教学法也应当突出重点、难点,因为这些内容往往需要学生重点去掌握和理解的,教师在设计案例时应给予突出和提示,尤其是问题的提出必须具有针对性。

第二,精心选好案例。挑选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首要条件,案例是教学的主线,它要涵括一节课要学习的重要知识点,是学生获得认知的载体,起到组织教学各环节的作用,比如导入、讲解、讨论、对话、总结等具体教学过程都以案例为基础而展开。

教学案例的来源方式多样,可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的典型案例,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经济与法”和“中国法治在线”等栏目中的案例,法律网站收集的案例,法律报刊、杂志刊登的案例及出版社出版的法律案例汇编等等。教学案例的挑选,主要由任课教师在课前完成。

第三,案例设计形式应多样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案例的设计应采取多样化,比如,有的可采用抢答、有的则分组讨论、有的用辩论、有的可引导阅读体悟,形式多样化了,教学也会更加生动、活泼一些。

2)尽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指电子教案、课件、电教设备等多种方法、手段的综合。虽然案例教学是通过课堂对话进行的,但不能不重视手段的采用。尤其是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深化了教学效果。因此,授课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从众多的教学资源中采集、编辑适应教学需要的资料,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

3)教学环节的安排

①教学准备环节

一般来说,在开课前,最好能够发给学生一本案例集,作为整个学期的学习资料。在正式讲课之前先向学生进行介绍事先选好的案例,安排学生事先预习,或者给学生一定思考的时间。等待学生学习和掌握有关的法律知识之后,再通过思考并对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教师对整个案例的分析过程进行简单阐述和归纳。

②课堂教学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一般采取以下步骤来进行:

第一,引入案例;第二,分析案例;第三,总结案例。

③课后环节

这主要是选择适当的案例,给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课外练习或考试,以培养和检测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课后作业采取案例分析,能够更大程度引导学生提高学习针对性和求知欲。当然,每次作业后还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评,这样有双向交流才能使案例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

4)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时候,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教学案例。因为分析案例需要掌握一套正確的思路和方法,学生往往在这方面比较欠缺,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善于引导。只有通过不断地引导和启发,正确的思考方法才会逐渐为学生领悟和掌握。为此,教师应做到:

第一,要做好启发引导工作。通过记性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案例分析和讨论过程,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积极地独立思考,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及主动解答问题,鼓励学生对案例进行大胆地分析、讨论或辩论。

第二,采取多种具体措施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教学案例。如讲案例要有针对性地让学生预习有关法律原理原则,向学生交待案情时提示问题的关键在什么地方,如何运用基本原理原则去分析、推理、判断、论证等等。

第三,创设开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的动机。教师应注重案例教学的开放性和民主性,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适时适当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深入的思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当学生无从下手时注意适当的提示,当学生思维陷入误区时加以引导,当学生的思考和回答偏离了正确答案,不要急于评判,可以让他们自己反省,自我更正,或帮助学生分析克服解答案例的障碍,使得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三、提高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的措施

为了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必须加强相关措施、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这样才能使之得到广泛地运用。结合实践,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建立案例教学资源库

案例教学必须建立数量充足的案例资源库,一方面,可供教师作教学之用,另一方面,可供有兴趣的学生课余充实、提高自己。从各高校开展的情况来看,普遍开始了案例库的建设。条件较好的高校,已经在学校网络建立电子资料库,搜集了相当数量的案例供学生研究、学习。这种资料库,不仅有具体分析,而且有相关法条链接,极为方便学生的学习。在我校目前情况下,建立电子资料库的可能性不大,但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主观积极性,建立书面案例资料集。具体来看,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案例类型的设计。案例类型设计是建立案例库、收集、加工、整理案例的指南。根据案例与教学环节的联系,可分为课堂引导案例、课堂讨论案例、课外思考案例;根据案例与讲授知识的联系可分为描述性案例、问题型案例和混合型案例;根据师生在教学中扮演角色的地位不同,可以分为插入型案例、讨论型案例、模拟型案例。在案例集里可以根据案例的不同功能来区分编辑。

第二,案例的来源。①现成的案例,由公开出版的案例集或教材中撷取;②在报刊资料中搜集,这一种案例多是描述型的,学习性较强;③根据相关资源,创设一定的情景,亲自动手进行编辑组合成一个新的案例。

第三,案例的选择。要在课堂上成功的使用案例教学法,课前对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案例要根据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收集,案例的内容必须适应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

②注意案例的时效性。

③把握好案例的难易程度。

④案例材料需要进行组织编排。

⑤适当选用视听型案例开展多媒体教学。

第四,案例的格式。案例的格式指案例的结构和式样。基本由标题、编号、制作者及其基本情况、版权声明等几部分组成。

2.教学模式的转化与教学评价的转变

案例教学法的推广就是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减少理论讲授时间,注重案例教学,让学生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评价上,就需要改变以往注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的评价模式,今后要更关注学生在案例讨论、考试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体而言,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具体要从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元目标”整体实现程度来考查。

1)学力评价。主要是要考察法律课案例教学中学生认知目标完成的情况。包括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把握程度,学习态度、习惯等。

2)能力评价。应重点考察学生理解案例,分析材料,驾驭材料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中实际表现出来的探究精神和客观态度。

3)情感评价。综合评价学生的情绪智力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春婕,余净植.案例教学法对法学教育改革的促动[J].中国成人教育,2002,(9).

[2]王红姝.浅谈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3).

[3]扬毅.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云南教育,2001,(19).

[4]刘金祥.论案例教学法[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

[5]李强.推广案例教学法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法学研究,2002,(3).

大专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业类高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对策建议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不仅在整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上强调与实际相结合,而且在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更是如此。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高职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集中体现[1]。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历来是农业类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大部分院校中都对这两个教学环节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学生也采用不同的形式完成各自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学生通过有别于一般课程的学习过程,将多门课程的学习成果综合,将自身实践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最终达到综合性能力培养的目的。但是农业类专业与其他类型的专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其毕业论文设计应该有其不同之处。

1 现有的教学模式

笔者通过对农业类高职院校的走访发现,现有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大同小异,采取的教学模式也有很多共同之处。

1.1 时间安排基本相同 由于高职院校一般为3a制、学生在校期间为6个学期,因此大多数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一般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环节设置在最后的阶段,农业类专业也是如此。一般在第五学期的期末进行毕业实习动员,同时开始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学生在校外边实习边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

1.2 工作流程基本类似 由于不同学生在毕业实习时,所从事的工作不同,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不尽相同,工作的内容也不一样,大部分院校都是规定一个大致的选题方向,针对高职院校的特征,针对某一个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所研究内容不在于深,能够达到锻炼学生综合性与实践性能力的目的即可。在毕业实习中,一般的流程如下:离校前选题—发放任务书—指导资料收集—制定完成计划—完成论文提纲—完成初稿—完成二稿—定稿—答辩—成绩评比。

1.3 评价标准各有异同 在调查中发现,农业类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多样,有一般论文形式、有调查报告、有实际案例分析、有方案设计等。如在某些院校中园艺技术专业往往强调针对某一种栽培植物的栽培方法、栽培过程进行试验研究,完成最后的总结报告,使学生掌握具体的某种植物的生长习性与栽培要点;园林技术专业的学生则注重绘图能力的检查,可以是完成一个小型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从方案构思到最后成图,模拟实际工作的过程。在调查中发现,不同专业的毕业论文最终的评比会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

1.4 校外指导为主 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主要安排在第五学期末,所以学生专业课程结束后,选完题就放假,或者进入实习单位实习,有的学校会要求学生选题后将毕业论文框架写好才离校。但大部分学校都是以校外指导为主,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时只能通过电话或邮件与指导老师联系,往往在解决某一些复杂问题时会解释不清,影响论文质量。

2 存在的常见问题

2.1 农业类高职学生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性文件缺乏 在调查中发现,各个农业类院校在专业设置上除了相关农业类,比如园艺技术、园林技术、林业技术、园林建筑、园林工程技术、植物保护、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等专业,同时还有生物类、计算机类、环境工程类、机电类等等专业,所开设的专业面较广。学校在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往往指导性文件只有一份,即对论文总体规定一个流程,不分专业。一般要求为3个方面:一是时间进度要求;二是格式规范要求;三是字数要求。对内容的选择,往往没有特定的规定,一般由各个专业的老师规定,只要在规定时间提交论文答辩成绩即可,对于不同的专业,没有按其特点去做的更细的指导性文件。

2.2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与课程连接不紧 高职一般只有6个学期,由于时间紧,往往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第五学期末和第六学期,与之前的课程安排上往往完全断开。为了较好地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必须具备较好的课程基础。但是在第三学年,很多同学可能将之前的课程内容已经遗忘,导致在完成毕业论文时往往论述不充分,拼拼凑凑,敷衍了事。尤其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不需要研究太深的理论知识,只要在课程设置上做到浅显易懂,让同学知道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在完成毕业论文之前对各个相关知识都有所了解,通过不同课程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行业的趋势,为论文选题打下基础。

2.3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的实施目标与岗位能力的需求存在差异 各个农业类高职学生的来源也不尽相同,有的省份有比较发达的现代农业基础,而有的相对薄弱,对从事该行业的技能要求不同。从以往的毕业生就业来看,很多都是一线的技工性岗位,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很高,因此着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综合性的毕业设计(论文)中给予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但评价该教学过程的标准也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仅仅考核基本技能,完成一篇简单的毕业论文就可了事,而更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岗位发展能力着手,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考的能力。

2.4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监督机制缺乏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与指导老师之间的比例问题日益突出,指导老师往往在完成规定的教学科研任务之余来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不能保证完全投入精力,再加上毕业设计(论文)完成的时间段正好是学生找工作的紧要时刻,无法集中精力认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存在抄袭、代写论文的现象。对论文的监督检查往往只是在开题与答辩部分,不能做到有效地全程监控。

3 改进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对策建议

3.1 制定行之有效的指导性文件 对于农业类高职专业来讲,其教学过程往往要与植物生长的季节性与周期性紧密联系,不象文学类、经济类、电子机械类专业,不受时间季节的影响。如何做好农业类专业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需要根据农业类专业的特点,制定专门的针对农业类专业特点的指导性文件,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形式、深度等进行具体的划定,使其符合高职学生的实际培养目标,并制定更为详细的适合专业自身特点的实施方案,使学生能够完成一篇质量较高的毕业设计(论文),同时又可提高教学效果。

3.2 结合课程教学,逐步安排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将毕业实习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将着力点放在最后的教学阶段,且将教学任务分解到课程教学中去,对于各个课程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突出。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的实施延伸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2],寻求更好的实施方案,并认真实施,以此检验其教学效果。在课程考核中安排与课程相关的小专题讨论,要求学生在课外搜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写出简短的专题报告,纳入课程考核成绩,为后来完成较大篇幅的毕业设计(论文)打下基础。

3.3 改变选题方式、兼顾就业方向与兴趣 虽然是同类专业,但农业类学生就业方向不尽相同,有的差别较大,所以在选题时不需要完全以某一类题目为主,应该结合自身的兴趣去选题。比如指导老师可以将拟定的题目提前发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资料查询或实际调查去了解该方向的一些基本知识与发展前沿,与老师讨论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这样既符合学校论文写作的方向和规定,同时又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在较短的时间内匆忙选题。论文的内容应是学生岗位实习或社会调查等实践中遇到的与本专业相关的问题[3]。

3.4 加强过程监控,严格考核标准 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从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完成、答辩、评分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建立可行的规范的操作流程,可以通过网上限期登陆信息的方式去控制完成的过程,避免最后几个星期匆忙完成该教学任务。对于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不断地研究讨论,妥善解决,使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对于认真进行教学与考核的指导老师予以表扬与鼓励。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时,不能只是指导老师说了算,需由答辩组长与组员共同打分,确定最终成绩。同时应该推行“学院抽检制度”,对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和最终质量进行检查,与省一级的论文抽查工作相呼应。

总之,农业类高职学生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应该从专业自身特点出发,探寻和采用符合自身的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一般性的技能人才,更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探索的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保生,李立.高职学生怎样写好毕业论文[J].价值工程,2011,30(19):222.

[2]白中科,袁春.试论大学课堂教学与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创新思维[J].中国地质教育,2006,15(4):133-135.

[3]王海岳.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毕业论文工作改革探讨[J].江苏高教,2008(6):125-126. (责编:陶学军)

大专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法学专业实习 实习基地 考评机制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我国宪法中明确的一项治国方略。要实现法治国家的建设目标,必然离不开法学人才。为了满足依法治国的需要,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的高等院校在招生人数、办学层次、法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式等方面都有了飞跃发展。法学毕业生虽历经多年法律知识的浸淫,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应用能力还是不尽如人意。正如美国的大法官霍姆斯所言:“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1]法律知识需要应用才能转化成一种技能,这种职业技能的培养离不开法律实践。

一、法学专业毕业实习的重要性

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广博的知识、较强的辨别与判断是非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实际运作能力和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伦理修养[2]。这种目标设计突出了应用型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通过实践教学实现,法学实践则主要通过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实现。社会实践的主要方式有法律援助、社会调查、社会公益咨询等,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這些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的效果是有限的,只是学生走出象牙塔了解社情民生的一个途径。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专业实习必不可缺。

专业实习分为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两种。课程实习指在某一单科科目的学习过程中安排的一次实习。不同的学校采用不同的方式,大多采用在校内的模拟法庭模拟审判或去法院旁听案件审理。总体而言,课程实习的目的明确,是为了某一部门法的掌握。历时短、学生参与度低,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素质培养效果有限,而毕业实习则弥补了社会实践与课程实习的不足。法学专业的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学生系统地学完专业课程之后,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备一定的法律思维。实习单位一般选择在公检法等司法部门和律师事务所,这是法律的专业性要求的。实习地的专业性、规范性能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平台和实践机会,让学生近距离地了解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等职业共同体是如何运用法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仅能培养他们的职业认同感而且对法律的认识、法律信仰的建立、职业技能的形成和规范有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在社会化过程中迈出一大步。不仅在法律知识的转化方面将抽象的理论变为解决问题的利器,将法律知识与具体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深入和得心应手,而且对学生的法律思维训练和对中国法治现状的认识极其重要。通过实习学生从身份的转化过程中可以很好地了解法律共同体中不同职业的特点,为以后的择业提供有益的帮助。总之,法学专业的毕业实习对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认识到其重要性,才会在心里重视,时间和精力的分配才会更科学。对学校而言,实践教学是达到教学目的、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法学专业毕业实习的现状

(一)专业实习基地的匮乏

法学专业的实习基地与其他专业相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法律的专业性很强,学生须到运用法律的部门实践,在我国主要是公检法等司法部门和律师事务所及法律服务所。我国的公检法等司法部门数量有限,承担着繁杂的司法职能。司法部门工作的规范化、严谨性和审慎性导致许多岗位都有严格的资格限制,所以能给实习生提供的工作机会有限。公检法等单位因为职责所在,业务量繁多,对于没有任何操作技能的学生出于工作效率的考虑大多不愿接收。认为实习生会影响正常的工作,降低工作效率,管理实习生要承担很多责任,消耗很多的精力。律师事务所律师的管理比较灵活和松散,律师业的竞争很残酷,愿意耗费精力带实习生的律师不多。一方面是急需专业实习的学生,另一方面是有限的实习单位。为了应对这对矛盾,一些高校采用集中实习和自主实习两种实习办法。自主实习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自己去实习,最后向学校上交实习单位的实习意见即可。而集中实习则由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单位,因为缺乏动力和制约机制,实习单位在接收学生时缺乏积极性。实习生到单位后会被随意分到一些科室,做一些简单的辅助工作,比如传送文件、协助整理案卷、档案、充当临时的书记员,真正参与法律工作的可能性很小。学生到实习单位后,实习单位没有专门的指导老师,实习的指导随意性很强。因为只能从事一些辅助性的工作难以参与真正的法律专业工作中,学生会感觉实习的意义不大,所能学到的有限,加之缺乏指导,所以在专业认识上很难有所提高,对职业的认识局限于自己的观察和感性认识,缺乏理性的专业思考。曾有实习生告诉我,她所实习的法院的法官业务繁多,工作量大,这个职业不好。因为缺乏深入专业的实践,感性的认识限制了他们对法律职业工作的真正认识,对他们的职业选择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实习流于形式,实习缺乏实效性。

(二)实习指导老师的非专业化

法学专业的实习要取得成效,实习指导老师是必不可少的。实习指导老师应该由校内的法学教师和实习单位的法律工作人员担任。但在实践中,只有学校的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任课教师一方面要担任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要指导实习,不仅时间上不允许,而且纸上谈兵,缺乏实战经验。加之学校对实习生的实习工作缺乏监管,指导难免泛泛而论,不具有针对性。而实习单位对指导者的配备一般不太重视,加之实习单位的指导者缺乏训练,即使工作经验丰富也因为缺乏专业的授业技能培训,指导并不一定到位;有些指导者甚至敷衍了事,很难尽到职责。从这些方面看,实习指导老师的缺乏和选任的随意性难以满足实习生专业实习的需要。

(三)实习考评机制滞后

实习生的实习成绩考评是对实习生实习工作的评价,目前主要从学生的日常表现、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意见、实习总结等方面结合考评。考评内容简单、流于程式,难以客观地反映学生实习的具体情况。这种机制不仅难以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消极的作用,导致学生应付差事,得过且过,实习流于形式。

(四)实习时间安排缺乏科学性

法学专业的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这一时期学生要面临司法考试、考研、公务员考试、论文写作、找工作等事情。为了应对各种考试和找工作,很难将精力集中在实习上。学校考虑到学生就业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提过高的要求。一些学生申请自主实习,大多不实习,找个单位盖章了事,参加集中实习的学生以各种借口请假。毕业实习的时间一般为6周—8周,时间有限,学到的东西也有限,加之目前要进入公检法部门工作必须通过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难度极大,因此学生的积极性更不高。

三、毕业实习的环节完善

法学专业的毕业实习对这个专业的学生而言非常重要,缺乏有效的实习,素质教育就难以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只能是空谈。要提高实习质量,必须解决目前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实习体系的各個环节。

首先,是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基地建设需要高校与实习单位建立常态化的联系,合作内容应该更广泛。高校可以针对实习单位的需要,合作召开专业研讨会,为实习单位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供条件。还可以在科研方面校地合作,针对司法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提高司法人员的理论水平。学校应增加实习经费的投入,对实习单位和指导老师的付出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还可以尝试从实习单位聘任一些兼职的教师来学校定期参加教学和研讨活动,调动实习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有职业认同感,乐于指导学生,为法学人才的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高校每年可以召开法学实习基地建设会议,邀请基地的负责人来参加会议,请他们就基地建设献言献策,通过交流沟通,改善高校与实习单位的关系,使之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及高校对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视,从而更好地支持实习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

其次,选聘优秀的实习指导老师,优秀的指导老师是实习成功的关键。实习指导老师分校内和实习单位两种。校内的指导老师尽量选择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作负责的具有实习指导经验的老师。校内指导老师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学生并在实习前对学生培训、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应选聘一些业务能力强、工作负责、善于沟通、具备一定的指导能力的人员。主要职责是对学生的业务指导和职业技能训练。高校对于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的选聘应该与实习单位积极合作,由单位推荐高校聘任,举行正式的聘任仪式,使校外指导老师认识到责任重大。高校可以通过开座谈会等方式定期与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交流,介绍实习工作的目的、法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生的情况等,便于校外指导老师工作有的放矢。实习结束可以召开实习工作总结会,就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予以通报,便于下次实习工作改进。评选优秀的实习指导老师,学校予以奖励,提高实习老师的积极性。

另外,对于学生的实习考核和评价办法要规范和完善。考评机制科学化不仅可以客观地评价实习工作,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实习流于形式化,从实效方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考评的项目应该具体明确,无论是日常的表现、实习工作总结还是针对实习单位所做的调查报告、各种文书写作、典型案例的分析等,通过校内外指导老师和实习组的学生打分,三方面相结合确定实习成绩。高校应严格执行考评标准,要求实习不合格的学生重新实习。

至于实习的时间安排可以结合法学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采用分段实习制和学时制,学生只要完成规定的总学时就可以参与考评。实习时间可以放在大二以后的寒暑假和大四的第一学期。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申报实习时间,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与实习单位加强联系。因为实习人员和时间不密集,指导效果可能会更好。

实习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规划好每个环节,还需要高校、学生、实习单位协调并把握好每个环节。只有各尽其责,实习工作才能取得成效,实习目标才能实现。只有如此,法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国的法治建设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韦乃杨,韦军,主编.社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M].太原: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35.

[2]郭捷.中国法学教育改革与法律人才培养——来自西部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5.

上一篇:护理大学毕业生论文下一篇:自动化大专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