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本科论文范文

2023-03-12

英语本科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专业英语 有效教学 教学模式

Discussion on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for Non-English Majors

Li Wen-pu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 Municipal Engineering, Tianjin institute of urban construction, Tianjin 300384)

Key words: Professional English;effective teaching;teaching mode

目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大学英语学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低年级的大学公共英语阶段和高年级的专业英语阶段。对于公共英语阶段,有统一的大纲、教材和考核方式,相关部门、教师和学生都很重视,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建设了大批精品课程, CET4、CET6也是学生主要学习动力之一,以至于很多人把CET4和CET6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高低的指标,而学生一旦过级,如果不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或没有其它目标的话,学习就会松懈;对于专业英语阶段,不同院校和专业情况千差万别,如清华、北大等重点院校引进国外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而一般院校受学生水平、师资水平和资金等方面所限,在教材选用、课时量、学习效果上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毕业论文(设计)的摘要不会写、关键词不清楚,规定的一篇英文外文文献翻译(英译汉)水平欠缺,对于笔者所接触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一部分学生考取研究生,需要查阅外文文献开展课题研究和参加学术交流;一部分学生进入设计院、水务公司或建设单位,但他们也或多或少的同外国人打交道,如引进、安装并调试国外先进的水处理设备,参加国外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而大部分事实是学生感到棘手,有很多困惑,故如何实现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和持续性是摆在相关专业英语教学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明确课程地位和培养目标

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与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及培养目标(如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专业英文文献的能力,具备将英业文献翻译为中文的能力和用英文写作论文的能力)直接决定了教师和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把专业英语单独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视,但课程设置的学时数、学期数以及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程度更决定了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如大多数院校只是在第五和第六学期开设专业英语,学时数限定在三四十学时范围内,到第七和第八学期没有专业英语的学习。学生一般是在大学第一学期学习《专业概论》课程,对专业有了初步认识,在第五学习专业基础课,到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学习专业课,显然,专业英语的学习和专业课程的学习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使得专业认识不深的学生在没有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直接学习外文文献,造成专业英语课堂讲授时大量时间是在解释专业知识,鲜有时间去讲解科技文摘的写作、翻译,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得不到充分的锻炼与提高。根据笔者调查,多数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很重要,但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没有信心去听、说,学习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同时,学习的持续性也得不到体现。

2 加强专业英语教材建设

目前,有多种专业英语教材可供选用,教材内容一般都节选英文原文,列出專业词汇[1-2],但结合到课时量,考虑到教学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可供选用的教材有限。专业英语教材的建设要借鉴大学公共英语教材建设的优秀经验,形式和内容都要更新,一本引不起学生兴趣的教材无法保证学生投入精力学习,更何况学生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的优秀教材!优秀教材是知识性和可读性的结合体 ,将深奥的知识融于浅显易懂的文字中 ,努力使读者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无疑是现代科技教材的最高境界[3]。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学习规律的循序渐进性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教材不仅要列出专业词汇,还要列出专业词汇的国际音标,相关的专业词组和用法,对专业词汇要进行分级,划分出不同的类别,标以不同的标识,如重点掌握的词汇、了解的词汇;归纳出专业英语词汇构词法;专业英语常用符号和数学表达式读法等,这样详细、系统地设计既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又帮学生树立了学习目标,显然也就提高了教与学的效果。

其次,教材内容要真实丰富,文献当然是选自英文原文,既要有课上精读的部分,又要有课下学生主动学习泛读的部分,并加上必要的注释,如句型、句式特点,翻译技巧;文体要涉及现实科技英语[4]文体的诸多方面,比如科技论文写作、简历、产品说明书、专利、涉外信函、英文的交流技巧等等,密切联系实际,并配以必要的练习,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最后,教材的深度上,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在选用专业科普、概述性内容满足学生掌握常用的专业词汇基础上,要有深化的内容,以反映当前学科的研究进展。

有关部门或专业指导委员会可组织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和修订。

3 加强专业英语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水平的高低对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担任专业英语教学的老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如果从语言教学范畴来讲,与担任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英语教师水平有一定差距,虽然有些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师具有国外留学经验,但教学管理和教学技能方法方面需要培训提高。

4 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专业英语教材的建设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质量,但专业英语的课时数毕竟有限,如何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除了专业英语必修课的内容,应尽可能地开拓多条途径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首先,专业课的课堂要渗入英语。对于专业课(必修课)的教学,大多数院校并没有采用原版教材,也没有实行双语教学,建议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把一些专业术语、工艺的英文列出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事实上给水排水工程里好多工艺都是英文的缩写,如SBR、CASS、AB等[5],这新工艺大都是国外研究者首先提出来的,然后再翻译成中文;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提炼文献的关键词。开设专业选修课(任选课),教师查阅最新的文献资料,为学生讲授文献检索的知识和该学科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等,及时将前沿知识(中英文结合)讲授给学生,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其次,充分利用学生科研。外文文献多为对某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本科学生往往专业知识有限,缺乏对某一问题的深入了解,所以在毕业论文文献的翻译时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校很多学生在第五学期时就开始参加学生科研活动,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活动,有助于他们对某个课题的深入认识,学生通过这个环节查阅文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提交研究报告。所以,可以利用这个过程,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还可以让学生做成ppt,进行交流(英文),当然整个过程需要高水平老师的指导和把关。

最后, 聘请有经验的人员作报告。邀请外资、合资公司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和设计、施工單位对外交流人员作报告,介绍方案确定、设备选用、施工图设计中的交流技巧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掌握第一手实践技能。

5 改革教学方法

专业英语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反应平平,大多是教师在课堂上自编自导。先是朗读解释词汇,然后进行段落的朗读和翻译,偶尔叫学生朗读或回答问题,往往单词不会读或符号表达式不会读;教师的翻译过程也往往是专业内容的解释,稍有翻译技巧的涉及,使枯燥的专业内容+英语更为枯燥,教学手段也是传统的粉笔板书形式,对专业英语的真正学习发生在考试前,往往是死记硬背,考完没多长时间就又恢复到原来状态,整个过程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有效性亟待提高。对于教师来说,除了选用优秀的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切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补充必要的课外知识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外,还要做足课下功夫,如查阅相关资料,把图片、录像等资料引入课堂,结合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的激情;课堂上除了朗读、翻译,要循序渐进的加入听、说的训练;考虑学生心理,鼓励学生、帮助学生,使学生融入课堂。

综上,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外语能力的需求,需要采取措施,多方面协调建设,才能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英语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春丽,米海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英语[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6.

[2] 蒋东云,李学军.环境工程专业英语[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3] 张土乔,俞申凯,毛根海.教材“傻瓜化”: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1):85-87.

[4] 李美成,李洪涛.信息功能材料专业英语[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5] 李圭白,张杰.水质工程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英语本科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语口语 交际意愿 学习动机

“交际意愿”的概念最早由McCroskey在1985年描述第一语言的交际情况时提出,Charos和MacIntyre在1996年将其应用于对第二语言的描述。对于“交际意愿”的解释,MacIntyre认为交际意愿就是一种“在可以说可以不说的情况下,出现‘说’的可能性”,是交际学、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彼此综合的第二语言描述方法和研究方法。在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中,课堂内外的交际意愿对于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笔者将以上饶师范学院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基于MacIntyre所创的交际意愿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分析目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课堂内外英语交际意愿现状,探讨影响学生交际意愿的因素,从而提出培养学生交际意愿的针对性措施。

一、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抽取了上饶师范学院2014级非英语本科专业400名学生,涵盖的专业有国际贸易、国际政治、经济学、法学、新闻传播、行政管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会计学、计算机、社会学等。其中男生200名,女生200名。面向这400名学生发放问卷,收回问卷372份,回收率93%。其中男生186份,女生186份,有效问卷372份,有效率为100%。抽查的学生样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研究对象专业分布情况

二、研究方法

调查采用了MacIntyre设计的交际意愿量表,借鉴MacIntyre在2001年所发表文章中附的问卷,并对其进行了改进,将其中的法语改为英语。问卷中所涉及的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课内外英语交际意愿问题各27个,每个问题都分为4级进行回答,每级都代表对应的分数,如:“肯定不愿意”赋1分,“可能不愿意”赋2分,“可能愿意”赋3分,“肯定愿意”赋4分。一份问卷的总分如果超过81分,表示其交际意愿处于“可能愿意”或“肯定愿意”状态;如果其总分在54分~81分之间,表示其交际意愿介于“可能不愿意”和“可能愿意”之间;如果其总分在54分以下,则表示其交际意愿处于“可能不愿意”或“肯定不愿意”状态。本文所有的调查结果都通过excel和pasw statistics18等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同时还采取了主观题的形式,对影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交际意愿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培养学生英语交际意愿的措施。

三、研究结果

(一)学生课内外交际意愿的调查结果

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处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交际意愿的状况具体如下(表2和表3):

表2: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课外交际意愿

表3: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课堂交际意愿

从表2、表3可以看出,在课外,交际意愿程度介于“可能愿意”和“肯定愿意”之间的学生只有92人,占比24.73%;而在课堂上,交际意愿程度介于“可能愿意”和“肯定愿意”之间的学生只有101人,占比27.15%。这两个比例相对于处于“可能不愿意”和“肯定不愿意”之间的学生的比例(35.22%和32.26%)要小得多。可见,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课外交际意愿和课堂交际意愿都不是很强烈。同时还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英语交际意愿要比课外的交际意愿要强烈一些,这从平均分中就可以看出,课堂交际意愿的平均分为70.42,高于课外学生交际意愿分数65.39。这说明课堂上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的交际,对学生开口说英语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影响学生英语交际意愿的因素

对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交际意愿不高的情况,经过前期调查发现,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动机、交际环境、交际对象、英语水平、自身个性、交际话题等。之后,对学生在问卷调查中所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排序,其结果如表4所示:

表4: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交际意愿影响因素(多选:限3项)

从表4可以看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交际意愿影响因素中,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动机、交际环境对学生交际意愿的影响较大,其次为交际对象、英语水平、自身个性、交际话题。下面将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有48.92%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直接影响到自己参与英语交际的意愿。传统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生怕出了什么错误而不敢开口,不愿主动参与到语言交际中去。更进一步说,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人信奉着“多听少说”“沉默是金”的为人处世理念。家长如此,学生自然在平时的倾听和观察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学生听力成绩很好而口语成绩极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学习动机。有45.16%的被调查者认为学习动机对自己英语交际意愿有着重要影响。他们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为非英语专业,毕业后用到英语的地方比较有限,英语口语对于自己自身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不大。这当中尤其是一些法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动机普遍不强,英语交际意愿相对较弱。同时,在非英语专业学生群体中,“过级”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导向性使得许多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将学习重点引向了英语听力、阅读、写作等方面,忽视了口语的练习,这也就直接导致交际意愿不强。

第三,交际环境。有41.67%的被调查者认为交际环境对自己参与英语交际的意愿有着很大的影响。环境是语言交流的背景,有什么样的交际环境,决定了会有什么样的交际话题、会有什么样的人参与到交际中去。英语学习也不例外,需要有良好的交流环境。在英语沙龙、大学英语协会中时,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英语交际中去。再如,在以上课堂内和课堂外的交际意愿对比中,相比较课堂外,学生在课堂内更愿意参与英语交际。这主要是由于课堂上有着更为浓厚的英语交流氛围。

第四,交际对象和英语水平。有32.53%和27.15%的被调查者认为交际对象或自身英语水平对英语交际意愿有着很大影响。异性之间、朋友之间、同宿舍室友之间参与英语交际的意愿要强些,同性间、非朋友间、非同学室友间参与英语交际的意愿要弱些。自身英语水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英语成绩好的、英语口语佳的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英语交际中去,而那些英语水平差的学生通常不太愿意参与到英语交际中去。

第五,自身个性和交际话题。有23.66%的被调查者认为,自身个性对自己参与英语交际活动中的意愿有着重要影响;17.47%的被调查者认为,交际话题影响自己参与英语交际活动的意愿。学生在个性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有些学生比较开朗,善于与别人交际;有些学生比较内向,不大喜欢跟人相处。每个学生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英语交际意愿程度。而对于交际话题,许多学生认为,在课堂内外英语交际中,他们比较喜欢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交际话题中去,比如世界杯足球赛。

四、相关建议

通过对上饶师范学院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学生英语交际意愿程度普遍不高,影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交际意愿的因素主要有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动机、交际环境、交际对象、英语水平、自身个性、交际话题等方面。因此,必须从这些因素入手分析提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交际意愿的策略。

(一)优化英语教学模式,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一直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和限制,要想提升非英语专业学生参与英语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就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不能搞教师一言堂,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提升,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提升学生主体性。比如加强合作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现场模拟教学模式的应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交际的兴趣。

(二)营造英语交际环境,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在于环境,语言交流的氛围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以此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的动机。大学校园里可以开设英语酒吧、英语咖啡厅等场所,进入这些场所的学生只能用英语进行交流,这样就为大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游戏性的情景,如问题情境、英文电影欣赏等。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情景的观察、分析和讨论,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英语交际的积极性。

(三)拓展英语交际平台,丰富英语交际话题

在英语交际中,由于缺少交际平台,再加上交际话题单一,使得学生丧失了交际意愿。鉴于这种情况,学校应该拓展英语交际平台,丰富英语交际话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营造英语酒吧、英语沙龙、英语协会、英语咖啡厅等线下交际平台,搭建网上交流平台,让学生随时可以进行英语交流。线上交流不限制话题,学生选择话题的自由度非常大。这样一来,在很大程度上能提升学生参与英语交际的积极性。第二,优化课堂活动设计。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英语口语最有效率的时候不是课前学习,而是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将知识传授转移到课前,释放出课堂时间用于指导学生内化知识。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课前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对课堂活动进行设计,让学生在高质量的教学活动中完成知识的内化。课堂活动设计非常重要,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来设计,开发自主探究式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完成学习。比如在课堂上就一本英文原著进行讨论,或就一个主题进行现场交流,并让学生之间相互评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应该过多干预,在学生学习遇到障碍时给予指导即可。第三,加强英语口语课程多模态教学模式。多模态教学模式就是指使用多种制造意义的多媒体符号,通过刺激学生的感官感知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结合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不同形式,使课堂资源呈现多样化,减轻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乏味感,培养学生多元读写能力,达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白云玲.英语与非英语专业学生交际意愿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

[2]吴旭东.中国学生外语学习环境下的口头交际能力自评与交际意愿[J].现代外语,2008,8(31).

[3]辛燕清.中国英语学习者课堂环境下交际意愿调查[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

[4]MacIntyre,P.D.&Charos,C.Personality,attitudes and effect as predictors of second language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J].1996(5):3-26.

[5]MacIntyre,P.D.,Babin,P.A.&Clement,R.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Communication Quarterly[J].1999(47):215-229.

[6]MacIntyre,P.D.,Baker,S.C.,Clement,&Conrod,S.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social support,and language learning orientations of immersion students.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J]. 2001(23): 369-388.

[7]MacIntyre,P.D.,Baker,S.C.,Clement,R.& Donovan,L.A.Sex and age effects on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anxiety,perceived competence,and L2 motivation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French immersion students.Language Learning[J]. 2002(52):537-564.

[8]梁红英.应试教育使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低下——学习动机影响英语学习[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7(1).◆(作者单位:上饶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张淑光

英语本科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自考助学 学习热情 助学质量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以来,为培养社会所需的各层次人才均做出了贡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将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终身教育理论和学习化社会理论的成功实践,是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

高校在自学考试培养人才模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高校为了增加收益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扩招后,自考助学学生生源质量明显下降,班级氛围差,学生考试通过率低,进而影响自考助学学生的学习热情,助学质量令人担忧。要充分发挥高校在自考助学中的优势和作用,必须改变现有局面,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并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各领域的杰出人才。高校自考助学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热情,因此研究在校自考助学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的成因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我校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专业自考助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学习热情不高的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自考助学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的原因分析

(一)自考助学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的外因分析。

1.高校对自考助学学生的教育教学资源投入不足

高校设立自学考试更多的是为了迎合社会自考的需求及增加收益,相比培养人才而言,压缩成本必然是高校考虑的因素之一。有些高校统筹安排教育教学资源时,先考虑本科生,其次是研究生,最后才考虑自考助学学生,以致自考助学学生在高校住宿条件相对较差,学校其他资源的占用率普遍偏低,自考助学学生心理上多有不适。

2.高校对自考助学学生的管理不到位

对自考助学管理工作,高校过去一般采取一级管理或者二级管理模式[2]。但是近年来,由于招生规模扩大,自考助学工作的各环节都下移到二级学院。一些院系由于人力物力有限,管理工作只是主管领导下设班主任管理。有的学院甚至一个班主任管理四五百名学生,自考助学学生管理办法本来就少之又少,加之自考助学学生在高校上课时间较短,没有形成真正的班级氛围,所以自学助考学生问题比较多,但解决问题的规章制度少,容易问题堆积,导致学生心生怨气,学习热情降低。

3.任课老师对自考助学学生的培养模式认识不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一支高素质、强责任的教师队伍是助学质量的保证。因为助学时间短,只在本科学校学习两年,所以自学助考学生几乎花费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要通过一门课程的考试。在这种情况下任课老师无心关注学生的发展,授课前只是关注每年的考点,上课时必然采取围绕考点划重点的教学方式。一些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积极性不高,课堂纪律差,任课老师放之任之,学生学习热情被浇灭。这种学习更倾向于“应试”和“速成”,实际应用能力很难得到有效提高[3]。学生工作以后渐渐意识到所学无用处,所用非所学,还有的从头来学,自然对学习没有积极性。而且以我院為例,自考助学生源大多来自相对固定的大专院校,学生上下届会交流经验,最后得出结论,助学只得到学历即可,没必要考取高分,如此学生还未进校学习,先形成来即拿证的心态。

(二)自考助学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的内因分析。

1.自考助学学生基础较弱

以我院为例,学院每年从江苏省内大专院校,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大专院校招收近400名自考助学学生。这些学生在高考独木桥上没有赢得最后的胜利,大多数学生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所以每次成绩考取不理想。其次由于不同专科院校发展不均衡,因此不同大专院校的学生基础不同,有些大专学校对学生比较负责,学生在大专学习期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来了我院以后表现优异,但更多的学生却表现出懒散、学习不用心的状态。再者,自考助学不设“门槛”,招来的学生有的是在专科学校学习时就没有明确的目标,有的参加自考助学的目的只是逃避就业,所以这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再加上整体知识基础较弱,在现有基础教育体制下不想也不能高效学习。经历一两次考试后,部分学生逐渐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且在全班学生中开始蔓延,最终导致自考助学学生整体学习热情下降。

2.自考助学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因为自考助学学生进校时或者只是跟风,或者学生通过上下届交流,得到一些消极信息,甚至部分学生只是为了拿到本科毕业证以备不需之时,所以到校学习时自考助学学生只对复习考试和是否达到拿证标准感兴趣。平时上课马马虎虎,课堂纪律一塌糊涂,即使偶尔有想学习的学生,也被这样的学习氛围所困扰,最终随波逐流。况且自考助学学生考研通过率低,复试又会被区别对待,毕业后就业会受到一定的歧视,所以一些学生没有勇气和信心进一步深造,在校只是完成本科学习的形式,助学过程学习热情普遍很低。

3.自考助学学生存在自卑心理

一些自考学生是经受高考落榜打击进入专科院校的,加上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特别缺乏自信。走进高校以后,高校学习氛围浓郁,普招生考研比率高,让自考生更感觉自己是弱势群体[1]。更有一些高校自考生住宿和普招生住宿是分开校区的,无疑让自考生心理上的自卑感加重。刚踏入高校学习时,自考生会信心百倍,通过努力让自己和普招生缩小差距,但由于在同样的高校,学校、老师不能对他们一视同仁,久而久之,自信心进一步受挫,从而对学习产生消极思想。

二、提升助学学生学习热情的对策

(一)针对外因,提出对策。

1.学校学院要积极对待自考生,统筹安排学校资源,尽量在允许容纳的范畴内招生,让自考助学学生和普招生一样平等享受学校资源,让自考助学学生有归属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高校自考助学办学质量。

2.学校对自考生的管理一般参照高校本科生管理办法,但自考助学学生有特殊性,学校学院要依据学生自身条件量身定制一系列制度,让管理者在具体管理过程中有据可依,学生在校期间有规可束。以我院为例,我们参考高校本科生管理办法,结合自考助学学生的特殊性制定了一系列自考助学学生规范准则,如《成教新生安全教育及班规》《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成教生管理协议》等,学生入校后在新生大会上详细解读这些文件,让学生了解自己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依据这些制度严肃上课纪律,实行课前点名制度,对无故旷课累计次数较多的学生给予警告处分或开除。还会定期开展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对待每个学生。真正做到“关注”“关心”“关爱”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重视,越学越有信心。

3.要提高自考助学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在高校学习的乐趣,爱上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任课教师的作用不可小觑[4]。任课教师要改变单纯强调通过率的教学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学考试培养的学生几乎都是社会各行业的应用型人才,所以课程设计很重要,要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不是被动被灌输应付考试,而是在考试通过的基础上为以后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任课老师要做到课前积极与学生交流,课中多倾听学生发言,课后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增长见识。

(二)针对内因,提出对策。

1.由于自考助学学生基础不同,来到高校后逐渐对后面发展定位不同,我们可以根据一段时间的测验、学生平时上课表现及学生意愿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如考研冲刺班、优秀毕业班、普通助学班,管理老师及任课老师因材施教,教学内容分层次,让自考助学学生都可以按自己的能力要求接受知识。

2.以扬大生科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为例,我们每年招生时会将自考助学利弊分析清楚,而且要求自己有意愿参加自考助学的学生来我校学习。我们做两手准备,对于有进一步深造愿望的学生,强调学院会实施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只要学生有目标,第一年学习过程中召开考研座谈会,让前一年考取研究生的优秀自考助学学生分享考研经验,鼓励大家要有信心,敢拼搏。我院生物技术专业连续几年来自考助学学生考研录取人数在4人—6人,占我院读研人数的10%左右,这让自考助学学生看到了希望,学习也更加有动力。对于想工作的学生,我们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招聘会,让学生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感受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还会推荐优秀学生到一些单位甚至外企实习。

3.学校学院安排适当的经费设立相应的奖学金,奖励历次考试中的优秀学生及在班级中做出贡献的学生,并鼓励大家争当先锋。每学年都会设立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进步大学生奖励,而且每学年末,院领导都亲自给本年度获奖学生颁奖,并在颁奖后组织学生开展经验交流会。该措施有效促进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荣誉感,班级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浓郁,受到本院及外院任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我们还给毕业学生建档,定期联系就业学生,跟踪其在单位的发展轨迹,最终发现很多在校的优秀自考助学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工作能力得到一致好评,甚至有些毕业学生已经在自我创业中取得不小的成功。在新生入学大会上,我们会分享这些毕业生的实例,鼓励自考生增强自信,把握在校两年时间,为自己未来加油添彩,新生往往大受启发,信心倍增,会后要求学生为自己制订两年长远规划。两年中,我们定期给自考助学学生开类似的鼓舞士气的班会,使自考助学学生学习热情大幅提高。

三、结语

一旦自考助学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就能在助学过程中真正的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竞争力也得到提高,进而工作单位和社会对自考助学学生的认可度增加,有效解决自考生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提高自考助学学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为实现自考助学工作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祥宗.从思想源头化解全日制自考生的人才培养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330-331.

[2]申鸣凤.高校自考助学活动中的问题及对策[J].湘潮,2015(6):74-80,80.

[3]高长丰.浅谈高校本科自考助学的困境与出路[J].成人教育,2015(2):45-47.

[4]林静新.自考助学管理问题研究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2(17):20-22.

英语本科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词汇学习困难;词汇学习观念;建议

词汇是语言的基石,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成败的关键。长期以来,词汇一直是学生比较头疼的问题,他们花费了大量时间来背单词,但是效果并不显著,词汇仍然是学生英语学习的瓶颈。学习是获取、储存、检索和使用信息的过程,学习策略则是学习者为使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快速、有趣、有效而采取的特定行为,词汇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词汇学习中所使用的策略。

国外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研究者开始意识到学习效果不仅受到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学习者本身的行为的影响。不同学者对策略进行了不同的分类。O'Malley和Chamot (1990)把语言学习策略分为三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Oxford (1990)认为学习策略可以分为四类: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1997年,Norbert Schmitt在研究日本中学生、大学生和成人学习英语词汇策略使用时,他对词汇学习策略做了另一种分类。他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把词汇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词义发现策略(Discovery Strategies)、词汇巩固策略(Consolidation Strategies)。词义发现策略又分为两类:决定策略(Determination,简称 DET)、社会策略(Social,简称SOC);词汇巩固策略又分为三类:记忆策略(Memory,简称MEM)、认知策略(Cognitive,简称 COG)、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简称 MET)。研究发现学习者使用不同策略来学习词汇(Schmitt,1997),善学者和不善学者在策略使用上存在差异。

国内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起步较晚,文秋芳(1995)概括了学习策略的理论框架,提出了学习听、说、读、写、词汇、语音、语法等七项英语技能的方法。吴霞和王蔷(1998)调查了北京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词汇学习策略使用及其对词汇知识的影响,发现学生使用多种策略来学习英语词汇,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知识的质和量都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好学生和差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存在较大差别。于婷(2013)在对哈尔滨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词汇学习策略使用进行调查时,发现学生使用包括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在内的多种学习策略来学习词汇,词汇学习策略与记忆效果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好学生比差学生更经常地使用学习策略。

国内学者使用的大部分问卷是参考O'Malley和Chamot的语言学习策略分类来设计的,把词汇学习策略分为三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本研究采用Norbert Schmitt的分类方法,认为该分类法更能全面反映词汇学习的策略。

本论文的研究问题有以下四个:

1)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

2)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观念是什么?

3)学生使用什么策略来学习英语词汇?

4)学生希望老师如何教授英语词汇?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论文使用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质性数据的收集包括布置学生写一篇英语词汇学习方法的总结、选取10个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访谈,量化数据主要是通过调查问卷来收集。

质性数据通过质性分析软件NVIVO10.0进行分析,量化数据通过SPSS17.0来分析。

(二)研究对象

作者在开学初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英语词汇学习的心得体会,写作提纲包括三个方面:学习词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用哪些方法和策略来学习词汇、希望老师如何教授词汇。作者共收集到44份心得体会。

作者在广西6所高校(2所一本院校,2所二本院校,2所三本院校)的一、二年级学生中发放了600份问卷,回收545份,删除那些存在多个数据缺失、问卷填写呈现明显规律性,如答案呈“Z”字形排列、所有题项均选同一选项等的问卷,有效问卷51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6.5%。男生占39.5%,女生占60.5%,学生分布在会计学、财务管理、旅游管理、新闻传播学、生物工程、国际贸易、缅甸语、越南语、动画设计等二十几个专业。

(三) 测量工具

作者使用NVIVO10.0软件对质性数据分析后,根据质性分析结果,并参考相关文献,特别是Norbert Schmitt (1997)的词汇学习策略分类(Taxonomy of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编制了一份问卷。问卷包括四个部分:①回答者的个人信息,如性别、年龄、所在学校、专业等;②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兴趣、信心和积极性;③词汇学习的观念;④词汇学习的策略使用情况。所有题项均采用李克特5点选项,第1-3题为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兴趣、信心和积极性,选项从1(非常弱)到5(很强),第4-9题是词汇学习观念,选项从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第10-31题是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包括2题决定策略(Determination,简称为DET)、1题社会策略(Social strategy,简称为SOC)、4题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y,简称为COG)、1题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y,简称为MET)、14题记忆策略(Memory strategy,简称为MEM),选项从1(这句话非常不适用于我)到5(这句话非常适用于我)。

二、研究发现

作者使用NVIVO10.0和SPSS17.0进行分析后,研究结果呈现如下。

(一) 词汇学习困难

1.单词记不住

学生普遍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记不住学过的单词,学过的单词很容易被忘记。例如,有学生写道:“我在学习词汇的时候,经常记不住词汇,第一天记得了,第二天再看到它又忘了,相当于没有学习到这个词语,记忆不长久。”

2.混淆词义词性

学生虽然记住了一个单词的拼写,但是很容易把它和其他的单词混淆起来,也没用心记住该词的词性。例如,一学生写道:“每次记了又忘,特别是词汇与中文结合起来的时候,中文很难和英文结合起来记,记多了就很容易混乱。”

3.词汇应用困难

学生感到头疼的另一个问题是词汇的应用。由于在记单词的时候只重点记单词的发音和中文意思,对词性、搭配和使用语境关注过少,学生在阅读中遇到这些单词时,对文章的理解问题不大,但是无法在口语、写作和翻译中应用,即词汇无法内化、活用。

(二)词汇学习观念

绝大部分学生认同学习单词不仅是记住发音和拼写,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词的用法、固定搭配等(均值=4.13,选择第4、5选项的人数达到79.4%)。通过大量阅读来扩大词汇量、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解单词、反复记忆、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等选项的均值都大于3,选择第4、5选项的人数超过50%,表明超过一半的学生赞同使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词汇。认为背诵词典或词汇表对于单词记忆是非常必要的学生达到42.6%。

(三)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

作者参考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编制出词汇策略使用的量表。经过问卷发放、回收、数据输入,使用SPSS 17.0进行分析。

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验证了第一阶段质性研究的结果。学生策略使用情况具体如下:

1.在遇到生词时,学生通常使用手机查单词,这是使用最频繁的策略(均值=4.07),通过上下文来猜测词义的较少(均值=3.10),而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的更少(均值=2.60)。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里安装的电子词典非常方便使用,学生越来越依赖电子词典的这种便捷功能,愿意动脑筋通过上下文语境猜测词义的学生不多,也不太愿意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2.在巩固所学词汇方面,大约45%的学生使用反复读、写单词等认知策略,而背诵词典或词汇表,或者把生词记到笔记本并定期整理单词笔记等认知策略则很少使用。学生似乎还是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这个结果和O’Malley(1990)的观点一样:学习者经常依赖于那些不需要积极脑力活动的学习策略。

3.40-45%的学生使用朗读背诵英语、注意词的搭配和用法、把词义和感觉联系起来等记忆策略,而其他记忆策略,如通过构词法、大量阅读、把单词进行分类记忆、词义形象化、活用单词等,只有不到40%的学生经常使用。大部分学生没有把想象力、分类、归纳等能力应用到单词学习中。

4.元认知策略定期复习单词题项均值为2.78,只有21.4%的学生选择第4、5选项,表明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定期复习所学单词的习惯。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学过的知识经过1小时,人只能记住原来的44.2%,一天后,只能记住原来的33.7%,6天后只能記住原来的25.4%,一个月后只能记住21.1%。所以,要想记住更多的单词,学习者需要定期复习,直到真正内化。

(四)建议

在学生的词汇学习总结中,学生提出以下主要建议:

1.设计有趣的活动,如猜词游戏、故事接龙、辩论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有一个学生写道:“我建议老师可以采取一些小游戏或加分环节对同学们进行抢答提问,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景以便让学生学会词的用法,活用词汇。孤立地死记硬背单词远远不够,学习词汇是为了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来呈现词的用法。例如,一学生说:“我更倾向于老师用一些有趣的句子把单词在语境中表现出来,这样也更能加深印象,便于记忆。”

3.充分利用英语媒体,如电影、电视节目、英文歌曲等。有趣的内容总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如果能巧妙地利用这些英语媒体为学习服务,会有很好的效果。一学生说道:“大多数同学们喜欢看视频,老师可以播放一段英文小视频,同时让同学们找出视频的重点内容,根据视频中的词汇延伸出其他相似的词汇。”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分类、归纳等能力。从学生词汇学习策略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学生有意识地使用这些策略相对较少,而现有研究表明这些策略是效果较好(Schmitt,1997;于婷,2013;吴霞 &王蔷,1998)。因此,老师可以通过课堂词汇讲解有意识地学生自觉使用这些策略。一学生写道:“我觉得老师的讲解方法很好,让我们把类似的词汇放一起记,通过一个单词能学到更多的单词,让同学们记忆深刻,并且能记忆的时间长久。”

5.敦促学生使用有效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根据前人研究,做词汇笔记并定期复习是效率较高的策略(Schmitt,1997),但是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显示,使用这2个策略的学生较少,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做词汇笔记、定期复习所学词汇,并采取有效手段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学生写道:“还是坚持听写单词吧,不是所有学生都有自觉性去增加词汇量的,多数大学生还是有惰性的,强制听写会带动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

三、结语

本研究使用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的困难、观念、策略使用及其对英语教师的期望。研究表明,学生的词汇学习困难主要表现在记不住单词、混淆词义词性、不会活用等方面。大部分学生虽然有正确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付诸实践,他们使用频率较高的策略主要有:使用手机安装的电子词典查单词、反复读写单词、朗读背诵英语等,其他策略的使用较少。他们给老师提的建议主要是希望老师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他们分类记忆(如把近义词、反义词、近形词、同根词等归纳起来),创设情境教学生活用词汇等。

基于以上分析,作者认为教师需要强化学生高效策略使用意识,在教学中训练他们使用这些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O'Malley, J., & Chamot, A.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1990.

[2] Oxford, R.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M]. Boston: Newbury House,1990

[3] Schmitt, N.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A]. In N. Schmitt & M. McCarthy (Eds.), Vocabulary:description, acquisition and pedagogy, pp.199-228.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4]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5] 吴霞,王蔷.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词汇学习策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113(1):53-57.

[6] 于婷.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词汇学习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34(10):171-173.

[7] 张烨,邢敏,周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6 (4): 44-48.

英语本科论文范文第5篇

2、基于逆向法的“听写说三位一体”英语自主学习模式及其效能研究

3、基于QQ网络平台的实时在线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4、高考英语读后续写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提升策略

5、英语配音对提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的作用初探

6、运用图式理论建构英语PWP阅读教学新模式

7、互联网——英语教学中的时尚元素

8、高中英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探究

9、英文原版电影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0、客观看待DVD原版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角色

11、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

12、加强高中英语听力教学

13、English?Vinglish?

14、通过英文原版电影练就学生完美听力

15、英语专业学生翻译中典型错误分析

16、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17、浅谈网络资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8、浅谈如何进行高中英语高效阅读教学

19、主题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连锁效应及课堂实践

20、排除心理障碍,构筑心理优势

21、逆向思维 让英语变得与众不同

22、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23、转型期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24、高职英语教育英美文化缺失及完善措施

25、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作用分析

26、克服高中学困生单词记忆障碍的策略探讨

27、独立学院英浯专业学生阅读英语小说状况的调查

28、浅析如何利用电影情境教学提升中职学生英语素养

29、功能语篇分析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等值翻译研究

30、阅读带动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31、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漫谈

32、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

33、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英美文学知识

34、浅析《简爱》中的女权主义

35、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36、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课外阅读

37、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研究

38、以就业为导向,激活英语课堂教学

39、英语学习动机与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相关性初探

40、让更多的英语文学作品走进高中英语课堂

41、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名著阅读与语法教学

42、高中英语阅读的几点见解

43、谈“多元智能理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44、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习惯培养策略

45、浅析对高中英语学习的思考

46、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47、核心素养导向下立足英语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概要写作及读后续写能力

48、浅谈英文字幕翻译的策略和译者的素质

49、世界英语环境中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及其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上一篇:英语课程论文下一篇:英语写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