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广告设计范文

2024-05-03

活动广告设计范文第1篇

幼儿年龄:20---28个月

主题形式:板块式教学

主题宣示:今天的活动以小鱼为主,通过给小鱼粘泡泡,捉小鱼等一系列活动训练宝宝手的灵活性,

身体的协调性和感知事物的能力。

活动(一)

点名游戏时间

活动目标

1、敢于在大家面前大胆的表达自己。

2、能主动和大家问好。

3、培养宝宝交往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触觉球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吸引宝宝。大家一起唱“hello,大家好”,欢迎小朋友。

2、教师:我的小球一会儿就要滚起来,滚到你面前请你伸手抓住它,告诉大家你叫什么名字。

3、教师逐一将球滚到宝宝面前,大家鼓掌欢迎小朋友。

活动(二)

体操时间:哑铃操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肢体的协调性及模仿能力。

2、发展宝宝的节奏感和方向的辩识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哑铃

活动过程

1、教师示范转体动作:双脚打开、双臂伸平,分别向左右两个方向转身,敲击哑铃。

2、分节示范动作,宝宝听口令:下---上、左----右、前----后、蹲---站、弯腰---晃腕关节、扩胸、转体、转一圈、跳一跳,整理。

3、随音乐一起做。

活动(三)

认知活动时间:鱼嵌板

活动目标

熟悉鱼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并练习镶嵌的能力。

活动准备

鱼嵌板8套

活动过程

1、教师: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鱼),(教师出示鱼嵌板),小鱼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看看小鱼的什么不见了?(教师逐一将鱼头、鱼鳍、鱼尾藏起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并介绍鱼的各部位名称)。

2、请宝宝操作嵌板,成人指导。

活动(四)

聪明宝宝时间:给小鱼添泡泡

活动目标

幼儿练习涂胶水、绘画的能力。

活动准备

小鱼的纸张工作

水族馆的音乐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水族馆。

2、发给幼儿小鱼的纸张工作,示范涂胶水及画圆圈的能力。

活动(五)

音乐游戏时间:捉小鱼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游戏的配合能力及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

活动过程

1、教师:现在我们变成小鱼,自由自在的在水里游来游去,(教师教宝宝模仿小鱼的动作。

2、宝宝模仿小鱼的动作,家长协助,教师做捕鱼的人。

活动(六)

勇敢宝宝时间:感统训练

活动目标

对幼儿感觉统和能力的综合培养。

活动准备

彩虹桥

阳光隧道

脚踏石

触觉板

大笼球

活动过程

1、教师:小鱼们,我发现了一个没有捕鱼人的地方,我带你们去好不好?

2、教师放音乐请幼儿进行感统器材的训练。

活动(七)

彩虹伞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跳跃能力,给予幼儿一定的鼓励,增强幼儿自信心。

活动准备

彩虹伞

彩色小花

活动过程

1、教师:宝宝们你们可真聪明呀,瞧,老师为宝宝们带来了漂亮的奖品,(出示彩虹伞)看,在彩虹伞上有那么多漂亮的小花,是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小奖品,请宝宝们来拿吧。

2、教师和家长将彩虹伞高高举起,请幼儿跳跃着取够小花。

活动(八)

再见时间

活动目标:

培养宝宝良好的礼貌习惯,会同他人再见。

活动准备

小娃娃一个

活动过程

1、请家长将宝宝立在两腿中间,同教师一起唱再见歌。

活动广告设计范文第2篇

一、 活动目的: 书签设计大赛活动方案

为了营造浓郁的校园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展现学生的个性创意和艺术设计才华,校团委与图书馆联合举办书签设计大赛活动。

二、

三、 活动对象:全体在校生 活动时间:2012年4月23日到5月11日提交作品

2012年5月11日到5月18日作品评选

四、 活动要求:

1.作品可选取各种题材形式,设计主要从校园入手,以展示校园建筑、校园主题广场等校园校貌为背景,以校史、校貌,校园文化小常识,青春励志格言等等为主要内容;

2.作品可以是单幅作品,也可以是成套作品;可以是个人独立创作,也可以是小组集体创作;

3.书签作品采取手工绘制及电脑制作均可,形状自定,大小适中,色彩自选。也可采用彩印形式投递,正反面均要有彩色设计展示;

4. 大赛设最佳创意奖5名,最佳设计奖5名,最佳独特奖5名,优秀奖10到15名。

5. 作品提交至图书馆业务部512。

联系人:姜峰电话:24681566

邮箱:jffsh3@163.com

五、作品展示:

在获奖作品中遴选实际印刷效果好的书签,进行批量印刷,作为本次活动的纪念书签免费向学生发放。

校团委

图书馆

活动广告设计范文第3篇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的指导思想:必须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总体目标, 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 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对自己周边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 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策略等方面得到发展。

1“变”才是“不变”

学校课程, 无论被定义为何种涵义, 始终与时代发展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它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体生活世界, 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对应信息化社会, 学生的生活和整个人类社会都已经发生了越来越不确定的变化, 反映综合实践活动本质的活动主题已经不可能是固定的和绝对预期的, 它需要应时代的变化、学生生活的变化, 反映社会的变化, 体现知识的变化。不同地方、学校, 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色、不同的课程资源、不同的地理环境, 课程开发的方式、内容都有着许多的变化。因此, 国家不可能像其他学科那样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

2 心中要有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 不是先决定教师能够做些什么和学生应该学习什么, 而是研究学生关心些什么, 对什么感兴趣等。主题设计要重视那些来自学生的课题, 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学习活动, 关注的是: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经验与兴趣、学生的现实生活。

2.1 年龄特征

活动主题内容设计需要与学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相切合。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成长的时期, 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同时抽象逻辑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这种思维特点要求他们学习的内容以具体形象的事物为主。因此,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应选择较为生动具体的主题以及相应的材料 (文字、图片、声音等) , 便于学生感知、理解和操作, 让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和直接经验。

2.2 兴趣指向

学生认识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倾向性——兴趣, 是指学生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个性倾向性。学生的兴趣爱好正在形成中, 虽然不够稳定, 但也是推动学生进行认识活动、实践活动的内在因素。学生的兴趣是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最基本的依据和关键因素之一。主题只有符合学生的兴趣, 学生才会有不断探究、参与的内在动力。我们在进行活动主题设计时, 就可以对这一情况有针对性地予以注意、转移和有效作用。

2.3 知识经验

学生的知识经验包括生活经验和书本知识, 这些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的基础。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虽然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学科课程那样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 但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也要以一定的知识经验为前提。因此, 在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一定要考虑学生是否具有相应的知识经验, 同时如果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经验, 要考虑补充的办法。

2.4 现实生活

活动主题必须与学生生活相关联, 反映学生认为有意义的生活、自然、社会现象。这样, 会使活动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在确定主题的实际活动中, 需要注意学生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和问题。

3 课程资源

这里采用广义的课程资源概念, 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 可以把课程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设施、环境、人员情况、校园文化等。

校外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家庭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生家庭中的设施、成员情况、家庭生活方式、家庭文化;

社区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社区自然环境、机构、设施、经济状况、人员状况、社区文化;

地区课程资源——地区的自然环境、机构、经济、科技、文化、历史、人员状况;

国内课程资源——一个国家的自然条件、政治、文化、经济状况、各地的经济、文化、设施、人口等;

国际课程资源——来自全球各国各地区的自然以及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外交等情况以及区域性情况和问题。

根据不同的课程资源, 可以产生不同的主题。如利用学校的生物园的动植物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 , 可以让学生学习动植物方面的主题, 开展种植、栽培、养殖、制作、观察、实验等实践和探究活动。利用学生家庭中的藏书、健身器材以及相应的家庭成员的阅读、健身活动 (家庭课程资源) , 可以产生“对家庭阅读的调查”、“对家庭健身的研究”等主题。根据学校周边的自然、商业、交通、治安环境等 (社区课程资源) , 可以确定“对学校周边环境的调查”等主题。利用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名胜古迹、文化遗址、特色旅游等 (地区课程资源) , 可以让学生调查研究某处名胜古迹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本地、本市旅游业的发展。课程资源丰富多样, 据此可以确定多种主题, 但课程资源只是确定活动主题的依据之一。

当然, 在确认活动主题设计是否合理时, 可以用下面这些问题来考证:

这些主题能够做些什么?

(1) 是否能根基于学生已具有的知识及能力 (或旧有的经验) ?

(2) 是否能帮助学生更加了解他们所居住的世界?

(3) 是否能让学生了解在真实生活情境时, 读、写、数、算的价值?

(4) 是否能够提供学生戏剧扮演或表现想法的机会?

(5) 是否能够鼓励学生在学校外寻找资源的来源?

(6) 是否帮助学生了解别人?

(7) 是否能促进学生同父母间的沟通?

透过这些问题的回答和讨论, 主题的价值得到活动参与者的认同、质疑或否认, 活动主题是否可以确定便有了实在的答案。

另外,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一, 教育性、趣味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位与作用要求设计的活动主题要面向21世纪的需要, 既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国革命斗争传统教育以及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针和现代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不断发展等信息作为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 又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 寓教于乐, 力求形象、具体、生动、活泼。通过以上很有趣味性的主题活动, 在学生全员参与, 提高其实践能力的同时, 体会龙的精神, 感受龙的文化, 培养民族自豪感, 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第二, 综合性、整体性原则。活动目标的综合:使学生在情感、态度、能力和认知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内容的综合: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的综合, 与社会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知识的综合:强调跨学科、跨领域, 强调学科间的渗透与整合;方法的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形式, 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第三, 创新性、实践性原则。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实践性性很强的课程, 重在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要在实践中动手动脑, 获得对事物的亲身体验, 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课程的主题设计中, 要注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使他们勇于独立思考, 标新立异, 掌握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起到启发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

第四, 自主性、开放性原则。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设计中, 必须明确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指导。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 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其课程内容具开放性。因此, 在确立活动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上, 要克服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活动时, 能给予学生较多的选择活动和自己设计、组织、主持开展活动的机会, 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在活动中能学有所乐, 学有所得, 增长才干。我们设计的每项活动都体现学生自己怎样想、如何做。

第五, 生成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所决定的, 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 新的目标不断生成, 新的主题不断生成,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 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 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

摘要:“主题设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方式。合理的“主题设计”需要研究变化的时代、课程目标以及课程性质同主题设计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需要确立活动主题, 它是学校教师开发活动主题的重要参考。对于活动主题设计者而言, 掌握主题生成与主题展开的方法至关重要。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课程

参考文献

[1] 赵丰平, 王旭飞.研究性学习探索与实践[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5.

[2] 崔相录, 曾天山.新课改热点, 难点专题研究[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 2007.

活动广告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学生 生命教育 探究活动

一、生命教育现状

近年来,校园安全事例增多,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在《初中生生命存在现状的调查问卷》中,有42.2%的学生对与逃生、防身等有关知识会经常关注,43.9%的学生认为在突发事件中应变不及时、自救能力不强的原因是由于学生安全意识差,平时很少考虑或者注意应对方法。有44.8%的学生在过马路时,如果车辆较少时,那么即使当时显示的是红灯也会选择过马路[1]。可见学生关注或掌握的安全知识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当灾难或危险来临时,真正的逃生、防身技术才是根本。如果青少年具备了一定的自救和互救能力,则可以在遭受意外伤害时尽快进行紧急救助,避免因延误治疗时间而使病情加重,并将意外伤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因此关注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教育已经不容忽视。

目前,随着生命教育的大力开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生命教育,其生命教育实施途径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

(一)将生命教育纳入相关思想品德课程

比如:200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一年级《思想品德》新教材中,安排了生命教育的有关内容,第二课第二单元的“认识新自我”,第三课“珍爱生命”共有六个单元:(1)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2)生命需要相互关爱;(3)人的生命的独特性;(4)永不放弃生的希望;(5)肯定生命,尊重生命;(6)延伸生命的价值[2]。

(二)开展生命教育主题班会

班会活动以班集体为单位,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班委会组织针对班上的某一倾向性问题,全班同学围绕生命教育相关主题而开展的活动,如《感恩的心》、《像花儿一样绽放》等[3]。主题班会活动虽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但这种形式往往只是教师通过播放一些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等进行单方面讲授,并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真正体会到生命教育的实质,收效甚微。

(三)进行以生命为主题的专题教育

专题教育活动类别很多,但在初中阶段与生命教育密切相关的有健康教育(含心理健康)、公共安全教育、環境教育、毒品预防教育和预防艾滋病教育等六类[3]。但是很多学校生命教育专题教育活动仅仅关注内容和形式的设计,开展过程流于表面,忽略了学生的体验与感受,不易激发学生对生命内涵的深刻认识,致使学生对生命的价值的认知存在偏差。

二、生命教育探究活动理念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凯斯西楚大学教授大卫·库伯(David Kolb),正式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他构建了一个体验式学习的模型:活动(体验)—发表—反思—应用—活动(体验),依次循环。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体验式学习理论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和活动,学习者透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觉悟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投入到应用实践中。目前,体验式教学已逐渐成为一种先进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与之相应的“体验式学习方式”也已经越来越多地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认可和推崇[4]。

三、生命教育探究活动设计

所谓探究活动就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使学生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与学习活动。[5]

基于活动的生命教育教学中,探究活动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确定探究主题,参与合作探究,反思与评价。在每一个环节,学生的技能都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如图1所示。

图1 探究活动流程图

第一环节:确定情境,分析问题。

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重要的学习资源,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其学习同伴而言也是知识的来源,这一步可以让学生形成清晰的目的,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激发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兴趣。情境的确定对于学生认知策略、学习态度的形成、问题解决技能的掌握十分重要。

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同时结合生命教育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关注点和心理需求,精心选取相关典型资源,设计一些富于趣味性及挑战性的问题,创设贴近学生认知起点、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培养其参与体验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体验,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情境。

第二环节:设计方案,合作探究。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自我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不只是简单被动地接受外部信息,其对信息有一个选择、加工及处理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的建构获得知识的意义。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这种建构并不是他人引导和传递的,其基础是学生先前的知识与经验。方案的设计过程是学生综合发挥其智慧与技能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同时教师应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学生对问题的讨论与设计活动。

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进行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激励学生努力寻求自身对生命的独特认识和感受,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个性化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学生对生命技能的掌握,生命价值的提升。这是基于探究活动的生命教育的核心环节。

当学生通过探究获得一定的生命认知并产生丰富的生命体验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当学生充分展示完自己的成果和体验之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采取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探讨和交流。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积极的探讨和交流,才能集思广益,开阔学生视野。

第三环节:评价反思,改善提升。

在初中实施生命教育,其功能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生命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熟练掌握生命技能,并促使学生将正确的生命观念及行为转化为自身实际行动,最终实现知行合一。因此,评价和反思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环节,教学不能只停留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研究与体验,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探究和体验后进行评价和反思。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探究能力提出不同要求,对学生行为表现予以肯定或者否定,逐步构筑学生认知策略。随着探究的深入,教师还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寻找反馈的方式方法,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并进行反思,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各自的小组成员、同伴等对整个探究过程例如活动设计是否合理、活动表现是否积极、得出结论是否科学等维度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可以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收集学生的相关资料并将其有组织呈现,通过这些资料或材料,形成生命教育学习档案袋,展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的进展过程及学生的发展经历。

四、案例研究——相城实验中学校园农耕活动

(一)案例简介

苏州实验中学是相城区的代表性学校,在我校开展尚德校园农耕活动也符合相城区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相一致,也是生命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校园里开辟一块农耕地,是一种生态有机文化的象征,使校园变得生机勃勃,妙趣横生。

该探究项目主要对象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旨在让学生参与农作物的耕种,并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该阶段的学生对实践探究活动有一定意识与经历,也能积极参与小组协作,并且对农作物耕种充满兴趣和期待。同时农作物的耕种对他们而言,易于操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与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让学生在自然中学习农耕、植物、动物、季节、气候的奥秘,尊重和爱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让学生体会自然的韵律和滋养,学习人类与自然的沟通及其基本精神,学生在感受植物和动物的生长中学会尊重食物、尊重土地,在播种与收获中感受生命。让学生克服心理惰性,磨炼战胜困难的毅力,增强团队意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理解、包容与爱护、有效激发他们的潜能,提升和强化学生的行动力和创新力,为学生建造一个真正的精神家园。

(二)活动设计

1.活动目标的确定

我们围绕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与目标,分析了学生的认知与能力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目标,旨在重视学生探究过程中的体验与收获。如下表所示。

表1 活动目标體系表

2.活动过程的设计

表2 活动过程设计表

3.活动评价的设计

生命教育探究活动突破了教师评价为主体的传统评价体系,评价分为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同伴评价。

表3 活动评价量表

(三)案例实施

本研究中该活动是在苏州相城实验中学“相实农庄”开展的,参与对象是该校初一年级学生。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实施,具体如下。

1.活动准备阶段

首先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相关农作物种植的相关知识。其次根据劳动需要分为策划组、管理组、技术组、美工组、宣传组四小组,每个小组至少由4名学生组成,分别处理相关策划、管理等工作。策划小组先组织整个活动小组的所有同学,根据初步制订的活动方案进行改进讨论具体实施过程。讨论的相关事宜为探究活动进行的时间及场地的分配等。

2.活动探究阶段

先进行前期开垦工作,按照之前制定好的规划图对指定地点进行开垦。在此期间,活动小组谈论完成并且安排好的各个小组负责种植的农作物,小组人员进行安排时间或者求助活动负责教师进行农作物种子(幼苗)的购置。开垦完成及开垦过程中,收集学校清扫过程中的果皮、树叶、厨余等有机材料对土地进行堆肥。开垦工作完成之后,学生进行种植,为了便于试验地小组之间观察和比较,利用统一时间进行耕种幼苗的作业。而后按照之前每个小组制订的种植计划,定期对自己所负责的试验地进行浇灌除草等后期管理。

3.形成结论阶段

学生在进行校园农耕活动时实时记录作物生长情况,利用图文结合的方法进行记录,由于学生不可能带相机手机等设备,拍摄统一由负责此项活动的老师进行,并由老师统一记录至电脑中用于存档。活动小组成员在利用课余时间,把活动过程中记录的文档资料整理成册,编辑校园农耕活动手册,制作宣传板报,用于宣传此活动,进而让更多人了解绿色农耕、生态农业及生态城市的概念,激发学生热爱环保的情感。

图2 农耕活动开展现场图

(四)案例评价

为了进一步了解苏州相城实验中学生命教育探究性活动实践后的教师与学生对该活动及对生命教育的认识,笔者对本校20名教师与200学生进行了有关教师对生命教育探究性活动的认识、态度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发现,95%的学生对该活动给出了正面评价,表示自己乐于参与并很希望继续开展相关活动,80%的学生表示通过此次活动提高了自己对生命内涵和价值的认识;90%的教师认为生命教育探究性活动的实施提高了学生能力,75%的教师表示能正确理解“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意义,并初步掌握了开展生命教育的方式,自己的专业素养也有所提高。

总体而言,本校所实施的生命教育探究活动案例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学生对此类探究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热情与兴趣,增长了科学知识,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动手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交流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分工协作,也使学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五、结语

在生命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当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经验,为学生设计生命教育主题探究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探究,及时开展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了解生命的意义,培养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价值取向,增强其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参考文献:

[1]韩玲玲.初中生命教育课程开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郭平.青少年生命教育现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3]潘林荣.初中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初探[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4]徐英.基于体验的生命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思考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09.

[5]包雅玲.关于高中政治课探究活动有效性的思考[J].考试与评价,2014(04).

活动广告设计范文第5篇

值2016年元旦来临之际,为了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学校精心准备了一系列精彩的活动,透过“快乐游园”的形式,让师生在精彩的活动中快快乐乐的迎接新年。本次活动本着全员参与的原则,要求所有的教师及学生全部参加,从而真正到达师生快乐度元旦。

一、活动名称:喜迎元旦,快乐游园

二、活动时光:2016年12月31日上午13:00—15:00

三、活动地点:学校操场及个别教室

四、活动目的及好处:活动一方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同时也透过这次游园活动增强学生对校园的感情,促进师生感情。

五、活动对象:全体教师及学生

六、游戏规则及人员安排

游戏一∶背人过障

负责人员:宁凯波蒋晓庆

活动场地:篮球场

活动场地

活动规则:两人为一小组参加游戏,要求一名队员蒙上眼睛背着另一名队员,参赛者沿着规定路线由起点至终点行进,两个小组同时进行,在3分钟内到达终点且未违规的队均视为获胜,2人各得一个印章。

准备:划分比赛区域及候场区域

游戏二:紧急运输

负责人员:黄健邓丽婷

动场地:劳技室

活动规则:每次比赛4组,一次挟一分钟,挟完8个及以上弹珠者,获印

章一个。

注意事项:负责老师一人负责记时、印章,一人负责组织参赛学生排队并有秩序的进行候场。

准备:弹珠若干,4双筷子

游戏三:海狮顶球

负责人员:李林霞曹喜梅

活动场地:一年级教室

活动规则:

1、室内设2个赛道,每组2人。

2、甲、乙对面站好,距离为2米,时光2分钟。

3、甲队员将篮球顶在头上,走到对面,由乙队员用头顶回。2分钟内完成均视为获胜,组员各获一个印章。

4、当某1组队员将球运至终点后,本轮比赛结束。

5、2米赛区内只能用头顶球,不可用手或他物扶持。球不慎落地后,可捡回至起点位置后再往前行,但所用的时光算至总时光内。

准备:篮球2个,划分比赛区及候

场区

游戏四:百发百中

负责人员:向黎凤向培元

活动场地:二年级教室

活动规则:

1、比赛一次6人参加,设6个赛区。

2、参赛者站在离目标2米远的地方,用手向地下掷乒乓球,球弹起后落入桶内。

3、每人五个球,投进2个球获一个印章。

准备:6个水桶,若干乒乓球

游戏五:我心飞翔

负责人员:向潇李德显

活动场地:四年级教室外走廊

活动规则:

1、参赛者拿起折好的纸飞机并投掷,飞机超越第一条线者获2分,超越第二条线者获3分,超越第三条线者获5分。每人2次机会。

2、积分5分以上者获一个印章。

注意事项:负责老师一人负责计分、印章,一人负责组织参赛学生排队

并有秩序的进行候场。

准备:纸飞机6架

游戏六:心灵相通

负责人员:熊林凤沈剑

活动地点:三年级教室

活动规则:

1、室内设2个赛区,参赛者2人一组。两人隔必须距离对面而立,甲表演对面主持人所持卡片上出示的字词,乙猜出这个字词。在1分钟内猜中2个及以上者,组员各得一个印章。

2、甲可先提示乙这个字词涉及种类,然后透过肢体语言表演,让乙说出这个词。甲不可说出任何一个字,否则判为无效,旁边观众提示无效。

准备:题纸,划分比赛区及候场区

游戏七:齐心协力

负责人员:罗红艳向杰

活动地点:音乐教室

活动规则:每次参赛两人。球放在两根木棍的中间,两人务必始终面向前方,夹着球透过障碍。球掉在地上则退

出比赛,障碍设三道。障碍可由负责老师视参赛学生水平自我设置。如:两人同时跨过;从障碍中透过;两人分别从障碍两侧透过。

准备:一个篮球,两根一米长的木棍。

七、兑奖

负责人:龙建林

兑奖时光:12月31日9:00-11:00

兑奖地点:综合楼前

一个印章能够兑换一样奖品,由学生自由选取。

兑奖规则:

1、奖券上务必写上自我的年级、姓名。

2、兑换奖品后,奖券将回收。

八、安全

安全巡视:龙开春

上一篇:教师法学下一篇:专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