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会计论文范文

2023-03-11

大专会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演化,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要适应我国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与文化制度的发展步伐,高职、大专院校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对我国高职、大专院校教育行政管理的研究,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做出了具体的阐述,从而提出了完善的教育行政管理发展措施,对教育行政管理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行政管理;有效性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与意义

1.发展情况。对比世界各大国家高等院校的教育发展情况,在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中,专科教育于20世纪70年代便得到了普遍的发展,经过十年的变革演变,专科教育逐渐在学校教育建设中失去了发展的核心地位。20世纪80年代,我国总结国际发展经验,开始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经过长时间的建设与变革,我国高职教育逐渐在学校教育发展历史上占据了主导地位。面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政府长期掌控高职教育的发展进程,导致社会力量、企业、相关组织很难介入其发展过程中。我国高职、大专院校出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不足,教师队伍建设质量不高,毕业生就业难等实际问题,通过对高职、大专院校教育的调查研究发现,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便是当今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發展过程中过于重视发展速度与规模,忽视发展的质量性所致。

2.信息化时代高职教育的发展意义。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建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在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凝聚、农业改革、军事腾飞等各大发展进程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面对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步伐,我国急需建设保证发展的优秀常备军,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因此,在国家的有序领导下,积极动员社会各界、企业组织、文化团体等参与到职业教育的发展建设中,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建言献策,从而为进一步加强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做出具体的实践与指导。通过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充分掌握学校建设信息,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学校的行政管理者还可以充分了解教育行政管理中的不足,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二、高职、大专教育行政管理的理念综述

1.高职、大专教育行政管理。所谓高职类、大专类院校的教育行政管理就是“高等职业教育”行政管理的简称,高等职业教育行政管理体系是一个内外结合的有机整体,既包括宏观的外部调控也包含学校内部的微观管行政理体制,而本文在分析国家宏观管理的基础上,主要对学校内部的微观教育行政管理体系做出具体的阐述。

2.高职、大专院校教育行政管理有效性。“有效性”主要指人们对相关教育政策和教育体制的显著实施效果。“有效性”是一个动态循环的演变过程,既包括活动进行的事前准备、发展趋势预估、变化情况分析,也包含也事后的整体分析与反馈规划,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证各大活动的有序运转。如今,“有效性”作为现代教育管理的一大重要考核指标,已经慢慢渗透到了学校教育管理的各大发展领域,具体指高职院校以核心管理部门为核心,根据学校的长远发展战略,采用针对性的发展方式,将各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规划,从而采取有效的建设措施,取得建设成就的全过程。

三、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的现状研究

1.学校的教育行政化权利过大。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大专院校的教育行政发展模式都是标准的发展体系。一般有严格的等级性和整体分布性,自上到下依次分为学校、院系、系部和各大研究室等多样组成结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部分学校过于强调对行政管理行政执行力,虽然学校近年来一直在强调各大部门的通力合作,学校也逐渐形成了上行下效的整体发展模式,但是高职、大专院校的行政权利依然过于集中,并没有发挥出理想的行政功效。

2.教育成果考核缺乏实效性。当今,我国高职、大专院校的教育考核标准一般按照教师的绩效进行评估,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授课的质量,但这不是一种完善长久的考核体系,没有具体的教师绩效评估标准,也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在考核过程中,缺乏具体的实施措施。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发展而得不到改善,将会严重影响高职、大专院校的行政管理建设,阻碍学校教育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

3.学校各部门团结合作意识薄弱。在当今学校的行政管理建设团队中,普遍存在各自发展、缺乏联系的状况。各个发展部门只管做好本部门的本职工作,对于其他部门的发展状况全然不知,这样就会导致学校常规事务建设出现中断,不能将各部门的职能发挥到最大效益,影响了学校的团队建设效率,容易造成管理的行政堵塞情况。

4.教育行政管理模式发展不健全。跟社会教育发展机制相比,我国高校自身的教育行政管理处于劣势地位。目前,我国高职、大专院校的行政管理发展模式存在较多的不足和缺陷,急需进一步的完善和改革。究其发展原因,主要是学校行政领导集体效率低下,学校权责监督机制不完善,缺乏完善的激励措施和监督制度。如果任由学校内部的行政管理模式如此发展下去,必然阻碍学校的特色教育发展进程,不利于学校的多样化管理模式建设,最终必然会对学校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四、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的有效性探究

1.建立健全的教育行政管理机制。教育行政管理要以学校的各项教育发展事业为发展基底,但归根到底是管理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各项常规事务的发展要符合基本的管理施行规范,逐渐实现发展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要建立健全的教育行政管理机制,首先,建立合理的教育工作考核体系,使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并能根据教职工、管理人员的日常表现不断调整考核机制,建立一个联动的管理与考核协调发展机制。其次,要有行政管理文化作为发展依托,养成良好的文化发展氛围,不断提高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后,完善学校奖惩制度,做到奖罚分明、公平公正,从而形成完善的教育行政管理发展机制。

2.创新教育行政管理发展模式。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我国高职、大专院校在进行管理发展时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改革相应的行政管理手段,将管理信息数据化、规范化,并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循环发展机制。建立专门的教育行政网上论坛、教育行政建设、学校信息传播平台等发展系统,培养专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断创新管理发展模式。

3.增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高职、大专院校存在沟通不畅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管理范围大,往往存在沟通不及时、信息传播延误等现实问题。借助互联网技术,高职、大专院校的各个发展部门在自身工作完成的同时,可以及时将完成情况上传至网络平台,下一个关联部门便可以简单方便的查阅到任务的执行进度,便于提前做好任务准备,并对前一部门的发展情况提出及时的改进建议,如此上下连接便形成了一个良性的流水线发展机制,便于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4.加强教育行政信息的规划与治理。目前,我国高校普遍使用互联网技术辅助办学,不仅提高了办学质量,也为教育信息的传播和共享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行政信息传播的实效性和及时整合,加强对学校教育行政信息的规划和治理,才能切实保障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在具体的实施建设中,学校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合理利用国家拨款资金,引进先进的网络发展平台,并合理考虑高职、大专院校教师与学生的现实需求,让更多的行政人员学习专业知识并能做到活学活用,不断寻找更加完善、科学的发展办法,可以分布实施教育行政发展措施,减少资源的浪费与破坏,真正提高教育行政的管理水平。

五、结语

随着高校竞争的日益激烈,高职、大专院校要想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固守传统的教育行政管理模式是远远不够的,要切实抓住信息化的发展机遇,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进行合理创新,掌握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学校的行政管理水平,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英,提高高校管理信息化的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

[2]赵志峰,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革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月刊),2009.

大专会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师范大专;声乐教学;改革;创新;分析

一、师范大专声乐教学现状问题

1、教学地位不明确

目前,我国很多师范大专院校普遍认为,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自身的表演能力以及演唱能力;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感情价值以及审美价值。俗话说,声乐表演的灵魂是情感,如果一味注重表演和演唱的形式,忽视声乐表演中的感情部分,那么这样的声乐表演是无生命可言的。部分学生在教师错误的引导下,对声乐教学产生了误解,一味的练习声乐表演,却忽视了声乐教学中的情感部分,使其声乐教学效果一直达不到理想状态。

2、声乐教学方法陈旧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声乐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声乐教学。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大都以教师为主导,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通常有固定的教学流程,如教师让学生轮流练唱,在练唱过程中,如果教师发现学生有发音问题,则及时进行纠正;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因此在课堂中教师不能对全部学生进行教学,这使得受教育的学生范围缩小,不利于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效率。

二、重新树立培养观

目前,我国部分师范大专将艺术表演作为声乐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这和师范教学目标不相符。因此,很有必要重新树立师范大专声乐教育的培养观。从实际问题出发,师范大专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师范功底,应以师范教育为主。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1、设立小组课

由于学生之间的声乐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大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因此,非常有必要对传统的大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尝试设立小组课。即以班级为单位,将班级中声乐基础水平、演唱功底水平相当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教师在开展小组课的时候,需要参照学生声乐基础水平、演唱功底水平,结合声乐教学大纲,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声乐教学内容进行授课。在小组授课过程中,教师以及本小组的学生需要对本小组每个成员的声乐演唱进行点评分析,以便于帮助本组成员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互相促进,取长补短。设立小组课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一对一教学

师范大专声乐教学的教学大纲中提及:“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声乐基础,还需要加强技能方面的培养力度,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声乐表演水平,并且使其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其中,培养学生的声乐技能在师范大专声乐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对一教学是帮助学生提高声乐技能的重要方法,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科学合理的设置考核分数,并且通过考核的方式,对学生声乐技能进行评定。针对达到考核合格分数的学生,对其进行集体授课;针对声乐技能考核分数未达到合格分数的学生,教师可对其进行一对一授课教学。通过一对一授课教学,为学生抓差补缺,鼓励学生积极加强自主练习,使学生的声乐技能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从而使整个班级学生的声乐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3、开展微格教学

所谓的微格教学指的是: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性、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训练;通过训练发现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纠正问题。微格教学的详细操作:从全班中选取5名到9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教师对该组学生开展声乐技能教学;接下来给每位学生5分钟时间,让其对全班同学展开相关教学活动;教师以及该小组其他成员需要对其授课进行评价;展开授课活动的学生,需要根据教师以及小组其他成员的反馈评价,对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重新设计,并且实践。将微格教学应用在师范大专声乐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在展开微格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循环教学,不断积累自身的教学经验,能使其学会如何灵活的运用教学法理论,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将微格教学引入到师范大专声乐教学当中,不仅能够弥补集体授课形式的弊端,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声乐技教学能力。通过科学化、系统化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声乐教学技能,使学生在微格教学课堂中,学会如何将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四、师范大专声乐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

1、合理拓展声乐教学课程

合理的拓展声乐教学课程,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开拓声乐视野,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阅修养。在声乐专业课的基础上,合理增设与声乐教学相关的选修课程,例如《声乐表演与排练》《中小学生嗓音训练》《声乐名作鉴赏》以及《通俗歌曲鉴赏与实践》等等。上述选修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拓宽声乐知识层面,还能够帮助学生朝着更多的方向发展。通过拓展声乐教学课程,能够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以及教学能力。

2、设立声乐基础理论课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多数师范大专在展开声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声乐技能,却忽视了学生的声乐基础理论教学。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大部分师范大专声乐专业的学生,对发声器官的结构以及发声机制一无所知,但是却具有非常高的声乐表演水平;除此之外,还有少数的学生只会演唱老师教授的那几首典型歌曲,却不会演唱别的歌曲。针对这一问题,在师范大专声乐教学改革中设立审阅基础理论课是非常有必要的。采用公共课的形式,来展开声乐基础理论授课。声乐基础理论授课应该从新生入学阶段就开始授课,使学生对声乐基础理论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在开展声乐技能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实践与理论相融合,使学生在学习声乐技能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声乐基础理论的理解与认识,从而使学生的声乐基础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声乐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发声原理、声部类型、伴奏艺术以及演唱风格处理等等。通过设立声乐基础理论课,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声乐学科的了解,使学生掌握声乐演唱的规律以及原理,并对声乐演唱产生理性的认识,更有益于帮助学生提高审阅表演技能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培养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

师范大专声乐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教育服务人才,在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目前,我国大多数师范大专都采取教师示范的形式进行声乐表演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示范为主,学生实践练习的机会较少,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声乐表演能力的提高。然而“自弹自唱自练”的形式,和“教师示范”形式刚好相反。“自弹自唱自练”形式是以学生作为主导,代替教师的主导位置;所谓的“自弹”指的是,学生自己弹奏发声练习曲;所谓的“自唱”指的是,学生自己进行发声练习,教师在一旁旁听,并且为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所谓的“自练”指的是,课后嘘声自主进行声乐发声练习。以“自弹自唱自练”的形式来展开声乐表演技能教学,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挖掘和发展学生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使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得到提高。除此之外,以“自弹自唱自练”的形式展开声乐表演技能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弹自唱能力,更有利于接下来的声乐教学活动开展。

六、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在师范大专声乐教学改革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的声乐素质和教学技能得到全方面提高,教师应该更加重视教学实践活动的作用。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参加声乐表演活动次数越多,舞台经验越丰富的学生,其声乐表演能力以及水平通常要高于实践活动较少的学生。因此,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经常在学校开展汇演活动,由师范大专声乐专业学生进行表演,并且邀请本校学生和领导观看表演;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本班级开展表演竞赛活动,以奖励的形式来调动学生进行声乐表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声乐表演竞赛过程中,得到一定的锻炼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

七、结束语

师范大专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国基层教育培育高水平音乐教育人才,但是在目前的师范大专声乐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声乐教学效果一直得不到提高。在本篇文章中,笔者提出了师范大专声乐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改革创新意见,以期望能够为师范大专声乐教学提供帮组。

参考文献:

[1]王卉. 《浅谈如何提高声乐专业教学的有效性》[J]. 《学周刊》,2013,05:29.

[2]周璇.《论高师声乐教学中唱法定位的问题》[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03:114-116.

[3]孙兴友. 《从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现状谈声乐教学改革》[J]. 《大舞台》,2013,04:182-183.

[4]毛亚雄. 《关于改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几点探讨》[J].《 音乐时空》,2014,02:175.

[5]刘力. 《我国高等院校声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才智》,2014,16:16+18.

[6]刘春丽. 《从民族声乐审美标准看声乐表演教学的改革与完善》[J]. 《戏剧之家》,2014,18:256.

[7]康晓丹. 《如何加强声乐教学的实用性》[J]. 《黄河之声》,2014,20:10-11.

[8]康晓丹. 《简说声乐教学的创新性变革》[J]. 《音乐时空》,2015,04:182-183.

[9]宋乐. 《试论高师声乐课堂教改与传统音乐运用》[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7:111-112.

[10]刘科. 《浅谈声乐教学中声情并茂的关系》[J]. 《音乐时空》,2015,22:153.

大专会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师范大专;声乐教学;改革;创新;分析

一、师范大专声乐教学现状问题

1、教学地位不明确

目前,我国很多师范大专院校普遍认为,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自身的表演能力以及演唱能力;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感情价值以及审美价值。俗话说,声乐表演的灵魂是情感,如果一味注重表演和演唱的形式,忽视声乐表演中的感情部分,那么这样的声乐表演是无生命可言的。部分学生在教师错误的引导下,对声乐教学产生了误解,一味的练习声乐表演,却忽视了声乐教学中的情感部分,使其声乐教学效果一直达不到理想状态。

2、声乐教学方法陈旧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声乐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声乐教学。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大都以教师为主导,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通常有固定的教学流程,如教师让学生轮流练唱,在练唱过程中,如果教师发现学生有发音问题,则及时进行纠正;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因此在课堂中教师不能对全部学生进行教学,这使得受教育的学生范围缩小,不利于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效率。

二、重新树立培养观

目前,我国部分师范大专将艺术表演作为声乐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这和师范教学目标不相符。因此,很有必要重新树立师范大专声乐教育的培养观。从实际问题出发,师范大专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师范功底,应以师范教育为主。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1、设立小组课

由于学生之间的声乐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大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因此,非常有必要对传统的大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尝试设立小组课。即以班级为单位,将班级中声乐基础水平、演唱功底水平相当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教师在开展小组课的时候,需要参照学生声乐基础水平、演唱功底水平,结合声乐教学大纲,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声乐教学内容进行授课。在小组授课过程中,教师以及本小组的学生需要对本小组每个成员的声乐演唱进行点评分析,以便于帮助本组成员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互相促进,取长补短。设立小组课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一对一教学

师范大专声乐教学的教学大纲中提及:“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声乐基础,还需要加强技能方面的培养力度,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声乐表演水平,并且使其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其中,培养学生的声乐技能在师范大专声乐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对一教学是帮助学生提高声乐技能的重要方法,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科学合理的设置考核分数,并且通过考核的方式,对学生声乐技能进行评定。针对达到考核合格分数的学生,对其进行集体授课;针对声乐技能考核分数未达到合格分数的学生,教师可对其进行一对一授课教学。通过一对一授课教学,为学生抓差补缺,鼓励学生积极加强自主练习,使学生的声乐技能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从而使整个班级学生的声乐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3、开展微格教学

所谓的微格教学指的是: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性、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训练;通过训练发现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纠正问题。微格教学的详细操作:从全班中选取5名到9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教师对该组学生开展声乐技能教学;接下来给每位学生5分钟时间,让其对全班同学展开相关教学活动;教师以及该小组其他成员需要对其授课进行评价;展开授课活动的学生,需要根据教师以及小组其他成员的反馈评价,对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重新设计,并且实践。将微格教学应用在师范大专声乐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在展开微格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循环教学,不断积累自身的教学经验,能使其学会如何灵活的运用教学法理论,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将微格教学引入到师范大专声乐教学当中,不仅能够弥补集体授课形式的弊端,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声乐技教学能力。通过科学化、系统化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声乐教学技能,使学生在微格教学课堂中,学会如何将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四、师范大专声乐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

1、合理拓展声乐教学课程

合理的拓展声乐教学课程,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开拓声乐视野,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阅修养。在声乐专业课的基础上,合理增设与声乐教学相关的选修课程,例如《声乐表演与排练》《中小学生嗓音训练》《声乐名作鉴赏》以及《通俗歌曲鉴赏与实践》等等。上述选修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拓宽声乐知识层面,还能够帮助学生朝着更多的方向发展。通过拓展声乐教学课程,能够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以及教学能力。

2、设立声乐基础理论课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多数师范大专在展开声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声乐技能,却忽视了学生的声乐基础理论教学。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大部分师范大专声乐专业的学生,对发声器官的结构以及发声机制一无所知,但是却具有非常高的声乐表演水平;除此之外,还有少数的学生只会演唱老师教授的那几首典型歌曲,却不会演唱别的歌曲。针对这一问题,在师范大专声乐教学改革中设立审阅基础理论课是非常有必要的。采用公共课的形式,来展开声乐基础理论授课。声乐基础理论授课应该从新生入学阶段就开始授课,使学生对声乐基础理论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在开展声乐技能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实践与理论相融合,使学生在学习声乐技能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声乐基础理论的理解与认识,从而使学生的声乐基础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声乐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发声原理、声部类型、伴奏艺术以及演唱风格处理等等。通过设立声乐基础理论课,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声乐学科的了解,使学生掌握声乐演唱的规律以及原理,并对声乐演唱产生理性的认识,更有益于帮助学生提高审阅表演技能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培养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

师范大专声乐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教育服务人才,在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目前,我国大多数师范大专都采取教师示范的形式进行声乐表演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示范为主,学生实践练习的机会较少,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声乐表演能力的提高。然而“自弹自唱自练”的形式,和“教师示范”形式刚好相反。“自弹自唱自练”形式是以学生作为主导,代替教师的主导位置;所谓的“自弹”指的是,学生自己弹奏发声练习曲;所谓的“自唱”指的是,学生自己进行发声练习,教师在一旁旁听,并且为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所谓的“自练”指的是,课后嘘声自主进行声乐发声练习。以“自弹自唱自练”的形式来展开声乐表演技能教学,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挖掘和发展学生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使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得到提高。除此之外,以“自弹自唱自练”的形式展开声乐表演技能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弹自唱能力,更有利于接下来的声乐教学活动开展。

六、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在师范大专声乐教学改革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的声乐素质和教学技能得到全方面提高,教师应该更加重视教学实践活动的作用。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参加声乐表演活动次数越多,舞台经验越丰富的学生,其声乐表演能力以及水平通常要高于实践活动较少的学生。因此,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经常在学校开展汇演活动,由师范大专声乐专业学生进行表演,并且邀请本校学生和领导观看表演;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本班级开展表演竞赛活动,以奖励的形式来调动学生进行声乐表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声乐表演竞赛过程中,得到一定的锻炼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

七、结束语

师范大专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国基层教育培育高水平音乐教育人才,但是在目前的师范大专声乐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声乐教学效果一直得不到提高。在本篇文章中,笔者提出了师范大专声乐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改革创新意见,以期望能够为师范大专声乐教学提供帮组。

参考文献:

[1]王卉. 《浅谈如何提高声乐专业教学的有效性》[J]. 《学周刊》,2013,05:29.

[2]周璇.《论高师声乐教学中唱法定位的问题》[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03:114-116.

[3]孙兴友. 《从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现状谈声乐教学改革》[J]. 《大舞台》,2013,04:182-183.

[4]毛亚雄. 《关于改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几点探讨》[J].《 音乐时空》,2014,02:175.

[5]刘力. 《我国高等院校声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才智》,2014,16:16+18.

[6]刘春丽. 《从民族声乐审美标准看声乐表演教学的改革与完善》[J]. 《戏剧之家》,2014,18:256.

[7]康晓丹. 《如何加强声乐教学的实用性》[J]. 《黄河之声》,2014,20:10-11.

[8]康晓丹. 《简说声乐教学的创新性变革》[J]. 《音乐时空》,2015,04:182-183.

[9]宋乐. 《试论高师声乐课堂教改与传统音乐运用》[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7:111-112.

[10]刘科. 《浅谈声乐教学中声情并茂的关系》[J]. 《音乐时空》,2015,22:153.

大专会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    鍵   词]  思想教育;基础护理;教学;策略

近些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大专护理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但是思想教育还远未到位,学生的整体思想文化水平不高。因此,如何改变大专护理基础教学中的思想教育,让其渗透到整个教育阶段,提升护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人文精神对提升大专护理教育水平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结合笔者近些年的教学经验,具体对思想教育在大专护理基础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一、思想教育在大专护理基础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对大专阶段的学生特别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既是当前新时代的要求,又是学生发展的需求。由于护理专业的行业特殊性,他们必须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精神、勇于奉献的牺牲精神,同时还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也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新时代下的优秀护理人员。具体来说,思想教育在大专护理基础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有利于完善学科建设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基础护理学不仅涵盖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还包括人文科学内容,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思想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与服务态度,这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就业中患者对医院整体的满意度。因此,在护理教育中开展思想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优质服务理念,完善学科本身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

当代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同样也将会面临着极大的就业压力。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除了会关注应聘者的职业技能之外,还会衡量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思想水平。因此,加强大专护理基础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实现学生就业的关键。

(三)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我国的经济水平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人们对医疗服务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当前的医疗行业中,患者对医院的要求和医院服务水平之间的差距让医患问题不断发生,如果医护人员的思想水平不高,将会产生更多的问题,激化矛盾,这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对医院来说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在护理基础教学中开展思想教育是可以有效提升医护人员的思想水平,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医患纠纷,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二、思想教育在大专护理基础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护理基础教学工作水平与前些年相比有了巨大的提升,但是“重视专业知识培养,轻视人文思想教育”的问题依然存在。大多数大专学校在护理教学中仍然采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基础教育理念,忽视了他们在学习中的能动性,更缺少了思想教育的渗透。

(一)教师缺少思想教育的主动性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思想方面的误区,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好基础护理知识,思想教育属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内容。因此,他们在工作中缺少了主动性,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教材开展,教学目标一成不变。对学生进行的考核也严格按照基础知识要求进行,忽视了思想教育内容。

(二)学生缺少了学习的创造性

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每个教师通常只会担任起一两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学生每个学期要更换任课教师,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少之又少,学生只能严格按照教师的讲述内容来规范自身的行为,缺少了创造性与变通性,这也在无形之中影响了学生思想方面的提升。

(三)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传统教学模式中每个班级学生数量众多,教师统一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之间性格、学习能力的差异,这种方式除了会造成学生成绩差距越来越大之外,还会在无形中造成学生出现只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忽视思想教育的现象。

三、思想教育在大专护理基础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面对护理行业和护理学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中思想教育的缺失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护理工作的需要。作为培养护理人才的重要途径,大专医学类院校必须承担起培养护理学人才的重要任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护理基础教学中融入思想内容,全面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一般来说,护理基础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拥有专业的护理操作技能,即对病人及健康人群进行的具有共性的生活护理和技术护理服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高低除了与护理操作技能有关之外,还会受到他们自身职业道德和职业信念的影响。因此,在护理基础教育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让他们能够时刻谨记护理行业的行为规范以及各项准则,以此帮助他们认识到医护人员工作的重要性,规范自身的思想行为。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要从日常教学的课程体系入手。一方面,要完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应符合当前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价值体系,满足学生自身发展要求,同时还要与行业发展的情况相吻合。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增加一些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创新理论和具体案例。另一方面,在实习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与优秀的护理人员接触,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规范自身的行为。同时,在学期末对学生进行考核时,要将他们的职业道德作为考查的重要内容,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二)培养学生优质的服务意识

人性化、专业化和科学化是当代优质护理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三个部分,因此在护理基础教育的思想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十分必要。在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后,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仅可以让护理人员自身形成较强的责任意识,还会让患者和其家属对整个医护行业的认可度大大提升,推动行业的发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就应让学生树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能够认真地对待病人所提的每一个问题,主动去思考病人的需求,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他们在心理方面的压力。

例如,培养学生的优质服务意识可以从日常教学中的实际操作入手。除了导尿、灌肠等不能进行真实模拟操作的项目之外,教师都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营造出最真实的氛围,即让学生分别扮演护士和患者的角色,体验各种护理项目,例如静脉注射、口腔护理等,以此帮助他们真实地体会到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感受与痛苦,从而理解患者的感受,形成服务意识。

只有不断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了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服务的需求,才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就业中形成“一切为患者服务”的从业理念。所以,教师必须重视服务意识与护理基础教育知识的整合,重视学生在实践技能学习过程中的细节与操作,让他们成为具有服务意识的临床护理者。

(三)在教学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礼仪之邦”的美誉。到了当代社会,国家更是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要求每一个公民都能够在生活中做到懂文明、讲礼貌、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护理基础教学中,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也十分重要,学生的职业立意培养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工作的护理水平。

在护理基础教学中指出,教师要展开对学生礼仪教育的培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礼仪观念,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体来说,进行礼仪教育的方式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护理工作中的礼仪知识视频,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去观看各种细节,加深对礼仪知识的印象。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实践学习中让学生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规范他们的礼仪行为,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礼仪素养的要求。

(四)培养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在护理基础教育的思想教育中,除了要让学生拥有规范的行为和积极向上的思想之外,还要帮助他们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利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论去看待自己的工作内容,以此建立起正确的观念和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静脉输液的学习中,课本中明确提到,成年人的输液速度应为每分钟40~60滴。此时,教师必须让学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他们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包括年龄、病情、药物性质来调整输液的速度。在讲述“氧”的相关问题时,教师也要让学生了解,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氧也是如此,缺氧和高浓度氧气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患者所吸氧气浓度不宜过高、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很容易出现氧气中毒的情况,所以只有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好氧流量,才能真正发挥出其价值,保证患者的安全。

(五)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修养

教师是学生的典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的行为和习惯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要远远高于所讲述的内容。因此,在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时要严格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使用文明的语言和方法,即使在批评犯错学生时也要按章办事,做到以情服人,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更不能打罵学生。在处理犯错误的学生时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从他们的内心深处出发,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要求学生仪表时,也要从自己做起,做到仪表简单大方。只有如此,教师才能真正提升思想教育水平,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起正确的行为态度。

总之,在大专的护理基础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加强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职业道德理念和现代服务意识,拥有良好的行为礼仪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到自身思想行为对学生教育的影响。只有如此才能够保证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满足社会对护理人员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尼春萍,刘喜文,化前珍,等.不同教育层次护生专业思想及学习与就业负担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7(36).

[2]梁晓易,王惠珍,陈艺媛,等.护生专业思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14).

[3]肖尧.大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探讨[J].新校园(上旬),2016(3).

[4]黄璐.关于五年制大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5(23).

编辑 马燕萍

大专会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毕业实习;培养;

一、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重要性

会计专业学生进行毕业实习是所有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共同要求,是会计学生培养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是由会计这门学科的特点和新时期用人单位对会计毕业生的新要求所决定的。

(一)毕业实习是深化会计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手段。会计专业学生毕业之前到企业等单位进行会计工作实习,可以真正接触到实际的会计工作,形成真实的会计感性认识,加深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而熟练的会计工作技能。

(二)毕业实习是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方法。会计专业毕业生要成为这种综合素质较高的会计专业人才,除了要认真读书学习、增加人际交往外,还应当加强社会实践锻炼,尤其是到企业等单位进行毕业实习等专业实践锻炼。

(三)毕业实习是会计专业学生写好毕业论文的重要条件。会计专业学生从实践中发现论文选题和获取论据,既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态度。

(四)毕业实习是会计专业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准备。现代社会是一个高节奏、讲效率的社会,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各单位普遍要求大学生进入本单位工作中就能独当一面。因此,毕业实习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实现就业的桥梁和纽带,不但必须进行,而且要系统认真地进行,不断总结实习中的经验和教训,确保实习质量。

二、目前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毕业实习,对提高教学整体水平具有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但是,近些年来,作为高校会计专业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毕业实习已深陷困境、流于形式,表现在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学校、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实习学生等方面的问题。

(一)学校组织管理不当。长期以来,在不少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实习中,毕业实习并没有得到合理的组织。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校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2、学校为提升就业率而忽略了毕业实习。3、学校对毕业实习没有进行合理的组织。

(二)实习单位难以落实。现在,乐于接受实习生的单位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接纳实习学员增加单位负担;其次,接纳的学生不能及时进入角色很快进行帐务处理,甚至会出现一些差错,影响接纳单位正常工作。第三,由于接纳单位有一些不便公开的商业秘密,这些单位不愿意让“外人”接触财务资料。

(三)指导老师素质不能满足实习需要。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指导老师普遍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1、指导教师自身能力的限制。很多教师、专家,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没有会计工作的实际经验,大部分是从高校到高校的“学院派”,他们对相关的会计理论非常娴熟和深厚,但是对会计实务的操作却很生熟。2、指导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管理。

(四)实习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

实习学生本身是影响毕业实习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1、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毕业实习阶段是毕业生的分流转轨期。一部分毕业生主要心思都放在找工作上,另一部分同学忙于考研和资格考试,影响了毕业实习的正常展开。2、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严重脱节。在校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会计工作,平时都只是学习理论知识,在进行毕业实习时感觉无从下手,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毕业实习难以得到有力的保证。

三、提高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实习质量的对策。

高校会计毕业实习面临的困境是多方面的,其成因也是比较复杂的。针对上述提出的学校、实习单位、实习指导老师和实习学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以下几条解决会计专业毕业生实习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合理的组织毕业实习。为了加强毕业实习的管理,全面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必须合理的对其进行组织。1、做好毕业实习前期工作并召开实习动员大会。2、加强实习中后期的管理。

(二)提高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实习质量的高低,与实习单位有很大的关系。因而应抓住实习单位建设这个关键问题,注意解决好以下一些事项:1、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学校应当积极主动的与企业密切联系与合作。如校企合作等。2、与毕业实习单位之间建立互惠互利机制。学校可以承担实习单位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员工培训的任务,学校还可以考虑聘请实习单位的资深会计人员为兼职教授,为学生授课,参加学生论文答辩等。

(三)提高指导老师的素质。高质量的实习教学工作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在选择指导老师时,除了将业务水平,职称资历作为首选条件外,还应考虑素质、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因素。1、明确指导老师的职责。实习前应依据毕业实习计划,做好实习前有关准备工作;实习中期了解和处理学生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毕业实习结束后,负责实习工作的总结。2、提高指导老师的业务水平。学校应加大指导老师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对指导老师进行会计制度及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最新的企业税收政策及涉税流程等方面进行继续教育,使得指导老师的业务水平与时俱进。除此之外,还可以聘用实习单位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一线人员作为学生的校外实习指导老师。

(四)加强实习学生的修养。实习学生在实习中占主体地位,要想毕业实习达到效果,实习学生这个因素是不能忽略的,所以,下面提出几条建议来约束实习学生的行为,保障毕业实习顺利进行。1、端正实习生的实习态度,加强对毕业实习重要性认识。2、对实习学生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3、对实习成绩进行严格的考核和评定。

总之,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它既属于教学的一部分,又不同于课堂教学,它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学校要把握好这一环节,避开本文分析的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采用多种改进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实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上一篇:会计就业论文下一篇:会计专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