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内容论文范文

2024-03-18

作文内容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四步法 思政课 教材 内容 教学内容 转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主渠道。为此,我们党对高校思政课非常重视,把其定为公共必修课,并要求全国高校统一使用由中宣部、教育部组织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修订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思政课的教材经过党中央审定,因此具有极强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要实现中央精神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则要做好把思政课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这一工作,用思政课教学的生动性、通俗性、互动性去吸引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对如何做好这一工作进行了经验总结,笔者提出了“教材—教案—课件—讲课”的“四步法”。

一、吃透教材,把握好党中央的精神,使教学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教材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吃透教材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思政课由于其特殊性,教材由党中央审定,它体现着党中央的精神,凝聚着马克思主义专家学者的心血,指引着人才培养的方向。思政课教师能不能深刻理解教材,用正确的理论去引导学生,决定着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能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因此思政课教师的责任非常重大。

近年来,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越来越紧密,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出新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因此教材几乎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修订,体现了思政课与时俱进的品质。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更名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思政“概论”课)以来就已经多次更新教材。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为了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教材再一次修订。从2014年春季开学起,高校统一使用由中宣部、教育部组织修订的2013年版教材和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有较大幅度的调整,除了在结构上重新进行了整合外,更值得思政课老师注意的是,有些观点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把“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新观点。所以哪怕是老教师,都要不断仔细、认真地研读教材、吃透教材,把握党中央的最新精神,深刻理解观点变化的原因和新观点提出的背景,教师只有自己做到了真懂真信,把党中央的最新精神内化于心,上课时才能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到胸有成竹地去引导学生。如果教师还是拿着老观点去教育学生,则可能完全违背了党中央精神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目的。

二、编写逻辑清晰、重难点突出的教案,使教学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它包括教材简析、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课后练习设计等。它是教师上课的整体思路,要上好一节课,必须编好内容详尽的教案。

高校思政课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等。以思政“概论”课为例,宏观上来说涉及马克思主义两大成果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具体来说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祖国统一、外交、国防、军队、党的建设等方面。教材由于受篇幅限制,注重的是理论的来源、理论形成的过程、理论的基本含义、理论的提出的背景和意义等,从理论到理论,没有提供丰富的论据来进行论证,因此也使教材显得单调和枯燥,这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编写教案弥补教材的不足。思政课教材的内容在教学中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要求教师重点章节重点讲,不重点章节讲重点,为此编写的教案必须重难点突出,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确,逻辑性强,论据充分,论证过程思路要清晰。教师要编写好一节课四十分钟的教案,在课外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思政“概论”课第八章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四点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是党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中首次提出的观点,也是第一次进入思政“概论”课教材。突破这一重难点的思路是:首先解释什么是文化及文化的重要性;其次分析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及党中央提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原因;再次是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途径;最后是作为大学生如何做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一教学思路清晰,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实现了对党中央精神的解读及贯彻落实。要使这一教学思路得到充分的展现,教师要准备大量的素材,例如,用以色列的复国奇迹来论证文化的重要性、中国曾经出现过的对西方文化崇拜的表现有哪些、中国当前为了促使民众文化觉醒和树立文化自信所采取哪些措施……这些素材使教案内容饱满,为上好课打下了基础。可见一个好的教案可以使教学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三、制作图、文、声、影于一体,素材丰富的课件,使教学不枯燥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式教学已被多媒体教学取代。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课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而课件又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是对教案核心部分的集中展示。它集图、文、声、影于一体,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容量大,内容充实。课件直接面向学生,它的充分运用可以使教学内容由古板变生动、抽象变形象、深奥变浅显、沉闷变愉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学生理解其意义。

当前高校已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也已普遍运用到思政课教学中,这就要求思政教师制作素材丰富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现在网络传播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内容越来越多,如何从庞大的网络信息库里选择自己所需的素材,体现了思政教师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敏锐感。思政课课件的素材绝不能信手拈来,特别是一些吸引眼球的网络新闻,必须验证其真实性,如2013年12月2日外国小伙撞倒中年女子遭索赔的网络新闻在网上疯传,这正值“老人摔倒该不该扶”、“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的热议话题讨论中,社会上对被扶老人的批评声浪很高,再有这么一个网络新闻推波助澜,那真是彻底寒了那些助人为乐做好事的人的心。面对这样的网络新闻教师必须了解它是否是权威网站发布,核实新闻的真实性,不经核实的新闻不能用到教学中,后来证实这是一则虚假网络新闻。课件素材还要注重其时效性,如近两年中国为了唤醒民众文化觉醒和树立文化自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许多宣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层出不穷,如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舌尖上的中国、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中国达人秀、出彩中国人……这些电视节目时效性强,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群众茶余饭后的话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把这些电视节目的图片、视频插入课件中,甚至也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成语大会和听写大会来活跃课堂气氛。课件的直观性还有利于教师把核心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了解教师的授课思路。同时思政课与时俱进的品质,要求课件不断更新,课件做好后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和时代的发展,用最新的素材去丰富它。

四、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课,用真理打动学生,用真情感染学生

讲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教材内容能否真正转化成教学内容的关键环节,吃透教材、编写教案、做好课件都是为最后的讲课做准备。讲课过程中教师直接面对学生,通过语言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把已经准备好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因此语言是教师传递知识、启发学生思考、表达情感、吸引学生注意的最重要的媒介,语言表达能力成为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思政课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因为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的讲课必须抑扬顿挫、饱含激情和富有感染力,用真理打动学生,用真情感染学生,把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师精彩的讲课当中,使思政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并自觉自愿地接受教师的引导。

综上所述,要把高校思政课教材内容转化成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经过四个步骤,可以概括为:教材—教案—课件—讲课“四步法”。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握好党中央的精神,使教学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是编写逻辑清晰,重难点突出的教案,使教学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再次是制作图、文、声、影于一体,素材丰富的课件,使教学不枯燥;最后是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把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师精彩的讲课当中,用真理打动学生,用真情感染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基金项目】2013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立项课题(2013SZ043)

【作者简介】王海燕(1974- ),女,广西桂林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责编 黎 原)

作文内容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借助4V理论为内容发布平台百家号提供营销策略,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从产品、形象和市场三方面进行差异化经营,从内容变现、粉丝管理和作者管理三个角度完善功能配置,以用户诉求为导向重塑顾客让渡价值,从而形成用户对平台的情感依恋,实现双方的共鸣。

关键词 百家号;内容发布平台;4V理论;营销策略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同时自媒体行业也进入高速发展期。面对海量的读者和内容提供者,内容发布平台不断出现,百家号是百度推出的聚合类内容发布平台,内容提供者入驻提供内容,发表后推送到流量终端,人工智能和算法测量用户需求并推送相应内容,凭借精准广告实现内容变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百家号如何能够获得更多的用户实现发展突破?为了解决传统营销理论在互联网时代的不适用性,中山大学的吴金明老师提出了适用于高新技术产业的4V理论。本文以此为理论指导,从差异化经营、功能化、附加价值最大化和产生共鸣四个角度对百家号和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发现百家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

1 从产品、形象和市场三方面实现差异化经营

差异化战略主要从产品、形象和市场三方面实现。根据资讯门户类自媒体聚合平台的特点可从以下三方面对百家号实行差异化战经营:一是产品差异化,不同内容发布平台在交互设计方面形成独特性;二是形象差异化,从战略定位来考量并分析营销活动对平台形象塑造的影响;三是市场差异化,由于分发渠道、寄生App活跃度等因素产生的差异。

1.1 产品差异化:以内容提供者需求为导向优化交互设计

内容发布平台拥有三重受众,一是内容提供者,二是读者用户,三是阅读平台。内容发布平台因其同时面向作者和读者两种用户,所以必然拥有两个呈现终端:一是内容提供者登录平台,以网页形式呈现,提供内容发布与管理等服务;二是读者阅读平台,多以App形式呈现,提供实时资讯等内容。

内容提供者有四项基本诉求:表达需求、互动需求、传播需求和激励需求。百家号可从两方面对百家号登录页面进行交互优化:

一是突出百家号对内容提供者互动需求的满足以与头条号形成差异,百家号指数是对读者反应的极好呈现。

二是以富媒体的形式全方位展现百家号的

面貌。

1.2 形象差异化:加大形象营销力度,扩展线下活动

形象是公众对产品的看法和感受,实现形象差异化有利于与核心功能相似的竞争者区别开来。塑造形象的工具有名称、颜色、标识、标语、环境、活动等。百家号在形象营销上的力度仍然偏小。首先,从登录页面看缺少可视化介绍视频。其次,缺少形象宣传活动。最后是受百度负面新闻影响口碑不佳。百家号可从两方面改善:

一是结合上文所提及的登录页面的完善改良对外展示形象的門面。

二是通过进校园演讲、组织用户线下交流等丰富的线下活动进行推广。

1.3 市场差异化:从分发渠道和盈利模式来看

第一,分发渠道广泛,但寄生新闻客户端活跃度低。百家号依靠百度自有产品拥有广泛分发渠道:手机百度有1.85亿活跃用户,外加PC端百度搜索引擎[1]。优质的分发渠道为百家号带来了大量原生读者,成为吸引内容创业者的资本,并为流量变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第二,盈利模式以移动端信息流广告为主,可尝试探索其他盈利来源。百度在中国互联网广告运营市场份额中一直占据首位,为作者和平台的盈利奠定了基础。受移动平台的驱动,移动互联网广告会持续增长,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也预测在线广告的可行性和可衡量性日益增强[2]。

2 从粉丝管理、内容变现和作者管理三方面完善功能配置

功能弹性化即依据用户的需求个性化地配置功能。内容平台应具备五种基本功能:内容编辑和管理、粉丝管理、内容变现和作者管理。

百家号可以从粉丝管理、内容变现和作者管理三方面完善自身功能配置。

粉丝管理指的是基于大数据形成读者图像,为作者提供读者需求和偏好等信息,帮助作者创作。

内容变现应更多元化保障作者群体的收益和利益,不仅依靠信息流广告,可尝试开通账号自营广告、赞赏等多种变现方式。

百家号的作者管理初见成效,预测百家号指数可以成为其一大特色,未来可以以此形成相关报告。

3 重塑顾客让渡价值:以用户诉求为导向

据相关数据[3],自媒体从业人员年龄小,学历高,多以兼职形式从事账号运营,且多数人同时在多个平台拥有账号。困扰自媒体人的主要因素有三点:内容的持续产出、粉丝的增加和商业路径的规划。百家号的内容提供者也以自媒体人为主,以其诉求为导向,重塑顾客让渡价值,有利于百家号获得优质的内容来源。

3.1 借助AI技术,协同创作

第一,百家号可为内容提供者提供读者画像,以数据方式呈现广告点击率、文章阅读率、阅读花费时间和读者参与程度等指标,剖析读者的兴趣和偏好。

第二,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为相关领域的内容提供者提供热门选题。

第三,构建合理指标,评价内容提供者的竞争能力,定期给予作者反馈和相关报告的发表。

3.2 坚持“发展第一,变现第二”的理念

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挖掘内容提供者的发展

潜力。

第一,完善百家号作者的晋级路线。

第二,通过大数据分析、个性化推荐等手段提高内容提供者的营销能力。

第三,通过出版书刊、进行专访和演讲等方式对内容提供者的个人形象进行塑造。

4 共鸣:用户情感依恋的产生

共鸣(Vibration)是指用户和产品之间产生联系并建立情感依恋,从而形成用户对产品的忠诚度。建立忠诚度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消费者与品牌之间形成情感依恋[4],且情感依恋的形成对用户持续使用产品具有正向作用[5]。百家号作为内容发布平台,为内容提供者提供了表达自我的渠道,因为具有建立起品牌忠诚的先天优势。

第一,促使用户感知到自身能力和价值的提升。自身能力和价值的提升使用户实现自我的方式,感知到这种实现有利于情感依恋的培养。

第二,提高内容提供者的选择权,培养个性化的养成系作者,百家号可以开放个性化标签、富媒体形式的自我展示等功能为内容提供者展示个性提供途径,满足用户的自主需求。

第三,增强人际联系,弥补社交功能缺失的不足。研究表明用户参与虚拟社区最重视的功能之一就是社交功能[6],但内容发布平台并不具备基本的社交手段,百家号可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改变,通过组织内容提供者线下交流、开展线上公益活动、建立相似作者圈等形式增强内容提供者之间的社交

联系。

5 结束语

运用4V理论为百家号提供营销策略,目的是使百家号建立起核心竞争力。只有立足于用户(内容提供者和读者)的需求,进而从产品、市场和形象进行差异化经营,从粉丝管理、内容变现和作者管理完善功能配置,继而重塑顾客让渡价值,使内容提供者对内容发布平台形成情感依恋,培养起优质的内容提供者和忠诚的读者,百家号才能在激烈的内容发布平台竞争中展现出优势。

参考文献

[1]易观.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2016[EB/OL].[2016-09-06].http://m.analysys.cn/report/detail/1000234.html.

[2]Meeker M. Internet Trends 2017[EB/OL].[2017-05-31].http://dq756f9pzlyr3.cloudfront.net/file/Internet+Trends+2017+Report.pdf.

[3]艾瑞咨询.中国自媒体从业人员生存状况调查报告2017[EB/OL].[2017-02-14].http://www.iimedia.cn/1487061986547l7l91.pdf.

[4]Hallberg G. Is your loyalty programme really building loyalty? Why increasing emotional attachment, not just repeat buying, is key to maximising programme success[J].Journal of Targeting Measurement & Analysis for Marketing.2004,12(3):231-41.

[5]趙文军,任剑.移动阅读服务持续使用意向研究——基于认知维、社会维、情感维的影响分析[J].情报科学,2017,35(8):72-78.

[6]曲霏,张慧颖.非交易型虚拟社区用户体验对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研究[J].情报杂志,2015,34(9):185-191.

作文内容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数据流程;管理模型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09.16.041

0 引 言

信息化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在管理中使用计算机来对各类管理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管理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从而更好地完成各种管理职能,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目前已经成为很多高校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管理信息系统学科综合了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系统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目的是为了掌握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技能,教师讲授课程的重点自然也就偏向于软件系统的开发。与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不同,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一般不会从事软件开发工作,那么该如何向他们讲授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呢?一些老师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贺盛瑜和赵卓宁[1] 强调了案例教学和实践环节的重要意义。滕佳东[2] 在确定了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分为5个模块: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信息化管理思想、信息系统与管理决策,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开发过程、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朱恒民等[3] 强调了教材内容要符合授课对象的专业特点,并指出国内的信息类教材内容普遍存在滞后现象,他们选用了国外的《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张晴和金荣学[4] 则从有效教学的角度,从教学的目标与重点、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实践环节、师生关系等4个方面,探讨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问题。

应该说,目前业界已经达成普遍共识,在向管理类专业学生讲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时应该偏重于管理。但在该课程应该讲授哪些内容,从而实现偏重于管理的问题上,依然在探索和总结之中。

纵观目前国内的典型教材[5-6] ,基本上还是以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作为主线索。在向管理方向倾斜时,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变为降低系统设计和实施的教学比例,而增加一些与管理相关的知识。这样就会造成主线索不清晰,重点不突出。尽管学生不再觉得这是一门单纯的计算机课,但却成为了一门大杂烩。

下面,就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问题,谈一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体会和看法。

1 教学目的

要组织合适的教学内容,首先得明确教学目的。

在笔者讲课时,有同学认为,既然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目的不是自己开发系统,那就是学习如何使用管理信息系统了。笔者则明确向学生指出,现在软件系统的客户操作界面一般都设计得很友好。一个大学毕业生在经过简短的培训之后,一般都能够很好地操作具体的管理软件。而且,针对不同的企业,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种类很多。因此,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应该是教会学生使用某种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各类管理人才。在各种管理活动中,都需要使用信息。一些管理活动(如物资采购)会产生数据,一些管理活动(如财务处理)既需要数据,也能把原始的数据加工为更有用的信息。也就是说,一个管理活动,会涉及数据的输入、输出、加工、传输、存贮等处理环节,而计算机具有数据处理的很多优势。如果在一项管理活动中使用计算机来进行信息处理,可以认为该项管理活动实现了信息化。如果一个企业中的大部分管理活动都实现了信息化,则可以认为这个企业实现了信息化。

信息化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应该是企业实现了信息化的重要标志。管理类专业学生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应该是为企业的信息化服务。

尽管信息化非常重要,但是从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目前的效果还很不理想,成功率并不高。以目前管理信息系统的典型产品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为例,企业界甚至有这样的说法:“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找死”。

导致大型管理信息系统在实践中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很多,参与开发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原因。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负责系统开发的计算机专业人员缺乏管理知识,开发出的软件系统不能满足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参与系统开发和具体使用信息系统的企业管理人员缺乏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在系统的开发和使用中不能提出好的建议。要弥补这样的知识结构缺陷,相应地也有两种方式:一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学习管理知识,二是管理人员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

因此,向管理类专业学生讲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目的,应该是使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以后在管理工作的岗位上,能够更好地参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改进,促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结合实际,我们可以发现,因系统开发人员缺乏管理知识或不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而给管理信息系统带来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设计的数据流程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也就是引入信息系统之后,企业新的业务流程达不到企业的管理要求;二是信息系统对数据的处理停留在存贮、传输、检索等简单的层次,不能利用数据来解决更多的管理问题,企业感觉管理信息系统的用处没有预想的大。此外,企业自身管理的不规范,以及业务流程的频繁变更等,也会造成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流程难以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

这就给了我们一种启迪,应该把数据流程的分析和如何利用数据来解决更多的管理问题作为管理类专业学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

2 两个重点内容

2.1 分析数据流程,让学生思考该如何实现业务流程的信息化

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系统分析阶段,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进行需求分析,确定新系统能够实现的功能。信息系统功能的实现,是由业务流程来具体体现的。因此,分析信息化之后的业务流程应该如何进行,是系统分析阶段的重要任务。这一分析工作的进行和新业务流程的最终确定,应该是由系统开发人员和委托开发方的管理人员共同确定的,既要体现使用计算机来进行信息处理的优势,又要符合企业具体业务的实际需要。

在引入了信息系统之后,原有的业务流程往往会发生变化,这实际上已经构成目前企业管理中热门的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业务流程重构)的重要内容。

目前系统分析的主要方法有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的方法。结构化方法是面向过程的,对数据流程进行分析即画出数据流程图是其主要手段。面向对象的方法则把系统功能的实现看作是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尽管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在近年来的软件开发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在后期的程序编写阶段有目前流行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作为支撑,但是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目的并不是开发系统,而是从具体业务岗位的角度,对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提出自己的建议,以及与系统开发人员一起确定引入信息系统之后的新业务流程。

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中的数据流程分析既能充分反映引入信息系统之后具体业务流程的情况,还能与BPR这一管理理念很好地结合。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将数据流程图作为重点。

阅读别人画的数据流程图是比较简单的事,因此教学中一定要要求学生不能仅仅停留于阅读别人画的数据流程图,而要自己动手画,从简单的业务流程直到稍微复杂一些的小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学生深入下去之后,就能对信息系统中数据的输入、输出、运算、传输、存贮等环节有较深的认识,进而对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方式、数据传输的路径、管理人员与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各个业务流程之间数据的共享、原有业务流程和新业务流程之间的比较等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并可以进一步提高到参与设计业务流程、在引入信息系统之后进行业务流程的重新构造等。

以一个医院的门诊管理信息系统为例,学生在画比较详细的数据流程图的过程中,从最开始对信息化模糊的认识,逐渐过渡到思考这样的问题:病人是否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系统来挂号?如果可以,那么挂号的凭证又该如何处理?病人缴费数据是否该直接传给财务部门?划价和收费的环节是否可以合并?医生是否可以开电子处方?如何开电子处方?开了电子处方之后病人的病历又该如何处理?病人取药的信息能否及时地进行统计并通知药房?对这些以及类似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表明学生已经开始深入地了解业务流程的信息化这一问题。

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经过这样的训练之后,对于管理工作如何信息化问题的认识能够有很大的提高。这样学生以后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就能结合实际工作的业务流程,对这样的问题提出好的建议:如果所在的工作岗位业务流程已经信息化,那么其数据流程是否还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如果所在的工作岗位尚未信息化,那么引入信息系统的时候,该如何设计数据流程?

如果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能够帮助解决这样的问题,定能推动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2.2 管理模型与计算机相结合,以解决更多管理问题

从本质上来看,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处理管理活动中的各种数据,从而为管理者提供有用信息的系统。

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包括运算、存贮、检索、传输等。从目前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管理信息系统中使用较多的是计算机的数据存贮和数据检索功能,以及计算机网络的数据传输功能,而对于计算机强大的数据运算功能,实际上使用得并不多。要使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功能,就得为解决管理问题建立相应的管理模型,然后再使用计算机来对模型进行求解或根据模型来进行运算。也就是说,只有把管理模型和计算机结合起来,才能够解决更多的管理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ERP系统为例来向学生阐述以上理念。

ERP是目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典型,它是在MRP(Material Required Planning, 物料需求计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ERP产品的种类较多,但一般都包括生产控制(计划、制造)、物流管理(分销、采购、库存管理)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这三大模块。其中,生产控制模块是ERP系统的核心所在。生产控制是一种以计划为导向的生产、管理方法。企业首先确定一个总生产计划,然后经过系统层层细分后,下达到各部门去执行,即生产部门据此生产、采购部门按此采购等。

那么,主生产计划又该如何来制订呢?企业可以按订单、按库存、按预测的市场需求等来制订主生产计划。对于按订单生产的企业,如果先后接到了多个订单,对交货期的要求也不一样,那么该如何来安排生产和采购呢?如果企业根据预测的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那么该如何预测呢?主生产计划下达后,采购部门又该如何采购(采购批量、每次采购的间隔等)才最经济呢?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具体的管理模型。而且,面临不同的情况,管理模型也会有所差别,一些还需要做近似处理。只有在有了具体的管理模型之后,计算机才能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处理。

在教学中,可以假定具体的企业情况,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管理学知识,通过适当的管理模型来具体计算企业应该如何制订主生产计划,又该如何将主生产计划分解之后下达到生产和采购等部门,生产和采购部门又该如何去组织生产、采购物资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既了解了ERP的结构,又明白了管理知识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意义,还巩固了已学的管理学知识。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该如何使用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去解决具体的管理问题。

3 总 结

在明确了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之后,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其余内容的组织就显得相对比较容易。图1是我们进行教学时的课程内容框架图。

图1中的“管理信息化”模块即上面所介绍的两个重点内容。“系统开发”模块则包括“开发方法”和“项目管理”两个子模块。“开发方法”可以按照传统的生命周期法来组织内容,即将系统的开发按照生命周期分为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运行等5个环节,同时适当介绍其他系统开发方法如原型法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适当介绍项目管理的内容,因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保证前面论述的“数据流程分析”和“管理模型”两个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其余内容可以根据实际课时和学生的基础来进行增减。

教学内容确定之后,可以采取课堂教学与上机、课堂讨论等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主要参考文献

[1] 贺盛瑜,赵卓宁.管理类专业MIS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探讨[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3,19(7): 42-45.

[2] 滕佳东. 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7, 10(10): 95-97.

[3] 朱恒民,翟丹妮,洪小娟.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探索[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0(3): 69-72.

[4] 张晴,金荣学.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有效教学方法初探[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11(19): 101-103.

[5] 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6] 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文内容论文范文第4篇

2、例谈个性化语文作业设计

3、基于问题分解与抽象的高中生计算思维培养实践

4、例谈课后“资料袋”的教学价值

5、平板让语文课堂在自主、互动中更精彩

6、浅谈如何做好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几点认识和建议

7、解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8、翻转课堂在高职公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9、自建语料库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0、浅谈如何开展融入信息化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

11、如何培养学生对C语言的学习兴趣

12、消防监督检查业务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探讨

13、Excel2007快速找到指定工作表

14、基于MFC的文件快速查找软件开发

15、翻转课堂在中职烹饪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16、高中羽毛球发高球教学反思

17、跨学科项目:“绳韵STEAM+德馨”课程

18、Hot Potatoes在英语web试题制作中的应用

19、在新课改下实现高中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20、运用手抄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途径

21、简化政治课堂教学程序,促进学生能力素养提高

22、电子公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23、搭建学生英语自主发展平台的策略

24、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

25、科研档案整理分类的思考与实践

26、《二分法查找》教学案例

27、半工半读预备技师培养模式探讨

28、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策略教学

29、新课改实施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30、FLASH多媒体课件开发之探究

31、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之我见

32、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浅谈

33、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国家概况教学模式探讨

34、探究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量度问题

35、漂亮的考卷要配精准的格式

36、基于C#的折半查找算法动态演示程序

37、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8、建筑工程预算管理预算问题及分析

39、构建研究性学习模式,提升思品课教学实效

40、信息化教学在“生物制品生产与检测”课程中的应用

41、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42、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43、用WinRAR查找包含特定内容的文件

44、激活资源 品读感悟 高效阅读

45、大数据时代,语文教学的悄然转身

46、移动教学在外国法制史教学中的尝试

47、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中的追问及深思

48、全国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中Excel函数的重难点分析

49、食品免疫学教学改革初探

作文内容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合同管理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工程结算与工程造价均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在对合同管理的含义和内容分析基础上,从合同签订前/合同履行时以及合同后期等不同阶段,对合同管理在工程阶段及工程造a价中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围绕合同管理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合同管理;工程结算;工程造价;影响

合同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约束性作用的重要文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重要性也日益显著。其中,工程结算与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合同文件,则是指工程项目承包单位和发包单位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与建设活动中,就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进行约定并达成的协议内容。合同管理作为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合同制定与签订以及合同履行/合同后期等不同阶段的合同管理具体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别,对工程结算与工程造价所产生的影响也必然不同,因此,针对合同管理对工程结算和工程造价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合同管理策略,促进其在工程结算与工程造价中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充分发挥,具有十分突出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下文通过对合同管理内容和含义的简单概括和总结,围绕合同管理在工程结算及工程造价中的影响,对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强化的有效对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1、合同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合同是指针对合同双方在某项活动中所具备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和限定,同时具备有法律效应的文件。其中,工程项目中的合同则是针对工程项目承包单位与发包单位的具体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与界定所形成的文件总称。合同中,针对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通过法律的形式进行规范和约束的,从而对工程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以及后期阶段的双方合法经济权益等进行保障,避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确保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顺利实施。

2、合同管理在工程结算与工程造价中的影响分析

合同管理与建设工程的各参与者及其利益之间均具有密切关联,并且在不同工程阶段对工程造价所产生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因此,对合同管理在工程结算与工程造价中的影响分析,需要从合同签订前/合同履行过程中以及合同后期等不同阶段进行。

2.1合同签订前期的管理影响分析

一般情况下,由于合同签订前期的管理重点主要侧重于招投标阶段的合同管理,其具体管理内容包含工程造价及管理有关人员会针对工程造价有关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等,像工程建设的进度/施工质量/施工建设投入的成本费用等,在上述评估与分析基础上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投入及成本计划制定,进而为工程结算以及工程造价等提供依据和支持。此外,上述与工程结算以及工程造价有关的内容,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招投标阶段都会在相应的工程招投标合同中体现,同时还包含工程造价管控人员针对工程造价有关因素综合评估与分析所获取的潜在因素等,都会在工程招投标合同中体现,以避免后期出现纠纷。

2.2合同履行阶段的管理影响

合同履行阶段的合同管理对工程结算及工程造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建设本身是一项较为复杂与系统的工作,不仅施工建设所需的时间较长,并且工程建设中的不确定因素相对较多,需要通过合理的工程造价与控制管理,才能够确保工程建设的效益,促进工程建设顺利实施,进而满足工程建设中的合同管理需求。其中,在开展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與管理中,一方面需要结合工程情况进行全面与详细的分析,明确可能影响工程合同管理的有关因素和内容,从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工程合同管理工作,促进其管理效果提升,为工程建设以及施工质量效益提升提供基础支持。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合同管理中,由于合同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管控效果,一旦合同管理存在问题,必然会引起工程造价控制问题发生,进而对工程结算以及工程建设等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合同履行阶段的合同管理中,工程款交付环节以及工程款索赔等,不仅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环节的内容,同时对工程造价控制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工程款交付环节为例,由于其直接关系着工程承包单位的工程建设利益,一旦工程款交付不及时,或者是不按照合同规定进行工程款交付等,都会导致工程承包企业的施工建设利益风险增加。

2.3合同后期的管理影响

合同后期的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工程施工建设竣工阶段的合同进行管理,即通过对工程造价有关信息的整合与处理,其中包含工程结算有关的材料/数据,像工程招投标文件以及招投标合同/签证资料/工程结算书等,在上述信息整合与处理基础上形成健全的档案记录,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有效的处理对策,实现工程建设各方的利益保障。

3、强化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有效对策

结合上述合同管理对工程结算及工程造价的影响,为实现工程合同管理的有效强化和提升,从而为工程造价控制以及工程结算实施提供基础支持,最终促进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和保障工程建设各方的合法权益,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重视。

首先,应加强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建立并健全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制度,有利于促进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各项内容有效落实和执行,从而促进其在工程结算与工程造价控制中的积极作用有效发挥,达到工程合同管理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制度建立与健全中,由于合同管理所涉及的内容与工作环节众多,包含合同内容确立前的协商/合同初拟/审核/签订等,因此,进行合同管理制度制定就需要结合合同管理的具体内容和环节,从合同交底以及合同管理责任划分/合同管理中的工程状况实时监测收集/工程进度款审批等管理制度建立和制定上,促进工程合同管理的整体制度建立和完善,从而为工程合同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和规范支持。

其次,工程合同管理还需要采取动态管理方法,重视工程合同的现场签证管理,避免存在过多或者是过早签证情况,尤其注重对变更合同的现场签证管理,以确保合同管理的规范和完善;同时,在工程合同管理中,还应加强对工程有关的图纸/计划以及施工记录等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加强工程合同中的变更内容审核,确保合同变更与提出索赔同步进行,并且对合同变更与索赔内容需要在项目业主和工程承包单位一致同意情况下才能实施。此外,还应加强工程合同管理中的反索赔意识,不仅敢于反索赔,同时还需要通过对反索赔条款的仔细研究与合理运用,实现工程建设中的合法权益有效维护。

结语:

总之,对合同管理在工程结算与工程造价中的影响研究,结合工程合同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情况,为工程结算以及工程造价控制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持,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巫明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管理重要性[J].建筑技术,2016,(15):89-91.

[2]李方建.浅谈合同管理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J].工程技术,2017,6(4):200.

上一篇:作文修改论文下一篇:作文命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