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习毕业论文范文

2023-03-12

会计学习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礎和关键。通过分析智能化进程中信息教育需求和信息教育供给的差距,找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群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依托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提出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原则,并以信息化教学大赛省赛一等奖获奖作品为例阐述会计专业群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路径,为智能化进程高职院校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智能化;数字教育资源;成果导向;会计专业群

一、引言

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部关于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旨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为新时代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提出了目标和要求,倡导推动建立健全现代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提出了“互联网+教育”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实施行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作为国家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赛事和平台,为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水平起到了路径引领、以赛促教的作用。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环境下,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群应采用什么原则和途径建设数字教育资源?这是高职院校面临智能化进程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二、智能化进程数字教育资源需求与高职院校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分析

互联网教育具备跨越时空、效率高、丰富便利等特征,成为传统教育的有利补充。伴随AI、MR、VR、AR等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教育成为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在线教育消费能力的升级,互联网用户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免费获取的一般资源,而转向针对性强、吸引力强、形式多样、丰富高效、体验感佳的优质收费资源。能够让用户从免费学习模式转换为收费模式的教育资源基本上来自于考试、考证和职业技能提升等方面的需求。由此可见,用户对优质教育资源是否认可,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评价:目标需求、过程体验需求和成果需求。优质且能够让用户产生认可的数字教育资源应具备满足用户的目标需求、过程体验感佳、成果清晰可衡量等特征。

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群的在线课程建设现状来看,普遍存在课程目标不切合学习者的需求,难以提起学习者的兴趣;资源建设低质、缺乏整体设计、同质化严重、公共资源海量无序化、课程学习界面互动性弱,操作不够人性化,学习者体验感不佳;学习成果评价和反馈不及时等情况,难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如何面向用户的需求,构建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成为智能化进程中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关注学习者的预期目标和成果产出,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可以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成果导向和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文献研究

(一)成果导向教育。成果导向理念产生于美国。始于教育界反思教育对科技成果的贡献度低于预期值,而寻求教育的实用性。1981年,斯派蒂(Spady)最先提出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强调以社会或行业需求为依据反向设计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确保学习者获得预期成果[1]。由于关注学习者的产出成果,而非由教科书或教师经验作为教学主导和推进动力,使得成果导向教育受到了广泛重视和应用[2]。国内研究主要关注工程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课程群、课程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3]。在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方面,刘衍聪以行业标准引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为主导,以实践应用的价值取向重构课程体系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关键,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体系[4]。夏俊彪对成果导向体育课程开展PDCA循环研究,运用特尔斐法确定成果目标,并分解为核心能力目标和具体能力目标,通过评价和反馈优化了课程方案[5]。刘彬通过研究成果导向基本原理,建立了基于PLC控制器的纵向课程群体系,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模式[6]。成果导向教育对于课程资源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践教学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二)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数字教育资源是经过数字化处理、为达到教学目的而专门设计且服务于教育教学的资源集合。它是教育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其建设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工程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数字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着分布不均、资源匮乏、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机制尚未形成等深层次问题[7]。数字教育资源质量可以理解为数字教育资源满足教师教学需求和目标的程度[8]。蔡慧英研究发现数字教育资源的质量以及技术服务支持、校园文化支持和教师自我效能感是影响我国教师数字教育资源使用的因素,提出增强数字教育资源的内涵建设的建议[9]。刘美凤以数字教育资源企业为例,提出基于资源生命周期的五环节资源规划流程:需求分析;资源内容组织;资源获取;资源监控;资源优化与再生[10]。

综上,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结合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成果(目标需求)和学习过程体验需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优化和完善数字教育资源,有利于促进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提升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成效,帮助学习者获得预期学习成果。

四、智能化进程高职院校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原则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校企合作能够为高职院校适应产业和行业需求变化,合理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提供顺畅的渠道和丰富的资源。基于笔者所在院校近十年的校企合作经验、会计省级品牌专业的建设成果,本文提出智能化进程高职院校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原则。

(一)校企共建、共享原则。智能化进程导致行业的岗位職能和任务不断发生升级变化。行业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单一由在校教师完成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已远远不能满足培养符合区域经济需求的人才的需要。校企合作共建、共享,能够保证数字教育资源的与时俱进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二)目标导向原则。高职院校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能力目标应紧紧盯住目标产业群岗位能力需求,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软硬件教学环境等的设置都应围绕目标导向而定。目标产业群岗位能力需求,应通过科学规范的调查研究分析确定。专业群课程体系中,各类课程的定位和目标应基于产业群具体岗位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养目标等进行设置,所有课程的培养能力应涵盖目标产业群岗位能力需求。

(三)以学生为中心原则。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模式选择、教育资源的组织和设计、课业设计等都必须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辅助所有学生达成预期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坚持以目标岗位群能力需求来确定课程体系学习成果。严格执行评价标准,确保所有学习者能够获得预期学习成果。(2)坚持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总体教学设计和项目教学设计。学生在教师的辅助和引导下,个性化开展教学活动,获得课程设定的学习成果。(3)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辅教机制,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海量资源提升学习能力。(4)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机制。数字教育资源能够及时推出学习评价和反馈,有助于学习者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建立和提升学习信心,顺利完成学习进程,取得学习成果。

(四)开放性原则。产业是不断升级的,岗位任务是不断迭代发展的,岗位能力是螺旋上升的,教育培养目标是不断优化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应具备开放性,跟随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其基本框架应不断升级优化,课程设计细节应更加落地和到位,资源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运行和监督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五、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群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路径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群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目标需求,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计应聚焦目标岗位群职业能力,反向设计编制课程标准,设计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目标从易到难层层递进,符合学生认知和操作规律。以笔者获得2018年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省赛一等奖作品《财务会计》课程的资源建设为例,本文提出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路径图(详见图1),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群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提供借鉴。

(一)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共建共享数字教育资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促进职业院校加强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增强实训内容、提高师资水平,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校企深度合作,应建立双赢的合作机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合作的质量和效果。校企共建共享数字教育资源,不仅有助于学校与时俱进跟进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变化,也有助于为企业输送合适的专业人才和提供在职人员培训。企业身处行业发展前沿,为学校提供岗位能力需求、真实岗位工作流程和任务,充实数字教育资源,提升课程任务的真实性;通过对毕业生能力评价,为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做出反馈。学校依据企业岗位能力需求,提炼出岗位关键能力指标,融入真实岗位任务,形成教、学、练、评、考一体化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通过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多方评价,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二)针对区域经济的岗位能力需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会计专业群应依据目标产业群岗位能力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确定目标产业群岗位能力指标,分解为具体岗位能力指标,从而确定专业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和学习成果。

会计专业群的目标产业群岗位为工商业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财税咨询公司等会计和相关岗位。随着财务机器人的诞生,会计领域进入了智能化进程。人工智能对会计领域带来的影响,体现在再造会计核算流程,减少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推动会计职业架构转型等方面[11]。2019年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会计信息调查中心发布的《企业会计的未来前景调查》报告中指出,“会计核算”的岗位职能被财务机器人所代替,重要性降低,而重要性上升的职能包括:“IT 等新技术应用”“财务分析”“风险管理”和“公司战略”等。“会计核算”等岗位的供给远大于需求,“IT 等新技术应用”“财务分析”“风险管理”和“公司战略”等岗位的需求远大于供给。会计专业群应依据目标岗位群的岗位职能和岗位能力变化,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调减核算类课程课时,增加财务分析、风险管理、战略管理等课程课时;同时,修订课程标准,增加和删减相应能力指标。会计专业群的课程体系包括平台基础课、专业课、模块课、发展方向课和隐性课程。所有课程的课程标准都应依据目标岗位能力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

(三)根据岗位工作性质选择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1.会计专业群将岗位能力标准分解为专业技能目标、专业知识目标、专业素养目标,对应确定具体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根据岗位工作性质和课程能力目标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如会计基础、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管理可以采取任务驱动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纳税筹划可以采取问题导向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经济法、税务会计、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可采用目标导向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2.依据课程目标和岗位工作性质选取适宜的信息化手段,有助于提升教学趣味性,提升教学效果。

3.单元教学设计决定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组成。每个教学任务都包括任务提出、任务分解、任务完成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课程资源的制作都应遵循相应的规律。任务提出阶段,主要是为了吸引学生兴趣,因此注重问题的提出应具备思考性和悬念,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唤起继续学习的兴趣;任务分解阶段,多元化资源(包括理论和实践)辅助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助力教学目标达成;任务完成阶段,应及时给出教学评价,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形成学习总结和任务模型,便于学生复习和巩固。

(四)做好资源分类,组织和更新数字教育资源。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主体应由教师、企业主管、在校生、毕业生等多元组成。除了教师和在校生这两个主体外,企业主管可以提供企业年会、表彰大会、招聘需求、岗位工作案例和单据等资源,毕业生可以提供企业文化和专业案例、获奖证书、行业培训笔记、在线答疑等资源。资源种类包括讲义、互动性课件、微课、动画、视频、音频、游戏、习题、试卷、奖状等。

数字教育资源应分为基本资源和辅助资源。其中,基本资源应按课前、课中和课后资源进行归类设置。课前资源包括专业理论知识、辅助知识、拓展知识、习题、测验和游戏等资源,来考查学习者是否在上课前已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通过习题、小测验或游戏过关等学习活动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课中资源应根据单元教学设计按任务主题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课堂实践任务,促使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获得任务能力成果;课后资源包括拓展阅读和思考、习题和实操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学习成果。辅助资源可分为官方、产业、比赛、考试、教辅五大类资源。各类资源信息量庞大且互有重复,教师应依据教学设计选取合适且适量的辅助资源按照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阶段分别推送给学习者,并设定学习时长和难易程度,为学习者自助学习提供帮助。

(五)依据课程标准确定完善的数字教育资源评价标准。由目标岗位能力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课程的评价标准,才能确保教育培养成果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评价标准应具有及时性、个性化等特征。及时推送评价结果,有助于学习者调整学习模式,提高学习效果;个性化评价符合高职扩招后多元学习主体的需求。同时,评价标准应具有定期调整环节,在每年年末依据企业对毕业半年的毕业生的评价进行动态调整。

(六)制定规则,多元主体构建和运营信息化教学平台。信息化教学平台,是将学习空间虚拟化,脱离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学习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信息化教学平台应具备开放性,平台使用主体不仅包括教师、应届学生,还应包括毕业学生、企业主管和在职人员等。优秀的教学平台应能够满足课程的教学设计、活动空间、实时评价、成果保存和推广、线上线下共存等需求。同时,平台运行应注重安全性和稳定性。

【主要参考文献】

[ 1 ] Spady,William C.Outcome-Based Instructional Management:A Sociological Perspecitive[J].Australian Journal of Education,1982,26(2).

[ 2 ] 顾佩华,胡文龙.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2014(1).

[ 3 ] 常志英,崔维淼.国内成果导向教育研究主题及脉络演进[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4(05).

[ 4 ] 刘衍聪,李军.基于OBE理念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4).

[ 5 ] 夏俊彪,程传银,王庆军.PDCA循环:关于优化成果导向体育课程方案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1).

[ 6 ] 刘彬,周敏,佟春生.OBE视角下的 PLC纵向课程群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

[ 7 ] 教育部等.关于印发《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S].教技[2014]6号.

[ 8 ] Pawlowski J M.The quality adaptation model:adaptation and adoption of the quality standard ISO/IEC 19796-1 for learning,education,and training[J].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2007,10(2).

[ 9 ] 蔡慧英, 尹歡欢,陈明选.哪些因素影响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透视智能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07).

[ 10 ] 刘美凤等.教育云平台资源规划流程研究——以数字教育资源企业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11).

[ 11 ] 彭启发,王慧秋,王海兵.会计人工智能存在的风险与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19,(5).

【基金项目】   广东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课题“基于IMA能力框架的高职现代学徒制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五年一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为例”(项目编号:GDJG2019154),主持人:施秋霞;广东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课题“财务智能化与高职教学应对——依托永瑞基地的校企协同探索”(项目编号:GDJG2019153),主持人:谢芳;广东省品牌专业会计专业建设项目、广东省品牌专业国际金融建设项目。

会计学习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合作学习;中职会计;教学策略分析

一、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方式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提高中职会计教学水平

一直以来,传统的中职会计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十分枯燥,再加之会计教学中会涉及一些较难理解的理论知识,而这些理论知识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传授给学生,学生很难深刻的理解和掌握。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会计的兴趣和热情。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不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会计教学的教学目标也难以顺利达成。但是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在会计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沟通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任务也能够轻松地完成,中职会计的教学水平也自然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

一般来讲,合作学习的理论目的在于组织成员进行集体合作,通过集体解决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合作学习只单纯要求学生用耳朵听或者用嘴巴说,而是指学生真正要投身于实践操作之中,通过自身动手来解决问题,并且能够严格地按照相关的会计基本规范进行练习和提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同时进行较为规范化的会计写作,逐步提高自身的会计实践能力,为我国的会计专业提供更多优秀人才。

二、在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应用合作学习方式的策略分析

(一)明确中职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传统中职会计的教学目标主要以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技能为主,由于当前会计专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国际之间的贸易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因此学生不仅要能够掌握自己国家的会计基本理论,还需要了解其他几个重要国家的会计理论,这样才能够有效拓展自己的就业面。中职会计教学要立足于合作学习理论,同时融入人性化教学的观念科学地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需要能燃起学生的斗志,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在彼此协作之间碰撞出新颖的想法和观点,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全面发展。

(二)结合课程教材制定小组合作方案

在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会计教师需要深入发掘教材,因地制宜地准备科学完整的会计课件,同时注意突出知识的重、难点。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将资源和教材相整合,以学习任务的形式分配给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

(三)积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随着当前我国教学改革中发展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要摒弃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由此可见,教师要有意识地弱化自身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强势地位,但是也要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突出体现自身的指导作用。中职会计教师应该充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积极在会计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在既保持中职会计学科逻辑性、严密性以及系统性的特点的同时,又侧重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除此之外,中职会计教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完整地掌握基础的会计理论知识,还要有拓展性地综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密切联系管理学以及经济学的相关知识,综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此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给学生进行疏通和指导,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过程,实时掌控学生的思想变化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取向,对自身存在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进一步优化中职会计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侧重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在中职会计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对每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束之后及时给予评价和总结。一方面,小组成员可以以小组自评的形式来进行分组叙述,及时检测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能够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盲点和误区。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定期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考核和评价,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综合发展学生的学习、沟通能力。

除此之外,中职会计教师还可以加大对学生应用中职会计原理、记住与方法的力度考核,真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极大程度地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三、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需注意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虽然是一种能够有效缓解课堂教学压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中职会计教学过程当中引入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应该注意几点“有机融合”。

一方面,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内容讲解要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目的。另一方面,中职会计教师的课堂提问要与学生的反馈有机融合,教师要对各个小组合作学习后掌握的会计知识定期、及时地进行考查和验收,通过提出有针对性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考查各个小组学习的情况,与此同时,各个小组成员也应该深入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通过反问进一步强化对会计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除此之外,小组合作学习之间的各个成员要有机融合。这种组合自然是小组内部的组合,并且每个小组需要有统一的认识和目标,在共同协作达成统一共识过程中强化每个成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础。

總之,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能够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和观念,是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具有创新价值的新向导。中职会计教师要明确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科学合理地组建合作学习小组。积极发挥教师的教学指导作用,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在提高学生会计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过程当中,全方位优化中职会计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包炜.职高会计实践操作课程的创新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3):12-13.

[2]林丽燕.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前沿,2016(4):23-24.

[3]曹雪辉.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问题研究[J].教育与科技,2017(3):234-236.

[4]梅新坤,王国俊.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研究,2016(3):12-13.

会计学习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思政是指以立德树人为基本教育目的,在会计专业课教学中有机合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本文细述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思政现存的对课程思政度把握不足、教师思政素养有待提升及考评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探讨在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将课程思政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融合的课程思政实践的具体措施,如教师应明确课程思政对中职会计课程培养目标的积极作用,主动挖掘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促进思政课程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课程思政;基础会计;中职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势必要求经济发展服务的会计行业发生较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并提出“八个统一”。“八个统一”为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言简意赅的话语中饱含了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的改革创新方法论,深刻精辟,启人思考。

一、概念界定

1.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即通过在课程教学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学生有正确的政治立场,端正的态度和科学的观点,将党中央和习近平同志所要求的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刻入灵魂,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三观塑造和发展夯实基础。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目的,体现了立足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新的课程观[1]。

2.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思政

中职学校学生在校期间专业课占据比例过60%,如能够在专业课程教学进行适度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中职会计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在职高一年级上下两个学期开设《基础会计》课程,课程周期较长,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可能性。

二、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思政现存的困境

1.基础会计课程思政“度”较难统一

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首先要把握住“度”,不可抛开专业知识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在基础会计课程中需要巧妙设计,既与课程内容贴合不突兀;又要精良点睛之笔时间不耽误;还要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好理解。因此,受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限定,基础会计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的程度是很难把握和统一的。

2. 专业教师自身政治素养层次不齐

课程思政不是把思政内容生硬移植到专业课,也不是在专业课拿出时间进行思政教育,而是要求专业课教师将思政知识有机融入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这对专业教师在课程传授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认识和界定教师职责范围上,一些专业课教师仅传授与普及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而视思政教育为超纲的内容。目前,专业课教师虽然受过专业训练,在思政教育方面也接受过一些培训,但面对社会价值取向日趋活跃、社会主流和非主流并存、社会思潮激荡的新形势,以及当代社会青年学生正处在不同思想文化观点交流交融交锋之中,一些学生可能受到负面影响和冲击的新情况,专业课教师如何把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紧密地联系起来,还缺少系统的思考和训练。此外,专业课程教材与大纲在编写过程中,也还没有针对形势进行系统顶层设计和系统考虑等等。这些都对专业课教师推进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2]。

3. 缺乏对课程思政的评价与考核量度

中职学校开展课程思政面临着评价体系和考核量度的不完善的问题,这与学校现行的有据可依有责任人到位的专项德育工作相对比来看是缺乏实施的标准与监督的,且很难在短时间内针对不同的专业课制定出定影的课程思政评价与考核体系。因此,目前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困境之一是缺乏行之有效以及具有公信力的评价与考核。

综上所述,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思政现存的困境主要有:基础会计课程思政“度”较难统一、专业教师自身政治素养层次不齐以及目前中职院校缺乏对课程思政的评价与考核量度。

三、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思政实践初探

纵然中职会计课程思政存在着一些困境,但专业课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应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新思路,开拓课程思政的新途径,主动进行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思政实践。专业课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明确课程思政对中职会计课程培养目标的积极作用,主动挖掘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积极促进思政课程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的有机融合。

1.明确课程思政对中职会计课程培养目标的积极作用

培养目标的设定有助于专业教师明确会计课程思政的意义。

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实事求是,诚信守则,社会责任意识强,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系统掌握会计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了解会计学学术前沿并能熟练运用会计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经济管理活动,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各类组织机构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了课程思政在会计专业培养起着重要意义。首先,会计学专业培养的人才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拥有家国情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其次,从应用经济学学科角度来看,会计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依据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决策,因此会计信息能够引导社会资源的配置,具有很强的经济后果[3],会计人员的不同职业判断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因此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4]。这就要求会计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掌握实事求是方法论,具备诚信守则的品格,具有较高的伦理认知和道德敏感性[5]。最后,会计学专业人才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胜任能力。

教师首先应明确中职会计课程培养目标,清晰课程思政对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积极作用。中职学校会计教研组应定期开展教师课程思政主题交流会,教师在会上交流并互享课程思政的成功经验,努力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基础会计课程思政的教學意识。

2.挖掘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

专业课的教材聚集了专家学者们的智慧和学识,在教学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可以仔细研读专业课教材,挖掘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

例如,教师可以挖掘“会计”形成的历史,突出中国经济思想在会计发展史的重要地位。教师可以深入西周时代专门核算官方财赋收支的官职“司会”以及宋代官厅中的“四柱清册”及明代后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账”的历史,鼓励学生了解中国经济的辉煌历史,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再讲授会计记账方法是18世界意大利流传进来时,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经济发展与欧洲经济发展的特点。

其次,教师可以重视对会计基本概念的解读及国内时事案例的运用。如在“个人所得税”教学中,教学个税的最新优惠政策时,需要明确个人所得税对国家及个体的意义,结合时事案例,让学生明确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感知国家对公民实践生活的充分理解,树立纳税光荣的使命感。

最后,教师还可以重视教学中采用的智能实操平台。近年来,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普遍引进了会计实操平台,平台中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让学生感受科技发展对会计职业的变革,领悟到时代发展下自己的使命,更勤于学习勇于投入未来的变革中去。

3.思政课程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的有机融合

在会计执业过程中,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是会计人员的基础。基础会计中对于会计执业道德有介绍。但仅靠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深厚德育是不够。会计职业道德贯穿会计工作过程,职业中每次判断、决策都需要深厚职业道德做底蕴。因此,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师可以积极促进思政课程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有机融合。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将课程“融合”而不是贴合到教学过程中[6]。在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实训课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训课程中体验会计工作程序,切实感受职业道德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如能将课程思政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有机融合,那么这将使得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思政在会计教学实践中实现稳步着陆。

四、结语

本文论述了中职基础会计实施课程思政面临课程思政度难以统一、教师思政素养有待提升及考评体系不完善的现实困境,探讨了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思政实践的具体举措:如教師应明确课程思政对中职会计课程培养目标的积极作用,主动挖掘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积极促进思政课程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的有机融合。课程思政是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的关键途径。为了实现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思政的有效实践,还需要一线教师不断学习及探索。

参考文献:

[1]刘鹤,石瑛,金祥雷.课程思政建设的理性内涵与实施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03):59-62.

[2]刘奕琳.推进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2):81-83.

[3]江兰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设计[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07):85-86.

[4]王征.会计国际化背景下高端应用人才培养框架构建——基于阙限理论与ACCA、CGA教学实践[J].财会通讯,2011(34):20-23.

[5]李芸达,陈国平,范丽红,费金华.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J].会计研究,2015(02):87-92+94.

[6]靳卫萍.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的初步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0(Z1):54-59.

会计学习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翻转课堂能否真正的翻转关键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通过分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以及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进行初步研讨,就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应对策略:首先,教师使出浑身解数,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火焰;其次,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并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最后,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信息化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自主学生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翻转课堂 中职会计专业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其个性化、超越时空的独特性已在中国教育界落地生根,笔者所在学校也在不断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对该教学模式存在一些困惑,其中一个主要的瓶颈是:翻转课堂在很多情况下还不能真正的翻转过来,最大的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上教师还是按照填鸭式的模式讲解知识点,合作探究的学习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的学习就大打折扣,因此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亟待进行培养。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分析

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然后进入职高,已经习惯教师的填鸭式应试教学,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不够。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有80%的学生都是被动的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学习,若教师的任务不明确,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不会很高;仅有不足5%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会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在此基础上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相关知识,查阅资料,研读教材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并请教教师。其余的学生也深知自主学习对于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性,但受到自身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限制,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降低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适时进行方法的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以及意义分析

1、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导地位,通过自主阅读、听课、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可持续发展(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2、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

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可持续性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对教育的影响的意义就在于:我们要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我,成为社会的弄潮儿。

②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慎独意识的培养。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慎独尤为重要,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一步一步在增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的健全人格。

③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课前的自主预习环节,为课堂学习深度参与打下了基础,只有认真预习了的学生,才能迅速而又准确的完成预习检测题,才能提出有意义的研讨价值的问题,通过课堂中与同学的合作探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师点评的基础上,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通过长时间的锻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得到充分的调动,学习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三、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1、教师使出浑身解数,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火焰。

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用具体的案例不断启迪和教育学生,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教育的新形式告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自身发展的意义;然后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知识内容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教会他们采用不同的自主学习方法。一旦学生的学习意识建立,又知道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获得成就感,或者学习成绩有一定的提高,那么这个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就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2、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对教师各个方面的要求都有了提高。首先,信息素养要全面提高,会录制课件,会做微课、动画;然后,对教材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面所做的课件、微课以及动画都是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而执行的,同时课前预习的内容也要不断的优化,更要适合我们的学生,并体现分层教学的理念,我们的预习内容一定是切合我们的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才能让翻转课堂真正翻转过来,让课堂中的讨论和合作探究成为可能,把我们的会计课堂由会计分录的编制提升到职业素养的培养。

3、教师要加强学生信息化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自主学习通常是线上和线下混合式进行的,教师在第一次上课时要告诉学生本课程的教学计划,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介绍学校有哪些可进行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对于线上学习应做好哪一些准备工作,以及演示如何进入网络学习平台等等。学生信息化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同时要有足够的智慧组织好我们的课堂教学。

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会计的教学模式由灌输迈向翻转,我们应注意到学生是否与这个模式相匹配。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需要做大量工作,包括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心理的疏导和沟通等等,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的计划,教师和学生在这个新的教学模式中,应努力实现在做中学、在做中不断进步和完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顺应时代的发展,教育才会真正为社会、为企业培养优秀而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洪林.基于“翻转课堂”的口译教学行动研究[J].中国翻译,2015(1):59-62.

[2]高俊虹.翻转课堂降低远程学习者英语写作焦虑的应用研究[J].海外英语,2013(6):93-96.

[3]梁晶中职学校《基础会计》翻转课堂的教學设计与实践——以邢台现代职业学校为例 [J] 2017(11)

会计学习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基于“互联网+”对会计行业发生重大变革的视角,分析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外在驱动力,结合提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面对互联网技术对人才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的要求,提出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从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学训一体的课程体系设置、校企双主体育人等方面,探讨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中职会计专业动态化人才培养机制的形成,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中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双主体育人

1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

2015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指导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全面开启通往“互联网+”时代的大门,会计行业进入了大变革时代。

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将深入推进会计工作信息化列为“十三五”期间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总目标之一,要求“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落实《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等制度,推动基层单位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有机融合,推动会计工作从传统核算型向现代管理型转变。”

(1)“互联网+”引發会计行业转型升级,企业对管理型会计人才需求增加。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快速改造着会计行业的方式、模式和结构,引发会计行业的转型升级,引起会计职业岗位的变化:①会计工作重心从会计核算向管理会计转变;②会计工作方式(服务模式)从线下操作向线上操作转变;③会计工作环境从单个企业向记账公司转变(小微企业);④会计工作组织形式从分散独立核算向集中式财务共享中心转变。计算机将逐步取代从事简单、重复基础业务的会计人才,促使从事业务处理的初级会计人才向从事管理的中级会计人才转化。

(2)小微企业会计服务变革,跨界融合成为常态化发展趋势。

小微企业需要的会计类服务主要通过外部购买来完成,“在‘互联网+’时代,小微企业的会计服务将有机会与其他行业实现跨界整合,联合其他行业机构一起为企业进行服务,通过一站式全方位服务,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中职会计专业应密切关注互联网技术对小微企业会计服务变革的推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应对新技术新思维的变革需要。

(3)代理记账服务发生巨大变革,会计服务互联网化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互联网+”下的代理记账服务正在发生巨大变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为代理记账行业创造了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随着代理记账行业高端客户服务比例提升,对从业人员如内部控制、财务分析、资本管理等管理会计方面的能力要求相应提高。记账模式由传统模式向基于移动互联技术实现移动、在线、免维护记账模式发展,云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代账公司在云记账平台上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会计服务。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是代理记账行业从业人员面临的最大挑战。中职会计专业应加强与代账公司的合作,根据代账公司对会计人才的能力、素质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2“互联网+”驱动下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面对“互联网+”下企业行业对会计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中职会计专业必须及时洞察目前人才培养上存在的不足,迅速做出变革以应对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挑战。

2.1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指出,“随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更加紧密,应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理念。”知识和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对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应该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理念,“以促进就业为方向,以增强学生核心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中等应用型会计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为愿景,注重培养会计人才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以适应会计行业转型升级的变革需求。

中职会计专业必须关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的改革方向,调研、跟踪会计专业相关的新标准、新要求,根据会计职业岗位的变化,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分析如表1所示。

2.2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训一体化、课赛证融合”的主干课程体系,实施“课程+”教学,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会学习和适应变化的‘完整的人’,学校仅教授具体的知识和技术是不够的,还应通过课堂和实习实训等教学活动,帮助学习者具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学习的能力。”学校应当设置“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创设学习者积极参与和选择的学习氛围。由于中职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学习目标不明确,会计教学中较容易出现教与学的非等价效应,出现低质量的教与学的现象,所以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坚持“品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完善课程体系设置:

(1)从专业导入与职业规划课程入手,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

(2)重点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学训一体化教学设计,实现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的融合,“课程结构按作业流程构建,让学习者接触真实的问题,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执行完整的作业流程,”例如按企业实际会计工作过程如企业设立——初始建账——日常会计业务核算——期末处理——报表管理——税费计算与申报——财务分析、预算、决算与资金管理进行课程结构设置,以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兼顾学生的职业晋升空间需求,融合技能大赛、职业资格与技能鉴定证书的要求,以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3)遵循尊重学习者的价值理念,实施“课程+”教学。在专业拓展课程体系中,采用选修课、第二课堂的形式,使学习者有权参与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实现宽口径活模块教学,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具体课程体系设置示例见表2。

2.3建立与互联网代账公司等企业的校企合作基地,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突破学生上岗难的瓶颈

2018年2月,教育部聯合国家发改委等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提出要“建立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校企合作机制,以推动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合作育人、共赢发展。以多种形式合作办学,合作创建并共同管理教学和科研机构,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合作研发岗位规范、质量标准等。”中职学校要抓住发展机遇,创新校企合作形式,突破制约实践型人才培养的瓶颈。学校要主动采取措施引企入校,将企业搬进校园,校企共建云记账平台,尝试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指导学生实际参与企业注册、记账报税、社保医保、税收筹划、工商服务、知识产权、融资服务等真实的全流程的企业业务,通过校企双主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基于真实工作过程、岗位要求的实习、实训,解决毕业生上岗难的问题。

2.4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保障措施

(1)构建“以学习者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做中学、做中教”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校企共建云服务会计平台,提高校内实训基地的条件,满足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实战演练和进行大数据分析的需要。

(3)建立“专兼结合、校企互动、教做合一”的师资队伍,完善教师定期进企业实践制度,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4)完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人才培养的动态性变革机制。

建立多元主体参与、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使考核评价体系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利器。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跟踪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人才培养的动态性变革机制。

3结语

互联网时代,要求会计人才必须跟上技术和思维革新的步伐,中职会计专业应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战略主题,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符合中职学生特点、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创新校企合作方式,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培养具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以应对“互联网+”引发的会计行业大变革需求。

参考文献

[1]周雪艳.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系中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毕业标准的衔接[J].经济师,2017,(12):83.

[2]高明.面向2030: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J].研究与探索,2018,(4):22.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Z].北京:国务院,2015.

[4]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Z].北京:财政部,2016:5-11.

[5]国务院.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Z].北京:国务院,2017.

[6]教育部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Z].北京:教育部等,2018.

[7]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北京:教育部,2010.

[8]杨邱.财务与“互联网+”[EB/OL].(2016-01-18).http://www.yangqiu.cn/forexclass/748588.html.

上一篇:会计继续教育论文下一篇:会计专业论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