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监测范文

2023-12-27

生物监测范文第1篇

大家好!为巩固我市已取得的国家卫生城市成果,迎接国家爱卫办三年一次的检查考核,扎实有效的做好病媒生物监测工作,今天我们受卫生局的委托,在这里举办“金昌市2013年病媒生物监测培训班”。出席今天培训班的领导有市卫生局副局长刘凤、市爱卫办、市疾控中心主任张威。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参加今天培训班的有区疾控中心病媒生物监测股股长、各社区病媒生物专干,共计20余人。

今天的培训班有项仪程:

1、

2、

3、

4、

5、

6、

首先请卫生局刘凤局长讲话。

(刘局长讲话)

刚才刘局长就举办此次培训班的目的、意义以及举办的重要性和今后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望大家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到今后的工作当中去。

下面请疾控中心主任张威讲话。

(张主任讲话)

下面请慢病科刘科长为大家讲解金昌市2013年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方案。

(刘科长讲方案)

刚才刘科长为大家讲解了金昌市2013年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方案,此方案从监测目的、监测方法、工作内容流程等方面进行规范和讲解,希望大家在今后监测工作中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去做。

这次培训班时间紧、任务重,大家一定要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希望各位同志,一定要把这次培训作为

完善自我,提高素质,吸取经验,推进工作的良好机会,认真学习,力求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效,自觉遵守纪律,关闭手机或将手机调至静音状态。

(授课)

生物监测范文第2篇

1.目的

根据相关环保法律法规要求,公司外排废水、锅炉废气属于国控重点污染源,必须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并与环保部门在线监控中心联网,实时上传监测数据。为确保公司废水、废气在线监测系统正常运行,避免因管理问题导致在线监测系统出现问题,特制订本规定。 2 .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废水废气在线监测设备、站房及附属设施。 3 .管理要求

一 、外排废水在线监测系统、锅炉尾气在线监测系统属公司环保设施,需由安全环保部向当地环保管理部门提交验收申请报告,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二、在线监测系统经鉴定验收合格后安全环保部及设备所在单位需设固定人员管理,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维护和巡检,作好运行和检修记录。

三、因各种原因,需暂停运行环保设施时,必须先汇报安全环保部,安全环保部汇报当地环保管理部门,经同意后方可停运。

四、严格环保设施汇报制度,环保设施出现问题时,所在单位向生产管理部汇报生产情况的同时,必须汇报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严格执行调度指令,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五、已建成使用的在线监控设施,因设计不合理,技术指标不过关等原因而失去作用的,需停运、报废和拆除时,必须经安全环保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鉴定并报当地环保管理部门批准,不准擅自闲置不用或拆除。

六、外排废水在线监测房、锅炉尾气在线监测房内需配备安全合格的配电设备,提供符合要求的电力负荷,配置稳压电源。进行电器设备作业必须有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

七、外排废水在线监测房、锅炉尾气在线监测房内应配备合格的灭火器材,安装完善的接地、防雷、防盗设施和给、排水设施。

八、外排废水在线监测站房、锅炉尾气在线监测站房内需安装空调,保持室内清洁,环境温度、相对湿度。

九、外排废水、锅炉尾气在线监测站房安装有线网络,保持与环保部门监控平台联通,禁止占用或私自接入该网络。

十、公司在线监测系统监测数据控制范围。废水:氨氮含量≤15㎎/L,pH值6-9,COD值≤100㎎/L,悬浮物≤70㎎/L;锅炉废气:二氧化硫≤550㎎/m,颗粒物≤80㎎/m,氮氧化物≤400㎎/m。公司内部考核指标及考核办法由技术中心另行下发。

3

3

生物监测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为此,我们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工作,以保护环境。目前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能有效提高环境监测的效果,成为环境监测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本文重点研究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优势及具体应用情况,以期为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环境监测;应用优势;具体应用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各个领域在科学技术强有力的支持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现代生物技术是生命科学技术发展而来的产物,它是一项通过对生物有机体进行有效研究的技术。该项技术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被广泛应用的生物传感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均对环境监测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满足环境监测的新要求,更好地保护环境,本文针对各种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希望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价值。

一、对现代生物技术的理解

(一)现代生物技术的定义

现代生物技术又叫生物工程,由多个学科构成,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简单来说,它是以现代生命科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等)为基础,结合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工程技术等先进手段,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他组成部分,预期性地改变生物特性或制造新产品的一种高新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具有准确度高、反应灵敏、操作灵活等特点,使其在各个检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二)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

现代生物技术以生物有机体为研究对象,以开发生物资源为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涉及酶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等,主要包括PCR技术、生物传感器、生物酶、生物芯片等技术。该项技术的操作环境简单,一般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对生物进行研究,不会对环境造成生物污染,进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就其应用领域而言,主要涉及环境监测、农作物与动物检测、食物检测等,并将在生物制造、生物处理工艺、海洋生物以及新能源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基于该项技术开发的新产品具有纯度高、可靠性强等特点,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研究基础。

二、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优势分析

(一)节约成本,经济实用

与传统环境监测方式相比,现代生物技术具有节约成本、经济实用的优势。生物监测的原理是通过观察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等指标,并记录这些指标对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反应,进而来监测环境质量。而用于环境监测的植物或者微生物种类多、繁殖快、生长迅速,在其生长聚集区即可找到,取材方便,无须花钱即可使用,节约环境监测工作中的投入成本,经济实用。

(二)破坏性弱,连续性强

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许多使用对象、数据多来自生物本身,如动物的排泄物、微生物群落、植物的枝叶等,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个体不会造成伤害。另外,现代生物技术还具有连续性强的特点,可利用其对环境污染进行连续的监测。传统的环境监测手段常用定期采样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具有即时性与片段性,只能反映采样期间的环境污染情况。而通过现代生物技术能随时采集环境中的各种信息,一定区域内生活的生物能全方位反映环境的变化特征。

(三)反应灵敏,准确度高

某些生物具有特有的生物结构,其对环境具有天然的感知力,对环境变化极其敏感,能快速甄别污染物,令传统的环境监测手段策马难及。人们对这些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记录和总结,并利用生物富集和生物积累等效应,提高生物寻找污染物的灵敏性,更好地进行环境监测。同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得到的环境监测数据也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传统的环境监测手段只能监测个别个体或某个特例在特定条件下的反应,而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可对某种生物的整个群体进行监测,记录整个监测群体对所处环境的反应,取得更加丰富的监测数据,进而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环境质量。

三、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一)环境监测中生物监测技术的应用

在土壤监测中常运用动物监测法、植物监测法、微生物监测法。动物监测法即利用土壤内的动物,如对土壤污染比较敏感的蚯蚓,来对土壤进行监测,通过分析蚯蚓体内某种成分的含量来间接检测土壤中的物质成分的含量,进而确认土壤污染程度。植物监测法即依据植物的生长变化来监测土壤污染状况,一旦土壤被污染,植物的新陈代谢会发生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外在特征,如叶子枯萎、烂根、停止生长等,研究人员可对其进行研究,进一步确认土壤污染程度。微生物监测法即分析土壤中某种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来判断土壤的污染状况。二是在水体污染监测中常运用微生物群落监测法、生物指示法。水体污染后,微生物敏感性较高,因此运用微生物群落监测法来收集微生物群落,准确判断水体污染情况。生物指示法,就是以对水污染物比较敏感的无脊椎动物(如小颤藻、蚊幼虫、颤蚓类等)为指示生物,通过分析它们的生命期的变化及其活动范围的改变,来判断水体污染情况。

(二)环境监测中生物发光检测技术的应用

发光菌具有发光现象,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极其敏感,它是生物发光检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发光检测技术可根据发光菌的发光强度来判断土壤中的某些重金属含量,进一步确定土壤污染情况。另外,要想快速准确检测出土壤中的Zn、Cu的含量,还必须依靠荧光菌这一生物材料。与传统的监测方法相比,该监测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三)环境监测中PCR技术的应用

PCR技术又叫聚合酶链式反应,即在体外模拟DNA的天然复制过程,是DNA的一种体外擴增技术。PCR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原理是:利用PCR技术有效检测PCR扩增产物的靶序列和模板核酸,分析环境中某种生物的DNA突变,并采取相关措施解决问题,从而保护环境。利用PCR技术来进行环境监测工作,既能有效检测出环境中的病毒、病原体等有害生物,又能检测环境中的特异性种群,还能测定基因表达。它具有高灵敏度、特异性强、快速简便等优点,克服了传统的监测方式中对样品检测时间长、难以分离培养的困难,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环境监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四)环境监测中生物酶技术的应用

生物酶技术主要包括生物酶抑制技术、酶免疫测定技术两个方面。其中,生物酶抑制技术就是利用环境污染物(如农药、化肥等)在外部对特定酶的抑制作用,并加入催化特定酶的显色剂,通过显色剂的变化来判断环境中是否存在污染物或污染物存在的比例如何;酶免疫测定技术则是将环境污染物作为抗原,动物体内给予特定的免疫力抗体,根据抗原和抗体在动物体外进行的特异性反应,并加入类似跟踪物的酶,以显示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免疫反应。与传统监测方法相比,生物酶技术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具有如下优点:一是生物酶技术能直接降解有机物,迅速除去环境中的污染物,提高处理环境污染的效率;二是生物酶技术具有针对性强、节约成本、绿色环保等优点,使得它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五)环境监测中生物芯片技术的应用

生物芯片技术利用芯片能自动、快速、准确地检测成千上万的基因表达形式,使环境监测从根本上得到保证。一些比较敏感的细胞在环境污染物的影响下,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而生物芯片技术可以找出突变基因,分析其与正常基因有何区别,并找出环境中污染物对敏感生物体产生何种影响,据此判断环境污染物产生的生物效应。芯片上固定的样品探针不同,致使生物芯片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细胞芯片、蛋白质芯片、基因芯片等,其中蛋白质芯片与基因芯片能提供更加广泛地信息和数据,在环境监测中应用相对更加广泛。生物芯片技术所运用的芯片具有较强的专一性、稳定性,将其运用于环境监测中,可快速检测出环境中的污染微生物,进一步明确其对动植物、环境的污染。

(六)环境监测中生物传感技术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传感技术也获得高速发展,主要被应用于环境中酚类污染物、硝酸盐、生化需氧量(BOD)的监测。生物传感器由识别能力的感受器和换能器组成。生物传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原理是:待测物质进入生物活性材料(如抗体、酶、DNA、蛋白质等),经感受器进行分子识别,发生生物反应,产生特有信息,换能器将这些特有信息转换为一系列电信号,并通过仪表放大设备将电子信号输出,记录结果,从而检测出待测物质的浓度。与其他监测技术相比,生物传感技术具有微型化及自动化、灵敏性强、准确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能快速、有效、准确地进行在线分析,并且可以检测出极微量的环境污染物。目前BOD生物传感器、硝酸盐生物传感器、甲烷生物传感器等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七)环境监测中金标免疫速测技术的应用

金标免疫速测技术又叫速测试纸条技术,是在克隆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生物技术,该技术主要用来检测环境中的农药。金标免疫速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原理为:用胶体金标记特异性抗体,促使农药中的某些成分与胶体金的标记进行结合,再利用固化抗原对其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点显色的深度来判断农药残留的含量,以保证环境质量。金标免疫速测技术具有特异性强、节约成本、稳定性高等优点,在环境监测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结语

总的来说,现代生物技术是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将其运用于环境监测工作中,能快速、准确判定环境的污染情况,有效提高了环境监测质量与效率。需要注意的是,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其监测对象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环境监测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加快研究,以生命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为指导,不断创新现代生物技术,深入探究生物形态、数量、种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积极研发先进的现代生物技术,进而有效发挥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更好地促进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蒙,李文锋,孙潇.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讨[J].环境与发展,2020,32(10):8384.

[2]张海谷.探讨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环境与发展,2020,32(08):181182.

[3]徐丽敏,贾涛,秦翠翠,冯巧,宋超.生物监测技術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讨[J].化工管理,2020,(10):4041.

[4]谢颖嘉,梁智伟,黄艺芳.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2):44.

作者简介:宋国欣(1981— ),女,汉族,河北定州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检测。

生物监测范文第4篇

【发布日期】2005-08-17 【生效日期】2005-08-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卫生部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

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我国过去曾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二、监测目的

(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三) 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和当地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三、监测定义

病媒生物监测是指以科学的方法,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鼠类、蚊类、蝇类和蟑螂等病媒生物,对其种类、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反馈,供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实施、评价和调整病媒生物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四、监测系统组成和职责

(一) 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由卫生部、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成。

(二) 分工和职责

1.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卫生部领导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辖区内的监测工作,并提供所需的专项监测经费,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全国监测方案的起草、修改和完善,根据省级疾控机构的建议,确定全国监测点的布局,组织全国监测工作的实施;承担全国性病媒生物监测的技术指导和培训;负责监测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并组织专家进行监测质量的检查和质量控制。

3.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据全国监测方案的要求,组织开展辖区内监测工作;负责协调各级监测点的工作,督促检查监测方案落实;按时收集、分析、上报和反馈监测结果,进行技术指导和监测质量控制和考核工作。

4. 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的实施,指定专人负责监测点工作,完成监测任务,并对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5.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各省监测工作安排,配合完成或承担监测任务。

五、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 鼠密度监测

1. 监测点的选择

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按不同地理方位选3至5个地级市,每个市设城镇居民区、特殊行业(餐饮、食品制售)和农村自然村3个类型的监测点各1个,每个监测点每月室内外一次性布放200有效夹夜。由于鼠密度监测的特殊性,各市应结合本地情况,确定监测点的范围,为避免连续监测对鼠密度造成影响,相邻月份应在监测点内的不同区域布放鼠夹,三个月内不得在同一区域布夹监测,不同月份选取的监测区域之间距离应大于0.25km。

2. 监测时间

每月中旬进行调查,以月作统计单位。

3. 监测方法

采用夹夜法。统一选用中型钢板夹(见附件1),以生花生米为诱饵,晚放晨收。室内按每15m2布夹1只,沿墙根均匀布放。室外每5m布夹1只。居民区以外环境为主,特殊行业以室内环境为主,各种房间(厨房、库房)都应兼顾,农村自然村室内外均匀布放。

4. 统计与计算

%

有效夹数=布夹总数-无效夹数

捕鼠总数是指鼠夹捕获鼠类的数量总和,鼠夹上夹有鼠头或大片鼠皮则定为捕到鼠,记入捕鼠总数。若已击发的鼠夹上有鼠毛、鼠尾、鼠爪,该夹计入布夹总数,定为未捕到鼠。

无效夹是指丢失或不明原因击发的鼠夹。

捕获鼠类后,进行鼠种鉴定,并同时记录捕鼠地点、性别、体重(精确到0.1g)和头体长(见表1),汇总表见表2。

5. 注意事项

监测前做好宣传告知,防止误伤儿童和宠物。监测中使用鼠布袋并用麻醉剂处理,防止死鼠的体外寄生虫游离而叮咬监测人员,同时也便于进行体外寄生虫的调查。

(二) 蚊密度监测

在成蚊监测和伊蚊专项监测所列的方法中,可以选择一种方法用于当地的监测。

1. 成蚊监测

定时、定点进行成蚊密度监测。

(1) 诱蚊灯法

①监测点的选择

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按不同地理方位选3至5个地级市为监测点。每个地级市城区选择居民区、公园(含街心公园)、医院各4处,农村选择民房和牲畜棚(牛棚和猪圈等)各4处,没有牲口棚的以民房补齐。除牛棚、猪圈外,其它均在外环境中进行。

②监测时间

每月2次,相邻两次的测定间隔应为15天,风雨天气(风力五级以上)顺延。越冬蚊活动前一个月即开始监测,连续两次监测皆未捕到蚊虫后结束。

③监测方法

每处使用诱蚊灯(见附件2)1只,监测从日落20分钟后开始,连续诱集6小时。第二天,将集蚊盒取出,鉴定种类、性别并计数。

④密度指数计算

分别将每盏灯每晚的监测结果填入数据报表(见表3),记录当时主要气象数据(气温,湿度,风力),环境类型。汇总表见表5-1。

(2) 人工小时法:

①监测点的选择

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按地理方位选3至5个地级市为监测点。每个地级市城区选择城市中心2个居民区,城郊结合部3个居民区,每个居民区调查4户,农村选择自然村2个,每个自然村调查农户4户,不相邻的牛棚和猪圈(或其它牲畜棚)各2处。没有牲畜棚的以民房补齐(共2户)。进行室内成蚊密度监测。

②监测时间和方法

每月2次,相邻两次的测定间隔应为15天。日落1小时后,用电动吸蚊器(见附件3)在每个监测点的室内环境捕捉15分钟,分类计数。居民区可以选择在楼道。越冬蚊活动前一个月即开始监测,连续两次监测皆未捕到蚊虫后结束。

③密度指数计算

调查结果填入数据记录表(见表4)。汇总表见表5-2。

密度指数计算以只/人工小时为单位。

注:各地方案选定后,原则上长期使用同一种方案。

2. 伊蚊专项监测,该项监测针对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各地根据实际需要开展此项监测。有埃及伊蚊分布的监测点,应该在监测过程中,注意收集该种伊蚊分布范围的资料。

(1) 诱蚊诱卵器法

①监测点的选择

每个地级市选居民区、公园、工地、医院、废品收购站等其它伊蚊孳生场所共布放200只诱蚊诱卵器,居民区每户一只,公园、工地每10m一只(见附件6)。

②监测时间

各监测点于每月中旬监测一次。越冬蚊活动前一个月即开始监测,至连续两月皆未捕到蚊虫后结束。

③监测方法

用诱蚊诱卵器,连续放置四天,第四天检查、收集诱到的成虫及蚊卵(见表6)。统计蚊卵阳性率,同时记录调查期间平均气温和降雨情况。汇总表见表8-1。

(2) 容器指数法

①监测点的选择

每个地级市按不同地理方位选4个街道的居民区,每个街道检查室内外积水容器不少于100个;公园、工地、废品收购站和其它单位各2个,检查积水容器不少于100个。

②监测时间

各监测点于每月中旬监测一次。

③监测方法

检查各种积水容器内伊蚊幼虫和蛹的阳性率。各种积水容器按性质分为永久性(如水缸、水池等)和暂时性(如花瓶、轮胎、废弃瓶罐等)容器(见表7),可分别统计计算指数。汇总表见表8-2。

④密度指数计算

(三) 蝇密度监测

1. 监测点的选择

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按地理位置选取3至5个地级市,每个市设3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选择农贸集市1处、餐饮外环境2处、绿化带1块和居民区1个。各个监测点相对固定。

2. 监测时间:根据当地主要蝇类发生规律,确定常年的监测时间。选择适宜的气象条件,每月中旬监测一次。

3. 监测方法

采用笼诱法。每处放1个诱蝇笼(见附件5)。

放置时间:每次放置6小时,上午9~10点之间布放,下午3~4点间收回。

4. 种类鉴定、数据统计和记录

收笼后,用乙醚或氯仿杀死后分类,统计各蝇种的数量。记录监测当天的天气情况(气温,湿度,风力)(见表9)。汇总表见表10。

5. 成蝇密度计算:

(四) 蟑螂密度监测

1. 监测点的选择

每个省份按不同地理方位选取3至5个地级市,每个城市设3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选择农贸市场1处、餐饮2处、宾馆1处、医院1家和居民区1个,各个监测点相对固定。

2. 监测时间

全年监测,每月中旬监测一次。

3. 监测方法

应用粘捕法,统一用粘蟑纸(规格:17×10cm)调查。用甜鲜面包为诱饵(2克/片),每处布放10张粘蟑纸。市场布放在食品加工销售柜台,餐饮和宾馆布放在操作间和餐厅,医院布放在病房,居民区在各户的厨房,晚放晨收。每个标准间(约15m2)放置1张,居民每户厨房放置1张。不得选择一周内药物处理过的场所作监测点,每次监测时,粘捕纸必须更新。

4. 统计和计算

捕获蟑螂总数是指粘蟑纸粘捕到成若虫总数。

登记粘捕到的蟑螂种类和雌、雄成虫或若虫数。同时记录回收的粘蟑纸总数(见表11)。汇总表见表12。

六、数据收集、分析、反馈

(一) 数据收集内容:

1. 鼠密度监测记录表

2. 鼠密度监测汇总表

3. 成蚊诱蚊灯监测记录表

4. 成蚊人工小时法监测记录表

5-1. 成蚊监测汇总表-诱蚊灯法

5-2. 成蚊监测汇总表-人工小时法

6. 白纹伊蚊/埃及伊蚊诱蚊诱卵器监测表

7. 伊蚊容器指数监测记录表

8-1. 伊蚊监测汇总表-诱卵器法

8-2. 伊蚊监测汇总表-容器指数法

9. 苍蝇监测记录表

10. 苍蝇监测汇总表

11. 蟑螂监测记录表

12. 蟑螂监测汇总表

(二)统计分析指标

1. 初步的种类、构成比、各项密度指标;

2. 的消长曲线;

(三)定期报告、反馈资料

1.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月1日前将前一月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录入数据库,以电子和书面的形式逐级汇总上报。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10日前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个月做监测简报反馈给各省。

七、保障措施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把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纳入综合目标管理的内容,切实加强领导,大力支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应加强管理,建立病媒监测队伍,落实工作人员,采取具体措施以保证专业队伍的稳定,提供必要的监测设备和工作、防护条件,使用好监测经费,促进病媒监测与疾病监测工作的有机结合,确保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的顺利实施。

八. 附件(媒介生物)

表1 鼠密度监测记录表

表2 鼠密度监测汇总表

表3 成蚊诱蚊灯监测记录表

表4 成蚊人工小时法监测记录表

表5-1 成蚊监测汇总表-诱蚊灯法

表5-2 成蚊监测汇总表-人工小时法

表6 白纹伊蚊/埃及伊蚊诱蚊诱卵器监测表

表7 伊蚊容器指数监测记录表

表8-1 伊蚊监测汇总表-诱卵器法

表8-2 伊蚊监测汇总表-容器指数法

表9 苍蝇监测记录表

表10 苍蝇监测汇总表

表11 蟑螂监测记录表

表12 蟑螂监测汇总表

附件1 鼠夹

附件2 诱蚊灯

附件3 电动吸蚊器

附件4 诱蚊诱卵器

附件5 捕蝇笼

生物监测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当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应对层出不穷的环境问题,现代生物技术可以应用于环境工程,拓展环境保护的新思路和新途径。生物技术是一种能够有效控制和修复环境污染的科技手段。目前,现代生物技术在三废治理、污染土壤治理、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环境工程;运用

1生物技术应用的意义

环保工程是现代经济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和改善社会整体环境的重要保证。它在优化人居环境、确保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生物技术在现代环境保护工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充分发挥生物技术的核心模式,提高环保工程的整体实施效果。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生物技术在环保项目中的应用和创新,在优化生物技术核心模式、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生物效益评价等,为新时期大力推进和实施环保项目提供了基础指导和指导,在生物技术应用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果,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有力地促进了环保工程的现代化、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广大环保工程单位还积极探索生物技术应用流程创新和生物技术应用模式优化,准确识别可能影响生态环境的各种威胁和隐患,成效显著,构建并形成了以核心生命科学技术为主要载体的生物技术与环保工程体系。但受环境监测等因素影响,生物技术在环保工程中的应用还存在诸多不足,相关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充分,污染物微生物分解的相关机理尚不清楚,需要高度重视。在上述背景下,深入探讨生物技术在环保工程中的应用,对于减少重复污染的可能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

(1)在医学中,生物技术经过专家们长期研究和探索,其不断被开发与应用,在对血浆蛋白的研究中促进了DNA重组技术的建立,再由DNA重组技术以及杂交瘤技术开始,引导新的各种生物技术出现。例如,科学家对DNA重组技术进行试管实验,优化系统结构,随之进行细胞移植实验并将其应用到医学中。其中,运用生物技术获取蛋白各激素,能有效抑制其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生物技术为人类治疗疾病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手段,也为人类健康提供了更多保障。

(2)在植物育种中,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能够促进植物育种和植物抗病毒。目前,在生物技术体系中,基因工程已经是一个完整的工程体系,在各个环节操作中都能够保证流程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因此,也能够保证植物基因工程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在植物基因工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转基因植物生产医学蛋白,其主要是将外源基因植入植物细胞来获取医学蛋白。

(3)在环境工程中,主要应用技术包括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技术以及微生物处理技术。生物技术对于治理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其副作用非常小。微生物处理技术主要用于环境污染控制工程,这项技术也是环境工程中的重点技术。在微生物处理技术中,核心是发酵技术,其能够进行废物处理和细菌冶金处理。

3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具体运用

3.1利用生物技术处理工业废气

在当前生物技术条件下,如何通过生物过滤法、生物膜处理法等处理工业废气,一直以来都是环保工程生物技术应用的难点所在。以生物过滤法为例,该种方法需要首先构造有利于提升生物过滤法应用效果的实际环境,比如运用塑料、纤维性泥炭和树皮等,然后以强化微生物多样化种类为主要导向,使其中的微生物类型逐渐增多。然后再将所需要处理的工业废气导入其中,形成过滤效果,在满足相关技术规范条件后,将处理完成的工业废气进行排出,完成工业废气的处理过程。再如生物膜处理法则可运用生物膜技术将工业废气转换为有机物或其他无污染物质,然后对工业废气进行净化处理。

3.2现代生物技术在固体废物处理

主要包括好氧堆肥和厌氧发酵两种方法。好氧堆肥是利用有氧环境中的微生物对固体废物进行氧化分解,并且将其放在特定环境下待自行腐烂后即可变为肥料。厌氧发酵就是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将固体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气体等物质。其中,二氧化碳可以被植物吸收,其他气体会被二次利用,并且都不会对环境都造成污染。这种处理方式实现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节省了成本、减少了环境的污染,而且还可以将废物转变成有机肥料等,推动了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3利用生物技术处理污水

污水处理中生物技术的类型多种多样,比如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吸附技术、微生物絮凝技术、固定化微生物技术、膜生物反应器等,这些不同的生物技术方法具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在技术特点与实际效果等方面同样存在显著差异,应根据环保工程污水处理实际需求予以综合择定。比如生物修复技术重点针对微生物中的污染微生物进行降解,具有效率高、耗时短等优势,被处理后的污水相关技术指标将得到显著提升,土壤的生命力也可得到大大恢复。再如微生物吸附技术则通过聚合与吸附作用降低污染物含量,达到改善水质,净化水体的处理效果,整个应用过程可就地取材,操作简便。

3.4在污染泥土处理工程中的运用

泥土污染主要有重金属污染,有机农药污染等。现阶段,由于我国大力发展工业,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导致泥土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现代生物技术对污染泥土的处理方式主要采用植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植物作为主要媒介,对泥土中的重金属进行降解,但这种技术对泥土的要求比较苛刻,只能对特定的土壤进行处理。这種修复技术的特点是在修复土壤的同时净化、绿化了周围的环境、原位处理、达到增肥的效果以及修复技术的成本较低。

微生物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吸附性和代谢性等特点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处理,控制pH值,从而提升处理效果。例如,一些长时间使用有机农药,污染严重的的土地,由于部分有机农药难以溶解,现代生物技术可以将这些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形成对空气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这些有机成分对土壤造成的二次污染。其缺點是,由于这些物质完全分解需要很长的时间,影响农业发展,对于土地还会造成一定的损害。

3.5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农药检测

生物技术在农药检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农药检测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生物技术的支持下,微生物和酶能有效结合分解污染物,从而达到治理农药污染的预期效果。在农药检测中,生物技术还可以创造最佳的温度和pH值,胆碱酯酶可以用来检测环境。通过测定酶活性,确定是否遇到有机磷污染,形成相应的农药检测数据结果,为相关技术人员实施相应的技术方案提供依据和参考。生物技术在农药检测中具有灵敏度高、实施简单、污染控制成本低等优点。

结论

综上所述,受技术条件、环保项目组织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生物技术在环保项目中的应用实践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阻碍了环保项目整体实施效果的优化和提高。因此,相关人员应从环保项目的目标和实际需要出发,充分遵循生物技术的核心应用规则,创新生物技术在环保项目中的实施流程和模式,为全面突出生物技术的关键应用价值,为现代环保工程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宋路娜,邹慧青,张举春,等.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20(18):263-265.

[2]詹文润,赵在瑾,邱宝华.转基因信息发布主体可信度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作用机制与实证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10(15):115-116.

[3]贾峰宇,张晨仙,潘华潇.公民社会组织对欧盟政策制定的影响——以生物技术政策为例[J].检验检疫学刊(下旬刊),2020,27(5):110-111.

[4]李同春,王祥来,郭自伟,等.工业生物技术领域国际发展态势及我国发展前景展望及机制[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8(21):132-133.

上一篇:治理技术下一篇:审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