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数学期中考试总结范文

2023-07-05

学生数学期中考试总结范文第1篇

在这次期中考试中,四(3)班总参考人数54人,总分

分,平均分74.13分;90—99分3 人,80—89分

人,70—79分

人,60—69分

人,50—59分 1 人,40—49分 3人,40分以下 1 人。

对于这次期中考试成绩,可以说是相当不理想,现作以下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试卷,总的来说,其考核内容是比较全面、综合的,题型也比较全面,不会超出所学范围,能全方位考核学生对上半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题目的安排上,由易到难,题量适中,分数的分配较合理。所以说,整张试卷,对于本学期上半学期知识的考核是全面而详尽的,在难易度上是适中。但学生考出来的成绩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

学生中存在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过关。这次考试中50分以下的学生很多是由于基础差,基础知识薄弱,有个别几个学生甚至连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都不过关。而这些

二、三年级的知识不过关,到了四年级就跟不上了。中层生60—79分的学生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部分的学生主要是因为对所学知识掌握不扎实、不牢固,做起题来丢三落四的,容易出错。高层生80—99分的学生占的比例小。优秀生极少,原因在于这部分学生中存在着思维不够灵活,在运用所学知识方面不够灵活,题目稍微“转了个弯”,就解答不出来;另外,由于做题不够小心谨慎,也容易失分。而失分的原因多在于做题马虎,不细心,把数字看错或漏写。

另外,学生的成绩提不高,还在于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够,不能自觉、自主地学习。在遇到不懂得问题,也不闻不问,得过且过。甚至有些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哪些知识不懂,整天迷迷糊糊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很多学生对于学习没兴趣,上课也不能专心听讲,课后又没自主学习,成绩就无法提高了。再者,根据家长会所了解到的情况,很多学生在家里的学习不自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回到家里只是完成当天的作业而已,谈不上预习、复习。

当然,学生考出这样的成绩,作为科任的我,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未能及时跟踪追进,查漏补缺,没有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是我的不足。另外,由于上半学期的授课时间较紧迫,在教学中讲的比较快,巩固练习不够,复习时间不够,这也是导致本次考试成绩差的原因之一。

学生数学期中考试总结范文第2篇

这次考试是我们学校与新泰一中同步进行的,有些科目试题偏难些,如数学、历史。数老老师常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但这次考试令人很失望,第二卷的大题很难,大约能做出百分之七十的题目。数学考试结束后,看了下全场的同学,个个面红耳赤,大家都在抱怨。

我觉得自己尽力了,可是由于运算的问题还是失分了,就简单的一步运算,当时还仔细算了三遍,愣是没算出来。回家后又写一遍,才发现计算的过程没有直接约分掉数字,最后写出复杂的数字后也没想到去约分。抓狂ing……确实,平常练习时我没拿这种问题当回事儿,算不出最简结果时直接问同桌。这下好了,考试没把我的认真当回事儿。幸好这不是高考,我还有机会改正不良习惯。

自入高二,感觉英语、语文考试时间很紧迫。或许是我实力还太弱吧,以后应该多多积累。

历史题目虽很难,因为综合性很强,跟高考试卷差不多了。但我感到很高兴,因为综合性强的题目能考出学生能力的高低。

过几天成绩出来时再结合成绩进行反思、检讨。学习文科确实不易,对人的各种能力要求很高,而不是简简单单背记知识就可以得高分。咳,冷暖自知,路还很长。

期中考试总结2

期中考试结束,结合考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制定下一步学习策略,找准下一步的主攻方向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此提出以下几点.1.先反思学习态度,事实上每个学生都应有学好的愿望,成功与否关键看行动。对于追求的目标,很多人只是想想说说,其实心里都不相信自己能达到。但成功者能做到: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只要你很想很想。在我看来,如果你真的认定你现在的目标就是你唯一的、必须的、一定要完成的目标,就能发挥出你强大的潜在能力。你自己就知道,什么是我应该做的,什么是我不应该做的。只不过是他自信能够达到并不顾一切地去做了。不成功者对目标的追求只是心理安慰地空想而已,而没当作一定要完成的目标来实现,最终沦落为幻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命运可想而知

2 正确看待成绩。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考试是暴露问题的最佳时刻,成绩不理想的背后是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这就是问题的暴露,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改正,必然会带来学习的提高,那么这次的不理想就是下一次提高成绩的催化剂。

3 如何对待做错的题:对试卷中的问题应仔细归类。不能单纯把错误归为马虎。对丢的每一分按如下原因归类:粗心马虎、审题不严、概念不清、基本技能不过关、时间不够、过程不完整、能力不及。。。你就会发现你的真正弱项,也就找到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4八.3班捣蛋学生太多,后来转来的两个学生比原班捣蛋学生还捣蛋,确实给班级管理增加很大难度,3班是捣蛋学生太多的班,影响班级纪律、学习风气。

5本次考试试题出的偏难,也导致学生成绩偏低,对普通班学生来说题目偏难,期中试题应注重基本题,不应偏难.

学生数学期中考试总结范文第3篇

一、试题评价

此次考试初一的试题命题明确,符合课改精神,考试内容都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相吻合,内容均符合考试进度,题量适当,题型于中考相似,能突出重难点,试题的题型与中考题型相同、试题的难度、区分度适中。考查内容上既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效果:

1、考试成绩统计: 及格人数

及格率

优秀人数

优秀率

2、学生的答卷情况:

这份试题学生的错误主要出在幂的运算以及公式的运用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选择题中

1、

3、

4、

6、8答得较好,错误主要在

2、

5、

7、

9、10中。

填空题中第

11、

14、

16、17答得较好,12题大多数学生只能写出其中的一解,13题中对数5.960万精确到的数位几乎全部答错,15题有半数左右的同学出现错误,第18题也是几乎全部答错。

简答题的第

19、20题学生做得不太好,这两题拿满分的人很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去括号是符号的变化不清楚(2)利用交换律时丢掉了项的负号,即搞不清多项式的项(3)平方差公式不能灵活运用(4)1幂的运算不熟练。21题中学生用尺规规范作图能力差,而且多数同学落了总结。22题大多数同学可以按要求求得,但不太完美的是解题步骤很不规范,需要慢慢加强。在23题中数据的处理不好。24题学生答得很不好,不知道把两个幂的积进行适当变形,或变形不正确;还有事对幂的加减与幂的乘除混淆,指数出错。25题中大多数同学能理解题意答得较好,不好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作图不规范,还有部分同学不理解恒等式的意思而只写了一个代数式。

3、改进措施:

1)、加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为综合题打好基础。

2)、注重知识点的落实。

3)、注重过程教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了解知识的来源从而更好得掌握知识,避免死记硬背,同时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数学期中考试总结范文第4篇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 (A)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表述,正确的是 (D) ①使用打制石器②使用磨制石器③使用天然火④学会人工取火⑤过群居生活

⑥生活的集体叫“氏族公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3、大汶口原始居民的遗址是在 (A) A、陕西省 B、云南省 C、山东省 D、浙江省

4、“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重要标志是 (D) A、氏族公社的公有财产被破坏 B、氏族公社内部发生了贫富分化

C、部落之间出现了激烈的战争 D、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 (C) A、《道德经》 B、《韩非子》 C、《孙子兵法》 D、《孙膑兵法》

6、秦朝统一后,把下列哪种文字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A) 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7、秦始皇在中央设臵的主要官职不包括 (D)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司马

8、下列历史典故或成语,与“楚汉之争”有关的是 (A) A、破釜沉舟 B、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纸上谈兵 D、孟姜女哭长城

9、郡县制在我国长期沿用,在全国推广最早开始于 (D) A、西周分封时 B、齐桓公称霸时 C、商鞅变法时 D、秦始皇统治时

10、下列制度中,哪一项不是西周时期的? (A) A、禅让制 B、奴隶制 C、分封制 D、等级制

11、被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 A、黄帝 B、禹 C、 蚩尤 D、尧

12、我国的原始社会结束于 (C) A、尧时期 B、舜时期 C、禹时期 D、神农时期

13、位于今天淄博境内的早期人类是 (C) A、大汶口人 B、龙山人 C、蓝田人 D、沂源人

14、李冰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A)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白渠

1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朝开始的? (B)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16、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加一个月,这种较完备的历法是哪 朝的? (B)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17、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 A、西到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 C、西起长平,东到临洮 D、西到临洮,东到长平

18、历史上说的“三家分晋”指的是哪三家? (A) ①韩 ②赵 ◎魏 ④秦 ⑤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19、铁制兵器取代了青铜兵器是在 (A)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20、人们常把“秦皇汉武”并称,其主要原因是 (C) A、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 B、推行郡县制 C、发动大规模战争 D、修筑长城

二、填空题(12分) 2l、北京人用打制石器,但己掌握使用自然火的技术。 北方人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22、今天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与商周同时,我国另外一种著名的青铜文化是 。

23、齐桓公任用 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 ”为号召,扩充疆界。

24、“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是论语的言论;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

25、汉武帝接受 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26、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是 ,战国末期楚人 写了抒情长诗《离骚》。

三、列举题(16分)

27、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道家、兵家的代表人物。(每家至少1位)

28、列举秦朝疆域四至。

29、列举西汉时期三个有作为的皇帝。 汉高祖刘邦 汉文帝 汉景帝 汉武帝刘彻

30、列举西汉时期两项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

3l、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著名的战役。

四、材料解析题(10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戍卒叫,

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材料二:“壮士不死即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1)“六王毕,四海一”指什么事件?材料一中写到了什么朝代的什么建筑?

(2)“戍卒叫”指什么事件?在何时何地提出了材料二中的口号?

(3)材料二中的口号含义怎样?标志着什么?

(4)导致材料二中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意义?

(5)材料二的事件失败以后,还有谁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斗争?

五、简答题(12分)

学生数学期中考试总结范文第5篇

曲靖市民族中学

黄淑兰

一、总体评价:

这套试卷主要考查基础,考查数学能力,以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原则,在训练命题中立意明确,迎合了高考命题的要求,把水平测试和能力测试融为一体,命题科学,区分度强,达到了考查目的,是一份较好的试题。

二、基本情况:

文一班共有66名学生参加考试,59人参与统分,平分79.71分,合格率为85.62%,优秀率为8.23%,及格率42.62%,

文二班共有74名学生参加考试,36人参与统分,其中择校2人,统招2人,国际生34人,平分40.21分,合格率为27.03%,优秀率为0%,

三、试题分析: 1.试题结构

此试卷继续保持试卷结构和题量不变,试卷包括Ⅰ、Ⅱ两卷,总题量22小题,总分150分,第Ⅰ卷有12道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由4道填空题和6道解答题组成,共90分,试卷中各部分知识占分比例为《选修1-1》前两章内容,分布合理。试题各部分难度适中,层次分明,区分度强,信度高,体现了试题测试功能。 2.试题特点

(1)考查全面,重点突出

试题考查了高中数学《选修1-1》前两章内容,全面考查了学生“双基”,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对重点内容《圆锥曲线》重点考查,符合考纲说明。 (2)突出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数学思想方法决定着数学基批知识教学的水平,培养数学能力,优化思维素养和数学基本技能的培养、能力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考纲考查的重点。本试题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化归转化思想、建模思想等数学思想与方法。

(3)注重双基,突出能力考查

试卷的较多试题来自课本,源于平时的练习,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公式的应用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有提升,对理解和应用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对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考查。

(4)重视数学基本方法运用,淡化特殊技巧

试题回避过难、过繁的题目,解题思路不依靠特殊技巧,只要掌握基本方法,就能找到解题思路。 3.答卷中存在的问题

(1)基本概念不强,灵活应用能力差

从学生答卷情况来看,部分考生对教材基本概念,基本性质等基础知识掌握理解不够,知识记忆模糊,灵活运用较差。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差

在答卷中对简单或明显套用公式的题,考生一般可得分,但对常规题的条件或结论稍做改变,或需探索才能得出结果的题,则有相当一部分考生被卡住,这些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第21,22题平均得分只有0.86,难度0.14,得分率低。 (3)运算能力差

对于试卷中的计算题,有许多考生不能计算出准确答案,有的符号错误,有的计算错误,不该失的分失去,表明平时做题不认真,不严谨。 (4)数学术语不准确,语言表述不规范

试卷中反映出学生对主观题的回答不规范,不能准确运用数学术语,语言欠严谨。

四、教学建议

1.新课程教材带来的第一个突出问题教学容量大,学生对概念、定义的理解停留在一个很肤浅的位置,要求学生不断地反思提升,做到“螺旋式”上升理解。而我们的学生很少能做到这一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做好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2.新课程教材带来的第二个突出问题是学生运算能力的欠缺,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运算训练,不能一带而过,要通过师生的相互剖析,明确算理,真正使学生懂得怎样寻找算理、如何运算、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等等,切实把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3.教学中应注意分层教学,注意提优与补差工作,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增加新概念、新情境、探索性与开放性的例题,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总结,不妨让其记准定义、公式,辅之以适时表扬;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这对学习风气的培养很重要.

4.要重视课本和课标的教学要求,课本是根据课标编写,是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的有效载体,是教与学的主要指导用书,更是所有命题者的命题依据,怎么变都不会脱离这个根本.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和作业习惯,注重解题规范性的要求,在认真研究教材、《课标》的基础上,在平时教学中适当接触一些新情境问题,如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等,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改所学内容较多,考生基础不扎实。

6.针对学生现状加强概念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要将训练有计划地安排,层层推进,全面过关,舍去较难题目的训练。

7.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弄清知识体系与知识内容,总结知识结构;讲解例题时要帮助学生弄清涉及到的那些知识点,怎样审题,怎样打开思路,运用那些方法和技巧,关键步骤是什么,可能出视的问题是什么,有没有其它方法,这些方法中哪些更常规、更适合.

8.建议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本错题本,把平时练习中的错题收集起来。从现在开始学生考试、练习的次数越来越多,每次考试都相当于在捕鱼,如果发现“网”有漏洞,就要及时修补。要求学生每次在整理错题时,及时总结出错因,订正时立足通法,尽量不使用猜想、排除等特殊方法,而要求使用直接法,以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

上一篇:英语期中考试总结作文下一篇:语文期中考试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