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人文教育论文范文

2024-05-07

学生人文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一、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品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

1.我国现行医学教育模式不利于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医学科学的进步,传统医学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

(1)现行的医学教育受制于呆板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其主要表现有: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人文知识的教育,忽视对学生实践教育中的人文道德教育和熏陶。

(2)由于教学观念相对滞后,传统以课堂传授知识为基本形式的医学伦理学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在培养医科学生整体医德素质方面还存在着不够系统,不够全面,不够深入的缺陷。

(3)人文素质与专业教育相脱节,就医学院校而言,没有将人文知识整合到医学实践中,人文教育没有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而仅仅只是点缀。

2.医学人文素质是医学人才必备的素质

医学承接的对象是人的健康和生命,医学在治病救人,揭示生命、健康和疾病奥秘的同时,必然包含着对生命的认识,对患者的情感以及对人类命运的责任等至关重要的人文态度。现代社会对一个医学人才的评价,不再是以业务水准为第一标评。一个人文素质欠缺、缺乏爱心、医患沟通能力差的医生,给人类、社会和病人带来的不是财富,而是灾难。医学与人文的不解之缘,势必形成对医学人才的特殊要求,医学人才的人文素质在医学人才成长过程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因素。

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重新提出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把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摆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加以认识。社会对医学发展要求的变化和医学内涵的不断拓展,必然提高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引起医学教育目标的调整,医学道德和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逐步呈现。重视人文素质教育,重视对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逐渐成为全球教育的大趋势,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流。

二、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新型医学人才,人才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医学教育作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其责任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医疗人才,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医学院校教育的全过程,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创新能力培养是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目前,医学教育的问题是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改变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把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进行强调。

3.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是造就新型医学人才的根本保证

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除给予医学生基本医疗知识、概念与技术的学习,最主要是加强训练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创新性学习方法及思考模式,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所以,医学教学中要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出新型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三、人文素质教育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

一个优秀的思维应包含两个基本点:一是正确,二是能有原始性创新能力。

1.较高的人文素质有利于形成开放性思维

对非人文学科专业的学生,人文素质的增强会明显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能突破狭窄的专业领域,获得更加宽厚的创新思维平台。

2.较高的人文素质能提高辩证思维和判断分析能力

人文学科领域如哲学、逻辑学、历史学等,很多重要成果和文化遗产本身就是辩证思维的结晶,充满着辩证思维的光辉,富有很强的启迪心智的作用。

3.较高的人文素质可促进创造建树能力

人文学科以批判为手段,以建设和创造为目的。尤其是文学艺术,其构思、立意、选材、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的创新性建设成果,能够给学生的思维活动带来有力的刺激和启发。

四、小结

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就必须做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对于医学教育来说,就是要引导医学生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留下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索新知,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为此,学校要充分尊重医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医学生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和自控能力,培养学生对新问题、新知识的好奇心,养成独立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评精神。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综合职业教育中心)

学生人文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的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对于教育事业的关注热度也日趋激烈,国民的教育问题是我国的核心。只有教育好我国的下一代,国家才能够更好地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我国的教育创新和改革中,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也存在着许多的弊端,此篇文章仅针对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阐明了我国教育行业中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一、 引言

英语是我国教育教学当中最为基础的学科,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也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欲望。高中的教育教学工作者,要全面地投入到人文素养的教育教学当中去,以此提高我国的人文素养。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丝帮助和灵感,也希望能够给我国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贡献一份自己薄弱的力量。

二、 高中英语人文素养的教育意义

人文素養的教育教学是一个比较宽阔的概念,当中所包含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还包括思想教育等其他的一些教育教学内容。与此同时,知识并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由内在所发散出来的一种气质,通过行为来反应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在英语的教育教学当中,需要全面地提高对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教学,针对高中生来说,如果只是一味地在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不够的。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文素养、人生观、价值观都需要教师进行良好的引导,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中需要重视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文化知识,人文素养品德教育也是新课标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全面地进行发展,相比较专业知识来说,学生更需要人文素养的教学,专业知识只是帮助学生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而人文素养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的发展,让学生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 当前高中英语教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 重视程度不够

一名教师在高中英语教育教学中充当的是引导者,带领者的角色,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影响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之下,很多的英语教育教学为了能够让学生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只重视成绩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一直还在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人文知识的教育,减少了高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和培养。

(二) 缺少一定的人文气氛

在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当中,想要有效地培养出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还需要教师不断的努力,给学生搭建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当前有很多的高中在进行文化建设的同时忽略了人文教育的环境,对人文素质教学缺少一定的宣传。并且,在高中英语的教学课堂当中对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大多数的英语教师在进行授课时都是照搬书本的知识,讲课大部分都是枯燥乏味的,课堂上缺少的一定的学习气氛,授课时没有任何的激情,学生听课也没有兴趣。

(三) 人文内涵的挖掘不够

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当中隐藏着较为全面的国外文化和素养,英语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需要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让学生能够有机会了解

国外的社会风俗,培养学生对国外知识的储备,这样也能够更好地进行英语教育教学。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当中,高中的英语教师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运用在了词汇上,将语法和词汇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对于国外的知识以及文化内涵一般都是一笔带过,学生所学到的英语知识都是理论性的知识,没有文化的加持,缺少了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

(四) 英语第二课堂的发展不足

高中的一节英语课程的时间只有四十分钟,假如在这四十分钟里即需要教授学生专业英语知识,还需要向学生介绍外国的一些文化背景,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校要针对这样的情况来增加第二课堂,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些学校并没有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做,英语的第二课堂也成了摆设。

四、 高中英语教学当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一) 英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

在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当中,想要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英语教师需要全面地改变自身的教育教学状态,要认识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重视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在高中英语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需要向学生传递专业的英语知识,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素养的教学和引导,让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所学英语的内在知识和人文素养,让学生对国外的文化有所了解,尊重国外的文化知识,增加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 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高中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出优秀人才,教师自己也要经常进行知识培训,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还要熟悉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在教育教学当中能够运用得当,提高英语文化教育水平。英语教师在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当中,积极地投身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素质和修养。

(三) 对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进行挖掘

高中的英语教育教学,在进行授课之前教师需要把备课做到极致,要全面地挖掘英语教材当中的内容,并且对英语课文当中所存在的文化进行解析,全面地分析了解国家的文化习惯和思维模式,将传统的文化课教学和人文素养结合起来,让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全面得到提高。

(四) 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在校园教学中增加人文素养的内容,进行大力的宣传,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够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高中英语教学在课堂当中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进行文化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 重视第二课堂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时间是不够的,没有办法达到培养学生的要求。学校要全面地进行第二课堂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英语文化的辩论演讲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来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 通过发展教师的人格魅力,形成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和学生接触最密切的就是教师,从思想上的启蒙,再到知识的不断积累,这些全部都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积累进行。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首先是要通过不断的努力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全面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学打下基础。一名英语教师在課堂上不仅仅需要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教学,还需要了解英语当中的文化内涵,特别是教材内容当中所能够遇到的文化内容。这样英语教师才能够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从而在教学当中不断地更新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英语这门学科的特点。身教胜过言传,教师本身的人文素养,或者教师的言谈举止都能够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养成。如果教师是一个有正确三观并且人文素养丰富的教师,为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进行奋斗,生活的态度也是积极乐观的,这样的教师能够让自己的英语课堂更加吸引学生。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用言传身教的模式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培养,让学生在心中树立榜样,也要成为像老师这样的人。学生的人文素养自然得到培养,并且还能够让学生在英语的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形成学生自己的人文素养。

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温暖。学生能够更好地搭建自信心,通过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完善人生观、价值观。全面地了解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育教学,更好地提高师生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提高自信。

六、 结语

在进行高中英语教学时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需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要依靠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培养,有效地运用更多的教学模式,通过不断的教育教学,将素质教育全面地渗透到英语教学当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热点话题,注意人文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已经成为教学改革当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目标。英语教学中,更多地开始注意学生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的培养,将学生的情感教育落实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当中。所以,此篇文章就借助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展开分析和深入的研究调查,所言所写皆是笔者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以供业内人士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丝帮助和灵感,也希望能够给我国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贡献一份自己薄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淑琼.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语用意识的培养[J].英语教师,2019,19(7):25-27.

[2]庄佳.试析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16.

[3]林冬英.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23):47.

[4]王丽丽.高中英语教学与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N].发展导报,2017(25).

[5]郭晓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途径探析[J].内蒙古教育,2017(6):81-82.

[6]陆燕萍.从人文素养谈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30(5):50-52.

[7]朱珠.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路径选择[J].学周刊,2014(10):60.

[8]肖洪梅.浅析在新课程下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13):111+109.

作者简介:魏敏,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县民族中学高二年级组。

学生人文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文化教学对于提升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至关重要,在英语教学中加强与提高人文素质和文化底蕴刻不容缓,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对衡水市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调查有着一定的社会意义,既能提供科学研究的数据,也为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文教育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衡水高校;外语教学;人文素养

一、提升外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外语学习是一个语言知识与文化修养平行开展的过程,不应只片面强调语言体系教学和单一的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从而导致对母语文化维护与传播的忽视。语言教学重要关注的文化教育所包括的范围应当涵盖人类的整体共同文化。人文素养教育不仅是要求大学生接受专业学科教育,更要具备全面的人类文明传承下来的文史哲等方面的人文基础知识以及传统意义上的人文修养,达到如下两个目的:一方面有独立的人格意志,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有健全的判断能力和价值取向、有高尚的趣味和情操、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远大理想;另一方面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受教育者明确对人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1]。合格的外语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修养和品德;不仅要对西方文化充满向往,更应该看到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掌握语言知识本身价值的同时,更应具备的是运用知识时自身具备的良知,责任感和价值观。

二、英语专业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分析

2009年11月,笔者在衡水市作了一项“英语专业在校生人文素养现状”的封闭式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二所本科院校和一所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在校生,参与人数为300人,问卷涉及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学习,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与社会行为等方面内容,形式为选择和判断。试卷有效率达到93%,经过测试结果分析,可总结如下:

(一)文化教学单一化严重,对人文素养重视度不够

过分强调学科专业教育和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英语是我们进行中西方沟通的桥梁,既要将异国文化精华吸收引用,也要将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加以传承推广。正确的中华文化教育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影响他们的认知理念,包括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取向,有助于形成开放,平等,包容的多元文化心态。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只有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才能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形成振兴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认同感[2]。但是我们的教师和同学们大都将目光专注于英美文化背景和常识的学习,而忽视了中国本土文化的习得,更谈不上对世界文化的了解。

(二)人文素养在各方面有不同程度的缺陷

首先是人文知识匮乏。人文知识是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类型,是人类总体知识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语言(符号)的方式对人文世界的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3]。丰富的人文知识是一个人优良的知识结构必需之要素,是一个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必备之条件, 是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但是调查发现相当比例大学生在人文科学如:政治经济学、史学、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知识匮乏,所学专业科目涉猎狭窄。比如,对四书包括哪几部的选择题上,回答正确的不到28%,还有15%的同学回答不上来中华民族的摇篮是黄河流域这一常识问题。对于西方文明的了解熟知程度上英语专业的学生有将近70%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英文名著,有34%的同学不知道万圣节的由来。在绘画,音乐艺术欣赏方面,只有16%的同学表示比较喜欢和关注,极少的同学表示有过亲身领略的经历。

其次,从人文精神层面分析,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内在支撑, 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层面, 有人文精神的人拥有无价的精神财富,懂得如何与他人、自然和宇宙和谐相处;他们敢于直面人生苦难, 体验生存深渊并去化解苦难。调查显示,大学生表现出人格境界较低;心理素质欠健康稳定;人生价值观不成熟向上;道德修养有待提高等人文素养的缺乏。

三、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一)摆正中西文化在人文教育中的价值定位。从宏观角度一切文化具有一元性,因为一切文化既被创造并沿袭就一定有其合理之处并能为人类所接受;从微观角度分析一切文化又具有多元性,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件事物是同一的。所以人类文化是一元与多元的统一体。对于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文化教育不可仅限于英语为母语的西方文化模式,而应该是以本民族文化为基点的人类共同文化[4]。

(二)优化课程设置,加重人文教育的投入。具体到英语课堂上,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跨越中西文化差异,乐于接受和善于理解文化多样性,形成正确态度和信念。纠正片面对于学生技能的训练, 对学生进行纯科学知识的传授的思路, 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融入到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中去, 把科学知识中的人文因素挖掘并整合起来, 使两方面的知识相互补充和贯通。

(三)突破传统高职教育模式的束缚。此次调查的对象中包括一所高职院校,暴露出在人文教育方面的一些特有问题:在培养方式上只着眼于业务水平的强化提高,对人文素养的提高既无要求也无措施;培养模式上造成专业设置过窄,划分过于细致,教学目标功利化,程式化导致学生走上社会后人格素质较低,知识体系落伍、单薄的局面。这就需要转变教育理念,需在课程体系上进行结构性调整,加大人文教育课程的比重。重视人文课程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改变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师资薄弱的现状。要加强人文素养的训练和考核,以此强化教师结合课程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意识。

(四)营造人文环境,创造德育实践条件。各高校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提升教育理念塑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人文教育的主基地是校园,但也要重视学生的在社会实践实施人文行为的过程中增强道德修养,加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与体验。

结语

人文素养教育涉及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没有人文精神的的教育如同无根之木,就会缺失科学的指向,影响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探究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不仅能够促进学科教育的完善,也能为整体教育模式的进步开创思路,提供可鉴经验,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秦力红.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及策略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7).

[2]郭书法,甄长慧.试论跨文化环境中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J].继续教育研究,2007,(5).

[3]石中英.人文世界,人文知识与人文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 (6):12-14.

[4]叶慧君,张晓颖,李 洁.从中西文化角度看外语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教育[J].2008,(12).

学生人文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新形势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势在必行,也是当今教育的当务之急,中国古代文人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他们积极求索的精神和豁达的情怀为后世所敬仰,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人精神;人文教育

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强大的精神文明与文化成果,它们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民族精神的升华,它维系着民族的团结,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与感召力,一个民族命运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民族文化是否强大,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我们今天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他们勇于求索的精神为后世所敬仰,他们用自己的人生书写着厚重而又深沉的历史画卷,他们表现出的高蹈的精神气质,对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今天对当代大学生的培养应注重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为核心的思想素质塑造,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放在首位,培养他们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通过人文教育使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孔子是儒家文化創始人,他所创立的学说具有深广的文化道德内涵,他毕生坚定不懈的努力体现出儒家思想积极现世的态度,其中的主动参与与主动创造的精神追求,激励后世一代又一代文人投身于关注国家时事命运积极进取的洪流中,为社会的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孔子也因之成为“万世师表”。他发扬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勇于开创奋斗不息的精神,成为古代文人的榜样。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关注现实,以社会的发展为己任,担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从孔子身上汲取动力,思考人生,探索未来,为民族的振兴与发展献言献策,贡献自己的知识和力量。

唐代诗人李白一生游移于儒道之间,他满怀激情地投身于社会实践,又始终不忘对大自然进行热情讴歌,他从不隐晦地表现自己,为人处处充满朝气与坦荡,“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中国古代文人中最明朗激进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通透的亮度,思想积极向上,李白的艺术精神为宋代文人尤其是苏轼打开了广阔的发展道路。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人中的另一位大家,他的人生实践与人格理想历来为世人所激赏,苏轼具有达观的处世情怀,刘熙载在《艺概》中评价苏轼:“有寓理、有寓情、有寓气、有寓识。”苏轼纵情山水,摆脱尘世的纷扰羁绊,在理性认识维度中,将自我置于一个历史的高度,俯视世间万物,芸芸众生。苏轼在人生实践上很大程度发扬的是儒家进取精神,但随着宦海沉浮,遭遇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在此期间,他表现出了一种“超然物外 旷达乐观”的胸怀,他全面而深层次地反思人生,由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转化为对内心自足的探寻,使他能够在常人难耐困苦的境遇中自得其乐,成为摆脱尘世羁绊的达观之人。苏轼一生既不拘泥于进取,也不放任自己流于隐逸,而是儒释道集于一身,达到人生的超越。他将有为与无为进行巧妙结合,用自己丰富的人生智慧解答诸多人生困境,他重物又不为物所役,他的人生态度为古代文人树立了榜样,他随缘自适,自我调和,求得了心灵的永恒,这也是他超乎寻常的人格魅力之所在。当代大学生应学习苏轼的精神,培养自己达观的人生态度,在积极进取的同时积累深厚的知识底蕴,以文化底蕴为依托,使精神世界得到升华。学生们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需要面对种种磨难和坎坷,提高自己的文化含蕴,使自我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才能迎接各种挑战,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为苏轼所敬仰的范仲淹是宋代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是文学家,也是政治改革家,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进亦忧,退亦忧”体现出一种伟大的胸襟与抱负,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这种厚重的情感表现了古代文人崇高的精神内蕴。

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发展过程,古代文人对于自我人生价值的追求体现了文人作为社会存在主体的奋斗精神。他们的人生历程与文化表征共同构筑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崇高与优美,使我们民族文化具有了深刻的内涵与丰富的美学意义。无论孔子抑或庄子,屈原抑或陶渊明,李白抑或曹雪芹,大学生通过古代文人的精神熏陶,使自我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并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下去。

大学应重视人文学科的教育教学,将人文教育渗透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找到培养现代化大学生全面提高文化修养的正确之路,切实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素质教育,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岱年.中国文化精神[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3.

[2]庞朴,刘泽华主编.中国传统文化精神[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3]鲁力.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取向及其道德教育价值研究[J].学术论坛,2016(02).

学生人文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基于“校院共育,三阶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护理专业教学中得到普遍推广,着力推进护理专业学生从中职阶段顺利过渡到高职阶段乃至大学阶段的护理专业学习,推动护理专业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能力培养目标逐级递进。面对这一社会现状,在护理教育教学过程中顺应护理教育改革的要求,推进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渗透,有效发挥人文素质教育在护理教育改革中的能效。

[关 键 词] 人文素质教育;护理教育改革;学生素质;校院共育

“校院共育,三阶递进”是当前很多护理专业院校的主要人才培养模式,以护理专业学生自身全面发展为目标,建立人文素质教育与护理专业技能培养、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共同培养的教育教学模式是当前护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人文素质教育在护理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向导作用,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人文素质教育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个人成长以及医患关系的缓和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人文素质教育在护理教育改革中的能效分析

(一)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医院临床护理实践中,我们了解到,护理人员的工作非常辛苦,不仅仅是“三班倒”的时间差和超负荷的工作量给护理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压力,患者的不配合、患者家属的不理解甚至是误解等都会给护理人员带来极大的心理创伤。在医院的骨科病房,就曾经有一个实习护士,全心全意地对待患者,但是患者家属仅仅因为实习护士说上班时间不能坐在外面的病床上就对实习护士破口大骂,多次刁难,这让实习护士很寒心,对其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心理素质或者及时的心理疏导,很多护理人员都会离开护理岗位,这是我国医院临床护理人员严重缺失的重要原因,不利于我国护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医院临床护理岗位会面对不同素质的人,护理人员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是高素质的人,同时,患者受到病痛折磨也会对护理人员大发脾气,护理人员只能忍气吞声,因为医院规定不能与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发生冲突。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受到医院规章制度以及自身护理职业素养的约束,一直在扮演着服务的角色。

通过在护理教育改革中加大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和培养,可以通过讲述护理行业的先进人物事迹,通过教师的现身说法,与学生谈论一下自己的医院实习经历等方法,能够给予护理专业学生一个更为直观的体会,使护理专业学生在医院临床护理中再遇到这一类问题不会觉得无助,受到的心理创伤也会相对小一点。通过护理教育中的心理课程,可以帮助护理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帮助其建立护理职业的自信心。护理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使护理学生建立良好的人格,也可以帮助其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建立起足够强大的心理素质。

(二)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

“南丁格尔奖”是护理从业人员最大的荣誉,南丁格尔也是很多护理从业人员的榜样。在护理专业教育过程中,学校应重视对护理专业学生“仁爱”思想的培育,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学习,如学习《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思想。但是部分护理教育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了提高学校的声誉,往往注重专业教学,在教学设置中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科目的设置与教学。同时,由于目前护理专业招生形势良好,为了增加招生数量,提高院校的经济收入,一些院校放宽对学生学习成绩的限制,导致护理专业出现了部分生源素质较差的问题。这一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掌握护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学生自身素质较差,在其成长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严重的人文素质教育缺席,导致这部分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护理从业人员应有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专业护理知识。在护理过程中,缺乏同理心,不能对患者的痛苦给予应有的理解,这也是我国护理人员与患者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通过护理教育改革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能够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文化熏陶,有助于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通过对患者心理的研究和护理教育改革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帮助护理专业学生树立“推己及人”的思想意识,在临床护理中增加对患者的同理心和同情心,以一个仁者的心态去做护理工作,不仅可以提升护理工作質量,还能够有效缓解当前的医患紧张状况。

二、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措施方法研究

(一)校院共建,实例教学增强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感召力

在护理专业教学中,护理院校可以通过建立与当地医院的长期合作,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临床见习实习机会。护理专业学生通过在医院临床的见习与实习,能够更明确职业发展要求。现在的护理教学过程中,虽然不仅仅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护理专业知识,也增加了很多虚拟教学和线上线下仿真模型的实训。但是学生还是缺乏真实的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体验,其对所学的护理专业知识的理解还是相对比较空洞的,在做很多护理操作时不能设身处地地考虑患者的感受。通过在医院的实例教学,使护理专业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在工作应该如何对待患者,如何为他们清理伤口。通过在医院临床护理岗位的实习,可以使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专业知识形成一个更为生动具体的体会,在未来的工作中也会表现得更亲和、更专业。

通过校院共建,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专业能力,还能够提升其心理素质。作为实习生,其在医院临床护理岗位上的压力相对较小,在护理工作即使出现问题也会有护士长帮助解决,患者也会体谅其作为实习生没有经验。因此,护理专业学生在医院临床护理岗位实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情况等,在工作中自觉地将自己代入到他人的境况中,从而产生护理从业人员所需要的同理心。在受到患者或者家属呵斥或者不理解时,护理人员也可以利用这一同理心,进行自我心理疏导。在正式上岗后,护理专业人员就会产生足够强大的心理,以应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不理解甚至刁难,有助于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二)鼓励护理专业学生自主阅读护理名人传记以及《论语》等传统文学著作,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样是可以与读者对话的媒介。在护理教育改革过程中,因为实行素质教育,因此在护理教育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阅读护理历史上的名人传记,例如《南丁格尔的传记》,通过对南丁格尔事迹的了解和學习,护理专业学生会不自觉地会对南丁格尔产生崇拜,并以其为自己职业生涯中的榜样,以南丁格尔的行为作为自己从事护理工作的行为准则,不知不觉地就会努力工作和学习,提升自己的护理技能。在面对患者刁难时,也会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南丁格尔那时候那么困难也过来了,我面对的处境难道比她面对的处境还要困难吗?”通过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借助榜样的力量,可以有效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能力和心理素质。

通过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孔子所提倡的“仁爱”思想,可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能够使护理专业学生逐步养成推己及人的思想行为习惯。在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专业学生将所学到的护理知识,结合自己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仁爱”精神,可以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患者身心都得到良好的护理。

(三)通过情景教学以及角色扮演的方式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护理教育改革过程中,学校还应注重教学模式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引入情景教学和角色扮演。通过让学生扮演护理人员以及患者的方式,分别是态度好的患者和护理人员、态度不好的患者和护理人员这样的搭配,培养学生在护理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使其能够在情景教学中掌握对待不同患者的护理方式。然后,转而扮演患者与态度好的护理人员、患者与态度差的护理人员,通过这种角色的转换,可以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处境有一个更深的理解,进而提升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提升其护理服务质量。

三、结语

当前,护理教育改革初步打通了职业教育的“天花板”,建立了“中职+高职+本科”的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地方政府将职业教育改革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护理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职业教育院校也积极响应护理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积极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实施和发展,利用虚拟教学的手段提高护理教育中的交互性,极大地加深护理专业学生对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人文素质教育在护理教育改革中具有培养学生人道主义精神以及提高学生临床护理的心理素质的重要作用。在护理日常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加强校院共建,鼓励学生阅读名人传记等方式,都可以为护理专业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学习以及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实践,能够从职业教育阶段就着手培养学生对患者的同理心,帮助其以更为谦和的态度,运用人道主义的护理手段,为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护理服务,从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缓解医患紧张的状况。培养兼具人文素养和护理技能的护理从业人员是当前护理教育改革的重点所在,而人文素质教育在其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解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校本化实施个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2]杨晓华.试析艺术素养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5):65-67.

编辑 陈鲜艳

学生人文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新建理工科大学的人文教育面临困境,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是其突出表现。通过对其典型新建理工科大学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指出其不利于人文教育的几个方面,最后给出加强人文教育的几个建议,包括改善公共必修课与公共选修课的比例、建立人文核心课程、在专业课中渗透人文教育、实现校际间优质课程共享等。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人文素质;课程设置

作者简介:王武华(1980-),女,福建漳州人,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研究实习员;陈国周(1979-),男,福建漳州人,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讲师。(福建 福州 350108)

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喜欢拉小提琴,他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受音乐的启发而来的。”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的英国著名医学家罗纳德·罗斯同时也是一位小说家。然而,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背景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却逐步分离,人文与科学之间原有的内在联系被逐渐割裂开来。对于新建理工科院校来说,人文教育的问题更加突出。人文素质的匮乏和人文底蕴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和今后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某典型的新建理工科高校,在后文叙述中称为A校。该校于2002年由专科学校与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目前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现设有机电及自动化工程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土木工程系、建筑与规划系、环境与设备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工程管理系、文化传播系、法学系、数理系、外语系、马列部、体育部等15个系部及继续教育学院。本文将对该校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研究其在人文教育方面的不足,然后提出解决的方法。

一、课程设置

A校规定四年制本科专业毕业学分要求180学分,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下面选取该校3个典型的专业,分析它们的理论课的设置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各个专业在专业课与公共课的比例方面基本没有差别。对于A校来说,除了文化传播系的专业课与人文教育有关,其他专业的专业课与人文教育基本无关。因此本文从公共必修课与公共选修课两部分来分析其人文教育的困境。

二、现有的公共必修课框架不利于人文教育

公共必修课指全校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程,这些课程在全校范围内有统一要求并进行统一考核,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概论、政治经济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大学英语、体育、高等数学、计算机等课程。

从学分比例上来看,A校的公共必修课多,公共选修课少,公共必修课与公共选修课的比例在6∶1~7∶1之间。这个比例与我国其他理工院校相差无几。而日本大学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学分比例为0.5∶1。我国台湾大学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学分比例为1.5∶1。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学分比例为0.28∶1。这说明我国高校的必修课程比例偏大。

从公共必修课的内容来看,必修课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技能掌握以及数理化基础教育,这反映了长期以来,我国过分强调教育的政治功能以及培养人才的专业对口。而现有的这些课程都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甚至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要求,留给人文教育的空间比较狭窄,因此,在现有的公共必修课中进行人文教育比较困难。

三、公共选修课的人文教育

根据A校最新的《全校性公共选修课教学大纲》,该校共开设公共选修课104门,这些公共选修课具有如下的几个特点。

1.工科系部提供的公共选修课较少

工科系部在该校是学科主力,师资及学生数量占有绝对优势,但在提供面向全校的公共选修课上却少有作为,只占全校选修课的10%,甚至有3个工科系部连1门公共选修课都无法开出。通过走访得知,从教师方面来讲,教师首先追求的是在专业研究领域的成就和本专业同行的认可。著名哲学家怀海德(Whitehead)曾说:“我相信在教育中,你排除了专精,则你摧毁了生命。”[1]这句话用在理工科大学尤其贴切。从系部方面来讲,系部也更重视自身的学科专业建设,不愿花大量的精力和资源来规划和建设公共选修课程。

而工科系部所开出来的公共选修课,大多就是把某专业的课程降低要求后再拿来作为公共选修课。如A校教学大纲中就有“制冷与空调”、“塑料制品与成型”等公共选修课。这种课程的内容专业性较强,对于非本专业学生来讲,选修这类课程没有多大收益,选修该类课程的学生人数也比较少。而A校规定,选课人数不足60人的课程不予开课,因此这类课程还常因为选课学生太少而停开。

如果理工科大学的理工科系部对于人文教育置之不理,那么要培养出文理兼通的学生几乎是不可能的。

2.人文教育类的公共选修课偏少

A校开设的104门公共选修课,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人文、法律、经济管理、技能和其他类,它们各自所占的比例如图1所示。需要说明一点,笔者把法学、经济学归到社会科学类,而没有计入人文教育里面。从图1中可以看出,人文教育方面的课程只占15%,而应用性的课程占70%。当然,教给学生一些应用性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毕业后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但这种适应只是应时的、短期的,从学生长远发展来看还是应增加人文教育类的课程。

3.人文课程中缺少经典阅读类的课程

A校开设的16门人文教育课程,大部分属于欣赏性质的,如外国文学名著赏析、电影艺术赏析、电视节目赏析、音乐欣赏等;还有部分属于概论性质的,如法国文化入门、西方哲学导论等;经典阅读类的课程很少,只有大学语文、《论语》与《老子》导读。因此,这些课程都不是按“经史传统”原则、以经典为中心来设计的,而由于学校要求大班授课,学生的小班讨论课更无从谈起。这些课大多不能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和训练,往往成为学生混学分的课程。

四、新建理工科大学加强人文教育的措施

1.调整公共必修课与公共选修课的比例

在此方面,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值得大陆借鉴。目前大陆高校公共必修课中的“两课”类似于台湾以前的党化教育课程。台湾于1984年开始大力提倡通识教育时,也主要是通过让学生选修6~8学分的通识选修课进行的。但通选课的地位和品质都没有得到保障,被戏称为“营养学分”。直到1994年,台湾教育行政部门取消了对党化课程的硬性规定,许多大学将通识选修课程与共同必修课一起规划,选修课程质量和地位得到迅速提升。[2]

可以在小范围内进行调整,如考虑到外语与学位证书已不再挂钩,可以适当减少外语学分,增设大学语文课程为必修课程;可以将现有的政治课程扩展到更广阔的文史哲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2.建立人文核心课程

建立人文核心课程是坚守人文教育的有效手段。尤其是新建理工科大学,不应该把精力放在增加选修课的数量上面,而要以建设几门人文核心课程为首要目标,同时进行相应教学团队建设。[3]近几年,国内一些大学已经意识到此问题,并着力规划和建设了一批核心课程,在课程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争使其精品化,这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如上海交通大学于2009年计划首批建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20门左右,对于通过立项的课程,学校给予每门课程2万元的建设经费。

至于究竟哪些课程可以作为人文核心课程来建设,每所大学可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来选择。著名人文学者甘阳提出,可以首先下大功夫设计五门核心课:中国文明史、中国人文经典、大学古代汉语、西方人文经典、西方文明史。[4]对于新建理工科大学而言,人文师资较为薄弱,更应该量力而行。笔者认为,在新建理工科大学,像大学语文这样开设时间比较长的课程,可以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以发挥其辐射作用。

3.在专业课中渗透人文教育

从理工科大学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专业课的学分占总学分一半左右。在专业课中渗透人文教育,属于“润物细无声”,往往更易于学生接受。比如在科学技术课程中,结合定理、学说的讲授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结合科学发现的历史和故事,向学生揭示自然奥秘是如何被揭开的,帮助他们树立高尚的科学道德,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5]诺贝尔奖获得者赫施巴克(Dudley Herschbach)在哈佛大学讲授普通化学课,教学效果很好。他能把化学当做文学教,并强调说:普通化学课虽然不是文学,却同样是一次人文上的探险和乐游。[6]

理工专业课还可以与人文课程交汇,形成综合性的课程。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高校“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大量呈现,正是开设跨学科课程的尝试。西方高校的实践证明,这一探索是有益和成功的,值得我国高校借鉴。

4.加强校际间合作,实现优质课程共享

新建理工科大学可以通过与以人文见长的高校合作,实现优质课程共享,尤其对于进入大学城办学的高校来说,这方面更是占据了地理优势。以本文研究对象A校为例,其相邻的就有一所以文理见长的师范大学和一所综合性大学。通过订立校际间合作协议,实现公共选修课程优势资源共享,达到课程互开、教师互教、学分互认之目标,最终使学生受益。[7]新建理工科大学在这种合作过程中也就可以“借鸡生蛋”,弥补自身人文教育方面的不足。

参考文献:

[1]A.N.Whitehead.The aims of education and other essays[M].N.Y:Free Press,1967:10.

[2]庞海芍.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江苏高教,2010,(2):63-66.

[3]谢朝清,马恒民,王俊霞.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法新探[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6):83-87.

[4]甘阳.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之路[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07-05.

[5]胡立智.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5(2):54-62.

[6]钱定平.哈佛的“化学谈禅”[N].文汇报,2006-03-26.

[7]刘新影.提高本科高校公共选修课程开设质量的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09,29(6):167-169.

(责任编辑:沈清)

上一篇:养老保险改革论文范文下一篇:钢琴音乐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