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旅游发展的现状范文

2023-09-23

青海旅游发展的现状范文第1篇

1.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它已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强大, 最大的产业之一,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旅游资源丰富。中国历史悠久, 地域辽阔。以自身的吸引力吸引海内外游客来此游览。并且﹐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逐步加强对外开发水平, 提升自身软实力, 旅游业配套水平、旅游业供给能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旅游住宿, 观光等服务设施日益完善, 使旅游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3.旅游人力资源丰富。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 人力资源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 劳动力市场广阔, 储备能力充足, 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所在。

4.互联网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旅游行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融合发展, 借助网络的优势, 扩大自己已经有的优势, 互补发展。

二、农村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区域经济特征综合体具有生产, 生活, 生态和文化的多重功能。近年来, 与海外旅游和国内热点相比, 乡村旅游已成为中国旅游业的亮点之一,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业, 具有短期和便捷的特点。乡村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与人文优势迅速发展。随着旅游观念的改变, 人们更加青睐于乡村游。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只刚刚起步, 已经完全开发的乡村旅游资源, 仅占很小的比重, 乡村旅游具有无限的潜力和长久的活力。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发展对策

1.通过政府政策主导, 加快旅游支柱产业的良性发展。应协调和发展旅游业的六个要素。旅游的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它是旅游业的完整产业链, 是不可或缺的。为了提升旅游业, 我们必须对这六个要素大惊小怪。根据市场细分原则, 提供不同层次, 分结构, 子要求, 系列化, 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实现旅游元素的协调发展, 提升整体产业的整体效果。同时配套星级的旅游酒店建设, 开展创新发展研究, 培育具有特色的旅行社。

2.同时进行配套的交通信息服务, 交通路标明确, 停车场充足, 车辆维修保养等设施齐全。

3.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 形成旅游咨询服务体系, 主要由旅游层管理, 相辅相成。建设旅游信息平台:电台、微信公告号, 咨询电话等等。

4.加快旅游投资体系建设。建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 积极融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 充分利用民间和社会资金, 引导省内外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全省旅游业。

5.建设旅游信用体系, 通过法律的完善, 管理旅游行业的不规范行为, 打击违法行为, 规范旅游环境, 塑造旅游的良好形象。

6.实施精品战略, 提升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市场调研, 宣传推广体系, 重大活动策划和组织, 推广推广方式的创新和突破, 加快旅游精品路线建设。

6.1精心策划, 多方参与, 市场运作, 建立多层次, 多渠道, 多形式, 跨区域, 跨行业, 跨部门宣传, 大型推广网络和联动机制。

6.2创新机制体系, 深化国际国内重点客源市场拓展, 积极探索“本土化”在主要客源市场推广中的形式和方法。主线产品, 重点目标客源市场为目标, 分线, 分市场, 积极协调旅游单位, 形成一批旅游推广和推广综合体, 逐步建立全球旅游营销网络。通过联合印刷宣传材料, 联合创建精品路线, 联合媒体广告和联合节日, 潜在客户得到广泛刺激和招募。

6.3加强旅游区域合作。尽快实现无障碍旅游。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 顺应加快跨省旅游发展的趋势, 采取更广阔的视野和更积极的态度。更加务实的措施, 努力推出一批旅游产品, 促进旅游合作, 大发展。

6.4发掘当地文化旅游资源, 充分利用文化内涵, 打造当地的特色旅游产业, 树立文化品牌。通过旅游业传播文化内涵, 提升文化品位, 将文化底蕴作为旅游的基础。

7.发行旅游卡, 景区优惠门票等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

结语:

旅游不仅仅是游山玩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追求也不断提高, 旅游业不仅仅有自己的特色, 跟需要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和服务。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很多旅游区加价竞争、垄断和强买强卖, 以及和非法团队合伙欺骗消费者等等新闻屡见不鲜, 所以, 通过加强法制管理, 群众监督, 网络公开等等措施, 规范旅游行业的秩序, 让旅游各行业良性发展。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 旅游业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朝阳产业, 旅游业在整体经济下滑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经济迅速发展, 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我国重要产业。旅游业已成为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旅游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旅游资源,发展,现状,特色

参考文献

[1] 王衍用.对旅游资源应该进行深度研究[J].旅游学刊2007 (2) :11-12.

[2] 陈耀.坚持旅游规划创新, 推进大旅游统筹发展[J].旅游学刊.2008.23 (5) :11-12

[3] 郭文.无景点旅游:一种新型旅游方式的兴起胶影响研究[J].旅游论坛.2010.25 (3) :7-8

[4] 王莹.政府作用与旅游区投资效益[J].旅游学刊.2004 (03)

[5] 赵新峰.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实施内容[J].经济论坛.2004 (03)

[6] 李景鹏.政府的责任和责任政府[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 (05)

[7] 李滨.浅析我国旅游业战略转换过程中的政府职能[J].工业技术经济.2003 (01)

[8] 高秦伟.论责任政府与政府责任[J].行政论坛.2001 (04)

[9] 陈国权.论责任政府及其实现过程中的监督作用[J].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02)

青海旅游发展的现状范文第2篇

19世纪中期,托马斯·库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1986年乌拉圭回合谈判,首次将服务贸易列入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标志着旅游业进入成熟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为改革开放大局所需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事业”,标志着中国旅游业开始崛起。在我国,不管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且都具有各种功能。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已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产业布局日趋完善。有数据显示,中国旅游业对GDP的贡献比例逐年上升,从2012年的9.41%到2018年比例达到11.04%以上。由此可见,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幸福产业。

二、兴城旅游现状

兴城市隶属于辽宁省葫芦岛市,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其主要景点有古城、温泉、首山、海滨景区、觉华岛、红海滩等。它也是辽宁省历史文化名城,远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祖先在这里繁衍生息。著名景点之一的兴城古城,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明将袁崇焕驻兵于此,屡败清兵。

兴城旅游项目种类较多,但兴城市旅游业发展较为落后。从数据上来看,2015年-2017年,兴城市旅游接待人数分别为660万人次、750万人次和800万人次,兴城市旅游收入分别为36.2亿元、41亿元和43.9亿元,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横向比较,2017年辽宁省旅游接待人数为50597.2万人次,兴城市在旅游接待人数上占比1.58%;辽宁省旅游收入为4740.8亿元,兴城市在旅游收入上占比0.93%,两方面所占比重都较少。

本文选取了其他四个旅游型县市级城市作以比较: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有前童古镇、宁海森林温泉等旅游景区,2017年旅游收入151.54亿元,旅游接待人数1375.62万人次;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有九丈崖、林海烽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2017年旅游收入43.5亿元,旅游接待人数385万人次;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重要水产品基地,有名胜古迹19处、革命纪念地4处,2017年旅游收入85亿元,旅游接待人数620万人次;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是《水浒传》故事的发祥地,2017年旅游收入10.6亿元,旅游接待人数423.64万人次。通过数据可以发现:第一,宁海县的旅游收入和旅游接待人数都远远高于其他四个城市;第二,同为北方城市,龙口市的旅游收入要高于兴城市,但旅游接待人数不及兴城市;第三,长岛县和兴城市的旅游收入近似,但兴城市的旅游接待人数多出长岛县1倍;第四,梁山县的旅游接待人数是兴城市的一半,但旅游收入远低于兴城市。

三、兴城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兴城市旅游季较短

不同于南方一些旅游城市,一年时间里可供游客游览的时间较长。兴城市属于北方城市,可供游客游览的时间较短,每年7、8月为旅游旺季,前后可延长一个月,后至十一有一段旅游小高峰,其他时间游人很少,很多商铺尤其是海边的商铺处于关门状态,单纯依靠旅游旺季必然影响到兴城市的旅游收入。

(二)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

兴城的餐饮店铺数量较少且种类比较单一,海鲜餐饮多数集中在海边,其他种类的餐饮店铺较少且分散。交通方面不便利,公交车发车间隔时间较长,且计价不明确;如果选择打车,存在一些黑车乱计价的现象。住宿方面管理比较混乱,住宿条件较差,有些宾馆附近停车不方便,比如海滨浴场北门的一等海公寓,车辆乱停乱放,甚至无处可停车。购物方面地点较少,华联、银象、大家庭能够提供游客购物需求,但规模较小。以上几方面体现出来的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不仅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旅游收入也受到影响。

(三)旅游项目开发不全面

从兴城市和长岛县的旅游收入和旅游接待人数的数据对比上看,兴城的旅游业盈利能力较弱,一方面体现在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另一方面体现在旅游项目开发不全面。兴城大体上有城、泉、山、海、岛,但游客来了之后只能单纯地游玩表面上的这些项目,比如游客来到海边只是单纯地游泳,然后上岸吃海鲜,便结束了该项游玩,其他就再也没有附加的旅游产品项目了。

(四)宣传力度不够

从梁山县和兴城市的数据对比上看,兴城市旅游资源丰富,但吸引来的游客相比较少,一提梁山县就想到《水浒传》的故事,但提到兴城,听说明代古城的人就较少了。可见兴城市的旅游宣传力度不够,有很多人没有听说过兴城,听说过的人对兴城也没有过多的了解。

四、对兴城旅游业的建议

第一,开发冬季项目。兴城旅游季较短,旅游淡季可供游客游玩的项目较少,如果开发出冬季旅游项目或可供四季游玩的旅游项目,就能增加一些旅游收入。

第二,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为了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应满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餐饮、交通、住宿、购物等方面的需求。加大力度吸引餐饮、住宿商铺的进入;调整交通路线,延长发车间隔;增加大型购物场所或建设商业街。

第三,加大对旅游项目的开发力度。对旅游市场进行调研,了解游客对旅游项目的需求,对已有的旅游项目进行进一步开发。另外,兴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应大力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项目,而且兴城有很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果把文化融入到旅游项目中,会给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

第四,加大对城市的宣传力度。现在很多旅游景区都通过电视或网络进行广告宣传,兴城也应将自己特有的旅游项目和历史文化进行宣传,让其他地方的人们知道兴城,然后被吸引到兴城。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有了较多的资金和时间,再加上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进一步上升,旅游成为人们使用休闲时间的最佳选择之一。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战略性关联带动作用。

关键词:旅游,兴城,产业

参考文献

[1] 孙艳,郭伟.中国旅游业的比较优势分析[J].经济管理,2005,5(01):30-33.

青海旅游发展的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旅游业、品牌、交通

一、河南旅游业发展现状

1、河南旅游业整体状况

河南的文化旅游资源可概括为五大特色,即“古、河、根、拳、花”。河南是古文化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国前列,馆藏文物达130万件,占全国馆藏文物总量的八分之一。

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河南省的旅游业取得很大的发展。全省各地通过多种渠道,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景区、景点有300余处。龙门石窟、白马寺、嵩山少林寺、龙亭、等一大批名胜古迹景点面貌焕然一新,一些新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休闲度假旅游景区景点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云台山、白云山、龙峪湾、等景区景点逐步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青海旅游发展的现状范文第4篇

1 我国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气候的多样化造就了生物的多样化;同时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这些构成了中国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 随着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广泛开展,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加强了对生态旅游研究,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把我国的生态旅游归纳为6种基本类型,并对每种生态旅游类型所特有的生态旅游价值作了简要分析。

1、1我国生态旅游地的类型

(1)森林休憩生态游

森林休憩生态游是人们在天然或人工的森林生态环境里所从事的以休憩活动为主兼有其他活动的旅游活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森林的生态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①森林中富含的负离子氧能使人消除疲劳,提高人体免疫能力;②一些植物分泌的芬芳和气味能够杀菌和治疗人体某些疾病;③森林美景能够给予人美的享受,陶冶情操;④森林中千姿百态的景物能够激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⑤森林中所蕴含的大自然的奥秘能够激发人更深层次地认识生命的价值,热爱大自然,自然地树立环境意识,是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场所。

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森林体憩生态旅游地有:吉林长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陕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浙江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广西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2)草原风情生态游

草原是指在半干旱条件下,以旱生或半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生态系统。我国草原的主要类型为温带草原,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西部、内蒙古、黄上高原北部以及海拔较高地区的高山草甸。各类草地总面积约4亿公顷。草地植被主要有4大类型,共56种生态系统。由此可看出不管从量上还是从种类上我国都具有丰富的草原生态旅游资源。

我国有代表性的草原生态旅游景区有: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河北北部坝上草原、新疆阿尔金山高山草甸、天山高山草甸等。

(3)湿地观鸟生态游

湿地是一种多功能、独特的生态系统,根据《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

括低潮湿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在我国湿地鸟类占全国鸟类总数的26%,丰富多样,自然而然,观鸟活动便成为众多湿地的最热门的专项旅游活动。但是,必须强调的是,湿地核心区应受到绝对的保护,严禁进入,观鸟等旅游活动只能在湿地的边缘保护带有限制的开展。

我国有代表性的湿地观鸟生态旅游地有:青海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鸟类自然保护区、黑龙江扎龙丹顶鹤等珍禽及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江西都阳湖和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江苏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等。

(4)沙漠探险生态游

沙漠是在干旱、极端干旱的地区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蒸发量超过2 00毫米的条件下,地表裸露,植物生长极为贫乏之地。沙漠也是地表生态系统类型中的一种。

一般人认为“生态”便意味着生机盎然、郁郁葱葱。作为不毛之地的沙漠不可能成为生态旅游之地。但是,沙漠生态系统凭借其苍凉荒芜的原始自然景色、神奇的沙漠海市蜃楼、壮观的风蚀地貌及沙漠探险中所蕴含的冒险精神强烈地吸引着众多的探险旅游者。

沙漠中可以开展的生态旅游活动有:沙漠探险、科考、游览、观光、滑沙等。在我国的北纬30-50东经75—125的北方内陆盆地和高原,形成了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西端,东迄松嫩平原西部长约4 500km宽约600k m的断续沙漠弧形带,广泛分布于新疆、内蒙占、甘肃、宁夏等省区。其中,在许多资源和市场条件都具备的地方已开发有沙漠生态旅游项目,如宁夏中卫的沙坡头地区、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库布齐沙漠等地已开发了极具市场潜力的沙漠生态旅游项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沙漠的自然生态环境本身已十分脆弱,一旦破坏,再难恢复。因此沙漠地区开发旅游项目应坚持保护为主,开发为辅,以利用促保护的方针,防止沙漠化的扩大。

(5)农业体验生态游

农业体验生态旅游主要包括乡村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旅游。前者是指以古朴、原始、自然的乡野自然风光及与其和谐相伴相生的独特的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所开展的旅游活动;后者是指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生态旅游为主题,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组合农业资源以引起旅游者特别是城市居民的消费欲望,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并体验新型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等具有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旅游形式。

我国典型的乡村生态旅游景区有:云南罗平的油菜花节、云南元阳哈尼族人所建的“哈尼梯田”等。观光农业景区有:江西井冈山观光农业旅游区、北京郊区观光农业带、上海浦东虹桥观光农业区等。

(6)海洋度假生态游

未受污染的沙滩和海水,充足的日照阳光,温暖湿润的海洋气候是吸引人们到海滨或海岛旅游的重要条件。在国外3S ( Sun 阳光、Sand沙滩、Sea海水)旅游一直是最具魅力的旅游形式。海洋度假生态旅游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一是空气和阳光,海滨或海岛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是理想的体闲、度假、疗养的胜地;二是海洋资源,一望无际、波澜壮阔的海水本身就是美丽壮观的景色,五彩斑斓的充满神秘的海底世界更是诱人;三是海蚀地貌,海蚀柱、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形态各异,气势壮观,构成海滨独特的自然景观。

中国已开发的海洋度假生态旅游地主要有:海南三亚的珊瑚礁,连云港连岛海滨旅游度假区,北戴河旅游度假区,青岛海滨旅游区等,福建福鼎、广西北海和海南文昌的红树林生态旅游区等。

1、2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我国生态旅游虽比世界某些旅游业发达国家起步晚,但发展势头却非常迅猛。因此,引发了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不合理的规划建设造成生态旅游资源本身的破坏

综观全国许多新开发的生态旅游地,存在问题还很多。其中没有规划、规划和建设不合理的问题尤其突出,成为生态旅游资源受破坏的首要因素。比如张家界作为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其内的武陵源景区由于缺乏正确规划与科学论证,一些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如游道、宾馆、索道等小仅破坏植被,而且把区域生态环境改变得支离破碎,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如兴建黄石寨索道破坏了百余亩森林,并且噪音的增加打破了原来的张家界森林公园的宁静与清新,许多野生动物逃而远之。一些景区的管理者和开发商,无视规划的重要性,仅仅凭自己的感觉来“规划”,或者请专家规划后,目的并不是要按照规划文本来做,而是成为摆设,成为向上面要钱、显政绩的资本,实际中根本不予落实。另外,不少开发商、管理者将景区的“精品化”建设误解为多盖建筑物,结果造成了很多景区“城市化”。这也与各地执法不严,监督不力有关。如国家有禁止在各风景名胜区内兴建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工程、设施的规定,但某些领导受各种人情关系的影响,批条子、打招呼,结果造成了很多违章建筑。仍以武陵源为例,其内充斥的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千米,其中违章建筑3.7万平方米,著名的景点锣鼓塔成了一座“宾馆城”。以至于1998年世界遗产组织官员对景区旅游造成的环境污染,景区城镇化给予了“黄牌警告”。

(2)许多旅游地管理粗放,旺季游客量大大超过旅游地承载力

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希望通过旅游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的心情强烈,但在缺乏经营和管理人才,对旅游资源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却采取掠夺式的开发,短期效益明显,但景区管理显得十分粗放。这种片面追求外延扩大的发展模式,损害了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降低了旅游质量,造成景观衰退,使真正的生态旅游难以开展。与此同时,许多旅游地为短期经济利益所驱动,在接待游客时来者不拒,使得旅游旺季的游客人数远远超出旅游容量,尤其是在“五一”、“国庆”、“春节”长假期间。旺季游客量大大超过旅游地承载力,给景区造成了很大的环境压力。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2005年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己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发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44%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质污染,61%存在建筑设施与景观环境不协调或不完全协调的现象。很多地方本来规划就不合理,又超饱和接待游客,游客素质又普遍不高,环境破坏已不可避免,结果生态旅游成了“破坏生态”的旅游。

(3)一些旅行社、景区把“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标签,滥贴乱用

由于“生态旅游”这一名称迎合了游客向往自然的心理,市场吸引力大,蕴藏着很大的商机。一些旅行社在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产品对旅游经营者究竟有哪些要求的情况下,匆忙地推出许多“生态旅游线路”。这些旅行社推出的生态旅游产品,其主要特征就是以自然区域为旅游目的地,如森林、乡村田野、海滨沙滩等。在整个旅游行程中,许多导游并不知道生态旅游导游与传统导游的区别,自己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没有发挥、也无法发挥导游在生态旅游活动中应有的教育和管理作用。这就使

得目前进行的“生态旅”实际上与传统的大众化旅游活动没有什么区别。另外,一些自然景区,哪怕没有任何科学规划和经营管理规范,没有任何生态环境教育意识,都称自己是“生态旅游景区”。“生态旅游”一词不断被滥贴乱用,成为一个时髦的“绿色标签”,成了招徕游客的幌子,无形之中误导了消费者。生态旅游活动被庸俗化了,负面影响很大。有的学者甚至提出不愿再使用生态旅游一词而使用“绿色旅游”的概念。

(4)社区有效参与程度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潜力有待发挥

造福当地社区,帮助当地居民解决就业和发展,本是生态旅游的应有之义,也是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共识。但目前的情况并不乐观,许多地方在发展生态旅游时,社区有效参与程度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潜力远没有发挥。一方面,具有发展生态旅游资源条件的地方,往往经济落后,当地政府资金缺乏,这直接影响其开发规模和投资能力。不少生态旅游地长期“开”而不“发”,“启”而不“动”,分散的旅游资源得不到整合、盘活,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更是长期得不到完善,丰富的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这种宏观环境,要想通过有限的生态旅游活动来带动当地居民创收和促进经济的发展,有“杯水车薪”之感。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外资开发起来的景区,当地政府往往让利较多,社区利益难于保障,如多数经营管理者是开发商从外地招引而来。不仅如此,当地居民几乎无法参与景区的规划和经营管理工作(少数是象征性的),多数只是在基层从事一般性接待服务,属于季节性临时员工。无论是管理者、经营者,普遍存在着忽视甚至排斥当地社区利益的现象。

实际上,国内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政出多门、管理混乱,许多生态旅游区归属不清,景区经营权和所有权高度统一,等等,其中的一些问题,不仅仅是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也是传统景区面临的问题。

2、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对策

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应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必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保意识。为使我国生态旅游得以持续发展,针对上面提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2、1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保护森林资源

森林是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枢纽。森林公园则是在社会文明的发展中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经济系统,因此,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森林公园建设是保证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2、2统一规划,有序开发

在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对旅游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的调查,以便对开展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损害进行足够的准备,并采取积极措施,消除或减少污染源,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另外,为保证生态旅游的环境质量的高品位,旅游区的有关建设必须遵循适度的有序地的层次开发的原则,开发那些不影响或少影响生态环境的旅游项目,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有损生态环境的开发行动,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2、3强化法制观念,加大执法力度

生态旅游一定要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制定和完善旅游资源开发的政策和法规,严格执行和遵守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增加补充规定对违反法规的开发行为和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加大执法力度,使其承担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

2、4健全生态旅游的资格认证体系

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应健全生态旅游的资格认证体系,命名一批符合条件的生态旅游区,规范生态旅游市场,约束旅游经营者的行为,同时建立生态环境信息反馈机制,用来检测生态旅游的功效。

2、5加强生态旅游的科研力量,充实生态旅游的科技内涵

利用科技手段建立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经营模式,借以资助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利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建立起以科技为先导的资源利用形式。一是通过研究生物间的拮抗、互促、富集、同化等作用,构建起完善的生物调节体系。如在游人较多的控制流域,通过设置芦苇、水浮莲等生物屏障,可有效同化与消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二是通过非生物因子(包括自然及部分人为因素)的研究,探讨影响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要素,制定出缜密的防止生态灾害(如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发生的应急预案;三是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尽量减少游客及旅游经营者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如推广使用双降解材料餐具来禁堵白色污染,利用沼气、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技术,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

2、6加强生态教育,树立环保意识

青海旅游发展的现状范文第5篇

一、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青岛市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先后出台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 (青政办发[2013]40号) 》《青岛市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青岛市乡村旅游专项规划 (2015-2020) 》《青岛市全域旅游规划纲要 (2018-2021年) 》《青岛市精品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2018-2022) 》等政策文件和发展规划。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 青岛市乡村旅游渐成规模。截至2018年底, 培育各级乡村旅游品牌610多家, 其中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4个,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4个, 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28个, 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4个;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3个;国家休闲农业精品景点21个, 中国美丽乡村6个, 中国美丽田园2个, 涉及渔家风情、休闲山林、滨河生态、温泉养生、田园休闲、历史民俗等多种业态。打造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9个, 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11个, 建设42个旅游名镇, 117个旅游名村, 并建设了乡村旅游电商平台—“乡旅纵横APP”。2018年落实“青岛乡村旅游扶持奖励办法”, 发放乡村旅游扶持奖励510多万元。在政策的带动下, 很多地市积极利用乡村旅游资源, 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利用节假日以及周末等闲暇时间去乡村旅游地区已经成为很多很多市民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活方式, 乡村旅游供需两旺, 是青岛市乡村旅游业的突出特点和优势。

二、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特征分析

为了充分了解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情况, 笔者设计了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调研问卷。问卷主要分为三部分:乡村旅游意愿调研, 乡村旅游行为调研和乡村旅游满意度调研。三部分围绕15个指标进行了数据的调研, 还提取了被调研者的人口学信息。通过调研能够看到青岛乡村旅游发展的潜力十分巨大, 大部分受访的旅游者对乡村旅游是“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 这也表明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行乡村旅游相关活动, 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广阔。乡村旅游者消费行为也表现出系列典型特征。例如乡村旅游活动的旅游频率一年一般在4次以下;乡村旅游活动的时间段集中在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乡村旅游活动的时间大部分在2天以内;乡村旅游活动的方式以自助 (驾) 游为主;乡村旅游人均消费额大部分在400元以下;目前青岛市居民去崂山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最多等等。通过分析发现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 乡村旅游的空间格局不断扩大

伴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 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逐步呈现网格化发展格局。从乡村旅游的分布来看, 逐渐形成了以西海岸、城阳、胶州为代表的环胶州湾区域, 以崂山、即墨为代表的东部山水区域, 以平度、莱西为代表的北部山地区域三大乡村旅游集聚区。乡村旅游者的活动路线呈现出网格化区域辐射的特点, 并向旅游集聚区全域扩展。从三大集聚区的个性特征来看, 无论是资源禀赋和资源种类, 还是开发水平和发展潜力, 都具有鲜明的区域化特征, 呈现串点、连线、分区的空间格局。

(二) 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多元化

青岛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正呈现从过去的渔家乐、农家乐观光旅游模式到多元化模式迭代发展的良好局面。从游客感知来看, 有观光农业模式、特色小镇模式、主题民宿模式、特色景区点模式、美丽乡村模式等不同的发展模式, 例如即墨的温泉小镇、平度大泽山的葡萄采摘、崂山的美丽乡村、崂山的微澜山居主题民宿等等。

(三) 乡村旅游的业态不断丰富

在传统的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传统乡村旅游业态的基础上, 海洋旅游、低空旅游、温泉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新的旅游业态在青岛乡村旅游发展中正在出现。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也在呈现以旅游者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为主的趋势。

三、青岛市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 产品的内涵有待提升

从调研可以看出, “旅游活动项目单一、雷同、体验性差”是目前青岛乡村旅游发展面临最突出的问题, 各地乡村旅游的普遍形式是农 (渔) 家乐、采摘园, 而其他的乡村旅游产品形式相对还比较少见。另外“商业气氛过浓”、“缺少乡土气息, 文化挖掘不充分”、“乡村旅游点缺乏合理科学的规划”、“高峰期游客人数过于集中”、“传统歌舞表演”、“现代休闲娱乐活动”等也是目前青岛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以上调研结果反映出青岛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 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群体还比较局限, 还缺少富有特色化有内涵的旅游产品, 季节性、周期性经营问题比较突出, 还未形成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有些地方盲目照搬国外、境外的相关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打造一些仿制类产品, 与当地文化未能够进行紧密的集合, 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突出, 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利用还任重道远。

(二) 基础设施建设还较为薄弱, 信息化水平有待突破

调研发现“卫生环境状况”、“食宿条件、卫生条件有待提高”是乡村旅游者关注的重点。但是从数据来看, 这些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软肋。近年来, 青岛市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 但是由于在一些农村建设用地审批、融资等重大政策方面还缺乏有力的引导和支持, 导致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 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最为突出的是信息化水平, 无论是从网络宽带的接入、移动信号的支持、门票的预定、费用的结算等方面均与城市游客的需求和消费习惯有一定的差距。

(三) 专业化高素质人才还较为缺乏, 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通过调研显示, 旅游者对待乡村旅游的喜好程度上总体积较高, 但是非常喜欢的仅仅占29.1%;此外旅游者希望到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能够多进行一些民宿、农事等方面的体验, 能够进行一些深层次的农村文化感受。这些较为深层次的旅游需求往往需要专业化人才的策划、设计和实施, 对乡村旅游从业者而言, 主要还是依托本地居民提供一些简单的活动服务, 与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专业化高素质人才的缺乏, 造成了乡村旅游服务水平的不稳定性, 服务质量、服务标准、服务品质均有较大的差距。

四、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建议与对策

(一) 丰富产品供给与品质, 提升旅游消费水平

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在于其资源区别于城市的不同特质, 充分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 传承乡村历史文化, 推动乡村旅游产品设计方面的文旅融合, 设计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 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质, 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市场产品供给, 从而提升旅游消费水平。

(二) 改善基础设施与服务, 提升旅游体验水平

完善的乡村基础设施与服务是提高游客旅游体验水平的重要保证, 是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积极引入市场机制, 探索灵活多样的资金筹集途径和方式, 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乡村旅游也是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政府也要积极发挥政策和资金的作用, 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 建设标准化的旅游服务设施, 提升乡村旅游的接待服务能力。

(三) 促进乡村旅游区域一体化发展, 创新乡村旅游营销体系

区域一体化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主要就是将不同区域内的经济体相互整合和协作, 形成一体化合作的格局, 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当前乡村旅游呈现出资源多样性、产品雷同化的特征, 推动乡村旅游区域一体化发展, 有利于促进区域内不同乡村旅游资源的个性化发展, 从而形成资源集群, 提升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充分利用乡村旅游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机遇, 创新营销形式, 建立一体化、品牌化乡村旅游营销体系, 提升乡村旅游的区域效益。

(四) 加大政策调整与扶持, 培育乡村旅游产业体系

利用乡村振兴的有力契机, 加大政策的调整和扶持力度, 培育乡村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布局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加快培育一批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旅农融合产业, 开发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 让“绿水青山”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 让乡村特色农产品能够走出乡村, 提高乡村旅游发展的附加值。

(五) 实施乡村旅游人才战略, 培育乡村旅游人才体系

人才是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大力实施乡村人才战略, 建立培养-引进-培育三级乡村旅游人才体系。推动旅游相关院校建设乡村旅游学院, 培育专业化乡村旅游人才;制定激励性政策, 吸引专业化人才到农村就业、创业;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培训计划, 面向旅游从业者开展各类技能、服务、管理方面的培训, 使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弹性学习的网络培训平台,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保护, 联合相关的院校和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才的培养, 让民间艺人和农村工匠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关链接】

青岛, 山东省地级市, 国家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 简称青, 旧称“胶澳”, 别称“琴岛”、“岛城”。青岛是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沿海开放城市、新一线城市、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是国际性港口城市、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幸福宜居城市, 被誉为“东方瑞士”。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沿海, 胶东半岛东部, 濒临黄海, 隔海与朝鲜半岛相望, 地处中日韩自贸区的前沿地带;东北与烟台毗邻, 西与潍坊相连, 西南与日照接壤;青岛因地理位置优越继而1891年清政府驻兵建置, 1897年德国租借建设港口和铁路, 青岛因“一港一路”而兴, 拥有国际性海港和区域性枢纽航空港, 是实施海上丝绸之路、履行国家一带一路重要的枢纽型城市。

青岛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国海滨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也是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青岛作为世界啤酒之城、世界帆船之都, 是国务院批准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核心区域龙头城市。截至2017年, 青岛总面积11282平方公里, 辖7个区, 代管3个县级市, 有1个国家级新区 (青西新区) , 总人口920.4万。2016年, 青岛地区生产总值10011.29亿元, 增长7.9%, 人均GDP达到109407元。

摘要:乡村旅游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市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工作,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青岛的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推动青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调研分析总结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特征、现状, 并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 为促进青岛市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青岛市,乡村旅游,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 吴建华, 郑向敏.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6) :5-9.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 (2018) 1号]

[3] 屈银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辽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9 (1) :15-16.

[4] 张志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漳州市为例[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8 (6) :35-37.

青海旅游发展的现状范文第6篇

滨海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沿海地区,它又是海洋产业构成中的一个很大部分。滨海旅游业是指以海岸带、海岛及海洋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依托的旅游经营、服务活动。

中国濒临太平洋西岸,拥有1.8×104km的大陆海岸线,1.4×104km的海岛岸线,岛屿6,500多个;可管辖的海域南北延伸近40个纬度,面积达300多万km2,有中温带、暖温带的海上景致,更有热带、亚热带的海洋风光,拥有丰富多样的滨海旅游资源。近年来,中国滨海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近年来,在国家拉动内需、加大投入的政策驱动下,我国滨海旅游业总体保持平稳发展,国内旅游增长较快,国际旅游逐步恢复。2010年,我国沿海地区依托特色旅游资源,发展多样化旅游产品,滨海旅游业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4838亿元,比上年增长7.9%。2011年,我国滨海旅游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邮轮游艇等新型业态快速涌现,全年实现增加值6258亿元。

中国滨海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育的“少年期”。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旅游业发展阶段等影响,中国滨海旅游业与世界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中国滨海旅游业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中国越来越重视海洋产业的开发,为大力推进中国滨海旅游业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一些沿海城市也积极大力开发滨海旅游资源,制定滨海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根据中国总体经济持续增长发展态势预测,中国未来旅游业发展同样会持续增长,而滨海旅游未来无论是资源利用深度或是品味等级层次都必然进一步得到拓展。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中国将会涌现出更多更好的海滨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国滨海旅游业有着光明而广阔的发展前景。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滨海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共十一章。首先介绍了滨海旅游的定义、范围、兴起过程、特点等,接着分析了世界及中国滨海旅游产业的现状,并总结了国外滨海旅游业发展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然后具体分析了广东,广西,福建等主要滨海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最后科学预测了滨海旅游业未来前景及发展趋势。

上一篇:汽车修理厂奖罚制度范文下一篇:物联网公司部门职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