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复习计划范文

2023-09-25

八年级历史复习计划范文第1篇

1. 材料一:是岁(贞观四年),天下大稔(rěn,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jī,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贞观政要》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盛世景象?请从政治角度分析其成因。(3分)

材料二:北宋宰相韩琦与富弼认为“契丹称中国位号(改国号为辽)、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行中国法令,至于典章文物,皆与中国等(都以中原为标准)。此其能自五代迄今,垂百余年,……日益昌炽也(越来越昌盛)。”----《辽朝(契丹)的汉文化》 (2)概括材料二中韩琦与富弼的观点。(2分)

材料三:嘉庆帝(1796—1820在位)宣称:“条陈在臣下,而允许则出朕旨”。在这种高压政策下,官吏“心存畏怯”,或“相率缄默”,或投皇帝所好,劾皇帝所恶。在清王朝的统治下,19世纪以后,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加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近代史中期政治史》

(3)与同时期的西方相比,清王朝在政治制度方面遇到什么挑战?(2分)

2.(本小题满分6分)文明起源于不同的区域,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从1840年鸦片战争 起,中国在选择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摸索中,逐渐融入工业文明的大潮。仔细观察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发生在中国的哪个朝代(1分)?中国四大发明中哪项发明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技术支持(1分)?

(2)右图中字母A所示的航线的开辟者是谁(1分)?分别写出他开辟的航线经过B、C所示的两大洋的名称(2分)。

(3)交通工具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列举近代工业革命中在交通工具方面有代表性的两个成就。(2分)

3.材料一:这次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还远远没有完成。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天下受命于天子”,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

材料三:《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居住、出版、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1)材料一中所说的“革命”指的是什么?这次革命后,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冲破传统文化氛围的束缚而掀起的运动是什么运动?(2分)

1

(2)材料三与材料二对比,你认为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请用材料二中的两个词语来表达)?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他们由于自己的官位和既得利益,只需要“传统范围内的改革”。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斯塔夫阿里诺斯《全球通史》

(1)中国的儒家文明产生于什么时候?试举出古代为儒家文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三位历史人物。(2分)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士大夫面临“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是指什么?(2分)

(3)材料中的“他们”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是如何“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的?他们的改革结果给当时的人们什么启示?(2分)

5.20世纪前半期,中国历史经历了三次由革命催生的政权兴替,而三次革命的形式明显有别。……可分别标名为进入民国、统一易帜和迎接解放。作为主体,则是由臣民变为国民、进而公民、再进而人民。 (1)材料中“由臣民变为国民”的革命是什么?这次革命的性质是什么?(2分)

(2)由公民“再进而人民”的革命是由谁(写政党或阶级)领导的?取得这次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什么?(2分)

(3)“20世纪前半期,中国历史经历了三次由革命催生的政权兴替”这三次革命的共同任务是什么?(2分)

(4)20世纪前半期,中国经历了哪两次反侵略战争?这两次战争的结果有什么不同?(4分)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广州、武汉、南京得票率位居问卷前三甲。

材料二:这次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民主革命还远远没有完成。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专政,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材料一中,武汉、南京得票率位居问卷前三甲。请用史实说明原因。(2分)

(2)辛亥革命被誉为中国人民在20世纪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一“历史性巨变”是指什么? (2分)

2 (3)联系材料

二、三回答,为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怎样的具体革命纲领。(3分)

(4)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的历程,谈谈中国民主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7. [被世界漠视的时区]1601年,明朝万历年间,一台庞大的机械钟表出现在京城街头。但在一个习惯用暮鼓晨钟计时的王朝,那是一个与世界无关的“北京时间”。中国远离着世界,世界却在近代化进程中突变。

(1)发端于欧洲的世界近代史,都是以西方国家的近代化节点作为时间标志。请列举这些作为西方国家的近代化节点的历史史实,至少二例。(4分)

(2)远离世界的中央帝国,偶有近代化的声响扰乱清梦,却依然在沉睡中浑然不觉。请列举一个中国近代扰乱清梦、追求近代化的史实。(2分)

[受人注目的北京时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伦敦金融峰会新闻中心的时间显示墙上,只悬挂着3个时钟:“华盛顿时间”、“伦敦时间”和“北京时间”

(3)短短63年,新中国将一个几百年来被世界漠视的时区,标注为举世瞩目的“北京时间”。这一切,始于63年前那个开天辟地的时间。这一开天辟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这一事件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新纪元?(2分)

8. 材料: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上千年的递嬗演变中,最终形成的是以儒家为主、佛道为辅“三教合一”的基本格局。

(1)儒家创立于我国哪一历史时期?其核心是什么?道教经典是什么?(3 分)

(2)宗教文化兴盛是汉唐文化的一大特点。通过一“取”一“送”,体现了唐文化的博大胸怀。这一“取”一“送”分别反映唐朝时期什么历史事件?(3 分)

9.【革命奋斗·红色中国】

材料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年代尺

材料二: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历史事件的一些关键词:“五四风雷” “南昌枪声” “卢沟烽火” “开国大典”

(1)从材料二中,为材料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胜利分别选出恰当的关键词。(2分)

(2)“卢沟烽火”点燃了哪场战争?把我国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时间标注在年代尺上。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在这次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3分)

3 (3)为A这一历史事件撰写一个合适的关键词,并说说它与“五四风雷” “开国大典”之间的联系?(3分)

10. 材料一:1925年孙中山在《致苏俄遗书》中说:“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拉提携。” (1)材料二中的“民族革命运动”指哪场运动?这场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3分)

(2)结合材料回答,孙中山先生在他革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政策上作了什么改变?(2分)

材料二:图1北伐战争进军路线图

图2 摘自1936年12月12日某报 (3)材料三中图1和图2反映的事件分别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2分)

11. 图片是真实的记录,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中英《南京条约》签定 图二:日本向中国投降签字仪式 图三: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 (1)以上三幅图片代表中国签字的分别是什么政府?(3分)

(2)以上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造成了不同的影响,请分别概括出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3分)

12. (10分)材料一:美国一位领导人曾对中国前外长李肇星说中国“侵略”西藏。李肇星说:“我可以向您解释,但您理解起来可能会有点困难,因为西藏被划入中国版图的时候,还没有美国这个国家。”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西藏被划入中国版图是在我国古代哪个朝代?美国是通过什么战争获得独立的?独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4分)

材料二:清廷根据西藏地区的具体情况,在加强对西藏地区施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西藏地区的政治制度。

(2)列举清朝在西藏实施的政治制度并说明它们的共同政治意义?(4分)

(3)清朝政府对藏民族的政策是什么?(2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后来,孙中山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共产党人为应该联合全国各党派,组成民主联合战线。

(1)材料一革命纲领中反映“民生”思想的内容是什么?(2分)

4 (2)结合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怎样的民主革命任务?(2分)

(3)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是如何联合其他党派逐步推进民主革命进程的?“她领导中国走向光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14.(9分)材料一:一场战争大炮的轰鸣把一个沉睡了几百年的帝国震醒。这场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开始了新的纪元,中国人民由此走上近代化的道路。由于中国沉重的传统和长期的自满,这一进程注定是长期的、曲折的、痛苦的。

材料二: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浙江经济迎来海洋时代。

(1)由于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浙江的哪一城市在哪一条约中被迫开放?(2分)

(2)昔日,来自海上的挑战使中华民族在陷入了百年屈辱的同时,也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以摆脱屈辱。其中向材料一中“这场战争”的发动国学习制度的是哪一抗争?(1分)

15.(11分)材料一:1894年,孙中山给李鸿章上书,提出改革的要求。但李鸿章正忙于准备与日本打仗,无暇接见孙中山。而这场战争的失败使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并不像李鸿章等人那样,只是引进“坚船利炮”这么简单,他们开始寻求新的强国之道。

(1)引进西方的“坚船利炮”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场运动有关?为什么当时中国已引进了“坚船利炮”,而战争却依旧失败?(4分)

材料二: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次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民国建立后,当时不少报纸命名中都含有“民主”“民权”“民国”字样,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报纸发表的意见,连普通百姓也受其宣传。

(2)根据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有何重要意义。(4分)

材料三:辛亥革命后,反对军阀屡遭失败的孙中山寻求多方力量的支持。他认为,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精神与他主张的民主主义不谋而合.....而共产党与国民党在团结农工势力、保护农工利益等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

(3)基于上述认识,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并决定实行哪些新政策?(3分)

16.材料一:3000多年前,某朝太王长子泰伯让位于其弟,太王于是赐江南某地于泰伯建立“勾吴”国。泰伯“三让天下”的高风亮节深为后世敬仰。4月10日,2012中国(无锡)吴文化节开幕式暨祭祀泰伯典礼正式揭幕。来自海内外23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位泰伯后裔聚集在泰伯故里,共同祭祀这位吴文化鼻祖。上百名学生齐声高诵“三让天下,至德以名”,将弘扬“至德”的氛围推向高潮。

材料二:文化部5月10日发布《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推出100部以上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久演不衰的优秀保留剧目和精品剧目; “十二五”期间,举办国家级重大涉外文化活动30项以上,邀请500名国际文化名人与1000名青少年文化使者来华访问,对外文化援助的受援国家达20个以上。

(1)依据材料一判断泰伯生存于哪一朝代?材料中所现的这种政治制度后来在哪一朝代被哪一制度取

5 代?(3分)

(2)泰伯“三让天下”的行为符合孔子的什么主张?(从个人角度回答)(2分)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说出材料一中的史实会在《史记》中有记载吗?你判断的主要理由是什么?(2分)

17. 古代日本是向中国学习哪些制度的?请举两例说明。(2分)近代中国因日本而使民族灾难进一步加深,请用相关的史实加以说明(2分)

18.【过去的历史】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曾以自己的繁荣与强盛而傲立于世界。美利坚民族只有几百年的历史,是个新生的民族。两个不同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里,经历了相同的坎坷命运 (1)请列举中国古代以繁荣与强盛傲立于世界的朝代两个。(2分)

(2)历史上,中国和美国曾分别遭受同一个国家的侵略和殖民统治。你认为这是哪一个国家?并分析这个国家在当时能蹂躏中美两国的主要原因。(4分)

(3)为此,中美两国人民为自己民族解放都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最终都取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取得民族解放胜利的战争是什么?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19.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①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②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③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④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⑤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⑥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①告诫廷臣舍旧图新,力行新政,鼓励官绅市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隔;谕令各省督抚举荐通达时务的新政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准许自谋生计。②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④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文科;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派人出国留学、游历。

(1)材料一出自哪一历史文献?材料二是哪一事件中颁布的法令内容?(4分)

(2)材料一中的条款确保该国哪一政体的建立?材料二中的条款②有何作用?(4分)

八年级历史复习计划范文第2篇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 1 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目的:筹备建国任务 P2 时间地点:1949 年 9 月在北平举行 内容: (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

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 义勇军进行曲》

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并改名为

(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4)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开国大典:1949 年 10 月 1 日。P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

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 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 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 的主人。(国内) (3) 新中国的成立, 壮大了世界和平、 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国际)P4

4、西藏和平解放:时间:1951 年;西藏代表:阿沛·阿旺 阿沛·

晋美;

意义: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获得统一 P4 第 2 课 最可爱的人

1、“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

2、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 年) 1950— (1)司令员:彭德怀 (3)出兵原因: 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 重威胁着中国安全; 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 (2)目的:保家卫国

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

唇亡齿寒。

(4) 结果: 1953 年 7 月, 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P10) (5)性质: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正义的、

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 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

地位和国际威望。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过 去了,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 去了, 义者的决心和信心。 义者的决心和信心。

4、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学习精神:爱国主义、集体 爱国主义、

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P9 主义、

5、问答题: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答: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

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险,英勇 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险, 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第3课 土地改革

1、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

社会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

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获得土地。 获得土地。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颁布时间: 1950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内容:P12 结果: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

成土地改革。

意义:①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 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阶级。 阶级。 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③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④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 第4课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工业化起步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 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但我国的

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

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 年~1957 年)的基本任务:主要

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 是集中发展重工业, 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培养建设人才。 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 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 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 重工业成就:①1953 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 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 年, 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

气式飞机; 气式飞机;

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交通成就:1957 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 川藏、青藏、 公路建成;宝成铁路,鹰厦铁路。 宝成铁路,

3、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化迈进 。

4、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 人民。 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 5 课三大改造

1、时间 1953——1956 年底 1953——1956 —— (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手工业、农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手工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

有制。 有制。

(3)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赎买”政策, 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①原因: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 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解决生产工具、资 金和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 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②效果:促进了农业产生的发展,使农业产量年年增高 促进了农业产生的发展,

3、三大改造的意义:到 1956 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

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 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 第 6 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中共八大 (1) 背景: 世纪 50 年代中期, 20 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 (2)时间:1956 年 内容: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 集中力

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 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探索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总路线 运动 (1)失误原因:对国情分析不够;缺乏建设经验;对社会 主义建设急于求成;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左”倾 的错误】 (2)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 (3)造成严重后果: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

严重经济困难

(吸取教训: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要立足本国国情发展。)

3、探索时期建设伟大成就:P29 从有到无的工业: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 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 突出人物:两弹元勋— 邓稼先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石油工业— 王进喜 —铁人

人民的好战士—雷锋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 年) 第 7 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原因: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 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他希望通过“文化大革命”防止资本主义 复辟。1966 年,成立“中央文革小组” 。 (性质:一场由国家领导人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国家和 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严 重摧残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致使国家经济 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

2、党的历史上最大一起冤案——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被诬蔑 为“叛徒、内奸、工贼”,被中央开除出党,并遭非法监禁,迫害致死。

3、老一辈革命家的抗争:二月逆流 1967 年 2 月,老一辈革命家在不同的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 出了强烈批评,被诬为“二月逆流”,受到压制和打击。

4、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①毛泽东、周恩来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发动的武装政变。 1971 年 9 月 13 日,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温度尔汗机毁人亡。 ②1976 年,周恩来、毛泽东相继逝世。 1976 年的清明节爆发了“四五运动”(悼念周恩来,怒斥“四人帮”) 同年 10 月,华国锋、叶剑英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5、(教训和启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内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 法治国的方针;我们必须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国内 环境。 )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 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 (1)“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 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 提出“两个凡是”。 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 使人们认识到,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1978 年 5 月, 《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 时间:1978 年 12 月 内容: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 思想路线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新 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 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渊意义的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 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1980 年,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 案得到平反 (1)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践踏,广大人民群 众深刻地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2)成就:1982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 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等一系列法律。 (3)意义: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 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正在向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道 路迈进。P40 第 9 课 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

1、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对内改革 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1978 年,安徽凤阳小岗村 18 户农民首先开始将田地包 干到户,自负盈亏。 (2)影响:使农业生产的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3)乡镇企业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P42

2、城市(1)开始:从 1985 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2)主要内容: 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 ②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 制; 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④1992 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有企业 开始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组、联合等,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了步伐。 (3)效果: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工业 的发展,P45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 (1)1980 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使 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 开放的“窗口”。) (2)后来,开放广州、上海等 14 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 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3)随后,又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开放区 (4)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城市向内地发展。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 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P43 开放原因:为了引进和吸收外资、侨资;引进新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 开放原因 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近代的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开放的不同: 近代的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开放的不同: 本质不同→①前者严重地践踏了我国的主权,后者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原则; ②前者“开放”中国是被动的,后者“开放”中国是主动的; ③前者发生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后者发生在社会主 义时期;④前者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后者则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 结果不同→前者开放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后者开放促进中国经 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 10 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P48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 ②改革开放后,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提出“在中国实现 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③1982 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1987 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 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⑤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为中国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P49

2、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背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遇到了姓“社”还是姓“资”问题的困扰。内容: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 动摇不得。⑵特区姓社不姓资;⑶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尝试。⑷抓住机 会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 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邓小平理论领导地位的确立:1992 年,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 的指导地位,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1997 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 11 课 民族团结

1、(1)中国是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 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形成了以汉族为主题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 局。P56 (2)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意义:有利于促进祖国统

一、 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

2、 (1)中华人名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2)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飞出了封建农奴制度。 (3)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橡胶事业发展迅速,居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3、西部大开发。 人物:孔繁森 P60第 12 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P60-62

1、“一国两制”含义: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 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以祖国统一为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 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 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思。 影响: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2、香港回归:1984 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将于 1997 年 7 月 1 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3、澳门回归:1987 年,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 府将于 1999 年 12 月 20 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 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香港和澳门成功回归的原因: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 际地位的日益提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正 确的途径;新中国的建立,使我国拥有独立自主的内政和外交权利;中华民族强 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统一的历史大趋势。 ) 第 13 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P65 -68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史实: 三国时, 吴国派卫温赴夷洲, 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元朝设巡检司,管理台湾事务;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管 辖。 )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方针政策: A. 建国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B.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C. 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 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D、1995 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 础和前提” ; “海峡海岸和平统一谈判可以分步骤进行” ; “努力争取和平统一, 但 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两岸同胞 ; ; 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等。这 ; 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

2、海峡两岸的交往: ①1987 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 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一些开放措施。 ②1990 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 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 会。 ③1992 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两会就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1993 年,将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必然性) 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必然性) ①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 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③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 益; ④从法律角度看, 《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⑤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或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 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 一台湾的看法) 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 或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 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统一大业是全体 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 利益; “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 《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 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 (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 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国际反华势力的破坏干涉。 ) 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 (为海峡两岸的统一应作的努力 (我国政府) 为海峡两岸的统一应作的努力: 继续推动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为海峡两岸的统一应作的努力 (台湾当局)顺应历史潮流,彻底放弃“台独”主张; (青少年)自觉履行维护 国家统一的义务,坚决同分裂祖国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强大作贡 献。 ) (台湾回归宣传语 台湾回归宣传语: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关系一家亲。 ) 台湾回归宣传语 P72第 14 课 钢铁长城 P72-75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目前,我国海军部队有: 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1974 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新旧中国海军保卫国防能力的不同:旧中国国力较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 国的进攻(如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新中国有坚强的国力作为后盾,海军 力量不断壮大,有力保护祖国的海防。]

2、空军的发展: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 世纪 50 年代初, 空军部队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1956 年仿制成功歼 5 型歼击机。

3、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1964 年导弹试验成功。1966 年,中国开始组建战略 导弹部队,战略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核反击,1966 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4、人民解放军发展壮大的原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我国科技和经济 的迅速发展;科研技术人员的刻苦钻研。 P76第 15 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P76-78

1、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49 年 10 月 2 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 外交关系,于 1950 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 和反战,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提出:1953 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倡导:1954 年,中、缅、印。 ②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③意义: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亚非万隆会议: 1955 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这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 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的主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 族经济等问题。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中 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求同存异: “同”指亚非国家都有反对殖民主义和谋求发展的共同点; “异”指亚 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 周恩来的外交贡献: 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同周边国家的联系; 2.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

团结与合作,使中国赢得与会国的理解和尊重。 3.出席日内瓦会议,促成越南问题的和平解决。 外交事业的发展 P80第 16 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P80-84

1、中美关系的发展:由对抗到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事件:①“乒乓外交”②基辛格秘密访华③1972 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 署了《中美联合公报》④1979 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长期阻碍中美改善关系的核心问题:台湾问题。

2、重返联合国:1971 年 10 月 25 日,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重返联合国意义: (1)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有利于同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3)有利于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3、1972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出现各国与 我国建交热潮,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

4、2001 年,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中国迄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 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即 APEC 会议)。P83

5、我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中国采取积极 灵活的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 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的不断提高;外交家的努力和智慧。 17第 17-18 课 科学技术成就 P90 我国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主要有:

1、国防成就: ①1964 年 10 月 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 ②1964 年 6 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区飞行试验成功。 ③1966 年,核导弹试验成功。

2、航天成就: ①1970 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 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标志我国的空间技术跨入世界先 进国家行列; ②1999 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③2003 年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④2005 年“神舟六号” 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3、农业成就: 1973 年,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被称为“东方魔稻”的籼 型杂交水稻。 杰出科学人物: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邓稼先——两弹元勋 钱学森— —导弹之父 学习杰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创新、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 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我国提出了“863 计划”,在《863 计划纲要》, 选择发展的高科技领域有: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 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1996 年增加)共八个领域。

(计算机网络的影响(或如何看待上网 如何看待上网)):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健康上网,有 如何看待上网 力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 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 系,如查阅资料,发电子邮件,网上购物、上课、看病等。但网络的不健康现象, 如网上浏览不良信息,超时无节制上网,缺乏自护意识上当受骗等,给网民带来 伤害。 我们应该趋利避害, 增加自我保护意识,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遵守 , 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 19 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基础教育的发展:①1986 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②到 2000 年,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科教兴国”: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 略,具体措施:①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②把九年义务教育作 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③要求实施素质教育。④制订和实施 863 计划 第 20 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1、文学艺术发展方针:1956 年,提出了“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体育成就:①从乒乓球队开始,中国的运动员走出国门,赢得了世界的瞻目; ②从射击运动起,中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不断夺得金牌,连连刷新世界 纪录。③1990 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洲运动会,④2008 年,中国成功举 办北京奥运会。P104-105

3、体育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①党和政府的关心,重视;②群众体育活动蓬勃 展开;③学校体育工作不断加强;④体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 第 21 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从衣食住行等方面,通过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表述) P112-114 生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 1995 年, 国家在城镇启动了 “安居工程” 。 有何感悟: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 们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

2、如何解决城镇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问题:使用清洁燃料;实行“公交优先” 政策;开辟新的公交线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 施(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

3、就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有何变化;知道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 哪些制度,哪个是最密切关注的,对社会起了怎样的作用。 综合性题目汇总

1、 小平带领中国人民前进的目标是什么?他在经济建设、 祖国统

一、 教育事业、 新时期外交政策等方面有哪些“准确的思路”? 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思路: (1)经济建设: 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初级阶段理论, 党的基本路线,三步走战略 ,判断姓资姓社的三条标准, (2)教育事业: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科教兴国, (3)民族外交:提出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不结盟政策等

2、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所以党始终把发展社会 生产力放在第一位。请你结合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三大的相关史 实,指出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作出了哪些努力?(1)中共“八大”提出 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 (2)党召开十一届三中 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党召开十三大,明确指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确定了党的基本路线,要求深化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八年级历史复习计划范文第3篇

二、1840年-20世纪初,列强发动了四次侵华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进行了不屈抗争;自强不息,先后进行了四次近代化的探索。

事件顺序: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一.中国近代史开篇——屈辱史】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等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发展总趋势

1840年-20世纪初,列强先后发动了四次侵华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道光帝

(1)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

(2)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禁烟原因:鸦片走私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历史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840.6-1842.8,虎门战役关天培殉国,吴淞战役陈化成牺牲。

(4)《南京条约》: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内容: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商关税]

※内容: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②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③赔款2100万银元。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协议关税,为了倾销商品)。

★哪一条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打开中国的市场)?

(5)附件:中英《虎门条约》: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6)美国、法国与中国签订了《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

(7)影响:鸦片战争使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8)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所以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咸丰帝

(1)英、法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英、法发动战争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

,法国“马神甫事件”

(3)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自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5)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是对人类文明的践踏摧残。

(6)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等。

(7)沙俄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是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瑷珲条约》是一次性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

(8)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光绪帝

(1)爆发:1894年,丰岛海战,日本挑起战争。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史称

“甲午中日战争”。

(2)平壤战役:清军将领左宝贵牺牲。

(3)黄海海战:1894.9.17

,邓世昌率致远舰官兵,撞向日舰“吉野”号,不幸壮烈牺牲。(光绪皇帝悼念邓世昌对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4)旅顺大屠杀:旅顺守将徐邦道孤军奋战。日军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

(5)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在威海卫全军覆没。

★北洋舰队在威海卫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失败。

(6)中日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的条约。

《马关条约》内容:[割三岛、赔两亿、增开四口、开设工厂]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7)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人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帝国主义的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这一条款的签订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8)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①瓜分狂潮:在俄、法、德的胁迫下,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但勒索中国3000万两“赎辽费”。随后,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门户开放”

:1899年,美国向英、俄等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门户开放”政策的实施,形成了列强共同瓜分中国的局面。

(9)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中国人的觉醒:①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②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拉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③状元实业家张謇等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光绪帝

(1)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①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②主要目的:保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2)过程:①1900年,西摩尔率领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发动侵略。②义和团在廊坊阻击敌人。③清军将领聂士成壮烈殉国。④中外联合势力绞杀义和团。⑤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烧杀抢掠。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内容:[赔款最多,禁止反帝,拆毁炮台、驻兵要地,划使馆界、设外务

部]

①[经济]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②[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危害最大的一款)③[军事]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④[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列六部之前。

(3)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抗争史】

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咸丰帝/同治帝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2)永安建制:洪秀全永安封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3)定都天京:1853年,定为都城后,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南北对峙的局面。

(5)《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绝对平均,是不可能实现的。

(6)西征:西征取得重大胜利,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7)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8)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9)曾国藩湘军、李鸿章淮军和华尔洋枪队共同剿灭太平军。

(10)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1)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运动性质),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12)失败的原因: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二是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特点)。

2.义和团运动(1900年):——光绪帝

(1)口号:“扶清灭洋”。(评价: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局限:对清政府抱有幻想,且盲目排外。)

(2)结果:被中外势力联合绞杀而失败。

(3)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三.中国近代化开篇——探索史】

含义

近代化就是向西方国家学习,经济上实现工业化,政治上实行民主化的过程。

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重点

学习科学技术、生产技术

学习政治制度(君主立宪)

学习政治制度(民主共和)

学习思想文化

地位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加快了(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光绪帝

(1)目的: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反动统治(根本目的)。

(2)洋务派:奕䜣(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等。

(3)口号:前期(19世纪60年代)“自强”、后期“求富”。

(4)主要内容:

①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等。

②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③后期,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近代民用企业,比如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开平煤矿(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等。

④筹建新式海军:南洋、北洋和福建

(北洋水师规模最大)。后,成立海军衙门,统一指挥。

⑤加强塞防: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

(5)评价:①地位(影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②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最大影响),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③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没有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②洋务派内部的腐败,③外国势力的挤压。

【启示】洋务运动失败充分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而不改变政治制度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2.戊戌变法:(1895—1898年)——光绪帝

(1)序幕:公车上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宣传:第一个维新派政治团体:强学会。刊物:上海《时务报》;天津《国闻报》。

(3)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变法开始。变法历时103天,又被称为“百日维新”。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4)内容:有政治、经济、教育、军事四个方面内容。

①触及顽固派利益:裁撤冗官冗员;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裁减绿营。②反映知识分子参政愿望: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③要求发展资本主义: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④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开办新式学堂⑤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国防力量:训练新式军队。

(5)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6)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①失败原因:维新派自身软弱、妥协,又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客观原因:顽固势力握有实权。

②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3.辛亥革命(1894—1912年):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兴中会的成立: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2)广州起义:1895年孙中山准备发动广州起义,失败。陆皓东,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第一人。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革命思想的传播: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的《革命军》

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

(2)中国同盟会:①成立: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决定创办机关报《民报》。②影响: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

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使革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3)三民主义:①内容: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述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②意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

;“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意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

【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醴起义:1906年在湘赣交界,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失败。

(2)安庆起义:1907年夏,光复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秋瑾在浙江绍兴策应,失败。

(3)广西起义:1907年由孙中山、黄兴领导,在广西镇南关发动起义,失败。

(4)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孙中山、黄兴等领导在广州黄花岗发动的起义,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影响: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革命党人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精神和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武昌起义】

(1)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2)过程:首先爆发武昌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胜利。很快,全国已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3)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意义: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最大历史作用

/意义)。②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成功之处)

。③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失败之处)

【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换算公式:公元**年=民国**年+1911)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共和。在清朝皇帝退位后,袁世凯在北京就职;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内容有: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属于国民

(主权在民)

。②国民一律平等;国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平等自由)。③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司法权)。(三权分立)

(2)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有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新文化运动(1915年):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①原因:辛亥革命没能清除封建思想和旧文化。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复辟帝制(直接原因)。

②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③领导者:陈独秀和《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④宣传阵地和大旗:《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是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是民主和科学。

(2)内容: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②提倡民主与科学:由陈独秀首先提出:“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③提倡文学革命: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3)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是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继承创新,与时俱进。

年代

事件

领导人物

主要内容

实质

性质

口号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创办军事与民用工业、海军

学习西方的经济、科学技术

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自强”“求富”

1898年

戊戌变法

康有为、梁启超

改革旧制度,实行新法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救亡图存”

1911年

辛亥革命

孙中山

武昌起义、创立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三民主义”

1915年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李大钊等

提倡民主、科学与新文学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民主、科学”

★归纳: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进程:近代化从学科技(洋务运动)→学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学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特点:中国近代化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认识:①民族独立是近代化的前提。②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③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④中国人民具有不甘落后、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发展史】

1.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洋务运动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初步发展:①甲午中日战争后,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走上“实业救国”道路。②受辛亥革命的鼓舞,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3.黄金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4.国民党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代表有: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5.特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①总体比较落后,②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薄弱,③地区分布不平衡。

【五.北洋政府统治时期——黑暗统治】

1.二次革命:袁世凯屡次破坏民主共和。1913年春,刺杀宋教仁。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反袁,发动“二次革命”。但很快就被袁世凯镇压。

2.护国战争:①背景:袁世凯复辟称帝。②在孙中山号召下,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讨伐袁世凯,护国战争爆发。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护国战争结束。

3.军阀割据: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系(冯国璋和曹锟);皖系(段祺瑞);奉系(张作霖)。此外,还有滇系(唐继尧)、(桂系)陆荣廷等军阀。军阀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混战不休。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篇(1919-1924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端,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标志革命胜利。

时序: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国共十年内战----十四年抗日战争(八年全民族抗日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人民解放战争(国共内战)。

1.五四运动(1919年):

(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举行示威游行。

(3)发展:陈独秀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社会各界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

(4)扩大:6月5日,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5)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6)意义:①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影响: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理由: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力量新——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思想新——马克思主义;领导新----共产党,目标新----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2.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7月):

(1)成立的条件: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②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③组织基础: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2)成立的标志:“中共一大”召开。①召开: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毛泽东等13位代表与会。会议最后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②内容:①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权,实现共产主义。②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③选举陈独秀当为书记。

(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4)中共“二大”:制订了打倒列强、推翻帝国主义的最低纲领。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的敌人。

【七.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

1.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合作方式为“党内合作”。

2.国民党一大召开: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解释了新三民主义。实际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意义: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

3.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黄埔军校创办。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特点: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作用: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3.北伐战争:(1)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2)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主要战场在湖南、湖北。叶挺率领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城,消灭吴佩孚的主力;在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1927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全国名义统一。

4.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南京

“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标志革命失败。

【八.国共十年内战(1927-1937年)】

1.南昌起义:(1)爆发: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等人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2)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8月1日成为人民军队诞生的纪念日(八一建军节)。

2.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的总方针;还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即“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4.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1)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经过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即“党指挥枪”)。毛泽东率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2)1928年4月,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根据地得到壮大。

(3)意义:①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②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③锻造了井冈山精神:不怕困难,艰苦奋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不移地革命信念。

6.工农武装割据:

①通过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②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③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定都瑞金,毛泽东任主席。

7.红军长征(1934.10-1936.10):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因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2)开始: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西进,开始长征。

(3)进程: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中共中央到达吴起镇----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4)转折点——遵义会议的召开:1935年初。

※遵义会议内容:①纠正博古等人“左”的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③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遵义会议意义:遵义会议①开始确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②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③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5)进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6)胜利: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7)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8)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勇于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九.十四年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

1.九一八事变:

(1)爆发: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炮轰沈阳城。

(2)结果:东北军不战而溃逃,日军占领沈阳。4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3)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2.伪满洲国:1932年,日本扶植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分裂出去。

3.局部抗战:抗日义勇军、共产党人杨靖宇等组织的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局部抗战开始。1936年初,东北各部队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4.一二·九运动:

①爆发: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二·九运动”爆发。北平学生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反对华北自治”等口号,举行示威游行,向国民党当局请愿。

②意义: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5.西安事变:

(1)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为了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

(2)发生: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3)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6.七七事变:

(1)爆发: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驻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又称“卢沟桥事变”。

(2)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也标志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抗日英雄:保卫北平的战斗中,赵登禹、佟麟阁两位将军壮烈殉国。

7.第二次国共合作:

(1)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原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任军长。

(2)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发表,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8.淞沪会战:

(1)过程:1937年8月13日,日军挑起事端,淞沪会战爆发。1937年11月,上海失陷,会战结束。

(2)英雄:姚子青率领全营守卫宝山,全营牺牲。谢晋元奉命坚守四行仓库阵地。

(3)影响: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9.南京大屠杀:

(1)背景: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陪都重庆。

(2)概况: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10.正面战场的抗战:

(1)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武汉会战:1938年6月,日军进攻武汉。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曾取得万家岭大捷。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彻底破灭。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3)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日军第三次进攻长沙。中国军队获得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11.敌后战场的抗战:

(1)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取得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①八路军和新四军先后建立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②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总后方和指挥中枢。③措施: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④地位: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3)百团大战:①概况: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100多个团在彭德怀指挥下,对日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②意义: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2.全民族坚持抗战:

(1)背景:日军改变侵华策略。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国民党顽固派积极反共,制造皖南事变。

(2)表现:①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②枣宜会战中,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③在反“扫荡”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④社会各界、海外华侨、各民族人民,都坚持团结抗战。

13.党的七大:

(1)召开: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内容:①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席。③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14.抗日战争胜利:

(1)标志: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9月2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台湾在1895年通过《马关条约》割让给日本)。

(2)原因: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②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③世界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3)抗战胜利的意义:①地位: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②国内影响: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③国际影响: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十.解放战争(1946.6—1949.4)】

1.重庆谈判:

(1)目的:国民党是为争取时间准备内战,获得政治舆论的主动。共产党是为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2)结果: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内容为和平建国。

(3)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讨论了和平、建国的具体问题。

(4)影响: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2.全面内战:(1)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2)顶峰: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3)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

3.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1)指导思想: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2)战果:①粉碎全面进攻。②粉碎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转战陕北,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国民党发动内战对国共关系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1.全面内战的爆发,标志着国共关系由合作到分裂的转变。2.启示:国共合作则两利,分裂则两伤。

4.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内容:①1947年中共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2)意义: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②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5.(中共)主动进攻:

(1)序幕: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决战: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背景:各战场相继转入进攻,国民党军队主力被迫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①辽沈战役:由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采用关门打狗的战术。最后,解放了东北全境。

②淮海战役: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指挥下,歼敌最多。

③平津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与华北人民解放军;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

④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3)胜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1.从国民党方面看:蒋介石发动内战是反人民的,政治上不得人心;国民党的腐败和卖国行径导致严重的政治

、经济危机,政治上空前孤立,军队战斗力低下。

2.中共方面:中共正确领导;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广大人民的大力支持;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十一.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工具:19世纪70年代以后,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2.近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1)变化:辛亥革命后,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流行中山装、旗袍,新式礼节鞠躬、握手礼、新式称呼“先生”。这些变化,体现了自由平等,说明辛亥革命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解放。

(3)特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十二.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教育事业的发展:(1)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京师同文馆。(2)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所大学。(3)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2.新闻事业的发展:(1)上海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3.出版业的发展:(1)上海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4.文学艺术的成就:

文学

鲁迅

《狂人日记》第一部白话小说;《阿Q正传》是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20世纪初

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

解放区文艺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

绘画

齐白石

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颇深。

徐悲鸿

《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鸿篇巨作,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

音乐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

抗日主题

田汉

作词《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国歌

冼星海

作曲《黄河大合唱》

电影

《定军山》

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1931年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十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的演变:】

时期

标志

统一战线

影响

原因

合作

国民革命

国民党一大召开

革命统一战线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分裂

土地革命

四一二政变

国民革命失败,内战给日本可乘之机

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

合作

抗日战争

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近代反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的矛盾

分裂

解放战争

进攻中原解放区

祖国统一大业至今未能实现

蒋介石发动内战,实行独裁统治

启示

合则中华民族兴旺和崛起,分则中华民族是战争和利益损害。

【十四.近代历史事件的启示及感悟总结:】

1.列强侵华启示:落后就要挨打;要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建设强大的国防。

2.探索启示:资产阶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3.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启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中日关系观点:日本应正视历史,承认战争罪行,承担战争责任,真诚地做出道歉,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中国人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维护和平,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死灰复燃;提高综合国力。

5.国共两党:两次合作,两次分裂。启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6.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启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武装斗争;建立统一战线。

7.中共迅速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启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十五.材料题的做题思路:】

步骤1:从题干中选取设问对象,即回答的出发点。

比如“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设问对象就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

步骤2:灵活互换设问角度。

比如设问中出现因素、原因、条件、背景等角度,作答时这些角度可以互换。

步骤3:步骤2依然无法作答时,首先找准设问角度,再进行同类推理。

对象类推法:主要是同类型、同性质、同领域、同方向等的相关事件的对等联系。

比如,题干设问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如果回答不出来可以类推,首先可以推类到“殖民地人民反抗侵略斗争的原因”,再回答不出来可以类推“正义战争”进行的原因。

步骤4:根据类推确定最终的对象,作答。

零陵君诚学校八年级历史(上)人物专题

创作人:贺立军

一.

鸦片战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放眼看世界第一人。

2.魏源——《海国图志》作者,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3.关天培——近代史中为国捐躯第一人。

4.陈化成——1842年吴淞战役以身殉国。

二.

太平天国运动:

5.洪秀全——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号称“天王”。

6.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将领——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干王洪仁玕,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等。

三.洋务运动:

7.曾国藩——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洋务派代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

8.李鸿章——组建淮军;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和近代海军北洋水师;创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民用工业。清政府晚期重臣,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9.左宗棠——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创办福州船政局。注重塞防,成功收复新疆。10.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平壤战役的左宝贵,黄海海战的邓世昌,辽东战役的徐邦道,威海战役中自杀殉国的丁汝昌。

四.戊戌变法:12.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六君子,《天演论》译者严复。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3.聂士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天津保卫战壮烈殉国。

六.辛亥革命:

14.孙中山——辛亥革命领导人,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创办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倡导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主持国民党一大,提出新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创办黄埔军校,出任军校总理。辛亥革命后,推动社会风俗的改变,趋于文明和平等(中山装)。

15.

辛亥革命中的革命志士——萍浏醴起义的领导人刘道一、蔡绍南;安庆起义领导人徐锡麟、秋瑾;广西起义领导人孙中山、黄兴;广州黄花岗起义领导人黄兴等。

16.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继任中华民国临时总统,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承认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宣布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复辟帝制。后被迫取消帝制,于1916年6月死去。

17.军阀割据中的各派军阀——直系冯国璋和曹锟;皖系段祺瑞;奉系张作霖;滇系唐继尧;桂系陆荣廷等。18.蔡锷——护国战争主将。19.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宋案”引发了二次革命。

七.新文化运动:

20.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启,提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发表《文学革命论》倡导新文学新鲜、平易的文学内容;在五四运动中起草《北京市民宣言》;1920年夏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中共一大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

21.蔡元培——新文化运动中北京大学校长,营造“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氛围。使得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22.胡适——新文化运动主力,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23.鲁迅——新文化运动主力,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24.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

八.共产党方面:

25.中共一大主要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

26.

林祥谦——京汉铁路大罢工的领导人,“我们的头可断,工不可上的!”林祥谦英勇就义。

27.中共参加国民党一大的人员——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

28.周恩来——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1936年西安事变后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9.叶挺——率独立团先后攻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南昌起义主要发动者。30.朱德——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总指挥。31.李德、博古——第五次反“围剿”中在军事上犯了“左”的错误的责任人。在遵义会议上被取消了军事上的最高指挥权。32.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林彪——八路军第115师师长,率部取得平型关大捷。解放战争时期指挥了辽沈战役,后发动平津战役。33.彭德怀——百团大战的总指挥。在解放战争时期率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34.刘伯承、邓小平——1947年6月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1948年11月参加了淮海战役。35.淮海战役指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

九.国民党方面:

36.蒋介石——黄埔军校校长,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军总司令。1927年4月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西安事变中被扣押,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谈话,标志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7.张学良——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子,人称“少帅”。1928年底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38.赵登禹、佟麟阁——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两位将军誓死保卫北平,壮烈殉国。39.姚子青——淞沪会战中率全营守卫宝山。40.谢晋元——淞沪会战中率部坚守四行仓库阵地。41.李宗仁——抗日战争中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台儿庄战役的总指挥。

十.近代名人:

42.民族企业家代表——张謇、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44.詹天佑——第一批留美幼童,京张铁路总工程师。43.张謇——“实业救国”思潮的代表(状元办实业)。

45.齐白石——擅长绘画花鸟草虫。46.徐悲鸿——代表作品《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尤擅长画马。47.聂耳——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48.冼星海——代表作《黄河大合唱》,周恩来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49.解放区文学作品代表——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等小说。

零陵君诚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单元知识点过关训练

创作人:贺立军

一单元知识点训练

1、(6分)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内容

1)中国近代史开端——

2)抢劫和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

3)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4)美国提出的享有均等贸易机会的政策——

5)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地点——

6)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深渊的标志——

2、(5分)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2)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战争——

3)日本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的战争——

4)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列强发动的战争——

5)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3、(6分)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条约名称

1)割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条约——

2)英国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3)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4)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5)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6)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6分)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人物

1)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

2)战死虎门的广东水师提督——

3)太平天国运动的农民领袖——

4)黄海大战的致远舰管带——

5)签订《马关条约》的中方代表——

6)抗击八国联军的清军直隶提督——

5、(6分)农民战争风起云涌,影响着中国历史,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内容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标志——

2)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

3)镇压太平军的两支地主武装——

4)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

二单元知识点训练

1、(10分)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内容

1)洋务运动的口号——

2)洋务派筹建的海军中规模最大的一支——

3)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的战争——

4)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5)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

6)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8)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9)新文化运动标举的口号——

3、(6分)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事件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

3)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

4)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5)终结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6)我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4、(6分)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人物

1)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

2)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人士——

3)黄花岗起义的直接领导人——

4)“把皇帝拉下马”的民主革命家——

5)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北洋军阀——

6)湖北军政府推举的新军将领——

7)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

三单元知识点训练

1、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历史事件

0)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

2)中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纲领——

3)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4)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

5)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作了准备——

6)北伐战争失败的标志——

7)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的标志——

8)人民军队开始建立的标志——

9)红军长征中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10)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

2、(7分)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人物

0)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

1)中共一大选举的中央局书记——

2)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3)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

5)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者——

6)红四军首任军长——

7

)遵义会议上实际确立的党的领导核心——

3、(4分)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会议名称

1)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2)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会议——

3)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4)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四单元知识点训练

1、(4分)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

2)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4)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

2、(6分)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战役名称

1)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共的迷梦——

2)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3)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4)相持阶段中国军队歼灭大批日军获得胜利的会战——

5)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6)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9分)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人物

1)伪满洲国的建立者——

2)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中牺牲的中共领导人——

3)在北平保卫战中牺牲的国民党爱国将领——

4)在宝山保卫战中牺牲的国民党军营长——

5)指挥台儿庄战役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6)指挥百团大战的八路军领导人——

7)枣宜会战中牺牲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8)在反“扫荡”作战中牺牲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

4、(9分)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内容

1)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借口——

2)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的标志——

3)中国空军首次参战的时间——

4)武汉会战中胜利的战役——

5)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

6)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的亲日派头子——

7)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8)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9)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5、(6分)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内容

1)指导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文件——

2)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

4)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的战役——

5)平津战役中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贡献的将领——

八年级历史复习计划范文第4篇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毛泽东主持大会并致开幕词。政协会议通过了(1)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会议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3)采用公元纪年。(4)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5)五星红旗为国旗。(6)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7)会议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2、《共同纲领》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守的大宪章。

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4、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是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内外压迫着对中国的统治和国家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从此,中华民族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

5、1950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1951年5月,经过谈判,西藏和平解放。至此除台湾和少数海上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获得解放。

6、人民政权的巩固措施:整顿经济秩序(平抑物价,统一财经,毛泽东称这一经济上的胜利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抗美援朝(起因: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帜武装干涉朝鲜,并公然入侵台湾海峡,把战火延烧到中国的东北边境。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经过: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志愿军被人们誉为“最可爱的人”,邱少云、黄继光就是这一英雄群体中的代表人物。结束: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朝鲜战争结束。意义:抗美援朝是巩固年轻的人民共和国的又一胜利。它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也使新中国的国际声望得到空前提高,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宣布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7、“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8、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并取得显著成绩:①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③第一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⑤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了西藏。

9、三大改造的实施办法:①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即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②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

10、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3年—1956年。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三大改造的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2、1954年9月一届人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部宪法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我国第一部

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3、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此后,党中央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14、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正式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在1964年底至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宣布:经济调整的任务已基本完成,我国将进入一个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目标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新时期。

15、、铁人(大庆油田)——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16、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毛泽东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17、文化大革命:时间:1966年—1976年指挥机构:“中央文革小组”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先粉碎掉林彪后粉碎掉江青)④文革中最大的冤案:刘少奇被开除出党,含冤而死⑤结束: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18、“文革”开始后,党内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都进行了抗争,批评“文革”中错误的做法,但却林彪、江青等人诬为“二月逆流”,受到压制和打击。

19、在文化大革命中,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的标志是:九一三事件(1971年)。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976年),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思想界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它的起因是: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②它的结果是得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③它的意义是: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

21、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的内容有: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卡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凡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4、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进行的,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后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25、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过程:①1982年,中共12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1987年,中共13大上,他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③1992年,中共14大上,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④1997年,中共15大上,把邓小平理论写入了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的原因: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四项基本原则”的四个“必须坚持”是: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不仅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②在改革开放中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在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⑤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使之成为党的思想指导。

2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85年起,改革也在城市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27、国企改革内容有: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逐步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大致过程是:第一步,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增设海南经济特区)第二步,建立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第三步,建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后增设上海浦东开发区)第四部,内地。

29、大力发展以金融、贸易为主的第三产业是浦东开发开放的一个重点。

30、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这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1、1982年,我国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32、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

33、1979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同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进入了历史新时期。1997年全国人大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做了重大修订,新刑法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至今。意义:刑法的完善和实施,在保卫国家安全,保护公私财产,保护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4、全国人大于1986年4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并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我国逐步创建的保障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规则的民法系统,终于有了体系性的总体构架,未指定完整的、系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法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5、1987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村民民主自治的核心内容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36、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主要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37、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现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

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38、由于我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如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9、如今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40、194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方。

41、在国家的统一问题上,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1984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42、“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以祖国统一为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44、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方针:A. 建国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B. 20世纪50 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C. 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3年,两会举行“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辜振甫),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汪道涵))

45、1995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46、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建立——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之后,又相继建立北海、南海、东海舰队。

47、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了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但目前我国还没有自己的航空母舰。

48、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不断补充新型舰艇,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渐扩大。

49、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刚刚成立的空军,就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并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50、导弹部队是现代化军队不可缺少的,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1957年(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51、中国发展数量有限的战略核武器,完全是为了自卫,遏制可能出现的核袭击。从拥有核武器的那一天起,中国政府就向全世界庄严承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

52、50年代以来,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两条强军指路是:质量建军、科技强军。

53、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三个目标是: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实行军衔制,是人民军队正规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1955年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

54、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5、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是: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56、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57、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58、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二十多年。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才出现了转机。(原因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59、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世纪握手:尼克松和周恩来握手)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签署《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乒乓外交”;“小球推动大球”——“小球”指的是美国乒乓球队来中国访问。“大球”指的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60、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此次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会议结束时,江泽民宣读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61、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宣言,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这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性合作组织。

62、世纪交替之际,世界局势呈现出“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特点。

63、1995年,中国在北京成功主办了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对推动世界妇女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教育文化

64、“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65、“两弹元勋”——邓稼先。(1964年10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标志我国跨入了世界核先进国家行列。)

66、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67、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2005年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聂海胜、费俊龙);2008年9月“神七飞天”(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68、1965年9月,中国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的方法合成牛胰岛素。

69、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袁隆平。他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

70、1986年3月3日 ,四位老科学家联名给中共中央写信并附上《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科技的思路。四位科学家的建议受到邓小平的高度重视,1986年3月5日,邓小平亲自批示:此事宜速解决,不可拖延。因为四位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因此这项计划被称为“863计划”。

71、被列入863计划的首批高技术领域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七个领域。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72、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核社会的深刻变化。

73、到2000年信息产业已成为中国第一大产业。

74、计算机网络不及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为继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

75、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党和政府尤其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

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76、“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

77、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78、20世纪50年代初,高等教育调整布局,以培养专门人才为重点;改革开放的目标是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立和完善了政府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学制。教育以培养“通才”为重点。

79、伴随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步也入新的时代。1956年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80、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文学艺术方面先是出现反思“ 文革”的作品,而后大量放映的是改革开放内容的作品。随着电视逐步进入每个家庭,影视艺术 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81、1984年,为中国奥运历史上夺得第一块金牌的运动员是——许海峰,这是“中国体育最伟大的一天”。 8

2、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08年,中国将举办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

第七单元社会变迁与日常生活

83、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统包统配”的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开放后,“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成为新的劳动就业模式。是就业人员对调了“铁饭碗”的旧思想,再不能“等、靠、要”。 8

4、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建立起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

85、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

86、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衣: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凭布票,色彩和样式都很单调;改革开放后,衣着丰富多彩,展示风度和个性。

食: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饱”,而且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住:改革开放前,人们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行:改革开放后,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航线增长快。很多人有了私家小汽车。

图片资料

此图反映的内容是在《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署后毛泽东与**、阿沛·阿旺晋美等亲切交谈。

此图反映了我国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时的情景。

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的《五一六通知》,这一通知的发出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图中反映的是上海浦东的金融贸易区一角,这里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

这是在多哈举行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签字仪式。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这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是中英两国首脑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进行会谈的场景。他们谈论的主题是香港问题。

这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的场景。该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旨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十项原则。

八年级历史复习计划范文第5篇

二、1840年-20世纪初,列强发动了四次侵华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进行了不屈抗争;自强不息,先后进行了四次近代化的探索。

事件顺序: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一.中国近代史开篇——屈辱史】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等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发展总趋势

1840年-20世纪初,列强先后发动了四次侵华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道光帝

(1)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

(2)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禁烟原因:鸦片走私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历史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840.6-1842.8,虎门战役关天培殉国,吴淞战役陈化成牺牲。

(4)《南京条约》: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内容: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商关税]

※内容: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②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③赔款2100万银元。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协议关税,为了倾销商品)。

★哪一条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打开中国的市场)?

(5)附件:中英《虎门条约》: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6)美国、法国与中国签订了《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

(7)影响:鸦片战争使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8)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所以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咸丰帝

(1)英、法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英、法发动战争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

,法国“马神甫事件”

(3)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自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5)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是对人类文明的践踏摧残。

(6)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等。

(7)沙俄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是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瑷珲条约》是一次性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

(8)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光绪帝

(1)爆发:1894年,丰岛海战,日本挑起战争。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史称

“甲午中日战争”。

(2)平壤战役:清军将领左宝贵牺牲。

(3)黄海海战:1894.9.17

,邓世昌率致远舰官兵,撞向日舰“吉野”号,不幸壮烈牺牲。(光绪皇帝悼念邓世昌对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4)旅顺大屠杀:旅顺守将徐邦道孤军奋战。日军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

(5)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在威海卫全军覆没。

★北洋舰队在威海卫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失败。

(6)中日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的条约。

《马关条约》内容:[割三岛、赔两亿、增开四口、开设工厂]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7)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人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帝国主义的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这一条款的签订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8)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①瓜分狂潮:在俄、法、德的胁迫下,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但勒索中国3000万两“赎辽费”。随后,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门户开放”

:1899年,美国向英、俄等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门户开放”政策的实施,形成了列强共同瓜分中国的局面。

(9)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中国人的觉醒:①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②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拉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③状元实业家张謇等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光绪帝

(1)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①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②主要目的:保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2)过程:①1900年,西摩尔率领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发动侵略。②义和团在廊坊阻击敌人。③清军将领聂士成壮烈殉国。④中外联合势力绞杀义和团。⑤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烧杀抢掠。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内容:[赔款最多,禁止反帝,拆毁炮台、驻兵要地,划使馆界、设外务

部]

①[经济]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②[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危害最大的一款)③[军事]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④[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列六部之前。

(3)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抗争史】

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咸丰帝/同治帝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2)永安建制:洪秀全永安封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3)定都天京:1853年,定为都城后,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南北对峙的局面。

(5)《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绝对平均,是不可能实现的。

(6)西征:西征取得重大胜利,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7)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8)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9)曾国藩湘军、李鸿章淮军和华尔洋枪队共同剿灭太平军。

(10)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1)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运动性质),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12)失败的原因: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二是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特点)。

2.义和团运动(1900年):——光绪帝

(1)口号:“扶清灭洋”。(评价: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局限:对清政府抱有幻想,且盲目排外。)

(2)结果:被中外势力联合绞杀而失败。

(3)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三.中国近代化开篇——探索史】

含义

近代化就是向西方国家学习,经济上实现工业化,政治上实行民主化的过程。

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重点

学习科学技术、生产技术

学习政治制度(君主立宪)

学习政治制度(民主共和)

学习思想文化

地位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加快了(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光绪帝

(1)目的: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反动统治(根本目的)。

(2)洋务派:奕䜣(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等。

(3)口号:前期(19世纪60年代)“自强”、后期“求富”。

(4)主要内容:

①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等。

②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③后期,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近代民用企业,比如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开平煤矿(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等。

④筹建新式海军:南洋、北洋和福建

(北洋水师规模最大)。后,成立海军衙门,统一指挥。

⑤加强塞防: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

(5)评价:①地位(影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②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最大影响),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③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没有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②洋务派内部的腐败,③外国势力的挤压。

【启示】洋务运动失败充分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而不改变政治制度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2.戊戌变法:(1895—1898年)——光绪帝

(1)序幕:公车上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宣传:第一个维新派政治团体:强学会。刊物:上海《时务报》;天津《国闻报》。

(3)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变法开始。变法历时103天,又被称为“百日维新”。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4)内容:有政治、经济、教育、军事四个方面内容。

①触及顽固派利益:裁撤冗官冗员;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裁减绿营。②反映知识分子参政愿望: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③要求发展资本主义: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④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开办新式学堂⑤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国防力量:训练新式军队。

(5)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6)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①失败原因:维新派自身软弱、妥协,又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客观原因:顽固势力握有实权。

②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3.辛亥革命(1894—1912年):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兴中会的成立: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2)广州起义:1895年孙中山准备发动广州起义,失败。陆皓东,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第一人。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革命思想的传播: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的《革命军》

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

(2)中国同盟会:①成立: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决定创办机关报《民报》。②影响: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

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使革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3)三民主义:①内容: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述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②意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

;“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意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

【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醴起义:1906年在湘赣交界,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失败。

(2)安庆起义:1907年夏,光复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秋瑾在浙江绍兴策应,失败。

(3)广西起义:1907年由孙中山、黄兴领导,在广西镇南关发动起义,失败。

(4)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孙中山、黄兴等领导在广州黄花岗发动的起义,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影响: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革命党人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精神和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武昌起义】

(1)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2)过程:首先爆发武昌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胜利。很快,全国已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3)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意义: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最大历史作用

/意义)。②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成功之处)

。③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失败之处)

【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换算公式:公元**年=民国**年+1911)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共和。在清朝皇帝退位后,袁世凯在北京就职;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内容有: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属于国民

(主权在民)

。②国民一律平等;国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平等自由)。③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司法权)。(三权分立)

(2)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有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新文化运动(1915年):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①原因:辛亥革命没能清除封建思想和旧文化。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复辟帝制(直接原因)。

②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③领导者:陈独秀和《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④宣传阵地和大旗:《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是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是民主和科学。

(2)内容: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②提倡民主与科学:由陈独秀首先提出:“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③提倡文学革命: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3)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是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继承创新,与时俱进。

年代

事件

领导人物

主要内容

实质

性质

口号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创办军事与民用工业、海军

学习西方的经济、科学技术

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自强”“求富”

1898年

戊戌变法

康有为、梁启超

改革旧制度,实行新法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救亡图存”

1911年

辛亥革命

孙中山

武昌起义、创立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三民主义”

1915年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李大钊等

提倡民主、科学与新文学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民主、科学”

★归纳: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进程:近代化从学科技(洋务运动)→学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学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特点:中国近代化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认识:①民族独立是近代化的前提。②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③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④中国人民具有不甘落后、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发展史】

1.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洋务运动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初步发展:①甲午中日战争后,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走上“实业救国”道路。②受辛亥革命的鼓舞,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3.黄金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4.国民党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代表有: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5.特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①总体比较落后,②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薄弱,③地区分布不平衡。

【五.北洋政府统治时期——黑暗统治】

1.二次革命:袁世凯屡次破坏民主共和。1913年春,刺杀宋教仁。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反袁,发动“二次革命”。但很快就被袁世凯镇压。

2.护国战争:①背景:袁世凯复辟称帝。②在孙中山号召下,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讨伐袁世凯,护国战争爆发。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护国战争结束。

3.军阀割据: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系(冯国璋和曹锟);皖系(段祺瑞);奉系(张作霖)。此外,还有滇系(唐继尧)、(桂系)陆荣廷等军阀。军阀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混战不休。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篇(1919-1924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端,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标志革命胜利。

时序: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国共十年内战----十四年抗日战争(八年全民族抗日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人民解放战争(国共内战)。

1.五四运动(1919年):

(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举行示威游行。

(3)发展:陈独秀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社会各界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

(4)扩大:6月5日,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5)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6)意义:①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影响: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理由: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力量新——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思想新——马克思主义;领导新----共产党,目标新----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2.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7月):

(1)成立的条件: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②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③组织基础: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2)成立的标志:“中共一大”召开。①召开: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毛泽东等13位代表与会。会议最后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②内容:①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权,实现共产主义。②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③选举陈独秀当为书记。

(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4)中共“二大”:制订了打倒列强、推翻帝国主义的最低纲领。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的敌人。

【七.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

1.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合作方式为“党内合作”。

2.国民党一大召开: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解释了新三民主义。实际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意义: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

3.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黄埔军校创办。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特点: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作用: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3.北伐战争:(1)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2)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主要战场在湖南、湖北。叶挺率领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城,消灭吴佩孚的主力;在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1927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全国名义统一。

4.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南京

“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标志革命失败。

【八.国共十年内战(1927-1937年)】

1.南昌起义:(1)爆发: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等人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2)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8月1日成为人民军队诞生的纪念日(八一建军节)。

2.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的总方针;还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即“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4.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1)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经过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即“党指挥枪”)。毛泽东率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2)1928年4月,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根据地得到壮大。

(3)意义:①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②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③锻造了井冈山精神:不怕困难,艰苦奋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不移地革命信念。

6.工农武装割据:

①通过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②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③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定都瑞金,毛泽东任主席。

7.红军长征(1934.10-1936.10):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因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2)开始: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西进,开始长征。

(3)进程: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中共中央到达吴起镇----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4)转折点——遵义会议的召开:1935年初。

※遵义会议内容:①纠正博古等人“左”的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③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遵义会议意义:遵义会议①开始确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②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③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5)进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6)胜利: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7)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8)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勇于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九.十四年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

1.九一八事变:

(1)爆发: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炮轰沈阳城。

(2)结果:东北军不战而溃逃,日军占领沈阳。4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3)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2.伪满洲国:1932年,日本扶植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分裂出去。

3.局部抗战:抗日义勇军、共产党人杨靖宇等组织的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局部抗战开始。1936年初,东北各部队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4.一二·九运动:

①爆发: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二·九运动”爆发。北平学生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反对华北自治”等口号,举行示威游行,向国民党当局请愿。

②意义: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5.西安事变:

(1)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为了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

(2)发生: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3)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6.七七事变:

(1)爆发: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驻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又称“卢沟桥事变”。

(2)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也标志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抗日英雄:保卫北平的战斗中,赵登禹、佟麟阁两位将军壮烈殉国。

7.第二次国共合作:

(1)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原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任军长。

(2)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发表,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8.淞沪会战:

(1)过程:1937年8月13日,日军挑起事端,淞沪会战爆发。1937年11月,上海失陷,会战结束。

(2)英雄:姚子青率领全营守卫宝山,全营牺牲。谢晋元奉命坚守四行仓库阵地。

(3)影响: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9.南京大屠杀:

(1)背景: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陪都重庆。

(2)概况: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10.正面战场的抗战:

(1)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武汉会战:1938年6月,日军进攻武汉。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曾取得万家岭大捷。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彻底破灭。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3)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日军第三次进攻长沙。中国军队获得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11.敌后战场的抗战:

(1)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取得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①八路军和新四军先后建立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②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总后方和指挥中枢。③措施: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④地位: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3)百团大战:①概况: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100多个团在彭德怀指挥下,对日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②意义: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2.全民族坚持抗战:

(1)背景:日军改变侵华策略。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国民党顽固派积极反共,制造皖南事变。

(2)表现:①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②枣宜会战中,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③在反“扫荡”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④社会各界、海外华侨、各民族人民,都坚持团结抗战。

13.党的七大:

(1)召开: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内容:①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席。③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14.抗日战争胜利:

(1)标志: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9月2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台湾在1895年通过《马关条约》割让给日本)。

(2)原因: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②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③世界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3)抗战胜利的意义:①地位: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②国内影响: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③国际影响: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十.解放战争(1946.6—1949.4)】

1.重庆谈判:

(1)目的:国民党是为争取时间准备内战,获得政治舆论的主动。共产党是为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2)结果: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内容为和平建国。

(3)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讨论了和平、建国的具体问题。

(4)影响: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2.全面内战:(1)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2)顶峰: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3)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

3.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1)指导思想: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2)战果:①粉碎全面进攻。②粉碎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转战陕北,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国民党发动内战对国共关系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1.全面内战的爆发,标志着国共关系由合作到分裂的转变。2.启示:国共合作则两利,分裂则两伤。

4.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内容:①1947年中共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2)意义: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②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5.(中共)主动进攻:

(1)序幕: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决战: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背景:各战场相继转入进攻,国民党军队主力被迫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①辽沈战役:由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采用关门打狗的战术。最后,解放了东北全境。

②淮海战役: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指挥下,歼敌最多。

③平津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与华北人民解放军;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

④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3)胜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1.从国民党方面看:蒋介石发动内战是反人民的,政治上不得人心;国民党的腐败和卖国行径导致严重的政治

、经济危机,政治上空前孤立,军队战斗力低下。

2.中共方面:中共正确领导;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广大人民的大力支持;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十一.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工具:19世纪70年代以后,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2.近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1)变化:辛亥革命后,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流行中山装、旗袍,新式礼节鞠躬、握手礼、新式称呼“先生”。这些变化,体现了自由平等,说明辛亥革命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解放。

(3)特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十二.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教育事业的发展:(1)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京师同文馆。(2)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所大学。(3)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2.新闻事业的发展:(1)上海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3.出版业的发展:(1)上海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4.文学艺术的成就:

文学

鲁迅

《狂人日记》第一部白话小说;《阿Q正传》是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20世纪初

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

解放区文艺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

绘画

齐白石

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颇深。

徐悲鸿

《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鸿篇巨作,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

音乐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

抗日主题

田汉

作词《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国歌

冼星海

作曲《黄河大合唱》

电影

《定军山》

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1931年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十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的演变:】

时期

标志

统一战线

影响

原因

合作

国民革命

国民党一大召开

革命统一战线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分裂

土地革命

四一二政变

国民革命失败,内战给日本可乘之机

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

合作

抗日战争

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近代反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的矛盾

分裂

解放战争

进攻中原解放区

祖国统一大业至今未能实现

蒋介石发动内战,实行独裁统治

启示

合则中华民族兴旺和崛起,分则中华民族是战争和利益损害。

【十四.近代历史事件的启示及感悟总结:】

1.列强侵华启示:落后就要挨打;要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建设强大的国防。

2.探索启示:资产阶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3.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启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中日关系观点:日本应正视历史,承认战争罪行,承担战争责任,真诚地做出道歉,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中国人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维护和平,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死灰复燃;提高综合国力。

5.国共两党:两次合作,两次分裂。启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6.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启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武装斗争;建立统一战线。

7.中共迅速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启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十五.材料题的做题思路:】

步骤1:从题干中选取设问对象,即回答的出发点。

比如“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设问对象就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

步骤2:灵活互换设问角度。

比如设问中出现因素、原因、条件、背景等角度,作答时这些角度可以互换。

步骤3:步骤2依然无法作答时,首先找准设问角度,再进行同类推理。

对象类推法:主要是同类型、同性质、同领域、同方向等的相关事件的对等联系。

比如,题干设问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如果回答不出来可以类推,首先可以推类到“殖民地人民反抗侵略斗争的原因”,再回答不出来可以类推“正义战争”进行的原因。

步骤4:根据类推确定最终的对象,作答。

零陵君诚学校八年级历史(上)人物专题

创作人:贺立军

一.

鸦片战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放眼看世界第一人。

2.魏源——《海国图志》作者,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3.关天培——近代史中为国捐躯第一人。

4.陈化成——1842年吴淞战役以身殉国。

二.

太平天国运动:

5.洪秀全——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号称“天王”。

6.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将领——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干王洪仁玕,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等。

三.洋务运动:

7.曾国藩——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洋务派代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

8.李鸿章——组建淮军;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和近代海军北洋水师;创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民用工业。清政府晚期重臣,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9.左宗棠——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创办福州船政局。注重塞防,成功收复新疆。10.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平壤战役的左宝贵,黄海海战的邓世昌,辽东战役的徐邦道,威海战役中自杀殉国的丁汝昌。

四.戊戌变法:12.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六君子,《天演论》译者严复。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3.聂士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天津保卫战壮烈殉国。

六.辛亥革命:

14.孙中山——辛亥革命领导人,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创办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倡导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主持国民党一大,提出新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创办黄埔军校,出任军校总理。辛亥革命后,推动社会风俗的改变,趋于文明和平等(中山装)。

15.

辛亥革命中的革命志士——萍浏醴起义的领导人刘道一、蔡绍南;安庆起义领导人徐锡麟、秋瑾;广西起义领导人孙中山、黄兴;广州黄花岗起义领导人黄兴等。

16.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继任中华民国临时总统,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承认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宣布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复辟帝制。后被迫取消帝制,于1916年6月死去。

17.军阀割据中的各派军阀——直系冯国璋和曹锟;皖系段祺瑞;奉系张作霖;滇系唐继尧;桂系陆荣廷等。18.蔡锷——护国战争主将。19.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宋案”引发了二次革命。

七.新文化运动:

20.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启,提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发表《文学革命论》倡导新文学新鲜、平易的文学内容;在五四运动中起草《北京市民宣言》;1920年夏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中共一大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

21.蔡元培——新文化运动中北京大学校长,营造“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氛围。使得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22.胡适——新文化运动主力,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23.鲁迅——新文化运动主力,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24.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

八.共产党方面:

25.中共一大主要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

26.

林祥谦——京汉铁路大罢工的领导人,“我们的头可断,工不可上的!”林祥谦英勇就义。

27.中共参加国民党一大的人员——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

28.周恩来——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1936年西安事变后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9.叶挺——率独立团先后攻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南昌起义主要发动者。30.朱德——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总指挥。31.李德、博古——第五次反“围剿”中在军事上犯了“左”的错误的责任人。在遵义会议上被取消了军事上的最高指挥权。32.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林彪——八路军第115师师长,率部取得平型关大捷。解放战争时期指挥了辽沈战役,后发动平津战役。33.彭德怀——百团大战的总指挥。在解放战争时期率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34.刘伯承、邓小平——1947年6月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1948年11月参加了淮海战役。35.淮海战役指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

九.国民党方面:

36.蒋介石——黄埔军校校长,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军总司令。1927年4月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西安事变中被扣押,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谈话,标志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7.张学良——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子,人称“少帅”。1928年底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38.赵登禹、佟麟阁——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两位将军誓死保卫北平,壮烈殉国。39.姚子青——淞沪会战中率全营守卫宝山。40.谢晋元——淞沪会战中率部坚守四行仓库阵地。41.李宗仁——抗日战争中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台儿庄战役的总指挥。

十.近代名人:

42.民族企业家代表——张謇、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44.詹天佑——第一批留美幼童,京张铁路总工程师。43.张謇——“实业救国”思潮的代表(状元办实业)。

45.齐白石——擅长绘画花鸟草虫。46.徐悲鸿——代表作品《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尤擅长画马。47.聂耳——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48.冼星海——代表作《黄河大合唱》,周恩来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49.解放区文学作品代表——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等小说。

零陵君诚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单元知识点过关训练

创作人:贺立军

一单元知识点训练

1、(6分)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内容

1)中国近代史开端——

2)抢劫和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

3)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4)美国提出的享有均等贸易机会的政策——

5)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地点——

6)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深渊的标志——

2、(5分)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2)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战争——

3)日本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的战争——

4)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列强发动的战争——

5)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3、(6分)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条约名称

1)割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条约——

2)英国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3)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4)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5)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6)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6分)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人物

1)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

2)战死虎门的广东水师提督——

3)太平天国运动的农民领袖——

4)黄海大战的致远舰管带——

5)签订《马关条约》的中方代表——

6)抗击八国联军的清军直隶提督——

5、(6分)农民战争风起云涌,影响着中国历史,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内容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标志——

2)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

3)镇压太平军的两支地主武装——

4)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

二单元知识点训练

1、(10分)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内容

1)洋务运动的口号——

2)洋务派筹建的海军中规模最大的一支——

3)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的战争——

4)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5)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

6)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8)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9)新文化运动标举的口号——

3、(6分)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事件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

3)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

4)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5)终结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6)我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4、(6分)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人物

1)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

2)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人士——

3)黄花岗起义的直接领导人——

4)“把皇帝拉下马”的民主革命家——

5)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北洋军阀——

6)湖北军政府推举的新军将领——

7)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

三单元知识点训练

1、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历史事件

0)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

2)中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纲领——

3)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4)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

5)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作了准备——

6)北伐战争失败的标志——

7)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的标志——

8)人民军队开始建立的标志——

9)红军长征中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10)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

2、(7分)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人物

0)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

1)中共一大选举的中央局书记——

2)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3)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

5)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者——

6)红四军首任军长——

7

)遵义会议上实际确立的党的领导核心——

3、(4分)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会议名称

1)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2)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会议——

3)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4)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四单元知识点训练

1、(4分)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

2)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4)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

2、(6分)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战役名称

1)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共的迷梦——

2)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3)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4)相持阶段中国军队歼灭大批日军获得胜利的会战——

5)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6)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9分)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人物

1)伪满洲国的建立者——

2)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中牺牲的中共领导人——

3)在北平保卫战中牺牲的国民党爱国将领——

4)在宝山保卫战中牺牲的国民党军营长——

5)指挥台儿庄战役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6)指挥百团大战的八路军领导人——

7)枣宜会战中牺牲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8)在反“扫荡”作战中牺牲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

4、(9分)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内容

1)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借口——

2)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的标志——

3)中国空军首次参战的时间——

4)武汉会战中胜利的战役——

5)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

6)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的亲日派头子——

7)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8)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9)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5、(6分)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内容

1)指导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文件——

2)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

4)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的战役——

5)平津战役中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贡献的将领——

八年级历史复习计划范文第6篇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1、北洋政府统治下政局混乱,社会动荡

2、“尊孔复古”逆流;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传播

3、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反思后深刻的认识到,必须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时间:1915;

2、标志: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3、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先进的知识分子)[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

4、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5、口号:民主、科学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思想革命:(1)抨击旧道德旧文化。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鲁迅《狂人日记》

(2)提倡民主与科学。陈独秀“德先生”“赛先生”

2、文学革命:推倒旧文学,倡导白话文;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四、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1)地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进步: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来源:Z。xx。k.Com]

(3)局限: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第13课

五四运动

一、爆发原因(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二、概况:1、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主力:学生;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3、扩大:1919.6.5,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

三、结果:北洋军阀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四、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一些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五四精神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和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近代化探索

时间[来源:学科网]

名称[来源:学科网]

代表人物[来源:学#科#网]

领导

阶级

学习

内容

口号

性质[来源:Zxxk.Com]

目的

影响(评价)[来源:Zxxk.Com]

其他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洋务运动

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地主阶级洋务派

学技术(器物)

自强、求富

失败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救亡图存

P22页(地位+积极性+局限性)

民用工业;军用工业;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地位;

1898年

戊戌变法

康有为、梁启超

资产阶级维新派

学制度(君主立宪)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公车上书拉开序幕;“明定国是”正式开始;《时务报》、《国闻报》

1911年

辛亥革命

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陆皓东、秋瑾等

资产阶级革命派

学制度(民主共和)

民主共和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P45页

兴中会;同盟会;三民主义;

1915年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先进的知识分子

学思想

民主与科学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青年杂志》(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内容;

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程

时间

战争

原因

条约

割地

赔款

通商口岸

其他

特权

侵略者

对中国的危害

中国人民的反抗

在位

皇帝

启示

1840-1842

鸦片战争

根本: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工业原料;直接: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地位)

香港岛

2100万银元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协定关税

英国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关天培;陈化成

道光

1、弱国无外交;

2、落后就要挨打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借口)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九龙司地方一区

《天津》: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北京》:天津

英、法主凶;美、俄帮凶

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咸丰

1894-1895

甲午中日

导火线:东学党起义

《马关条约》

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2亿两白银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开设工厂

日本

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左、邓世昌、徐、丁汝昌

光绪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

直接:镇压义和团

《辛丑条约》

4.5亿白银

八国

上一篇:部门设置和岗位职责范文下一篇:别人帮助我后的感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