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母校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2023-09-22

重返母校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1篇

——读《重返狼群》有感

荣建

今夏一次很偶然的机会,看到友人在朋友圈推荐了【重返狼群】的电影,被深深的温暖感动了。随即找到了苏州唯一排片的影院,认真看完,数次,红了眼圈。接下来,淘来书本,细细品味。于是,一段人和狼的传奇故事,改变了很多我对人性,对于人和动物共生共存的看法。故事本身,带给我们除了长久的震撼,还有众生平等的可贵,以及人与万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一、故事梗概

7年前,年轻的女画家李微漪,在海拔将近4000米的四川若尔盖大草原写生,偶然之间遇到了一条刚刚失去父母兄弟,出生还没有睁开双眼却即将要断气的小狼。可能是命中注定,李微漪的一声悲痛长嚎,小狼竟然奇迹般的活了过来!小狼求生的目光触动了姑娘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也可能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她把它抱回城里(成都),取名“格林”。从此,她把格林当自己的孩子一样,抚养它,陪伴它,训练它。但是,钢筋水泥林立的繁华都市,不是野性草原狼的真正家园,为了狼的尊严自由,和满心对原始故土的向往,作者剑走偏锋,带着小狼重回荒原。一路上,一人一狼,如母子,如伙伴,如战友,相依相守,倔强坚强,历经千辛万苦,九死一生,小狼终于重返群狼。迄今为止,小狼格林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条由人工养大后,成功放归荒原的野性狼。

二、一情一景一评说

1,人把狼咬了。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算是新闻,人咬狼算是重磅新闻了。在作者激发格林的野性时,就发生了人咬狼的事件。按照正常人的思维,这可能是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作者在训练格林的过程中,这只是一个普通的细节。回头想想,每一个伟大事件的背后,势必都有不为人知的艰辛,过程枯燥,但结局圆满。人生有时候也是如此,我们往往只看到了他人的成功和光环,但背后的辛酸和汗水,又有几个人知道?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你能承受多大的委屈和苦楚,你就能接受多大的赞美和荣耀。

2,狼在城市丢失。因为一次意外,格林在城市跑丢了。一只狼在城市跑丢了,比违禁的武器遗失还要可怕,足以引起社会的恐慌。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艰难寻找后,在车流不息,人来人往的大马路上,作者把狼找回来了。作者最开始的本意,只是想让格林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里面,健康成长,但是她没有想到,狼的野性,在这次跑丢事件中得以充分的展现。格林终究是不属于城市的,他应该放归草原。人性的本意其实都是善良的,但是如果违背了动物自然成长的规律,可能效果会适得其反。联想到生活中有多少家庭养宠物的初衷,到底是用爱陪伴,还是作为寂寞的消遣?

3,狼獒和谐共处。藏獒和野狼自古就是天敌,水火不容。人类为了驯养出野性十足的藏獒,在它们很小的时候就被关进地窖,主人扔一只活狼进去,让小藏獒全力拼杀斗狼,养大一点后,再放两只活的狼,甚至更凶险的猛兽,直到藏獒把对手全部杀死,成为最勇敢的斗士。藏獒是忠诚护家的动物,狼是群体观念极强的动物,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重情重义!在大草原的腹地,藏獒以他们的憨厚宽容接纳了格林,格林以他的坚韧和智慧取得了藏獒的认可。其实,所谓的不和谐,都是由于人的残忍所致,都源自于利益的驱使。如果没有杀戮,没有买卖,又哪来的伤害。

4,格林误吞炭火。小格林出于对火苗的好奇,误吞了一块小炭火。格林惊叫着甩出嘴里的碳渣,却甩不掉揪心的疼痛。舌头是他最敏感的部位,但也遭遇了最特殊的疼痛。所有的动物,包括人类,都是在好奇中成长,探寻这个世界的神秘!成长的过程,也是伴随着冒险的旅程,之所以我们会变得羽翼渐丰,那是因为我们经历过无数的挫败和伤痛后,才会越来越坚强。什么样的环境就能锻造出什么样的品格。想想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如此,温室里长不出强壮的孩童,父母能够给予的,不是一味的娇惯,而是应给孩子历练成长的环境,给他合适的土壤,顺着自然规律,让他茁壮成长。有些伤痛,是必须要经历的,痛过才会记得,这也是成长一定要付出的代价。

5,狼之柔情。作者因为淋了一场冰雹,咳嗽感冒,患上肺水肿。格林看到病床上昏昏欲睡的妈妈,坐卧不安,时不时爬上窗户,隔着玻璃,探着大脑袋向屋里端详。格林叼来了半只野兔,前半截已经被吃掉了,最肥美的后半截,透过窗户扔了进来,落在了床前。作者知道格林对她有感情的,但是她万万没有想到,只有五个月大的格林,竟然会为她在病中送来自己的存粮。平时拼命抢食护食的狼,真正到了自己亲人危难的时刻,他会毫不犹豫的忍受饥饿,把自己的救命粮拿出来。格林长大了,像一个懂事的孩子一样学会关心妈妈了。狼都如此,人做得怎样。当今社会上又有多少“白眼狼”,扔下年迈的双亲,过着自己开心的“小日子”。如果一个连父母都不懂得孝顺的人,又何谈责任感,何谈孝义。此情此景,小狼格林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

6,人偷狼食。在草原深处等待格林回归狼群的日子里,作者和她的男友亦风只能靠干粮度日,他们的手脚浮肿,嘴唇手掌和脚跟都在开裂,虎口更是累的东西都使不上劲。大草原的冰天雪地,猎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发现了格林藏食的雪窝有只兔子,在饥饿难耐,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们炖了汤锅,把兔子肉吃了。狼的本性里面对于藏食的地点是非常警惕的,一旦被泄露,就会马上转移场地,但是格林并没有这样。他还是在藏食的地方,把猎来的野兔,使劲的刨坑,把它们藏到里面,因为格林知道,他的妈妈,比他更需要那些食物。人和狼之所以能共生共存,在荒野求生的大背景下,格林能做出如此举动,彰显的就是人与狼之间的真情!狼需要放归,人要帮助狼实现放归,这个过程虽然漫长,异常艰苦,但是,信仰让他们坚持到了最后。

7,为自由远行。在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狼群,格林即将要回归的那一刻,作者解下套在格林脖子上的铁链,长久的,凝望着这个一手养大的孩子,泪水长流,万般不舍。曾经,他们在成都的城市里,也考虑过把格林带去动物园,让它过上安逸的日子,但是他们知道,大草原才是格林最终的归宿,但是真的等来了这一天时,他们的内心是痛苦的,是万般不舍的。一对养父母要将他们一手带大的孩子,交还给他的血亲,让孩子走到更大的世界中去,欣慰和悲凉交织着,欢笑和泪水交替着。在分别的那刻,他们从格林悲伤的眼神里读懂了答案,那就是自由!无论对于人,还是狼,对于任何生灵来说,自由胜过一切。谁都不能为谁铺一辈子的路,谁都不能为谁牵一辈子的手,格林是自由的,剩下的路,该它自己走。

爱他,就给他自由!

三、作者语录摘选【超出篇幅部分】

1,格林,如果有来生我愿转世为狼和你成为真正的母子,我们一起奔跑在天边,也许只有这样我才会真正明白你为什么悄悄的来,又为什么默默地离开。我今生为人,很贪心,见了还想再见,聚了还想再聚,我已经把你当成我所拥有的。其实在生命的尽头,我们注定将失去所有,也许这“所有”原本就不属于我们。

2,格林,好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生命都是独自出生,独自死亡。但是妈妈多么希望在你生命的一始一终都能与你相伴。你选择了荒野,野生狼的平均寿命只有八年。等你老了,我们还在这片草原,或许你还能回到我们身边,对我说:“妈妈,我跑不动了,我也累了,我想回到从前没有忧伤没有怨恨的日子。”你会像小时候那样靠在我的臂弯,什么都不再想了,只想着往妈妈的怀里钻的更深。

3,人们也许会认为自己曾经施以恩惠的动物应该对人感恩戴德,似乎他不亲热就算狼心狗肺,不温暖就是“白眼狼”。但我现在更能理解格林。在狼的眼里爱一定平等的,可是人与狼之间的大关系从来都是不平等的。人狼之争中处于劣势的狼,几近灭绝。

重返母校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2篇

由于人类的捕杀,仅出生5天的小狼就成了奄奄一息的孤儿。出于热爱动物,李微漪将它救活并带回城市收养,起名为“格林”。随着格林狼性的显现以及城市环境的特殊,她毅然将它带回它的出生地——若尔盖草原,开始了野化格林的生活„„以至历尽艰辛寻找狼群,最终格林得以重返,回归狼群。

李微漪生病了,格林对她日夜坚守以及奉献它挚爱的存粮给她,表达了格林对她的爱。遇到险情,彼此舍命共患难。掌心与爪心相贴,读懂彼此的心。大雪封山,断粮的艰难时期,格林把自己的存粮与李微漪一起分享。格林回归狼群后,与李微漪的重逢,彼此眼神中的依恋与不舍,演绎着这异类间的母子情,是我热泪盈眶。

狼,它们十分崇尚自由。书中的格林就是为自由而生,不惜把自己的爪子磨破,也不让李微漪牵着它。

读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狼的认识:凶残狠毒、忘恩负义、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这本书,也彻底颠覆了我对动画片里“灰太狼”的认识。我认为,这部动画片,真正的侮辱了狼的精神和狼的信念!

我十分敬佩狼的精神:自由独立、顽强斗争、勇敢进取„„我要向狼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一份“狼性”。这样,我一定会变得更好、更坚强。

读完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这也使我产生了对狼的敬佩与爱慕。 狼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重返母校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3篇

以前读《狼图腾》,感觉这是一部惊世之作,狼的智慧让我由衷的折服。然而,在我读完《重返狼群》之后,他有给我的另一种震撼,让狼的凶残、狡猾在我心中当然无存。《狼图腾》的作者姜戎在为本书写的序中说到:本书给与我精神上空前的震撼!是啊,确实是这样的精神洗礼。

读这本书,我是在一阵哭、一阵笑、一阵佩服、一阵愤怒中度过的。当格林受伤的时候,我很担心和哭泣;当看到他那狡猾的手段是我又激动的大笑;当看到他的那种为自由也可牺牲自我,为同伴,不惜受伤的精神时,我又由衷的佩服;当看到那些可恶的偷猎人时,我又特别的愤怒。一本书,让我感到了深深地不安,也让我深深的期盼,不知道现在格林过的怎么样了?他会不会被欺负?会不会打不到猎物?种种的一切,都因为这本书而改变。

读完《重返狼群》,我为自己以前的无知而汗颜;为自己的狭隘而懊悔;更为自己的盲目而痛惜。狼在所有人的心中都是凶残、邪恶的象征,我以前也是盲目相信,但是我现在明白了。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当作者生病严重时,格林把唯一的口粮留给作者而感动,读到这我曾经已经是泪流满面。这一刻,我重新认识了狼,认识了这个在我们心中邪恶的代表。读完整部书,我的心情久久的不能平静。作者在这本书里,看到的人类丑陋的一面。有时宁可遇见狼,也不要遇见人。作者如此的感叹,引起了我的共鸣。更是刺痛了我的的心灵。是的,现在的社会人有时候比狼还险恶。

重返母校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4篇

我国农村经济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 其发展和变化是惊人的, 无论是农业产值还是农民收入都以非凡的速度在增长。而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农村金融却明显地落在了后面。它完全不能与经济发展相匹配,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为, 金融是经济的翅膀, 经济只有插上金融的翅膀才能飞的更高更远。

长久以来, 农村的金融市场一直是边缘市场。改革开放前二十年, 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 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十年前, 国有商业银行纷纷从县域以下农村地区撤出了, 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绩效欠佳。在农村地区开展信贷业务, 客户分散、信贷额度小, 而且风险大、成本高。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而言, 农村地区的客户性质显然与一个巨型银行的运作理念和方法极不协调。长时间以来, 这些大银行在县域以下农村地区都累积了大量的不良贷款。亚洲金融危机后, 我国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更为严格, 为了降低不良贷款率, 提高银行的资产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这些银行“巨舰”不得不驶出农村这片海域。农村领域确实不是其最佳的市场领域, 经营上不具备规模效应。可以说, 与那些灵活的小型金融机构 (如农村信用社) 和民间金融机构 (如互助会和钱庄) 相比, 大型银行不具备竞争优势, 他们有理由选择撤出。

不容置疑, 作为参与市场活动的银行, 趋利性是其存在的本真。作为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 一切都要从客户和市场的需要出发, 也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十年前, 国有商业银行们纷纷收缩农村网点, 开始一场对未来农村金融生态影响极大的“集体大出走”自然是无可指责的。而十年后的今天, 包括政策性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商业银行, 又开始一场“集体回归运动”, 无疑, 他们骐骥重新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上大展宏图。

2 当前农村金融的发展机遇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 建立与市场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金融制度, 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深化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尽快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抓好“三农”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课题。

在改革开放以后, 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前与后, 农村信用社, 一直积极发挥着服务“三农”的作用, 它把为农业、农民、农村经济服务作为重点, 促进了各地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合作信用社是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机构。目前, 我国农村合作信用社的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在经济发达地区, 经营状况比较好, 甚至出现了无农可扶的状况;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农村合作信用社经营效益差、自身发展困难。但是, 今天的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水平已经有了飞跃的发展和提高, 无论沿海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 农民的金融意识大大提高了, 农村、农业的金融需求也极大地提高了。对于追求客户与市场的国有、民营和外资银行, 当然是一个新的巨大的商业良机。诚然,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相对来说还是一个小市场、一个很不成熟的市场, 一个不算诱人的市场。但是, 农村村镇银行的发展前景还是十分看好的, 回归农村金融市场还是各商业银行实惠而理性的选择。尽管农村金融市场比之都市市场确实逊色, 可随着农村现代化计划的实施,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农村乡镇企业和农村生产合作组织规模将日益壮大, 它们的资本实力逐渐增强, 它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自然也日益增加, 农村金融服务业将大有作为, 商业银行回归顺理成章。

3 农村金融改革的前瞻性思考

现今, 农村金融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发展建设的迫切需要。集中表现为三个“太少”:一是支农金融机构太少。目前涉农正规金融机构只有4家。其中农发行主要负责政策性贷款;农业银行“回归”农村时间不长, 农贷业务一时还难以快速跟进;邮政储蓄经营方式刚刚转型, 放贷支农还处于尝试阶段。因此, 农村金融目前主要靠农信社支撑。二是资金投入数量太少。据了解, 农村中小企业、种养大户贷款难的问题非常突出。三是金融服务网点太少。目前只有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网点覆盖乡镇, 其他涉农金融机构在乡村少有布点, 那么, 首先要建立较完善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实现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民间金融协调发展, 逐步满足不同类型“三农”客户包括小额信贷、规模化融资、汇兑、理财、租赁、保险、证券、期货等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首先, 抓紧农村合作信用社的改革。现在, 农村合作信用社就全国范围讲, 它仍然是农村金融的主体, 当然也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主体, 必须抓紧农村合作信用社的改革, 让这个与农民几十年相濡与沫的金融机构焕发出新的精神。

第二是推动村镇银行组建。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 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 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可经营吸收公众存款, 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 办理国内结算, 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 从事同业拆借, 从事银行卡业务, 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 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以及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村镇银行还可代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业务。

从2006年12月银监会颁布开放农村市场准入的若干意见之后,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如雨后春笋, 迅速出现在全国县域以下地区。在2008年之前成立的村镇银行, 大多是由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发起设立, 同时外资银行也迅速跻身发起行的行列, 汇丰银行等都在中国农村金融领域抢先试水。但是, 进入2008年以来, 很多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也开始行动起来, 加入到“回归农村运动”的行列中来。此前, 民生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已经先后在农村设立了村镇银行。各类商业银行共同挺进农村领域开设村镇银行, 其背后的动因, 不外是要从迅速发展的农村金融市场中分一杯羹, 村镇银行也许会成为今后若干年农村金融市场的又一个主体, 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其三是规范民间金融组织, 让它名正言顺地进入到农村金融体系中来。在农村发展中, 特别是农民进入非农产业 (农村工业) , 资金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而农业、农民、农村, 因其所处的弱势地位, 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支持, 特别是小企业和家庭企业在起步或遇到资金周转困难的时候。这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 这种供需上的极度不均衡, 催生了民间金融。民间金融最先在沿海较富裕农村产生, 并迅速蔓延开来。农村民间金融的存在, 也充分说明正式金融机构满足不了农民的金融 (特别是贷款) 服务需求, 而民间金融正好弥补了这种不足。民间金融的发展, 是遵循市场需求, 对金融改革方式的有益探索。民间金融在农村的蓬勃发展, 缓解了农村金融资源供需上的矛盾, 缩小了城乡之间在金融资源占有上的差距, 推动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这么说, 民间金融逐渐成为了融资困境中农民的一种理性选择。它完全应该纳入国家正规的金融监管体系, 使其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正规军”。

再其次是, 各大商业银行直接在农村设立分支机构, 广布网点。当然, 现在也许还不现实, 这是一个前瞻性的设想, 它还需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而定。中国经济的发展充满神奇, 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将会展现传奇般的活力, 我们只能满怀期待。

4 商银回归是推动农村金融市场走向繁荣的重要因素

商业银行进军农村金融市场, 或者者说回归农村金融市场, 一方面扩大了自己的金融市场占有率, 另一方面也构建了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体系。设立村镇银行, 意味着这些商业银行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关注中国农村发展, 可以使商业银行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从而赢得监管者和社会大众的道德认可, 从而获得更高的社会美誉度。至于未来设立分支机构和广建网点, 更是各大商业银行做强做大的美好愿望, 特别是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建功立业也是他们不可推却又乐于承担的责任。商银回归可以说是, 推动农村金融市场走向繁荣的重要因素。

农村金融改革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急需不断创新, 服务水平和效益需要进一步提高, 这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艰苦努力。但是我们相信:农村信用合作社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村镇银行将大行其道;民间金融将从地下走上台面;商业银行将逐渐战略回归。可以预见, 需要逐步推进的农村金融改革, 一定会成功, 农村金融市场前途一片光明。届时, 农村的经济发展将真正插上金融的翅膀展翅高飞了。

摘要:回顾我国农村金融历史概况;阐明农村金融发展机遇;论述商业银行回归农村金融市场的动因和意义;农村金融改革的前瞻性思考。

上一篇:半学期总结范文下一篇:融资工作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