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服务团队范文

2024-04-13

全科医生服务团队范文第1篇

一、社区全科责任医生团队含义

社区责任医生团队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护人员以“团队”形式提供上门服务,开展居民健康体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慢性病管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等活动,向社区居民提供全程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新模式的医护人员。

二、社区全科责任医生团队任职条件

社区责任医生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并经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合格、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质的人员。

2、在辖区内医疗机构注册的执业护士。

3、公共卫生专业人员。

4、社区干部(社区居委会卫生专干可兼职)

三、社区全科责任医生团队基本职责

1.与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中年丧子家庭等重点人群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动态管理,进行社区健康诊断。

2. 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综合防治,对目标人群实施系统管理和危险因素的干预。

3. 配合中心预防保健科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包括疾病监测、疫情报告、疫点处理、免疫预防等。

4. 配合中心公共卫生科针对重点人群、高危人群和社区全体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5. 提供医疗服务和就医指导,设立针对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就诊全科门诊等,开展慢性病、高危人群筛查、双向转诊和就医指导。

6. 配合中心康复科开展残疾人、慢性病病人社区康复工作,提供站(点)及家庭适宜的康复技术指导服务,及时做好转介和转诊服务。

7. 深入社区居民住户,及时了解掌握社区人口动态、居民健康状况,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提供多种形式卫生服务,满足群众基本卫生需求。

8.与预防保健科协同开展孕产系统保健、妇女保健、生殖保健,儿童系统保健等相关保健服务和咨询指导工作、社区计划生育技术咨询和指导工作。

9. 开展社区人群危险因素检测和死因检测等。

10.开展学校、幼托机构、企业单位、商业楼宇等)的公共卫生工作。

11.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健康保健服务。

12.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开展各种延伸服务。

13.积极参加在职全科医学学习和社区专项技术服务培训,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技能。

14.积极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各项登记、统计、分析总结工作。

四、服务范围和对象

社区责任全科医生团队服务范围和对象为:户籍在沙坪坝社区或常住半年以上的居民

五、社区全科责任医生团队工作制度

1、例会制度。按时参加每月工作例会,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按时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

2、培训学习制度。按时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认真学习公共卫生政策、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3、信息沟通制度。及时掌握责任区内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动态,认真做好各类信息的统计、汇总、上报等工作,及时与中心公共卫生科沟通信息,保持经常性的工作联系。

4、社区巡诊制度,每月下社区实施公共卫生相关工作不少于5天,并建立转诊制度等。

沙坪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科医生服务团队范文第2篇

(二)职责:

1、协调中心各部门与团队签约服务工作的开展;

2、不断提高、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科学合理地做好人员安排及绩效考核工作;

3、配合中心质控小组定期对团队签约工作进行考核;

4、承接、安排公共卫生相关条线在团队签约工作中展开;

5、合理划分团队家庭医生在社区的签约责任区域。

全科医生:

(二)职责:

1、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和病情信息,了解社区居民的实际医疗需求。

2、负责与社区居民做好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做好每个签约居民的相关资料收集、整理;

3、签约从重点人群开始(社区老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逐渐铺开到每个家庭,途径:1)门诊自愿签约 2)区域划分签约;

4、做好签约患者的预约门诊工作、上门服务及电话咨询;

5、定期为签约居民作健康讲座及健康保健宣传资料发放;

6、做好社区患者在中心或上级医疗机构的入院、转诊工作,提供绿色通道;

7、做好上级医疗机构下转社区患者的康复随访工作。

社区护士及公卫医师:

(二)职责:

1、团队护士在中心护理部和团队护士长的统一领导安排下进行工作;

2、协助全科家庭医生做好签约准备工作及签约后相关资料的整理工作;

3、为全科家庭医生的签约患者合理安排预约门诊时间;

4、积极参与全科团队上门护理、医疗咨询、社区健康教育、慢病管理等工作;

5、完成护理常规工作。

其他人员:

儿保、妇科医护人员:

(二)职责:

1、做好与条线相关社区居民(儿童、孕产妇)的签约工作;

2、开展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发放等工作,定期随访,并与辖区内的团队医生做好协调、沟通工作;

全科医生服务团队范文第3篇

团队成员

成员照片

服务范围:社委会

服务项目

1、

2、

3、

4、

5、

6、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的健康管理。 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指导等服务。 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出诊、巡诊等服务。 对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 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居民服务。

7、 其它各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咨询电话:(0XX)XXXXXX

全科医生服务团队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重要思想及习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省卫生厅《关于建立家庭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苏卫社妇〔2012〕2号)文件精神,不断延伸和深化“六位一体”服务,强化居民健康管理,与居民建立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进一步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程度,提升居民的健康保障水平。

二、工作目标 以“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服务形式构建家庭医生责任制度,形成以“契约式”、“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式”为特点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实施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整体健康维护为方向的长期的负责式照顾和健康管理,力争早日实现“户户拥有家庭医生,人人享有签约服务”的目标。2014年完成辖区内重点人群及有健康需求人群55%的签约与服务任务。

三、成立组织、分工协作 成立团队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工作需要及人员变动,对团队人员进行了合理调整,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居民。 第一团队:团队长:徐国华,成员:杨洋

宋伟田 李芙蓉 朱恒恒 李国润 刘中海;

第二团队:团队长:李明霞,成员:吴中利 李宁宁 何红彦 潘加月 周园园 王亚芳; 第三团队:团队长:李冬红,成员:董正国 王启胜 彭金良 张帆 崔素芳 刘金梅

四、服务对象 主要以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0—6岁儿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肿瘤、慢阻肺等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困难人群、重性精神病等重点人群和有服务需求的健康人群。

五、服务内容

(一)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1、常见病、多发病的预约、诊疗服务。

2、门诊预约与转诊服务。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做好转诊病人的跟踪服务,不断提升家庭医生的医疗服务技术水平。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团队工作按团队服务人口比率于6月底完成建档任务,且确保每份档案都要真实有效。

2、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对签约家庭中的60岁及以上老人、孕产妇、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 对于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的慢性病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提供上门随访、上门换药等服务;对于一般慢性病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提供电话随访、面对面随访、社区集中随访服务;对于产妇,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提供产后随访等服务。原则上每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服务人口数不低于辖区内服务人口的55%,并确保服务质量。

3、健康教育咨询和指导:在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支持下,定期在责任区域组织开展健康讲座、义诊、咨询等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将为签约家庭成员提供有关生理、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以及家庭功能方面的咨询,并发放各种人群保健知识宣传单,同时开展婴儿喂养指导、儿童保健指导、婚前计划生育指导、孕产期保健指导、家庭饮食营养指导、家庭用药指导、传染病防治指导、不良行为指导等服务。

4、结合全民健康体检,对临床随访的居民进行基本体格检查,为首诊居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为有需求的居民进行个体化得健康体检项目。为居民提供健康危险因素评价,进行健康方式指导,有条件的或创造条件提供中医保健咨询服务。对社区高危人群进行健康干预。

六、工作措施

1、团队长制定本团队工作计划,进行人员合理分工,团结协作,明确目标,按时间进度完成任务。

2、为确保团队成员技术水平足以开展社区工作,高质量的完成社区活动。2014年进行系统的团队培训工作,培训活动以团队长根据社区需求进行课件准备、邀请上级单位进行针对性指导等形式开展,培训活动至少每月开展一次。

3、社区公示:制作统一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公示栏,在责任区域内公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成员的基本信息、培训学习经历、技术专长、服务内容、联系方式等主要内容。

4、统一服务形象,塑造家庭医生的社会影响力,家庭医生服务团

队成员应按照要求统一着装,佩戴统一的工作牌,配置统一的交通工具和服务包,做到统一家庭医生形象,让城乡居民逐步了解、熟悉并自愿选择家庭医生。

5、建立自愿服务者组织,组建自我管理小组,每月对慢性病患者开展一次自我管理活动。

6、定期开展下社区服务: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每月必须在责任区域内安排4次以上下社区服务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3小时,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逐步提高签约服务率。

7、强化政策宣传,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社区活动,下社区摆点,健康宣传日,大力宣传家庭医生责任制;大力营造“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诊理念;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

8、团队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关于儿童、妇女、老年人、慢性病防治、戒烟、无偿献血、爱国卫生运动、重大传染病防治、中医等内容的健康教育活动。

9、及时进行资料归档,对于每次社区活动需及时进行资料收集、整理、汇总,每个月召开一次团队工作会议,进行对一月工作汇报与小结,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同时也为社区诊断分析提供有效科学依据。

10、每月以看资料与上门现场考核的方法对团队人员进行考核,按工作量及居民满意度进行特岗津贴发放。

果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科医生服务团队范文第5篇

2、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于: C、1948年

3、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是指: B、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医疗

4、社区预防坚持以人为本,以(D、健康)为中心

5、二级预防针对疾病自然史的阶段是: C、致病因素出现的阶段

1、社区干预试验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是:C、社区人群

2、WHO专家委员会规定青春期年龄范围是:B、10~19岁

3、青春期少女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对各种营养的需求量远远高于成人,需要特别大,这些营养是什么:B、蛋白质和热量

4、老年保健的实施原则有:A、预防为主B、自我保健C、家庭保健D、社区保健E、以上共同结合

1、全科医生的诊疗模式是:D、以病人为中心

2、常规了解病人的就医背景,不包括:A、个人背景 B、家庭背景C、社区背景D、社会背景E、司法背景

3、全科医疗的医患关系特征中不包括:A、从治疗为主转向关怀为主B、从以医生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C、从以疾病诊疗为中心转向以满足病人的需要为中心D、从主动与被动的需求关系转向需要互补的积极互动关系 E、从缺乏感情色彩的“商业关系”转向朋友式的互助关系

1、以人为中心处理患者问题时,不需要:A、清楚地解释病情B、鼓励病人承担治疗和康复的责任C、针对所患健康问题为病人开治疗处方D、与病人一起制定干预计划E、把病历交给病人保管

2、在全科诊疗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重要临床决策最终需要: C、由病人自己决定

3、全科医生“以人为中心”的照顾并非是:A、应同时重视“疾病”和“病人”范畴B、要区别“疾病”、“病患”和“患病”三个词汇的内涵C、把病人看成是完整的人而不是疾病的载体D、以病人为中心、需求为导向E、坚持全人照顾的理念

1、口服药物、毒物或刺激物中毒时下列那些情况不需洗胃:A、昏迷B、服强酸强碱C、吞服有机磷杀虫药D、服过量安眠药E、服药6小时来诊

2、用洗胃管清洗误服毒物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尽早洗胃B、服强酸不宜洗胃C、每次注入洗胃液不宜太多D、反复洗胃E、昏迷病人禁止洗胃

3、一女性,误服敌百虫杀虫药,洗胃液禁用:C、2%碳酸氢钠溶液

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处理错误的是:A、移动患者到空气新鲜的地方B、吸氧C、防止脑水肿D、补充脑细胞代谢需要的物质E、应首先注射苏醒剂

2、男32岁,蓄电池厂工作已连续加班两周,突然发现腹绞痛,恶心呕吐排黑便(便潜血阴性),应使用什么药物解毒:A、依地酸二钠钙

3、女性20岁,因昏迷2小时被家人送来,病史不详,查体:血压90/60mmHg,双瞳孔缩小,直径1cm,呼吸有蒜样臭味,全身皮肤潮湿多汗,口角流涎,双肺布满湿啰音。急救用药应选用:D、解磷注射液

1、小儿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首选下列药品中的:D、头孢克洛

2、体重6公斤的婴儿,每天需要牛奶和水的量是:B、8%糖牛奶660ml,水240ml

3、由于叶酸和维生素B12含量少,易引起新生儿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是:B、羊奶

1、下列不是孕早期首次检查内容的是:D、血、尿常规、血型和胸片

2、关于产后访视,下列错误的是:A、应在产妇出院后7日、产后14日和产后42日分别做3次产后访视 B、了解产妇休息、睡眠、饮食、大小便C、检查乳房有无红肿、硬结、皲裂D、检查会阴伤口或剖宫产腹部伤口愈合情况E、了解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情况

3、以下符合老年人消化系统变化的是:A、舌乳头上的味蕾数目减少B、舌乳头上的味蕾数目增多C、消化腺体萎缩,消化液分泌量减少D、肝酶的活性普遍降低E、胰腺出现腺体纤维化,胰蛋白酶原颗粒变少,活性减低

4、老年人骨骼肌肉的变化说法错误的是:A、骨小梁数量减少B、骨骼的骨矿含量减少C、骨胶原含量减少D、骨胶原含量增加E、老年人关节软骨呈现脱水和纤维化

5、在老年人合理膳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提倡谷物精加工B、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二者可以相互替代C、蔬菜水果不利于鱼、肉、蛋等食物中蛋白质的吸收 D、膳食纤维是一类难以被人体消化的多糖,老年人不宜食用E、现在工艺将米面加工得越来越细,增加了营养素的丢失,对健康不利

1、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原则不包括:E、促进家庭和睦

2、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治疗内容是不包括:E、语言训练

3、卒中单元式管理内容是:C、继发障碍预防与治疗

4、脑卒中恢复期康复治疗的内容不包括:D、手术治疗

5、脑卒中继发障碍不包括:E、失语

1、偏瘫康复评定内容不包括:B、翻掌

2、属于肌张力II级特点的是:C、肌张力较明显增加

3、偏瘫的并发症不包括:C、继发性高血压

1、下面康复训练计划中不包括:A、剧烈运动

2、下面康复训练目标中错误的是:C、加强健侧肢体的控制能力

1、足跟着地期,以下不是侧方观察的正常范型的为:E、从足前部可看到足底面

2、以下不属于推离期从侧方观察的正常范型的是:A、右侧有轻度的肘屈曲

1、目前健康档案公用数据元标准中包含公用数据元:C、1163个

2、下列关于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描述错误的是:B、测量前30分钟内可以吸烟

3、下列关于测量体重的注意事项描述错误的是:D、读数时应从侧方读取数据

4、下列询问属于中立性探查询问的是:A、您能再具体描述一下您的症状吗

5、下列个人基本信息采集技巧不正确的是:E、必要时采用探查性提问获取信息

1、日常生活方式管理的主要内容不包括:E、吸烟

2、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食盐量每日应在:B、6克以内

3、可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不包括: C、遗传

4、不可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不包括E、吸烟

1、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感染是指病原体和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B、首发感染是指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C、重复感染是指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D、继发感染是指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E、重叠感染是指在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在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

2、传染源不包括:E、免疫力低下人群

3、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D、鼠疫、霍乱

4、丙类传染病不包括:D、梅毒

1、飞机失事属于:C、物理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群体性暴力事件属于:B、社会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公共卫生的主要特征包括:E、公开性

4、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可以划分为:C、4级

1、直接影响甲型H1N1流感传播的行为不包括:E、不合理膳食

2、引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危害加重的行为包括C、过度恐慌和紧张心理危机

3、甲型H1N1流感防控健康教育的四项任务不包括B、积极有效治疗

4、地震灾害中健康教育的目标不包括E、减少和控制地震的发生

5、地震灾害中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A、伤害预防、急救互救知识与技能B、紧急避险知识与技能C、心理调适知识与技能D、肠道、虫媒和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与技能E、以上均是

1、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不包括D、杜绝危机症状发生

2、所有的心理危机症状都是有害的B、错误

3、提供心理支持的原则错误的是B、理解对方的反应,但不包括过激的反应

4、战胜心理危机最终仍然要靠患者本人A、正确

全科医生服务团队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全科医生;培养;全科医学

在我国进行的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加强农村卫生工作为重点的初级卫生保健体制改革中,要发展初级卫生保健就必须推行全科医疗,要推行全科医疗就要依靠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是全科医疗的主要执行者,全科医生的“守门人”作用是开展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不可缺少的主要力量[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努力提高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一、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定义

1.全科医学的定义。当前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学的定义是:全科医学是一门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社会行为科学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涵盖了不同性别和各种年龄的各种健康问题,其宗旨是强调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长期负责式照顾[2]。

2.全科医生的定义。全科医生又称家庭医生,是一种专业化程度很高的职业,是一种在通科医生的基础上接受全科医学专门训练的高素质的新型医学人才,是全科医疗的主要执行者,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一体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与健康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3]。

二、大力培养全科医生的意义

据世界各地的调查结果统计,所有病人中,只有5%左右的患者需要专科医生诊治,而人群中90%以上的健康问题可以通过训练有素的全科医生来解决[4]。由于我国社区的全科医生数目少、水平低,不能全面有效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从而造成老百姓大病小病都涌向大医院,大医院人满为患,而社区诊所门前冷落。长期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大力培养全科医生,逐步做到“大病在医院治疗,小病在社区就诊”。

三、我国全科医生现状

受历史的影响,我国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的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国际标准,每名全科医生应服务2000~3000人,按最低标准计算,我国5亿城市人口至少需要16万多名全科医生,而目前全国真正的全科医生不到3000人[5]。除了人数不足外,还存在着学历和职称偏低,卫生执业资格分布不平衡,以及收入偏低等情况。2008年,浙江省卫生厅科教处组织了“乡村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中期检查,共走访全省11个市,13个县(市),实地考察19家市、县培训机构,14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回收有效问卷303份,其中基层全科医生填写76份[6]。该调查发现:(1)学历层次偏低。全科医生以专科学历为主体,占44.7%,中专占22.4%,本科生仅占30.3%。(2)职称偏低。高级职称的全科医生只占1.3%,中级、助理占了84.2%,显现基层难以留住高水平人才。(3)卫技执业资格分布不平衡。从统计来看,中医医师(3.9%)、公共卫生医师(2.7%)所占的比例远远低于临床医师(88.2%)。而根据国家有关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合理配备中医药或民族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与作用,要求6名以上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执业医师中,至少有1名以上任职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从目前的比例来看,距此要求相差甚远。(4)收入偏低。全科医生税后年收入2.1~3.5万的占55.3%,2.0万以下的占14.5%,3.5万以上的仅占30.2%,相比于浙江省专科医生的年收入来说,还是比较低的[6]。

四、培养全科医生的措施

1.在高等医学院校设立全科医学专业,大力培养全科医生。我国目前全科医生的培养制度主要是“五加三”模式,即5年的本科临床医学教育加3年的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7]。在5年的本科临床医学教育中,教学培训课程设置应包括:(1)医德医风;(2)人文学科课程,如社会医学,医学心理学,人际沟通课程;(3)临床医学课程,内容上要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满足社区卫生服务要求;(4)应用课程:为适应全科医生基层服务的需要,开设全科医学概念、全科医生临床策略、卫生事业管理和社会健康保险等方面的课程[8]。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全科医生掌握全科理论,并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在3年的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中,27个月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轮转学习,6个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者乡镇卫生院实践学习[7]。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一般在综合性医院,全科医生必须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医学科等13个临床科室轮转27个月。通过临床轮转,系统学习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常见病相关辅助检查及基本操作技能;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掌握临床常见病的诊断、处理原则及转诊(双向)指征;培养职业素养及沟通能力[9]。最后6个月,全科医生将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者乡镇卫生院实践学习。社区实践阶段是全科医生执业上岗的实战阶段,此阶段将所学的全科医学基本理论、临床各类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慢性病管理技能与技巧、行为科学与人文、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基本知识运用于全科医生的日常工作中;通过社区实践阶段各科室带教老师“一对一”的指导,掌握全科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基本技能,熟悉社区卫生机构中管理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积累实际经验[9]。

2.在岗医生通过转岗培训“转型”为全科医生。近十年来,我国的全科医生培养主要是通过转岗培训来解决的。对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执业医生,采取脱产、半脱产或业余学习方式进行全科医生岗位培训,一共600学时左右,其中理论教学500学时,实践教学约100学时,使学员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其防治社区常见疾病和解决社区健康问题的能力,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融预防、医疗、保健等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达到全科医生的岗位要求[10]。经过考核,合格者获得全科医生上岗证。

3.从大医院分流一部分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扩大和加强基层的全科医生队伍。

4.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对具有中级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全科医生,按卫生部有关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以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为内容的继续医学教育,使其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11]。

5.政府应当改革现有的全科医生管理体制,制定一系列的激励和优惠政策,提高全科医生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才能吸引大量优秀人才加入到全科医生队伍,从而加强社区的卫生服务质量。

6.培养和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的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的全科医学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高质量全科医学专门人才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对推动全科医学向深层次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1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一直以来注重全科医师的师资培训,先后选派多人到美国、英国学习全科医学;自中美合作项目开展以来,邵逸夫医院专门安排高年资医师和外籍教授一起上课、门诊带教等,确保学到原汁原味的美国全科医学教学与临床实践,经过近两年的培训,这些陪诊的高年资医师已经能够独当一面,独立带教及开展全科医学科研工作[13]。

参考文献:

[1]张俊权,裴丽昆.澳大利亚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7):1399-1401.

[2]梁万年.全科医学、全科医疗和全科医生[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2):252-256.

[3]蒋己兰,周启良,任四兰.论全科医生的职业教育与培养[J].中华全科医学,2008,6(11):1101-1102.

[4]Dupuit S,Collins E,Shergill S,et al. Computer-based assistance in family medicine [J].Computer Methods and Programs in Biomedicine,1998,55(1):201-203.

[5]赖小玫,刘朝杰,裴丽昆,许艳子,刘雁翔.澳大利亚全科医生培养使用方法对中国人才队伍建设的启示[J].卫生软科学,2009,23(4):470-473.

[6]李振华,温馨,杨再峰,沈杰.对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139-140.

[7]杨政雄.全科医生培养面临的问题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5):25-26.

[8]郭清,王勤荣,杜亚平.中国全科医生培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4,7(5):291-295.

[9]线福华,路孝琴,吕兆丰.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及其实施中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2498-2501.

[10]肖纯怡,程晓明.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与全科医学教育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3,6(8):642-644.

[11]陈天辉,李鲁,施卫星,杜亚平,王红妹,叶旭军,姜敏敏.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1):28-31.

[12]施盛威,谢根甫.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若干问题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01,6(4):453-455.

[13]鲁建华,陈融,王青青.美国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对综合性医院全科医生培养的启迪[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11(1):50-51,55.

第一作者简介:韦思明(1971-),男,博士后,副教授,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医学教育及研究工作。

上一篇:墙面开裂修补方案范文下一篇:期末作业德育原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