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护理管理论文范文

2023-12-12

门诊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 通过在医院的护理管理当中使用岗位设置联合绩效管理,分析该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试验对象选自于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的在职护士,共计选取120例。将所有护士随即划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管理,而观察组则在该基础上使用岗位设置联合绩效管理。将两组护士的护理效果以及考核合格率进行对比。结果 由数据对比,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合格率为140(93.33%)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120(8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以及护士满意度等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医院的护理管理当中使用岗位设置联合绩效管理,其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的质量,还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整体护理水平以及专业素养,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进行广泛的推广。

关键词:岗位设置;绩效管理;护理管理

对于医院而言护理的质量会直接的影响到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以及医院的想想,因此加强对于护理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而岗位设置联合绩效管理是医院各个部门当中护理管理的重要环节,岗位设置和绩效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的明确岗位职责,对于任职人员合理的进行分配,推动护理团队的规范化假设,为观察岗位设置联合绩效管理对于护理的效果以及护士的考核情况实施效果[1]。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的在职护士为实验对象,通过在医院的护理管理当中使用岗位设置联合绩效管理,分析该方式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试验对象选自于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的在职护士,共计选取120例。将所有护士随即划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当中有58名护士为女性,有2名护士为男性。护士的年龄最小为23岁,最大为48岁,其平均年龄为(33.42±7.1)岁。观察组当中有58名护士为女性,有2名护士为男性。护士的年龄最小为21岁,最大为47岁,其平均年龄为(34.51±4.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实验将通过分组对比的方式进行,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该基础上进行岗位设置联合绩效管理,具体如下:首先,是进行岗位设置,需要结合岗位的特点以患者为中心,将护理效果作为重点,明确护理工作的流程,将责任明确到个人。与此同时对于各个岗位的工作细节进行完善,促使每个岗位的护理人员及时岗位职责的执行者也是岗位的协调者,并且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应当确保工作的效率,同时还需要注重服务的质量。在进行上岗之前应当指定岗位的工作内容以及职责,并且需要针对患者的特点、就诊的数量疾病种类以及专业技术的要求设置岗位[2]。其次,需要根据岗位的难度系数以及工作内容技术水平制定奖金系数,并且还需要遵守客观、公平公正、透明的制度,对患者的护士岗位工作进行测评。最后,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奖金分配的原则,个人系数分配应当按照工作年限大于1年且不满2年的护士需要按照0.9的系数分配奖金,工作年限在2年以上但是不满5年的护士需要根据工作表现i0G1cn9aNONy/74MssgR8MJFXnHzHS8i5sR8UkElcOY=,给予护士1.0的奖金分配系数。并且根据职称逐级的上调系数,例如护师设定为1.1,主管护师设定奖金系数为1.2,副主任护师设定的奖金系数为1.3,于此同时根据岗位的风险程度应当逐级下调奖金系数,例如在门诊的采血室、治疗室等风险程度要高于导诊的护士,则前台导诊人员的奖金系数下调0.05[3]。

1.3 观察指标

本实验将观察护理效果以及考核合格率,其中护理效果主要包含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以及护士满意度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采用SPSS 20.0统计学軟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对比进行t检验;其中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对比进行X2检验;且(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合格率为140(93.33%)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120(8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以及护士满意度等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本实验通过在医院的护理管理当中使用岗位设置联合绩效管理,分析该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合格率为140(93.33%)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120(8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以及护士满意度等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通过对医院的护理管理当中使用岗位设置联合绩效管理,其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的质量,还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整体护理水平以及专业素养,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进行广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石丽,范禹. 岗位设置联合绩效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20,17(01):74-75+78.

[2]吕青. 岗位设置联合绩效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5):3059-3061.

[3]郭辉. 岗位设置联合绩效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6,14(22):2351-2352.

(鄂尔多斯市第二人民医院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

门诊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一、护理质量的质控原则:护士长——科室护理质控员--全体护士参与的质量管理监控,落实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全面落实质控工作。

二、成立质控小组:

组长:张丽华

组员:张桂珍、尤从香、陈芳

三、质量控制检查分工:

1、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质量管理及考核:尤从香

2、急救药品和器材、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控制、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张桂珍

3、护理规章制度落实、院感质量控制、清洁工、护工管理考核:张丽华

4、病员意见调查、出院随访、常用药品和物质管理:陈芳

二、护理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

1、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完善质控制度,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如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的书写、急救物品管理、护理安全管理等,每月进行护理质量考核并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2、护士长、科室护理质控员随时进行监督及时纠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突出的在晨会上进行通告,让护士知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3、每月定期对各种物品及药品,急救车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过期物品及药品。以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二)建立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组建了一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质控,以保障护理工作质量。

1、实行以护士长、科室质控员的质控网络,逐步落实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实现全员质控的目标。

2、发挥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的作用,注重环节质控和重点问题的整改效果追踪。实行平时检查与每月检查相结合,重点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原则。

4、加大落实、督促、检查力度,注意对护士操作流程质量的督查。抓好质控管理,做到人人参与,共同把关,确保质量,充分发挥护理质控员的工作,全员参与护理管理,有检查记录、分析、评价及改进措施。

5、完善护理质控管理制度,职责,对护理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6、加强对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管理工作,坚持严格督查各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7、加强医疗护理法律法规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依法从护,保护病人及护士的自身合法权力。

8、加强护理人员正规操作,并进行考核。及时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9、各班护士每班对医嘱进行查对,护士长每周进行大查对,以保证正确执行医嘱。

10、每日对护理文件书写进行检查,出院病历由主班护士初审,护士长最后复审后交病案室。

11、建立护理安全管理,每月进行护理安全知识培训,讲解院内院外护理问题,以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健全安全预警工作,及时查找护理安全隐患,实行每周重点查找安全问题,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计划人:张丽华

门诊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分析门诊分诊、导诊护理纠纷防范与应对方法。方法:节选在2019年~2020年12月间,收集发生门诊分诊、导诊护理纠纷的具体因素,并实施针对性分析,制定出相关的防范措施。结果:分析门诊分诊、导诊护理纠纷的具体因素后,发现就诊环境、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不高、护理质量差等均为门诊分诊、导诊护理纠纷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均会引起门诊分诊、导诊护理纠纷。结论:为防范以及减少门诊分诊、导诊护理纠纷的发生机率,应当及时改善就诊环境、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为防范纠纷的应对方法。

门诊对于医疗来说,是第一道线,也是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的第一个面对的科室,因此尤为重要。分诊、导诊作为门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后续的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以及与医院整体的护理水平密切相关。对此,就需要对门诊分诊、导诊护理纠纷的具体因素进行分析,以及探讨相关的防范措施。本文节选在2019年~2020年12月间,收集发生门诊分诊、导诊护理纠纷的具体因素,探究門诊分诊、导诊护理纠纷防范与应对方法,详情如下。

1.门诊分诊、导诊护理纠纷发生的具体因素

1.1分诊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偏低

导致门诊分诊、导诊护理纠纷的直接因素是分诊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偏低。当患者及家属在进行就诊时,分诊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偏低使得患者感受不到被重视,以及认为医院整体护理质量较差,出现了较多的不满情绪。因此,提升了门诊分诊、导诊护理纠纷的发生机率[1]。

1.2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由于医院每日人流量众多,工作压力也较大,因此需要的护理项目也有所增加,使分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增加不少,对此,护理质量也会有所降低,以及护理项目也会有所缺失。患者及家属需要进行就诊时,而找不到分诊护理人员时,则会影响就诊效率,对患者的病情延误后,降低了治疗效果,制度的不完善也会增加门诊分诊、导诊护理纠纷的发生[2]。

1.3护理质量差

护理质量差主要表现在无法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诊,当患者到医院进行就诊时,首先会直接面对门诊分诊人员,由于部分患者年龄较大、或口吃不清等因素,使得不能直接进行详细表达自身的诉求,因此使得分诊护理人员不能够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诊,对此也增加了门诊分诊、导诊护理纠纷的发生[3]。

1.4就诊环境差

门诊是医院人流量最大的区域,因此具有人流量大、环境嘈杂等特点。部分患者由于病情危急,以及疼痛感剧烈,因此会不断发出叫喊,以及家属希望尽快有人来对其进行救治,也会大声呼救。综合这些因素,也会增加就诊患者内心的不安以及抑郁、焦虑情绪,提高了门诊分诊、导诊护理纠纷的发生状况[4]。

2.门诊分诊、导诊护理纠纷发生的预防措施

2.1提高分诊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

由于分诊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门诊分诊、导诊纠纷的发生,因此,就需要及时全面的对分诊人员进行素质培养。院内管理人员要及时与其他医院进行交流学习,获得更多的医疗资源以及护理措施,及时引导分诊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分诊服务。必要时,可以指导护理人员进行多语言的学习,便于对外籍人士提供分诊服务。

2.2完善管理分诊制度

医院管理人员要及时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出台管理制度,以此来提高分诊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要建立相关的奖惩制度,将分诊服务人员的薪资待遇与奖惩制度相挂钩,面对表现良好的服务人员,可以在每月月底评选服务之星,并实施资金奖励。面对表现较差人员,要进行一定的惩罚措施。但在进行奖惩时,要注重公平公正,使得在奖惩制度下,每位护理人员都能够全面提升自我[5]。

2.3就诊环境的改善

由于治疗环境的嘈杂,也会影响门诊分诊、导诊护理纠纷的发生机率。因此,就需要及时对就诊环境进行改善,可以将每日出诊医师的信息进行公示,便于患者进行就诊,以及可以通过网上预约、分段预约等措施,来对医院门诊的流量进行分流,节约患者的就诊时间。同时,面对就诊状况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使用轮椅、担架等方式来帮助患者进行就诊,此外,设立门诊分贝检测器,降低噪音的产生,为就诊患者提供安静的治疗环境,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不良情绪的产生。

2.4护理质量的提升

门诊分诊、导诊护理质量关乎医院护理的整体质量,因此为改善护理质量,就可以使用人性化护理服务,及时对导诊人员进行培训,指导护理人员学会换位思考,使导诊护理人员能够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以及思考患者的实际需求。同时还要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况进行考察评估,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细致的护理服务,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此外,还要注重自身语言的态度,减少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门诊作为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第一个面对的科室。因此,就要及时对分诊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进行提升,此外,由于医院嘈杂的治疗环境、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分诊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护理质量差等因素,均会提升门诊分诊、导诊护理纠纷的发生机率。对此就需要及时对医院的管理制度、治疗环境进行改善,以及建立相关的奖惩制度、培训机制等手段、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等方式,来减少门诊分诊、导诊护理纠纷的发生状况。通过这些措施,不但完善了分诊人员自身的素质,同时还提高了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以及患者、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有效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付晶晶.沟通技巧在门诊分诊导诊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20):153-155.

[2]王贾文,赵萍.儿科门诊患儿家属与护理人员纠纷现状原因及预防对策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20,28(04):144-145.

[3]张贝凝.在门诊导诊护理工作中加强护患沟通技巧对门诊挂号等候时间及纠纷事件的干预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5):307-308.

[4]陈雯静.探讨提升门诊患者满意度、改善分诊导诊护理服务的策略研究[J].智慧健康,2019,5(02):22-24.

[5]樊燕明,曾慧韵,黄莉.门诊分诊导诊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10):351-352.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 陕西西安 710032)

门诊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对静脉输液在儿科门诊中的额风险管理及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3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并给予常规护理;选取2015年3月~2015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36例患儿为观察组,并给予系统化风险管理。并评价在两组中发生的危险事件发生情况、输液不良事件空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经过对比穿刺次数和纠纷发生率,对照组明显要比观察组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对比刺伤发生率和针头脱落次数,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比液体渗漏、感染及静脉炎发生率,对照组也要比观察组明显的高出许多,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错误发生率的对比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系统化风险管理应用到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可以有效的将各类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及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有效的降低,进而将护理满意度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儿科门诊;护理风险;静脉输液;作用;管理

前言:

风险管理是医院日常防范各种安全工作的一部分,儿科门诊输液室的风险管理则是其中最不可被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门诊静脉输液治疗是治疗儿童病症的主要手段,这种治疗方法相较于其他方法而言见效快,效果明显,因此受到了较多家长的青睐,但是幼儿的年龄小,在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时候,意外事件出现的几率比较大。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就容易引发投诉和纠纷。在临床上静脉输液给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疗效是比较显著的。不过儿童输液的时候容易乱动,家长又大多比较宠爱,造成了在输液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护患纠纷,这也需要医院方面要给予高度的重视[1]。对此,笔者在本文中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具体如下:

一、一般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3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

其中有121例男性,115例女性,年龄在0~11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1岁;有67例病毒性肠炎,58例病毒性脑炎,39例高胆红素血症,31例新生儿窒息,26例高热惊厥,12例病毒性心肌炎,3例过敏性紫癜。选取2015年3月~2015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36例患儿为观察组,其中有124例男性,112例女性,年龄在0~12岁之间,平均年龄是2.8岁;有64例病毒性肠炎,56例病毒性脑炎,43例高胆红素血症,32例新生儿窒息,25例高热惊厥,14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过敏性紫癜。经过对比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

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时的给患者换药并对患者的病情密切的进行观察。

而观察组则是在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在使用系统化的静脉输液风险管理措施[2]。具体如下:1、作为医护人员需要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谨遵医嘱[3],在给患者输液的时候不可以随意进行,防止有护理风险发生在工作中,并建立健全相关的风险防范制度;2、对药物的使用一定要规范,不可以使用过期药品、医院外部药品,一定要严格的进行检查;3、接药工作的质量必须要得到保障,并将药物的具体使用及属性向患者家属告知清楚;4、和患儿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要加强,将相关的知识向其进行讲解,规避纠纷事件的发生[4]。

(三)对指标进行观察

评价在两组中发生的危险事件发生情况、输液不良事件空患者的满意度[5-6]。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满意度的评估,主要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很满意、满意、较满意及不满意,总满意率=(很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四)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数据分析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使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组间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比较静脉输液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经过对比穿刺次数和纠纷发生率,对照组明显要比观察组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对比刺伤发生率和针头脱落次数,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比较静脉输液中危险事件发生率

对比液体渗漏、感染及静脉炎发生率,对照组也要比观察组明显的高出许多,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错误发生率的对比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二)对比满意度调查情况

经过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有81.87%的满意度,而对照组则有58.90%的满意度,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在儿科门诊部门,由于患儿年龄的特殊性,所以在进行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存

在着一定的困难,也会给医护人员带来很大的困难和风险,这就使得纠纷事件很容易发生。经过本次的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出来,经过对比两组之间的危险事件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对照组都要高于观察组;而经过对满意度的比较,对照组明显要低于观察组。因此,也基本证明了在儿科的静脉输液中使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明显的改善护理质量,进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7]。因此,作为医院,必须要将这个问题充分的重视起来。

医院可采取一些有效的可视化管理措施 可视化管理应用于医院是一种常见的管理措施,对于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应用同样值得重视,例如,在输液室内壁的墙上可增加一些直观的可视化元素,如家长告知语及注意事项等。还可将小朋友自己画的作品展览在墙上,在门诊输液室里播放一些小朋友喜欢的动画片,这样有助于提升输液室温馨的氛围,让患儿仿佛置身于一个欢乐而忽视病痛感的快乐环境中,他们心理上感受到了快乐,护士在输液时也更为轻松,这样也能减少在输液过程中发生危险事件的几率。此外,在进行可视化管理的时候,有些医院还大胆的进行创新,规定儿科门诊输液室的护士必须穿着卡通头像的统一特制工作服或者是佩戴诸如大白兔耳朵等统一卡通饰物等,这些东西活泼可爱都是小朋友所喜欢的,护士佩戴之后,转移了小朋友的注意力,他们在输液的时候痛感也会降低,以上这些举措都值得每一个儿科门诊输液室借鉴和学习。

总而言之,将系统化风险管理应用到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是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情,这样做不但可以有效的将各类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及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有效的降低,而且能够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进而将护理满意度有效的提高,为患儿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解决他们的病痛,促进医院整体形象的提升,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珍秀,刘初阳,肖素娟,等.基层医院门诊静脉输液药学干预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8):1323-1325.

[2]吴利平,喻婷,郑显兰,等.情景模拟法在儿科静脉输液技能培训中的作用[J].激光杂志,2014,35(2):76-76.

[3]李观芝,吴李敏,李丽娟,等.基层医院儿科低年资护士发生静脉输液风险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3,12(3):276-277.

[4]贾丽苹,趙爱平,杨艳,等.静脉输液风险管理培训对低年资护士相关知识和行为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3,20(12A):15-18.

[5]向凤玲,郝洁.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69-70.

[6]吴琼.浅议儿科护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2):228-229.

[7]李春花,高峰兰.加强静脉输液风险管理减少护理纠纷[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4):3240-3241.

门诊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门诊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目的:探究門诊输液室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门诊输液室220例患者和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患者和10名护理人员。给予观察组以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不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就两组护理投诉情况、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睡眠状况及焦虑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投诉情况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门诊输液室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投诉几率,促进护理人员睡眠与焦虑状况的改善,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门诊输液室;应用效果

在门诊输液室中,护理工作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着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够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也能够得到改善。本文主要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门诊输液室220例患者和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患者和10名护理人员。观察组患者中男102例,女108例,年龄19-42岁之间,平均年龄(25.1±2.1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07例,女103例,年龄20-43岁之间,平均年龄(26.8±3.07)岁。科室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在20-40岁之间,平均年龄(22.5±2.07)岁,其中包含主管护师7名,护师7名,护士6名。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不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其一,设立值勤制度。门诊输液室中护理人员有限,此种情况下可建立二级三班值勤制度,合理调配护理人员,以满足紧急状况下的人员需求。人员配置方面可采取年长护理人员与年轻护理人员相配合的方式,尤其是夜间值班中应当配备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协调护理人员之间合作关系。在医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分别针对儿童、成年人及老年人设置相对应的输液室。

其二,学习护理业务。护理工作的开展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护理经验,因此应当加强护理业务学习,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门诊输液室可定期组织开展系统学习活动,包括护理业务理论及技术操作等,定期抽查与考核,以调动护理人员知识学习积极性。

其三,规范工作制度。结合门诊输液室风险管理实际出发,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度、奖惩制度及交接班制度等,加大门诊输液室管理力度。结合护理工作实际制定安全防范事件标准,完善易发生医疗不安全事件的管理制度,细化门诊输液室各项管理制度,确保责任明确,确保在重大护理事故发生时能够有章可循。应建立护理服务有效证据系统,做好相关文字记录,输液之前告知患者相关事项,治疗单上应当体现患者姓名、药名、计量、用法、治疗次数、输液疗程等信息,依托系统录入护理证据,为护患双方取证提供便利。以护理人员为对象加以安全管理教育力度,全面提升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水平。与此同时应当运用多种方法来监督并考核护理工作质量,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进行改进,在护理实践中总结经验,以保证门诊输液室管理的有效性。此外应加强风险事件呈报,结合风险对患者损害的性质明确风险类别,激发护理人员对于风险事件呈报的积极反应,不可将风险事件呈报作为惩罚依据。规范制定风险事件呈报表,包括原因分析、事件发生前后患者变化、科室讨论意见等,仅令护理人员写出事件客观过程,不要求其做出自我检讨。

1.3 观察指标

就两组护理投诉情况、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睡眠及焦虑改善状况进行对比。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判断护理人员睡眠状况,以高分数表示睡眠质量差。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护理人员的焦虑状况进行评价,以高分数表示焦虑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并处理数据,以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处理,以x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处理,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护理投诉情况、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睡眠及焦虑改善状况对比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投诉情况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投诉情况为2.73%,少于对照组的14.5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门诊输液室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护理投诉率,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并且有助于减轻护理人员焦虑程度,提高护理人员睡眠质量,因而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薛孝梅. 研究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人人健康, 2020(13).

[2]魏传芝. 护理风险管理在输液室的应用效果[J]. 健康养生, 2020, 000(002):141.

[3]曾涛,苏飞. 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中的应用[J]. 人人健康, 2020, No.523(14):592-593.

[4]顾丽丽. 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卫生产业, 2020, v.17;No.414(07):56-57+60.

[5]吴文娟. 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心理月刊, 2020, v.15(13):123-123.

上一篇:汽车金融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微电影传播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