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生物教学论文范文

2023-11-27

启发式生物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为探索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能力的途径,研究总结新的教学法,并应用于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开展以“保护生物学原理”和“保护生物学研究方法”为主题的小专题活动。结果表明:新教学法的实施,把小专题融入到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之中,强调了师生的互动;小专题的实施使“以学生为中心”得以体现,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新性,开辟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查阅资料、科学论文写作和团队协作等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增强了完成毕业论文的信心;该教学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关键词教学法;保护生物学;小专题;主体作用;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以及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利用,使得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于是保护生物学这一学科应运而生,保护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其保护的科学。不仅有助于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对于提高生物保护意识、生态文明和道德素养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很多高校已将该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强调其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元素。

近年来,不少高校教师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在保护生物学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注重师生互动,把课堂延伸到教室和实验室外等,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有效提高。但这些探索仍难以适应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学生能力的要求,迫切需要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主体作用体现不明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训练严重不足;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虽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但双向交流不够活跃;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体现;学生情绪紧张,不能表现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成熟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把创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保护生物学教学中,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才是保护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

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有两种教学法最具代表性。首先是参与式教学法,它起源于20世纪50~60年代的英国,其理论依据主要是心理学的激励理论和期望理论,目的是让所有的参与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5-7]。其次是任务教学法,它是当今高等教育界提倡和推崇的“以人为本”、“以学习为本”,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的具体操作程序需经历自主学习、交流互动和目标任务3个阶段。目前,任务教学法已在高校英语等文科专业教学[9-10]和无机及分析化学等理工科教学中得到了应用[11-12]。两种教学方法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都强调“以人为本、交流互动”。但参与式教学法过分强调以学为主,弱化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太适合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任务教学法仅以设置任务来促使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学习,这存在两个疑义:①过多地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不利于学生轻松的学习;②所设任务与教学内容不能有效的融合,与教学过程有脱节之嫌。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将参与式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相结合,综合二者的优点,总结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并应用于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中,探讨其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以及进一步提高学生能力的措施,旨在为高校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1新教学法的设计与实施

1.1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小专题

根据保护生物学教学内容及特点,在其各个章节中选择适合学生操作的小专题,所设小专题要求是各个章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需要学生在课外准备,在课堂上讲解,目的是激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小专题的特点是:内容清楚明白,紧扣教学内容,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操作时有一定的拓展空间。该教材设计的小专题有:诺亚方舟、大熊猫、狐蝠、冰川周期、麋鹿、鹰类、蛙类、岛屿、鲨类、鲸类、热带雨林、真菌、黄石公园、紫杉、犀牛、喜马拉雅山、鹤类、鬣蜥、陆龟、狼、鸮类、咸海等。

1.2小专题的实施方法

新教学法实施的过程如图1所示。每2~4个学生为1组分组,每组完成1个具体小专题。任课教师介绍设置小专题的目的,在分配小专题之后,给学生详细介绍文献查阅的具体方法。任课教师还向学生介绍了小专题写作的格式、要求和要点等,并顺便介绍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和要求。

每个小组在课外要做的主要工作包括:查阅文献资料、阅读和消化文献资料、归纳总结撰写小专题、制作PPT报告等。特别强调的是每个小组要准备应对同学提出的问题,所以资料准备必须要充分。

1.3小专题完成的评价

为保证出现积极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对学生完成小专题提出具体要求,现场给予评分。评分标准包括:①小专题的内容完整性、全面性、信息量大小;②小专题组织条理性、趣味性、重点突出性;③所引用的文献资料可靠性、前沿性;④PPT制作能力水平性;⑤汇报人语言表达能力水平性;⑥小组内的学生合作水平性。

小专题汇报结束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包括知识水平、口才能力、临场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价,指出需要改进及表现好的方面,最后给每个小组成员打分。教师的打分可作为每位学生平时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

43卷29期鲁庆彬等保护生物学教学中创新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2教学实践效果

2.1学生的能力方面

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在完成小专题的过程中,学生共制作小专题PPT 12个,44名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了汇报。教学实践表明,新教学法在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应试教育的体制,现代许多大学生表现了被动的学习特征,不主动学习,也不主动考虑问题,在实验室做课题时完全按照教师要求去做,没有去考虑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目的何在,在获得实验数据后,也不知道有什么用,怎么得出实验结论,常常是教师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在小专题制作活动中,学生初步学会怎么思考问题。如制作大熊猫小专题时,学生就会想到什么是大熊猫?大熊猫存在的意义何在?为什么要关注大熊猫?有了这些问题,则可以引导深入如何解决问题,最终就会把这个小专题完成得比较出色。

2.1.2查阅科研资料的能力。“有问题找百度”是很多人(包括大学生)的思维定势。但是从网络获得的资料含有大量的虚假信息,这些资料是不能用于科学参考的,做科学研究必须要从正规的渠道获取参考文献,这些科学文献包括图书馆中的馆藏参考书籍和杂志、期刊文献检索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会议论文数据库等。在小专题制作活动中,学生能学会通过标题查找资料,然后利用查得的论文中引用的文献资料查找相关的参考资料。经过小专题制作活动,学生查阅文献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提升,有助于学生提高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能掌握本学科最新的研究动态,有助于今后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和开展科研工作。

2.1.3科学论文写作的能力。小专题的制作,除了查资料,最主要的是整合资料,需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还应熟知小专题要求的格式和思路。为了学生适应毕业论文写作的需要,小专题的制作要求也应按科技论文的格式和思路执行。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字处理能力,还为今后学生制作毕业论文时进行开题报告打下基础。

2.1.4团队协作能力。在小专题完成过程中,学生分组活动,需要相互协作、交流沟通和团体决策。成果汇报时,小组同学要团结一致,针对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集思广益,互相补充,力图回答完善。在总结该次实践活动时,不少学生认为,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尤为重要,而那些能充分发挥小组成员各自优点的分组必然能获得更好的成绩。

2.2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方面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教师只能简单地介绍保护生物学的定义、任务和分类,通过几个具体实例介绍保护生物学的重要性。这种叙述性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很难保持学生长时间的兴趣。针对学生的特点,该文在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开展了以“保护生物学原理”和“保护生物学研究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为主题的小专题活动。例如,学生在汇报某类物种方面的小专题时,首先从该类物种的分类阶元、物种数量与分布、栖息地数量和面积等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上述各物种的栖息地质量、致危因素、灭绝危险因素等,从而阐明保护生物学在物种保护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又如,在介绍某地资源状况的小专题时,首先从该资源的面积、类型、价值、特征及利用状况等为出发点,分析该资源受危害的各类因素、资源环境的修复措施、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等,然后阐明保护生物学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具体应用。

开展该次教学活动,除了从书本获得知识,学生还通过自己查阅文献和听汇报等方式获得对保护生物学重要性和各种保护生物学研究方法特点的认识,因此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小专题的实施提高了学生学好保护生物学的自觉性,增强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3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方面

在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小专题内容和要求,以及教学计划安排,学生表现了极大的兴趣,积极参与分组和选题。在小组讨论、文献查阅、小专题写作、PPT制作和汇报等环节中,学生均能积极参与并顺利完成各自的小专题,各环节的工作都是学生在课后自觉完成的。

新教学法的实施彻底转变了学生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由以教师为主体变为以教师和学生为共同主体。特别是在完成小专题的过程中,学生成为真正的中心,主体作用得到了真正的体现,教师不仅是一个指导者,也是一个引导者。问卷调查表明:96%的学生完全赞成或赞成在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新教学法,95%的学生认为新教学法的实施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参与性。

在制作小专题时,教师特别要求除了一些必要的格式外,各组同学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所取舍,突出重点,特别要紧跟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自我总结认为,把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自己的理解糅合在一起,是提高小专题制作质量的必要条件。新教学法的实施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3结语

3.1新教学法的独特性及实用性

早期的参与式教学法在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师生互动等方面有积极的教学效果,但该方法适合中小学教学,对高校学生并不是很有效,可能的原因是高校学生已经成人,自我意识和理性思考更多,直观浅显的事物只能引起学生一时的兴趣,不能长久。于是,产生了任务教学法:把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任务,然后再分配给学生,教师按学生完成任务的好坏评分。任务教学法实施后,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极大的体现,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厌烦情绪。之后又发展了专题教学法。所谓专题教学法,就是打破“纲要”原来的内容设计,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主题重新概括和分类,最后形成若干个“分而各自完整、合而可成整体”的专题单元[14]。显然,该方法基本上属于任务教学法的另一种形式,所以在解放学生负担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笔者采用了新的教学法。该方法也设计了一些所谓的专题,为了区别专题教学法,笔者称之为“小专题”,具有以下特点:①所设小专题仅仅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而不是任务教学法中的全部教学内容;②学生对所设小专题完成的工作量不是太大,但能随着学生努力的大小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并能在课堂得到真实反映。该方法在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表明:新教学法的实施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新性,显著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在开展新法教学时,某些章节设计的小专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生虽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但由于缺乏最新的相关专业知识,对深奥的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彻,所以专题汇报基本上是照本宣科,难以把握要点,内容较为肤浅,小专题的效果不佳,说明小专题的设计并不适应所有章节。而有些章节的内容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多的兴趣性,在这些章节的教学中设计小专题是完全可行的,有利于课堂氛围的活跃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应该根据需要来设计小专题。

小专题实施过程需要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要占用一定的课堂时间,挤占了教师的教学时间,必然对教师完成教学内容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设计的小专题数量不宜太多。因此,新教学法对小班教学的效果较好,但是对大班来说,存在每组成员太多、开展活动存在分工不明确、对能力的提高效果个体差异较大等不利因素。

综上可知,新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小专题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同时,要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是要选择好小专题的内容,把握好小专题的尺度。因此,在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新教学法不是要取代传统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而是要弥补这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不足。

3.2教师在完成小专题过程中的作用

以具体小专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教学设备和软件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互动性和创新性是小专题的主要特征。从表面上看,小专题教学使学生成为主体,教师显得轻松了,但在实际上,教师需要在课外作大量的工作,比如要在查阅大量的文献基础上对小专题内容做全面的了解,同时给出评分标准,所以教师的任务反而更重了。因此,小专题完成能否达到预期目的,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布置小专题阶段,教师应有具体可操作的小专题实施方案,应详细地介绍文献查阅的方法和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教师应对小专题的效果和学生的表现提出具体的考核标准。在学生完成小专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小专题的进度,帮助学生解决小专题完成过程中的困难。在学生汇报小专题成果后,教师应对小专题内容、PPT制作、汇报人的表现做出点评。教师的点评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存在的问题,既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又要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小专题结束后,教师应做好对所有学生的考核工作,将所有学生的表现体现到期末成绩中。因此,通过小专题实施,学生能否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学生的能力能否得到较大的提高,与任课教师的指导密不可分。

综上可知,利用新教学法,将小专题融入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是可行的。小专题的实施强调了学生的中心作用,丰富了学生获得知识的路径,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完成小专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新教学法在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诸如课时分配不足、大班上课不易开展、小专题选题难度不易确定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马克平.试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J].生物多样性,1993,1(1):20-22.

[2] SOULE M E.Conservation biology:The science of scarcity and diversity [M].Sunderl and Mass:Sinauer Associates INC,1986.

[3] 蒋志刚,马克平,韩兴国.保护生物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 曹丽敏,司马永康,曹利民,等.保护生物学概述[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3(S1):65-70.

[5] 陈华.“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6):159-161.

[6] 吕霄.论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的角色定位[J].农业与技术,2010(4):166-167.

[7] 由娟.“参与式”教学法在健康教育公选课中的应用与实践[J].科技咨询,2012(4):298.

[8] 高勇,于来虎.目标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和与实践[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3):31-34.

[9] 王岩,毛丽珍.任务教学法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高等农业教育,2010(8):77-79.

[10] 孙娜,李丽霞.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8(5):151-153.

[11] 魏天娇,王艺儒,黄森.在农科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应用任务教学法的成效和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6014-16015,16018.

[12] 黄森,杨正亮,张院民,等.任务教学法在农科专业无极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7007-7009.

[13]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13-02-18].http://sgy.mca.gov.cn/article/jxgz/200909/2009090 0038657.shtml.

[14] 袁飞,马彩霞.“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专题法教学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3,28(4):95-98.

启发式生物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注重启发式、实行启发式教学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实施建议,由此彰显出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基于启发式数学教学思想,以二面角的平面角为例,运用概念形成的学习阶段进行了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的理论分析。

启发式数学教学数学概念二面角教学设计数学概念是数学的逻辑起点,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核心,在数学学习与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因此,探讨数学概念教学的规律,一直是数学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而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思维过程发生在个体头脑中,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有效的数学概念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基础上。由于中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演到抽象运演的过渡阶段,因此,数学概念教学中要尽可能采用适当的方法促进学生用概念形成方式学习,突出概念的再创造过程,使学生有机会经历概念产生的过程,了解概念产生的背景和条件,感悟概念的本质特征。

一、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教学有待关注

1.教材内容分析

二面角是空间几何的重要知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A版)在必修2中重点揭示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的形成过程,而求二面角大小的问题留在选修2-1中运用向量工具来处理。在必修2第2章第3小节,二面角的概念是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中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之后,又一个要学习的空间角,为以后从度量的角度揭示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垂直关系是其中的一种特殊关系)奠定了基础,因此,二面角的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材中只是用“水坝面和水平面所成的角度和卫星的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所成角度”作为例子,引入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于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也只是通过简单的实际例子引入二面角,再讲解二面角平面角的定义。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二面角模型来源于现实世界,一定程度上经历了抽象出二面角的过程,但与学生的生活现实联系不紧密,也缺乏动手操作。虽然有教师的讲授和引导,但总体上缺少学生自己的思维构造,不排除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实现有意义学习,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只能机械记住意义和模仿应用。那么,如何用探究的方法对“二面角的平面角”进行建构学习?本文以启发式数学教学思想为指导提出一个设计构想。

二、基于启发式数学教学思想的概念教学思路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思想的变革,因为教学思想对教学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只有在正确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才能符合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2]。启发式教学思想是中国的教学瑰宝,是教学法最基本的方法论,是教学必须遵循的教学思想。它作为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注重启发式、实行启发式教学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实施建议,由此彰显出启发式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启发式数学教学强调教师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出发,力求创设“愤悱”的数学教学情境,以形成认知和情感的不平衡态势,从而启迪学生主动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生和发展[3]。其关键在于教师有目的地启发学生“想数学”,使学生经历必要的认知和情感的困惑阶段,以此产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从而在其头脑内部展开激烈的思维活动。就目前研究内容而言,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概念教学设计探索很少;融操作方式于具体概念教学的研究论文更为鲜见。因此,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如何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活动值得深思。

基于启发式数学教学思想的概念教学设计思路为:概念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愤悱的数学情境,使学生由原来的自以为知逐渐承认自己的无知,进入困惑的状态,从而了解概念的背景和引入的理由,以此产生内在学习需求;在困惑的基础上,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事例的属性,抽象概括共同的本质属性,归纳得出数学概念,从而到知其所知。强调学生自己的思维构造,用探究的方式自己建构概念。

三、基于启发式数学教学思想的概念教学设计及理论分析

此教学设计以启发式数学教学思想为指导,以“二面角的平面角”课题为例,按照概念形成的阶段进行教学设计。具体教学过程体现启发式数学教学理论对数学概念教学的指导作用,是对启发式数学教学思想运用的积极尝试。

1.辨别刺激模式阶段——提供操作背景,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知识

背景一:教师把笔记本电脑缓缓打开到某一位置。

背景二:把门缓缓打开(使门与墙面所成的角与笔记本电脑展开的角相当)。

背景三:翻开一本书(与笔记本电脑展开的角相当)。

教师边操作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是否感觉到书展开的角、笔记本电脑展开的角以及门与墙面所成的角在逐渐变化?

【设计意图】:波利亚说:“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但是要用一切办法使它们能看得见、摸得着。”高一至高二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属于经验逻辑型,一定程度上仍依赖直观具体的形象性材料来理解抽象的概念或逻辑关系。对于抽象概念来说就是指如何使学生把新概念与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上述设计中,教师的操作和提问对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的要素信息显示得比较明了,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充分的感知和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了使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建立内在联系的机会。

2.分化抽象、提出假设阶段——使学生感受概念引入的必要性

教师提出问题:这三个角哪一个大?何以见得?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用什么工具来量?怎么量?

凭着直观判断,大部分同学自以为知道如何度量一个二面角:可用量角器度量门与墙面和地面的交角;笔记本和书可以立起来,度量其与桌面形成的交角。由此将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度量,但这样的理解存在缺陷。

【设计意图】数学的严谨性要求数学结论的叙述精炼准确,而对结论的推理论证要具备一定的严格性,做到步步有据。虽然三个角看上去一样大,但为了使学生懂得精确的必要性,启发学生有必要进行代数度量,仅凭观察是不能完成的。以此从两个角度需要引入概念,一是实际生活需要,二是数学内部需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的必要性。

3.检验假设、确认关键属性阶段——创设“愤悱”情境,形成疑难和困惑

检验过程中突出变式的作用,教师使用多媒体演示,创设“愤悱”情境:①学习机的图片。②修筑水坝时,为了使水坝坚固耐久,必须使水坝面和水平面成适当的角度。③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时,也要根据需要,使卫星的轨道平面和赤道平面成一定角度。

【设计意图】对于“门与墙所成的角”、“笔记本的展角”、“书的展角”,学生可以使用降维的方法找到平角度量。因此,学生原先自以为知道如何度量一个二面角。可是,对于多媒体所呈现的“不规则的二面角”,却又很难找到恰当的平面角来度量它的大小。前后问题情境的对比,使学生的思维漏洞得以暴露,直接形成认知冲突,使学生陷入了困惑之中。以此产生内在的学习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索新概念的积极性。

4.抽象概括、形成概念阶段——启发学生探索概念的本质属性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进行抽象和概括活动。

引导学生回顾平面角的定义和构成,类比得出两个平面所成角的定义和构成,以及如何用平面内的角来度量二面角。

对于学生学过的两个空间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都是将其转化为平面角进行度量的。怎么用平面内的角来度量二面角呢?请学生重新观察“书展开的角”“笔记本电脑展开的角”以及“门与墙面所成的角”,我们能通过度量平面角得出。所度量的平面角有什么特征?为什么大家在幻灯片上呈现的“不规则的二面角”,没有发现“平面角”?

为了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呈现三个提示性问题:

角的顶点落在什么位置?

角的射线落在什么位置?

角的两边与棱有什么关系?

通过思考、讨论、类比(“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归纳,学生可以得出以下几种思路:思路一,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过此点作一个平面和这条棱垂直,这个平面和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相交于两条射线,得到一个角。思路二,在二面角的一个平面内任取一点,过这一点作另一个平面以及棱的垂线,连接两个垂足,得到一个角。思路三,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过这一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垂线,得到一个角。

针对上述探索结果,进一步提出问题:这三种角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哪个角是要找的角?学生思考归纳后,指出:三种方法得到的角都是要找的角,其本质是相同的,都可以用来度量二面角,但第三种思路较为简单明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直觉思维和类比的数学方法对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作出猜想,然后再加以论证,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而且,在亲身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类比、化归)的重要性。

5.形式化表示概念及应用阶段——学生经历概念的数学化表征及应用过程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可以这样定义?这个角是否唯一?

教师和学生共同抽象、概括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形式化定义,并使用以下启发性提示语。

(1)请学生分别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来叙述“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

(2)探讨概念学习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类比、化归)。

【设计意图】“唯一性”是数学思维严谨性的表现,在探索时要启发学生进行全面深刻的思考。启发式教学思想强调“开其意,达其辞”。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想表达问题而又表达不出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通畅的语言进行表达。

请学生根据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指出如何度量①学习机展开的角度②水坝面和水平面成适当的角度③卫星的轨道平面和赤道平面成一定角度?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对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的深刻理解,并有利于学生合理的数学观的形成(例如,数学概念不是天上突然掉下来的,而是由于研究问题的需要自然而然引入的,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并有着广泛应用的;其定义是合乎情理的;探索数学是有趣的等)。

基于启发式数学教学思想的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愤悱”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难、问题,经历必要的困惑阶段,从而更加积极地进行数学思考。并体味到已有概念不够用了,才需要引入新概念,以此产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力求使数学概念的形成自然、合乎情理。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探究的方式自己建构概念。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思考方向、思考方法、思维策略上加以适当的点拨和启发,使学生经过自己的真正努力掌握数学概念的本质,领悟概念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建立相关知识的联系,学会数学地思考和表达。

参考文献

[1] 涂荣豹,王光明,宁连华.新编数学教学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章建跃.略论启发式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数学通报,1992(6).

[3]韩龙淑,王新兵.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特征.数学教育学报,2009,18(6).

【责任编辑付一静】

启发式生物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新课程实施后一直强调,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传授学习技巧,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能主动去学习。尤其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更是重中之重。但现在在学校里,学生学习书本中的知识,学习做人的道理,学习生活的本领,但动手动脑的能力却有点被忽视了。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有动手动脑的时间和空间。

首先,把孩子们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我们不能对学生大搞题海战术,对他们进行无休止的填灌和狂轰滥炸,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我们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试着当堂完成,充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这样学生在放学后就放心活动,大胆实践。学生在活动中会发现什么是安全与危险,什么是合作与互让,什么是他们的不足之处,这样他们才有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不也得到了发展吗?

其次,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学会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创造能力不是先天的,也不可能形成于象牙之塔,只能来源于生活,结合平时的学习和生活,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搜集各种资料信息,拓展他们的眼界。

再者,要特别重视社会实践,只有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把所想的东西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也只有实践能知道现象的不足之处,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学校也可以尝试开设实践课程,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时间和空间。可以为学生提供场所,包括大自然、社会实践基地、各种创新成果展览馆、科技活动中心,也包括各类活动室。学校可以和周边的这些场所建立合作关系,给每个年级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时间活动场所,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开发智力。

当然,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互相配合,这样,他们才会更快的成长,不断的提高自己。

我作为奋战在教育一线的一名普通生物教师,就生物教学,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诚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需要教师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用民主、平的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只有当个体获得心理安全,被人承认、受人信任,在没有心理负担的前提下,才能展开积极的思维,激发出创造的火花。一个高高在上、专制独裁、无视教学民主的教师,课堂教学则无主体性而言,学生只能是绝对服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有话不敢说,有问题不敢问,有实验不敢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扼杀掉。

因此,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校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沟通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应从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学生知识的促进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问,要给口齿伶俐的同学足够的发言时间,对不完善的回答应启发学生修正完善,而不是否定。要善于捕捉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并因势利导充分运用表扬、激励手段。如在展开讨论时,教师用鼓励的语气说:“你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吗?”对学生有与众不同的见解时,可以说:“你真聪明,这想法不错。”对回答错误的学生说:“我们来听听别人的意见吧!”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适时地用掌声给与鼓励,使之获得成功的喜悦,会更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

二、加强科学探究教学

人们的学习主要依赖两种方式,一是接受式学习,另一种是探究式学习。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在灌输------接受,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这种单一、机械、呆板的学习模式,使他们一旦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便难于适应新的环境。

生物作为一门科学课程,理应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作为重要教学目标。科学的本质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究。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体验科学的过程,了解科学方法,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个教学内容,他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

三、强调体验性学习

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做,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与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基于此,我们应当强调学生参与“讨论”、“实验”、“实践”、“制作”、“调查”等活动。强调学生动手动脑学生物。在这方面,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多指导,多创造条件。强调体验性学习要求我们教师要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既学到了知识,有提高了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应使学生感到:生物是有趣的,我爱生物!

启发式生物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成人教育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有特殊的身份和经历,往往在学习方面表现出学习自卑、学习焦虑、学习倦怠、学习实用等学习消极心理,严重影响其学业的顺利完成。分析影响成人教育学生学习的消极心理及其产生的主要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管理举措,对于促进成人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成教学生 学习消极心理 对策

近年来,成人高等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人高等教育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取得了快速发展,提高了办学效益。成教大学生在完成学业、成长成才的目标任务过程中,在学习上还突出存在一些影响学习的消极心理。因此,分析影响成教学生学习的消极心理及其原因,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教育管理举措,是保证成人教育学生质量、实现成教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影响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习的几种消极心理

正确分析影响成教学生学习的消极心理是对他们进行正确教育和管理的前提,影响成教学生学习的主要消极心理可归纳为学习自卑心理、学习焦虑心理、学习倦怠心理、学习实用心理。

1.学习自卑心理。

高校多数成人教育学生具有较为严重的自卑感,特别是在学习上存在自卑心理。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成人大学生总觉得低人一等,自我价值否定性倾向明显[1]。学习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受中考、高考失利的影响。一般来说,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大都经历了中考或高考的失利,这是人生学习成长历程中的一次严重挫折,易产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不如别人的心理阴影。二是受社会对成教文凭消极评价的影响。长期以来,社会普遍认为成教文凭含金量比不上正规文凭,有的单位对一些成教文凭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关键评价方面不予以承认。一些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认为成教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比不上普通大学生,不招聘成教大学生。这样往往使成教大学生认为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成教文凭最终价值不高,社会不认可,于是对成教生在校学习的意义产生自我怀疑与否定,导致心理自卑,在学习上容易悲观、失望,有的甚至会自暴自弃。

2.学习焦虑心理。

学习焦虑是指学生由于不能实现预期目标或不能克服各种困难,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而形成的一种带有恐惧情绪和紧张不安的精神状态[2]。这种焦虑心理影响了成教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多样性,成教大学生大多数具有一定的社会经历,这样容易受影响而产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二是理想目标值过高,理想目标要从实际出发,要适合自己的能力,要与现实接轨,如果把学习成绩或实现的目标设定过高,在努力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易产生焦虑。三是对压力的不合理认知,有的成教大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过程中的压力,从本质上看,是对学生学习能力与方法的一种挑战,迎接挑战的过程是成长提高的过程,不能正确理解压力,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容易产生学习焦虑心理。

3.学习倦怠心理。

一般来说,成教大学生怀着对大学的憧憬而来求学,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较高。但在学习过程中,随着对大学新鲜感的消失,再遇到专业课程学不懂、学习困难、考试失利等挫折,热情骤减,由希望到失望,失去学习热情,学习动力也随之降低,产生学习倦怠心理,突出表现出学习情绪低迷、上课精力不集中,时常迟到、早退、不听课甚至逃课、考试作弊等一系列不当学习行为。

4.学习实用心理。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成教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更明显的职业性,更突出的深刻性,以及更显著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他们的学习动机总是与现实的生活、工作紧密联系[3]。重实践运用的学习目的是好的,但学习是一个渐进过程,实践本领的提高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作基础,有的成教大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处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关系,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学习心态上则表现得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这样对大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缺乏兴趣、疲于应付。有的甚至把学习目标定位在“混文凭”上,这种不正确的学习动机严重影响成教大学生的在校学习和表现。

二、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产生学习消极心理的主要因素

1.外在因素。

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产生学习消极心理的外在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家庭方面、学校方面和社会方面。

一是家庭方面因素。家长对成人高等教育的认可程度、对成教大学生的重视程度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高,对成人高等教育学习的认识合理,孩子更能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二是学校方面因素。成人高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这种无形的文化学习氛围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特别是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认识与评价及自身的好学、乐学意识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成教大学生的学习。同伴群体中他人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及方式等都对置于其中的大学生有重要影响。三是社会方面因素。社会舆论氛围、社会对成人高等教育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等对大学生的学习有重要影响。在认可成人高等教育知识技能传授的氛围引导下,成教大学生会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2.内在因素。

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产生学习消极心理的内在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意志品质。

一是学习能力方面,主要包括个人智力因素、过去经验、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二是学习态度方面,学习态度影响学习效率,学习态度端正,决定着学还是不学,决定着学习的行动。当学习态度正确时,学习能力便能充分发挥,就会取得优异成绩。三是意志品质方面,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也会受到一些玩乐的诱惑,意志坚强、积极自信、自律自制等意志品质强的学生,往往有决心、耐心克服困难,从而强化动机,提高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反之,遇到困难就放弃努力,久而久之,则信心不足,学习成绩受到影响,以致学习消极被动。

三、针对成人高教学生消极心理的若干教育引导对策

针对成教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四种学习消极心理,应从加强成教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完善教学管理与考核三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消极心理,树立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帮助大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1.加强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成人高教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

培养成人高教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正确的学习观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动力源泉,培养成教大学生的自学能力至关重要。要树立终身学习观,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以适应知识更新的需要。要树立自主学习观,逐步增强自我教育意识,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二是明确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等功能,合理、科学的学习目标能够强化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引大学生的学习方向。帮助指导成教大学生探索建立具体化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每学期、学年都要有切实可行、能够实现的学习目标,围绕目标的实施,制订好具体学习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向自己的目标奋进。三是掌握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合理分配时间,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参加一些课外集体活动和体育运动,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同时,减缓学习压力,保证以充足的精力投入学习中。

2.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成人高教学生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的心理品格。

针对影响成教大学生学习的消极心理,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引导,培养成人高教学生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的心理品格。一要发现发挥自身优势,增强自信,消除自卑心理。成教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优于普通大学生,在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动手操作、工作忠诚度方面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所以成教大学生要勇于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通过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锻炼,不断增强自信心。二要积极面对现实,在挫折面前合理归因,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正确认识自己,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能否定自己,而应客观冷静地分析情况,进行恰当归因,总结经验教训,善于分析思考,在学习方法上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争创优良成绩。三要广泛开展“一对一”谈心活动,要紧密结合成教大学生实际,把握其思想脉搏,深入了解其学生生活工作实际,帮助发现其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地予以引导帮助,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四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的心理品格。根据成教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更加注重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品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行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掌握理解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调适技能,实现自我成长。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咨询教师队伍,行之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帮助解决心理困惑,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3.创新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激发成人高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

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和力量源泉。要注意转变学生以应付考试、获得证书为主要目标的外在的低层次的表面型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学生树立兴趣取向、价值取向、提升自身素质等深层型学习动机[4]。

在深化教学管理改革方面:一是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改善成人教育学习环境,尽可能地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条件。二是要加强成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尊重差异、包容差异,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培养学生扎实专业基本功和实践应用能力,使他们掌握更多知识,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未来。三是要科学合理地设定课程考核标准,突出平日表现和平日成绩的考核,突出实践应用的考核。

在创新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应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教学内容上,要善于研究学科前沿和最新知识,保证内容新;要结合成教大学生实际水平授课,保证所教授内容能够理解、难易适中;要深入思考、精心提炼,以最丰富、最简单的语言传授课本知识。在教学方式上,多采用案例、实例教学,多为学生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实现课堂上的互动,活动课堂氛围;多采注重实践教学,以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通过创新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激发成人高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帮助成教大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王玉彬.关于高校成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初探[J].大家,2012(10):203-204.

[2]刘国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

[3]冯铁臣.成人高教学生学习心理特征及其调控[J].中国成人教育,2006(10):9-10.

[4]肖春红.学习动机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10(11):60.

启发式生物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以此为目的成了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小学教学是奠基部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小学教育必须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小学音乐教学虽然是辅助学科,但是对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不可磨灭的作用,所以小学音乐教师有必要提高音乐课堂的效率,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启发式教学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学生音乐思维的提升,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下文,对启发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的音乐策略进行了研讨。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小学音乐;应用途径

启发式教学法是新时期教学中效果良好的教学方式,其能够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广泛的欢迎。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学生的兴趣、主动性、思维方式等进行启发,以此来实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法自古就有,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十分重视启发教育,從其弟子颜回“夫子循循善诱”这句语录可知,这种教学方式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对实现当前的教育目标有重要的作用。

一、 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启发式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启发性行为,引导学生做出有效的思考,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小学音乐课堂应用启发式教学,对音乐教师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小学音乐教师有问题转换的能力和引导能力。首先教师要能够将书本中的音乐知识进行转换,转换成简单对学生有思维启发作用的问题,通过具体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思维。其次要能够有将学生的已有的具体音乐知识转换为音乐能力的本领。所以运用启发教学必须要保证教师有足够的能力,保证自己能够顺利地实施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在学生的音乐课堂上,善于结合音乐教学的内容和艺术热点,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兴趣学习音乐。

教师在教授《数蛤蟆》时,可以通过课前的导入环节对学生进行兴趣启发,教师可以为学生编造一个与蛤蟆有关的故事,并用PPT展示出蛤蟆,激发出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兴趣。歌词中包含了很多的数字,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歌词的印象,比如,一个蛤蟆几张嘴,学生会回答一个蛤蟆一张嘴,以此类推。学生在记忆歌词之后,理解其中的方言、腔调和地域元素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兴趣激发,深入地理解这首歌曲。

二、 通过小组合作启发学生思维,创新教学模式

在音乐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启发教学,发挥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时,必须要以学生为立足点,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活动的开展。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以便于学生进行组内的探讨合作学习。其次是教师要设计恰当的音乐问题,供学生进行思考研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生传统的被动听讲的形式,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思维的碰撞,可以获得更多的音乐灵感。

例如,在教学《噢!苏珊娜》这一首歌曲时,小学音乐教师就可以应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教师需要利用一定的时间将歌曲讲解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歌曲的唱法,然后启发学生调动自己原有的音乐知识,让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其次教师要讲清楚合作学习的规则,比如教师说1第一小组唱,说2第二个小组唱,以此类推,没有唱的小组要认真听,发现他们的错误,这样的形式会让音乐课堂更加活跃,对学生进行音乐启发,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

三、 恰当地运用游戏,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音乐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喜好设置相关的音乐游戏,来启发学生的音乐学习。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实施前,充分地对学生的审美心理和特点进行了解,以此为基础,将音乐知识融入学生的情感体验中,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上学习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游戏,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此来起到启发的作用。在游戏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鼓励学生参与到游戏中,并且在游戏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同时教师还要对游戏环节进行有效的掌控,保证学生能够有序地进行游戏,获得良好的游戏体验。值得注意的是,游戏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认知结构等,并要注意对时间的掌控,保证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在演唱《阿瓦日古丽》这首歌时,涉及高音的演唱,教师可以通过小蜗牛吃葡萄的游戏来进行,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一个葡萄架,设置蜗牛A、B、C等,蜗牛每走一步代表一个音阶,走到顶端就可以吃到葡萄了。学生选择一个蜗牛代表自己,学生唱出的高音代表前进的步数,并且选择两个学生进行比赛。由于小学生的性格会积极地参加这样的竞赛,而且还能够在这样的游戏中掌握这首歌的高音唱法。

四、 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有效性

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情境教学对教学活动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也是当前教学中常见的手段,对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和调动,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比如,教师在课堂学习前通过语言为学生描绘相关的情境,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视频、图片、音频等展示相关音乐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还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事物、场景等,创设情境,通过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创建高效的音乐教学课堂。

五、 结束语

启发式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有重要作用,通过恰当的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的音乐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形成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探索启发式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丹丹.启发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7,30(5):342+387.

[2]钱思瑾.小学音乐课堂对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5):153.

作者简介:马光丽,一级教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市阳明小学。

启发式生物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学生在小学阶段正式开始接受系统化的英语学习,教师教学的落脚点应该放在如何启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而不是纠结于今天又记住了几个字母,会背会写几个单词。启发式教学,顾名思义,以启发学生思维为主要目的。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做法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自己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启发式教学可以说源远流长,追溯中国古代,最早是出现在《礼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鼓励教师让学生自己思考,不要压抑学生的思维。西方教育学家指出,从叙述到讲解,再到示范,最后到启发,是教师讲课能力的层次象征。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表明了启发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概念,但可以看出,“启发”运用到教学中却是贯穿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需注意的原则

正确应用启发式教学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行这种教学方法时要把握相关原则。

(一)适时性原则

适时性就是指教师要能把握住学生在“想要了解却还不了解,想要表达却没有合适的词语积累进行表达”这两种状况的时刻,在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发挥自己作为启发者的作用,无疑是最佳时期。

例如,在进行小学《英语》第一课单词教学时,主要学习的是book、ruler、pencil、eraser、school等一些和学习物品相关的单词,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就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边事物并加以讨论猜想,然后在学生情绪的高潮点对相关单词进行介绍讲解。

(二)目的性原则

指教师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要带有较强的目的性去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三)引导性原则

小学英语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引导性,是指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丰富教学手段,在课堂上不仅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还要加强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了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习思维。

(四)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就是指课堂的两个参与者——教师与学生,双方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做到“互通有无”。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让启发程度达到最优。

三、应用启发式教学遇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小学英语教师如果对启发式教学认识不足,或是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都会影响到该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那么一旦遇到这些问题该如何采取改进措施呢?

(一)针对错误认识:增加知识积累,了解相关教学方法

错误认识是相对教师而言的,主要是指教师未能充分理解启发式教学的内涵,或是产生错误的理解。具体表现为:教师认为在英语上的启发式教学,就是自己在讲解完课程后给学生足够多的空余时间来进行自我理解,不加以分析指导。这种认识可谓是大错特错。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得到的启发,是建立在已经构建好相关知识系统基础上的,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写关于“color”的例句,若学生在此前对句型构造不够了解或还没有类似“red、blue、yellow”等与颜色相关的词语积累,那么通过独立思考完成任务是不太可能的事。

(二)针对抽象教学采取实物联想教学方法加以改进

很多时候,教师在进行英语单词教学时,最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带读记忆法。教师先带读,之后学生根据记忆自己反复读直至能背诵。这种方法短时间内确实能够让学生记住单词,但是对小学生而言,带读记忆法使用一次还行,使用多次效果就不行了。每天单调的单词记忆会让小学生觉得枯燥无趣,对单词记忆产生排斥心理。

英语教师不妨借助实物联想教学英语单词。例如,在教学“pencil”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拿起学生手中的铅笔来进行教学。学生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与脑海中的单词形成固定的联系模式,就不会轻易和其他单词弄混淆,从而让记忆更加清晰。生活中常见的如尺子、书本等都可以通过实物联想来进行教学。这种通过自己的感知,融合视听说进行记忆会更加牢固。教师在进行单词教学时只需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联想,让其得到相关启发感悟即可,不必作过多讲解。

中国有一句古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应用到小学英语启发式教学中也是很恰当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形成自己的学习思维,掌握针对性的学习方法,才会一直对英语学习充满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因此,英语教师需要足够重视启发式教学,并在教学实践中结合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作者单位:江西省玉山县冰溪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张淑光

上一篇:小实验物理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国内外汽车营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