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追求与境界范文

2023-11-19

人生的追求与境界范文第1篇

第一种:童心人们常说:年轻是一种心态。童心,意味着真诚、善良。有一份童心,就多一份快乐,少一份忧愁,你的心就永远不会老。第二种:音乐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没有音乐的世界是枯燥的,不喜欢音乐,不会欣赏音乐的人生是极其乏味、毫无意义的。第三种:浪漫浪漫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种格调、一种情感体验。浪漫其实很简单,浪漫无处不在,浪漫随时可为。不是你会不会、懂不懂浪漫,而是你有没有一颗浪漫的心。第四种:优雅优雅是一种气质,优雅是一种风度,优雅是一种做派。女人需要优雅,男人必须学会优雅。轻言细语,尊重别人,礼遇他人,自然优雅。第五种:沉思

哲人说 : 我 思故我在。沉思是一种心灵的生活,沉思是心灵的清洗剂。沉思使人内心丰富而充实,沉思使人淡定,沉思使人成熟,沉思使人自信。第六种:驰骋驰骋是一种放松,驰骋是一种解脱,驰骋是一种遗忘,驰骋是一种发泄,驰骋是一种放纵。当你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驰骋在旷野郊外,驰骋在运动场馆,驰骋在狂风暴雨中,驰骋在网海……但是,人最需要的是心灵的驰骋。第七种:纯洁纯洁是一种思想境界,纯洁与天真做伴,纯洁与纯真为邻,纯洁与善良为伍。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要保持纯洁真难,因为说你纯洁,并不意味着你可爱,而是意味着你傻得可爱。不过,人还是需要一点纯洁,圆滑世故总是要被人看穿的。第八种:勇敢

勇 敢 是 一 种品质,勇敢是一种智慧,勇敢是一种力量,勇敢是一种自信。敢于直面人生,敢于直面困难,你就拥有了勇敢的心灵。第九种:美丽美丽人人盼望、美丽人人喜欢;美丽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情感体验。哲人说:因可爱而美丽。美丽无处不在,人人皆有美丽,也许你还没有发现;人们不是缺乏美丽,而是缺乏发现美丽的心。美丽其实很简单:你觉得美丽,就美丽。第十种:追求追求是一种目标,追求是一种理想,追求还可能是一种永远无法实现的幻想,追求无所谓高低贵**生何曾没有过理想、没有过幻想?不管理想、幻想能否实现否,生活不能没有目标,不能没有追求。

人生的追求与境界范文第2篇

坚守价值追求

——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陕西长青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解小彦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把握时代和实践的新要求,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许多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场合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一系列重要讲话,集中了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对于加快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意义重大而深远。按照能源集团党组统一安排,我积极参加了集中学习培训活动,认真学习了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到今后我们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坚定理想信念,把学习领会习总书记讲话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并把会议精神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

一、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关键要在抓好公司后勤保障工作上下功夫,在认真听取职工群众对后勤保障工作的意见建议后,按照合法合理的原则,满足广大员工对后勤服务管理水平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讲话,是一篇篇指导实践的案例,每一篇都蕴含着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去领会、去推动、去凝聚共识,最终落实在行动上。要将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与后勤保障管理工作实际结合起来,精心谋划,创新管理思路、制定切实有效的新举措,以职工群众满不满意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有序推进后勤管理工作提档升级。

1

二、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

总书记曾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浪潮中迷失方向,违反党纪国法,无不是动摇了理想信念。特别是目前我国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更加凸显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优秀理论成果,严格遵守党纪国法,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党的理想信念的严肃性,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断提高党性修养,解决好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

三、改进工作作风,牢记党的宗旨

党的作风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和人心向背。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因此,我们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践行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倾听职工群众呼声,增强宗旨意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四、廉洁自律,守住‚五条底线‛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

人生的追求与境界范文第3篇

本来一直觉得自己是属于那种出去奋斗的人,不适合安定下来,适合不断地奔波,不断的变换生活,生活不会重样的。可是慢慢地我也开始想静静的安定下来,没有那么多的累,没有那么多的无奈,想做到苏轼那种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望天际云卷云舒的境界。

最近两天一直泡在省图的杂志区,翻阅各种感兴趣的东西,关于未来,关于留学,关于就业,关于爱情,关于婚姻,关于人生,太多太多。忽然觉得,自己大一大二为何没有来这里提升自己自己,而是把时间浪费在了逛街这种无聊的活动上面。读越多的书,越觉得自己没文化。最近的笔译课,每一篇翻译,都让我有一种想屎的感觉,觉得我腹中无墨水,潜词造句真是件难事。我只想把自己泡在各种书海里,也想尝尝在书海中遨游的感觉。古人说的书中自有颜如玉真有道理,书里面的东西总是能带给你各种惊奇的东西。

前天去了我一直想去的省博,惊叹于古人的鬼斧神工。看着这一件件动辄成百上千年的文物,脑中幻想着古人用这些东西时的场景,或是古装剧中的某个画面,读后感《人生的境界》。 也想着自己要是个考古学家该多好啊,我就可以亲眼目睹这些文物的现场发掘及参与后续研究。

由于清古装剧的盛行,我对清朝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想知道康熙到底传位与谁,雍正的亲生母亲又是谁等等问题。看完了步步惊心小说,觉得比电视剧要好看数倍。也从中学到好多,最深的莫过于,看淡生活中的你所看不惯的东西,人生何其短暂,何必要跟自己过不去。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叫《不生气的智慧》,文中说道,如果一个人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击,或是生了很大的气,他的寿命要减少一年左右。我看了顿时觉得,自己平时生那么多的气何必呢,我还想多活两年呢,干嘛跟自己的寿命过不去。

坐在车上,看着身边逝去的路灯,脑海中浮现的竟是澳门的场景。一个弹丸之地,却让我这呆了一个月的过客念念不忘,魂牵梦绕。所以,决定暑假再重游一次,再重温一次那种美好吧。

太久太久没有写过这种东西或者是读后感。真的太懒了,今天我感受到了西安的春天,该脱下保暖裤换上毛裤了,答应了情人,等我穿上毛裤的时候就晚上去操场上走走或者跑跑步。

告诉自己,不要那么慵懒,适时的出去走走,不管去哪儿,只要是出去,哪儿都好。不要说自己没钱,没时间,迈出第一步,就知道旅行或者出去走走真的是件美好的事情。

以后生气的时候,告诉自己,世界如此美好,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

人生的追求与境界范文第4篇

为了真正实现开设选修课的目标,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认为,要追求有高格境界的高中语文选修课堂。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又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也就是说,好的词要有较高的思想、情感、审美境界,这样的词是有较高格调的。而放到课堂追求上,就是教学设计要有高远追求,教师要在学术素养上有高境界,在教学艺术上要达到高境界, 让学生的学习到达较高层次的审美体验境界。

那么,高格境界课堂要具备怎样的特征呢?

1在设计教学目标时 ,要 有诗性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从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看,语文学科的审美特性和人文特性相比必修课程更突出。例如《唐诗宋词选读》的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中属于“诗歌和散文”系列,关于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又如《<史记>选读》作为“新闻与传记”系列开设的课程 , 其所属的系列目标是“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这些都是要求学生对于选修课程中情感美、艺术美有自己的领悟、鉴赏。

那么,教师在设置选修课教学目标时,就要摆脱传统的重知识轻情感,重识记轻体验,重讲解轻思辨的习惯,而是真正以诗性统筹课堂,把审美追求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赵缺《无咎诗三百序》中说:“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就是一个诗人,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要能够具有诗人的浪漫,不被高考所考内容拘束,不是侧重于知识点的传授,而是真正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角度,通过诗人一样的敏感,发掘有感于每一篇章的美的所在,设计每一堂课的审美目标,尽可能以艺术的方式,引导学生达到对文本审美的高峰体验。

例如设计《<史记>选读》的《项羽本纪》的教学目标时,教师肯定先要对文本的某一方面的美有切身的感受,或者是有感于作者通过生动的细节、个性化的语言、精彩的议论等方式来刻画鲜明的历史人物的艺术手法, 或者是对项羽的心路历程、性格特征、悲剧命运有独特感悟,并结合学生的情况,可把这两个方面中的一个作为教学目标的一个审美的重点目标,用合适的方式,让学生也能对其有所悟、有所感,在艺术鉴赏和人文情怀上都有美的体验、美的收获。

选修课课堂能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有诗性追求,注重审美,才能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的真正变化,滤掉庸俗教学的焦灼感,用文学本真的美和浪漫提升教学的境界,提升教育的格调。

2在 教学艺术上 ,要以浸润为主 ,关注学生的体验

新课改以后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摒弃“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所以,很多课堂就变成了“满堂问”的教学状态,其实,对于选修课而言,浸润熏染,让学习以内在体验的内化方式实现可能更加合适。

“浸润”就是“浸染、熏陶 ”,清代刘大櫆《<张荪圃时文>序》:“抽曲尽之思 , 显难详之义 , 浸润乎六经之旨 , 敷扬乎两汉之辞。”?可见浸润在文学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就是指学习主体通过在情境中的体验,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情感、美的教化。应用于教育学领域的“体验”概念,是继承了古人对生命体验的哲学认识的概念,是建立在对生命的尊重、关怀、拓展、提升基础上的一种教学理念, 让学生主体的生命意义借由这样的浸润其中的方式得以彰显和拓展。所以,提供给学生一个恰当合适的情境,让学习者浸润乎其中,学生的体验性学习成就会更明显。

为了让浸润的情境自然,教师首先要做到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是学生的主体心理体验得以有动力的源头。激趣的方法多样,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最合适的激趣手段。这一阶段的情境活动如果有效,学生的兴趣、探究欲被激发,那么体验的情绪就积极,具有正向作用,教学效果就好,接下来的实践感受阶段的体验就会顺利而充分。

而在学习主体产生了兴趣,深入学习文本的过程中,聆听优秀的诵读,自己也尝试吟诵,这是浸润的一种方式;再如教师呈现前人的点评,学习主体进行思考领会并也尝试点评,那么这也是一种浸润式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在情境中受到启蒙与熏陶,不自觉地获得教益。

例如,学习《春江花月夜》,可以播放乐曲《春江花月夜》和FLASH动画 ,请一位对民乐理解较深的女生对乐曲意境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解,初步激起学生对文本之美的感受。然后,让学生自己配乐诵读,体验月光之美,花朵之美、美人之美、江水之美,激起对月色下各种美好事物的情感体验,感受情境之美。

又如学习《唐诗宋词选读》的《将进酒》,过多的提问倒不如通过朗读来把握作者的情感,教师的范读、吟咏,对学生就是一种熏染,学生就在自己对诗歌的吟咏中揣摩、品味,体验作者的悲、喜、愤。再如学习《刺客列传》,让学生涵咏品味“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的句子含义,反复揣摩他哭泣的心理内因,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次深入荆轲心灵的旅行,这种体验对学生把握人物内心,提升对主人公的深刻认识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又会对语言艺术之美有更清晰的认识。

3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发掘个性 ,允许多元化

个体不同,注定学生的阅读有个性特征,教师的任务是尽量给学生创设利于个性体验的条件, 允许并尊重这样的体验的存在。

人是有差异性的, 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相对于他者完全不同的个体存在。无论是内部人格还是外部经历, 都是相对独特的,故而作为生命体验过程的语文学习的主体,总是以自己的需要、原有的价值取向、先前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去和外部的体验对象相碰撞、融合, 建构形成新的独特的情感意义和行为范式。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体验的独特性。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的方式、流程因人而异,体验的结果也各不相同。

以《<史记>选读》的《屈原列传》的教学为例,根据本节选修课的教学目标“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教师设计了角色扮演、探讨交流的体验形式,综合学生的愿望、能力等要素确定了扮演者,设置了教学的问题情境,即抓住选文结尾屈原与渔父相遇后的对话即文末太史公的议论,把这一部分的内容中出现的角色(包括旁注中的评点者)分好,圈划人物语言,定好屈原、渔父、旁注中出现的韩兆琦、施蛰存、杨慎、太史公、班固(课后注释出现的)等7个角色,让扮演者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同学旁观、辨析、反思,然后探讨交流对屈原怀石自沉汨罗的看法。

学生的个性化体现为在体验过程中体验方法的差异化、独特性。有的扮演者通过揣摩字词、联结情感,可以很到位的表现屈原内心的愤懑不平之气、刚直不屈之品格;而有的扮演者则不能很好的进入扮演的角色,和角色有很大隔膜,更愿意作为旁观者来思考点评;作为观众的学生有的观察仔细,体察细腻,思考认真,可以在观看的过程中进行书面摘记、点评,有的学生则雾里看花,观察停留于细枝末节,不能把握主体,反而是希望能查阅一些资料来印证自己的理解。

从体验结果来看, 学生获得的体验各不相同, 甚至迥然殊异。有的学生通过扮演意识到屈原的内心的悲愤,并顺势移情,和屈原的感情、司马迁的感情产生深深的共鸣,为屈原的遭遇痛心,对屈原的选择表示敬佩,由此升华了自己的心灵境界,达到了个人审美体验的高峰境界。而有的学生对屈原的选择表示不赞同,认为有志者当能屈能伸,顽强地活着比决然自沉更可能有所作为,生比死更需要勇气,更可敬。还有的学生从旁白中的角色那里获得认识,认为屈原自命内美修能兼具,但是狂狷不和,愁怨愤懑之气过重,司马迁之所以对他有那么高的评价,只是因为太史公对他有同病相怜之感,赞誉过度了,由此可见,史书的撰写是由人来完成的,不可避免要受到人的主观倾向的干扰,尽信书不如无书。那么,从这些结果来看,体验因为个体的经历、能力等的原因有个性化特征, 那么在选修课课堂上对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要充分尊重,并要引导学生尽量形成自己的体验个性,生成个性体验, 而对待因为个性化的学习成果而产生的课堂多元的学习结果,是追求有高格境界的选修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

人生的追求与境界范文第5篇

曾一度被人们认为“病态”的艺术家卢西安·佛洛依德, 无论绘画还是为人, 都显得特别孤僻、封闭。在潮流艺术流行的英国艺术环境中, 他坚持现实主义绘画, 把自己封闭在地下室的画室中, 即便在生命最后一刻还在坚持画画。陈丹青曾这样评价他“最后一位堂吉诃德式的大师”。佛洛依德今天的成就还不就是因为他选择了孤独吗?所以说, 何为“病态”?即是常态。只是我们每个人都抱有不同的价值观所产生的差异吧。

卢西安·佛洛依德的孤僻是与生俱来的, 非我所追求的小儿辩日、自欺欺人的价值观。我本以为生活的平淡激不起我创作的欲望, 常抱以“浮世歌欢真易失, 一日不斋醉如泥 (形容一天不喝酒仿佛真会烂醉如泥) ”的价值观去逃避现实生活, 所以最后我总会与初衷差之千里。这种异样观念会让绘画每每进行到一半时, 灵感皆会烟消云散。

追求孤独并不错, 或许只是我解读错了孤独的定义。《独自散步》里曾说过, 强者会在在孤独中得到充实, 弱者在喧闹中得到宣泄。本身我选择逃避现实或许就是弱者的体现。脱离了生活的艺术就像脱离了灵魂的躯体, 不利于艺术家自身人格的建构和艺术创造。在生活之中, 如果想要开启自己对艺术的感悟, 就得培养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敏锐观察力。在观察中发现、在观察中感悟、在观察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灵感。我们所想得到的有灵魂的艺术全出自“生活”这个载体。一张张相片、一本本速写难道就不是生活给予我们的灵感吗?学会善待生活, 生活会赋予我们很多很多。

就社会生活的价值判断而言, 艺术活动就是认识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 即便表述的外在形式与理性的真理不同, 其结论本质上是相同的。因此, 优秀的艺术家具有哲人的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分析力, 优秀的艺术家创作具有真理的哲学内涵, 所以它也符合真理的一般形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 意识是第二性的, 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艺术创作作为社会意识的一般形态, 反映社会存在, 艺术作品作为人的意识的物化形态, 是艺术家能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结果。艺术创作的源泉, 大多自于生活中的司空见惯点滴小事以及发生过的事, 是艺术素材和艺术灵感的提供者和原形[1]。可见, 艺术着实源于生活。

艺术活动的独创性原则需要艺术家有一种孤独的生活体验和追求孤独的勇气。这体现了艺术高于生活。

从另一方面讲, 艺术创作因为有它的独特性, 所以要求艺术家一旦进入创作状态, 必须自觉地追求一个孤独的精神状态。只有这样, 才能在想象中消除一些思想感情带来的杂乱的心理暗示, 使个人的精神状态与要表现的艺术语言相融为一体, 于是才有了幻想、联想、灵感等一些艺术活动状态的高度活跃。所以, 才有这么一句话:唯有忘掉了一个世界, 才能专心去创造另一个世界。这对于创作者而言, 在创作活动中必定要注入孤独的情感。此外, 由于艺术家相对智慧的头脑、敏锐的眼睛、敏感的心使得他们具有超前的洞察力, 常常会使其作品看似脱离于现实而不被世人所接受, 甚至还要遭到攻击与低毁。因此, 原创作品都要求其创作者经受住孤独、冷漠、批评甚至是个人攻击的考验。饱受争议的法国浪漫主义艺术家德拉克罗瓦曾说过:“没有铤而走险的勇气, 就不可能创造艺术的美”[2]。雕塑家罗丹曾强调过:艺术是孤独的产物, 因为孤独比快乐更丰富人的情感。

艺术家对孤独的追求与体验, 有助于其创造人格的确立。随着艺术深入生活, 现在很多艺术品充斥着抄袭或者是随大流的痕迹, 完全扭曲了艺术创作的本质。很多所谓的艺术家, 只注重眼前的利益, 享受着物质生活带来的快感, 根本没有走入孤独的状态去诠释出他发自内心的艺术精神。对艺术家来说, 承认孤独的意义并勇于追求孤独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要向人们揭示出孤独在生命发展中的积极意义, 告诉人们如何在不可避免的孤独面前固执的站起来, 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勇敢的构建生活、掌握生活、走出困境。然而, 现在社会节奏加快, 个体生命太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群体, 人们愈发缺乏独立思考。因此, 艺术家有责任在孤独的体验和积极感悟中进行创作, 在人格上展现出强烈的生存状态, 张扬生命的极限, 这对于艺术品位的高低、塑造强健的民族性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以,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追求的孤独并不是这个字眼的含义, 而是自己给自己创造一个更有利于艺术活动的独立空间。

摘要:一件好的艺术作品, 是凝结了艺术家智慧的结晶。优秀的艺术品必然具备深刻的思想内涵, 是艺术家独立思考的体现。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 艺术活动的普及, 当生存体验不利于艺术创作独立思考时, 艺术创作会遇到的很多瓶颈。这样直接的后果便是艺术品充斥着抄袭与跟风的痕迹。当看到问题就要正面问题, 所以本文主要从艺术与哲学的关系以及独立思考对于艺术语言的重要性等方面浅谈在孤独体验下艺术的创作。

关键词:独立人格,独创性原则,创作状态

参考文献

[1] 田忠辉李淑霞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再评价[J].佳木斯大学社会学科报1994年02期.

人生的追求与境界范文第6篇

德育与思政研究 DOI 编码 : 10.3969/j.issn.1007-0079.2010.06.073 中国电力教育 2010年第6期 总第157期 初探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杨卫平 黄馨馨 朱效传摘要 :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一种强大 的精神力量,它会给大学生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发生变化,加 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 : 大学生 ; 理想信念 ; 人生追求 作者简介 : 杨卫平 (1965-) ,男,广东梅县人,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党委书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 : 思想政治教育、高 等教育; 黄馨馨 (1982-) ,女,辽宁大连人,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助教,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 : 高等教育管理。 (广东 广州 510006) 基金项目 : 本文系广东工业大学学生工作研究课题 “我校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与研究” (课题编号 : 20082110)的研究成果。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长期以来,大 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 成效。为增强教育实效,摸清在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状况, 笔者所在课题组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对该校大学生进行了关 于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状况的调查。共发放问卷 450 份,回收 437 份,回收率 97.1%。调研内容集中在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政治 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等方面,意在对存在于 大学生理想信念上的缺失、迷茫等突出问题进行规整、引导, 并为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 1. 重视物质利益,理想信念淡化 当前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如图 1 所示,有 29.98% 的学生认为是理想信念淡薄,有 26.77% 的学生认为是 考虑个人利益较多,功利思想浓重,有 24.03% 的学生认为是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有 21.51% 的学生认为是思 想作风涣散,有 10.98% 的学生认为是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这 些数据表明 :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其价值观 念、理想追求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 另一方面受到社会经济成分、 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的影响, 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 大理想的占 50.57%,欠缺在普通学生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 占 30.43%,欠缺关心时政,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的占 26.77%。 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判断上很多都认同奉献精神、社会责任 感、国家和集体利益,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更加注重个人专业学 习、 自我发展、 自我实现, 更加关注个人健康、 幸福、 名誉、 地位、 前途、 发展、 爱情、 家庭等, 对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关心不够。 3. 重视个人价值,公德意识不高 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什么,有 59.04% 的学生认为是社会适应 能力与道德素质的高低,有 27.69% 的学生认为是知识与能力素 质的多少, 11.67% 的学生认为是关爱他人, 有 助人为乐, 6.64% 有 的学生认为是权力、名望、金钱。 当代大学生在人生追求方面,如图 2 所示,有 44.16% 的学 生选择成就一番事业,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有 33.18% 的学生 选择自由发展,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有 24.71% 的学生选择拥 有完美幸福的家庭,仅有 6.18% 的学生选择顺其自然或是没有。 图 2 大学生人生追求情况统计 许多大学生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 拥有健康的身体、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技术、较强的能力,就 能够顺利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目标,至于德行修养问题, 做到遵纪守法就可以了 。当代大学生崇尚知识能力,重视生活图 1 大学生思想问题状况统计 理想的确立和追求,看不到道德修养、道德品质在人生与成才 道路上的积极作用,忽视道德修养、忽视规范,社会公德意识 不高。 4. 重视理想现实,政治信仰动摇 一个国家、社会的政治理想分为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两个 159 2. 重视个人理想,社会责任缺失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一个综合的多层次价值体系。如何 辨证的对待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被调查者在理想信 念方面认为自身最欠缺的前三个方面分别是 : 欠缺共产主义远 中国电力教育 2010年第6期 总第157期 德育与思政研究想领域的复杂矛盾和斗争会更多更直接地反映到高等院校中, 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一些消极落 后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和各种错误思潮以及腐朽思想文化, 通过多种渠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渗透和影响,使一些 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 向扭曲,缺乏为国家、为民族发展作贡献的远大目标和应有的 社会责任。 2. 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弱点 首先,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优越,未 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天 职只是学习,很多人过着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的生 活,这往往易于使他们形成自私自大、只讲索取不愿奉献、害怕 艰苦、贪图享受等心理。这些心理不可避免的会在其人生价值 观及理想信念中反映出来。他们是在家庭照顾过多的情况下长 大的,有很强的优越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们从小生 活在人为的 “理想”环境中,缺乏人际交往的训练和现实环境 的磨练。由于这种情况,原来比较直接的 “理想目标”的教育, 就不太适应对现实了解不深的这些大学生的情况了 。如果说过 去只要为人们描绘一幅美丽的远景目标就可以激发他们的理想 的话,那么现在更加重要的是让从校门到校门的大学生们了解 现实,学会脚踏实地地为理想而勤奋工作。 其次,当代大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但对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 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纷繁复杂的社 会环境中,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 分析判断社会现实问题,容易导致在理想信念的选择中出现问 题、出现偏差。 最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欠缺。就广度而言,他 们的实践更多地局限于人际交往、学习、成才、就业等方面, 实践面相对狭窄,实践内容单一 ; 就深度而言,他们的实践仅 仅接触到个人生存发展的一些现实问题,而较少涉及深层次的 层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 : “要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 信念,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 ” 由于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带来的深远影响,使得 社会主义事业跌入了一个新的低潮 ; 由于市场经济给社会主义 信仰造成的冲击以及传统社会主义观念与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 对重大现实问题及理论阐述滞后性,造成社会主义理论在一定 程度上的混乱 ; 由于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对稳定发展,较 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得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存有 怀疑,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失去信心,政治信仰发生了动摇。 5. 重视理想目标,明确程度上存在差异 在对理想的明确性问题上,年级差异突出,如图 3 所示认 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非常明确”的大一学生所选比例最高,有 46.00% 的学生选择非常明确,二年级有 30.00% 的学生选择非 常明确,三年级有 28.00% 的学生非常明确,四年级有 32.61% 的学生非常明确。不同年级的学生对 “人生理想”的确定程度 是不同的 :大一学生心中有一番实现宏图大志的激情与信念, 理想比较明确和坚定 ; 到了二年级,面临角色转变带来的种种 不适和学业、才干、 能力、人际等方面困扰,理想会模糊,甚 至可能迷茫、动摇 ;

三、四年级,大学生各方面都相对成熟、 稳定,通过自我教育和修正,理想逐渐清晰明了 。值得深思的 是, “不知道”的选项中, 在 四年级学生所选比例最高 43.13 %, 这是教育工作中亟须给予帮助、引导的地方。 图 3 大学生对理想的明确性情况统计 道德标准、价值标准等理性层次的问题,极少触及社会发展的 深层次问题。这种社会实践水平的局限,决定了大学生在理想 信念问题上,常常困惑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显现出强烈 的 “自我性” ,对社会价值理念层面的深层问题缺乏理性的思 考和把握。 3. 信息化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网络和 信息技术使各种信息快速传播 ; 原来在 “象牙塔”中进行理想 信念教育的方式,就很难适应处在各种社会现象的影响以及各 种信息冲击之下的现代大学生了 。如果说在过去只要我们把正确 的东西告诉大学生就可以的话,那么现在我们更需要帮助他们 识别各种观念和信息 ; 如果说过去我们只要引导他们向往真善 美就可以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还必须让他们对假恶丑有免疫力。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意义 1.坚定信念 理想是对美好未来的设想,是有根据的、合理的、可以实 现的想象或期望,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生奋 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信念是指人们对现存的或可能的事物、

上一篇:人人安康保险条款范文下一篇:人事主管任职要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