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部门网络安全论文范文

2023-12-16

气象部门网络安全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的便利,但是随之也产生很多的网络安全问题。气象网络安全对于气象工作至关重要,研究运用端点准入防御机制改造气象网络的基本方案,及其可行性。希望研究为包括气象网络在内的网络安全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端点准入防御机制;网络安全改造;应用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不可否认,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使得我们的工作效率更高,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病毒泛滥、系统漏洞、黑客攻击等诸多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了许多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气象单位的网络分为内网和外网,在正常的工作过程中,由于无法杜绝诸多网络安全问题,气象单位的工作的正常开展也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如何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确保气象网络安全,为气象单位的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可靠的网络保障,已经是每一个我们的气象单位不得不关注得问题,也是气象单位的每一个网络管理员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从这个角度来看,研究端点准入防御机制,并且分析端点准入防御机制在改造气象网络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气象网络安全概述

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构建了大量内部计算机网络,以支持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由于主要业务都运行在内部网络,一旦其受到破坏,将产生严重的后果。针对各种网络安全威胁,人们开发应用了防火墙、IDS、IPS、VPN、杀毒软件等软硬件技术。虽然耗资巨大,但各种安全威胁仍然未得到有效解决。终端作为网络的关键组成和服务对象,其安全性受到极大关注。终端准入控制技术已经得到较大的发展和应用,在安全领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据某校园网部署的终端准入控制系统,对其理论原理、运行机制等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的不足,提出解决方法。气象部门是国务院直属机构,气象部门的工作有助于人们提早了解未来的气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将来的生产或者生活作出适当的安排。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我国的气象部门的工作也不断的提高了信息化水平,而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更是使得气象部门的工作开展更为灵活,也更为高效。为充分的发挥气象部门的作用,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技术支持。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由于目前整个网络环境都面临着较大的安全威胁,气象部门也无法避免,即使是已经将网络分为了外网和内网,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网络安全防护机制,气象部门的网络也非常容易遭受到病毒袭击或者黑客的攻击,严重的影响了气象部门正常工作的开展。

通过对气象部门网络安全问题做基本的分析我们发现,气象部门的大多数的网络安全事件是由于脆弱的用户终端以及无法控制的网络使用行为引起的。目前气象部门的网络防御系统一般以信息端点为单位,每个人自行安装防病毒软件,自己进行杀毒和病毒库更新,这样不但管理分散、效率低,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在气象部门内部的网络中,各个用户终端的系统补丁升级以及病毒库的更新是很难保证都非常的及时的,而有些员工私设代理服务器,或者私自通过访问外部网络以及滥用单位禁止的软件的行为也无法完全禁止。气象部门无法控制的用户终端一旦接入到外部网络,就等于是给潜在的网络安全威胁敞开了大门,并且使得网络安全威胁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和扩散。因此,要改善气象部门的网络安全现状,就要从保证用户端的安全,最大限度的组织安全威胁入侵系统内网,并且对终端用户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从目前较为成熟的网络安全技术来看,能够较好的满足这些要求,同时网络安全改造的过程又较为容易实现的就只有端点准入防御机制。

2 端点准入防御机制在气象部门网络安全改造中的应用

2.1 端点准入防御机制概述

端点准入防御,其英文全称是Endpoint Admission Defense,(以下简称“EAD”),它是华为公司开发出来的一种网络安全防御解决方案,它的防御思路与传统的分散安装杀毒软件,以单个用户端为防御主体的思路完全不同,EAD是通过集中部署,从端点接入控制入手,实现对用户终端的安全状态评估和访问权限的动态控制,从而加强了网络终端的主动防御能力,控制病毒、蠕虫的蔓延。EAD的防御原理如图1所示。

如上图所示,采用EAD能够有效的实现端点层(安全客户端)、设备层(安全联动设备)、控制层(安全策略服务器)以及隔离区(第三方服务器)之间的联动,并且能够实现如下几个方面的功能:1)检查用户终端的安全状态和防御能力;2)隔离“危险”和“易感染”终端;3)强制修复系统补丁、升级防病毒软件;4)管理与监控。

2.2 EAD在气象部门网络安全改造中的方案概述

上文已经分析了气象部门的网络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分析发现客户端的电脑是整个气象部门网络安全的问题产生的源头。因此,我们在制定网络安全改造方案的时候,要在保证内外网物理隔离的情况下采用EAD软接入,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气象部门网络的安全性。因此,在气象部门网络中接入EAD解决方案之前,我们首先对所有的用户终端的安全状态进行了强制的检查,并且对于一些无法确定安全风险的用户终端采用格式化整个电脑硬盘,重新安装系统的方法确保其安全性。然后,在此基础上,针对用户终端安全状态的检查结果,实施强制的用户接入控制策略,对于不符合预期安全标准的用户终端进行隔离,并且强制要求用户对病毒库进行升级,实时的安装系统补丁,在保证用户终端具备自防御能力并安全接入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用户的网络行为,提升整网的安全防御能力。EAD在气象部门网络安全改造中的方案如图2所示:

2.3 EAD在气象部门网络安全改造中的作用

EAD在气象部门网络安全改造中具有如下的作用:

1)局域网安全防护

经过改造,在气象部门的网络内部, EAD通过与交换机的联动,能够强制对用户终端的病毒库和系统补丁信息进行检测,要求用户终端按时的升级,能够有效的降低病毒和蠕虫蔓延的风险,除此之外,还能够对用户强制实施安全策略,有效的阻止来自外网的安全威胁。

2)无线接入网络的安全防护

在有的气象部门,由于工作的需要,经常会采用WLAN接入,但是通过WlAN接入的用户终端具有漫游性,网络管理员无法有效的对其进行监控,在该等用户终端感染了病毒或者长期不更新病毒库、系统补丁的情况下,是很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安全隐患的。在这种情况下,EAD也能通过交换机的配合,对无线接入的用户进行安全控制,有效的实现用户网络安全保护。

3)VPN接入网络的安全防护

气象部门为了工作的需要有时候需要外部合作人员通过VPN方式接入内部网络。EAD方案可以通过VPN网关确保远程接入用户在进入气象部门内部网之前,检查用户终端的安全状态,并在用户认证通过后实施企业安全策略。对于没有安装EAD安全客户端的远程用户,治理员可以选择拒绝其访问内部网络或限制其访问权限。

4)气象部门要害数据保护

对于接入网络的用户终端,其访问权限受EAD下发的安全策略控制,其对气象部门的要害数据服务器的访问也因此受控。同时由于可访问该数据服务器的用户均通过EAD的安全状态检查,避免数据遭受非法访问和攻击。

3 结语

气象部门的网络安全问题主要是因为客户端电脑的安全问题导致的,通过EAD机制,能够从源头上对客户端的安全进行控制,减少单个电脑单獨维护过程中由于病毒库升级不及时,系统补丁安装过于迟缓,个人上网习惯不良等问题造成的气象部门网络安全问题。这种机制的运用在操作上较为便捷,同时能够提高网络维护的效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美)RobertaBragg、(美)MarkRhodes-Ousley、(美)KeithStras

Sberg等著,网络安全完全手册[M].程代伟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张军峰、白学斌、张居库、高先睿,企业上网计算机安全准入控制系统平台搭建及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18期.

[3]黄荣,基于802.1x和Web Portal认证技术的校园网用户端点准入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4]李勇,安全网络从接入开始——华为3Com公司推出端点准入防御解决方案[J].每周电脑报,2005年,15期.

[5]阎彦,GSN三大自YU捍卫全局安全——锐捷网络GSN全局安全网络解决方案[J].中国教育网络,2005年,04期.

[6]朱宇阳、支林仙,端点准入防御机制在网络安全改造中的可行性分析[J].丽水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气象部门网络安全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根据河南省安阳市气象网络系统运行实际,介绍了气象信息网络系统所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并提出了相关防范策略,供相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 气象信息网站;网络安全;管理;设计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9.01.035

Strengthen the Security and Prevention of Meteo rological Information Net work System

ZHAO Kai-di  et al(Anya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Anyang, Henan 455000)

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website; Network security; Management; Design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气象信息业务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各级气象部门开始构建了科学有效的气象信息网络系统,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发布以及其他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但与之紧密相关的网络系统安全问题也逐渐显现,开始受到各级气象部门以及大众的广泛关注。受网络病毒、网络故障、黑客攻击等各类不安全因素的影响,气象信息网络系统面临数据被实时篡改、遭病毒攻击、破坏等挑战。因此,加强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安全与防范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气象信息网络系统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1.1 网络系统自身存在的缺陷

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结构设置的安全性常常会对网络系统的可靠、稳定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很多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后台数据库端以及前台Web显示端并未分离,其所属同一个IP出口,如此的构建会给网络黑客追踪IP带来便利,进而对气象网站的后台数据库进行直接攻击,给气象网站的安全性造成极大隐患;与此同时,有些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结构布设没有设置单独备份的单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一旦发生问题,常常无法及时修复。

1.2 网络病毒的危害

在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中,网络病毒当属最大威胁。网络病毒具有多样性、隐蔽性、破坏性和难以预防性,一旦病毒进入气象信息网络系统中对应的应用程序、办公文件等易被病毒感染,病毒常常会在内部网络进行传播蔓延,对气象业务的正常开展造成不利影响,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整个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瘫痪,对系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1.3 网络故障

在气象信息网络系统运行中,有时自身软硬件发生故障影响到网络终端,不但可能影响到气象信息的正常传输,还可能会导致气象信息资料丢失,影响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1.4 系统安全管理漏洞

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管理以及维护等方面都需要相关的专业技术,例如需要懂得网页制作技术、语言编写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网络安全防范技术等,但是当前很多气象部门缺乏对于专业的气象信息网络系统进行维护管理的人员,再加上气象网络信息系统相关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大多数工作人员对于网络安全意识还较为淡薄,且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专业技术不够熟悉,这些均给气象网络系统安全带来诸多隐患。

2 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安全防范策略

2.1 制定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气象信息中心应结合实际需求,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并严格遵守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对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日常运行进行维护管理。应成立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管理小组,并配备专门的系统管理人员,小组成员应协助系统管理人员开展好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信息管理工作。应加强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培训,可以定期向气象信息中心的人员宣传培训计算机安全知识以及网络安全等有关知识,以不断提高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管理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以及安全防护技术,使其在对系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保持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做好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建立机房出入登记制度,包括本单位人员进出机房均需要依据规定写登记表,未经许可的无关人员应禁止进出机房,经过相关责任人同意的出入人员需要由本单位人员陪同。应在机房配备全方位的24 h监控设备,同时还应在监控室安排人员24 h值班。明确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网络配置档案,对每次配置更改和变动情况均应记录,每日定时查看网管软件以及WEB服务器等重要服务器的日志文件,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有序运行。

2.2 建立全方位的硬件安全防范系统

气象部门应建立一套全方位的硬件安全防范系统,以确保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2.2.1 安全管理中心 涉及到配置、监控以及响应的各个方面的工作,主要强化监控网络、主机以及终端等相关设备的安全工作。此外,还应对整个网络安全事件进行采集、分析以及报告等,及时响应危害较大的安全事件以及监控系统中所发现的安全问题,确保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2.2.2 入侵防御系统 主要为了对实时更新的病毒、攻击代码和异常协议进行查找,同时过滤掉具有安全威胁的数据流;对系统数据信息的传输情况进行监视,若出现不安全的传输现象,应及时中断处理或者进行适当调整,以防止有害的传输行为继续,进行动态安全防御。

2.2.3 安全隔离网闸 系统对内部应用信息进行处理,通过存储转换方法交换数据,需要在交换的时候对应用数据实行安全过滤,实现低信任度的网络间的隔离,较好地阻止网络病毒和黑客入侵。

2.2.4 杀毒系统 杀毒系统通常是对网络中的病毒进行查找,实现病毒防护,还能消灭发现的病毒,确保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杀毒系统能够为文件服务器给予可靠的安全保护。通过定期扫描信息系统漏洞以及检测病毒木马,能够确保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2.3 采取安全防护技术

在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运行中,当前具有显著应用效果的安全防护技术主要有下述几种。

2.3.1 防火墙 主要目的是将气象专用网络与互联网隔离开来。防火墙用于对网络间传入和传出数据的安全行为进行控制和监控,以及对网络攻击行为定期检测以及及时报警。

2.3.2 访问控制 通过集中式资源控制,基于目的地址的过滤管理等方式减少非法访问使用的频率。

2.3.3 入侵检测 它主要收集从网络传输的数据,系统的内部审计数据和网络会话,并分析这些网络行为进行风险分析,分析其是否会对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安全运行造成影响。

2.3.4 身份认证 气象信息中心拥有基于数字证书的身份认证系统,能够提供证书认证、数据加密和解密以及数字签名等安全服务,为气象信息网络中的应用和数据安全提供可靠保护。

3 结语

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对于天气预报、气象信息传播以及气象灾害預警服务等各项气象业务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在气象信息网络系统运行中,常常存在或大或小的安全漏洞,给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加强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强化网络监测以及安全防范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贺美萍. 气象信息传输网络管理及安全防范 [J]. 青海气象,2014,23(2):66-67.

[2] 王慧瑜,王帅,李铭鉴,等.加强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安全和防范的探讨[J].通讯世界,2017(19):94.

气象部门网络安全论文范文第3篇

随着气象部门的快速发展, 固定资产管理的数量以及价值也在增大, 导致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非常低下。另外气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以及管理没有明确的记录, 单位很难清楚的了解固定资产到到底处在哪些部门, 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令人担忧。

2 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的特点

气象部门自身有规模小的特点, 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固定资产的特点。气象部门与其他单位相比, 在固定资产上面存在资产总价值少, 但是资产的数量比较多, 这是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的主要特点。另外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的增减率差也是重要的特点, 很多时候气象部门的固定资产总额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但是一旦伴随着气象站的建设, 或者工作任务的变动, 固定资产又会出现大幅度的递减。传统的气象工作比较简单, 都是单纯的业务化工作, 所以固定资产也是相对简单的, 但是随着气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传统的工作模式已经不适应了, 现代的气象工作基础设施得到了加强, 科技服务工作也得到了发展, 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的数量以及价值迅速增加, 可是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还是维持原状, 没有提升, 最终导致气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问题的出现。

3 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什么叫作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单位或者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具有一定的价值, 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实物形态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是每个单位或者企业发展中都会存在的资产, 它的转移非常复杂, 需要涉及很多个生产周期。固定资产的存在为企业和单位的发展和生存提供好了必要的基础, 同时固定资产也是一个企业或者单位竞争力和经营能力的重要体现。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出各项资产的潜能, 让很多已经闲置的资产得到更好的利用, 从而促进企业资金利用率的提升。气象部门对社会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现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是非常有意义的, 帮助气象部门获取更多利益的同时也提升它的经济实力。

4 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不强

气象部门具有特殊的管理特点, 因此部门领导对固定资产的重视力度不够, 只重视严格的收支管理。在目前的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 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性, 因为管理人员很多都是兼职的, 专业知识严重不足, 特别是在固定资产的登记过程, 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非常薄弱, 对固定资产的登记不够及时。另外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 单位也没有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培训, 导致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的维护和保养都出现了问题, 大大缩短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4.2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气象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 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固定资产的控制。但是在目前的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中,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很多气象部门都不重视对固定资产台账和明细的建立, 固定资产的登记, 处理, 验收以及报废等相关制度也没有明确的建立, 甚至有的单位在固定资产的采购过程中也没有建立一定的制度, 只是盲目的对物资进行购置。另外有些单位在采购物资后没有进行验收, 之后的保管也缺乏明确的制度, 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的数量以及价值得不到确定, 单位账面上的资产与固定资产是不相符合的。

4.3 内部控制不完善, 缺乏有效监督

气象部门的内部控制与固定资产管理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关系, 目前很多气象部门都存在内部控制不完善的现象, 这直接导致了气象部门资源的浪费以及效率低下的状况。固定资产的管理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工作, 气象单位内部应该组织各部门相互制约, 保证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直处于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之中。

5 加强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5.1 加强组织领导, 增强管理意识

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集体性的任务, 需要整个单位的人共同合作完成, 因此加强组织领导, 增强集体的管理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气象部门领导应该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融入实际的工作中, 让每一位员工都高度重视, 促进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的持续性发展。

5.2 建立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预算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是一个单位重要的组成部分, 实施固定资产的预算管理主要是更好的规避内部控制危险, 气象部门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的配置标准, 并且严格控制和执行, 这对单位会计的核算工作也有促进作用。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中, 相应的责任制度是必须要建立的, 对固定资产实行定人定岗的管理, 另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还应该加强与财会部门的联系, 做好固定资产的变动记录, 确保固定资产与财会账目的符合。

6 结语

综上所述, 固定资产在气象部门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因为它从另一个层面体现了一个单位或者企业的运行状态, 因此气象部门应该强化对固定资产的重视, 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运用到固定资产的管理中, 实现效益的最大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气象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气象改革面临着新的变化, 气象部门必须建立起各项有效的管理制度, 全面推进气象的现代化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 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更好地提升气象事业发展的质量。

摘要:社会的发展带动着其他领域的发展, 气象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门, 气象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在这样的背景下, 气象事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契机, 怎样重视气象部门内在控制是需要积极探讨的问题。固定资产管理属于气象部门的内在控制, 但是在目前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主要对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并且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主要对策

参考文献

[1] 张云.煤矿固定资产管理浅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0 (5)

气象部门网络安全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公开与公共获取权利的有效保障,是监督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行为、推进行政民主与法治建设、实现公共责任的关键。受信息自由传统和政治责任理念的影响,西方国家在绩效信息公众获取权利保障、绩效信息资源深度共享、绩效信息资源开发市场化等法制保障建设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经验。为营造和谐有序的公共秩序,应顺应政府信息公开的趋势,从而提高政府绩效信息公开程度、健全绩效信息获取机制、充分利用绩效信息资源等方面,不断夯实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法制基础。关键词:政府绩效;绩效信息资源;公共获取;法制保障

信息自由与信息公开正在世界范围内强劲而又稳步地发展。顺应这一发展要求,有关的制度建设呈现出“从一般国家法律制度向着专项法律制度发展的趋势”。目前伴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以及“评估国家”潮流的勃兴,西方国家非常注重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公开的专门立法,纷纷出台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政府绩效信息资源的公共获取权利、信息资源的深度共享、信息资源公开的法制化,为探索建立统一政府绩效信息资源信息法律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学习并借鉴西方国家在推进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公共获取法制建设方面的有益经验,立足中国现实国情及政府绩效评估现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公共获取法制体系,乃耳前公共管理和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必须解决的课题。

一、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公共获取及其法制保障的界定

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子政务的深入展开,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公共获取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究竟什么是政府绩效信息资源?笔者认为,政府绩效信息资源是指政府在公共管理和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产生的以有效业绩为内容,以数字代码形式传输和存储为形式的各种信息的集合。政府绩效信息作为一种信息产品,具有显著的公共性与“网络效应”,在排除技术和人为约束的条件下是可以共享的。信息的共享以信息的合法公开为前提,而信息的公开又是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条件保障。所谓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则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某社会共同体成员通过法定形式和程序免费或低成本、无歧视、无障碍地获取政府信息资源的行为过程。

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公共获取就是指社会组织、政治团体或者公民个体通过法定形式或低成本、无歧视、无障碍地获取,特定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以数字代码形式传输和存储的、以有效业绩为内容的信息集合。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公共获取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最好手段,有助于推进现代透明行政、责任行政和民主行政,建构良好的政民关系和和谐的公共治理机制。其意义表现在:第一,倡导信息公开,推进透明行政。强化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公共获取,将促使政府更加重视绩效信息的公开与共享,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使政府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更新信息设备、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及重视政府公务员素质的培养等,进一步提升政府的信息服务能力。第二,健全责任机制,推进责任行政。建设责任政府是我国政府改革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的目标,政府绩效信息资源的有效公开和公共获取可以促进阳光行政。将政府办事项目的依据、费用、程序,政府采购、重大工程招投标等重要数据和实施结果置于企业和公众的监督之下,有利于优化政府运作模式和公共责任机制,推动政府责任机制的健全。第三,保障公民权利,推进民主行政。政府绩效信息资源的有效公开,客观上有利于保障公众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顺利实现。政府为提高绩效、树立公信力而加强与公众的交流与沟通,积极主动地向公众提供更多、更有效的信息,拓宽了公众表达民主意愿、参与政府决策的途径,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政府绩效信息资源的公共获取以政府绩效信息的合理公开和有效获取为前提条件,所以,必须加强政府绩效信息公开建设,拓展政府绩效信息共享途径。首先是政府绩效信息公开的立法工作。加强国家的宏观指导和政策引导能力,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政府绩效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形成政府绩效信息合理公开的制度体系,能保障政府绩效信息公开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其次,构建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公平共享的机制。例如,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整合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在政府网站进行公开;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政务微博等渠道提高政府绩效信息获取的效率。最后,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二、西方国家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法制保障

作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一项重要治理机制,政府绩效评估被大多数OECD国家奉为信息化时代公共行政治理的圭臬,以期更好地应对全球化、民主化以及传统公共行政管制危机带来的诸种挑战。而以法制化的方式保障政府绩效信息资源的公共获取,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推进政府绩效建设的重要内容。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和规范政府绩效信息资源的公共获取。

1 美国

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保障政府信息公开,以便公众更好的获取政府信息资源。1966年颁布的《信息自由法》,是美国第一次从成文法上提供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1993年颁布的《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GPRA),要求各联邦机构制定覆盖未来5年的战略规划(Strategic Plans),每年提供将战略规划分解为定量化实施目标的年度绩效计划(Annual PerformancePlans),并对照年度绩效规划中的定量目标检查其完成的情况,形成年度绩效评估报告(Performance Reports)。每年3月底对本部门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评估,并评估结果形成绩效与责任报告(Performance and Accountability Reports)提交总统、国会和公众,以接受广泛的社会监督和审查。目前,联邦政府24个部门在每个财政年度末期都要进行部门绩效评估并发布绩效与责任报告。美国完备的法律政策体系为政府信息资源公开和公共获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特别是GPRA强制要求向公众报告年度绩效信息,促进了政府绩效信息资源的公共获取。

2 英国

英国非常重视政府管理信息系统与机制的建设。1980年,英国环境事务部率先成立了“部长信息管理系统”,这为政府绩效评估提供了系统可靠的信息基础。1982年颁布的《财务管理新方案》,要求在中央各部门普遍建立管理信息系统o 1997年颁布的《支出综合审查》,要求各政府部门每年都必须与财政部签订《公共服务协约》。该协约由责任条款、目标条款和如何完成目标三部分信息组成。每年秋季,各政府部门要向议会提交《秋季绩效评估报告》,分析对比其实际工作结果与《公共服务协约》中所确立目标之间的差距,并

强制要求向议会和公众公布。1999年出版的<现代化政府白皮书》,其主要目标就是打造合作与有效的信息时代政府。接下来颁布的《地方政府法》,规定地方政府有责任将所有规划的申请进行公告,并征询居民对规划方案的意见。总之。英国政府注重政府绩效信息管理与共享信息系统建设,将政府绩效指标信息通过中央机构公布,让政府各部委及时了解、监督地方政府和公共机构在各相关领域的服务绩效情况,并强制要求政府绩效信息定期向公众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有力地促进了英国绩效评估的规范化与制度化,促进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化,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与渠道。

3 日本

为提高政策评价的实效性,日本政府于2001年实施了《关于行政机关实施政策评价的法律》。该法律强调政策绩效评价应该坚持公民导向,认为政府政策绩效评价的目的是“尽职尽责地向国民说明政府的各项活动”,强调政策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和运用,明确规定要“公布关于政策评价的信息,将评价结果准确体现在政策中”,政策绩效信息结果需要报告国会,接受国会对政策评价的监督。日本的政策绩效评价相关法律规定,绩效评价要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利用网络及其它方法公布政策评价信息,将政府政策评价的运行纳入群众公开监督之中,政策评价的基本计划、评价结果、对计划的调整都必须及时公布,不得延误。日本政策绩效评价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导向、结果公开的绩效评估目的,使得在开展绩效评价时能真正做到过程透明化、信息公开化。对政策绩效评价过程和结果进行公开,促进了行政透明,使日本政府在“建立对国民开放的和值得信赖的行政”方面的努力更加趋于现实。

4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1994年的《公共服务法》规定。政府各部门每年都要提交政府绩效信息年度报告,年度报告必须向国会和公众公布。为了更好地指导政府部门和机构起草绩效信息报告,澳大利亚制定了绩效信息管理的原则,内容包括:绩效信息必须简明、清晰;集中公开绩效信息;目标、产出及成果的绩效信息的有效性。1995年,澳大利亚政府服务部门绩效评估在其政府联合会(Coundl of Australian G0vem-ment)的赞助下全面开展起来,并逐步改进和完善了绩效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等。澳大利亚政府特别注重绩效评估的公众参与,强调公共机构支出及其绩效信息必须公开并接受监督,政府的可信度是建立在健全而透明的公共支出绩效评估基础之上的。政府将每一年的绩效信息报告都放在专门的网站上并提供下载,既能使公众了解政府使用资源及其绩效状况,又为政府绩效预算和绩效计划优化提供了依据。

5 韩国

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绩效管理的规章和法令。2000年,韩国政府政策协调办公室颁布了《政府绩效评估框架法案》(Framework Act on GovernmentPerformance Evaluation),明确规定政府应当定期召开政府绩效评估通气会,通报政府绩效信息及对绩效信息的处理情况,并向国民大会提交政府绩效评估结果的年度报告。韩国还制定了《政府成果管理法》,明确了政府绩效成果信息报告的程序、预算执行信息等公开报告制度,“让国民大众能够从多种渠道了解政府机关的经营成果与投入产出比率”。2006年4月颁布的《政府业务评价基本法》,进一步将各种绩效管理制度统合为一个体系,对绩效信息的应用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韩国根据本国绩效评估的实践制定专门的政府绩效评估法案,对政府绩效信息结果运用做出明确规定,提高了政府绩效信息结果的使用价值和公民参与度,保障了公众“充分享有对行政事务和公共政策等的知情权”

三、西方国家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公共获取法制保障的基本经验

依托信息公开的传统以及良好的法制保障机制,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一开始就非常注重公众、社会组织、国会等相关主体对于绩效信息资源获取权利的保障。西方国家在绩效信息公众获取权利保障、绩效信息资源深度共享、绩效信息资源开发市场化等法制保障建设方面取得了富有成效的经验,这些将成为推进中国政府绩效信息公开、健全绩效评估制度的他山之石。

1 充分保障公众的绩效信息获取权利

公众是权力的主体。将政府行为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以公众满意作为评价政府绩效评估的标准,其前提逻辑是公众获取政府绩效信息的权利必须得到保障。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其一直致力于通过政府绩效信息公开的制度建设来取得成功。早在1966年制定的《信息自由法》中美国就建立了公众有权向联邦政府机关索取任何材料的制度。1985年,联邦管理与预算局在共同颁布的《美国联邦信息资源管理政策》中强调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在联邦信息资源管理中必须得到保障。1996年的信息自由法修正案要求每个政府机关以电子数据形式向公众提供索引材料或本机关的指南,方便公众提出信息申请,更要求每个行政机关就实施信息自由法的情况向司法部提供年度报告并通过网站向社会公开。信息是一种权利,政府发布信息,实际上是公众一种权利的社会分享过程。政府绩效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其获取权利的实现可以形成公众对于政府绩效的闭合压力机制,有利于重塑公共行政外部责任机制。

2 实行政府绩效信息共享法定公开

西方各国都非常注重政府绩效评估的法制建设,以立法的方式确立绩效评估的权威性,将评估内容全部纳人法制化的轨道,强制实现政府绩效信息法定公开。早在1966年7月4日,美国国会便颁布了《信息自由法》(The Freedom ofInformation Act),确定了公众提出信息请求和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为政府绩效信息的公开提供了法律依据。1993年的《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要求各联邦机构将年度绩效评估报告和会计总署提交的关于部门绩效计划实施情况报告公开,使政府绩效信息公开化、透明化。英国2000年11月底正式通过了《信息公开法》,日本1998年通过了《信息公开法》。从依法行政的角度来考虑,政府绩效信息公开是实现民主政治、防止腐败的重要手段。以法定形式确定政府绩效信息的公开程序、公开周期、公开内容、公开方式,使公开的信息内容具有权威性,信息公开的形式规范化,能消除公众对政府绩效信息公开可信度的怀疑,促进政府绩效信息公开法制化、制度化的实现。

3 注重政府绩效信息资源的再利用

美国、欧盟在进行公共部门信息资源开发战略时,制定了完备的政策法规,以确保公共部门信息资源的开发遵循统一的规定,确保更多的信息依法向社会和民众开放。如1990年美国的《公共信息准则》规定公众有权获取公共信息,联邦政府应确保公共信息的传播、再生产和再分配。该准则规范了联邦政府提供公共部门信息的标准,为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业务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1995年修正的《文书削减法案》规定了“政府机构都应该确保公众能够及时地和公平地获取机构的公共信息,禁止政府机关对公

共信息的再流通或传播收费或收使用费。”2003年,欧洲议会与欧盟理事会通过的《关于再利用公共部门信息的指令》规定公共部门应该将信息提供给申请者再利用,信息的再利用应向市场中所有潜在的参与者开放,强调对公共部门信息资源再利用的重要性。从西方国家的经验可知,建立健全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制度,有利于挖掘信息的内在潜力,促进信息共享与信息增值。

4 采用政府信息资源市场化开发模式

政府信息资源市场化,即打破由国家垄断开发信息资源的权利,放松管制,将信息资源以合同外包、特许经营、私营化等方式,由私营部门开发利用,以此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的一种新型的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一项对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合同外包的调查研究表明,在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将管理和监督合同实施的成本计算在内。合同外包平均节约25%左右的费用;美国联邦政府在信息收集等领域引人商业竞争后,成本下降了20%-50%。通过特许经营权的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开发,既可弥补政府财力和服务能力的不足,又可以分散政府的投资压力与投资风险。私营化模式在美国气象信息的开发利用中最具代表性,由私营气象公司进行气象信息的有偿开发服务,是一个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目前,美国已拥有300多家私营商业气象服务公司,气象信息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引入竞争机制,将政策规范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创建适度竞争的市场环境,可以节省政府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的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私营信息资源市场的迅速繁荣,增加就业机会和税收;可以使信息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

四、西方国家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公共获取法制保障的启示

学习并借鉴西方国家在推进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公共获取法制建设方面的有益经验,必须顺应政府信息公开的趋势,立足中国现实国情及政府绩效评估现状,从提高政府绩效信息公开程度、健全绩效信息获取机制、充分利用绩效信息资源等方面,不断夯实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法制基础。

1 建立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公开的标准体系

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是促进信息资源公共获取、实现社会共享的根本保障。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公开的标准体系应包括:第一,信息公开的内容标准,主要应包括政策绩效信息,表现为政府制定的相关法规、政策措施和计划及其执行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的比率等信息;公共支出绩效信息,即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分配、使用和拨付的经费所产生的绩效与成果盼信息;公共项目绩效信息,即政府在实施特定公共项目中的成本与收益的相关信息。第二,信息公开的技术标准,如信息术语、电子文件格式、网络通信协议、电子公文交换等方面的标准。第三,信息公开的管理标准,如网络维护、系统测试与评估及信息资源评价等标准。第四,信息公开的服务标准,如用以指导和管理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信息服务行为的原则和规范等。通过建立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公开的标准体系,可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形成正确的导向和有效的激励。

2 健全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机制与途径

目前,我国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公共获取存在着信息公开缺乏统一制度,信息资源获取缺乏渠道,公共获取信息源缺乏保障等问题。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不断健全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机制与途径。首先,要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机制。我国2008年正式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实行强制性要求,这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障政府绩效信息的公开。其次,要推进电子政府建设,拓展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途径。目前我国政府绩效信息资源管理还是一种分散经营、管理的模式,既不利于政府信息跨区域、跨行业的自由流动,也不利于公众自由地获取信息。从英美等国的经验看,要加强政府绩效信息建设的科技投入,在全国构建统一的政府绩效信息资源管理网络,实现政府绩效信息数据共享,提高信息获取效率和降低信息获取成本。

3 加快建立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法制

开发利用好政府绩效信息资源是提高政府效率的重要途径,是政府信息服务能力的重要表现。西方国家在政府绩效信息公共获取法制建设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推进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法制建设,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要以信息资源公开、信息共享与保护相协调为原则,制定规范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法律法规。坚持公平利用原则,明确保密与公开的界限,规范政府绩效信息的有序公开,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信息充分自由地被公众使用。第二,要完善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执法问题。制度的良好运行需要执法者的操守、守法者的自律以及两者的良性互动,必须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和效率,严厉打击利用政府绩效信息资源进行损害公共利益的活动。第三,要加强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鼓励公众学习政府绩效信息资源使用的相关法律知识。第四,促进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增值。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健全实施机制、加强内容建设、整合技术等手段保障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增值。

4 推进行政改革与政务信息公开

与西方各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相比较,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活动既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又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所以加强政府绩效评估法制化建设,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十分必要。首先,要通过政策引导来确立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使之成为政府管理中的必要环节。其次,要建立政府绩效评估的相关机构,负责绩效评估指标的制定、评估过程的实施以及评估结果的反馈等。最后,要从法律上保证政府绩效评估的权威性,既要给评估主体以独立的评估资格,又要给评估主体以绩效申诉的机会。政务信息公开,行政权力透明运行,是政府绩效信息公共获取的条件保障。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提高信息共享程度,要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体系,积极推进政府绩效评估信息的公开,丰富政务信息公开的内容,拓展信息发布的渠道,通过政府公报、新闻媒体以门户网站等形式向公众公开政府绩效信息,促进绩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气象部门网络安全论文范文第5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安全与发展,将122“全国交通安全日”群众性主题活动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措施推进落实,作为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研究部署,鼓励引导绿色出行,助力文明交通再起航。

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重视支持,通过部门联合、行业联动,将122“全国交通安全日”群众性主题活动与年内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的重点工作紧密衔接。

公安交管部门立足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针对新时期城乡道路出行特点和群众出行变化,开展源头隐患清零、路面秩序管控、农村安全防护和宣传警示曝光,推进礼让斑马线活动,深化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升行动。

网信部门引导媒体网站大力传播交通文明正能量,倡导守法规、知礼让、讲文明的新时代交通风尚。

文明办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为载体,教育引导人民群众遵规守法出行。

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中小学校定期开展交通安全主题宣教活动,培养中小学生文明交通素养。

司法行政部门将交通安全融入“12·4”国家宪法日、全国“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将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普及纳入“八五”普法内容。

交通运输部门督促道路客货运企业加强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加大道路旅客运输非法违规运营精准协同治理力度,不断提升道路运输行业安全水平。

應急管理部门结合《安全生产法》贯彻实施,公布一批典型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情况,督促企业、个人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共青团组织倡导志愿精神,发动青年志愿者协会(服务队)深入社区、农村开展交通安全志愿劝导服务。

整体策划,丰富群众性主题活动内容,开展交通安全巡回宣讲活动、文明交通示范倡导活动、交通安全文化传播活动、警示宣传曝光活动。

气象部门网络安全论文范文第6篇

防 汛 预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单位:四川省博克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5 年 11 月 24 日

防汛预案

本工程为金马河畔一期建设工程施工总承包 ,建设地点位于双流县金桥镇金桥社区

三、五组。本工程高层主楼(1号楼)采用筏板基础,主楼外单层地下室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墙下条形基础为桩基础,上部建筑为剪力墙结构,建筑高度39.3米,建筑面积约为12783.76㎡。建筑工程等级为地下室一级,房屋建筑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设防烈度为七级。

为了更好贯彻执行“安全第

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确保项目部群体员工生命安全,强化生命第一的意识,做到早部署、早防范,切实做好项目部汛期安全工作,确保我项目部员工及民工人员汛期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汛期项目部安全工作应急预案。

一、雨期施工总要求

1、确保信息畅通。搞好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是末来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部分,由于雨季施工暴风雨等恶劣天气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对破坏程度难以进行预测,需要加强对气象信息的控制管理,及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加强防范。

2、防护的全面性。施工现场涉及面较广,包括各部分现场和临时设施的安全防护以及全部人员的安全,因此在制定安全措施时一定要全面细致周到,不可因事小而不为,以留有隐患,带来损失。

3、科学组织施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充分考虑雨期施工的特点,将不宜在雨季施工的工程提前或延后安排,根据天气合理搞好室

内外作业安排,风雨天气尽量安排在室内施工作业,搞好工序穿插,提高工效和施工速度,遇到较大的暴风雨天气应停止施工。

4、快速反应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应急准备,在雨期施工时,各种防护措施要进一步加固,对脚手架、土方开挖边坡以及仓库、防护棚、临时设施等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确保抢险救灾物资人员到位,发生险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二、雨季施工准备措施

(1)根据施工平面图、排水总平面图,利用自然地形确定排水方向,按规定坡度挖好排水沟,确保排水畅通无阻。

(2)雨季施工现场临近高地,应在高地边挖好排水沟,处理好危石防止发生滑坡、塌方等灾害。

(3)保证道路畅通,路面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硬化或加铺沙砾、炉渣或其它材料,并按要求加高起拱。

(4)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防护。对材料库全面定期检查,及时维修,四周排水良好,墙基坚固,不漏雨渗水,钢材等材料存放采取相应的防雨措施,确保材料的质量安全。

(5)严格按防汛要求设置连续、畅通的排水设施和应急物资,如水泵及相关的器材、塑料布、油毡等材料。

(6)、安全度汛准备工作

1、思想准备。以防为主,树立防控意识。项目部一定要把员工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树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想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观念,增强做好项

目部防汛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紧紧盯住今年的汛期,按照防汛预案,做好汛前、汛中、汛后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防汛工作。确实做到深入排查、有效整改、周密部署、严加防范,确保项目部各项防汛措施落实到位。

2、组织准备。建立安全度汛检查责任制,明确职责任务,做好汛期到来之前的安全检查工作。组织力量并指定专人负责对施工及宿舍区域围墙、排水沟以及周边环境等进行全面仔细检查,检查情况要做好详细记录,尤其是存在的隐患,要登记汇总,研究制定整治方案。同时指定具体责任人抓好落实。要切实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存在的隐患,有针对性地制定汛期应急处理预案,确保预案的实用性。

3、物资准备。根据可能发生的险情抢险要求,事先准备好抢险物资和器材,以备急用。加强对汛期重点部位的检查监督,在汛期内必须要有足够的排险抢修力量,有效的预防汛期突发事件。

三、工作责任

项目经理是第一责任人。在建设和监理单位监督下,全面落实好项目部防汛工作。全体员工务必无条件服从项目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的指挥和工作安排,不得推诿延误工作。项目部管理人员应身先士卒,勇挑重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急员工之所急,忧员工之所忧,团结协作,同舟共济,战胜灾情。各职能小组应全力组织、协助项目部及相关部门做好抢险救灾和善后各项工作,做到尽职尽责,同时应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加强自我保护措施。

四、组织领导

为明确分工,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协同作战,成立汛期项目部抢险救援总指挥部。

总 指 挥:何兴浦(项目经理):13880860621 副总指挥:周启洪(技术负责人): 18040378708 汪兰(安全工程师): 13551803654 成 员:余勇 杨军

任 务:在汛情发生时能及时进行抢险、救援、救助。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及五个工作小组,其人员组成和任务如下:

(一)抢险组

组 长:周启洪 18040378708 成 员:汪兰 余勇 杨军

任 务:出现险情后,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赴现场,组织指挥险情排除和险情控制工作。

(二)救护组

组 长:汪兰 13551803654 成 员:赵兴云 张丽 刘建 彭玉堂 周根华 任 务:负责与医院联系,协调、配合,共同组织医疗救护队,抢救受伤人员。

(三)救援疏散组

组 长:余勇 15928734502 成 员:刘建 彭玉堂 罗敏 王丽辉 邹林杉 李文瑾 任 务:负责组织指挥疏散现场受威胁的人员和重要物资。

(四)应急物资:

汽车:2辆 水泵:10个 雨衣30件 雨伞20把

雨鞋30双

五、应急响应

(一)项目部要严格落实值班值宿责任制,建立项目部汛情报告制度,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一旦发现汛情应立即启动本项目部的汛情应急预案,并及时上报项目部汛情抢险救援总指挥部。总指挥发布救灾、抢险命令,启动汛情应急预案。

(二)汛情发生后,办公室要及时、准确做好现场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工作(包括受困、受伤人员情况,水灾现场的物资情况及现场周围的住宅、设施情况,抢险队伍的到位和抢险物资需求等情况),并以书面或电话的形式及时报指挥部。

(三)安排专人对天气进行监测,对可能影响施工进度的天气及早进行预警,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保证排水通道的畅通。

六、应急保障

(一)项目部按有关规定配备一定数量的抢险物质及器材,并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应急救援车辆。

(二)汛期大雨、大风天气,不经批准严禁组织员工级机械进行施工作业。

(三)汛期大雨雷电天气,不经批准严禁组织员工及机械在高处作业避免雷电伤害及高空跌落情况发生。

(四)项目部要加强员工的汛情安全常识教育,懂得水灾、坍塌、倒塌事故逃生、雷电、触电应急处理和自救的措施和技能,项目部要按本项目部汛期安全工作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员工进行演练。

(五)项目部要加强对以下情况进行认真详细的排查,发现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排除:办公区、员工宿舍区及施工区域的安全情况;项目部卫生消毒设备配备情况;项目部围墙、门窗、厕所设施安全情况;人员聚集场所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情况;电器、设备、线路检修管理情况;项目部内水沟及项目部周边水沟、涵管畅通情况;员工往返地段安全情况等。

(六)相关职能部门应急报警电话: 匪 警 电话:110 火 警 电话:119 医疗急救电话:120

七、防汛措施

6.1 项目部成立防洪防汛及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设专人24小时值班,积极和当地气象部门取得联系,及时掌握降雨量、上游水库水位等气象信息、汛情动态,根据施工现场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工程施工安全渡汛。

6.2 汛期前,应做好劳动力的准备和安排;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砂、石料采购储备。

6.3 及时掌握暴雨预报,提前将施工物资材料、机械设备、电器等设备的撤离至高位并采取防雨遮蔽措施。暴雨来临,立即停止场内所

有混凝土施工、吊装作业、焊接作业以及其他有危险性的施工作业;施工车辆暂停行驶;切断高压电源,关闭现场发电、用电设备。 6.4 防雷击。施工场区若处于雷击区,提前对施工机械设备装设防雷保护设施,防止雷电击毁设备、击伤人员。防雷保护设施应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并定期检查。雷电出现时,立即停止场内电器设备操作、焊接作业以及其他有危险性的施工作业。

6.5钢筋混凝土灌注宜根据天气预报,避开雨天灌注混凝土,选择在无雨天气灌注。当工序施工不宜主观选择灌注时间,时值雨天时,及时根据沙石料含水率调整施工配合比,结构灌注采取遮蔽措施,防止雨水冲刷砼表面,影响结构砼表观质量。

八、后期处置

汛期项目部抢险救援总指挥部负责灾后的善后处置工作,及时调查灾情损失情况,受伤、伤亡人员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做好受伤人员的救治和灾后现场处理,恢复正常秩序等工作。

四川省博克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上一篇:政府采购性质探究论文范文下一篇:标杆管理中的营销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