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安全管理论文题目范文

2024-01-22

会展安全管理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寒窗苦读十余年,毕业后,绝大多数人将投身求职大军。从象牙塔步入纷繁多变的社会,心态必须随之而有所改变,虚夸轻浮、好高骛远的作风是不可取的。会展院校毕业生需要就业,而大多数企业也渴求人才,毕业生应社会之需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升自身能力的并不多。

青岛金诺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文认为要想真正地从事会展业,无论是做策划还是做项目,都需要从基础和基层做起,只有从基层做起,了解客户的各种需求,才会对整个会展活动做到心中有数。他希望招聘能脚踏实地]、认真做事的人才。在会展业打拼十几年,北京汇邦汉威展览展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饶继铭深有感触,做会展人要耐得住寂寞、能吃苦,不要以为会展人外表光鲜就认为会展人都是白领。他认为做会展要端正心态,不能只看到会展人风光的一面,更要认识到为此而付出的艰辛努力。

在“全国会展人力资源供需交流会”上,发现学生就业和企业岗位之间的落差,导致此问题渊源在于院校对社会需要什么人才认识不足,而学生更缺乏对会展企业的了解。会展院校学生毕业求职,屡屡受挫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端正心态,对会展工作认识片面,只看到高薪风光,而不识会展人背后为之付出的努力。这也一如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会展教研室主任魏士洲所指出的,学生就业态度不端正,不愿意干“脏活”、“累活”,都是造成会展学生就业难,难以立足会展业的缘由。

当然,大学生普遍就业压力大,会展专业学生培养和会展企业需求偏差,企业对学生培养方式盲目否定等也是造成会展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所在,但是面对这些外部环境,会展专业学生不应怨天尤人,更应提炼自身,在扎实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切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小岗位”上摸索,进入施展才华的平台,踏踏实实工作,虚心学习积蓄力量,谋求事业发展。否则,心高气傲,“不屑屈就”、异想天开,要一步到位、一口吃个胖子,只想风光、高薪职位,终究不现实、不利于自身发展。

令人欣慰的是,现在很多学生也认识到了这一点,陕西青年职业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过翠侠认为专业并非等于职业,干会展这一行肯定需要从最基层的业务员做起的,例如电话营销就是很好的锻炼机会。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若要在会展业取得成功,需先争取到机会。会展业学生应沉下心来,了解会展业,放平心态,从基础慢慢做起,甘愿为了取得更大进步在基层锻炼,慢慢了解办展流程,抓住施展才华的平台,方才能积蓄经验教训、谋求更大的进步。

会展安全管理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 就业指导 职业规划

担任广告会展专业老师多年,在长期的实践教学工作中,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发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具有就业心态较差、择业要求较高、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等就业心理,因此对广告会展专业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职业能力指导,“围绕关键时间段建构职业规划教育辅导体系”和“广告会展专业广泛建立产学研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成为我们教学团队多年来追求的目标和任务。

1 广告会展专业建构指导和育人体系的作用及意义

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早在2007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就指出,全世界失业人口中一半是青年群体。同时国内的数据资料也显示,中国就业总量压力持续上升,其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矛盾尤其突出。这些都昭示着大学生就业已经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严峻事实,关系到国泰民安等民生问题。高职学院的广告会展专业是一个具有时代感强、创新意识新、知识密集度高、技术密集性强、智慧密集性精的综合性艺术专业。随着这一朝阳行业对高技能职业人才的需求,所有开设这一专业的高职类院校都开始尝试采用“理实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满足设计行业对这一方面人才的需求。

2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2010年始,笔者所在团队开始着手调研,通过大量的毕业生以及对口单位就业调查问卷的收集整理,总结出如下一些问题现状。

2.1 文化创意产业中人才流失率高

目前各个省份都很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多的年轻人也非常热衷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研发和创新,然而这一行业的人才却难以找到理想职位,获得持续稳定的工资待遇。广告会展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通常会首选到广告公司或会展公司工作,几乎都是从基层做起,但流动性却非常明显,这是因为公司的规模小,业务数量不稳定,基本工资低,所以很多年轻的学生迫于生活的压力,同时在几家公司兼职,随时准备跳槽。根据问卷普查发现导致文化传媒企业员工忠诚度下降、跳槽、失业、转行的重要因素有:(1)文化传媒企业对人才不够重视,人才本身竞争化激烈;(2)文化传媒行业自身脆弱,存在着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节假日无休假的特点;(3)大学生对文化传媒行业了解不够,眼高手低,没有做好心理和身体上的长期吃苦耐劳的准备。

2.2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学校毕业的学生基本素质的吻合程度有待提高

广告会展行业需要的是多元化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但当前大学生在企业中的表现与企业的要求却有着很大的距离,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工作人员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有丰富的人文素养、商务沟通协调能力、人生阅历、较强的企业公关及危机处理能力。以上这些条件都预示着这些企业需要的人才素质很高。

2.3 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缺乏对人才的培养和重视

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在2010年对安徽各城市会展市场的调查中发现,毕业生追求个人更好发展已成为企业职员频繁辞职的第一位因素。目前安徽的大多数广告会展公司的组织结构都是向扁平化发展,基层人员庞大,实习学员多,导致缺少足够的上升空间,同时公司任人唯亲缺少公平竞争,使得很多毕业生不愿进入广告和会展企业工作或者是只作为短期工作的跳板。针对这些调查中所显现的状况,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在进行校企合作过程中,特别重视对“实习生”的推介,使得企业领导在第一时间认识进而重用,同时校企间也非常注重深层合作,比如为公司在职员工提供广告会展相关业务的培训、延伸产业的介绍,为企业推荐人才,帮助企业进行人才选拔,提供合理的人职匹配建议。

3 围绕关键时间段建构职业规划教育辅导体系

为了更好地普及职业观念,做好职业规划教育,笔者所在院校有针对性的对各年级学生进行明确的专业与职业引导,例如新生专业教育、职业规划课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和毕业生创业培训l、毕业生择业指导。高职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大一入校时就进入了职业准备期,也就是说此时就要开始确定自己高职期间奋斗的专业方向以及毕业后的职业方向,抓好每个关键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们及早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蓝图,少走弯路,为学生们增强了求学的积极性和求职的方向性。

3.1 职业生涯规划首次深入人心

职业生涯是指个人生活中和工作相关的各个方面的总称。高职院校中的广告会展专业从很大程度上区别于本科院校中的会展专业的培养方向,更加侧重学生专业为职业服务,因此贯穿三年的职业培养应从高职院校招生始,高考后的填报志愿是学生们首次接触职业观念熏陶的重要时刻,这时就要注重在招生公告上提供广告会展专业真实的职业、行业动态和前景发展信息,告知学生安徽广告会展业的发展现况,引导学生了解外省的广告会展行业优势,培养学生开阔的择业视野,以便学生做出适合自己未来人生规划的选择。

3.2 职业价值观教育潜移默化贯穿每个学期

广告会展业属于朝阳产业,加之安徽省目前广告会展的发展现状,如果学生对这一产业认识不清,产生心理抵触和消极情绪,就会影响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因此笔者所在的学院一边积极与周边的会展公司和会展中心合作,主动参与融入各项广告会展行业的活动,帮助学生接触进而正确认识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一边又在理论上教育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广告会展业的发展现状,领悟安徽广告会展业发展的局限和不足,进而承担起会展业的重任,认清在行业发展中个人的发展问题。

3.3 化理论为实践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式

2004年始,笔者所在学院就为广告会展专业分别在第一学期和毕业前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是发现很多学生仍然以应付的心态修完该课程,仅仅学会了如何制作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报告,投职简历,并没有发自内心的为自己制定一份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现状,2007年开始,经过三年的教学摸索,探究了“1+1+1”人才培养模式,“第一个层面”即在学校层面上开展专业招聘会、创业班培训、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第二个层面”即在学生层面上大力拓展校内外的实践实习基地、开展职业规划大赛、开展顶岗实习、“第三个层面”即在教师中积极鼓励老中青教师结对子打造改革创新团队,在核心课程中设立首席教师制作精品课程、编写规划教材、尝试“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的探索。

4 广告会展专业广泛建立产学研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自2007年始,笔者所在学院深入开展广告会展专业研讨论证工作,整合本校全体艺术专业师资力量,联络周边兄弟院校取长补短,探索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成校外实训及顶岗实习基地7个,在校内建设适用于课堂实践的高仿真实训室5个,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与企业合作创编各类实训及校编教材。利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专业的发展和成长与每一位企业员工的成长有着紧密的联系。

4.1 深化专业内涵实现多元化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重中之重

广告业与会展业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跨地域、多元化,因此需要时刻把握行业最新信息,渗透到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才能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例如软件的运用、行业协会活动、各类社会实践、考证考级及职业拓展培训等。目前会展相关软件的运用越来越普遍,比如会展会议类3wshow软件、管理类电脑软件等,这都要求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要与时俱进,紧密与企业合作,在日常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授课过程中,自觉地运用这些软件和相关行业信息使学生们能在实习时就可以驾轻就熟的使用。

根据行业动态,为学生更好的扩大就业面,学院在学生毕业前组织开展相应的资格证书培训,提供切合行业需要的考证考级信息,利用选修课、创业培训课,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资格考试,顺利获取本专业及其他相关从业资格证书,“职业学历教育+职业岗位培训”的双证书是学生在毕业前必须拥有的。同时学院还针对企业用人标准进一步创建和深化“建林广告培养模式”、“百鑫会展培养模式”等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目前安徽省皖江城市经济带的建设要求,培养一批适合安徽省广告会展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成为高职学院的首要任务。

4.2 深入开展校内外实训基地,普及培训学生对实体企业的认识

无论是校内高仿真实训室,名师工作室还是其他形式的“校中厂”,都是在相对单纯的静态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具体说笔者所在艺术系自2004年始相继建立了围绕骨干教师的广告工作室、ERP会展营销模拟实训室、模拟会展策划3d演示大厅,成立展台模型设计工作室、安财广告装饰工作室,同时还充分运用校外实训基地的便捷方式,跨课程、强能力、动态掌控渗入式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真项目真业务”、“模拟公司”、“情境教学”、“技能竞赛”,突出实用、综合、集成的特点。遵循广告会展业人才成长规律,鼓励在校生自己创办广告公司,举办各种自办展,着眼于多渠道、多形式拓展广告会展实践教学环节、搭建广告会展实践教学平台,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得学生在毕业来临时,轻松过渡融入社会,缩短迷茫期,协助学生顺利向企业职员的转化。

4.3 充分认识专业教师的重要性,积极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学相长

“带好兵必须要有好将军”,培养学生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要想培养实践能力强、素质好的广告会展专业学生,就必须要有一支好的教师团队,这就要求广告会展专业教师不仅要有全面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背景,还要拥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熟悉广告会展行业的各种业务流程,能够在课堂上清晰灌输和示范业务要领,对学生进行准确的专业指导和考核。目前笔者所在学院通过打造专业名师、选拔教坛新星、树立首席教师、设立名师讲坛等举措就是在专业一线落实和加强高职学院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4.4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通过比赛达到专业与企业互相渗透,选拔人才,以赛促教

学院培养的学生孰优孰略,必须通过全国性的广告会展大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于是我们在专业教学中,贯穿校企合作深入课堂,尤其是在备战全国性的专业大赛时,企业专家为我们传授经验,提建议、想对策,大大推动了高职院校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发展进程,同时更加契合社会对未来专业工作者的需求。教师们也能从中更好地梳理自己的教学重难点,把握企业需求脉搏,与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这样既提高了学院专业教师的科研力量,增强了教师们的科研与实际工作结合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觉收集、整理、分析和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求知自学能力,通过参加与广告会展相关专业技能竞赛的过程,也提高了学生的应变、口才等综合能力,同时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学生会自发地与知名会展公司接洽,主动对接引起企业的关注,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理论。同时通过反复地选拔和培训,使学生们更加切实的分析自己、定位自己。

会展安全管理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摘要] 文章从理论与实践阐述了商业模式保护方式的多重性,并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利用专利形式实施保护是多项选择中比较理想的一种。会展商业模式是众多商业模式中的一类,是否符合申请专利条件,取决于能否体现我国可专利门槛的“技术三性”。文章列举近年我国举办的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手段的崭新形式的展会实例,分析当代各类会展应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办展效果的事实,证明了会展商业模式可专利性的存在。

[关键词] 会展 商业模式 保护方式

一、前言

去年,北京一家网络技术企业委托专利事务所,提出将其创造并经营的一项业务的商业模式(或称作商业方法)作专利申请,目的在于保护这种创新业务的知识产权。自此,我国首例“商业模式保护”专利申请宣告启动。

创新的构思是所有知识产权的起点。正因为人类具有无限创意的能力,才有仅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便已达今天的文明与进步。知识经济时代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而一个独特的经营创意往往价值连城!

每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都可能蕴含着巨大的财富。会展商业模式创新又是会展业不断发展的原动力。我国会展业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经济潜力和社会影响力巨大,各会展企业都致力于研究新的商业模式。分析、完善会展商业模式保护方式,可以激发创新积极性,有利于会展业更加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二、现行商业模式保护主要方式

1.案例分析

几年前,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曾审理上海卓尚信息有限公司告e龙网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网上商业模式侵权案”,出现了号称“中国网上商业模式保护第一案”,并以原告胜诉告结。

从案件分析看,被告可以以不同角度提起诉讼,因为商业模式侵权行为具有多重性质。该案从合同的角度看,被告明显违反了先合同义务原则,侵犯了原告的商业秘密,可要求其承担缔约过失责任;从著作权的角度看,被告赫然侵害了原告的著作权,也可以追究其承担侵权责任;从不正当竞争的角度看,被告显然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也存在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该案原告起诉时,在存在多重选择前提下,采用不正当竞争关系诉讼,是经过慎重选择的。如果提起违反“先合同义务”诉讼,那么只能要求被告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即采用弥补性经济赔偿,则赔偿幅度有限;如提起“商业秘密侵权”诉讼,则会面临原告举证复杂、诉讼成本较高等风险;如提起“侵犯著作权”诉讼,那么即使胜诉,所得赔偿数额也较小。而提起“不正当竞争”诉讼,不但可以要求被告承担经济赔偿责任,还可以要求其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非财产性责任。因此,无论从经济角度,或是从社会影响角度,还是从举证的角度,选择不正当竞争诉讼都显得比较理想。

2.专利法对商业模式的保护

进入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逐步采用专利法对商业模式实施保护。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在法规完善度、操作规范度、社会认知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专利法在保护范围上基本可以涵盖商业模式的各个领域。专利法将对能够构成技术方案的商业方法的构思进行保护。权利申请人一旦在权利要求书中写明专利保护的范围,他人就很难通过以修改的方式规避其核心内容。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将商业模式专利解释为“借助数字技术、网络手段经营的、有创造性的商业方法”。毫无疑问,作为抽象概念、智力活动规则与方法的单纯的商业模式,例如不含技术手段的经济管理方法、记账方法、生产和组织制度等是不能被授予专利权的。但是如果这种“规则和方法”通过某技术方法表现或实现,并应用于商业运作,则会因为其具有了可专利性而可能成为专利法保护的客体。

3.商业模式保护存在多样性

仅从以上案例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解释可以看到,商业模式保护的方法有很多,国内外各界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包括著作权保护、商标保护、专利法保护和反不正当竞争等。从目前分析看,综合考虑各种保护方式的利弊,用专利法对商业模式进行保护是比较恰当的一种选择,实践中成功的案例也不少。但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这些成功的实践都集中在电子商务、网络游戏、金融和商业行业,如我国2001年6月公开的发明专利“商业网站与个人网站在互联网上的联锁经销模式和方法”;2002年底、2003年初先后授权的两件美国花旗银行商业模式专利;2007年8月公开的发明专利“实际品牌融入网络游戏的商业模式”,等等。

三、会展商业模式的专利保护

1.必要性

发达国家对商业模式提供专利保护,与其国情和产业背景密切相关。它们拥有为数众多、先进实用的商业模式,并产生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必然要思考放宽该类专利审查标准,将商业模式纳入专利体系。2000年,在美国率先打破“商业模式除外”原则,为商业模式授予专利权打开方便之门后,曾遭到欧洲国家的强烈抵制。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加入到商业模式专利申请人的行列中,许多国家开始转变立场并迅速调整本国的知识产权制度,给予商业模式以前所未有的保护力度。我国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达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目标,必须在滞后于发达国家的商业模式保护方面快步前行。

一方面,会展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目前仍局限于商标、技术发明、外观设计、新型应用等传统领域,而对其商业模式保护国外也刚刚起步,国内尚属初涉。接近或赶上国际先进的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会展商业模式保护可以作为切入点。另一方面,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着力扶持、快速发展的行业,需要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保驾护航。因此,实施会展商业模式的专利保护是必要的和迫切的。

2.可行性

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2004年10月1日颁布的《商业方法相关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规则(试行)》中,关于“商业方法”(即商业模式)有这样的解释:“商业方法涉及商业活动和事务,这里所说的商业比传统意义上的商业含义更为广泛,例如包括:金融、保险、证券、租赁、拍卖、投资、营销、广告、旅游、娱乐、服务房地产、医疗、教育、出版、经营管理、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事务安排等。”《规则》认为:并非所有的商业方法都可以申请专利权。从技术性来说,商业方法可以分为两种情况:非技术性的传统商业方法和采用新技术手段---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完成的商业方法。申请专利的商业方法应当符合我国发明专利入门条件,即具有“技术三性”:解决技术问题、具有技术效果、采用技术手段。传统的商业方法,因不具有“技术三性”,因而不属于专利法保护的客体,只能归入“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所以无“可专利性”。

从近几年国内会展业的实践看,符合“技术三性”要求、具有“可专利性”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如2008年4月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的以“三大平台互动构成全新展会运营模式”为亮点的“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科学生活博览会”有这样的描述:展会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展会以“集成、体验和互动”三位一体的形式,为企业和大众构造良好的交流沟通的展会平台,同时结合全国性的活动和互联网及媒体的资源,确立了三大平台互动的全新展会运营模式。又如2006年5月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以“新模式展会将成为BtoB的亮点”标注的“慧聪网水工业产品采购交易会”,充分结合了传统贸易展览会和电子商务的优势,采用“展览交易会+电子商务平台”——线上线下互动的方式进行等等。

现代会展均充分利用当代电子、信息、数字等技术手段,竭力在视听影响力与效果、信息传播的时空宽广度、受众对信息双向传递的便捷与安全等各方面不断创新与完善,结合会展本身的组织形态、展示形式、时空构筑、服务方式、营利模式等的创新,蕴涵着充足的“可专利性”条件。利用好这些条件,进行有条理、符规律、合法规、重技巧的开发、设计,以专利形式实现会展商业模式保护是完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连任万希:商业方法专利与智力资本管理[J].改革与理论,2005(02)

[2]石峰许科:试论旅游线路的法律保护——商业方法专利保护[J]. 商城现代化,2007(05)

[3]宋蓓蓓: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问题探析[J].审计与理财,2007(03)

[4]贾丹明:欧洲商业方法专利分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7(05)

[5]冯晓青:商业方法专利略论[J].电子知识产权,2007(03)

[6]余翔邱洪华:基于判例和立法的美国商业方法专利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03)

[7]苏运来:美、日、欧商业方法专利授权条件之比较[J].商业研究,2007(04)

[8]王文福:我国商业方法专利性之研究[J].时代经贸,2007(05)

[9]朱玲娣邢锦晖:中外商业方法专利保护之比较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6(05)

会展安全管理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摘要】以所在学校分布的安徽省为例,深入解剖了广告会展专业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文化创意产业中人才流失率高”、“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学校毕业的学生基本素质的吻合程度有待提高”、“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缺乏对人才的培养和重视”三大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最后重点提出了解决策略,即“围绕关键时间段建构职业规划教育辅导体系”和“广告会展专业广泛建立产学研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关键词】教学模式 就业指导 职业规划

担任广告会展专业老师多年,在长期的实践教学工作中,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发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具有就业心态较差、择业要求较高、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等就业心理,因此对广告会展专业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职业能力指导,“围绕关键时间段建构职业规划教育辅导体系”和“广告会展专业广泛建立产学研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成为我们教学团队多年来追求的目标和任务。

1 广告会展专业建构指导和育人体系的作用及意义

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早在2007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就指出,全世界失业人口中一半是青年群体。同时国内的数据资料也显示,中国就业总量压力持续上升,其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矛盾尤其突出。这些都昭示着大学生就业已经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严峻事实,关系到国泰民安等民生问题。高职学院的广告会展专业是一个具有时代感强、创新意识新、知识密集度高、技术密集性强、智慧密集性精的综合性艺术专业。随着这一朝阳行业对高技能职业人才的需求,所有开设这一专业的高职类院校都开始尝试采用“理实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满足设计行业对这一方面人才的需求。

2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2010年始,笔者所在团队开始着手调研,通过大量的毕业生以及对口单位就业调查问卷的收集整理,总结出如下一些问题现状。

2.1 文化创意产业中人才流失率高

目前各个省份都很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多的年轻人也非常热衷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研发和创新,然而这一行业的人才却难以找到理想职位,获得持续稳定的工资待遇。广告会展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通常会首选到广告公司或会展公司工作,几乎都是从基层做起,但流动性却非常明显,这是因为公司的规模小,业务数量不稳定,基本工资低,所以很多年轻的学生迫于生活的压力,同时在几家公司兼职,随时准备跳槽。根据问卷普查发现导致文化传媒企业员工忠诚度下降、跳槽、失业、转行的重要因素有:(1)文化传媒企业对人才不够重视,人才本身竞争化激烈;(2)文化传媒行业自身脆弱,存在着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节假日无休假的特点;(3)大学生对文化传媒行业了解不够,眼高手低,没有做好心理和身体上的长期吃苦耐劳的准备。

2.2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学校毕业的学生基本素质的吻合程度有待提高

广告会展行业需要的是多元化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但当前大学生在企业中的表现与企业的要求却有着很大的距离,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工作人员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有丰富的人文素养、商务沟通协调能力、人生阅历、较强的企业公关及危机处理能力。以上这些条件都预示着这些企业需要的人才素质很高。

2.3 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缺乏对人才的培养和重视

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在2010年对安徽各城市会展市场的调查中发现,毕业生追求个人更好发展已成为企业职员频繁辞职的第一位因素。目前安徽的大多数广告会展公司的组织结构都是向扁平化发展,基层人员庞大,实习学员多,导致缺少足够的上升空间,同时公司任人唯亲缺少公平竞争,使得很多毕业生不愿进入广告和会展企业工作或者是只作为短期工作的跳板。针对这些调查中所显现的状况,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在进行校企合作过程中,特别重视对“实习生”的推介,使得企业领导在第一时间认识进而重用,同时校企间也非常注重深层合作,比如为公司在职员工提供广告会展相关业务的培训、延伸产业的介绍,为企业推荐人才,帮助企业进行人才选拔,提供合理的人职匹配建议。

3 围绕关键时间段建构职业规划教育辅导体系

为了更好地普及职业观念,做好职业规划教育,笔者所在院校有针对性的对各年级学生进行明确的专业与职业引导,例如新生专业教育、职业规划课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和毕业生创业培训l、毕业生择业指导。高职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大一入校时就进入了职业准备期,也就是说此时就要开始确定自己高职期间奋斗的专业方向以及毕业后的职业方向,抓好每个关键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们及早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蓝图,少走弯路,为学生们增强了求学的积极性和求职的方向性。

3.1 职业生涯规划首次深入人心

职业生涯是指个人生活中和工作相关的各个方面的总称。高职院校中的广告会展专业从很大程度上区别于本科院校中的会展专业的培养方向,更加侧重学生专业为职业服务,因此贯穿三年的职业培养应从高职院校招生始,高考后的填报志愿是学生们首次接触职业观念熏陶的重要时刻,这时就要注重在招生公告上提供广告会展专业真实的职业、行业动态和前景发展信息,告知学生安徽广告会展业的发展现况,引导学生了解外省的广告会展行业优势,培养学生开阔的择业视野,以便学生做出适合自己未来人生规划的选择。

3.2 职业价值观教育潜移默化贯穿每个学期

广告会展业属于朝阳产业,加之安徽省目前广告会展的发展现状,如果学生对这一产业认识不清,产生心理抵触和消极情绪,就会影响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因此笔者所在的学院一边积极与周边的会展公司和会展中心合作,主动参与融入各项广告会展行业的活动,帮助学生接触进而正确认识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一边又在理论上教育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广告会展业的发展现状,领悟安徽广告会展业发展的局限和不足,进而承担起会展业的重任,认清在行业发展中个人的发展问题。

3.3 化理论为实践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式

2004年始,笔者所在学院就为广告会展专业分别在第一学期和毕业前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是发现很多学生仍然以应付的心态修完该课程,仅仅学会了如何制作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报告,投职简历,并没有发自内心的为自己制定一份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现状,2007年开始,经过三年的教学摸索,探究了“1+1+1”人才培养模式,“第一个层面”即在学校层面上开展专业招聘会、创业班培训、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第二个层面”即在学生层面上大力拓展校内外的实践实习基地、开展职业规划大赛、开展顶岗实习、“第三个层面”即在教师中积极鼓励老中青教师结对子打造改革创新团队,在核心课程中设立首席教师制作精品课程、编写规划教材、尝试“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的探索。

4 广告会展专业广泛建立产学研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自2007年始,笔者所在学院深入开展广告会展专业研讨论证工作,整合本校全体艺术专业师资力量,联络周边兄弟院校取长补短,探索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成校外实训及顶岗实习基地7个,在校内建设适用于课堂实践的高仿真实训室5个,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与企业合作创编各类实训及校编教材。利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专业的发展和成长与每一位企业员工的成长有着紧密的联系。

4.1 深化专业内涵实现多元化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重中之重

广告业与会展业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跨地域、多元化,因此需要时刻把握行业最新信息,渗透到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才能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例如软件的运用、行业协会活动、各类社会实践、考证考级及职业拓展培训等。目前会展相关软件的运用越来越普遍,比如会展会议类3wshow软件、管理类电脑软件等,这都要求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要与时俱进,紧密与企业合作,在日常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授课过程中,自觉地运用这些软件和相关行业信息使学生们能在实习时就可以驾轻就熟的使用。

根据行业动态,为学生更好的扩大就业面,学院在学生毕业前组织开展相应的资格证书培训,提供切合行业需要的考证考级信息,利用选修课、创业培训课,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资格考试,顺利获取本专业及其他相关从业资格证书,“职业学历教育+职业岗位培训”的双证书是学生在毕业前必须拥有的。同时学院还针对企业用人标准进一步创建和深化“建林广告培养模式”、“百鑫会展培养模式”等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目前安徽省皖江城市经济带的建设要求,培养一批适合安徽省广告会展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成为高职学院的首要任务。

4.2 深入开展校内外实训基地,普及培训学生对实体企业的认识

无论是校内高仿真实训室,名师工作室还是其他形式的“校中厂”,都是在相对单纯的静态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具体说笔者所在艺术系自2004年始相继建立了围绕骨干教师的广告工作室、ERP会展营销模拟实训室、模拟会展策划3d演示大厅,成立展台模型设计工作室、安财广告装饰工作室,同时还充分运用校外实训基地的便捷方式,跨课程、强能力、动态掌控渗入式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真项目真业务”、“模拟公司”、“情境教学”、“技能竞赛”,突出实用、综合、集成的特点。遵循广告会展业人才成长规律,鼓励在校生自己创办广告公司,举办各种自办展,着眼于多渠道、多形式拓展广告会展实践教学环节、搭建广告会展实践教学平台,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得学生在毕业来临时,轻松过渡融入社会,缩短迷茫期,协助学生顺利向企业职员的转化。

4.3 充分认识专业教师的重要性,积极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学相长

“带好兵必须要有好将军”,培养学生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要想培养实践能力强、素质好的广告会展专业学生,就必须要有一支好的教师团队,这就要求广告会展专业教师不仅要有全面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背景,还要拥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熟悉广告会展行业的各种业务流程,能够在课堂上清晰灌输和示范业务要领,对学生进行准确的专业指导和考核。目前笔者所在学院通过打造专业名师、选拔教坛新星、树立首席教师、设立名师讲坛等举措就是在专业一线落实和加强高职学院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4.4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通过比赛达到专业与企业互相渗透,选拔人才,以赛促教

学院培养的学生孰优孰略,必须通过全国性的广告会展大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于是我们在专业教学中,贯穿校企合作深入课堂,尤其是在备战全国性的专业大赛时,企业专家为我们传授经验,提建议、想对策,大大推动了高职院校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发展进程,同时更加契合社会对未来专业工作者的需求。教师们也能从中更好地梳理自己的教学重难点,把握企业需求脉搏,与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这样既提高了学院专业教师的科研力量,增强了教师们的科研与实际工作结合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觉收集、整理、分析和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求知自学能力,通过参加与广告会展相关专业技能竞赛的过程,也提高了学生的应变、口才等综合能力,同时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学生会自发地与知名会展公司接洽,主动对接引起企业的关注,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理论。同时通过反复地选拔和培训,使学生们更加切实的分析自己、定位自己。

会展安全管理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摘要:分析了传统天井的优势后,其自身的形式、功能、文化传承的特点给现代文化建筑空间的设计带来了启示。通过归纳总结天井空间与现代文化建筑服务空间结合的实例,为现代文化建筑的空间设计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使其能够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下去。

关键词:天井空间;现代文化建筑;服务空间

1天井空间概述

“天井”一词最早出现于我国古代军事名著孙子兵法中,《孙子行军篇》载:“凡地有绝涧天井、天陷、天隙,必然远之勿近也。”原指天井是四面陡峭、中间低平的作战地形。传统民居天井是由四周坡屋面的屋顶围合成一个开放式空间,形成一个漏斗型井口,汇四水归堂(塘),下底设池塘、留沟防、变路径、安石埠,立基划界“以滴水为界的天然之井”,故也取名“天井”。在明清期间,天井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形式被广泛应用,早期的徽州和江西的民居都深受其影响。

2天井空间的形态、功能及文化内涵

2.1形态分析

平面形式和建筑高度是传统天井民居基本形态的主要体现。传统建筑的天井空间主要有两种平面形式,一种是“三间两搭厢”,由三面房屋一面墙组成,正屋三开间被置于中心,在正房前面两旁的房屋为厢房,最前面是高墙,并墙上开门。另一种是“对合”,四面围合的都是房屋,正房被称作上房,与正房相对,隔着天井的被称作下房,下房的中央开间是大门。

当一进式住宅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以上两种平面形式为基础,纵横向的伸展、变形和组合成复杂多变的平面布局。纵为主,横为次,形成了等级严谨、轴线分明、空间规则、方正、开合、多变的空间组织形式。

不同高度的天井民居的多样组合是传统天井民居形态多样化的另一重要体现。传统的天井民居一般以一层、二层为主,有少量的三层或三层以上的民居。通过天井的组织,形成了全封闭和顶部开敞空间的循环交替,展现出开合有序、丰富多变的空间形式。

2.2功能研究

2.2.1遮阳采光

天然采光是天井空间的主要功能之一。在传统建筑中,为了达到防火防盗的目的,建筑外墙高大封闭,多采用少开窗或开小窗,建筑内部采光条件差,因此,解决户内采光就成为建筑必须考虑的问题。天井在改善室内光环境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天井利用阴影使民居墙体尽可能的避免太阳直射,经过自然光线的二次折光后,满足了居民对采光和遮阳的需求。在现代建筑中,这一功能对被动式节能设计颇有启示。被动式节能是指建筑通过本身形式、空间布局和结构的设计,来收集和储存能量,使建筑物与其周边环境之间形成自然循环系统,在不依靠节能设备的帮助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到达节约传统能源的效果。在文化建筑内部通常使用人工照明,天井空间引入自然光线,不但减少了建筑能耗,而且为建筑内部提供了自然采光。

2.2.2排泄雨水

风水学说“四水归堂”中的“水”是财富的象征,有财不外流的寓意。建筑物的屋顶坡面向天井内倾斜,雨水经过屋面的收集直接进入天井之中,聚集起来,再流经明沟和暗沟引入到村落的排水系统中。这种排水系统能够调节室内微气候,同时加强空气流动,使室内温度更适合人们居住。天井空间排泄雨水的功能引入到现代文化建筑的空间设计中例子有很多,例如王澍设计的宁波博物馆,在建筑围合的天井空间中,主入口处设计了一个大的室外水院,能够排泄雨水,将水景引入建筑内部,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2.2.3自然通风

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天井的比例和在民居中的相对位置影响建筑的通风,多天井民居中各个天井各自运作相互协作,实现了通风的三种形式:①风压通风,形成穿堂风。主导风作用于建筑物外正面时,风从天井进入室内,与之相对的后天井排出;②热压通风,形成拔风。建筑处于静风环境中时,天井与外部空间尺度的不同造成空间密度的变化,产生热压差;③风压通风和热压通风同时作用,风压通风优先于热压通风。在现代建筑中,天井空间的三种通风形式往往被运用大型的文化建筑空间内部,通过热压效应促进建筑通风,从而代替设备通风,调节建筑内部温度。

2.3文化内涵

2.3.1民俗心理

民俗心理是民众心理中最深层、最稳固、最隐蔽的组成部分,以民间信仰为基本核心世代相传。在中国古代一般是对鬼神的恐惧和敬仰性的迷信,并作为一种民俗信仰与生活秩序相融合。这种信仰在保持曾经原有的传承的同时,也不断的随着时代发展把新的生活意识融入进去。其中,民居天井中就有它的强大影响。在天井建筑的平面布局、结构和比例安排上,还有装饰性的雕刻以及居住文化都体现出这一点。

2.3.2天人合一

天井空間是人与天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优场所,是居民对天、地、人三者关系思考的表现,是“天人合一”思想下的产物。天井式的建筑外整体形态表面上像围合了居住环境,把人与自然分割开来,但又通天接地、负阴抱阳,加强了人与自然的联系,令居宅充满生机与活力。

3天井空间在现代文化建筑服务空间中的应用

现代文化建筑包括博物馆、美术馆、会展中心、图书馆、音乐堂、剧院、档案馆、艺术中心等,它的范围十分广泛,是一种能够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建筑,方便人们欣赏、学习、吸收和传播文化的场所。本文将重点探讨天井空间在文化建筑服务空间的运用,分别从出入口空间、休息空间以及交通空间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3.1出入口空间

入口和出口空间通常被称为出入口空间,其最基本的功能是连接并实现室内外两种不同空间之间的转换和过渡,是体现建筑特色的重要节点。室外庭院和室内中庭作为两种常见的天井空间与出入口空间的结合方式。

室外庭院是利用天井空间的空间特性和景观效果,在室外通过建筑围合和景观设计组织人流,使建筑和自然景观紧密结合,让人们通过周围环境的渲染慢慢的进入文化建筑的内部。例如哈尔滨大剧院,由MAD建筑事务所设计,位于哈尔滨市松北区文化中心岛内,依水而建,与哈尔滨文化岛的定位和设计相一致,不但具备功能性,而且成为一个人文、艺术、自然与大地景观相互交融的场所。哈尔滨大剧院设有多个出入口,是一座从四面八方都可以进入的“亲切”的建筑。在地面上设计了一个较大的天井作为大剧院出入口,连接大剧院的停车场。通过天井中的坡梯到达天井的底部,形成一个建筑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的缓冲平台,人们可以在此做短暂的停留。天井底部草坪的设计增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同时天井的设计给大剧院下层室内空间提供了一定的自然采光和良好的景观功能,也使出入口的空间形式变得丰富有趣(图1)。

室内中庭是利用天井空间的采光作用,在出入口处设计一个采光中庭,将自然光从天顶引入建筑内部,形成一个宽敞明亮的室内环境作为过渡。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扩建工程中,大玻璃金字塔作为建筑的出入口,也是该建筑核心大厅的屋顶。三座小型的金字塔成为各个展厅的采光天井,地面上的四个体量通过天井将光线引入到了室内部分,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充满光辉的建筑。玻璃金字塔的简单的几何形式加上现代的技术手法与细致复杂的传统建筑形成了完美的结合。出入口空间在顶光的作用下,满足了空间的丰富性,明确了空间的逻辑性,同时让人们更加真实的感受自然。

3.2休息空间

在文化建筑中,休息空间的目的是缓解观众在参观过程中产生的疲劳现象。它属于过度空间,设置在一个较为安静的场所,避免主要流线的穿越。文化建筑的休息空间分布于各个公众活动场所,公众休息方式也多种多样。天井空间与休息空间相结合的这种方式,在现代文化建筑中越来越多的被采用。天井式休息空间具有采光、通风、休闲、景观等功能,有连续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同时,它可以直接与外界空间相连接,并与外部环境发生物质交换,还为建筑物内部增加了采光效果。

英国建筑师大卫·奇普菲尔德设计的良渚文化博物馆是对天井式休息空间的完美诠释。以“一把玉锥散落地面”为设计理念,由完全不平行的四个四方体建筑组合而成,整个建筑凸显简约、厚重、大气的特征,强调景观与自然的融合,在蓝天白云下,依山傍水、郁郁葱葱的景致中,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与现代、艺术与自然的和谐融合。院内穿插设计了三个天井式主题庭院作为休息空间,不同主题的展厅之间置入半开放式空间,即作为空间的停留与转折过渡之处,给游客提供休息、交流、观景的公共场所;又在天井庭院设计了与展览内容相关的意象景致或者植入绿植、水景等观賞性景观,让人们能够获得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在空间设计手法上,该博物馆的天井式庭院不但参与了空间序列的构建,而且使封闭的建筑体量内部变得更加活跃(图2)。

3.3交通空间

交通空间是文化建筑非功能空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建筑中的动线,负责连接同一水平维度或垂直维度各功能区的建筑空间。交通空间具有一定的组织方式、逻辑结构和空间形态,成为联系各个展示空间的纽带,使整个建筑空间形成了完整、丰富的有机整体。同时它还具备通达性、导向性、公共性和舒适性的特征。人按照交通空间的序列在建筑中行走,逐步完成对建筑的认识、使用和体验这一连续完整的参观行为。天井空间与交通空间的结合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室内中庭天井空间和室外院落天井空间是本文要探讨的。

室内中庭天井空间在文化建筑交通空间中起到组织交通的作用。蚌埠博物馆就运用了天井式的中庭空间作为交通空间。博物馆的外部形态模仿层岩断面,交错折叠,与玻璃幕墙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强调雕塑感和厚重感。建筑整体运用回字形的空间布局,主入口空间与中庭空间相互连接,36m x 36m的井字桁架屋顶被斜撑支柱撑起,利用大约10m跨度的拉杆使5折的蛇形廊道从屋顶悬下,并通过斜拉杆形成超静定构造避免晃动。在天井式的中庭中,吊桥把交通、采光、通风、展览、休息等博物馆所需要的要求都被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艺术化的视觉空间,同时也对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人流起引导作用(图3)。

室外院落天井空间不仅有组织交通的作用,而且与室外环境直接相连,提高了空间环境品质。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安达路西亚纪念博物馆。该建筑由3层基座“切割”成椭圆形天井中庭后的实心体量,在内部天井庭院形成双螺解构的坡道,将三个楼层自然的连接在一起,形成舒适的观展流线,层与层的环绕也创造了人与人之间的互视,增进了交流。整个天井院落像是一个朝向天空的“光的蓄水池”,行走在其中,远与近、明与暗、虚与实的这些变化使人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空间的时间特质。

4结语

传统民居天井空间的形成受自然因素、使用需求、社会条件、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影响。它表达着人们对空间需求的重要意义,体现着建筑中空间的重要性。在历经数千年洗礼之后的传统民居,天井无论在空间形式上还是在建筑中采光、遮阳、通风、排水等功能上,都对现代文化建筑的空间设计产生启迪作用,同时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和其他相关的哲学思想。天井空间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展现了开合有序的空间变化,冲淡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建筑和城市融合成为一个整体。现代文化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改进,现代建筑的材料和技术与现代文化建筑的使用功能相结合,在总结天井在文化建筑服务空间中运用的案例发现了很多新的空间使用方式与表现形式,即满足了现代文化建筑的一系列功能,又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在现代文化建筑中找到回归本土的建筑文化。

参考文献

[1]陆元鼎,杨谷生.中国民居建筑[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美]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3]贾斯廷·哈德森.博物馆建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会展安全管理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相应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提供会议/展览营销、会议/展览策划、会场/展馆布置、会议/展览综合服务、会议/展览参与事务、体育赛事/节庆活动的策划、组织和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和专业服务人才。

二、职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会议和展览组织、会展服务企业、酒店、旅行社、会展场馆、大型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会展媒体、会展教育培训机构、广告公关企业、活动策划企业、会展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

三、学制

三年制专科。07年开始招生,目前已毕业学生就业率达到100%,平均工资3000元/月。

四、专业知识

主要学习会展策划与管理、会展营销、会展布局与设计、会务接待与服务、企业参展实务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会展场馆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会展物流管理等专业知识。

五、专业特色

会展业主要包括会议、展览、节庆旅游、体育文化活动,是我国的新兴行业,也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集商品展示交易、经济技术合作、科学文化交流为一体,兼具信息咨询、招商引资、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商业贸易、旅游服务等多功能的一种新兴产业。通过会展活动,能带动巨大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提升城市品位和知名度,进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前对于高校毕业生的人才需求比例达到1:7。

我校是四川省首家开设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公办高校,确立了“以策划/服务为核心”的专业定位,依托领先西部的会展产业优势和教学实训资源,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之路,倡导开放创新的互动式教育教学理念,形成动态复合的教学实践体系和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教学实践—实务实践—全线实践三个层次的教学实践体系,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知识整合,创新能力的培养。本专业在西部旅游会展培训中心的基础上,科研开发,实训基地建设保持与行业发展同步,设有“西部旅游会展培训中心”,“旅

上一篇:公司管理自考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小学论文留守儿童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