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会展业发展研究

2023-02-05

第一篇:广州市会展业发展研究

广州会展旅游发展研究城规101 09 黄青松

广州会展旅游发展研究

摘要:从世界旅游经济的发展来看,我国会展旅游业的起步比较晚,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旅游产品结构已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其中会议和展览旅游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会议展览已成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客源市场,以其综合效益高、客人档次高的特点,成为从业者们争相开发的新的目标市场。本论文拟以广州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会展旅游发展的内在规律为基础,重点分析了广州会展旅游的发展条件、发展现状和会展旅游的效应,并研究了广州市会展旅游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广州会展旅游发展条件发展现状会展旅游的效应 发展前景。

广州会展旅游发展条件

广州,中国第三大城市,中国的南大门、国家中心城市,国务院定位的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国际大都市,世界著名港口城市,中国南方的金融、贸易、经济、航运、物流、政治、军事、文化、科教中心、国家交通枢纽,社会经济文化辐射力直指东南亚。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和国家门户城市,广州外国人士众多,被称为“第三世界首都”,广州具有发展旅游的众多优势条件。

1.经济发展实力。会展旅游业发达的国家,都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广州是唯一坐拥三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广佛都市圈核心城市,粤港澳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珠三角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市级排名方面,深圳市占据榜首,广州市紧随其后其后列次席,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各省市GDP排名及增量广州第三。广州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综合得分76.01排名第四位,列总部经济发展第一能级,与北上深领跑全国。金融资本竞争力前5名(次于香港、北京、上海和深圳),2011年中国城市GDP排行第三,广州成为继上、北后,第三个加入“GDP万亿元俱乐部”的内地城市。

2.区位与基础设施。广州地处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中国的第三大河——珠江从市区穿流而过,是重要海运巷口,濒临南中国海,与世界各国联系方便,是东南亚等国家货物流通的主要集散地。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广州白云机场是中国大陆三大国际航空枢纽机场之一,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

二、世界第十九位,是我国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口岸和国际航空枢纽,在中国民用机场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广州港是中国第三大港口,港口货物吞吐量居世界港口第五位,是珠江三角洲以及华南地区的主要物资集散地和最大的国

际贸易中枢港,现已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2010年货物吞吐量达4亿吨。

3.城市开放度。城市的对外经济联系是影响会展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2011年广州预计实现进出口总额超过1150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中出口超561亿美元,同比增长16%。广州与跨国公司战略合作水平提升,目前有22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广州投资。

4.会展业发展水平。随着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不断增强,举办国际性会展的配套服务设施日益齐全,组织能力的不断提高,广州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会展中心城市之一。广州作为中国最早对外通商贸易的口岸,历史源远流长,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享誉全球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一直在广州举行,以规模最大、时间最久、档次最高、成交量最多而荣膺“中国第一展”的称号。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将把“中国第一展”提升到世界级博览会的层次。

5.旅游资源环境。广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城市,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9个)。广州还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很多革命遗址至今保存完整,是发展红色旅游的有利条件。广州作为全国经济中心之一,其发达的都市商业,包容容的广府文化,现代的城市景观都强烈的吸引着海内外游人的眼球,是重要的购物和休闲娱乐城市。

广州会展旅游发展现状

1,当前广州市在充分发挥广州千年商都的优势和会展品牌效应,重点开发商贸会展旅游资源,使之成为广州旅游的重要产品。

2,现在广州会展业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以广交会为主,每年在广州及周边城市举办的交易会数不胜数,为广州带来了大量的商务客人。旅游业要充分发挥中介作用,把广州的商贸业与会展业结合起来,打造广州的商贸会展旅游品牌。在推进商贸会展旅游的同时,要加快具有广州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不断推出独具特色、市场欢迎的旅游商品。

3,目前随着广州市会展设施日趋完善,琶洲新国际会展中心、广州花城国际会展中心、美博城展览中心、东方国际会议会展中心等相继落成投入使用,使会展业更加繁荣,也将带来更多的会展旅游客源。

4,广州旅游业将逐步构建广深珠、穗港澳和泛珠三角三个旅游圈,全面提升广州会展旅游国际竞争力。

5,现存在的不足之处:(1)在设施方面,广州市的饭店业市场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为中高档饭店较多,经济型饭店不足。在人力资源方面,高素质专业旅游人才十分匮乏。涉外旅游人才的严重不足,难以创造出一个适应国际化城市水平的人文环境,达不到接待大型会展旅游的要求。(2)旅游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 ,我国旅游业对信息资源的掌握与利用、信息的发布与传播等方面做的是相当的不足。集中表现为目前展览业的网站仅有43家,这些网站有的只注重介绍会展,有的刚开始直接经营网上会展业务,从整体上看,其经营范围较局限。目前广州旅游业的信息化、网络化经营水平与国际大连锁集团网络提供给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购、娱”全球查询、预定服务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广州会展旅游的效应

会展旅游的出现及迅速发展是在良好的经济背景下,随着会议、展览的日益增多及旅游业的渐趋成熟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因其对会展举办城市带来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被称为“城市的面包”和“触摸世界的窗口”,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会展旅游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效应好.关联带动性强,会展旅游能为城市带来直接经济效益,有很强的产业带动作用,能实现城市产业升级,有效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以及能增加社会就业机会。;如广交会每届成交额超过150亿美元,带来的直接收入是60亿元人民币。有资料称,广州一次大型会展,其投入和所带来的相关产业的产业值之比是1∶10。

2.能提高一个国家或城市的知名度,国际性的政府会议、公司会议、展销

会、博览会等国际会议和展览,往往是各国电台、电视、报纸和网站等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且引起各方面的广泛重视,既能扩大举办国的政治影响,又能提高会议所在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在国际上,一个城市召开国际会议和举办国际展览的数量和规模,已成为衡量这个城市能不能跻身于国际知名城市行列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对举办会议城市的市民综合素质、市政建设、交通设施及环境卫生等软硬件的提升,对促进城市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改善城市形象等方面均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已经成功举办了92届,“广交会”已经成为广州、乃至中国的代名词,世界知名的品牌。

3.能促进举办城市设施的全面改善,国际会展旅游对举办城市的要求比较高,必须具备现代化的会展设施、便捷的交通,要有不同档次的住宿、接待服务设施、购物娱乐场所等,从而推动城市设施的全面改善,为城市旅游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能促进举办地文明程度的提高,会展旅游能起到传播信息、新知识和新观念的积极作用。因为作为一种带有明显集合性特征的知识性活动,会展旅游能集中和直观地体现出人们的创造性劳动成果,这些创造性的劳动成果一经现代通讯手段与媒介的传播和宣传,便

在社会当中造成浩大的声势和广泛的影响,使新知识、新观念传播开来。进而开拓人们的视野,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总之,国际会议和展览的举办将极大地促进各国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举办地文明程度得以不断提高。 广州会展旅游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深入,我国入世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这将为我国加入国际会展旅游市场提供很好的机遇。作为中国会展旅游名城———广州,如何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提升实力,参与国际竞争,就显得十分紧迫,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会展旅游与城市发展一体化,国际性的政府会议、公司会议、展销会、博览会等国际会议和展览,往往是各国电台、电视、报纸和网站等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且引起各方面的广泛重视,既能扩大举办国的政治影响,又能提高会议所在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广州应当借助中国近年国际盛事连台的东风,依托优秀旅游

城市和前阶段“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2010年一大变”的城市建设成就,抓住新一轮城市规划建设,特别是新“广交会”会展博览城建设、南沙新广州中心城市建设、花都新白云国际机场建设等历史发展机遇,高标准建设国际会展硬、软件,推进广州国际会展旅游更上一层楼,步入世界会展旅游发展的快车道。

2.加强区域强强联合。伴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提升,城市旅游环境已成为会展经济浪潮中的主角,主导着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大连、重庆、昆明等大中城市都瞄准了会展经济这块诱人的奶酪,纷纷大兴土木,建造大型展览场馆,力争在会展经济这个“金矿”中掏一桶金。无疑,随着这些城市新建展馆的陆续落成,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将呈现白热化。城市间建立战略联盟,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和集群竞争优势已成为中国会展城市共生共荣的发展趋势。广州应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独特优势,处于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区位。实行强强联合,整合优势,增强实力,共同发展。

3.发展特色品牌项目,培育品牌化的展会已成为城市会展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珠三角中心城市的广州是中国三大会展中心之一,但获得国际展览联盟资质认可的15个中国展会却均与广州无缘。日前,在第69届国际展览联盟年会上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中把北京、上海、深圳、大连作为亚洲最重要的展览城市,其中也没有广州。广州会展旅游业要突围而出,就应该依托“广交会”传统品牌,组织力量,加大投资,创造若干主题鲜明、特色突出、专业化、民族化、国际化新品牌,树立广州展会在国际参展商、参观商心中的品牌地位。

4.旅旅游部门要与外贸部门紧密配合,发展国际会议旅游。首先要开展系统、高效的广州旅游城市形象推广,同时加强行业协作,发展国际会议旅游。

第二篇:广州会展业发展现状

广州会展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展业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成为国民经济的助推器。会展业具有中介有效、成本低廉、增加就业、推动经济的特点,是高效益、无污染而且对相关产业带动力极强的产业。据权威资料表明,国际会展业对相关产业如交通、商业、餐饮、旅游等具有积极的带动效应。展会在产品销售中也承担极为重要的角色,贸易展会成交额仅次于直销。根据美国展览业研究中心(CEIR)的统计,3/4的买家在贸易展会上找到新的供应商,超过1/4的买家在展会上购买产品。因此,世界一些著名“展览城”,如汉诺威、法兰克福、科隆、芝加哥、纽约、巴黎及新加坡、香港等都将会展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中国加入WTO后,国内会展业的高速发展、国际会展中心向中国转移,为广州迎来了会展业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也带来更大的挑战。

广州毗邻香港和澳门,位于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经济活力的珠三角经济圈腹地, 是华南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量最大的集散地区和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性岸,对外贸易自秦汉时迄今两千余年一直繁荣兴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贸易口岸角色。改革开放后, 广州为全国最大的内贸及分销中心,商品覆盖全国和东南亚,欧美等地区。早在20 世纪90 年代初, 广州曾把国际化大都市作为城市的战略定位, 是符合世界经济国际化发展趋势的。进入新世纪,更加务实地从实际出发,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广州的国际化方向是历史以及未来发展的使然。因此,广州计划3--5年,成为亚洲会展中心城市;未来10--20 年,成为世界会展中心城市。作为“中国第一展”举办地,广州在中国会展城市中享有独特的历史地位。然而,珠江三角洲乃至全国会展形式风云变幻, 广州如果不能了解自身特点,提高核心竞争力,推进国际化进程的话,必然会丧失已有的优势,甚至连作为中国会展“第三城”都不保。

一、广州会展业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广交会的诞生, 使广州成为当代国内会展业开始最早的城市, 改革开放进一步促进了广州会展业的迅速发展,善于吸纳外来文化,敢于实践创新的广州人已经在会展业方面先行一步, 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一)拥有两大展馆群体

广州的会展场馆形成了以流花地区中国出口商品交易展览中心、锦汉展览中心和琶洲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两大会展场馆群体为主的展馆格局(见表1)。尤其是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建筑面积达70 万平方米,有亚洲第一展馆之称的新馆建成,使广州展览场地供应量大幅增加,为广州竞争“国际会展都市”提供了硬件保证,也更加确立了广州会展中心城市的地位。

(二)涌现出一批品牌展会

珠江三角洲会展经济带是目前中国会展经济带最为繁荣的地区。广州是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所在地,历经几十年,每届成交额都达到150 亿美元,客商十几万,国际化影响极大(表2 )。同时,还培育了一批像留交会、美容展、家具展、建材展、医疗器械等品牌展会。

据广州市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2007 年在广州市举办的名展、大展数量均呈现增长态势,展览规模明显扩大:(1)春秋两届交易会展览面积61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41%;(2)春夏两届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37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49%;(3)春秋两届广州国际美容美发化妆用品进出口博览会14.61 万平方米, 比上年增长17.54%; (4) 第五届中国( 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10.00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64%;(5)2007 年广州酒店用品展览会8.5 万平方米, 比上年增长41.67%;(6)第十二届广州国际照明+建筑电器展览会8.36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50%;(7)第九届中国(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13.50 万平方米;(8)第四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展览会12.00 万平方米;(9)2007 年广州博览会6 万平方米。

其中一些品牌展会是广州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展览如汉诺威博览会、科隆“国际食品市场”(ANUGA)、柏林“绿色周”(农业与食品业)、国际旅游交易会等来广州举办或合办; 也有一些是由一批实力较强并在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民营展览公司所办。据悉,广州民营展览公司举办的品牌展览正在形成规模化, 成为一股促进广州会展业品牌化不可忽视的力量。

(三)会展产业化基本成型

会展业的乘数效应,以其创造的高额经济价值,广泛的就业机会和对社会综合经济指数增长的拉动作用,形成了会展经济。会展产业化的主要标志在于专业化和市场化、规模化和国际化运作。现今广州会展业的规模、种类、从业人数、对相关行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促进经济繁荣的作用是数年前无法想象的,在经营管理体制、市场运作机制和行业协调方面也进行了非常有益的尝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政府角色逐渐改变。会展市场化的关键点就是把握好政府的角色定位。广州市政府通过大力培育专业化、公司化会展主体,特别是民营经济主体,彻底改变政府包办的做法,基本退出主办者的角色。广州会展业发展规划已列入广州市服务业发展“十一”规划,成立市会展业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相关法规,正式启动了广州市会展“一站式”审核管理服务中心。总之,在发展会展经济中,广州市政府已经逐渐将重心转移到规划、调整、服务和行使经济管理的职能上。 (2)市场机制逐渐形成。市场是在竞争和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 的平衡中获得健康良性发展。广州市会展业一直就直面国际经济的风云变化,因此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由市协作办、市公商局、市外经贸联合颁布施行了《关于加强广州市会展业管理的意见》,明确规定会展业的市场准入条件,会展的审核要求和展览市场的管理等; 成立了会展业行业自律组织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制定实施了《广州市会展业行业规范》和《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自律公约》,完善了行业规范和自律机制;制定颁布了“广州展示工程企业资质等级评定标准及细则(试行)”, 并在协会内开展了展示工程企业资质等级评定工作;落实会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二、广州会展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加入WTO后,广州展览业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来自亚洲其它经济区域的竞争。展览业属服务贸易的范畴,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服务体系是成功进行市场运作的基本保证。目前,亚太地区竞争最激烈的要数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和新加坡,形成了三大区域性的展览模式。新加坡在展览硬件和软件以及政府扶持等方面做得较为完善;香港地区也成功地操作了许多以贸易出口为主的品牌展览会,其优势是借助于完善的服务设施;而中国大陆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其发展空间应优于新加坡和香港地区。另外,日本的东京和韩国的汉城以及中东的迪拜也力争在亚太地区区域展览中心市场上分一杯羹。

(二)来自国内其它省市的竞争。会展业正成为中国大地上一轮活力四射的朝阳。展览公司把它当作是一块能快速产生效益的试验田,地方政府也将其视作提高本地知名度的一块招牌,于是乎在中国造就了一轮轰轰烈烈的展会热潮。目前,北京、上海的展览业发展很快,态势良好,广州与这两个城市的差距在拉大。中国展览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出现了一批与国际接轨的名牌展览会,有的跻身世界名展,但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如北京举办的国际机床展、通讯展、纺机展、汽车展以及上海的工博会、华交会、模具展、包装展、家具展等影响相当大,其中有些展会已成为国际博览会联盟成员。广州因“广交会”而得到会展业发展先机,广博会、美博会、留交会、建材展、灯饰展等也较为成功,但潜力尚未充分挖掘。据展览王国德国透露的信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德国展览公司到外国举办展览会,在亚洲的首选地是香港、上海、北京及新加坡。

(三)来自珠三角周边城市的竞争。目前,广州周边不少城市也围绕会展这个新兴产业谋篇布局,各出奇谋。一些有远见的政府领导人都在着力引导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甚至要将会展中心建成本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物,“以展兴市”的字眼频频出现在这些城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广东省内除广州底气十足瞄准亚洲会展中心的地位以外,深圳、珠海、东莞、中山、顺德等都为发展会展业不遗余力。拥有“航展”的珠海有意将会展业和旅游业同时以支柱产业来发展;东莞通过虎门服装节、IT展、家具展等在广东会展业占稳了一席之地,自己也多了“时装之都”、“家具之都”、“电子之都”的桂冠。

三、广州会展业的不足

广州会展业历史悠久, 比较有影响的可追溯到1957 年春的广交会, 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特别是近20 年的发展使广州会展业有了一定的基础。近几年平均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其发展势头迅猛。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我们是否思考过到底是什么动力在支撑着广州会展业的发展, 现存的一些问题中又是什么制约着广州会展业的发展? 这些问题不仅关乎行业的发展, 更加关系着广州市的城市发展规划的实现。几年前就有人根据广州、上海和北京200

1、2002 和2003 年主要展会信息, 认为广州会展业除开两届的广交会,在展会密度、展会行业和展会级别上与北京、上海的会展业都存在着差距(表2)。也有专家预言未来中国展览城市的基本格局可能是“国际展览名城”不超过2 个,“中国展览名城”在10个之内,区域性展览城市10 个左右,显然已经把广州排除在“国际展览名城”之外。

现在的会展界全国会展城市谁居第一位, 一般会首推上海或北京,这两家谁也不服谁,各有各的优势,难以定论,但基本上不会有人提到广州。这是为什么? 因为目前除了广交会,除了展览面积比较大,广州会展业的总体规模和水平与这两个城市相比确实已经有了一定的差距。广交会是国际级展会,从诞生开始就垄断着整个国家外贸权,对我国政治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它举全国之力,汇集全国最优秀资源,创造出了“中国第一展”的盛名。到如今,广交会展览面积已从首届的9 600 平方米, 发展为60 万平方米, 净展面积28.2 万平方米,展位31 408 个。鉴于广交会在中国会展业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对广州经济的贡献,以至于人们形成一种逻辑,那就是广交会绝对是引领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最佳典范。然而,广交会长期一枝独秀,成为独霸一方的超级会展航母,这种现状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却是极为不利的。

由于目前的局面仍是广交会独领风骚,其他的展会与之相比,差距太大,根本不能形成气候,因此普遍都是规模较小。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缺乏竞争的广州会展业市场是不健康的,也不能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广交会可以说是历史的产物,承载着政治功能。创始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第一展”,长期受制于旧体制的条条框框,比如说政府越位、错位、缺位。甚至于目前的广州大型品牌展览会基本上还是由政府主办。缺乏市场化运作机制,其经济效益是可想而知的。一度存在的“老大思想”,缺少国际品牌和国际化水平较底等等反映了广交会已经成为广州会展业发展的制肘,所以有些仁者已经提出这样的看法:广州会展业能否从广交会的大文化中走出来是广州会展业能否走上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广州会展业面临的问题:一是展览业管理不规范,尚无具有绝对权威的展览管理部门,展览审批部门重复,往往干涉多指导少;二是重复办展导致展商分流、规模小、效果差。计划经济遗留的部门分割,各自为政导致不同地方和部门在利驱动下盲目办展、无序竞争,造成展会内容重复,办展规模和效益都适得其反。三是展览基础设施仍不适应发展要求;四是长期欠缺专业性;五是没有一个展览管理协会,业界缺乏协调和自律。

三、发展广州会展业的对策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 会展市场的竞争必将呈现白热化。世界展览经济市场的竞争,已经充分体现了国际市场竞争是通过资本实力和品牌优势实现的。广州会展业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市场竞争力,加速国际化进程步伐, 将广州构建成国际会展中心城市呢?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找出问题的根源,也就是症结所在。广州会展业界的有些人已经思考广州会展业现存的一些问题。由上述可知,制约广州会展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就是广交会的问题。发展广州会展业就必须直面广交会,超脱于广交会影响之外。

(1)既要重视广交会,办好广交会,营造良好的行业环境,也要借助广交会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开拓广州会展业国内外市场。明确目标,制定措施,迎接挑战。我国目前除香港之外,在内地尚未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展览中心城市,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展览经济虽说已初具规模,但离建成国际展览中心还有较大差距。

进入新世纪,广州市人民政府决心要用6年时间把10平方公里的琶洲小岛建成亚洲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国际博览城。博览城的核心工程,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已投入使用,建筑面积达50万平方米,目前是全亚洲最大、设施最完善最现代化的展馆。这使我们看到中国展览业本已倾斜的天平又在向广州招手,广州又回到了与京沪展览业竞争的同一起跑线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广州是展览的沃土,广州有条件扶持和发展会展业。建议市政府抓住机遇,引导广州会展业健康稳步发展。

(2)发展民营会展企业,着力打造广交会外的品牌, 最好培育一批能够与广交会竞争,甚至超越广交会的真正属于广州的专业展会。广州会展业的内涵肯定不是仅仅指称广交会。相反,广州会展业的真正发展一定体现在广州拥有一批品牌展会和许许多多的大型展览公司。百花齐放才是春,广州会展业的繁荣也就是众多会展公司争雄的时代。明确会展业发展目标。把无污染、高效益的“绿色产业”展览业作为服务贸易领域内的一个重要方面,制订将广州建成亚洲会展中心的战略目标,并将会展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

(3)务必要打破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的思想痼疾,大胆创新,背离广交会的常规做法,弱化、淡化广交会的政治功能,坚持市场经济,大力扶持新兴的展会,同时按照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引进资本,通过联合、联盟、兼并等手段,做大做强一些有发展前景的会展集团公司。

(4)明确广州展览业的政府管理职能部门。目前广州展览业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在审批多头。例如来华国际展由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审批,超过1000平方米以上的报外经贸部审批或备案;贸促会系统的国际展办展由国家贸促会审批并报外经贸部备案;非国际展则向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使审批不但跨部门或系统,还分中央、省及地方,易造成混乱。多层次,多渠道办展,“展”出多门。根据现行展览管理办法,国务院各部委及其所属的工贸公司、外贸公司、协会、商会、中国贸促会及其行业分会和地方分会、地方政府或省市级外贸主管部门等都能举办境内国际展览会,举办不带“国际”头衔的展览会凡注册展览企业在得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就可办理。由于办展单位过滥,又缺乏沟通和协调,无序竞争助长了低水平重复办展,其直接后果是展商分流、规模小、效益差,参展商不知所措,外商更是难以决策。

(5)重视会展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尤其是培养高素质、有全球视野的战略性人才。会展行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与上海、北京的会展教育市场相比, 广州的会展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已经成为中国会展城市谁主沉浮的决定性因素。

(6)培养国有主渠道专业的展览办展机构。广州的会展主力军除了国有展览企业,主要是社会力量办展,较难形成规模,从业人员素质也较低;而政府各部门参与的展览,如广州博览会、广州美食节、广州服装节等也因部门分割,缺乏沟通而难以较快形成规模和提升档次。因此,广州的办展机构特别是国有办展机构应该聚合,一个拳头对外才有影响力。国内一些城市的办展经验,如深圳高交会、北京高科技周、广州留交会、广州汽车展、上海工博会及华交会等,皆因政府积极介入很快发展成名牌展览会。也可参照上海的做法,通过资源整合,成立主渠道专业展览机构。

(7)加强对会展行业的调研和立法。目前政府对会展业认识还需进一步加强,会展是何种行业,会带来何种收益,带动那些产业等,应有专职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并尽快立法加以规范。这一点,上海已走在前面。据了解,国内展览业的第一个地方法规———上海展览法规已进入起草阶段,主要是理顺行政主管部门和海关、商检、工商、税务等部门之间的法律关系,克服多头管理的弊病,以及展览公司办展的资质要求和法律程序。为了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广州也应通过地方立法来规范展览市场,保障广州展览业的健康发展。 (8)尽快成立展览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广州展览界呼吁成立展览协会已多年。由于没有自己的组织,业界办展观念落后,同题材展览“重复建设”严重,众多公司蜂拥入市,良莠不齐在所难免,常有“办一场坏一场,坏一场就换个公司名”的现象。同时,展览界的要求也应有个合法渠道反映。因此,希望政府尽快明确广州展览业主管部门,并在主管部门指导下成立展览协会。

四、结语

经过一段发展历程, 随着各地会展业的觉醒和快速发展,广交会的风骚已远不如以前了。然而,到目前为止广州上下一片仍旧沉湎于广州作为广交会的举办地而沾沾自喜。殊不知,广州虽然占据着广交会的绝对优势,却没有走出一条自己的路,难怪广州会展业已然表现出不敌北京、上海等中国会展城市,甚至在专业展会上也不如一些区域会展的发展势头。广州会展业路迢迢,惟有百展竞放时

会展管理作业

(广州会展业发展概况)

学院:旅游学院

班级:09酒店经营与管理 学号:20091101171 姓名:石慧

第三篇:上海会展业品牌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 文章来源:商业研究 发布时间:2009/03/19 10:51

摘 要:随着国内外会展业的竞争加剧,实施品牌战略成为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剖析城市会展业品牌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上海会展业品牌建设的现状,进而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期为上海建立完善的会展品牌体系和提高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上海,城市会展业,会展业品牌,品牌战略型

会展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城市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随着国内外会展业的竞争加剧和城市经营等新理念的提出,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城市都开始重视会展产业形象和品牌展览会的打造。作为中国会展经济的龙头,上海在实施品牌战略上也应走在全国前列,但目前上海在对城市会展业品牌内涵的认识、品牌展览会(会议、节庆活动)培育、行业管理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缺陷,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不强。如何建立完善的城市会展业品牌体系,尤其是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会展项目,是上海会展业新一轮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这正是实践的意义之所在。

一、城市会展业品牌的内涵

拥有一批品牌会展项目是一个会展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一个城市发展会展业和提升会展目的地形象的重要基础。但必须指出的是,对于单个城市而言,会展业品牌发展战略远不止培育品牌会议和展览会这么简单,它还体现在会展公司、会展业的综合接待能力、会展行业管理水平、会展教育等诸多方面。从这个角度出发,城市会展业品牌至少包括8大方面的内容,如图1所示:

二、上海会展业品牌建设的现状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上海会展业具有了一定的产业规模,2006年上海共举办475个国际会议,其中,参会者在500人以上的大型会议有46个,海外与会者达到2.9万人;举办295个国际展览会,总展出面积达到433万平方米,尤为可喜的是在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直接表现是举办了99上海财富论坛、APEC会议等几十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会议和涌现出了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一批品牌展览会。然而,从整体上来看,上海会展业还存在许多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在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上亟待改进:

(一)城市会展业整体促销不够

由于资金限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上海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会展目的地营销系统,有效的会展业整体促销机制也未建立起来,整体推广活动基本没有启动。2001年,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正式成为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ICCA)的一员,使上海在争取承办国际性会议方面又多了一条促销渠道,而且迄今为止旅游委先后聘请了24位在各个领域内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担任会议大使,但这些举措还没有在吸引国际会议上取得明显的成效,关于具体的操作方式也有待进一步探讨。2002年4月,上海按照高标准组建了会展行业协会,但通过该协会五年多来的工作业绩可以看出,目前协会的行业统计、展会评估和整体促销等职能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二)国际化展览公司刚刚起步

目前,上海的办展中坚力量主要有4类公司,一类是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如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外经贸商务展览有限公司等;第二类是中外合资展览公司,如上海万耀企龙展览公司等;第三类是慕尼黑博览集团等国外展览巨头的全资子公司;还有一类是民营展览公司。总的来说,上海本土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展览公司,展览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尤其是缺少能够在境外独立办展的公司。但值得欣慰的是,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等少数公司已经在广大参展商和行业买家心目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且正在品牌扩张、资本运作、战略管理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初步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

(三)会展场馆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上海会展场馆的整体经营状况在全国是最好的。例如,2005年,上海七大会展场馆的年平均出租率为36%,其中,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共承接67个展览会,出租率达到62.4%;上海国际展览中心共举办52个展览会,出租率为48%,而全国会展场馆的平均出租率只有30%左右。但从会展产业的构成体系和发展态势来看,上海会展场馆的经营与管理水平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在综合收益中,场地租赁所占的比例太高,大多数场馆还没有形成结构科学的业务体系;场馆的经营与管理成本较高,科技在场馆经营管理中的运用程度较低;一站式服务等概念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场馆的经营与管理缺乏文化性。

(四)国际会议数量亟待增加

从99财富论坛到今天,上海已成功举办或接待APEC会议、世界扶贫大会、世界港口大会等100多次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但相对上海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会议设施、完善的商业服务等资源而言,国际会议的数量明显偏少。而与此同时,城市之间的会议市场竞争正在日益加剧,新加坡、香港等亚洲城市多次被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ICCA)等国际组织评为“亚洲最佳会议城市”等称号。因此,上海亟需大力宣传和提升自身的国际会议目的地形象,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有影响的大型国际会议。

(五)名牌展览会相对缺乏

为实现打造世界会展中心城市的目标,上海除了要在国际会议和展览会的数量上有新的突破外,更重要的是应拥有一批自己的大型品牌展。然而,目前上海每年举办的国际性展会在数量上与德国相当,在专业化程度、服务质量和效益上差距却较大。近几年,上海每年举办近400个展览会,但截止2007年12月底,在上海举办的得到国际展览业联盟(UH)认证的展览会只有18个(香港有23个,新加坡有17个),展览会的专业化程度和美誉度还亟待提高。而且,本地的许多国内展览公司主办的品牌展览会在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服务的类型及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上海会展业品牌发展的战略思考

从图1可以看出,城市会展业品牌发展战略的核心是重点培育名牌会议和展览会。然而建立完善的城市会展业品牌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提升会展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上海就必须实现会展行业内各种品牌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相关利益主体的共同努力:

(一)政府和协会层面

1 理顺会展行业管理体制 建立科学的行业管理体制是推动上海会展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笔者认为,无论是从国际惯例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具体操作的需要来分析,在会展行业管理机制上,上海应采用具有前瞻性的模式:成立会议旅游局,或者在现有的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下设会议处,将会议活动纳入旅游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将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改名为“上海市展览行业协会”,对展览业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促销,当前协会最主要的两项工作是推进展会评估和组织职业培训。

2 不断改善会展产业发展的软环境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上海会展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其工作重点有:认真贯彻执行《上海展览业管理办法》,保证展览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大力推进展会评估、行业统计等工作,使上海会展业的市场信息交流更加畅通,会展项目质量更高;切实加强展览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参展商和展会组织者的合法权益;积极推动场馆的一站式服务;有重点地扶持会展专业教育和在职培训,并形成完善的职业认证培训体系,切实提高上海市会展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3 吸引高层次的国际会议

对于城市而言,打造会议品牌有两层涵义,一是策划和吸引更多数量、更高层次的国际会议,二是努力提高城市的会议和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事实上,一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型国际会议也能迅速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最典型的例子要数海南的亚洲博鳌论坛。为吸引国际会议组织者把更多的会议放在上海来举办,上海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努力:

一方面,整合旅游、文化、商务等多方面的资源,开展目的地整体促销,提升上海的国际会议目的地形象;另一方面,制定一系列优惠措施,以吸引更多的国际会议组织者把会议放到上海来举办。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新加坡、神户等城市的成功经验。例如,为了以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会议主办者和参加者,神户推出一项名为“Meet in Kobe 21st Century”的国际会议促进计划,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企业层面

1 提高会展场馆的经营管理水平

2010年世博会结束和新国际博览中心全部建成后,全市会展场馆的可展出总面积将超过60万m2,场馆面积将不是问题。在经历了新一轮的扩建和翻新后,上海所有会展场馆的工作重点都应转到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上来,可以努力的方向有:拓展场馆的业务范围,如形成“以场地租赁为主体,以会议策划与接待、展览工程设计装修、广告、物业管理、信息咨询等多项业务为补充”的多元业务体系,增加综合收益;扩展展览场地的用途,提高场馆的平均出租率;加强法规建设,促进场馆的规范操作,并推出“一站式”服务(One—stop service),提高上海会展场馆的整体服务水平等。

2 促进展览公司的国际化

要提高上海会展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展会品牌和公司品牌的互动发展,上海就必须大力推动本土展览公司的国际化。笔者认为,政府应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展览公司通过上市、并购等资本运作手段,组建展览集团公司;充分发挥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的优势和影响力,倾心打造上海本土第一个跨国展览公司;制定相关政策,为中外合资展览公司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并支持上海的展览公司到国外办展。

在国际化进程中,绝大部分工作要靠展览公司自身来完成。上海有条件的本土展览公司应该学习国际展览巨头的战略思维:广开思路,积极培育品牌展览会;通过合作、代理等多种方式,建设完善的营销网络;运用上市、并购等资本运作手段,扩大业务范围,迅速增强公司实力;积极迈出出国办展的步伐,努力实现全球扩张。

3 积极培育名牌展览会

目前,上海的名牌展览会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政府主导型展览会,如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等;第二种由展览公司主(承)办,如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等;第三种是国外展览公司移植而来的展览会,如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移植到中国来的Bauma(国际建筑机械和设备、建材机械及建筑车辆博览会)、ISPO(国际体育用品及运动时装博览会)等。

培育和壮大名牌展览会,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和展览公司的共同努力。对于有关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而言,应重点做好行业管理、展会评估以及为品牌展览会提供政策保障、舆论支持等工作。对于展览公司而言,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展会品牌,应重点做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树立品牌管理理念;有效整合相关资源;切实重视市场研究;全面提高专业水平;积极推进品牌扩张以及努力构建全球网络。

第四篇:基于SWOT分析的深圳会展业的发展对策研究

SWOT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proposals of Shenzhen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摘要】:深圳会展业依托深圳的区位交通、市场、产业和旅游等优势,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会展规模已位居全国第四位。本文通过对深圳会展业进行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深圳会展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硬件不足、缺乏会展专业人才和宣传推介不足等问题,以及全国各会展城市的挑战。随着国际会展业重心加速向中国倾斜以及深圳市政府对会展业的大力扶持,深圳会展业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深圳会展业应在展馆建设、创建品牌会展、会展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和会展行业协会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

【Abstract】: Relying on the advantages in location, market, industry and tourism, Shenzhen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has been ranked fourth in china over more than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Herein we use the SWOT method to analyze Shenzhen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on the basis of which we conclude that there exists many disadvantages such as exhibition hall limitation, related professional shortage and lack of publicity as well as the threat from other cities. As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transfer to china gradually and Shenzhen government expands the support to the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Shenzhen should seize the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y to propel the development of Shenzhen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especially in the aspect of exhibition hall construction, exhibition brand establishment,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and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 supervision. 【关键词】:深圳;会展业;展馆;SWOT分析

【Keywords】:Shenzhen; MICE; exhibition hall; SWOT analysis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会展业作为新兴的现代服务贸易型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有着城市“助推器”的会展业因其强大的经济关联效应和经济带动效应,为促进城市产业升级,提升城市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国内很多城市都将会展业的发展作为助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城市间会展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一、全国及深圳的会展业发展现状

(一)全国会展业的发展状况

据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会展业从无到有,年均保持20%以上速度增长,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助推器。2013年,中国展览市场总量延续上升趋势,增长率超过10%,2013年全国举办经贸类展会2363个,比2012年增长15%,展览总面积7015,比2012年增长16%。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国室内可租用面积大于等于5000平方米,且举办2个以上经贸类展览会的展馆共有132个,中国内地已获得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的国际化专业展览会58个,居世界第四位。2013年我国会展业的直接产值超过4000亿人民币,实现社会就业超过2200万人次。

近几年,中国的会展业发展迅速,一些大型的国际会议开始逐渐选择中国,2012年国际展览协会(UFI)2012年亚洲研讨会在深圳开幕,这是UFI亚洲研讨会首次在中国大陆举办。2013年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第52届年会在上海举办,2014年北京将承办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APEC)非正式会议。国内城市不断承接高端国际会议,城市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我国会展业的地域分布较为集中。上海、北京、广州作为会展中心城市优势明显,无论是举办展览场次还是展览面积占全国比例高达20%以上。定位于国际会展之都的上海是国内会展城市的龙头老大,展览规模是北京、广州的之和还多。除此之外,天津、成都、宁波、大连、沈阳以及深圳等城市会展业也蓬勃发展,其中中小城市如无锡、昆山、义乌、桂林等城市通过举办结合当地产业特色的会展而异军突起。

(二)深圳会展业的发展状况

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深圳以发展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会展中心城市之一。据深圳会展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会展中心共举办98场展会活动,展览总面积258万平方米,在各会展城市中,位列上海、北京和广州之后,位列第四位。

深圳的会展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深圳会展业的发展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于1989年深圳八卦岭老国展中心投入使用,展场面积8800平方米,从此深圳会展业迅速发展,举办展览会、交易会、博览会等展会160多场;第二阶段开始于1999年位于深圳深南大道的高交会会展中心建成,展场面积3.6万平方米,以第一届高交会为标志,深圳会展业进入品牌化的快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开始于2004年深圳会展中心的建成使用,展场面积10.5万平方米,从此深圳会展无论是品牌还是规模,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据统计,在深圳每年的展会排期中,稳定的展会多大74个,高交会、文博会、机械展、礼品展、安防展、家具展、光电博览会等12个展会已取得了UFI认证,其中高交会已经成为国内高科技的第一展,目标打造“世界科技第一展”。文博会成为我国唯一国家级、国际化的文化产业博览会。安博会、光博会是该行业全世界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专业展会。

二、深圳会展业的SWOT分析

(一)深圳会展业的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深圳南接香港,东临大亚湾,西抵珠海口,北邻东莞市和惠州市,处于珠三角的咽喉要地,是华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枢纽,是货物和人员进出华南地区的重要陆海空关口,对中国内陆城市具有强大的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具备大陆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深圳毗邻国际大都市香港,能够得到国际最前沿的商业信息,是深圳会展业实现国际化的独特优势。

2、产业优势。成功展会背后往往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为支撑,这已是中国会展行业的普遍现象。深圳的产业经济发展迅速,无论是服装、家具、珠宝、纺织、玩具等传统产业还是互联网、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深圳都有着非常雄厚的产业基础,其中,电子、机械、服装、家具、钟表、黄金珠宝以及印刷产业已经明显远远领先全国其他城市。深圳高新技术产值已经连续数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有不少传统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最大的生产基地。产业的发展无疑会拉动会展业的发展,同时会展业也会促进产业的发展,扩大深圳优势产业的影响力,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2、市场优势。作为国内四大一线城市“京上广深”之一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经济发达,经济总量位列全国第四位。深圳产业配套、市场要素齐备,上下游产业齐全,金融体系较为健全,市场经济体系和运作机制发达完善。经济实力是会展重要的物质基础,深圳拥有完善的会展配套设施,交通、服务、娱乐等相关产业会带动会展业的发展。

3、旅游优势。有着“全国文明城市”、“国家花园城市”美誉的深圳具有浓郁的现代滨海城市特色,是中国南方有名的旅游胜地,拥有世界之窗、欢乐谷、红树林、民俗文化村、青青世界、华强北电子商业街等一大批著名景观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和各具特色的商品市场,每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数千万游客前来旅游观光。近些年来,深圳市不断加强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合作,旅游业和会展业相互促进,旅游业对会展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会展业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二)深圳会展业的劣势分析

1、硬件不足。随着深圳会展业的日渐壮大,硬件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问题之一。深圳会展中心仅有10.5万平方米,面积太小已成为业界共识,以2013年第69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为例,一共有20多个国家的2700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总展位超过6000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医院买家和经销商参会,参会人员将会展中心围的水泄不通。据主办方介绍,由于深圳会展中心场地限制,仍有几百家希望参展的国内外企业无法参展,由于场地限制太大,考虑过转移到其他城市。类似于医博会,家具展、光博展、安博展等大型展会都收到场地面积的制约,如果不尽快建设新的展馆,这些展馆很可能被周边城市展馆蚕食。

2、专业会展人才短缺。目前深圳会展的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缺少真正掌握外语、精通展览设计、会议组织策划、了解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严重制约着会展的组织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调高。在我国会展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高校设立会展的相关专业,但是我国会展人才的依然严重短缺,一是国内高校会展专业的招生规模较小,二是由于会展专业培养不能有效对口市场的需求,尤其是高级会展人才匮乏。

3、会展的宣传推介不足。会展和城市形象息息相关,一个知名的会展是城市一张有力的名片,同时城市知名度的提高也有利于会展业的健康发展。宣传推广对一个城市的形象和会展业十分重要,不仅能够提升深圳会展业的整体形象,更能提升深圳整座城市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2013年深圳市举办了深圳会展业的武汉推介会、美国推介会、巴西推介会,这对于推广深圳会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又是远远不够的。

(三)深圳会展业所面临的机遇

1、深圳市政府对发展会展事业的大力支持。深圳“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商贸会展业,“促进会展品牌专业化、国际化”,“扩大高交会、文博会等展会国际影响力,扶持打造电子、通讯设备、珠宝、家具、服装、游艇等专业会展品牌”。从2004年深圳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发展深圳会展业的意见》,提出会展业发展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指导方针和建设国际会展名城的发展目标。2005年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实行品牌会展排期保护的通知》,通知对深圳市16个展览面积达2万以上的品牌展会予以排期保护,促进了会展业的良性发展。2006年市政府出台了《深圳市会展业及国内参展财政资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把每年对会展业的资助提升至2000万元,2009年又将财政资助资金规模扩大到5000万元。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深圳市品牌展会认定办法》开展展会评定工作以加大对品牌展会的资金支持力度。又相继颁布了《深圳会展业财政资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补充规定来扶持会展业的发展。

2、国际会展业重心向中国转移。会展经济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经济的发展带动着会展业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世界经济向中国转移,国际会展业的重心也正向中国加速转移。在世界范围内,会展业逐步形成了以欧洲的德国、美洲的美国和亚洲的中国“三足鼎立”的格局。作为中国经济的核心城市之一和前沿城市,深圳的会展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四)深圳会展业所面临的威胁

1、国内外城市的竞争。近些年,由于会展业成为各城市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新宠儿,会展业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除了上海、北京和广州等会展业大鳄外,还有重庆、成都、天津、沈阳等城市争做中国会展业第四把交椅,各城市市政府强力支持会展业的发展,纷纷出台新规定、加大资金投入以扶持会展业的发展,场馆建设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去年刚刚投入运营的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总建筑面积达60万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20万平方米,展馆规模仅次于全国最大的广州国际会展中心;2012年在成都奠基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规划面积不少于265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200亿元人民币,将建设成为我国中西部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作为国家商务部和天津市政府合作项目的国家会展中心规划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展馆面积达4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会展中心。

深圳会展业除了国内城市的竞争以外,还有来自国外城市的挑战。亚洲会展业最发达的的新加坡,依靠其发达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高的服务水准、较高的国际开放度以及较高的英语普及率成为国际会议的亚洲首选地,早在2000年就被国际协会联合会评为世界第五大会展城市,经UFI在亚洲认证的展览会有三分之一都在新加坡举办,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和会议等大型活动多达3000多个。

2、国外会展公司对深圳的威胁。中国经济的崛起带动会展业的迅速崛起,中国会展市场丰厚的利润吸引着国外会展业巨头纷纷来华设立分公司,如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美国克劳斯国际展览公司以及英国励展博览集团等纷纷通过各种方式抢占中国市场。它们以其雄厚的资金、丰富的会展经验、组织机构健全等优势势必对深圳会展业的发展造成威胁。

三、深圳会展业发展的对策

第一、加快深圳新的展馆建设。目前的深圳展馆已不能满足会展业发展的需求,根据国际惯例,深圳会展中心10.5万平方米的展场面积只能算作中型的会展中心了,而且和国内的几个竞争城市相比已经处于劣势,呼吁政府加快深圳展馆建设,完善场馆硬件配套设施,否则将会影响深圳会展业的发展。

第二、要有品牌意识,展会要创品牌。只有有了自己的品牌,才能不断吸引更多的参展商来参加,深圳应该利用其优势产业发展全球知名的专业品牌展,加强会展的宣传推广工作,不但能够更快的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同时也使处于该行业的公司从中受益,国际知名展会往往是产品快速走向全球市场的一条捷径。深圳展会走向国际的过程其实也是深圳城市国际知名度提高的过程。

第三、加快会展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提高会展从业人员的素质。建议政府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招揽国内外旅游、会展业的领军人物,有计划的培养本地人才,借鉴国外会展专业人才的教育模式,通过合作办学、邀请国内外专家举办讲座以及组织出国参观访问等形式培养我市会展业紧缺的各类人才。

第四、加强深圳会议展览业协会建设。我市会展行业协会组织有待健全,目前大部分展览依然是政府主导,因而制约了会展行业的市场化和专业化。政府要转变职能,明确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职能范围,政府应该从办展向监管转变,从宏观上调控和支持会展业的发展。行业协会负责对展览企业进行资质评估、收集信息、协调经营主体、专业培训等职能。

五、寻求国际合作,与国际接轨。深圳应该不断加强与港澳台的互动交流,联合整合资源,形成相互参展、联合办展、联合推广等多种合作模式,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同时加强与国际会展协会(UFI)、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推进深圳市会展国际化,构建国际化的会展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 马勇,肖轶楠.会展概论[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2] 魏农建.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 [3] 王保伦.会展旅游[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8-9. [4] 卞显红,黄震方.我国会展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旅游科学,2001,(4):9-12. [5] 龚孔屏.基于SWOT分析的义乌会展业发展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09,(5). [6] 周建华.提升成都会展业竞争力路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12).

第五篇:旅游企业在会展产业中的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市场的日臻完善与成熟,会展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企业在会展产业中的发展的战略意义也日益凸显。文本从旅游企业的角度,剖析会展业的内涵,了解两者的关联,通过分析在会展产业中发展的旅游企业,提出旅游企业开发会展旅游市场的对策,并为我国如何开辟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会展旅游之路做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旅游企业;会展产业;中国特色

一、会展业的涵义

会展业是会议业和展览业的总称,隶属于服务业。会展的内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会展包括会议、展览、赛事、节庆、表演等为活动;狭义的会展只是指会议和展览活动。本文采用的是狭义的会展,并强调大型会展。从供给方来定义,会展业是指直接为举办各种会议和展览提供商品和服务,并从中谋取收益的行业集合。

综合来看,国外的研究一般认为会展旅游就是“MICE”,即会议(Meeting)、展(Exhibition)、奖励旅游(Incentive)、综合性会展(Convention)、节事(Event)。国内一般将会展旅游定义为:通过各种类型的会议、展览、博览会、交易会、体育运动会和节庆活动的开展而形成的各种旅游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会展业目前在国际上被视为继旅游、房地产之后崛起的“无烟产业”、“朝阳产业”,不少专家、学者把会展业与旅游业、房地产业一起并称为三大新经济产业。会展业已发展为一种新的产业形式,成为各国产业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在会展业发展的旅游企业分析

(一)旅游企业的类别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会展业利润的可观性和可持续性,其较旅行社的创新能力低下、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以及季节性利润差异大等劣势来说,可以起到调节经济收益结构的作用。那么利用接待服务的优势,积极主动在会展业中发展旅游,对旅游企业来说是明智的发展方向。然而在实际发展中,由于对会展业务的认识和拓展程度不同,在会展业中同时存在的旅游企业主要是三类旅游企业:

典型的旅游企业常常出现在会展业发展初期。会展业开始迅速发展时,旅游企业事先并没有意识到商机的存在。当蜂拥而至的会展旅游者到来时,旅游企业措手不及,其供给在短时期又难以改变,只好处于被动接待状态。旅游企业的旅游业务只是在量上发生改变而业务内容并没有改变,企业性质更没有变化,典型的旅游属性。

会展型旅游企业是在会展业中较常见的企业类型,它是旅游企业会展业务低层次发展的[2][1] 1

结果。旅游企业只对市场进一步细化,为会展消费者设计各种针对性旅游产品,业务的会展趋向性增强,企业性质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仍然具有旅游属性。

多元化经营旅游企业主要是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旅游企业进入会展核心行业,承担或参与会展策划、组织工作、场馆经营时,经营范围、产品种类、服务对象、资源需求等方面,发生了重大改变。这时,旅游企业有两种发展倾向:一是旅游属性淡化,与会展业务属性并存,多元化经营,二是企业旅游属性完全改变,转变为会展企业。由于讨论的是旅游企业,本文只讨论前者。

(二)我国旅游企业开发会展旅游市场的必要性

1、我国旅行社的经营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旅行社产品结构过于单一,主流产品为团队旅游、观光旅游,且主要集中在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上。为了最大化占有市场,各旅行社不断推出“优惠”,旅游产品价格降了再降,再加上处处回扣,使诸多的旅行社在国内、出境旅游市场上已处于微利甚至无利经营的局面。因此,入境旅游成为旅游事业的主导,但目前入境旅游的发展也呈现出一种颓势,因为在入境旅游中接团社收益甚微,上游的组团社把钱紧紧地抓在自己手中,分给接团社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同时接团社还要忍受着拖欠、晚付款之苦。因此,从当前旅行社的经营现状来看,旅行社正面临着重新定位、产品调整和升级换代的局面,而发展会展旅游正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加快会展旅游发展,既可以促进旅游结构的调整,又能够有效提高旅行社的品质,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从而提高旅行社的整体竞争力。

2、会展旅游的特点及其发展态势

会展活动的最大受益者是旅游企业。举办一次千人以上的国际会议,大多能带动一条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消费链”。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会议主办国,2000年的大型国际会议达234个,其航空客运量的22.4%和饭店客人的33.8%均来自国际会议和奖励旅游。会展旅游能够获得如此大的经济效益主要是因为会展旅游不同于常规的旅游活动。会展旅游还具有时段不受气候和季节影响的特征,从而消除了观光旅游时段性明显的缺点。这对于旅行社而言,无疑可以增加淡季旅游产品的销售量,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会展旅游也可以带动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并增加大量就业机会,有效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如博鳌亚洲论坛永久选址于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亚洲知名政经领袖每年一次齐集博鳌,使得博鳌一夜间闻名世界,极大地推动了琼海市乃至海南省的旅游相关产业发展。英国联邦展业联合会调查显示,每增加1000平方米的会展旅游面积,就可造就近百人的就业机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巨大的市场需求决定了会展旅游业的美好前景,国际会议协会预测:中国有可能成为21世纪国际会展旅游的首要目的地。在中国仍是朝阳产业的会展旅游,无疑是一座待掘的金矿。

3、旅行社拥有的天然优势 [4][3]

当前很多学者都认为,发展会展经济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即依靠专业的会展公司来运作。但根据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虽然已经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展览公司,但这些公司规模很小,特别是私营会展公司,雇佣人数一般为2-8人,往往是一位员工身兼数职,根本无法胜任大型会展业务中的组织、接待工作。由于不熟悉旅游业务,不懂得将会展活动与旅游等服务性行业结合起来进行,往往是亲自安排在会展过程中参展人员的食、住、行、游、娱、购等活动。这不仅降低了会展活动的效率和质量,还会因为对旅游业的不熟悉而降低参展人员在会展活动中对举办地的满意程度,影响会展活动效果。在此方面,旅行社拥有天然的优势。长期以来,旅行社作为旅游供需之间信息沟通的媒介和桥梁,同交通、饭店、餐饮、景区等相关部门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如果将旅行社的这些优势引入到会展业务当中,那么将会大大降低会展业务的运营成本,减少许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从而使会展与旅游达到互动和双赢。

三、旅游企业开发会展旅游市场的对策

旅行社业务的主要目的就是有效招徕和接待旅游者,使潜在的旅游者成为现实当中的旅游者。而在会展旅游业当中,旅游者主要来自参展商以及参观会展者。他们来参加会展,对举办地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如何把这些潜在的市场开发为现实的旅游市场,使这 些参展商及其参观者的活动从会展业务拓展到住宿、餐饮、游览、娱乐等方面,才是旅行社应关注的焦点。

(一)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会展旅游产品

参展商和观展者作为会展旅游当中的潜在旅游者,具有不同于一般旅游者的特点,他们的商业意识强,文化素质高,消费力度大,且时间观念强。他们参加旅游活动,通常有很强的独立性,不愿受人支配,旅游也只是发生在参展之后,只是就近或顺道旅行,追求的是放松、自由自在。因此,旅行社针对这些会展旅游者开发的旅游产品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旅游产品要符合会展旅游者的需求。

由于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相对于传统的观光旅游,生态旅游、高科技旅游以及一些参与性极强的旅游项目对他们的吸引力就更大些。鉴于会展一般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大城市举行,可以根据他们商业性极强的特点,推出投资考察游等专项旅游产品。还可根据这些旅游者独立性极强的特点,旅游产品广泛采取半包价、小包价等多种形式,使会展旅游者根据自身需要,机动灵活地选取相应的旅游产品,此外在日程安排上,也要以中、短线游为主,以配合他们的工作计划。

2、旅游产品要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

每种区域文化都具有自身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因而形成了“一方风物一方人”的鲜明个性。一般说来,会展旅游者文化品位比较高。到异地旅游是想领略异地风情,如果我们在开发旅游资源时把具有地域特点的文化资源弃之不顾,不重视自己的文化结构,急功近利

甚至于一味迎合游客、流于媚俗的层面上,这实质是对文化资源的一种糟蹋和浪费。

3、会展旅游产品要打破地域界限。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各个会展城市的形象和存在都有着客观的必然性。特别是旅游地理、自然资源等方面更是各有千秋,只有靠众多区域的协作,打破景点之间、部门之间以及区域之间的壁垒,把各方面的人、财、物以及各种旅游要素有效地组织利用起来,会展旅游业才可能更有吸引力和发展空间。

(二)加强会展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

加强会展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首先就要对会展旅游市场的情况,包括对会展组织者和竞争对手有充分的了解,确定自己的重点目标市场,然后集中力量进行针对性的促销活动。其次,促销手段多样化。要兼顾传统和新式的促销手段。广告作为一种高度公开的沟通方式,在信息传播上能发挥相当大的作用,它借助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四大媒体,或采取印制宣传手册的方式,不但能促进销售,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树立企业形象。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所提供的便利条件,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中国会展旅游产品网站,通过各种渠道来沟通会展旅游者。最后,要抓好各个时期的宣传工作。一次会展大致分为准备期、开幕期、会展期和会后期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旅行社要进行大量有针对性的宣传,尤其是要抓好准备阶段的工作。

(三)主动做好会展接待工作

首先旅行社利用在食、住、行、游、娱、购六方面强大的供应和促销网络,配合会展同步宣传,以造声势,并主动出击,承揽会展的组织和接待工作,为会展提供翻译、秘书、导游等服务。“广之旅”在全国第九次运动会期间负责赛会部分接待服务工作就是很好的尝试。一般说来,接待会展只是较低层次的服务,而招徕、组织会议者才是会展的主要收益。由我国目前缺乏具有雄厚实力的会展公司,一些大型的旅游企业,尤其是旅行社完全可以直接参与到会展的招徕工作当中。另外,我国会展市场长期以来“重展轻会”,会议旅游市场开发力度不够,但开发和运作相对容易一些,一些小型的旅行社可以从会议旅游市场着手,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积累经验,增强实力。

(四)加强与政府的联系,注重维护公共关系

一方面,旅行社在进行业务操作时,与饭店业、餐饮业、交通业、娱乐业、物流业要不可避免地发生联系。协调好与这些部门的关系,处理各种突发情况,是旅行社的主要工作之一;另一方面要加强同政府的联系。因为旅行社争取会展,特别是国际性大型会展的举办权时,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而政府无可替代的权威性可以帮助旅行社招徕更多的参展商。但是若要得到政府的支持,旅行社必须苦练基本功,增强实力,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和声誉。此外,还要加强同参展商的沟通联系,做好客户的维系工作。旅行社可以建立客户档案,对客源预测、市场促销、后续利用等方面,加以引导和支持。

(五)完整培训体系,多渠道培养人才。

在会展旅游的组织过程中,会展旅游人员应该具有会展业与旅游业的交叉经验,既有会展业的基本技能又要熟悉旅游的基本规律,专业要求比较高。我们在利用现有人才的基础上,要加强会展旅游业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引进,形成一支专业的会展组织者队伍,为会展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一是要加强旅行社内会展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要定期聘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开展有关会展组织设计、经营管理、服务理念方面的讲座,从根本上提高会展旅游业的策划、服务、管理、现场操作水平。二是要加快人才的引进,直接从国外引进精通会展业务、了解中国国情的高层次的会展管理人才,从他们当中吸取先进的会展管理经验,推动旅行社内会展业务的开展。三是建议条件成熟的综合性或财经类高等院校开设会展专业或在旅游专业下设会展旅游方向。

四、我国如何走好会展旅游之路

从会展旅游的发展看,欧洲已是“成年人”,美洲是个“小伙子”,澳洲是个“金娃娃”,而我国还是个“婴儿”。有着冗长的成长期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如今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攀升,国际交流增多,并且旅游业发展日趋成熟,逐渐实现经营模式多元化。如何开辟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会展旅游之路值得思考。

(一)放眼国际,提升品牌优势

大力培养一批有实力,有信誉的会展旅游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为了使我国的会展旅游能够更好的发展下去,为了使我国的会展旅游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为了使我国的会展旅游能够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我们必须打造一批在世界上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会展旅游项目和管理企业。以实力打造品牌,以品牌参与竞争,以竞争提升实力。会展旅游的发展要面向世界,这有利于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加外汇收入。只有在国际市场上,才能找到足够的市场空间,才能为我国的会展旅游提供一个无限广阔的发展平台。

(二)政企分开,各司其职

最有灵活的有机结合便是政企分开,各尽其能。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作为政府,其宏观管理应能合理适度的分工分权,使政府与企业在各自的职能定位中找到最佳位置,使各自的资源得到最大效率的利用。政府应大发展地区经济,提高城市化建设水平,完善会展旅游设施,美化城市整体环境,提高全民素质,宣传城市整体形象,为会展旅游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后盾。积极为当地的会展旅游发展寻求机遇,创造机遇。在各种招商引资,对外交流宣传中,敏锐的捕捉商机。要扶持一批有实力有信誉的会展旅游企业,使他们尽快成长并成熟起来,以便更好的去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作为企业,要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学会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科学分析,理性思考,准确定位。能够明确自身的优势劣势,清楚自己的机会威胁,做好企业长远发展的准备。

(三)中心突出,整体发展 [5]

我国的会展旅游发展要形成:以京沪穗为中心城市,以直辖市或省会城市为主的次中心城市。我国会展旅游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还无明显优势,在大陆地区,会展旅游业务多集中在京沪穗三地,当地的优势资源吸引了大量的会展旅游业务,大量的会展旅游业务又使得资金、信息、人才、物资等大量汇聚,带动当地经济更高层次发展,由此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小范围良性循环系统。在保障京沪穗三大中心城市的核心地位前提下,重点培养扶植一批有潜力的次中心城市,在有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开发一些辅助城市,形成以中心城市为首的会展旅游城市群,以更大的空间范围,更多的资源数量,更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聚合成一个整体,为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不是某一个城市的发展作出贡献。旅游城市群的发展要有各自的特色定位,例如北京以政治为主线,上海以经济为主线等。西部地区也要尽快找到会展旅游业务发展的中心城市和主线,在条件成熟时,以中心城市为圆心,以特色主线为优势向周边辐射,带动整个西部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北京业界将主攻会展旅游.http://,2001-12-19(09).

[2]做大会展旅游创造最佳效益[N].经济日报,2002-6-7.

[3]旅行社拓展会展旅游策略[N].中国旅游报,2004-03-16.

[4]保健云,徐梅.会展经济[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2).

[5]王保伦.会展旅游[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作任务及其岗位职责下一篇:高中生的运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