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论文范文

2023-09-17

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大学校园是生产知识、传播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场所。大学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展示最新科研成果的前沿,既是师生学习与交流的场所,也是大部分学生长期的生活园区。因而校园景观将直接影响到一个校园的环境氛围。如何对校园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合理设计,创造一个符合大学校园学术氛围、满足师生审美要求、精神需求以及心理发展特点的校园环境,是使各类校园文化、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本文将以大学校园景观为主探讨高校景观的设计原则和相关理念。

【关键词】大学 校园景观 设计原则和理念

1、校园景观设计:主要包括观赏性和可参与性两个方面。

2、校园景观设计的目的与核心

目的:诠释大学校园文化的同时凸显其地域特色,创造有自身特点的学校人文精神和校园环境。

核心:对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人文精神的把握,校园历史的传承

3、校园景观整体设计原则

3.1 生态性原则

3.1.1 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校园自然景观资源

利用坡地、河流、湖泊、树林等,并将其作为校园景观环境格局的构架;在建筑物内部营造绿化生态环境,尽量运用复层混交植物群落,提高校园单位面积绿化率,创造生态效应。例如浙江大学新校区湖心岛的设计中,以树林、灌丛以及大量色彩鲜艳的浆果类植物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吸引了很多鸟类将其作为栖息地。再如牛津大学城虽然没有刻意的规划和制约,设计师们以高素质的整体环境意识不断修缮、完善现有空间和景观风貌,自觉维持大学城源远流长的文化特色,使这所从12世纪发展而来的大学成为人们心中的大学典范。

3.1.2 强调环境的地域特色

可根据地域气候的不同布置空间和采用具有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植栽等。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将市花白玉兰作为校区内部分人行道的道路植栽,点缀校园风景的同时也传达了特有的城市文化。

3.2 延续性原则

3.2.1 与校园总体规划相吻合。

校园景观设计是校园总体规划的延伸与拓展,应在强化校园总体特点的同时将景观设计与校园的自然景色、历史背景、文化内涵有机联系在一起,充分展示校园的整体形象与个性化特点。例如浙江大学新校区景观环境“一环、两线、三岛”的空间脉络结构设计,“一线”即前期规划中所强调的步行区外围车行环线道路空间;“两线”指前期规划中注重“科学的理性与人文的浪漫相结合”的规划思路;“三岛”指分别代表“科技与创新”、“自然与生命”、“求是校风文脉”的人工岛,湖心岛和名人岛。既和校园前期规划相吻合,同时也突出了新校区的文化特点和校园精神。

3.2.2 均衡四季活力

校园景观设计要四季均衡布置植物,达到四季常春,四时花香的效果,使植栽景观在时间上有观赏的延续性,令校园无论冬夏都能呈现有活力的气氛,从而为师生创造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和理想的生活园区。

3.2.3 与校园的历史文化相吻合

每一所高校都有其独特的校园历史,校史作为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学习氛围和人文精神、场所精神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高校景观设计应注重对校园历史、文化的延续与拓展,将独特的校园文化渗透在校园景观设计中,使得校園处处散发出浓郁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气息,营造出具有个性的大学。

3.3 可参与性原则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文化背景较为相近,生活方式较为简单,因此校园环境成为学生日常生活所依赖的主要空间;此外由于景观空间具有较强的公共性,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平台,因而校园景观设计应当注重以轻松自然的方式,为师生提供学习、交流和休闲的场所。

3.4 人文性原则

校园环境是承载大学文化精神的客体。因而校园景观设计应注重校园文化精神在景观中的渗透和传递。例如位于无锡太湖风景区的江南大学在校园环境设计中充分利用地势,将道路空间或与河流相伴,或穿过建筑临河,体现了江南水乡“人家尽枕河”的环境特征,校园部分街道采用了江南水乡街道传统的石板铺装形式,校园规划也结合基地原有的河道建造了典型的水乡环境景观,通过这些要素的设计延续了江南地域文化。同时,每个学校都有其自身的历史,在景观设计中要善于借助校园建筑、雕塑等反映校园历史,传达校园精神。

3.5 注重景观小品的设计

3.5.1 点景

运用点的集聚性、焦点性和灵活性,结合地形变化突出景观的中心和主题,营造出活跃的空间氛围。作为校园标志性的点景设计要做到形象突出,识别性强,位置明显,雕塑类点景设计除了其具有意义的主题思想外,还应与环境协调和呼应。

3.5.2 线景

利用其丰富的表现形态和运动感灵活设计校园道路、长廊、栏杆、河流线状景观,和校园的整体风格相一致的同时凸显其个性化特点,达到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意境。例如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为了避开高速公路采用立体分流的道路设计,原有高架下的公路隧道如今被学生利用各种手工彩绘装点的色彩缤纷,形成了校园一道独特的道路涂鸦景观,显得别致有趣。

4、校园水体景观设计

遵循节水原则和生态设计,体现亲水性设计理念,构造与校园环境相融合的水景。

4.1 静态水体

静水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借助湖泊的开放性与幽远性营造深邃的意境和开阔的视野。例如北京大学沉淀了深厚文化意蕴的未名湖,已经作为“湖光塔影“的一部分成为该校的标志性景观。

4.2 动态水体

动态水具有的活力和动感给人一种欢快的心情,为校园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气息。由于水体易污染,在设计中应考虑对水体的净化,建造生态护堤,同时提倡学生自觉保护校园水体。

5、总结

大学校园景观不同于一般的景观设计,它不是单一的建筑体设计,而是大片建筑群的集合,它的用地规模虽然较大,但功能结构比较单纯。校园景观设计的根本意义在于创建一个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园林环境,在于校园场所精神的建构,在于文化的孕育和发展。优美的校园环境建设,是一个大学得以健康、科学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校园文化精神得以沉淀、延续和传承的基础。此外,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人们生活理念的改变,将导致在以后的大学校园景观建设中融入更多现代因素、科技因素以及人文因素,校园景观设计也将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参考文献】

[1]张晓燕.景观设计理念与应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2]涂慧君.大学校园整体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西) 米格尔·鲁亚诺著.生态城市 : 60个优秀案例研究. 北京 :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部分网络资源

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影响。为此,我国大力提倡“低碳”理念,随着低碳理念的不断扩展,低碳生活与园林景观设计也应运而生,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重点就低碳生活与园林景观设计二者关系展开分析、探讨,希望能给广大相关人士带来帮助。

关键词:低碳生活;园林景观设计;分析探讨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低碳理念为人们带来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但由于低碳属于新兴话题,人们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程度远远不够。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不能将低碳生活更好的融入其中,无法实现科学合理的运用,本文重点阐述如何将低碳生活与园林景观设计实现有效的结合,从而构建宜居的绿色生态城市。

2  基本概念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尽可能减少能量的消耗,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低碳,减少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低碳园林就是在满足园林绿地功能基础之上,在园林绿地整个生命周期,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尽可能的最大限度发挥其具有的生态效益【1】。具体体现在园林景观设计时注重园林绿化率、植物的合理配置,最大可能的提高碳汇能力以及景观材料的选择等方面,从而实现低碳生活要求下的园林景观设计。

3  低碳生活要求下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3.1  尊重场地

首先,由于低碳生活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必须要尊重场地环境。在开展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前,要对场地进行充分的了解,给予宏观定性、定位、定量,并围绕场地进行分析研究,与此同时,不容忽视该地区的历史环境、风俗习惯与地理面貌等,结合该地区综合因素进行挖掘与考量,以此保证其布局合理性。低碳生活要求下,既要保证园林景观设计实现现有因素的合理利用,又要保证该地原有的地理风貌不能遭受破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同时对地形改造设计中将园林功能的实际要求作为主要依据。

3.2  景观异质

其次,低碳生活要求下的园林景观设计还须顺应“景观异质”的原则。在园林设计中遵循“景观异质”原则,实际上就是将绿地系统的性质规划与功能定位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该地区的物质资源,如动物、植物资源等,以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特点为基础,利用创新的手段对于园林景观进行设计,如此设计的园林景观可以给人们焕然一新的感觉,不仅可以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还可以满足低碳生活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实际需求,同时有利于延长当地景观的更新频率。除此之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坚持“景观异质”的原则还可以丰富景观构件,使其变得丰富多彩,为生物多样性创造条件【2】。

3.3  彰显自然

最后,“彰显自然”也是低碳生活要求下,园林景观设计应坚持的重要原则。现如今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脚步,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以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为出发点,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不仅是要将人们从繁忙生活带回自然生活,还需要帮助人们建立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尽可能的彰显历史人文、自然与生态进程等。

4  低碳生活要求下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4.1  低碳园林景观设计思路

在低碳园林景观设计思路中,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园林观赏性,同时还应尽可能的减少能源的消耗。例如,在低碳方式下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单独开辟生态农业观光点,在对其进行园林设计观赏性时,最大程度的减少能源消耗,其具体体现行为如:在其生态农业观光点中设置景观,同时建立小型的太阳能发电厂,小型发电厂的建立可以有效的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在对其进行设计时需要注意的是有效的控制其发展程度与规模的实现;除此之外,在园林景观设计时,进行体现保护、完善原有的生态系统,可以运用生态技术对此进行实现,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3】。

4.2  园林景观植物的选择

4.2.1  合理搭配落叶乔木和常绿灌木

首先,从植物所具有的的固碳释氧能力进行分析。经研究调查发现,植物固碳释氧的能力由低到高依次为:落叶灌木、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常绿灌木,也就是说灌木树种的固碳释氧能力高于乔木树种,同时又显著优越于草丛、藤本植物,以此为依据,实现低碳生活要求下的园林景观设计,须注重增加常绿灌木与落叶乔木的应用率。

4.2.2  合理搭配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

与此同时,低碳生活要求下的园林景观设计还要针对秋冬季节落叶问题进行分析。冬季的植物大多是不具备固碳释氧能力的,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须合理搭配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一般情况下,要结合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与光的吸收作用综合考虑,对于常绿植物来讲,其自身具有的固碳释氧能力低于彩叶植物,但是对于光的吸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合理搭配常绿植物与彩叶、落叶植物,不仅可以确保秋冬季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四季的植物景观。

4.2.3  地方植物与常规园林植物配置

地方植物与常规园林植物搭配可以更好的实现低碳生活要求下的园林景观设计。顾名思义,地方植物就是当地的植物,这种植物一般都具有一个长期进化的过程,其在生理、遗传、形态特征与当地自然条件,都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在实现低碳生活下的园林景观设计时,实现地方植物与常规园林植物合理配置,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固碳释氧能力,还可以保证植物群落的生态稳定性与适应性。

4.3  科学选择园林景观水体

水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是极其重要的,同时在园林景观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园林景观要设计在合适的水体或者水生植物旁边,由此而形成良好的水体旁观。与此同时,园林景观设计要结合地形、水体等因素进行全方位的考虑,进而选择合适的大小、形式等,结合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实现低碳生活要求下的园林景观设计。此外,水植物的合理配置也应符合低碳生活要求,在选择水体时,应选择最近的水,避免因选择不合理水体造成的水资源浪费,这样的园林景观设计在达到低碳生活要求时,同时还增加了水景观的观赏价值,可以有效的节约水资源、减少水污染【4】。

4.4  园林景观材料的选择

城市自然环境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在进行加工与改造时形成新景观时会使用大量的景观材料,而景观材料的质量与应用会直接影响园林景观质量。因此,低碳生活要求下的园林景观设计,要求设计师必须注重景观材料的选择,在选择景观材料时应坚持以低能耗、低污染等方面为原则,并结合成本预算,尽可能使用当地的景观材料与石材,在减少运输成本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当地市场经济。

4.5  水处理设计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进行低碳型景观设计过程中,水处理方面作为关键部分,通过有效水处理设计工作,将河道里的雨水加以收集,构建良好的生态圈。同时,在其周边会有着较多的植物,,能更多的吸收CO2。还避免了雨水资源流失,同时净化雨水,使之成为可以利用和灌溉的资源。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低碳生活與园林景观设计关系展开讨论,分析得出低碳生活要求下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可以增强景观观赏价值,同时还可以促进我国园林景观的长效发展。本文表现出建设低碳生活要求下的园林景观设计要结合设计思路、景观植物的选择以及景观水体与材料的选择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从而为我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营造一个宜居的绿色生态城市。

参考文献:

[1]庞琳.低碳经济生活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关系与分析[J].科技传播,2016(21).

[2]卫珂,赵三星.基于绿色低碳理念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分析[J].南方农业,2017(33).

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随着生态化城市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态建设也愈加关注。园林景观是生态化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其设计理念的深入拓展,园林景观的工程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硬质景观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位也越加的重要。本文将从硬质景观的构成、设计原则及材料缺陷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硬质景观设计;景换构成;设计原则;材料缺陷

引言:园林景观设计主要分为硬质景观设计和软质景观设计两大部分。一般来说,硬质景观泛指质地比较坚硬的人工材料或者是依靠人工材料构架出的景观效果。过去,我们对于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是环境、美学及城市机能相协调。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品质和从城市环境中得到精神和心理的满足。因此,这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广泛的运用硬质景观的设计理念,对于人们追求城市与自然相协调,改善城市空气、及生活环境有重要的影响。

1、硬质景观构成分析

硬质景观根据美学原则可分为点、线、面三要素。

1.1点的元素

点在硬质景观的设计中没有大小的区别,它可以独立的构成一个形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点更多的体现在景观的具体元素当中,包括树、置石、雕塑、喷泉、假山、花坛等。在园林景观中,点与点之间相互协调,互为背景。相互借景是在硬质景观设计中常用的布局手法,此手法既可以增强景观的空间层次感,也有利于增强景观的美感。一个主景在一个完整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硬质景观设计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点。

1.2线的元素

线在园林景观中具体体现在园路和围栏上,园路是园林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道路、广场和娱乐场地等人工硬质材料铺装。园路的作用在园林景观中是十分巨大的,它具有划分区域、交通、导游等功能。园林景观通过园路的交叉巧妙的安排空间布局,尽可能实现园林空间最大化的利用。在我国古典园林景观的发展过程中,园路的铺设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铺设手法,并在我国现代的园林景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用混凝土材料所组成的简单图案,实用又美观。

围栏同样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既是一种景观,也是一种防护措施。围栏还具有分隔空间的功能。科学合理的对园林空间进行有效的划分,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每个空间的最大作用,还可以引导游客视线,保障游客的游览体验。

1.3面的元素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面可用于园林空间界面的建立和处理,其主要是园林广场整体造型的变化。 广场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主要原则是要与城市的景观相协调。在园林景观中设计广场绿地,有利于优化城市环境,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对于体育锻炼及娱乐场所的需求。

2、硬质景观的设计原则

2.1空间组织原则

硬质景观要同软质景观相协调的同时,也要同园林的整体景观相一致。硬质景观的不同配置效果是由绿地造型的设计的风格所造成的。在我国古典园林景观的发展过程中,园林布局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布局手法,并在我国现代的园林景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创新。现代硬质景观设计更加注重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其设计既要追求开阔、大方、舒适效果的同时,还早体现空间的幽静及安全。

2.2体现地方特性原则

对于硬质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符合当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地区、文化、气候的差异致使我国各地都拥有其独一无二的特色。硬质景观设计要根据实际情况,与当地的自然特色相结合,并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地形地貌,设计出一个具有人文文化与自然文化相统一的园林景观。

2.3点线面相结合原则

点线面相结合原则是设计硬质景观的基本原则,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有创意性空间布局是设计者不断追求的目标。因此改革创新当前的传统的布局手法成为重中之重。将人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有利于构建新型的空间网络。这个空间网络主要分成三个部份。首先是亲地空间:设计绿化场地及花园,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其次是亲水空间:在绿地硬质景观的设计中应体現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水文化,为居民设计出带有水文化的场所。最后是亲绿空间:硬质景观设计不仅要同软质景观设计相协调,还早注重植物的造景,营造出充满绿色生态氛围的居住环境。

3、硬质景观设计选材缺陷探究

虽然我国古典园林景观的发展过程中,园林布局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布局手法,并在我国现代的园林景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局限性也日益凸现出来。文化的局限性尤为突出。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也逐渐适应快文化的生活氛围。因此,这种现象要求园林景观设计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当代用现代化人工材料堆砌起来的设计作品曾出不清。其中,利用不锈钢的设计作品泛滥。

当前,硬质景观设计频频出现设计雷同、毫无特色等情况,其原因是设计者运用硬质景观材料类型单一,缺乏运用材料的灵活性。而在众多的设计作品中,设计者对于硬质景观材料的研究和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忽视其环境的限制因素,没有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只是一味的看待景观设计作品。设计者缺乏对不同材料之间的对比协调关系的认识,缺乏对景观的维护及工程成本的深入了解。

4、现代硬质景观设计的新思路

4.1用后现代主义符号学诠释硬质景观设计

硬质景观由于具有材料丰富、种类丰富、可塑性强的特点,因此其能充分发挥后现代主义符号学的思潮。利用景观符号的形状是游客体会到其中的意境,从而宣传其所要表达的神。

4.2材质色彩构架软质景观

当前很多发达国家对其街道和城市景观的色彩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硬质景观材料大都坚硬,会给人以难以接近的感觉。但是通过对其表面原料色彩的调节,可以形成与软质景观一样充满亲近感的空间。

4.3注重景观与生态环境相统一

硬质景观设计要根据实际情况,与当地的自然特色相结合,并与园区的整体景观相一致。硬质景观设计要不断的追求自然与布局的协调,还要更加讲究科学,不断注入文化力量,才能使景观与生态环境相统一。

5、结语:

硬质景观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位也越加的重要。硬质景观要同软质景观相协调的同时,也要同园林的整体景观相一致。园林景观的设计者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调整自己的思维,并利用当今高新技术手段提高设计成果的含金量,不断满足当前人民对园林景观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敏,孙钦花.徐州大学校园硬质景观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33期

[2]韩蕾.旧园改建 奢华气质神奇现[J].建材与装修情报,2008年01期

[3]黄鹄,胡佳星.对现代城市硬质景观色彩设计的几点思考[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年04期

[4]程兴勇,高文容.景观设计中城市硬质景观色彩设计原则浅析[J].山西建筑,2008年11期

[5]樊特.园林工程中的景观设计技术[J].科技风,2009年18期

[6]周斌.浅析中西方古典园林硬质景观艺术手法[J].山西建筑,2011年24期

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城市化發展进程中,对现代景观设计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能够美化城市和净化城市空气,而且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合理运用乡土景观是尤为重要的,因其能够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设计理念、灵感和弥补其不足。所以,相关景观设计人员在开展现代景观设计时,应对乡土景观进行合理的保留,在节省经济成本的基础上,可以实现现代景观设计的最优化。本文主要论述乡土景观的特点与表现,并分析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意义。

【关键词】乡土景观;现代景观设计;意义

乡土景观经历着一定的历史发展演变,不仅具有历史文化内涵,而且具有人文价值,彰显着大自然与人类的结合成果。在乡土景观设计中,能够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现代景观设计是必然的工程项目,而在实际设计活动中,相关设计人员摒弃乡土景观,进行再创作,使现代景观设计缺少质朴美。由此可见,我国城市在开展现代景观设计时,应对乡土景观的设计理念、设计灵感等加以合理应用,以弥补现代景观设计的不足,增强设计的艺术性。

一、乡土景观的特点与表现

(一)特点

乡土景观具有其独特的地域美、功能美等特点,是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产物,对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和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首先,就乡土景观的功能美特点而言,部分乡土景观设计中,能够为人们提供栖息之所,如房屋是重要的乡土景观设计,可以满足人们遮风挡雨的实际需求,具有功能性特征。其次,就乡土景观的地域美特点而言,人们能够利用智慧对生活加以美化,如不同季节时的农作物,为大地披上不同颜色的衣裳,是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加以改造的重要表现。对于不同地区而言,其乡土景观的文化意义有明显差异,是地区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智慧的浓缩,彰显地区特色文化[1]。

(二)表现

村落、农田等式乡土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包括的内容相对较多。但是,就乡土景观的层次划分,乡土景观主要表现在景观风貌和景观空间两方面。首先,山水、风雪、聚落等景观都属于景观风貌,是对地区地域特色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反映。其次,水井、信仰、民俗等属于景观空间,是地方特色文化和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由此可见,乡土景观包含的内容相对较多,且能够充分反映地区特色文化,具有深刻的内涵,这正是我国城市发展中所逐渐消失的精神文化。

二、乡土景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

对于现代景观设计而言,在城市发展中逐渐失去乡土景观原本的质朴色彩,并给人们以千篇一律的审美疲劳感,不能满足人们精神享受的需求。乡土景观对现代景观设计发挥着重要意义,可以为其提供积极的借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乡土景观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设计理念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从乡土景观中可以得到设计理念借鉴。传统乡土景观的设计,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而开展中,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重要原则。然而,在城市发展中,现代景观设计为追求现代人所谓的审美观,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发挥适得其反的消极作用,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有不良影响。由此可见,乡土景观能够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积极的设计理念借鉴。首先,现代景观设计中,不应以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其次,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要适时对乡土景观进行保存,彰显地域特色文化[2]。

(二)乡土景观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设计灵感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能够从乡土景观中得到借鉴,即乡土景观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设计灵感。首先,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地区的风俗文化,使景观设计不能脱离地区发展实际。对此,设计者有必要了解地区的民俗民情及禁忌,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其次,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积极对地区居民喜欢的空间形式、民俗文化类型进行调查,有助于使现代景观设计更加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由此可见,乡土景观为现代景观设计能够提供灵感,能够将现代景观设计推向新的高度,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乡土景观可以弥补现代景观设计的缺陷

景观设计来源于人类社会生活,并高于生活,而设计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乡土景观能够弥补现代景观设计的缺陷。首先,在乡土景观设计中,实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可以弥补现代景观设计中由于硬性文化植入而造成的人与自然隔阂之不足。其次,乡土景观能够弥补现代景观设计中规划的不足。在乡土景观的作用下,设计师能够明确地区人们对空间类型的喜好程度,为乡土景观留下足够的空间,既是对地区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可以弥补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不足,满足城市居民的实际需求[3]。

结语:

现阶段,乡土景观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消失,逐渐褪去原本的质朴美,被现代景观设计所替代。在城市化千篇一律的景观设计中,使人们有审美疲劳之感,为增强现代景观设计的艺术性,相关设计人员有必要从乡土景观设计中寻找灵感和遵循其设计理念,以弥补现代景观设计的不足。就某种程度讲,乡土景观对现代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意义,能够为其提供借鉴,有利于推动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郭君洁,邓洋.论乡土景观及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0):233-234.

[2]孟琦.基于乡土景观及其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分析[J].现代妇女(下旬),2014,(11):486.

[3]曹瑞祺.浅谈乡土景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5,(21):63.

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形态构成属于现代艺术设计表现形式范畴,其涉及领域较广,且广泛应用至广场景观设计中。形态构成的应用有利于增加广场景观艺术感与美感,彰显广场特色。但由于形态构成在广场景观设计中发展较晚,导致其存在诸多不足,致使形态构成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相关部门应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与经验,优化广场景观设计,合理应用形态构成,彰显形态构成特色。本文笔者将基于广场景观设计与形态构成,分析形态构成在广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广场景观设计;形态构成;应用

前言: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广场景观设计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与重视,逐渐成为彰显城市文化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形态构成涉及绘画、建筑、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占有中重要位置,是提升广场景观设计效率的有效手段。

一、广场景观设计与形态构成基本概述

(一)广场景观设计

一般而言,广场景观设计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分。针对广义的广场景观设计,整体规划和空间划分是其两大环节,在此处涉及的规划指以整体视角,掌握、理解并运用广场景观,其中地貌规划、广场设计以及场地规划等均属于规划范畴,维护自然环境体系是规划的主要目的,进而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针对狭义的广场景观设计,即广场直接展示出的开放空间形态,是为公众集会、交往以及活动提供的面积广阔的户外场所。水体、植物以及艺术小品和雕塑均属于狭义的广场景观设计,其主要目的在于致使人们的生活需求与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精神追求。

(二)形态构成

形态构成主要在于探索形态造型规律与构成学。形态造型规律以研究与艺术设计构成的内在组织相关联的内在元素为主,在艺术设计的基础上,探索其关联性,进而得到形态构成的创造规律。构成学是以经验与实践为基础,进而提炼出的内容,主要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以及立体构成三方面内容。

形态,既是构成形态的基本要素,亦是探索世间万物的基本因素,简言之,即点、线、面的构成。点属于最小单位,是一个相对概念;线具有多样性;面是构成空间形态的基本因素,三者均属于形态构成研究领域。

二、形态构成在广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形态构成在广场景观设计中应用领域较广,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以及立体构成等。在此,笔者将主要介绍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在广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一)平面构成在广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以理性与感性、研究与实践为基础,以基本造型规律和视觉认知规律为依据,展示视觉语言与艺术造型的形式美,在系统训练的前提下,高效开展造型设计工作。

广场景观建设具有规模不等、风格各异的特点,同时其具有自由、开放、公共的共性,在不同地理、功能以及设计的基础上,搭建具有独特性的空间,为人们交往、集会等提供场所,具有公共性。因此,广场景观设计中离不开互动性。

平面构成重点在于点、线、面的形态构成,是构成广场景观形态造型的基本要素,即造型语言。

第一,点的应用:在几何概念范畴,点仅仅表示位置,并没有长度或宽度,更无形象可言。然而,对于广场景观设计而言,点则蕴含着相对概念,即点以“景点”的方式存在于广场中。与此同时,点与点间的密集联系会给人以线的错觉,且延伸距离越远,越趋于线。例如,广场景观中的行道树的植物整合、花坛组合以及绿树排列均显示的是点的线性应用。针对点的应用,必须坚持“主体与客体、统一与多样、韵律与节奏”的布局原则,充分发挥点的优势,达到广场景观设计目的。其中,植物景观、雕塑景观以及置石假山均属于点的应用范畴。

第二,线的应用:针对线而言,包括均匀与非均匀线、粗线、细线等,在广场景观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对于直线,平行线是其最常见的直线形式,具有稳定、无倾斜感的特点,主要用于高大植物以及道路旁的路灯等。对于曲线,具有柔软、优雅的特点,且富含运动感,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是曲线的两种主要形式。由于曲线的自由性,在广场景观设计中可以广场实际需求和地方文化差异为依据,适当调整曲线弯曲度,突显广场特色。自由曲线主要用于喷泉、道路边界等地,达到增加广场景观流畅性的目的,提升广场吸引力。几何曲线主要用于草坪纬度或水体堤岸等。在应用线的过程中,应以自然性、秩序性以及功能性为指导,合理设计线的布局。

第三,面的应用:针对面而言,包括几何形与自由形两大类,其中圆形、四边形、曲线面等均属于几何形,分散形、集中形、自然形以及模糊形等均属于自由形。对于几何形主要见于屋顶建筑,如图1所示。对于自由形主要见于景观建筑,如图2所示。

(二)色彩构成在广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针对色彩构成,主要涉及建筑色彩、水体色彩等。

第一,建筑色彩:作为广场景观形态,建筑色彩彰显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在设计建筑色彩过程,应以不同地区文化特点、民族风俗等为依据,采用不同的色彩,显示广场景观设计的独特性,彰显城市特点。

第二,水体色彩:水本无色,但其在不同环境下,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好比雨水、海水、雪花、冰雹等均属于水的范畴,但由于其属性存在差异,导致其存在形态有所变化。例如,翠柳映衬下的水呈绿色,夕阳西下时的水呈昏黄色,夜色下的水五彩缤纷。因此,在广场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实际情况指导下,充分考虑水体色彩,发挥水体色彩在广场景观中的作用。

三、形态构成在云南屏边悦森广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一)云南屏边悦森广场基本概况

云南屏边悦森广场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东南部的屏边苗族自治县,处于屏边玉屏镇西部,与大围山风景区相距约13公里,位于滴水苗城核心区域。在整个项目中,主要涉及市广场景观、精品酒店景观以及滨水景观三部分内容,且其以苗城文化为背景蓝图,以展现苗族居民机理与空间艺术为宗旨,增加景区吸引力,进而提升景区知名度,构建全方面服务的旅游度假中心。

(二)云南屏边悦森广场景观设计思想

首先,系统完整:针对云南屏边悦森广场,位于云南省南部,地处苗族地区,且临近大围上风景区。因此,在设计云南屏边悦森广场过程中,应以已有交通规划为基础,结合苗族地区生活、生产、地形等多方面因素,整体规划云南屏边悦森广场,做好云南屏边悦森广场功能划分工作,明确广场类型,合理布局。

其次,自然生态:云南屏边悦森广场景观设计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适当引进北方树种与植被,避免自然植被完全属于南方植被,显得单调,创造完整的生态环境,让游客感受到差异。例如,北方的乔木、灌木以及花卉等。

最后,地域文化特色:对于云南屏边悦森广场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重点在于建设苗族文化,包括苗族风俗、苗族餐饮、苗族建筑以及苗族文化等,充分显示该地的地域特点,构建完善的民族文化体验区。

小结:

总而言之,形态构成具有综合性高的特点,涉及领域较广,广泛应用至广场景观设计中,得到广场景观设计者的认可和重视。与此同时,为提升广场景观设计效率,提高广场景观设计质量,相关设计者应结合广场实际情况,以地域文化特色为前提,以广场景观设计实际需求为依据,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理念,优化广场景观设计,高效应用形态构成,增加广场景观特色,促进相关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丽. 形态构成在广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2]刘大欣. 形态构成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3]钟真珍. 构成·景观——浅谈构成艺术在广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 美术教育研究,2015,04:61.

[4]仲崇粉. 环境景观设计中现代陶艺的艺术特性与运用[D].南京林业大学,2010.

[5]王妍. 蒙古族传统图形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

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在整体的高速公路建设中,景观设计是其重要环节。本文针对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大发展中呈现出来的景观设计特色化不鲜明的诸多问题,全面分析、有效总结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特色化实施的途经与方法,通过论述与探究世界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特色化实际案例的理论规律和实现路径,总结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特色化的实践内涵与意义。

关键词: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特色化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比西方发达国家晚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公路通车里程仅仅只有8.07万公里,其中有路面里程为3万公里。改革开放后,我国公路交通开始逐步进入建设发展轨道,通车里程逐渐延伸。20世纪90年代,国家政策的鼓励,使我国公路建设成为重点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值得一提的是高速公路建设规模扩大。1988年,沪嘉高速公路的建成,打破了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零的记录。1993年,我国第一条跨省市的京津塘高速公路全面通车。到1997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4771公里,10年间年均快速增长477公里。我国第一批具有重大意义的高速公路沈大、京津塘、成渝、济青等相继建成。1998年,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步入了迅猛发展时期,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 6258 公里,位居世界第八;1999年,我国高速公路里程一举突破1万公里,跃居世界第四;2000年,国道主干线建成通车,使我国的华北、东北、华东地区间搭建起了畅通的交通格局,全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6 万公里,居世界第三;2001年,作为西南地区主动脉的西南公路出海通道实现全线贯通。2004年12月17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总规模达86601公里,其包括7 条由首都放射全国的线路、9 条纵跃南北的线路和 18 条横贯东西的线路。[1] 2008年,“五纵七横”的国道主干线全面搭建,总规模为3.5万公里,标志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络构架的基本形成。2009 年,我国高速公路里程达 6.5 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2010年底,全国高速公路发展到7.4万公里,比“十一五”期末新增了3.3万公里。西部8 条省际公路的开发,东部高速公路网的基本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城际高速公路网络的完善,中部地区干线公路网线的基本建成,标志着我国高速公路发展速度最迅速、发展质量最可观、服务水平最显著时期的到来。2012年,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9.62万里。2013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0.44万公里。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达11.7万公里,总里程居世界第一。根据交通部《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我国截止2020年将全面建成“7918”网,它将采用放射状与纵横贯相结合的布局形式,由7条首都放射至外部中心城市,9条南北贯通及18条东西贯通的大通道组成。

一、我国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速公路在我国的起步与发展较晚,尽管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盲目追求速度和数量的“粗放式”的高速公路建设与发展,明显地忽视了其特色化的建设。致使多数高速公路在景观设计上千篇一律,没有形成自身的个性和风格,主要呈现出如下诸多问题与不足。

(一)自然景观特色不显著

高速公路的自然景观主要是由高速公路所经路域范围内的地质风貌、地形水域、天象气候、生物景观等组成。[2]不仅如此,公路自然景观还包括公路线形本身及后期公路建设者们对沿线人为的植物栽培、坡面改造与防护等。在目前我国的高等级公路景观设计中仅将实现“美观、和谐”停留于大手笔绿化和高成本生态防护上,将绿化美化和生态保护视作公路景观设计的全部,一味套用设计规范以满足工程构造设计,片面地考虑用地范围内的高速公路本身,未能充分考虑其与沿线所及地形地貌、自然风光、视觉景观间的相互联系。将高速公路本身视作唯一,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将沿线环境与景观整体要素作为设计变量。另一方面,对景观设计的本质未能深入了解,设计时未能从综合的角度考虑,没有专门机构、专业人员对高速公路的美观问题进行相应指导,忽略公路动态特征和其周边自带的自然景观特征,直接套用不合时宜的静态园林景观设计原理 ,从而导致与周边自然景观的衔接不够,不仅如此,同时也破坏了其动态视野景观,与大地景观互不相融、极不协调。大面积的切割开挖、砍伐侵占、分割侵害,使山丘岗地、山坡草地、丛林濕地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受到极其严重的破坏,使高速公路与其沿线周边环境间的融合与协调感逐渐减弱甚至丧失,致使高速公路与沿线自然景观分离的同时也没能凸显出高速公路周边的自然景观特色。

(二)地域文化特色不鲜明

地域文化涉及自然风貌、民俗风情、宗教信仰、历史文物、古迹遗风和民间工艺等多方面的内容。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丰富的国家,幅员辽阔、地质复杂,不同地域间产生了有别于其他地域的文化特征与特色,具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显著的可识别特性。

目前在我国高速公路的人文景观构建中,对地域人文特色的把握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主要为一方面对景观设计的整体定位不够准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失和错位。在景观设计的初期阶段,忽略了沿线所经地域的潜在文化特征和区域特色,缺乏对地方人文内涵的挖掘与提炼,致使部分公路景观设计中素材的提取与运用不尽合理未能体现出当地独特的特色,同时对地域特色的表达也缺乏一定的艺术特色,仅仅停留在附属结构部分和表面装饰。另一方面,在千篇一律、缺乏个性、较为单调之外,我国高速公路景观在设计时,脱离于地域文化特色,成为了纯粹艺术的艺术,无法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出高速公路景观的真正内涵。无法打造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3]的有地域特色的可识别性的景观,不但未能美化公路环境,反而成为环境破坏、景观失调的累赘。

(三)当地产业特色不突出

人文景观是高速公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人文历史内涵的景观难以起到引人入胜、诱人探索的独特景观效果。高速公路人文景观的渗入不仅可以使司机、游客体验所经区域内的风土人情,同时也可以使司乘人员了解当地的经济特色,对高速公路沿线的特色产业起到宣传作用,给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商机。[4]然而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人文景观建设中,由于对美学元素的使用和处理表现手法考虑不全面,致使人文元素滥用。盲目地引进外来文化,造成公路景观与地域环境特征不协调。随意使用人文元素,对地方文化不加甄别地引用,使公路景观系统性不强,缺乏连续性,导致景观特色繁多而复杂,主题不明确,缺乏特色。无法通过景观节点窗口向人们展示高速公路沿線的特色因子,从而来形成自身独特的传播形象,宣传当地产业特色的同时提升公路的本位形象。

(四)学科衔接特色不完善

高速公路建设是一个多学科交融、共同协作、系统关联的领域,我国高速公路规划设计一直处于一种受单一学科支配或是众学科各自为营的境地,没有多元化的设计手段、多背景的学科知识、多主体的景观评价体系的共同参与。由于受到单一学科专业的局限,致使景观设计缺乏应有的创造性。设计标准的一味套用,使高速公路成为了模板型标准化的产物。在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中,对风景园林学科的理解和认识尤为单一和模糊,出于不同行业间的相互制约,致使风景园林学科未能在高速公路建设规划前期就介入公路建设中,而只是在整体项目完成之后象征性地来参与其中,进行的工作也仅仅是停留于有限的所谓绿化美化后期修补的工作层面上,更没有机会在高速公路规划的起始阶段就开始从生态自然、历史人文、场所精神、地域特征等角度研究高速公路景观设计。

二、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特色化的途经和方法

与一般的园林景观设计不尽相同的是,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既具自然属性又具社会属性。它集功能性、实用性、观赏性、艺术性于一身。景观在不同的地域条件下自然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特色,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线形选址、构造造型中,如何能够更深层次传达高速公路景观本身的精神和内涵,凸显出公路沿线的独特风貌,展现出公路沿线的地方特色。

(一)挖掘与选择

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所沉积的人文要素构成了地域内独特的文化特征,建设具有地域内特有的特色公路景观,需要充分挖掘提炼其所在地域背景性的人文历史特色资源。1940年,S·赫伯特·哈尔对此曾发表过这样的看法:“真正的机会……是用一种有机的方法,把景观设计的原理运用于道路的选址、直线道路及道路的交叉分级问题上,…… 为的是在高速公路建设前期把‘美’设计进高速公路,而不是在高速公路建成后,肤浅地把‘美’加入进来”。《园冶》中“宜山斯山,宜水斯水”的传统经验,也强调高速公路景观设计需要理解并尊重原有场地基础上充分发挥挖掘地方人文特色,对高速公路周边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和提炼,挖掘其代表性的内部特色,选择有代表性的一级景观资源的历史人文遗迹,强化历史人文特征视觉景观形象的塑造来突出地域特征,将历史的沉淀与现代的审美巧妙地加以整合。这就需要我们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时想方设法地去避免现代化高速公路导致的文化趋同现象,去充分体现表达高速公路的特性,充分考虑地域文化的发掘。考虑到文化的时间性、运动性、迁移性,以一种动态的视角去认真看待并选择积淀于人们心中关于道路的记忆片段或美好憧憬,它包括过去的、现在的以及将来的,用一种设计化的语言加以形象化的外在表达,从而能够再现出得体的道路文化。

(二)利用与整合

以西蒙兹、詹斯·詹逊为首开创的“田园风格”设计理念提倡尊重场地,关注自然以及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必须懂得从场地中学习。[5]这说明在景观设计中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整合也显得无比重要。自然的绿地、天然的水体山体等是形成空间基质的有机体,同时也是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种传统造景手法的灵活运用,如利用栽种植被搭配的疏与密、高与低、藏与透打破一定的空间界限,建立立体景观。正所谓“雅则纳之,俗则避之”,通过借、透、漏、障等理景手段使高速公路景观突破原有征地范围的局限,能够将视觉所及之处的远山,层林,沃野,村舍全部纳入其中。在边坡的设计中可以利用原始的形象进行一种抽象化的处理,放弃不必要的表象化的东西,理性地整合并归纳必要的形象,采用点、线、面、块等几何的形式,用美的原则来进行物质的重组,空间上利用更替、旋转、缩放、切割、弯曲、借位、混合等手法来形成别具一格的修饰形态。在服务区的布局设计中,在体现其功能的基础之上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地形,使服务区与周边环境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又与主干道间隔开来,于闹中夺得一片环境优美、安宁和谐的区域。而服务区的主体建筑与设施的布局尽量设置于公路视线之外,充分利用线形的变化,灵活地将车道与服务区形成自然连接。服务区内利用造园理景的手法,植物群落的区划和巧妙借入的方式,让整个服务区形成一个山水交融、自然优美、风光宜人的特色区域。

(三)融合与营造

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认为,“如果在精心设计之后,人与自然之间能取得和谐,那么必将赋予自然以无限魅力”。即在公路与沿线景观“意”与“境”,“情”与“景”的相互交融的基础上,设计者全身心地投入自身思想情感,通过对特色要素的精心选择和对美的要素的精心提炼,使作品以一种浓缩的符号呈现于现代的设计,随后这种符号与设计再经过设计者的全面解读得到释放与延伸,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使使用者能够得以最深层次的体会与感受。利用线性化的组织将时间的因素引入进景观,通过视线的控制与引导、空间的变化与开合,随着游览线路的跟进秩序化的展开。山峦、河流、丛林、峡谷等景观丰富的变化与呈现转换形成观者情绪的起伏,重点铺垫、设置、配植最具代表性的景观高潮,用其它的景物作为映射陪衬,使高速公路沿线各景观节点能够连贯有序。在组织景观时兼顾环境的动态变化、动势走向、虚实映衬、明暗对比等,营造一种丰富的韵律感。静态的亭台、楼阁、峰峦山石;动态的瀑布、河流、飞禽走兽;具象的丛林、古树、嶙峋怪石;虚拟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人工的廊桥水榭,文化的石刻匾联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形成一种恰到好处的相互融合。同时在景观序列的组织中,要尽量做到不破坏自然景观,不仅如此更需要将生态环境尚处于自然状况,意趣浓厚、神奇奥妙的自然风光、山水景观巧妙地吸纳进高速公路的景观序列中。

(四)展示与提升

作为生态美学的重要原理显露自然,在现代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越来越得到应有的重视。美国伊利诺大学全国景观设计展中再一次强调了生态显露设计。景观设计师不单考虑景观设计的功能与形式,他们需要着重强调自然现象,突显自然特征来引导人们的视野,从而更好地展示并提升公路的形象。值得一提的是高速公路景观序列设计要易于人们接受,需赋予其时空艺术的韵律美。为使其景观富有韵律感、节奏感,在景观设计时需充分表现风景的意趣,利用垂直、水平、生态空间和境界、意境的层次变化得以实现。将山峰、峡谷、田园、城市、建筑、文化、民俗、遗迹等各类景物进行有机组合。对公路沿线杂乱无章的景物加以剪裁、避让和修补,将沿途能够衬托主题的特色化的景观风貌加以串联、引导和强化。正所谓“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使之构建成一种“起、承、转、合”的韵律美,一种承上启下的景观序列线路。同时能够顺应观者心目中的人文本底形象再次进行凝炼及提升, 把各个景观节点作为一个展示宣传的窗口,向行人展现这块土地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旅游景观资源,使高速公路的形象实现质的飞跃与提升。

三、世界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特色化的启示

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高速公路建设相对较早,发展较为成熟,在高速公路前期规划布线阶段就开始注重景观设计的纳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将道路融合到周围环境,力求将公路设计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6]通过景观美学设计为使用者提供有辨识度的视点。进一步发展高速公路环境的生态学功能、文化性功能、协调性功能、社会化功能等多种功能的完美结合,从而展现出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融合沿线民俗文化、展示沿线古迹遗风、表现本土特色产业,以此来实现高速公路景观的特色化建设。

(一)展现当地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指大自然自然形成的风光景象,如姿态万千的地形地貌、银光闪烁的河流冰川和珍奇罕见的动物植物等。这些自然景观资源具有一定的美学科学价值、观赏游览价值和旅游观光功能。美国、加拿大等国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就十分注重对自然的保护,如在公路建设中侵占多少数量的湿地,并就近补偿同样大小或更大面积的湿地以此来解决建设中的生态湿地问题,确保湿地的生态功能不受影响。同时鼓励社会组织或企业社团多做公益美化道路,而在美化的道路路侧则树立公益单位名称标志牌以示嘉奖。加强保护自然资源,为动植物的生存提供充足的空间,利用独特的周边景观资源为观者提供有兴趣的观赏景观。同时充分研究高速公路所经区域乡土材料、乡土建筑的独特特征,本着继承与发扬的态度,尊重地域环境,展现地域特色和地方风貌。利用本土化的乡土材料与现代化的技术打造出与地域景观特征相融相生的高速公路景观。如澳大利亚克雷吉波恩高速公路,在设计中设计团队通过深入研究澳洲的棕色土壤材料,由于棕色土壤极能反映出澳洲的内陆环境特色, 用一种接近大地艺术家的手法和尺度把桥梁、连接墙的颜色巧妙地融入当地的环境颜色中,桥梁、通道墙互相衔接不露痕迹地消失在富有澳洲特色的赭石景观中,使高速公路充分融入进周围环境中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

(二)融合当地民俗文化

所谓民俗文化是指那些能够突出表达每个民族特点和其居住场所的地方性特征的因素,从显而易见的民族服饰、日常饮食、文化礼仪、节庆活动、婚丧嫁娶、文体娱乐、乡土工艺,到需深入探究体会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心理特征、审美情趣等。因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地域文化环境的不同,在内容与形式上带有较为浓郁的地方性色彩。 在阿拉伯国家,这个民族日常的服饰为长袍。因此,当地行人通行标牌上恰到好处地采用穿长袍的路人形象。比起众多国家和地区标志牌上单调的抽象人物而言,穿长袍的人物在交通标志牌上的运用更具阿拉伯地域特色与风情。再比如拥有日本西部交通大动脉美誉的山阳高速,在其龙野段的景观设计中就构建了以龙野市为中心的设计。龙野市拥有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同时还是三木露风的出生地,其创作的童谣《红蜻蜓》更是家喻户晓。因此,该路段的景观就提取了各种极富诗意的红蜻蜓造型作为设计元素来进行扩展设计。利用这些代表性的人文元素来进行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不仅向人们展示了各个地区独有的文化信息,更是凸显出了不同地域高速公路独有的人文内涵。

(三)展示文物古迹特色

文物古迹是指历史在演变发展过程中所留存下来的遗址、遗迹、遗物及遗风等。它昭示着特定时期的历史特征,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和客观表现。景观设计与遗产保护密不可分、相互联系,它强调了时代与时代间的连续性,注重城市与城市、地域与地域间的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巧妙地引入当地特色文物信息能充分展示该地域的文化特色。如美国帕里斯-勒星顿公路是一条重新设计改造的公路,因其纳入沿线地区历史上有名的农场而著名。其中更是完好地保存下了已被列入美国国家历史管理名录的极具保护价值与历史意义的岩石围墙、冷藏室、参天古树以及风景如画的牧马场。这条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不同于以往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方法,在此项目中风景园林设计师首先介入,在充分研究考虑公路沿线景观环境的基础上,再决定如何使高速公路最优化地适应环境从而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这种方法基于把沿线原有的自然景观形式作为当地自然、历史、文化、考古、娱乐资源的一个设计框架体系为前提,将地域特有的历史性的传统进行发展、变化、拓展、延伸,使过去转换成为现在的一部分。强调尊重原有场地,使道路基于一条连续长曲线组合、螺旋,保留离路相对较近的大树、岩石、木制防护栏、拱面墙、草路肩和桥的石质饰面形成小尺度的乡村道路感觉,从而与毗邻的地形达成协调统一完美的融合,形成具有古迹遗物的特色化道路。

(四)表现当地特色产业

特色产业指在某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长期积累所形成的特有的地方产业和著名行业,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美国的内华达州在大盆地之内,是全美国最为干旱的区域,也是全美国山脉最多的州之一,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景观。1-15号公路的沿线主要是盆地和摩哈维族沙漠。道路构筑物的色调与周围沙漠环境的色调保持一致,公路桥梁和护栏的设计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并强调利用本土植物进行绿化,以延续沙漠景观的特征。根据道路的延伸走向和沿线各城市的独特特征,设计共分为6个小的景观段,包括了拉斯维加斯山谷入口段、现代城市背景段、华丽度假酒店走廊、重新规划区间地段、城市工业背景段及保留完好的景观段。硬质景观按照地标性构筑物的重要性沿着景观段进行强调设计,小的景观段利用软质景观元素进行重点局部设计装饰。对公路沿线进行艺术形式设计,积聚沿线当地摩哈维族高原景观、约书亚树林景观段、迪克斯景观段等三个景观段落及沙漠、高山、火焰谷、遗弃的城市、湖边草地等众多旅游景点,形成能唤起旅行者情感回应的旅游产业特色的景觀大道。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内达华州(NEVADA)素有“产银之州”之称,曾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富裕的地方”。其附属设施标牌上矿工的标识形象不仅让人印象深刻,而且更易让人记住那些曾为这个州做出巨大贡献的矿业工作者们。生动、形象、简练的高速公路标志设计,便以最好的方式诠释了这个地区的产业特色。

四、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特色化的意义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应该具有更深层次的特色化内涵,景观拥有了内涵就如同人拥有了思想。融入了特色化的景观设计赋予高速公路以精神和灵魂,使其不仅能够成为具有运输功能的构造物,同时也可以成为一种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7]特色化的高速公路景观是以高速公路走廊为载体,将道路方便快捷的使用功能与其独具特色的艺术观赏特性充分有机结合,展示沿线道路的自然风光、社会文化、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等景观,不仅有利于自然融合与环境协调,保持现代高速公路的持续发展,更有利于当地人的生活促进产业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延续历史文脉、弘扬人类文化。

(一)特色化景观有利于自然融合与环境协调

特色化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尤为着重考虑道路本体与沿线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与融合,强度化的减少人为雕琢,弱化人造景观痕迹。在考虑平纵面、横截面相结合,填挖土方取得平衡的同时,更加注重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能够做到不破坏自然环境,通过对局部微地形的调整来改善沿线的生态环境。充分考虑到公路线形的美观度和司乘人员良好心理、视觉的感官度,做到“显山露水”,使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真正源自自然、融入自然、高于自然。并能够做到在高速公路建设初期就杜绝一切乱挖乱取、随意施工及肆意破坏环境的行为。能够因地制宜地培植当地树种,运用本土材料,巧妙地利用植物的遮挡隐性化处理道路与沿线自然的关系,充分保护农田,凸显田园特色,使公路交通设施能融于自然成为一体,形成一个具有美化国土、保护环境、改良环境、与生态工程按系统最优化,抵御灾害的特色化自然生态景观之路。[8]

(二)特色化景观有利于现代高速公路的持续发展

特色化的高速公路景觀设计能够使资源做到最优化的处理,从节约环保的设计理念出发,最大限度地保护利用原有资源、最大强度地避免浪费资源、最大可能地挖掘开发新资源。在尽量考虑避免破坏原有风景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凸显出高速公路沿线不同的自然风光。充分保护沿线名胜古迹、山川河流,甚至一棵古树以保全原有风貌,做到施工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持续性、发展性。同时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现代化的生态高速公路在保护原有自然生态的同时还能灵活运用节水、节电、节能等多种元素来构筑新型的现代化的生态环保长廊,展现特色化的景观设计特征的同时保持高速公路的永续、持续、长久的发展。

(三)特色化景观有利于达成城市品牌效应

特色化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能够深入挖掘高速公路沿线的历史人文、社会经济、自然风貌等景观特征,然后加以加工利用,以此来充分展现各地域的独特韵味与特色特征。能够运用乡土植物的搭配与构建,通过点、线、面的形式来呈现布局的设计图案,有针对性地选择代表象征本土文化寓意的植被树种,层次鲜明地映射出公路沿线城市的文化特色和气息。同时适当的文化元素的提炼进行艺术化的变化与加工,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色彩、造型,随着公路延伸、弯曲、起伏,逐一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为生活在公路沿线与公路有着密切联系的当地人提供一个相对熟悉、和谐共存的景观环境,形成视觉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也为途经此地的司乘人员提供一个消除疲劳、愉悦心情的空间视野。使高速公路能够通过其特色化的景观设计向人们传达一定的产业信息,以高速公路文化长廊为载体,宣传当地地方产业特色,最终达到城市品牌宣传与营销的效应。

(四)特色化景观有利于延续历史文脉弘扬人类文化

现代人从一种旧的文明走向新的文明的过程中,对精神文化如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人文礼仪、民风民俗的保护与利用同物质文明同等重要。高速公路本身就是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景观,它不仅与沿线环境周围景物构成一个四维的空间景观环境,还有社会生活、历史遗产、视觉感受、场所特征、形象符号等精神方面的文化环境。俞孔坚认为一种理想的景观,最终都将走向天、地、人、神的和谐。特色化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如同掌握了最现代的科学和最先进技术一般,有助于景观设计离理想景观更近些、同自然环境更贴近、更和谐。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高速公路景观,在适应地域特色、气候特征、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和回避风、太阳光、水、动物、人流及多样化的形式给人以独特的体验和物质形态的表露,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并延续了这种环境使其能够得到最优化的被利用、被欣赏,有利于延续历史文脉和弘扬人类文化。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 王云,李海峰,陈学平.公路路域景观美学评价[J]. 公路,2009(03): 162-167.

[3] 中共中央国家新型城镇化会议指南[R]. 北京:新华社,2013-12-13.

[4] 彭玉侠,宁琳.公路文化景观营造[J]. 北京园林,2010(03):20-27.

[5] 〔美〕约翰.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14-121.

[6] 〔英〕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85-88.

[7] 钟宁.公路绿化与景观设计发展趋势研究[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7(04): 114-116.

[8] 谢昧思,赵尘.基于分形理论的路域生态系统恢复研究初探[J]. 森林工程,2012,28(01):52-55.

(责任编辑:杨 飞)

上一篇:项目式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发表高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