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的风险范文

2023-09-20

医药企业的风险范文第1篇

摘 要:在目前世界最为活跃的企业交易和组织结构调整方式中,并购无疑是为众多企业所选择方式中的一种。它可以帮助企业在短时间内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从而实现资本的扩张。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趋向于以并购的方式达成企业的规模扩张和延伸的目的。但是,由于我国资本运营起步较晚,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企业并购的风险显得更大一些。因此,对企业并购中出现的风险进行研究与防范,有利于我国企业的良性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关键词:并购;风险;防范

一、并购的发展背景

自工业革命以来,资本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张,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生产率得到显著提高,众多公司纷纷崛起,很多大公司为了扩张资本占有市场都卷入了企业并购的热潮之中。而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公司制的日渐完善,企业并购重组活动也日趋增多。不得不承认并购是企业快速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众多企业都乐意选择并购的方式帮助其发展,实施并购对我国企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企业并购也成为当今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引人讨论的热点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有着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是否能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持续发展,取决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而企业并购对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转换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又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研究企业并购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在研究并购风险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并购风险的含义。企业并购风险广义上是指由于企业并购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造成的未来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偏差。而在实际情况中我们研究的主要是狭义的并购风险,是指企业在实施并购行为时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既可能是企业收益的负收益,也可能是企业收益的下降,其中最大的亏损是导致企业破产。了解企业风险的概念,是为了更好的识别风险,只有认识风险,了解风险,才能更好的防范风险。

在经历过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企业也受到了一定冲击。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市场和公司体制还没有得到完善,社会生产率也因为资源配置的限制不能得到更好的提高,所以怎样才能更好的提高社会生产率成了企业关注的重点,而企业并购的出现正是解决了这样一个难题。企业并购使得资源重新配置,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也能突破自身积累和来自外部投资的限制,通过结合其他企业的优势使自身得到发展。企业并购也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良好的企业并购对企业和经济的发展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并购的风险分析

企业并购是一项复杂的经济行为,它属于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外部交易战略,与企业通过与其他相关企业的联合使自身得到完善与发展。但因为我国资本运营的起步时间晚于发达国家,并且我国的资本市场存在一定的缺陷,并购的外部条件不是很成熟,在并购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很多风险问题。企业并购风险因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不同,有以下几种不同类型:

一是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又被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并购风险。这类风险的产生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所有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包括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事件的影响。这种风险的产生与企业本身的经营战略无关。企业无论采用哪种投资运营策略也不能分散此类风险。这类风险主要分为法律风险、社会风险和一般经济风险等。法律风险主要发生在跨国并购中,因为不同国家所采用的法律条文不同,如果发生跨国并购的企业不了解对方国家的法律条文和管理方法,就会导致损失的发生。为此,许多发达国家的政府为了防止出现垄断现象,维持市场的平衡性,也采取了很多限制的措施,如果有外国人想要取得控制权,就必须由政府的外国投资机构审查;社会风险是指由于社会因素如文化、宗教、伦理等因素而引起的资本经营风险。由于有些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活动时,缺乏对对方国家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了解,从而在并购运作中发生了一些冲突,导致并购活动受阻。因此在进行跨国并购过程中,不仅要对对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有所了解,还要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传统;一般经济风险主要包括经济波动风险、利率风险和购买力风险。

二是非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与系统性风险相反,系统性风险不可分散而非系统性风险是可分散的,因此又被称为可分散风险。这种风险是基于企业本身所产生的,它是由于企业自身内部控制的缺陷性和经营方式过于单一所导致的,所以企业只有依靠自身调节来克服这类的风险。它主要包括财务风险、交易风险、营运风险和价值评估预测风险等。财务风险的发生时因为企业在完成并购这项活动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并购者当本公司的资金不足时,往往通过向外借债来完成并购。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会存在一定的并购风险。并购企业通过杠杆收购解决资金问题时,因为企业通过债券方式融资,成本过高,但是在并购后企业所获得盈利的多少不能可靠估量,如果企业不能再并购后及时收回收购时所付出的资金来缓解融资债务,并购公司可能会因为资不抵债而破产倒闭;交易风险是由价格风险与投资风险两部分组成。在收购过程中,如果收购对象是上市公司,收购消息一外传,立刻会引起该公司股票价格的上涨,从而增加了收购的难度。这种情况在非上市公司中也会出现。这种由于收购行为所产生的价格变动,就叫做价格风险,这种风险相对比较难以预测。营运风险是因为企业在并购后没有合理的处理公司在营运方面出现的问题,导致企业在并购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盈利,财务协同效应也没有很好的发挥,资本在并购与被并购企业之间并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反而导致企业市场份额的减少,因公司规模过大而导致因管理公司有效运转产生过多的费用导致规模不经济。美国LTV钢铁公司并购共和钢铁公司并购后就产生了营运方面的问题,LTV在并购时预想的企业的发展是减少两个公司的低效工厂,将生产同类产品的工厂进行内部合并,两个公司的销售系统合二为一,以节约营运费用,降低营运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创造协同效应。但事实却是,在两大排名前列的公司实行并购后产生新的LTV公司因持续亏损而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并购虽然能形成规模经济,集中生产经营,但并购后创造出的新公司因为规模过大,也会因为规模不经济的而导致“规模越大,效率越低”的问题;价值评估预测风险是由于企业在进行并购时对目标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未来收益等状况进行评估预测时,由于评估预测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不能准确的得到目标企业的情况,就产生了评估预测风险。

三、并购的风险防范

企业若想并购顺利进行,在并购后的企业中获得良好的协同效应,发挥资源配置优势,就要采取合理的措施防范风险。如何防范风险,通常有以下几个措施:

一是企业并购文化整合。企业在收集目标企业的文化信息时,既要收集企业的公司文化,企业的各种标志和管理团队的组织风气,又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外在的显性文化区挖掘隐藏其背后的组织哲学,和该企业的企业规范,估量对方企业的文化是否能与本企业的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一种新的优势文化,吸取目标企业的文化长处弥补本企业的局限性,促进并购后的良性发展;企业在并购前后,要想尽快实现文化统一,获得目标企业的管理层支持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应该给管理层人员合理的职位安排,安抚职工情绪,稳定公司,并且在处理与目标企业的文化冲突时,应当妥善处理,协调双方企业功能和文化之间的冲突,找到双方文化的相同点,通过正确的方式领导对方,而不可采用压制方式强迫灌输自身企业文化,要和谐的将两者文化结合起来,缓解冲突,才能更好的推行本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文化,使并购实现统一,发挥良好的文化效应。

二是财务风险的防范,在并购风险的分类中也提到过财务风险主要是因为在收集并购企业的财务信息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影响了并购的进行,所以收购企业应充分重视并购前的禁止调查,获取有关目标公司的更多信息,尤为重要的是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调查。财务状况调查可以分几个步骤进行,首先对股本规模和结构进行调查,然后对股票市场价格进行分析,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对财务状况的正确分析。在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时也要选择合适的价值评估方法,因为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并购价格。在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后,企业便要开始融资的筹划。首先,企业可以测算本企业可以利用的现金流量,若并购成本超过企业自身承受能力企业要采取融资的安排,企业在融资时要考虑自身的偿债能力,不能进行盲目融资。合理的控制资产负债率是融资的基本,优化企业并购融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融资是避免企业在并购后因为现金不能及时回流或并购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导致企业资不抵债而破产的有效途径。

三是信息风险的防范,为使企业避免错误信息的引导导致并购出现问题,企业应聘请专家对信息的真伪进行区分,防止目标公司提供的错误信息而导致资金的滥用,此处风险虽然不是特别大但是也是不可忽视的,企业在这方面的费用也是不可避免的,不可因小失大;四是经营风险的防范,虽然并购能帮助企业实现资本的扩张和市场份额占领的扩大,但如果不在并购前对自身的经营能力进行审慎的考量,盲目的为了企业发展而并购,反而会造成相反的后果。所以在经营方面企业也要做出正确的战略安排,对被并购方的相关业务,高级管理人员和从事技术和市场的人员做出相关约定,在竞业方面做出适当的法律安排,保证并购后企业的发展。

四、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公司制的不断健全,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高技术策略和合理的手段。如果企业合理操作,并购所带来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但与投资一样,高收益不可避免的面临着高风险,这种风险是每个并购企业无法避免的,所以企业必须面对并购的风险,在享受并购带来收益的同时,正确的对待和处理并购所带来的风险,不要盲目并购,对并购带来的每一项风险无论大小都谨慎对待,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发展,并购是必经之路,所以企业应充分认识和意识到并购的风险,做好防范措施,帮助企业成功的实现并购。

参考文献:

[1]施金影.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问题的思考.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12).

[2]赵翠芝.企业并购的整合研究.安徽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1.

[3]王开胜.企业并购风险及其防范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10(19).

作者简介:朱雅文(1994.09- ),女,安徽黄山人,毕业于长江师范学院,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会计

医药企业的风险范文第2篇

一、企业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

(一) 内部因素

一般情况下, 企业内部的资金主要用于技术研发与管理上, 尤其是对于某些初创的企业来说, 绝大多数的资金运用可能还无法满足实际的运营需求。相反, 对已经成熟发展的企业来说, 其具有一定程度的资本水平和稳定的资金链条, 但项目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如果在出现问题, 则主要表现为费用亏损。由企业内部并未对市场趋势进行合理分析, 导致融资工作、市场投入工作不存在显著缺陷, 大量资产不得不进行抵押, 以获得银行贷款,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企业的审计风险水平上升。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会计科目数量也会明显增加, 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随之增大, 财务报表数据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同样存在。

(二) 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集中于市场和政府部门两个方面。一方面, 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 市场环境因素多变, 某些企业可能会面临严重的同行业竞争。如果客户对于企业本身的产品和服务缺乏了解的前提下, 必然会导致产品与需求之间产生显著差异, 让产品的市场表现与预期产生严重偏差, 进而影响到其稳定的财务状况, 最终影响到企业的持续经营。即便是产品能够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 如果在市场与客户之间没有形成良好协调, 必然会导致在资金和技术上失去优势, 在行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另一方面, 国家和政府部门对于某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扶持, 除了在国家补贴方面与税率优惠之外, 某些企业在财务数据也符合政府部门的补贴要求。但部分企业会通过修改财务数据或采取财务舞弊的方式来违规获取政府补贴, 审计风险也随之提升。

(三) 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则主要指会计师方面的影响因素。在审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 会计人员应针对审计单位的行业运营状况和行业进行多方面了解, 以便于更好地挖掘非数据信息, 需要对非财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具有敏锐的直觉, 并明确审计的关键风险点。之后在数据挖掘的实际过程中, 如缺乏必要的分析能力, 可能会产生错误判断,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检查风险水平。

二、企业审计风险的规避方法

(一) 运营风险的准确评估和控制

进行审计风险规避的重要前提在于对风险进行准确评估, 以便对形势进行正确判断。从风险类型来看, 可以, 包括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 同时包含管理、财务、技术等多个角度的问题。审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运营现状及行业地位, 针对企业主营业务内容进行深刻分析, 了解技术水平和运营能力在行业中的等级和层次。以内部风险为例, 企业文化、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管理决策工作都属于非财务风险的范畴, 而财务比率、经营事项、财务报表信息等则属于财务风险的内容, 审计人员应加强经营环节的内部控制, 从多维度展开规划工作, 并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实质性程序的运用, 科学合理控制审计风险。

(二) 审计程序的优化

在传统的审计工作中, 受到工作水平和时间空间的限制, 审计资源并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直接体现在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上产生各类风险和资源浪费状况。实际上, 审计程序优化的目的是直观防范检查风险, 以此为基础取得有效的审计证据, 明确执行时间。在样本数量合理选择条件符合的前提下, 能够更好地根据工作时间进行合理分配, 按照审计要求穿插配合各项事务。在信息化水平较高的现代社会下, 普遍应用的信息系统能够减少财务舞弊的产生, 通过财务信息系统软件局、审计专家的力量也可以在审计程序方面进行优化完善,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三、结语

未来的社会发展下, 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企业也面临了更高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 这要求企业在资本运营和管理上进行优化, 如何规避企业审计风险也成了其中的核心内容。本文针对企业目前审计风险产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风险规避的主要方案。在未来的工作中, 应重点关注企业内部控制与科目执行内容中的审计程序, 结合当前存在的检查风险, 优化审计程序的落实, 提升相关人员的信息系统审计能力, 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证与管理保证。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忽略的角色, 而企业运营本身会面临经营风险, 审计工作同样会出现各种问题。针对这一情况, 审计人员需要明确企业所面临的审计风险, 在审计资源、审计规划、审计程序等各个方面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 为今后企业运营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企业,审计风险,规避方法

参考文献

[1] 戴其一.高新技术企业审计的现状与风险应对措施研究[J].经贸实践, 2018 (24) :.

医药企业的风险范文第3篇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发展变化的状况也日新月异,但由此衍生出的发展问题也愈加严重,为缓解这些问题以及加强经济效益,企业并购这一方法策略应运而生,但是,在加大提升企业投资水平的同时,企业并购也存在着诸多风险与挑战,因此,我们还要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追寻本身,寻找最佳方案。推动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

一、了解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企业并购中遇到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预期存在的风险,定价过程存在的风险投资,并购后的风险整合问题等。在企业决定并购的时候,必然会提前进行策划,并且能够保证拿出一份合理高效的策划案。但如果评估阶段进行的财务预算和策划案不能提供帮助,或者不符合企业在发展以及并购阶段的实际水平,将会导致各种风险的出现,甚至影响企业的其他正常有序的工作。

二、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的发展现状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进步,同时企业的发展也增加了经济效益。现如今,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不断进步,同时市场经济制度越来越完善,这无疑为企业并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比较安全的经济发展环境。但是,就算在安全的保护下,企业自身出现问题也会导致财务风险。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的发展现状,只能说在进步,却不能说已经完善或是乐观,我们还应该谨慎对待此问题,认真做好预算,从而使得企业并购这一特殊的经营方式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1]。

三、企业并购中面临的主要风险问题

(一)企业预算中存在的风险

企业在打算进行企业并购之前势必会进行风险预估,根据本企业的自身条件和发展情况进行资产预算,从而有效保证正常的并购方案。但是因为部分企业不能对自身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或者对预期过程和谈判等判断失误,最终导致了企业并购方案偏离了原有的预定轨道。这将极大程度影响企业的市场效益和发展水平,有可能将企业预算中存在的财务风险最大化,而且从当前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企业信息整合技术不完善,拉低企业并购的效率。

(二)融资并购中存在的风险

企业通过融资并购这一手段实现并购的潜在风险也会因为不正当的操作体现出来,在进行企业并购时,我们需要强大的资金作为运行基础,但是往往会因为不正当的操作到时资金流通过程出现阻塞,在这可能带来股权纠纷问题,导致企业并购的失利[2]。

(三)支付手段中存在的风险

在并购阶段中的支付手段容易出现问题和困扰。流动资金作为主要支付手段,但是数量巨大的资金量在无形中会给企业合作双方带来资金的压力问题,从而降低了双方合作的效率,增加了风险,涉及资金流动问题,我们要更加谨慎对待。

(四)后期整合中存在的风险

前期并购中如果能够顺利进行,最后一步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最后不能对整体做出正确的有效地管理和整合,最后可能还会出现问题导致整体出现差错。企业整体的运行机制、管理制度、运行模式等方面都需要严加管控,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或者被忽视,也极有可能导致潜在危险的爆发,因此,后期整合阶段也十分重要,绝不能功亏一篑。

四、针对企业并购风险问题的防范和解决

(一)企业预算中风险的防范措施

企业在前期进行财务预算工作过程中要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资产评估,能够对企业以及合作方进行了解,尤其是资源方面,在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资源利用率尤为重要,因此资源整合问题也值得关注。同时,企业也必须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学习和了解,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建立健全管理监督机制,为后期并购打下良好基础。

(二)融资并购中风险的防范措施

选择并采用合理的融资手段有助于企业顺利实施企业并购。企业需要自身发展状况,现实的支付手段以及合理的成本问题选择适合自己的融资手段,也要做到因地制宜,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融资方法,为企业争取风险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从而保证企业并购顺利进行[3]。

(三)支付手段中风险的防范措施

对于支付手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还是要谨慎对待的。要保证流动现金在交易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从自身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的角度出发,保证风险可控,保证有效安全的资金流动范围。同时我们也可以增加多种支付手段,扩充资金组合规模,使得双方相互促进,互相补充,保证股权问题不再出现纷争和纠纷,为合作双方减少利益纷争,增加合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后期整合中风险的防范措施

后期整合阶段我们也要重视起来。并购期间要对企业的债务关系进行了解和分析,要尽全力解决全部债务偿还问题。我们也要重视人员培训问题,完善企业考核制度和管理机制,引进人才,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科学技术方法进行实际操作,提高效率,防范风险。当然,我们更要学会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市场的动态发展变化和运营模式,保证企业并购顺利进行,以及并购后依然能够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同时创造经济效益。

五、结语

企业并购这一特殊经营方式为社会带来了社会效益,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不仅经济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企业并购这一新型经营方式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出现的各种财务管理等问题我们也决不忽视,所以我们必须根据自身问题寻求一种适合自己本企业的解决办法,当然我们也要培养防范意识,严格把关,确保企业并购能够带来巨大利润,提高企业效率和整体形象,发挥其积极向上的作用。

摘要: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企业的发展, 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问题, 而企业并购在缓解问题的同时也承担了各种财务风险。对此展开探究, 对企业并购中可能会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然后对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其次是细究企业并购中面临的主要风险问题, 最后再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此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和解决方法, 保证企业并购的顺利进行, 从而促进企业平稳运行。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管理控制,防范解决

参考文献

[1] 何星, 邓春芳, 宫园园.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经济, 2017 (24) :204-205.

[2] 祁振林.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问题之我见[J].财会学习, 2018 (30) :26-27.

医药企业的风险范文第4篇

摘要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财务运营状况做出预测预报,无论从哪个立场分析都是十分必要的。经营者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时及时处理现有投资,避免更大的损失;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这种预测,帮助做出贷款决策并进行贷款控制;审计人员则利用这种预警信息确定其审计程序,判断该企业的前景;投资者可以利用财务预警系统指标动态分析为其投资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相关企业可以在这种信号的帮助下做出信用决策并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管理。

关键词财务预警机制财务预警系统财务决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在获取更多经济资源的同时,也承受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巨大压力。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加。在我国,伴随着入世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竞争加剧,财务失败以及由此导致的破产清算已成为许多企业可能面临的问题。

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可能是企业经营者决策失误,也可能是管理失控,还可能是外部环境恶化等。历史情况表明,财务危机并非是短时期内生成的,而是具有较长的潜伏期,从而使得财务危机预瞥不仅必要,而且成为可能。

一、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建立的基础

(一)企业财务预警的起源与含义

“预警”一词来源于战争中,即军事预警,是指对将要发生的不良事件或风险做出前提报告与预测,以最大程度上降低损失,军事预警在军事战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预警开始逐渐走入企业,企业管理者为降低企业财务损失,在军事预警的基础之上,创新出了经济预警以及企业财务预警,二者以企业的财务报告、经营计划以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为依据,以比率分析、比较分析以及因素分析为主要方法,以财会、金融、企业管理以及市场营销为主要引导理论,实现企业生产经营以及各项财务活动的预警机制。惬意财务预警机制的建立不仅仅有助于企业更好的进行财务管理,而且树立了超前管理,最大程度上降低了财务运作过程中的偏差,现行的财务预警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即整体性、动态性以及开放性等等。

(二)企业财务预警相关概念的界定

现行的企业财务预警相关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即财务风险、财务预测、财务控制以及财务评价,以下将针对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做出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1、财务预警与财务风险。二十一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风险涌现到我国各企业中,其中以财务风险最为显著,财务风险是企业最主要的分析概念,现行的财务风险一般可分为两类,即狭义的财务风险和广义的财务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是由企业负债所引起的;广义的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因筹资、投资、营销或者资金运作不当所引起的。因此,无论是哪一种财务风险都企业均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进而,可运用财务预警机制进行分析财务风险,最大限度上遏制财务风险的出现。

2、财务预警与财务预测。财务预测是财务预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预测即指对企业财务的实现估计和测评,它有利于企业运用销售百分比法、量本利分析法、弹性预算法以及回归分析法等数理统计方法,结合主观判断,对企业外来的财务运营状况的一次预测。

3、财务预警与财务控制。财务控制即财务监督与考核,该过程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财务运营状况进行实施监督和调节,确保企业所进行的财务支出合理合法,同时,财务预警机制中也存在着同样功能的预控措施和排警对策。

4、财务预警和财务评价。企业财务部门财务评价划分为三个环节,即确立评价的目的及参照系统、获取评价信息以及形成价值判断;同时,财务预警机制中所设立的警兆、确立标准以及预报警度与财务评价的三个环节极为相似。因此,总结来说,财务风险、财务预测、财务控制以及财务评价可视为企业财务预警中的一部分。

二、财务预警机制的作用

财务预警机制的建立在企业财务管理实施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总结来说,存在着四种作用,即监测作用、诊断作用、治疗作用以及健身作用。首先是监测作用,监测是全程跟踪企业的生产经营,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问题以及存在的偏差,及时的做出警告,让企业管理者及时的做出解决对策,以减少财务损失;其次是诊断作用,诊断作用是财务预警机制的主导功能,当财务预警机制监测到问题之后,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企业诊断技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优劣做出判断,并寻求其产生原因;再次是治疗作用,财务预警机制实施监测与诊断之后,发现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继而,财务预警机制实施治疗作用,针对于存在问题对症下药,使企业恢复到正常运转的轨道;最后是健身作用,健身作用是财务预警机制的最后一项功能,它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整个过程,对所发生的以及解决之后的问题进行重复,不断增强企业的免疫能力。

1、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性质。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四个特殊性质,即参照性、预测性、预防性以及灵敏性。首先是参照性,企业财务预警机制运用财务理论和数量分析方法,进而,筛选出能够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变化的指标,为更好的表达企业财务运营状况提供参照;其次是预测性,企业财务预警机制能够根据财务的运营状况,进行有效的预测,确保能够及时的监测出不良征兆,进而,及时的寻求对策;再次是预防性,预防性主要针对于简单的财务问题,其防止财务运行问题继续恶化的作用;最后是灵敏性,财务预警机制可根据企业财务问题自主的进行有效处理。

2、建立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重要性。企业只有在保障生产经营正常运行的状况下才有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近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西方的经济制度不断涌现我国市场,给予我国诸多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再加上,我国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增加,更进一步加深了财务管理给予的种种挑战,若不能够正确的处理好财务管理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势必将严重影响到企业的顺利高效进行。为此,基于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种种优势,现阶段内,我国各企业迫切需要开展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将财务预警机制全面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去,在企业中起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及早识别以及合理度量的作用,进一步健全了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使其风险抵抗能力以及竞争力不断增强,确保企业得以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构建

(一)构建原则

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构建应坚持以下几点原则:一为适宜性原则,即要合乎企业实际生产、发展的特点;二为系统性原则,即要把企业、管理者和职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考虑;三为实用性原则,即要通过明确、简单、细化、量化的指标设计确保机制真正起到预警的作用;四为重要性原则,即要抓住采取管理的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向;五为前瞻性原则,即要以发展、动态、创新、前馈为根本,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随时补充、修改、完善,最大限度地克服财务信息的滞后性;六为先进性原则,即要以高新技术与强大信息为手段,不断提升预警机制的自动化能力,以确保预警的时效性。

(二)构建方法

企业财务预警机制构建的方法有很多种,在组织架构层面上应建立专门机构负责财务预警的具体运作,并由企业最高决策层直接监管;在技术层面上应选用如单变量预警、多元判定分析、多元概率比回归及多元逻辑回归等多种数据分析模型。

(三)构建内容

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树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为生产提供经营服务的财务观念;第二,充分调配企业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处理好资金和成本费用的供求关系、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以确保全年利润目标的实现;第三,在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基础上,据其新经营环境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由企业经营管理者、财务管理人员及一些外部管理咨询专家组成的只对企业最高管理层负责的财务预警组织机构;第四,作为保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分析良性循环的基础—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应建立在对如企业内部数据、外部相关市场、行业、会计等大量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第五,建立能够反映企业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的,以现金流量类指标、会计类指标及非财务类指标相结合为基础的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第六,在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财务风险预警、财务风险评估,并深刻分析风险的产生原因、找出补救办法,将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第七,编制可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的财务风险报告和分析报告,以使管理者据此对企业财务经营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方案,并加以实施,进而避免类似的财务风险再次发生。

四、石油销售公司财务预警机制创新点

1、开展油库成本费用分析,确定油库经营管理盈亏平衡点,将库存降至合理水平。盈亏平衡点法。油库成本费用按其成本形态特性,可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类。盈亏平衡点也称为保本点。盈亏平衡点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①保本销售量,以实物量来计算保本点;②保本销售额,以货币金额来计算保本点。油库经营管理也应该测算一个盈亏平衡点周转量,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依据,在保证炼化企业生产后路和资源均衡稳定供应的前提下,通过安排合理的库存周转量,提高油库运营管理效益。

2、石油公司必须建立起严密的内部监督控制制度,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堵塞资产流失的漏洞,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首先要结合石油销售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实行会计委派制,强化财务监督,维护国家利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然后要大力推广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审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强化内审工作机构,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加强对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审计和监督,前移监督关口,变过去的“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和实时监督,并将内审与外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和所有者权益不受侵犯,杜绝财务信息失真现象。

参考文献:

[1]王贵霞.企业建立财务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及方法探讨.中国城市经济.2011(11).

[2]杜馥君.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机制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1).

[3]谭春海.公司财务预警浅析.经营管理者.2009(09).

[4]於勤.新经济形势下外贸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建立与实施.财会通讯.2010(20).

[5]别岚.谈如何构建完备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商业会计.2011(26).

医药企业的风险范文第5篇

企业财务活动是一种微观的经济活动,它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发生的,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经济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导致公司的各项财务活动就是在某种不确定的状态下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状况会存在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

财务风险识别是指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通过对相关财务信息的分析,进行定性分析判断,进行识别的目的是对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有个比较宏观的认识,以此为前提对企业现有的财务风险状况做出分析,为之后的定量风险评估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支持。通常情况下在该过程中需要收集公司近期的财务报表信息,必要时还需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技术,从中确定需要分析的关键财务指标和分析所需的主要方法和模型,最常用的识别方法主要可分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综合分析这几类。

(一)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对财务风险存在与否的主观判断,它主要依托企业的非财务因素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预估。通常采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阶段症状分析法、德尔菲法、风险结构性质识别法以及管理记分法等。

1. 阶段症状分析法

阶段症状分析法是一种借鉴医学理论方法改进形成的风险定性识别方法,其研究主体对象是财务风险产生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当然,如果要想使此方法,第一步要对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第二步再参照一定的衡量标准来分析企业财务风险所处的阶段,并诊断出导致财务风险发生的因素,为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方案。

2. 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作为一种常见的定性识别方法,又被称作是专家调查法。该方法的应用十分广泛,其内涵是从企业的财务管理层角度出发,挑选出综合素质过关、有实际工作经验且其业务能力较强的财务人员参与,通过对于实际情况的分析判断来预测和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而判断出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原因以及风险影响的严重程度,通过仔细评定后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该方法对评定人员的专业以及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企业一般需要依靠专门的评定机构,向他们寻求专业的咨询服务。

3. 风险结构性质识别法

财务风险结构性质识别法同样是一种常见的定性识别方法,其侧重点是对企业财务风险结构性质予以判定分类,并且预测分析各类财务风险发生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以此为前提,按照财务风险导致危害的严重程度予以分级、分层、分类,以便构建财务风险结构性质的识别矩阵,为企业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提供支持。

4. 管理评分法

管理评分法是对企业出现的管理缺陷和错误发生的程度进行打分来进行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一种方法,分数值是按照该问题的发生对企业不利影响的大小进行细致划分的,分值越高表示其对风险产生影响越大,由于该方法将分数值进行了加权处理,因此更加科学合理,更符合实际情况。

(二)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不同于定性分析法,其主要以企业的财务具体数据作为研究基础,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财务指标和实际情况来对财务风险进行数理计算。一般来说定量分析法在应用中主要有单因素分析法、多元线性函数模型识别法等方法。

1. 单因素模型识别法

单因素模型是指利用个别的财务比率指标数据来判断企业是否会发生财务风险的识别模型。在实际应用中采用的指标数量越多、得到的数据越准确,识别风险的准确性就越高。

2. 多变量分析模型识别法

多元变量分析是从宏观角度来识别企业财务风险状况的方法。该类方法是通过大量的数据试验总结经验积累,得到了合理的多元函数模型并进行应用。使用该类方法时需要将企业相关的财务指标变量代入函数模型中,通过一系列的线性函数的计算,对得到的函数值与经验值分析比较,从而判断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常用的模型主要有Z记分模型和F计分模型。

(三)综合分析法

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是一种由数学模糊理论衍生出来的财务风险识别评价方法,对于企业来讲造成财务风险的因素是繁杂的,不仅仅只有一种,因此该问题是模糊的。模糊分析法的内涵是用模糊的方法来解决模糊的问题,具体步骤是将各种系统性和非系统性因素构成一个集合,由于各个因素对企业财务风险影响程度的不同,还需要对各因素加权处理,由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各要素进行评价矩阵归类,进行模糊判别分析,从而识别评价企业财务风险。

2. 多学科交叉分析法

多学科交叉分析法是指运用财务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模型相互结合的方法。该方法规在运用现有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同时还将定性分析与定量模型相结合,综合听取专家经验和实证数据分析研究,有时还结合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据技术综合进行财务风险的识别,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重视人防,强化风险意识

无论什么样的企业,人作为企业的创造者,管理者,是企业的核心,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左右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要从“人”做起。

首先要打破员工陈旧的观念,建立全新的创新思维模式。尤其是财务人员,应该根除其“账房先生”的旧观念,敦促并帮助他们由传统的“做账型”向“全能型”转换,时刻关注企业经营状况并对风险进行评估。

其次要提高人员素质,无论是专业素质还是法律素质甚至是道德素质,通过定期举行技能培训,来提升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举办法律学习培训,加强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严格遵守公司法律章程,按照法律规定做事,不触碰法律底线,以增强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识。

最后要提高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标准,提高准入门槛,对于综合素质不达标的人员不允许入职。对已经从业的人员,采取考核淘汰制,促进后续学习,定期学习相关政策,先进的方法,规范日常财务工作。

(二)控制负债,优化资本结构

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必须借助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筹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规避就显得十分重要。要对企业自身资本结构进行优化,适度负债,全面考虑利弊选择较为合适的资本结构,合理控制企业的负债规模。在具体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方面,要创新融资模式,应用多种方式筹集资金,长短期债务进行比例权衡,控制好融资规模。

(三)规划投资,完善决策机制

为了能在未来获得一定的收益,企业通常会对内部进行资产投资或对外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然而很多企业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缺乏全面的分析,在所掌握政策信息不全面情况下盲目投资,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所以在投资时,需要时刻注意其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综合分析进行决策。

对企业内部固定资产投资一般涉及资金较大,应该成立投资决策小组,提升决策能力,投资前应做好预算管理,分析预测企业资金流动状况,并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多方听取意见,综合分析对比,对投资最佳时间、规模做出科学决策。对于外部的项目投资不能自我独断,仅凭个别管理者做出决断。防止存在利益寻租行为,应该发挥民主,客观全面分析。

关注当前的政策导向以及经济环境,通过对投资对象主体财务数据的分析,评估其合法性,合规性,提前了解项目特有风险,采用科学的风险分析方法,多元化组合投资,制定多种投资方案,对每一种方案认真分析,选取最优投资组合从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四)加强预算,建立预警系统

企业在新的经营年度对未来一定时期的经营收支情况进行数量化的预测模拟,提前进行各个层面、全方位的预测分析,未雨绸缪,发现不合理的偏差并及时改进,可以为企业实际的运营提供参考基础。科学的预算管理是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活动进行的重要保证,充分重视降低成本费用支出,尤其是对企业现金流的预算,关乎企业生产经营稳定性,建立应收账款管理系统,细分各类到期账款,及时催收,保证资金回流周期。加强对存货预算,预测市场销售趋势,调整最佳存货点。

对利润表的预算有利于预测预期盈利情况,为企业及时调整经营战略提供参考,对资产负债表的预算可以使管理者看到当前经营模式在未来企业资本结构情况,防患于未然,及时优化资本结构。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在预算前提下,科学分析企业的各类财务指标状况,对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经营策略及时调整,对于各种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及时预警,果断处理。

将预算纳入经营管理的必经过程,提前找出风险原因,做到管理风险而不是排除风险。将企业的预算工作制度化,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做到全员预警,集体防范。

(五)关注内控,平衡收益分配

企业健康的内部控制系统是企业防范财务风险发生的重要保障。企业内部控制涉及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企业运行的各个层面均需要控制监督。科学的治理结构要求理顺与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合法权利与义务关系,做到相互联合,相互制约。当然加强内部审计也不容忽视,加强风险意识,严格执行制度,及时反馈企业经营行为的效果,发现自身问题,及时更正,变被动为主动,而不是等待风险发生采取弥补损失,同时为下一步的经营决策提出建议。

由于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与股东存在着利益冲突,企业对经营年度获得的利润,除了预留一定的法定盈余与任意盈余外,还应该分配给经营管理者和投资者一定的经营成果,科学选择适合企业的股利分配方案,对投资者、潜在投资者以及各方利益相关者乐观的信号,为企业进一步筹资降低困难,同时也降低企业未来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摘要:近几年来大型企业因为财务问题而破产的例子比比皆是,尤其是曾经的中国第二大民企——万亿巨头海航集团也在去年深陷债务危机,现在濒临重整。复杂环境下大型企业频频出现财务风险,甚至因为财务风险陷入重整或是破产的境地,警示我们: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增强,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企业财务风险,深入识别企业内外部存在的财务风险,并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于企业减轻财务风险造成的损失,保障其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识别及防范

参考文献

[1] 郭仲伟.风险分析与决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 候宇.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设[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01).

[3] 齐莉.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会计之友,2009(07).

[4] 赵雪辉.我国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及其控制分析[J].财会学习,2016(01).

[5] 张银平.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5(26).

医药企业的风险范文第6篇

根据腾讯网公布的《2017年中国并购市场回顾》中数据显示, 企业跨境并购变得越来越频繁, 国内战略投资交易数量刷新历史纪录, 延续了以往增长的势头。从并购行业上来看, 科技创新、工业、化工行业受到青睐。虽然跨境并购在数量和规模上发展愈来愈快速, 但是我国的跨境并购实际仍处在一个初级阶段, 并购的成功率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财务风险贯穿跨国并购始终, 如何有效识别和防范跨国并购中的财务风险, 对于一项跨国并购的成功与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所谓的跨国并购是指国内企业为了某种目的, 比如扩大海外市场, 取得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 购买国外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部分股权的行为, 从而能够对国外企业实施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主要从广义上来说是指财务系统中所有可能对预期价值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是指经济利益的流入方式与与其未来现金流量不相符所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总的来说, 跨境并购中的常见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

一、并购前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风险

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 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 评估被投资单位的价值时难免会出现偏差。对于并购方来说, 希望低价收购, 减少并购成本;而反观被并购企业来说, 希望高价出售, 实现高额的退出回报, 所以能否在并购价格上面达成一致是并购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当并购单位考虑目标企业的价值时, 一般会考虑被并购单位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 未来现金以恰当的折现率折现后的价值, 还会考虑时间因素以及目标企业的风险系数。由于跨国并购中的信息不对称, 并购企业一般会通过查看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去评估企业价值。但是一方面由于不同地区文化、政策的不同, 以及财务造假、过度粉饰的存在, 过分的依赖财务报表会加大企业的定价风险。另一方面由于财务表表自身的局限性。财务报表是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 是指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进行披露和反映。并不能全面及时的披露所有的重大事项, 对于一些或有事项、潜在负债例如售后回退等经济业务并不能及时反映。一旦评估失误, 就会有可能高估目标企业的价值以及盈利水平, 导致高价收购, 收购成本增加, 资产负债比率增加。而当目标企业无法实现预计盈利水平, 并购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会加大, 甚至会危害自身的合理运营。

二、并购实施阶段的融资及支付风险

企业在实施并购时需要大量资金, 大量的资金如不能及时足额的筹到就会失去并购的最佳时机, 对企业并购战略的实施产生影响。企业在并购实施阶段的不同的融资方式都会带来不同的财务风险, 如通过内部自有资金实施并购, 会导致过多的资金用于并购投资导致正常产业生产资金链的出现断裂;通过使用信贷资金, 信贷融资会增加负债、融资成本, 加大企业财务风险;通过使用债券融资资金, 债券融资的门槛比较高, 要求比较多, 定期需要还本付息也会加大企业的负担, 从而导致财务风险的增加;通过使用股票融资资金, 股票融资相对于债券融资来说, 不需要到期还本付息, 没有固定利息支付负担。但是股票融资容易分散控制权, 如果计划不周的话还会有可能被反收购, 另一方面, 国内普通股在审核程序上比较严格, 审核时间上耗时比较长, 容易错失海外并购的最佳时机;通过使用国际借款资金, 还会有外汇风险, 在国际市场上筹集资金会有汇率变动风险, 如果汇率变动对借款方不利, 因此多支付利息会出现汇兑损失, 导致融资风险加大, 最终导致财务风险加大。

企业在跨境并购中的支付方式主要包括现金支付、股权支付、混合支付, 我国常用的收购方式一般以现金支付以及股权支付为主。对于现金支付来说, 主要为流动性风险。现金支付要求企业足额及时支付大量货币资金,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 货币资金是满足日常活动所必需的, 一旦货币资金抽离企业, 就会增加日常运营风险;对于股权支付一般是指通过换股或者增发新股获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的一种支付方式, 虽然不需要支付现金, 但是会改变原有企业股权结构以及控制权的稀释;另一方面, 股权支付程序复杂, 耗时长, 可能会延误收购时机, 更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反收购现象的存在。

三、并购实施后的整合风险

并购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扩大规模效应, 取得核心竞争力, 完成企业结构化调整。需要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进行合理优化配置, 进行有效的重组, 如果对被并购企业的各项资产负债处理不当, 就会导致企业达不到预期的收益率, 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在整合中, 需要运用统一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还要着重关注资产负债整合, 流动比例, 偿债能力等。因为整合失败造成并购不成功的例子也不再少数。国美电器曾以4800万元收购库巴网80%的股份, 迫于苏宁、百思买的压力, 国美迅速抓住了网络销售的机遇, 正式进军电子商务行业。库巴网虽然解决了自身供应链的困境, 但是国美并购库巴后, 一味节约成本, 不注重并购后的整合防范, 管理层之间一直达不成一致意见, 创始人离职、90%以上的库巴员工被裁, 国美的这一做法无疑没有办法使并购发挥到它最大的价值。从这个失败的例子中可以看出, 如果并购企业不能很好的与目标企业之间在各个方面不能进行有效融合, 并购就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效。

财务风险的识别仅仅是第一步, 有效防范跨国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系跨国并购项目成功落地的关键。作为中国企业由于缺乏海外跨国经验, 在跨国并购浪潮中不具有前瞻性, 一味跟随跨国并购浪潮, 没有考虑好自身发展情况以及战略布局, 并购战略具备一定的从众性, 根据自身发展定位, 建立一个准确的企业宏观战略目标是首要的, 在此基础上, 企业需要根据识别的财务风险有的放矢, 积极寻找应对措施, 从而有效地管理、降低、化解财务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 并购前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风险防范措施

并购方应该充分利用“中国机会”, 现在由于国际市场大环境的不景气, 是属于买方市场, 国外被并购公司也希望可以通过并购在中国获得便利, 实现双赢局面。所以说在并购价值评估时中国企业应该抓住机会, 合理谈判。在并购策略实施之前, 要对目标单位进行合理调查, 全面了解, 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价值评估风险。因为国内企业跨国并购经验的缺乏, 在实施并购策略时。也可以聘用相关专业机构的专业人才, 例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价值评估机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对被并购单位的经营现状, 经营环境, 收益负债情况有一个充分了解, 同时也应该留意市场大环境变化以及税收投资政策, 避免由于目标企业相关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借口阻碍并购实施。

(二) 并购实施阶段的融资及支付风险防范措施

融资方式的选择是决定并购能否成功的第一步。在进行融资决策时, 要优先考虑融资成本、融资风险、融资时间以及资本结构等诸多方面。由于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 所以应该采用多种融资方式, 合理配置, 从而降低融资风险。融资方式的选择主要包括自有资金、银行贷款、股票以及债券投资以及国际借款。自有资金相对来说融资风险不高可优先选择。

但是如果过多的资金投入在并购成本中, 也会影响企业自身的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 使企业的资金正常周转出现困难。外部融资虽然可以获得大量资金, 但是一但对被评估企业的预计收益评估过高, 并购后整合措施不完善导致企业未来的收益受到影响, 盈利水平达不到预期从而导致偿债压力变大。偿债风险是融资风险中最主要的风险。可以将自有资产与外部融资相结合, 选择最好的融资方案, 对资本结构进行合理规划。在考虑使用国际借款这一融资渠道时, 还应该充分预测汇率变化情况, 降低汇率风险。

在选择支付方式时, 要充分考虑企业发展自身情况, 选择最适合企业的支付方式, 主要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有利于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 二是要维护现有股东以及新股东的权益, 如果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两点, 就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经济波动, 不利于企业平稳发展。企业也可以采取多种支付方式, 创新支付方式。

(三) 并购实施后的整合风险防范措施

在整合实施之前, 要对被并购企业做出一个全面的审查, 可以较快的发现问题的错误所在, 从而提高整合的效率。由于国内外企业在发展模式以及企业文化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企业并购之后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业务整合和国内外企业资源协同上面。

并购整合是企业并购中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由于跨国并购涉及不同的国家, 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会计制度以及会计体系, 获取被并购方的财务信息以及实现体系制度的统一是实施并购的第一步。在整合时, 要充分关注资产、成本、负债以及盈利水平, 对于被并购企业来说, 大都是因为资金紧张或者经营管理不善, 所以这些目标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会比较大。对于这些关键方面应予以监控, 从而实现整合风险的最大化。例如, 2016年美的跨国收购东芝电器来说, 作为一种横向并购, 难免双方的业务会有一些共通的地方, 如果不能及时地整合防范, 就会造成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之间的内部竞争。东芝电器作为国外老牌家电企业, 弱点在于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和战略营销, 而这些正是美的的强项, 就此次并购来说, 美的与东芝就做到了优势互补, 从而做到有效协同, 及时止损。当被并购方遇到不能实现预期收益这种情况时, 领导层应果断决策, 将目标企业剥离分立, 以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摘要: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 企业的跨国并购越来越多, 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大力提倡“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企业为了扩大品牌效应, 就必须提高自身竞争力, 跨国并购成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随着跨国并购活动的日益频繁, 跨国并购中也出现了一些财务风险, 如何有效识别和防范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对于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成功与否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 杨正华.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探讨[J].科技信息, 2008 (15) :289-290.

[2] 彭国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浅谈[J].商业现代化, 2009 (9) :2063-2065.

[3] 程玲.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及防范[J].现代商业, 2010 (15) :244-299.

[4] 汪崴.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现代商业, 2014 (14) :1-3.

[5] 孙跃, 何悦桐.跨国并购对我国企业的影响[J].现代交际, 2014 (1) :133.

[6] 李崇.浅析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财务风险及防范建议[J].会计师, 2014 (1) :37-39.

[7] 郭晓莉.我国企业并购融资的现状及其改革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 2009 (12) :745-772.

[8] 李莉文.世界经济新格局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征、风险及应对[J].国际论坛, 2017 (01) :101-105.

[9] 樊丽伟.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策略[J].经贸实践, 2017 (24) .

[10] 王强.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问题研究及防范措施[J].甘肃科技纵横, 2009 (12) :15-20.

上一篇:循环系统范文下一篇:财务报表审计业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