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基金范文

2023-09-21

医药基金范文第1篇

马来西亚最早成立的中医药组织是麻坡中医研究所 (1924年) , 随后各州的中医药公会纷纷成立。 (1955年) 联合组成全国性中医药行业总会—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目前“总会”共有43个成员公会, 会员遍及全国。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的成员公会在马来西亚各地开办有十所中医院校, 并与中国中医药大学联办学士课程, 为培训中医药人材做出贡献。

马来西亚卫生部将“医”和“药”分成两大块来管理:“药”方面早已立法, 由“药品管理局 (Drug Control Authority) ”统一管理, 没有另外立法管理传统药物 (草药基本上不受限制) ;“医务人员”方面, 卫生部也已立法管制现代医药从业员 (包括医生与药剂师) , 传统医药执业者则不在管制范围。

一直以来卫生部对传统医药均采取“自生自灭”的放任态度, 因此, 中医药虽然普及, 但执业者的程度却也参差, 当然也有混水摸鱼者, 严重影响民众的信赖度, 对中医药发展不利。

直到1996年, 卫生部决定着手管制国内传统医药, 医药属于专门性行业, 所有诊所与药店, 必须由该相关行业之行业总会所及卫生部认可的“合格”人士管理。因此, 传统药店与诊所, 也必须由拥有合格证书的专业人士管理。卫生部于2000年委任“总会”进行全国“中医师/中药师注册”工作, 规范化中医药。

2 马来西亚中医教育

目前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共有43个成员公会, 会员遍及全国。“总会”只接受国内有代表性的团体为会员, 保持总会的代表性;坚持“团结全国中医药同业, 捍卫同业基本权益, 发扬中医药”的宗旨;坚持以“搞好中医药教育, 提升中医药水平”为目标;以国民的医疗保健利益为依归;与国内友好组织保持良好关系, 携手共进 (与另外两个卫生部委任的团体组成“会长级”协调委员会) ;与官方保持紧密配合, 与世界中医药团体保持紧密联系。

除此之外, 总会也发动全国成员公会支持个别成员公会主办的学术大会, 如:马来西亚中医师公会主办的“世界针灸大会”、霹雳近打中医骨伤推拿学会主办的“世界骨伤科学术大会”、柔佛州中医师公会承办的“马新中医药教育工作研讨会”、雪隆中医学会承办的“第九届亚细安中医药学术大会”及全国43个属会每年主办的各类型学术研讨会、周年庆典和院校毕业典礼等, 以便能促进本区域中医药良好发展前景。

在马来西亚形成中医师的途径约有以下几种: (1) 自学的; (2) 师带徒的; (3) 祖传的; (4) 函授班或网页函授的; (5) 学院短期课程的; (6) 华人医药总会统考 (5个科目) 及格的; (7) 5年制学院。马来西亚已有不少中医学院, 主要课程是5年制的中西医课程, 包括20多个科目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科目。

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的成员公会在马来西亚各地开办有10所中医院校, 并与中国中医药大学联办学士课程, 为培训中医药人材做出贡献。

3 中医药在马来西亚发展前景

在马来西亚的大城市中, 华人的所占的比例高达80%以上, 这对中医药在马来西亚的各方面发展打下了一个稳固坚实的基础。中医药在马来西亚的潜力很大, 尤其是中国有名望的药厂生产的药品更是供不应求, 象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牛黄清心丸等滋补肾阴肾阳的药物在民间十分畅销, 我国同仁堂药厂生产的药品在马来西亚备受青睐, 十分畅销。另外随着中医从业对中医专业文凭越来越重视, 愿意进行中医专业学习和深造的人数日渐增加加上中马两国的交往交流不断增加, 学术交流使马来西亚的中医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与中国院校联合办学的形式, 让学生先在马来西亚学习2~3年基础课程, 再到中国进行l~2年临床实习, 这样一来学生毕业时可以达到大学本科水平。也可以进行在职中医药人员的培训, 系统学习一些中、西医知识。如果能将中医药介入西医领域, 必将对促进中医药的临床、科研起到推动作用。

马来西亚中医药的社会效益的不断增加也是马来西亚政府越来越认识到中医药的重要性, 并且马来西亚的中医师中药师受到新中国中医药事业迅速发展的鼓舞, 通过到中国学习进修, 学术交流等方式, 不断吸收中医药精华, 这样一来会使中医药在马来西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增强了。

摘要:中医药虽源于中国, 但已在马来西亚得到了广泛的影响和应用, 由于马来西亚气候环境比较特殊, 愿意使用中医药进行治疗并且得到不错疗效的人越来越多, 所以中医药教育在马来西亚也已经开始形成一定的规模并采取了多种培养形式, 为培养中医药人材做出贡献。马来西亚政府也已经认识到中医药的重要性, 鼓励马来西亚中医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进修学习, 以促进中医药在马来西亚的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中医药,马来西亚,中医教育,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迟永利.初识马来西亚中医药[J].山东中医杂志, 2002, 21 (10) :627~628.

[2] 钟秀美.马来西亚中医事业的发展[J].中医函授通讯, 1993, 172:28~29.

医药基金范文第2篇

一、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市场规模迅速扩张

近20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迅猛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重大技术相继取得突破,现代生物技术在医学治疗方面广应用,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全球研制中的生物技术药物超过2200种,其中1700余种进入临床试验。2002年,有300多种已进入最后阶段的临床试验,比2001年增加了50%。预计在未来5年内,将有200种以上新的生物技术产品投放市场。生物技术药品数量的迅速增加表明,21世纪世界医药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正逐步进入投资收获期,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全球医药行业年均不到10%的增长速度。2002年,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销售额约为450亿美元,其中生物医药销售额约为400亿美元,2003年将达到600亿美元。生物医药产业正快速由最具发展潜力的高

技术产业向高技术支柱产业发展。

二、生物医药发展呈现市场集中、产品集中的显著趋势,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

一是少数发达国家在全球生物医药市场中占有绝对比重,处于产业主导地位。在世界药品市场中,美国、欧洲、日本三大药品市场的份额超过了80%。从生物技术产业看,2002年,全球生物技术公司总数已达4362家,销售总额约为413亿美元,其中生物技术公司总数主要集中在欧美,占全球总数的76%,欧美公司的销售额占全球生物技术公司销售额的93%,而亚太地区的销售额仅占全球的3%左右。美国是生物技术产业的龙头,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其开发的产品和市场销售额均占全球70%以上。二是大的跨国公司主导了世界专利药市场,跨国企业在全球医药市场中的地位日益攀升,所占比重不断增长。1994年全球制药20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全球医药市场的50%,2002年上升到66%,现代医药产业的集中度逐年上升,跨国企业的垄断程度不断加大。三是在产品市场领域,单品种销售的市场集中度也呈现不断增高趋势,2002年全球最畅销的10种药物的总销售额近400亿元,占2002年全球药品销售额的1/10。这种市场集中状况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三、发达国家已形成若干生物医药产业密集区

在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推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上政府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许多发达国家在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产业聚集区,由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美国已形成了旧金山、波士顿、华盛顿、北卡、圣迭戈五大生物技术产业区。其中硅谷生物技术产业从业人员占美国生物技术产业从业人员的一半以上,销售收入占美国生物产业的57%,r&d投入占59%,其销售额每年以近40%的速度增长。除美国外,英国的剑桥基因组园、法国巴黎南郊的基因谷、德国的生物技术示范区、印度班加罗尔生物园等,聚集了包括生物公司、研究、技术转移中心、银行、投资、服务等在内的大量机构,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大部分产值。这些生物技术产业集群已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中崭露头角,对扩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传统医药产品仍居主导地位,生物技术制药和天然药物前景广阔

由于不少重量级产品的带动,抗生素的需求仍呈现增长态势,总体上讲,未来10年传统化学药物市场依然庞大,约占整个医药市场的70%左右。由于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医药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药物本身的安全性能要求,化学药品在药物市场中的统治地位正受到严重挑战,生物类新兴药物将在药品市场中迅速崛起,生物药物已成为药物研发的重中之重,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和生物技术将应用于天然药材的种质改良当中,天然药物

将获得更为快速的增长。预计到2010年,生物药物的份额将提高到18%以上,天然药物的市场份额将增加到7%左右。

五、研发投入不断增强,市场并购重组高潮迭起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长周期的特征,需要高额投入作为产业进入和持续发展的条件。为应对科技创新瞬息万变和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局势,各国际大型跨国医药企业争相加大科研投入。据统计,全球大型制药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在9%~18%之间,而著名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则在20%以上,对于纯粹的生物技术公司,研发投入比重更大。为建立全球性的生产与销售网络,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也为了获取新药或是直接掌新技术,生物技术公司之间、生物技术公司与大型制药企业以及大型制药企业之间在全球范围内的兼并重组非常活跃。如2000年,英国葛兰素威康公司和史克必成公司合并成立葛兰素史克公司。美国华纳-朗勃特公司和agouron制药公司、强生公司和centocor公司并购案。全球范围内生物医药行业的并购和重组热潮,大大提高了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抢占市场、垄断技术、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

六、战略性技术同盟成为新药开发的成功模式

新药发现是一项整合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知识和技术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前期投资巨大,风险也很大,需要跨国制药巨头之间、生物技术公司和制药公司结盟并联合进行投资。据资料反映,2000年被批准的生物技术药物中有一半是通过合作的方式研制成功的。这种加强合作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战略同盟促成生物技术向产业化转化。由于大部分生物技术产品及生产技术掌握在新生的生物技术企业手中,为保持新药研发的持续性,几乎所有的制药企业都与生物技术公司结成战略联盟,由这些技术力量雄厚的专家型小生物技术公司进行技术开发与创新,通过合作开发,获得生物药品的生产技术或生产权,这种模式成功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的良性发展。二是创新药品开发采用委托外包策略。为了缩短创新药品开发时间,近几年许多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开始和一些小型公司结成技术联盟,将技术性强的研究开发内容,分包给具有研究实力的小型公司完成。据centerwatch公司统计,目前“委托研究机构”(cro)公司已承担了美国市场将近1/3的新型药物开发的组织工作。cro已经成为制药企业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正以其低成本、专业化和高效率的运作方式,受到生物技术及制药公司的高度重视。

七、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产业发展

许多国家都把生物技术产业作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作为提高本国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纷纷制定发展计划,加强领导,网罗人才,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例如,美国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生物技术产业激励政策”,

医药基金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医药 营销 品牌

一、品牌策略与执行

在医药行业中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所谓的“小市场,大营销”。这个行业有一个单品的销售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是凤毛麟角,它不同于啤酒、饮料等产品的市场很大,所以说是“小市场”。为什么说是大营销呢?我们先看一看电视里的广告就知道了,医药产品的广告投放量相当大,在当前的媒体投放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也就是说,在今天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我们制药工业的营销费用投入是很大的。营销什么?当然是营销我们的产品。而营销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个知名度高、美誉度高的强势品牌。

品牌从何做起?制药工业一直有一个说法:产品卓越,市场卓越,执行卓越。产品卓越对处方药的营销至关重要,市场卓越是对OTC产品的极大挑战,执行卓越无论是对处方药还是对OTC都是营销管理的一种极高境界。产品卓越是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方向。如果我们有“万艾可”这样的产品,我们根本就不用为打广告而犯愁,也不会担心搞促销之类的事情,这个药也会卖得很好,因为它相对卓越。国内众多药厂虽然在研发经费上不设上限,但是目前中国企业没有哪一家敢一年投入10亿元人民币来做研发的,因为研发来得太慢。

如果没有最好的产品怎么办?现阶段中国制药工业的成功者们,他们的成功大多是建立在市场卓越基础上的。换而言之,他们是找准了市场定位,再通过市场营销手段来完成产品的差异化,进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那么是不是有了好的想法、好的战略就可以了呢?你可以这么想,也可以模仿别人,但是你清楚这一点:过去别人做成了的,你现在不一定就能做得成;人家在别的公司做成了,在你这儿也不一定能做成。由此我们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企业外部的环境和内部的条件都在不断变化,而出路就在于创新,不断创新。别人的东西是拿不过来的,结合自己的文化进行创新才能获取成功。而创新需要的,就是执行上的卓越。

二、医药企业营销中的“推”与“拉”

制药工业的营销宝典是什么?实际上,无论是4C还是4P,营销都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两个方面:“推”和“拉”。举个例子,假如一个人感冒了,到医院看病,医生给他开治痔疮的药,他当然不会相信这个医生的话。但是假如有一套理论说“感冒是由痔疮引起的,治好痔疮就可以治愈感冒”,那么医生给他开治痔疮的药,他就会相信。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不同之处在于处方药营销的对象是医生,所谓“拉动”的概念就是要给医生一个说法,只要有一个说法。那么医生就有理由开处方了。但是,有一个说法之后,在非常多的药品中,医生是否会选择这个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予以“推动”。因此,“推”和“拉”要结合,“拉动”就是给医生一个开处方的理由,树立学术地位,普及医药教育;“推动”就是给医生一个开处方的动力,让自己的药品能进到医院里来。只有“推”“拉”结合,才能让医生有理由开处方且愿意开处方。

非处方药的营销实际上也可以归结为“推”和“拉”。由于在OTC的营销链条上我们实在找不到像医生那样的角色,于是医药企业的“拉动”对象就不得不面向产品定位的消费者。所谓“拉动”,就是让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欲望,并且买得起;所谓“推动”,就是让顾客买得到,能够很方便地买得到。所以对于对非处方药的营销来说,就必须做品牌。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这几年药品零售商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批发企业的发展速度,而药店在做品牌经营的同时更希望与制药企业进行联盟与合作。因此,药店特别是连锁药店将成为OTC药品销售的关键力量。

三、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

医药企业做品牌时遇到的另外一个难题是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关系。比如在我提到杨森时人们会想到什么?会想到吗丁啉、达克宁。提到天士力时人们又会想到什么?一定会想到丹参滴丸。但一提到杨子江,我相信大部分人会哑口。可是扬子江在我们国家却是销售额位居前三名的制药企业,它的产品一点都不少。可为什么人们对它的名字那么陌生?是因为它的药更多地是在医院里做处方药,所以它的产品品牌知名度会小一些。由此对于我们来说就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到底是做产品品牌还是做企业品牌好?其实西药制药企业内心一直有个愿望,希望摆脱“一牌独大”的状态。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西药制药企业甚至包括一些中药制药企业,想以企业品牌来带动产品销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好先做产品品牌。至于最终能不能做好企业品牌,当我们国家的行业集中度非常高的时候,高到50家、10家、8家制药企业的销售额占到总销售额80%-90%的时候,制药企业的品牌对自己的产品群的销售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纪,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是难以在激烈竞争中立足的。企业现有的所有竞争力优势,包括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营销优势,最终都会转化为企业的品牌竞争力优势。

【参考文献】

[1] 冯国忠:医药市场营销学(第2版)[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

[2] 吴志利:药品市场营销学[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医药基金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 文化 科学

近代以前,传统文化是中医药学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中医药学是科学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体。近代以来,随着西学的兴盛,传统文化因遭到摒弃而衰落,人们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模式都发生了转变。在这种文化环境下,中医药学既因其文化特性使本身的科学性受到质疑,导致人们对其认同度降低,又因与传统文化的剥离,而遭遇现代化发展的困境。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文化研究发展历程与中医药事业发展实践表明:中医药学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中医药文化研究的开展与进步,中医药文化研究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必须大力开展中医药文化研究,复兴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真正实现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复兴与进步。

1.“中医药文化”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中医药文化”概念的提出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中医药是在中国古代文化土壤中诞生的一朵人类文明的奇葩,与传统文化是紧密合一的。但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加之中国知识界科学救国的急切心理,反传统文化思潮在上个世纪初风起云涌,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正常继承和发展,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断层。在这种情况下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就要求中医药加强自己的文化建设,必须构建和培育继承与创新的土壤,“中医药文化”作为特殊概念应运而生。

“中医药文化”的提出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但对其内涵学界多有歧义。2005年8月在安徽黄山召开的全国第八届中医药文化研讨会,对“中医药文化”的含义进行了初步阐释: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会议还确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即以中国哲学、文学、史学为基础,以中医典籍、中医名家、中医文物、中医史迹为对象,研究中医理论与临证发展规律、中医名家学术思想、中医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及名家风范,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为区域中医药文化发掘,为中医药院校、医院、企业文化建设,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传播服务,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1]。这是国内学界首次确定中医药文化研究的核心与范围,对进一步开展中医药文化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当然,对于“中医药文化”的定义学界还应进一步开展深入和细致的探讨,形成较为明确的研究领域。尤其要具有构建学科的意识,既要有学科概论性质的综合性研究,又要进一步划分研究领域,形成系列分支学科,并进行相应课程的建设。

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文化研究历史阶段的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事业发展相关的文化环境的变更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至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医药文化研究的低潮时期。20世纪的中国始终存在一种反传统文化的思潮,阴阳五行学说遭到学术界的否定,对中医药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负面影响,西学强势文化的入侵和反传统文化思潮给中医药造成了严重后果,新中国成立初卫生部的个别领导在对待中医药上存在对待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同样的心态,认为只有来自于西方文化的西医是科学的、进步的,而根植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中医药学是不科学的、落后的,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抬西抑中、以西代中,阻碍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针对甚嚣尘上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早在1940年1月,毛泽东就在《新民主主义论》一书中曾指出:“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又说:“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新中国成立后,针对歧视中医药的现象,毛泽东发出了“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人员,组成我国巩固的医药卫生统一战线”的号召,并把“团结中西医”作为我国卫生工作的四大方针之一。在毛泽东的保护和支持下,中医药学术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中医药学术被提升到与其他学科同等的地位,在政府的倡导下,各地中医中、高等学校相继成立,中医药教育一改两千年来的师徒相授模式。但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不转变,则很难真正正确认识和传承、发展中医药。当时学术界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批判地接收”,而实际情况是批判容易,接收难。而且在“新文化”运动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对传统文化具有一种怀疑心理,阴阳五行理论也得不到认同。在“中医不科学论”思想的指导下,中医药发展走向了以西医改造中医的歧途,以现代自然科学理论为准则,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研究方法解释、整理、提高传统中医药就构成了当时中医药发展的主流方向,这种研究为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现代化开辟了道路,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没有正确认识到中医学是中国古代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结合体,孤立地将中医药定位于科学技术,把西医的一套科研方法强加在中医药的科研头上,用西医理论取代中医理论,用西医的“辨病施治”取代中医的“辨证施治”,进而取消中医药学的灵魂,取消中医药学的文化底蕴,其结果是偏离了中医药发展的轨道,在发展中医药的同时扭曲了中医药。受此影响,当时顺应时代的全国统编教材就有许多不足之处,使中医药教育出现偏差。1962年7月16日,北京中医学院“五老”给卫生部党组上书大力提倡传统中医理论、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呼吁大大增加中医课程的学习。正当中医药教育界总结中医药院校初期教学经验,讨论修改中医药教学计划,使中医药教育更侧重于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教学时,“文化大革命”的兴起,使传统中医药理论与传统文化再次陷入被批判的境地,对中医药事业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第二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医药文化研究兴起。基于民族复兴的美好愿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中医药的文化特性逐步明确,中医药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篇章。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成为党在新时期的基本文化政策。以1984年召开的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中国近代文化史学术研讨会”和全国首届“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讨论会”为标志,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了反思和重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的系列研究。1991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在北京召开国际传统医药大会,江泽民同志题词:“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医中药事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场中医药文化研究热在中医药学术界酝酿,并取得了系列成果:专题学术著作相继出版;相关学术会议如中医理论与中国哲学及文化国际会议(1990)、中医文化研讨会(1991)、全国首届医学与人类文化学术讨论会暨首届中美医学文化恳谈会(1994)、95’中国医学文化学术研讨会(1995)、国际佛教医学暨港台中医文化学术研讨会(1996)等陆续召开;《医古文知识》(1993)、《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上海中医药杂志》(1997)、《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7)、《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等中医学术期刊相应开设中医文化专栏。通过这种研究,中医药学单纯科技定位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出来,人们逐渐意识到要用文化定位丰富和补充其科技定位。对中医药文化品性认识的提高为中医药学现代化提供了新思路:一是明确区分中医药学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健康开展中医药科研工作的认识前提。中医药是具有科学精神的,中医药现代化首先是中医药科学文化的现代化,但其蕴含的科学精神容易被其人文方法遮蔽,在中医药研究中,混淆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界限,误以科学手段和方法研究本属于人文文化的原理,只能导致混乱和人、财、物的浪费,如不加以注意,甚至可能导致伪科学泛滥。二是中医药现代化不仅是中医药科学文化的现代化,还应该是中医药人文文化的现代化。中医药不仅是科学,用现代科学研究中医药是发展中医药的重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中医药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结合体,对中医药基础的现代研究必须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方法相结合。中医药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人除了具有自然属性外,还具有社会文化属性,目前西方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现代医学模式已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主张从更广阔的社会心理文化背景认识人体健康和疾病,这正与中医药学的人文精神相吻合。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文化研究历程,应该说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中医药文化研究有过于拘泥于古代文化传统的倾向,中医药文化研究的宗旨是立今鉴古,不但要具有历史意识,而且要具有现代视角和当下意识,不但要总结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要吸纳现代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目前正处于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医药文化不能独立于文化全球化之外。面对强势的西方文化,中医药文化研究绝不能故步自封、过于保守。要科学分析文化全球化形势,树立中医药文化的自信,展现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使中医药文化成为文化全球化的组成部分。这就要求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具备保持中医药文化特质的能力,具备吸纳先进文化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能力,具备与西方异质文化对话与融合的眼界和能力,从而保持中医药文化健康发展。尤其在对外交流上,由于中医药学独特的文化形式不具有科学文化的超越性和普适性,很难被其他国家和民族理解和接受,导致中医药学至今还得不到国际的普遍认同。至今,能从根本上承认和接受中医药的人群还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等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地区。而在欧美地区,中医药则很难进入正规医疗体系或通过他们所谓的认证,这就对广大中医药文化研究者提出了新任务和要求。

3.中医药文化研究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的基础工程

中医药文化研究是中医药学研究的前提,否则中医药发展就会出现方向性错误。中医药学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只有深化中医药文化研究,才能真正理解中医药理论的发生发展,才能真正丰富和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比如,不了解阴阳概念,就不能真正理解中医药理论的起源。再如,中医药理论与易学、道学有很密切的关系。中医药典籍中存在大量以《周易》中的词汇命名药物、方剂、医籍的现象,甚至以易象、易理阐发、说明医理等。潘雨延先生说:“究夫《内经》作者的哲学思想,全部发挥老子的思想……”[2]刘力红先生也说:“我们知道中医的确有很浓厚的道学思想……因此在《内经》里,我们既可以看到许多易学的东西,又可以看到许多道家的东西。”[3]不深入了解易学、道学,就难以理解中医药理论的内涵和精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界在整理传统文化、传统中医药方面做了大量拨乱反正的工作。但是由于对传统文化的错误态度和以西方知识体系为主体的现代普通教育的推行,使国人的知识结构、价值体系与行为模式大大改变,并未能从根本上恢复传统文化、传统中医药的本来面目,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生存和发展。表现在中医药教育上,习惯于数、理、化现代科学思维模式的中医药大学生难以理解中医药理论而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基于天人合一的思想,立足于比类取像的思维方式,以阴阳、五行、气等主要概念构建起来的中医理论体系,经过几千年的历史验证,面对当前唯科学主义的困境,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意义。面对这样一份宝贵的遗产,只有在深化中医药文化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其理论精髓和文化内涵,才能使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从而避免走上中医西化,甚至以西代中的歧途。

4.中医药院校应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中医药院校作为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专门教育机构,承担着弘扬光大中医药文化的历史重任。不同类别的学校应积极营造独具特质的校园文化,积极培育在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作为中医药院校来说就应当积极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医药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特质,以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接受中医药精髓,形成中医药内在文化的创新能力。

4.1校园环境建设必须融入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好的中医药院校校园环境应使人处处感受到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如建筑风格、校园景点布置、校风、校歌、校园网等,甚至建筑物和校园道路的命名都可以融入中医药文化的内涵,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4.2教学中必须加强中医药文化教育。要加大中医经典理论的学习,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中医药文化课程。注重中医药的文化品性,使学生不但学习中医的“技”,更要形成中医药独特的思维方式,养成中医药从业者独特的文化品性。尤其要重视教材建设,“现在当我们回顾历史,会发现“文革”之后,中医教材建设没有能积极地保持和发扬中医的理论体系,在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方面是不理想的,不是发展了而是萎缩了”[4]。

4.3必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中医药根植于传统文化,离开传统文化,中医药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中国古代俗语“秀才学医,笼中抓鸡”形象地说明了传统文化知识背景对学习中医药的重要作用。倘若离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单纯学习中医诊断、方剂、药性,则很难成为中医名家,中医药理论难以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当前很大一部分中医药院校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急功近利,既不具有历史意识,又不具备长远眼光,与传统文化密切关联的主干课程——医古文越来越被边缘化,其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更只是作为可有可无的选修课,最终只会导致中医药的异化和弱化。

目前,中医药界特别是许多名老中医对中医药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中医理论功底薄弱、中医基本技能不扎实、“不会用中医思维看病”等问题表示了极大的担忧,并建议加大中医教育改革力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中医药人才,加大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课程建设是当前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总之,中医药文化研究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没有中医药文化的复兴,就没有中医药的复兴。回顾历史,直面现实,由于忽视文化资源的重要性,中医药事业发展曾一度误入歧途。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应本着一切有利于中医药学发展的原则,尽快取消异化中医药学的做法,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导下,进行文化意义上的自主创新和原始性创新,从而真正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只有中医药事业的从业人员真正将中医药文化熔铸到思维、心理中,中医药才能自然地壮大起来。

参考文献:

[1]文苕.全国第八届中医药文化研讨会纪要[J].医古文知识,2005(4):46.

[2]潘雨延.易与佛教·易与老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72.

[3]刘力红.思考中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06.

[4]病入膏肓的中医,病根在哪里[N].现代教育报,2001-9-28.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中医文化传播的历史、现状及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2011SJB770004)。

医药基金范文第5篇

前不久,青岛海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在青岛市城阳区海尔国际细胞库举行。通过这一平台,在胚胎和干细胞培养、克隆动物与疾病模型动物、“类器官”等科研领域研究成果卓著,并享有国际声誉的韩国科学技术院金南衡院士团队与海尔生物科技成功牵手,将成为企业的“专属智库”,提供科学指导,加速实现从科研项目到产业转化的精准匹配和无缝衔接。

在城阳区,像青岛海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样瞄准生物医药新兴产业的企业正在加速聚集、组团突围。据了解,城阳区现有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36家,其中上市公司3家,拟上市企业13家,2020年城阳区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88.1亿元,同比增长19.3%。

政策扶持产业创新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各地竞相发展的高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爆发,生物医药产业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在国家大力推进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宏观政策的指引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城阳区重点打造的五大产业集群之一,聚焦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兽用药品制造、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等多个细分领域,城阳区持续强链、补链、延链,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集聚态势,推动医药生物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年初,城阳区出台了《关于促进城阳区生物医药健康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化发展、构建产业支撑服务体系三个方面,覆盖了新药研发、产业化、项目投资、平台建设、市场销售等全产业链,提出了13项硬核举措鼓励产业创新。

“2021年3月份以来,我们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深圳、成都、苏州、宁波等先进地区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政策,广泛征求8个街道及国海、易邦、益青等1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的意见建议,结合城阳区实际情况,对标深圳、看齐青岛,以科技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出台了这项政策。”城阳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介绍说,新政对新药研发、医疗器械研发、发展中药及特医食品、引进龙头企业、鼓励企业资质认证、推动服务平台建设等6方面均在青岛市《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奖励标准上,再给予1:1配套奖励,实现翻倍奖励。城阳区结合实际情况,对发展仿制药,发展原料药、药用辅料及药包材,企业开拓市场,发展非营利性民办医疗机构及建设医学重点学科,强化金融资本支持等5方面为城阳区特有奖励条款,对企业进行精准扶持。

龙头引领产业加速聚集

2021年12月31日,动物疫苗国家产业创新基地暨青岛易邦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项目开工,该项目是山东省规模最大、实验种类最全的P3实验室,建成后将提升我国重大疫病和新发病的防控技术研发和转化效率,提高生物医药领域的科研创新水平,具有极高的经济社会效益。

在城阳,易邦生物、海利尔药业、双鲸药业、国海生物、益青生物等生物医药企业的名字在行业内越来越亮眼。一个个领军企业的崛起,扎实推进了城阳区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兽用生物制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易邦生物在技术突破、工艺创新等领域深耕20余年,打破了进口品牌在高端领域的垄断地位,不断引领和推动着行业健康发展。其中,动物疫苗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的实施,不仅激活了易邦生产“智造”基因,还快速提升了中国生物制品的国际竞争力。2020年,易邦生物强势挺进全球动保18强。

历经70多年风雨历程的双鲸药业,是国内首家鱼肝油生产企业,先后跻身“中国化药企业百强企业”“中国医药行业成长50强”,公司生产的乳白鱼肝油荣获国家银质奖,维生素D滴剂荣获健康中国2030品牌计划“年度品牌表现奖”。

此外,国海生物的主导产品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是国内首家被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大剂量孕激素类抗癌药,连续多年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65%以上的市场份额,国内同行业排名第一位。

在城阳区,一批本土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在原料药、生物药、化学药等领域具备一定规模和竞争实力,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目前,城阳区产值过亿元的生物医药企业有8家,2020年产值增速超过20%的企业有10家。这些领军企业,各自形成生态圈,为城阳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集聚和引领作用。

完善体系推进产城融合

2021年以来,城阳区抢抓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崛起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化、企业规模化、品牌高端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澎湃新动能。

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园区加快建设。海尔生物细胞谷、青特北大医疗产业园、国科健康科技小镇、中白国际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威高国际医疗产业园项目等一批优质产业园区项目布局落户。目前,城阳区有科智星医疗手术机器人项目、威高国际医疗产业园项目、瑞奈生物科技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等重点在建项目8个;益青生物的年产30亿粒新型明胶空心胶囊生产线项目、双鲸药业的年产8600万瓶(盒)药品生产线扩建项目等技改项目4个;在谈的海利康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1个,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产业新动能。

高端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城阳区康复大学计划明年正式招生;青岛中科未来健康研究院、中科传感技术(青岛)研究院、青岛特种食品创新研究院、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科研平台相继落户。城阳区现有省级以上实验室、技术中心等各类科创平台19个,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个。

优质医疗和康养资源加速落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正式启用;康复大学附属中国康复中心即将启用;树兰医院、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泰康之家琴園等项目相继开工,一座活力之城、健康之城正在强势崛起。

此外,为加速国际高端和急需人才集聚,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城阳区出台了《关于促进青岛内联外通的中央活力区建设的十二条人才支持措施》《关于吸引人才享受共有产权住房政策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

医药基金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医药专业 医药高等数学 教育

医药高等数学是高等医药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数学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它学科知识提供一个平台。数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现在,中医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随着计算机及各种应用软件的普及,数学已深入到中医学、中药学的领域。因此,在中医药学专业的学生中进行数学教育既是素质教育也是技能教育,在中医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但长期以来,中医药院校的高等数学无论是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还是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现代中医药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医药高等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现阶段医药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

现有的高等数学教材往往过于强调自身的系统性与连贯性,与实际的医药方面的应用脱节,基本都遵循“定义—定理—性质—例子”的编写体例,造成公式、性质的堆积和罗列,对概念的来源、数学方法的应用涉及不多。专门的医药高等数学教材也基本遵循这样的编写体例,只不过加了少许简单的医药类应用题。大部分例题还是物理和几何方面的应用,远远不能满足医药专业的学生学习需求。

2.教学方法

现在的数学课堂还是基本上采用定义、定理、论证推理、例题演算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与学生交流互动较少,很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感觉学习数学枯燥无味,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

3.教学手段

近几年来,各类学科都开始使用新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论坛等。但高等数学的教学还是采用粉笔加黑板,对新的教学手段很少应用。这样已经不足以应对教学课时少,而所需要讲的内容越来越多的局面,不能完成大量的信息量的传授任务,而且在一些几何图示上受到很大的限制。

4.教师自身素质

在中医药院校讲授医药高等数学的教师多是数学系毕业,给学生传授数学方面的知识当然游刃有余。但医药高等数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单纯的数学知识点,还要强调数学在中医药专业中的应用。对于这一点特别要特别引起重视。但很多教师自己对中医药方面的知识完全不了解,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与中医药结合应用。

5.教学氛围

由于这些年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较多,医药高等数学课基本上都是大课,普遍存在着师生关系疏远、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二、 措施与建议

针对医药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调整课程要求,改革教材

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方向转变。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应当适当调整数学课程的教学要求,改革高等数学教材应作为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关键。目前高等数学课程的要求基本上是20世纪90年代颁发的,已不符合目前大众化教育的实际需要,尤其是高等数学教材千篇一律,往往注重理论的严谨性和叙述的形式化,缺乏以直观、具体的方式描述高等数学,对概念的起源、问题的提出背景介绍得不够。学生从课本上感受到的就是概念、公式、性质,而对概念的来源背景,数学的思想方法,以及数学方法的应用了解甚少。这种抽象的、形式化的编写方式不但会让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而且会产生学习高等数学“无用”的想法,不仅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更谈不上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自觉的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为适应大众化的教育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应几何化、数值化和代数化地展现,并使用浅显、简洁、易懂的语言叙述。具体表现为:(1)每个概念用图形、文字、数值、代数语言方式阐述,概念叙述采用自然语言,体现教学的直观化。(2)强调数学理论与中医药的相关应结合,重视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教学,使学生经历用数学概念构造数学模型的过程。教材上有关中医药应用的实例不仅要量多,而且要新颖、有趣与医学知识结合紧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与魅力。(3)强调应用计算机和带图像功能的计算器理解函数、极限、积分等概念,体现教学的实验化。(4)穿插介绍相关的数学家、数学史。(5)正确处理知识的严密性与直观性。有些定理严格证明,有些定理只给出证明思路,有些定理不加证明,只举例说明即可。

同时,近年来中学数学已进行了大幅度的课程改革,学生在中学就已经学习了极限、导数等概念,而高等数学的前三章基本也是这些内容,教学内容与中学教学内容重复。相反,高中的教学内容将极坐标这一知识点删去未讲,但高等数学中却有在极坐标系下求定积分,二重积分的内容。每次讲到这一知识点,因为中学没学过,学生都一片茫然。所以,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要与中学所学的知识更好的衔接,不要出现重复和断裂的知识链。

2.改革教学方法

(1)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淡化运算技巧

数学教学的重要使命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数学中要适当减少运算技巧的训练,突出重在应用的教学思想和方法,重点揭示数学概念和方法的实质。在教学中要不断给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提炼数学思想,例如:微分中局部线性化的思想,极值问题中最优化思想,积分应用中微元法思想等等,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有所感悟,进而对以后的学习工作有所启迪。

(2)加强学生学习主体,创设问题意境,激发创新意识

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主体意识,建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双向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应有过去的“主讲”变为“主导”。“教”数学只是一种引导,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才是目的,要把数学中的公式与习题都当作课题去研究,去分析,去解决,将之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其自学能力和专研问题的能力。

实行问题教学法,在概念、原理等的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而整个教学过程就是问题的解决过程。

(3)引进数学建模,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数学对其它学科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体现的,建立数学模型是应用数学关键而重要的一步。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工具。如,当生物医学专家有了血药浓度在人体内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数学模型后,可以用来分析药物的疗效,从而有效地指导临床用药。实际上,微积分中许多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如导数的定义、定积分的定义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着意强调微积分本身的数学模型特征;除此之外,可以将建模内容放在每章后面,适时讲解建模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数学原理或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例如,在学习了极限连续之后即介绍蛛网模型以及细菌繁殖模型;学习定积分后介绍人口统计模型;而微分方程,作为动力机制的数学模型,应将这章作为建模重点,介绍如肿瘤生长模型,静脉滴注给药的一室模型,传染病模型等。同时,每个知识点都要给学生配以相应的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创建模型。这样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改革教学手段,引进多媒体辅助教学

数学是研究量、形与关系的科学,特别是在高等数学中要研究各种各样的空间几何体的面积、体积,有些图形的生成是复杂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用较短的时间难以用板书描绘准确和清楚的。如果借助计算机技术,不仅能非常清晰直观地将图形描绘出来,而且学生在屏幕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图形的生成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是有价值的。不仅如此,多媒体教学还能够节约传统的板书时间,增加授课信息量,提高将可效率;能够化静为动,寓教于乐,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曲边梯形面积“分割、以直代曲、求和、取极限”的计算过程,随着小矩形个数逐渐增多,小矩形面积和越来越接近曲边梯形的面积,非常直观形象。对于深入理解定积分的思想很有帮助,这是板书所不及的。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给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与传统手段相结合才能恰到好处。如果教师机械的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整个教学过程,容易使学生思维散漫,视觉疲劳。因此不提倡通篇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提高教师中医药知识水平

为了能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较好地应用在他们所学的中医药专业上,教师必须要对中医药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能使课堂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所以笔者认为,凡讲授医药高等数学的教师都要学习几门基本的中医药课程,了解学生所学的专业以及所学专业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和对数学所需要的程度。

5.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

由于高等数学上大课,教师不能兼顾到每个学生,会出现教师在课堂上只按教案讲课,不注意学生反映的情况。学生课堂掌握知识程度如何,教师较少过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无法反馈到教师那里,结果学生对高等数学课不感兴趣,缺课或不认真听讲的现象时有发生。其实教学过程非常复杂,教师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对待上课,能不能营造良好、活跃的上课气氛,能不能调动学生的赢取,使其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这非常关键。因此,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与课程相关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热情,要表现出对所讲内容的兴趣,对学生的关注和期望,以及对教学的敬业精神,由此来感染和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

医药高等数学的教学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相信在众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教改之路,让高等数学在中医药领域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祁爱琴等.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医药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6).

[2]许华萍.中医药院校《医药高等数学》的教学体会[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

[3]钱微微.中医药专业数学教学模式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8(3).

上一篇:村委副主任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法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