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法范文

2023-09-16

英语教学法范文第1篇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法

目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使用的方法较多,但从影响的范围和发展的方向及推广的价值上看,听说法、交际法、折衷法及张思忠16字教学法当属主流。从方法本身来看,它们之间是一种扬弃的关系,即交际法是对听说法的扬弃,折衷法和张思忠16字教学法又是对听说法、交际法等的扬弃。这里,将对上述几种方法进行若干比较,以供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借鉴和运用。

一、听说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美国军队中形成并获得成功,五十年代初在美国流行,六十年代中叶发展到顶峰,流传到世界各国,蜚声世界英语教学界。其特点是:

1、注重语言结构、形式,意思为次,机械记忆为主;

2、语言学习项目不必语境化;

3、语言学习的目标就是掌握语音、句型、单词,因此,大量使用机械练习;

4、句型操练为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技巧;

5、发音要求近似本族语人的标准;

6、课堂上禁止使用语法解释,禁止使用母语,禁止在初期水平上使用翻译;

7、只有在长期严格的句型操练和大量机械练习之后,方可进行交际活动;

8、先听说后读写,即在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口语之后方可从事阅读与写作;

9、通过教授语言结构(即句型的系统教学)来掌握英语的语言系统;

10、以语言能力的形成为教学所追求的最大目标;

二、交际法

七十年代产生于西欧,是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需要,特别是欧洲共同体成立以来,各种专业英语人才的需要越来越迫切,于是,这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便产生了,并很快在世界上流行开来。与听说法相比,它的特点是:

1、意思是最重要的;注重意义,围绕交际功能使用或练习结构;

2、语境化是教学的基本前提;

3、语言学习目标就是学会有效地进行交际;

4、句型操练属辅助训练手段;

5、发音以可以理解为标准;

6、依据年龄、兴趣等条件,只要有助于学习者,可以解释语法,母语在适当的场合可以适当使用,翻译可根据学生需要使用;

7、从开始就鼓励交际活动;

8、如需要,读写可以与听说同时进行;

9、通过交际过程或活动,学生学习英语的语言系统;

10、交际能力是教学所追求的最大目标;

三、折衷法

由于各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都不能包医百病,所以,近年来国内外英语教学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普遍的趋向,就是对各种英语教学法流派采取折衷的态度,取长去短,优化配置,把一对对相互矛盾的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于是产生了新的方法即"折衷法"或"新教授法"。与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等相比,它的特点是:

1、在母语问题上实行折衷。即实行既利用又控制的原则,既不象语法翻译法那样完全依靠母语,也不象直接法,听说法那样绝对排斥母语,而利用理解、比较、对比等积极作用,排除其不利于思维的习惯、语感等消极干扰。

2、在处理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上实行折衷。即既要注重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又要加强语言的知识性学习和训练。

3、在对待口语和书面语问题上实行折衷。听说读写是教学目的,也是教学手段,相辅相成,应阶段侧重,目标侧重,综合训练,而不能象某些教学法那样或偏爱听说、或侧重读写。

4、在处理整体与局部关系上实行折衷。即注重句单位教学为主,词单位教学、课文中心教学以及语音、词汇、语法各单项教学为辅,不走极端。

5、在处理内容和形式、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上实行折衷。既重视形式和结构,更要重视内容和功能,不象听说法那样只重视形式与结构,而忽视内容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要兼顾语言形式、结构及语言表达的内容与功能,即不仅要知道怎么说才对,更要了解说什么才更合适,更得体。教学内容务必在真实的有情景的连贯语言中出现,而语言的形式、内容和功能又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从而增长知识结构。

6、在具体教学方法上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归纳法和演绎法折衷使用,既可在归纳中演绎,又可在演绎之后再归纳。

7、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既学会又会学,既活学活练又活用。

8、在对待语法和翻译上实行折衷。即不走极端,而是从实际出发,根据需要,恰切使用,既不谈语法翻译"色变",也不脱离实际津津乐道于语法、翻译。

四、张思忠教学法

华中师大一附中张思忠集其40年教改实践所创立,其内容是"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也称16字教学法。是近十几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实验和推广的两大教学方法之一(另一法是交际法)。是经实践检验能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与交际法等相比,其特点是:

1、以全面的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为指导思想,科学地处理因材施教、非智力因素、巩固提高等问题;

2、正确处理教语言与教交际的关系。即坚持教语言(就是坚持语音、语法、词汇、听、说、读、写的教学),在教语言本身的同时教语言使用,也就是教交际;

3、既教浅层文化、更教深层文化。首先集中解决语音、语法、词汇基本问题(浅层文化),为学习有文化内容的材料开路,随之即进入阅读原著以及有内容的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的强化训练(深层文化)。

英语教学法范文第2篇

摘 要:各种英语演讲比赛层出不穷,推动了高校英语学习的热潮。但英语演讲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还不成熟,需要教师研究如何选题、如何实施和如何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英语演讲在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演讲比赛 英语演讲 课堂教学

一、英语演讲的重要性

演讲是沟通的升华,是交流的最高境界,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必备的技能之一。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的日益密切,沟通成为推动发展的关键,而演讲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沟通手段,势必贯穿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从而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现在,演讲已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在商务活动中,政治活动中,科研活动中和课堂教学中。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北京申奥的成功,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言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了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国际交往的需要,为举办2008年奥运会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提高全民的英语水平,满足社会对各方面外语人才的要求,英语演讲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种状况下,各种各样的英语演讲比赛浮出水面。目前,国内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最具权威的英语演讲比赛有两个:一是由中国中央电视台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主办的“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二是由中国最大的英文报刊《中国日报》社创办,《21世纪报》承办的“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这两项比赛的开展,有力地推動了高校英语学习的热潮,并且对我校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我校金融专业01级学生林娜获2005年“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福建赛区)二等奖,信管专业02级学生唐雯雯获三等奖。为了借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开展的东风,也为了落实我校培养实用人才的要求,我校诞生了独具特色的英语演讲点名赛和精英赛。点名赛即根据学生学号任意抽取学生参加演讲比赛,并且规定学生不得弃权;精英赛则由每班推选一至两名优秀学生参加院系选拔赛,最后进入到学校总决赛。这两项赛事每学期举办一次,极大地推动了我校的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氛围的形成。为了提高学生的参赛水平,教师们开始有意识地把英语演讲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笔者也在这样做,实践证明,凡是在课堂上经过训练的学生往往在比赛中表现出较强的实力。这也坚定了笔者把英语演讲作为课堂教学一部分的决心。

二、演讲题目选择的依据

既然英语演讲已经开始走进课堂教学,那么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选择合适的演讲题目。在笔者看来,应依据下列原则选择:

第一,尽量选择学生熟悉,在他们知识范围内的话题。应选择与当前社会热点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关心国际国内大事的情怀,又可以促使他们用心去观察校园和学校生活。比如,在大一新生入校后,笔者安排的第一次演讲是“My Impression of Yang-En University”,然后针对这一命题,又提出四个相关问题:“Why do you come to this university?” “Do you like our university?” “Do you find our university beautiful?”和“How do you plan your college life?”针对这四个问题,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很多学生谈到了我校的校园美景、安静的学习环境和自己对未来四年大学生活的规划。虽然他们的回答和演讲稍显稚嫩,但明显感觉出他们对英语演讲的热情之火已经被点燃,这必将对他们的大学生活起到促进作用。针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笔者安排了“My Understanding of Olympic Games”的演讲,学生谈到了对奥运精神的理解,申奥成功对中国的意义以及对自己人生的影响。这样的命题可以使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心国家命运,对学生人生价值的追求也有指点作用。

第二,按照单元教学要求选择话题。目前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按照固定的单元进行,每个单元有固定的主题。例如,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3册第1单元的主题是“Changes in the Way We Live”,讲的是人们在农村生活和城市生活之间的选择,根据这一单元主题,笔者安排了演讲“Country Life and City Life”,并提出了三个问题:“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living in the country?”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living in the city?”和“Which kind of life do you choose?”由于有了前期的课文内容学习和背景知识的介绍,再加上学生自己的农村生活和城市生活的经历,他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谈到自己生长在农村,深知农村生活的艰辛,因而想过城市生活;有的学生则提出相反的观点;还有的学生提出综合农村生活和城市生活的优点为最佳生活方式。总之,这样的命题使得学生想说,有话可说。可见,针对每单元教学,教师应精心设计安排演讲,学生不仅可以复习所学过的内容,还可以拓宽课堂知识的范围,开拓他们的视野;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更提高了他们的思辩能力,可谓一举三得。

第三,结合演讲比赛和按推动英语学习氛围的要求来选择话题。每学期我校都要举行英语演讲点名赛和精英赛,并且优秀学生将有机会代表我校参加省市级比赛。为了使校级比赛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最终推动英语学习氛围的形成,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在这样的背景下,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被点到参加演讲,因而他们的热情空前高涨。教师应该很好地利用学生的这一兴奋点,在比赛前几周集中指导学生准备、训练,安排大量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讲,设想出可能的命题让学生操练,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有了这样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学生在参加正式比赛时才不会当“逃兵”。同时,这一活动的开展,也将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产生持久影响,因为学生考虑到还有下一次,他们就可早做准备,最后全校兴起学习英语的高潮。

三、英语演讲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步骤

有了合适的演讲题目,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在课堂中实施,这是最关键、最能体现出演讲价值的所在之处。可以按下列步骤进行:

(一) 由于学生才进大学,大多没有英语演讲的体会和经历,所以组织学生观摩演讲比赛是必要的。可以组织学生观看“CCTV杯”电视直播和“21世纪杯”光碟。更可行的是,要求学生观看我校的点名赛和精英赛。通过观看和现场感受,学生能获得对英语演讲最直观的体会,能够从旁观者的角度评判演讲者的好坏,从而对自己以后的演讲起到警示作用。在观看演讲后,学生可试着模仿演讲者的语调、手势和面部表情来进行锻炼。

(二) 有了观摩演讲的体会,教师就要布置好演讲题目,要求学生写好演讲稿,在最快的时间内交给教师批阅,然后学生拿回演讲稿准备。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有帮助的。学生写演讲稿,教师批阅就是学生的一次写作练习。每次都这样严格进行,学生就会形成严谨的写作风格,他们的演讲就不会在语法方面出错误。在课堂上演讲要求学生脱稿进行,这样每次他们就要去背诵,长期坚持下去,他们的语感和背诵能力也会有提高。

(三) 学生在课堂上演讲后,教师马上给出点评,一般以鼓励为主。点评后,其他学生根据演讲的内容提出问题,并要求演讲者作答。这种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互动,促使学生去听、去思考,锻炼了他们的听力,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也带动了课堂教学其他环节的良性循环。

(四) 在学生经过命题演讲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讲练习,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这样的机会。小组演讲练习可以让学生分享更多的他人带来的资源,减少犯错误的机会。参加小组练习意味着学生全情投入、理性行动、公平竞争和全面参与,让学生学会既要灵活多变、民主公正,又要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深思熟虑。在小组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水平,当气氛紧张激烈时,领导者应找出紧张的根源;当大家的热情不高时,领导者要提醒大家进入既定的程序;当气氛正好时,领导者应抓住议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邹海峰,2004)。小组演讲练习可以使学生在比较轻松的状态下发挥自己的长处。

(五) 经过前面四个阶段的练习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到一个具有相当挑战性的环节,即兴演讲(Speaking Impromptu)。笔者在学期末前几周内会安排学生进行即兴演讲,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些基础。首先准备二十张小纸条,每张纸条上面写有一个话题。在上课前三分钟要求学生抽签,然后上课后马上进行演讲,结束后还面临着教师和学生的提问。这种无准备的演讲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随机应变和快速思考的能力,让学生觉得很刺激,也促使他们勇于接受挑战,因为他们是喜欢挑战的。如果每次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即兴演讲,那么他们的自信会更强,对他们的英语学习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经过观摩——模仿——命题演讲(辅导,修改)——即兴演讲(抽签)——辩论演讲——院系演讲比赛——校级演讲比赛这一模式的练习和强化后,学生的英语演讲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纷纷反映自己的自信心增强,英语发音、口语提高很快,自己的整个学习和精神状态都焕然一新。可见,教师按照这个模式对学生进行英语演讲的培训,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而且整个校园的英语学习氛围会形成,最终会产生健康的英语学习大环境。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虽然教师已经开始把英语演讲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 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完成单元教学内容就够了,而课堂演讲可有可无或者干脆认为是浪费时间。要知道全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专门的英语演讲课,并且尝到了很多甜头,他们的学生英语学习水平提高很快。还有的教师只是凭借一时兴趣进行一两次,没有长期坚持,因而效果也不理想。教师要认识到英语演讲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特魅力,用好它,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加以强化,持续下去。

(二) 课前5—10分钟应还给学生让学生表演。每节课或多或少有学生迟到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教师的导入不吸引人。既然这几分钟不能直接进入正题,教师不妨利用它安排学生上台演讲。这样做既可扭转不利的课堂准备期,长期下去又可使学生重新发现并珍惜这有意义的课前5—10分钟。

(三) 学生的演讲技巧训练不够。既然是演讲就要涉及到技巧,何况是非母语的英语演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演讲技巧训练,要让他们观摩、模仿、锻炼,使他们明白成功演讲的要素:语言流畅(Fluent)、大方自然(Natural)、满腔热情(Enthusiastic)、充满信心(Confident)和直面听众(Direct)(祁寿华,2005),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发音、音量、语调、速度、停顿和变化的作用。还要让学生体会体态语言在演讲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一些演讲技巧的指导会使学生收益非浅,需要教师花费一番心思。

(四) 选派优秀学生参加省市和国家级比赛的力度不够。虽然我校每年都举行点名赛和精英赛,并且学生的水平越来越高,但送出去交流比赛的不多。只有出去交流比赛全方位多层次地与外界沟通,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开拓视野,增强信心,增加赶超的勇气。这不仅让师生受益,而且对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都有作用。

五、結语

只要认识到英语演讲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认真选题、认真实施、不断实践,根据实践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改进,使之长效化,把英语演讲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加以推广运用,那么英语演讲就会不断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惊喜,最终会让师生都受益。

参考文献:

[1]Jo MaDonough,Christopher Shaw.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T A Teacher’s Guide. 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

[2]张民和.英语演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9-30.

[3]祁寿华.英语演讲艺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106-110.

[4]《英语大世界》编辑部.英语演讲高手[M].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26.

[5]宿玉荣,王帆,范悦.英语演讲比赛参赛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7.

[6]胡丹.语块与英语学习成效-基于英语演讲课的教学实践[J].华东交通大学报,2006,(12):121-126.

[7]马可.有效利用英语课前五分钟的教学启示[J].外语研究文教资料,2006,(6):56.

[8]王银屏,孙昂.英语演讲课教学刍议[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2):88-90.

[9]徐卉,王煌.英语演讲与大学英语教学[J].经济师,2005,(12):246.

[10]袁雪芬.英语演讲教学的作用与价值[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128-130.

英语教学法范文第3篇

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语音教学是基础,语音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各种方法。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音教学;方法

一、提高学生的拼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只有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学习。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把提高学生的拼读兴趣摆在重要的位置上,进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知识。教师在小学语音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联想激趣的手段,提高学生的拼读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单词mouse 的时候,可通过单词house 引出来,然后指导学生读含有字母 ou的单词,如shout与 mouth,让学生拼读出 mouse。最后,让学生读“A mouse is shouting in a house.”这样,不但使学生巩固了之前学习的单词,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地拼读。

二、指导学生进行归纳

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之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不断地归纳和比较,举一反三。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26个字母的时候,指导学生把相同音素的字母进行归纳。比如,对于字母“a”“h”“j”“k”,教师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找出它们的共同音素/ei/,以此类推,就能够以音素为标准来归纳这26个字母了。学生在进行归纳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字母的发音,而且了解了字母在音素上的联系。同样的,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归纳一些读音的规则。比如,教师在教授了学生“face”“cake”和“snake”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可以读“game”“make”和“same”了。这样,学生就很快学会了正确的发音。通过这种语音教学的方式,培养了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进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绕口令教学法

指导学生区别相似音的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绕口令,当学生学会了准确的语音后,教师可以用绕口令的教学法指导学生辨别一些辅音和元音的细微差别。比如,通过指导学生读“Mike rides a bike behind a white dike.He big pig will dig。”使学生在这个绕口令当中辨别字母i 的 / i /和/ ai /音。绕口令的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拼读的过程中变得更加愉快,避免了单调、乏味的跟读与模仿。

参考文献:

黄铄淳.巧妙渗透,寓教于乐,感悟运用:浅谈小学英语语音有效教学[J].新课程:中,2011(03).

英语教学法范文第4篇

英语情境教学就是以情境教学基本理论为基础,通过铺设情境,实现达到语言交际的目标。英语情境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遵循反映论的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使抽象的语言形式变成生动具体的可视语言,创设尽可能多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感受英语、说英语、用英语进行思维、用英语的方式主导行为。

1、情境教学法理论依据和来源

情境教学法自20世纪70年代形成以来,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语言教学中的基本思想和教学方向。情境教学法的语言理论基础是英国的结构主义语言理论。口语被认为是语言的基础,结构是说话能力的核心。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不同的是,在这里语言被看做是与现实世界的目标和情境有关的有目的的活动。这些活动是有交际意义的。教学要为用语言进行有效实践创造条件,要把学习手段与其最终的为交际的目的紧密结合起来。英语教学的过程就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习得过程,学生在交际中不断地掌握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语言特点。

情境教学法理论依据主要有三点:第一,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爱幻想,思维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征,情境教学可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第二,语言的习得规律。语言的习得不是从词形与语法规则入手的。语言是在语境中学习,在应用中掌握的。第三,学生的学习规律。情境教学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有意识心理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积极的、有创造性的学习,使整个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2、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一、在课堂上创设情境

1、利用实物,巧设情境

教师通过实物演示情境能使学生边学习边体会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如:教学“There?be”句型、人体部位、方位词、形容词的比较等级都可用事物来演示教材内容。再如,在讲授涉及问路的主题时,利用教室的课桌作为直观教具,有序排列,中间空出适当距离用做街道社区,然后让学生把课前自制的带有社区单位如school,hospital,toilet,the bus stop,the police station等的卡片放在课桌上,表示各建筑物所处的位置,形成某个建筑群的模拟情景,再让学生操练陌生人问路的对话。

在这种现实的“浓缩版”中,学生就能直观地理解向左转与向右转,并且懂得中西方在交通规则差异等方面的文化内容。同时,学生的责任感、道德感与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强化。这种方法基本贯穿了我初中英语教学的始终。

2、语言描述,引入情境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制造悬念,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连珠炮式地提问,或者设置“突如其来的提问”,让学生就某个问题随便说说他们知道的东西。让学生说出他们能想到的情况,如果说不出来,教师可以提示。突如其来的提问可以使学习生动活泼,能引起学生临场发挥的冲动,获得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例如:在讲解dangerous和careful时,课前我先安排一个学生,讲授时,我指着教室里的一只灯管说:“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light. It doesn’t work. Who can mend it”?这时那位同学站起来说:“Don’t worry. I can mend it.”说完,他就走过来并假装去触摸灯管,这时我显出一种极为紧张的表情并大声说:“Be careful!It’s dangerous!”我一边在黑板上用红色粉笔画出“触电”标志符号,一边大声重复:“Be careful!It’s dangerous!”这时再问同学们它们的含义,学生便能异口同声地说出来。

3、运用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在课堂上运用录像、投影、录音机为学生创设一种悦耳、悦目、悦心的英语交际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有交流语言的真实感,这种方式寓教于乐,学生学起来不感到枯燥。例如,对于“What day is it today”“Wha day was it yesterday?”的英语语法中过去式的讲授,传统教学步骤为教师朗读——学生跟读——提问造句——强化练习。这种教学方法固然有效,却略显单调与枯燥。那么,尝试改变这一教材呈现方式。英文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引出教学内容——学生听曲——学生跟唱——渗透与展开教学内容。当然,对于歌曲中歌词的内容与真正含义,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领会,但这并不会影响到他们对音乐的天然模仿。此时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展开对语法一般过去式的呈现。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对于语法一般过去式的理解就在歌曲与问答中加深(am—was,like—liked),这就对进一步的深入学习语法一般过去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T:When she was young,what did she like to do?

S:Listen to the radio.

T:Yes,when she was young,she liked to listen to the radio.What did you like to do when you were young?

S1:When 1 was young,I liked to swim.

S2:When 1 was young,I liked to sing.

4、角色扮演、游戏,体会情境

运用角色扮演,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情趣中体会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就某一个内容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学习,最终学生不仅能牢固地掌握课本知识,还能根据教师所给的情境,从自己的水平出发,编出更切合生活实际的会话,在情境中学,在情境用。但是教师要注意所设置的情境要与所学内容、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而且自然。练习的方法也要灵活多样,体现出练习充分、广泛、有深度的特点。

如我在讲解finish doing sth时先让学生熟知它的句型结构,然后让学生分别担任不同角色进行会话表演:

1.Did you finish reading the book?

Yes I did.

2.I have finished cleaning our classroom.

3.I am playing basketball after I finish doing my homework.

课堂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多种方法,考虑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二、课外创设情境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它具有实际性和交际性。实际生活水平是语言学习的试金石。英语的情境教学的时空必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把学习迁移拓展到我们的生活中。教师要设法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创造英语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敢于大声和老师用英语打招呼,交谈;鼓励他们尽量用所学的常用表达方式和同学相互问候、对话。也可以开展各类英语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演讲赛、英语故事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大胆放手去思考、去探究、去体味。学生一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实践,必定会爆发出无限的创造力火花,必定能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情境教学不仅能使语言教材变成活生生的言语,富有生活气息;使学生产生仿佛置身于英语世界的感觉,增强运用英语的能力;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语言信息的输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英语教学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期中复习 期末复习 有效性

如何上好高一、高二的期中、期未复习课一直是教师既忽视又头痛的问题。目前的复习课,一是存在着以练习(做试卷)代复习的现象,教师不断出题,天天模拟考,并忙于讲、改、评,学生则忙于做、听、抄、背,成天围着老师转,这样的复习使得老师累,学生也累,教师和题目控制了学生;二是认为复习就是将过去学过的知识温习一遍,让学生把所有做过的作业重新抄一遍,学生非抄即背,非写即读,这让学生感觉机械枯燥,味同嚼蜡。

上述两种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虽然终日忙忙碌碌,但学习效率和效果不尽如人意,达不到复习的目的——提升学习能力。出现这样的问题,其根源在教师,教师对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意识和习惯不够重视,缺乏这方面的具体指导,一味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设计规划、布置任务、安排训练。复习是学生再次自主建构结构性知识的过程,好的复习课应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优化复习方法。下面就我们的具体做法和同行进行商榷。

一、任务驱动,了解学情,找准复习教学的真起点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学习者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学习者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自己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自己的假设。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而现代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时远远超过教师的想象,教师设计的教学起点就不一定是学生的起点[1]。复习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了解教学的对象——学生,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与所要复习的知识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么样,都要充分估计学生知识技能的基础、生活经验和学习习惯。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找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有的放矢。

我们的具体做法:开学就制定提前两周完成期中、期未新授课的教学计划,然后应用“目标—自学—辅导”教学模式自编一套带详细答案的期中或期未模拟试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按时完成,教师在指导学生互批互改的同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情,为下一步的复习教学设计找准教学的真起点。

二、提纲引导,抓好基础,找准复习教学的出发点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因此,学习,不是像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只通过刺激——反应的过程进行”那样[2]。

我们的具体做法:首先由教师划定复习的范围,引导学生依据课本、课堂笔记、平时作业及相关试卷资料,确定所有学生需要复习的各个知识点及重点。再指导学生以课本后的章节提要为中心自行对教材进行梳理,将分散在教材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整合与分类,形成几个复习板块并分别列出各项知识点的复习提纲。在这一阶段,学习支配权属于学生,教师只是相机做一些提示或个别指导。如“想一想,还有哪些内容该掌握?”“你还有哪些地方没复习好需要注意?”,等等。

三、角色定位,改正错题,找准复习教学的突破点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填灌的对象。

我们的具体做法:以教材练习题为主确定了一套全面的检测题,把学习任务包含的内容变成一道道的题,指导学生运用“动态分级循环检测法”逐题检测练习,坚持题题过关,确保没有疏漏、有条不紊。自我动态分级,当即区别标注,检测练习时根据对每一题的掌握程度进行分级,做出标记。分为四种情况:掌握得很牢固,一看题就能解出正确答案,这样的题为1级掌握程度的题;已经掌握,但还不熟练,需要思考一会才能解出正确答案,这样的题为2级掌握程度的题;没有完全掌握,需要查阅资料才能解出正确答案,这样的题为3级掌握程度的题;掌握程度较差,通过请教老师或同学才能解出正确答案,这样的题为4级掌握程度的题。

归纳起来就是:“一看就会”为1级,“深思才会”为2级,“查阅资料才会”为3级,“请教他人才会”为4级。做题时分别标注1、2、3、4,掌握情况和巩固情况一目了然。复习检测就可以区别轻重缓急,分配时间,最大限度地保证效果、提高效率。

每一题都检测通过了,是否就可以结束了?不是。因为掌握不一定已经巩固,记忆不一定已经牢固。要实现有保障,一个回合是不够的。一轮检测复习之后,就要接着进行第二轮。可以参考第一轮标注的掌握程度,巩固的题快速浏览,不巩固的题进行巩固,同样按掌握程度标注1、2、3、4级。二轮完成后,再按同样程序进行第三轮。这样,会一轮比一轮快,一轮比一轮巩固。最后,除很少“难”题可能是2级以外,绝大部分题都成为了1级,这就说明学生已经比较全面和牢固地掌握了所学内容,考试也就一定会成功。只有进行循环检测训练,才能保证牢固地掌握学习内容,牢固地加深理解和巩固记忆。

要题题过关,要分级标注,还要循环检测,有那么多时间吗?有,要向效率要时间。原中国足球主教练米卢曾经说过:“态度决定一切。”必须肯定的是,要十分专注、认真验证,切忌“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但除此以外一切不必要的步骤都可省去。要以动脑为主,动手为辅,不做工整演算,必要时才借助草稿纸快速书写和演算。要做到浏览快、思考快、书写快,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快速高效。

四、归纳总结,提升能力,找准复习教学的终结点

建构主义鼓励学生参与到与教师和同伴的对话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整理出学生自己易错的习题和典型题型,师生之间交流、推广好的学习方法,确立正确的复习导向。教师针对学生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强化训练。

这种复习整理归纳方法基于师生的共同活动,打破了以往的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同时还是“老师”,是评议员,学生间人人平等,个个参与,人人都是主角。在复习中,学习的主动权完全由学生掌握,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增强了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如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有效的教学设计.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11):17-18.

[2]徐英俊著.基础教育新概念丛书,《教学设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英语教学法范文第6篇

【摘要】英语学习需要通过大量阅读来培养语感。而音标是英语朗读的入门课,要想学好英语,必须先从抓音标入手。只有掌握了音标,才能准确发音,进而说出一口流畅的英语。本文在对音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音标教学的方法及如何巩固音标教学成果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音标 新目标英语 教学方法

音标是学习英语的重要工具,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和基础。利用国际音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学能力,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一、音标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新目标英语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单词量很大,如果不教音标,不教给学生正确记忆单词的方法,只让学生跟着老师反复读记,那么学生记单词难度很大,而且很容易遗忘。其次,如果学生正确掌握了音标,掌握了发音规则,就可以自己学会拼读生词,也可以根据读音规则拼写出新的单词,达到“听其音而知其形,见其形而晓其音”的效果。英语中还有一些字母组合,它们的发音也是有规律的,如:sh /∫/ ,th/θ/,ck/k/,ph /f/等等。这对学生记忆单词有着重要的作用,能扫除学生学习英语的巨大障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英语的效率。

二、初中英语音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新目标英语》教材的编排,音标教学并未编入正式教程,只在教材附录部分出现,所以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很大一部分老师认为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不应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故而对音标教学置之不理。实际是对“素质教育”的误解。“磨刀不误砍柴功”,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奠基石,音标学习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英语学习的成败。音标教学必须引起英语教育者及初学者足够的重视。

(二)未对音标教学进行精心研究,课程设计马马虎虎。由于七年级英语教学任务繁重,为了赶教学进度,大部分老师对音标教学都选择一笔带过,并未对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教学训练,或者认为只要在以后的单词教学中附带教授音标就足够了。但实际上未经系统正式的教学,全班也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根据音标拼读单词,大部分学生只能靠老师教读,遗忘较快。由于不会独立拼读音标,教过的单词都不会读。单词认读就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巨大障碍。时间越长,这样的障碍就会越来越多,自信心也就备受打击,最后对英语学习渐渐失去兴趣。

三、音标教学的基本方法 音标是记录音素的符号,它的制定规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英语辅音和元音在英语中的作用,就相当于汉语中的声母和韵母。音标教学比较单调,那些枯燥的语音符号会使学生望而生畏。怎样才能学好音标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索并总结了一套音标学习的方法。

(一)先学字母音标,轻松易学

在学习字母的同时学习音标。学生在小学英语的学习中,对26个字母的发音已经十分熟悉,字母歌也基本都会唱,利用大约三个课时的时间把字母再规范地学习一遍,把每个字母的音标写出来(如:Aa [e] Bb [bi:] Cc [si:]),教读每个音标的发音,同时教授学生如何拼读(与拼读汉语拼音相似,这个过程尤其重要)。学完26个字母,也就学会了24个音标。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使字母的发音更规范,另一方面,让他们对英语音标有感性认识,降低畏难情绪,找到英语音标与汉语拼音相似相通的地方。由于对字母发音的熟悉,24个音标的学习也非常轻松。

(二)加强拼读训练,体会音标的正确发音

在26个字母中学习到的24个音标相对来说是较孤立的,必须让学生在口语训练中体会音标的正确发音。同时,结合单词阅读和口语交流来学习音标也是正确掌握音标发音的捷径。七年级上期《新目标英语》教材设计了3个预备单元,涉及的单词、句子都相对简单。学生随即便可以运用刚学会的24个音标进行拼读训练,巩固学习成果。如这些单词学生都能很容易地拼读出来,自信心便大大提高,对音标的学习也就更感兴趣。3个预备单元学习完毕后,学生又可轻松掌握14个音标,剩下的10个音标就迎刃而解了。

刚拼读单词时,教师可把多音节词的音标中涉及的音节划分出来,让学生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拼读,然后再连起来。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所学的音标可以马上得到练习和巩固,学生很容易找到成就感,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时机。

(三)梳理探究,寻找规律,力求熟练掌握

在学完所有音标以后,学生的头脑中也只会记得一个一个的符号,很零乱,不成系统。教师必须及时的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归纳,寻找它们的规律,便于学生掌握。

首先是元音。元音在音标学习中是最重要的,只有掌握了元音,才能对多音节词进行分音节拼读。学生对元音的掌握应该达到会认、会读、会写。

其次是辅音。辅音分为清辅音和浊辅音。清浊相对,既朗朗上口,又好认、好记。边、鼻音与汉语拼音相联系,学习起来相当轻松。 ①、 清浊相对的 清:/p//t//k//f//∫///s///θ//t∫//ts//tr/

浊:/b//d//g//v//V//z//ð//dV//dz//dr/

②、 三个鼻音/m//n///,两个半元音/j//w/,一个边音/l/再加 /h/和/r/

注:/b/、/p/、/m/、/f/、 /d/、/t/、/n/、/l/、/g/、/k/、/h/与汉语拼音发音基本一致。

这样梳理之后,音标就在学生的头脑中更有条理,更系统化。同时,学生在以后学到名词变复数、动词变第三人称单数、动词变过去式的读音规则、发音爆破等都会顺理成章。

四、音标教学成果的巩固

美国有句格言:“Tell me and I will forget;Show me and I will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will learn”(我听了就忘了,我看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学好了)。要巩固音标,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每堂课都应让学生亲自动手对新授单词进行拼读,在拼读中巩固领会音标。教师应提供大量听音、模仿和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

同时音标学习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事,必须和遗忘作斗争。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则:遗忘过程并不是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缓慢,到一定的时间,几乎不再遗忘。因此对所学过的音标,应及时不断重现,不断加深学生对音标的进一步了解,并在运用中强化记忆,而不应等到已经遗忘再来追忆或重新学习。

上一篇:中等生评语范文下一篇:张爱玲散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