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红色文化设计创新论文范文

2024-03-11

景观红色文化设计创新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建筑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中,园林景观设计也开始出现了形式化与表面化的问题,所以园林景观难以成为城市的名片。因此,在开展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生态文化内容,融入人文精神,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传统,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从地域文化上出发,做好定位工作,提高园林景观的设计效果。基于此本文对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地域文化;文化底蕴

城市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让建筑行业的发展迎来了更多的机会。为了让建筑群体之间不单调,也为了给建筑用户营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园林景观的建设必不可少,但是由于许多地区的园林景观建设过于表面化与形式化,导致园林建设中最为本质的地域特色已经逐渐消失殆尽,同质化问题的出现让很多城市的园林建设失去特色,所以正确的园林设计应该将城市的主流文化以及人文特色进行融合,让园林景观发挥出基础功能以外,还可以作为城市的名片,对当地的文化特色进行展现。

1概述

1.1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设计主要是指以结合现存的人工与自然要素为前提来进行园林景观设计, 以满足社会文化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的需求, 并对整个园林中的事物进行排列、搭配, 使景观的形态、色彩等相协调, 符合美的要求的同时也使人们的精神及物质文化生活更丰富多彩, 为人们创建美好的生存及生活环境。此外, 园林景观设计能让当地人们受到艺术熏陶, 处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中, 还能通过地域文化的融入将当地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等准确表达出来。

1.2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则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及时间范围内, 人们经过体力与脑力活动创造的并经过不断的融合、发展与积淀而形成的精神及物质文化内涵, 涉及到很多方面, 如当地的文化修养、价值理念、生活方式以及艺术和经济水平等等。由于自然气候环境、地理结构不同, 加上社会精神及物质文明建设以及人们后期不断进行改造, 使不同地域所形成的地域文化特色也不同, 同时也代表着生活方式、价值信念、文化水平及民族信仰的不同。地域文化是经过长时间积淀形成的, 所以已经深深融入到人们的骨髓里, 体现着不同于其他地域的文化, 具有较强烈的历史及文化色彩。

2园林景观设计

园林景观作为一个载体,它以形态造型,意境的营造来表达当地的人文精神,通过一定的介质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2.1根据当地特色进行设计

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园林景观也表现得不尽相同,例如北方气势壮观宏伟的皇家园林,南方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风光,还有上海的园林在传统中融入美、日等国家的风格,使得园林杂而不乱,独树一帜。园林景观设计根据人工及自然要素来表达思想,通过园林设计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丰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使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加的美好。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园林设计越来越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根植于本土文化,设计出与本土文化相和谐的园林景观作品非常重要。

2.2景观细节打造

需要在不同的地域选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地域文化可以为园林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因此设计人员通过对当地地域文化深入地理解,分析挖掘出文化内涵,然后应用到园林设计中,体现出当地的人文关怀,对当地的地域文化作出更好的诠释。地域性人文精神和自然特色可以给设计人员带来非常巧妙的灵感,同时,设计人员的巧妙设计可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园林景观设计为人民生活服务,要能反映出当地人民的精神面貌,这就要求设计师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诠释当地的地域文化。

3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3.1地域特色文化

不同的地理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这种文化既包括不同的自然景观,也包含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生活习俗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等,园林景观设计既传承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又促进了当地的城镇化建设。

3.2建设材料的选择

园林景观设计所用的材料主要有自然材料、人工材料两种。材料不同塑造出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所传递的美感也就不同,自然材料所传达的是一种“天然”的美感,人工材料所传递的是一种“巧夺天工”的质感,例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绿色植物选择以当地土生土长的植物和传统的花卉为主,另外也可以选择一些生存条件适应性强的一些绿植合理搭配,不但可以将外来文化与当地的人文景观相结合,而且还可以形成独特的自然植物群落,从而形成独特的园林设计。

3.3搭配景观色彩

一个科学有秩序的颜色搭配可以让景观上的特色展现的更加完美,也能从这些色彩上的搭配看出设计人员的基础素质水平,因为色彩也是造景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搭配的不好会直接让景观的景色呈现大打折扣,不能给欣赏的民众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这个景观设计就已经失败了一半。色彩在景观搭配中是最有表现力的,不同的组合搭配会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基础素质水平高的设计人员会利用景观色彩上的搭配将自己的创意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4. 地域文化应用与园林景观设计

4.1尊重自然条件

园林的设计一定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温湿度、光照时间、风力大小、动植物的生长等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环境做一些调整,增加一些不同风情的动植物或者是建筑物,形成独特的园林设计。

4.2尊重人文历史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民风,将传统与现代进行有机的结合,尊重历史文化,就是对集体的尊重,对自己的认同。

4.3综合性原则

在对园林景观设计时,设计工作者要注意让园林景观的综合功能得到发挥,通过建立综合有机体的方式将特色文化进行呈现,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通过整体布局、实用功能、外观形态等方式都可对地域的独立景观元素进行有机整合,让其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了让整体景观的主体特色可以得到凸显,要对总领园林景观的标志象征进行打造,可以建立一些历史名人的雕像或是纪念碑等景觀达到凸显景观的目的。

4.4独特性原则

在历史的演变下,不同的地理区位会形成形态各异的风土人情,这些文化之间会存在很多的差异,但是其中也会融合一定的共性,需要专业人对这些元素进行整理,并从中提取出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元素,进行突出性的展现,这样的处理可以让人们的印象更加深刻,通过记忆这些凸显文化特色的建筑或是景观标志,可以让人们进一步了解整个城市的文化。

结束语

地理位置上的差异,让地域之间的文化风格迥异。这些区域上的文化特色让园林的发展呈现出各式各样的变化,所以为了将这些特色进行放大性凸显,建筑设计人员应该将设计理念立足与地方特色文化上,但是最为基本的地域文化不能做出太大的改变,应该尽量以当地的区域文化作为设计重点,让园林景观经过设计被赋予特殊的生命力以及内涵,让这些园林景观上的创意设计以及携带的特色文化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参考文献:

[1]试论我国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弊端和改进措施[J]. 孙晓斐. 中国林业产业. 2016(12)

[2]针对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分析[J]. 凤秀娟. 四川水泥. 2016(11)

[3]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分析[J]. 曾胜兰. 现代园艺. 2017(08)

[4]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灰空间”形式[J]. 王雅彬. 中国林业产业. 2017(04)

景观红色文化设计创新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对当代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方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正发挥着明显的主导作用。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日益被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渗透和包围着,人和环境的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此种情况下,以人与环境为核心的校园景观设计,从内容和方法上必须根据现代人们的环境心理和行为特征探索新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环境心理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 理念

一、信息社会的环境心理特征

从目前社会发展的情势上看,信息社会的环境应包含以下几个层次:一是拥有高新技术能够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的人才,这类人才具有推动社会的发展并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二是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等的不断普及,促使着社会社会环境正逐渐向高度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虚拟化的人造环境发展;三是在信息化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距离远近已经不成为人们沟通的主要障碍。网络电话、微信视频、手机等的出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大大提升了人们之间的沟通次数和效率。四是由于各種环境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以及发达的通讯设备以更快捷的速度给人们提供着各种刺激,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个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个人空间、人际距离以及人的行为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从环境心理的角度上看,一个社会时代的环境因素对人有着深远的影响,每个时代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例如在农业时代,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往往表现为比较保守、做事效率低下、比较悠闲散漫的特征;而在工业时代,人的行为往往表现为生活工作节奏比较快、工作效率比较高,思想比较开放等特征;而在信息化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的行为表现出效率更高更快、信息共享、生活工作节奏更快、思想更加开放等特征。因而,人们在心理情绪上常常表现出焦虑和恐惧,人们享受生活的乐趣被剥夺了。因此,环境景观设计就应当把减少人的疲劳和压力,最大限度地寻回人们的心理“诗意”和“个人空间”加以考虑,为信息社会的环境设计增添更多的艺术性和文化性景观。从高等院校的人群来看,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的特点,自我需求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个体对社会活动的参与的愿望以及个体在集体中的存在感与归属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社交空间,通过对各种社会活动的参与,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社会感情和提高集体精神。教师对环境同样存在需求,主要体现在课间与课后休息时间上的需求;校园内与学生和其他同事的交流需求;以及教师自我进修与培训的需求。在学校校园里面可以设置可提供休息和交流的空间,比如在学校楼道设置长椅或者休息交流室等。

二、信息社会环境下的校园景观设计理念

校园景观设计主要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校园景观要具备两种属性,第一种属性是自然属性,它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形态内具有一定的可感觉因素,是较为独立的并易于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客体;第二种属性是社会属性,这些景物必须拥有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具有观赏作用以及改善环境和使用的功能,可以通过景观的内涵,将人们的心理反应,比如通过一定事物促使人联想起来的意境,能够使人产生一定的景观效应。所以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一些人文因素和特色校园文化。在校园景观设计的时候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首先是整体性原则。高校在办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往往会积淀一定的校园文化,要用景观的作用将这些文化表达出来,保持校园景观与校园文化内涵的高度统一,使校园环境形成整体的美感。二是特色性原则。就是高校在办学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成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放入到景观设计之中,使校园景观呈现出有别于其他院校的独特的气质。三是朴实性原则。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因此在校园景观的设计上也要体现学校的特色文化,设计一些能体现本校园文化的标志性景观。景观在设计上要富有深刻的内涵这对于师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景观设计不应过分追求华丽,而应以素雅为美,体现出朴实、恬静、超然物外的文化氛围。四是艺术性原则。根据校园内的自然环境,如各种建筑群体、专业特色主题文化以及办学宗旨等,站在艺术审美的高度,综合运用各种艺术语言、警句、雕塑、山、石、水、草、树、木等,创作出更有内涵、更有深度的景观形象,充分体现校园人文文化。从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园林景观设计的实践中使我认识到,校园景观设计除了应坚持上述四个基本原则之外,还应遵循以下五个思维模式。“生态化设计思维”模式一直是近年来人们关心的热点。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化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的多样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剥夺,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存在。在以“生态化设计思维”模式进行景观设计时,第一是要把当地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给予的启示融入到设计之中;第二是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尽量避免对自然条件的影响;第三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观;第四是尽量保护不可再生的资源;第五是大量应用绿色科技、绿色能源等技术,保护生态环境。景观生态设计是对人类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种景观元素进行的设计,是一种多目标的设计,为人类的需要,也为动植物的需要,为生存的需要,也为审美的需要,设计的最终目标是环境整体优化。

“人性化设计思维”模式就是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不仅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迁就人们的行为方式,更重要的是要让人和景观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与融合,以展示对人的物理层次的关怀。其次是在设计细节方面,要使景观体现对人的心理层次的关怀,要让人无法说明为什么会对此景情有独钟。要让人触景生情,还要使“情”升为“意”,使“景”升为“境”,即“境界”,达到情景交融,成为感情上的升华和结晶,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享受。“运用新材料新技术设计思维”模式: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景观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技术支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应考虑把各种新型材料、新型工艺等高科技产品放入到景观的设计之中,以满足人们追求时尚追求科学的心理需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模式: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润物无声。要重视校园文化景观的育人作用,将院系学科文化建设和校园景观建设相结合,将建筑与环境相结合,将校园空间与城市景观相结合,创造出浓郁的人文环境,建设独具特色的空间感受和文化氛围。通过景观体现深遂的文化内涵,提高人文校园景观的文化品位。

“以环境为本的设计思维”模式就是要求从长远的观念出发,用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来进行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充分利用环保绿色材料、节能新工艺,减少污染排放,把握好空间利用的效率和弹性,最大限度地减少空间的浪费,使有限的空间充分发挥其功能,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增加空间利用的弹性,使空间的功能具有可变性。在设计的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设计风格,都应坚持和遵循上述四个基本原则及五个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我们的设计才会达到更高的境界,我们的设计才能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可。

(注:具体设计方法请看下篇《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景观设计案例实训》,李田、杨宁、苗苹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

[2]《大学校园环境设计中行为心理学应用研究》李理 著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6

作者简介:黄小珊,广东文理职业学院艺术与传媒系教师,主攻方向:美术学、艺术设计。

景观红色文化设计创新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街道社区是城镇的基本组成单元,随着国家对社区环境的重视,修建了很多社区公园,改善了居民的生活休闲环境,社区公园也成为社区居民聚会游休重要场所。社区公园主要人群是社区周边居民为主,社区居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了比较趋同的价值取向,随着国家文化复兴,社区公园成为居民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在社区公园规划设计中将传统文化元素加以运用,不但美化环境,还使得公园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内涵,使居民在休息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关键词:民俗文化;社区公园;景观设计

[本文为2016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基于生活需要的长沙周边新农村一村一貌的景观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CX2016B2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新农建设中以乡土文化传承来保护湘西民族传统村落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5YJA760022]

民俗文化产生并传承于民间,是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祈求平安、向往幸福生活的精神文化现象,是不同民族在漫长历史实践中积淀的社会因素,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寄托。街道社区是城镇的基本组成单元,随着国家对社区环境的重视,修建了很多社区公园,改善了居民的生活休闲环境,社区公园成为社区居民聚会游休重要场所。社区公园主要人群是社区周边居民为主,社区居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了比较趋同的价值取向,随着国家文化复兴,社区公园成为居民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在社区公园规划设计中将传统文化元素加以运用,不但美化环境,还使得公园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内涵,使居民在休息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满足人们追求平安幸福的心理。

一、社区公园景观功能

社区公园是指服务于一个居住区的居民,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为居住区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系统。社区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空间,是最为贴近居民日常生活的城市绿地之一,既承担了提供居民生活消费与服务的物质功能,又肩负着培养居民对共同生存空间情感体验的内在精神功能。

城市中居民大多忙于工作,社区公园景观能够给他们带来视觉上的放松,感受公园景致四季变换的同时,还可以在公园进行休憩、散步、健身、聊天等娱乐活动。社区公园提供了供人交流的场所,满足了老年人、青年人、小孩的不同需求。具有趣味性和安全性的儿童游乐场可以满足儿童群体需求,成为孩子们的社交场所,有效的体育活动空间是年轻人释放压力的最好方式,设置合理的座椅方式亦可供老年人休憩交流。而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通过传统及现代的具体形象,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基本需求,在实际的城市社区公园景观设计中,运用合理的传统文化元素与公园景观设计相融合,有助于提高设计内涵和提升思想高度,营造健康舒适的城市空间。

二、民俗文化元素在社区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印山公园位于湖南常宁,是一处集中国传统印章、书法、篆刻于一体的人文景观,公园景观设计以印章为主线,以百家姓、爱情文化、长寿文化、励志成长、休闲为主题,采用不同的印章篆刻,配以植物,营造印山公园广场氛围,从而达到休闲、教化的雅俗共赏的双重功效。

设计以人生的婚恋为起点,围绕中国传统的生子、长寿、成长、励志等,让社区人们将高雅的印章艺术、平凡的生活有机联系起来,融欣赏、参与于一体的景观功能,将印章艺术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以居民参与为主,不同层次人群都可以在广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场所,增加了广场的可视、可学、休闲功能。同时,以“印”文化为背景,将平凡生活中经历的大事以印章为元素进行纪念,如结婚、生子、成长、求学、长寿等。在“印”文化的感召下将普通的生活得到升华。

(一)传统符号元素的运用

1.汉字符号元素

(1)“福”文化墙

现代设计中经常把这些常见的传统符号来作为设计元素,将城市景观特色、城市文化形象进行巧妙的设计,进而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将汉字中常用的“福”“禄”“寿”“喜”“财”等符号元素进行抽象的简化,融入到景观设计中,与现代设计造型和新工艺新材料相融合,既是代表人们对幸福、升官、长寿、喜庆、发财的内心的寄托和美好愿望的祈求,提高设计的文化附加值,又实现文化的传承。公园大门前坪建硬化地,平铺广场砖,入口处建福文化印章墙,同时种植绿篱及高大香樟,用于遮挡后面零散民居及商铺。

“福”文化墙为财神洞开发提供铺垫,整体思路是从印山广场“福”为起点,依次用传统中国“福”文化,即:“福”“禄”“寿”“禧”“财”,做观光长廊,从印山公园广场入口的“福”开始到财神洞“财”收尾。围绕“福”文化做足文章,利用沿线山地和水田做大地景观,春天赏映山红、桃、梨、油菜花等景观,夏秋看荷、观鱼,秋天赏菊花及山上红叶,将大地景观与人文景观、休闲农庄有机联系在一起,扩大印山公园文化的视觉范围。

(2) 长寿区及成长区

长寿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也是子女对长辈的祝愿。在游步道设“寿”文化区,铭刻不同“寿”印章,并将“孝”与寿并列,起到教化的功能。

设有“长命富贵”主题雕塑锁,寓意父母对儿女的美好愿景,除在主题雕塑四周放置青石,可提供雕刻工具,购买由专业人士提供的印章模印雕刻,印章的亲子活动。

(3)励志区及“家”“和”“万”“事”“兴”篆刻墙

状元墙,对常宁籍名人进行介绍,并以印章形式垒积状元墙,即每年常宁籍考上本科以上高中毕业生,考上研究生、博士生的名字刻成长条石头印章,垒成一片墙,不断叠加,形成状元墙景观,以激励常宁后辈不断积极向上。

设计“家”“和”“万”“事”“兴”篆刻墙,休闲位,桌子、石凳分别以石刻印章为主,游客休闲的同时受到教化。

2.百家姓印章符号元素

大门正对印山上山口为主干道,整个道路以百家姓印章铺设,增加了居民的趣味性与参与性。尤其节假日市民全家休闲,儿童可以通过沿主干道寻找自己的“姓”氏印章并了解相关文化,实现寓教于乐的功能。

主干道设主体印章雕塑、青铜或仿青铜材质,印章四面分布不同年代印章,印章顶部以传国玉玺造型,突出它的权威性。印章四周以活字印刷的形式雕刻百家姓,四周的護栏铁链挂百家姓小型铜质印章。居民可用拓印纸自行拓印自己的姓氏,增添参与性,同时浓缩了中国百家姓的篆刻印章,突出公园主题。主题雕塑四周环绕溪水,通过木质栈道桥可以往公园深处行进,雕塑左道以十二生肖印章汀步通过小溪,增加了游客的好奇心、趣味性,同时可以通过汀步进行亲水活动。主体雕塑往公园深处有一排印章图腾柱,材质与雕塑相同。图腾柱有纂刻铭文及印章,增加道路的形式美感及文化性,使游客可以仔细观赏,加深对印章文化的了解。

三、 结语

社区公园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有效的结合,能够切实提升城市规划设计质量,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传统精髓的精神内核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自然反映,并非生硬的照搬照套;是现代设计师对传统文化产生的灵感符合人们内心深处的深层次心理需求;是对民族传统文化深厚情感的自然流露。将传统文化与公园景观设计合理有效的结合,有助于传统文化在公园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营造健康舒适的城市空间。

参考文献:

[1]蔡志荣.民俗文化当代价值[J].西北民族研究,2012,(06):7-8.

[2]张靖,董雅.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城市研究, 2014,(06):48-52.

[3]李智超.浅析城市文化在特定景观设计中的体现[D].河北工业大学,2013.

[4]刘永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长沙科大佳园社区公园景观设计探微[J].中外建筑,2012,(08).

[5]陈明,安琪.基于国内城市社区公园中景观设计的初步研究[J].现代装饰,2015,(10).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景观红色文化设计创新论文范文第4篇

1、地域

地域,简单来讲也就是地理区域。地域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是有范围性的;其二,同一区域内的文化和文明是相似的也是连续的,不同的地域之间则会有一定的不同;其三,每个地域的特点非常明显;其四,不同的地域之间是有相互作用的

2、文化

文化,简单来说就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宏观表现,它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一般是具有意识形态的东西,比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同时也包括一些非意识形态的内容,比如:自然科学、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

人类的社会才独有文化这一概念,文化也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它是人们在长期的劳作实践中得到的宝贵财富。反映了某个群体在某一时期形成的思想、民俗习惯等,以及这个群体的所共有的意识衍生出的一些活动。

二、地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换言之,也就是不同的地理环境会产生不同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产生一般受到地域的自然环境因素的陶染。自然特征一般指的是人类社会中构成生产资料的自然条件综合体,比如:气候、地质地貌、动植物种类等。自然环境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所影响,导致有了不同的民俗习惯。此外,文化是由人创造的,人们为了更好的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而有了不同的生活习惯,进而也就产生了地域文化。因为我国地理面积非常大,地域文化也存在很大不同。正是由于这种不同的地域文化,才形成了多姿多彩、个性鲜明的地域文化。

当然,地域文化不是墨守成规的,经过历史的演变,地域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时间的推移中,地域文化不断发觉不符合自己发展的文化,并且对外来文化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丰富自己的文化体系。地域文化的形成过程是非常漫长的,所以在发展过程中个一般具有形态稳定性和传承性等特点。

三、地域文化和园林景观设计的联系

园林景观的设计,一般表现了设计师的思想和文化底蕴。所以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一般要考虑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既能满足生态环境和社会方面的需要,还能够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所以在设计中可以适当融入一些地域文化,以便能够表现当地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以及审美。园林景观和地域文化有以下两种关系。

1、园林景观设计师的创作思路能从地域文化中找到

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石。由于我国地理面积非常大,所以不同地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对象和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别。因此,不同的地域文化能够给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不同类型的创作素材,地域文化是当地历史文化、民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的总体体现。所以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设计时要下功夫去研究地域文化,对其进行深刻的发掘和理解,然后应用到自己的园林设计中去,这样能够非常好的体现地域文化的内涵,使得园林景观充满地域文化特点。

另外,设计师在设计时可以从地域文化的自然特征和人文文化两个方面寻找设计灵感,这两个方面一般来自于民间,贴近生活而且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如果设计师能找到人文文化和自然环境的结合点,然后结合自己所设计的作品,巧妙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去,则能够非常好地展示和传播地域文化。

2、园林景观能够非常好的继承和创新地域文化

园林设计的最终样子是给人们欣赏的,是一定要表现出来的。地域文化中所反映的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以及文化理念的精华都可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表现出来。所以,一个具有非常好表现力的园林景观设计能够给地域文化非常大的展示的舞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园林景观设计师通过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和理解,并且结合现代的文化发展趋势以及现代人们的审美情趣,一定可以把地域文化的历史厚重感和时代性巧妙灵活的结合起来,进而能够让游客们充分了解到当地的历史,体会到地域文化的魅力。

四、在园林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的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来文化不断地进入中国,人们的观念也有了一定的改变。所以现在许多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会盲目模仿外国的设计理念、强行在设计中融入时代潮流与社会文化。从而招致地域文化的特色越来越被外来文化所替代,不同城市间的景观差异也越来越小。

园林景观设计应该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展现和发展,即使有一定的创新也一定是在深深理解本土文化的前提下进行的,并不是简单的照办外国理论。如果园林设计师在设计之前就能够秉持扎根本土文化的原则,并且理解地域文化和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联系,那么一定可以把本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的结合起来,设计出既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又深刻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作品。

五、结束语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面积非常广大。所以不同的地理区域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地域文化。但是,无论世界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地域之间还存在着差异的话,那么地域文化就是一直存在的。笔者认为,只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合理运用本土文化,才能使设计出的园林景观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活力,世界各国人民才会喜爱和认可。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经济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根本性变化,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不仅仅局限于吃饱穿暖上,而是要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于是就催生了一系列衍生品的产生。园林景观就是其中一个,园林景观的建设在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人们生活质量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地域文化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本文将论述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使我国园林设计师能够根植于本土文化,从而提高我国园林设计的水平,使中国文化美名远播。

关键词:园林设计,地域文化

参考文献

[1] 徐超.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J].北京农业,2015,(36):74-75.

景观红色文化设计创新论文范文第5篇

2、数字化时代永州红色文化传播研究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下的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

4、文旅融合背景下山东德州旅游产业和红色文化融合发展研究

5、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探析

6、把握红色文化时代价值的逻辑理路

7、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研究

8、红色文化: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有效载体

9、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开发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10、新时代视阈下黄桥镇红色文化传播的现状及对策

11、红色旅游中的导游讲解与红色文化传承策略研究

12、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传播红色文化中的作用与路径研究

13、红色文化与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耦合与契合

14、如何提升城市红色文化影响力

15、解决红色文化传承困境的对策

16、论红色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功能

17、基于“两微一端”的红色文化传播

18、红色文化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19、红色文化与河南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研究

20、陇南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21、微改造背景下老旧小区红色文化宣传实践探究

22、乡野环境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策略

23、论红色文化的价值精髓及其当代传承

24、红色文化自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覆盖

25、红色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6、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27、红色文化融入城市文化建设对策研究

28、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传承分析

29、红色文创产品的设计应用研究

30、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红色文化的应用价值

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视域中的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

32、冀东红色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研究

33、红色音乐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34、区域文化与红色旅游发展研究

35、试析西安红色资源开发与城市品质提升

36、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的传承

37、乡村振兴战略下红色旅游资源与高校文化教育的融合

38、发挥红色文化在党建工作中的铸魂作用研究

39、高校辅导员利用红色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探析

40、基于文化自信的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研究

41、论新时期高校德育中红色文化教育运用现状及有效机制的构建

42、异化翻译与赣州红色旅游英译中的文化再现

43、湖北房县诗经文化游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44、红色文化融入党校党性教育的路径选择

45、邵阳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与思考

46、国内红色文化研究的简要回顾与展望

47、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传承

48、区域文化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49、厦门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与传承研究

景观红色文化设计创新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红色文化 社会价值 社会主义 【中途分类号】B824

红色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展现着思想价值、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

当代政治发展深刻凝结着红色文化的思想价值。这首先表现在红色文化能够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有利于推动整体持续改革创新。目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是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红色文化的宣传能够推动党员先进意识的形成,这是红色文化政治价值的重要体现。其次,红色文化包含了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的主要政治文化,如井冈山文化、延安文化、东北小延安文化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先进思想与中华民族革命历程紧密融合而形成的优秀文化。此外,红色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取得胜利起到了精神引领的作用,这也是其政治价值的主要体现。红色文化中蕴含着革命必胜的政治思想价值。在这种思想价值的驱动下,中华民族在每一个关键时期,总能凭借着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夺取最后的胜利。

当代经济发展以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为指引。从理论角度出发,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红色文化作为优质的文化思想,更能助推经济的发展。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民族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过程中凝聚而成的重要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在革命时期给予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支撑力量,在改革开放之后,这种精神仍然发挥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引导着我国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红色文化的挖掘与利用应当受到更广泛的重视,因为从市场经济的道德标准出发,红色文化所宣扬的精神与之不谋而合,并且同样推崇诚实守信、以人为本的道德准则,这是红色文化经济价值的重要体现。

当代文化发展传承了红色文化的优良基因。红色文化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思想变革,不同时期的德育教育需要不同的载体,而红色文化的本质就是革命精神,它能够与不同时代的精神文明进行碰撞,最终实现融合,具有与时俱进的永恒价值。对于德育而言,红色文化也有着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此外,红色文化也是当今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其中包含的红色精神是我们应当学习与遵循的道德与行为准则,是广大群众共同认定的崇高理念,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不可忽视。

政府应在红色文化价值的开发过程中承担主导角色

政府应当在红色文化价值的开发过程中承担主导角色。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弘扬红色文化,政府应当充分履行其职责,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有效推进红色文化价值的开发进程。

政府应当在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的同时,广泛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在各地区不同的红色文化基础之上,进行有针对性地合理规划和全面统筹。督促各地区政府积极制定红色文化开发计划书,广泛听取学术界的建议,寻找第三方机构进行可行性分析,为红色文化的挖掘与传播制定科学的参考依据。此外,还要强化品牌特色,塑造品牌形象,进一步开发各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

政府应当为各地区红色文化的挖掘提供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尽力满足各市、县推广宣传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需求,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还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通过高等教育投入,不断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专业化人才,通过基础建设投入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配套设施。

政府应当在各级机关和相关执行机构中扮演好协调监管的角色。红色文化价值的开发涉及到教育、文化、旅游等诸多领域与部门,各级行政部门应当明确各自的分工与职责,强化各区域间的联系与合作,推动管理体制的完善,制定一系列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强化地区资源的优势互补,合理分配参与方的利益,提高红色文化价值的利用效率。

政府应当制定、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国家立法部门应当充分听取不同建议,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制定有利于红色文化发展的法律法规,优化各地的文化传播环境。

丰富文化传播方式,全方位展现红色文化魅力

当前,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文化资源的开发离不开传播方式的创新,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相关部门应当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文化传播,构建红色文化传播的广阔平台。

利用大众传媒和各种新媒体手段来展现红色文化的魅力。我们既可以通过电视广告的方式进行舆论引导,为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开发奠定良好的市场环境,也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网站,借助网络传播的便利性,将红色文化分门别类地展示给群众,提高传播效率。

教育主管部门可将本地区的“红色故事”整理后纳入教学计划,将其编制成爱国主义教育教材,从而有效弘扬红色文化。

文化部门可以通过编排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戏曲和舞蹈、定期出版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各类刊物等形式,来体现红色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交相辉映,加深人们对红色文化的了解,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促进红色文化的大众传播。

各地还可以根据自身的财政能力,不定期举办一些弘扬红色文化的展览活动,加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度。展览应当注意动静结合,既要有主题鲜明的宣传图片和脉络清晰的文字故事,也可以放映具备感染力的影片,还可以准备一些互动体验项目,进一步加深群众对红色文化的体验和认知。

注重人才建设,为弘扬红色文化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

红色文化的专业人才是传播和开发红色文化的主力军。因此,培养一批道德水平高尚、专业素质出色、业务技术精干的人才队伍,是弘扬红色文化的关键。

政府应当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足够支持,保障红色文化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同时,也要鼓励文化学者、红色文化传承者进入基层宣传红色文化,给予在红色文化领域做出特殊贡献的杰出人员奖励,调动文化工作者的参与热情。

此外,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要突破现有模式,制定高级文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文化人才的终身学习平台。有针对性地在多方面进行改革,创造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外部环境。再次,吸引更多高校参与到红色文化人才的培养工程中来,利用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办红色文化培训课程,实现红色文化专业人才的批量培养,保证红色文化人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

红色文化在当代社会具有思想、经济、文化等多重价值,在民族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对红色文化当代社会价值的研究意义重大。红色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价值也在发生着相应的改变,这就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和创新,为社会价值的实现贡献力量。

(作者分别为黑龙江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黑龙江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龙江丝带’建设背景下佳木斯红色文化资源对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软实力及路径选择研究”(项目编号:2016D083)和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一带一路’戰略背景下黑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研究”(项目编号:2015A02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李向飞:《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以山西左权红色文化建设为例》,《山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

②曹玉章:《延安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开发利用途径初探》,《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③易丹妮:《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实现途径——以贵州省红色文化进校园为例》,《学园》,2014年第19期。

④杨建辉:《试论红色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11期。

责编/王妍卓 刘芋艺 美编/宋扬

上一篇:分级护理制度实施对策论文范文下一篇:司法人员守法观念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