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范文

2023-09-16

导学案范文第1篇

陈丽丽

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入,教学方式也将不断更新。我区开展学习杜朗口中学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也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从这学期开始我也有计划地在所授班级进行这种导学案模式的教学,并于前几周做了一节导学案的研究课《难忘九一八》,下面我就在准备及实施导学案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大家一起进行一下探讨。

学案教学确实有它独特的优点并且是顺应课改精神的一种较好形式,但我们还是应该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借鉴其中的优点,从而创造出一套符合我们普通农村校学生实际的导学案教学模式。

我认为学案教学的预习环节是我们值得学习的,以往我们的教师也曾要求学生做课前预习,但是多是口头布置预习,并没有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更别提预习题纲,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提前把学案发给学生看,让学生提前对知识进行感知,有感知的知识学习起来会事半功倍。学生会带着目的性去听课。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加了课堂容量,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定学习方法。但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些实际情况是:普通农村校生源较差,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学案是提前发下去了,但是学生不一定能够做到自觉预习,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我想是不是应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感受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与本组成员齐心协力,并配以相应的奖励制度,这也要求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及团体意识让他们互帮互助。以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山东杜朗口中学的学案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很少、甚至不讲,我认为这一点对我们这样的普通农村学校来说不适合,因为我们的学生能力还没有达到这种水平,而且这也需要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我认为这样做其实也不太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识知规律,因为课堂教学无论怎么改,都应是扎实的、务实高效的。如果离开教师的讲解与点拨、引导与组织,那么知识的升华、知识的生成似乎就无法达到。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想还是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教师均为主体,尤其是我们这种普通学校,更是少不了教师的引导和点拨,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准备学案的过程中我也存在着很多的困惑,比如学案是不是就是一些问题的罗列,一个个问题的追问?经过实践我感觉,学案不应该只是问题的罗列,满堂问的做法使学生比较容易形成僵化的认识模式。历史学案应该以问题为引领,构建递进性的问题链,让学生的思考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现本质,把握历史的精髓。这就对学案的设计者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想这也需要我们在探索中慢慢地总结吧。还有问题的设计难易程度应该如何把握,比如“是”、“否”、“对”、“错”之类的问题似乎简单了,不适合也没有必要出现在学案上,而问题设计太难,又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所以我想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一些能够体现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自学,启发

学生思考,从而突破重难点。并且设计的问题要注意趣味性、灵活、新颖。问题的设计形式要多样,结构新颖,简明扼要。防止机械重复、枯燥乏味。

我想学案也不应该是固定一呈不变的,因为在实施学案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些问题设计的不太合理,或问题过多过少的现象,这都要求我们根据各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知识水平进行及时的修改与整理,所以印刷出来纸介版学案就显得很不方便,我想如果硬件设施允许的条件下,我们也可以尝试给学生展示电子版的学案,这样既节省了纸资源,也方便我们及时的修改。这只是个人的一个想法,也没经过实验,所以相对于纸介质的学案哪个效果会更好一些也有待于我们去尝试。

凡事有利就有弊,学案式教学的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所以要求我们要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地挑战,不断改进不断提升,使导学案真正为课堂服务,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教学设计的评价

一、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维度

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成果至少应包含两部分内容:一份规范的教学设计方案,一份媒体素材清单及多媒体资源。

一份规范的教学设计方案必须体现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所以必需的环节应明确写出,而且要前后一致,是一个整体的解决问题方案,而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堆砌。

1. 教学目标阐述:确定的教学目标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不仅反映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而且能体现不同学习者之间的差异;目标的阐述清晰、具体,不空洞,不仅符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而且便于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

2. 学习者特征分析:从认知特征、起点水平和情感态度准备情况以及信息技术技能等方面详细、明确地列出学习者的特征。

3. 教学策略选择与活动设计:多种教学策略综合运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教学策略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能够成功实现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和策略一致,符合学习者的特征,教学活动做到形式和内容统一,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活动要求表述清楚。

4. 教学资源和工具设计:综合多种媒体的优势,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效;资源能促进教和学,发挥必需的作用。

5.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思路清晰(有主线,内容系统,逻辑性强)、结构合理;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新知识的运用;教学时间分配合理,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有层次性,能够体现学生的发展过程。

6. 学习评价和反馈设计:有明确的评价内容;有合理的习题练习,练习的内容、次数比较合理,有层次性,既能落实双基要求,又注重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注重形成性评价,提供了评价工具;针对不同的评价结果提供及时的反馈,而且以正向反馈为主;根据不同的评价信息,明确提出矫正教学行为的方法。

7. 总结和帮助: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和困难有所估计,并提出可行的帮助和支持;有完整的课后小结;总结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学习的主题,重点关注潜能生的需求。

一份完整的媒体素材清单及多媒体资源指应提供教学涉及的各类媒体素材清单,如投影、幻灯、挂图、模型、计算机软件等。

二、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原则

1. 完整性和规范性:如前述一份规范的教学设计方案,一份媒体素材清单及多媒体资源。

2. 可实施性:从时间、环境、师生条件等方面来考虑其是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 创新性: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法上有创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有效应用。 4. 媒体资源的支持性:选用的媒体资源的评价应遵循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经济性五个基本原则。

三、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规

导学案范文第2篇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识记作家作品。

2、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全文。

3、体味本文生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

二、重点难点 读懂本文。

三、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课前检测

给下列字词注音:

邑()行()笈()惰()樵()酌() 赉()盎()釂()挹()箸()饯() 谙()逡()诩()踣()揶揄()()

五、定向自学

【知识链接】《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主要运用唐宋传奇小说的文言体,以丰富的想像,并借鉴当时流传的故事和前人的作品,通过谈狐论鬼的表现形式,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对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多有暴露,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多有批判,并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了青年男女真诚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一些因果报应的说法和迷信的色彩。

1、 作家作品。

【提示】识记重点内容,如作者的主要特点:姓名、字、号、年代、成就、代表作品和写作风格。上课时交流,请认真听讲解,在书本上做必要的标记和补充。

蒲松龄(1640-1715),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世称,自称异史氏,朝杰

出文学家,小说家,山东省淄川人。 是其代表作。 我另有补充:

2、 熟读课文,掌握生字生词读音。

3、小组合作,读懂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本文故事情节,并把疑难字、词、句整理在下面。 【知识链接】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中的人物,称为典型人物.可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进行描写。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故事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中国的小说萌芽于先秦,发展于两汉,雏形于魏晋南北朝,形成于唐代,繁荣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历经前秦的古代神话小说、汉晋六朝的志人志怪小说、隋唐的传奇小说、宋元的话本小说、明清的章回小说、现当代的白话小说以及近年来兴起的

网络小说约三千多个春秋的洗礼。

六、归纳总结

填空:

《崂山道士》选自清朝著名小说家的小说集。它的主要人物是,故事的开端是,故事的发展是,故事的高潮是,故事的结局是。

七、巩固提升

1、 你能写出对你印象深刻的《聊斋志异》中小说的名字吗?

2、课后请自己借阅《聊斋志异》,并写下读书笔记。

八、学习反思

29.《崂山道士》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注意文中一些虚词,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意义。

2. 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感情。

二、重点难点

能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明白本文的中心意思。

三、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归纳总结。

四、课前检测

1、给下列字词注音。

笈()惰()樵()酌()饯()谙()逡()诩()揶揄()()

2、翻译下列句子。

【提示】对照注释,小组合作完成。

(1)过月余,手足重茧,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2)月渐暗,门人然烛来,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

(3)今阅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 (4)、弟子在家,未谙此苦。

五、定向自学: 【提示】

一、“乃”“尔”字的用法:(1)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

(2)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 (3)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 (4)、乃.

以著掷月中。

二、下列带点字是多音字,你能说出它的几种读音?并分别组词试试。

1、邑有王生,行.

七,故家子。

3、 手足重.茧。

4、 壶酒何能遍给.?

4、须眉毕见.

三、下列词语中有的字是古今异义的字,请你和你的小组合作指出来并予以解释:

1、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

2、 阴有归志。

3、光鉴毫芒。

4、往复挹注,竟不少减。

5、去墙数尺,奔而入。

四、找出下列语句中通假字或者通用字,并解释:

1、月渐暗,门人然烛来。

2、须眉毕见。

五、品读课文,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生是一个什

么样的人?

六、归纳总结

作者希望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七、巩固提升:

生活中总有不少想不劳而获的人,并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赚钱不费力,费力不赚钱。”你对此有何看法?

导学案范文第3篇

三冰心诗四首 冰心

【总学习目标】

1.了解冰心诗歌的特点。

(想象丰富、构思奇巧、语言凝练) 2.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蕴含的哲理。

(<1>从《母亲》和《纸船》中体验不同年龄阶段对母爱的认同和理解的不同。 <2>从《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中探讨美好的青春,积极的人生。) 3.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4.能够有感情的朗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第1课时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熟读成诵,练习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

2.从《母亲》和《纸船》中体验不同年龄阶段对母爱的认同和理解的不同。 3.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课前预习】

⒈自己收集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简介。

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文并了解诗的大意,力争会背。 3.你对前两首诗中的哪一首诗的印象最深刻,准备谈谈体会。

【课堂学习】

第一块:

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情境创设导入:

同学们,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丰厚的文化。中国 是诗的国度,谁能为大家朗诵几首诗?

(指名

1、2位学生背诵诗歌。)

诗人诗兴大发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有感情,有姿势)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现代著名女诗人冰心的四首小诗。 (板书课题) 。

看投影,了解冰 心生平。

(课件出示冰心简介。)

(学生齐读)

2.简介现代诗的特点,开展诗歌朗诵会:

下面我们开一个诗歌朗诵会,看看谁是今天的最佳选手!

在比赛之前,我们分小组先试读,看看同学们是否朗读到位,能否做到有感情,有节奏,抑扬顿挫。

(适当播放背景音乐,四人小组互读互评。) 3. 教者适当点拨:

同学们,能否说出这样朗读的理由?

在此基础上听录音,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播放课件幻灯图片和录音范读)

4.组织活动、评价、思考、交流、再练习读。

选出代表大声读给全班同学听。

第二块:精读课文, 研讨新课

⒈提问:

你对哪首诗印象最深刻?(谈谈理由:想象丰富、构思奇巧、语言凝练„„)

依据学生的体会,把学生分成几组(相同诗分为一组),让每小组同学讨论,为什么你 对这首诗印象最深,并让学生人人做好发言的准备。

⒉依据

1、

2、

3、4首诗的顺序回答讨论结果。

力争让每位同学都有发言机会。

(教师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学生有没有回答到重点内容,回答不到的教师应适当点拨让 学生讨论思考,如果学生回答到的感悟点较为新颖,只要言之有理,即予肯定与表扬) ⒊赏析第一首诗

【出示系列问题,四人小组内自学研讨】

⑴母亲的怀抱有什么特点?

(温暖、宽广、安全„„)

你有过亲身体验吗?请说出来。 请再练习朗读冰心的小诗《母亲》。

朗读要求:要感悟亲情,注意节奏和重音。 (对于学生的朗读进步及时进行表扬。)

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①“心中的风雨”指什么?

(指内心的苦闷,烦恼,精神上的挫折)

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借喻)

②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请说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发生的?

【小组代表交流答案,其他同学补充】

⒋赏析第二首诗

【出示系列问题,四人小组内自学研讨】

⑴母爱是永恒的,母爱又是博大的,作为儿女,我们有该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呢?

⑵大声朗读《纸船》,请说出作者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强烈地思念故土、思念亲人孤独、惆怅的情感)。

⑶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这首诗感情基调是思念母亲,孤独忧伤,语调是深情、低沉、缓慢)

⑷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①“从不肯”、“总是”有什么深意? (对母亲思念很深,由来已久)

②纸船不会飘向母亲身边,我为什么还是不灰心得“叠着叠着”?

(愿望能否实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诗人寄托思念、排解孤独、忧伤的唯一方式) 请你模拟一下作者当时的情态。

③第三节是诗人的想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新奇瑰丽、大胆奇异的想象,充分表明诗人对母亲强烈的思念之情)

【小组代表交流答案,其他同学补充】

⒌小结这两首诗并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

⒈内容:前者表现母爱的伟大无私,后者表达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 ⒉形式:前者直抒胸臆,后者委婉含蓄,托物寓意。

【课后学习—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母亲》、《纸船》这两首诗。 2.完成导学案上这两首诗歌的相应习题。

【第二课时】

【第2课时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熟读成诵,练习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 2. 从《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中探讨美好的青春,积极的人生。 3.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课前预习】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文并了解诗的大意,力争会背。 2.你对后两首诗中的哪一首诗的印象最深刻,准备谈谈体会。

【课堂学习】

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研讨新课

1.导入:

一朵明艳的花儿摆在你面前时,你很羡慕它的明艳吗?

一个成功的人站在你面前时,你很羡慕他因为成功而得到的荣誉吗?

老师对你们的回答先不作评价,就让冰心来告诉我们这个人生的哲理吧! 上节课我们学了冰心有关于母亲的两首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剩下的两首诗,看看它们又能带给我们什么启迪。 2. 赏析《成功的花》

【出示系列问题,四人小组内自学研讨】

⑴反复诵读这首诗,要求读出感情

⑵引导学生品位语言,找出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并说明好在哪里?

重点体会“明艳”、“浸透”、“洒遍”词的作用。

(明艳形象突出了花的成功,浸透写出了眼泪之多,洒遍指明了血雨洒的范围之广。 )

⑶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合作探究:

一个成功的人站在你面前,你很羡慕他,因为成功而获得的荣誉吗?

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请谈谈自己的感想。

可结合奥运冠军获得者的奋斗历程来谈。

(几个名句:

⒈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自磨砺出。 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⒊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⑷小结这首诗:

人不应该只看到别人荣誉,

而应该知道这成功背后蕴涵的艰辛, 他是血和泪浸润的结晶, 是奋斗和牺牲孕育的蓓蕾。

不经过奋斗和牺牲,哪来成功的荣耀。

【小组代表交流答案,其他同学补充】

⑸齐背这首诗。 3. 赏析《嫩绿的芽儿》

⑴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首诗

⑵品位语言,

“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能互换吗?

(不能。这样的顺序排列暗指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他们说的话与各自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同时,他们的成长过程象征着青年人的成长过程)

⑶让学生找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并分析体现了芽花果的什么特征?

(嫩绿显示了芽儿的健壮、旺盛和朝气。淡白蕴涵着朴素简洁,不追求外表华丽的特点。

果儿的深红象征着丰硕、甜蜜和美丽)

⑷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

请学生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 我们应如何使自己的青春 更加美好,人生更加有意义?

(⒈要刻苦学习,充实自己,提高本领。

⒉树立为祖国强盛,民族富强,社会进步而贡献自己青春热血的远大理想。 ⒊甘于奉献,牺牲自己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

⑸小结这首诗:

诗人以植物的生长,比喻青年的生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发展自己, 赶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小组代表交流答案,其他同学补充】

⑹学生齐背这首诗

【课后学习—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题和导学案上的相关习题。

2、小组内讨论,或咨询老师、家长,结合《嫩绿的芽儿》,构想一下自己的人生三步

曲,互相谈一谈。

导学案范文第4篇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总第4课时)使用人:班级:

【学习目标】

1、掌握下列内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2、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学习重难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1、根据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文中所有内容,并思考目标中的问题;

2、独立做好下面的基础知识练习题,并进一步识记、巩固: (1)“一五”计划编制的目的。(2)“一五”计划起止时间。

(3)“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4)“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

(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时间、地点和目的及其主要内容。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及意义。

二、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完成下列题目)

1、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2、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三、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

A、新中国建立后B、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后 C、抗美援朝胜利后D、土地改革完成

2、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B、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C、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D、 相应地引进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

3、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成就最大的是()

A、工业和交通运输业B、工业和农业C、轻工业和交通运输业D、农业和商业

4、 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成就的是()

①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第一辆汽车 ③ 1956年,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④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⑤ 大庆油田建成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5、 我们现在正处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2006年至2010年),那你知道我国编制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

A、1949年—1953年B、1952年—1956年C、1953年—1957年D、1950年—1954年

6、 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A、新中国建立时期B、解放前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7、2006年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多少周年?() A、49B、50C、51D、52

8、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中共七大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一五计划期间,交通运输业成就突出,沟通了边疆与内地联系的是() A、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B、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C、 宝成铁路建成通车D、 膺厦铁路全线通车

10、材料分析题

“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选自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

请回答:(1)“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 一桥”是指?“一桥”是什么时候建成的?

(2)同一时期,在工业、交通运输业上还取得了哪些成就?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多少周年?

(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之前,在中国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导学案范文第5篇

温馨寄语:高效学习 ,快乐成长!第1段: 人们要()的想法是不自量力的。学习目标:第2段: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11课《敬畏自然》导学案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论述的思路。2、理解关键性语句的深刻含义,把握作者的观点。

3、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树立环保意识。 学习重点:理清文章论述的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

一、 预习案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意,熟记基础知识,自主高效预习。通过品读、揣摩,理解关键性语句的深刻含义,把握作者的观点。 2.书面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预习反馈”处。 4.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 【教材助读】 本文体裁是议论性散文。所谓议论性散文,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在文中有许多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 【预习自测-】----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鲲()鹏斥鴳()蓬蒿()咫尺()狼藉()相形见绌()美味佳肴()2.解释下列词语蓬蒿:咫尺:狼藉:自不量力:相形见绌:佳肴:3走近作者:4朗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思考:(1)、“敬畏”是什么意思?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反问是一种()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 【预习反馈】整理小组内的疑惑问题,班内交流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案:(合作使人快乐,探究使人聪明)【学习建议】: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然后独立思考下列问题,不会的小组内交流

第3段: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是人类()。第4段:在宇宙中存在着比我们的智慧()的生物。 第5段:()与()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第6段:()也是()所赋予的。 第7段:()是(),而我只是()。 第8段:宇宙是()。 第9段: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 第10段:在宇宙中处处是()。 第11段:作者指出(),就是(),(),就是() 所以说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 第1段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第5段比较()与()是一层,第6段指出()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进了一层。从(5-6段)的论“智慧”到(7—10段)的论“生命”,又进了一层。在层层推进的论述中,人类之所以应该()的理由申述完毕,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的结论。☆ 探究点二:你知道人们做了哪些违背自然之道的事吗?你将用哪些最实际的行动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我的收获】:(可用“手抄报”的形式整理你的收获) -------------

三、训练案------------【达标测评】 要求:独立完成。本试题共5个小题,

3、4号做对4个为达标,

1、2号做对5个为达标,组员全部达标的小组为优胜小组。

1、本文谈论的是()。作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理念,再也不要宣称(“”),应该()。

2、品析关键句:(可以从句子的表达方法、修辞方法、内容、句式等方面品味)例: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分析:运用比喻表示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1)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导学案范文第6篇

共1课时1 课时数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

3、学习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学习重点:“一五”计划的成就

学习难点:制定“一五”计划的背景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与目的:__ ___~____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一五计划。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和国防_________的初步基础; 相应地发展、、;相应地培养。

3、“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 (1)工业: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通运输业: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基地的形成:

以________帮助兴建的_______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___ ___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

4、 意义: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时间:______年9月。

地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________的宪法。

二、合作探究(请相信集体的智慧)

1、阅读教材18页左边毛泽东的话和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表,说明什么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计划?这一计划取得那些成就,起到什么作用?

2、“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选自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 一桥”是指?“一桥”是什么时候建成的?

三、达标检测(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句话的意思是()

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 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C.我国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 D.我国工业基础薄弱

2、下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是()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B、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C、东北工业基地形成D、大庆油田建成

3、今年我们已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你知道我国编制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 ()

A、1949年~1953年 B、1952年~1956年 C、1953年~1957年 D、1950年~1954年

4、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老工

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

A、新中国成立时期B、解放前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5、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我国第一辆汽车B、东北工业基地的形成C、“一五”计划的完成D、“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6、“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该时期我国的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成就是

()

A、选举产生了新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人B、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确立了人民政协制度D、颁布了《宪法》《民法通则》等法律

四、课堂小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回顾本节内容,和其他同学一起归纳本节各具特色的要点。

上一篇:日记600字范文下一篇:银行委托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