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革命遗址感想范文

2024-01-17

参观革命遗址感想范文第1篇

为积响应党组织和党课学习的班的号召,同时也增强我们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昨天下午,我们文学院第47期分党校班第七组来到昙华林,缅怀革命先烈,参观革命遗址。这次的活动,使我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对党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树立了早日入党的坚定信念。

紧挨着大教室的是这些学员的训练场和学生寝室。现在的操场上满是郁郁葱葱的草,给人一种勃勃的生命力;学生宿舍的被褥都有些旧,但叠得整整齐齐。讲习所实行全军事化管理,这里的学员每天早上5点钟必须起床,然后是两小时的军事训练,还有理论知识的学习,纪律十分严格。食堂虽小,但是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毛泽东等一大批教员优势在这里和学生们共同进餐。在种种先进因素的影响下,这里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两个多小时的参观,并不能让我们对党的历史有全面深入地全部了解,但是却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面。社会实践活动是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用事实说话。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就是对理论的最好阐释。

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了,但实践活动带给我的思考却没有结束,那就是“思考与责任”。中国的知识分子不断思考着救国之路,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而不是坐在屋子里空想。这是一种理性地思考。

入党是一种信仰问题,党员的先进就在于思想进步。而如何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关键就在于思考。平时,对社会最新动态和现象,多进行分析、思考、总结,及时为自己的大脑注入新的营养,多对思想进行过滤和提纯。同时,我们更要勇敢的担负起知识分子肩头的责任。责任并不是一种重荷,压在我们身上让我们喘不过气,而是一种动力,一种支撑。我们必须要多思考,多总结,要勇于担起我们的责任,用心去经营每一件事,用心去服务,去奉献,理性的看待问题。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进步。作为一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一名成员,我们更要勇敢担负起肩上的责任,积极学习党的先进理论,不断加强自身的先进性建设,对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汇报人:试卷下载网

参观革命遗址感想范文第2篇

参观灌阳红色教育革命基地有感

6月29日,中国石油**分公司党委及各支部党员,在党委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酒海井革命烈士纪念碑和新圩阻击战陈列馆。

在白书记的带领下,在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碑前,我们重温了入党誓词,聆听了革命事迹,瞻仰了新圩阻击战陈列馆中的红军遗物。此行让我们了解了那一段红色的记忆。1934年11月27日至30日,为保证中央军委纵队和红军主力顺利通过灌阳、抢渡湘江,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阻击来自灌阳县城方面的敌军,中央军委炮兵营、红五师第14、15团及红六师第18团先后受命在灌阳的新圩至排埠江一带布防,阻击数倍于自己的敌人。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了4天3夜,战斗打得十分惨烈。新圩阻击战为红军主力过湘江赢得了宝贵时间,但有近3000名红军指战员,永远长眠在这片热土上。新圩阻击战是红军长征中抢渡湘江最为关键的战役,是湘江战役中第一大阻击战,是“红军入桂第一仗”,是打得最艰苦、最悲壮的一次战斗。

参观革命遗址感想范文第3篇

永顺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是经湖南省苏区县认定工作领导小组认定的湘鄂川黔苏区县,是一片浸透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地和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任弼时、贺龙、王震、萧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反围剿的革命运动,创建以永顺塔卧为中心的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尤其是在1934年11月到1935年12月一年多时期,根据地革命烈火熊熊,达到鼎盛,留下了大批红色革命遗址遗迹。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斗争中,永顺县约8万人参加、支援红军,1.1万人牺牲或遇难,有力策应了中央红军长征,塔卧因此被称“红都”“江南延安”。解放前后,为剿灭湘西匪患,解放军第47军141师转战大湘西,在永顺境内留下系列剿匪战斗遗址遗迹。此后,湘西儿女踊跃参加志愿军,为抗美援朝书写了辉煌战绩。可以说,在永顺这片红色热土,沉淀了太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树立了无限崇高的革命精神与人文情怀,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今天,加强对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既有利于继承革命传统与精神,又有利于县域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应成为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

一、做好革命遗址修缮保护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

革命遗址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珍贵记忆,是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遗产。它不仅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最直观、最生动、最形象的教材,也是开发红色旅游事业的重要资源。红色文化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经大力发掘、弘扬和发展红色文化。分布全县的革命遗址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发展红色旅游,就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遗产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培育红色品牌,弘扬红色文化,使其成为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全县文化建设新的跨越。这有利于加强新时期革命传统教育,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保护、修缮好革命遗址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把当前亟待加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干部群众和青少年所喜闻乐见、主动参与的活动之中,从而把我们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波澜壮阔的革命史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心坎里;这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红色革命遗址遗迹是“固化”的党史和革命史,是“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科书,凝聚着深刻的内涵,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教育价值。然而,在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中,某些革命遗址遗迹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正在消失,不能客观真实反映党的革命活动,丧失了宝贵的历史价值,必须进行抢救性保护与开发。

二、永顺县革命遗址遗迹概况

据2015年永顺县文物局普查公布,全县共有23处革命遗址遗迹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十万坪大战指挥部旧址、谢家祠堂红军标语、永保县革命委员会旧址、郭亮县革命委员会旧址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烈士纪念碑、五连洞剿匪战斗遗址列入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十万坪大战战场遗址、红军医院、苏维埃城市区政府、苏维埃龙寨区政府、上坪红军标语、下坪红军标语、红军兵工厂、中共永保县委会、永顺军分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二六军团革命烈士纪念碑、红二六军团会议旧址、麻料溪红军洞、塔卧红军碉楼遗址、十万坪大战革命烈士纪念碑、五伦剿匪标语、李昌故居等16处革命遗址遗迹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2013年永顺县史志办、民政局老区办联合调查资料统计,在永顺境内红军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剿匪战斗遗址遗迹共40余处,有记载的零散烈士墓葬、革命烈士故居、群众支援革命活动场地旧址等数百处,有待抢救性挖掘与保护的遗址遗迹众多。此外,民间流传着赶写的革命故事、人物事迹,均可搜寻挖掘出特有的历史价值。据此足以判断,永顺县革命遗址遗迹资源是丰富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潜力是巨大的。

三、永顺县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概述

近年来,永顺县委、县政府重视做好革命遗址保护修缮,加大开发利用,挖掘革命遗址遗迹潜在价值。近年,永顺围绕这一中心,集中做了如下工作并取得相关成绩。

(一)做好常规保护。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落实优抚工作的同时,设老区办专门从事革命遗址遗迹保护、修缮等工作。积极组织力量参与苏区县认定,永顺县于2012年7月被湖南省苏区谁工作领导小组认定为湘鄂川黔苏区县。由史志办、文物局、档案局、民政局等部门协同配合,全面落实革命遗址遗迹的清查考证、遗物收集、资料记录、核实确认、登记上报、定级保护等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保护。对湘鄂川黔省委机关、省政府、省军区、省委党校、无线电台等旧址进行全面原貌保护,室内设置、原用什物摆放尽量保持原状,高规格安装防火防水防电设施,对群众开放。对永保县、郭亮县旧址,或委托现在住户落实保护措施,或用作特殊机关办公机构发挥其效益。在塔卧、灵溪镇修建了烈士陵园和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馆。史志办加强对战斗遗址的认定,为十万坪大战、桃子溪战斗等特殊战斗遗址立碑确认;对其它战斗遗址遗迹进行网络信息公示、编篡党史正本记载并存档。民政局在修建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同时,广泛征集革命旧址旧迹及烈士的原物、文件文献、影像笔录等资料。文物局全面开展文物的考证、确认工作,特别是对革命遗址遗迹、烈士墓葬进行登记确认。

(二)加强重点项目建设。为了放大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意义,实现以保护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益,永顺县加大项目申报力度,也取得积极效果。

一是推进塔卧烈士陵园改扩建工程。以“一脉两轴七区”为结构,占地由79亩增至300亩,分为主题纪念区、烈士墓葬区、原有纪念区、缅怀教育区、休闲服务区、拆迁安置区、廉政教育区,投资共5000万元,工程已近完工。

二是改建灵溪镇协操坪烈士公园。利用南山城区开发项目,通过大汉公司筹资拆除原公园附近建筑,新建烈士广场,新修公园工艺围栏,翻新碑亭、纪念馆,环境更优美,更适合群众瞻仰、纪念。

三是加快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建设。县政府于2013年制定《永顺县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管理保护工作实话方案》,完成对散葬烈士墓的迁移、整合、修缮和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的维修改造。对纪念碑、亭、塔、馆、堂、雕塑等零散设施,在原地进行修缮、整修和复原,对部分烈士遗物移入烈士陵园陈列和收藏。先后整修了永保、郭亮县委会旧址等十余处革命遗址遗迹。令人欣喜的是,松柏镇仙人村积极响应,自发整修五连洞剿匪烈士墓,并安排人负责定期清扫纪念场地,供当地群众瞻仰、悼念,已形成当地风尚。

四是重点做好塔卧烈士陵园的全国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的申报。目前已完成资料的上报、专家现场考察,已同杨开慧纪念馆共7处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一起纳入国家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申报行列,成功形势看好。

(三)整合红色资源旅游、教育等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如何让红色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相得益彰,是一个意义深远的课题,很多兄弟县市据此大做文章,也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效。永顺县对此也进行了探索、实践,也取得了很好成绩。

一是传承革命传统精神,发挥红色教育功能。继承是最好的纪念。革命烈士遗址遗迹是故事的再现,精神的凝结。继承和发扬革命烈士的精神是实现党的政治自信、理念自信、制定自信的信仰基点。2001年,湘鄂川黔省委旧址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湘西州政府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州地税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永顺一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十万坪大战指挥部是毛坝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基地,灵溪镇烈士公园、英烈纪念馆是县政府、永顺一中、灵溪一小、灵溪二小等校德育活动基地,五连洞烈士纪念广场是松柏学校德育教育基地……每逢“七一”“八一”“国庆”“清明”“五四”等重大节日,党、政、军、各战绩单位、学校师生均会到遗址遗迹现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思想作风教育,进行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1978年10月,湘西州第四次党代会,也是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次党代会就是在塔卧召开的,会风隆重简朴,与会人员重走红军路,预示着湘西州将跟随党走上新的革命征程。全州先后在塔卧召开纪念建党50、60周年大会,萧克、邓力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会。各地党员纷纷到革命遗址遗迹现场重温入党誓词。此外有群众以各种形式开展纪念、学习活动,老区、苏区、烈士精神正以新姿态发挥着新的教育影响力。

二是大力开发红色旅游。永顺县大力发展旅游业,一直将革命烈士遗址遗迹等红色资源统筹开发,全面发展。2004年,塔卧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和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极大提升了永顺红色旅游品牌。县委、县政府以此为契机,在加大革命遗址遗迹保护的同时,启动红色旅游规划。2010年以来,永顺县成立了塔卧红色旅游景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塔卧红色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按照《湖南省省级红色旅游区(点)评定规范》及《全省红色旅游景区(点)评分细则》标准,累计投入资金1880万元,从旅游功能、设施配备、教育与游览、综合管理等方面不断加大景区创建力度。在《湖南永顺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5)》课题中,明确将永顺革命传统教育作为拉动县域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出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中心、湘西剿匪及烈士陵园、大战十万坪、连洞的红色标语等遗址遗迹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的理念。于2010—2015年,已建成第一批重点建设的精品旅游线路,其中含连洞、梯子岩、万坪、毛坝、塔卧红色之旅激情经典体验游,沿途游客可广泛参观革命烈士遗址遗迹遗物,感悟革命生活;在旅游形式的设计上,推出了塔卧、万坪的“红关漫道真如铁”的“红色文化”旅游节和重走红军路旅游品牌。2012年11月22日,湖南省红色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授予永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为首批“湖南省红色旅游区(点)”。近年,永顺的红色旅游得到长足发展。仅2010-2011年,塔卧红色景区共接待游客31.4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6亿元,给老区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2015年,永顺县推出红色旅游开发经营项目,红色旅游年均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在此基础上,逐步启动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基地建设、服务行业的扩面提质,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好势头。

四、永顺县革命遗址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仍有不足。 因永顺是老少边贫县,发展滞后,经济条件有限,开发经验不够,在革命烈士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四点。

(一)管理单位不统一,缺乏完善的保护机制。有的革命遗址属市民政部门管理,如永顺县革命英烈纪念馆;有的属文物部门,如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有的属村委会管理,有的属私人所有。对各类革命遗址遗迹应由哪个部门负责管理保护,缺乏相应的规定,责任主体不明确。同时,对遗址的保护缺乏资金支持,上级没有拨付的专门资金,乡(镇)村又大多不够重视。另外,缺少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不能落实管理和保护责任。形成“无专门机构管事、无专项资金办事、无专人管理保护”状况是目前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所面临的现状。

(二)部分遗址建筑及纪念设施或旧迹难存或受损,亟需修缮或修复原貌,部分遗址遗迹亟待确认与抢救。如郭亮县委会旧址,曾作为镇政府干部住所,于21世纪初被部分烧毁;塔卧、万坪境内的两处红军兵工厂现均作为民居使用,防湿防火设施不足,损毁较大,原有什物保存不够。另有许多纪念碑碑文、革命烈士碑墓已出现字迹残损及磨蚀现象,字迹无法辨认,亟需维护修理。2015年,由省党史研究史争取资金,启动对重点革命战斗遗址立碑确认,但在永顺县境内的革命遗址遗迹众多,确需全面核实确认与保护。有的革命遗址遗迹因没有受到任何保护措施,渐被淡忘。如万坪有个红军洞,当地名叫牛角洞,曾是当地群众收藏红军伤员的地方,演绎过群众拥护红军支持革命的英勇故事,但现在90后一代很少记得;万民乡在杨柳坪悼念被杀害革命烈士的活动也停止多年。对这些散落在全县各地的革命遗址遗迹,应由抓紧时间进行抢救性保护与开发,使全县革命遗址遗迹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路、第一个环节都有动人的故事,使之成为精彩的看点、游点、卖点,立体性呈现永顺作为老区县的经典历史。

(三)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发展极不平衡,宣传利用力度不够。全县保护利用状况较好的革命遗址不足遗址总数的五分之一。湘鄂川黔省委旧址保护项目、烈士陵园建设项目还没有最后完工,不能完全对游客开放,不能完整发挥旅游效力。其他开放参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遗址,大多是一些革命机构的旧址、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等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影响力有限,游客很少。

(四)红色旅游资源亟待开发利用,红色旅游形式不够丰富。一是红色旅游资源的构成模式较为单一,大多是参观纪念馆、革命文物陈列、烈士陵园和旧址建筑等。即使是几个红色旅游景点的组合或红色旅游线路的设计,也呈现内容形式趋同的现象。二是旅游市场对红色旅游的接受度不高。革命历史纪念场馆和旧址遗迹具有较高的红色遗产史料价值,但旅游中“可玩、可视、可参与”的要素却显得不足。三是红色旅游产品不够丰富,服务质量不上档次。游客集中只游、看、听,但行不畅、住不便、玩不爽等情况严重制约红色旅游发展。永顺的交通瓶颈依然是重大制约因素,县城未通高速公路,“红都”塔卧仅通S306省道,郭亮县所在地仅通县道,更多散落革命遗址遗迹仅通乡道、村道,有的连简易道路都没有,不利于红色旅游发展。永顺县境内无星级宾馆和大型游乐场,餐饮、住宿等行业也缺乏红色元素印记,实为遗憾。

五、未来革命遗址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考。

(一)完善保护机制,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政府要对各类遗址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明确革命遗址的管理保护责任主体,杜绝各种人为破坏革命遗址现象的发生,同时吸收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专门小组成立专门机构,建立完善的革命遗址保护机制,强化管理手段、落实管理措施,保障管理资金,科学指导,用较短的时间对各类革命遗址进行有效的维修和保护建设。

(二)建立各类遗址保护利用的合理规划,加大革命遗址价值的宣传开发和利用,进一步推动红色旅游。发展红色旅游,既是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繁荣旅游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一项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战略工程,而且还是展示当代中国主流文化和时代风貌的重要途径。保护和利用革命遗址遗迹,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既是尊重历史的客观需要,又是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根据普查出来的我市各类革命遗址的现状,着眼党史资源与红色旅游的有机融合,制定适合革命遗址保护开发利用的合理规划尤为重要,合理的规划能使革命遗址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在开发利用中完善保护措施。一是全方位地对永顺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研究、挖掘、整理、提炼、整合,展示永顺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充分发挥革命遗址历史价值的宣传影响作用提升红色旅游文化品位。二是积极引导民间投资者对革命遗址遗迹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当前投资商有利用革命遗址的历史价值和观瞻价值开发旅游的热情,建议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加以正确引导,合理规划,科学开发,使革命遗址更好地发挥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应有的作用。三是充分利用现有的革命遗址,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功能。制作图片资料网上宣传,组织青少年和学生清明扫墓活动,以达到革命事件现场教育的效果,印发革命遗址宣传图册,分发至市民手中,进行广泛的爱国主义传统教育。

(三)树立鲜明的红色旅游主题形象,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一是自然景观资源与永顺红色旅游的结合。红色旅游虽然是去革命故地旅游,但游客却有着现代的旅游需求,尤其是对革命故地的自然条件寄予较高的心理期望,希望能在风景秀美的革命老区敞开心怀,追溯革命年代的壮烈情怀。红色旅游地的自然景观是不可多得的优秀旅游资源,永顺在自然地理条件方面是以山地为典型的自然生态面貌,这些地方也是当年红军活跃其间的根据地,把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与永顺红色之旅结合起来,才能交相辉映。二是历史文化资源与永顺红色旅游的结合。红色旅游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游人到此一游的主要兴趣在于释放怀念与敬仰的情怀,观故思新,启迪心灵,因此红色旅游又是人文精神的回归与再现。广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须注意历史文化也是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永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著名历史人物多,加上现在老司城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挖掘历史名人效应必将成为新的旅游卖点。所以,将历代土司王、贺龙、任弼时、李烛尘、李昌及境内其他著名革命人物挖掘出来,会产生有力的旅游竞争力。

参观革命遗址感想范文第4篇

革命遗址普查报告

市党史研究室普查办:

为了全面贯彻中央党史研究室关于《进一步开展全国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深入落实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关于《进一步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市委党史研究室关于《进一步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的实施方案》的安排部署,中共巧家县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组建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组,全面完成自1919年-1950年期间的革命遗址普查工作。截止目前,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已经圆满结束,现将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普查工作圆满完成

我县革命遗址普查工作自从4月7日启动以来,在省市党史研究室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完成各项工作。现将此项工作的开展从基本情况、工作方法和工作评估三个方面作简要报告:

(一)基本情况

市委召开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会议后,我县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及时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任组长,宣传部、党 1 史办以及各乡镇相关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订了《工作方案》,县政府拨给了10万元的启动经费,从各单位抽调人员成立了工作组,要求将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和革命老区申报以及红色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将革命遗址普查成果转化为“三个一”工程,即:一本书、一本画册和一部电视专题片。

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组深入全县16个乡镇,对预定的51个革命遗址、遗迹普查点进行拉网式普查。行程达6000多公里,寻访干部群众600余人次,采写口述材料近5万字,拍摄高质量图片2000余张(其中翻拍历史图片36张),录音累计350分钟,绘制地形草图21幅。赴昆明在省档案馆和云南省讲武堂等地调阅了档案500余件,查证并摘抄文字资料近1万字。奔赴成都采访1次、昭通2次,采访历史见证人近10人次。完成30个专题约20余万字,新发现革命遗址点16个。我县在做好普查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通过外宣媒体交流经验、推广典型,积极撰写研究文章和工作动态信息。先后在在省、市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刊物上刊发研究文章6篇,在市党史研究室主办的《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简报》上刊发信息5条,《昭通日报》发表新闻、专题8篇(条),在巧家县委政府门户网站——白鹤滩之窗刊发信息8篇(条),巧家电视台播报新闻2期,自出 2 《革命遗址普查简报》4期,先后展出革命遗址普查剪影展板2次,为革命遗址普查工作营造了积极的氛围。

(二)工作方法

1、织领导,研究部署到位。

3月20日,市委召开全市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会议以来,巧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由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王朝德同志负责,及时制定下发了《巧家县关于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实施方案》。4月14日,在县委第63次常委会议上,再次明确了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了思想原则,明确了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为保障革命遗址普查顺利开展,我县及时成立了遗址普查工作领导组,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亲任组长,县委办、县委宣传部、县委党史办以及各乡镇相关领导担任副组长,从全县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组,及时采购了笔记本电脑、录音笔、移动硬盘等办公设备,实现了设备现代化、人员专业化、配置最优化。

2、真抓实干,高质量开展普查

在下乡普查之前,确立了42个革命遗址普查的工作点,让普查工作有的放矢,避免了走弯路,为全面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奠定了基础。工作组充分发扬起早贪黑抢时间、连续作战的作风、风雨无阻的工作作风,披星戴月不畏艰辛,深入高山 3 深谷、丛林草莽寻访历史见证人、采写口述材料、拍摄实地图片、收录或者翻拍历史图片、绘制地形草图。工作中,我县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组一直注意和省、市的纵向联系和相邻县区的横向联系,及时在工作中贯彻执行省市的相关要求,积极和相邻县区的史志部门交换意见、交流经验和保持进度,降低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工作原则,将采访人的口述材料进行梳理,同时查证相关史志资料进行核实、印证。对于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专程赶到省档案馆、云南讲武堂等地查证相关资料,力争做到深入彻底。

3、求真务实,多方论证秉笔写青史。

按照档案材料和口述材料相结合、当事人描述和现场走访相结合、文字资料和图片旁证相结合的原则,多方论证、求真务实,切实保障了本次普查结果的真实性。如:为了弄清在崇溪剿匪战斗中牺牲的一个烈士的身份,普查组在查阅史志资料无结果的情况下,先后联系民政局、武装部等多家单位进行核实,最终确定该烈士的身份。为了弄清老红军漆仁里的战斗和生活经历,在其故居调查无果的情况下,先后联系了西昌老干局、西昌军分区、成都军区等单位,多方打听跟老红军的后人取得联系,全面细致的采写了老红军的人生经历。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总之,巧家县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组全体人员坚定对 4 历史负责的态度,求真务实,不畏艰难险阻,高质量地完成了革命遗址普查。

(三)工作评估

普查工作在省、市党史研究部门领导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体工作人员精诚团结、协同努力,始终坚持“到一线采写、经多方论证、对历史负责”的工作态度,深入彻底认真细致的完成了省、市关于革命遗址普查的各项工作,所列出的58个革命遗址点做到了事件翔实可信,数据真实可靠,线索明晰、逻辑严密。

在遗址普查的过程中,我县始终坚持每一个点都亲临实地,走访干部、群众首选当事人,当事人亡故的以走访75岁以上神志清醒、表达清楚的历史见证人为主的原则,在走访的600余人次中,75周岁以上老同志达到250多人,其中包括了现居住在成都的中共巧家第一届县委组织部长陈华、居住在昭通的巧家县包谷垴游击队队长郭中正、黑麓山游击队队长、32团1营营长陆梓祥、大寨区域革命领导人罗滔等老革命。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比如红军长征过巧家、中共地下党在巧家的活动事迹、边纵游击队的发展壮大和战斗历程等重大事件以及李国柱、张开儒、陆崇仁、熊翔、漆仁里等重要历史人物,普查工作人员都在开展了实地调查之后,先后奔赴成都军区、 5 西昌军分区、昆明档案馆、会泽县史志部门等相关机构进行档案查证,多方印证、反复比对、力求准确。我们除了在省档案馆和讲武堂等机构调阅了500余件档案之外,还查阅了《巧家县志》《云南省志》《东川县志》《会泽县志》《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一系列的大量史志资料。总而言之,我县革命遗址普查工作所涉及的58个点的历史事迹和相关人物传略都做到处处有迹可循、有案可稽。对于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在工作中力所能及的采取了补救,如年代久远当事人和见证人亡故的,我们采取了多方听取,反复印证的方式审慎地甄别采信材料,力所能及的反映历史真相,对于查无痕迹的地方,我们按照当事人或者见证人的口述,采取描绘草图等方式来复原貌,作为参考。总之,本次革命遗址普查工作,总的来说是成功的,比较圆满的,翔实可信的。

二、普查成果数据分析

本次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共涉及到54个革命遗址点和4个其他遗址点,其中有42个点是在普查工作开始之前,党史部门工作人员对原来掌握的历史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而确定的。后来在具体的实地调查中,按照省、市关于革命遗址普查一点一档,不打包、不交叉的原则,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和梳理,再加上走访革命遗址当事人和见证人的过程中的新发现,最后确定 6 我县遗址、遗迹为58个,其中革命遗址54个,其它遗址4个,涉及10个乡镇33个村(社区)41个村民小组。在原定的42个遗址、遗迹的基础上,新发现16个遗址,占总数的29.63%。在54个革命遗址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4个,占革命遗址的25.93%;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29个,占革命遗址的53.70%;革命领导人故居5个,占革命遗址的9.26%;纪念设施5个,占革命遗址的9.26%;烈士墓1个,占革命遗址的1.85%。在这些革命遗址中,仅有巧家烈士陵园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仅占革命遗址的1.85%。由于大多遗址、遗迹没有受到保护,损毁遗址达16个,占29.63%。

三、遗址的保护利用发展极不平衡

通过本次的全面普查,全县54个革命遗址点保存完好革命遗址仅有20处,除了巧家县烈士陵园和大寨镇烈士陵园、老店镇坪地营烈士墓群、小河镇拖车烈士陵园在清明等节日有机构组织参观凭吊外,其它的大多无人问津。遗址管理单位较为杂乱。有的划归民政部门管理,如巧家县烈士陵园;有的归当地乡镇管理,如各乡镇的烈士陵园或者烈士墓群;有的归当地村委管理如个别烈士的尸骸墓,还有的归个人管理如历史人物故居和党的地下活动遗址建筑物及其剿匪战斗的战斗地等。目前, 7 地下党活动时期的标志性建筑物除了崇仁中学(现巧家县第一中学)校内的月潭书院恢复重建后保持完好外,其它地下党活动地大多已面目全非,仅有的几间已属残垣断壁。再加上大多革命遗址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开发利用不足。个别的遗址,虽然地理位置较好、交通便利,但由于损坏严重或缺乏宣传,要么是难寻旧貌,缺乏观赏性,少有人问津;要么是无人知晓、无人问津。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完善的管理保护机制。一是管理单位不统一,缺乏相应的权威性。对散落在山区的革命遗址由上级哪个部门负责管理、保护,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理保护到什么程度,缺乏相应的文件及制度规定,更缺乏有力的督导检查。二是缺乏维护资金。上级没有拨付的专项资金,县(市)乡村级财政又大多比较困难,对革命遗址保护缺少资金支持。三是缺乏日常看管。“无专门机构管事、无专项资金办事、无专人看护”是目前的遗址保护的真实状况。

2、部分遗址建筑及纪念设施或旧迹难存或受损,急需修缮或修复原貌。如庆康商号、巧家县解放委员会等遗址已旧貌无存;石匠房古栈道、培元桥、七兴坊等遗址点,纪念碑文字或 8 摩崖石刻已出现字迹残损及磨蚀现象,许多字迹无法辨认,如不加以维护,将会韵失骨销。部分烈士墓群缺乏专人管理与培土,在风雨侵蚀下,日渐缩小。

3、对革命遗址的宣传利用不够。如老红军漆仁里故居,冒沙井梁子、洼落村、燕麦沟等包谷垴游击队活动旧址,由于地处偏僻,地势险要,一般很少有人知晓,瞻仰凭吊更是寥寥;由于烈士陵园修筑了烈士的衣冠墓,烈士尸骸墓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如崇溪剿匪战斗中牺牲的黄志明烈士竟然成为了“无名”烈士。年轻一代对发生在身边的惨烈的战斗并没有多少人了解,如不提供正确详实的文字信息向人们展示,许多遗迹都有被人们淡忘的可能。

建议:

1、要完善保护机制,必须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各级政府要明确革命遗址的管理保护主体,建立专门机构,吸收历史、考古、旅游、文化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专门小组,科学指导革命遗址的管理和保护。

2、要大力推进革命遗址价值传播工作。保护和利用本区域的革命遗址,既是尊重历史的客观需要,又是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所以要将本地革命事件发生地、革命遗址作为 9 对青年一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青少年清明扫墓活动,达到教育目的。

3、对现存革命遗址进行保护价值论证,对具有保护价值的革命遗址抓紧挂牌、修葺或立碑加以保护。尤其是应将红军长征过巧家的蒙姑小河口渡口、中共巧家地下县委第一次会议遗址、李国柱故居、张开儒故居等升格为“国家级革命教育基地”,立碑保护并开发利用。

4、要不断加大红色旅游开发推介力度,并力争在开发利用中保护好革命遗址。全方位地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研究、挖掘、整理、提炼、整合,展现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魅力,提升红色旅游文化品位,提升其知名度,使革命遗址在维护和保护中得到利用,在开发利用中得到更好的保护。

5、对烈士陵园、烈士墓进行维修,加强保护。

6、集中修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于一些革命遗址较多,交通又不便利的地方,集中建立一块教育基地,为红色旅游开发打基础。如蒙姑、老店、包谷垴、大寨、小河等乡镇可以集中在乡镇驻地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部分老英雄、老战士、老游击队员、老革命家属,县委、政府都给了一定的照顾和生活补助,但就目前的生活还是有诸多困难。建议对这些人多加关注,让这些曾经为革命作过贡献 10 的人,更多享受到革命的成果,激励后人努力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8、李国柱、吴澄塑像玻璃结构塑像,建议加强管理和保护,或重塑大理石像或铜像,并安置在显要、人口稠密地段,如街心花园等,并申报挂牌成立国家级革命教育基地,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瞻仰革命先驱的塑像和事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中共巧家县委党史研究室

参观革命遗址感想范文第5篇

二零一二年十月二十七日哈尔滨的天气正呼应了今天我们入党积极分子的社会实践活动——参观“731部队遗址”,阴霾的天气和蒙蒙细雨似乎老天也为70多年前中国大地和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沉痛灾难而悲伤。而我也怀着一颗沉重的心踏上了前往历史长河中,去感受当年祖国和人民所经历的那场灾难。

下午三点我们来到了目的地,一下车,灰色的石碑上刻着漆黑的几个大字“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仿佛这几个字就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深深的刻入了中华民族的心里。从整个部队遗址的建筑结构上来看,这根本就是一个工厂的布局结构方式,只是这里所使用的原料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所产出的则是世界列国共同禁止的“生化武器”。“生化武器”做为一种不人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被第一次大量使用,并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惨重的灾难,所以在“一战”结束后诸国都约定禁止对“生化武器”的研究和使用。而在这里我们通过一张张史料和图片却能看到日本侵略者用活生生的中国人民做活体实验,而后又将实验的成果用于和中国军队的作战中,从而保证了在中国战场的有利态势。日本的这种毫无人性的做法虽引起了世界各国的不满,使其在国际上失道寡助,最终以战败告终。但是这却让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正如今天老师所说的一句话“其实由于731部队所造成的伤亡绝不比南京大屠杀少”。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为日本侵略者在华的种种恶行感到激愤,但同时我也为当时落后的中国感到无比的痛心。所谓“科技强国,落后就要挨打”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了吧,人家都说“弱国无外交”,而在这里弱国几乎什么都没有,而它的国民更是沦为别人实验的“小白鼠”,如同俎上鱼肉,任人宰割。在这里我体内的爱国之情被强烈的激发了出来,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经济相互牵连的和平年代,我们不能“以战报战”,我们能做的只有努力建设我们的国家,使国家无比的富强,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参观革命遗址感想范文第6篇

二零一二年十月二十七日哈尔滨的天气正呼应了今天我们入党积极分子的社会实践活动——参观“731部队遗址”,阴霾的天气和蒙蒙细雨似乎老天也为70多年前中国大地和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沉痛灾难而悲伤。而我也怀着一颗沉重的心踏上了前往历史长河中,去感受当年祖国和人民所经历的那场灾难。

下午三点我们来到了目的地,一下车,灰色的石碑上刻着漆黑的几个大字“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仿佛这几个字就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深深的刻入了中华民族的心里。从整个部队遗址的建筑结构上来看,这根本就是一个工厂的布局结构方式,只是这里所使用的原料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所产出的则是世界列国共同禁止的“生化武器”。“生化武器”做为一种不人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被第一次大量使用,并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惨重的灾难,所以在“一战”结束后诸国都约定禁止对“生化武器”的研究和使用。而在这里我们通过一张张史料和图片却能看到日本侵略者用活生生的中国人民做活体实验,而后又将实验的成果用于和中国军队的作战中,从而保证了在中国战场的有利态势。日本的这种毫无人性的做法虽引起了世界各国的不满,使其在国际上失道寡助,最终以战败告终。但是这却让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正如今天老师所说的一句话“其实由于731部队所造成的伤亡绝不比南京大屠杀少”。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为日本侵略者在华的种种恶行感到激愤,但同时我也为当时落后的中国感到无比的痛心。所谓“科技强国,落后就要挨打”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了吧,人家都说“弱国无外交”,而在这里弱国几乎什么都没有,而它的国民更是沦为别人实验的“小白鼠”,如同俎上鱼肉,任人宰割。在这里我体内的爱国之情被强烈的激发了出来,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经济相互牵连的和平年代,我们不能“以战报战”,我们能做的只有努力建设我们的国家,使国家无比的富强,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上一篇:处罚案卷评查标准范文下一篇:车队主管岗位职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