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企业绩效审计论文范文

2023-12-13

A企业绩效审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认清物流外包业务实质和分类的基础上,对企业物流外包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风险、战略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信息风险等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加强企业物流外包过程的社会控制、完善企业发展战略、监督合同的制定与执行、完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方法,为物流外包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企业物流;物流外包;风险分析;防范措施

摘 要:在认清物流外包业务实质和分类的基础上,对企业物流外包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风险、战略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信息风险等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加强企业物流外包过程的社会控制、完善企业发展战略、监督合同的制定与执行、完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方法,为物流外包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企业物流;物流外包;风险分析;防范措施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对一体化多渠道市场需求的增长和物流服务供应商服务能力的扩充和完善,物流业务外包服务正在逐步被社会认识、了解、认可和进一步采用。

1 企业物流外包

企业物流外包是企业业务外包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质资源配置的一种新形式,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对外委托和外部协助,其目的是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发展供应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生产或销售等企业为集中资源和精力在自己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把自己不擅长或没有比较优势的物流业务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运作。可见企业物流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过程和合同履行方式,所以物流外包虽属年轻行业,但发展十分迅速,乃至成为一种趋势,在世界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企业物流外包业务从实施的程度上可以分为全部外包和部分外包。全部外包是指企业将全部物流业务都交给外部服务供应组织来承担,其形式有两种:一是企业完全放弃物流自主经营,将所有的物流相关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二是企业在成立时就不具有物流经营功能,将物流相关业务委托给外部的物流服务供应商。部分外包是指企业只把部分物流相关业务委托给物流服务供应商,其余物流业务还是由自己企业承担,其也有两种形式:一是企业自身拥有一定的物流经营能力,只不过由于企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物流经营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因此企业将自身无法完成的物流相关业务委托给外部物流服务供应商;二是企业自身的物流能力虽然可以满足经营发展的需要,但为了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优势,将非核心业务部分的物流业务交给外部物流服务供应商来承担。

2 企业物流外包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企业物流外包作为一种加速物资流通、节省物流成本和提高资金周转率的有效手段,能给供求双方都带来很多的便利和收益,但在实际业务过程中企业实施物流外包时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2.1 企业物流外包的环境风险

企业在实施物流外包过程中会不断收到外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整个经营过程。如受到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导致无法按时完成既定目标的自然环境风险;国家经济状态和实力变动、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变化给物流外包过程带来不确定性的政治经济风险;是否具备健全、明晰的法律制度和相关政策来保证物流外包过程顺利进行的法律政策风险;与物流外包业务相关的市场需求状态、行业成熟度及市场竞争程度中资源价格、服务质量、人力资源等众多因素诱发的市场风险。

2.2 企业物流外包的战略风险

每个企业在开展业务、作出决策前都需要进行企业战略规划,企业战略制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所有企业要开展物流外包业务,首先就是一个战略选择,是否需要进行物流外包,能否在这个价值供应链系统里充分获得最大化的利益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选择性风险,这影响到物流外包能否顺利实施。选择合适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是企业物流外包过程成功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服务供应商能给企业带来很好的发展机会,但是我国目前高质量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还比较少,而且在选择过程中人为因素和信息的不准确性等因素都会导致企业并没有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企业在进行物流外包的过程中还应注意自身的实际情况,准确地掌握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分清楚可以进行外包的非核心业务,避免将优势的核心业务外包出去而带来的巨大损失。

2.3 企业物流外包的管理风险

选择外包的企业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都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因此在双方的合作中存在着企业文化的差异、管理制度的不同、战略宗旨相悖等问题,这会导致企业实行物流外包后与服务供应商在合作上出现风险。双方企业在经营过程的发展目标、运作模式、经营类别不同,如果双方都以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必然产生管理和业务方面的摩擦,导致整个物流外包过程失败。同时,企业外包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对服务供应商控制力度失调,供应商自身能力不足而导致服务能力下降,企业对服务供应商过度依赖等方面的问题都会增加物流外包过程的管理风险,给双方企业都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4 企业物流外包的财务风险

企业外包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实施物流外包后由于主观或客观的诸多因素而产生的投资回报低于预期回报的风险。在实施物流业务外包后,企业经营的重点和所处的环境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合同签订的周全与否,汇率的波动及通货膨胀等经济因素都影响着企业物流外包的整个过程,导致投资的回报低于预期。另外,企业在联系合适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时,在谈判磋商和监督服务过程中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属于增加的隐匿成本,如果不对此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就会导致企业物流外包的投资不能为其带来更多的利润,使企业无法实现既定经营目标。

2.5 企业物流外包的信息风险

企业物流外包过程其实应该是一个信息流动的过程,外包企业的大量信息如客户资料、产品信息、管理程序等都要与物流服务供应商进行共享。但在实际操作中,双方往往会为了自身利益而保留核心信息,这就出现了信息不对称,随着物流外包过程不断深入,就会产生信息沟通不全和反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很难保证物流外包的服务质量,影响双方各自的利益目标。同时,企业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物流外包中的信息传递、资源共享也加剧了企业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信息泄露的风险,从而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3 企业物流外包过程的风险防范

3.1 加强企业物流外包过程的社会控制

物流业务的发展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物流外包业务能够整合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增强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因此,为了保证企业物流外包的平稳发展,应加强企业物流外包过程的社会控制策略,政府应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与引导,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加强物流网络运输平台、仓储配送及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物流外包发展提供平稳、良好的外部体制环境。大力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建立专门的物流业务管理研究中心,帮助各企业在物流外包过程中进行管理和监督,减少不确定风险的产生。各企业也应联合建立物流企业联盟或专业物流行业协会并设立行业风险补偿基金,能使面临同样风险的企业在一起共同解决风险所带来的问题,更好地管理和防范物流外包面临的各种外部环境风险。

3.2 完善企业发展战略,选择合适的物流服务供应商

企业应具备战略发展研究组织,准确定位自身核心竞争力,明确业务范围和发展方向,广泛联系相关企业建立战略发展联盟,对进入物流供应链的时机和外包的业务作出合理决策。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从物流服务供应商的能力大小、客户满意度、基础硬件能力、管理水平、经营状况等决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合作目标进行单项和综合评价,来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物流服务供应商。与选择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摊的合作机制,这样对于减少供应链系统中的不确定性,避免道德风险和责任风险都有一定的好处。另外,尝试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多地域、多方位、多客户的分散物流外包体系也是十分必要的。

3.3 建立风险管理小组,监督合同制定与执行

成立企业物流外包风险管理小组,对物流外包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价、控制和处理,这将有利于物流外包风险防范的制度化和正常化。与物流服务供应商协调合作建立管理风险突发应急机制,采取事先制定好的应变措施对风险进行处理,有效地降低突发风险对企业带来的损失。规范合同的签订与执行管理,企业应委派具有经验的人员,邀请律师、财务顾问、谈判专家等专业人士与物流服务供应商进行磋商,认真拟定合同条款,明确合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不仅要周密考虑物流外包的技术、经济、法律等环境因素,而且应将其具体量化为合同指标。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也要严格要求供应商能够按照合同的要求完成物流业务,约束物流供应商遵守承诺,不违反合同,保证外包活动顺利进行。

3.4 完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建立绩效评价指标

企业应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充分发挥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能,聘请专业的会计、审计团队,跟踪物流外包的全部过程,分析和评估物流外包过程的战略价值与效益成本,更完善、更全面地控制企业物流外包过程中的财务风险。确定物流外包的绩效评价指标,重点分析物流外包费用和服务质量。物流外包费用指标包括业务过程中的投入、成本、收益等费用。服务质量指标包括物流供应商的完成业务的满意度、及时率、准确率、货损货差等因素。制定的绩效指标要尽可能的清晰、明确,从时间、数量、质量、成本、收益等方面反映物流外包过程的运行状况,有效反映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与企业的整合状况,降低供应链系统中的牛鞭效应,控制物流外包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3.5 加强合作交流,完善物流外包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物流外包业务涉及的双方有各自不同的企业文化,因此必须加强企业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双方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市场环境当中。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联合风险防范机制,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完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控制物流外包信息风险的目标。双方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对生产、运输计划、费用、需求等关键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为物流外包过程提供预警显示和应对风险策略的动态信息管理,并保证这些信息的及时、准确、有效,同时采取相应的信息保密管理措施,这样才能保证物流外包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周立军. 企业物流外包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J]. 物流技术,2010(11):119-121.

[2] 魏众,申金升,陈继军,等. 企业物流外包风险形成机理及防范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5-58.

[3] 魏晓玲. 物流外包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研究[J]. 商业研究,2006(24):146-148.

[4] 崔南方,康毅,林淑贤. 业务外包风险分析与控制[J]. 管理学报,2006(1):44-49.

[5] 谢泗薪,郑燕磊. 物流企业风险投资模式与发展战略研究[J]. 现代物流,2012(11):49-51.

A企业绩效审计论文范文第2篇

目前我国国有出版社在社会效益评价方面,尚未建立起全面的、统一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国有企业绩效审计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欠佳、审计模式缺乏多样化等问题。在国家推进机构改革、企业转型的大背景下,对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探索有利于为审计工作和国企的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基于此,审计部门对出版社社会效益评价体系进行研究,这是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有助于国企出版社完善其效益评价体系,而且还能提高国家总体审计水平。
出版社绩效审计体系现阶段状况及内容

出版社绩效审计体系现阶段状况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便踏上了体制改革的新征程,在这次改革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中,文化传媒企业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力,是构造民众精神世界的主要手段。对此,文化传媒企业的体制改革成了重中之重的工作。

随着2015年《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的颁发后,大部分企业才逐渐认识到社会效益的益处,于是便深入研究社会效益评价体系。尤其是对于出版社来讲,更加需要把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相互统一结合一起,除了重视经济效益之外,也不能忽视社会价值的意义。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相辅相成,对出版社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而近几年来,大部分出版社也渐渐意识到了社会效益的重要作用,也已经开始着手将社会效益评估指标纳入绩效评估系统中,为审计提供数据的参考,形成了一个参照物,例如上海新闻出版局、中国中部土地传媒等。这两家出版社已经开始认识到了社会效益的重要性,并且在传统的审计中,引入了社会效益评估体系,从而推进出版社的发展。

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为了保证部门绩效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适当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是改进工作数据设计的前提。故而,绩效审计评价标准要如何制定,这成为了首要解决的任务,所以制定合适的评价标准极为重要。出版社在开展审计评价时,应主要遵循的标准有国家认可的绩效标准、行业绩效标准、预算与计划标准、历史标准、审计机关确定的标准、社会舆论或公众的满意度标准及其他特殊的标准等为参考,开展出版社绩效审计评价工作。

绩效审计评价的内容

1.经济效益方面的评价

在传统的绩效审计中,对经济效益方面的评价主要侧重于经济评价,这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讲,也就是对企业的社会经济活动及经营目标等方面开展的审计评价。在社会经济活动方面,主要对比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实际业绩与期望业绩的匹配度、投入成本与收入的合理度以及客户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对经营目标进行评价时,主要从企业的经营计划及目标方面进行评价,重点分析该企业在发展战略和资源管理能力的方面是否符合本部门的预期目标。而对于销售活动来说,主要看看销售成本及销售收入是否经济合理等。

2.社会效益评价

社会效益就是除了经济效益以外,各种领域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国企的社会效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利益和作用更加匹配。社会效益评价也是检验企业是否严格履行了各种责任的评价方法,是对企业的监督管理的手段方式,有利于规范企业的发展规模。在党和国家的要求中,也对出版社提出了基本要求,要始终坚持“双效统一”。
构建出版社出版社绩效审计体系

国有出版社是中国文化产业和教育建设的核心力量,一直是政府重点管控的目标。国家审计部门也更加重视出版社审计工作,出版社在中国文化产业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审计部门也把出版社审计作为重点工作。国有出版社的性质较特殊,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其政治取向明面,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要求,开展本单位的产品发布和服务工作,始终坚持我国的发展主流,遵循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二是开展各种类型企业活动,这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且还能为国家教育文化事业提供优质服务。三是以公益而非盈利为主,这类企业以社会价值最大化为经营目的。这一类型的出版社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要根据国有出版社的特点,继续分析这类企业绩效审计的特点,为以后国有出版社绩效审计和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尝试出版社社会效益审计评价

继2015 年颁布的《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之后,各省、市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意见,其中,出版社也纷纷筹备社会效益评价相关工作,如北京知晓传媒有限公司、广州新闻出版局等。因此,出版社绩效审计体系在部门运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经济效益评价

在《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中有明确的指示,其中该细则主要将审计分为4个方面,一是资产质量,二是债务风险,三是业务成长性,四是盈利能力。其中,盈利能力主要是对该出版社的出版、印刷、金融投资及发行等方面进行评估。主要对其资产收益、实际收入、经营活动的毛利润、纯收益等指标进行评价。资产质量主要是指某企业的资产以及其他资产的综合变现、使用、以及组合增值的质量,为企业的发展目标作出贡献的质量,是否能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及增值。审计部门把经营增长作为衡量一个公司发展潜力的主要指标。对其开展的主要评价指标有:库存、应收的款项和流动资产的周转率等。债务风险主要是对该企业使用资产进行债务偿还的能力及风险。主要对该企业的负债情况、流动比率以及现金比率等多个反面的指标进行评价。

2.社会效益的评价

实行“一票否决制”。实质上就是企业应该遵守社会主义的发展,一旦存在有和社会主义原则相互违背的言论、行为等方面的举止,则该项考核不得分。文化产品以及服务质量的指标旨在评估企业出版产品和服务质量,主要包含了“出版物涉及的内容品质”、“优质出版物的数量”、“装订质量”、“新产品数量”和“数字出版”等。“内容质量”是评价一个公司出版物的整体水平、出版内容的范围、内容的准确性、是否输出正确的价值、是否保护了知识产权等。如有重大发表错误,将根据造成错误的严重性和影响力扣除相应的得分;“装帧质量主要评价的是对出版物装帧的精美程度,以编辑内容的准确性来对出版物梳理开展评估,其中,包括对在国内外获奖的刊物、涉及国家重点项目的图书等数量的多少来衡量得分的高低,且与得分呈正相关。“新产品的数量”主要指的是新刊登刊物的数量及在市场上新刊登刊物中数的占比;;“数字出版”是对出版物数字化出版程度及普及程度等进行评价。

在绩效审计评价中,评价财务收支情况的标准大都是独一无二的。合规审计主要是对财务收支开展的审计评价给出“对”或“错”的结论,而绩效审计的侧重点则是对审计对象实际绩效开展评价。而且由于在经济效率方面和经济方面的评有着广泛的内涵,不能简单地只用“对或错”的思想逻辑来开展评价。将评价体系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

实施出版社社会效益的跟踪审计

实施出版社社会效益的跟踪审计工作,首先需要收集出版社的审计证据,即收集出版社经济效益状况,这也是总结绩效审计结论的重要依据。其次是要正确分析审计证据。审计单位在收集审计证据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分析出版社提供的相关资料,判断资料是否可靠,能否得到充分的展示,甚至研究资料间的相关性,以便从资料中发现重要的问题,进而进行剖析研究。跟踪审计工作对出版社来讲,是非常必要的,能及时发现出版社经营中所隐藏的问题。

建立出版社内部的绩效反馈审计

为推动出版社的日常运作,需要建立出版社内部的绩效反馈审计。绩效反馈是完整审计的收尾工作,而在出版社的审计制度中,严重缺乏绩效反馈,除了对出版物的审查外,还要包含对员工的工作检查。尤其是后者的监督检查,大多数出版社都会忽略了对工作人员工作的核查。这主要是由于出版社担心员工不满意绩效反馈的考查结果,耽误了工作的进度,影响出版社的整体工作。对此,出版社需要构建科学合理、完整清晰的工作考核标准,并且要公开考核标准和流程,保障绩效反馈制度的公平清晰,提高对工作人员的管理。
结束语

出版社具有传播价值的社会属性,主要为社会、公众提供精神产物。因此既要重视出版社的经济效益,也不能忽视其社会价值。“两效果统一”是党和政府对出版行业提出的常规要求。本文通过对出版社审计的相关研究,分析了国有出版社绩效审计的基本现状,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和代表性的原则,多维索引选择和可操作性,提出了具有可复制、推广的部门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主要将评价体系分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部分,以及经济效益评价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偿付能力以及业务发展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希望能为各出版单位、各部门建立全面、有效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提供切实有益的参考。

(牡丹江師范学院历史与文化学院)

A企业绩效审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我国制造业在转型期亟需进一步提升组织绩效,而通过对南京A企业内部组织行为和组织绩效的实证分析,发现A企业内部组织行为存在着员工工作倦怠、离职率较高、团队建设滞后等问题,这与A企业管理方式不合理、员工素质偏低、组织结构僵化息息相关,解决的对策主要包括:优化招聘流程设计、加强员工培训与职业规划设计、引入目标管理激励员工等,利用与开发员工的潜能推进管理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组织行为 组织绩效 心理契约 战略管理

当前中国制造业绩效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产品供给结构无法完全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尤其在大型、高精度装备的技术研发使用方面和国外相比差距更大,这些都致使我国制造企业当下的整体竞争力还处于弱势地位。对此,有许多学者开始关注组织内部的行为,如激励方式、人员筛选、团队参与、岗位培训以及基层人员与中高层的沟通和交流等基本组织行为与组织绩效的关系。但这些理论并没有完备的实证支持,而且一些实证结论与理论预测恰恰相反。因此,本文首先拟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阐明当前制造业与A企业组织行为和组织绩效现状和不利影响,提出改进措施与优化机制。

一、A企业组织行为与组织绩效现状分析

1.A企业组织行为概况。目前A企业在组织行为方面的认识多数沿用泰勒科学管理方法,运用“劳动定额”、“工时定额”、“工作流程图”、“计件工资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制度和方法,提高A企业的生产效率。A企业一线作业工人学历仅为初高中要求,同时熟悉简单的流程操作即可,而长期的压抑情绪若没能在薪资上得以补偿,往往会引发的大规模罢工、甚至关闭工厂等行为的发生。A企业中高层员工的人员素质较高,相比基层员工有较强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能积极主动调节个体行为,如通过参加在职培训等,此类人群的不满表现不如一线基层员工直接,多为消极工作或提出辞呈导致组织绩效下降。

2.A企业组织绩效概况。A企业的多项产品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与中国名牌产品,报告期内A企业利润仍呈现增长态势,但增长幅度较上年有所降低,在当前供需不佳,成本及费用上升的趋势下企业有必要重视员工管理,优化组织行为,促成组织目标的实现,提高A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下表为A企业绩效考核内容和结果与中国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当前A企业在企业内部具体的管理运行中优势与劣势逐步显现、转型的机遇与威胁并存,对于这些影响因素的列举分析有助于A企业明确其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回避企业运行中的不利因素、发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A企业组织行为与組织绩效的主要问题

1.组织内员工满意度偏低,缺乏有效激励机制。A企业基层员工因其重复、单调的工作任务、恶劣的工作环境、虽然薪资较高,但职业满意度普遍一般,自然会产生焦虑和厌烦情绪。中高层与基层的接触沟通频率低,各种所谓的成本压缩,都针对一线员工的工资,且基层员工晋升机会渺茫,缺乏相应的职业规划,许多员工的不满足感自然产生;一些员工工作拖拉、经常无故缺勤以宣泄对企业人事管理的不满,喜欢在同事间挑拨离间,时常煽动罢工,对规范组织行为产生不良示范效应,严重影响组织绩效提高。而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投资,由于A企业高层频频更换,高管只愿意做一些立竿见影的投资,对于激励工作普遍不予以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部工作范围仅限于薪资、考勤,同时对于员工绩效的评估往往凭经理的个人感觉和抽样调查,缺乏信度与效度,在员工培训、人员激励等工作相比国外严重滞后。

2.忽视团队管理与建设,缺乏团队合作非正式群体之间矛盾突出。A企业的基层员工多为河北老乡,招聘人员时也会推荐较为熟悉的亲朋好友,无形中建立起各类非正式群体。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工作落后,一些非正式群体之间的矛盾和情绪极易带入到工作中去从而引发消极行为甚至与正式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影响组织的效率与职能。主管对冲突的控制与消极行为的不恰当惩罚导致群体负强化现象的出现,激化群体间冲突甚至被支配者利用,故意降低组织绩效。A企业的团队活动非常少,多以非正式群体自主活动为主;同时,组织中多为首长意识型团队,自主权受上级制约,缺少成员间相互尊重和心理契约,以完成某项工作而组建,缺乏长久支持和凝聚力,无法达到最佳表现要求,为组织做出突出贡献。

3.遵循传统组织结构,缺少组织变革。像A企业这样的国有大型制造企业大部分建立了监事会、董事会等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却并未发挥效益。A企业在南京分企业仍然沿用原来河北总部方法运作,中高层人员基本上全部由原河北总企业派遣,组织结构仍遵循“科层制”管理模式,实行高度集权的直线职能制组织模式,缺乏与市场相匹配的创新结构。部门职能规定不明晰,导致职、责、权不对等,而又缺乏真才实干者,管理制度建设滞后,都反映出企业对管理监督和内部控制的缺失。依据工作内容与作业层次设计的组织结构,致使企业管理层次过多,职责交叉严重,这些都使得企业收集的信息常常失真和反馈迟钝,降低了组织绩效。

三、A企业组织行为与组织绩效管理对策研究

通过对A企业内部组织行为与组织绩效现状分析,了解到目前A企业高素质人才严重缺乏,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人事管理严重滞后,缺少组织变革与创新。因此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对A企业组织行为优化、改进组织绩效提供参考。

1.建立科学的人员选拔录用机制。

1.1实施有效的招聘管理工作。针对A企业人员稳定性不足的状况,管理者制定选聘策略时可以全盘考虑企业业务整体策略状况,并据此形成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和选拔录用总目标,结合人员素质测评的结果,确定人员的素质构成与成熟水平并以此进行人员优势组合,造就一流团队。新进员工的忠诚度则需要重点考量,充分与新进员工沟通交流,并积极引导高效行为确立目标,使新进人员真正成为协助企业发展的动力。例如TCL招聘组施行招募与调动计划的同时,整理分析各部门反馈的人员招聘达成率,检验面试选用指标的准确性。A企业可以参考微软与TCL集团的招聘方式,完善现有招聘计划、招聘渠道以及效果评估,提高招聘目标达成率,面试内容加入些智能性问题和行为性问题,增加测评效度。

1.2加强员工培训,培养创新型人才。员工培训应成为企业人员素质提高的常规渠道,这需要内部培养或外部招聘技师、高级管理人才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达成这一目标首先更新组织的人才使用理念,用人唯贤唯能、不拘一格;组织管理者也要做到知人善任、拥有出色的组织指挥能力、能够配置和规划整合战略资源。管理者可以选用PDCA循环方法来开展岗位培训和技术培训;培训内容的实操性要依据A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内容,可采取集中与分散并存的形式进行。依据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制定培训开发方案,可以实行岗位培训、团队合作,或进行培训系统整合,导向培训;或对当前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实施前瞻性和主动性培训。

1.3制定员工的职业规划,促进员工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A企业可以创建并完善内部晋升机制,使员工拥有充分的晋升空间,提高企业吸引和挽留核心骨干人才的能力。在晋升方面,可依托质量管理,审核与管理评审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对企业的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审核,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時为员工流动提供参考。飞利浦企业的关键岗位需求的确定是自上而下的过程, A企业可以依据已制定的人力资源规划,确认关键岗位,针对这些岗位要求实施继任计划,使员工获得长期职业发展机会,员工才会尽其所能,提高组织绩效。

2.充分运用激励手段,优化员工组织行为。

2.1通过目标激励时、员工参与管理计划激励个体与团队行动。A企业基层与后勤人员由于重复琐碎的工作个体积极性较低,管理者可以使用目标激励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采用目标激励时,还应关注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关联程度;在内在激励方面,通过丰富工作内容、适时调动岗位、设置职称等提高工作挑战性、实现员工自我价值。A企业也可以像宝洁公司一样赋予员工一定范围内的决策权力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与生产率水平。

2.2在绩效管理系统上健全薪酬管理体制。A企业可以在已建立的绩效管理系统基础上,通过绩效考核、薪酬分配、荣誉宣传认可员工创造的价值;同时采用薪酬发放方式的多样化,借助每月的绩效工资、奖金等方式达到短期激励作用,也可引入员工持股计划让员工参与企业价值分配,实现长期激励的作用。因此,A企业的全面薪酬管理内容不仅应该包括A企业向员工提供的良好的经济报酬和福利待遇,还包括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自身所包含的特点(如工作成就感、丰富化等)、组织的特点(广阔的发展前景、高端的管理水平等),增加企业人员稳定性、优化企业组织行为与绩效。

3.重视非正式组织、创建高绩效的团队。非正式组织也可以创造一个推动组织绩效提升的整体系统,增进内部合作,弥补管理者能力的不足,赋予组织满意度与稳定性。A企业管理者需要认可、接纳非正式群体,识别其中不同水平的态度和行为,尽量避免正式组织的行为对非正式组织的负面作用。可以尝试引导与恰当使用非正式群体,如通过劳动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将非正式组织转化为正式组织,或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组建团队,员工也能通过学习型组织,实现个人与组织同发展,明确创新意识和行为,增强企业竞争力。A企业在自我管理型团队建设方面可以学习通用电气公司,依据规定的生产目标,制定自己的工作日程与薪资标准,规范团队角色,管理、优化员工行为,消除提高团队绩效的障碍。

4.改进和优化现有的组织结构,转变行政领导方式。A企业虽属于中石油、带有明显的国企性质往往习惯行政命令,但融入一些柔性管理可以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将控制式组织转变为扁平化的网状组织,组织业务范围的扩大也为员工自身发展提供一个机会。制造企业领导者权力多来源于职位权力,应运用榜样力量,整合群力,这样企业才能形成凝聚力。A企业还需落实用好人才的企业理念和方法,踏实完善企业选人用人制度、工作分配制度、福利分配制度等,打造具有企业特点的管理文化。需要营造像通用电气 “开诚布公,不拘礼节”的工作氛围,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也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基层员工的沟通交流,改进A企业基层员工的行为与绩效。

四、结语

本文以A企业为例从组织行为角度提出改进组织绩效、实行高效管理的一些建议。结合企业经营战略加强员工的日常管理,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实力,提高半成品的附加价值,保留、发展、激励企业内核心人才,提高A企业的组织绩效,努力创造出双赢的局面。今后现代管理理论将更为广泛地应用于制造企业管理制度的变革,个人和组织间简单的雇主和雇员的关系将发生变化,员工行为也将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陈全胜.我国装备制造业现状-发展瓶颈及发展前景[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1(28):132-133.

[2]陈初昇.中国制造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分析-基于SWOT分析方法[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3(12):254-259.

[3]倪敏玲.试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与特征[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5,25(2):76-78.

[4]方国听.我国制造业企业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2,(19):69-69.

[5]杨洪焦,孙林岩,宫俊涛.制造业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全球视角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 (11):1676-1684.

[6]宋渊洋.激发良性冲突提高组织绩效[J].上海经济,2010,24(6):30-32.

[7]孟奕爽.组织行为与企业员工心理契约管理[J].企业技术开发,2003,(13):50-52.

[8]万宏.国有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5,(5):45-48.

[9]马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及其与组织绩效间关系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1,(6):139-143.

[10]凌国顺,袁婷婷.组织承诺对工作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J].经济师,2013,(9):230-233.

[11]张金麟.我国企业员工培训投资中的组织行为分析[J].经济师,2006,(4):253-253.

[12]石金涛.培训与开发[M].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75-90.

[13]陈维政,余凯成,程文文.人力资源管理[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51-256.

[14]张德.组织行为学[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0-60.

[15]胡宾.国企企业文化管理探究[J].现代商业,2012,(18):55-56.

[16]马卫东,游玲杰,胡长深.企业家精神、开拓能力与组织绩效[J].企业经济,2012,(8):37-41.

[17]张仁江.企业文化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0,(4):102-105.

[18]黄爱华,陆娟.组织文化认同度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J].商业时代,2012,(1):89-90

[19]翁赛珠.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高制造业竞争力[J].商场现代化,2006,(6):353-353.

A企业绩效审计论文范文第4篇

所谓绩效评价, 是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依照相关标准和程序, 对企业各项业务涉及的经济活动 (包括采购业务、销售业务、付款业务等) 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1]绩效评价延展到企业内部, 即分析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工作内容和工作态度, 合理评价其对企业的贡献的过程。其实质是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依托, 通过制定考核体系、指标和方法对组织成员的工作进行管理考核, 监督和评价组织成员的工作内容。绩效评价分为不同类型, 其依据是根据不同的主体、客体和考核内容来区分。

内部审计绩效是从不同角度评价审计工作, 包括查看审计报告和工作底稿、审计取证依据的充分性以及提出建议的合理性。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主要包括部门整体绩效、下属机构绩效, 审计人员绩效是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现状

(一)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方法缺乏战略性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一个部门, 其目标应该以服务监督为主, 保持与企业短期战略和长期战略的一致性。审计内容的设置应有助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使企业长期战略在内部审计部门贯彻落实。因此企业内审的绩效评价目标应具有战略定位。目前,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客体比较单一, 仅关注审计部门内部员工个人的全年工作情况, 忽略对接企业战略层面, 出现断层现象。长次以往导致审计人员仅关注个人评价指标, 忽略将个人职业规划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相结合, 降低审计效率, 提高企业战略风险。

(二) 评价维度不够全面

现行的业绩评价体系中包含了流程管理、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但是缺少了对财务收益的评价。中小企业在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中建立财务维度, 可以看出内部审计工作在节约支出方面的贡献, 影响企业的间接收益。

(三) 现有的绩效评价方法缺乏客观性

目前,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发放大多采用问卷调查式, 调查对象大多为各部门领导和员工, 调查结果将会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这种问卷调查式的评价方法内容设置过于简单、设置问题比较单一。对于不了解内审工作的人员调查的结果不具有参考性, 亦不利于客观、公平地评价内部审计绩[2]。

(四) 忽视了对未来预测结果的考核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一般选用“审计工作计划完成率”“审计作业规范性”皆是过去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评价, 忽略了对未来于预测结果的考核, 亦未包括员工自身的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

三、构建平衡记分卡模型在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中小企业内审评价体系维度不健全, 平衡计分卡的运用从财务指标、客户、内部审计流程和学习成长四个方面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可量化的衡量体系[3]。

(一) 财务维度

从财务维度考虑, 内部审计部门并不直接参与企业业务生产, 不明显增加企业价值, 而是凭借内部审计活动, 减少间接成本, 增加企业利润创造价值。所以, 我们可以从内审部门的支出和贡献两方面来设计绩效指标。其绩效评价指标主要是费用节约额占利润总额的百分比、年度内利用内部审计成果而节约的外部审计费用占利润总额的百分比、通过采纳内部审计建议提高其他部门的生产效率等。

(二) 客户维度

中小企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建立客户维度:

(1)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董事会对风险的关注情况等。

(2) 管理层/被审计单位:该维度量化指标主要选用审计建议被利用的程度, 如审计建议被采纳数量、审计建议优化企业业务流程模块等。

(3) 外部审计师:内部审计工作可利用外部审计结果, 因此绩效评价体系应考虑外部审计师因素。其衡量指标可选择内审工作底稿被利用的次数、内部审计报告被引用的次数、内审人员与外部审计师交流的次数以及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培训的次数等。

(三) 内部审计流程

内部审计流程是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的关键因素, 根据不同业务设置风险节点, 规范审计方法, 提高审计证据质量, 不断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内部审计流程维度的出发点是企业的战略目标如何通过最好的方法予以实现。审计项目完成率、审计建议数量、审计整改率等指标均可作为这一维度的选择指标。

(四) 学习与成长维度

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审计队伍成长的关键因素, 在学习与成长这部分可量化的衡量指标为:审计人员的学历、审计人员工作经验的年限、审计人员的任职资格和员工流动比率等。关于学习与成长, 根据内部审计部门里员工的整体素质进行的测评也是间接的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质量, 内部审计工作有比较主观的因素, 职业技能也变得尤其重要。

四、结语

新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采用平衡记分卡进行搭建, 主要包括财务、客户、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通过量化指标, 将企业战略目标落实到内部审计绩效上, 使其标准化、数字化、有利于横纵向比较, 提高内部审计效率, 增加企业价值。

摘要:随着国家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倾斜, 面对与时俱进的宏观观市场环境, 中小企业必须加强风险防范、提高内部管理水平。面对管理精细化的要求, 内部审计部门对评价企业经济活动、防控风险、提出战略规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审计绩效评价亦成为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为主要研究内容, 通过剖析其现状, 运用平衡记分卡模型构建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

关键词:内部审计,绩效评价

参考文献

[1] 朱平.HLXM公司内部审计绩效评价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硕士论文, 2016.

[2] W. Steve Albrecht.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Audit Departments[M].1988.The Institution of Internal Au-ditors Research foundation

A企业绩效审计论文范文第5篇

盛夏季节,来到全省工业化率、城市化率最高的新余市,被这里涌动的“开放、创新、争优”的新余精神所感染,更被这里激荡的“和谐、富裕、文明”的“新余梦”所鼓舞。圆美丽新余梦需要真抓实干的追梦人,新余市审计局近年来,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立足审计创新,着力服务发展,把审计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付出了辛勤劳动,取得了较好业绩。本刊记者就此对夏文成局长进行了专访。

审计立项由闭门“内定式”向开门“问需式”转变

记 者:审计关注什么,项目计划安排什么,是关系审计成果的关键,也是发挥审计职能作用的关键。那么,对于审计立项,新余市审计局有哪些创新之举呢?

夏文成:审计项目计划,是谋划审计工作的“龙头”,也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审计项目立项的科学性、针对性、民意性和参与性,我局提前谋划2013年的审计项目计划,变闭门“内定式”为开门“问需式”,初步整理了47个审计项目,涉及“三农”、教育、医疗卫生、资源环保、社会保障、重点工程建设等类别,于2012年11月9日在《新余日报》刊登公告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确定2013年的审计项目。同时,我们专程拜访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等单位的领导,在更高的层面上听取他们对审计工作有哪些具体要求;上门走访了市财政局、市发改委等相关单位,调研审计工作中应该关注的哪些重点、热点和焦点;采取向市委各部门、市直各单位、县区(管委会)等单位发函的方式,征求立项意见。我局将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认真研究,根据项目的重要性和受关注程度,有选择地将其纳入2013年审计项目计划或以后年度审计项目滚动计划。

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审计项目是审计工作的一种创新,也是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审计的一种有益尝试。随着审计工作的推进,我们将不断探索和完善审计工作问情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绩于民的方式和途径,通过审计这一连心桥的作用,拉着人民的手,拉动政府治理,使审计工作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让民意更好地领跑审计。

合力抓大事 全力保质量

大力促规范 着力正作风

记 者: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一年。对今年的工作,你有何感想呢?

夏文成:今年的审计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确定了全年的工作思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稳增长、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合力抓大事、全力保质量、大力促规范、着力正作风,努力发挥审计工作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监督和服务职能,为建设“和谐、富裕、文明新余”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是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落实情况开展审计,促进政令畅通。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总目标,把促进相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关注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尤其要做好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等国家“三项政策”资金的跟踪问效,融资平台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以权谋私等行为,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发现和分析研究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政策、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保障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加大对违法违规、经济犯罪和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大问题无私无畏查深查透,坚持原则如实报告,依法审计坚决查处,维护财经法纪,促进政令畅通,使审计工作积极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好地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

二是围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以推动完善公共财政和政府预算体系、促进依法民主科学理财和提高预算执行效果为目标,以深化预算执行审计为主线,坚持“评价总体、揭露问题、规范管理、推动改革、提高绩效、维护安全”的审计思路,统筹开展本级预算执行审计、财政级次管理审计、部门预算执行,积极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关注预算执行、税费征管、决算编制、财政账户设置、资金效益等情况,重点检查部分单位“三公”经费特别是会议费管理使用情况,跟踪检查重点专项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改进作风,取信于民,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围绕社会公平正义,强化民生资金和民生项目审计。加大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百姓生产生活、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等富民惠民、强农惠农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力度,重点审计民生政策落实情况,揭示和反映政策落实不到位、目标未实现及资金分配不合理、管理不严格、制度不完善等现象,揭露和查处严重损害群众利益、造成财政资金流失和损失浪费等问题,促进各项专项资金有效整合,发挥资金的整体合力,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四是围绕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深化经济责任审计。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按照党的十八大和两办规定要求,强化对权力集中部门和资金、资产、资源密集领域领导干部的审计力度,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相关要求的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围绕“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两个重点,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加强内控管理监督、加强任期绩效监督,关注事业发展、关注财政财务收支、关注政策执行、关注经济决策、关注内部管理、关注廉洁自律,促进健全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的监督机制,使经济责任审计成为干部管理工作的有效抓手。

五是围绕节约政府投资,加强政府投资审计。积极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完善项目预算、决算和审计机制。加强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竣工决算审计,积极开展关系全市发展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组织开展特定事项的专项审计调查。进一步加大对征地拆迁、工程招投标、设备材料采购、资金管理使用和工程质量管理等重点环节的审计力度,督促相关单位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提高投资效益,推进廉政建设,促进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六是围绕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人民信任审计机关,党和政府把重任交给审计机关,要求我们必须恪守审计职业操守,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依法审计、廉洁审计、文明审计的能力,做好三项工作:第一,以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审计工作“八不准”为准绳,严格依法审计。认真贯彻执行《审计法》及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江西省审计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践行各项廉政规定,积极推行报送审计制度,有效实践限时办审制度,严格执行重要情况报告制度,不瞒报漏报重要情况,不当不法行为的“保护伞”,不做审计风险的“践踏者”,切实做到依法审计,廉洁从审。第二,以开展“整顿干部队伍,建设审计铁军”活动为契机,强化队伍素质。坚持以品格为核心,以能力为重点,以作风为基础,以业绩为导向,强化审计干部培训和管理,用铁的纪律建设审计铁军,打造一支能吃苦、能力强、作风硬、素质高的审计队伍。第三,以“金审工程”和市政府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为载体,提高审计效能。增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能力,提升审计管理和办公自动化水平,积极探索审计项目计划网上管理和网上跟踪审理,在联网审计上力求突破,逐步形成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质量控制、审计成果利用、审计资源调配、机关事务处理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切实提高审计效能。

信息系统审计的前瞻性思考和发散性思维

记 者:创新是审计事业的灵魂,也是审计工作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余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建设覆盖市、县、乡三级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受到了中央媒体的关注;杭州市审计局确立了信息系统审计“5×3”新模式,在全国审计系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对此,你们是如何看待这一新生事物,并将如何对接呢?

夏文成:新余市政府非常支持信息化建设,今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建设覆盖市、县、乡三级的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该平台通过数字化协同办公、电子邮件交换和远程网络视频会议等方式,实现办公全程自动化、网络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目前,我市直党委群团、政府部门都已经实现数字化办公。7月1日起,将全面实现市、县、乡三级协同办公。届时,我市所有党政机关将全面停止印发和接收一般性纸质文件。应该说,随着我市确立“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迎来了信息系统的大建设大发展,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加大,涉及政府各个领域,而大部分领域对信息系统的依存度很高。建好、用好、管好信息系统对推动政府绩效管理,促进政府依法、廉洁、高效行政具有重要作用。对此,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捷很关注信息系统审计,他在市委办《每日信息选编》所刊登的《杭州信息系统审计“5×3”新模式》一文中,作出了“请审计局学习借鉴”的批示。前段时间,我局派出学习考察组赴杭州市审计局专程学习其信息系统审计开展的情况,醍醐灌顶,受益匪浅,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启发,审计部门对政府各部门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行、应用及管理等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势在必行。

一是抓住信息系统审计这个创新点,在制度保障上下功夫。当前,我市正全力打造政府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推动“智慧新余”建设,一些单位各自推出了“金保”、“金审”、“金盾”“金财”等信息系统工程,政府部门信息化应用水平逐步深化,投入不断加大,作为审计机关,要努力适应信息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进一步拓展审计领域,在信息系统审计上迈出实质性步伐。我们准备做好前期工作,进行先行试点。通过走访市发改委、工信委等部门调查了解全市各部门近年来信息系统报批、立项、投资、使用等基本情况,摸清全市信息系统的总体情况,确定试点项目,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再进行推广,每年安排1~2个信息系统审计项目,形成信息系统审计的常态化。如对近年来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硬件资源的配置、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作为试点。同时,选择好审计重点。选择一些公共性、民生性信息系统作为审计重点,如选择城市应急系统、天网工程等事关百姓生产生活安全的信息系统进行审计,以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能力,提高决策效率。如对城市应急联动系统进行审计,有助于形成城市公安、交警、消防、急救、防洪、防震、防火、防空、安全等公共事业的统一指挥调度平台,使离散资源得以互联和共享,提高城市综合管理和处理特殊、突发、应急、重大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二是找准政府投资工程审计这个切入点,在公开招标引入协审单位上求实效。随着政府投资工程的不断加大,政府投资工程审计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范围更广,如何使国家审计机构腾出更多时间专注于开展重大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扩大审计覆盖面,努力提高政府资金投资效益比,使政府建设资金发挥最大效益,需要我们借鉴信息系统审计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大胆创新,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选择一些资质较高、信誉较好的社会审计机构参与国家审计工作,改变以往私相授受、随意指定协审单位的传统做法,以有效弥补国家审计力量不足,整合社会审计资源,优化审计工作方法,防范审计任务分配的廉政风险,杜绝审计任务分配权力寻租,实现审计绩效最大化。

三是把握财政联网审计这个突破点,在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实现财政资金审计全覆盖上做文章。为增强信息化条件下财政审计的动态监测和预警作用,从即时性、有效性、规范性上把握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一步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实现财政资金审计全覆盖,加快财政联网审计显得更为重要。通过在线采集数据、实时分析数据、动态监督数据,有利于找到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能,实现资源共享和网络化审计,达到“资金走向哪里,监督紧跟到哪里;政府支出到哪里,审计跟踪到哪里;资金使用到哪里,绩效评估开展到哪里”的目标,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审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免疫系统”作用。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企一策总入心

记 者:得知你在市委开展的全市绩效考核中,荣获全市十佳正县级干部荣誉称号,向你表示祝贺。作为一名审计局长,如何通过审计体现民生观;身处工业大市,又如何通过审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夏文成:首先,要感谢市审计局这个大家庭,感谢审计干部这个大团体,没有大家庭的功劳,没有大团体的努力,个人的成就如沧海一粟,微不足道。新余是个人口小市和工业大市,开展审计工作,涉民涉企不可偏颇。前些时间,我率领局班子成员参加了市纠风办组织的“民生事马上办”政风行风热线,就群众所关心的家电下乡、农村公路、三农资金、社会抚养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涉及民生的资金进行了详细的审计解读,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今年我们将对排污费、土地整治资金、住房公积金、家电下乡补贴资金、油茶林改造资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扶贫资金、住房维修资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旧机动车交易与管理绩效等进行审计和审计调查。应该说,我们投入民生工程和民生资金审计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在民生资金和民生项目审计过程中,我们要贴近基层,关注政策的执行;贴近实际,剖析问题的根源;贴近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尤其要高度关注民生政策的落实情况、民生项目的落地情况、民生资金的效益情况、民生利益的维护情况,目的就是努力使审计监督立足民生之本,关注民生之急,化解民生之忧,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A企业绩效审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消防部队绩效审计是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弥补常规审计方式的短板,是今后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努力重点。由于绩效审计制度未完全建立,审计方法手段单一,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等原因,造成绩效审计开展困难。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和评价标准,统一审计方法手段,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更好地开展绩效审计工作,为消防部队中心工作提供更好的审计服务与保障。

关键词:消防部队 绩效审计 困难对策

近年来,随着消防部队审计工作的不断发展,审计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审计监督力度不断加大,消防部队内部审计机构为部队经济活动健康有序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目前消防部队除常规的经济责任、财务收支、基本建设和物资采购等审计业务外,绩效审计基本上还处于萌芽状态,虽然在其他审计形式上也或多或少地涉及到绩效审计的一些内容,但总体上不够系统和全面,绩效审计还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制度和操作规程。笔者结合消防部队实际,就开展绩效审计的必然性、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相关的方法对策等方面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消防部队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绩效审计也称3E审计,是对一个组织利用资源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 eness)进行的评价。对于消防部队来说,绩效审计就是对部队各级单位利用各种资金、物资进行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消防部队涉及防火、灭火、社会救援等多种职能,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来重要的角色,各级政府对消防部队的经费、物资投入也逐年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绩效审计有十分必要。

1.绩效审计是消防部队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阶段。消防部队当前的各种审计业务类型,有的注重查错纠弊,有的注重节约资金,有的注重规范程序。大部分审计工作注重的是过去和现在,对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对将来的影响很少关注,这就必然导致现存审计业务模式与消防部队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无法满足部队发展要求。而绩效审计不仅关注到各种业务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同时还关注到经济活动产生结果对未来的影响,它所能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审计方式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当年审计工作逐年加强的趋势下,开展绩效审计是审计工作适应部队发展要求的必经阶段和必然产物。

2.绩效审计是科学衡量消防部队经济管理情况的有效手段。绩效审计其主要特点是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对于消防部队来说,经济性就是要求以最低的经费、物资投入获得一定的设备、物资购置或装备、营房建设等成效;效率性是指在经费、物资投入或人力消耗一定的情况下,力争取得最大建设成效或实现最大既定工作目标,或者是在实现一定工作目标时使所需投入经费、物资或消耗的人力最少;效果性是指既定的工作目标实现的程度或一项经济活动对后续工作预期影响与实际影响之间的关系。通过绩效审计的三个方面的考量,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部队经济活动及经济管理的最为真实准确的情况,能够有效促进各级消防部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经济管理工作。

3.绩效审计是科学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重要途径。在常规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下,对领导干部的评价衡量多是从合规性、合法性方面衡量,缺少了效益性、效果性的评价,即使一些评价的规定制度对其有所涉及但也存在不够全面、细致的问题,可操作性不强。绩效审计的效果性评价恰好可以作为当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有效补充,通过效果性评价,能够准确反映当前消防部队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有关的决策和管理行为的后续影响,对正确评价其经济责任提供有力证据和参考,避免了经济责任评价中的片面性和主观臆断。

二、开展绩效审计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績效审计标准制度未建立。目前消防部队还没有有关绩效审计的标准制度,绩效审计的方法、程序,特别是评价标准无相关依据。又加上影响绩效审计评价的因素较多,没有统一可用的评价量化细则,不同的衡量标准,会导致评价结果产生较大差异,造成了制度难建、标准难出的现状。

2.绩效审计方法技术缺乏。由于绩效审计面对不同的审计项目需要不同的评价衡量标准,相对专业的方法技术也比较缺乏。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无法根据审计业务实际,选择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如在综合评价被审计单位基本建设项目过程中,除采取常用的查询、座谈、分析等方法外,对项目建设效益、效果及其长远影响没有具体行之有效的方法去选择,审计人员必须更多地采用政治的、经济的、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衡量,也导致审计的风险加大,给审计工作开展带来了一定困难。

3.审计人员素质与绩效审计要求不相适应。绩效审计不同于其他常规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除一般的财务知识外,审计人员更应当掌握当前消防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和部队建设的发展方向,能够更深刻地认识被评价审计项目在部队整体工作中所占的地位和影响,能够客观中肯地判断所审计项目的真实情况。当前消防部队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相关知识、经验缺乏,部分基层审计人员多数为“半路出家”,有的甚至不具备独立开展常规审计业务的能力,开展绩效审计的难度可想而知。

三、消防部队开展绩效审计的方法与对策

1.建立完善制度标准是开展绩效审计的基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开展绩效审计必须建立完善相关的规范制度和标准体系,规范审计工作程序,细化绩效评价,使绩效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既具备规范性又有可操作性。如在基本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中,除对项目建设的规范性、合法性评价外,还可以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前期论证情况及其影响)及经费投与建设成效(主要考核其经济性)、举债情况与正常经费的比例及是否影响正常工作(主要考核长远影响及效果)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评价考量建设效益。

2.探索完善审计技术方法是开展绩效审计的关键。消防部队如开展绩效审计,应当对不同的审计业务类型总结完善相对应的审计技术方法,以便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对症下药”,避免出现失实评价。笔者认为,可结合当前经济责任、预算执行、基本建设、物资采购、信息化建设等各类审计业务,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相关的审计方法技术,提高绩效审计水平。如开展上述审计项目中,可结合审计项目实际,采取常规评价与后续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经济活动或被审计对象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发现和纠正审计过程中存在的偏差,提高绩效审计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使绩效审计结果最大限度地符合客观实际。

3.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是开展绩效审计的根本。人的因素在审计工作中永远是第一位的,开展绩效审计也离不开高素质的审计人员。要通过各种专业培训、技能考核、脱产学习、现场交流等方式,塑造专业型、复合型、博识型人才,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使其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发展和完善绩效审计理论及实务,为消防部队中心工作提供更好的审计服务与保障。

参考文献:

[1] 万玉昆.中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中国审计网,2009.9

[2] 王晓红.浅论效益审计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科技创业月刊,2007(4)

(作者单位: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审计处 山东济南 250000)

(责编:若佳)

上一篇:审美性化学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双元制物流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