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范文

2023-10-03

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范文第1篇

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应收账款 问题 措施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赊销产品、商品、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客户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款项和代垫的运输费,它是企业采取信用销售而形成的债权性资产。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应收账款总量逐年增加,企业的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企业之间存在拖欠货款现象,呆账和坏账比例逐渐提高,这已经成为了企业良好运转的一大弊端。我国企业应该在日常资金管理活动中,充分重视应收账款的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

1. 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探讨

1.1赊销现象严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实现收益,但是收益的实现是建立在销售收入的基础上的,如何扩大销售收入就成为了企业的头等大事。现金流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资金链的断裂必将会使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如此,赊销方式应运而生,赊销不仅可以购买到所需物品,而且还可以延迟付款,一方面解决了自身生产所需的材料等,另一方面,延续了自身使用应付账款的权利,扩大了自己的资金链,使企业自身资金充裕。但是,对于销售方来说,虽然扩大了自己的销售收入,账面上的收益得到增加,但无疑将加大了收账的风险,呆账和坏账的比例。

1.2企业的信用状况不甚乐观。赊销方式的诞生和生存基础就是企业的信用。我国的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信用制度还不健全,人们的信用习惯没有形成,信用意识比较淡薄,这使得失信的收益往往大于守信的成本。并且,我国的信用考察制度基本上建立在主观决策和判断层面上,缺乏信用的决策系统,网络信用系统也没有建设完成。这些都表明赊销方式赖以生存的基础尚不完善,面临巨大的挑战。

1.3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奖惩制度。由于企业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压力,往往将企业销售人员的工资与销售业绩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但是员工往往却为了完成销售任务采取赊销的办法。虽然销售任务圆满完成,大大提高了销售量,但导致了应收账款的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是有很大关系的。再者,企业即使制定了合理的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却由于盲目扩大销售量也没有认真落实到实处。其他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也不是很合理。

2. 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

2.1应收账款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企业通过赊销不断扩大销售,随着销售的增加,应收账款不断增加,应收账款的增加直接影响到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现金流。大量的应收账款不仅削弱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而且随着现金流量的减少,又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甚至可使企业倒闭。

2.2应收账款的坏帐风险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如果企业应收账款数额过大,其实现的利润就会包括大量的应收账款,尤其是逾期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危害直接体现在坏账风险上,致使企业存在利润风险。企业管理层还可以通过应收帐款坏帐准备的计提或不提人为调节利润。

3.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3.1制订合理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是指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所采取的原则性规定,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信用额度三方面。首先,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企业决定授予客户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也是企业对于可接受风险提供的一个基本区别标准。信用标准较高,能使企业遭受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减小,但会不利于扩大销售。反之,如果信用标准较宽,虽然有利于刺激销售增长,但有可能使坏账损失增加,得不偿失。其次,采用合理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赊销商品时给予客户短期付款的若干条件,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时,要在增加的成本与收益之间做出权衡,不能为了增加销售而置应收账款风险于不顾,也不能为了减少应收账款的风险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销售。

3.2加强销售、财务的监管。首先要在销售合同中明确各项条款,在与经销商签订销售合同时,要注意以下事项,以避免日后处理应收账款与经销商产生分歧而带来经营风险。明确各项交易条件,如:价格、付款方式、付款日期、运输情况等,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违约责任,确定合同期限,合同结束后视情况再行签订,加盖经销商的合同专用章。其次,必须同经销商核对账款项目,以下几种情况容易造成单据、金额等方面的误差,大家要尤为重视:产品结构为多品种,多规格;产品的回款期不同,或因经营条件的不同而同种产品回款期不同;产品出现平调、退货、换货时;经销商不能够按销售单据或发票回款;要主动拒绝用货款垫支其他款项。以上情况会给应收账款的管理带来困难,因此要制订一套规范的、定期的对账制度,避免双方财务上的差距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造成呆、死账款现象,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包括两个方面: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明细账与有关客户单位往来账的核对。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本单位的明细账余额与客户单位往来账不符,这主要是由于对账环节的时间差所致。当前的任何经济业务都是由多个部门共同完成,而且涉及的金额相对较大,应收账款同样如此。在对账时一般是债权单位首先实施,但是却和销售部门没有完全的沟通和交流,导致信息不对称,进而形成对账效率的降低。企业应该促使各个部门之间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共享信息,这样在进行任何一项业务时都会形成较好的工作效率和结果。

3.3对客户信用调查。企业应对自己的客户信用状况调查分析。对老客户,要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制定一套完整的信用记录。对新客户的信用管理应包括:进行信用调查、信用评估和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如果企业不注重信用调查、分析,便盲目的赊销,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在向客户销售商品之前,必须严格调查分析客户的信用状况,并经内部授权批准后方可提供,以控制企业的信用风险。另外,对提供信用的客户,企业还应随时了解其信用状况的变化。若对方出现信用恶化,经营状况不佳时,企业应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3.4应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如果企业的信用标准较严,只对信誉很好、坏账损失率很低的用户给予赊销,则会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但这可能不利于扩大销售量,甚至是销售量减少;反之,如果信用标准较宽,虽然会增加销售,但会相应的增加坏账损失和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在制定收账政策时,应权衡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之间的得失。合理的信用政策应把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结合起来,考虑三者的综合变化对销售额、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和收账成本的影响。

3.5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企业应当落实内部催收款项的责任,将应收款项的回收与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及其奖惩挂钩。对于造成逾期应收账款的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企业应当在内部以恰当的方式予以警示,接受员工的监督。对于造成坏账损失的业务部门和责任人员,企业应当按照考核机制相应扣减工资。

总之,应收账款是企业与企业在商品交易中不可回避的客观现象,企业经营者不应忽视这方面的情况,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使企业应收帐款的风险降到最低,真正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李玉敏.中级财务管理[M]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2] 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范文第3篇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 企业的内部控制就是指由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 企业加强内部控制, 一方面有利于自身建设, 即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对内部资源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全面分析, 制定科学合理的配置方案, 以获得预期投资效益, 控制经营风险, 提升企业运营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 企业作为市场构成的主体, 其健康的运行能够为我国市场机制的构建积累经验, 从而强化企业转型动力, 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但是从目前我国企业的经营发展效果来看, 其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问题依旧比较突出。

2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内部控制理念相对薄弱

虽然目前在企业管理中,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不断得到印证, 但是在具体的管理运行中, 管理者对内控工作的开展情况依然缺乏足够的认识, 例如虽然在企业文化构建中渗透了内部控制理论, 但是具体的实施却脱离理论。在企业内部环境构建中, 缺乏对各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角色划分, 影响了相互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在理论建设中过于盲目, 缺乏对自身经验的总结与反思。

2.2 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财务部门是企业实现内部控制建设的核心环节, 因此内部控制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落在了财务管理人员的身上, 但是目前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中, 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依旧缺乏足够的投入, 这使得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过于单一, 缺乏对大数据时代信息分析环境的适应能力。职业道德缺失、法律意识淡薄, 甚至将领导的意识作为财务管理的方向, 影响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自然难以形成理想的内部控制效果。

2.3 内部控制管理权责模糊

目前在一些企业, 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 一人多权的情况依旧非常普遍。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内部人才相对缺乏, 在工作中职责重叠, 一人多职的情况难以避免, 这使得管理人员之间权责含糊, 大大削弱了制度执行效果, 也影响了责任追究的可行性。

2.4 内部监督效果不理想

企业内部控制监督需要内外两个方面共同构建、完成。但是目前多数企业都没有建立独立、完善的内部审计部门, 使得内部监督效果难以体现。此外, 在外部监督工作中, 企业对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缺乏主动配合的态度, 造成了内部信息不透明, 削弱了监督效果。

3 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相关对策

3.1 转变管理理念, 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理念是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指导, 针对目前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内控意识薄弱、内控理念缺失的情况, 管理者首先, 应该在思想认识上进行转变、革新, 发挥自身的领导带头作用, 推动内部控制理念在企业文化中的渗透;其次, 明确财务管理职责, 推动财务信息体系的构建, 推动各环节、各部门之间的沟通, 为内部控制信息的整合与分析提供条件;最后, 渗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将人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 调动员工参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 构建全员参与的内控环境。

3.2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提高财会人员专业素质

财务部门是企业实现内部控制建设的核心, 因此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内控制度建设与实施效果的好坏。对此, 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过程中, 应该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 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新要求, 即一方面结合当前信息化的大背景, 提高对财务人员会计电算化能力的要求, 在职业培训中增加财务软件操作内容, 以推动传统会计向信息化会计转型;另一方面加强职业道德培养, 提高责任心以及法律意识, 确保财务工作对企业经营情况的真实反映。

3.3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落实相关管理责任

责任清晰、权责分明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也是企业调动员工参与内部控制, 提高内部监督效果的基本保障。在企业经营中, 管理者应该不断完善组织结构, 明确各环节、各负责人在内部控制中的地位, 进而体现责任制度约束性。如在财务部门的管理中, 应该明确会计、出纳的职责, 避免一人多岗等情况, 确保财务专用章的保管、会计档案保管、收入支出账目的登记等环节都能够有专人处理;明确记账人员、经办人员、审批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 在相互牵制、相互监督中确保财务管理效果。

3.4 优化内部控制程序, 加强内部监督效果

监督是企业评估内部控制制度落实效果的重要手段, 是企业提高自我监管能力, 自我整改能力的关键措施。在监督体系构建中, 一方面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制度, 利用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检查与审核, 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财务漏洞;另一方面还应该充分利用外部监督, 强化内部控制建设的动力, 如积极配合税务、审计, 财政等政府部门的监督工作, 根据监督反馈及时整改, 逐渐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现代市场竞争中, 适者生存已经成为企业实现自我发展的金科玉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要想获得优势, 就应该从自身建设入手, 完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管理规范, 进而降低经营风险, 推动企业朝着预期经营目标井然有序的前进。

摘要:在现代企业经营发展中, 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无论是对企业的短期经济效果来看, 还是从长远的战略发展来考量,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都是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管理制度、防范各类风险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制度起步较晚, 企业制度在建设与完善中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探索经验, 因此其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基于此, 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发, 结合实践探究相应的建设对策。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相关对策

参考文献

[1] 沈慧霞.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纳税, 2017 (25) .

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范文第4篇

一、企业加强成本费用管理的意义

(一) 提高效益

首先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利用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科学控制企业成本费用, 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现实意义。企业的生产经营, 是为了实现利润目标, 以获取更高的利益。而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科学先进性, 能够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企业经济效益随之提高。

其次是提高社会效益。产品生产成本降低, 对自然与社会等资源的损耗也进一步减少, 达到节能减排的同时, 企业对生态与社会的依赖度降低, 社会效益随之提高, 这得益于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

(二) 提高竞争力

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可在产品价格上体现, 两者呈反比, 前者越高价格越低, 市场占有率与竞争实力随之提高, 更利于企业在竞争中成功升级转型, 从而做到与时俱进。

二、企业成本费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观念落后

成本费用管理, 是基于产品单位值与总值计算的成本核算, 事后对比核算成本支出的过程。但我国大部分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形式化与主观化, 管理水平停滞不前。究其原因与会计计算存在偏差有关, 重视金融服务会计运算、轻视成本会计处理等问题普遍存在, 导致企业成本控制确保基础保障。

(二) 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成本费用管理是多参与主体共同努力的结果, 更是离不开规范的管理制度, 以及监督机制。对此, 企业应当加强管理制度制定, 使成本受到全方面的监督, 促使成本管理科学落实。但实际上, 企业管理制度、管理体系、监督机制等仍有待完善, 企业成本并未实现全程控制。

(三) 成本核算与预测不合理

公司法对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有着明确体现, 但企业在执行过程中, 存在主观化与随意化, 产品规格分类单一化, 导致产品生产费用, 与核算费用存在偏差。企业在生产规划过程中, 会预算生产经营中, 产生的各项费用, 并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参照依据。但实际上, 企业成本预算并不科学, 未根据市场变化做出预测成本范围估计, 市场价格调查环节忽视, 导致成本预测失真。除此之外, 企业会计预算环节缺乏精细化, 获利的路径广泛, 如采购与设备维修等环节成本提高。

(四) 缺乏管理人才

企业负责成本费用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高低, 直接影响成本管理结果。尤其是中小型企业, 经营发展水平低, 管理人员严重缺乏管理观念, 加之道德水平良莠不齐, 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 以及成本控制的责任感缺失, 导致在会计核算中, 存在信息虚假与违规行为等情况, 企业经营成本随之提高。尤其是生产环节的管理者, 虽然具备生产知识与技能, 但缺乏监督管理能力, 导致生产成本控制相对忽视。对此, 加强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培训意义重大。

三、企业加强成本费用管理的对策

(一) 转变成本管理观念

首先提高成本控制意识。积极转变企业员工对成本管理的态度与观念, 尤其是领导者, 应当加强管理与思想灌输, 提高自身成本管理意识的同时, 感染带动更多的员工, 加强其对项目成本控制的认识。

其次提高采购意识。采购成本占企业费用支出较大比重;对此, 负责采购的部门, 应当积极采取各种措施, 降低采购成本, 不断强化成本控制意识。一是作为采购组织, 应当加强资源共享。根据实际情况, 采取混合、分散等采购方法, 提高商品采购的合理性。而优化采购流程, 实现采购全过程控制, 深入了解商品供应各环节操作特征, 并制定合理的成本管理措施。三是统一采购成本核算标准, 真实反映采购数据, 确保成本科学分配。

最后加强创新意识。加强企业管理现状分析, 实现价值链成本费用, 以及作业成本、目标成本的创新管理。目标成本管理法, 是围绕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制定的成本体系, 可促使企业实现利润目标, 但分解困难, 体系实践混乱;对此, 需优化目标成本管理体系, 规范成本分解方式, 简化分解步骤, 确保体系内部稳定。作业成本管理法, 虽然具备一定管理成效, 但其实践成本高, 实施主观性强, 加之资源局限, 导致成本核算结果不一;对此, 需加强创新与优化, 适当减少设计与实施成本, 配置更多资源, 为成本核算方法的实施, 以及作用发挥提供支持。

(二) 完善管理制度

企业经营管理复杂且烦琐, 是系统性的功能, 包含日常细节管理, 更涉及经营管理战略。企业的生产经营, 无时无刻不产生成本费用;对此, 加强日常细节化管理, 控制成本费用意义重大。在实践中, 作为会计人员, 应当进一步提高核算水平, 围绕生产经营活动, 及时准确地核算运行成本, 发现其存在与潜在的问题, 上报并提出整改对策, 确保财务管理信息完整、真实有效, 提高数据信息的决策利用与参照价值。加强原材料管理, 按照原材料特性存储, 围绕生产经营活动需要, 加强原材料调配, 确保账面数据与实际数量相符, 进一步减少库存消耗。加大生产计划控制力度, 产品设立相应的编号, 明确产品工艺要求以及名称、数量等, 实现生产成本费用有效控制, 确保生产结果。注意日常管理细节, 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高员工归属感与认同感的同时, 使企业上下思想行动保持一致, 尤其是在节约意识方面。应当在文化中实时渗透, 引导员工节约应用, 控制日常支出, 进一步拓展利润空间。

基于内部控制机制角度分析, 企业应当加强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的优化, 确保各生产经营环节规范展开, 排除人为因素影响, 以尽快实现成本费用管理预期目标。在优化内部控制机制时, 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授权审批制度完善, 围绕费用控制目标、各管理规范, 设立规范的审批流程, 贯彻执行授权审批权限、审批责任制, 进一步控制乱批条子等不符合财务管理制度的行为出现, 切实强化成本费用的制度化、规范化控制成效。二是加强预算管理制度完善。预算管理是成本费用控制的重要基础保障, 及其费用管理主要制度, 在实践中, 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信息收集与整合, 设立预算项目, 详细罗列出出费用控制指标, 实现预算管理, 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面覆盖。在其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预算执行力, 规避预算执行形式化、主观化, 确保预算管理成效。三是完善责任管理制度, 实现权责利统一, 明确各个人员, 以及各个部门的费用控制责任, 落实第一责任人机制, 提高其管理责任意识, 防止出现责任推诿等情况。四是完善监督机制, 将事前事后的监督, 纳入到监督体系内, 最终实现预算管理部门全过程监督, 为成本费用管理工作规范展开提供基础保障。

(三) 实施精细化管理

企业任何资金流动, 都应当具备会计依据, 确保资金运用的价值。对此, 针对企业成本费用控制, 应当施以精细化管理模式, 实现生产经营费用, 能够做到有迹可循的管理。要求任何数量的资金, 如固定资产折旧、材料采购、水电费等都应当记录在账, 切实将企业资金落到实处。成本预算应当与业务预算高度融合, 大部分企业, 在成本费用管理中, 受传统观念影响, 管理方法停滞不前, 企业成本预算方法俨然不能满足企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对此, 企业应当加强预算方法创新, 将其纳入企业成本管理体系内, 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规范性与合理性。要求任何生产经营活动, 都应当将成本预算渗透其中, 如管理费用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与工人聘请预算等。针对人工费用, 以及管理费用等相对抽象的费用, 施以数字化控制。成本预算与业务预算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执行, 能够实现企业内部业务预算的全面掌控。

实施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 能够确保成本控制成效, 但首要的任务是完善全面成本核算机制, 明确指标的实效性, 实现企业成本全面监控, 发现问题及时攻克, 确保企业成本信息真实完整, 并得以高效准确的转递。企业在执行全面预算过程中, 应具备一定的计划性, 综合分析企业运行现状, 制定成本计划目标, 确保成本核算高效性与准确性。除此之外, 加强企业风险防范, 根据企业整体目标, 明确企业成本范畴, 严格审查成本支出凭证。定期统计人工成本支付情况, 强化成本效益管理意识。在成本费用控制机制完善的过程中, 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分析企业发展前景, 以及预算支出, 搭设成本控制全程动态管理平台, 最终实现企业成本全面控制, 带动企业长足发展。

(四) 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养

企业可持续发展, 离不开人力资源等基础保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还需加强专业型管理人才储备, 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对此, 企业应当加强员工知识技能培训, 不断完善其知识结构体系, 提高其专业技能, 与综合素养, 设立高度敬业精神、高素质的管理团队, 不断引入新理念与新技术, 进一步强化成本费用管理成效。在成本管理工作中, 应当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转变其职责理念, 使其能够打破传统成本费用管理思维局限, 主动发现与解决问题, 或是请专家介入指导, 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以管理工作效益。针对财务会计人员, 应当加强其教育培训, 提高其工作能力、责任意识的同时, 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 为成本信息化管理建设助力。除此之外, 加强其职业道德素养培育, 贯彻落实奖惩机制, 规范其经济行为, 要求其能够克己守则。不断加强道德宣传, 提高财会人员的责任感, 能够在本职工作中相互监督与带动, 确保成本控制效果。

四、结语

成本费用管理, 是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 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 与企业经济利益直接联系。企业员工应当积极意识到成本费用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管理工作中问题的分析。本着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原则, 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机制与方法, 不断创新成本费用管理方法, 确保管理的全面性与科学性, 实现企业成本全过程控制。

摘要:市场经济迅猛发展, 企业间的竞争力越发强烈, 而加强企业成本费用管理, 提高企业经营利润, 成了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 以及升级转型的重要手段。但实际上, 企业成本费用管理问题重重, 与观念落后、缺乏专业人才等原因有直接关系, 导致管理成效停滞不前。对此, 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规范管理工作, 完善管理制度, 成了企业长足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成本费用控制

参考文献

[1] 高玲, 潘郁, 潘芳.基于精益价值链的建筑企业精益成本管理研究[J].会计之友, 2016 (17) .

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范文第5篇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快速发展,带动了现代经济的高速运行,但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与存在的风险。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强化措施,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为企业健全财务管理、促进财务健康运行奠定基础,是企业赢得快速发展的坚强保障。因此,要取得健康、科学的发展,企业必须要以强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为核心,不断改进财务管理方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的转型升级,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加快企业发展速度。

关键词:经济背景;财务管理;会计管理;转型升级

伴随着现代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健全完善的企业会计财务管理是企业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从企业的内部控制角度来说,有效、安全的财务管理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力的明显提高,为企业拓展业务、增强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本文首先从内部控制在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出发,对当前我国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了相应的分析,进而探讨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希望为企业强化内部管理,保障资金安全提供参考意见。

一、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优化资金安全

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来说,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有利于资金安全。任何一家企业,如果资金流转环节出现疏漏,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重要影响,甚至使企业发展方向发生偏移,最终破产倒闭。

(二)有利于企业实现深化改革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点拨优势竞争地位,就必须要顺应市场环境变化,不断推进管理体制与经营模式改革。作为企业资金管理的主要方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效率的高效,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地位,因此,务必在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对企业内部资金进行科学调整与流转,抓好财务会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为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推动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企业要取得高效的发展效果,离不开信息化体系的建设。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强化有利于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信息交流、传递、管理机制,促进企业内部信息的流通与应用,为企业创建信息化时代财务科学管理方式提供基础条件,进而推动企业财务运行的健康发展,最终实现企业的健康运行与全面进步。

二、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意识不足

从大多数企业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除国有企业之外,大部分企业的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意识严重不足,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并没有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企业内部科学财务管理机制也没有建立健全,给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二)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欠缺

财务制度管理有利于企业实现标准化建设。目前我国企业虽然越来越关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但是在实际的落实中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松弛状态,给企业财务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欠缺层面来说,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建立相应制度的经验和方法,特别是没有实际运行经验的中小企业在这方面很欠缺,对于我国财务管理制度的理论性研究相对较少,甚至有些中小企业几乎不研究,这就导致了中小企业无法形成一套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最终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转。

(三)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不高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国有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人员由于受到正规的培训与教育,并且国有企业对于提高会计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给予了高度重视,所以国有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较高。但是,在大部分中小企业中,会计财务管理人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也没有接受更专业的、可操作性的教育,所以其会计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普遍不高,管理模式老套等,会计财务使得小企业会计财务管理水平无法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三、加强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策略

加强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要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具体地说,企业就要做好由上到下、由内到外全方位工作。作为企业,一方面要增强企业管理阶层的重视度,提高全体职工的综合能力与水平,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建设内部控制成本,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会计财务管理运行中取得健康发展的实际效果。

(一)增强管理层的重视度

作为企业管理阶层的管理队伍,应该进一步树立高度的财务管理安全意识,对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全面抓好财务报批、审核等关键环节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有企业管理层面对于财务管理给予了高度重视,企业上下才会进一步凝聚合力,全面推进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另外,企业在强化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时,要坚持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为基础,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更要树立法治意识,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有效管理企业财务工作,推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化。

(二)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的综合素质水平

要全面强化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力,不仅要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的综合素质与水平,而且要重点抓好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培养。首先,要发挥企业管理人员的带头示范性,管理者通過不断强化自身财务管理安全意识来带动员工进一步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工作能力与综合素质。其次,为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企业不仅要在教育、培训方面下功夫,而且要在工作环境的创造上下功夫,通过高质量的培养与优质的工作环境促进企业团队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从而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三)减少内部控制成本

企业减少内部控制成本,不等于减少投入、“偷工减料”,而是要寻求高效的方法来节约成本,取得长远的发展效果。因此,企业管理者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细化企业财务管理章程,促使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从而降低实际投入,取得高质发展。

(四)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来制定配套的财务管理内部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确保财务管理工作标准、规范,为企业制定科学的发展计划与战略规划提供基础条件。

(五)强化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

在企业管理进程中,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任务,为了确保内部控制实施效果,企业管理人员务必要加大对控制效果的关注力度,并建立起相应的监督机制,对内部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实时的监督管理。具体来说,首先要对企业内部各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并将监督结果进行准确、及时的总结与汇道,为上级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其次,要强化内部控制效果检验力度,并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价,通过一系列的鼓励与惩罚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推动内部控制顺利开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竞争力与生存力,就要不断强化企业会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通过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创新与优化内部控制制度,对各职责部门进行工作强化,提升财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使企业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的研究[J].吴碧华.中国总会计师.2012(11)

[2]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冯乐乐.南方企业家.2018(01)

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范文第6篇

目前,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监督检查机制还不完善,无论是制度上还是机构设置上都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本文就如何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内部控制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财务监督检查机制中的现状和问题

1、内部控制环节薄弱

多数县级供电企业已经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这些制度还不健全或者不完善,没有将各项规定予以细化和具体化,不适合企业自身的特点,不能完全达到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的目的,不能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行为。企业的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存在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的现象。资金控制方面,现金支出超出限额,空白支票没有按照顺序编号,作废支票没有加盖作废戳记;采购与付款控制方面,采购与付款授权制度执行不严格,部分单位存在越权审批的现象,相关单据、文件保管不健全;销售与收款控制方面没有按照规定的结算纪律和结算办法进行结算,坏账计提不准确,销售退回和折让会计处理不正确等。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给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多数电力企业还仅仅停留在应用的水平上,在数据维护和安全保证上还有一些缺陷。

2、内部审计不到位

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没有建立健全内审机构,设置上往往隶属于财务部,或者与监察部门混岗,独立性和权威性较弱,内部审计职能的充分履行和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审计方法陈旧,基本上靠手工的方法进行相关信息的汇总和比较鉴别,审计报告质量不高。审计内容不全面,偏重于服务职能而忽略了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上有所欠缺,心理上、技能上的行为未能达到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对内部控制的程序或措施理解不到位,真正科班出身的审计专家很少,不熟悉经营管理,也缺乏监督意识,不能为控制财务风险提供正确的信息依据,内部控制制度很难充分发挥作用。

3、政府监督的指导性不强、缺乏协调

政府各监督部门依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某一方面的监督检查,没有向日常全方位的监督检查转变。只重检查、不重管理整改和提高,只重事后监督、不重事前预防。监督检查与管理服务相脱节,没有把监督检查与和企业的建章立制和堵塞漏洞结合起来,不能为企业控制财务风险服务。各职能部门随时随地就能派员检查,导致政出多门、功能交叉、多头监督、标准不一,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既加重了被检查单位的负担,又影响了监督效果的提高。

4、社会监督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

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使社会监督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目前改制完成的会计师事务,首先面临的是生存问题,在执业的过程中,往往把经济效益放在首要的位置,在不出现大问题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往往会屈从管理当局的意见,普遍存在着消极监督的现象,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视而不见,没有在防范财务风险上发挥重要作用。

二、完善监督检查机制的建议和对策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要完善企业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是严格会计管理,设计合理有效的组织机构和职务分工,实施岗位责任分明的标准化业务处理程序。

县级供电企业应该结合内部控制的原则,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来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如财产清查盘点制度、现金收付复核制度、物资收发复核制度等,使各项制度具体化、明细化、合理化,使内部会计控制的资金管理、会计流程等方面都有章可循,特别是职务分工和岗位设置,保证岗位、职权的合理设置及划分,做到互相制约、互相监督,从源头上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要制定严格的岗位工作标准和交接手续,划清责任。

同时兼顾与会计相关环节的控制,比如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预算等关键环节,切实加强内部控制,降低财务风险。另外,可以聘请中介机构或相关专业人员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报告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整改,不断地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加强系统安全控制和程序操作控制,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二、完善内审组织机构和职能

健全内审机构,在企业内部建立独立于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避免同级监督,使其直接对总经理负责,以增强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制定严密的内部审计制度,详细规定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和职责,在目前服务职能的基础上,强化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的监督和评价的职能,注重发现风险、控制风险、化解风险,发现问题及时向管理层提出建议,全面监督检查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管理活动。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审计方法,强化审计手段,规范审计程序,健全评价体系,提高审计水平,提升审计建议的层次。注重事前、事中的审核控制与事后的检查评价,同时对整改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于内审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处置建议,管理层应及时研究并给予反馈,确保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着力于审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除从院校引进专业人才外,加强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教育,把掌握现代化审计知识的人作为考核聘用财会人员的首要条件,把精兵强将选配到内审岗位上来。

三、政府监督应加强指导性和协调性

政府监督要从突击监督到日常全方位监督转变,把检查监督与管理服务结合起来,寓服务与监督之中,通过监督检查来发现财务管理和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违法、违章的苗头,强化建章立制和堵塞漏洞,防微杜渐,使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管理工作不断完善,来降低各种财务风险。同时各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协调,加强横向信息沟通,在检查监督的时间、内容和方式方法上进行交流沟通,杜绝功能交叉、多头监督、标准不一的现象,减轻被检查单位的负担,以促进监督效果的提高。

上一篇:全体党员大会记录范文下一篇:如何维持课堂纪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