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2023-12-13

分层次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本研究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教学的现状和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介绍了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方法、教学过程、测评手段及教学效果。在一年多的实践中,课题组多位教师在多个专业的多门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中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等因素,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对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相应的目标和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手段并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都能有最好的发展和最大限度的提高,从而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全体性的特征。

本研究以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某些专业课程教学为样本,着重对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教学的实践进行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法、访谈法、行动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展开研究,从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施办法入手,对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指导原则、实施条件、实施策略、实施程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探索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内在规律性,希望能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分层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实证分析选取了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某些专业课程作为主要探讨的对象,所采用的数据是混合数据,用来研究 “分层次” 教学模式的建立及获得成功的影响因素。首先提出本研究的背景与动机,从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高职院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出高职院校专科教学“分层次” 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的必然性,然后从国内外对于多层次教学的相关文献进行探讨,分析其对分层次教学方案的不足,从而建立起本课题分层次教学的研究方案,对高职院校的某些专业课程实施了分层次教学法,总结了经验和需要注意的问题。采用访谈法、问卷法、行动研究法等对分层次教学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模式,并探究分层次教学法的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后续研究的一些建议。

分层是教学形式问题,要培养具有独立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高素质学生,必须实施民主、开放的教学形式。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讲究标准,注重整齐划一,教育是生态农业,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必须针对学生个体心理不同,智力差异,能力高低,分别要求,分层指导,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得到全面丰收。分层次教学基于三个相信:即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潜能,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正是基于这三个相信,我们认为高职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种可供开发的资源,这种资源的开发与价值的利用将给教育甚至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效益。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认识基础上,我们开始实行“分层教学”模式。

第一节

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的概念及内涵

就业导向的培养目标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增强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教育,满足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扩招和各类职业院校数量的剧增以及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生源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另外,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复杂, 既有普通高中毕业生,也有中专、技工、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即“三校生”)。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层次不齐,而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更是千差万别,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使全体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怎样才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最好发展?我们认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用统一的方式教育他们,就如同让所有的学生穿一样长的鞋子,有些学生会因鞋不合脚而落伍,因此,教师必须适应学生,应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我们还认为,人人都可以获得成功。

所谓分层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把学生分为A(提高)、B(发展)、C(跃进)三层;再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分层目标呈现问题,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其次是根据各层学生实际组织教学,先解决共性问题,从基本要求步步递进、再次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程度加以启发,分类指导。分层递进的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分层递进的目标是:差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生尖化。分层递进的原则是:整体性、主体性、激励性。分层递进的方式是;科学分层、因材施教、评价鼓励、调整层次。

目前国内的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同层同班同法”,即按学生学习成绩将学生分成A层班、B层班或C层班,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同一层次班采用同一教学方法。另一种是“异层同班异法”,即不同层次的学生仍在同一个班级,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分成不同层次。我们认为,这两种操作方式各有利弊。“同层同班同法”的优点是:层次相近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学习,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因此降低了教师的工作量,各教学环节的压力减轻,课堂效率提高;缺点是:虽然是同层次,但是个体之间的差异仍是不可避免的,同一种教学方法总不能适合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又将造成新的差异。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专业学校,由于这种方式打乱了原来的自然班,不利于班级管理。“异层同班异法”的优点是:不打乱原来的自然班,便于班级组织管理,各层次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尤其是对学困层学生,他们可以受到学优层学生的积极带动。其缺点是:自然班学生之间的层次差异太大,要老师照顾到方方面面,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教学方法,教师的工作量太大,班额也受到严重制约,同时也严重影响了课堂效率。

分层次教学就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承认并充分考虑学生间水平存在的巨大差异,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信息加工者,并且根据学生水平不同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群体,进行分类教学, 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设计出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有效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授课方式,配备合适的教师进行教学,促进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层次上得到最充分的自由、和谐的发展,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最终适应社会不同需求,达到培养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在完成教学任务和统一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对每个学生的深层了解,将全班学生按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现有掌握程度等原则分为几个档次,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训练、分层作业;教师进行分层指导,分层检测和评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训练内容,不同的教学训练手段,在原有基础上达到不同的收获和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分层次教学法是教师考虑每位学生的差异,利用教学原则中区别对待的原则进行教学,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最优的发展。在一个教学班中,因客观、主观、先天、后天等因素的影响,每位同学在心理、生理、体能、技能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分层次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各自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有效地解决学生中“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和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中求得发展,让上等生得到优化,让中等生学得更好,激发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达到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即体育新课程标准。这样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分层教学法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实行不同步的教学进度,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达到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具体的说,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两个以上的层次,对知识掌握较好的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加深知识的理解、运用外,还要帮助其他同学掌握知识,进而实现全体同学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充分发展,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叫“分层次教学法”。

分层次教学以承认学生之间的心理和生理差异为前提,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奋斗而达到最佳状态。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以提高和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为宗旨,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分层次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各学生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在化学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客观差异,从而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们在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掌握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在职业学校中尤为突出。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施教,多少年来广大教师都在探寻解决的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法因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效果显著,已逐步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分层教学模式是比较适合高职教学现状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其核心是根据教学总体目标,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及个体差异,不同的认知与接受能力等相关的影响因素,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原则进行科学的分层,对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进行学习指导、检测、评价,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都能有最好的发展和最大限度的提高,从而体现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特征。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术水平,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并为其设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从而构成一个利于自我展示和相互竞争的平台,由于计划的可操作性和目标的可行性,充分调动了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给学生更多的适应个性的机会。由于分层次教学法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了职业教育的规律,兼顾了学生的个体需求,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自我和发展自我的空间,更容易让学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第二节

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及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主体性教育思想。从主体性教育角度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学”能够摆脱教师的“教”。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促进教学过程的“个别化”、“个性化”,尊重学生在知识、智能、兴趣和个性等方面客观存在的差异,努力实现“个别化”、“个性化”、“集体化”的最优组合,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划

一、呆板和僵化的缺陷。这是主体性教学对现代教学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分层次教学法的一个理论依据。

分层次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 个体差异 分层次教学

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但这样一来,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必然导致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接受能力有差异。虽然,中国从孔老夫子时代就提倡“因材施教”,但用原来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很难在同一课堂中,进行分层次教学,使每位同学均有提高。所以在班级授课过程中,教师常常采取面对中等生的折中的方法进行教学。但是这样的教學模式,导致同一课堂上,优秀生吃不饱,难以提高,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堂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要针对学生的这些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下面是我在实施分层次教学过程中,在以下五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了解学生,合理分层

教师在分层教学之前,应全面了解学生。可利用课堂观察、试卷分析、作业反馈、课下座谈等方

式来了解学生的地理知识的储备、地理学习的接受能力及学生的认知结构、态度、习惯等。从而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优秀层、B提高层、C基础层。A优秀层的学生地理基础知识扎实,见多识广,学习方法得当,读图获取信息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强。B提高层的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储备一般,读图获取信息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一般。C基础层的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读图获取信息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差。

二、教学目标,分层制定

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梯度教学。对A、B、C层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A层学生能在熟练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多接触课外知识,开阔眼界、开拓知识面,对他们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B层学生能熟练的系统的掌握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灵活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C层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地理读图技能和地理学习方法。

三、课堂授课,分层实施

在分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分层授课。受现实条件的限制,同一节课不同层次的学生一

般会在同一教室上课。上课时,将同一层次的学生分成若干独立的小组,每小组4-6人,这样有利于公平竞争,要选出组长,并对学习小组的组长进行指导和培养,使他有责任感,并有能力带领自己的小组进行自学、讨论、自查、互评等一些课堂上的常规训练。课堂上提问要有层次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小组分别抛出不同的讨论题和训练题,对于A层的学生要拔尖提高,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思考性的、创造性的问题;对于C层学生要以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低起点、小坡度、由浅入深,让学生树立信心,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对于一些有难度、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一定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让他们在讨论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后,老师再根据反馈信息进行点拨。对于A层的学生出现的问题,要进行点拨和学法引导,让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要培养A层学生在独立学习和专题研究方面的能力。对于B、C层的学生出现的疑难问题,则要进行详细的辅导和讲解。这样一来,让各层学生都学有所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总结要面向全班同学,要让学生自己总结、谈收获,以培养学生反馈的意识和能力。

四、练习作业,分层设置

课堂练习和作业的数量和难度,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和作业。课堂训练题目的设置也要分层次,对于A层学生主要布置一些综合性、拓展性的题目,课堂练习和作业要求学生能够对教材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其发散思维、创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B层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及其变式和一般综合题等,主要培养学生的地理的读图、用图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C层学生,布置一些模仿性、基础性的题目,作业内容基本可以通过教材就可以找到答案,能套用知识点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力争让每层次的学生都小步前进,螺旋式上升。

五、教学检测,分层评价

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我充分尊重学生差异,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经常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评价。由于学生因个性差异而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学习,因此评价他们的标准也应不同,对于A层学生多采用竞争性评价,使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昂的学习斗志。对于B层学生,既要指出其不足,又要指出其努力的方向,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断修正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思维方式,使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进步;对于C层学生多采用激励性评价,关注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要多发现闪光点和鼓励自信心。

六、结语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使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整节课自始至终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这样的课堂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正效应场。地理分层教学,注重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激发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转化差生,培养优生,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新课程地理标准的实施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分层次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他主张“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他们自己的刻苦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保持注意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思想,关键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和谐不可分割。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多方面教育相互配合;

第二、个性发展与社会需要适应;

第三、让学生有可以支配的时间;

第四、尊重儿童、尊重自我教育。

分层次教学法的好处

1.提高所有学生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 增强了学习信心。同时,分层次教学方法还和我们现在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量身打造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提升教师全面能力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当然,分层次教学也会给老师日常工作带来比传统教学多数倍的工作量,教师应该能以自身素质提高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的方法,提升其效率。

分层次教学的坏处

人的心理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坚强乐观,有些则脆弱自卑。对学生分层次,是对优秀学生的肯定,可同时也是对落后学生的伤害。分层次教学对一些学生有鞭策作用,但对另一些学生是严重的打击。所以分层次教学也需要考虑一下学生的心理素质。

分层教学法的四个环节

1.学生编组

学生编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为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及心理因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组,A

组是按大纲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B组是按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C组是按较高要求(能发挥学生数学特长)进行教学的学生。学生分组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学习情况及时调整。 2.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在透彻理解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握住哪些是基本要求,是所有学生应掌握的,哪些属较高要求,是B、C组学生掌握的,然后,设计分层教学的全过程。其中,要特别关注如何解决学习困难学生的困难和特长学生潜能的发展。

3.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层次的划分把握好授课的起点,处理好知识的衔接过程,减少教学的坡度;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宗旨,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保证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 4.分类指导

分类指导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要因人而异,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除此之外,还要进行作业批改、成立课外活动学习小组等必要的辅助手段,加强对各层次学生的指导,促进学生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化,使学生整体优化,进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分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认识规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进行探索,但不同的学生自身基础知识状况、对知识的认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差异,他们接受知识的情况就有所不同,如果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势必会产生“优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结果,优生将对老师失去信心,觉得在课堂上学不到他们想要的知识,转而自己去扩充知识,但缺乏合理的指导;中等生不愿意与老师交流;而学困生则害怕“吃”,也“吃”不进去,这样就会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实施步骤 扎实工作,认真组织,周密实施,稳妥操作,搞好分层次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和环节入手:

(一)教学计划的制定

要根据国家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制定出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各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一改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一刀切”、“一个模式”、“千面一孔”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实现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教学计划的大目标是使所有的学生都成才,但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决不能强耱划一。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与分层次教学是相互呼应、相辅相成的。因此,搞好分层次教学的首要环节和关键是制定和修订教学计划。

(二)教学大纲的编写

要根据国家的指导性教学大纲,结合分层次教学的需要,组织有经验的老师编写实施性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组织教学的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因此,原则上是在分层教学中分几个层次,每门课程就编写出几套教学大纲。好的教学大纲是有效初稿分层次教学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教材的选用

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是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能力本位要求,组织全国中职校优秀老师和实际工作者编写的,现在已经陆续出版发行,还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大纲。这批教材不仅突出了应用性、技能性、适应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而且深浅适度,层次分明,很适用于目前中专学校的分层次教学。现在教育部门正在组织使用前的培训式作,各学校应加以重视,各级安排教师参加培训。

(四)教师的配备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和“多边”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亦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分层次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层次都应配备精通业务、富有经验、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教师。特别是对于所谓的“慢班”,我们更应配备在教学上强的教师,因为此群体属于重点提高的部分。教师队伍的配备是分层次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五)体制的改革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必须全面加强教学管理,大胆地进行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首先是动态管理。根据不同阶段学生成绩的升降情况相应地进行教学层次的调整使之与实际情况相符,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是体制创新。要大胆地进行学分制、弹性学制和多证制等改革尝试;最后是搞好常规管理。安排好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实习,合理调度教室,安排好教学进程等。

分层教学法的运用

一、教材分层

首先要根据所教年级的教材,去钻研分析,明确教材的前后联系,灵活地选择教法,合理地组合教材。一是依据技术技能分层。通常在球类及体操技巧项目教学中采用,依据学生完成动作的技术质量分层,每个层次的同学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由于差异不大,同学们锻炼的积极性较高;二是依据速度耐力分层。根据学生的各有所长划分层次,集中练习时速度好的在一层,耐力好的在另一层,根据学生人数设置不同的距离要求,让同学们体验竞争带来的乐趣;三是依据高度远度分层。通常多在田径教学中运用,像跳高、跳远、投掷项目的教学,方法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高度和远度的层次,在每一个练习点上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三种教材分层法,让基础差的学生能“吃饱”,也让基础好的能“吃好”。

二、学生分层

教学实践中学生们的体育基础、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和项目特长不尽相同,他们的接受能力有快有慢,形成技能的过程也有长有短,如果用统一的教法和评价手段,实施“一刀切”是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的全面提高。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教师指令分层,由教师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和个性特征,把学生分成相应的练习小组,分别在不同的地点进行不同难度要求的练习,达到目标者上升一个层次,未达目标者则下降一个层次。二是学生选择分层,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体质能力和技术水平选择练习项目和难度,升降同上。在学生分层时,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向学生讲明练习要求和升降级的标准和意义,着力点应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上,让全体学生从各自的层面体验成功的愉悦。

三、双层结合

由于分层教学分组较多,作业面广,仅靠教师巡回辅导毕竟是有限的,始终有一大部分学生处于自己练习状态。因此在组织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和小助手的作用,双层结合进行教学,便于他们相互提高。对待成绩差一些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激起他们的上进心和自我表现欲望;对成绩好的学生,要不断提高要求,调动他们的进取欲望。此种双层巧妙结合的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共同提高,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学有所长,练有所得。

了解差异,科学分层

在教学中,首先要认真研究所授教材的内容,并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然后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并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从而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智能、实际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地理成绩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建档。在此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分成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三组等级,并成立若干帮困小组,要求优等生级别的每位同学帮助2-3名中等生、后进生级的同学。通过这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氛围,培养团结拼搏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事实证明:分层教学有利于每个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真正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人格成长与学业发展的基础。

教学目标要层次化

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八十年代,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二十多年来该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欧美国家和亚洲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上,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所以,对学生而言,某一方面的差距,不代表人的差距,某一时期的差别,更不代表终身的差别。我们要有耐心,要有“等待花开”的精神。

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能整齐划一,一味强求同一标准。分层教学的应用,可以加强学生信心、提高学生能力。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日有所进。比如:探究特殊角的锐解三解函数值时,要求学困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和默写数值,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要求中等生能够进行简单的综合计算;要求优生能够做一些有扩展性的综合运用题。

在给学生分等定级之后,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智力结构特点,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例如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的分层目标如下:对后进生,让其掌握地球运动的两种主要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时间和现象;对中等生,在后进生目标的基础上,能使教材中的“静态”知识变为“动态”知识,让“死”图“活”起来,并能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示意图;对优等生,在前两级的目标基础上,能熟练运用本节知识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如五带的划分、二分二至点的时间和太阳的直射点等。

实施这一环节应注意目标的制定一定要体现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基础选择目标,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又能激发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增强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使他们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使教学效果及学生参与达到最佳。

作业、辅导要层次化

对作业分层布置,运用的是阶梯原理,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步骤,只有分层布置作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前面已取得的学习成果。分层辅导学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层次学生可以利用教师辅导的机会及时解决问题。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如果前面的知识没有理解,在学习新知识时就不会完全掌握,对于学困生的辅导,教师应主要强调新旧知识的连贯,帮助学困生巩固以前的知识,理解并简单运用新知识;对于中等生,应主要强调本节知识的巩固掌握,采取练习的形式来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对于优生,除了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新知识以外,主要强化他们对本节知识和其他已有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后续知识的联系,简而言之,教师对学生的分层辅导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夯实旧知识”“巩固新知识”“新旧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后续知识的联系”。分层辅导如果做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教学目标,在布置作业和课堂练习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尽可能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训练,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对后进生,可布置一些较为简单的基础题,既能使他们稍加努力就能完成,又能体验到成功的喜乐;也可使其通过训练,更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对中等生,要在大纲标准要求的基础上,适当拔高;对优等生要广泛调动其积极性,让其能钻、能拼,布置作业和练习当然要拔高标准,使其尽可能“吃得饱”。

建立分层评价机制

以前的评价是“唯分数论”,究竟得6分的同学是不是就一无是处呢?魏书生老师曾经这样评价一句语文考8分的同学“你考8分本身就是一种成绩,我相信你可能还有很多可以得分却没有得分的地方,如果这些地方被你注意了,你肯定不只考8分,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改变这种状况。”后来这位同学在魏老师的鼓励下语文成绩突飞猛进,走向了成功。

对于学困生,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看待自己取得的学习成绩;对于中等生,也需要让他们树立自信,进行激励,帮助他们审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对于优生,正确地肯定他们的成绩,但要注意掌握分寸,帮助他们认清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寻求解决办法,然后引导他们做好下一阶段学习的准备,调整心态,继续努力,不同的评价会取得同样的效果,那就是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共同提高数学成绩。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自信心,成为他们不断进取的动力和催化剂。对后进生采取表扬评价,并对进步明显的提高一个层次,寻找闪光点,肯定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品尝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对中等生,针对成绩采取激励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取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在阶段考查、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等级进行必要的组别调整,建立动态的分等定级机制。对有退步的,一次可提醒、鼓励,下次仍跟不上的则降低一个层次。这样不但可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且有利于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和缺陷,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分层教学实施难度

分层次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指出,职业高中数学教学应贴近职业高中学生的实际,正确把握学生的差异,改变统一的数学教学模式,开展“数学分层次教学”探索,使数学教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持续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提供有效措施。

关键词:职高学生 数学分层次教学

一、问题提出

伴随着高校扩招制度的改革,中考对职高、中专学校已没有多大意义了,因为职高、中专招收的是中考普通高中落榜的学生。昔日百里挑一,今朝来者不拒,职高、中专生源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按照目前教育的标准,这部分学生属于学习层次较低的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较弱,在数学课程上体现尤其明显。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与学都不得法,他们的数学成绩、能力分化严重,课堂教学中效率低;屡败屡战又屡战屡败,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有的学生已丧失学习信心,自暴自弃。这些状况与目前倡导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为职高、中专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以学生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持续发展,既要为学生打好共同的基础,也要注意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既要根据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又要在教学中承认这种差异,区别对待、因势利导,努力转化学困生,促进其全面发展,这就是我们开展的“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二、探索依据

“分层次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分层次教学”的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提出“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分层次教学”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能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指导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许多学生可获得同样的收获。”这就是“分层次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其内在的知识结构及严密体系,决定了数学必须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在数学知识链条中,不掌握前面知识,就难以接受后面知识。要解决学生数学基础差异大的问题,也必须实施分层次教学。为了让所有学生得到同一数学活动交流的机会,教师必须提供不同层次的交流内容,“分层次教学”正是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的差异,改变统一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三、探索方法

1.探索措施

对象分层:高一采用在同一专业按数学、英语的层次编班。高二、高三采用语、数、英三科按层次编班,专业实行走课制。在同一个班里,任课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要求把班内的学生分成几个层次,进行分层课堂教学,达到分层教学目标。

备课分层:结合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分层教学目标,筛选不同的训练内容,分层次设问,确定精选内容,设置分层练习、分层指导时间和分层作业。

施教分层:每堂课先用几分钟检测本课的预备知识和基础知识,以便判断学情,查漏补缺,使全体学生都进入状态。然后,教师分层设问,分层次提问、答疑,使多层次学生学懂本节课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接着分层练习,教师重点分类指导,进行综合训练,使各层次学生学得灵活、主动、各有所得。

测试分层:精心设计检测考试试题,统一试题要求,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分标准,及时分层反馈、矫正,不达标者给予一次重考机会。

作业分层:作业分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几种,分层布置作业,使一直使人困扰的抄作业现象得到解决。

辅导分层:因课上时间有限,通过设立帮教小组,开展互帮互学等活动,加强个别辅导,查漏补缺,辅差提优促中,促使大面积提高。

2.探索步骤

第一阶段为摸索阶段。首先,摸清情况,找准问题。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找出知识链条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次教学。其次,对症下药,措施有力。针对学生思想散漫、学习没有兴趣、没有动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等问题强化情感教育。针对学生基础差、知识掌握不牢,采取迈小步、吃小口、步步准、口口顺的小步教学法。目标层次分明,内容难易适当,精讲多练,学新补旧,使学生能学得懂,弄得通,感到学会有望。

第二阶段为探索阶段。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学生产生向上的动机和行为。首先,狠抓基础,加强训练。备好教材,内容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课堂要抓住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其次,及时反馈,随时调整。教师通过作业、课堂教学、学生表情、辅导、谈话等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进行调整。也可以确定单元目标,通过单元教学,进行形成性测验,采用适当矫正手段,按标准进行巩固。第三,讲究艺术,善于组织。讲究语言艺术,说话要有风趣、幽默,善于组织课堂教学,创设愉快学习气氛。第四,注意方法,提高效率。加强科学方法指导,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实用时间,促进转化,努力转化学困生,促进全面发展。

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该阶段收集任课教师以情促教个案教育和典型模式课例,用爱心唤醒学生的信心——情绪感染法;用信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信心激励法;用耐心培养学生的恒心——夸奖式评价法。整理和补充撰写结题探索报告和论文。

四、探索过程

分层教学过程是教师通过把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划分为多个层次来进行的,便于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操作,在不同目标的指引下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分享其中的喜悦,提高成绩,循序渐进,形成数学教学的良性循环。

首先,认识层次教学的概念,了解层次教学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体系,使不同的学生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达到共同的教学要求。所以我們在高一采用同一个专业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班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高二、高三按学生成绩程度编班分层次教学,这种方法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有利的。

其次,处理好教材、学生、教师的教学三大要素。层次教学的要求是教材层次性与学生层次性必须有机结合。因此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必须一方面挖掘符合教材的层次性,另一方面了解并符合学生心理的层次性,并且使这两方面的层次性匹配恰当,才能使教学收到效果。

第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在探索中坚持把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把教学中内化和外化相结合;把教学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做到改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应建立感情融洽、互相信赖、互相支持、配合默契的关系。课内充分发扬民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其求知欲望;课外及时关心学困生,帮助他们补缺补差,从而在教学中做到内化与外化相结合,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第四,摸索层次教学规律,开展层次教学探索。实施“掌握学习法”,一是提倡“乐观教学”;二是通过有效的教学程序,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和调整,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他所需要的特殊的帮助。我们采取四个步骤:

1.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既反映教学大纲的要求,又突出单元重点和难点,又符合不同学生的实际,学生经过努力一般都能达到。

2.进行群体教学。(1)师生共同学习单元目标,明确要求,避免教的随意性和学的盲目性,使学生进入积极准备状态。(2)运用恰当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3)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

3.反馈——矫正。(1)按课前编制的反映“目标”的题目,在下课前十分钟进行检查,对学生所学知识起“强化”作用。(2)每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形成性测试。(3)根据形成性测试的结果,进行个别化教学,以四至五个学生为一小组,互相帮助,老师指导,为最有效。(4)进行第二次形成性测试,检查第一次测试中做错的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同时确定下一单元的教学目标。

4.为掌握而评分。评分的方法不是班内排列名次,而是根据既定的“掌握”标准评等级,如“达标”为A,“不达标”为B、C或D。评定实行成绩累积制,如某学生第一次得B,第二次得A,那么他的成绩是A,这样能使学生增强自我意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习产生兴趣,形成良性发展趋势。

第五,在开发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层次教学只有把教材层次和学生智力因素层次及非智力因素层次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智力因素一般是指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非智力因素一般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智力活动本身是没有积极性的,只有当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加到智力活动中后,智力活动才有积极性,当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性,产生了学习的动机,对学科发生了浓厚兴趣,对问题产生强烈的钻研精神时,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探索效果

1.通过“分层次教学”探索研究,较深入地探讨了教学规律。由于我们的教师在分层教学上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充分落实了“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观点,对于每一个教学进度进行了讨论,尽量做到备教材、备学生相结合。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掌握认知规律,解决认知矛盾;讲究科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了一批成功的教学经验成果。

2.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分层教学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目的、态度、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明显地看到,A、B、C层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有较大进步。如A层的学生学习主动积极,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在课堂内形成了较强的竞争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教学进度要比原来未分层前快得多;B层学生在学习上亦能较轻松地按教学計划完成教学任务,让原来跟不上的学生在中层找到了自我,有了学习信心;C层学生也由原来的听不懂、不想学,逐渐能跟着学,开始模仿做习题。充分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了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使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都能有所提高。

3.促进教师的观念转变,密切了师生、家长的关系。教师掌握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新要求,就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教师比以前更加热爱学生,更加兢兢业业,促进了教学科研工作,激励了教师自身提高。同时分层次教学也增强了家长教育孩子的信心。有的家长说:“通过分层次教学,孩子能坐住板凳注意听讲了,放学能拿着书回家复习功课了,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事。”家长赞成“分层次教学”的比例高达90%以上,学生赞成比例高达94%以上。

4.有效掌握了分层教学是一种动态管理。由于部分课程实行走课制,这对传统教务管理的挑战,学生将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在动态管理中,不稳定因素会增大,管理的范围会拓宽,这就要求管理者、任课教师“教书育人”,尽到责任。新的分层管理中,将淘汰制变成了自我选择性,为学校推行实施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管理办法积累了经验。

总之,只要我们注意分层次教学中的问题,发挥分层次教学中的优势,达到职高、中专“低进高出”的办学质量,实现了分层次教学的社会效应,分层次教学是具有普遍推广价值的。

分层次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需要指的是一种内部状态, 它使人感到某种结果具有吸引力。当需要未被满足时就会产生紧张感, 进而激发个体的内驱力, 这种内驱力会导致个体寻求特定目标的行为。如果目标实现, 则需要得以满足, 紧张得以解除。在动机方面, 马斯洛指出, 每个需要层次必须得到实质的满足后, 才会激活下一个目标。同时, 一旦某个层次的需要得到实质的满足, 它就不再具有激励作用了。按照马斯洛的观点, 如果想激励某人, 就必须了解这个人目前处于哪个需要层次上, 并重点满足这一层次或这个层次之上的需要。在各大高职院校追求工学结合, 大抓学风建设的新时期, 把需要层次理论用于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分析和教学方法的探讨上, 是非常有必要的。

1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学生学习状态差异分析

目前各大高职院校的示范建设中学风建设是其中一项关键任务, 也是各高职院校最头痛的一个问题。针对学习态度和动机, 我们做了相关调查。经调查发现, 各高职院校间学生的学习状态总体水平有较大差异, 而同一所学校中不同的学生群体间也呈现出明显的学习状态的差异。从学习的动机上研究, 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

1.1“上紧发条的钟型”

这类学生有自己明确的目标, 能积极主动的去追求知识, 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一样充满前进的动力。但是在高职院校中, 这个群体数量并不多, 只占被调查对象的25.15%。从需要层次角度分析, 这类学生相对较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都已基本满足, 主要表现为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追求。努力学习, 获得一种成就感和认同感, 使自己成长, 实现理想, 成了他们主动学习, 追求进步的不竭动力。

1.2“算盘珠子型”

这类学生相对比较“懒”,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对自己要求不是很高, 就像算盘珠子一样, 拨一下动一下, 不拨不动。在高职院校中, 这个群体数量占的比重最大, 约为64.95%。从需要层次角度分析, 这类学生只是基本满足了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在社交需要上比较茫然, 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追求爱情、友谊, 寻求归属感上面, 因此忽略了学习的重要性, 主要表现为学习缺乏动力, 得过且过。

1.3“生锈的螺丝型”

这类学生几乎没有自我管理能力, 对自己大学生活非常惘然,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甚至对能否拿到毕业证都没有憧憬, 就像是生锈了的螺丝, 捶打不动。在被调查的学生中, 约占9.9%。从需要层次角度分析, 这类学生生理和安全需要其实并未得到真正的满足, 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吃喝玩乐或者沉浸于某样事物上, 正因为如此, 缺乏自我安全感, 表现为自卑、过于自我保护、百无了赖或者偏激, 甚至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对于学习根本就不当回事, 成绩的好坏也对他没有任何刺激作用。

2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分层次教学方法贯穿

在现阶段教学模式中, 追求的是双主教学, 即学生作为学习主体, 教师做为主导。学生能否主动学习, 这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而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天生爱学习的, 一个人是否好学由很多因素影响。同一个教学班级当中就存在不同的需要层次群体, 简单的说就归结为上面分析的三类, 而对于不同类型的群体, 如果采用普通的教学方式, 采取“一刀切”的模式, 那么学生就完全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本身爱好学习的学生可能会比较容易接受些, 而相对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则表现出倦淡和反作用, 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教授不会教, 讲师不会讲和学生不会学的局面。追根究底, 对于不同需要层次的学生, 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 来刺激和满足其内部需要, 使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 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需要层次理论在实际应用时, 关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调查分析本教学班级学生需要层次结构的状况, 为分层次教学提供科学的依据; (2) 针对不同层次的需要, 提出相应的教学管理措施; (3) 注意学生需要层次结构的变化, 适时调整满足学生需要的管理方法。以上即为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分层次教学法的核心内容, 具体可按如下方法实施。

2.1 荣誉激励法

这是主要针对“上紧发条的钟型”的学生群体。荣誉激励是一种终极的激励手段, 它主要是把学习成绩与晋级、提升、选模范、评先进联系起来, 以一定的形式或名义标定下来, 主要的方法是表扬、奖励、经验介绍等。荣誉可以成为不断鞭策荣誉获得者保持和发扬成绩的力量, 还可以对其他人产生感召力, 激发比、学、赶、超的动力, 从而产生较好的激励效果。从需要层次理论看, 追求良好声誉、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这类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 实施荣誉激励法将有效的促进学生朝着即定目标前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可采取如下措施: (1) 开展优秀学生的评比活动; (2) 给予学生非成绩性竞争荣誉; (3) 颁发荣誉证书; (4) 借助黑板角来激励学生; (5) 以学生的名字命名某项事物等等。从人的动机看, 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争取荣誉的需要。对于一些学习表现比较突出, 具有代表性的学生, 给予必要的精神奖励, 都是很好的精神激励方法。在荣誉激励中还要注重对集体的鼓励, 以培养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2.2 目标管理法

“算盘珠子型”的学生群体所占的比重最大, 直接影响着一个班级的学风建设。但是这类学生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学习动机。在高中时把升大学作为冲刺目标, 而在大学里没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没有人监管, 就放松了自己。对于这类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目标管理法, 参与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 具体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绩效目标, 并且定期检查完成目标进展情况, 由此而产生的奖励或处罚则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来确定。一般可遵循如下程序: (1) 制定目标; (2) 实施目标; (3) 信息反馈处理; (4) 检查实施结果及奖惩。教师在引导此类学生制订目标时既不能过高, 也不能过低, 最优化的目标是“伸手弗得, 跳之可获”, 目标要明确、醒目, 又鼓舞人心。目标制订后教师定期督促、检查目标实施和完成情况。对实施、完成好的, 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使其上进心更强。对完成不够好的, 引导他自我检查, 进行自我教育。通过目标管理, 学生就会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 在外部监控和内部控制的双重压力下, 需要层次向上一级转化, 从而真正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3 斩草除根法

这是针对“生锈的螺丝型”学生群体的一种“治疗”方法。所谓斩草除根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彻底的消除“差”生自卑感和潜存的劣根性, 然后引导差生在自我发展的基础上, 激发自我教育动机, 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类学生所占比重较小, 平时缺课率较高或者在课堂上精神萎靡, 教师再精彩的讲课丝毫都吸引不了他们的注意, 这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师在面对这样的学生时除了讲授课程, 更重要的是充当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谈心, 聊天, 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 才能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 医治潜存于学生身上的顽固“病毒”, 让学生从对低层次需要的追求向更高层次发展, 从而转变观念, 重塑自我, 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教育是促使差生转化的外部条件, 能否转化, 最终还得靠差生通过思想矛盾斗争才能成功。差生是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的, 其内在积极因素是自尊、自强、自信。这些因素在差生身上是潜藏的、脆弱的, 教师必须适时地激发, 才能得以充分表现。

3 结语

总之,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目标就是用仅有的资源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要想摆脱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的问题, 就要求用需要层次理论来研究学生群体需要层次结构, 有目标有方向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 满足或转移学生目前内部需要, 激发更高层次的需要提高学习动机和热情, 使教学效果最大化。这需要各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进一步注重对教师管理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咨询技能的培训, 使教学和育人有机结合, 同时把学生的各项需要作为一个需要体系综合考虑, 以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摘要:文章运用需要层次理论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了差异分析, 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实际出发, 证明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学生所处的需要层次及其满足情况, 提出对不同需要层次的学生群体进行分层次教学的策略, 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教学效果取得最大限度的改善。

关键词:需要层次,高职院校,学习状态,分层次教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Stephen P.Robbins.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 陈业通.浅议层次需要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9) .

[3] 张婵.需要层次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 2008 (2) .

[4] 申世涛.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不足及改进[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2) .

分层次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给中专学校的发展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中专学校要想向更深层次发展,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和优化教学管理,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模式。通过分析教学管理的重要性,指出了当前中专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加强和优化教学管理的措施,希望所得的结果能够给相关领域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中专学校;教学管理;措施

在新的形势下,教育竞争日益加剧,中专学校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中专学校学生素质不断下降,使得学校的教学质量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这给中专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怎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已经成为了我国中专学校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和优化中专教学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学校的教学任务不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各项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而这往往都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来完成的。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教学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学校要想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专业人才,就必须重视教学管理的重要性,中专学校同样也不例外。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教学质量与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有着关系,但它们并非是决定性的因素。因为有的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都比较强,但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进而导致了教学质量不高。反之,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都比较差的学校却因为有效的教学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很显然,这说明了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法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中专学校应充分认识到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不能仅仅满足于教学工作和教学秩序的正常运作。按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只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承而忽视教学管理工作,只会使学校的教学质量越来越差,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所以要搞好教学工作,就必须掌握教学管理的规律和方法,把教学管理工作引入科学的轨道,按照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来管理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中专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观念不清,定位模糊

就目前而言,在我国大多数人的教育意识里都认为正规教育只有全日制高等教育,其中包括了很多的政府和学校的负责人。中专教育一直以来都被人们看作高等教育的附属品,它属于非正規的教育。社会对中专学校存在一种普遍的错误认识,大多数人认为中专学校只是没考上高中又无去处的中学毕业生的最后选择,只有被逼无奈,家长才会把子女送去中专学校,这种认识导致了中专学校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专学校的办学声誉。因此,导致了很多中专学校无论是从师资力量、办学条件还是教学管理上都无法与高等教育相比较。虽然近些年来中专学校的发展速度仍在持续增长,但很多学生都是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求学的目的带有很强的功利性。

2.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

在我国的中专教学中,很多学校都是采用高等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中专教学的特殊性,更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各方面的差异。很多中专学生来学校是为了学习一技之长,为了更好地就业并适应社会,而中专学校的教学过分注重理论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与学生的求学目的和学校的教学目的是不相符合的。并且中专学校并没有认识到中专学生与高等学校学生之间存在的明显差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来源于各个中学的毕业生,平均年龄都在十五六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般还未形成独立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思想容易受到干扰,学习基础比较弱,性格处于叛逆期。中等职业学校并没有根据自身的这些特殊性去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只是一味地借鉴和模仿。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查也只是以传统的试卷考试为主,缺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考查。学生往往都是通过死记硬背来获得理论上的知识,这些都远离了中专教学的初衷。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内容陈旧、方法呆板、形式单调等问题。

3.师资力量薄弱,经费投资不足

很多中专学校的教育经费都是自给自足,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学生缴纳的学费,学校投资主体的单一往往使学校的经费紧张,甚至有的学校会因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扭曲中专教育的社会价值,使教学动力严重偏离教学目的。很多中专学校办学主要是为了赚钱,一味地减少经费支出,从而造成了办学条件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就更谈不上管理,中专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

三、加强和优化教学管理的措施

1.注重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中专学校主要是为了给社会培养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教学内容应该以专业技能为主,理论知识为辅,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专业课的设置要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注重对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以符合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2.改变教师的管理理念及方法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一般都是处于被领导的地位,对教师分配的任务只是执行,而没有主导权,这就导致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班级气氛死气沉沉,没有活跃感,教师的陈旧观念压制了学生的天性。所以,在现代教育管理体制中,应该让教师学会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建立班级规章制度,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控制自己。教师一般对学生的特点及优缺点方面了解得不是很透彻,而学生对自己是非常了解的,所以由学生来制定班规是非常有针对性的,而且由学生自己制定可以提高他们服从班级管理的热情。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对班级里一些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培养,班干部是教师与同学之间沟通的桥梁。

3.更新教学管理手段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中专学校也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更新传统的教学管理手段,提高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首先,要提高中专学校管理人员运用网络技术进行现代化管理的意识,改变传统的工作理念和方式,加强对运用新技术的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开发,使其更加适应中专学校的教学管理。其次,中专学校要建立教学管理控制中心,加强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控制。网络教学管理控制中心可以实现网络交互、网络直播、网络录制等教学指挥功能,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每一个教室的教学情况,加强对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监控。最后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利用,中专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更新教学设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能够通过网络系统来进行操作,使教学工作进一步科学化,从而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在教育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中专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要求中专学校在新形势下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加强和优化中专学校的教学管理力度,这不仅对提高中专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提高我国教育教学质量和公民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周平平,卫书鹏,董彦莉,李晓慧,马法岩.树立学习信心,搞好高职高专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1,13(15):34-35.

作者简介:金容兰,女,出生年月:1976.8.22,本科,吉林市教育学院,研究方向:新形势下中专教学管理的加强和优化。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o Strengthen and Optimize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Teaching Management

Jin Ronglan

Key words: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measures

編辑 乔建梅

上一篇:散热器技术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双语教学生理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