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教学之篮球教学论文范文

2024-03-17

层次教学之篮球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协同理论的教育的理念,更加强调在教学中,一堂良好的体育课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双方共同努力、共同合作的结果。教师要以学生为主,更加注重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协同合作,这种思想已成为教育战线开展工作的规则。本文从协同理论的科学内涵入手,应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分析归纳法,研究将协同理论的教学理念融入到体育院校篮球主项课中,得出协同理论的教学理念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更新型的思维方式并且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进而提高教学效果,进而推动体育院校篮球主项课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协同理论;体育院校;篮球主项课;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使得人们对体育的需要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人们更加的重视体育,我国也开始强调着全民建设活动,人们更加注重健康。所以就可以到体育学院的篮球教学上,很多原有的比较古板的教学方法不能有着让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态度,应该采用一些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氛围。同时随着协同理念的发展,我国高校也逐渐开始重视并将其运用到高校教学中,体育院校是我国体育人才的摇篮,高校篮球主项课教学的发展也一直备受瞩目,但是现阶段体育院校篮球主项课教学中,教师仍被传统观念所影响,只是在按照老师的训练方法以及手段进行每一节课程,在教学中没有很好的互相交流与合作、每个同学包括每名教师之间都没有很好的进行合同沟通,按照教学大纲进行上课太过古板,而同学之间也没有很好的交流与合作的时候,所以让学生缺乏自主研发的能力。因此本文研究协同理论提高体育院校篮球主项课教学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对今后的体育学院篮球教学提供更好的参考作用,希望能够为今后的篮球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一、协同理论基本内涵

协同理论主要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与外界有物质或能量交换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自己内部协同作用自发的出现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协同理论认为,千差万别的系统,尽管其属性不同,但在整个环境中,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又互相合作的关系。

二、培养体育篮球主项相互影响作用

具有“协同教学之父”之称的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夏普林认为:协同教学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由两个以上的教师共同负责担任同一群学生的全部教学或其主要部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篮球课程当中,教练只是布置各个环节然后由学生来进行完成。所以会比较的枯燥,训练内容单一,给学生养成了没有新思路、新想法只能沉浸在训练当中。该在分组的分配、每名的分配以及时间的调节或空间的配置上成多样性。其目的不仅仅是一个教研室整体教学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得到创新,使学生在活泼的教学情境中,不仅得到了丰富知识技能,也从人格上也得到提升。

(一)培养学生训练当中的协同合作

通过互动协同研究为篮球主项教学明确了一个基本常识:合作是从古至今发展的需要,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沟通方式,没有了合作便就是没有了语言。同时,在教学当中教师的示范动作也是具有主导作用的。合作就会有协同的,而协同就会使得同学们有一定有学习效应,合作的特征一定反应在语言的使用当中。教和学篮球利用语言和教师指导的技术动作使用的合作特征,在篮球训练当中创造协同条件,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合作互动,在坚持正确的训练态度和方法的基础上,在互动技术动作中紧密结合、技术方法探讨中紧密结合、技战术分析中紧密结合,学用紧密结合,也要加强教师正确的教学指导的协同合作,就能够使得学生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篮球教学中运用协同学习理论的意义以及可行性分析

可以说篮球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项目之一,通过篮球的授课可以更好的传递给学生篮球文化知识以及篮球技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然后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但是篮球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主要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篮球训练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正因为篮球能够有着场上配合因素,以及场上位置变化的因素,所以使得学生在篮球场上的角色在不断地变化,还有着很多方面的学习,集体的合作因素就是其中的一点。所以,当我们老师在篮球教训中更加的注重合作关系就显得有重大的教学意义。

在篮球场上,有不同的位置,所以有的时候学生也有着主导的作用,有时学生是被教练指导者,有时学生在场上又是指导其他队员者,而有的时候因为某种的战术配合则变成了帮助队友完成进攻的帮助者,根据这种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生某种变化,所以学生之间的合作的机会就会出现。同時教师应该善于运用篮球技战术帮助他们完成教学组织工作,更多的创造这种互相合作的机会,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合作教学对于篮球训练的重要性,甚至做人,包括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当中,使学生们通过学习篮球,即掌握了篮球知识和技能,又在其中学习到了与人合作的教育启示。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教学是一种“非线性”结构,即事物之间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有的时候老师认认真真的对学生进行言语以及动作的示范,可是当老师讲完后学生不一定都能够明白老师所讲的动作要点在哪里,但有的学生就能够很明确的得知老师的教学目的,进而学得也明白也清楚,因为师生之间没有直接的有因有果的关系。但是通过这种互动协同教学模式,把教师的能动作用发挥出来,利用各种方法让学生的学习思维更加敏捷,主观的去学习与训练,使学生们能够产生良好的趣味,都有着很高涨的学习激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这种模式当中教师还可以找到一些比较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进来,与教师一同进行问题的探讨,从而提高学生们的智能,开发学生们的心理想法、智力开发,使之以每个学生能够用心研究和有创造能力的姿态去学习,进而每位教师还一定要能够时常引发学生的无认知作用,使得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活动的相关要求,选择对学生篮球训练适宜的策略,能够及时调节自己的认知过程。

(二)建议

1.为了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实施“协同理论”教学理念,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课堂训练。

2.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间演练、比赛、相互观摩学习和及时总结,组内成员的分工合作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感受着自己能够让别的同学所接纳,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3.人是社会组成的最基本单元,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现代这个竞争与合作的社会更呼唤人的社会性。在篮球教学中采用“协同理论”给整体教学过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在相互合作和讨论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找到合作的乐趣和价值,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苏月.高校学生树立运动理念的方法探析[J].新闻世界,2014(02):78-90.

[2]李福贵,赵丽光,刘宏辉.对健身运动理念的探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3(03):12-67.

[3]黄学诚.荷球教学训练中应突出——荷球运动理念[J].当代体育科技,2014(04):78-90.

[4]吕艳男.树立终身运动理念的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4(04):02-14.

[5]徐晓红.全新的休闲体育运动理念在高校体育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5):13-67.

[6]李爱民.中美篮球运动理念、运作模式比较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4(05):89-90.

[7]吴昌燕.休闲与休闲体育的再认识[J].消费导刊,2014(05):16-45.

[8]黄璐.街舞运动风靡世界的传播方式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4(06):13-56.

[9]张建业.基于阳光体育运动理念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05):14-67.

[10]佘艳丽.NBA专项体能训练折射出的篮球运动理念[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05):16-23.

层次教学之篮球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之篮球的魅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篮球课,我喜欢上了打篮球,也喜欢上了看NBA。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一样,现在世界上最火热、“粉丝”最多的运动,毫无疑问,就是NBA了。但真正接触了篮球才发现我只是简单地认识篮球却并不真正地了解篮球,了解这项运动,因为篮球的魅力是无限的。

首先,篮球是一种智力的运动。每一次进攻,每一次防守都要根据当时的情形制定出正确的战术。这一点,当每一次NBA比赛进入最后一点时间时,更是能够体现出来。哪怕只有最后不到一秒中,也会暂停然后制定战术,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绝杀。所以我要说,篮球,不仅是体力与体力的斗争,更是智慧与智慧的斗争,而能够将二者如此结合的完美的也只有篮球。

其次,对篮球而言,勇敢无畏是它的精神,篮球永远只在勇敢者手里创造奇迹。胆怯懦弱为它所不耻,不屈不挠是它的本色,裹足不前更为它所摒弃。

再次,篮球需要团结,亲密无间的协作使篮球成就了一幅幅令人难忘的瞬间;同时它也需要领袖,一个俱乐部的篮球明星的知名度丝毫不亚于一位红的发紫的流行歌手,如果一个球队没有一位英雄的球星那么这支球队终将晦暗无光。

最后,风云突变的篮球场中上,每一秒钟都意味着机会,而最好的机会总是给那些善于创造机会并且抓住机会的人,机会来源于主动,主动就是球队的生命。当篮球场被笼罩于这种气氛时,人们便也受到这种力量的激发。球迷评价一支球队的好坏与否,不是仅仅靠比分的高低,还有一个更为公允的标尺,那便是这支球队的机动与灵活。

篮球不仅是经验、体能、智慧与实力的抗衡,更是勇气、机变、韧性、承受力、进取心的抗衡,它是对人综合素质的锻炼。因此比赛中,以弱胜强的完美表现才能给我们以极大的满足。球迷们从球场里得到的不止是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更是篮球所蕴含的内在精神的感知与启迪。篮球的魅力说到底,就是人类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魅力。

现在我谈谈上篮球课的感受吧。这个学期我们主要学习的就是投篮和传球。虽然只是最基础的一些东西,但我却觉得篮球的魅力其实就根源于这两个方面。作为球迷时可能难以感受,但当我们手里真正握着篮球,每当篮球从自己手中脱离,在空着划出一段优美的弧线,直入篮筐的时候,那种感觉异常地美妙,仿佛时间在那瞬间就停止了„„而旁观者在看到你投中一个球的时候,同样也会感受到你的力量在空中蔓延,并仿佛他们也充满了力量并感受到快乐。而传球的话,如果说自己投篮中的能让自己和观看比赛的人都享受到美好的感觉的话,那么当你为队友传出一个绝妙的好球,并由他完成最后一击的时候,所有人,包括你和观看比赛的人都会感受到一种发自心里的快乐兴奋。因为那是对一个团队的信任,是一种无私的表现,一切优秀的品质都足以让人震撼并以你为荣。

打篮球也有很多好处:打完一场篮球比赛就像是做了一场有氧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有助于血液循环和帮助新陈代谢;不仅能增强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培养团队精神;打篮球还可以使自己反应敏捷,有助大脑的运转,利于学习;不仅能放松心情,释放所要面对的各种压力,还能结交更多的朋友,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共同的兴趣上的。

层次教学之篮球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内容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中学阶段的文化课教育亦在不断摸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力争为广大青少年的学习开辟更加广阔的道路。其中,地理课程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不同基础水平的中学生来说便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为此,本文就分层次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究分析,从学生、教学、和作业三个主要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够促进分层次教学法在中学地理课程中的良好运用。

【关键词】分层次 中学 地理教学

前言

现阶段我国素质教育为了实现人才的全方位培养,逐渐开始重视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因材施教本身源于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差异,这种差异在中小学阶段便会受到内、外双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为此,以因材施教为核心的分层次教学便应运而生。地理知识作为中学阶段的必要知识之一,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与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教育便显得十分重要,同时亦应该积极有效推进分层教学法在其教学中的应用。

一、中学地理分层次教学中对学生的分层

若想更好的在因材施教中进行教学,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基础和综合素养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与划分,从而对学生充分进行了解,并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方案。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分层和管理。第一层次(优等生):这个层次的学生往往有着扎实的地理知识功底,不仅学习勤奋、进取心强,更具有较高的智力与考试成绩;第二层次(中等生):这一层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学习欲望,但成绩却呈现出一定的浮动,基础知识功底相对比第一層次的学生而言弱一些;第三层次(学困生):此类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往往较差,不仅缺乏对地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更缺乏热爱学习的欲望与进取心[1]。

每个班级的学生均存在着以上三种类型的学生,在实际班级分组教学中优化不同层次学生的座位编排对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进步亦有着重要的影响,将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和统一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大有裨益。

二、中学地理分层次教学中对教学任务的分层

1.分层备课

鉴于每个层次学生的理解能力存在着差异性,教师便需要在前期的备课环节进行分层备课,根据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差异性进行知识点的差异性传授,让每个学生能够在自身的理解能力范围内进行地理知识的习得。此外,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将知识体系进行难度上的划分,通常与学生层次相对应的有基础知识、中等难度的知识和进阶知识。其中,对于基础知识,在备课中要严格树立教学的任务目标,即必须要全体学生全部掌握。对于中等难度的知识点,尽可能的对第三类学生进行讲解与传授,与此同时又不强迫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掌握,但第一与第二层次的学生需要全面掌握。对于进阶知识则对少部分第一层次的优等生进行严格要求,从而保证不同学生的进步[2]。

2.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即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不同内容的授课,在同一课堂中的知识点讲解必然会存在着基础知识与进阶知识的接触,教师在课堂提问时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进行,对于大部分学生均能掌握的知识点可从第三层次的学困生进行提问,对于知识点难度较高的问题则对中等生和优等生进行提问,这种分层授课的方式能够促进各层次学生协同发展。例如,在学习“洋流”这一章的地理知识时,其内容与学生层次的对应问题应为:第一层次:“洋流是什么?”。第二层次:“洋流如何形成”。第三层次:“北印度洋洋流、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是否相同,若不同请说出不同之处。”。

三、中学地理分层次教学中对学生作业的分层

1.课本作业

在地理知识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课本作业进行优化,让学生能够在作业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地理知识素养。在作业的分层次划分中,可将作业的难度进行划分,即基础题、选做题和思考题三个类型,其所对应的学生分层为一、二和三层次的优等生、中等生与学困生。例如,给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问题一: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问题二:对照阿克塔的气候特征,评价杭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问题三:指出海岸红杉引种到我国后的开发利用方向。通过三个问题难度的进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在自身的地理基础上进行学习,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3]。

2.实践作业

实践作业与课本作业的本质是相同的,教师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相应的实践作业,让其能够在自身实际的地理认知中进行实践活动,例如校园白色污染现状,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总结、分析和进阶,从而促进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的进取心。

结语

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法不仅能够有效推进因材施教的教学体制,让每个学生能够在自身的基础上进行提升与完善,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信心和学习欲望,将传统课堂学习中的“要我学”向“我要学”,从“我要学”向“我爱学”的方向转变,长期如此,学生学习效率便会大幅度提升,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中学地理教学的目标,并能够加强了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黄强.高中地理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5(46):74.

[2]汤庆庆.分层次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师,2014(27):88.

[3]王新娥.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研,2011(6):155.

层次教学之篮球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分层次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 是根据学生文化素质差异、个体特性差异、学习动机差异、家庭环境差异、个体潜能差异等等不同点, 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 教师有针对性采取彼此不同的教学手段, 按照适合学生个体所需的教学方式, 通过不同的考核标准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的发展各自的特长, 充分的挖掘各自的潜能, 获取最大的学习效益, 达到掌握最佳职业技能。

1 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根据

1.1 我校学生的情况分析

近年来我校生源来源广泛, 除来自河北本地之外, 外省市学生越来越多, 学生情况差异较大, 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以二产系电工电子与自动化专业06届学生为例, 大体由四部分构成:其一, 初中阶段成绩一般, 如果读高中, 考上大学本科的可能性不大 (主要是不好就业) , 而选择我们学校;其二, 初中阶段成绩较好, 但家庭经济困难, 负担不了读高中与大学的费用, 希望早日就业挣钱;其三、初中阶段成绩、表现均不好, 家长考虑到子女年龄较小, 只能送到学校, 或父母管不了, 听说我们管理学生很严, 希望我们学校能够从严管教;其四, 有小部分高考落榜生, 出于找工作的需求, 到我校学习。

在以上学生素质现状下, 如果采用原来的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授课模式、统一考核标准的教学模式, 就会造成了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状况,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

1.2 实施分层次教学, 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传统的应试教育抹杀了学生的个性, 拟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 削弱了学生在各种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影响了学生将来的创新发展。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 使学生的潜能和特性得到充分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面向每一个学生, 尊重每一名学生独特的个性特点, 充分挖掘各个学生的个性潜能, 并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实施分层次教学, 就是将各式各样类型的学生按不同个性特征 (文化成绩、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等) 划分为几个层次, 教育者根据几个层次的不同特点, 采取有目的性的、有针对性的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 使每一层次的每一个个体, 都得到充分的学习成长、个性特征都得到充分发挥、知识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分层次教学能够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们电工电子与自动化专业教研组根据本专业学生的情况, 将学生分为两大层次, 一层是以高中起点知识全面的学生和初中文化成绩优异 (通过中考成绩) 的学生组成, 另一层是初中文化成绩较差以及在社会工作几年后又到我校进行技术培养的社会青年组成。前一层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即注重理论传授, 又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 他们的最终教育目标是掌握扎扎实实理论知识又掌握熟练的技能, 即可对口升学深造又可在将来工作中有“可持续发展”后劲。后一层次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 对理论知识作到适用、满足将来工作需要即可。

1.3 实施分层次教学符合古人提倡的“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的主张

“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这一作法是我们的教育先圣孔子先生, 两千年前就提倡并在教育实践中采用的方法。历代教育先行者的实践, 证明是一个成功经验。分层次教学就是针对不同的“材”和“人”, 进行有区别有目的地教学, 使各个不同类别的学生都能获得最佳的发展。可以说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1.4 实施分层次教学可以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都是不同的, 它由父母的遗传特征、生活所处环境、接受教育状况、兴趣性格等的不同所决定。教育的任务就包括发现、尊重、爱护和发扬学生的个性。我们几十年的传统教育很少考虑各类学生个性特征的多样化, 只是依据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进度、统一的授课内容, 进行“标准化生产”, 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是规规矩矩的“模板”。而分层次教学正是尊重学生个性特征的一个正确方法。这种方法关注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予于针对性的培养和引导, 帮助学生找到“表现自己”的领域和方面, 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独特性和成长点, 并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措施

2.1 学生按文化素质分层

根据学生的文化素质调整班次。我们将原来的电子06届4个班调整为5个班。原来每班学生人数约为60名左右, 现调整为每班45人左右, 增加一个文化素质好的提高班。具体做法:根据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成绩及德育量化考核成绩排序, 从4班中选出45人组成电子06届5班即提高班。

今后我们每届新生入校后, 我们将按以下方法分层次:新生入学后进行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摸底考试, 按分数排序。给学生讲清分层次教学的目的、各层次教学方式、各层次教学班教学目标, 并与学生及其家长沟通, 让家长和学生认识到分层次教学不是分优劣班, 而是根据学生个体特征不同选取最优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按总分成绩分为A、B两个层次的班级。A班为提高班, B班为技能强化班。

2.2 教学内容分层次

将所授教材的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确定哪些模块是强化班和技能班必须掌握的,哪些是技能班可以了解而不必掌握的。具体做法是:教师将所任课程内容分为一定数量的模块,这些模块可以是同一教学内容,也可以不是同一内容。根据模块的难易程度分为公共模块和高级模块,公共模块为提高班和技能强化班都开设的内容,高级模块为提高班掌握的内容。

比如《P L C应用技术》,我们将所有要授内容分为12个公共模块,5个高级模块。其中12个公共模块是提高班和技能强化班共同的授课内容,5个高级模块是提高班的授课内容。对于复杂的模块,如PLC的典型程序模块,又可以再分为2个小模块,一个是适用于提高班,一个是适用于技能强化班。如表1。

2.3 教学目标分层次

教学目标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 也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 但教学目标必须服从于学校整体的教学定位。同一课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分层次教学的独特性和针对性。

对于提高班, 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牢固的掌握中等职业学校有关电工、电子、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发展学生的个性为本位。

(2)技能操作能达到《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技术标准规定的中级—高级工水平。

对于技能加强班, 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掌握初、中级《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应知知识。以“应用”为主, 培养学生适度、够用的专业理论。

(2)技能操作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 达到《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技术标准规定的初级—中级工水平。

2.4 教学方式分层次

不同层次的教学班, 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方法, 才能使个性特征不同的学生都能充分的达到学习目的。对于提高班, 我们要做到理论完整、实践技能熟练, 具体是在完成国家教学大纲的同时, 加强技能的训练, 理论与实践的授课比例达5∶5。对于技能强化班, 要求做到理论够用, 实践技能熟练。具体是根据《维修电工》中级工技能的需要, 教授相当的理论, 理论与实践的授课比例达6∶4, 个别学科达7∶3。

2.5 考核标准分层次

对于提高班, 理论实践均为考试课, 100分满分60分合格, 要求每课都必须合格。对于技能强化班, 理论和实践均为考核课, 考核效果分为优、合格、不合格, 学生不必每门课都合格, 根据学生在几门课中的表现, 只要有3~5门专业课合格即可。

3“分层次”教学的硬件保证

自2005年和2006年两个年度我校先后投入360万元, 购置电工电子自动化专业所需的实验实训设备, 来满足教学的需求, 先后建设了12个实验实训室。数字电子实验实训室、模拟电子实验实训室、电工基础实验室一次能满足48人次 (一个教学班) 的实验, 电工技能实训室一次能满足50人次技能实训用, PLC实训室一次能满足48人次的实验实训, 电子实习室一次能满足50人次实习, 电力变流实验室、机床电路故障摸拟室、传感器实验室均能一次满足40人次实验实训。这些实验实训设备为二个层次教学班学生的技能训练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完全满足二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4 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成果

二产系电工电子与自动化专业组的分层次教学实践1年来, 整体效果明显, 从学校、班主任、授课教师、学生的反应来看, 明显好于我们过去的教学方式。

(1)学生方面:提高班的学生文化水平、学习习惯相当, 学习动机、目标接近, 没有了“差生”的干扰, 学习上互比互促, 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技能强化班, 晦涩难懂的理论没有了, 可以听懂了, 有了收获感成就感;以“我会你不会”而感到自豪, 操作中探求“为什么”的增加了, 学习风气变浓了。

(2)班主任方面:由于学习风气正, 学生学习时间多了, 所以班级好管理了。

(3)教师方面:各层次教学活动一致, 更有针对性和统一性, 教学更容易了;学生上课纪律改善多了, 课堂管理更容易。

(4)学校方面:学生学习风气浓了, 打架斗殴少了, 惹事生非少了, 学校管理也轻松了。

5“分层次”教学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5.1 表现的问题

(1)现在我校电工电子与自动化专业只进行了2个层次的划分, 针对我校学生来源的4个方面, 还远远不够。如同是提高班, 有的是高中毕业生, 有的是初中生, 他们对授课知识的需求还不尽一样。

(2)有些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上, 还只是将书本知识进行了简单的层次划分, 没有能够将书本知识从能力上、从内含上划分出层次来。如有的内容虽然划在了提高班, 但在实践中技能强化班学生也很感兴趣。

(3)教学目标还是比较笼统, 有些课程还仅仅是将国家有关标准作为教学目标, 还没有在学生将来的职业能力上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

(4)部分教师对分层次教学的理解和实施还不能从本质上搞清。授课的方式还停留在理论知识提高班多讲些、技能强化班少讲些;技能操作技能强化班多做些等简单处理上。

5.2 改进建议

(1)从多种渠道培养充实专业教师队伍, 层次划分要达到三个级别甚至四个级别, 满足学校整体教学的需要。

(2)通过专家讲座或教研组活动, 让教师充分理解分层次教学的内含。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 准确无误执行“分层次”的各项工作。

我校二产系电工电子专业组实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措施, 在经过电子电工06届学生实践后, 证明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比较适用, 效果明显。当然在仅仅一届学生的实践后, 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加以研究和改进。但这一教改方向是正确的, 今后我们将继续进行下去, 并逐步完善这一方案。

摘要:实施分层次教学, 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将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考核标准分层次。购置实验实训设备来满足教学的需求。教学效果明显好于我们过去的教学方式。只进行了2个层次的划分, 还远远不够。充分理解分层次教学的内含, 准确无误执行“分层次”的各项工作。

层次教学之篮球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本研究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教学的现状和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介绍了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方法、教学过程、测评手段及教学效果。在一年多的实践中,课题组多位教师在多个专业的多门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中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等因素,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对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相应的目标和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手段并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都能有最好的发展和最大限度的提高,从而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全体性的特征。

本研究以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某些专业课程教学为样本,着重对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教学的实践进行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法、访谈法、行动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展开研究,从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施办法入手,对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指导原则、实施条件、实施策略、实施程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探索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内在规律性,希望能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分层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实证分析选取了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某些专业课程作为主要探讨的对象,所采用的数据是混合数据,用来研究 “分层次” 教学模式的建立及获得成功的影响因素。首先提出本研究的背景与动机,从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高职院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出高职院校专科教学“分层次” 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的必然性,然后从国内外对于多层次教学的相关文献进行探讨,分析其对分层次教学方案的不足,从而建立起本课题分层次教学的研究方案,对高职院校的某些专业课程实施了分层次教学法,总结了经验和需要注意的问题。采用访谈法、问卷法、行动研究法等对分层次教学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模式,并探究分层次教学法的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后续研究的一些建议。

分层是教学形式问题,要培养具有独立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高素质学生,必须实施民主、开放的教学形式。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讲究标准,注重整齐划一,教育是生态农业,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必须针对学生个体心理不同,智力差异,能力高低,分别要求,分层指导,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得到全面丰收。分层次教学基于三个相信:即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潜能,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正是基于这三个相信,我们认为高职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种可供开发的资源,这种资源的开发与价值的利用将给教育甚至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效益。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认识基础上,我们开始实行“分层教学”模式。

第一节

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的概念及内涵

就业导向的培养目标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增强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教育,满足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扩招和各类职业院校数量的剧增以及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生源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另外,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复杂, 既有普通高中毕业生,也有中专、技工、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即“三校生”)。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层次不齐,而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更是千差万别,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使全体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怎样才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最好发展?我们认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用统一的方式教育他们,就如同让所有的学生穿一样长的鞋子,有些学生会因鞋不合脚而落伍,因此,教师必须适应学生,应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我们还认为,人人都可以获得成功。

所谓分层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把学生分为A(提高)、B(发展)、C(跃进)三层;再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分层目标呈现问题,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其次是根据各层学生实际组织教学,先解决共性问题,从基本要求步步递进、再次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程度加以启发,分类指导。分层递进的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分层递进的目标是:差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生尖化。分层递进的原则是:整体性、主体性、激励性。分层递进的方式是;科学分层、因材施教、评价鼓励、调整层次。

目前国内的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同层同班同法”,即按学生学习成绩将学生分成A层班、B层班或C层班,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同一层次班采用同一教学方法。另一种是“异层同班异法”,即不同层次的学生仍在同一个班级,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分成不同层次。我们认为,这两种操作方式各有利弊。“同层同班同法”的优点是:层次相近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学习,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因此降低了教师的工作量,各教学环节的压力减轻,课堂效率提高;缺点是:虽然是同层次,但是个体之间的差异仍是不可避免的,同一种教学方法总不能适合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又将造成新的差异。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专业学校,由于这种方式打乱了原来的自然班,不利于班级管理。“异层同班异法”的优点是:不打乱原来的自然班,便于班级组织管理,各层次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尤其是对学困层学生,他们可以受到学优层学生的积极带动。其缺点是:自然班学生之间的层次差异太大,要老师照顾到方方面面,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教学方法,教师的工作量太大,班额也受到严重制约,同时也严重影响了课堂效率。

分层次教学就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承认并充分考虑学生间水平存在的巨大差异,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信息加工者,并且根据学生水平不同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群体,进行分类教学, 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设计出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有效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授课方式,配备合适的教师进行教学,促进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层次上得到最充分的自由、和谐的发展,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最终适应社会不同需求,达到培养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在完成教学任务和统一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对每个学生的深层了解,将全班学生按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现有掌握程度等原则分为几个档次,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训练、分层作业;教师进行分层指导,分层检测和评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训练内容,不同的教学训练手段,在原有基础上达到不同的收获和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分层次教学法是教师考虑每位学生的差异,利用教学原则中区别对待的原则进行教学,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最优的发展。在一个教学班中,因客观、主观、先天、后天等因素的影响,每位同学在心理、生理、体能、技能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分层次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各自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有效地解决学生中“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和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中求得发展,让上等生得到优化,让中等生学得更好,激发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达到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即体育新课程标准。这样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分层教学法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实行不同步的教学进度,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达到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具体的说,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两个以上的层次,对知识掌握较好的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加深知识的理解、运用外,还要帮助其他同学掌握知识,进而实现全体同学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充分发展,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叫“分层次教学法”。

分层次教学以承认学生之间的心理和生理差异为前提,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奋斗而达到最佳状态。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以提高和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为宗旨,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分层次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各学生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在化学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客观差异,从而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们在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掌握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在职业学校中尤为突出。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施教,多少年来广大教师都在探寻解决的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法因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效果显著,已逐步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分层教学模式是比较适合高职教学现状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其核心是根据教学总体目标,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及个体差异,不同的认知与接受能力等相关的影响因素,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原则进行科学的分层,对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进行学习指导、检测、评价,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都能有最好的发展和最大限度的提高,从而体现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特征。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术水平,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并为其设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从而构成一个利于自我展示和相互竞争的平台,由于计划的可操作性和目标的可行性,充分调动了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给学生更多的适应个性的机会。由于分层次教学法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了职业教育的规律,兼顾了学生的个体需求,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自我和发展自我的空间,更容易让学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第二节

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及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主体性教育思想。从主体性教育角度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学”能够摆脱教师的“教”。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促进教学过程的“个别化”、“个性化”,尊重学生在知识、智能、兴趣和个性等方面客观存在的差异,努力实现“个别化”、“个性化”、“集体化”的最优组合,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划

一、呆板和僵化的缺陷。这是主体性教学对现代教学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分层次教学法的一个理论依据。

层次教学之篮球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需要指的是一种内部状态, 它使人感到某种结果具有吸引力。当需要未被满足时就会产生紧张感, 进而激发个体的内驱力, 这种内驱力会导致个体寻求特定目标的行为。如果目标实现, 则需要得以满足, 紧张得以解除。在动机方面, 马斯洛指出, 每个需要层次必须得到实质的满足后, 才会激活下一个目标。同时, 一旦某个层次的需要得到实质的满足, 它就不再具有激励作用了。按照马斯洛的观点, 如果想激励某人, 就必须了解这个人目前处于哪个需要层次上, 并重点满足这一层次或这个层次之上的需要。在各大高职院校追求工学结合, 大抓学风建设的新时期, 把需要层次理论用于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分析和教学方法的探讨上, 是非常有必要的。

1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学生学习状态差异分析

目前各大高职院校的示范建设中学风建设是其中一项关键任务, 也是各高职院校最头痛的一个问题。针对学习态度和动机, 我们做了相关调查。经调查发现, 各高职院校间学生的学习状态总体水平有较大差异, 而同一所学校中不同的学生群体间也呈现出明显的学习状态的差异。从学习的动机上研究, 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

1.1“上紧发条的钟型”

这类学生有自己明确的目标, 能积极主动的去追求知识, 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一样充满前进的动力。但是在高职院校中, 这个群体数量并不多, 只占被调查对象的25.15%。从需要层次角度分析, 这类学生相对较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都已基本满足, 主要表现为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追求。努力学习, 获得一种成就感和认同感, 使自己成长, 实现理想, 成了他们主动学习, 追求进步的不竭动力。

1.2“算盘珠子型”

这类学生相对比较“懒”,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对自己要求不是很高, 就像算盘珠子一样, 拨一下动一下, 不拨不动。在高职院校中, 这个群体数量占的比重最大, 约为64.95%。从需要层次角度分析, 这类学生只是基本满足了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在社交需要上比较茫然, 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追求爱情、友谊, 寻求归属感上面, 因此忽略了学习的重要性, 主要表现为学习缺乏动力, 得过且过。

1.3“生锈的螺丝型”

这类学生几乎没有自我管理能力, 对自己大学生活非常惘然,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甚至对能否拿到毕业证都没有憧憬, 就像是生锈了的螺丝, 捶打不动。在被调查的学生中, 约占9.9%。从需要层次角度分析, 这类学生生理和安全需要其实并未得到真正的满足, 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吃喝玩乐或者沉浸于某样事物上, 正因为如此, 缺乏自我安全感, 表现为自卑、过于自我保护、百无了赖或者偏激, 甚至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对于学习根本就不当回事, 成绩的好坏也对他没有任何刺激作用。

2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分层次教学方法贯穿

在现阶段教学模式中, 追求的是双主教学, 即学生作为学习主体, 教师做为主导。学生能否主动学习, 这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而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天生爱学习的, 一个人是否好学由很多因素影响。同一个教学班级当中就存在不同的需要层次群体, 简单的说就归结为上面分析的三类, 而对于不同类型的群体, 如果采用普通的教学方式, 采取“一刀切”的模式, 那么学生就完全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本身爱好学习的学生可能会比较容易接受些, 而相对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则表现出倦淡和反作用, 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教授不会教, 讲师不会讲和学生不会学的局面。追根究底, 对于不同需要层次的学生, 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 来刺激和满足其内部需要, 使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 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需要层次理论在实际应用时, 关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调查分析本教学班级学生需要层次结构的状况, 为分层次教学提供科学的依据; (2) 针对不同层次的需要, 提出相应的教学管理措施; (3) 注意学生需要层次结构的变化, 适时调整满足学生需要的管理方法。以上即为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分层次教学法的核心内容, 具体可按如下方法实施。

2.1 荣誉激励法

这是主要针对“上紧发条的钟型”的学生群体。荣誉激励是一种终极的激励手段, 它主要是把学习成绩与晋级、提升、选模范、评先进联系起来, 以一定的形式或名义标定下来, 主要的方法是表扬、奖励、经验介绍等。荣誉可以成为不断鞭策荣誉获得者保持和发扬成绩的力量, 还可以对其他人产生感召力, 激发比、学、赶、超的动力, 从而产生较好的激励效果。从需要层次理论看, 追求良好声誉、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这类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 实施荣誉激励法将有效的促进学生朝着即定目标前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可采取如下措施: (1) 开展优秀学生的评比活动; (2) 给予学生非成绩性竞争荣誉; (3) 颁发荣誉证书; (4) 借助黑板角来激励学生; (5) 以学生的名字命名某项事物等等。从人的动机看, 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争取荣誉的需要。对于一些学习表现比较突出, 具有代表性的学生, 给予必要的精神奖励, 都是很好的精神激励方法。在荣誉激励中还要注重对集体的鼓励, 以培养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2.2 目标管理法

“算盘珠子型”的学生群体所占的比重最大, 直接影响着一个班级的学风建设。但是这类学生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学习动机。在高中时把升大学作为冲刺目标, 而在大学里没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没有人监管, 就放松了自己。对于这类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目标管理法, 参与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 具体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绩效目标, 并且定期检查完成目标进展情况, 由此而产生的奖励或处罚则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来确定。一般可遵循如下程序: (1) 制定目标; (2) 实施目标; (3) 信息反馈处理; (4) 检查实施结果及奖惩。教师在引导此类学生制订目标时既不能过高, 也不能过低, 最优化的目标是“伸手弗得, 跳之可获”, 目标要明确、醒目, 又鼓舞人心。目标制订后教师定期督促、检查目标实施和完成情况。对实施、完成好的, 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使其上进心更强。对完成不够好的, 引导他自我检查, 进行自我教育。通过目标管理, 学生就会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 在外部监控和内部控制的双重压力下, 需要层次向上一级转化, 从而真正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3 斩草除根法

这是针对“生锈的螺丝型”学生群体的一种“治疗”方法。所谓斩草除根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彻底的消除“差”生自卑感和潜存的劣根性, 然后引导差生在自我发展的基础上, 激发自我教育动机, 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类学生所占比重较小, 平时缺课率较高或者在课堂上精神萎靡, 教师再精彩的讲课丝毫都吸引不了他们的注意, 这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师在面对这样的学生时除了讲授课程, 更重要的是充当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谈心, 聊天, 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 才能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 医治潜存于学生身上的顽固“病毒”, 让学生从对低层次需要的追求向更高层次发展, 从而转变观念, 重塑自我, 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教育是促使差生转化的外部条件, 能否转化, 最终还得靠差生通过思想矛盾斗争才能成功。差生是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的, 其内在积极因素是自尊、自强、自信。这些因素在差生身上是潜藏的、脆弱的, 教师必须适时地激发, 才能得以充分表现。

3 结语

总之,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目标就是用仅有的资源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要想摆脱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的问题, 就要求用需要层次理论来研究学生群体需要层次结构, 有目标有方向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 满足或转移学生目前内部需要, 激发更高层次的需要提高学习动机和热情, 使教学效果最大化。这需要各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进一步注重对教师管理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咨询技能的培训, 使教学和育人有机结合, 同时把学生的各项需要作为一个需要体系综合考虑, 以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摘要:文章运用需要层次理论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了差异分析, 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实际出发, 证明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学生所处的需要层次及其满足情况, 提出对不同需要层次的学生群体进行分层次教学的策略, 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教学效果取得最大限度的改善。

关键词:需要层次,高职院校,学习状态,分层次教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Stephen P.Robbins.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 陈业通.浅议层次需要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9) .

[3] 张婵.需要层次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 2008 (2) .

[4] 申世涛.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不足及改进[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2) .

上一篇:智能化大楼通风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浅层地下水污染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