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论文范文

2024-03-16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正逐步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责任审计也要随经济体制的转变而发生变化。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对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进行监督,对领导干部进行严格要求,促使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保持公正廉明,最终消除国家政府部门的腐败问题。本文主要对地方政府经济责任审计进行讨论,保证政府部门依法行政,为党建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从而在党的领导下保证国家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国家有关部门授权给审计机关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来对各个机关团体以及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在工作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以及遵守财经法规等情况进行的监督和评价的过程。

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的对象是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主要检验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在任职期间是否履行了自己的经济责任。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我们要对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进行全面综合的审计,主要包括财务和财政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内容。进行审计的过程中要使用各种各样的评价标准来对国家有关部门领导者的行为进行评价。虽然审计过程中的评价方法多样,但是审计机构的审计行为却要经过授权,并且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很高,会影响领导干部的命运。

(二)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对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审计机构要对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于部门中发生的一切资金收支的准确性、真实性、效益性和合理性进行调查,并对领导干部在活动中承担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

在对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进行审计的审计人是由国家有关部门授权的审计机构,审计对象就是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的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就是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在活动过程中承担的相关经济责任。

二、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

根据调查可知,由于地方政府部门处在较为偏远的西部,所以审计人员有可能会忽视掉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在对地方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可能发生重大错误的地方的审查,这就会影响到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一旦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发生贪污受贿或者挪用公款的行为,那么将会危害到国家资金的安全,不利于国家资金利用到需用资金的地方去,这将给国家的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一)在对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时难以进行经济责任的界定。在对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确认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领导干部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接触到很多经济活动,所以我们很难将部门领导干部涉及的经济责任进行准确的界定,这就给审计机构的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另外,由于经济的发生多是依靠多方人员的努力,所以经济责任无法在人员之间进行准确的划分,所以审计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二)经济责任的审计过程比较漫长。根据以往的审计工作我们知道,为了给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的审计,我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对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确定与划分,然后还要耗费更多的精力来对领导干部进行的资金行为进行审查,即使采用重点审计法,也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所以造成对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比较漫长,无法尽快对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进行评价,并且还可能会给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延长掩藏犯罪证据的时间。

(三)经济责任的审计过程缺乏透明性,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它的作用。对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监督的主要有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群众监督,但是审计机构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任命之后对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的审计时的透明度不高,并且使用的审计标准也与我们的想法大相径庭,所以导致在地方政府领导下的人民群众无法对国家有关部门的资金运转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样就会给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增加贪污受贿的机会,将不利于国家资金的安全。

(四)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大。我们前面提到的审计人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对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所涉及的各项经济业务中的资金运动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真实性进行验证,还要明确经济活动中领导干部要承担的经济责任,另外当今的地方政府部门涉及的经济业务很复杂,给审计人员增添了大量的工作。

(五)经济责任审计给审计人员带来更多的审计风险。在对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时候,不仅要对领导干部进行审计,还要对部门进行审计,但是有关部门的相关人员在对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的资金行为进行记录时,有可能受到领导干部的要挟与恐吓,从而帮助领导干部掩藏犯罪真相,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因为一时的疏忽大意,忽略了存在问题的地方,从而影响审计工作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审计风险。

(六)对任期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存在很多困难。在对任期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时候,缺乏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进行评价的标准,而且缺乏准确的数字化的指标,所以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无法对任期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所负担的经济责任进行正确的评价,另外不同地区之间的评价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能激发领导干部的工作热情,最终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如何解决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准确界定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首先审计人员必须明确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前任和现任之间的责任不能发生混淆,如果现任在工作的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对前任的过失进行补救,审计人员要对现任给予肯定意见,如果现任仍然无动于衷,甚至做些变本加厉的事情,审计人员就要对现任给予否定意见,总之必须确保审计意见的准确定,避免张冠李戴。

(二)使用科学的方法对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由于审计人员在对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所以为了避免时间的浪费,我们可以采用抽样法或重点审查法来对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查,以此来降低审计工作的数量,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压力。在使用重点审查法时要注意挑选可能发生错报的记录,以此来检查领导干部是否存在不法行为。

(三)努力提高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透明度。国家有关部门要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这样审计机构在对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才能够对领导干部的行为有一个准确而全面的判断,然后才能够与群众监督相结合,让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的表现全部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而让人们对领导干部有正确的评价。增加透明度之后,可以帮助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约束自己的行为,竭尽全力为人们的生活谋福利。

(四)要适当地增加审计人员的数量。由于在对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对领导干部的责任进行确定与划分,如果只依靠少量的审计人员,那么巨大的工作压力将会影响审计人员工作的准确性,所以要适当增加审计人员的数量,来分担大量的审计工作。

(五)对经济责任审计进行适当地改革,降低审计的风险。由于对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着审计风险,为了降低审计风险,我们要降低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固有风险,这就要对经济责任审计进行改革,使其审计工作变得简单,利于审计工作的进行。

(六)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标准进行较为准确地规定。由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问题就是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来对任期的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地区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来综合制定对领导人的评价标准,从而激发领导者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

五、总结语

为了消除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的贪污受贿行为,为了维持执政党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为了保证国家资金的安全,我们必须对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必须利用一切科学合理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对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准确性,消除政府领导部门中的不良风气,保证国家资金实现合理地利用。

参考文献:

[1]王晓霞,王萌,王文清,吴会洋.经济责任审计在现实中的运用[J].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2012,12(20):111-112.

[2]李宇峰.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指标构建[J].中国经贸,2013,10(28):120-121.

[3]陈娜.关于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几点建议[J].经济视野,2012,12(26):135-136.

作者简介:罗家琼(1976-),女,独山县审计局会计师,研究方向:基层审计。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在罗列了国家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后,在总结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在内部审计工作中运用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种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建议,以确保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内容;主要风险;对策建议

经济责任审计是为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防止和治理贪污腐败,促进廉政建设而采取的重要措施,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经济监督手段。它通过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负责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借以评价领导干部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履行经济职责和廉洁勤政情况,为干部管理部门考核任用领导干部提供依据。与其他审计相比较,经济责任审计起步较晚、层次较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要求高、难度大,又是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其审计风险较高。

一、国家关于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的制度发展历史沿革

1999年5月,中办国办下发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两个规定,使得这项审计成为国家审计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全国逐步推开。

2002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对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考察对象,应当委托审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计。”这一规定成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一个重要程序。

2005年中共中央下发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要求在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中,强化审计监督,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近年来的中纪委历次全会都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制度。

2006年2月,全国人大对《审计法》进行了修订,明确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职情况列入审计监督范围,为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提供了法律依据。

2007年,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对权力进行制约和加强企事业法人任期经济责任感的重要举措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开启了我国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的新篇章。

2008年《经济责任审计条例》(征求意见稿)出台,并明确规定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因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调任、转任、晋升、辞职、退休,或者被免职、辞退和开除等原因离开所任职岗位,应当依法接受经济责任审计,并指出经济责任审计也可以在主要负责人任职期间进行。

2010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两办规定),并于2010年12月8日向社会公布。这是科学总结我国十多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经验,在对199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经济责任审计两个暂行规定进行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发布施行的新的两办规定。

审计署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将共同研究制定关于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中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并实施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报告制度,计划于2011年起,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将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定期报送当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将当地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定期报送上一级联席会议办公室。审计机关在对部門和单位进行审计时,将注重检查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工作开展情况,并将其作为评价部门和单位内部管理情况的重要内容。

二、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在对行政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中,主要审计内容可侧重于对其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的审计。包括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决算;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管理情况;专项资金(基金)的管理、使用和效益情况;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相关经济目标完成情况;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内容。通过审计,分清行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其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审计。包括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企业对外投资和资产的处置情况;企业收益分配的真实性;与上述经济活动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任期内各经济目标完成情况等,分清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

三、当前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被审对象及其内容、目标的复杂性

第一、经济责任审计目的在于确定被审者任期内的经济责任,不但要对责任人任期内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客观反映,还要对责任人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审计所涉内容更繁杂,范围也更广泛,难度便可想而且知。

第二、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是一个部门或单位的负责人,能对在职期间任职单位的经济事项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多种方式或途径对不利自己经济责任审计的事项进行隐藏或美化处理。这导致审计对象与审计内容更趋复杂。要求审计人员需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分析技巧及实践经验。

第三、经济责任审计是对被审对象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被审对象任期一般一年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四到五年,时间跨度大,审计评价的事项多,并且随着政策法规的不断变化,可能使审计人员所依据的有关法律、法规不当而产生审计风险。

(二)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在审计时未按规定的程序操作

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对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认识不足,具体表现在审计过程中,未能遵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原则,没有以《审计法》及《两办关于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为依据,严格按照审计相关程序进行。不能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和应有的职业谨慎,由于责任心不强和职业道德水平不高,从而引发审计风险。甚至有些审计人员以为经济责任审计只是走走过场而已,最终决策的只是纪检人事部门,自己无须承担什么责任,如不能按时送达审计通知书、未按要求征求被审计的领导、单位及其本人的意见、不能依据两办规定进行处理等等因而主观上放松自己工作要求。使得审计工作质量下降,审计风险增加。

四、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建议

(一)严格执行承诺制度,明确法律责任

要求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做出书面承诺。保证所提供的资料真实、完整、安全、可靠。尤其是所提供的呆坏账,资产盘亏盘盈、报废损失、账外费用或收益等资料必须真实合法。

(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强化审计人员审计风险意识

审计风险随时存在,要求审计人员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这样才能在实际中采取措施去发现风险,预防风险,降低风险。审计人员素质状况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经济责任审计难度大,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因此要挑选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经济责任审计队伍。只有具备过硬的思想作风和业务技能,让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熟练掌握各种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培养一专多能的复核型人才,审计质量才会有保障,审计风险也才能得以控制。因此审计机关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使审计人员能从发展的观点,辩证地看待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三)在审计工作中要结合企业实际,关注企业内控制度

在实际审计工作中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关注企业的内控制度。无论是公司治理,还是内部会计控制,都要符合公司的实际.要注意根据公司发展的具体水平、自身的组织结构的特点、自身设定的控制目标、控制能力等,建立符合公司的经济责任审计方法。

(四)經济责任审计要实行目标审计,突出审计重点

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工作量大、范围广,工作中必须突出重点,才能取得实效,才能比较直观地显示审计结果。

(五)前移监督关口,积极实施任中审计。

离任审计的最大缺陷就是许多损失浪费已经难以挽救。而任中审计可以较好地发挥审计的预警和预防作用,2008年《经济责任审计条例》中明确规定经济责任审计也可以在主要负责人任职期间进行。而任中审计对于被审单位来说,能尽可能保障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不被侵吞挥霍、浪费和流失,对于领导干部本人来说,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加以纠正,尽可能减少损失,这样就不至于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造成重大损失,从这个意义上说,也起到了保护和挽救干部的功能。

参考文献

[1]任益智.拓展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提升审计成果利用价值[J].审计文汇.

[2]陈达时.学习贯彻两办规定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化发展[J].中国内部审计,2011(01).

[3]审计结果将成干部任免重要依据[N].新华月报,2011年1月上.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基层地勘单位是以地质找矿为主、多种经营为辅的特殊事业单位,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内部审计工作将顺应形势的需要而日益重要,审计职责要与时俱进。本文就完善内部审计职责作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地勘单位审计职责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地矿、煤炭、石油、有色、核工业等部委响应国家寻找矿产资源的号召,组建了各自的地质勘探单位。这些地勘单位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发展历程,在20世纪末大部分都实行属地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形成了地质勘探、工业民品、工程施工、传统和新型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格局,单位内部审计部门随改革大潮起伏不定,其职责也由国家审计转变为内部审计,审计部门独立编制的少,大多是与财务、监察、经管等部门合并,审计工作的职责不清,地位不高。国家正推行地勘事业单位改革,要求尽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严格内部管理,强化内部监督,提升内审地位,完善内审职责。本文就新时期如何完善地勘单位内部审计的职责作肤浅的探讨。

1基本状况

目前,不同行业的地勘单位都注重计划财务、组织、人事、资产、经营管理,也加强民主监督、纪检监督、审计监督,但监督滞后于管理,监督算不上管理,监督听命于管理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客观存在。以法人治理结构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深化,促使各地勘单位对自身产业实行模拟股份制改革,虽然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企业化了,但职工身份仍然是事业化。吃事业费的机关部门、辅助单位不情愿接收审计,而实行模拟改制的经济实体又以有监事会为由拒绝审计,内审部门该如何发挥好领导参谋、经济增值作用值得深思。事实证明:审计监察的监管职能不是其他部门所能替代的,改革发展好的地勘单位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有一套严明的监管制度做保障,得益于以审计监察为核心的内控体系的有效运行”。反之,不断交改革学费的单位仍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2相应对策

要正确处理好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的完美转型,就必须统一认识,创新思路。内部审计必须融入单位改革发展的大局,从微观入手,客观着眼,树立服务意识,作好参谋,加强自身建设。内部审计实务准则指出“促进企业的价值增值是内部审计的目的和作用”。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指出“以风险为导向的路子是正确的。本单位领导关心的热点问题,就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内部审计要走符合自身特点的工作之路,开展风险审计要同传统审计相结合,决不能忽视传统的财务审计。从这次金融危机和国外一些企业倒闭等可以看出,问题都出在财务风险上。内部审计还要讲成本,要以最小的力量,取得最大的作为。”

2.1 指导思想

树立监督与服务有效统一,全过程审计的监督理念,即以经营审计、管理审计、行为监察为审计内容,以事前、事中、事后审计为审计过程,以事前监督和经营风险控制为重点的模式。

2.2 工作格局

建立健全“纪检、监察、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内部监事”五位一体的大监督格局,由单位审计监察部门统筹五种监督力量的协调配合。

2.3 完善措施

要全面落实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政部、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财会(2008)7号),就必须完善单位内部各项规章制度,构建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内部审计部门作为负责总监督的重要部门,必须走在各职能部门自律的前面。

(1)机构独立。内部审计机构不得置于财会机构的领导之下或者与财会机构合署办公。为保证内部审计的相应独立性,可以与监察机构合署办公。

(2)技术更新。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已建立会计局域网的单位应由专职审计人员作为财务帐目的审核员,由审计人员同步网上审核。没有实行会算化的单位应将重要会计信息用电子邮件发至审计部门进行审核,实行远程审计。

(3)增加合同法律顾问职责。在审计部门增设法律顾问岗,负责全局性重大经济合同的法律顾问,并代表审计部门监督合同执行情况,从根本上防范決策风险。

(4)增加债权清理职责:由内部审计部门牵头负责全局性债权清理工作,发放审计函证、法律文书,适时跟踪追讨债权。

(5)增加招投标职责:由内部审计部门牵头负责全局性物资设备集中采购、基建工程招投标、资产设备出租变卖招投标等活动,增加公开透明度。

(6)增加价格审查职责:负责对单位价格真实性的调查认证和举办价格听证会,凡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收费,首先要广泛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其次要研究解决好,及时消除内部矛盾,切实维护广大职工根本利益。

(7)增加经济指标考核职责:年度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确认工作,有的是由财务、办公室代管,有的是领导亲自抓。我认为由审计监察部门牵头考核,既是对财务核算的会计监督,又是对基层经济实体的服务,同时为开展经济实体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奠定基础。

(8)增加监事职责:在单位内部模拟改制过程中,已改制单位的监事通常是由财务或审计部门工作人员兼任,有的监事还不懂财务。这些模拟改革单位规模小,经理层公司法人治理的意识不强,成为“实权派”,削弱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监事会权力,公司发展好坏完全取决于总经理个人素质能力的高低。我认为地勘单位应成立监事委员会,由单位纪委书记或副大队长兼任监事长,审计监察部门负责人、各公司监事、职工代表为成员,监事办设在审计监察部门作为一个常设机构,代表大队监事委员会负责日常的组织协调监事工作,加强内部沟通交流,防止小团体短期利益的发生,并定期向大队领导层汇报监事情况。审计监察部门同时加强对未改制单位的经济监督和服务工作。

(9)制定内部控制规范:按照五部委的《规范》要求,结合地勘单位实际,尽快制定《内部控制基本规定》,完善管理与沟通、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与安全、内部控制报告、法律、人力资源、生产与物流、采购、销售、环境保护、健康与安全等12个方面的内部控制领域的制度,完善相应评估制度。确保制度得到彻底落实,并在实践中不断补充提高。

(10)培育企业文化:将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纳入地勘单位文化建设中,培育重管理、重监督的文化意识,形成人人自愿监督、遵重监督的良好风气,以铁的纪律统领各项工作。

3结语

地勘单位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积累了丰富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好经验好传统,应继续发扬光大。新时期地勘单位要想走在其他事业单位改革的前面就必须加强内部控制,提高效率,苦练内功。把风险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现代内部审计引入到内部审计工作中,这既是地勘单位发展形势的客观要求,也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地勘单位审计部门如果处理好上述几项工作,则能有力地防范各种风险、实现经济增值,为地勘单位多找矿找好矿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国内部审计》.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论文范文第4篇

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论文:在深化经济责任审计中加强权力监督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和制约体系,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加强审计工作特别是对重大领域、重大项目、重要资金的审计监督。李克强总理多次要求,要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实现审计全覆盖,发挥审计权力运行紧箍咒、反腐败利剑和深化改革催化剂作用。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权力监督制约的重要举措。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济责任审计快速发展,在加强干部管理监督、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科学发展和服务国家治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是监督和制约权力、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的重要手段

经济责任审计是伴随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推进、干部管理监督制度的完善和对权力制约监督的强化,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各级纪检、组织、编制、监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审计、国资监管等部门创新探索、密切配合,逐步推开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推动明确责任,进而落实责任,从而在制度设计上实现了对主要领导干部有关经济权力监督的全覆盖,成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一个重要环节。各相关部门以经济责任审计为平台,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形成纪检监督、组织人事监督、机构编制监督、国资监管和审计监督的合力,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更加完善,制约和监督手段更加有效,也为落实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的问责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一是着力防止权力失控。近年来,重点加强掌握重要经济决策权、执行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部门、单位及岗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关注领导干部是否有效履行职责,是否正确行使权力,通过前移审计关口、推行任中审计和对重点监督对象实行任期内轮审制度等,对领导干部权力行使形成有效的制约和监督。2008年以来,全国审计机关共审计各级领导干部22多万人次,其中:省部级160多人次、地厅级4600多人次、县处级5万

多人次、乡科级17万多人次。二是着力避免决策失误。通过审计,发现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分

析产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和管理上的原因,提出改进制度和完善管理的意见、建议,推动了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2008年以来,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查出被审计领导负有直接责任的问题金额1000多亿元。这些问题的揭露和处理,推动了领导干部遵纪守法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的提高。三是着力查处行为失范。通过审计,查处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地区和单位的违纪违规行为、揭露重大违法犯罪案件线索,充分发挥了反腐败尖兵和利剑的作用。2008年以来,各级审计机关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查出领导干部涉嫌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贪污受贿、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他人员有2580多人被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处理。

二、经济责任审计为干部考核、任免、问责、管理监督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多年来,经济责任审计适应干部管理监督的需求,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在工作中是否存在失职行为、是否应当承担责任以及责任的大小,做出明确的评判和评价,为党委、政府和干部管理部门了解和掌握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提供重要参考,促进了权力与责任相匹配。一是对干部经济责任作出明确判断,使离任者走得清楚。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在履职过程中是否存在失职行为、是否应当承担责任以及责任的大小,作出明确的评判和评价,帮助领导干部纠正错误,有效履职,提高管理水平和效果。二是对干部履职情况作出准确评价,使组织人事部门看得明白。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为组织人事部门提供了可信、可用、可靠的审计结果,为考核、任免和奖惩领导干部提供依据。2008年以来,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等部门根据审计结果,对履行经济责任中存在问题、应当承担责任的890多名领导干部,给予免职、降职等组织处理以及撤职等其他处分,也为一些领导干部澄清了有关问题。三是对领导干部进行有效考核,使在任干部干得有动力、行为有约束。通过反馈审计结果、提出整改要求和建议等措施,促进领导干部切实有效地履行经济责任,增强了领导干部依法履职和接受监督的意识。四是对同一类别或同一行业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及时反映和推动完善干部管理监督制度。通过发挥经济责任审计

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及专业优势,对干部履行经济职责中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原因,积极提出完善体制、机制、 制度的审计建议,推动不断完善干部管理和监督制度。很多地方还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经济决策、人事任免、案件处理的重要环节,健全了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考核任用相结合的机制,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依法用权。

三、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中央政令畅通、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总书记指出,要正确处理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和立足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关系,任何具有地方特点的工作部署都必须以贯彻中央精神为前提,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经济责任审计最为重要的审计内容,就是监督党和国家重要经济

政策及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一方面,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打开最先一公里,推动制定和实施科学的政策措施。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监督检查领导干部是否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及决策部署,是否科学决策和规范决策,特别是对重点地区、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及时揭示和反映政策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完善制度和政策的建议。2008年以来,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向各级党委、政府提交报告和信息32万多篇,提出审计建议51万多条,促进健全完善制度2万多项。另一方面,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打通最后一公里,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各项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近年来,围绕中央关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目标,经济责任审计中重点监督检查财政、金融、产业、投资、惠民等政策措施执行和完成情况,及时查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督促领导干部切实履行经济责任,确保国家政令畅通,使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真正落地。

当前,我国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重大部署,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

重叠加阶段,发展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保持发展这架马车平稳快速前行,必须靠改革、反腐双轮驱动、共同发力,实现整体推进。所有这些都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部署,将经济责任审计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推动经济责任审计深化发展,发挥好经济责任审计在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助力打造编得牢、扎得紧、关得住的制度笼子,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论文范文第5篇

一、把握几项基本原则, 规范审计行为

(一) 依法全面评价

审计机关要准确把握评价干部经济责任的标准和范围, 基于现有法律法规, 通过专业的、规范的语言, 根据国家规定和行业标准落实审计评价工作, 保证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有法可依、科学严谨、言简意赅。与此同时, 审计评价不仅要反映审计机关查证认定的问题, 还要反映干部的业绩。如应围绕职责范围、权力运行、任期目标的关键点对干部任期业绩做出全面的评价, 肯定其推出的有助于经济科学发展的重大改革措施, 突出反映干部个人直接违规干预决策程序引发的不良后果、违反廉政规定等情况。

(二) 客观公正评价

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严格限制在审计实施范围以内, 保持审计内容和评价内容、审计程度和评价程度的一致性, 依据审计机关核实的事实, 客观公正的评价干部任期业绩和责任, 避免主观偏见。如不得评价审计没有涉及或没有查实、证据不足、评价标准依据不明和超越经济责任范围的其他事项, 坚持实事求是。

二、使用多种审计方式, 提高审计效率

(一) 逐步做好任中审计工作

审计机关应严格遵守先审后离原则, 和有关部门协调, 适当调整党政领导干部的任用调动程序, 对干部的使用要坚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之后再安排新职务[1]。尽管和离任审计相比, 任中审计无法详细、彻底地解决干部的经济责任问题, 但任中审计也有优越性。一方面, 任中审计方式能让被审计的干部主动配合, 积极协调解决发现的问题;另一方面, 任中审计方式的本质就是对干部进行动态监督, 能让组织部门实时掌握干部履职情况, 较早调查、收集相关资料, 有效预防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减轻今后干部离任审计的压力, 实现对工作任务的合理安排。因而做好任中审计工作是有效强化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点, 要注意逐步提高其比重。如审计机关在实际操作中要增进和组织部门的交流、协调, 基于干部特殊岗位和必要的审计观察角度, 拟定任中审计名单, 突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重点, 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二) 任中和离任审计的结合

当然, 经济责任审计改革不能局限于静态强化任中审计, 还要将其和离任审计方式结合, 以多种审计并行的方式缩短干部审计时间跨度, 保证审计效率的提高[2]。如针对本年度即将到任的干部不安排任中审计, 使用离任审计方式即可;针对已经接受过任中审计的干部, 审计其任中审计之后的工作年度的经济责任即可。如果条件允许, 应结合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 利用财政预决算、相关投资项目等资料, 预防审计内容重复。针对两位主要干部也可使用同时审计的方式, 审计一方的离任经济责任和另一方的任中经济责任, 突出审计监督作用。

三、控制审计评价质量, 形成良性循环

(一)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审计机关作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 是执行审计评价制度的中间层, 决定着审计评价质量的优劣。因此, 审计评价越是细致和深入, 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就越大, 要求审计机关注意对审计人员开展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公正性、客观性做出评价, 监控其业务流程, 保证提升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效果。如评价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工作情况的项目组和主管部门应是审计机关的独立主体, 建立完善的审计评价质量控制体系, 形成PDCA模式, 即评价审计质量的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 体现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循环, 持续提升审计质量。这样的业务流程彼此相连, 层层落实目标责任, 确保审计人员出具恰当的干部审计意见、建议, 基于审计结果使用者、监管部门和公众的监视、测量等持续改进, 促使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进入更高的改进或质量提升阶段, 形成良性循环。

(二)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的曝光率越高, 社会公众关注的程度也越高, 表面反映干部经济责任履行好坏, 实质上折射出审计机关审计评价质量的优劣。所以审计机关要加强对信息平台在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收集临时性、突发性信息的功能的研究, 储备审计资源, 公示评价结果, 应用审计成果, 形成审计信息与成果的共享机制, 强化各级审计机关和各个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沟通, 及时共享, 提升审计监督成效, 促使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和审计评价都变得阳光化。

总之, 政府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必须将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把握好依法全面评价、客观公正评价的基本原则, 坚持先审后离, 使用任中审计、任中和离任审计结合等方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同时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形成经济责任审计的良性循环, 努力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功效。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中逐渐形成的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特色审计监督形式之一, 实现对现代审计制度的创新。为充分体现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价值和作用, 本文就主要探究其有效策略, 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效果。

关键词: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 刘青春.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 2017 (15) .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论文范文第6篇

审计工作的实施目的在于改正违法违纪现象, 让资产管理以及各部门中所包含的经济问题浮出水面, 让对党政部门主要领导干部所背负的责任进行合理分配, 加强对党政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的管理, 将“违法必究”的管理理念深入各领部门, 促进部门内部工作积极性以保障国家经济财产安全, 推动部门的科学发展。

2 审计内容

(1) 将国家所颁布的法规、文案等决策文件应当认真贯彻落实, 各领导部门应当认真执行本职工作, 推动部门内部发展, 将上级领导部门下发的目标保质保量完成。党政部门领导干部任职阶段所做出的阶段目标、计划制定等一系列工作, 需要对相关单位以及相关行业进行核实, 分析其中重要经济指标, 判断党政部门领导干部制定计划是否按时完成, 从而评价党政部门领导干部是否履行了服务经济社会建设所承担的职能。

(2) 重大经济决策情况。从多方面认真考察重大经济决策, 例如:决策的合法性、决策的可靠性、决策的可实施性等, 将党政部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做出的一系列重大经济决策整理数据, 对相关决策方案以及对应项目的进度开展调查, 进一步确认党政部门领导干部是否承担自身职能, 而且需加强乱纪问题调查:其中包括:该决策是否存在贪污受贿、职能滥用、缺乏相关单位批准等一系列违法乱纪问题。

(3) 财政收支包括预算、实际支出、实际收益等方面, 对于每一阶段的经济动向进行合法性调查, 严禁经济资源铺张浪费现象。以下方面需重点调查: (1) 决策是否科学合理; (2) 经济利益所得情况是否真实, 有无领导中途拦截经济财产、贪污受贿; (3) 此决策是否给予部门、社会、群众带来直接效益; (4) 是否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国务院“约法三章”等要求; (5) 补贴等经济费用是否落实; (6) 有无部门领导利用职权对外贷款担保、诉讼等。

(4) 固定资产的采购、管理、使用和处置情况。固定资产需要严格按照程序开展流程, 以下方面需重点调查: (1) 流程是否正确; (2) 经济来源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3) 设备采购是否经过招标、投标以及政府批准流程; (4) 有无建立资流动记录、此纪录是否真实有效; (5) 设备报损等后续处理是否严格按照规定实行; (6) 有无采购无实用性设备, 造成铺张浪费等问题。

(5) 重要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管理情况。主要关注重要项目建设手续是否符合有关基建程序和法律法规, 资金管理是否严格规范, 项目实际进度是否符合预期工程进度, 项目建设完成后是否办理了竣工决算, 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6) 有关财务管理、业务管理、内部审计等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建立严格的重要经济管理制度, 对其进行评判, 财务流向需严格遵循管理制度, 阶段性评价制度合理性、科学性, 同步当下经济发展情况, 及时做出改变, 发现缺陷立即改正。

(7) 领导部门的设立以及部门内部编制情况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部分设立是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 编制是否合理, 编制数量是否超出承受范围, 有无出现“吃空饷”现象, 领导干部是否分配合理, 是否遵守机构编制纪律规定, 是否存在擅自设立机构, 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违纪违规问题;是否按上级巡视组等提出的要求清理超编人员、机构。

(8) 对下属单位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上级部门需严格执行监督作用, 严格监控下属单位对经济管理的合理性, 定时检查下属部分资金流动情况, 检查主管部门是否存在贪污受贿, 公款私用甚至占用下属单位名额等违法乱纪现象。

(9) 监督第一责任人是否将所承担职能认真执行, 第一责任人是否认真遵守法纪法规, 有无占用公共资源, 有无利用职权之便为他人谋取经济利益, 除部门支出费用外是否将个人开销纳入报销名单, 所乘坐交通工具是否超出国家管理规定, 交通工具是否存在铺张浪费现象, 在住房上是否利用职务之便非法谋取, 住房是否涉及公款, 工程项目中是否存在铺张浪费现象。

(10) 对以往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当审计机关对有关领导部门以及人员做出责任处理后, 当事部门以及人员是否严格执行处罚, 是否未经审计机关批准私自更改整改方案, 是否与审计机关存在违法乱纪的利益纠葛。

3 审计方法

(1) 将部门会议中多项文件中提出党政部门主要领导干部所涉及的经济活动, 严格对相关经济活动进行监测, 审计活动中经济流动是否合理合法。

(2) 将审计工作与监督工作相结合, 对经济活动全面调查并进行审计。

(3) 重点把控经济活动中的薄弱环节, 对其中容易出现的经济问题作为审计突破口, 抓住因重大决策失误导致效益低下和严重违纪违规问题的线索, 深入调查。

(4) 合理把控职责范围划分, 将重大经济决策纳入重点考虑范围, 将其作为审计核心, 依据法律法规进行责任划分, 细化到各部门各领导人员, 将违法乱纪现象彻底消除。

4 结语

将政府部门领导干部违法乱纪行为彻底清除, 将政党“依法治国”“违法必究”思想深入群众心中, 构建政党美好形象, 同时保障国家经济财产安全。我们必须对党政部门主要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保证国家资金合理利用。

摘要:在国家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 对经济体系管理要更加重视, 在不同的经济事故发生时, 需要针对不同的领导部门以及各个领导干部做出相应责任审计工作。本文主要阐述党政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希望对未来党政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体系的完善有所贡献。

关键词:审计目标,审计内容,领导干部

参考文献

[1] 李勋.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发展历程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 2012 (2) .

[2] 谢桦.经济责任审计相关问题的探讨[J].商业会计, 2011 (1) .

上一篇:投资项目下的风险投资论文范文下一篇:证券法律制度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