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美范文

2023-09-27

爱与美范文第1篇

内容要点:作为“见识高”或者说有相当社会生活常识的阿Q, 竟然认为牢狱与他的家一样, 被监禁的生活与自由的生活一样, 竟然自愿在服罪状上画押而不喊一声冤等等。

学生质疑:阿Q如果思维能力正常, 则不可能麻木到如此地步;如果思维能力不正常, 则该形象不具备典型意义。既然普遍认为阿Q是一个典型形象, 那么他就应该是一个正常的人, 那么他就是一个不真实的形象。一个不真实的形象有什么认识价值?

解答这个问题, 涉及文艺学中真与美——理性逻辑与情感逻辑的关系问题。“真”属于认识范畴, 认识必须符合理性的逻辑的规律;“美”属于感觉范畴, 以情感逻辑为终极解释。美学的实质是感觉学, 而人的感觉是表面的、易变的、相对的、难以量化的, 与“真”与“实”有一定的距离。因此, 文学艺术表现的美与“真”是有距离的、不一致的, 或说是错位的。例如, 据考证, 朱自清描述的荷塘事实上一片荒芜, 根本不是作者笔下美妙迷人的环境, “荷塘月色”完全是虚构的, 是“不真实的”。但这些不真实的描写却创造出一个宁静、幽美的氛围, 一个美妙绝伦的艺术精品。这个艺术精品完全是朱自清情感世界的组合, 是他的心灵的幻化, 他的内心需求的真实写照。生活中真实的环境与艺术上美的环境相差不可以道理计, 这就是真与美的错位。当然我们这里指出的是真与美的错位, 并不是说真与美毫无关系。因为朱自清还是描写了他的真实的主观情感世界。只是这种真实与符合理性认识逻辑规律的真实不同。理性逻辑认识的真实是客观的, 而艺术表达的真实主观色彩很浓, 包含作家独特的感觉, 独特的情感, 独特的审美趣味。

说真与美是错位的, 在于“真”追求的是认识的实用价值, “美”追求的是审美价值。认识是客观的, 有逻辑规律的, 如概念要统一、稳定、明晰等等。而审美价值却具有康德强调的“不是知识判断, 从而不是逻辑判断”的特点, 依据的是人的情感逻辑。而人的情感逻辑是模糊、朦胧、不稳定、易转移、非同一的。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 强调的是审美价值的主观色彩、非同一性特点;所谓“爱没有理由”, 强调的是审美价值的朦胧、模糊的特点;而“喜新厌旧”则揭示了审美价值的不稳定、易转移的特点。这些特点都与理性逻辑认识的“真”有距离, 不一致, 因而是一种错位。例如舒婷的《黄昏》:

我说我听见背后有轻轻的足音,

你说是微飏吻着我走过的小径。

我说星星象礼花一样缤纷,

你说是我的睫毛沾满了花粉。

我说小雏菊都闭上了昏昏欲睡的眼,

你说是夜来香开放了层层迭迭的心。

我说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暮春,

你说这是一个诱人觉醒的黄昏。

如此朦胧、不稳定、非同一、主观而易转移, 怎能用理性认识的逻辑规律加以感知和反映?

理性认识的逻辑认为思维不能矛盾:天就是天, 地就是地, 山就是山, 海就是海, 男人就是男人, 女人就是女人。但是在艺术的表达中, 却可以是沙海、麦浪、波谷、浪峰, 可以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甚至可以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完全违背了理性的逻辑, 却完全符合审美的规律。在理性逻辑中, 语言是直接指向对象的, 如上文所列天、地、山、海;在情感逻辑中, 语言并不直接指向对象, 而是唤起人的经验、刺激人的想象, 调动人的情感, 如沙海、麦浪, 如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等。人的情感一旦被调动起来, 就很难保持理性。文艺是情感的流露, 因而不能以冷静的理性来衡量。《巴黎圣母院》里的卡西莫多, 从理性的角度来认识, 是个丑八怪, 以情感的角度来认识, 却是美的化身。关羽大意失荆州, 从理性的角度认识, 是蜀汉王朝的罪人, 从情感的角度认识, 却是义薄云天的关圣帝君。从理性的角度考察, 曹操剪灭割据的群雄, 必须高度集权, 调动一切人力物力, 扫除一切内外阻力, 从情感的角度考察, 曹操又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雄了。

由此可见, 理性逻辑和情感逻辑不但是有距离的, 有时甚至是矛盾对立的。既然文艺自身的价值是审美价值, 而审美价值又是情感的, 那就难以要求文艺同时具有理性的认识价值了。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 事实并非这么简单。有人说诗人都是疯子, 又有人说恋爱中的女人智力最低下。原因是诗人和恋爱中的女人注重的是情感而非理性。但这只是事实的一面, 事实的另一面是:疯子决成不了诗人, 而智力最低下的女人恐怕也没有恋爱的能力。换句话说, 诗人和恋爱中的女人表面看似无理智, 但深层之处是有理智的。这就是理性与情感的表层的距离甚至矛盾对立与深层的统一。我们从舒婷的《黄昏》一诗中看到表层的不和谐不统一, 但其深层却统一在一个“美”字上, 从形式到内容的和谐的美。如果说《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也是美的, 那是对表层的、形式的美的扭曲和变异, 或说是“错位”, 其表达的是一种深层的内涵的美, 是从表层的对理性逻辑的超越, 到深层的、内在的对理性逻辑的回归。曹操之所以成为小说、戏剧中的反角, 是人们在外族入侵、山河破碎的背景中对“正统”的企盼的价值取向所决定的, 从本质上说, 也是一种对理性的深层的内在的回归。

由此可见, 真与美的错位是一种表层的错位, 其深层还是有联系的。如朱自清笔下的荷塘, 是他的真实情感世界的写照。这种内在的联系, 称为艺术的真实。艺术的真实来源于生活的真实, 但不是照搬生活的真实, 而是高于生活的真实。

表层的错位与深层的统一并不矛盾。表层的错位越大, 想象的空间就越大, 创新的可能性也越大。如舒婷的《祖国》, 祖国既是古老的水车, 又是干瘪的稻谷, 完全违反理性认识逻辑的同一律, 是一种错位, 但却给读者留下审美的想象空间。但过于自由的想象容易导致变异和疯狂, 如武侠小说家笔下无所不能的主人翁。因而需要在更深的层次上更深刻地回归到理性认识的逻辑, 这就造成了文艺作品的认识价值。这也是文艺既不写真人真事, 但目的不是猎奇、胡编乱造, 而是要在更深层次更准确地反映真人真事的本质。鲁迅对阿Q形象的塑造就是这样。阿Q再麻木不仁, 也不可能认为牢狱与他的“家”一样, 被监禁的生活与自由的生活一样, 更不可能自愿地在服罪状上画押而不喊一声冤。因为阿Q毕竟是一个“见识高”的人, 有一定的社会生活常识。可以说鲁迅对阿Q的塑造是超越理性认识的逻辑的, 但这一超越又有深刻的理性认识逻辑作根底。这就是辛亥革命丝毫没有改变封建专制的社会本质。阿Q即使对无辜被囚禁表示抗议, 对无辜被判刑极力喊冤, 也改变不了他的命运。这就是生活的本质, 最真最实的生活。鲁迅的小说因为有对理性认识逻辑的超越, 给读者留下审美的想象空间, 又有深刻的理性认识逻辑作根底, 因此具备深刻的认识价值。

摘要:本文运用文艺学中真与美——理性逻辑与情感逻辑的关系解决教学中碰到的问题。作品要求真实, 这个真实不同于生活中的真实, 而是主观色彩很浓, 具有审美价值的更深层次上的真实。

上一篇:机遇与挑战并存论文范文下一篇:班规修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