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高中教育范文

2023-09-18

普及高中教育范文第1篇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阶段,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们精神上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对于电视综艺节目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让电视文化产业也渐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伴随之产生的广告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着。针对不同的观众,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实现最佳传播效果。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精神需求,广告产业在创新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的,要使广告产业长远发展,必须提高高校广告专业教育,着力于培养优秀的广告专业人才。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高校广告专业教育创新

在我国,电视文化产业的影响力日益突出。伴随之产生的广告产业也是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更是令广告的发展产生了新的活力。原本單一、局限性很强的报纸、杂志形式的广告传播形式增加了光、声、图等形式,不再仅仅是文字的传达。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让广告信息的传播更为迅速、让人们更容易获得信息。广告涉及的题材也比较广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但是,我国的广告产业创新能力还不够,许多广告创意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基本上是照搬人家的模式,很少有自己独特的创新,这说明我国的广告专业人才还是十分匮乏的,广告产业的创新基础就是要提高高校广告专业的教育,创新教育。

一、高校广告专业教育的背景

“全媒體”目前并没有准确的定义,人们普遍认为全媒体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理念。这是与科技的迅速发展密不可分的,网络通讯的日益普及,电子科技的高速发展,这都是全媒体时代到来的基本前提。全媒体信息的传播结合了文字、声音、图片、图像、动画等,改变了原有的信息传播单一的文字途径,变得生动而有趣。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全媒体的特征和迅速发展对高校广告专业的教育创新都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全媒体的特性,努力创新,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针对广告专业的特点,高校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应该着重于加强学生相关方面的知识,不仅是课本上的理论,实践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构建课内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加大教育创新的投入,为广告专业的人才储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广告专业教育创新的途径

第一,合理的设置课程

高校广告专业要想在教育方面有所创新,最基本的就是相关课程的设置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基本上都是从课程上学习而来,因此专业性的知识是学习的重点,但同时也要注意结合其他科学文化知识。广告学的综合性很强,它涵盖着文学、艺术学、社会心理学、统计学、管理学等众多学科,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广告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至关重要。高校的广告专业教育要充分考虑到其专业的特点,合理地设置相关课程,让学生们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养分,完善自身的综合素养。从最简单的理论基础开始认知,获取更多的经验,来不断地加强、更新自己的认知和感受。结合高校广告专业学生的特点,合理地开放相关课程,帮助学生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学习体系。

第二,多元化教学

现代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更是让许多教育教学方面有了很多创新的机会。在高校广告专业的教学中,各种教学视频、教学ppt、主题讲座等形式可以用来改变原有的教育形式,方便学生们多元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也是这样,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学生不仅仅只局限于老师的讲述,还可以通过眼睛来看、耳朵来听、和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发表各自的意见,表达各自的观点、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有很大的提高,也是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国际化发展的保障。有助于广告专业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对我国广告行业人才的全面化培养有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运用也是一种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的方法,对于高校广告专业的教育改革创新和学生的学习进步是有显而易见的促进作用的。

第三,加强高校合作、交流

各高校间可以形成联盟,互相交流、合作共赢。这样对于有些师资力量比较弱的学校是有很大帮助的,师资力量对于广告专业的教育来说很显然是十分重要的,高校合作、联盟的形式可以为彼此提供最好的资源来促进彼此的发展,轻松地化解了有些高校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互利共赢。同时,高校也应该积极推进专业教师的培养工作,对于那些在职的教师队伍,应该加大教师再教育的成本投入,提高广告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为高校的广告专业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还可以邀请广告行业的专家进行校园讲座,举办高校联盟学校学生之间的广告创新竞赛,这样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增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同时也能让学生的视野更为开阔,学到更多的东西,也是高校广告专业教育创新的有效途径。

三、发展与展望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传播的途径都产生的巨大的转变,信息的传播理念也发生了变化。原本单一、局限性很强的报纸、杂志形式的广告传播形式增加了光、声、图等形式,不再仅仅是文字的传达。广告信息的传播更为迅速、让人们更容易获得信息、广告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产生着许多影响。但是,我国的广告产业创新能力还不够,许多广告都缺乏新意,广告产业的发展要注重广告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提高高校广告专业的教育创新,合理地设置相关课程,加大广告专业教育创新的投入。全媒体的影响下,我国广告专业的教育要充分结合其特性,在创新方面做出更大的突破。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高校广告专业教育能发展得更好。

【总结】

全媒体时代,原有的信息传播途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信息传播理念也变得有所不同。国内的广告行业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不断地努力创新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才能才能扩大广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广告的类型比较多,迎合着不同年纪、不同性格爱好的观众的口味,但是却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其类型和主题形式许多都是照搬国外的广告,缺乏创新能力。但是总体来说,新媒体时代,我国的广告行业水平还是呈上升趋势的,这与高校广告专业的教育水平提高、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未来,如果高校的广告专业教育能在创新方面再做努力,为我国广告行业储备更多的人才,相信广告行业会越做越好,得到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汪梁.论数字传播时代的高校广告专业教育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10)

[2]张桂红,张艳霞.浅析高职院校广告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职工教育.2013(12)

[3]顾广欣.广告专业本科学生专业认同度调查及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2013(15)

[4]杨雲,岳梦雯,李鹏飞.高职广告专业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2(06)

[5]赵晓红,沈晓琳.参与体验互动——高职广告专业教学模式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8)

普及高中教育范文第2篇

1 我国飞跃的计算机与网络应用和普及速度迫切要求计算机教育改革

不言而喻, 在当今社会学习计算机技术的人群超过学习任何技术的人群, 一方面, 各行各业都有与之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和应用软件、通有的计算机办公软件在各个行业最广泛普遍使用。同时, 众多家庭、许多在校大学生和城市新一代年青族都配备了个人计算机或手提电脑, 在我国, 计算机成为大众化的辅助工具的速度越来越快, 我国政府公布的“十一五”至2020年发展预测显示, 预计到2020年, 我国计算机装机台数将超过2亿台。另一方面, Intenet实现了数以几十亿计文化层次与知识结构不同的网民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在各种网络上使用不同层次的计算机技术,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2008年7月发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2006年底, 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亿, 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0.5%, 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居世界第二, 仅次于美国, 2007年底我国网民数增至为2.1亿人, 2007年一年中国网民增加了7300万人, 年增长率高达53.3%。2008年6月份截至, 我国网民数达2.53亿人, 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9.1%, 已超过美国居全球首位。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互联网发展研究部预测:在2008年底, 我国的网民规模已达到2.8亿, 超过我国总人口数的1/5还多。到2020年, 我国互联网用户数将超过4亿, 占我国总人口的25%~30%。这些数字表明我国计算机应用和普及速度之快、面积之广、人群之多是令人惊呀的。这么多的人都在使用计算机, 是否都基本掌握了计算机?其实不然, 有资料显示, 我国90%以上的人在网上是聊天或娱乐。当然, 我们不排除这些人中有许多人是计算机行家, 他们上网是娱乐休闲的。但确实有许多人只不过聊天或游戏, 这些人中绝大多数又都是青少年, 未满18周岁的大约占19.6%, 他们基本上属于网上消费娱乐型, 他们对计算机有兴趣, 也非常专注, 他们中间有许多人头脑灵活, 思想活跃, 模仿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很强, 一些很复杂的游戏软件, 经他们自我摸索, 在手中玩的“飞转”。但他们中间许多人对计算机注意面的范围很窄, 也没有多少系统的计算机的应用知识, 就拿QQ软件来说, 他们不过只是用来文字聊天, 最多也不过是语音聊天和视频聊天。他们中间有多少人使用过它的文件传输功能、远程控制功能?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的网盘用途?怎样启发这些人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向往;激发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热情, 使他们能轻松自如、兴趣盎然地进入计算机应用的大门, 这迫切需要我们在计算机教育模式上进行探索和改革, 针对他们的知识结构和特点, 替他们找出一套事半功倍的有效学习方法, 促进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学习计算机, 促进他们向计算机专业性或应用性方向全面发展, 使他们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我国今后计算机应用的庞大生力军。

2 计算机普及教育工作迫切要求计算机教育改革

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状况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发达程度, 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包括中小学普及教育、大中专非计算机专业普及教育、社会性普及教育三个方面。我国计算机普及教育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基本上每10年为一个计算机普及周期。目前, 我国正处在波澜壮阔的第三次全国计算机普及高潮时期。回顾历史, 80年代在我国出现第一次计算机普及高潮。普及对象主要是高知识结构的大学生、部分在职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和大城市中的部分中学生。那次普及结束了大学毕业生仍然属于“计算机盲”的历史, 使部分在职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和大城市中的部分中学生掌握了计算机。在我国高层次知识分子的知识结构中注入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知识, 为我国形成一支计算机精英队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提高了我国科研、教育、国防等前沿领域的技术能力, 为计算机能在全国范围内应用成为可能。90年代初, 在我国掀起了全国性的第二次计算机普及高潮, 涉及的对象范围比第一次计算机普及高潮广泛得多, 带有职业和岗位的特点。新世纪开始不久, 我国开始出现了第三次计算机普及高潮。这次高潮的普及与前两次的普及有质的不同, 不仅仅是把计算机当作一种高科技技术、一种生存的工具, 而是把它作为一种文化向一切有文化的人普及。如果在第一次普及高潮中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人数以百万计的话, 那末, 在第二次普及高潮中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人以千万计, 在这仍进行中的第三次普及高潮中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人数以亿计。这样规模的群众性学习计算机活动, 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 而且在世界上也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这次普及高潮将使我国完成几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以后凡是受过义务教育的人都有初步的计算机知识和初步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全国2.4亿职工中, 至少有50%掌握计算机知识, 提高职工自主择业和岗位竞争能力;全国所有领域将全面普及计算机的应用, 所有公务人员和在职干部都要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掌握计算机的应用;全国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大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更进一步的提高。显而易见, 这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 它的意义深远, 产生的效应是难以估计的。会更大的缩小我国与先进发达国家计算机应用的差距, 甚至在有的方面完全有可能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虽然我国通过前两次和正在进行的第三次计算机普及教育已取得可喜的成绩, 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使计算机普及教育存在着非均衡发展的矛盾, 尤其是大城市与边远乡村的差距更为突出。另外计算机普及教育除了专业性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大众化普及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新闻、网络书店、博客、个人空间、论坛、BB、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即时通信、远程登录、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网络支付和网络炒股这些大众化的等网络技术。使得公共计算机教学比任何时候更加突现它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性。这更迫切需要我们在计算机教育模式上进行探索和改革, 针对计算机已成为文化的特征, 专业化与大众化教育相结合, 切实有效找出一个对亿万人进行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模式, 顺利的完成第三次计算机普及教育工作。

3 计算机难学的普遍性迫切要求计算机教育改革

虽然, 我国现有超过1/5的人在不同程序上使用计算机, 其中许多人, 甚至是大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时, 总会发出计算机难学、横向掌握和应用计算机更难的感叹;即是学了一些计算机知识, 但在使用过程中一遇到硬、软件问题就束手无策更是普遍性问题。原因到底何在?许多从事多年的计算机教育工作者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

(1) 是计算机本身所决定, 计算机虽是高科技智能型产物, 但它的智能发挥是在人的干预下进行的, 是依靠命令、程序或操作完成的, 而这些命令、程序或操作的掌握需要一定的计算机专门知识, 这些计算机知识具有一定的深奥性、机械性、难懂和难理解性。并且具有很强的约定性, 原来怎样设计的, 你就得怎样依规定操作。人家怎么说的你就得怎样做, 需要强记和被动式执行。学习者在很大程度上被一些命令、程序、规定、协议牵着走, 被动性很强, 学习起来枯燥无味, 甚至不知所措, 有许多人学着学着就“不耐烦”的跑了。

(2) 计算机的强大的多功能智能性决定着计算机知识有多面性、复杂性、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许多教科书在介绍计算机的知识和应用时, 无耐的从理论性、系统性上追求知识的全面性、表述的完整性, 采取希望读者“知其然, 也知其所以然”的方式编写教材, 使得许多计算机方面的书籍都有较复杂的理论性和知识深度, 像“天书”一样, 虽然比较全面, 有深度、广度, 有一定水平和价值, 但一般的人看不懂, 让人望而生畏, 把许多人原本想学计算机的人“吓”跑了。

(3) 要比较系统的掌握计算机的使用, 一般来说最少需要三大块知识。即对计算机本身进行操作和管理方面的知识, 着重点在操作系统、汉字录入、着重点在文字输入和编辑方面的知识;与工作、学习或生活相关的应用软件方面的知识, 着重点在不同的应用软件的使用;网络知识, 着重点在Internet和局域网的使用以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客观上, 这三大块知识都有一定广度和难度, 同时, 它们既有独立性又相互关联, 缺少谁, 都很难比较熟练的使用计算机。而这三大块知识确实很难用一本教科书或一门课程讲述清楚, 一块知识或一个应用软件少则一两百页, 多则三四百页, 除去难学不说, 让人有时间、有精力去全面的学习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4)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广泛使用, 应用软件的种类不断增多, 功能也日趋完善, 更新速度快, 使一些人感觉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速度跟不上计算机知识更新的速度, 对计算机的学习失去信心或半途而废。

(5) 在教学模式上把计算机专业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照搬到非计算机专业, 把学校的学习模式照搬到社会, 从而让许多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人, 打开书本就被各种各样的抽象概念搞糊涂了, 感到计算机太难学, 甚至打退堂鼓。

这些问题的存在, 不得不引起计算机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怎样让计算机这一门应用学科成为大众群体能入门、学得会, 用得好的实用技术。这就需要我们在计算机教育模式上和教材编写方式上进行探索和改革, 把计算机的学习或使用从“阳春白雪”变为“下里巴人”。长期以来, 有许多计算机教育工作者, 特别是老一辈计算机教育家在这方面进行了坚忍不拔的努力, 为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文化向全民普及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做出无私奉献。在这方面, 摆在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很坚巨的, 只有从理论上、实践上, 摸索出一条大众化计算机普及教育的路子, 才能有效解决计算机难学和学而至用的问题,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计算机的全民普及, 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大众化基础文化, 向全民推广, 才能真正实现提高全民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4 进一步完善计算机考证是大众化计算机教育的需要

近年来, 计算机考证在社会各种考证中可谓独树一帜, 令人注目。在所有考证中是主管部门最多、种类最多的一种考证。有信息产业部主办的软件水平考试;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 (NIT) 、全国少儿计算机考试 (少儿NIT) ;劳动部主办的高新技术技能测试;各地方、各部门举办的考试, 如职称计算机考试、大学生计算机统一测试等。社会上对计算机考证持有一些不同看法。计算机考证是我国改革开放历程中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与社会同步发展的各行各业在发展中需要不同类型人材, 普遍的需要一系列能对专业技术能力科学的、公正的、客观的评价标准。在激烈的社会竟争中, 应试者也希望向用人单位有利于的证明个人能力, 在竟争中取胜。而光靠在整体上反映一个人知识水平的学历证书, 很难反应一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为了适应和满足社会的这种需要, 各种考证也就自然运用而生。从社会的发展和竟争的角度来看, 证书考试是需要的, 也有客观存在的生命力和社会需求。从理论上和理智上来说, 计算机考证不应取消, 相反更应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另一方面, 由于计算机考证, 不少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依据证书考试的大纲和内容, 对组织计算机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同时, 一大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人为了取得计算机职业资格, 主动的学习计算机, 在各行各业成就了一大批计算机应用的生力军, 推动了社会的计算机的普及。既然如此, 为什么会有不少的人持有不同意见呢?特别是其中还有长期从事计算机教育的工作者。问题出在那里?可能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考证内在原因:

(1) 考试内容和大纲往往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例如, 一个计算机普及和考证都走在全国前面的大城市的计算机技能考试, 今年仍在考Word2000, 而实际上Word2009都出来了。

(2) 计算机考证通常采用理论题和实操题的形式, 以标准题来测试应试者的水平, 但标准题过于机械和呆板, 知识复盖面也不够, 没有太大的实际工作意义, 难以测量出计算机应用的实际水平, 往往产生应试者死记硬背, 靠做熟几套考证题就可能高分通过测试, 但实际上并不能较好的操作计算机。

(3) 有些行业规定全体人员必须参加某一种考试, 比如在一些省份, 技工学校的学生必须通过计算机技能中级考证方可毕业, 为了参加统一考试, 学校只好按照这种统一的考试内容要求组织教学。把大量的有限的教学时间用在了考证上了。这种统一的要求可能难以照顾到各个专业的特点。对于打字速度、文本编辑要求不是太强的专业, 如机械、绘图、餐饮、汽修、幼师等许多专业, 他们有专业需要的计算机知识和相应的计算机考证, 就不一定要参加计算机技能中级考证。不然会影响教学安排和教学容的完成。这点正是一些长期从事计算机教育的工作者对考证有一定看法的关键原因。

二是考证外在原因, 也许是计算机本身大众化的特点和大众化计算机普及的派生, 目前计算机考证名目是繁多, 类别也特别细, 市场化、社会化和经济化的烙印也特别明显。一些部门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设立了一些本不应有、也没有太多意义的考证, 使得计算机考证这个本来是正确、有益的事物渗杂了一些让人说不出来的味道, 不考不行, 也是不对的;考又确实有一些证意义不大的矛盾存在是不争的事实, 这点正也是一些长期从事计算机教育的工作者对考证有一定看法的另一个原因。

规范和改革计算机考证是大众计算机普及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和迫切的工作, 要从计算机考证曾经对计算机普及工作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以后怎样加大这种推动作用的角度来思考计算机考证, 让计算机考证真正适应我国的计算机教育, 更进一步的推动我国的计算机教育。

5 大众化计算机普及教育的思考

大众化计算机普及教育的范畴很广, 它包括除普通大中专院校、中高等职业院校和中高级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以外的一切人员的计算机教育, 实际上就是一个全民计算机教育的范畴。在进行大众化计算机普及教育时, 首先要从普及教育对象的知识结构上、从实用型知识掌握的程度上为学习者设计学习内容, 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和需要组织教学, 为他们“想”而教, 为他们“要”而授。

在教育内容要讲实效、重应用, 从“基础模块Basic Module”、“专业模块Professional Module”、“扩展模块Expansion Module”三个教学模块进行组织教学。

“基础知识模块”主要三个部分“汉字录入方法”、“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组成。首先解决计算机汉字录入瓶颈问题, 在这, 还是应以五笔字型为汉字录入主要手段, 辅以其它拼音录入方法。其次解决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从而掌握计算机基本组成和对计算机系统有一清晰的了解, 为使用计算机打下基础。最后以最基本的Word、Execl、Power Point等办公软件解决计算机大众化的基本操作问题, 使计算机真正能成为大众化的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的工具。

“专业知识模块”主要是以各个专业依据专业的需要开设一些专业软件, 以计算机辅助专业工作的智能化、标准化、快捷化。这个模块内容具有多样性、技术性和复杂性, 是以专业特点与需求决定模块的内容和深度与广度, 但应当从实际出发, 围绕应用和实用组织教学, 坚决舍弃现在用不到、将来也用不到的内容。要提倡急用先学, 立竿见影, 在用字上狠下功夫。

“扩展知识模块”主要是解决学了一些计算机知识, 但在使用过程中一遇到硬、软件问题就束手无策和网络技术两方面的问题。它主要应包括基本的Bios知识、Windos操作系统、计算机参数设置知识、驱动程序、Ghost知识、常用计算机软件、安全软件、多媒体软件、装机必备软件和网络基础知识等。

通过三个模块的学习, 使学习者对计算机系统、常用软件、硬件参数设置和网络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和综合的掌握, 这个过程可使学习者掌握怎样根据需求配置一台计算机、又怎样将一台祼机安装成多媒体机;掌握怎样对计算机硬件参数设置;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从而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和处理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软性故障, 轻车熟路的利用计算机进行日常工作和网络操作, 成为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行家。

其实这三个模块, 对专业性教学也好, 大众化教学也好, 只不过是广度与深度不同而已, 具有很强的共溶性。

在教学方法上特别要重视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于“鱼”。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广泛使用, 应用软件的种类不断增多, 功能也日趋完善, 更新速度也非常快。各种软件用途虽然不同, 但是在操作方法上或者某些功能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在教法上要以一、两种较为流行的软件为主, 从各种软件的共性入手, 让学习者不仅仅是学会软件的使用, 更重要的是学会自我学习新软件的方法, 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才有可能让学习者把计算机真正作为工具, 学会利用计算机来为实际工作服务, 解决实际问题, 从单纯地学习如何操作计算机变为得心应手掌握计算机, 从被动的操作计算机上升到主动的控制计算机。对于教育者来说, 培养学习者的计算机素养比计算机能力重要的多。今天的优秀软件或技术, 如VB、Office、Windows等将来都完全可能被更好的软件或技术取代。但计算机素养却是可持续的, 有了计算机素养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比如程序编写, 具体的语言是可选和多变的, 而且它们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也在改变。但是算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却基本保持不变, 这就是要培养学习者的计算机素养的内容。再比如计算机绘图, 工具软件有许多, P h o t o s h o p、C o r l D R A W、F r e e h a n d、i llustrator都可以在不同方面完成绘图, 使用方法虽各不同, 但却存有共性, 菜单式窗口、工具箱、工具面板和图层就是它们的共同之处。这便要求教师不仅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或软件, 更要教会学习者从计算机技术的角度, 正确理解和掌握计算机技术, 掌握其中的规律, 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学习者在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 无论计算机或软件怎样变化, 也会具有根据规律自学的能力。这样才能使计算机教育做到培养创新人才, 而不是培养计算机的使用者。

在教学观念上要认识到计算机教育不能与传统的学科相提并论, 计算机技术有它的独立性, 但更有与其它学科的关联性, 从根本上来说计算机只是个高效解决其它问题的工具。在计算机教学中, 如果缺乏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意识, 单独为讲计算机而讲计算机, 就会就大大降低了计算机教育的应有价值。比如讲汉字的输入就应结合办公自动化对打字的要求和速度、讲Word就应结合排版技术、讲绘图就应结合宣传、广告、设计等。计算机教育与其它学科的相关联的问题实际上是个实践的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 解决好了这个问题, 才能真正帮助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学习兴趣, 激发能动性和创造性, 进一步主动学习或研究计算机。

摘要:世界已经进入以计算机为代表信息时代, 导致对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需求越来越强。已演变成为一种所有人都该掌握的大众化基础文化。计算机教育要走进千家万户, 要涉及各个人群, 要专业化与大众化相结合、要高端应用与普通应用相结合。因此, 改革传统的计算机教育模式已越来越突现出迫切性、重要性和现实性。

关键词:计算机已成为大众化基础文化,探索与改革,传统的计算机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谭浩强.关于计算机普及教育的几个问题[J].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3] 曲德祥.高职计算机教学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 2002 (1) .

[4]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5] 戴仕明, 宪遐, 等.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探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9 (6) .

普及高中教育范文第3篇

在美术课程改革中,非常强调尊重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都能根据他们的潜质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在实际的美术课堂堂教学里,因为主客观原因的影响,美术教师很难做到真正面向向全体学生,真正建构起适合全体学生的美术学习环境。

1在实际的美术课堂教学里 ,美术教师很难做到真正面向全全体学生,真正建构起适合全体学生美术学习环境的原因

1.1 基础教育阶段的学 生思维灵活且单纯 ,意志力较为薄弱 ,渴渴望合作探究

大多数学 校的美术 课堂沿用 的都是传 统的座位 编排方方式———插秧式:学生面对教师依次排位,看似利于集体教学,实实际是学生基本都为个体活动; 学生之间很少有课堂内的交流、交集,更少有相互之间的协作与互助,学生很难感受到美术操操作的丰富生成性。一些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差的孩子没有借鉴鉴与学习的机会,很快的失去了美术操作的兴趣;部分美术能力力强和兴趣高的孩子也在独自探寻中变成了孤独者,而后不自觉觉的放弃了美术学习。

1.2 由于各种原因 ,学生存在着差异

孩子们因为个体生理机能、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等因素的的差异,在美术学习中会出现发展水平、喜爱程度、操作效果的明明显不同,甚至可能出现美术类别、美术技法的严重偏好,从而导导致一个班级的美术学习“万花齐放”,教师如果还是坚持按照教教程程式一板一眼的组织美术教学, 寄希望让每个学生都能统统一、“规范”的发展,根本就会出现手忙脚乱、顾此失彼。

要改变这一个格局, 我们首先要改变我们的工作思维,必必须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学观和课堂组织观念,真正建构起师生交交流、生生交流的美术学习平台。而实施基础美术课堂分组学习习就是一把很好的钥匙。

实施美术课堂分组学习就是要改变“教师讲解引导→学生生参与体会→学生完成练习”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要利用学生生乐于交流和期盼群体合作的愿望来引导学生更好研究美术、完完成操作,通过分组学习增加学生参与美术研究、讨论的机会,通通过协助互助提高美术学习、美术操作的效果,并还给学生更多多的美术实践时间和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据此,笔者对美术课课堂作了一些大胆的探索与试验: 努力推行全课程分组学习、操操作,初步建构起了学生全员参与的生成性美术教育环境,基本本做到了让全体学生在美术课堂活动中获得美的感悟和实践机机会,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美术学习的差异性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上实现了全体学生美术素养的普及与提升。

2建构、实施美术课堂分组学习的有效途径

2.1 要根据学生美术真实水平 ,自愿选择 ,优化组成学习互助小组

每个教学班的学生都有着丰富的学情差异, 主要表现在先天智力上的差异、学习基础上的差异、学习品质上的差异等方面。我们常常根据平时的摸底观察,而把学生分成三个类别:一类学生学习成绩好,对美术学习感兴趣,能力很强,悟性也很高他们是美术学科的骨干分子; 二类学生是那些具有一定美术可塑性,但学习不是很努力,只要经过老师的稍加指导,就能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他们是美术学科的中坚力量;三类学生是对美术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他们后进的原因,可谓千差万别,在教育教学中要加强对这类学生的转化。

这种分组思维是美术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惯性模式, 在教学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但它不能成为我们组织学生学习互助小组的指导思想。在组织学生选择学习伙伴构建学习互助小组前教师必须形成新的观念:(1)学习互助小组尽量建立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2) 建立学习互助小组的目的是便于学生间充分交流、灵动互助,规模以2—4人为宜;(3)学习互助小组伙伴的选择尽量要有互补性, 即是伙伴之间有可学习的亮点和互助的需要。

有了这个观念后, 教师就可以开始引导学生正确评判自己的美术学习现状,找准自己的长项与短板:比如自己是擅长手工制作还是造型绘图等,自己在本期的美术学习中缺乏什么,思考和哪些同学组成学习互助小组能够使自己本期学习美术更加轻松、愉快、有效,根据自己和同学的需求,相互选择,恰当选择合作学习伙伴,构建较为理想的学习互助小组。

2.2 要制定分组学习目标 ,优化课堂教学进程

分组设标、自选标准。教师在统一纪律、安全、卫生等常规要求后,指导各学习互助小组根据本组实际情况,结合当期课程的基础知识、技能技巧、欣赏评价、思维想象等的基本学习目标,制定不同等级的学习目标,除了当期的核心篇目外,允许学生结合自己小组的喜好适当提高或降低个别学习内容的学习标准,力求满足学生的学习差异需求, 充分调动各学习互助小组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使每组的学生都能够较好地完成美术操作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美术学习、美术操作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分层授课,均衡发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组织教学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和学习目标需求, 对课本内容和目标作恰当的调整和巧妙的组合,既要兼顾全体,又要照顾一般。

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在指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要巧设课堂教学提问,既要有一些涉及课本基础知识的比较直观易懂的问题,也要有一些需通过认真推理、试验论证才能得出结论的问题, 还要有一些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且较为抽象的问题,针对不同层次学习小组的需求,做到问题指向难易适当,使每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研究、讨论和回答,且也能在研究、讨论和回答问题中感受成长,达成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交替训练,最终实现面向全体、全面训练、共同提高的目标,使每一个学生获得个体生成性发展。

分层练习、自主发展。课堂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美术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设计多层次的练习目标、内容和数量供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小组内讨论、研究,通过协作完成美术练习, 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美术操作的丰富生成性, 从而获得更多的美术自由实践体会和更大的美术自主学习空间。

比如人美版《水墨表现———树》一课,可以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由易到难的设计学习梯度目标:(1)只采用双勾的画法画树干,采用夹叶法或点叶法中的一种方法画树叶,要求画一棵完整的树;(2)用夹叶法和点叶法两种方法画树,要求画两棵不同的树,并且树干的画法要有所不同;3.画出不同种类、各种姿态的树,再添画一些丰富画面、增添情趣的内容,如小鸟、草地等,并注意构图饱满、合理。

如此设置操作练习要求, 目的是既要让后进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又要让优等生不会因为太容易而应付了事;既要让后进生通过反复练习进而掌握课内知识, 又要让优等生有时间涉足课外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水平,还要让素质不高但努力肯学的中等生通过积极努力成为各组学生学习的榜样, 从而达成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通过分层练习促使学生美术学习多元化发展。

分组指导,拓展激励。在学生分组进行课堂训练时,教师要做好课堂的巡视辅导工作,既要重视优等生的提高与发展,又要确保后进生的帮助与转化,更要注意组内的互助引导,尤其是要加强对一、二类学习目标的提高性辅导,最终使各组学生全面达标、均衡发展。

课后,教师要积极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书法、剪纸、手工等兴趣小组,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美术素养;要尽可能组织学生多参加各级美术集体活动,如参加班级黑板报的绘制、社区美术志愿活动等, 让他们在美术集体活动中逐渐克服自卑心理,尽情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提高对美术学习的认识,使他们产生接受审美教育的自觉需求, 从而更重视自身审美素质的培养。

2.3 采 取 “不同标准 ,分组评价 ”的方法评价学生的作业和练习

“评价应多几把尺子 ,多一把尺子将会多一批好学生。”在美术课堂分组学习活动中,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习惯、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性,课堂美术学习的评价方式也应呈现出多元的评价状态, 要淡化学生互助小组选择学习目标的层次差异,要从过去重视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情况的评价转到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的评价, 要从教师主导的单向性评价转到多向性、交互性评价,比如开展小评委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要从总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发展性评价,努力发现并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要善于鼓励低目标层次的学生努力向更高一层次发展,对于高目标层次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要采用高标准、严要求的竞争评价,促进他们更加努力奋进,最终通过美术分组学习和美术学习评价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

普及高中教育范文第4篇

答:无煤气泄漏、无高空坠物、无高压电线等。

2、如何给病人取复苏体位?

答:病人取仰卧位,置于地板或硬板上,呼吸道轴线成一条直线。

3、何时给病人除颤? 答:有条件尽早除颤。

4、为什么避免过度通气?

答:过度通气会影响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血压下降或肺泡破裂。

5、为什么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答:为了有足够的回心血量,保证每次的心输出量。

6、CPR的按压方法?

答:双手掌根重叠,双臂垂直按压胸骨。

7、CPR的按压部位?

答:胸骨下段(相当于两乳头连线的中间)。

8、CPR的按压频率? 答:≥100次/分。

9、成人按压深度? 答:≥5厘米。

10、CPR按压与放松时间比? 答:1:1。

11、成人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次数比? 答: 30:2。

1

12、儿童、婴儿(双人)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次数比? 答:15:2。

13、儿童、婴儿(单人)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次数比? 答:30:2。

14、儿童、婴儿按压深度?

答:是胸骨前后胫的三分之一(儿童按压深度5厘米、婴儿按压深度4厘米)。

15、心肺复苏有效指征?

答:面色(口唇)由紫绀转为红润;大动脉扪及搏动。

16、如果患者有脉搏,没有呼吸,怎么办?

答:给予5-6秒一次人工呼吸,每2分钟检查1次脉搏,儿童3-5秒进行一次人工呼吸;如果做了气管插管的病人,6-8秒钟进行1次呼吸,胸外按压的同时不应当停止人工呼吸。

17、尽早胸外按压,减少中断的目的? 答:有利于心脑细胞的供血供氧及心跳恢复。

18、心跳停止多长时间,呼吸也随之停止? 答:30秒钟。

19、人工呼吸时间? 答:每次1秒钟。

普及高中教育范文第5篇

1、急救成功的条件是:动作快,操作正确,任何延迟和误操作均可

加重伤情,并可能导致死亡。

2、外部出血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防止失血过多而休克。

3、伤口出血呈喷射状或鲜红血液涌出时,立即用清洁手指压迫出血

点上方(近心端),使血流中断,并将出血肢体抬高或举高,以减少出

血量。

4、不要在上臂中1/3处和窝下使用止血带,以免损伤神经。

5、开放性骨折,伴有大出血者,应先止血,再固定,并用干净布片

覆盖伤口,然后速送医院救治。

6、烧伤可分为:热力烧伤、化学烧伤、电烧伤、放射性物质灼伤。

7、遇有高温中暑的情况时,应立即将病员从高温或日晒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用冷水擦浴,湿毛巾覆盖身体,电扇吹风,或在头

部置冰袋等方法降温,并及时给伤员口服盐水。

8、怀疑可能存在有害气体时,应即将人员撤离现场,转移到通风良

好处休息。抢救人员进入险区应带防毒面具。

9、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

10、救护者在救护过程中特别是在杆上或高处抢救伤者时,要注意自身和被救者与附近带电体之间的安全距离,防止再次触及带电设备。

11、救护人员登高时应随身携带必要的绝缘工具和牢固的绳索等。

12、如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设置临时照明灯,以便于抢救,避免意外

事故,但不能因此延误切除电源和进行急救的时间。

13、触电者神志不清,判断意识无,有心跳,但呼吸停止或极微弱时,应立即用仰头抬颏法,使气道开放,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14、触电者神志丧失,判定意识无,心跳停止,但有极微弱的呼吸时,应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法抢救。

15、判断触电伤员有无意识的方法:轻轻拍打伤员肩部,高声喊叫“喂!

你怎么啦?”,如认识,可直呼喊其姓名。

16、正确抢救触电伤员的体位是侧卧位。

17、当发现触电者呼吸微弱或停止时,应立即通畅触电者的气道以促进触电者呼吸或便于抢救,通畅气道主要采用仰头举颏(颌)法。

18、采用仰头举颏(颌)法时成人头部后仰程度应为90º,儿童头部后

仰程度应为60º,婴儿头部后仰程度应为30º,颈椎有损伤的伤员应

采用双下颌上提法。

19、人工建立的循环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体外心脏按压(胸外按压), 第二种是开胸直接压迫心脏(胸内按压)。在现场急救中,采用的是体

外心脏按压(胸外按压)。

20、体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关系通常是,单人为15:2,双人复

苏为5:1,婴儿、儿童为5:1。

21、双人复苏操作的按压频率为100次/min

22、在做心肺复苏时,操作者应站在触电者侧面便于操作的位置,单

人急救时应站立在触电者的肩部位置;双人急救时,吹气人应站在触

电者的头部,按压心脏者应站在触电者胸部、与吹气者相对的一侧。

23、按压吹气1分钟后,应用看、听、试方法在5~7s时间内完成对

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定。

24、急救成功的条件是:动作快,操作正确。

二、单选

1、人工呼吸者与心脏按压者可以互换位置,互换操作,但中断时间不超过( )。 A、3s B、5s C、10s D、15s 答案:B

2、伤口出血呈喷射状或鲜红血液涌出时,立即用清洁手指压迫出血点(

),使血流中断,并将出血肢体抬高或举高,以减少出血量。 A、三分之一处 B、上面 C、中间 D、上方(近心端) 答案:D

3、火烧伤,高温液体和蒸汽烧伤属于()烧伤。 A、热力烧伤

B、化学烧伤 C、电烧伤 D、化学性物质灼伤 答案:A

4、酸、碱和其他腐蚀物的烧伤属于()。 A、热力烧伤 B、化学烧伤 C、电烧伤 D、化学性物质灼伤 答案:B

5、高、低压电流及雷电的烧伤属于()。 A、热力烧伤 B、化学烧伤 C、电烧伤 D、化学性物质灼伤 答案:C

6、对中小面积的轻度烧伤,可立即用()冲洗。 A、盐水B、温水 C、冷水 D、醋 答案:C

7、创伤急救原则上是(),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伤情加重或污染。需要送医院救治的,应立即做好保护伤员措施后送医院救治。 A、再搬运,先抢救,后固定 B、先抢救,后固定,再搬运 C、先固定,后抢救,再搬运 D、先抢救,后搬运,再固定 答案:B

8、触电急救应分秒必争,一经明确心跳、呼吸停止的,立即就地迅速用()进行抢救,并坚持不断地进行,同时及早与医疗急救中心(医疗部门)联系,争取医务人员接替救治。C A、人工呼吸法B、胸外按压法C、心肺复苏法 答案:

9、搬运时应使伤员( )在担架上,腰部束在担架上,防止跌下。 A、平躺 B、侧卧

C、俯卧

答案:A

10、对中小面积的轻度烧伤,可立即用冷水冲洗,因为冷水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具体做法是,把创面立即浸入自来水或冷水中,亦可用毛巾浸冷水后敷于创面,至少冷敷( )分钟以上,直到创面不再感觉疼痛。 A、5 B、10 C、20 D、30 答案:D

三、多选

1、灾害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的行动准则有(ABCDE)

A、及时报告灾情 B、迅速采取应急措施 C.、以最快速度,选择安全、最近的路线撤离灾区 D、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 E、注意保护事故现场,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2、急救成功的条件是(AC) A、动作快 B、拨打急救电话 C、操作正确 D、发现早

四、判断

1、严禁用电线、铁丝、细绳等作止血带使用。()√

2、触电者和雷击伤者心跳、呼吸停止,并伴有其他外伤时,应先迅速处理外伤,然后再进行心肺复苏急救。()×

3、在做心肺复苏时,吹气和向下按压心脏应同时进行。()×

4、大面积烧伤时可用冷水冲洗或用毛巾浸冷水后敷于创面。()×

5、在做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除掌跟部贴在胸骨外,手指也应压在胸壁上。()×

6、心脏复苏有效时,伤员瞳孔由大变小。()√

7、伤口出血呈喷射状或鲜红血液涌出时,立即用清洁手指压迫出血点上方(近心端),使血流中断,并将出血肢体抬高或举高,以减少出血量。()√

8、开放性骨折,伴有大出血者,应先固定,再止血,并用干净布片覆盖伤口,然后速送医院救治。()×

9、石灰碳烧伤处,先用酒精清理,然后再用流水清洗。()√

10、遇有高温中暑的伤员,应将其从高温或日晒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

五、问答

1、当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应急行动准则有哪些? 答:(1)及时报告灾情 (2)迅速采取应急措施 (3)以最快速度,选择安全、最近的路线撤离灾区 (4)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 (5)注意保护事故现场,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2、骨折固定时应注意得事项有哪些? 答:①骨折固定应先检查意识、呼吸、脉搏及处理严重出血; ②骨折固定的夹板长度应能将骨折处的上下关节一同加以固定; ③骨断端暴露时,不要拉动。

3、伤员经现场急救之后,必须迅速转送就近医院作进一步诊治,在转送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1)轻、中度烧伤者的休克发生率一般较低,重度烧伤者的休克发生率较高,故重度烧伤者应在8h之内、特重度烧伤者应在1—4h之内转送到医院烧伤专科诊治。

(2)转送途中应由医务人员护理,按时注射平衡液或生理盐水,保持呼吸气道通畅。 (3)转送工具要求平稳,防止颠簸。转送途中病人最好横放车内,如车辆狭窄,不能横放,则应让足朝前,头朝后。转送汽车速度不易太快。

4、口对口(鼻)的人工呼吸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答:(1)在保持呼吸通畅的位置下进行。用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捏住伤员鼻孔(或鼻翼)下端,以防气体从口腔内经鼻孔逸出,施救者深吸一口气屏住并用自己的嘴唇包住(套住)伤员微张的嘴。 (2)用力快而深地向伤员口中吹(呵)气,同时仔细地观察伤员胸部有无起伏,如无起伏,说明气未吹进。 (3)一次吹气完毕后,应即与伤员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面向伤员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使伤员的口张开,捏鼻的手也可放松,以便伤员从鼻孔通气,观察伤员胸部向下恢复时,则有气流从伤员口腔排出。

5、快速测定按压部位可分为哪几个步骤? 答:(a)二指沿肋弓向中移滑; (b)切迹定位标志; (c)按压区; (d)掌根部放在按压区; (e)重叠掌根

6、心肺复苏法的操作过程是什么?

普及高中教育范文第6篇

思考以后,在不断改造客观世界,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人类的主观

世界,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维系社会秩序的精神规范,更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法制制

度。这些法律制度来于生活,又真实地反映现实,普遍存在于我们周围。法律的进

步,法制的完善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全民法律意识、法律素质的提高,才是

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和决定因素。可见,法律的普及特别势在必行特别是在农村。

[关键词]:法律普及 当地群众 思想现状 解决办法

在社会实践中,我亲身深入农村,就当前农村群众的法律素质进行了专题调

研。通过这次了解真实的反映了目前当地群众在法律意识上的强与弱,在触及法

律面前的思想和行动以及当地法律知识的普及情况。

一、当地群众法律意识现状

当地农村群众法律素质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法律通型;二是似懂非懂型;

三是法盲型。

(一)、法律通型。在走访的几个村的部分村两委成员和普通群众共80人,

有17%的干部群众属法律通型的,他们主要是通过观看电视节目、阅读报纸、书

籍了解法律,他们往往会用法律的知识武装、充实自己的头脑,法律通型的干部

群众较善于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近几年来,在农村群众借贷问题逐渐成为激化矛盾的焦点、热点问题。究其

原因,主要是大多数群众碍于面子在借还钱、借还物时不写欠条和收据。在这种

情况下,万一单方失信,无法诉诸于法律。而一些在法律方面较为精通的农民就

会让对方写好欠条或收据,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经济的损失,也不至于伤了双方

和气。一些村的老人会用法,与子女签订老人赡养协议;有的农家女在结婚时与

丈夫办理婚前财产公证,这都表明当前农村法律的存在和运用。

(二)、似懂非懂型。在调研的80人中,有大约57%的属于这一类型。他们

对法律往往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他们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别人说和评论。他们往往不轻易犯法,但不能更好的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如,前几天某村的村民张某2亩麦田连续三次被羊群"侵袭",张某凭着自己懂点法律常识,认为用枪或棍打的方式违法,他瞑思苦想,最后决定用玉米拌上剧毒农药撒于麦地,并在地头写上了麦地有药的牌子。几天后,同村李某的羊群因看管不严,扎进了张某的麦地,致使5只山羊中毒而死。张某万万没想到自己触犯了法律。

(三)、法盲型。法盲型的干部群众对法律一点都不知道,这种人占26%。这种类型的人不懂什么是法,什么是违法,只知道自己做的是对的。有的村干部在村高音喇叭上胡喊乱叫,甚至大骂其人,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而自己还欣欣然,却浑然不知自己已违了法。而且在生活中,特别是农村发生纠纷时,注重调解而非诉讼是当地人民的习惯。"每有纷争,最初由亲友耆老和解,不服则诉诸各房分祠,不服则诉诸叠绳堂。叠绳堂为一乡最高法庭,不服则讼官矣" 因此,"和息"成为当地解决纠纷的最高目标。

二、当地群众法律意识不强的制约因素

虽然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教育活动,农民的思想觉悟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多数农民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不高,依法维权的意识有待提高。

(一)、农民的国家、集体观念比较淡薄。土地承包到户以后,集体劳动相对减少,国家、集体观念逐渐淡漠,讲索取的多,讲奉献的少,有的遇事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对国家、集体利益不太关心,有的对重点建设不支持,或横加阻挠,或敲竹杠。

(二)、履行义务意识淡化。部分农民对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作片面理解,对自己享受的权利烂熟于心,而对自己应尽的义务却知之甚少。不主动纳税,不赡养老人,不出义务工,盗伐林木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增强当地群众法律意识对策

推行法律是必须的,但难度也很大,首先是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推广不力,其次当地居民文化水平都较低,这些都一定程度影响法律在西部的推广、使用。针

对以上的问题,要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普及和发展农村牧区文化、教育、科技事业,大力宣传村委会组织法,加大村干部的培训力度,引导农牧民破除自然经济和落后、保守的小农意识,逐步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自主、平等、民主、法制、科学、效益、创新等现代意识,使之逐步适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变"要我自治"为"我要自治",成长为合格的村民自治主体。县、乡司法机关开展深入农村宣传活动,深入农家农户,对他们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做以解答,结合实际来说法,让群众从心理根本的接受,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

(二)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特别是在农村,条件比较落后,当地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法律知识,利用宣传车、张贴标语、村高音喇叭多方位、多触角教育干部群众,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通过组织"法律讲师团"下村讲解法律知识,印发法律案例明白纸,送法律书籍,让法律充实他们的头脑。要在农村中营造有一种法律氛围,开展培训,教育干部群众运用法律武器。举办法律培训班、模拟法庭,让老百姓学习法律,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依法规范宗族、家族行为,保障村民自治健康发展。在农村里,由于风俗习惯的特殊,群众对宗教、家族更加依赖。鉴于这种情况,在当地对宗族、家族干预村民自治问题一要坚持正面教育、疏导,用科学的、先进的理论武装群众头脑,用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群众合法的民主政治权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引导广大村(牧)民逐步树立科学、民主、法制的意识。二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发挥领导作用,采取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坚决遏制利用宗族、家族势力非法干预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不正常现象,三是在村民自治的具体组织实践工作中严格依法按程序办事,从制度上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以确保村民自治健康发展。

(四)、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村民自治是九亿农民广泛参与的一项基层民主活动,要使亿万农民共同进行协调有效的社会参与,必须有完善、规范、稳定的法律体系。具体措施:一是根据村民自治的发展情况,以村委会组织法为依据,围绕四个民主,结合本地实际做好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和各项制

度的修订完善工作,建立规范、完整的行政指导规章、办法。尽快制定地方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和有关民主议事、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详细规则,规范四个民主的具体运作程序。

地主性法规和规则的制定一要有突破性,二要当地实际。二是尝试建立村干部"离任"审计和村委会"委托审计"制度,完善村级财务制度和专业审计制度。三是建议对目前争议较大的"村民资格"的界定、罢免程序、违法现象纠错等问题可在不同地区进行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适时修改村委会组织法或在地方立法时对有关问题予以明确。四是加强培干部训力度,强化各级干部特别是民政干部的理论和法律知识,全面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建立规范的行政指导办法。五是建议将村级民主权利纳入国家司法调节范围之内,确保村民自治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方的路十分艰难,需要十二分的勇气,更需要十五分的执着。只有加强法律的普及来弥补,才能使西部人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才能使人格道德完善,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法律建设,才能实现法制现代化。

参考文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

上一篇:立春吃什么范文下一篇:私人银行行业前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