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范文

2023-09-18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范文第1篇

1 临床资料

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间我院内科病房共收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58例, 男39例, 女19例, 患者临床表现咳嗽、咯痰, 或伴喘息反复发作, 每年发病至少3个月, 并连续2年以上。X线征象:X线检查阳性, 16例患者见两肺下部纹理增粗, 或呈索条状, 8例患者有斑点阴影重叠其上, 5例支气管碘油造影可见到支气管变形, 4例患者支气管狭窄, 6例呈柱状扩张, 12例由于痰液潴留, 呈截断状。

2 治疗方法

2.1 抗生素

青霉素及一代、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的常用药;红霉素及阿奇霉素, 对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双球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严重感染时选用三代头孢, 并及时做痰培养, 根据痰培养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择抗生素。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选用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效果好。舒巴坦用于对青霉素耐药、反复呼吸道感染且长期反复应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者。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及对症支持处理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5mg/支, 每次30mg加入10%Na Cl 100m L, 静脉滴注, 2次/d, 疗程7~10d。氨溴索时患者的痰液分泌可恢复到正常状态, 咳嗽及痰量显著减少, 呼吸道黏膜的表面活性物质发挥其正常的保护功能。

3 结果

入选的58例患者有29例咳嗽消失, 偶有咯痰, 气喘减轻, 能胜任日常生活、工作, 观察1年无复发;27例患者咳嗽明显减轻, 咯痰减少, 气喘减轻, 治疗后3个月无复发;总有效率96.66%, 2例治疗无效, 1例并发心力衰竭后死亡, 另外1例转院治疗。

4 讨论

国内外研究均证明[1]吸烟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吸烟时间愈长, 烟量愈大, 患病率也愈高。戒烟后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 病情缓解, 甚至痊愈。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主要为病毒和细菌感染, 鼻病毒、粘液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多见。在病毒或病毒与支原体混合感染损伤气道粘膜的基础上可继发细菌感染。从痰培养结果发现, 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及奈瑟球菌四种为最多见。感染虽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但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说明为其首发病因。只认为是慢性支气管炎的继发感染和加剧病变发展的重要因素。如刺激性烟雾、粉尘、大气污染的慢性刺激, 常为慢性支气管炎的诱发因素之一。接触工业刺激性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工人, 慢性支气管炎患病率远较不接触者为高, 故大气污染也是本病重要诱发病因。正常人呼吸道具有完善的防御功能, 对吸入空气具有过滤、加温和湿润的作用;气管、支气管粘膜的粘液纤毛运动, 以及咳嗽反射等, 能净化或排除异物和过多的分泌物;细支气管和肺泡中还分泌免疫球蛋白, 有抗病毒和细菌作用, 因此, 在正常情况下, 下呼吸道始终保持无菌状态。全身或呼吸道局部的防御及免疫功能减弱, 可为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提供内在的条件。老年人常因呼吸道的免疫功能减退, 免疫球蛋白的减少, 呼吸道防御功能退化,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衰退等, 致患病率较高。当呼吸道副交感神经反应增高时, 对正常人不起作用的微弱刺激, 可引起支气管收缩痉挛, 分泌物增多, 而产生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综合上述因素, 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时, 气道在不同程度敏感性的基础上, 有一种或多种外因的存在, 长期反复作用, 可发展成为慢性支气管炎。

除上述因素外, 气候变化, 特别是寒冷空气能引起粘液分泌物增加, 支气管纤毛运动减弱。在冬季, 患者的病情波动与温度和温差有明显关系。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也可能是本病的一个内因, 大多数患者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现象。部分患者的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气道反应性较正常人增强。老年人性腺及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 喉头反射减弱, 呼吸道防御功能退化,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机能衰退, 也可使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增加。营养对支气管炎也有一定影响, 维生素C缺乏, 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 血管通透性增加;维生素A缺乏, 可使支气管粘膜的柱状上皮细胞及粘膜的修复机能减弱, 溶菌酶活力降低, 易罹慢性支气管炎。遗传因素是否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有关, 迄今尚未证实。α1-抗胰蛋白酶严重缺乏者能引起肺气肿, 但无气道病变的症状, 提示它与慢性支气管炎并无直接关系。

摘要:老年人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应根据老年患者病情及时治疗, 选用针对性强的抗菌药物, 治疗应以综合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应用抗生素是关键。

关键词: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参考文献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范文第2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1例患儿, 男28例, 女13例。年龄2~6个月9例, 7~24个月32例。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 褚福棠主编, 血清肺炎支原体Mp-IgM阳性。

1.2 临床表现

1.2.1 呼吸道症状

以咳嗽、喘憋、呼吸道困难、发热为主要症状。41例患儿均有咳嗽, 频繁咳嗽29例 (占71.1%) , 中等度咳嗽12例 (28.9%) , 重度喘憋33例 (84.5%) , 中等度喘憋8例 (15.5%) , 高热36例 (90.5%) , 中等度发热5例 (9.5%) 。

1.2.2 肺部体征

入院第2、3天肺部可闻及喘鸣音41例 (100.00%) , 入院第5天之后, 双肺可闻及固定中湿啰音41例 (100.00%) , 一侧呼吸音减低5例。

1.2.3 肺外表现

(1) 累及消化系统13例, 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9例, 肝大2例, 转氨酶升高9例。 (2) 累及心血管系统13例, 心肌酶谱升高11例, 心动过速2例。 (3) 累及神经系统3例, 均有不同程度嗜睡、头痛、呕吐, 行脑电图检查, 均为异常, 呈慢波增多。 (4) 累计血液系统3例, 均表现为贫血、血小板减少。 (5) 累及泌尿系统1例, 血尿1例。 (6) 皮疹3例。

1.3 实验室检查结果

1.3.1 Mp-IgM

测定41例患儿Mp-IgM均阳性。

1.3.2 血常规

WBC<10×109/L 24例, WBC>10×109/L17例。

1.3.3 X线胸片检查结果

41例均有病变, 小片状阴影15例 (37.35%) , 肺门影增浓、模糊14例 (35.50%) , 大片状阴影11例, 其中肺不张2例, 胸腔积液1例 (右侧少量胸腔积液) 。

1.4 治疗及转归

肺炎支原体感染至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均给予抗炎、抗病毒, 止咳平喘, 补液等终合治疗, 对喘憋严重给予吸氧,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重症静点甲泼尼龙, 并发心、脑、肝等损害的患儿给予营养心肌、营养脑细胞、保肝药物治疗。4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如果存在支原体血征, 首选红霉素, 每日每公斤体重30mg, 日2次静点, 连用5~7d, 如果热退, 仍咳嗽, 肺部阴影未完全吸收者, 再续点阿奇霉素, 每日每公斤10mg, 连用3~5d, 但需家长签知情同意书, 4例喘憋发作时对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不耐受, 口服顺尔宁、美普清症状缓解, 1例胸腔积液患儿加用小剂量地塞米松1周, 1周后复查胸片胸腔积液明显吸收, 1例伴有贫血患儿治疗10d后复查胸片时呈游走性改变, 住院17d症状缓解后出院, 35例患儿全部治愈。

2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 随着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毛细支气管炎的报道越来越多, 肺炎支原体感染已成为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发病率逐年增加。本文通过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Mp-IgM抗体的检测, 2岁以下肺炎支原体感染为31.1%, <6个月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为21.9%。肺炎支原体感染一般以年长儿发病较多, 起病较慢, 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较少见。肺炎支原体感染通过飞沫传播, 侵入呼吸道粘膜, 可导致气道损伤, 使纤毛破坏, 纤毛运动减弱而出现呼吸道症状。近年研究认为,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产生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诱导物, 通过直接扩散或常见的体循环方式到达下呼吸道细胞或肺外器官。为清除这些物质, 机体免疫细胞产生产获得性免疫反应。由于该免疫反应依赖于抗原的剂量、靶器官的分布和免疫系统的状态, 导致肺内或肺外损害的表现[2]。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除导致呼吸道系统病变外, 常可并发肺外损害, 使临床表现复杂化, 病程迁延。因此, 我们体会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常规检查肺炎支原体抗体, 必要时5~7d后再复查1次, 以便早期诊断, 减少漏诊, 及时治疗。

本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表现均有咳嗽, 喘憋及呼吸困难, 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无差别, 我们体会肺炎支原体感染加重了气道高反应性, 使大多数患儿有中、高度发热, 而且持续时间较长, 肺外损害表现较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明显增加, 可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肺部X线表现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有所不同, 除有不同程度梗阻性肺气肿外, 72.90%患儿有单侧小片状或大片状影。外周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CRP可增高, 可能合并细菌感染。通过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表现分析:认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至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表现四季发病, 喘憋更重, 中高度发热, 而且持续时间较长;胸部X线有肺气肿伴单侧片状影, 常有肺外表现, 心、肝、皮肤损害表现, 入院应常规检查肺炎支原体抗体, 如果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 伴有支原体血症, 应首选红霉素治疗, 联合头孢类及抗病毒药物, 效果比较好, 连用5~7d, 如果热退, 可再继续静点阿奇霉素, 连用3~5d, 因其阿奇霉素组织渗透性好, 在炎症局部组织药物浓度高, 有抗炎作用强而持久, 但需家长签知情同意书。喘憋发作时给予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 必要时静点甲泼尼龙。有的患儿对雾化吸入不耐受, 可给予顺尔宁、美普清, 可逐渐控制喘憋。

摘要: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科住院41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同时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的, 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由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毛细支气管炎病程长, 肺外并发症多, 临床表现均有咳嗽, 喘憋, 呼吸困难, 部分患儿伴发热、高热, 胸部X线表现以片状阴影, 云絮状阴影, 肺门影增浓为主, 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头孢类抗生素利巴韦林治疗效果比较好。结论 由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与一般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表现相似, 但是喘息较重, 高热, 易出现肺外并发症, 病程较长, X线表现以片状阴影, 云絮状阴影, 肺门影增浓为主,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头孢类抗生素利巴韦林治疗效果比较好, 有的对支气管扩张剂不耐受。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特点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204.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9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 符合诸福棠主编的《实用儿科学》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49例, 女41例, 患儿年龄2~18个月岁。全部病例除外先天性心脏病、心衰、呼衰, 支气管异物、先天性支气管狭窄等疾病。

1.2 分组

入选的90例患儿根据入选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各45例。男49例, 女41例, 年龄 (9.1±1.2) 岁, 病程 (2.77±0.9) 年, 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平均病程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3 治疗方法

2组均采用抗炎、镇静、平喘, 必要时吸氧、吸痰等综合治疗。联合用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2.5mg/d, 睡前1次口服;酮替芬0.5mg/次, 2次/d口服;同时雾化吸入布地奈德, 每次1mL (含布地奈德0.5mg) 加生理盐水至2~3mL由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 2次/d, 每次10~15min, 疗程5d (专人操作) 。

1.4 疗效评定[2]

治愈:发热、咳嗽、喘憋消失, 肺部哮鸣音及湿啰音消失, 胸部X线检查正常;好转:体温降低、咳嗽喘憋减少, 气促缓解, 肺部哮鸣音及湿啰音减轻;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检查均无好转或加重者。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表2)

联合用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3.3%, 联合用药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联合用药组的喘憋、哮鸣音、咳嗽及肺部啰音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较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 至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临床上多采用对症处理[3]。孟鲁司特是一种高选择性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抑制白三烯多肽所产生的气道嗜酸性细胞浸润, 从而减轻气道炎症, 降低血管通透性, 抑制呼吸道平滑肌痉挛, 减轻哮喘症状[4]。布地奈德是是一种非卤化糖皮质激素, 对局部炎症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雾化吸入可减少呼吸道粘膜水肿及粘液分泌, 并收缩气道血管, 缓解患儿喘憋症状。酮替芬为抗组织胺药, 抑制支气管周围黏膜下肥大细胞及血液中嗜酸粒细胞释放组织胺、慢反应物质从而降低支气管的敏感性。本组资料证实, 3种药物联用, 联合用药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联合用药组的喘憋、哮鸣音、咳嗽及肺部啰音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 。

综上, 孟鲁司特、酮替芬加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 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值得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用孟鲁司特、酮替芬加布地奈德吸入治疗的疗效, 进一步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9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各45例, 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 联合用药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孟鲁司特、酮替芬加布地奈德吸入进行治疗,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2组的疗效及2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 联合用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 联合用药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联合用药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孟鲁司特、酮替芬加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 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孟鲁司特,酮替芬,布地奈德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631~642.

[2] 沈晓明.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65~266.

[3] 孙晓红, 简国江, 张燕丽, 等.孟鲁司特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 2010, 16 (1) :27~28.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观察病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 共6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30例, 其中男18例, 女12例;年龄18~55岁, 平均 (39.4±12.6) 岁;病程1~2年, 平均 (0.8±0.6) 年。对照组30例, 其中男17例, 女13例;年龄18~56岁, 平均 (38.9±11.9) 岁;病程1~2年, 平均 (0.8±0.5) 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 符合1979年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制定的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 (2) 年龄>18岁; (3)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咳嗽、痰量增加、脓痰者, 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白细胞>1.0×109/L或中性粒细胞>75%。

1.2.2 排除标准

(1) 排除对阿奇霉素与左氧氟沙星过敏者; (2) 排除有免疫缺陷者; (3) 排除病情较重需住院治疗者; (4) 排除伴有严重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及非肿瘤患者。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500mg, 口服, 1次/d;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400mg, 口服, 1次/d。2组均以5d为1个疗程, 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按1993年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标准进行评定。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愈率观察组为36.67%, 对照组为23.33%, 2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0.05) 。2组有效率均为76.67%, 2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见表1。

2.2 2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 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气道进行性炎性病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 支气管结构逐渐被破坏, 患者呼吸功能逐渐下降。阿奇霉素作为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在呼吸系统感染中也显示了极大的作用。这主要得益于阿奇霉素在呼吸系统组织中浓度高且持续时间长, 并可经巨噬细胞转运到达感染部位, 它在血清中快速被吸收。因此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可获得良好的疗效[2]。本研究结果亦表明, 阿奇霉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其中治疗后治愈率观察组为36.67%, 对照组为23.33%, 2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0.05) 。2组有效率均为76.67%, 2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观察组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 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摘要:目的 比较阿奇霉素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500mg, 口服, 1次/d;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400mg, 口服, 1次/d。2组均以5d为1个疗程, 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愈率观察组为36.67%, 对照组为23.33%, 2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0.05) 。2组有效率均为76.67%, 2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观察组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 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

关键词:支气管炎,性,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疗效比较

参考文献

[1] Hurst J, Wedzlcha J.What is (and what is not) a COPD exacerbation:Thoughts from the new GOLD guidelines[J].Thorax, 2007, 62 (3) :l98~l99.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老年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均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2]确诊,排除具有咳嗽、咯痰及喘息症状的其他病症,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59~80岁,平均(65.4±4.9)岁,病程8~27年,平均病程(18.9±7.5)年,平均体温(37.9±1.3)℃,平均白细胞总数(12.9±2.1)×109。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吸氧治疗,鼻塞法,每日10~15h,流量控制为2.5L/min,给予抗炎治疗,药物选用头孢哌酮4.0g/d,左氧氟沙星0.4g/d,同时给予止咳化痰、解痉平喘治疗,对照组仅口服标准桃金娘油胶囊,300mg/d,连服7d;治疗组联合使用标准桃金娘油胶囊和特布他林,标准桃金娘油胶囊300mg/d,连服7d,特布他林采用雾化吸入法,每日3次,每次250μg,连续吸入7d。

1.2.2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判标准

观察指标有:治疗前后1s呼出容积(FEV1),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BC)等,疗效评判标准[3],见表1。

1.3 统计学处理

对资料实施统计,并用SPSS 1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数据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的方法,计量数据用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如表2,较对照组,联合用药的治疗组治疗显效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肺功能比较

如表3,较对照组,联合用药治疗组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更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均有部分患者服用标准桃金娘油胶囊后,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治疗组有5例(10.0%)患者应用特布他林后,出现心悸,症状均在用药3d后减轻或消失,未影响患者的预后。

3 讨论

近年来,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发率越来越高,它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发的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病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体退化,包括气管、支气管等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肺功能,导致对病原菌的免疫力减弱,引发咳嗽、咯痰,继而发展为气短或喘息[4]。此症的治疗原则是抗感染、止咳化痰、解痉平喘,同时增强免疫力,但如何快速有效地治疗老年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值得研究。

本组研究发现,较之对照组,治疗组联合应用标准桃金娘油胶囊和特布他林的疗效明显好,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BC),1s呼出容积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等肺功能改善情况均更好(P<0.05)。标准桃金娘油胶囊是桃金娘科树叶的提取物,具有迅速碱化、溶解上、下呼吸道黏膜粘液,促进分泌的作用,还可通过β-拟交感神经效应舒张支气管,并可加速支气管纤毛运动,加强纤毛的清除功能,加剧粘液移动速度,有助于排痰,同时还具有杀菌作用[5]。特布他林是β2受体激动素的一种,可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减少游离Ca2+数量,加剧纤毛摆动,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同时可有效抑制过敏介质释放,与标准桃金娘油胶囊联合应用时,可快速有效地缓解呼吸道痉挛,减轻炎症反应,加速痰液的溶解、排除,促使呼吸道迅速恢复通畅,帮助肺功能恢复,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症。服用标准桃金娘油胶囊易发生恶心、干呕等胃肠道反应,服用特布他林偶尔会并发心悸、震颤等副作用,但均为轻微反应,几天后均缓解或消失,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联合应用标准桃金娘油胶囊和特布他林治疗老年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明显,并可缩短治疗时间,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标准桃金娘油胶囊联合特布他林治疗老年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老年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2组,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较对照组,联合用药的治疗组治疗显效率高,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更明显(P<0.05)。结论 联合应用标准桃金娘油胶囊和特布他林治疗老年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明显,并可缩短治疗时间,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关键词:标准桃金娘油胶囊,特布他林,老年,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参考文献

[1] 沈明格.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治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8):48~49.

[2] 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呼吸杂志,2007,3(1):6.

[3] 伍红梅.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的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与护理体会[J].临床医学,2011,24(6):3424~3425.

[4] 韩春娜.吉诺通联合氨溴素治疗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68例[J].当代医学,2010,16(9):140.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范文第6篇

【摘要】 目的 观察微波治疗仪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支气管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微波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抗感染、退热、止咳、氧疗)基础上加用脉冲式微波治疗(每天两次,每次每侧15分钟,疗程为5天),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微波治疗组有效率98%,对照组有效率为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微波治疗仪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能促使症状消退,啰音消失,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支气管肺炎

微波治疗仪

观察及护理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性湿啰音,严重者常可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导致死亡[1]。临床治疗的目的是及时控制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其治疗护理大多采用抗感染、雾化、祛痰、止咳、协助拍背、促进排痰等。2008年我科采用多功能微波治疗仪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配合正确的护理措施,效果显著,现将治疗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5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部有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胸片均为单侧或双侧肺野有斑片状阴影,符合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将本组10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比较均排 除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患儿常规治疗方法相同(抗感染、退热、止咳、吸氧),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南京产的微波治疗机在背部距离病灶5~7cm做垂直照射治疗,输出方式为脉冲式微波,功率:年龄在2m至2岁选择10~15w,3岁至5岁选择15~20w,时间为每次每侧15分钟,每天2次,5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无微波治疗外,余同治疗组。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胸片进行观察评价。

1.2.2 效果判定。显效:治疗3天内体温降至正常,咳嗽明显减轻,气促消失,肺部体征消失,X线胸片示无渗出或渗出基本吸收。有效:治疗3天,体温下降、咳嗽气促减轻,肺部体征明显减少或消失。无效:治疗时间>5天,上述症状和体征无改善,X线胸片示两肺渗出无变化。

1.2.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观察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微波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病例效果观察及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治疗组

50

31

98% 对照组

50

29

82% 注:*与对照组比较X2=7.11,P<0.01。

2.2 不良反应,经微波治疗的患儿无一例发生呼吸困难及面色改变,无皮肤烫伤,所有的患儿皆能完成脉冲式微波治疗。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微波治疗仪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是一种新型治疗方法,治疗前向家长及患儿讲解,让他们了解这是一种无创性治疗措施,消除他们的疑虑和恐惧心理。

3.2 操作前准备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室内人员流动;检查取下患儿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如衣服出现潮湿时,应先更换棉质衣服,以2~3件衣服为宜。

3.3 检查微波治疗仪的性能,确定照射部位,探头固定。遵医嘱确定照射部位为单侧或双侧,进行背部病灶照射。照射探头采用支架固定,婴幼儿选择俯卧位在睡眠时进行,年长儿可采用半坐卧位,要有专人看护,落实安全措施,防止坠床。

3.4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气促。进行照射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儿神志、心率、呼吸体温变化,随时探测微波照射的温度,以温热为准。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对痰液较多的患儿,应先进行拍背促进排痰,必要时采用负压吸引。

4 讨论

上一篇: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意见范文下一篇:质量监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