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感染的治疗方法范文

2023-09-22

支气管感染的治疗方法范文第1篇

方法: 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278例重型颅脑损伤后行气管切开患者其肺部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情况。

结果: 278例患者痰培养结果检测出阳性者195例,其中单一感染42例,混合感染153例;其中细菌202株,革兰阴性杆菌143株(60.9%),革兰阳性球菌57株(24.3%),革兰阴性球菌2株(0.9%),真菌33株(14.1%)。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感染多发于多种抗菌药合并使用并疗程较长者。

结论:重症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机率较高,感染多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为辅,病程长者可有真菌,病原体均耐药明显,临床上为达到最佳抗菌效果应以药敏培养结果随时调整用药方案为主。(药敏结果提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耐药明显;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对青霉素高度耐药。)

27床赵华东:(2011年12月----2012年5月)

4.13阴沟肠杆菌===是肠杆菌科肠杆菌属的成员之一。该菌为消毒剂及抗生素有强烈的抵抗能力,这是渐增多的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其原因是它能很快获得对抗生素,尤其是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临床最常用的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各种手术留置导尿管、静脉穿刺导管内镜检查、机械通气等的应用使得阴沟肠杆菌有了入侵机体的通路,从而可能导致感染

霉菌(丝状的真菌);

4.13白假丝酵母菌===是一种真菌,通常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道,一般在正常机体中数量少,不引起疾病,当机体免疫功能或一般防御力下降或正常菌群相互制约作用失调,则本菌大量繁殖并改变生长形式(芽生菌丝相)侵入细胞引起疾病;

支气管感染的治疗方法范文第2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病例共36例, 男31例, 女5例, 年龄最大72岁, 最小17岁, 从转入ICU到行气管切开平均 (8±3) d, 32例为昏迷患者, 4例为清醒患者, 24例进行机械通气。

1.2 诊断标准

起病于术后24h后;临床有发热, 咳嗽或 (和) 肺部啰音, 叩诊浊音等症状、体征, 胸片示肺部浸润性阴影;至少有以下表现之一:咯脓痰, 气管吸出物、支气管刷检标本或培养检出病原菌, 有诊断意义的血清抗体阳性, 或有肺炎的病理学组织学依据。痰液培养由于受口咽部多种菌的污染, 结果仅有参考意义。

1.3 痰液的采集

36例气管切开患者先按常规吸痰法吸出较浅部位的痰液, 再用无菌痰液收集器从气管套管中插入较深部位, 吸取痰液后立即送检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3]。

2 结果

2.1

细菌分布特点, 见表1

2.2 治疗结果

本组36例患者的治疗包括对原发病的治疗和经验性应用抗生素, 再根据痰液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性抗生素, 加强气管切开的护理。全组患者治愈12例, 显效18例, 有效5例, 死亡1例。

3 讨论

ICU内肺部感染是指进入ICU72h后发生的院内感染。它发生于有基础疾病者, 多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受损, 多为机会性致病菌引起, 多数耐药。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 肺部感染占15%, 仅次于泌尿系感染居第2位, 但病死率却高达25%~50%居首位[3]。ICU病人因基础病更为严重。使宿主防御功能严重受损, 多个易感者集中相对窄小的空间内, 发生感染的机会比其它病房增加2~10倍而且耐药菌的耐药程度更加严重。因此, 对ICU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 要求护士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本组病例因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 减少了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使患者恢复顺利[4]。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人工气道管理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有针对性地对气道的温、湿化, 清除气道分泌物, 加强气道、气囊的管理, 控制口咽部细菌定植及误吸, 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改进, 可有效降低ICU患者的肺部感染, 提高危重患者的生存率, 降低患者痛苦, 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摘要:目的 探讨我院脑外科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更为有效的护理措施, 预防并控制ICU内肺部感染的发生。方法 观察我院脑外科36例行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的ICU患者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总结细菌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 并分析原因。结果 导致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为基础疾病免疫力差,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咽部定植细菌下移, 生理屏障作用和无菌操作不严格等。结论 有针对性地对气道的温、湿化, 清除气道分泌物, 加强气道、气囊的管理, 控制口咽部细菌定植及误吸, 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改进, 可有效降低ICU患者的肺部感染。

关键词:ICU,气管切开,感染

参考文献

[1] 王萍.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6) :556~558.

[2] 刘领君.亲情服务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 20 (34) :54~68.

[3] 潘美飞.长期留置气管套管患者的护理体会[J].广西医学, 2007, 29 (9) :1472.

[4] 林御贞.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6) :88.

[5] 周胜招, 邓明珠.浅谈手术室护士在围手术期的亲情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7, 7 (2) :14~25.

支气管感染的治疗方法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7月至2008年4月间我院住院部共收治25例重度支气管哮喘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 其中男16例, 女9例, 年龄25~68岁, 平均53.56岁。

1.2 诊断标准

1.2.1 重度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

25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均因哮喘复发入院, 所有患者哮喘的诊断均符合200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严重度分级及疗效判断标准要求。

1.2.2 下呼吸道真菌感染诊断

胸部X线影像检查发现肺纹理增多、紊乱, 见到条索状影10例, 见有淡片状模糊状阴影5例。25例患者漱口后咳出深部痰, 经痰普通培养为白色念珠菌19例, 酵母菌2例, 克柔珠菌及曲霉球菌各1例。

1.3 治疗方法

本组在治疗哮喘的基础上加用抗真菌治疗。氟康唑100~200mg/d, 静脉滴注。21例临床症状消失或2次痰培养检查均阴性, 有效率84.0%。4例患者用药期间死于合并症, 病死率16.0%。用药期间, 有2例出现恶心、呕吐, 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

2 结果

总结25例重症支气管哮喘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长期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和长期应用广谱抗菌素是重症支气管哮喘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次是基础疾病, 和使用免疫抑制剂;还有年龄也是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3 讨论

根据以上资料, 对我院重度支气管哮喘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如下: (1) 长期大量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 25例患者均有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史, 其中使用地塞米松13例, 5~20mg/d, 使用7~14d, 使用甲基强的松龙12例, 40~160mg/d, 使用7~14d。由于糖皮质激素能降低患者白细胞的趋化和吞噬能力, 影响了患者淋巴系统的免疫功能, 抑制干扰素的生成和作用效率。因而增加了真菌感染的几率, 所以说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是重症支气管哮喘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2) 长期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 25例患者均应用2种或2种以上广谱抗生素, 且更换较为频繁,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导致体内正常菌群减少或菌群失调, 有利于真菌的吸附、繁殖和扩散。某些抗生素还具有直接促进真菌生长的作用, 所以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也是导致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 (3) 与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有关。25例中有16例合并有糖尿病, 2例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 1例合并肺癌, 占76.0%, 合并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导致真菌感染, 而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肺癌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或抗肿瘤药物, 也是真菌易感因素。 (4) 重症支气管哮喘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还与年龄有关。25例患者中60岁以上者为14例, 占56.0%。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免疫功能显著减退, 60岁后胸腺素分泌减少, T淋巴细胞水平下降, 增加了真菌感染的机会。因此, 年龄也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重度支气管哮喘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和年龄有关。其中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核广谱抗菌药物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 临床上对于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具有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真菌感染, 做到及早发现和积极治疗。一旦确诊真菌感染后要正规抗真菌治疗。本文中25例患者确诊后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真菌治疗。有21例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2次痰培养检查阴性, 有效率为84.0%。4例患者用药期间死于合并症, 病死率16.0%。用药期间, 有2例出现恶心、呕吐, 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治疗效果较好。

摘要:目的 研究重症支气管哮喘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5年7月至2008年4月住院治疗的25例重度支气管哮喘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25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确诊后在原治疗基础上依据药敏结果 加用抗真菌治疗及增强免疫治疗, 有效率为86.0%。结论 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在一定的因素下易发生下呼吸道真菌感染, 应注意预防, 一旦确诊要及早治疗。

关键词:重度支气管哮喘,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王永.院内老年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03, 8 (5) :405~406.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 2003, 26 (3) :132~138.

支气管感染的治疗方法范文第4篇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支气管扩张咯血病人68例, 均为住院病人, 其中男45例, 女23例, 年龄16~82岁, 平均49岁。方法:常规术前纤支管镜检查并录象, 确定部位。使用日本产的Olympus BF40纤维支气管镜。药物用凝血酶200~400U用8~10℃0.9%生理盐水5~10mL溶解。在纤支镜直视下用生理盐水灌洗后, 再将凝血酶溶喷洒于出血部位。3~4d1次。每例病人根据咯血情况治疗1~2次。

2 结果

术后第2天咯血减少者36例, 32例于术后第4天再次局部喷洒凝血酶400U。其中仍有5例反复咯血效果不理想。死亡1例。

3 护理策略

3.1 术前指导

(1) 心理护理。经纤支镜下局部止血治疗是一项新的治疗方法。由于病人及家属对此项治疗不太了解, 因而产生紧张恐惧心理[1]。在纤支镜检查治疗中, 病人往往会感到鼻、咽、气管内有异物感, 从而引起咳嗽反射。因此, 使部分病人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过程。所以护士必须在术前详细地给病人及家属介绍此种方法的目的, 意义以及需要病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配合的注意事项, 消除顾虑, 放松心情。 (2) 病人的准备。术前完善各项相关检查, 如胸片或胸部CT片、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 如有呼吸功能不良者应查血气分析。由于纤支镜检查治疗是有创操作, 术前必须做好医患沟通, 讲清治疗的风险, 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 完善相关手续。术前禁食、禁饮4h, 并遵医嘱于术前30min肌肉注射硫酸阿托品0.5mg, 以减少鼻、咽、气管的分泌物, 降低迷走神经张力, 缓解紧张情绪, 以利纤支镜顺利到达病变部位。同时肌肉注射地西泮10mg, 以镇静, 消除恐惧心理。 (3) 物品及药物准备。备好治疗所需要的止血药, 8~10℃无菌生理盐水, 另备好急救药品、物品、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氧气和吸痰装置。

3.2 麻醉

术前用2%利多卡因作鼻咽黏膜表面麻醉。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 头略向后仰, 用麻醉专用喷雾器, 对准鼻部喷射麻药, 每侧鼻孔2~3喷/次。每2~3分钟喷1次, 共3~4次。并嘱患者张口, 用无菌纱布包住舌向外牵拉, 用麻醉专用喷雾器喷咽喉部2~3次。在喷麻药的过程中主动与病人交流, 转移其注意力, 并可让家属陪伴予以心理支持, 减少紧张情绪。

3.3 术中配合

(1) 病人仰卧于手术台上, 建立静脉通道, 2~3L/分吸氧, 安置多参数心电监护仪。选择经鼻插管, 护士与检查医生密切配合, 动作敏捷轻柔, 避免用力拉扯导管, 防止损伤鼻黏膜[2], 进入声门时病人会感到恶心, 咳嗽憋气, 此时应告知患者这是检查治疗中出现的正常现象, 勿紧张, 并张口呼吸。不能抬头或摇头或用手强行抓扯镜管。并密切观察神志、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给予积极处理。 (2) 严格无菌操作:根据无菌操作原则, 用8~10℃无菌生理盐水溶解凝血酶200~400U, 待检查医生将纤支镜到达患者肺出血部位时, 先用生理盐水灌洗后再将药物经纤支镜配套针喷洒于出血部位。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若氧饱和度<90%时, 应加大氧浓度4~6L/分。术后护理: (1) 药物喷洒完毕拔除纤支镜后, 让病人在检查台上平卧或向患侧卧位休息15~30min, 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侧卧位时病变部位在下侧, 避免引起出血或病变播散[3], 并密切观察血压, 呼吸。 (2) 术后3h勿进水进食, 以免造成误吸[1,2,3,4], 3h后方逐渐可进食流质、半流质饮食。 (3) 做好口腔护理, 讲解口腔护理的重要性, 测定口腔pH值, 选择合适的漱口液, 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保持口腔清洁。

3.4 并发症的护理

(1) 本组病例术后出现咽喉不适11例, 给予含服“华素片”或“银黄含片”1片/次, 3~4次/d, 1~2d症状消失。 (2) 出现鼻黏膜少许出血5例, 给予“氯麻滴鼻液”滴鼻, 1~2滴/次, 3次/d, 1~2d症状消失。 (3) 术后发热4例, 体温在37.6~38.5℃, 给予多饮水, 对症处理, 肌肉注射柴胡注射液4mL, 2~3d后体温正常。 (4) 死亡1例。该例病人在治疗完成后走下纤支镜检查台, 突然倒地, 呼吸心率减慢, 就地积极抢救, 但终因呼吸心跳停止死亡。

4 讨论

支气管扩张咯血是常见的的内科急症。纤维支气管镜适用于做肺叶、段及亚段支气管病变的观察, 活检采样, 细菌学、细胞学检查、配合TV系统可进行摄影, 示教和动态记录。该支气管镜附有活检取样机构, 能帮助发现早期病变, 能开展息肉摘除等体内外科手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呼吸道和肺部疾病的一种先进手段, 广泛应用于临床。纤维支气管镜的特点是, 可以使许多隐藏在气管、支气管及肺内深部难以发现的疾病, 在没有体表创伤的情况下得到明确诊断及治疗。纤支镜检查治疗是一项有创操作, 必须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 严格消毒器械, 严格无菌操作。正确指导患者, 术前必须全面告之其注意事项, 以利检查治疗顺利完成。术前充分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征得其理解与同意, 并签手术志愿书, 以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熟练的术中配合, 可以大大缩短操作时间, 减少患者的痛苦。整个检查治疗过程中, 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监测指标, 包括术后可适当延长观察时间, 以利于病人获得有效的积极抢救时间。本组1例死亡病人, 在抢救中, 从气管内吸出大量鲜红色血液约1500mL。其死亡原因可能是肺大出血所致。由于术前进行了充分的医患沟通, 相关手续完善, 事后进行积极的抢救, 并安抚家属, 家属表示理解, 但遗憾的是家属不愿意作尸体解剖。

摘要:目的 总结支气管扩张咯血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局部止血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对68例支气管扩张咯血病人在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对出血部位局部喷洒凝血酶溶液 (凝血酶200~400U用生理盐水5~10mL溶解) 。结果 显效62例, 效果不佳5例, 死亡1例。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 有效的护患沟通, 娴熟的术中配合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扩张咯血,护理

参考文献

[1] 王爱民, 王卫红, 李玉德.1298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发症护理[J].实用护理学杂志, 2006, 16 (1) :21~22.

[2] 周柯.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治疗银环蛇咬伤患者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15) :13~15.

[3] 杨翠华, 尹文玉, 赵华英.经纤维支气管镜行肺泡灌洗辅助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07, 22 (19) :24~25.

支气管感染的治疗方法范文第5篇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99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 男58例, 女41例, 年龄8个月~4.5岁, 平均 (2.5±0.8) 岁, 异物存留时间最短1h, 最长38d, 平均1~4d。异物种类:花生米27例, 南瓜子14例, 果冻31例, 硬币9例, 塑料球5例, 其他13例;异物位置:右支气管37例, 左支气管36例, 主气管异物26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咳嗽, 咽下困难, 其中呼吸困难、发绀70例。81例为急诊手术。经过精心的护理, 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 1例出现肺部感染, 12例出现发热症状, 对症治疗后好转、无一例死亡或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心理护理

患儿由于气管、支气管异物入院时多为呼吸困难、阵发性呛咳, 甚至窒息等, 患儿家长常出现焦虑、担心、自责等不良情绪, 患儿由于面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会引起哭闹, 使病情加重, 护士应向患儿家长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说明手术存在的危险及可能的并发症, 取得家长的理解及配合, 主动关心患儿, 让患儿有安全感, 对哭闹明显的患儿, 语言要和蔼可亲[2], 用其感兴趣的事分散患儿的注意力, 使其愉快情绪顺利进行手术。

2.1.2 术前准备

术前应严密观察呼吸、咳嗽等情况, 了解病史, 常规检查及胸部X线检查。询问有无麻醉过敏史。术前4h禁食、禁水, 术前30min酌量肌注阿托品、鲁米那。术前检查气管镜性能是否良好、放大镜是否清晰、吸引器及吸引管是否堵塞[3], 备好氧气及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

2.2 术中护理

患儿均采用全身静脉麻醉, 取仰卧垂头位, 气管镜经口腔进入探查并去除异物。术中应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 面色情况, 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 当血氧饱和度<70mm Hg使应给予吸氧, 护士应陪在患儿身边, 紧握其手, 给予患儿心理支持顺利完成手术。

2.3 术后护理

2.3.1 全麻后护理

术后应严密观察患儿的体温、呼吸频率和深度、心率、血氧饱和度做好记录, 注意其面色和唇色是否有变, 判断异物是否完全取出, 有无残留或移位, 是否有并发症发生。患儿全麻后, 由于异物的刺激及手术的直接损伤, 喉、气管有不同程度的水肿、炎症, 分泌物和痰液增多, 未清醒时给予去枕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通畅, 防止分泌物误吸引起窒息;清醒后可取半坐卧位, 6h后可进流质饮食, 避免干硬、油腻、刺激性食物。

2.3.2 防止并发症护理

(1) 窒息是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常见的并发症, 在术中由于支气管镜插入声门时咽喉部受刺激引起喉痉挛可致窒息或是在术后因咽喉部受刺激水肿后引起窒息。因此, 护士应注意为医生选用的支气管镜, 手术协助医生时动作应准确、轻柔、迅速, 减少不必要的喉部刺激。 (2) 低氧血症, 患儿因阻塞性呼吸困难和支气管镜检查时间长, 易发生低氧血症, 因此, 在手术过程中和术后应严密观察患儿的呼吸和面色情况, 监测血氧饱和度, 当血氧饱和度<70mm Hg, 或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症状时, 应立即给予吸氧至缺氧状态改善[4]。 (3) 喉水肿, 异物取出时由于气管、支气管炎症或手术器械较大对喉部的刺激, 患儿会出现喉水肿、声音嘶哑、烦躁不安等症状, 密切观察呼吸、皮肤颜色及有无口唇面色紫绀等症状, 遵医嘱给予足量抗生素和激素治疗。 (4) 肺炎、支气管炎, 术后患儿如出现反复发热、咳嗽、气喘等症状, 应检查是否有异物存留, 应密切注意患儿体温的变化, 多饮水, 及时用抗生素。

2.4 健康教育

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 指导家长正确的喂养孩子, 养成良好习惯, 教会家长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措施。

3 体会

小儿气管、支气管由于发育不健全, 不能将硬物嚼碎, 会发生异物误入呼吸道, 引起患儿咳嗽、呼吸困难、窒息甚至危及生命。及时抢救是挽救患儿生命的重要措施。医护人员应了解病情发展, 迅速做好术前及急救物品的准备, 严密观察病情, 加强围手术期护理,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治愈率, 挽救生命, 减轻家属心理负担, 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治疗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99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围手术期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精心的护理, 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 1例出现肺部感染, 12例出现发热症状, 对症治疗后好转、无一例死亡或并发症发生。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 加强围手术期护理,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挽救患儿生命, 减轻家属心理负担, 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关键词:支气管镜,支气管异物

参考文献

[1] 龚彩玲.纤支镜治疗小儿气道异物及围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内镜杂志, 2010, 10:209.

[2] 朱小洁.56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围手术期护理[C].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 2010:1142.

[3] 蔡虹.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21:209.

支气管感染的治疗方法范文第6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1月至2008年3月我科收治13例患者, 年龄46~67岁男9例, 女4例, 均行气管支架术后。随访3~12个月, 仅出现1例光皮肤过敏反应, 对症处理后好转。

1.2 治疗方法

目前我科使用的光敏剂是血卟啉衍生物, 最常采用630nm波长的激光进行照射。据文献报道[4], 光敏剂Photofrin会引起过敏甚至过敏性休克, 因此使用前询问过敏史并做皮试。病人皮试结果阴性后予光敏剂血卟啉注射剂按每公斤体重2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内静脉滴注, 其浓度为2.5mg/mL, 先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建立静脉通路后再接上光敏药液, 然后再以5%葡萄糖注射液冲管。静脉输入光敏剂后4~6周患者严格避光, 严禁阳光或红外线照射, 以防皮肤过敏。给药48h后行630nm激光照射。光敏剂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后, 在一段时间里会在肿瘤组织中形成相对高浓度的积聚[7], 此时用特定波长激光照射肿瘤组织, 将激活其中的光敏剂分子, 在肿瘤组织内引发一系列光化学反应, 生成活性很强的单态氧, 进而和生物大分子发生氧化反应, 产生细胞毒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同时光动力反应还广泛破坏肿瘤组织内的微血管, 进一步导致病变组织的缺血性坏死, 后者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常常起着关键性作用。

1.3 光动力学原理

光动力学治疗的原理是指全身给予光敏剂, 该类药物具有亲肿瘤特性而在瘤体内聚集, 一定时间后用特定630nm波长的光激发, 被激发的光敏剂将能量传递给氧原子而产生具有氧化作用的单线氧, 后者将肿瘤杀死[2~5]。光动力学疗法是一种冷光化学反应, 其基本要素是氧、光敏剂和可见光 (常用激光) 。首先肿瘤组织选择性摄取光敏剂, 并储于其内, 随后在适当波长光局部照射下光敏剂被激活, 从而产生光敏效应。

1.4 术后效果

光动力治疗后患者气道梗阻得到明显改善, 气道梗阻从治疗前35%降低至治疗后的7%。1例患者出院后1周出现大咯血而窒息死亡。其余患者配合放疗治疗, 近期疗效不错, 未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 用物准备床边备好负压吸痰机、气管切开包、吸痰用物及各种抢救用品。

2.1.2 环境准备

术后患者住专用病房, 挂双层深色窗帘并备齐各种防护用品, 如墨镜、帽子、手套等。尽量减少皮肤在光线下照射的时间。

2.1.3 体位

一般患者术后宜取半坐卧位, 以利分泌物排出, 保持呼吸道通畅。

2.1.4 生命体征的观察

患者回病房后,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光敏剂可出现光敏反应, 应加强巡视, 密切留意患者皮肤及全身感觉, 如有不适报告医生及时对症处理。

2.1.5 加强基础生活护理

给予生活协助, 做好晨、晚间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 漱口3~4次/d。治疗后第1天要鼓励患者在床上活动, 2d后可在暗室内或微光走廊内活动。保持室内早晚通风每日用消毒液擦洗地面、桌面, 防止并发症发生。

2.1.6 心理护理

首先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 告诉病人激光照射整个过程均在严密控制下进行, 不会发生意外使之以充分的心理准备主动地配合治疗。

2.1.7 预防光敏反应

(1) 对病室的要求: (1) 房间尽量靠阴面或背光。 (2) 病室要安静整齐, 经常通风。 (3) 窗户要遮以深色窗帘病房照明用40W以下的白炽灯, 床头灯光要柔和。 (2) 对病人的要求: (1) 禁止食用过热食物。 (2) 禁用温度过热的水洗漱。 (3) 减少外出如必须外出需戴墨镜, 着深色长衫、长裤, 打黑伞, 戴黑手套。 (4) 禁止看影视, 可听音乐。

2.1.8 饮食宣教以及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复查时间, 嘱患者定期复查。如有不适立即回院就诊。

2.2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2.2.1 急性发热反应

光动力治疗后头3d出现发热至38°C左右, 多与组织损伤有关[8]。应告知患者多饮水, 物理降温等对症处理。

2.2.2 窒息

光动力治疗24h后由于在光照射后局部组织水肿, 是激光对组织热损伤的一种热应激反应, 尤其要注意观察气管支架情况, 观察其是否移位和脱落, 及时清除痰液及坏死组织, 保持呼吸道通畅。

2.2.3 感染

由于光动力治疗后出现局部组织水肿, 加上治疗过程中的一些坏死组织未及时清除, 极易造成局部感染[6], 术后2h我们教会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 鼓励患者多饮水。

2.2.4 光敏反应

如果全身出现皮肤痒感、红肿、水泡、色素沉着, 可给予扑尔敏, 维生素C、E, 地塞米松。或给予冷敷, 每日2次。一般一星期即可愈合[8]。

2.2.5 出血

光动力治疗一般不会引起大出血, 但由于在光动力治疗过程中的组织烧灼, 不可避免的会引起一些小血管的损伤[2], 出现少量出血现象, 术后常规地给予止血治疗。

2.2.6 疼痛

由于术后组织损伤及声门水肿程度较重是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10]。

3 讨论

总的来说, 光动力治疗后患者的毒副反应较轻, 并发症较少。静脉注射光敏剂时应注意防止药液外渗, 以避免皮肤出现光敏反应。PDT在不同的组织滞留的时间有明显差异。因此患者必须避免强烈的光照或直射太阳光, 以免因日晒产生不必要的光过敏反应。患者在住院期间, 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医生, 减轻或消除其心理压力, 才能保证患者安全渡过治疗期, 痊愈出院。

摘要:目的 探讨光动力治疗气管癌病人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 13人次气管癌患者行光动力治疗, 光敏剂为Photofrin, 按2mg/kg体重静脉滴注, 48h后经内镜导入光导纤维给以630nm的激光照射, 2d后经内镜清除坏死组织并对原有病灶和新发现病灶给以复照。结果 仅有1例患者出现皮肤光敏反应, 其余患者无不良反应, 全部按规定完成了治疗, 顺利出院。结论 光动力治疗术后做好避光的健康宣教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提高了光动力治疗的成功率。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Photofrin,气管癌,护理

参考文献

[1] 江晓林, 彭娜.光动力治疗肺癌的临床护理[J].重庆医学, 2006, 35 (23) :2198~2199.

[2] 李海燕, 赵茜, 王攸慧.血卟啉光动力疗法治疗肺癌一例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 21 (11) :88~89.

[3] 繆景霞, 周瑾, 罗宇铃, 等.晚期食管癌光动力治疗的观察和护[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11) :23~24.

[4] 程兰.血卟啉注射液临床应用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6) :48.

[5] 陆益线, 陈闯, 吕小红.光动力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护理体会[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07, 16 (3) :196~197.

[6] 周瑾, 繆景霞, 刘晓军.肿瘤光动力治疗过程的护理[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03, 12 (4) :255~256.

[7] Wooten RS.Localization of hemaporphyrin dervative to human cancer[J].Cancer, 1989, 64:1596.

[8] 繆景霞, 张秀华, 罗宇铃, 等.肿瘤患者光动力疗法光过敏反应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 2004, 11 (11) :18~19.

[9] 刘花转.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17) :181~182.

上一篇:数控技术范文下一篇:奥迪顶岗实习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