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保护论文范文

2023-09-16

保护环境保护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以大水面鱼类增养殖与渔业环境保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水面鱼类增养殖常见误区,并结合相应误区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并围绕如何进行渔业环境保护,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水面;鱼类养殖;渔业环境保护

煤矿塌陷区大水面一般水质良好,且有着丰富的水质营养价值,因此非常适合进行大水面鱼类的养殖,相较于普通的鱼类养殖,煤矿塌陷区大水面鱼类增养殖主要依靠水体中自然生长的水生植物以及浮游生物为食,实际养殖更加复杂,需要结合其中常见误区,提出一些针对性应对策略,并做好渔业环境的保护,从而推动大水面鱼类养殖产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1  大水面鱼类增养殖常见误区与应对策略

1.1  误区一:养殖密度越大,鱼类产量越高

在进行大水面鱼类增养殖时,一般养殖密度越大,产量越高,但当产量达到一定的数值后,即使再增加養殖密度,也无法实现养殖产量的提升。究其原因在于,在当前的大水面养殖过程中,比如煤矿塌陷区大水面增养殖,很多都是养殖鲢鳙鱼为主,这种鱼类最适合大水面养殖,鲢鳙鱼主要以水中的浮游动植物、有机腐屑和生物絮团等为食,即使相应的各种营养元素都能够满足鲢鳙鱼生长需要,那么每日产量增加也仅仅是一个定值。换句话说,通过在大水面中中注入肥料,水体各种食物也只能满足一定数量鲢鳙鱼食用,一旦超出水体食物供给量,那么超出的部分,则需要采用人工投喂食物的方式进行弥补,而采用食物投喂,对于大水面养殖并不经济,因此在以投肥为主的大水面养殖中,在达到一定产量后,即使增加密度,也无法使得产量增加[1]。

对策:控制好养殖密度。在控制养殖密度的过程中,首先应对大水面自然产量加以充分的了解,本着养殖效益最大的原则,注重提升养殖密度的科学合理性。比如针对煤矿塌陷区大水面鲢鳙鱼养殖而言,在养殖增产方面,主要取决于投饵施肥转化,因此如果实际养殖投入不变,那么产量也会基本不变,然后在此基础上,应以市场为导向,使得鲢鳙鱼的产出规格更加受市场欢迎,才能更好的提升养殖效益。具体可结合一下计算公式进行调整:Y=X · A/W,其中Y指的是养殖密度,单位是尾/亩;X指的是预期的产量,单位是斤/亩;A指的是回捕率,单位是%;W指的是市场期望产出鱼类规格,单位是斤/尾。

1.2  误区二:放养重量越大,鱼类产量越高

理论上来讲,放养的鱼类重量越大,那么生物群体越大,因此水体食物利用率就越高,在这一情况下,鱼类的净重自然也会增大,最终达到增产目的。但这并不适合煤矿塌陷区大水面鱼类增养殖场景之中,这是受大水面水体中的天然饵料所限。一般情况下在大水面养殖中,水体的透明度在通常在40 cm以上,而水体透明度与浮游生物量关系可用以下计算公式表示:Y=168.465-3.616X,其中Y是指浮游植物量,单位是mg/L;X指的是透明度,单位是cm。通过该公式计算,如果大水面透明度40 cm时,那么浮游生物量为27.825 mg/L。每亩大水面的总浮游生物量为18.5 kg。这些天然饵料很难满足鱼类的生长需要,因此产量不会随着放样数量增加而持续的增加。

对策:确保鱼类投放的科学合理性。在进行鱼类投放时,需要结合不同种类的鱼,尊重其生长规律,而投放重量仅仅是作为参考的标准之一,还需要对鱼类不同年龄、不同规格的生长规律进行充分的把握,做好科学合理的投放,从而在饵料一定的情况下,实现最大化增产。

2  淡水渔业环境保护措施

2.1  不断推动淡水生态养殖产业的发展

在传统淡水渔业养殖过程中,通常只注重短期利益,缺乏对渔业淡水环境保护的重视,虽能在短时间内取得产量提升,但非常不利于淡水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将会导致渔业产品品质不断下降,而通过推动淡水生态养殖渔业发展,能够更好的保护渔业环境,同时还可以引入一些先进的养殖技术,比如集约化精养技术,采用围网圈住一块淡水水域,开展集约化精养,在保护水环境的同时,更有利于养殖效益提升。又如在生态养殖过程中,还可以引入软体动物控制开发技术,大水面水质尤其是:煤矿塌陷区大水面,水质有着丰富的营养,且底质较肥,因此更有助于软体动物生长,在软体动物的帮助下,不仅有助于水质的净化,同时团体动物也是鱼类的饵食。在净化水质的同时,还能够丰富鱼类食物,有效提升养殖效益[2]。

2.2  加大淡水渔业生态环境监管力度

为更好的保护渔业环境,还应进一步加强对淡水渔业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派遣专业人员定期对大水面水质进行监测,从而及时发现隐藏的污染源,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做水环境污染的控制。同时相关部门还可以结合污染实际,制定专门的大水面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性政策,给予淡水渔业环境良好的保护。另一方面,在实际进行环境监管时,还应注重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从而及时发现渔业环境污染事故,地方政府应起到领导带头作用,针对渔业环境检测需要做好完善的网络建设形成联网监测机制,促使淡水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范围得到进一步的扩大,不断提升淡水渔业生态环境的监督效果。

2.3  强化淡水渔业水环境污染控制工作

针对淡水渔业的保护,需要相关部门充分发挥协同作用,彼此做好配合,进一步加强淡水渔业水环境污染的控制力度,严禁工业废水、生物污水等排入淡水渔业水环境之中。因此首先需要进一步强化污水排放监管工作,要求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在排出前,做好必要的净化措施,在达到排放标准后才允许排入淡水环境当中。其次,做好大水面生态鱼类养殖技术推广工作,由相关部门邀请相关专家下乡,指导养殖户进行科学规范的养殖,有效提升鱼类养殖药物与饲料投放量的科学合理性,避免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等问题。最后,还应进一步污染源的治理工作,并采用针对性的生态修复技术做好淡水水体的修复,使得淡水渔业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的改善与提升[3]。

3  总结

相对于普通的鱼类养殖,大水面鱼类养殖更加复杂,涉及很多误区,因此需要充分了解这些误区,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同时针对淡水渔业养殖环境,还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从而为大水面鱼类养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雪琳. 水库大水面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13):13-15.

[2]范伟. 云南大水面生态渔业转型升级发展报告[J]. 云南农业,2019(10):47-48.

[3]王宾. 淡水渔业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10):289-289.

保护环境保护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

引言:

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当中,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社会的发展。在如今工业发展迅速的时代我们对环境也造成了相当大的破坏,而现在如何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如何去治理生态环境变成了我们当下最严峻的任务。然而减少化工厂的排污限制对环境保护的监测验收是极其重要的。

一、化工项目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

(一)化工废水污染

废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于工厂的生产废水与生活废水,一般情况下没有利用价值。处理这些废水一般情况下需要过滤废油物与残渣然后排进污水处理厂,最后进行排放。如今很多的化工厂为了节约排放成本就將没有经过专业处理的废水进行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废水中的固体污染物主要是以悬浮状态,胶体状态与溶解状态存在于水中,使水体变浑浊。悬浮物一般沉积河底影响水底生物的生存繁殖。油类污染物来源于含油的废水,水中含有大量油脂时会在水面形成覆盖膜,水中达不到该有的氧分条件,导致水体氧含量不足。当含油的废水排入海洋时,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弱化海洋本身的净化能力。

(二)化工废气污染

废气污染的来源分别是工厂工艺废气,职工食堂排放的油烟废气。这两种废气的排放都有着特定的轨道,排放时必须按照步骤进行。废气污染会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人在生存活动中吸入的污染气体或大量食用被气体污染的食物会对人体的心血管,肝脏等器官产生危害。对生物而言动物会因为吸入污染废气或者食用废气污染的食物而生病或者死亡。植物的抗病能力会下降,影响生长发育导致枯萎死亡[1]。

(三)化工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是化工项目中最容易解决同时也难以避免的污染。噪声污染来源于工厂的生产机械设备,锅炉房,发电机等机械发出的噪音。对于这类污染需要进行消音,降噪等措施然后进行释放。噪声污染会损害人的听力,干扰人的睡眠,影响人的神经系统,让人无法专心学习工作。因此噪音防治措施是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的重点。

(四)化工废气物污染

在化工项目的进行中会产生很多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需要进行分类,之后分别处理。比如,化工项目生产出来的固体垃圾要集中存放,环保部门统一收集,将有害垃圾交给专业单位部门处理。固体废弃物会在土壤中积累,污染农作物,严重会导致土地无法耕种。释放粉尘与有害气体,降低空气质量,污染水中环境,提高人群致病率与死亡率。

二、化工污染检测内容的验收监测

(一)执行国家环境管理制度情况

做好环境保护需要对化工污染状况进行严格的管控与监测。要求化工项目完善环境管控设计方案,保证环境管控的设计方案要与化工项目同步进行,安排特定的工作人员去检查各项事物。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准确,及时,可靠。加大对环境的重视程度,对检测质量进行评估预测,对重点区域加强管理。想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解决污染环境问题最重要的手段就是环境监测。从“十三五”环境与空气两项约束性指标上来看,PM2.5未达标城市的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43微克。同比下降为10.4%均达到目标要求,其数据达标均离不开国家对环境的管控与监测。

(二)环境检测管理制度的建立

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化工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对环境的污染分子进行检测与记录,加强环境管理制度的落实。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建立档案,对化工项目的排污情况与变化趋势进行记录,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管理,对检测中心的检测设备定期检查,避免数据不精准的情况发生。排污相关负责人对监测数据进行记录后要向上级环保部门进行汇报,保证监测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化工企业在建立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时要符合国家环保部门所建立的规章制度,同时要对建立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验收和检查,这是化工项目环境保护重要的工作内容。

(三)污染事故的处理情况

污染事故是指由于违反了国家环境保护法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活动,是由意外和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2]。污染事故的发生会造成环境污染,人体健康发生危害,影响社会经济和人民财产安全。为了预防污染事故的发生,首先要检查化工企业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处理方案,是否组织过突发污染事故的应急演练,是否制定了预防污染事故的有效措施。其次要对化工企业污染处理结果进行验收,对不恰当的处理方式及时进行纠正,对违反环境保护规定的化工企业制定处罚措施。

(四)环境绿化恢复的落实情况

环境恢复有利于物种的丰富性,能很好的治理和应对突发环境事故,实现可持续发展性。努力改善环境是消除周围有害环境对人类影响的重要因素,对严重影响环境的化工企业就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测。对生产阶段的扰民情况要进行记录,对污染事故进行调查,检查问题的真实性。了解问题发生之后采取的处理方法是否具有可行性。在化工企业的附近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化工企业对附近居民带来的影响,分析群众如何看待化工企业的建设项目。结合调查结果制定减少噪音扰民的防范措施,改进严重扰民的化工项目。

结论:综上所述,在对于化工企业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时,要对污染数据进行收集,了解检测设施的运行状况。化工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包含废水污染,废气污染,噪音污染,废弃物污染。对于化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主要内容有执行国家环境管理制度情况,环境检测管理制度的建立,污染事故的处理情况,环境绿化恢复的落实情况。

参考文献:

[1]董爱霞.环境监测在环保验收中的作用探讨[J].低碳世界,2021,11(07):49-50.

[2]吴雅丽.化工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实例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38(02):156-159.

作者简介:李林(1986年8月——),男,汉族,河北唐山市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环保。

保护环境保护论文范文第3篇

一、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创新实践工作的必要性

环境保护管理是现代企业建设发展过程的重中之重,是一项必不可缺的关键内容,直接关系到生态经济稳定持续发展、人类健康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每个企业必须树立起先进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理念,提高自身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保护管理优化改进工作。现代企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到经济效益的提升,而忽视了对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的创新实践工作,该项工作科学有效的开展能够使企业实现更好地发展。企业通过不断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创新实践工作能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革新与可持续发展

基于国家政府颁布实施的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下,企业要想达到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符合各项污染物处理排放要求,必须提高自身产品研发加工技术水平,引进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水平,还可以实现企业内部生产管理技术水平的创新性发展目标,确保在最低资源消耗成本下创造出最大经济效益。

(二)有利于提高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实效性,保障全体员工身心健康发展

企业通过创新完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内容和方式,能够充分调动起员工参与环保事业建设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广大员工提高自我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与生活习惯,从而科学规范日常行为,避免由于个人行为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破坏。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能够让人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能促进员工身心健康。

(三)有利于企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发展目标

企业通过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创新实践工作,能够降低各个生产管理环节的能源损耗,帮助企业节省更多资源成本,同时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污染物,影响到周围环境健康发展。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科学有效开展下,企业势必会采取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措施,改进生产管理方法和手段,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整体水平,还可以实现企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发展目标。

二、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环境保护管理意识偏低

现代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意识偏低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一味扩大生产规模,加大对各项产品研发加工生产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各项生产管理环节的环境保护工作,促使各种环境污染破坏问题的发生。企业高层领导和管理人员普遍认为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将会导致企业投入过多的前期成本,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这些企业会直接选择将生产环节中产生的废气、废物、废水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从而导致周围生态环境的恶化,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不利于企业和谐稳定发展。二是一些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理念落后,未能够有效形成正確的环境保护观念,认为该项工作与企业经营发展并无多大关系。除此之外,这些企业还缺乏先进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没有明确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的义务和责任,这会导致在生产管理当中产生各种环境污染破坏行为,浪费不必要的能源。

(二)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管理制度是保障企业环境保护管理行为有效实施的核心依据,能够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参考和指导,严格要求每个员工根据规章制度进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目前,一些企业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制定工作上还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之处:一是污染物物质总量限额管理制度需要科学细化与完善。虽然在《环境保护法》有效实施背景下,各个企业科学明确了在生产管理环节中能够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和上限指标,但是仍有一些企业未严格将污染物排放管理内容纳入到企业环境管理规章制度中,并设定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缺乏对生产人员的监督管理,从而导致在各个生产环节中容易产生污染物排放超标问题,严重威胁到生态环境。二是缺乏设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考核监督制度和奖惩制度。一些企业在环境保护实践管理工作中,只是为了应付政府部门的检查,各项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缺乏设置完善的考核监督管理制度和员工奖惩制度。企业管理部门未能明确设立指标达成的相关奖励措施和指标未达成的惩罚手段,从而导致各个部门对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不够上心,影响到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方式缺乏创新

环境保护管理方式的科学有效性直接决定了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质量,在目前市场中,较多企业仍然采用传统落后的环境保护管理方式,缺乏科学制定长远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发展目标。首先,一些企业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采取的保护技术和方法较为落后,没有引进先进的高效节能生产技术和设备,还是沿用传统粗放型生产管理方式,导致企业资源的不必要损耗,以及环境污染物的大量产生及随意排放;其次,企业容易忽视制定规划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目标,往往只是为了应付有关机构部门的检查,设置出一些并不具有可操作性的宏观环境保护管理目标,从而造成该项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形同虚设;最后,企业未能有效设置专业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配备优秀而稳定的环境保护管理人才队伍,而只是让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检测部门简单负责相关管理工作,这样一来也会因为专业性不强导致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流于表面,难以发挥出该项工作实际的价值作用。

三、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创新实践措施

(一)强化环境保护管理教育,提高员工环境保护意识

现代企业要想提高全体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就必须加强环境保护管理教育工作。首先,企业要利用各种渠道宣传环境保护最新知识,确保每个员工都能够正确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促使他们严格按照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办事,杜绝发生违法违规操作。企业高层领导要加强对管理部门的科学指导工作,督促他们做好环境保护管理教育,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在企业内部树立起良好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形象,让员工进行效仿。其次,企业还需积极开展多元化的实践环境保护教育活动,充分调动起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员工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比如,企业组织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知识问答、座谈会以及环境主题文艺表演等活动,让员工在娱乐活动中充分了解各种环境保护管理知识和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水平。

(二)完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健全考核监管机制

现代企业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上要高度重视制度完善工作。首先,要设置科学系统的企业内部污染物排放总额上限制度,严格按照国家政府部门制定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建立污染物排放指标体系,明确企业实际排放污染物类型和总额上限,并安排专业人员对总额上限展开合理分配工作,督促每个生产环节都要严格按制度进行污染物排放,尽量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其次,企业还需制定考核监督管理制度,专门成立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加强对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科学有效实施相对应的检查考核方法,这样一来就能够提高全体员工的环境保护责任意识,促使每个员工参与到企业环保事业建设中;最后,企业要优化设计出内部环境保护奖惩制度,根据员工日常工作质量和表现,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这样能够发挥出环境保护奖惩制度的激励和警示作用,让更多员工注重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注意自身日常规范操作。

(三)创新环境保护管理方式,组建专业完善的管理人才队伍

在新形势下,现代企业要有效组建起专业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人才队伍,提高管理人員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确保他们能够结合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实际情况,创新环境保护管理方式,打破传统粗放型管理方式的弊端。首先,环境保护管理人员要科学构建出符合企业发展特点的环境保护管理目标体系,明确各项环境保护内容,确保各个管理目标的可操作性。其次,坚决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和目标制度管理。将企业总体环境保护目标细分成不同的小目标,再分配到各个具体岗位当中,让每个员工履行好自身的环境保护义务和责任,从而形成科学严密的目标责任管理系统。最后,强化管理人员培训教育工作。企业要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参与各项实践实训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使其熟练掌握最新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企业整体环境保护管理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要正确认识到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创新实践的重要性。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是一项与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工作内容。企业自主创新、技术发展等内容与企业经济效益目标是相统一的。创新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有助于企业降低消耗、减少成本投入、优化生产工艺,从而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每个企业都必须树立起先进的环保工作理念,注重组建培养专业完善的管理人才队伍,优化改善管理制度和管理目标工作体系,通过不同渠道进行环境保护管理教育宣传工作,从而提高全体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多措并举推动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新网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保护环境保护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语演讲;语言能力;教学手段

一、“英语演讲”介入教学的必要性

作为一种必要的交际手段,演讲可以培养诸如逻辑思维与创造能力、论据收集、分析和综合、快速反应、自信心的培养及鉴赏能力等多维的素质,对交际过程中语言能力的灵活运用也有着良好的辅佐作用。随着中外交往日益频繁,英语演讲的场合和机会实则越来越多,诸如美国总统奥巴马来华访问期间在上海复旦大学的讲演;马云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等……无论是世界名人或是普通学生,英语演讲这一形式能很好地体现和锻炼演讲者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目前,英语演讲比赛在全国各个大专院校已得到普及开展,诸如CCTV杯、外研社杯、21世纪杯英语演讲比赛等的全国重大英语演讲赛事已成为广大高校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也是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展示。

英语课程是我国高校都很重视的科目,各种教改、课题研究的目的都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而事实上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英语课程是一门需要真正去实践的课程,我们不能只是锻炼学生读、写、译方面的能力,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借用英语去表达、去交流。虽然在教学中老师也设计语境教学来强化语言学习和训练的文化环境,但是不少学生只是为了练语言而练语言。他们生硬地套用句型却不知如何有效推理、组织论据、运用观点以增强语言的说服力。正如老师问学生 “How about your winter holidays?”学生绞尽脑汁搜索到一个句型“it was, like, whoa!”虽然用对了句型,但是却让我们满怀期待的内心突然如坠湖底。大多数学生其实并不知如何与听众沟通。换句话说,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在他们的高中阶段就掌握了较扎实的语法基础,他们欠缺的是在语法的指导下将语言更地道地表达出来。可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及繁重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基本上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框架,相应的口语练习也只走过场式的练几分钟,并且也只有小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对某一话题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而大多数学生在面对free talk时会显得语塞、词穷。绝大多数学生在主观认识上并没有认识到英语演讲的重要性,他们学英语的目的就只是为了考试,学生疲于应对期末考、四级、八级、托福、雅思等各类考试,不停地背单词,做练习,一旦拿到等级证、成绩单,他们的压力随之松懈,便也失去了学英语的动力。他们从未自觉地想要去参加英语演讲,更多的学生会片面地认为自己没有这个能力,继而忽视了英语演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其语言交际能力仍然有所欠缺。英语演讲作为外语教学法中的“验证方法”,在教学中引入“英语演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掌握的英语知识,真正使英语成为他们最有用的工具,使他们在综合素质和知识运用的技能等方面得到充分培养。

二、“英语演讲”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

演讲,顾名思义,即将个人的观点通过与他人分享并影响他人的态度从而达到公共化的一种途径。我们也并非要通过演讲活动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演讲家。但是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演讲活动,能提升学生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感等基本语言能力,也能提高学生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交际应变和思辨的能力,提高心理认知等多方面的能力。

1.提高学习者的语言综合能力

演讲活动最主要的表达手段是有声语言,即语言和声音,也就是我们说的语音。能将每个单词发音到位还不足,演讲者还应借助声音向听者传递其思想和情感。这就要求演讲者吐字清楚且又准确,声音圆润而不失清亮,语气、语调、节奏富于变化而不落俗套。倘若学生演讲稿写得很好,但在演讲中却出现发音不准、重音错误、连读失误、语调偏差等情况,就会削弱演讲效果,达不到演讲目的。那么,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演讲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语音,把握优美的语调及语调的上升,以及准确掌握英语中的连读、弱读、重读及换气停顿等技巧,并引导学生自觉地加强训练。例如,介词from,在元音因素和辅音因素前的发音不同,其在from 2 to 8中弱读为[frm],但在from 8 to 2 中则弱读为[frεm]。学生如果能掌握这些规律,其语音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2.英语演讲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辅助作用

学生在撰写演讲稿时不再局限于陈述一个单一的观点或事实。它要求学生将演讲稿的主要材料、观点、事例层层展开,有条不紊,再将其按逻辑用口语传递给听众,确保让听众能跟上自己演讲的思路。特别是在提出论点和进行论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举例,对比、渐进、排比、警句,因果关系的推理等方法将内容讲明白、讲透彻。通过写稿、讲稿,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连贯性、流畅性、逻辑性等均得到提高,从而改善他们口语表达中言之无物,言之无味及言之无序的状态。

3.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思考分析和提出见解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信心

学生准备演讲时,要了解其演讲的目的和语境,要从日常生活中获取大量素材,收集论据,进行分析和判断,旁征博引。为了能增强演讲的深度、广度和感染力,演讲者要把生动、具体、精彩的事例自如地组织到演讲中,而这种能力根植于演讲者个人丰富的文化知识素养。无论是命题演讲,即兴演讲和即兴问答,都非常锻炼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例如,CCTV杯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选手要在演讲比赛中胜出,首先要定位好演讲的对象——都是富有思想的新青年,所以其演讲内容一定要有深度、广度和说服力,可以从生活经历来思考挖掘素材,就一定能抓住听众的注意和兴趣。其次,演讲者的对手的文化背景较相似,如果选手能在演讲中旁征博引,击败对手的知识范畴,就一定能更胜一筹。再次,演讲者知识广博,文化素养丰富,在即兴演讲的问答中便不会言之无物,最终在演讲中脱颖而出。一旦学生在演讲的各个阶段的表现都能得到肯定,那么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力会随之得到培养,会提升他们对事物的浓厚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及对问题认真钻研的热情,从而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创新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常参加英语演讲活动的学生认为,英语演讲有助于增强他们交流和学习的自信和自尊。从心理承受力来看,初次接触实际演讲时,多数学生面对观众会显得拘束、紧张而不敢表现自己甚至会忘词……但经过精心的培训和多次训练,学生可以克服胆怯心理,并且可以时时注意听众的表情及场上的气氛变化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演讲的内容、方式、节奏。成功的演讲者能掌控自己和听众,能驾驭好整个演讲过程,彰显自己的自信和自尊。

三、教学模式

在我们的教学中,增加了英语演讲技能的培训,给学生分析演讲要领,训练演讲技巧和姿势语,对学生进行shadowing(映像)教学法。对其从以下特点进行教学:发音正确,语音语调标准;主题鲜明,表达完整,思维清晰,逻辑性强;感情充沛,富有表现力,反应敏捷,回答准确,着装整洁,仪态大方等。

1.进行语音语调训练

让学生观看CCTV杯和“外研社杯”等英语演讲比赛的录像,或是著名英语演讲的录像或录音,诸如2013年英国首相卡梅隆的就职演讲、奥巴马的就职演讲等,让他们反复听,反复读,反复模仿,对一小段录音一遍遍地听、念、跟读,一直到完全掌握其中的语块,掌握如何省读、如何失去爆破、如何连读、同化,如何使语音准确,语调合适得体,语流顺畅,节奏适度,如何把握音色音量。例如,学生常会将best说成[b?st];would you 中[dj]没能正确连读成[d?]等,通过训练可以纠正他们的发音错误。

另外,演讲时的语流一定不能太快,不要唱rap不要念经,相对可以减缓一些。一名大一学生的英语口语非常棒,能很好地掌握语音发音的规律,但其在第一次演讲中,语速惊人地快,比战地新闻播报员语速还快,听其演讲的同学无不为之惊讶,并被赋予了很强的压迫感。而当这名演讲的同学意识到不妥时,自己也随之越来越紧张。在之后的多次训练中,该生已经能完整全面并轻松地通过演讲来传递他的信息了。可见,语音固然重要,语流同样重要。在演讲中确定基本速度、音量并不是从头至尾用一种速度、一种音量来演讲。演讲者可根据演讲的内容和自己的情感来不停地调整自己的说话速度与音量及语调,从而从情感上与听众产生共鸣。重要的地方说话要慢而重,好像用重锤敲击听众的心,次要的说明部分则要快一点、轻一点。即使在一个句子中,也必须注意语句重音与逻辑重音,做到轻重分明、快慢分明,才能传递出英语的节奏美。这样,听众不仅能理解你的演讲内容,还能从你的演讲节奏与音色变化中感觉到你的情感和态度,就会不知不觉地被你所感染。再如,在使用状语从句时,将从句说成升调,句子的抑扬顿挫就表现出来了,同时也向听众传递一种“别急,我还有更精彩的东西要说,请仔细听”的感觉;而如果将所有句子一味地说成降调,会给人一种沉重的结束感。语调的变化能更好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2.教授学生拟定好话题后对演讲材料进行收集与整理

(1)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及地道英语的表达能力。平日里布置学生有计划地阅读大量的英语原文以及各类英语报纸杂志,甚至还可以通过影视剧的观看来学习其中的地道语言表达,这对提高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大多学生还停留在中国式英语的表达阶段,例如,学生会说:I always use my spare time to look the books I like.而英语表达其实应该是 I always read the books I like in my spare time.所以,学生首先要改掉逐字逐句翻译中文句子的方式。(2)梳理借用图书、报纸、杂志或网络资源等收集到的所需的材料。学生对所收集到的材料往往难以取舍,或是难以判断哪些材料的支撑性更好,从而全部堆砌,使得演讲冗长繁琐。所以学生要学会筛选经典的,例证性强的,舍弃不太重要的内容或用不上的材料,再准备写演讲稿。(3)在写稿过程中,侧重培训学生的写作结构,内容上强调主题鲜明,表达完整;文章的组织结构则需思维清晰,逻辑性强;语言上重视整体措辞,力求要有感染力、形象生动。学生可根据听众对象调整言语的总体措辞:听众为同龄学生群体,语言可活泼风趣一些,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听众为老师时,措辞则应严肃一些。整体语言中应多用we来彰显演讲者的亲和力,拉近与听众的距离,而一味地使用I或you会显得主观、狭隘,甚至会让听众觉得演讲者和他们是对立的。例如,“You should start to protect our earth.”明显给人一种说教的感觉,而换成“Let’s protect our earth”请起来更亲和。行文中还可以恰当地运用明喻、暗喻、夸张等各种修辞方法,但用词要准确,尽量避免使用生僻、模糊、晦涩的字词。演讲的开场和结尾是很能抓住听众注意的地方,所以学生可以借用故事法、耸人听闻法、吊胃口法、提问引导法、名人名言启迪法等来开头,用总结法、名言概括法、出人意料法、对照与渐进法、首尾照应法等来结尾,完结一篇能引起听众共鸣的演讲稿。例如Let every nation know, whether it wishes us well or ill, that we shall pay any price, bear any burden, meet any hardship, support any friend, oppose any foe to assure the survival and the success of liberty.表达了“好感”和“敌意”的对比,和“付出任何代价,肩负任何重任,面对任何艰辛,支持任何朋友,反对任何敌人”的渐进程度。再如,引用毛泽东同志的名言“So many deeds cry out to be done, and always urgently; the world rolls on, time presses. Ten thousand years are too long, seize the day, seize the hour!”(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升华了演讲的精华。

3.培训学生在演讲过程中要注意一些演讲的体态要领与技巧

如克服怯场心理和焦虑心态,准确使用体态语言,听众目光的接触,鼓励学生积极正确对待自己的演讲比赛。

丹麦语言学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就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传统英语教学中总以教代学,结果是学生除在听老师讲述之外什么也学不到。现在我们可以借入英语演讲转变这种“老师讲得太多,学生练得太少”的教学弊端,逐渐培养学生善于以英语为工具,在不同语境从容地交流观点,表达思想,提高学生随机应变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使学生在演讲中进一步拓宽中西文化知识面,巩固其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增长了阅历,使之能真正驾驭自己所学的外语语言,更使他们建立了一种自信,应对事情的时候会多一份镇定和从容。

参考文献:

[1]霍然.思辨与语言能力并重:关于在基础英语课堂中引入英语演讲训练的思考[J].文化教育,2014(1).

[2]王彤.英语专业口语教学新课型:公众演讲课的探索与实践[J].外语界,2001.

基金项目:云南农业大学第八批校级一类课程建设项目“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

编辑 薄跃华

保护环境保护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环境问题 国际环境合作 基础 障碍

一、国际环境问题

(一)国际环境问题的概念。

国际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因不当利用自然资源,向环境大量排放污染物而造成的越境污染损害,全球性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从而导致地球环境发生不利于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改变的现象。

(二)国际环境问题的成因。

国际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与历史背景。在环境问题的演进中,自然环境极其自身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导致环境状况的恶化,但是人类发展的事实证明,大多数环境问题是人类自身原因引起的。这类原因主要有:

1、各国的工业化进程与人口增加是地球环境破坏的直接原因。

世界人口在工业革命后呈高度增长趋势,造成对地球环境的极大压力。据统计,世界人口在罗马帝国灭亡时期只有四亿,到了1600年开始超过10亿,到了九十年代初,世界人口已经达到了52亿 。另外,据联合国的推算,世界人口在1994年已经达到了56亿6千万人,到了1999年已经达到了60亿。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依赖程度也大幅度提高。

2、人类传统的发展观念是地球环境问题不断恶化的思想根源。

经济学家的研究认为,当决定使用资源的人忽视或者低估环境破坏给社会造成的价值时,就会出现环境退化。其原因可以分为市场失灵和政策失误两大类。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不能正确分析和估计环境资源,从而导致商品和劳务的价值不能反映它们的成本。 导致资源存在的不能够出售的那部分用途常被忽视,从而导致环境资源的过度利用。对环境资源的开放式管理使得它们可被任何人利用,而资源的环境效应不能被使用者认识,从而导致环境的破坏。

政策失误是指当政府的干预政策不能纠正甚至反而造成获知加剧了市场失灵时,就会发生政策干预失灵。例如,对农业的能源投入个对伐木和开发牧场实行补贴、公共部门排污不承担责任以及公共土地和森林的低效能管理等。

二、国际环境合作的基础

国际合作原则是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最初由《联合国宪章》第74条予以确认,在国际环境法中奉行这一原则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世界范围内实行环境保护的协同与合作,是随着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过程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国际环境管理形式,并且这种合作越来越紧迫。国际环境合作的基础可以归纳为以下原因:

(一)全球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环境问题的危害性在于它不仅仅阻碍了人类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危及着人类的生存。目前全人类正面临着“自作自受”的全球环境危机,形势非常严峻。例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生物物种锐减、土地沙漠化、海洋环境污染等许多问题并不只是某一个国家的内部严重的环境问题,而且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公害,成为了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威胁;再加上环境问题本身带有客观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全球环境危机的化解,并非哪一个国家之能力所及的,唯有国际社会各个成员,尤其是主权国家的同舟共济、通力合作。国际环境合作,是解决国际环境问题的唯一出路。

(二)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与增强。

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认识到全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在共同危机面前的各国能力的有限性,认识到国际环境问题的解决对整个国际社会和全人类的发展的有益性,进而使得环境合作的意识和愿望才深入人心,使得国际环境合作成为国际社会的一种共识,这为国际环境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这种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并逐步转化为各个国家具体实践。

(三)国际政治与经济的发展状况。

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为国际环境合作提供了实践平台,使得国际环境合作更具可行性。国际和平稳定的政治秩序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全球环境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国际环境合作的开展就会更加艰难。环境资源是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最为根本的物质条件和基础,但另一方面世界经济的发展又为国际环境合作创造了条件,环境问题的解决最终要依靠一定的物质力量。

(四)环境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国际环境合作有赖于科学上的共识,要求对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发生机制、危害特点及方式、变化规律、发展趋势、防治对策等形成较为一致的科学认识,否则必然会丧失国际环境合作的科技基础。环境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为国际环境合作提供越来越坚实的科技基础。

三、国际环境合作的发展及其障碍

自1972 年联合国召开的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并通过《人类环境宣言和行动计划》以来,到1992 年的“环境与发展会议”,国际环境合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为代表的国际环境组织纷纷成立,设立环境管理机构的国家也越来越多,目前设置环境管理机构的国家已达到150 多个。环保投资不断增多,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会议频繁召开,国际环境合作领域的谈判也日益增多,上世纪90 年代以来平均每月就有一次。国际环境法得到迅速发展,国际组织决议、政府间宣言、双边协定、地区性公约和全球性公约等国际法律文件数量不断增加,内容广泛,涉及到环境问题的各个领域。“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共同的发展战略,“绿色文明”成为各国共同的发展目标。但是,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模式、政治体制、地理环境、资源状况、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当前世界各国在国际环境合作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同甚至对立的利益和主张,再加上国际环境问题本身的复杂性,这些都构成国际环境合作发展的障碍,主要体现在客观现实、思想观念、行动实践三个方面。

(一)客观现实。

国际环境问题具有普遍性、整体性、共同性、科学技术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它的解决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单枪匹马能够胜任的,而且环境问题涉及一系列自然、经济、政治以及法律等各种复杂问题和利益关系,这些往往会造成有关国际环境公约和协定制定的不完善,使得制定的各项具体措施在操作上存在很大困难,从而阻碍国际环境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思想观念。

全球环境意识虽然日益深入人心,但在国际环境合作的过程中,狭隘的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观念往往左右着合作的方方面面。每个国家的环境利益都不是孤立的,局部会影响到全球环境的恶化,最终损害的是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因此,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全球环境意识有待进一步转化为各国的实际行动,各个国家不应该着力强调各自的局部利益,而应着眼于整个国际社会利益,当然,这有赖于现代主权观由以国家利益为主向兼顾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共同利益之间的平衡转化,有赖于全球环境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和国际环境合作实践的进一步推动,尤其是大国的现实推动。

(三)行动实践。

当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围绕环境恶化的责任与义务公平分配问题、关于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问题、国际贸易的环境标准等问题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在这一对尖锐的矛盾中,发达国家居高临下、处于攻势,政治经济上的霸权主义使得发达国家在所有国际环境问题谈判中占据统治地位,并且国际环境组织大多在发达国家的操纵下,而发展中国家,既缺资金又缺技术,也缺乏谈判的影响力,在国际环境合作问题上往往处于很被动的境地。可以说,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存在着很多不完善和不合理的因素,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国际环境合作公平性的实现。

四、我国与国际环境合作

(一)全球环境合作。

参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开展的重大环境活动。中国重视环境保护领域里的国际合作,还体现在积极参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开展的各项重大环境活动。从1972年6 月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到2002 年南非的约翰内斯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历次会议,中国均派出高级代表团参与,并积极进行会议前期的系列筹备工作。中国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荒漠化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臭氧层保护、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境教育和培训、长江中上游洪水防治、区域海行动计划和防止陆源污染,保护海洋全球行动计划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中国还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建立了有效的合作机制。

(二)区域环境合作。

在区域合作方面,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框架下的各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活动,出席历次亚太经合组织环境部长会议。中国加强和推动与周边国家或相关地区的合作,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机制化建设。取得的成果有:(1)建立中日韩三国环境部长会议机制,定期进行政策交流,讨论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2)启动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机制,并于2005年成功举办第一届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部长会议,提出了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计划等合作项目。(3)积极参与东盟与中国(10 + 1)和东盟与中日韩(10 + 3)机制下的环境合作。(4)在中国政府的倡议下,2002年召开了第一届亚欧环境部长会议,通过了《亚欧环境部长会议主席声明》,就开展亚欧环境合作的基础、潜力及合作原则等方面达成基本共识,确定了亚欧环境合作的关键领域和重点。(5)建立了中欧环境政策部长级对话机制和中欧环境联络员会议机制。(6)2006 年2 月召开了中国——阿拉伯国家首次环境合作会议。

(三)双边环境合作。

在双边合作领域,我国先后与美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42个国家签署双边环境保护合作协议,与11个国家签署核安全合作双边协定或谅解备忘录。在环境政策法规、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可持续生产与消费、能力建设、示范工程、环境技术和环保产业等方面广泛进行交流与合作,取得一批重要成果。我国还与欧盟、日本、德国、加拿大等1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多项环保领域的合作。在与发达国家进行环境合作的同时,我国还积极开展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合作与交流。为配合中非合作论坛的后续行动,中国举办“面向非洲的中国环保”主题活动,推动中非在环保领域的交流与合作。2005年中国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举办了中非环保合作会议。我国政府还举办了“非洲国家水污染和水资源管理研修班”,帮助非洲国家开展环境培训。

五、结论

国际环境合作,任重而道远。只有世界各国增加责任观念,共同协作,才能切实改善国际环境,谋求人类的共同繁荣。国际环境合作,有冲突,有障碍,有挑战,更有机遇。国际合作不仅是国际环境法的基石,而且表现为国际环境法一些具体措施和制度,是我们在处理国际环境问题应当坚守的基本原则。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法学院本科生09级8班)

注释:

参见[日]木宫高彦著.公害概论.有斐阁(日文)1974年版,第250页.另参见宋健主编.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84页.

参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编,丁德宇等译.贸易的环境影响.中国环境出版社1996年版,第三页.

黄辉.国际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参考文献:

[1]邵津.国际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2]白桂梅.国际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3]杨世英.关于国际环境合作基本问题的探讨.当代论坛.2007年.

[4]杨清.国际环境合作的发展和特点.环球视野.2004年.

[5]赵敏.论国际环境问题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变化.新疆职业大学学报.第16卷第1期.

保护环境保护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公路;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措施

0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尤其是高等级公路建设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如何面对公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如何按照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分析评价公路建设各阶段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恢复路域生态损失。这是摆在我们广大公路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 公路环境保护内容

公路环境保护是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调节与控制“公路工程与路域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发生与发展。公路环境保护由两项基本工作组成:一是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二是在公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注意凸显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使公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最小。

2 加拿大公路环保与我国的比较

二次大战后,为适应经济的高速增长,加拿大现代道路运输进入发展高峰期。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开始关心重视公路环境问题,对在建公路项目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80年代后,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加拿大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已比较完善,国家和各省均颁布实施了多项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公路建设和营运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在法律的框架下得到切实执行和贯彻,公路环境保护技术也得到了飞速进步,全民环保意识非常强,对大中型公路建设项目参与感也很强,他们的意见往往决定了一个建设项目的取舍。

2.1 声环境保护。20世纪50年代以来,加拿大采取多种技术,在噪声控制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首先,合理规划选线,避开居民区、疗养区等环境敏感区域,从根本上减少噪声污染的受体,被迫采取声屏障等有碍景观的环保措施路段在总里程中并不多。其次,采取尽量自然而不漏痕迹的隔声设计,使环境敏感目标处于噪声影响区之外。

对我国而言,公路噪声控制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设计体系,声屏障研究还不够深入,只是在某些地区试用,而有意识地结合地形的自然式减噪设计尚未在工程设计中得到充分重视,应用也少。

2.2 生态环境保护。为保护河流自然生态和水生生物,加拿大公路部门在公路建设中采取了很多简单但高成本的环保措施。比如当公路跨越河流时,他们尽量保持水流的原始状态,如果在弯曲的河流两岸架桥,这必然会加大桥梁的跨径。我国一般是将河流裁弯取直,然后根据洪水频率等技术指标,计算出桥梁的经济跨径,这样做虽然节约了工程造价,但往往改变了水生生物栖息环境,造成了不利的环境影响。

对于森林、湿地、湖泊环境的保护,加拿大公路部门同样采取了很多非常富有人情味的措施,并不惜血本,这些措施在我国现阶段真难以想象。

2.3 水土保持。公路工程的水土保持分两部分:坡面侵蚀控制和泥沙沉淀控制。裸露的坡面最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因加拿大气候较好,雨水充沛均匀,施工中他们及时采取以绿化为主的防护措施,以控制面蚀和沟蚀的形成。对于公路路面径流,不采用分散漫流方式,而是集中汇入污水管,先流入沉淀池,在沉淀池中设置土工布过滤帘,经充分过滤后再排入水体。

我国公路施工中已逐渐重视了侵蚀控制,但由于忽略了泥沙沉淀控制,仍使工地附近的水体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甚至造成了不可逆的环境劣化。

2.4 公路生态管理。在公路的营运期,环保工作除了维护声屏障等各种环境工程设施外,更重要的是保持公路沿线的自然风貌,争取改善沿线的生态环境。草地植被的建植和养护是最持久、最昂贵也最有效的措施。

加拿大的公路设计,围绕着大地景观思想,多设置了开阔的中央分隔带,许多区段50-60米,全部植草,两侧植被管护范围约10-15米。每公里植被管护面积达到6-7万平方米,采用较低的路基,使公路融合在自然环境之中。路域范围内,始终树木草地不断。

我国高等级公路绿化已受到普遍重视。设计时采用的技术步骤与加拿大几乎一样,但由于各种原因,施工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原表土弃之不用,使草地建植时无营养土可用,养分先天不足,施肥以化肥为主,速效但短期;重建轻养,使草地很快退化,造成巨大浪费。

2.5 环境补偿。公路工程将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环境资源损失。加拿大对此采取了有效地补偿措施,如在公路建设中碰到生态环境中的湿地问题,采取占用多少湿地,就在附近补偿同样面积或更大面积的湿地,使湿地的生态功能少受或不受影响,以恢复往日原有的优美质朴的自然风貌。在这方面,我国缺少严格的法规约束。

2.6 空气环境保护。加拿大侧重污染源控制,汽车全部采用无铅汽油,并对车辆排放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标准。我国在这方面已有了很大进步,但尚有较大差距。我国目前的公路环保则多侧重于声屏障等摸得着见得到的环境保护工程,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只能尽力以保护区和珍稀动植物品种为主,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重视程度严重不足。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提高公路环保水平,不仅需要有充足的经费,更需要领导者、决策者、建设者有先进的环保思想、环保行为。

3 结语

在目前我国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形势下,只有从政策的源头上采取有效的预防和缓解措施,才能使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为贯彻执行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监管力度,我们必须加大公路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从宣传教育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公路从业者的环保意识,加强对公路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使我国公路建设、公路环境治理水平早日与发达国家看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2]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12[JTJ/T006-98].

[3]刘书套,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陈艳波(1977-),男,河北邯郸市人,道桥专业工程师,主要从事交通筑路事业。

上一篇:多媒体课件制作论文范文下一篇:现代化企业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