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研究范文

2023-09-21

安全管理研究范文第1篇

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单位安全管理重视不足

一些施工企业在进行实际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 要保证单位利益的最大化, 但是对于安全管理工作却没有进行关注, 当前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配套工程建设过程中, 对于建筑业的安全检查工作有所涉及, 但是落实到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 却没有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度, 将安全管理工作形式化, 这与当前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安全管理人员直接相关, 很多施工企业中并不具备高素质的安全管理人员, 在安全管理水平上很低, 特别是在一些重大项目以及危险源控制中, 没有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方案, 施工安全管理活动专业性交叉, 导致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完成, 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1.2 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在日常安全管理中, 施工企业根据岗位对于责任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指导, 但是针对性较差, 很多情况复杂的现场如果没有专项安全管理防范, 很难发挥出其工作针对性和意见, 管理部门与现场管理工作很容易出现脱节情况。在项目管理过程中, 安全管理责任没有得到认真落实, 很多人员从项目开始到完工, 将质量以及安全效益放在嘴边, 但是实际效果却很不理想, 认为很多安全工作都是一些专职人员的事情, 没有将这份责任落实在自己身上, 导致一些小的安全因素聚集成为大的安全事故, 从而对后期的建设工程埋下了安全隐患。

1.3 对小型安全事故管理控制能力不足

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 一些大型事故在控制和管理中更多人员去关注和管控, 但是一些小型的安全事故在建筑施工中却时有发生, 没有做好防微杜渐, 对安全管理细节工作没有落实。从当前建筑工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中可以看到, 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果能够充分重视是能够避免的, 但是现场施工中, 一些安全事故应急指导人员和工作人员结构不同, 导致发生事故后无法对其影响范围及时控制。

2 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策略

2.1 强化组织领导, 扎实开展安全监督工作

在进行建筑施工安全监督机构中要完善其制度, 对安全管理机构专业度加强建设, 保证安全监督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和工作任务, 避免出现监督机构无专业人员和责任性的情况。根据住建部中安全监督工作的整体工作流程做好计划实施, 根据项目计划对项目进行监督, 让安全管理人员认真对其责任进行履行, 一些较为危险的项目环节, 要分项做好安全管理方案的编制和检查, 对起重机以及危险材料加强安全管理, 坚决把守住安全生产红线作为主管部门安全工作的新常态常抓不懈。

2.2 强化建设单位安全管理责任

建设单位要严格落实好安全责任制度, 保证施工工期内容完成施工, 避免因为追赶工期导致盲目施工导致的安全问题。施工按时完成, 对全员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进行落实和完善, 将其可以做好对人员考核工作内容之一, 另外在对安全管理队伍选择中, 择优选择。建设单位作为甲方一般在施工管理中不直接参与, 将相关工作交给第三方监理单位去完成, 因此在招投标阶段要将施工队伍的资质进行优化选择, 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 建设单位可以主动参与到安全管控工作中, 建立专项安全管理至今, 设置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2.3 转变经营战略、强推安全管理理念

为了能够对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会管的不想管”、“想管的不会管”、“必须管的管不过来”问题进行彻底解决, 避免处理安全工作中面临的不利局面, 施工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对施工方向要进行积极转变, 将对施工规模的追求转变成对效益、品牌的追求和发展, 更多去承担一些代表性强、含量高的建筑群项目, 避免存在恶意竞争的情况, 保证安全生产投入度, 保证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能够有保障, 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安全生产。

2.4 加大对施工安全事故的监督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需要更加全面化, 可以设置上完善的安全队伍和领导人员, 对安全事故的管理意识进行提高, 斌要对建筑施工队伍中熟习安全生产的人员和施工人员共同完成对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责任, 对建筑工程定期进行巡查检修, 另外施工队伍在对突发事故方案进行制定中, 要对地区天气进行关注, 如果存在暴雨、台风等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方案, 在极端天气来临前加强对材料、机械等的巡查, 并加强安全防护工作等。

总之, 从上文中的内容来看, 建筑工程中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因此想要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就要对安全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解决, 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 让建筑业能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我国的建筑工程获得了非常快速的提升, 安全管理在工程中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安全管理中包含非常多的内容, 从施工前期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再到后期竣工都是从整体上掌握, 从其他方面来讲, 工作人员、机械设备、环境等与安全相协调的内容也都包含在安全管理中, 如今建筑工程规模扩大, 对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因此也提出了更多要求, 下面文章从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入手分析, 并提出了提升安全管理的方法, 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要点

参考文献

[1] 赖福明, 廖忠福.浅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建筑安全, 2016, 31 (12) :53-55.

[2] 翟越, 李楠, 艾晓芹, 何薇.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 2015, 44 (12) :81-83.

安全管理研究范文第2篇

摘要:水利工程安全监测是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在监测实施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人工或自动化监测成果,但各类监测报告仍需要大量专业人员进行编制。为解决当前存在的监测报告整编智能化水平较低、人工工作量较大、编制周期过长等问题,通过对合理设置编码、自定义模板格式、智能生成文档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实现了监测报告的智能化整编与生成。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多个水利工程项目实践之中,提升了水利工程安全监测报告整编的自动化水平。

关键词:安全监测; 监测报告; 智能化; 自动整编; 水利工程

中图法分类号:TP39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74/j.cnki.slsdkb.2022.01.009

0 引 言

中国现有水利大坝近10万座[1],而安全监测在保障水利大坝和水利工程健康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目前中国大型水利工程基本上都运用了人工监测与自动化监测手段,建立了安全监测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3]。根据国际成熟经验,在水利工程安全定期鉴定制度框架基础上,将进一步实施安全监测报告制度。安全监测周报、月报、年报及各类型专题报告是大坝安全日常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相关管理单位的重要业务工作。监测数据整编成果需要定期以监测报告的形式报送主管单位[4]。

安全监测报告的内容覆盖面广,具有数据类型多样、数据量巨大、报告整编制作专业性强等特点[5]。目前中国各型电站的安全监测管理过程中,监测报告的制作仍主要依靠人工完成:首先从Excel文件或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查询报告相关的数据、图、表,然后复制到安全监测报告的Word文件中,这种方式效率低、易出错[6-8]。人工报告整编模式与自动化监测系统所强调的实时性、准确性、便利性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急需实现安全监测报告整编制作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本文通过对合理设置编码、自定义模板、智能生成文档等多项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保证了报告生成的效率及结果的正确性,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工程项目中。

1 报告智能整编技术原理

不同规模、类型的大坝,其工程结构、传感器布设各不相同,因此对于不同工程项目的安全监测报告,其文档目录结构也存在较大的不同。本文所述安全监测报告自动整编技术,以当前工程项目使用的监测报告为模板,首先通过设置编码标记出报告中需要更新替换的内容,然后通過自定义模板,为报告中的文字、图片、表格等需要替换的内容设置模板信息,最后利用编码后的Word文件、模板信息以及安全监测数据库监测信息自动进行数据统计和报告生成。该技术生成效率高、生成结果准确,且与工程项目现行报告样式及内容保持一致,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报告智能整编技术及开发的软件支持B/S与C/S双架构。该功能作为安全监测管理系统中的功能模块存在,根据系统整体架构可进行适配。自动整编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1.1 编码设置

安全监测报告包含内容多样,其中既有关于工程项目基本情况的固定描述,也有关于时间段内监测数据的整编分析;前者属于相对固定的描述性话语,无需更新,后者需要在每期报告的整编过程中进行更新。对安全监测报告进行编码的过程,主要是标记出报告中需要更新的内容,便于后续以编码为索引进行模板设置和自动整编生成。编码无特定格式要求,但应注意使编码含义明确,便于人工检查识别;同时编码应具有唯一性,避免自动生成过程中以编码为索引时出现多个索引结果。

本文所采用的编码方式为“类型”+“编号”+“-”。图2中“Text5-:“Text”代表其类型为文本类型,其他类型包括“Form”“Image”等,该处指代标记对应的待替换目标类型为文本、表格或图片;“5”代表文本类型的第5个待替换内容;“-”为特殊符号无含义,但可避免在对编码进行索引时出现重复结果,在不添加特殊符号时搜索“Text1”,可能会将“Text11”中的“Text1”索引到。

1.2 模板设置

在设置编码的基础上,对所有的编码添加模板信息,计算机根据模板信息进行自动整编统计。在设置编码过程中,将监测报告需要更新的对象分为了文字、表格、图片3类。在设置模板的过程中,表格各个单元格同属于文字内容,如将文字与表格两类合并处理,只需要分别设置文字模板及图片模板。由于模板设置过程中需要对监测报告进行分析理解后再设置各项参数,因此模板设置工作需要人工操作,具体设置方式如下。

文字模板通过参数化的形式,记录下所有需要更新的对象位置以及整编计算所需的各项参数,包含:编码、测点编号、仪器类型、成果类型、值类型、值特征等。编码即为设置编码过程中所设置的编码,用于在文档中进行索引,标记需要更新对象的位置;测点编号、仪器类型、成果类型、值类型、值特征均为自动整编计算所需的参数。测点编号可为单个测点编号或多个测点编号组成的测点组合名称;值类型与值特征为关联关系,值类型包含成果值、点号、时间、考证四大类;值特征为值类型的下属对象,具体包括时间段最小值、时间段最大值、历史最小值、历史最大值、首次值、最近值等。

通过各项参数的组合,进行自动整编,基本完成了对安全监测报告中需要更新文字内容的覆盖。在后续新项目中,若出现需要更新的内容通过现有参数无法满足的情况时,只需在值类型、值特征表进行新增即可,该方式具备高度可扩展性,可满足多个工程项目需要,文字模板设置可视化界面如图3所示。

图片模板用于记录安全监测报告中需要更新图片对象的参数化信息。监测报告中需要更新的图片多为过程线图、分布图等安全监测数据图,图片包括图名、图例、线条、坐标轴等对象。图片模板支持对所有图上对象的颜色、尺寸、内容、范围等进行设置,包含图名的名称、字体、字号、颜色、图上位置;图例的名称、字体、字号、颜色、图上位置;线条的颜色、粗细、符号、名称、绑定的数据源;坐标轴的标注、范围、刻度等。通过对上述对象的设置与组合,可满足使用者对于安全监测报告中各类型图片内容及样式的个性化定制需求,完成初次设置工作后,所有信息存储于数据库,可在后续使用过程中便捷重复使用。图片模板设置的可视化界面及生成结果如图4所示。

1.3 文档智能生成

doc或docx格式的Word文件是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的文字处理文件格式。本文采用微软组件对象模型(COM)及其接口技术,实现对Word文档的查询、文字及图片更新替换、文档保存等操作,进而自动生成安全监测报告。文字模板调用的基本过程如下:

(1) 遍历文字模板,获取需要更新的文字内容对象;

(2) 设置文字模板中的编码为Selection.Text(查找的内容),执行查找指令Selection.Find.Execute以查询需要更新的对象;

(3) 根据文字模板中的参数化信息,自动构建查询语句在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配套的安全监测数据库进行数据查询,对查询到的数据通过自动统计整编获取特征值;

(4) 执行Content.Find.Excute指令,用整编得到的特征值替换查询到需要更新的对象;

(5) 继续遍历过程,重复进行查询、整编、更新过程,直至完成所有文字模板的更新。

图片模板的调用过程与文字模板的调用类似,即遍历图片模板,根据模板内容生成图片,替换指定位置处的图片,循环此过程即可完成图片内容的更新。

经过上述查找、统计、更新的过程后,便完成了全部文字和图片内容的更新,此方式可保持文档格式与原模板一致,最后执行Document.SaveAs指令将Word文件保存输出到指定路径即完成报告自动生成的全过程,生成结果如图5所示。安全监测报告模板由人工自定义制作完成,尤其在大型工程项目中,安全监测报告篇幅巨大,内容较多,模板制作量较大,为防止出现模板错误,程序在生成过程中若检测出异常情况则会记录所有错误信息,包括错误原因及对应模板的索引号,帮助使用者快速定位和解决错误,如图6所示。

以往在安全监测报告的人工编写传统过程中,对于编写人员有较高的要求,编写人员既要熟悉项目监测布置情况以及各类仪器监测原理及监测成果含义,还要掌握各类监测数据的分析统计方法,甚至需要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图表的制作以及渗压系数、扬压力等关键值的计算。安全监测报告自动整编技术能够与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相结合,兼容内外观各类主流监测设备,智能化进行多种特征数据的查询统计,以及各类专业分析计算,并且其统计和分析计算类型可扩展,适用于不同坝型和不同监测布置的各类工程;同時能够对自动化监测数据中的空值和显著异常数据进行自动判断,将其剔除在统计对象之外,确保了统计结果的正确性。该技术能够有效替代人工进行监测报告编写,具备一定的智能化水平。

2 应用实践

安全监测自动化项目的实施,使水利工程项目具备了安全监测自动化观测的传感器与网络等硬件条件,配套实施的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自动化监测数据的自动获取、存储与展示。安全监测报告自动整编技术利用监测自动化软硬件设备及安全监测数据库,补齐了监测资料整编输出的最后一环。

依托“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工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丹江口大坝安全监测整合及自动化系统建设项目”“云南澜沧江黄登水电站枢纽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苗尾水电站枢纽工程安全监测数据自动化采集及管理系统工程”等工程项目,安全监测报告自动整编功能在自动化监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项目应用。图7为安全监测报告自动整编技术在黄登水电站应用的软件界面,图8~9为整编结果。

安全监测报告自动整编功能包含文字模板管理、图片模板管理、报告生成等功能页面,可实现编码设置、模板设置到全过程自动生成的可视操作;支持用户自主上传新模板并进行模板定义、模板修改等操作,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同时具有完备的自动生成过程日志记录,实现了模板设置异常的检测与提示。

通过与自动化监测系统进行集成,该技术兼容内外观各类主流监测设备,智能化进行多种特征数据的查询统计,并且统计类型可扩展,能够自动判断自动化监测数据中的空值和显著异常的数据并将其剔除在统计对象之外,确保了统计结果的正确性。

以3 000支监测传感器的大中型项目为例,传统人工方式进行监测报告编写每天至少需要5人,随着项目规模的扩大,所需人数和时间将进一步增加。使用者在完成初次模板制作后,后续只需要定期选择时间段与模板文件,点击生成按钮即可一键自动生成安全监测报告,支持“周报”“月报”“年报”等各个时间尺度的监测报告及各类型专题监测报告的自动生成。即使是中国数据量最为庞大的三峡项目,应用该技术后,2 h内即可完成监测报告的自动整编,效率大幅提升。

在系统完成安全监测报告自动整编制作后,系统会在将所有自动生成内容标记为红色后以Word文件格式输出,便于使用者复核校对。基于本文技术路线,对于自动整编得到的安全监测报告,其格式及内容与各个工程项目固有的安全监测报告完全一致,使用者仅需进行报告的审阅与简单批注修订工作即可将监测报告提交上报,为水利工程安全监测运行维护管理节约了大量人力,有效提升了管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

3 结 语

安全监测报告智能整编技术利用自动化监测数据对各类仪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智能生成各类报表并能进行专业计算,显著降低了项目现场安全监测报告整编制作的技术难度,提高了制作的效率与准确性,提升了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在安全监测报告整编方面的实时性和智能性。该技术具有较高的自定义程度,可自动适配任意格式的安全监测报告,能较好地应用于水利工程安全监测中,对安全监测报告整编具有一定价值,并可为其它行业的报告自动整编制作系统开发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水利部.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R].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3.

[2] 张士辰, 杨正华, 盛宝金. 水库大坝安全年度报告制度探索实践 [J]. 中国水利, 2018(20): 1-6.

[3] 徐敏龙. 水利工程运行期安全管理研究进展 [J]. 内蒙古水利, 2020 (7): 54-56.

[4] 何金平. 大坝安全监测理论与应用 [M]. 北京: 中國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0.

[5] 周启, 谭界雄, 高全, 等. 大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分析报告自动生成系统[J]. 人民长江, 2019, 50(1): 215-219.

[6] 王超. 辽宁省高速公路桥梁安全监测月度报告生成系统研究[J]. 北方交通, 2021(1): 83-87.

[7] 洪凯, 陈小松, 张志霞, 等. 全场发电设备诊断分析报告的自动生成与应用 [J].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17, 40(1): 32-34.

[8] 庄振春, 王朝娜. 基于VBA的数据报告自动生成系统[J]. 电子设计工程, 2017, 25(11): 57-60,64.

(编辑:高小雲)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automatic reorganization technology of

water engineering safety monitoring report

HU Binbin1,2,3, YE Fangyi1,2,3

(1. Changjiang Survey,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Wuhan 430010, China; 2. Changjiang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 Wuhan 430010, China; 3. Hubei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Hydroinformation Sensing and Big Data, Wuhan 430010, China)

Key words: safety monitoring; monitoring report; intelligentization; automatic reorganization; hydraulic engineering

安全管理研究范文第3篇

在实际的管理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 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环境的特殊性, 以及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人员的素质问题造成的。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施工安全管理者自身存在问题

在当前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 安全管理者自身的管理作用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现阶段的实践调研中我们发现, 管理者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着以下的问题。一是工人安全教育开展不到位。在高层建筑施工中, 新入场工人的安全培训管理不到位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二是对安全责任制缺乏监督, 使得安全管理问题难以实现责任追查, 保证安全管理的开展。三是部分安全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 对于隐患采取了忽视态度。四是工程中的部分专职安全员, 缺乏应用的责任心, 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五是管理者在安全检查过程中缺乏对整改工作的重视。

1.2 施工人员操作过程管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在实际管理中, 施工人员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也对工程安全管理的开展造成了一定影响。这些问题包括了以下几点。首先是工艺操作问题的存在。在施工安全管理调研中我们发现, 部分操作人员施工工艺操作中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方面在新工艺施工时不按照工艺流程操作, 已发安全事故发生。另一方面操作人员依然使用旧的工艺进行施工, 影响了安全管理质量。其次是在违规上岗的情况。在工程施工中, 部分操作人员特别是特殊工种施工中存在着严重的违规上岗问题。如疲劳施工问题等问题的出现, 都对工程安全问题造成了严重影响。最后是操作中存在蛮干现象。在工程施工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 部分施工人员因为缺乏技术培训与工作经验, 在施工操作中存在施工蛮干的现象。如违反安全规定施工、不进行安全保护施工等问题。这类问题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工程安全管理的进行。

1.3 施工机械设备与现场控制管理中存在安全问题

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 对于施工机械设备与环境控制管理的开展, 对于安全管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践调研中我们发现, 当前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存在违规使用设备情况。在工程调研中我们发现, 部分施工队伍为了保障工程进度与利益, 违规使用工程机械。如施工中超载运行机械;违规使用带安全隐患的工程机械;轻视安全维护管理的进行等问题的出现都会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管理。二是忽视工程施工安全环境控制管理。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 部分管理者忽视了环境安全管理的开展。如轻视了工程安全勘测的进行;未对气候等自然环境问题对工程安全管理的影响制定预案等。这类问题的出现, 会造成因工作环境影响造成的严重安全事故的出现。

2 建筑安全管理主要工作措施研究

在实际工作研究过程中, 我们针对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开展了实践性应对工作措施研究。在实际研究过程中, 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做好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2.1 做好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监督工作

在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 管理者应积极的做好安全监督工作, 利用以下工作内容提高安全管理质量。一是充分发挥专职安全员作用, 利用其现场安全监测工程优势, 做好操作、工业、设备、材料等诸多安全管理因素的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二是利用制度监督模式, 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充分发挥安全制度的管理优势, 保证在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操作等过程中, 技术与操作人员可以保证安全制度的执行, 实现制度化管理实施。

2.2 加强安全施工教育宣传工作

在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 安全施工教育与宣传工作的开展具有加大的实际意义。在实践过程作中, 这项实践内容开展包括了以下环节。一是新入场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在施工安全教育管理中, 新入场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占据着重要位置。做好这一教育工作对于施工操作人员提高安全意识、能力与制度执行意识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二是加强日常安全宣传。在日常工作中, 日常安全宣传的开展对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提高具有很好的实际作用。特别是对于普通施工人员而言, 日常安全宣传的开展是其提高安全意识的重要来源性保障。

2.3 做好工程施工安全统筹管理工作

在施工安全管理中, 统筹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这一工作方法的应用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 安全管理者从设计、制定施工方案、环境勘测、材料采购、机械设备管理、施工等层面, 对施工全程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统筹管理, 及时全面的解决安全问题, 提高施工安全管理质量。

3 结语

在现阶段的高层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 安全管理的开展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在这一工作开展中, 安全管理者针对实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了技术管理分析与实践研究。在实际的安全管理实践中, 我们以安全管理监督、教育宣传以及统筹管理等安全管理工作措施应对安全管理问题, 为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摘要:为了做好我国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建筑安全管理技术人员开展了安全管理实践研究工作。在实践研究过程中, 管理人员以管理者自身、操作管理、设备及环境管理三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了分析实践研究, 为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持工作。

关键词:高层建设,施工,安全管理,安全问题,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 郝龙.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 2012.

安全管理研究范文第4篇

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事故主要包括瓦斯、透水、顶板、火灾、运输、机电、放炮等等, 造成不同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各不相同, 但从整体分析的角度来看影响煤矿管理安全的客观因素, 主要可以分为设备的老化和故障的发生、环境设置的不合理等方面。

设备的老化和故障的发生主要是指在煤矿运营过程中所使用的一些必要的机器设备, 由于没有定期的检测维修、设备的老化以及设备空间不满足作业条件等原因, 造成机器存在一定的潜在的运行故障, 使得整个设备的运行并不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环境设置的不合理主要是指煤矿企业内部的环境中存在不合理的设置, 这种不合理包括自然环境天生的复杂生态和地质条件, 以及煤矿周围的岩体问题。也包括人工在设置环境中没有充分考虑通风照明等问题。当煤矿生产的环境不能够得到安全科学的设置时, 不仅会对煤矿生产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还容易使员工在工作时感到压迫和疲劳感, 造成事故的发生。

2 影响煤矿管理安全的人员因素

影响煤矿管理安全的人员因素也较多, 煤矿安全管理的高层行政人员在管理过程中的漏洞以及不到位, 都会成为煤矿不安全的风险。在管理过程中, 若高层管理层的负责人没有将煤矿的相关设备全部检修、没有了解现有的安全体系的完整性、缺少配套的应急和风险预案, 就容易造成一定的决定过失。此外, 一些领导层和企业家过分注重煤矿的生产和盈利, 而忽视对于安全管理的投入和重视, 削减有关安全生产的投入经费, 也容易造成缺乏科学的安全管理结构和配套政策, 使安全管理不能责任到人, 缺少完整的体系。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 每一个员工是整个过程的组成部分, 也可以说是决定因素。因此, 煤矿的生产能否安全完成, 员工日常的行为方式是否规范是影响这一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由员工造成的煤矿安全事故的因素研究中, 员工的行为主要可以分为有意选择的行为和无意选择的行为。有意选择的不安全行为指的是员工知道哪些行为是影响煤矿安全的不安全因素, 但仍选择去做某种不安全行为;无意选择的行为指的是煤矿中的员工由于没有进行专业的培训或者安全意识不足, 在没有经过有目的的选择过程后, 就直接无意的做出某些不安全的行为。造成员工做出有意选择的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可能包括员工在煤矿中的工作没有满足其个人对于利益的追求, 这种利益既包括物质方面的利益, 也包括例如尊重、归属感等精神方面的利益。心理状态的不健康以及不愉快的心情可能会诱导员工做出一些具有危害性的活动。造成员工做出无意选择的不安全行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粗心或者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习惯, 由于缺少必要的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 一些习惯性的不安全行为会始终作为一个“定时炸弹”, 威胁着煤矿管理的安全。

3 管理煤矿不安全行为的策略

为了保障煤矿在生产过程中运用的机械设备都能够正常安全的运行, 需要定期对于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 对于一些已经老化的设备进行替换, 投入一定的资金来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

在环境设置时, 需要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状况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充分考虑员工日常的工作习惯和工作需要, 调整工作场地中的噪声音量、温度以及照明等等方面, 并通过设置指示牌或警示牌的方式, 来提高员工的注意度。

为了避免出现员工有意选择的不安全行为, 相关管理人员能够定期、及时听取员工对于近期工作的意见反馈, 关心员工的心理状况, 调节员工的一些负面情绪。领导在进行各项决策之前, 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利益不受侵害, 让员工能够有保障的工作。在日常的煤矿工作之外, 通过开展各类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提高员工对于煤矿企业的忠诚度。

为了减少员工出现无意选择的不安全行为, 煤矿管理人员可以制定科学的工作计划以及严格的行为规范, 适当科学的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 避免由于员工心理或者身体的疲劳造成的不安全行为。严格的行为规范主要是为了改正员工一些习惯性的不安全行为, 当员工严格按照行为规范进行日常的操作时, 既可以尽可能的避免不安全行为出现的频率, 也可以让员工保持行为的统一性, 提高生产效率。

4 结语

影响煤矿出现事故的原因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但最本质的原因还是由于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有缺陷, 例如信息沟通不畅、安全投入的不足以及人员的短缺等。还有一些间接或直接的因素需要管理人员结合煤矿企业自身的发展进行分析, 并针对不同的问题做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不断完善煤矿的安全管理体系和预警系统。

摘要:在当今的煤矿企业发展中, 最重要的就是煤矿的安全管理。只有保证煤矿能够在安全的管理下正常运行, 才能让我国的煤炭企业以及整体行业能够不断发展。目前我国的煤矿在管理中面临着很多不安全的行为因素, 不仅包括煤矿中机器的不安全以及环境的缺陷, 还包括煤矿工作人员的一些不安全行为。对于这些不安全因素, 本文基于我国的煤矿发展的现状, 提出了一些管理策略。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行为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凯, 曹庆仁.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综合防控模式研究[J].煤炭工程.2012 (01) .

[2] 杨晓艳.煤矿瓦斯事故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

[3] 陈红著.中国煤矿重大事故中的不安全行为研究[M].科学出版社, 2006.

安全管理研究范文第5篇

一、正确认识人本管理的内涵

一般认为:“人本管理”就是把人当人看,把人当人用,充分考虑单个人的特点,尊重个人的个性,理解个人的情感与追求,同时在人与物的关系中,重视人与物的差别,做到人与物的协调,而不是使人成为物的附庸或一部分。

二、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首先,人是企业的首要资源。一个企业有人、资本、机器、土地等各种要素和资源,但在其中人是最重要、最活跃的。只有通过人的作用,其他各种要素和资源才能发挥作用和效益。其次,人是企业活动的主体。企业生产是一个有组织、有目标的集体协同劳动,必然离不开管理,而管理的主体和中心都是人。企业的目标、管理制度的制定要靠人去完成;在实施企业目标过程中,如何激发起员工的士气,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的行为与组织目标方向一致,达到以最少的支出取得最大的效果,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都离不开人。第三,人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性因素。企业中的员工,其行为动机与企业目标方向一致时,会减少企业内耗,提高效率,对确保实现企业目标起到积极作用。反之,则必然是降低效率,增加成本,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中人的行为动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企业目标的实现,人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性因素。

二、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首先,人是企业的首要资源。一个企业有人、资本、机器、土地等各种要素和资源,但在其中人是最重要、最活跃的。只有通过人的作用,其他各种要素和资源才能发挥作用和效益。其次,人是企业活动的主体。企业生产是一个有组织、有目标的集体协同劳动,必然离不开管理,而管理的主体和中心都是人。企业的目标、管理制度的制定要靠人去完成;在实施企业目标过程中,如何激发起员工的士气,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的行为与组织目标方向一致,达到以最少的支出取得最大的效果,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都离不开人。第三,人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性因素。企业中的员工,其行为动机与企业目标方向一致时,会减少企业内耗,提高效率,对确保实现企业目标起到积极作用。反之,则必然是降低效率,增加成本,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中人的行为动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企业目标的实现,人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性因素。

三、加强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对策

(一)企业管理者要牢固树立艺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能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是实行人本管理的关键。企业管理者只有充分认识人本管理的重大作用,牢固树立人本管理观念,才能在企业中真正实施人本管理。

(二)建立健全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实施人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如何真正作到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的业绩,是企业员工的贡献得以承认,使企业员工形成凭能力和业绩吃饭的意识。建立职工业绩考核体系,是评价职工业绩的有效途径,也是确定薪水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建立职工业绩考核体系最终要的是要做到:考核范围要明确,考核制度要完善,考核条款要细化,符合实际,要有可操作性;考核方式要全面、客观,考核评价要公平、公开、公正;考核时间要固定。考核体系一经集体讨论确定,便不能随意更改,以维护制度的尊严;考核体系一定要有严格的监督机制,以保证制度的有效性、持续性。通常情况下,这一体系包括个性特质评价、职业行为能力评价和关键业绩指标考核。

(三)建立健全人本管理激励机制

根据行为科学中的激励理论,激励就是通过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鼓舞人的热情,发挥人的内在潜力,其根本目的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更好地实施现代企业的组织目标。心理学研究表明,通常人们在工作中只要发挥20%-30%能力就足以应付,但当他们一旦处于激励状态,其能力则可以发挥到80%-90%。激励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有效的激励,才能调动人的潜在的积极性,出色地实现既定目标,提高工作绩效,增强竞争实力。要做到有效激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四)建立健全人本管理约束机制

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的同时,还必须建立健全管理约束机制。企业应从企业的整体目标与企业的价值观出发制定约束机制,以这些约束机制来影响与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员工行为服务与企业战略,服从与企业目标定位。

(五)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新机制、新体制

企业竞争靠科技,科技优势靠人才。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人才强国战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成败关键取决于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高低。所以,企业应该在引进、培养、留住人才上下工夫,建立良好的引人、用人、育人、留人机制,为企业的发展储备雄厚的人才队伍。

(六)营造实施人本管理的良好环境

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必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环境有软硬之分:软环境是指企业的文化环境、人际环境、舆论环境等;硬环境是指企业的工作环境、休息环境、娱乐环境等。企业在营造实施人本管理环境时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七)建立适合企业特但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经营中逐渐形成并为组织所认同的价值观、作风、思维模式与行为准则,是一种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价值观念、管理思想、群体意识、作风传统、行为规范、道德伦理、习俗礼仪、精神风貌等。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无形的财富和宝贵的资源。企业员工既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接受企业员工的精神动力源泉。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应该高扬自己的人文精神,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纵观世界上著名大企业的成长发展历程,无不是昭示着优秀企业文化塑造成功企业的秘诀。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地域性,要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就要立足与企业的具体特点,选择好价值标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通过语言、信仰、仪式和活动等体裁来建设文化。

(八)注重企业面向社会大众的人本管理概念

以人为本的另一个重要层面就是要重视企业外部的社会环境,即企业面向社会大众的以人为本。主要是向消费者和用户提供人们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需求是通过市场反映和表现的,所以尊重人的需要就是要通过向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和一流服务来实现。

安全管理研究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利用2000-2005年间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在传统“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分析的

基础上,对这一时期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市场绩效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我国银行

业的市场结构已经由寡头垄断、高度集中转变为垄断竞争、适度集中的市场类型;运用DEA方法测定

了我国主要14家银行的经营效率;对市场结构和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显示,我国银行业的集中度和绩

效之间并无显著的相关性,而效率提高对改善绩效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银行业; SCP; 结构; 效率; 绩效;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识别码:A

一、引言

以新古典理论为基础的SCP框架是传统的产业组织结构分析的经典范式。SCP范式是由产业组织理论的奠基人BAIN等人首先提出来的,由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和市场绩效(Performance三部分组成。该框架假定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

20世纪60年代以来,银行业被纳入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范畴。理论方面,基于产业组织理论对银行业结构和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主要形成了市场力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实证方面,国内外不少学者基于不同的银行业市场,对以上两种假说进行了检验。国外,Smirlock(198

5、Evanoff和Fortier(1988等人研究了美国银行业市场

结构和绩效的关系,Mullineaux和Thornton (1992则运用18个欧洲国家的银行业数据进行了研究。从实证结果来看,不同国家,不同银行业中市场结构和绩效的关系并不相同,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显示哪种假说一定成立。国内方面,张磊(2000、黄志豪和于蓉(2005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银行业产业结构、行为和绩效研究方面的进展状况。秦宛顺(200

1、赵旭等(200

1、王国红(200

2、贺春临(2004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和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刘伟和黄桂田(200

3、于良春和高波(2003等通过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分析,就银行业的集中度、效率和规模经济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2003年以来,我国的国有银行业改革取得了较大突破,银行业格局也因此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通过研究2000-2005年间我国银行业主要的14家商业银行1的最新发展,从市场集中度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当前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基本类型;运用DEA方法测定了这一时期14家银行的经营效率;进而实证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效率和绩效的相关性,验证了市场力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在我国银行业是否成立。

二、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银行业市场结构是指在银行业市场中,各银行之间在数量份额规模上的相互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竞争形式。市场结构的决定一般取决于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程度和进入壁垒等因素,其中市场集中度是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市场集中度研究是一种定量研究,而产品差异度和进入壁垒研究则主要是定性研究。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本文主要从市场集中度方面进行

1本文所选取的样本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集团、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共14家银行所构成的银行业市场。选择这样的样本一方面是基于数据的可搜集性,同时也是因为这14家银行占据了我国银行业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可以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总体状况。

分析。

市场集中度是指在特定的产业或市场中,少数较大的企业或组织所占市场份额的大小。一

般来说,市场的集中度越高,该市场的垄断程度就越高。常用的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有勒纳

指标(Lerner index、市场集中度指标CR n、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和赫芬达尔指数(Herfindahl index,也称H指数等。本文采用的是目前较常用的市场集中度CRn指标和H指数。

1.CR n指标的测定。CR n指标表示的是产业中最大的n个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比重2,该指

标反映了市场中最大的n 家企业的集中程度。我们依据2000—2005年14家银行的相关数据,以

最大的四家国有银行为基础,从资产,存、贷款和利润3四个方面,测得我国银行业的集中度

CR4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2000-2005年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CR4指标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年,平均值资产 0.8629 0.84490.82630.80300.7882 0.7786 0.8173 存款 0.8683 0.84430.82640.80340.7878 0.7774

0.8179 贷款 0.8724 0.85090.82470.79610.7853 0.7529 0.8137 利润 0.7651 0.71820.72660.79370.8337 0.8014 0.7731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金融年鉴》(2001—2005,14家银行相关年份年报,中国人民

银行年报

(2001—2005,并进行相关计算。某一指标数据若在以后年份发生调整,在合理分析

基础上, 一般以调整后数据为准。

从14家主要银行组成的银行业CR4各项指标来看,资产、存款、贷款市场的三项指标均

高于80%,说明国有银行在规模方面仍有绝对优势,根据BAIN设立的CR4分类标准(表2, 这一集中度是相当高的。而利润方面的集中度则相对低一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国有银

行“高垄断,低收益”的特点,国有银行并没有获得与其市场垄断地位相称的利润水平。

表2 BAIN定义的以CR4区分的市场结构类型 市场集中度(CR4(%该市场企业数量市场类型 ≥75 1~40 极高寡占型 65~75 20~100 高寡占型 35~65 较多中集中寡占型 30~35 很多低集中寡占型

≤30 极多竞争型资料来源:杨公朴,夏大慰主编.现代产业经济学[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进一步的分析利润指标,我们发现,2003年是利润集中度变化的一个拐点:2000-2003年, 四大国有银行的利润份额相对于资产和存贷款份额都较低,而从2003年开始,则开始逐渐回升,04年和05年利润指标的集中度甚至高于资产和存贷款市场。分析起来仍然要归因于近几

年来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为了加快国有银行的改革进程,尽快使其摆脱历史包袱的束缚, 国家采取向国有商业银行“再注资”的方法,2003年底动用45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为中国银

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注资,2005年又动用150亿美元为中国工商银行注资。同时,对三家公司

2计算公式为:CR n =∑ ∑ = = N i i i n i X X 1 1 /,其中n为最大的n家企业,N为市场企业总数。

3这里考察的利润为各银行的税后净利润(账面,本文中如无特殊说明,相关利润指标均为税后净利润。

进行股份制改造,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经过这些改革,2004年,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税后

净利润已经分别达到483.88亿元和209.32亿元4, 从而提高了国有银行在利润方面的市场份额。05年利润份额的降低应该跟政府自2004年中期以后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有关,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国有银行的贷款数量更为缩减,同时呆坏账拨备增加,也可能造成国有银行2005年利润增速的减缓。

2.H 指数的测定。CR n 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行业的集中度,而且比较容易测定,但它不能反映出整个市场的规模分布情况,而H 指数则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点。H 指数是市场年各主体相应指标和行业总指标比值的平方和5,它综合的反映了市场的分化程度和市场垄断水平。H 值越接近于1,表明行业内垄断程度越高。我们利用相关数据,计算出2000—2005年间我国银行业的H 指数如表3所示。

表3 2000-2005 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H 指数 H 指数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年均

资产 0.1992 0.1902 0.1812 0.1711 0.1650 0.1612 0.1780 存款 0.2023 0.1911 0.1821 0.1724 0.1662 0.1622 0.1794 贷款 0.2059 0.1972 0.1866 0.1728 0.1685 0.1529 0.1807 利润 0.2042 0.1709 0.1662 0.2800 0.3613 0.2280 0.2351 资料来源:同表1。

一般来说,如果H 值大于0.18,则该市场为高度集中的市场;若H 值在0.1和0.18之间,则该市场属于适度集中市场;若H 值小于0.1,则该市场属于低集中度市场。观察2000—2005年期间H 指数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从年均值来看,资产和存款市场的集中度都已经低于0.18,而贷款市场的集中度也已经降至0.18的临界点上方附近;从趋势上看,除利润指标外,我国银行业的H 指数都是逐年下降的,即在资产和存贷款市场上的集中度都有所下降,这说明我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有所加强。利润集中度的趋势变化要复杂一些,从2000年到2002年逐年下降,而在2003年出现了一个上升的拐点之后,2005年又有所下降。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利润集中度出现拐点的原因,国有银行通过内部改革,改善经营管理,剥离不良资产,以及政府注资,利润状况近几年

得以改善。从H 指数的变化来看,我们大致可以判断出,我国银行业在2000—2005年期间,逐渐由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过渡为适度集中的市场结构。

小结:综合对市场集中度的分析,我们认为,2000—2005年间,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已经从寡头垄断、高度集中转变为垄断竞争、适当集中;但集中度仍然偏高,仅仅略低于临界值。

三、我国银行业的效率测定

效率研究也是银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中,我们把银行效率定义为对其投入产出对比关系的评价。银行效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参数法和非参数法。本文采用非参数法中的DEA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我国2000-2005年间的银行效率进行测算。DEA 6是由Farrel (1957创立并由Charnes Cooper (1978等人发展起来的线性规划方法,它通过构建生产的效率前沿边界来测定决策单位(Decision Making Units ,DMU 相应的边界效率。DEA 效率是一种相对效率:落在效率前沿边界上的DMU 是有效率的,其值为1;而落在前沿边界以外的DMU 则 4 引自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2004年年报。 5计算公式为:H=/(1 T X i n i ∑=2,其中X i 为各企业的资产等相应指标,T 为市场总规模,n 是行业内的企

业数量,X i /T 即为某企业相应指标的的市场份额。

6详细的关于DEA 理论描述及其方法,可以参看:魏权龄. 数据包络分析[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是相对无效率的,其值位于0到1之间。

运用DEA方法测算银行效率,我们需要首先定义相应的投入产出指标。基于对银行定义的不同,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方法主要分为生产法、中介法和资产法。我们依据金融中介的理论,将银行定义为运用资本和劳动力吸取存款,并转化为贷款和投资从而获利的机构。按照这一标准,我们选取的银行投入指标为劳动力,自有资本和存款,产出指标为银行净利润。其中劳动力投入为银行每年的职工人数;自有资本

为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部分。此外,在计算时我们采用了投入角度的模型(input-oriented model。

我们利用相关数据,并使用Onfront 2.01软件7,测算出2000—2005年间我国银行业的DEA 综合效率OE(生产成本效率,技术效率TE和规模效率SE,如下表所示: 表4 2000-2005年间我国银行业效率概况 国有银行平均 10家股份制银行平均 14行平均 OE TE SE OE TE SE OE TE SE 2000 0.125 0.273 0.496 0.503 0.706 0.756 0.395 0.582 0.682 2001 0.106 0.268 0.511 0.522 0.691 0.776 0.403 0.570 0.700 2002 0.132 0.347 0.484 0.519 0.701 0.789 0.424 0.607 0.715 2003 0.305 0.490 0.965 0.556 0.692 0.780 0.484 0.634 0.833 2004 0.320 0.465 0.900 0.522 0.600 0.694 0.464 0.562 0.753 2005 0.402 0.645 0.845 0.590 0.687 0.762 0.536 0.675 0.786 数据来源:同表1。

从表中来看,2000—2005年,我国银行业的效率有了一定提高,但和发达国家比较起来仍然是较低的8,股份制银行的效率整体上要优于国有商业银行。国有银行的效率提高较为显著,2003年以后基于股份制改革的成效,显示出一定的规模效率,但技术效率仍然偏低。就单个银行来说,国有银行里中国银行效率最优,除2004年外其余年份综合效率均位于国有银行首位。股份制银行的效率表现显示出一定的分化,其中民生银行的效率最高,2001—2005年连续5年显示综合有效率,位于行业第一;浦发、中信、招商、兴业的综合效率也较为优异;广发、深发、光大几家银行的效率则相对较低。

四、我国银行业绩效的测定

关于银行业的绩效定义,目前尚存在一些争论。本文中将绩效简单定义为银行的获利能力。常用的测定绩效的指标有利润率、勒纳指数和贝恩指数等。本文采用总资产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来考察银行的经营绩效。总资产利润率9用来衡量运用资产获取利润的综合能力;净资产收益率10则用来衡量银行的自有资本获利能力。我们运用相关数据,计算出2000—2005年间我国银行业的资产利润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如表5和表6所示。

7 Onfront2.01是由瑞典EMQ公司开放的一个DEA分析软件。

8 Pastor等(1995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的国际银行业效率研究显示,1992年主要发达国家银行业平均的综合效率为:美国0.81,西班牙0.89,德国0.93,意大利0.92,法国0.95,英国0.54。

9总资产利润率=税后净利润/期内平均总资产。

10考虑到银行数据公布在不同年间的调整,特别是三家国有银行03年以来通过注资进行财务重组造成的相关数据不可比,本文中的净资产收益率采用全面摊薄的计算方式: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净利润/期末净

资产。

表5 2000-2005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绩效(ROA测度单位:%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国有银 行平均 10家股份制 银行平均 14行平均

2000 0.1389 0.0133 0.3373 0.2544 0.1860 0.4380 0.3660 2001 0.1432 0.0489 0.1951 0.2422 0.1573 0.4213 0.3459 2002 0.1432 0.1053 0.1472 0.2734 0.1673 0.3501 0.2978 2003 0.0492 0.0594 0.6743 0.7581 0.3852 0.3852 0.3852 2004 0.0422 0.0534 1.2961 0.5113 0.4757 0.3436 0.3814 2005 0.5560 0.0238 1.1087 0.6143 0.5757 0.4417 0.4800 年均0.1788 0.0507 0.6265 0.4423 0.3245 0.3967 0.3761 资料来源:同表1。

表6 2000-2005 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绩效(ROE测度单位:%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国有银 行平均 10家股份 制银行平均 14行平均

2000 2.78 0.22 6.57 4.80 3.59 9.19 7.59 2001 3.11 0.87 4.80 3.62 3.10 11.69 9.24 2002 3.66 2.13 4.01 4.33 3.53 10.61 8.59 2003 1.45 1.39 11.96 14.09 7.22 12.37 10.90 2004 1.82 2.57 24.75 10.19 9.83 11.08 10.73 2005 13.30 1.31 16.38 11.76 10.69 13.27 12.53 年均 4.35 1.42 11.41 8.13 6.33 11.37 9.93 资料来源:同表1。

表5和表6显示,2000—2005年间,我国银行业的资产、资本盈利能力虽然仍然较低,但纵向来看,都有了一定提高11,特别2003年以后国有银行的业绩表现突出:资产利润率由平均不到0.2%提

高到了0.58%,2003年后甚至超过了股份制银行,其净资产收益率也有了显著提高。但从ROA的年

均值来看,股份制银行仍然要高于国有银行,而且利润率相对稳定。而从ROE的表现来看,股份制

银行仍然全面领先于国有银行。对比ROA和ROE,我们发现,股份制银行的资本盈利能力比

资产盈利能力更具优势,原因可能是因为股份制银行的资本结构更为合理,而国有银行具有的

庞大资产规模在资本结构相对改善和效率提高等条件下可以转变为竞争优势。 ROA达到0.6%是我国银行业资产利润率的监管水平,达到1%则接近国际银行业的先进

水平。从单个银行来看,建设银行的利润率在国有银行中最优,特别是2004和2005年,从指

标上看,已经达到1%左右的国际先进水平;中国银行2005年也达到了0.61%。国家在2003 年对建行和中行注资时要求两家银行的ROA在2005年底达到0.6%,从指标上看,两家银行

都已经达到了要求。股份制银行中,总体而言上市公司的利润率要好于非上市公司:其中表现

较好的浦发、招商、民生和中信等银行,表现较差的是广发和光大银行。

五、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效率和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目前关于市场结构和绩效关系理论分析,主要存在两种假说:市场力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

11孙巍等(2005的研究显示,1995-2002年,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呈收敛下降的趋势。

市 场 力 假 说 ( Market-Power Hypothesis,MP ) 包 括 传 统 的 SCP 假 说 和 相 对 市 场 力 假 说 (Relative-Market-Power Hepothesis,RMP) 。SCP 假说在分析市场结构和绩效的关系时认为, 市场集中度和市场绩效是正相关的;并且在分析其原因时认为,在集中度高的垄断市场中,少 数的大银行之间容易实现合谋来操纵市场, 它们通过支付较低的存款利率和较高的贷款利率获 得较大利差,得到垄断利润。RMP 假说则认为,只有市场份额大且较好实现了产品差异化的 银 行 , 才 能利 用 市 场 力通 过 有 利 定价 获 得 超 额利 润 。 效 率结 构 假 说 (Efficient-Structure Hypothesis)包括 X 效率结构假说(ESX)和和规模效率假说(ESS) 。ESX 假说认为,技术和 管理水平高的银行,可以实现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利润水平,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导致 较高的市场集中度。 ESS 假说同样认为效率可以决定银行绩效和市场结构, 但它认为这是银行 间规模效率差异的结果,而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效率则趋同。 秦宛顺 (2001) 赵旭等 ,

(2001) , 贺春临(2004)对我国银行业的实证分析都不支持这两个假说。本文将运用我国银行业发展的 最新数据对上述假说进行验证。 1.模型设定及变量解释。要验证以上两种假说,经典的计量模型是由 Berger(1995)建 立的模型发展而来: (1 π=β10+β11MS+β12CR+β13X-EF+β14S-EF+α’X (2 MS=β20+β21X-EF+β22S-EF (3 CR=β30+β31X-EF+β32S-EF 该模型中,π 为银行绩效变量,MS 为银行的市场份额变量,CR 为市场集中度变量,X-EF 和 S-EF 分别为银行 X 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测度变量,X 为一系列的控制变量。若实证结果方程 (1)中结构变量 MS、CR 的系数 β

11、β12 显著为正,而效率变量 X-EF 和 S-EF 对绩效的影响 很小,则市场力假说成立;若结果显示方程(1)中效率变量的系数 β

13、β14 显著为正,而结 构变量对绩效的影响很小,且方程(2) (3)中 X-EF 和 S-EF 的系数 β

21、β

22、β

31、β32 至少有 一个显著为正,则效率结构假说成立。 本文也基于上述模型对两种假说进行检验, 同时数据处理上采用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相结合 的“混合数据”(pool data)方法。变量选择上,我们用某银行利润率 ROA、ROE 来衡量绩效; 市场份额 MS 我们取该银行在资产、存款、贷款和利润四个方面的份额中值;集中度变量我们 同样取当年银行业资产、存贷款和利润四项 H 指数的中值;银行的 X 效率和规模效率我们分 别用 DEA 方法测定出的银行综合效率 OE 和规模

效率 SE 表示;控制变量方面,我们参照秦 宛顺(2001)和赵旭等(2003)的选择方法,从银行和市场两个角度共选取四个变量:银行变 量选取资产规模(取其对数值,记为 LNA和贷款/资产比 RLA,分别表示银行的规模和风险状 况;市场变量选取 GDP 增长率 RGDP 和存款市场增长率 GMD,其中 RGDP 用来表示经济增 长对金融市场的影响,GMD 表示存款市场需求增长对银行利润的影响。从经济意义上,我们 估计 ASS、RLA、RGDP 和 GMD 的系数均为正号。 2.回归结果及分析。运用 SPSS 13.0 软件,将 2000—2005 年间“混合数据”(pool data)形 成的 84 组相关样本数据代入模型中(1)式,进行回归估计。 我们首先以 ROA 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结果如下: ROA=1.465+0.026MS-1.589CR+0.392OE+0.306SE-0.157LNA-0.007RLA+0.109RGDP (3.950 (5.323 (-1.534 (5.101 (3.854 (-4.236 (-2.747 (3.979 ** ** ** ** ** ** ** -0.041GMD (-3.206 ** R2=0.788 adj R2=0.765 F=34.843 D.W=1.042 (括号内为系数 T 检验值,**、*分别说明该系数通过 1%和 5%的显著性检验。下同) 从回归结果来看,模型具有一定的拟合优度,且通过了 F 检验,方差膨胀因子 VIF 检验

显示该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D.W 检验显示随机误差项存在正的自相关。除集中度外的解 释变量均通过了 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因此整体上说该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集中度与 资产利润率负相关,市场份额虽然与利润率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很小,而 X 效率和规模效 率均与利润率显著正相关,且系数显著不为 0。因此,回归结果表明,市场力假说不成立,但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效率结构假说的特点。 控制变量中, 存款市场增长率和贷款资产比的系数都 很小;GDP 增长率与 ROA 显著正相关,说明经济增长对金融机构的利润率有促进作用;资产 规模变量与 ROA 显著负相关,说明在我国,规模大的银行并不是利润率高的银行。 若以 ROE 为被解释变量,则回归结果如下: ROE=19.264+0.26MS-43.047CR+8.369OE+8.909SE-2.418LNA-0.129RLA+2.656RGDP (1.551) (1.580 (-1.241 (3.252 (3.345 (-1.954 (-1.591 (2.890 ** ** ** * ** -0.602GMD (-1.412 R2=0.667 adj R2=0.631 F=18.737 D.W=1.775 被解释变量变换以后,我们发现 ROE 与解释变量的相关关系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但其显 著性都有所下降,其中市场份额与资本收益率的正相关性已经不显著,控制变量里只有 GDP 增长率和资产规模(对数

值)变量检验具有显著性。从回归方程上看,虽然 F 统计量和复决 定系数 R2 有所下降,但本模型消除了自相关性。因此,综合来看,以 ROE 来衡量绩效,模型 的说明更符合实际情况和统计意义,国内外学者研究银行绩效与市场结构、效率关系时,也倾 向于采用 ROE 变量。 以上对(1)式的回归分析说明我国银行业可能存在效率结构假说,但要使这一假说成立, 还有一个必要条件:效率是市场结构的决定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对(2) (3)两式进行回归 估计,若两式中效率变量的系数有一个显著为正,则效率结构假说成立。 运用相关数据,我们得到(2) (3)两式的回归结果: MS=6.891-16.623OE+10.418SE CR=0.193-0.003OE+0.002SE (2.568 (-4.296 (2.252 (40.298 (-0.403 (-0.27 * ** * R2=0.002 adj R2= -0.023 F=0.081 R2=0.195 adj R2=0.175 F=9.798 从上面的回归结果来看, 集中度 CR 与效率变量建立的模型无论是系数还是方程都没有通 过统计检验(实际上,单个银行的效率变化很难对整个市场的集中度有显著影响) 。市场份额 与效率建立的模型通过了 F 检验和系数的 T 检验,其中 X 效率与市场份额成负相关,说明在 我国,效率高的银行并不是市场份额大的银行;规模效率与市场份额正相关,说明这一时期我 国规模效率高的银行占取的市场份额较大。但(2)的回归结果中复决定系数只有 0.195,其模 型的解释能力有限。 因此,综合模型(1) (2)的回归结果,显示出 2000—2005 年间我国银行业具有一定的规 模效率假说(ESS)的特点。

六、结论与启示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的基本结论与启示如下: (1)2003 年以来,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开始由寡头垄断、高度集中转变为垄断竞争、适 度集中,但集中度仍然位于临界值附近,位于垄断竞争的初始阶段。 (2)从效率上看,这一时期,我国银行业的效率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整体水平仍然较 低。国有银行的规模效率提高较快,股份制银行平均的综合效率高于国有银行。 (3)2000—2005 年间,我国银行业的绩效水平有所提高,其中国有商业银行的表现较为 突出,主要归因于建行、中行和工行的股份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股份制银行的业绩表现整 体上高于国有银行。

(4)实证研究表明,市场结构对我国银行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而银行效率的提高则有 助于其绩效改善,规模效率的提高对银行的市场份额有一定影响。因此,我国银行在改革的过 程中,更应该努力改善经营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提高其经营效率,而非一味地强调扩大 资产规模和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 于良春,鞠源. 垄断与竞争: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J]. 经济研究,1999(8). [2] 赵旭,蒋振声,周军民.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绩效实证研究[J]. 金融研究,2001(3). [3] 秦宛顺,欧阳俊. 中国商业银行业市场结构、效率和绩效[J]. 经济科学,2001(4. [4] 刘伟,黄桂田. 银行业的集中. 竞争与绩效[J]. 经济研究,2003(11). [5] 王国红. 论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J]. 经济评论,2002(2). [6] 贺春临. 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与绩效研究[J]. 经济评论,2004(6). [7] 张磊. 银行业的产业结构、行为与绩效[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3). [8] 黄志豪,于蓉. 银行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综述[J]. 经济学动态,2005(2). [9] 于良春,高波. 中国银行业规模经济效益与相关产业组织政策[J]. 中国工业经济,2003(3. [10] 何韧. 银行业市场结构、 效率和绩效的相关性研究——基于上海地区银行业的考察[J].财经研究, 2005(12. [11] 孙巍,王铮,何彬. 商业银行绩效的演化趋势及其形成机理——基于 1996—2002 年混合数据的经验研究 [J]. 金融研究,2005(10). [12] 杨公朴,夏大慰. 现代产业经济学[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3] 约翰·A·戈达德. 欧洲银行业:效率、技术与增长[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4] A. N. Berger, C. Hunter, W. Timme. The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 Review and Preview of Research Past,Present and Future [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3, 17:221-249. [15] A. N. Berger, A. N. Mester. Inside the Black Box: What Explains Differences in the Efficiencie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7, 21(7: 895-947. Empirical Analysis of Market Structure ,Efficiency and Performance in China banking Weijin Zou Zhang Liu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related data of development of banking in China in the period from 2000 to 2005 and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analysis model of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we performed studies on banking market structure, market performance and their mutual relationships in such period. Our results show that market structure of banking has been changed from the type of “oligarchic monopolization and high concentration” to the type of “monopolized competition and moderate concentration”. We computed the operating efficiency of the 14 main banks in China by the DEA calculation method. We also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rket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which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no distinc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gree of concentration and performance,while the enhancement of efficiency is critical for improvement of performance. Key Words: banking; SCP model; market structure; efficiency; performance; correlation 收稿日期:2006-12-20 作者介绍:邹伟进,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学院教授;刘峥,中国院博士研究生。

上一篇:单数双数范文下一篇:厨师培训总结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