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人员论文范文

2023-03-12

安全管理人员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会计人员管理是整个经济管理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会计管理水平决定会计队伍建设的层次,决定着企业发展和经济运行的整体质量,意义重大。目前,会计管理改革正在全面深化之中,如何有效提升会计人员的管理水平,成为各企业思考的重点问题。文章阐述了提高会计人员管理水平的意义,分析了当前管理工作总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会计人员管理;会计管理改革;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经营的方式多样化,经济往来的多样化,都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影响越来越大,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如何提升会计人员管理工作的水平,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1 提高会计人员管理水平的意义

提高会计人员管理水平会计职业化发展的需要。现代财会工作,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职能在不断丰富和扩展,只有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管理,才能打造出一支专业能力过硬,职业道德素养优良的会计队伍,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2 目前会计人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会计管理制度是提高会计管理水平的基础保障。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会计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会计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具体表现在,有的企业虽然有相关的会计管理制度,但只是照搬有关法律法规,或者照抄其他企业,没有真正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这样的制度缺乏操作性,难以落实,最终只是一纸条文,流于形式。有的企业确实制定了符合本企业实际的管理制度,但是执行力度不够,日常管理依然靠行政命令或者领导意志,有法不依,有章不循,使制度没有严肃性,不能发挥出其应有作用。还有的企业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在执行制度过程中,没有监督,没有评价,长此以往,一方面,不能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对制度进行修正完善,使制度逐渐落后于发展实际,另一方面,也会使会计人员对制度的敬畏感消退,工作中没有约束感,使工作陷于混乱。

2、在会计管理工作中缺乏法律意识。部分企业对会计管理工作的认识,局限于一切为了服务于本企业的发展和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对会计人员的管理要求标准,错误的认为只要符合本企业利益即可,无视国家相关法律,甚至在会计工作出现问题,与国家法律法规相冲突违背时,常常采用打擦边球,钻漏洞等手段进行规避,使会计管理形同虚设。同时,这样的行为也对会计人员的思想产生错误的引导,使他们认为,只要按照领导的要求去做,就是圆满完成了任务,至于工作是否合法合规,那与自己无关,有了问题也有领导担着。甚至个别会计还趁机满足自己私欲,出现贪污腐化等恶劣行径。

3、会计人员从业入口管理混乱。有些企业领导不相信科学管理的作用,认为会计这样重要的岗位,必须交给自己信得过的人才放心。因此,在会计人选上,以与自己的亲疏远近为标准,不考虑人选的实际能力和道德素养。任人唯亲的做法,使一些不合格的人员进入会计队伍,也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的质量。

4、管理技术手段落后。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财会工作中,信息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对财会工作的质量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会计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的使用程度相对滞后,传统的开会、检查、人工检查、手工统计等方式依然被沿用,這一方面,使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质量不高,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没有受到相应效果。另一方面,传统的管理方式,无法对信息化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存在着管理盲区。如果信息化会计工作处于无监管状态,那么会给会计人员违纪违法可乘之机,也会给通过网络攻击财务系统,实施网络犯罪留下漏洞。

3 提高会计人员管理水平的策略

1、健全会计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是企业整体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会计管理制度,不但是提高对会计人员管理水平的需要,更是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需要。健全会计管理制度,一定要注重规范性,所有内部制度要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指导,都不能与相关法律法规相违背冲突。一定要注重可操作性,要充分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包括企业规模、经营方式、组织结构等,使制度可操作、易落实。一定要注重全面性,会计管理制度要与整体管理制度相配套,要涵盖会计工作的所有流程环节,不留死角,不留空白。一定要权责分明,要赋予财务部门相应的独立权力,并明确其承担职责,做到有人管事,有人负责。

2、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会计人员的素质,是决定财会工作质量的关键,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是会计管理工作的重点。一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上岗培训。将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为上岗培训的重要内容,使走上会计岗位的人员都能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优良的职业素养。二是加强法制教育。要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普法宣传,通过讲解法律知识、介绍正反典型事例等形式,让会计人员强化守法意识,时刻紧绷法律弦、纪律弦、规矩弦。三是加强财会工作新技术培训。要结合会计工作现代化发展的实际,将财会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进行及时传授,特别是要让会计人员紧跟科技发展,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财会工作中的应用能力。此外,还要重视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他们了解会计管理的先进经验,能够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取长补短,提升管理水平和质量。

3、做好会计风险评估管理。要重视会计风险评估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结合企业当前的运营状况,发展目标等,对会计工作的风险作出科学、客观的评估,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预见性和预判能力,通过预警机制,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并建立相应配套的避险和纠错预案措施,能够将问题解决在发生之前,确保会计工作的安全平稳运行。

4、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一是做好会计工作标准化制定工作,使会计工作标准统一化、稳定化,并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经贸需求。二是完善逐级管理体系,在会计人员管理中,积极引进现代管理理念,与企业整体管理体系充分融合,并成为核心管理内容,形成逐级管理、权责分明的管理模式,确保会计职能的正常发挥。

5、采用信息技术优化会计人员管理。要充分认识到现代科技对管理工作水平提升的重要作用,积极在会计人员管理工作中引入和应用信息技术,发挥其优势,推动会计管理工作向科学化发展。一是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信息化的会计安全管理系统,通过防火墙等技术手段,强化安全防范措施,设置明确的会计管理者和工作人员权限区分,施行授权制,杜绝私自操作,违规操作。同时,也要主动防范网络入侵,做好重要资料和数据的安全防护。二是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将会计人员档案、工作考核、分工设置等纳入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会计人员的动态化、数字化管理,提高管理的实效性。

6、建立会计人员道德规范约束机制。首先要提高会计人员对本职工作的认识,从管理和维护好国家经济利益的高度,从为国家负责、为人民负责、为企业负责的深度,引导他们树立起强烈的使命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其次要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奖惩严明的措施,积极树立和宣传优秀典型,及时披露和惩戒错误行为,保持对会计职业道德要求的高压管理。再次是扩大监督渠道,从企业内部监督扩展至社会,建立畅通的反映问题渠道,将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纳于群众监管之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形式和经营形式多样化发展,这对会计人员队伍的建设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会计人员管理水平,成为确保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高度重视,及时更新会计管理理念,不断优化会计管理方式,有力推进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资料:

[1]王志浩.基于市场经济的会计管理问题与几点策略探析[J].中国商贸,2015(01):163-164.

[2]李存.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金融工具会计管理的问题、内涵与策略[J].时代金融(下旬),2013 (06):103-104.

[3]韩雯.试探企业会计管理的现状和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0):179-180.

安全管理人员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病房护理;层级管理;策略

护理质量是关系到患者康复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护理工作的基础和核心。護理人员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2年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科室。

1.2 护理人员层级管理方法

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选择。科室护士长对符合任职所需资格的护士进行统计,经过相关考核推荐之后民主投票通过,最后报院护理部审批通过,确定护理人员的不同层级。在对护理人员进行层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以此作为层级确定的依据,设立不同的层级护理岗位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能级,设立了不同的层级护理岗。本次试验中护理人员层级组成为高级责任护士4名、初级责任护士8名、助理护士12名。

护理活动过程中采用层级护理模式,层级分为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4个层级管理模式。医生、护士、患者作为一组。科室护士分两组,每组由1名高级责任护士、1名初级责任护士、2名助理护士组成,每组护士分管15-27张病床[1]。

高级责任与初级责任护士分为一组,实行全面负责制,轮流休息。每天医护一起大交班后,高级责任护士随本组管床医生一起查房,通过此过程熟悉患者的状况。查房完成之后根据患者当天情况带领和指导本组的护士一起完成本组患者的护理、治疗、各项检查、健康指导等;并负责督促和检查本组患者的护理质量[2]。

1.3 质量评价管理体系

护理人员层级管理质量的评价的标准参考吕伟波等关于基础护理终末质量指标。质量评价管理的内容与指标包括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覆盖率、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压疮以及感染的发生率、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等。另外,还包括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护理事故、护理差错以及医患纠纷发生数。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数据的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护理人员层级管理模式的应用提高了护理质量,随之提高了患者满意度(P<0.05),护理人员的上进心明显增强,继续提高学历的主观需求明显上升(P<0.01)。

3 讨论

3.1 层级管理模式较好的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上进心

我国大多数医院的护理人员实行的是统一管理模式,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并没有体现出职务、年龄以及技术水准方面的差别。很多临床科室的护士都不安于本职工作,想离开临床调到辅助科室工作,护理人员的专业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护理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同时还造成了临床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与护理质量的降低。在大多数医院存在的高级护理人员的异常分流不但造成了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还给护理人员的上进心造成负面影响,导致很多护理人员缺乏职业成就感,没有做好工作的动力,进入恶性循环,导致护理质量下降和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平庸。而护理人员的层级管理赋予了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专业的尊重,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促使他们增强上进心,为晋升更高一级做好准备。

3.2 较好的提升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护理质量是关系到患者康复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任何一种护理管理模式,只有能够切实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才是科学有效地护理管理模式。实行层级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分工更加明确,本组护士对自己的患者比较了解,也容易与患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关系,能够动态掌握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同时,在对患者的病情具有清醒认识和全面把握的前提下,还可以从更大程度上避免工作中的疏漏,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对护理人员进行层级管理的方法可以为患者提供连续的整体护理,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建立了护患之间更加深厚的感情,护理质量也会随之提高。上级护士须对护理小组差错事故承担连带任,也可使组内成员更能相互协助共同提高工作质量[3]。对护理人员进行层级管理的结果表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都有显著提高。

护理人员层级管理较传统的护理人员管理方法具有明显优势,是大势所趋,值得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这一管理模式的理念是先进的,效果是明显的。但是,在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该对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具有清醒认识,制定合理的实施细则[4],在不断的应用中进行探索,以使护理人员层级管理模式更加科学更加有效。本次试验结果已经让我们初步感受到这种先进模式带来的实际效果,相信在不断的改进中能探索出更符合我院护理工作特点的成熟管理机制[5]。

总之,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护理资源管理的动态性、灵活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全体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护理人员之间的协调性,激励其实现自我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吕彩霞,梁柳梅,刘杏仙.病房护理人员层级管理策略初探[J].中国护理管理,2011.

[2] 李爱珍,杨学萍,谢金莲.护理人员层级管理在临床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

[3] 周素良,马迪迪,李伟芬等.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2010.

[4] 宋祥浈.实施护理人员层级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

[5] 黄新娜.实施护理人员层级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探讨[J].医学信息,2010.

安全管理人员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档案管理

1 人事档案的概念、内容

人事档案是指党和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在人事管理实践中记述和反映人的经历、学识水平和德才表现,并以个人为单位,按一定的要求和方法加以整理,由指定部门集中统一保管起来,以备查阅和利用的历史记录。其主要内容主要是由人力资源、组织、薪酬等部门在培养、选拔和使用人员的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是个人参与社会方方面面活动的记载和个人自然情况的真实反映。人事档案是专门档案的一种,也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规范管理机构,确保人事档案完整、真实、安全

1996年人事部下发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明确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以下简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其他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严禁个人保管他人人事档案,但现在出现了人事档案多头管理的现象。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原因,加上高额的存档费,现在很多部门、企业都在公开或私自管理人事档案,除人力资源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职业介绍机构外,失业管理部门、社会保险机构、一些社会团体也在管理;国企在管,一些私企也在管,一些民办中介机构利用各种名目也在管,甚至把保管档案当成了谋利的手段,并不惜恶意竞争,严重阻碍了人才的正常流动,也造成了人事档案纠纷的大量发生。所以人力资源执法部门应该坚决取缔这些不合法的档案管理单位,统一由人力资源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中心来管理,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保障流动人员的合法社会权益。

3 理顺和拓宽档案材料的收集渠道,不断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内容

由于企业规模不一,管理水平高低不同,对人事档案材料的重视程度也不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采集比较困难,所以要求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在做好日常档案材料收集的同时,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一是将员工入档材料的范围和内容印成书面通知发到各企业,定期与企业人力资源部联系。二是在关键工作环节收集资料,如在流动人员办理用工登记时收集“职工登记表”;申报职称评审时收集“职称评审表”;年终考核时收集“年度考核表”和工资登记表等。三是与相关政府部门联系,收集档案材料。如人事考试部门组织的各类社会化资格考试登记表、司法部门组织的律师资格、职业资格鉴定部门组织的各类资格登记表等。四是流动人员本人要珍视自己的人事档案,在单位或其他部门忽略自己人事档案材料的存档时,要及时提醒单位为自己材料入档,同时自己也可以将自学考试学生登记表、资格认定表等相关材料送到档案管理部门办理鉴定、入档手续。

4 更新观念,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发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价值,使它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和市场经济建设

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存档人员基本信息统计制度和定期分析制度,研究分析流动人员基本情况,掌握流动人员的数量、专业、结构、分布、流向等方面的情况,为上级制定人才资源宏观调控政策提供支持。

5 探索创新,实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和规范化

人事档案信息是动态的、变化的信息资源,既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又要保证数据的规范、统一。针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特点,需要开发一套通用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软件,实现在档案管理终端和客户端建立起高速度、高流量、高安全的档案查阅信息系统,为人事档案的开发使用提供更为安全便捷的服务,也能够使人事档案真正“活”起来,成为社会化共享的人才资源信息库。

安全管理人员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煤矿井下采煤的主要特点在于效益与开采方式相关,且受到开采方式的影响较大。随着科学技术的改进和优化,运用于煤矿井下开采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优化。在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煤矿企业应高度重视采煤技术的有效应用,结合矿区地质环境、气候条件等,来选用最为适宜的开采技术,并注重相关安全技术的应用,对现代先进技术加以充分利用,从而有效保障煤矿井下的采出率,为自身带来更大化的综合效益。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井下采煤技术的运用与采煤工艺。

关键词:煤矿;井下采煤技术;应用

引言

煤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不断引进新的井下采煤技术与工艺,从真正意義上保证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促使煤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对煤矿井下的采煤技术和采煤工艺进行合理的选择,能够提高煤矿生产活动的质量、效率和安全性,这对于煤矿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1井下采煤的特点

1.1开采方式不同

煤矿井下采煤的主要特点在于效益与开采方式相关,且受到开采方式的影响较大。随着科学技术的改进和优化,运用于煤矿井下开采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优化,实时检测钻具位置、方位调整等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煤矿井下采煤过程中,这些技术的运用有效提高了煤矿井下开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能有效提高煤矿资源勘察的效率,提高煤矿的经济效益。

1.2开采技术难度高

煤矿井下采煤开采技术难度高、过程复杂成为了制约煤矿井下采煤技术运用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根据煤矿的形式可以将我国的采煤途径分为井下和露头两种,而露天煤矿的特点在于其资源会远远少于井下煤矿。在开展煤矿井下采煤作业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影响因素,必须在明确煤层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以此来保证井下采煤工作顺利推进。

2井下采煤技术分析

2.1深井开采技术

深层开采对采矿技术具有更高的要求。由于现代煤炭开采技术已经飞速发展,因此深层开采也不再是难事。许多煤矿的实际开采深度已达到1000m。但是,由于深部采矿的复杂条件,在特定的采矿作业中,通常会采用相对单一和完整的采矿技术计划。为了充分提高煤矿开采的效率、安全,有必要解决煤矿的地层结构问题。在具体的开采过程中,全面分析地层结构差异,考虑矿山的自身压力和地层影响等多种因素。同时,为了有效减少矿井的内部温度,必须科学改造矿井通风系统,使矿井内部的通风量最大化[1]。

2.2爆破采煤技术

爆破技术与工艺在现阶段煤矿开采中应用较多,对爆破开采工艺来说,操作简单,效果较好,可以应用于多个场景。当爆破结束以后,采取人工机械方式完成装煤工作,且爆破采煤技术投入较低,缺点是无法打破常规化生产情况,较多劳动条件与内部环境需要进一步改进[1]。此外,煤矿开采中面临多方面政策影响,且爆破采煤工艺比较复杂,能够对内部倾斜角大的煤层进行采集。

2.3机械化采煤技术

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主要是在实际开采作业中,通过割、装、运作业面,达到全面的机械采煤技术。该技术的优势在于: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可较好地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非常高度工作效率。然而该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即在实际作业过程中需要应用很多的机器设备作为支撑,且这些设备的价格比较高,还从整体上提高了技术应用的稳定性,要求作业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和养护,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煤矿企业的生产成本[2]。

2.4地下气化技术

在中国的煤矿开采过程中,煤矿井下气化技术已经得到推广和应用。该技术是指:有效控制煤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化学能以完成整个燃烧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完成煤矿井下气化的目的。目前,从国际来看,这种技术还属于一种特殊的新型采掘技术。它不仅有较低的投资成本,还具有非常快的效果和较高的开采效率。除此之外,在相对恶劣的地质条件下,它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并且可以对劣质煤矿较多的“三下”煤矿进行有效开采[3]。

2.5普采技术

普通采矿技术支持使用一些简单的设备,但与主要支持人工采矿的完全机械化采矿技术完全相反。与综合采矿技术相比,普通采矿技术的采矿效率较低,但采矿投资也很小,它更适合矿区的地质,并且适合在许多矿区开采煤炭资源。普通的采矿技术基本上用于小规模的煤矿开采,煤炭开采公司通常不对采矿成本进行预算,因此,选择常用的采矿技术是非常合适的。同时,人类采矿是高度可识别的,从而确保了煤炭开采的质量。

3煤矿井下采煤工艺应用策略

3.1集约化生产方式

当前,随着我国煤炭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开采量也显著提升,但是与实际需求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无法达到现代化生产要求。在煤矿集约化开采过程中,需要对煤矿井下实际开采技术与井下工艺进行分析,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确保内部与外部充分组合起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工作人员要具备安全生产素质与能力,把控开采方向与方法。加强对开采人员培训工作,建立高素质的煤矿开采队伍。

3.2借助现代化技术

针对于煤矿开采设备来说,煤矿企业需要加强管理工作,基于当下信息时代背景的要求,尤其是数控技术与机械化操作的广泛应用,积极将数控技术有效应用到机械设备之中,综合日常的管理措施,结合煤矿井下采煤的实际需求,对数控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利用,不断创新自身的设备管理模式,以此来有效满足煤矿井下采煤技术的现实需求。同时,煤矿企业应有效开展全部设备机械化操作的保护工作,对故障处理系统和PLC技术加以充分利用,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机械化操作水平。

3.3建立高效的施工安全管理模式

单纯的从单一技术模式的角度来控制采矿工程中的安全问题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从管理模式的更新的角度来思考采矿工程中的安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借助于现代化的移动应用设备,不仅能够有助于个体来提升信息获取的速度,加快管理计划的落实,而且能够及时的在网上进行对于有利于自己工程管理革新的信息获取,能够有效的建立属于自己工程的专属管理模式。例如:可以把自己所在工程的情况以及条件在网络上分享,或者传输回总公司,邀请专家来进行相应的管理模式的制定与安排,从而因地制宜的建立起高效的施工安全管理模式。

3.4加强安全技术

由于煤矿井下开采比较复杂,故而煤矿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但企业往往忽视了煤矿安全技术的应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基于此,煤矿企业必须从多方面出发,不仅要强化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与管理,还应不断完善井下安全设施建设,构建起科学有效的自救和避灾等安全系统,以此来较好地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在具体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注重采煤技术的优选工作,还应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将这一制度落实到位,要求每一位作业人员做好相关安全防护措施,从而较好的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确保整个煤矿的生产效益。

结束语

目前来看,煤矿开采技术有很多,且各有各的特点。在对煤矿井下采煤技术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时,应对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予以更多的关注,促使采煤技术应用效果更加显著,满足其科学应用要求,避免煤矿井下开采效率、采煤技术利用价值等受到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李保顺,李幸宇.井下采煤技术及采煤工艺的选择探讨[J].科技风,2018(06):48-48+53.

[2]张雄.井下采煤技术及采煤工艺的选择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18,033(02):161-162+164.

[3]韩栋梁.井下采煤技术及采煤工艺的选择探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03):271-272

安全管理人员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即一切管理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由于精神科护士职业的特定性,决定了他们工作具有较高的应激危险性。持续的应激对心身健康和工作质量有明显影响,因此了解影响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应激源,掌控应对应激的方法,能有效地增强护理人员的心身健康,提高工作质量。

1 影响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健康因素

1.1特殊的工作环境与特定的服务对象 精神病医院地理位置大都较偏僻,现行的封闭、半封闭管理模式又使他们与外界处于半隔绝状态,加之服务对象的危险性,极易导致心理失衡。

因此,要求精神病患者的一切活动均不能脱离护士的服务视线,方能保证患者和自己的安全。使得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造成护士身心疲惫。多数人在面对职业压力时会出现对工作厌恶疲倦感,表现为工作效率低,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情绪低落、个人无工作成就感等。

1.2客观形势使护士产生压力 医院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求生存和发展,管理者就必须抓好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超期望值的服务。高标准、严要求的管理模式,加之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护理纠纷的增多,迫使护士在进行任何操作时,都必须各尽职守,精心细致。研究表明,工作难度越大,应激强度越高,越易引发心理问题[2]。尤其是刚参加工作及专业素质偏低的护士,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因素,使工作中常常受挫,极易产生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1]。

1.3轮流工作制的心身反应 患者连续的治疗,护士实行轮流工作制,不分昼夜,不管花费多长时间,消耗多大体力,都要格守职责,导致生活规律的改变,引起人的生理、心理活动的变化,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加重心理压力。特别是午班和夜班的护士,由于精神病患者的危险行为常在工作人员较少,或夜间实施,护士既要完成日常治疗和护理,又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杜绝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使护士在工作期间心理高度紧张,心身疲劳,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有研究报道[2],巨大的工作压力易使护士群体中心境抑郁、心理紧张、焦虑失眠发生率增高,出现习惯性便秘、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甚至产生疾病等。

2 管理对策

2.1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各级卫生管理者要为护士不断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的工资、夜班待遇,以解除护士的后顾之忧。还要尽可能地解决护理人员的数量结构不合理等情况,缓解护士的身心超负荷运转的状态,合理有序地安排工作。此外,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优秀护士公开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定期选派一定人员培训、进修。医院的各项决策中要注重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增加护士的主人翁意识。

2.2适时的心理疏导 护士长要充分认识护士可能形成的一些紧张因素的影响,积极引导护士正确对待各种压力,充分发挥护士的聪明才智,关心护士冷暖,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奋进,还要通过各种沟通途径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情况下护士的心态,给予及时疏导,使护士的心理压力有机会释放,以保持心理平衡。

2.3引導护士正确对待压力源 (1)要加强政治思想和业务知识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首先要正视自身价值,精神科护理工作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和睦幸福,患者在护士的精心护理下,摆脱精神疾病的折磨,从而恢复身心健康,回归社会,这就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意义所在。护士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达到毫不利己的医德境界,在工作中不断加强业务训练,提高业务水平,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2)要注重培养护士对挫折及困难的承受和应对能力,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修养,运用积极的应对策略,减少消极心理防御。(3)引导护士保持平和心境,运用各种方式正确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4)合理安排工作、学习、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保持旺盛的精力。(5)鼓励护士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文体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增加生活情趣,疏导、松弛精神紧张状态,维护其身心健康。

2.4尽力满足护士生理及心理需求 实行固定班次,护士长根据科室具体情况随时增加班次人员力量。合理安排护士休假、进修、学习、工作等,以确保人力的合理使用,同时根据护士的能力、性格特点及特长,用人之长。并经常征求护士意见,采纳合理化建设,满足护士的合理需求[3]。

2.5运用价值激励法 激励的过程就是满足需求的过程,护士长要在工作中运用价值激励法帮助护士相信自我,挑战自我和成就自我,敢于面对现实,正视现实,遇到特殊情况的患者和家属,关键时刻护士长要敢于承担责任,维护护士的尊严。护士除了需要同伴、朋友、家属、对自己工作的赞扬与鼓励外,她们更注重的是来自领导的信任和鼓励。因此,护士长要学会称赞护士,对表现突出的骨干护士运用人性化的激励理论,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对有潜力的护士要创造条件,使他们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优质服务、高效率工作、有创见性建议的护士给予奖励、表扬,使之形成良性循环即:努力干,得到表扬;再努力干,又赢得新的赞美。使护士劳动价值得到更多认可,满足他们成长与自我发展的需要,从而激发护士人性化服务的自觉性。对于护士的缺点和错误,护士长要态度诚恳,耐心教育批评,促之改进,总之,护士长要注意工作作风,做到对下属态度公正,赏罚分明,才有利于营造一个和谐、团结、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护士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总之,人性化管理就是要从细节入手,与护士建立起理解、支持、和谐、友爱的关系,在护士中营造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有序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护士长事事从\"假如我是护士\"的角度考虑,最大限度地理解护士心情,并为其解决问题,积极与护士沟通、交流,这样才能受到护士们的拥戴。

上一篇:旅游安全管理论文下一篇:安全生产知识论文